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村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8篇)

时间:2023-11-10 作者:温柔雨最新农村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8篇)

在学术研究中,调查报告经常用于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实证研究等不同类型的研究目标。以下是一些调查报告写作的案例分析和实操指导,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最新农村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一

在当今社会,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和农村养老问题已成为了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整个国家已经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了它,我们的政府也已经开始着手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社会老龄化是整个的社会发展趋势,而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因此,老年人问题也必将成为当代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为此,作为有志向,有抱负的大学生,2007年7月23日到26日,我们东北电力大学青年志愿者一行7人在吉林市永吉县西阳镇大岗子村和响水河村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和农村养老问题做了调查。我们主要针对老年人的居条件及现状,健康状况,精神状况,医疗保障状况和文化体育等几个方面展开了调查。调查以访谈形式展开,在与老人谈话的过程中填写相关表格。我们走访了福利服务中心,入户和随机调查,咨询镇民政局老年庇护所等相关机构。

一.入户调查和随机调查。

1.老年人生活来源问题。

该村老年人生活费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他们的子女供养,大多数农村老年人都和自己的儿子、孙子生活在一起,并承担部分的家务劳动,如做饭,打扫卫生,照顾小孩等等。二是少数体格交好具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自己还拥有土地,土地的收益基本归老年人自己支配。据调查该村正常家庭中基本不存在老年人生活困难的问题。另外该村有少数五保户,他们居住在大岗村的敬老院里。生活在敬老院的老人由财政局、民政局提供生活费用。生活在家里的老年人每月可以领到100元左右的生活补贴。保障了他们最基本的生活。

2.老人的医疗问题。

医疗问题在农村问题中应该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大多数村民的经济条件一般,只可以承担老年人非重大疾病的费用。我们去的时候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在该村实行,也能为该村老年人减轻了部分医疗负担。按规定,每人每年只需要10元,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数目医疗费用享受不同比例的报销数额。此项政策在该村得到了很好的推广,绝大多数人都加入了农村合作医疗。尽管有村民反映合作医疗存在报销手续繁琐,且必须在定点医院看病等各种不便,但合作医疗为大家带来了明显的补助,所以村民都对这项制度表示肯定,并希望未来能在此基础上改进,更进一步的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应当注意的是虽然合作医疗制度给村民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在现目前,医疗费用主要还是由老人所在的家庭承担,当老人出现重大疾病,无钱看病,因病致贫的情况仍然存在,当然这个问题也是社会普遍问题,在医疗保险还未能在农村实行推广之前,这基本难以彻底解决。不过值得欣喜的是在我们的调查中没有发现有现遗弃重病老人的现象,就算遇到了重大疾病,家庭还是会尽力为其医疗。

3.老年人的休闲活动。

因有多个:一是为节约电费。二是给家里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三是现在的电视节目除新闻和极少的电视剧外,老人们都不喜欢。该村还没有设立图书角,原因是考虑到光顾的老年人不会太多。这与农村老人受教育的程度是有很大关联的,所以与城市的老人不同,这里的老人对国家大事也不太关心。对精神生活关注相对较少。

4.老年人的精神状态。

我们随机抽取了几十个老年人进行了调查。其中对生活感到满意的比例超过了80%。大多数老年人对目前的生活现状都表示满意对未来的预期都充满乐观,这里的老人更多的体现出了与世无争的清淡。由于该村老年的生活比较充实,生活中有琐碎的伙计,家里有孙辈的孩子,所以笼罩在城市老人中的孤独感和彷徨感在该村很少见。该村被调查的老年人绝大多数没有宗教信仰,他们并不迷信于鬼神。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老年人对目前生活感到满意,晚年生活幸福安康。老年人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率为94.4%。调查中,有63.3%的老年人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感到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31.1%的老年人感到基本满意;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感到不太满意的占5.6%。调查中,有96.6%的老人对子女给予自己的关心和照顾是满意的;感到非常满意的占24%;感到比较满意的占53.1%;感到基本满意的占19.6%;感到不太满意的仅有3.4%。

在村医院里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前任院长,而且这位院长担任此职位长达十七年之久。院长也反映老年人普遍都患有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并发症等疾病,而且“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在农村十分突出。在老人的传统观念中,都已经一大把年纪了,不想再拖累儿女了,即使有病也最好一托再托,没到病倒就不会去医院,而且,现在农村的收入依然比较底。而解决这一难题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则成为院长和我们的主要话题了。院长介绍说,在这一政策出台后,医院的就诊率逐步增高了,住院人数也有所增加,此前一年才能有几十个老年人就诊,而2007年的半年就已经有超过一百二十人就诊了。

在采访的村民老人中,大家也普遍反映农村医疗合作制度解决了很多困难。

老年人的精神状态。

这一代的老年人都是经历了许许多多生活磨难的一代,特别是农村的老人,在过去经济困难、社会**的日子里受尽了各种痛苦,相对平静稳定的生活已经使他们感到非常的满足。这就是中国农民非常质朴可爱的一面。他们的儿女虽然大都在外打工,给以他们的关怀不够多,但他们都对此持理解态度,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老人们都支持子女出去闯自己的世界,而子女基本都能在物质上履行赡养的义务。而在精神上,老人们多依靠老年间交流活动排遣寂寞。人老了有好静的一面,但人老了最怕孤独。来自子女的精神慰藉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农村老人过惯了苦日子,对物质要求并不高,在能满足温饱的今天,老人渴望的往往是子女的亲情,当然这也与经济发展之间有一定的矛盾,不过这些矛盾都是可以通过家庭内部的和谐温暖来解决的。

最新农村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二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家提出了很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然而农村的环境问题却越来越多,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环境问题让农村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到底农村的环境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我们究竟要怎样对待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市农委于7月30日至8月30日在常州市政府网民意调查一栏里以问卷调查方式开展了常州市农村环境问题的调查,汲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以针对今后的工作能做合理的改善。

一、调查问题分析:

1.农民的环境知识缺乏。

人们对环境知识的认知程度是决定他的环境意识是否高尚的基础。如果环境知识缺乏。不知道如何保护环境。那么他的环境意识必然不会高尚。在调查中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来调查我市村民的环境意识。

最新农村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三

为了解改革对人们生活、就业、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加深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增强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和对社会的责任心。我开展了对农村养老情况的调研。

由于城乡在就业、创业、入学、就医、生活等方面的差异,农村青壮年及乡土能人都到城市打拼自己的生活,不少父母留守在家成“空巢老人”。在20xx年8月7日到20xx年9月28日之间,我回到我的家乡,对包括我的家乡在内的几个村的农村养老问题进行了调研。见到很多“空巢老人”生活的艰辛、无奈和无助,这是新时期农村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对于像我们这种将要踏入社会的人来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最新农村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四

天气晴朗,料峭的春寒,抖落在薄暮里,仍有沁人的凉意,不管天有多么的寒冷,但终究会有暖和的那天。可人的教育就不同了。如果在人一生的黄金阶段,如果你错过了读书的好时机,成材就只是人们的空话题了。

在大多数生活贫困的地区,有太多的人无视教育的重要性,极早离开了学堂,走上了本不该属于自己成长道路上的打工道。

寒假期间,我特意留意了一下,从远方打工回来的许多亲朋好友,都赶回家过年,清楚的记得我一远方亲戚回来招工,我拿起了他的那本花名册,看了看,令我大吃一惊的居然是80%的打工仔都是初中文凭,甚至还有些是小学文凭,看到这些,我又陷入沉思。我好奇的问了问叔叔,他们一个月工资多少,他说大概1000元左右。为了这1000元,宁愿放弃自己的大好前途,太不应该了,他们还那么小,一切应该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呀!这样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再仔细想想,我们那个院子有5个同龄的孩子,有3个在读技校,1个在广州打工,只有我一个还在读书,常常碰到那个在打工女孩子的妈妈,她经常问我读书出来准备做什么,我只是笑笑,从她的话中,我仿佛听到了鄙视,很不是滋味呀!

也许还有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有些家长,他认为读书没用,读书太浪费钱,他们宁愿让自己的孩子跟亲朋好友出去闯世界,出去吃苦,也不愿让他们的孩子在学校“浪费钱”,我想来想去,不知道这是对还是错。我只知道我还小,我不读书,我去干什么,我不想过早的踏进那个复杂的社会受人欺负,受人侮辱,我只有在学校里学一些在社会中学不到的东西,为将来走进社会作铺垫,埋伏笔。

也许有人会说:“我也曾经是一个莘莘学子,但我没有考上一所好大学,高中毕业后,照样会为自己的生计烦恼”,但我想说:只要你珍惜在校的每一堂课每一分钟,好好的学,认真的学,即使没什么好的结果,但你不曾后悔,因为你曾经拥有过。

我没有太高的目标,我的目标很简单:明天不后悔则已。

发展高科技需要高技术人才,这对于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是很简单的,但是所缺乏的仍然是头脑资源,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应甘心落后于一个地域狭小、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小国家——“高科技大国”以色列。

从我做起,掌握了高科技知识,在发展高科技产业中将会得天独厚,游刃有余。支持这高新技术水平发展并使其不断坚实的将是我们这群令许多国家难以匹敌的高科技人才!

