明史读后感(优质5篇)

时间:2023-10-07 作者:QJ墨客明史读后感(优质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明史读后感篇一

周末,天气苍白,发霉的心情,觉得该出去晒晒太阳了,和好友一起到书店,买了本中华书局出版的《万历十五年》,一口气看了半本。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在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

万历十五年,没有人能拯救朝政的腐败。高拱,张居正,海瑞,申时行,直到最后的自以为明君的崇祯皇帝,在整体制度体制的腐败下,中华民族也迎来的自己的文化危机。资本主义的萌芽很难兴起,传统的力量依旧强大。在全球化城市化的今天,中国人如何在没有皇帝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以德治国的传统,如何保持以孝道为核心的中国式价值观呢?这是《万历十五年》一书中思考的问题,也在现实中不断激荡着无数中华赤子的心胸。

这一段时间,国学兴起,伴随着百家讲坛的推波助澜,传统文化复兴的势头似乎一浪高过一浪。国学、历史类图书开始盛行街面。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说论语,王立群讲史记,汉武大帝,明朝那些事儿,讲座,电视剧,小说,历史以各种形式体裁不断出现。国学兴旺,历史重温,文化复兴,这是好事。我们小时候,四书五经,史记汉书,都是稀松荒疏的很。这些书对我来说都是近几年开始恶补的,感觉也只是走马观花,粗略浏览,很难记住了。为什么小时候没有早早把它们看过呢?追究其中原因,除了七八十年代的消费问题外,更多的是教育界的不重视,我辈只是从语文书的枝节中记住了星星点点的古籍名句。中国的古籍、历史是我们民族的财富,是我们文化的载体。经史子集,诸子百家,里面名言哲理多多,但是,这些财富却在很长时间内不受重视,甚至发生断层。有时候阅读古籍,真的有种韩愈《石鼓歌》中的痛苦。看了些古籍,我个人觉得,五千年的文化积累,既有精华智慧,也有糟粕垃圾。不能丢弃自己民族的根本,也绝对不能一窝蜂的去全部接受。学习的原则,根本的方法,还是毛主席的话,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比方说,孝顺,古代人讲究孝顺,今天也要讲究孝顺。对于老人的孝顺,什么时候能过时呢?区别只是里面的度而已。但三纲五常放在今天就过时了。这就要整理。像今天做媳妇的很少能孝敬公婆的,好媳妇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是不是也要进行一下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呢,必须的。四书五经中很多言论,像一些礼节的规定,到今天已是陈规陋习,肯定要废除,但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士不能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也...到今天还是不过时的。

今天的社会,国家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体制问题,医疗教育问题,贪污问题,很多人麻木,很多人按部就班,很多人在扯淡。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学习国外先进的科技,求真务实,不说大话,虚心进取,励志创新,在中西文化的交汇下,产生我们新的文化。它即不同于传统,又不是西方照搬,而是一个自信自强开放创新的新的文化。这文化,产生于对体制的不断改革中,产生于对问题的不断解决中,或许,这是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方向。

历史沧桑,到头来什么也剩不下,永生的愿望随同历史的波涛一起消逝在我们目光尽头。这本书告诉人们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上至帝王下至平民任何人的生活、权力都是没有保障的。所以我们期望有为万世开太平的圣者出现改造我们国家的根本问题---“体制”。

整本书读起来很有意思,作者黄仁宇先生由于为了写一个论文从此结缘于明史,而他的著作更是让读者对历史长胜了浓厚的兴趣。在书中我也看到了一位皇帝的无奈,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是有很多东西去不由他抉择。旁人可能觉得皇帝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职务,但是在立储这件事上它却无法平自己的意愿行事,这体现出了皇帝的苦恼。由此,万历皇帝走上了怠政的道路,他是在和文官集团怄气,但他应该知道,实际上文官集团的力量是一个皇帝难以约束的。我终于知道,一个不好的皇帝往往是由于一些原因。从书中我们不难看出,万历少年是一个有为的君主,他曾经励精图治,打算开创一个“万历中兴”,但由于一件件事的不能决断,他终于无法忍受。而立储之事就成了他的一个爆发。他终于在这件事上开始怠政。而一个王朝也由于君主的怠政而渐渐走向没落的深渊。

