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的论文题目(大全5篇)

时间:2023-10-03 作者:琉璃仁者爱人的论文题目(大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仁者爱人的论文题目篇一

1. 引言:

有一句话叫“仁者爱人”,这句话既是古人的教诲,也是现代社会的准则。在我看来,“仁者爱人”不仅是一个人的道德准则,更是一种行为艺术。因为他需要一个人不断地去学习和强化自己的修养和素质,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温度有爱心的人,让别人感受到他的人性和温暖。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谈谈我对“仁者爱人”的理解和心得体会。

2. 仁者的慈祥与宽容:

仁者爱人首先需要具备的是慈祥和宽容的品质。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习性,我们不可能去改变别人,但我们可以去改变自己。仁者在跟不同的人打交道的时候,不会轻易对别人发脾气或者挑剔,而是会充满着宽容和耐心地去倾听别人的不同想法和意见,去接纳他们的不足和缺陷。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只有需要互相包容和理解的人。

3. 仁者的真诚与细心:

仁者爱人还需要具备的品质是真诚和细心。我们身边的人需要的不仅是你表面上的关心,更重要的是你内心深处的关怀。因为细心才是真正的关爱,每一个细节都是仁者爱人的体现。当我们对身边的人真心实意地去关照和照顾的时候,才能让他们感到热情和温暖。这种细心和真诚的关爱更像是一种内在的强大的力量,这个力量能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美好。

4. 仁者的包容与珍惜:

我们身边的人都是不同的,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身份、家庭环境等等,因此我们需要去包容和欣赏他们的不同之处。有时候,我们的价值观和他们的不一样,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懂得如何去尊重和理解他们。同时,在我们尊重和包容他们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珍惜这段与他们相处的关系,因为这种关系可以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5. 仁者的信任与支持:

最后,仁者爱人需要具备的品质是信任和支持。当我们身边的人需要我们的帮助和安慰时,我们必须要勇敢地站出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有时候,我们需要给予他们支持和信任,让他们感受到爱的温暖。在关键时刻,做为一个仁者,我们尽力帮助他们,才能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让我们的关系更加紧密。

6. 结束语:

总之,“仁者爱人”这句话虽然简单,但它蕴含着非常深刻的哲理和道理。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温度、有情感的世界,它让我们更加认识到爱的力量和重要性。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保持一颗有温度的心,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仍然是我们每个人必须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仁者爱人的论文题目篇二

《仁者爱人》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孔子“仁”的含义及其对于生命的尊重。

2、明确现代社会中继承仁爱思想的现实意义。

3、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文常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孔子“仁”的含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还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可见孔子认为礼乐不在形式,不在器物,而在于本质,本质就是“仁”。怎么理解“仁”呢?成为“仁者”的条件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内容讲解

1.“仁”的根本是什么?(1.2)

孝弟

这两点做好了才能做学问,所谓做学问,是要从人生的经验中去体会,并不是死读书。所以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问。”

2.“仁”的内涵是什么?即“仁”的真谛是什么?

“仁”是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而贯穿这个思想体系的就是它的核心。这个核心不是孔子自己说的,而是他的一个叫曾参的弟子说的,就是“忠恕”。

“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做到这一点难不难,你能做到吗?我知道有个人做不到,这个人是子贡,这是孔子告诉我们的。

3.对“仁”的理解(6.30)

“仁”的更高程度是“圣”,这是很难做到的。子贡讲的博施,就是讲社会福利。广博,无条件的把东西送给人家,救济大家,让大家都得到帮助。在孔子学生中,只有子贡敢讲这句话,因为他的钱很多,所以他敢吹这个牛,假如我博施、济众,老师,怎么样?可以算得是你所标傍的仁慈吧?孔子对子贡这个问题的答复很妙,他说,你说的这件事,太伟大了,岂止是对仁来说,实在是永远做不到,做不尽的大事业,我也做不到,就是古代圣帝明王如尧舜一样当权的人,也做不到。问题是在于一个人想做好事,绝对大公,很难很难,是做不到的。儒家是讲保留适度的自私,慢慢扩充到为公。我们大家要注意,三民主义的思想,就是从儒家这个思想来的。儒家的推己及人,我有饭吃,才想到你需要饭吃,分点给你,我们两个有饭吃才分给他,我们三个有饭吃,再分点给大家吃。一步一步扩充。如全体都要一下子做到,不但我们做不到,尧舜也做不到。所以孔子说子贡的理想太高了,孔子告诉他,真正仁的人,是要自己站起来,但是要顾虑到别人的利益,使别人也站起来。

4.“仁”的具体行为表现

在志向上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第二课时

一、“仁者爱人”具体行为表现

10.17马棚失了火,不问马,只问伤人了吗?

