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弟子规心得体会(优质18篇)

时间:2023-10-12 作者:琴心月2023年弟子规心得体会(优质18篇)

教学反思使教师能够主动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估和反思,及时纠正错误,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下面是一些写得很棒的培训心得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上的启发和指导。

弟子规心得体会篇一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经典的儒家养成教材,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一部寓教于乐、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书籍。随着时代的变迁,今天我们仍可以从《弟子规》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文作者就是通过阅读《弟子规》,用自己的眼光和思考,来总结心得体会和方法,以期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弟子规》。

第二段:《弟子规》的核心思想

《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如何做人的书籍,它的宗旨是教育孩子懂得道德与礼仪,修身齐家,启蒙知识,做一个有道德和品德的人。在这本书中,最核心的思想在于“三纲五常”,这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这五常贯穿了整个《弟子规》,显示出孟子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之真髓。《弟子规》向我们传达了在封建社会里的一种爱国主义意识和民族精神,以及一种信仰和价值观念。

第三段:《弟子规》对生活的启示

《弟子规》不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它告诉我们要尊重自己和他人、尊重老师和父母,端正生活态度,做一个彬彬有礼的人。其中“小不忍,则乱大谋”、“三思而后行”、“居安思危”等至理名言,都是教导人们如何在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成为处世有方的人。尤其在当前社会,存在很多乱象、道德失范的问题,更需要我们去研读《弟子规》中的智慧。

第四段:《弟子规》的实践意义

阅读《弟子规》,并不是为了静坐而思。应将所学理论积极地贯彻到实际行动中。我们不仅需要遵从教育部门的规定、遵守公共道德法律法规、遵循道德准则、尊重他人信仰、端正学习态度,在生活中,也要借鉴《弟子规》的提法,去激励自己不断实践,做一个有道德和品德的人。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并养成优秀的习惯,以身作则,对自身和身边的人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第五段:结语

在今天的社会,我们仍需要道德的引领和指引,而《弟子规》在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它的思想和精神将会伴随我们一生。因此,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弟子规》中的智慧,去推广古代先贤的思想,让更多的人研读并理解《弟子规》,那么,这部典籍的价值和意义,就会更加活跃,在新时代的中国获得新的生命力。

弟子规心得体会篇二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弟子规》,《弟子规》被称为我国的国学,是我国清代十分流行的一种启蒙课本,用三字一句的方式进行伦理道德的教育,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的教诲要恭敬认真地听个明白;父母的责备、批评,应当虚心、顺从地理解。此刻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同龄孩子学习不肯用功,十分贪玩,教师布置的作业不及时完成,甚至不听教师和父母的话,学习成绩就不能提高。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尖酸刻薄的话,下流不干净的话,千万不要说。粗俗无赖的不良习气,要坚决戒除掉。经常有许多小朋友喜欢说脏话,既不礼貌也不礼貌,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要是老说脏话,长大了就改不了这个坏习惯。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什么人都必须互相关心爱护,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们小学生不管成绩好坏、家庭条件如何,从小就要养成谦虚谨慎、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优秀品格,团结一致,长大了才能为国家做贡献。

《弟子规》这本书上的好句很多,意义也十分深刻,值得我学习一辈子。

弟子规心得体会篇三

《弟子规》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养成书籍之一,它讲述了关于人生处世、修身立德、与人交往等各方面的道理,对于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有着积极的引导意义。其中第一章《修身篇》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通向修炼内心的新道路。

第二段:简述《修身篇》

《修身篇》通过对人格修养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成长的要求。要求从自身出发,在人生的道路上去寻求自我提高和成长。主体内容分为五个方面:身体、心理、品德、行为、学习等。对于一个人而言,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

第三段:对“第一节 身体力行节”的解读

“身体力行”纵使修养、学问再高,身体不健而不能长久难保其品德。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去追求生活中的各种可能。要想真正受益,学习、修养不能成为一种短时间的兴趣爱好,而需要一份长久的坚持和信仰。

第四段:对“第二节 言语节”的解读

“言语节”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言行的修养。说话不可以不经思虑,必须小心说话口气和语气,不发生激烈的情绪冲动,关注和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言语具有意义和力量,得到他人的认同和尊重。

第五段:对“第三节 忠诚节”的解读

“忠诚节”是指对理念思想、对人对事的忠诚。忠诚是一种高度的责任和担当,只有懂得付出,才能收获到更加美好的未来。忠诚旨在让人遵循道德规范行事,生活得更加有意义。一旦牢固了这一信念,我们才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不断探索自己的未来。

总结:

通过分析《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和内涵,我们可以看出其提出了人生修炼和提高各方面素质的方法和要求。身体、言语和忠诚是构成人的一个完整的体系,要求学习者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和探索,才能真正的掌握其中的道理,变得真正有内涵。在今天的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弟子规》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弟子规心得体会篇四

追溯到古代,大人们对小孩的教育总是格外细心,都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弟子规》就诞生了,它让不少的孩子从中受益。

《弟子规》不仅可以教育古代的小孩,对我们现代儿童的教育也很有帮助。

只要一说起《弟子规》,我们就心血来潮,忍不住背出几句来。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训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几句。

因为我们除了在学校,大部分的时间都待在家里,就一定要记住这几句古训。父母叫你时,不能慢吞吞地答应;父母让你干什么,立马就去干;当长辈教育你时,必须恭恭敬敬地听着;长辈责骂你时,不能顶撞。

《弟子规》是儿童必须读的书,它是教育文化的结晶,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必须牢记《弟子规》中的每句古训!