最新农村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五

家乡农民增收情况今年寒假,我做了一个关于家乡农民增收情况的社会实践调查的活动,了解了一些家乡农民增收的情况,通过家乡农民的增收情况认识到我国农村的现状。

一·调查时间:201x.2.11--201x.2.22。

二·调查地点:安徽省利辛县大李集镇吴寨村。

三·调查方式:1.观察。

2.问卷调查(见附录)。

3.采访(通过采访村委会成员、部分村民,了解了一些农民收入的来源以及国家政府一些政策的落实情况)。

四·调查背景:

利辛县位于安徽省北部、亳州市辖境的南部,北邻涡阳县,南连颍上东靠蒙城县,南连淮南市的凤台县、阜阳市的颍上县,西接阜阳市的颍东区和太和县,属于亳州市。利辛县地处东经115°54′—116°31′,北纬32°51′—33°28′之间,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县境自然坡降很小,西北略高,东南略低。县辖26个乡镇、668个村居民委员会,7183个村民小组,耕地11.70万公顷。全县面积1950平方公里,总人口1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3%。

全县生产总值13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0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36.8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51.9亿元,增长11.2%,三次产业比重为33.2:27.7:39.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398元(折合1336美元)。

大李集镇地理走势西高东低,交通相对偏僻,境内有利胡公路(柏油路面)、插胡公路(砂石路面)穿境而过;12.5公里长的茨淮新河把大李集镇与北边乡镇分开,同时给大李集镇提供了便捷的水上交通条件。境内主要河流有马胡河、乌江、黑土沟。其中乌江历史悠久,留下过许多美丽的传说,但由于乌江常年失修,现仅存有几米宽的小河沟,人们只能从残桥巨型条石上去想象他的久远和古老。

五·调查目的:

这次亲身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结构性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提高自己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去更深入了解社会基层人民。

根据调查取得的结果,真实了解当地村民的生活现状,客观反映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争取为当地的农村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六·调查结果:

同年与上年比增收情况:

种植业:1.小麦油菜籽等粮油增收人均196元。

2.林业增收人均301元。

3.蔬菜水果增收人均97元。

养殖业:猪,牛羊,鸡鸭等家畜家禽增收人均101元。

务工:外出劳动力增收人均1253元。

其它增收:个体经营增收人均89元可以看出,由于国家政策和政府投入使农村的农民收入稳定上升。农业的发展前景对于家乡来说,正在逐渐向前迈进。中央的减轻农民负担在近几年得到了实施,取消了以前所存在的农业税,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得农民可以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产中去,鼓励了农民多增加承包耕地面积,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

科技发展,使得农民种植技术不断地提高,,同样的土地同样的农作物的产量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更多地增加了农民们的收入。机械代替了手工,不但有很高的效率且节省了人力,这使得有更多人从从事农业转到从事其它行业上,所以出现了乡镇企业,食品加工厂,家禽养殖厂等。便利的交通也为剩余劳动力的向外输出提供了条件,现在家乡农村大部分青壮年人都到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温州等比较发达的城市打工,每年能有相当不错的收入。

七·调查结果分析。

农民收入虽然有一定增长但是上升缓慢,根据对中国国情和社会现状的分析,大概总结了以下几点:

1.客观因素:

提高和推广,又加重农村劳动力的过剩。另外,由于过去人口政策的作用,必然使农村劳动力剩余越来越多,这方面的影响短期内不可能缓解。由此可见,未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失业状态不会减轻,而是越来越严重。过剩的劳动力必然要求更多的就业:大量的农民聚集在有限的土地上根本不能满足农民收入提高的要求;依靠土地使大多数的农民增收也不现实。

2)市场机制尚待完善,市场体系不够健全。这种状况严重影响农业要素在市场中的合理配置,目前不合理配置这一结果伤害最大的往往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农业和农村投入不够,农民生产和生活保障能力差。投入不足,致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县乡财政向农民投得少、收得多,直接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2.主观因素:

1)农民素质不高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以及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都不可避免地受制于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农民整体素质普遍低下。这里讲的农民素质是指农民能够满足增收需要所应具备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针对农民增收而言,最关键的素质主要是能力素质。然而,就农民整体而言,这个问题不容乐观。

2)我国的许多宏观调控政策和手段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导致了贫富两极分化,而贫困群体的多数在农村,是农民。另外,国家对农业政策落实上存在着与其他有关政策相矛盾的环节和方面。例如,国家要农民增收,就要减少农民,但计划生育政策规定部分农民一对夫妻可以生两个孩子,这是城市居民享受不到的,这必然是在政策性地增加农民。还有基层政府机构臃肿、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效率不高的现象仍然一定程度地存在,对农业的投入落实不到农民手中,等等。

八·增加改进农民收入的建议。

(一)、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工程置于突出位置,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安置就业是现阶段及今后相当时期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将成为难中之难。因此,如何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与城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置于同等地位,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并将其纳入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是解决这个难中之难的关键。为此,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应改变现行各部门分散管理体制,尽快建立统一管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专门工作机构,推进输出地与输入地政府间的衔接与协作,提高转移的组织化和有序化程度,真正把劳务输出培育成支柱产业。

(二)、要形成全社会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千方百计维护农民工的各项权益。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的新途径,尽快出台确保农民工权益的政策。要把关爱农民工作为考核输入地政府业绩和城市文明程度的硬性指标并加以量化,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民工并为他们办实事的社会环境。为改变农民工权益长期屡受侵犯的现状,应尽快制定《农民工权益保护法》,同时加大政府的执法监察力度,对不执行维护农民工权益政策的企业,要坚决取消其雇用农民工的资格。

(三)、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

中国农村劳动力基本素质低及职业技能差是抑制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最大制约因素o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对进城务工农民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地方和部门相继提出对农民工文化和技术水平的种种要求,导致缺乏转岗技能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领域越来越窄,转移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不仅是当前的需要,也是最终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瓶颈。

近年,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村劳动力尤其是农民工的培训,制定了至的培训规划,确定了培训方式、实施办法和具体目标。但由于目前许多实际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实施规划遇到了许多困难。一是培训教育资源整合度低,难以发挥现有资源效益,形成比较完善的就业培训体系;二是各级财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支持力度不大,资金严重匮乏。农民整体素质低不完全是他们的责任,主要还在于城乡二元教育体制的原因。为了对农民进行补偿,各类培训应以免费为主,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的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四)、要不断提高农民工的政治地位,增强他们的自管理意识和能力。

上亿农民进城,本身就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课题,而成建制、有组织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比例极小,更加大了管理的难度。调查表明,农民工管理已成为城市社区和用工企业最棘手的难题。事实证明,以往单靠政府及企业的强制性管理,不仅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会产生诸多弊端。因此,如何提高农民工自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调动他们自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政府、企业和农民工自管理三结合的体系,是改善农民工管理现状的关键。在抗击非典期间,一些大城市的建筑企业在狠抓农民工自管理方面已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应认真总结并逐步推广。另外,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和行业,应积极引导农民工加入工会,也可以建立一些类似于农民工协会等形式的行业协会。把农民工组织起来,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会和政治地位,也可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最新农村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六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和各种人为因素以及自然的损毁退化,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环境现状分析:

通过西湖村的环境调查以及其他农村的环境调查资料显示,大致可以分析得到农村的污染现状:

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得当。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的商品和新的生活方式迅速蔓延到农村,各种生产、生活垃圾也快速出现。在街道上,垃圾堆随处可见。有塑料泡沫、塑料袋、碎玻璃、烂酒瓶等,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危及人体健康,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还有一些牲畜的放养造成了村中道路环境较差。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农村的生活污水处于无序排放的状态。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都是顺着自制的排水沟流到田地里。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期,农村生活污水成分简单,可以自然降解。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的城镇化不断发展,生活污水的成分不再简单,加上农民对环保意识的欠缺,同时也受目前经济发展水平限制,造成城镇生活环境的污染程度不断加深。据村名告知,在许鹏村的唯一的一个池塘曾经十分清澈,池内常常养有不少鱼类等水生生物,而现在,由于水污染导致,池塘发臭,池内生物腐坏。

3、土地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由于缺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公众环境意识,不是靠改良种苗提高抗病能力来提高产量,而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遇到雨水冲刷,化肥农药便渗入地下或流入河流。农用化学品的过量使用,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同时,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并威胁到农村人口的健康。