7.9孔子对养生丧死的礼非常重视

15.42对待盲人的态度

(补充:师是古代很重要的文化官,管音乐,艺术的大师。在春秋战国时期,乐师与后代的太史令同样重要,因为古代非常重视礼乐文化。)

9.10孔子作人态度的诚敬。看“齐衰”的人是一种同情,看到执政的人,等于我们现在看到国旗,必定要致敬;对于瞎子,是怜悯。孔子对于这些人都是非常肃敬,不问他们多大年纪,“过之必趋”,如果要经过他们前面,一定很快的走过去。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小动作,没有什么要紧,但是从这上面可以出一个人问的修养、做人的修养到达什么程度。拿行为科学来说,一个人看见别人遭遇痛苦的事情,而毫无同情心,甚至于像小孩子看到烧死老鼠一样,在旁拍手欢呼。试问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孔子看到不但肃然起立,且“过之必趋”,一定走快几步,不敢多看,这就显示他心理上的修养。

7.17孔子做人做事的态度。他钓鱼就是钓鱼,不用机械性的方法,不用大网去网。(纲即是网。)以现代的生产观念来说,这种态度又是落伍的了!如果说光是用钓竿去钓鱼,连企业公司都不要设立。这简直与经济政策完全相违背。但这个话不是讨论生产问题,是个人做人的原则。就是说他钓鱼也好,做什么也好,不喜欢用机心来整人。“弋不射宿”,打猎的时候,拉弓射箭,不射宿鸟,就是对还巢的鸟,栖息在那里的鸟,他是不射的。这一点也代表中国过去文化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现在当然也还保留。我们从旧体小说就可看到了。中国人打斗很不喜欢用暗器,常用的`暗器是所谓“镖”。万不得已要用镖时,必定同时大喝一声:“看镖!”表示先打了招呼,通知了。这虽然是一个小动作,也就是民族性的特征,是我们民族的传统道德。现在说起这些中国文化,从另一方面看,都是落伍的思想了。但以最新的观念来说,又不落伍了。现代的生物学家,尽量提倡爱,爱动物,全世界都组织保护动物会,保护野生动物会,提倡禁猎。我们过去认为,爱护动物是应有的道德,如相传的“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中国人都晓得,过去小孩读书,老师都教的,成为生活教育。春天,鸟刚孵出小鸟的时期,不要去打,否则母鸟被打死了,小鸟将在巢中饿死,非常悲惨。这种教育,看起来好像是一件小事,但是扩而充之,就是仁爱心。所以将孔子的这两点,放在这里,就是说爱心的扩充,是仁。

二、讨论管仲是不是“仁者”

按照对“仁”的标准子贡认为管仲不是“仁者”,孔子告诉子贡,管仲对历史的贡献有如此的大,没有管仲,我们的文化都可能灭绝了。这种情形,又怎么是普通男女,认为他怎么不为公子纠而死的观念可比呢?公子纠对管仲并不好,不听管仲的意见,如听管仲的意见,就不会有齐桓公,而是公子纠起来了。公子纠不以管仲为国士,管仲也不必要为公子纠殉死,这就不能拿普通一般人的情形来责备管仲了。所以说有仁德的人是要做有益于大众的事,也即“爱人”。

小结:“仁者爱人”是孔子伦理学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仁”以“爱人”为核心,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实行的方法。

板书:孝弟

谨信

成为“仁者”的条件爱人

亲仁

仁者爱人“仁”的内涵:忠恕志向

“仁者”的具体表现行为

行为

讨论管仲是不是“仁者”

仁者爱人的论文题目篇三

人们常说:“仁者必爱人”。什么是仁?仁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是一种道德情操,是一种伟大的人格素质,同时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而仁者爱人,则是仁这种品质所体现出的行为表现。作为个体,我们不仅要懂得仁,更要学会如何去爱人。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向仁者爱人这一目标努力,不断完善自己,从而影响身边人,带动身边人,共同促进社会巨变。在实践中,我也深深地明白了仁者爱人所带来的力量。