读到张居正是,我更是感到了世态炎凉,生前的荣华和身后的悲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清算张居正的行动中,凡是和他有关的人都受到牵连,不是流放边关就是把官回乡,其中戚继光就是其中之一,戚继光是一个大英雄,但是它也蒙逃脱历史的惯性发展,它便是牺牲品。戚继光和张居正一样是很有作为的,戚继光发明的战法确实令人惊叹,这让我知道早在明代就有人发明了各兵种协同作战,并使用火器。弗朗基和大将军炮,在当时也有一定的应用,但是他们哪里知道,西方国家已经有了大船,火炮。1587年,这一年正值西欧历史上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

《万历十五年》很有名,我也已经读过好几遍了。近来再重读一遍,又有了一些新的感受。

中国古代政治的最鲜明特点是观念治国。

早在国人历史早期,古人便凭借想象将世界和自身进行描述和理解。这倒也不稀奇,几乎所有文明的早期都有这个特点。但将想象充分赋予到政治中的,中国却是为数不多的。最好的例子是周公旦分封诸侯国。周公同几乎所有的古人一样,不能科学地理解天下的构成;他同时认为周王贵为天子,万民理应万世顺从,但后来的事实表明,并非如此。周朝人力图使政治体制顺应自然,但由于知识的局限,实际是让自然顺应了他们的意志,这便造成了政府行为自上而下的惯例,而中国人的性格在周朝初年最终形成,后世之人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这一观念,改都改不了。

再到后来,观念由对天的感性过渡到对儒家思想的理性。历朝历代的首要任务与其说是治国,莫不如说是对儒家思想的推广和执行;皇帝及中央政府的最重要责任与其说是推布政令,莫不如说是身先士卒,践行儒家礼仪,与万民做表率。至此,儒家思想也可以称之为儒教了。

造成这一现象的是中国的自然环境和政治传统。中国地域太大,自古而然,技术发展的限制迫使从周公起的统治者以观念规划全国,形成一套独有的政治体制。这种体制的特点是上端细致入微,下端粗糙肥大。上端的统治者一是看不清下端复杂多变的实情,二是实在没有能力去处理数以千万计的分散在各地的小自耕农集团。为了统治的便利,只有靠观念,即后来的儒家道德。这种道德一来可以统一文官观念,让他们即使分散在各地,与中央隔绝,也能力解当地的疑难;二来可以规范百姓,使他们各自安分守己,少为国家制造麻烦。道德的产生是因技术的无奈,而实战的结果表明,道德的力量远远超过行政和司法,这就是我们反复强调“以德治国”的原因。

这种德治方式在起初是有利的,最有力的证据就是秦汉、隋唐创造的盛世王朝。然而时代在发展,我们永远也找不到放诸四海而皆准道理,永远也找不到一劳永逸的创造。这种制度的优越性到了明清时期再也无法维持下去,中国在历史的坐标系中开始走下坡路,这也许就是黄仁宇先生创作《万历十五年》的缘故。

《万历十五年》并非只写万历十五年这一年的故事,也并非只写万历年间的故事,他写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优越的终结,是对“以德治国”的深刻剖析。取名“万历十五年”也许只是个象征,也许只是因为音韵的和谐。

深扎根在现代人的心灵深处,因为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几千年,而进入现代社会还不到一百年。这种扎根的结果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人的劣根性,这就是现代中国人还存在的诸多毛病。即便是年轻人,任你穿的很“哈韩”,吃的很“欧美”,唱的很“港台”,但骨子仍未脱离中国人的“奴性”以及其他任何“恶劣性”!儒教讲究“仁”,二“人”即为“仁”,中国人是研究人的人,最擅长“玩人”、“治人”、“整人”,因而任何朝代的任何一级组织的任何一次改革与反改革、革命与,始终绕不开人事的问题,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对人的整肃。