4、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特别是在农耕时节,大面积的焚烧作物,屡见不鲜,直接导致了空气污染严重。除此之外,工业污染也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农村污染原因分析:

目前的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经过分析,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有以下几点:

1、部分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不高。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譬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卫生条件差,垃圾随处扔等等。环境意识的淡薄使农民养成了不注重环保的生产及生活习惯。

3、农村环境监管力量过于薄弱。国家环境保护的重点都在于城市的污染问题,而农村污染问题则长期没有受到重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虽然现在许多地方乡镇一级政府也建立了环保机构,设立分管领导,但是多属空架子,基本没有认真履行环保职责。

农村环境污染改善方案:

对造成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要彻底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工作:

1、大力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及参与环境保护的消极性是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难度所在,所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积极向农民推广先进农业技术,解决好农村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农民的许多不够环保的生产习惯多缘于落后的生产技术,应加大政府对农村事业的'投入,多向农民宣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公益工作,应成立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各方面工作。只有基层人员的各项素质提高了,农村的环保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目标也才能尽早的实现。

最新农村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七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拥有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下降等因素,都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难想象,在新的世纪,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就有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0%,正在步入“老年型”国家。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也给安老养老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当前表现出“两高、两大、两低”的基本特征,即高速、高龄、基数大、差异大、社区养老社会水平低、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意识低,与经济较快发展的态势相比,社会老龄保障事业显得明显滞后。面对日益凸显的老年人问题,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个方面都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农村养老的形势基本可分为四种。

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完善和物质的丰富,存在的心理基础是老人社会交际的广泛和子女对养老认识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农民意识的落后直接影响了集体养老的普及化和规模化。

从1991年开始,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民政部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改革的试点。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xx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有8200多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10)应该说,农村养老保险从无到有并初具规模,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随着子女纷纷外出,老人与子女分居,一旦家庭“空巢”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不可避免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有1亿4千9百多万,占总人口的11.3%,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相当于欧洲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约为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城市独居老年人占49.7%,农村亦达38.3%。农村老年人收入低,医疗保障覆盖率低。常感孤独的老年人,在城市为18%,农村为30.9%。而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也超乎我们想象。据测算,到20xx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还要翻上一番;而到20xx年,中国每3到4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个是老人。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我们国家就是在99年进入老龄化的时候,我们人均收入呢就是800美元,而世界上其他国家,进入老龄化,他的人均收入应该是在5千到1万美元左右,所以我们体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特征呢,就是未富先老。

庞大的老年人基数,无论是赡养还是医疗都得花钱,但对于中国来说,光靠国库是很难支撑起这样一大笔数额的。中国各地的公办养老院,目前都出现了排队现象,等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住进养老院的情况普遍存在。

根据权威统计,目前我国1.49亿老人当中,想在养老院安度晚年的约占5%,这样就需要有700万个床位才能满足需要。而目前全国养老院的床位,总共只有150多万张,缺口高达550万。为了解决养老设施不足的问题,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很多人都在努力。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我们有一个基本的统计呢,就是全国的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呢,将近30万人,取得职业资格的,只是30万人当中只是两万人,非常少,所以这个是导致我们现在,整体上的养老机构,就是服务水平呢,上不去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是城市无工作居民的医疗问题;三是农村还没有养老制度安排;四是农村的医疗保障问题;五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

当前要着力解决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养”和“医”的问题,把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真正建立健全起来。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发展和完善遗属保险、护理保险、以房养老等新的保证措施,使城乡老年人都能做到最基本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现代的老年人,既没有传统社会里凭辈份“倚老卖老”的优势,也没有发达社会中的社会福利优势。相比之下,却存在着年龄、体力、精力等方面的劣势。不少老年人当下的生活处境是比较窘迫的。

第一,多数老人的收入在中下等水平。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恐怕是最苦的,他们根本就没有“退休”一说,很多人一直要劳作到最后一息。在城市,“啃老”现象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不少老人要间接地承担其失业子女甚至是第三代的生活费用。

第二,老人就医状况令人担忧。老年人体弱多病,需要经常看病吃药。他们的收入本来就不高,加上近年来医药价格飙升,更使老年人在看病、医药方面陷入窘境。

第三,老人出现瞻养危机。一方面,家庭养老的观念、意识在淡化,家庭赡养的功能在弱化,过去是“父母在、不远游”,现在是高龄老人、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如居巢区某村庄,有7个70岁以上的老人,自己已是风烛残年,为外出务工的子女守摊子、看房子、带孙子。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又十分薄弱。多年来,我国在社会养老保障方面严重欠账,特别是为数众多的农村老年人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之外。

老年人退休时间早,中青时年实行低工资制,并没有享受到多少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没有真正享受到新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成果。对高龄老人,我国已开展了某些老年福利工作,例如城市高龄老人公共场所优惠待遇、五保老人的照料与服务等,使得他们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但总体上看,广大老年人的基本经济保障仍然十分薄弱。

目前,城镇一块的老人,因为有了城镇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总算是有了“最后一道防线”;而在农村地区,老年农民除了家庭赡养以外,基本没有其他养老收入,养老风险很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虽然出台了,但是由于宣传贯彻的力度不够,赡养纠纷案每年递增。据调查,自20xx年以来,无为县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涉及赡养纠纷案及老年人合法权益被侵害的犯罪案件共有37件,其中20xx年8件,20xx年11件,20xx年1-9月18件,虽然此类案件所占比例不高,但呈逐年上升趋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首先,养老社会服务化的载体不足。全国城乡仍有相当数量的五保老人没有实行集中供养,散居的五保老人有很多,空巢老人数量更多。他们的生活起居、生灾害病等,往往得不到很好的照顾、护理。

其次,各种养老机构收费偏高。调查发现,社会化的养老院,平均收费在每人每月800元左右,高级一些的老年公寓等则需要1300元以上。倘若两位老人没有子女,每月仅靠政府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金过活,怎么可能负担得起这笔费用呢?但这些社会化养老机构也感到苦恼,他们的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且数量不足,不收取较高的费用就无法运转下去。

再次,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目前,在各种养老院、敬老院工作的服务人员,多数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技能缺乏,服务质量跟不上。特别是有少数服务人员,内心里看不上这份职业,只是苦于别无出路,才勉为其难地曲就于此,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敬业爱岗,更谈不上以一片爱心善待老人了。

第一,要把安老养老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加强老龄工作”。各级应把此项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长效机制,不能以“济贫”的思路来考虑问题,更不能以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为理由,亏待了老年人。建议将“老年社会化服务项目”纳入市、县两级招商引资范围,变过去“以市长主导”为“以市场主导”,转变思想观念,对现有的社会化服务的老年公寓给予充分的鼓励、引导和扶持,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尽快建立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以社区基层组织为主导,发挥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力量,充分利用社区中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定补幅度,拓宽定补范围。不断完善困难弱势老人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城乡老人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老年人的医疗负担。加快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照料服务体系的建设。

第二,逐步建立有各市特色的安老养老安全网。而各地目前正处在由家庭养老保障向社会养老保障过渡的阶段,特别是在农村,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老年人现状及家庭承受能力来看,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居家养老”之路,是解决我市养老问题的正确选择。这里所说的“居家养老”是坚持和完善家庭养老,推进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建立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外围,以社会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逐步形成适合各地市情的家庭保障安全网、社区养老服务安全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政策安全网。第三,突出解决农村安老养老问题。过去,各地农村老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家庭赡养和土地收入。随着形势的变化,这两种养老保障方式不论是在保障能力上,还是在保障的可靠性上,都显得很不稳定了。必须从各市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寻求新的养老办法。根据全国一些地方以及有关部门多年来的实践探索,有条件的地区已经开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即采取储蓄积累的方式,为农民建立个人账户,个人交费为主,集体交费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将个人和集体缴纳的保险费记入个人名下,为个人所有,到老龄后根据个人账户的积累额计发养老金。这种养老保险方式还必须同家庭赡养、土地保障结合起来,才能为农民养老建立一道比较可靠的养老民屏障,才是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现实选择。

第四,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要围绕“五个老有”工作目标,既要满足和改善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特殊需求,也要不断满足和丰富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要,千方百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老年福利、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卫生、老年体育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想法设法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会交往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渠道,消除老年人游离于社会之外的感觉,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

敬老、爱老、安老、养老,各级政府责无旁贷,社会各方义不容辞。要在全社会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观,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使老年人在经济上得到保障,生活上有人照顾,精神上得到安慰,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新运行机制,建立“以人为本,代际和谐,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让老人们深切地感受到“夕阳无限好,人生仍灿烂”。

最新农村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八

为了解改革对人们生活、就业、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加深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增强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和对社会的责任心。我开展了对农村养老情况的调研。