仁者的优秀品质

仁者必须是一个优秀而完善的人格。仁者要有刚毅而温和的性格,有高尚而纯粹的品性,有同情而恳挚的感情。他们关爱身边的人,关心他人的生活和工作,能够甘愿为他人的利益奉献自我,力图给予他人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仁者还需要具备勤奋刻苦、踏实稳重、正义公正等素质,从而做出更多的更好的贡献。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逐步成为优秀的仁者。

仁者爱人的价值

仁者爱人所带来的价值和作用是巨大的。首先,他们的存在为人民群众献出了更多的爱心和关爱,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次,仁者爱人还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信任和合作,在人际关系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最后,仁者爱人还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正能量和正面影响,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做到仁者爱人

要做到仁者爱人,首先要学会爱自己。我们的心态、行为、情绪都将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如果我们对自己不爱惜,不关心,不重视,那么就不可能对他人的生活和幸福做出重要的贡献。其次,我们要学会关心他人,要关注身边人的情况和心情,及时问候、鼓励和帮助。尤其是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主动支持帮助,并且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最后,我们需要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感,发扬包容和宽容的精神,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仁者爱人在工作中的体现

在工作中,仁者爱人可以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促进同事之间的良好互动和合作。我们需要尊重每一个同事,互相支持和鼓励,时时刻刻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这样才能创造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在担任领导职务的人,更应该发扬仁者爱人的精神,关心员工、关爱员工、鼓舞员工,在思想、语言和行为中带领员工走向成功。

总之,仁者爱人是一个重要的社会价值,一个人如果能够学会仁者爱人,那么他的人生也是满足和充实的,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人和整个社会做出极其重要的贡献。希望大家都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坚持仁者爱人的原则,运用仁者爱人的行动为人民群众献出更多的爱心和关爱,并在生活和事业的道路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仁者爱人的论文题目篇四

《仁者爱人》教学实录第一课时(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师:上虞丰惠中学刘建松

班级:高二(4)班(理科)

设计思路,正如夫子所言,观其言而察其行,夫言者,所以抒其匈而发其情者也,能行之士,必能言之,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先从孔子关于仁的细节行动入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对文言文的本能的排斥,可以让学生先直观的感受仁,意识到仁是很生活化,很普通化。很温度化。而后深入研读仁的有关理论,易于整体把握。

师:在黑板上出示大大的仁字(无非是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便捷无华的单刀直入)

师:我们先来技术难度较低的,(停顿)给“仁“组词,多多益善。

(学生的答案,仁慈、仁爱、仁者,核仁、仁义,为富不仁。)

生:才是真的好。

生:不知道

师:就是唱长亭外,古道边。

生:荒草碧连天

师:后来出家了,当了和尚,世间就少了李叔同,佛门中多了个弘一法师。

师:同学们听后有什么想法(停顿)这便是“弘一法师与蚂蚁”的故事。当然,和尚一生慈悲为怀,临终之际想到的是蚂蚁,勿让它们无端成为“冤死生灵”。这便是佛心、神性吗?我想说,这是人性。或以孔子所说的“仁”来表述,或以西方的“人道主义”来表述,这片仁慈,不愿伤害无辜的赤子之心,于今何其值得珍视!

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被于丹教授称为既有风度,又有温度的孔子,当然,孔子是我们教师的开山鼻祖,我们先走进孔子的课堂,感受有风度的老先生。

(学生朗读第五则,孔子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候,是很喜欢问学生的理想,或者要报考什么专业,每时每刻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是天生的教师大师。)

师:这里出现了孔子的两位很喜欢的学生?

生:颜回和子路

生:子路是理科,颜渊是文科。

生:盍各言尔志?

师:盍是

生:为何不的意思。

生:子路的回答很直接,很坦率,很冲,不假思索。

生:愿意拿出自己的衣服车马与朋友共享,即使用破了也不在意

师:哪个词语表示用破

生:敝

师:确切说是使动用法,使。。。。。破。

师:品论一下,子路怎么样?