弟子规心得体会篇五

《弟子规》是一本传统的教育经典读本,它教导的内容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它分为十二章,涵盖了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关爱家人、友善待人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教育方面的珍贵遗产。

第二段:弟子规心得文章主题

本文将以《弟子规》的第一章“父母呼,应立即;父母命,行勿悖;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衣冠整,齐于前;毋进怒,毋退怯,谦让有礼,仁爱无疆,此中八字,乃人之大经也。”为主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并引入自身的体验和感悟。

第三段:对第一条的理解和体验

“父母呼,应立即;父母命,行勿悖;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让我有一种崇高的感觉,因为在我看来,父母就像上天派来的恩师和恩人一样,我们需要像尊重老师一样尊重他们。每当父母呼唤我时,我总是立即回应,因为及时响应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听从命令,还代表着我对父母的敬重和感恩,这是孝顺的最好表现。

第四段:对第二条到第七条的理解和体验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衣冠整,齐于前”这些观念,都教导人们应该具有审时度势、懂得自我管理、懂得礼貌待人的美德。在我的生活中,我深刻感受到这些道理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主动适应季节变化,让自己通过穿衣搭配来保持形象和舒适感,拥有一个整齐清爽的外表。同时,在人际交往中,需要注意打招呼、道别,以及意外行为的解释,这样可以向别人展示出我们的谦虚和礼貌。

第五段: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和感悟

“毋进怒,毋退怯,谦让有礼,仁爱无疆”这句话引导我们保持平和的心态,保持谦虚和礼貌,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以仁爱之心去对待别人。我们要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为别人着想,这样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让自己不断进步。同时也会因为自己宽容而得到别人的谅解和敬仰。

总结:

在这个现实生活中,弟子规仍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我们需要从中汲取人生经验,了解自己应该具有的一些道德价值,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良好的公民。也希望每个人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谨记《弟子规》,让其中八个字永远成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

弟子规心得体会篇六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共同学习《弟子规》。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一个教育的课本,这个教育主要注重的是家庭的教育,它是以圣贤之道来作为我们指导的方针,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人人通过学习圣贤的教诲、落实圣贤的教诲而能够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乃至于成圣成贤。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幸福、成功都要以道德、品行作为根基,道德品行最好的教材就是《弟子规》。许多人会认为《弟子规》是小孩子学的,大人就不用学了吧?那么实际上这种观念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弟子规”这三个字,“规”就是规矩,“弟子”是什么呢?“弟子”是学生的意思。谁的学生呢?圣贤人的学生。所以《弟子规》我们晓得它是根据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的一句话来作为整篇的纲目,《论语》里的这句话是这样子:“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一句话是出自于《论语》第一篇《学而》篇里面第六条。所以整个《弟子规》就以孔子的这句话作为纲目来进行开解。所以我们很明显的看到,《弟子规》是孔老夫子要求他的学生的、必须要做到的。孔老夫子的学生,你看颜回、子贡、子路、冉求都是大贤大德之人,都不是小孩子啊,他们都是成年人。所以孔老夫子这个教诲不仅是说要孩子,要去做、要去学,更重要的大人也要去做、也要去学的。我们想要做圣贤人的好弟子,就必须要在这个《弟子规》上面扎根。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弟子规》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是要学习的,都应该学习的。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孔老夫子的教诲,而孔老夫子自己说得很清楚,他也是述而不作,他所叙述的是古圣先贤之道,都是过去老祖宗代代相传的教诲,孔老夫子自己没有发明创造,是转述前贤的教诲,所以这种规矩、这种生活的规范教育就是让我们能够得到幸福、成功的人生,圣贤的根基。

那我们来细细地分析为什么说《弟子规》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应该学习的呢?首先我们来看为什么孩子要学。《易经》上有一句话说:“蒙以养正圣功也。”“蒙”是讲童蒙。童蒙养正就是小孩的时候就要给他很好的良善的教育,让他奠定德行的根基,这种是圣人功业。为什么呢?因为祖国的未来就在孩子的手里,如果孩子没有德行,纵然他有科学知识,那么将来必定也会形成让社会混乱的一种力量,他越有科学知识而没有品行是越危险。所以在学校里流传着一句话,说孩子如果是有才无德那是危险品、那是毒品。那我们要培养的是有德有才的、是真正的好孩子。现在的社会普遍都强调功利、强调竞争,都以这个利作为行为的准则,如果是这个事情有利的,那么大家趋之若鹜、大家就去做了;如果没利大家都不愿意干。那么久而久之,在利面前人们就会忘记了道义。