由于城乡在就业、创业、入学、就医、生活等方面的差异,农村青壮年及乡土能人都到城市打拼自己的生活,不少父母留守在家成“空巢老人”。在2011年8月7日到2011年9月28日之间,我回到我的家乡,对包括我的家乡在内的几个村的农村养老问题进行了调研。见到很多“空巢老人”生活的艰辛、无奈和无助,这是新时期农村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对于像我们这种将要踏入社会的人来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农村养老的形势基本可分为四种。

(一)家庭养老:这是当前中国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二)集体养老: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完善和物质的丰富,存在的心理基础是老人社会交际的广泛和子女对养老认识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农民意识的落后直接影响了集体养老的普及化和规模化。

(三)养老保险:面对农村老年人口数目的迅速增长和家庭养老的弱化,农村养老改革也加快了步伐。从1991年开始,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民政部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改革的试点。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有8200多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10)应该说,农村养老保险从无到有并初具规模,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四)储蓄养老: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随着子女纷纷外出,老人与子女分居,一旦家庭“空巢”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不可避免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一点钱物。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子女寄钱回家标准低且缺乏持续性。有些村外出打工的子女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不仅没有钱寄回家,而且留在农村的孙子上学及生活等费用还要靠老人来支付。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差,许多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普遍比较艰苦。

2、精神没有寄托。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特别是单身老人、体弱多病的老人感到特别无助。老人最怕的是孤独,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老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孤独感,有事无人帮,有话无处诉说。他们常常一边为外出打工的子女担心,一边为了生活还要辛勤劳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情感孤独。农村老年人几乎没有文化娱乐活动,“空巢老人”活动空间十分狭小,孤独、压抑的情感有增无减。

3、劳动责任没有减少。农村“空巢老人”除了需要负责全家的农事劳动,还要负责外出务工者留守子女的生活和学习,如洗衣做饭、上下学接送等,本来应该享受晚年幸福生活的农村老人们,又重新挑起了家务生活的重担,他们倍感心力交瘁,十分无奈。

4、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疗。老弱多病是自然现象。农村“空巢老人”中,常年患病的比较普遍,许多人是多病缠身。尤其是老人得重病大病,沉重的医疗费用,使不少家庭陷入贫困境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在农村比比皆是。不少老人由于治疗不方便和怕给子女添负担,往往是小病忍,大病拖,舍不得及时到医院治疗。

5、集体养老只能作为农村养老的重要补充形式而不可能象有些地方官员所言成为家庭养老的替代形式。

6、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仍比较落后,且地区间极不平衡,差异。

较大,社会保险发展很慢。

7、低利率、高膨胀、天文数字的医疗费以及农民收入的降低,使得储蓄养老已失去太大价值。

三、思考与建议。

养老问题的出现,暴露了我国人口老龄化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是政府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加快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政府要加快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农民在年老时,也能像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样领取养老金,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医保范围,提高低保、医保标准,让生活困难的老年人都享受到低保、医保待遇。同时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补助力度,对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的高龄老人,政府应当给予适当的补助。

2、加快农村养老福利事业发展。加快农村养老机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要结合实际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措施,支持、鼓励农村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及当地能人、善人投资等多渠道兴办养老院。要新、扩建一批乡镇养老院,接纳更多的老人进来养老。对于不能进养老院的老人应由政府出资建设困难老人集中居住点,专门用于赡养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五保户、鳏寡孤独老人,政府要根据情况部分和全部负担农村老人的生活、医疗费用。

3、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的思想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全社会都要注重加强对孝文化和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宣传与教育,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通过村民公约的全面推行、落实好家庭赡养协议书,由村组织、老年协会督促子女赡养老人,按时付给生活费,对尊老敬老的群体和个人要大力表彰,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4、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老年组织建设。要将老龄组织机构延伸到村、组,同时加强农村老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老年协会护老维权的作用。同时以老年协会为平台,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种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自娱自乐、互助互爱等多种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丰富多彩的活动。

5、建立党员、干部义务服务制度。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结合开展基层党建和创先争优活动,对辖区内的高龄空巢老人做好登记造册,实行“一帮一”的义务监护和帮扶制度,不仅在物质上给予帮助,而且要给予精神予以安慰,切实解决老人的孤独寂寞,让农村老人精神愉快的生活。

最新农村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九

农村留守儿童一个特殊群体。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随着大量农村成年男女向城镇转移就业,而多数人没有携带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许多的农村儿童远离双亲或单亲,成为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监护。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在农村出现的“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十分关注的社会群体。

农村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只有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后,出现临时监护人学习辅导不力,生活照顾不周,亲子接触缺失等现象困难。

但已有调查表明,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留在家乡的子女疏于照顾,无法认真履行监护的职责,使孩子失去应有的安全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被拐卖,受到意外作害,失学辍学等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少亲情关怀和应有的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

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不多,将子女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人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过问甚少,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上弊端也较多。加之他们还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和学习。

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数较少,与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另外,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比例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

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造成亲情欠缺,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点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同时,根据调查和座谈情况看,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和父母关怀的强烈要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际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习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发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亲近畅通倾诉,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种情况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引发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封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行为发生在文化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质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迟到、早退、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成人混在一起,对留守孩子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建立农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充分发挥农村的教育作用。儿童少年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区共同的责任,目前,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很大部分没有建立相关的儿童少年教育组织,使农村在儿童少年的教育与成长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来那种稳定的由家长亲自伴孩子走儿童少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父母短期、长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将越来越多。这样,儿童少年的监护与教育的责任就几乎全部落在了学校肩上,但是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只有全部时间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时间大部是在家庭和社会度过的,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指导站、乡村教育机构就显得尤为迫切,同时,现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的可能性和基础。

从家庭的角度看,有必要改变家长外出的方式和亲子沟通方式,从调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就比较大,但是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少得多,建议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孩子已经上学,而又没有相当的人作为监护,最好就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保证家庭教育完整性,这样家长可以和学校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教子责任,另外,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带到务工所在地上学,便于教育,如果条件不允许,则要改变与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保持与孩子经常性的联系,并对孩子的情况非常熟悉。具体来说,一是在沟通时间与机会就比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二是在沟通的内容上,不能只学习、考试,更多的关心他们的生活心理与情感,更多的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三是在交流沟通的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

农村留守儿童,是儿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建设者,他们能健康成长,不仅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光和国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好这一人口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已在为一项紧迫任务。

如此,留守儿童很难得到父或母贴身的爱和关怀,也得不到父或母的言传真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的帮助,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或母是一个长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希望。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孤独的,他们的成长是寂寞的,他们的价值观是模糊的。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理上的缺陷,如孤僻内向,情绪消极,胆小怕事,自觉性差等,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他们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生活散漫,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农村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十

在当下社会,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村婚姻问题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1000例调查对象中,初婚者占78%,再婚者占8。5%,丧偶者占5%,离婚者占1。5%,存有离婚动机的占15%,离婚率呈上升趋势,人们对离婚的态度渐趋向宽容。

法院案卷数据显示,离婚案件占其民商事案件的27。5%。

从调查问卷的座谈情况看,110户家庭存在家庭纠纷,夫妻感情不和,有的还存在婚姻危机,不稳定家庭占11%;婚前性行为发生率高达25%;75%人对婚外性行为持排斥批判的态度,部分人持理性态度。

1、家庭暴力是导致婚姻家庭破裂的导火索。

对外开放以来,受西方文化影响,西式婚恋和性观念传入我国,并逐渐从大中城市人群渗透到农村外流人员,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非婚同居、试婚等在一定程度上被接受。

家庭暴力问题,一直是妇联组织关注的问题。家庭暴力近几年处于小幅上升的趋势。调查表明,家庭暴力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被访者中有15%的夫妻之间经常发生动手打架的现象,37%的人表示偶乐发生此类行为。家庭暴力在农村家庭中的发生率要远高于城市家庭,对于家庭暴力,大部分人持否定态度。面对家庭暴力时的应对策略,第一选择为“逃离现场”。人们对家庭暴力这种既反对又犹豫,与传统观念有关,也有法律意识淡薄等方面的原因,当然还有不闹散家庭的现实考虑。这说明,反对家庭暴力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xx年至今,该镇妇联和派出所接待家庭暴力案件13件,占信访总数的29%;家庭暴力的直接受害者都是妇女、老人和儿童,尤其是妇女。它不仅给妇女带来了极大的身心伤害,由此引发的婚姻家庭问题也成为影响家庭和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有一位妇女长期处于受暴状态,但由于受害人受传统的“妇道”影响,被丈夫打了,却不敢说、不敢讲,所有痛苦自己一人承担,直到被打伤了,才开始反应。这一例很有代表性,这是农村家庭暴力长期存在的原因,如果受暴者在一开始就通过法律途径制止,家庭暴力造成的后果就会大大减少。