生:讲义气,够哥们。

生:义胆忠肠,喜善好施,对朋友看重,

生:对物质很轻视,很有爱心,注重友谊。

生:很大方,有行动。

师:看来子路很高调,捐钱物是赤裸裸的,就是所谓的裸捐,这里我不得不想起有争议的陈光标裸捐引发的争论,这些同学们知道吧。被人称为暴力慈善陈光标表态“人在做,天在看”,称会将慈善进行到底。对于陈关标,等会儿,我们在后文中还有涉及到。

师:颜渊怎么回答?

生:愿无伐善,无施劳

师:文科生就低调多了,伐是

生:夸耀的意思。

师:谁在夸耀?

生:子路

师:当然,如果不夸耀就不是子路了,这就是人物的个性,当然和涵养有关,我们也要容忍。

颜渊是典型的做好事不留名,两千前的活雷锋。

师:至于他们是好人吗,大家一定回答

生:是

师:要做仁,首先要做个好人,善人,所谓积善成德。孔子作为他们人生导师,对心中的好人究竟是怎样的?这就是有名的十二字,(集体朗读,背诵)

师:相当精辟,孔子毕竟是孔子,境界就是高,高在哪里?

生:对年纪的大和小的都很关心,子路只关心朋友。

师:你理解得很仔细。

师:所以圣人以仁道来关怀信任他们,不正是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对人的体贴、关爱、和同情之心吗!朱熹引用程颐的话这样评介:“夫子安仁,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这是三人不同点。共同点则是均无私吝之心,只是程度高下不同而已。

师:就是所谓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师:根据这则活泼的课堂,我们初步接触了仁,这种仁情怀在以下哪些细节中体现出来?(确定6、7、8、9、10章节)

师:朗读第六节。可能当时的消防设施比较简陋,发生了火灾,

在哪里发生火灾?

生:马棚,

师:谁的马棚

生:孔子家的马棚。

师:老师刚才讲过,马是地位财富的象征,是当时官员们上班的交通工具。

孔子怎么表现出仁?

生:马厩失火,如果马烧死或烧伤,孔子势必只能徒行,而在马厩失火的情况下,孔子只关心的是人,不理会贵重的马。

师:这里的.人是

生:就是马夫。佣人,奴仆。

师:就这么一个细节,一个人的修养如何,体现在遇到突然事件之后不假思索的言行,在现实中很有教育意义。我们看到新闻,前几个月,李双江儿子开宝马打人高喊谁敢报警”的消息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纠纷本无特别,但是因为李双江与宝马的身份,因此有了更高的关注度。同学们怎么看。(学生发表不同观点,其中不乏偏激的)

师:仁慈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已经流失,残忍暴力统治了他的头脑,由于仁善的缺少,社会空气日益干燥,一点就爆,特别是不少底层人的内心,涌动着难以遏制的愤和怨,他们痛恨不公平、不平等,最痛恨特权,最痛恨欺凌,如果某些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继续耀武扬威,只会加剧社会对立,破坏和谐,玩火自焚。我们要相信仁者寿,多行不义必自毙。仁还有许多细节。(学生自由评论,第7则,第8则一笔带过,从礼的角度来考虑,人而不仁,如礼何)

师:先解释字面意思。

生:这是孔子和盲人乐师交谈的写照。

师:好多的乐师是眼睛瞎的,但耳朵特别灵敏,这也可能是上帝的特意的眷顾吧。孔子怎样对这位音乐师,我们现在作为残奥会的优秀的志愿者,我们不妨模仿一下,(学生上台模拟,尽量要严肃、到位。)

师:可能连子张都觉得有些过分了,有疑问

生:与师言之道与?

师:孔子的回答非常干脆。

生:然,固相师之道也。

师:固、相是什么意思

生:本来、帮助。

师:这种朴素的客观叙述,突出孔子尊重、体谅、关心人、特别是关爱弱者的“仁爱”精神。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用原汁原味、不加评论而用朴实的行动将孔子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圣人“仁”的情怀的最原始的阐述。

师:《孔子家语》中记载孔子家的看家狗死了,用车篷包裹起来埋葬,可以看出对每个生灵的关爱。第10则也体现了这一点。(背诵)

师:这节讲的是孔子的业余爱好。

生:钓鱼和射鸟。

生:孔子是一位环保学者了,对资源取之有度。不赶尽杀绝。

生:难道用一个鱼钩的鱼杆钓鱼和箭射空中飞鸟就不算杀生了吗?