明史读后感篇二

书的魅力

书的出现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它是知识诞生的源泉,书载着知识绕着地球飞翔,从竹简到丝帛……隔着千山万水,穿越千年时光,带到一代又一代人的头脑里,人类文明才不会永远在原地打转,才会这么灿烂。

原始人类从一个无声的世界开始,人们为了记录发明了文字,从刚开始把字刻在龟甲上,再到羊皮卷上,由于文字的诞生,才有了现在的书。它的出现让人类文明有了飞速的变化,可见书的魅力对后人影响有多大。今天看到《中国文明史》这套书,让我真正了书的历史,让我对书有了更深的感情。

过去人类的书是怎么来的呢?又是怎么做成了呢?我带着疑问掀开了它的面纱,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它还是一捆捆竹简,打开来读时会咔咔作响,那是个了不起的时代,每个人的脑袋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而且可以大胆讲出来,或者写下来。各种思想纷纷出现,就出现了现在我们知道了儒家、墨家、道家等思想家。

有一天书的敌人突然出现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他怕学者散播谣言,除了医学、药物,卜卦、种树类的书,其他全部烧掉,烧了整整3个月。使得许多经典书籍因为秦始皇的一把火全部失传。

人类对书的态度,往往能决定自己的命运。项羽和刘邦在“帝国争夺战”时,书让刘邦知道:哪里人口多,哪里物产丰富,哪里容易防守,哪里容易进攻。而不懂得利用书籍学习的项羽败给了刘邦。可见在战争年代,书依然发挥着作用。

到了汉朝,汉武帝派人到处搜集古书,把笨重的竹牍变成了帛书之后,把所有分过类的书收藏在书库里。还有的书沿着丝绸之路到了外国,可是外国被一群野蛮人占领,把书当作烧火来取了,书一卷又一卷的被烧毁,那些美丽的神话哲学家,无比深奥的思想,科学家令人兴奋的发现都将要消失了吗?这时,一处避难所出现了———基督教的修道院,白天抄收集来的书,晚上休息。就这样,修道院里的书越来越多,修道院外面的书却越来越少了。

在敦煌千佛洞,有许多商人、军人、江上湖人……来到这里。于是,有许多书被埋在了敦煌千佛洞。当中国人发现以后,却不知道这些废纸是什么,就被一些外国人“偷”走了。当中国老学者,看到中国的国宝就这样到别人的手里,气得咬牙切齿,向清朝政府报告,才将大书库里的书搬了回来,但是搬回来的只剩下原来的一小部分了。要不然现在会有更多的古书流传下来。

书籍的命运往往与时代的兴衰息息相关。太平的时候,人们对书呵护备至;一但战火燃起,书又会难逃被焚烧、毁弃的命运。

而到了现在,各种各样的精美书籍随处可见,还出现了电子书。书从竹简到现代精装书,随着事件不停地变换。可见它的魅力无人能挡。以后的书还会有什么样的变换,也许它们的命运就由你来决定了。

明史读后感篇三

《万历十五年》经过六个人物的不一样视角,以讲故事的方式,给读者描述了一个“平平淡淡”的年份。

万历十五年即1587年,是年仅23岁的万历皇帝执政的第,是元辅张居正去世的第5年,是首辅申时行上任“调剂折衷”的第4年,是海瑞和戚继光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当年,是李贽削发为僧的前1年。这一年,努尔哈赤吞并各部始定国政、女真部族崛起,西班牙无敌舰队准备开征英国。

这些事情看似毫无关系,但抛开历史的线性发展,切开历史的横截面进行比较,这些事情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在作者看来,这“平平淡淡”的一年恰是历史的重点。

