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环境怎样影响人类活动呢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与教案(模板5篇)

时间:2023-09-23 作者:纸韵最新环境怎样影响人类活动呢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与教案(模板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环境怎样影响人类活动呢篇一

1、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理解人类利用资源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2、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及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掌握产业转移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不同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3。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重点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类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不断的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地理环境。

人类对环境的改变,总是从对区域环境的某一因素产生影响开始,进而引起整个区域环境的改变。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2、案例:山西煤炭资源开采和能源的发展。

意义: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高资金保障。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不合理地开采和利用,会造成区域环境的巨大破坏。

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水,土地污染。引起土地资源的浪费,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

2、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案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

有利影响:缺水区缓解旱情,促进水气交换,利于水循环,补偿调节河湖水量,缓解生态缺水。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沉降。

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缺水区域的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带来可能。(p26“阅读”)

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两地会否产生不利的影响?

3、生物资源的利用

生物资源的利用是人类活动中最基本的资源利用形式。

对生物资源不合理地利用,既破坏了环境,又影响人类健康。(p27“阅读”)

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培育和改良农产品,使其产量和质量提高;人类有目的的植树造林,改善了生态环境。

(一课时)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即广义的农业。一般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即广义的工业。一般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以及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

第三产业--即广义的服务业。是为第一、第二产业发展提供基本服务的产业部门。如商业、金融、保险、运输、公务、教育和公益事业等。

2、区域内转移

3、劳动力转移: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收入继续提高后,劳动力便会向第三产业转移。产业结构会遵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的规律。

劳动力分布:产业结构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一般来讲,从一个区域产业结构的比重来看,第三产业比重越大,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3、区域间转移

(讲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发达区域的产业升级,使低级落后的产业向欠发达区域迁徙,形成产业转移。

低级产业迁出带来环境的优化和改善-产业升级为知识技术密集型和服务型

低级产业迁入带来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劳动密集型产业兴起且经济获得发展

发达区域向不发达区域转移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4、产业转移的结果:

思考: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广东经济:“产粮越多越穷,产粮越少越富”。怎么理解这句话

第二课时

注两课时

板书设计

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2、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3、生物资源的利用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三次产业的划分

2、区域内转移

3、区域间转移

4、业转移的结果:

[课程拓展]

作为本章教学内容的最后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不算多。但牵涉到“案例研究”和学生课后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其总结性的特点要突出。而且,本节内容的出新--“产业转移与区域环境”,是典型的跨学科边缘的内容,需要教师很好地引导和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援用实际事例,并且尽量地开拓学生的视野,使之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实际上是教材对标准内容的延展。同样,教学中也可以借助教材牵涉到的概念、规律、案例等,进一步拓展,将拓展的知识或概念浓缩到一些即兴思考问题上。例如课件中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广东的经济:“产粮越多越穷,产粮越少越富”,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显然,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解释,在学习了产业转移的一些知识后并不难,但通过这种案例设问,就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当然,还有很多很好的事例可以达到同样的功效,关键是教师要时刻注意到这种拓展的重要性。

巩固练习

1.3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珠江三角洲要购进山西优质煤,最理想的运输线路是()

a石太线、京广线b大秦线、海运

c焦作-兖州-日照线、海运d太焦线、焦枝线、京广线

2山西煤炭的海运主要是()

a原煤外运b转化为水电后进行超高压输电

c进行液化、汽化后通过管道输送d转化为核电后进行超高压输电

3山西能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包括()

a露天矿表土的剥离b矿区道路建设

c放射性元素的辐射污染d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4关于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采用工程、生物措施并结合复垦,可改善生态环境,并可提高经济效益

c在矿区堆放开挖表土的地方,叫排土场,排土场处理不当,极易发生水污染

d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关系不大,构不成矛盾

5“西气东输”工程的兴建对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烟尘、粉尘等污染物拜排放

b局部生态环境退化

c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d增加财政收入

6改造不稳定径流,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a节约用水b修建水库c跨流域调水d植树造林

7为了解决深圳及香港的水资源紧缺问题,深圳建设了东江引水工程,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这一举措改变了()

a海水蒸发b水汽输送c地表径流输送d降水

8下列地区中,可能因南水北调工程的兴建水资源短缺问题得到缓解的是()

a内蒙古高原b黄土高原c西北地区d华北平原

下图表示我国四个地区三个产业的产值结构,回答9-10题:

9.图中产业结构最优的地区是()

a.(1)b.(2)c.(3)d.(4)

10.可与(1)(2)(3)(4)情况相符合的地区排列依次是()

a.北京、x藏、黑龙江、海南b.北京黑龙江海南x藏

c.黑龙江海南北京x藏d.海南x藏黑龙江北京

综合题

11.连线:请将下列两组知识的因果关系用箭头表示出来(格式:因果)。

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地面下沉

大型工程建设不当滥采滥用矿产

过度抽取地下水土地荒漠化

水质污染任意排放“三废”

污染环境诱发地震

12我国正在建设或已建成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四大工程示意图”

(1).填四大工程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_____________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____________工程和____________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___________工程。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___________工程,依次从____________气候过渡到______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________气候,跨越_______________自然区和___________自然区。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_工程。

(3).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4)图中工程的建设对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在环境方面,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经济建设方面,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1---5题:bacda

6---10题:bcdab

11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地面下沉

大型工程建设不当滥采滥用矿产

过度抽取地下水土地荒漠化

水质污染任意排放“三废”

污染环境诱发地震

12(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3)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能源:北多南少、西多东少

经济:东部发达,西部欠发达

(4)减少空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优化能源结构,提供稳定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

环境怎样影响人类活动呢篇二

(在认识这种影响前首先认识两个概念:1、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包括自然和人文环境。2、区域地理环境:一定区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总和。)

――区域地理环境是一成不变的吗?