生:因为在孔子看来,“纲”似乎比“钓”要残忍得多,射杀在巢中的鸟也不符合人道主义,所以孔圣人不忍为之。那是因为孔子的“仁心”呀!

师: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不是假仁假义的不忍心,而是在于克制自己的欲望。一钓可供饭需,就无须用纲捕大量的鱼。而巢中的鸟,多为乳鸟。渔猎时,不能斩尽杀绝,不能“竭泽而渔,焚林而猎”。克制人对自然无穷无尽的欲望,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也是孔子“仁”的思想的体现吧。

师:这些充盈着仁字的小篇章,让我们觉得孔子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他是一位浑身散发着的温度能感动生灵的老人。作业背诵第5则,预习前四则。

小刘

仁者爱人的论文题目篇五

深秋的阳光依然灿烂温暖。通往鲁国的大道上,在众弟子的簇拥下,一辆马车缓缓而行,朝着鲁国的国都而归。马车上,年迈的孔子静默端坐,他的眼前开始出现沂水的清波,舞雩台的清风、飘香的稻黍。家乡的味道飘然而来,故国之思在那一瞬间得到完全释放。

这是公元前484年的一个秋日,周游列国的孔子踏上了回家的路。

这一年,孔子已是68岁的老人。14年前的春天,为了保持自己清高的人格,为了寻求新的从政机会,为了传播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离开了生他养他的父母之邦鲁国,踏上了周游列国之路。

对于鲁国,孔子充满了依恋和热爱,那里是他成长和追求事业的摇篮。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名丘,字仲尼。他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的一位武官,在孔子三岁时去世。母亲颜徵在带着孔子搬到曲阜居住,在清贫的日子里把他抚养成人。孔子自幼就学习礼节,他和小伙伴们做游戏时,就经常模仿大人们祭祀时的各种礼仪动作。从15岁开始,孔子发奋读书,熟练掌握了礼节、音乐、骑马、射箭、写字、算数等六艺,并精通六经。到30岁左右,孔子已成为远近闻名、学优品高的大师。

从政是孔子的.人生理想,也是他毕生的追求。孔子有一腔报国热血,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他始终是采取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他在鲁国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但干成了不少事:管理仓库,他就把仓库里的账目计算得清清楚楚;管理牛羊,他把牛羊饲养得膘肥体壮;担任鲁国的中都宰,实施礼制,不到一年,中都地区秩序井然。后来,孔子升任司空、司寇等职,兼摄相事,参与国政。孔子在鲁国任职四年,鲁国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社会风气大为改观,以“小康”闻名于各诸侯国,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期间,孔子还参与了外交、军事等活动,充分显示了他卓越的政治才干。

由于鲁国国君天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政事。孔子想劝说他,他却躲着孔子。这件事使孔子感到很失望,终因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孔子对学生说:“道不同不与为谋,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走吧!”从此开始了长达14年的漂泊之路。

马车缓缓而行,14年周游列国的各种场景也在孔子的脑海中回放。

周王室软弱,世衰道微,礼崩乐坏,针对混乱的局面,孔子提出了“仁政”的政治理念。春秋时,仁往往与忠、义、信、敏、孝、爱等并列,被看成是人的重要德性之一。但是,孔子以前,仁并未受到特别重视,只有孔子,把仁从其它德性中超拔出来,并赋予其新的丰富内涵。孔子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和治国理论。孔子认为,仁的内容包涵甚广,但其核心是爱人,也就是人们应该互存、互助和互爱。

孔子把仁的学说施之于政治,形成仁政说,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要施行仁政,孔子还对为政者提出了道德要求,主张为政需正己。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主张统治者一定要是德高望重、身体力行的“君子”,这样,为政者起表率作用,就会上行下效,自然就会政通民和,国家得治。

孔子离开鲁国后,希望找个机会推行他“仁政德治”的政治主张。他带着众弟子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国,拜见过大小封君70余人。可是,那是战火纷纭的时代,大国都忙于争霸的战争,小国都面临着被并吞的危险,整个社会正在发生变革。孔子宣传的那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既没有人愿意接受,更没有哪个国君会当人才来任用他。