2、非法同居、婚外情上升,成为婚姻家庭的主要问题。

xx年至今,在妇联接待的上访案件中,非法同居有婚外情的占28%,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婚姻家庭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80%是丈夫有婚外情,集中在35—50岁年龄段;女性占20%,大多数在30—40岁年龄段。这类问题的受害者大多数是女方。有一例上访妇女,明知自己的丈夫与第三者非法同居,却不敢提出离婚,反而哀求不要抛弃她,虽然丈夫不和她离婚,但也不履行丈夫的责任和义务,还经常打骂她。

3、丈夫不履行家庭义务,有的甚至离家出走。

丈夫离家出走,是婚姻家庭中出现的一种新问题。这类案件共有4例,都是因有外遇离家出走,有的有外遇后想方设法卷钱远走高飞,然后就莫名其妙的离婚。有一位妇女,离婚后,又与某男青年认识结婚,婚后男方花言巧语,一点一点的把女方的积蓄骗走后不知去向,给这名妇女带来了很大的痛苦。还有一名妇女与男方于xx年结婚,婚后生一女孩,在孩子刚满6个月时,男方提出到驾校学驾照,在学习期间又与一女子好上了,在妻子不知详情的情况下,又商量买一辆大车,由于没钱,丈夫以好好过日子为由就劝妻子到娘家借钱,妻子信以为真就与娘家借了7万元,钱到手后丈夫就消失的无影无踪。给妻子、女儿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既丢了人又丢了钱,最后人财两空。

4、由于家庭关系处理不好导致婚姻失败。

在农村,大部分青年结婚后与公婆一起生活。有的新婚婆媳关系难以度过“磨合期”。某村一妇女,刚结婚婆婆就说这说那,挑媳妇的毛病,丈夫也不太会做工作,还比较倾向母亲,从而导致刚结婚就离了婚。透过调查资料可以发现,家庭代际关系存在着错位问题,尊老不足,爱子有余是具体表现。一方面农村家庭对老人的需求相对重视不够,导致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难以得到有效的满足,同时,子女往往要求老人担负起照看孙子和承担小家庭家务劳动的责任,导致老人负担过重;另一方面,子女对自己的下一代投入了过多的精力和财力,甚至发生了“过度关注”的问题,引发亲子之间的冲突。

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仍存在不少问题。第一,父母过多地参与子女的问题解决,有越俎代庖之嫌,而对子女独立性的培养重视不够。第二,家长们虽然注重子女道德素养的形成,但对子女的创造性、合群方面的需求常常被忽视。第三,在子女培养上的功利性明显,“出人头地”成为父母对子女的最大希望。第四,亲子之间较严重的矛盾主要发生在孩子上学方面,比例高达42%,农村家长们过于重视子女的学习。虽然近几年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已经在减轻学生负担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这些努力的成效如何,在整个教育制度没有根本改变的条件下,能否实行下去,都还是问号。

5、生活困难成为婚姻家庭出现问题的又一诱因。

有的家庭非常困难,妇女没有收入,在家庭中没有经济地位,为了靠男方的收入来维持生活而忍受没有感情的婚姻,对于一切不顺心都要忍受,从而导致家庭暴力、丈夫的婚外情等现象频频发生。

1、历史原因。中国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封建时期,封建思想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尤其在农村,大男子主义、男尊女卑等封建残余还有滋生的土壤,并且直接影响到婚姻家庭。妻子被打是“家庭内部问题”,“离婚不光彩”,到头来,家庭矛盾越演越烈,轻者离婚,重者发生伤亡事件,给家庭、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2、社会原因。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经济条件好了,生活改善了,开始寻求一些刺激的、新鲜的东西,于是,有些人(大多数是男性)染上了“吃、喝、嫖、赌、毒”等恶习,有了这些恶习,势必要给家庭带来一定的影响,出现婚姻家庭矛盾;有些人玩起了“闪电式结婚、闪电式离婚”,对婚姻神圣的殿堂却来去自由。

随着农村人力资源流动,一些人选择到外地打工或发展,从此开始了“孔雀东南飞”的生活,大部分妇女在家务农,操持家务,照顾孩子和老人,男人外出打工、挣钱。不少男人挣到钱却忘记了糟糠之妻。有的丈夫在外养了“小女人”,妻子却不肯提出离婚,于是,宁可什么都忍受,宁可当保姆。

3、法制建设方面的原因。我国法制建设是稳步发展,但是,还有相对不完善的地方。在婚姻家庭问题上,受道德约束的地方多,而受法律约束的少。新《婚姻法》尚不够完善,缺乏对婚姻善意一方有效的救济措施。

1、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婚姻家庭观。我们要充分发挥各媒体的作用,加打力度宣传社会主义婚姻家庭观,要对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的婚姻家庭观念进行积极的引导,大力开展一些弘扬家庭美德、良好道德的活动,倡导社会新风,创建和谐社会。

2、普及法律知识,强化相关法律求助措施,加大维权力度。加强《婚姻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要将这些法律纳入普法总体规划,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妇女弄懂、弄通相关法律,提高维权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3、加大调研力度,从源头上作好婚姻家庭的稳定工作。婚姻家庭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我们要深入调查研究,挖掘影响婚姻家庭的原因,探索解决婚姻家庭问题的路子,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家庭矛盾的发生。建立相应的社会服务机构,为群众提供帮助。建立一些诸如妇女庇护所、婚姻家庭服务热线,目的在于当人们的婚姻家庭亮起红灯或出现问题时,她可以找到相应的地方或部门去倾诉、去讨教、去寻求帮助,使其尽快地摆脱困境,走出误区,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和纠纷发生。公安机关发现家庭暴力要及时出警;司法机关要出台相关整治措施,提供法律援助,解决她们打官司难的问题。

最新农村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十一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一、乡村学校负债累累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

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待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四、资源分配不公平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五、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

最新农村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十二

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来,燕郊地区农民收入持续不断增加,年胜一年,对数据深入分析发现,村民们推陈出新,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模式,发展多项经营的商品农业,另外农民思想也发生转变,不再固守土地,离乡务工也推动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自从镇政府提出“农民增加收入一个主要途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来,乡党委、政府带领燕郊村民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调整,突出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农业、大棚农业。在种植小麦,玉米的基础上,建设大棚生产基地,种植绿色生态食品,凭借燕郊是北京郊区的良好区位,大棚种植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几年来看,20xx年农业的比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

农民增加收入的另一个主要途径是外出务工收入据20xx年统计,全乡总劳力8206人,其中长年外出务工劳动力2966人,约占总人口20.4%。从调查情况来看,外出务工劳动力按每年最低纯收入2400元来算,全乡仅外出务工一项可带回资金712万元,人均498元。

在燕郊人民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普遍弱势。

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但仍然过重,据调查,农民的收入主要支出于农业生产、医疗费、学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仍然要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另外是医疗费用支出,农民一旦生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动力缺乏,常常很快就会返贫。

另外,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虽然乡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技能、文化科学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既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也影响了劳动力的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只能做苦力和劳动密度高的行业,未能以劳动力产生劳动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能显现。

农民经营生产方式粗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少数;二是科技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预防等技术,新种一种家作物要花上三年五年的时间去培育;三是管理粗放,缺少精细耕种的田间管理以及精确的经济核算,造成了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最新农村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十三

为了解徐州市农民工就业状况、工资收入情况、工资被拖欠情况、下一步的就业打算以及希望政府帮助解决的主要问题,日前,徐州民调中心与徐州调查队联合开展了农民工就业、收入情况快速调查。调查对象为徐州五县及铜山、贾汪两区在本地企业和尚未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共计240人。

调查结果显示,56.2%的农民工对自己的收入感到满意,77.1%的农民工每月能按时领取收入,农民工收入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开销”和“子女教育”;50.4%的农民工认为自己的工作“基本符合”期望,60.0%的农民工将“继续外出打工”,15.4%选择“在家创业”。

一、被访农民工情况。

2、半数以上的农民工学历为高中、中专。52.5%的农民工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23.3%为初中,13.3%为大专及以上学历,10.9%为小学及以下。

二、农民工就业情况。

1、以短期零工为主。57.1%的被访农民工为“短期零工”,30.0%为“长期合同工”,10.0%为“自主经营”,另有2.9%目前“失业”。

2、以技术工人为主。63.9%的农民工从事包括建筑工、木瓦工、泥水工、电工、修理工、缝纫工、厨师、驾驶员等在内的简单技术工种,15.9%为工厂工人,13.3%为各类服务人员,另有6.9%为管理人员和办事员。

3、长三角地区为首选打工地。40.4%的农民工选择长三角地区为打工地,35.4%选择徐州本地作为自己的打工地,11.7%选择中西部地区,选择珠三角地区、京津地区等地的比例均不高于3.0%。

4、工作强度较大。58.8%的农民工平均每月工作天数在25天及以上,其中31.7%的农民工平均每月工作30天;57.8%的农民工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其中28.8%的农民工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12.1%的农民工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