(区域地理环境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人类依赖于自然环境而生存,所以区域地理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对人类的发展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分为两大方面,即陆地地理环境与海洋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环境怎样影响人类活动呢篇三

1、知识目标:探讨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说出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图表数据的能力;通过辩论赛举例说明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既有有利影响也有有害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确立我国计划生育必要性观点;培养热爱大自然,养成节能环保意识。

1、教学重点: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

2、教学难点: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组织课堂辩论赛活动。

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首先结合课本“想一想,议一议”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如果不限制人口的增长,地球这艘“太空船”上的乘客会越来越多。接着通过分析资料,得出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并分析人口增长对生物圈的影响,图片展示,引起学生的震撼和共鸣。课前布置任务学生分组查找和整理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有利影响和有害的影响事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然后利用学生收集的资料,整理资料,展开辩论。最后通过歌曲《低碳贝贝》,呼吁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让节能环保成为日常行为。

教师: ppt制作,搜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例子。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查找相关资料。

学生:收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和有害的影响事例。

环境怎样影响人类活动呢篇四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各时期人地关系不同,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板书:1、采集和狩猎阶段:(读图1―2―2人类早期的采集和狩猎)

――影响这一时期人类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

――这一时期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少数气候温暖湿润、动植物资源丰盛的地区)

――这一时期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人类依赖自然、崇拜自然)

板书:2、农业社会阶段:(此时人类活动主要为农业生产)

――影响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因素有哪些呢?(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生产力)

――读图1―2―3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回答:人类早期农业起源地区有哪些地区?这些地区具有哪些相近的地理特征?(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日照,这些条件是农业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因此,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成为世界农业文明的发祥地。)

板书:3、工业社会阶段:

――这一时期,影响工业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又有哪些呢?(能源资源、金属资源、交通状况等。)

(因此,在有丰富自然资源与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往往形成重要的工业区。)

――世界上这样的工业区有哪些?(英国南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德国鲁尔区等传统工业区。)

――是否只有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才能形成工业区呢?(不是,为什么?)

(例如:日本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对矿产资源的地域依赖性,形成了太平洋沿岸的工业带。主要的五个工业区:京滨(东京与横滨)、名古屋、阪神(大阪与神户)、濑户内海(福山与广岛)、北九洲。主要的工业部门:钢铁、机械制造、汽车、造船、石油化工、电子电器等。)

――是否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就一定能形成工业区呢?(不是,为什么?)

(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如果一个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环境条件较差,那么这一区域的良性发展也较难实现。如我国西部很多地区自然资源很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却很低,这与西部的地理环境较差有着很大的关系。)

板书:4、后工业化阶段:

(这个时期新技术兴起,并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各方面,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

――环境质量对高新技术产业有何影响?(1、优越的环境可以提高新技术产品的质量;2、优越的环境可以吸引科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

――世界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有哪些?(如:美国硅谷、德国南部、日本九州等。)

(第2课时)

板书:二、海洋和岛屿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板书:1、海洋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洋对人类活动的价值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海上交通、海洋资源渔业、矿产、能源、空间等)

――在不同历史时期,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何差异?

(1)航海技术落后阶段:障碍、疆界、海域不被重视。

(2)航海技术发达阶段:交通通道、人口与城市向沿海集中,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渐超过内陆原有经济中心地区。目前,世界上人口200万以上的城市有一半分布在沿海地带。西欧、日本、美国东海岸和西海岸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区域。

(3)海洋开发技术进步阶段:海洋资源开发的领域大为扩展,海洋权益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解决海洋权益纷争的法律依据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解读图1―2―10上海港的集装箱码头)

(集装箱:货物运输中专供周转使用的大型金属容器。使用集装箱,可直接在发货人的仓库装货,并运送到收货人的仓库卸货,中途换车船时不必从箱中取出换装,减少货物搬运次数,节省了时间,节省了包装材料和费用,有利于实现杂件货物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运输,是交通运输专业化的表现。)

(解读图1―2―12海底石油和锰结核的分布)

(石油: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以西北太平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几内亚湾、东北大西洋沿岸。锰结核:分布于深海底部大洋中,以太平洋的锰结核蕴藏量最丰富,占了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

(解读阅读材料:领海和大陆架)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领海:每一个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的宽度,直至按照本公约规定的从基线量起不超过12海里(1海里=1。852千米)的界限为止。领海海域是沿海各国领土的一部分。大陆架:沿海国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包括“海床和底土的矿物和其他非生物资源,以及属于定居种的生物,即在可捕捞阶段在海床上或者海床上不能移动或者其躯体须与海床或者底土保持接触才能移动的生物。中国在1958年9月4日关于领海的声明中宣布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中国的大陆架最宽处达400海里。东海2/3的海底是中国陆地向海洋延伸的大陆架。)

环境怎样影响人类活动呢篇五

1、提高学员注意力,使学员听课、做作业注意力能得到大幅度提升,第7次课后提高学员学习效率三分之一时间,18次课后提高学员学习效率三分之二以上,且上课不在走神。

3、提高学员对各类文章的理解能力,普通学员阅读一篇文章一遍理解只有50%左右,而经过快速阅读培养的学员阅读一遍理解率为70%,阅读两遍理解率为80%,阅读三遍理解率为90%以上。

4、使学员博览群书,学员在学习当中累积450万字的阅读量,在短暂的时间完成教育部新课标所要求中小学期间的总阅读量。

5、培养学员能够养成每天定时看一本书的好习惯。(经过4个月左右时间完全养成一种看书的好习惯。)

6、提高学员学习效率,预习、复习变得轻松有效,考试不再担心时间紧张。

7、增强学员自信心,提高学员工作、学习的主动性。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