都很漂亮,心里面就起了贪念,就想着方法怎么样把对方的邮票骗到手。我的年龄比邻居的孩子大一些也有一些口才,所以邻居的孩子都很听我的话,我就拿着自己普通的邮票跟这个邻居家的小孩就开始跟他招摇撞骗了,说我这个邮票多么多么珍贵,你那个邮票其实也并没有那样珍贵、也是很普通的,你如果愿意换,我可以跟你换,结果就这样子,把邻居家的孩子的邮票都骗到我这个集邮本上了,我的普通邮票都给了他。结果大概过了一、两个礼拜,有一天,邻居家的父母就找到我们家来了,因为这个邻居家的小孩可能有一次把这个邮票摊给他父母看,结果他父母看了以后大吃一惊,为什么珍贵的邮票都不见了,换成是普通邮票?所以一问之下,就把我这个骗局给问穿了,找到我的父母。我记得当时我的母亲看到我这样的一种行径,心里面非常沉重,她二话不说,就把我所有的骗来的邮票还给了邻居,而且那些普通邮票也都不要了。然后当邻居父母走了以后,母亲就很严肃的用一种很平淡但是又含着严厉的口吻对我说:“茂森,如果你要再发生这样的情形,那么我就要把你的这些邮票通通烧掉了,因为我不想你因为邮票而道德品质堕落。”虽然母亲只是简简单单一两句话,可是自己就觉得非常的羞愧,真正是《弟子规》所讲的“德有伤,贻亲羞。”我还算是有一个优点,听父母的话。“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于是就向父母保证,今后在也不要发生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做人要做得正直。

这是我小学时候发生的情况。自从那一次父母给我的教训以后,我再也不敢用这种欺骗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弟子规》上讲“过能改,归于无。”所以父母有这样的一种教育的意识可以帮助孩子不要走歪路,如果说一个父母在这种情况下会纵容、包庇自己的孩子的话,那么你想想,我哪里可以说坐在这里跟大家大谈《弟子规》呢?一定是一个道德堕落的一个人了。这种情况都是在孩子萌发出微小的不正念头的时候,就应该帮助孩子去杜绝掉。如果纵容、包庇、没有好好的正确的引导孩子,将来可能会酿成人生的悲剧。为什么呢?因为在孩子心目中,假如他只有利而没有义,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

我们曾经看到一则新闻报道: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他为了获得一个手机,家里穷,没有钱买手机,为了获得手机,竟然把他的父亲和母亲双双都毒死了。为什么要毒死父母呢?因为毒死父母之后才有一笔人寿保险金,他想用这个人寿保险金去买手机。这些都是令人发指的而又真实的案子。起点、追究根源,都在于从小失掉了伦理道德的教育,一个家庭没有教育家庭会堕落;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伦理道德教育,这个社会必定是混乱。所以我们希望社会和谐、世界和谐,用什么方法能够达到呢?用我们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便是最好的方法。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根源在于人心,人心都能够向善、都能够遵循伦理道德,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不就是太平盛世了吗?而要转化人心就要靠教育。

所以中国古代的经典,像《礼记》《学记》这篇文章就讲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对国家来说重要啊,对世界来讲也是重要的,特别是在利与义面前一定要懂得分判清楚,如果脚跟稍微不稳就容易堕落。那我们看到美国摩根斯坦利(音译)、著名的投资银行,一位华裔女副总裁,这位女副总裁的工资是相当丰厚的,可是这在前些日子被发现原来她暗中用公司的内幕消息来进行交易,跟她的丈夫跟她的家人联手进行内幕交易,这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这个女副总裁是高级知识分子,也是一个颇具资历的高级公司的领导,没有理由干出这种违法的事情,所以法庭对她判处了十八个月的监禁,给她罚款非常重,公司也把她开除了。所以你看,一夜之间,就搞到身败名裂,就搞到倾家荡产。

归根到底,还是没有深厚的伦理道德根基,这是古人讲的没有读圣贤书之过啊。所以在利益和道义之间,这种黑白分判的时候,她不能够站稳脚跟,为了这些贪取一时的财利牺牲自己的品德,牺牲品德的结果便是身败名裂。所以一个人一生中有多少财富,一个君子绝对不会用贪取的手法来赚取钱财,他知道、他会安分守命,这是有德君子之所为。而《大学》上讲“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这个财富就像一棵树的枝条、花叶,看起来是很不错、很美,但是它的根是要扎在土地里,扎得深这个树木的枝条、花叶才得以长久,那个根是什么呢?是德。德是根本,有德的人他自然就有财。无德的人如果有财,反而很快就变得家破人亡、倾家荡产。所以孩子从小就要给他培植这种道德的理念。而道德的根本是什么呢?道德的根本是孝道。《孝经》上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顺父母这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的圣贤教育都从教孝开始教起。而《弟子规》可以说从头到尾就是教一个孝字,这个孝是根基。而一个人懂得了孝了,他的德就开展了,他的人生态度就能转变了,而幸福就随之而来了。

那么在教《弟子规》这方面的工作,中国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做得非常好。他们两年来就用《弟子规》来教化汤池镇的四万八千居民,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民风大大的改善,人们有礼了,孩子懂得孝顺父母了,夫妇和顺了,犯罪率大大减少了,离婚率也大大的减少了,这是两年我们就看到《弟子规》教学这种效果。而他们讲《弟子规》最重要的是从孝道下手:

有一位汤池镇第二中学的初一女学生,这位女同学她的性格是很内向、很孤僻,脾气也不是很好,跟她的母亲常常都会吵架,跟同学也没有办法和睦,现在这样的孩子多不多?也真不少啊。常常就找她母亲的毛病,每次跟她的母亲吵了一架,她心里也很痛苦,自己暗地里在那儿又哭,所以没有一个道德理念在心里,她自己也苦、家人也苦、同学也苦。后来有一天,这位女学生听说在庐江文化教育中心有《弟子规》的课,在教室里听了一堂《弟子规》的课以后,这堂课正好是教孝道,听了之后她就明白了,她自己认识到自己错误,知道什么呢?妈妈原来是爱我的,我对妈妈这种无理的态度是不对的,自己为什么会这么苦恼呢?因为《弟子规》上没做到,所以自己会这么苦恼。《弟子规》上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自己没做到反而会埋怨父母,这个是自己不对啊。哪怕是父母真正有过失,你看《弟子规》上教“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父母有过失、犯了错误,我们要劝谏父母,那个态度“怡吾色,柔吾声。”都要用温和的脸色、用那种柔软的声音来劝导。这父母有过都要这样子,那何况是父母平时没过、我自己在耍小脾气,那还大哭大闹,这叫做无理取闹嘛。

所以她、这个女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忏悔。怎么忏悔呢?“过能改,归於无。”她首先想到要回家为她父母做一餐饭,平时都是母亲做饭,自己都没有看到母亲的辛劳,所以她就下了决心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向父母忏悔。当她回到家里,她买了一些青菜,做好了一顿饭。等她的父母下班回来,她母亲回来,女孩子就在门口守候,母亲刚进到房间,她就在门口向母亲深深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然后跟母亲说,“妈妈,您辛苦了。”这个妈妈听到自己的女儿这样一句话,又见到女儿向自己鞠了一个躬,这个心里七上八下的,为什么呢?原来从来没有看到过女儿是这样子的。女儿今天是怎么回事?又看到这个女儿拉着妈妈的手跟妈妈说,“妈妈呀,请你闭上眼睛,我拉着你走,我让你看一样东西。”这个母亲露出了一丝微笑,这个女儿要跟我玩什么游戏呢?就很欣然的闭上了眼睛。

这个女儿就拉着她妈妈走到了饭厅,然后这个时候请母亲睁开眼睛,当这位母亲一睁开眼睛,看到满桌子的饭菜已经准备好了,泪水就已经快要掉下来了。当孩子要吃饭的时候,很习惯的先拿起筷子来夹菜,可是刚准备夹的时候突然想到,哎哟,昨天我听的《弟子规》上面讲了,“长者先,幼者后。”这个筷子马上夹起的菜马上放到了妈妈的碗里让妈妈先吃。所以这一顿饭下来,母亲都是含着泪。等吃完饭,这个女同学把碗筷都收拾干净,然后端着温泉水,因为汤池它有温泉,当地的居民都很喜欢打温泉水来泡脚,这个女同学就端着一盆温泉水为她母亲洗了脚。这个时候她母亲就不断地流眼泪、非常的感动,这个孩子这个时候心里面也非常的感动,抱着她母亲都痛哭起来,向妈妈忏悔说,“妈妈呀,我是一个坏孩子,我不明白怎样来爱你,以前我都是太任性了,以后我再也不会让你生气了。”这些都是这个孩子写给庐江文化教育中心老师们的感谢函里面讲到的。这个孩子从那以后,真的懂得孝顺父母了,发现原来妈妈真的太爱我了,当她走到学校的时候,她也对同学们都谦恭有礼,主动地向同学们打招呼,同学们都发现这个孩子怎么变了?变得这么彬彬有礼、变得这么谦顺了,于是同学们都跟这个孩子和睦起来,没有像以前关系那么紧张。

所以当这位同学在写给中心的老师们的这个信中最后说道,她用一句真情的话说“《弟子规》我爱你。”她真正的发现《弟子规》原来可以帮助她得到人生的幸福快乐,而这个人生的幸福快乐总在我们一念的迷惑或者觉悟之间。当我们迷惑的时候就会看到别人都是错的,我都是对的,样样都要挑别人的毛病,就跟别人对立了,连自己的父母都好象变成一个对立的不能够互相交流的人了,这个隔阂、代沟就随之产生;而当我们一念觉悟的时候,用圣贤的教诲改变自己的心态,看到别人其实都是好人,原来自己有毛病啊,错的是自己啊,反求诸己以后,这个忏悔的心、原谅别人、宽恕别人的心、对别人的爱心随之就生起来了,这个时候发现妈妈是爱我的,原来爸爸是爱我的,原来所有的人都是好人呐。你看看,妈妈还是原来的妈妈,同学还是原来的同学,自己的观念一改、一念之间就从苦恼的世界进入了幸福快乐的世界里了,这就是教育的功。