5、对工作满意、不满意数各半。调查中,50.4%的农民工认为自己的工作“基本符合”自己的期望,还有5.4%认为“比预想的好”;44.2%的农民工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感到不满意,其中16.7%表示春节后将“换工作”。

6、六成农民工选择“继续外出打工”。

在回答“您对今后的工作有什么具体打算?”时,60.0%的农民工选择“继续外出打工”,15.4%选择“在家创业”,5.4%准备“在家种地”,另有19.2%表示“还没考虑好”。

1、农民工年收入大多集中在“1-5万元”。50.8%的农民工年收入为“1-3万元”;24.6%为“3-5万元”;1万元以下占15.4%,其中不足5千元的农民工比例为2.9%;9.2%的农民工年收入超过5万元,其中7.5%为“5-8万元”,1.7%在8万元以上。

2、半数以上农民工对自己的收入感到满意。56.2%的农民工对自己的收入感到满意,其中12.9%很满意,43.3%感到基本满意;32.9%的农民工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7.1%认为很不满意。

3、农民工收入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开销”。79.6%的农民工收入用于“日常生活开销”,39.2%用于“子女教育”,25.0%用于“人情往来”,17.1%用于“房租”,12.5%用于“赡养老人”,7.5%用于“医疗保健”,6.3%用于“储蓄”,2.9%用于“娱乐支出”,仅有0.8%分别用于“技能培训”和“投资”,3.8%用于其他方面。

4、工资被拖欠现象仍然存在。77.1%的农民工每月能按时领取工资,有22.9%的农民工工资会被拖欠,其中6.3%的农民工表示“经常被拖欠工资,严重影响了平时生活”。

在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中,36.4%被拖欠“1-3个月”,25.5%被拖欠“半年至一年”,9.1%被拖欠“一年以上”。春节前,47.3%的农民工“全部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29.1%“拿到一部分”,还有23.6%“没有拿到”。

在回答“您准备采取哪些措施,追讨被拖欠的工资?”时,65.5%选择“和老板商量”,24.1%“不准备要了”,10.3%表示“说不清”,无一人选择“打官司”。

三、农民工的期盼。

办理五险一金”。

2、在家创业的农民工。选择在家创业的农民工,zui期盼政府能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特别是在贷款方面提供方便”,同时能“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医疗保险报销多一点”、“孩子上学不能乱收费,管理好肥料农药价格、质量”。

最新农村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十四

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力度、促进“三农”发展是多年来我国宏观调控和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标,却也是一个理论容易说通、实践难以成效的老难题。此次宁夏调研发现,传统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方面依然成效不足,而一些诸如农村资金管理公司、农村资金物流调剂公司以及村镇银行等创新型“草根金融”,通过接地气的、灵活多变的金融产品,获得了当地政府和农户的信赖和认可。这些“草根金融”在实践中摸索和创造出来的诸多成功案例,值得进行系统性总结和推广。

“三农”对金融服务需求巨大。

(一)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迫切。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屡屡将‘三农’工作当做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对于发展“三农”事业强化粮食安全保障、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伴随农业市场化、现代化步伐加快,“三农”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迫切。

这种现象在宁夏同样普遍存在。一些例子可谓佐证,诸如小贷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经营区域并不大、人口并不多的区域内,资产规模在短短几年内却得以实现几何级发展,足见在目前的金融发展格局下,农村金融市场空间有多大。

以隆德六盘山村镇银行为例。该银行所在的隆德县,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经济并不发达,县总人口才18.21万人。而作为该县唯一的一家村镇银行,于7月28日正式挂牌营业时,注册资本金仅为万元,但截止7月末,短短三年时间,该行资本总额已达3.4亿元,各项存款3亿元,在当地5家银行同业中占比8%,排名为第四位,超过了邮政储蓄银行;各项贷款1.84亿元,同业占比10%,排名第三位,超过了建设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存贷比61%,涉农贷款比例始终保持在80%以上,无不良贷款。

宁夏泰信农村资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宁夏回族自治区金融服务办公室批准成立的全区唯一一家农村资金管理公司,月成立,注册资本1.5亿元,而截至206月底短短3年不到时间,泰信公司共支持永宁、吴忠、中卫等地近4000户农户进行特色农业、种植养殖业、涉农经济实体的发展,累计贷款金额高达近4亿元。

(二)“草根金融”表现突出。

近年来,在监管部门一直强调并加压下,各类金融机构积极探索为“三农”服务的模式,加大对“三农”支持的力度。但从整体来看,多年来传统的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方面,实际成效并未能得到农户和基层政府官员的认可。

目前,在服务三农方面,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商业银行被监管部门和宏观调控部门寄予厚望,但从实地调研了解来看,这几个渠道都面临着各自不同的问题,使得农民从者几个渠道获得贷款,依然存在“贷款难”和“贷款贵”问题。

农村信用社:官办特性依然很严重。在获取农村信用社贷款,特别是信用贷款的时候,手续繁琐,办理时间长,同时还存在需要“走关系、工作人员要好处费要回扣、要求贷转存”等问题。

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银行,主要支持一些大型三农项目,一般农户需要的小额短期贷款,基本无法从农业发展银行得到支持。

农业银行和商业银行:对三农金融需求最大量的小额短期贷款,出于成本和风险等因素考虑,农业银行和商业银行依然缺乏提供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缺乏足质抵押物问题依然难解,而通过担保又将普遍增加3个点左右的年利率。

综合来看,调研发现,在农村金融这一领域,当地政府官员、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以及农户各方有共识:传统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银行“嫌贫爱富”并没有发生改变,主要还是集中于为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提供服务,对于“三农”领域这样的小、散、短的融资需求,投入意愿不足;小额贷款公司,则普遍存在“唯高利率放贷”现象,且因为多少发生过催债、暴力要债现象,导致小额贷款公司在农户的心目中印象不佳;而村镇银行,特别是一些还不具村镇银行资格的各类资金管理股份公司的“草根金融”,深耕农村市场,开发各类适合农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在农村具有很高的信誉,获得农户的信任。

创新模式与亮点总结。

(一)以物抵贷,资金调剂。

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耕种时节,农民往往急需用钱购买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资金需求较为集中而急切,资金短缺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农民只能到相熟的农资店赊账购买农资。这不仅制约了农民耕种生产的积极性,也给农资流通企业带来不小的资金压力。

针对这一状况,宁夏泰信农村资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与自治区供销社农资供应龙头企业——宁夏中农金合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由中农金合公司提供整体担保,由中农金合公司分布在全区各乡各村的下游经销商与农资店提供分户担保,通过“以物抵贷”的信贷方式进行农资、物流与资金的调剂,把给农民的贷款转化为种子、化肥等优质农业生产资料,让农民可以直接到就近的中农金合农资店选购农资。

这一方面为农民节省了时间成本,为他们及时开展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另一方面为农资供应商、经销商有效解决了因农资赊销而产生的资金回笼问题,显著提高了他们的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也增强了泰信公司对农村信贷经营风险的掌控,保证了涉农贷款资金的安全。

泰信公司创新开展的“以物抵贷”这一服务举措,以农民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信贷资金为纽带,整合了农资供应—流通—销售—使用的上下游资源,运用市场化手段达到了调剂农资、物流与资金的目的,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了农民欢迎、经销商与供应商满意、信贷机构放心的合作共赢。

(二)打造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

打造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对种养殖农户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多方位金融支持的创新金融模式也受到了农户的广泛认可。

宁夏掌政农村资金物流调配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由农民、企业自愿入股组成,在运营中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上的需求,为入股农户、当地农民提供小额贷款、农资物流等全程化服务,是一个将农民信用合作、小额贷款、农资物流服务有机结合“三位一体”的微型金融服务组织。该公司打破单纯发放现金的放贷方式,打造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将农用物资作为“放贷物”,不仅为农民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产前服务,而且还将技术、营销等产中、产后服务纳入视野,成为联结分散农户与大市场的桥梁。

目前,该公司正在努力搭建“三农”产品交易平台,把农资经销商、农产品(000061,股吧)销售商、种养殖农户串联起来进行公开、公平交易,并通过“赊销转贷款”和“贷物”的金融方式,作为联合他们的黏合剂,以达到支农资金的风险防范,同时实现农业产业各个环节都收益的“共赢”局面。

具体做法是:打造完整农业产业链金融,在产前为农户提供物资化肥贷款、产中进行生产技术指导、产后进行帮扶销售。第一,通过将放贷款改为由供销社放物资,确保贷款资金用途【资金调配公司(付款)-供销社(交付农资)-农户(还本付息)-资金调配公司】;第二,若农户出现偿付困难,可用农产品作价偿付给农产品交易中心【农户(农产品作价抵债)-农产品交易中心(付款)-资金调配公司】。这样三方合作模式,最终有效实现了农户免抵押免担保获得农资贷款、供销社避免赊销坏账且扩大销售、放贷机构获得有效隐性担保这样的三方共赢。