本书用作者自我的话来说,能够算是“大失败的总记录”,万历皇帝、元辅张居正、首辅申时行、清官海瑞、名将戚继光、哲学家李贽,这六个人或身败、或名裂,没有一个人功德圆满,即便是书中侧面提及的人物,也通通没有好结果。这种情形并非个人原因能够解释,而是“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种以传统道德治理国家的制度已经山穷水尽,导致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无不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喜欢把自我代入到每一个主角中,抛开作为之后人的客观和理性,仅仅从“如果我是他,我会怎样做”这个角度来思考,结果十分惊人,大多数情景下“我”都无法做出第二种选择,因为每个人都深陷其中无法抽身。举个例子,万历皇帝最出名的事情莫过于“三十年不上朝”,身为一个皇帝,这的确很失职,但当你了解到年轻时的万历也有过一腔热血,想要励精图治、治理国家,在此过程中逐渐发现自我的权力被官宦集团用道德礼仪完全约束,批奏折本只需要画红圈走个流程,甚至连选妃、立太子都不能自我做主,皇帝只是“制度所需要的产物、帝国庞大机器中的一个零件”,这个时候就能够知晓万历皇帝消极怠政的根本原因,而不仅仅认为万历皇帝一无是处。

读历史类书籍的关键点在于,我们从历史中能够学到什么。在一个道德大于法制的社会里,人人重礼仪而轻实际,社会氛围虚伪矫饰,政治生态上下愚弄,人情之间黑色交易,规则与潜规则抵牾较量,而历史的惰性和惯性又让这些“癌症”延续至今。

身为一名国企员工,以个人愚见,国企归根到底仍旧是企业,当以效益为先,但我们的确有极小部分同志已然忘记了这一点,组小型团体,玩政治游戏,搞形式主义,路越走越歪。没有哪份工作是铁饭碗,公务员都已经试行合同聘任制,国企员工又岂能混日子玩心思,当你没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时候,面临的结果也只会是被淘汰出局。

努力工作,提升企业效益,企业效益高,反过来也会体此刻员工的福利待遇上,很多人把这件事搞反了,认为企业没有给到相应的福利待遇,就不认真对待工作。但需要明白的是,公司是一个平台,个人需要平台来体现价值,平台离开某一个人并不会有太多影响,请时刻认清自我的定位。

身为国企员工,应当坚定意识,端正态度,加强思想工作建设;身为国企员工,应当脚踏实地,兢兢业业,认真完成分内之事;身为国企员工,应当志存高远,不断学习,适应企业发展脚步。工作,不仅仅是为企业工作,更是为自我工作,此刻走的每一步都会在个人履历上刻下浓厚一笔,期望多年以后,你回头看自我的履历,充满自信,不存遗憾。

明史研究专著万历十五年读后感范文

明史读后感篇四

与大家交流一下。

本书所述之内容上溯人类的史前文化,下迄现当代文明,将漫长时代里纷繁复杂的文明内容浓缩在一个有机框架中,表现了历史的纵深感及其丰富的内涵。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老师,我们知道真正的世界文明史既不是各个文明的历史的总和,也不是包罗万象的人类史。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史也就是世界通史。该书没有拘泥于用某一种文明的探讨分析来世界文明,而是完全打破国家地区的界限,以真正世界史视角审视世界文明的演进与交融。

马克垚先生主持编纂的《世界文明史》力图避免两种极端趋势影响,从新视角、新框架、新方法出发,对世界文明进行一种历史构建。

首先是新视角。该书从文明的演进和交融这样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考察世界文明的新趋势。该书把中华文明作为一种主要文明纳入世界文明史的范围。比如在第二编中分析了中华文明同西欧工业文明的融会和碰撞,在第三编中专门分析了中华文明的嬗变。

其次是新框架。写一部世界史不是把世界各国的历史按年代堆积而成,必须要有一个理论框架。该书的框架体系为从文明的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来考察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再次是新方法。无论是全球的宏观视野,还是对每一种文明的具体研究,书中尽量运用社会科学和人类科学的各种理论和方法来进行讲述。因此,《世界文明史》的编写体现了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和“融通”。