试想想,这个女孩子如果她没有听到《弟子规》教育,那么任由着自己的习气、任性来成长,等她长大以后,自己的这个习气已经变得根深蒂固了,所以她走入社会,在工作里面她跟领导的关系、跟同事的关系一定不可能处得好;当她以后结婚、跟她的先生结合在一起,又怎么可能有幸福快乐呢?常常都是看别人毛病,自己任性嘛;以后如果又生了孩子,这个孩子能教得好吗?所以要知道一个孩子他的成长,如果没有这种良善的教育,吃亏的绝对不只是这一个孩子啊,他会影响了身边多少的人,影响到孩子的下一代,所以孩子要学《弟子规》。

真正成功啊。正事是我们所从事的行业,那是行行都出状元。为什么?他有根。他的事业有根,将来才能够发达。文学是讲文艺生活、精神生活这方面,他的情趣爱好,因为有了德行,这个根基能够很高尚。

我们看到北京有一个汇通汇利企业,这个企业的老总在自己的企业一百多员工里面推行《弟子规》教育,结果发现,过去非常难管的企业现在非常好管了,员工们都用《弟子规》来指导自己的言行。所以做老板的不用去那里细致的去管这个员工,因为员工自己形成一种自我约束的体制。我看到这个企业的一些员工学习《弟子规》的心得:

其中有一个、一位女士,年轻的女士,她在分享她学习体会中说到,没有学习《弟子规》以前很喜欢下了班就去ktv的那些歌厅里面唱歌,一唱唱到很晚,父母很担心自己的女儿,那这个女儿不但没有体会父母的那种关怀,反而赌气说不要你管。这是在没有学《弟子规》之前这么一个状况,后来在公司里面学了《弟子规》,结果发现了,哎呀,原来自己很多毛病,《弟子规》所讲的很多条自己都犯了。自己反省、检点改正过失,那以后,她就戒了晚上去ktv歌厅的坏习惯。通过学习以后,她发现其实在ktv场所里面喝酒、唱歌、发泄只是痛苦暂时的结束,就像人吸毒一样,暂时麻醉了自己,清醒以后烦恼会更多。她反省说,比如有一天晚上去完ktv歌厅回来以后睡得就很晚了,第二天起来以后就看这个表,发现离要上班的时间很近了,就赶紧冲出门外,结果冲上了巴士以后走到半路,突然想起,哎呀,自己的考勤卡忘带了,上班没有考勤卡就等于旷工一样,就只好又回到家里面去取那个考勤卡,等她再回头上车的时候路上又堵车,北京市堵车很严重,结果时间托得很晚,上班迟到了。结果整一个上午她的心情都很不好。你想想,就为了晚上去那里狂欢,暂时的去麻醉自己,结果第二天反而心情更不好,她悟到这一点之后知道《弟子规》上讲“斗闹场,绝勿进”,这些热闹的场所真正不会给我们带来快乐。

后来她明白了要孝顺父母,她就回到家里决心要给她父母做一顿饭,以前都是母亲占据着厨房,她今天就发了心,想要给她父母做一顿好吃的。自己平时做饭可能做的少,所以做起菜并不是很熟练,母亲在旁边就很关怀的看着她,就想要帮忙她做些事情、协助她,她自己看到母亲这个样子就跟妈说,“妈妈呀,今天从头到尾就我做,你这个地盘今天让给我。”这个时候看妈妈微笑的神情,这个女儿的心里也觉得很踏实、很欣慰。好不容易把这个三菜一汤端到饭桌上,父母跟她一起来享用,当父亲夹了一口菜送到嘴里以后,女儿就问父亲,说爸爸呀,今天我做的饭菜做的怎么样啊?好吃好吃,女儿做的菜比她妈做的还好吃!这个父亲已经乐得合不拢嘴了。这个女儿自己也反省说,其实我做的饭菜哪比得上妈呢?但是自己用孝心做的饭菜,父母一定是觉得最好吃的。妈妈在旁边也笑着说这回女儿来了,我就该下岗了。

所以当这个女儿体会到家里的这种父子有亲,亲情的温暖,突然之间她觉得原来真正的快乐不是从ktv歌厅那里得到的,那种孝顺的温情,真正让我们得到幸福快乐。所以她在写给公司老总的信中讲到,说其实孝顺并不难,幸福并不遥远。她在体会中特别表露出自己对公司老总让大家学习《弟子规》的那种感恩之情,那真正是由心而发的,让我们看了都很感动。所以看到一个公司能够用《弟子规》来教导自己的员工,员工在这个公司里面也得到那种亲情的温暖。

弟子规心得体会篇七

第一段:引言(200字)

《弟子规》作为中国孩子们最早读到的启蒙读物之一,对于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八集是《弟子规》中最后一集,内容主要讲述了孩子在生活中需要保持的良好作息和礼貌表达等方面的规范。通过阅读该集,我深深感受到了遵守规矩、尊重他人以及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是构建美好人生的重要基石。

第二段:遵守规定(200字)

《弟子规》第八集中提到了很多关于孩子们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规则。其中有让孩子们遵循作息时间,避免熬夜等,这是为了保证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还有教导孩子们要遵守家庭的道德规范,尊重长辈和关心其他人的情感需要。通过这些规则的遵守,孩子们可以学会自律和自我约束,为将来成为有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公民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段:尊重他人(200字)