此外,掌政公司还通过掌握有当地详细的农户基础资料这一信息平台,针对失地农民家庭,劳动力富裕农民家庭,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家庭,通过开展物流信息调剂工作,无偿带给它们各种政策、创业就业信息。通过创业贷款的形式为其提供创业启动资金支持,及时实现农民创业梦想。

(三)各显神通解决抵押、担保问题。

农户贷款难的最关键原因在于苦于无有效抵押物。“草根金融”机构要服务“三农”,又得防范风险,该怎么做?各家机构各显神通。

宁夏中宁青银村镇银行创造性提出“以粮食贩运的上下游客户相互担保”、开展林权抵押贷款试点;隆德六盘山村镇银行则通过引进担保公司,推行公务员担保、多户联保,开办机器设备抵押、在建工程抵押,探索宅基地、林权抵押等担保模式,破解小微企业和农户“担保难”问题;宁夏掌政农村资金物流调剂股份有限公司针对农村缺少抵押物,则根据农户具体情况,要求不同数量的连带担保之外,还要求家庭成员共同出具还款承诺书,这种做法旨在督促客户树立良好的诚信意识。同时针对部分贷款额度较大的农户,将其部分土地的经营权、第二处宅基地的使用权、设施农业经营权等通过村委会公正进行流转、抵押、质押等等。

“草根金融”成功发展的几点启示。

(一)“扎根当地”“拉近距离”是关键。

放下身段,扎根当地,走村入户,拉近与农户的距离,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和农户需求特征量体裁衣进行金融产品设计,是宁夏一些做得较好的“草根金融”的经验总结。

农村偏远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缺失现象严重,是农民“贷款难”问题的重要症结。为破解这个问题,隆德六盘山村镇银行制定了“以种植、养殖业为重点扶持产业,辐射全县各乡镇,实行整村推进”的营销策略,下沉服务重心,解决好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访农户、入棚舍,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办公发放贷款。例如,该行营销团队自带电脑和打印机,深入隆德县神林乡神林村,调研农户实际需求,以“三户联保”模式破解农民担保难、贷款难的现实问题,现场为该村7户种植、养殖户办理了贷款手续。这种服务模式,对于传统商业银行而言,显然不可想象。

在农村,在农民的传统观念里,银行总是有门难进的固化形象。如何拉近与服务对象的距离,获取农户的信赖,对于做好三农金融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宁夏掌政农村资金物流调剂股份有限公司在这方面颇有心得。该公司营业大厅显著位置挂的浮雕大字“农民最讲诚信,我们就是农民值得信赖的朋友”尤其显眼。据该公司董事长介绍,这简单一句话不简单,在其他商业金融机构肯定没有,农户一进门一看见这字,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不少。

该公司提出,“我们把农户即当成我们的客户,又当成我们的朋友。我们不仅要求在具体工作中要贴心、真心、细心。还要求让每位来到公司(中心)办理业务的农户都能得到尊重、得到理解、得到热情友好的服务;并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农户办结各项业务,提供灵活、便捷的服务。”

(二)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开放、创新心态至关重要。

市场主体看到巨大需求,自然有抢占市场的创新积极性。但在金融这样一个高度管制的领域,市场要实现创新,若没有当地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支持和允许,则也就难以见于阳光之下,更不可能成熟壮大。这过程中,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开放和创新心态也就至关重要。

在宁夏,我们走访的多家机构中,有两家公司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公司名字有些奇怪。比如宁夏泰信农村资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宁夏掌政农村资金物流调配股份有限公司。不是小贷公司,更不是村镇银行,却又多年来在从事信贷业务。

后经了解得知,这一名字略显复杂奇特的“银行”,是当地监管部门出于无奈的一种打擦边球的创新。以掌政为例,该公司成立当年,全国正在全国有6个省市自治区搞“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但宁夏不在试点名单内。当地政府觉得资金互助合作社在当地有基础,市场主体也有意愿来做,而为了不违反相关规定,故取名“农村资金物流调配股份有限公司”这一特别的名字。组建时的宗旨和企业章程是依据《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模式为原型的,也股权结构的设置是合作制的。

(三)以实现农户权益确权和可转让解决抵押难题。

长期以来,缺乏有效抵押物一直是农户贷款难的关键症结。一些金融机构在尝试用诸如林地、宅基地等使用权进行抵押,但又常受困于各类权益未能实现有效确权,且不具流动性。

因此,若能对农户各类权益进行有效确认,并通过机制创新,使之能够进行流转,使得农户的“死资产”变成“活资产”,由此对于解决农户贷款缺乏抵押物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平罗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正在这方面探索着一条完整路径。年年底,平罗县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2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具体承担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试验任务。20底,平罗县成立了平罗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中心的农村产权交易范围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含宅基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含农民开垦的村集体荒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未利用荒地使用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农机具、农业生产性设施使用权等产权交易。

目前,中心已经完成了确权颁证工作,明晰了农村“五项权属”,即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集体荒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在此基础上,探索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机制,办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抵押贷款5800多笔,发放贷款2.42亿元。同时,实现了权益交易。该中心交易网站共发布交易信息150条,办理以农户宅基地为主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鉴证180笔,办理农村房屋所有权转让交易鉴证290笔,办理黄渠桥镇前光村、候家梁村集体荒地转出交易鉴证2笔,交易金额达5700万元。

农村金融尚需更大创新空间和政策支持。

(一)扩大草根金融的政策优惠力度。

从几家村镇银行调研获知,缺乏足够可放贷资金一直是村镇银行未能有效扩大规模的重要原因,但按照现在的相关规定,村镇银行在定向降准、存贷比考核口径调整方面却一直未能享受到。

宁夏泰信农村资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反映,因为未能解决金融机构身份问题,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按照一般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两项的税率合起来高达30%,影响了企业近些年的扩大发展。

(二)解决“草根金融”未来发展之路困惑。

未来向哪发展?这个问题成为像掌政调剂中心类似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困惑不已的一个问题。

对该问题,现行国家政策层面给出了一些发展路子,但终究只是身份和名称的变化而已。例如:参照《小额贷款公司改制办法》,对连续经营良好的小额贷款机构,可以转化为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但现行的制度是村镇银行控股权归参与改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如果改制,民营股份的控股权将会丧失。即使民营企业控股权愿意让出来,成立了村镇银行,作为一个知名度和信任度不高的小型区域银行来说,过多的依靠发起银行来支撑业务,那就完全是发起银行的支行了,如此也就失去了农村金融创新本质。如果不依赖发起银行,既要赋予服务三农的使命,又要吸收区域内公众存款来维持企业发展;既要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又要防范农村因没有抵、质押物而衍生的业务风险,生存空间和难度可想而知。

最新农村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十五

农村养老的形势基本可分为四种:

(一)家庭养老:这是当前中国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二)集体养老: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完善和物质的丰富,存在的心理基础是老人社会交际的广泛和子女对养老认识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农民意识的落后直接影响了集体养老的普及化和规模化。

(三)养老保险:面对农村老年人口数目的迅速增长和家庭养老的弱化,农村养老改革也加快了步伐。从1991年开始,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民政部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改革的试点。到底,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有8200多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应该说,农村养老保险从无到有并初具规模,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四)储蓄养老: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随着子女纷纷外出,老人与子女分居,一旦家庭“空巢”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不可避免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1、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的经济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的年人均纯收入大多数低于农村人平收入,有的子女每年只给父母一些口粮,逢年过节送一点钱物。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子女寄钱回家标准低且缺乏持续性。有些村外出打工的子女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不仅没有钱寄回家,而且留在农村的孙子上学及生活等费用还要靠老人来支付。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差,许多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普遍比较艰苦。

2、精神没有寄托。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特别是单身老人、体弱多病的老人感到特别无助。老人最怕的是孤独,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老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孤独感,有事无人帮,有话无处诉说。他们常常一边为外出打工的子女担心,一边为了生活还要辛勤劳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情感孤独。农村老年人几乎没有文化娱乐活动,“空巢老人”活动空间十分狭小,孤独、压抑的情感有增无减。

3、劳动责任没有减少。农村“空巢老人”除了需要负责全家的农事劳动,还要负责外出务工者留守子女的生活和学习,如洗衣做饭、上下学接送等,本来应该享受晚年幸福生活的农村老人们,又重新挑起了家务生活的重担,他们倍感心力交瘁,十分无奈。

4、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疗。老弱多病是自然现象。农村“空巢老人”中,常年患病的比较普遍,许多人是多病缠身。尤其是老人得重病大病,沉重的医疗费用,使不少家庭陷入贫困境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在农村比比皆是。不少老人由于治疗不方便和怕给子女添负担,往往是小病忍,大病拖,舍不得及时到医院治疗。