该书文字通顺流畅、言简意赅;内容明晓流畅、栩栩如生,资料翔实、细致;评价客观;读起来觉得通俗易懂,毫无疲倦之感,真不愧为史学界的一大力作。

明史读后感1500字

读明史有感800字

本文来源:

明史读后感篇五

读史不是单纯地看过去的故事,更不是机械地知道公元某年,在何处诞生了什么王朝、发生了什么事件和战争、出现过什么横空出世的人物和创举……这两种最常见、浅薄的读史方式,在大众中普遍存在。纠其缘由,实在是和中国失败的历史教育密不可分:其一,中国的历史老师们自身真会读史的人并不多,历史教学和研究成为许多大中小学老师自娱或是谋生的工具。其二,本质是跑偏了的中国教育体制带来的苦果――应试为旨,拒绝思考。

今年看到了最新一版的《世界文明史》(第四版精装本),共有五位作者,第一作者为丹尼斯?舍曼(dennissherman),五人皆为美国知名高校的历史学教授。这本排版、印制、配图精美的世界文明史,最精妙的是它别具一格的读史方式,让它足以笑傲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和威尔?杜兰的《世界文明史》,鹤立鸡群于各种“文明史”书之中。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告诉人们,怎样读史。

历史究竟该怎么读?估计不同的历史研究者和学术大家,都可以给出一大篇洋洋洒洒的读史心得。丹尼斯?舍曼版的《世界文明史》并没有明确写出一个读史模式,它的独特,在于它不按惯有的方式去把历史事实串起来,以告诉大家历史是这样或那样。它没有作者的个人评说、臆想和推断,而是将历史资料精心的编排起来,再加上行文中用心设置的思考问题,最终呈现给读者的是一部由读者自己思考出来的“世界文明史”。

书中一共有26章和一个主题分类目录,每一章都由三部分(第一手资料,视觉资料,第二手资料)组成,所以,真正读懂了一章,剩下的就都知道该如何去读了。第一手资料(是历史学家们常用的历史文献资料),视觉资料(和主题密切相关的绘画、雕塑、文学等各类艺术材料及历史地图,很像一个微型博物馆),第二手资料(各历史学者对该主题进行研究后发表的重要文章,像专家的研究作品集),这些都不是作者观点的文字,行文间处处渗透的是“思考”二字。历史资料、历史记载、历史事实,就是那些东西,从一大堆表象背后能否看到属于你自己的东西,这就是读史和看史的区别了。《世界文明史》就似一位绝佳的领路人,领你踏上读史的正确之路,当然,此后的造化还得靠个人的努力和悟性。

因为作者选取的很多资料,都是人尽皆知而又特别具有可读性的,对世界文化、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读起来会很轻松。而个人特别希望中国的历史学教育者,能看到这本《世界文明史》,以引领更多的孩子真正走进历史的天空。

当然,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本书也不是完美无缺,此书最大的问题在于资料的选择上。虽然作者没有对任何主题发表个人看法,但在资料选择的时候,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带上个人的主观喜好,比如对公元500年以前中国历史资料的选择,就不够具有代表性、不够全面。这种写史方式,对写作者的学识素养和功底的要求非常之高,我们对作者不应过于严苛,但这样的一种读史方式,却非常值得中国的历史学者和教师们学习,也值得每一位读史的人学习。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羽毛男孩读后感(模板5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

    2023年读后感兔子坡(精选7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读后

    最新疯子娘读后感(通用9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

    2023年看完胡杨林的感受与心得(实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

    2023年暑假读后感一年级(精选5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

    热门教师个人研修计划表汇总

    学期计划还可以帮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动力和积极性,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以下是一些教学计划的参考模板,供大家参考和借鉴。3.开展大课间活动,活动时间为上午

    最新游记与读后感的区别(汇总5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

    最新红颜祭读后感 笑红颜读后感(通用5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红颜祭读后感篇

    2023年圆明园被毁读后感 圆明园读后感(通用9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

    蜗牛读后感(优质6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