尊重他人是《弟子规》第八集中另一个重要的主题。孩子们被教导要对长辈保持尊敬,和其他人相处要有礼貌和友善。尊重他人不仅是一种社会道德,也是培养孩子们正确世界观的重要途径。通过尊重他人,孩子们能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和接纳他人的不同观点和意见。这不仅有助于孩子们的社交能力的培养,还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获得更多的成长和进步。

第四段:关注身心健康(200字)

《弟子规》第八集中,作者还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提出了一些规范和要求。例如,孩子们需要注意饮食卫生,保持适当的运动和休息,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和听力。这些规范不仅能够保护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还能够培养孩子们正面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孩子们才能够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并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力。

第五段:结语(200字)

在读完《弟子规》第八集之后,我深深触动。这部读物无论对于孩子们还是成年人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遵守规矩、尊重他人、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这些规范和要求不仅是培养优秀公民的基础,也是构建美好人生的关键。只有孩子们从小就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并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才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成为一个有爱心、有担当的人。我相信,通过《弟子规》的教育,我们的孩子们将能够真正实现这一目标。

弟子规心得体会篇八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讲述的是孩子从小学习如何做人的道理。而在弟子规中,第一章——学前篇,讲述的是一个孩子在学习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深深地感到:一个人的成长,从儿童时期开始,需要通透的智慧来指引。

学前篇中讲到,学习前我们需要做好三个基本准备——待人接物、吃饭作息、尊师重道。待人接物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我们从小学习的最重要的道理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要学会如何跟别人相处,尊重他人、了解他人,这样才能让我们之间的相处更加融洽。同时,在弟子规中,我们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我们的言行会受到别人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地对待自己的言行,避免因自己的言行而遭受到别人的误解或者伤害。

除了待人接物,弟子规中还提到了如何保持一个良好的生物节律。作息规律对于一个人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在学习前,我们要健康地睡眠、适量地进食,这样才能保持我们身体的健康,迎接学习的挑战。我们还要注意防治传染病,严格执行卫生习惯,做到随时保持清洁。

尊师重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弟子规也提到了这一点。我们要尊敬老师,把老师当做我们的家长一样,对于老师的话语要严格听从。在学习前,我们还要学会自律,坚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不断努力,不断超越自己。

最后,我认为学前篇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刻苦努力和通透的智慧。弟子规中提到了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等重要的素质,这些素质是我们在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而通透的智慧,也是我们在学习中需要具备的。要有仔细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仔细研究知识并加以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学习中的知识。

学前篇在弟子规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篇章。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养成好的待人接物习惯、保持好的作息规律和学习自律,更加通透和灵活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学习和生活。在引导我们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弟子规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成为我们的人生指南。

弟子规心得体会篇九

时隔几年,再次读着《弟子规》,我不再是儿时那幅无知的面孔了,更多的是深深地思考,更多的是一种对人生的感悟,更多的是对为人处事的理解。

首先,是在待人方面!《弟子规》中,强调对父母要孝,对长者要敬。这无疑是一个真理,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我们就是强调百善孝为先。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解放,我们不能再“愚孝”!对父母是要态度谦恭语气温和,对父母的教诲也要听从。但如果一味顺从父母,把父母的所有话都作为真理,那么即使在父母眼中你是个听话的好儿子,但在社会中你未必是个优秀的青年!对父母的孝不是一味顺从,是要在理智上的一种顺从!

在待人上还讲到对长辈要尊敬,要懂得尊老爱幼,这是不变的真理,只不过方式要有所改变而已,不必“骑下马,乘下车……”在对待兄弟之间,必须和睦相处要有一种博爱之心,即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积极响应国家构建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

其次,在做人方面,对我的教诲更是大!第一,作为社会主义的优秀接班人,我们必须有合理而规律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不贪睡。同时还要求我们衣着要整洁,不要过分追求华贵,也不要过于的与人攀比,衣物整洁即可。第二,《弟子规》中强烈要求我们要作诚信之人,讲信誉,讲诚信。这也是我们现在构建诚信社会的一个响亮口号。第三,《弟子规》教育我们要有一颗虚怀德纳谏之心,善于听取别人好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有一颗不耻下问之心,不懂就问的谦逊的态度。第四,《弟子规》中强调“勿饮酒”,在现在的社会中,勿饮酒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显示的,只能说尽量少饮酒,毕竟少饮怡情,多饮伤身嘛。第五,《弟子规》中教育我们要有一中坚忍不拔的人格,不怕苦,不怕累,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即所谓:做事勿畏难!第六,文中强调“斗闹场勿近”,虽然,大家都这样认为,可是我认为我们应当有责任心,应该及时拨打电话号码如110等,以免事态严重化,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最后,《弟子规》中强调我们读好书,好读书,因为读书好。要热爱读书,用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头脑,为自己的成才之路做好铺垫!然而,《弟子规》中强调,有余力,则学文。我认为必须全力学文,因为我选择了这条路,全力以赴就是我对自己最大的回报。无论怎样,全力以赴,我就不会后悔!