5、集体养老只能作为农村养老的重要补充形式而不可能象有些地方官员所言成为家庭养老的替代形式。

6、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仍比较落后,且地区间极不平衡,差异较大,社会保险发展很慢。

7、低利率、高膨胀、天文数字的医疗费以及农民收入的降低,使得储蓄养老已失去太大价值。

最新农村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十六

商城县长竹园乡现有常住居民30000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牧业,林业,渔业等等。全乡农村人口占了一半以上,经济发展较为滞后。

今年来,随着中央、省、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

1、全乡主要是以畜牧、种植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

2、产业结构情况。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种植为主。以2012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100亩(含复种指数),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5300亩,总产量630.25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红薯为主,以林果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和鸡为主。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设有乡村公路5条,约78公里,一事一议项目通组公路硬化正在建设中;现有田间道路250条,约100公里,部分道路均为泥巴路;水利设施建设上,坝塘共80个,小水池1000个,沼气池800口。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通电、通电讯。全乡享受农村低保200余户,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接近30000人,参合率90%;全村有170户农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学10余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到位;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实。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实行乡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乡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民众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民众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乡容、乡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乡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乡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乡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丘陵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基本上还处于“牛耕马驮”的小农经济状态,增加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我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乡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我乡在新农村建设上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的问题。有的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乡的新农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宽;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动、不积极,工作方法不多,还存在“等、靠、要”的现象;这些将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整个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和质量。

5、新农村建设,“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十分突出。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村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但“重建设、轻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集体资产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严重的减值和流失的隐患,部分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村组公房、乡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方法不到位。

小学、初中程度文化还占56%的比重,这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后劲不强,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路上力不从心;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还有待完善、加强。三是乡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乡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乡党总支与乡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两委”班子须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乡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小学软硬件建设、垃圾处理池建设、民众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明年,我村乡将加大产业化进程步伐,形成以“科学种植稳村、科学养殖兴村、特色养殖富民”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加大扶持绿壳蛋鸡养殖户的养殖力度。同时,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必须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在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注意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确保畜禽养殖安全。因为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各项村规民约,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的过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生产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

最新农村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十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举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这五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尤为重要。在调查中发现,有将近百分之九十的村民对现任村级领导班子不满意,还有百分之六的村民不在乎,只有将近百分之四的村民对现任的村干部感到满意,而且这百分之四的人不排除这些村干部的亲朋好友等感情因素。通过数据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干部领导班子,支持率和满意率竟是超出意料的低,没有群众的拥护,没有带领致富的能力,带头致富倒是做的很出色。此外村干部思想认识存在误区,没有全面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把新农村建设视为新村建设;重当前见效,轻长远受益,存在短期行为和追求轰动效应的思想,为求“政绩”而急功近利;只知道争取上面资金支持,不组织农民投工投劳。

(2)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难。村的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村级集体收入每年不足1万元。目前发展集体经济比较困难,原因也很多,一是受到资金的限制,二是缺少技术,三是缺少优秀管理者及有效的管理机制。但发展集体经济对于维护基层工作正常运转、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乃至巩固基层政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资金“瓶颈”制约。各级政府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很高,力度很大,但面临的困难是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一是地方财力的承受能力与相关配套政策之间有差距。目前县乡财政比较困难,县市以下政府的各项配套建设资金难以落实。二是建设资金来源有限。村税费改革后,村义务工正在取消,“一事一议”筹资方式和额度,远远不能满足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公益性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三是村债务沉重。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村平净负债仍有4.31万元,投入新农村建设力不从心。

(4)近几年来,随着村民收入的逐渐增加,改善居住条件已成为村民的迫切愿望,而且建房标准规格也越来越高,回眸村里住房的发展历史,村民有这样几句话:70年代建土砖平房,80年代起楼房,90年代建洋房,新世纪农民建别墅房。近10年内村农房建设将是一个大的发展时期,但透过目前农房建设的火爆场面,不难看出不少农房建设工程还存在很多问题。

农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有:

1、地基基础处理不当;

2、墙体质量问题多;

3、混凝土强度不够;

4、“结构设计”不合理。

此外,村民盖房因贪图便宜而购买使用废旧建材的为数不少。近年来,在村住宅更新改造面前,城市房屋拆迁中产生的大量旧砖石块、钢筋楼板流向我村。如一些旧钢筋被重新浇注在混凝土中“二次使用”;一些旧楼板、旧砖瓦和新材料搭配使用盖出“新楼房”。给房屋工程质量留下了一定的隐患。

(5)村劳动力素质亟待提高。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新农村必须以高素质的农民作支撑。目前大量年富力强、素质较高的村民离开我村,外出务工经商,留在村从事农业生产的村民整体素质偏低,农业科技推广、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难以提高。要在开展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同时,加强对在家务农劳动力的科技培训。

(6)农民工问题。在打工收入成为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的今天,要增加。

村民收入就必须增加农民工的收入。然而大多数农民工从事的是工资低、待遇差的体力活,增加工资的潜力很小,并且随着各项工作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民工的就业形势会越来越难。究其根源是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不足。

农民工外出务工为家乡的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我们在看到贡献的同时不要忽略他们为之付出的最大成本——家庭。由于农民工在城市里的工作和收入的不稳定性,决定了大多数农民工不能带妻儿老小一同前往,于是便产生了老、妇、幼留守问题。

农民工以其经济收入为家乡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他们为之付出的家庭成本却很大。既不能孝顺老人,也不能照看孩子,既不能享受家庭的温暖,还耽误了婚姻大事。这些留守问题越来越严重,如果不采取应对措施而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必将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新农村建设也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最新农村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十八

美国留学:普林斯顿大学毕业收入连续两年夺冠。

普林斯顿大学继前一年,连续两年夺冠。在专业领域工作十年以上的毕业生平均年收入是137000美元。紧随其后的是哈维姆德学院、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海军军官学校、陆军军官学校、麻省理工学院、利哈伊大学等。毕业于前十所大学的中层骨干平均年收入为122500美元。该金额连续3年递减,但这次比头一年增长5%。

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新人的平均年收入中,陆军军官学校领先,平均为76000美元,麻省理工学院次之。据payscale的经济学家凯迪-巴德分析称,名列靠前的学校除了工学科等高收入领域的专业外,还占有学校的知名度和人脉的优势。

与此相对应,毕业于排名后十位学校的中层骨干的平均年收入与上次调查基本相同,约为44490美元。这些大学设有艺术领域等传统低收入专业,校址也位于生活费用低的区域。按照专业领域区分,中层骨干的最高年收入是石油工学的163000美元,位列第二的是航空工学的118000美元。

另外得知,工作的价值和干劲未必与年收入高低相一致。例如,回答工作场所为世界最佳毕业生比例最高的佛罗里达医院附属健康科学大学(达97%),中层骨干的平均年收入才71100美元,新人级别的刚到5美元。毕业生深感大有用武之地的专业领域中有护理、特殊教育、医疗技术;反之学到而不能发挥的领域是电影制作、服饰销售、服饰设计。

相关范文推荐

    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心得(通用19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反思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而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地追求进步。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得出的一些重要经验和感悟,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

    厕所维修协议书(热门16篇)

    通过签署合同协议,双方可以明确各自的责任和权益,避免产生争议。在下面列举的合同协议中,你可以找到一些常见的交易方式和条款。送修方:______(甲方)。承修方:

    大学生学工部工作总结(汇总20篇)

    学生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所经历的困难、挑战和收获进行梳理和总结的方式。如果你对写学生工作总结还不够自信,不妨看看以下小编整理的范文,也许会给你一些

    小学新学期国旗下校长讲话(热门14篇)

    国旗下是我们应该铭记的地方,因为它承载着我们的民族荣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旗下的科技创新成果,让我们为国家的科技强大感到自豪。一个新的开始,必须要有新的面

    小学生腊八节的心得体会三年级(通用17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以便日后回顾和回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样文,为我们的写作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

    2023年河道围堰施工方案(实用14篇)

    施工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施工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下是一些施工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4、施工图审查批准书及施

    套房承包协议书(实用17篇)

    在经济市场中,承包是一种常见的商业模式,它可以帮助企业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最后,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承包的技巧和经验分享,希望对您的工作有

    我喜欢的节日心得体会(通用13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梳理自己的思路,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第一段:引言(大约

    酒吧设计方案(优质20篇)

    计划书的编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资源条件,确保自己的计划既可行又有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份计划书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为进一步促进和推

    申请公厕的报告(实用18篇)

    报告范文的阅读可以激发我们写作思路,帮助我们更好地构思和展开报告的内容。以下是一些实际项目中应用的报告范文,带给我们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市发改委:我县xx镇、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