周游列国的14年中,孔子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有一次,孔子去曹,曹国不容;遂往宋,刚在一棵树下演礼,宋国权臣司马桓因孔子以前批评过他,赶来把树拔倒,表示不欢迎。孔子匆匆逃往郑国,弟子离散,行李落拓,他独自一人立于东门之外。子贡四处打听,有人告诉说:“东门外有个人,两腮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以下像禹,然而更像落拓潦倒的丧家之大。”意思是说孔子以古贤圣人相标榜,却无人赏识,落得个丧家之犬的下场。还有一次,孔子在陈、蔡一带,楚昭王打发人请他。陈、蔡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对他们不利,发兵在半路上把孔子截住。孔子被围困在那里,断了粮,几天都没吃上饭,差点饿死。最后,楚国派兵,才使他解围脱离困境。

孔子周游列国,行程数千里,历经艰难险阻,四处碰壁,可他依然信念坚定,毫不动摇。他说:“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他学六艺,知天命,形成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人格,这是“知之”;四处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这是“好之”;虽处处碰壁也不气馁,这就是“乐之”。孔子曾描绘游历时的情形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在处处碰壁的现实面前,孔子更感觉到推行仁政的重要性,对自己的政治理想也更加坚定。

马车缓缓而行,跟随在车后的众弟子,是孔子相依为命的亲人,也是他成为万世师表的骄傲。

尽管颠沛流离,孔子坚持做到了志不稍贬,学不暂停,希冀通过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达到救世弘道。同时,孔子坚持不懈地教学和布道,始终吸引着一大群弟子,随他南北东西,出生入死。

孔子在政治上最大的抱负,是推行仁政,但一生最大成就却是教育。在孔子以前,教育属于贵族的特权,孔子创办了中国影响最大的平民教育,不分贵贱贫富,一律施教,为后世学术平民化的开端。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为后世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孔子特别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提出“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孔子一生,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做自己的实践追求,同时,他也把这博大精深的思想言传身教给了学生。他的弟子,绝大多数都是穷困潦倒的下层人子弟。孔子注意培养和鼓励他们发奋好学,苦心修养,乐以忘忧,敢于实践自己的政治抱负。孔子以国民政治意识传及后世,无数平民书生自我砥砺,以天下为己任,不断实现读书人的理想。

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和愿望称之为“大同”,他把这种理想传给了学生。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亲人为亲,而是相互敬爱,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据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不少人都干出了一番成就,对于当时政治,尤其是对于孔子思想的传播,对于儒家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马车缓缓而行,回归鲁国的孔子即将迎来人生最后的时光。

孔子68岁回鲁,73岁去世,在鲁国又生活了五年多。回到鲁国后,孔子把精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孔子在晚年整理了《诗经》、《尚书》、《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他的弟子继续传授他的学说,形成了儒家学派,孔子成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被他的弟子整理为《论语》一书,后世即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统治中产生了极大的作用与影响。孔子的学术思想在后世影响很大,他被公认为我国古代第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以自己一生的实践,为中华大地点起了智慧与礼仪的明灯。回望两千多年前马车上那个风尘仆仆的背影,他不但是我们文化上的先驱,也是我们精神世界永远的引领者。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大学进学生会面试自我介绍学生部(优质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

    最新居间合同补充协议无效 服务合同补充协议优选(优质5篇)

    随着法律观念的日渐普及,我们用到合同的地方越来越多,正常情况下,签订合同必须经过规定的方式。怎样写合同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合同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

    最新学前教育个人工作计划大班(实用5篇)

    计划是一种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有条理的行动方案。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计划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学前

    最新高一年级教学工作总结(精选5篇)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

    最新考核表个人工作总结教师(汇总10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怎样写总结才更

    山场承包合同转让协议 经营权转让协议书(实用6篇)

    合同内容应包括劳动双方的基本信息、工作内容与职责、工作时间与休假、薪酬与福利、劳动保护与安全等方面的内容。那么一般合同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合同模

    最新实干笃行演讲稿(优质5篇)

    演讲作为人类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演讲者、听众、沟通二者的媒介以及时间、环境。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演讲稿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演讲稿

    幼儿园大班思政课活动教案(大全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

    2023年房屋建设工程承包协议书 建筑施工工程承包合同(大全7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形容心胸宽广的名言(汇总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