读完《弟子规》,无论是在待人,为人,处事,学习等各个方面,都让我获益匪浅。当我认真写下这篇文章之时,我对自己的人生又有了一番新的体悟,这种体悟是一种心灵的苏醒,更是一直弄个前进的动力。衷心希望这种动力,能一直保持下去,支持我走完大学时光,意气风发的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这个社会!

弟子规心得体会篇十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典范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品德的基础教材。第八集着重讲述了弟子对待恩师的态度和行为规范。下文将从尊敬恩师、孝敬恩师、恭敬恩师、敬爱恩师和报效恩师五个方面,阐述我对《弟子规》第八集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尊敬恩师是弟子的基本态度。恩师教育引领着弟子的成长,为其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基础。弟子应当对恩师心存敬畏之情,尊重恩师的学识、智慧和人品。只有将恩师视为高山仰止的楷模,才能够在学业和道德修养上不断超越自己,实现人生的跃升。

其次,孝敬恩师是弟子应有的责任。恩师为弟子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所以弟子应当回报恩师。可以通过尽力学习,取得好成绩来让恩师得到满意和鼓励。另外,弟子还可以花时间和心思,为恩师准备一份礼物或者写一封感谢信。这样的孝敬之举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让自己真正明白感恩的重要性。

第三,恭敬恩师是弟子应有的言行方式。在与恩师交往的过程中,弟子要竭力做到恭敬有礼。不可以懈怠学习或者对恩师态度冷淡,更不能对恩师说出或做出任何伤害恩师的话或行为。只有尊重和体谅恩师的辛勤付出,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自己更好地发展。

第四,敬爱恩师是弟子情感的体现。敬爱是一种强烈的情感,深深植根于心中。弟子应当对恩师怀有深厚的感情,为恩师着想,为恩师分担烦恼。只有当弟子真正感受到恩师的良苦用心和期望自己的成长,才能够真正体会到敬爱的情感给自己带来的力量和激励。

最后,报效恩师是弟子的责任和使命。当弟子学有所成,成为人才之后,便应该回报恩师。可以通过取得一份出色的工作,辅导后辈或者向恩师捐赠一部分财物,都可以算作是对恩师的报恩之举。只有当弟子能够真正为恩师带来实际的利益回报时,才能够让恩师感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和认可。

总而言之,弟子学习恩师对待恩师的态度和行为规范,在心中树立起对恩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并通过务实的行动去实践和践行。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领会到弟子规第八集所表达的人生价值和追求,也才能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弟子规心得体会篇十一

自从学习了《弟子规》使我知道了很多道理,也让我增长了智慧。“做人要知恩图报、待人待物要具有恭敬心、为人要谦虚谨慎、找准人生目标??”这些都是从《弟子规》里学到的,让我深有感触。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里开头就是【入则孝】﹐仅仅只有24个字而已。我们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这两句话是在教育我们,听到父母的呼唤,应该立即答应;父母有什么事让我们做,不要拖拖拉拉﹑懒懒散散。并且,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谨谨地听;如果父母责备你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你要虚心接受。看到这两句话让我无言以对,是自己想起了以前经常和父母顶嘴﹑不懂事﹑贪玩。不过现在好啦!我每天都在尽量做到,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到的。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女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以为赚大钱给父母并能照顾好兄弟姐妹就是孝,以为会赚钱就是有能力,就可以居高临下说教任何人。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不仅是赚钱给父母,必须从细小入手,身有伤,贻亲忧,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是切身处地站在父母亲的角度体察到老人家的需要,不管多忙“常回家看看”,让父母安心,放心。养父母之身、心、志、慧。小时候妈妈经常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弟子规》让我更明白了“感恩”:感恩天地给予阳光空气和水,感恩国家培养护佑,感恩父母给予的生命、感恩领导的教导,感恩同事的关心帮助,感恩亲友批评指正。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这两句话是《弟子规》里的【出则弟】。这是在教育我们,做哥哥的要善待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就包含其中了。彼此不贪图财物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仇;言语上互相忍让愤恨就自然消除了。

《爱》篇中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敬,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要讲平等博爱。我们要把对工作的热爱洒向周围的每一个角落,让处处都充满欢声笑语,有了好的环境,才能更加安心工作。

以上四点是我学习《弟子规》的浅薄体会,在这里和大家共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学会用《弟子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指导生活和工作,培养我们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和事物,不断提升我们自己的品德修养,让《弟子规》发扬光大,总之一句话,学习《弟子规》不是简单的读和背,而是用来做人和做事的。

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认为自己什么都懂﹑都会,可学了之后才知道原来自己根本就什么都不懂﹑不会。是《弟子规》像一面镜子似地,让我看清了自己身上的污点。我觉得字典是我们学习中不会说话的老师,而《弟子规》则是我们生活中不会说话的老师。

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是对心灵的一次大洗礼。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人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有价值。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使我深深的感悟到: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弟子规》里这样说道“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己见,昧理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才有方向,学习才有动力。风华正茂的我们更应有自己崇高的理想和追求,用实际行动在茚旺这片热土上播洒汗水、耕耘人生,用无悔的的青春去追寻自己五彩斑斓的梦想。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弟子规》中某些封建礼教迂腐的色彩,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对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学到其中“孝信”的主旨,这才是最重要的。

《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因此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我决定以后会认真学习这本书,并且学会去做到。不再让我的父母为操那么多心。

弟子规心得体会篇十二

《弟子规》主要记载了古人对我们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学等各方面的训示。

其中,令我们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入则孝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人对父母的尊敬。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

就从我自己反省起吧!比如平时父母叫我时,我总是很不难烦地说:“好啦好啦,知道了,知道了!”

现在拿自己和古人比起来,我真是自叹不如!首先,父母叫我,我就不应该这样跟他们说话,这就是对他们的大不敬!其次,就算不是父母长辈叫我,我也不应该这样不礼貌地跟别人说话。

再比如,父母平时叫我帮忙时,我总是会找各种理由来拒绝。以前总是以为这本来就不是我做的事情,因此就没有放在眼里。现在读了《弟子规》后我才知道,我真是太不孝了!父母叫我帮忙,我就应该无条件接受。像我这样找理由来拒绝简直就是对父母的大不孝!

现在读了《弟子规》后,我会努力改正我各方面的种种缺点,做一个懂礼貌,讲文明,讲诚信,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弟子规心得体会篇十三

第一段:引言(约200字)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之一,体现了儿童道德修养的重要价值。本文主题为《弟子规心得体会第八集》,该集内容主要强调的是“言须信,行须果”。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一道理,儿童能够建立起诚信的品质,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二段:言须信,诚实为本(约400字)

言须信,意味着我们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如果说了一件事,就要坚决去实现它。儿童们应该明白,诚信是人们交往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失信于人,将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和尊重。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可以坦诚地向他人求助,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同时,在生活中要做到言必信,不要说大话、虚言或夸大其词,要与他人真诚相待,保持诚实为本的原则。

第三段:行须果,承诺兑现(约400字)

行须果,意味着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儿童们常常会轻易地做出承诺,但很少会将它们兑现。然而,在实现自己的承诺时,我们必须克服困难,努力付出,最终得到果实的回报。不仅要将承诺兑现,还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准时完成作业,尽力发挥自己的职责,对待他人友善体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誉,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第四段:建立自信,勇于追求(约200字)

通过坚守诚信原则,儿童们能够建立起对自己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他们就能够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他们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充满勇气地去接受新的挑战。同时,他们也会学会在成功和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成为自信而坚强的人。

第五段:结论(约200字)

《弟子规心得体会第八集》中的“言须信,行须果”主题,告诉我们诚信和坚持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并将承诺兑现,我们才能建立起诚信的品质,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同时,坚持诚实和秉持责任心,我们才能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充满信心,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理解和运用《弟子规》的教导,我们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总结:本文通过探讨《弟子规心得体会第八集》的主题“言须信,行须果”,从诚实和兑现承诺的角度,阐述了儿童应该具备的品质与习惯。通过坚持诚信原则,建立自信心,并积极追求梦想,儿童能够培养出积极向上的个性特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也是《弟子规》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希望儿童们能够在今后的成长中始终秉持这样的信念,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弟子规心得体会篇十四

最近,我读了我们祖先的杰作《弟子规》。它的基本内容是整合古代圣贤对青少年学生的训诫,教会青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弟子规》是根据此编写的,有序讲解了学生孝敬父母、关爱兄弟、修身养性、生活、学习的基本生活规范。这本书分为入则孝、处则弟、谨篇、信篇、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

仔细品味后,茅塞顿开,平时对生活的感悟在圣贤的教诲中有明确的答案,字里行间充满了人性的真实体现。

弟子规第四课"信",我知道实践承诺是值得信赖的;不能实践承诺,无论是从最后手段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生活的基本要求和生活的基本原则。母亲履行的责任就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就像冬天跳舞的雪,寒面净心。父母永远付出,从不等待回报,一心等待,只为孩子成功。我学了"入则孝"以后,心里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父母。假如我们能用这样的心去做,那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基础。孝顺第一,对父母不孝顺的人,如果能做大事,可能是巧合;一个不懂礼仪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最后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弟子规还有很多内容,需要自己细细品味。

人生如酒,人生如画,岁月如歌。也许正是因为生活中有很多酸甜苦辣,幸福的味道才会更甜蜜。

"弟子规则,圣人训练,首孝,次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是弟子规的第一段。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是教做人,"有余力,学文"。现在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上面"学文"在这一点上,我们极大地忽视了生活教育。虽然也有道德课和政治课,但只是背书和考试。水过鸭背后,什么也没留下,更别说深入骨髓的东西了。这是我们现代教育最大的.错误。

弟子规则如何教孩子做人?这一段讲的是一般原则,后面会讲具体的事情。一般要求是: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都要谨慎信用。向公众平等善良、亲近仁德的人学习。只有做好这些,有精力,才能学习知识。如果做不好,学习知识是没有用的。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加,儿童教育困难,邻里关系紧张,同事互相怀疑。面对这些问题,每个人总是尽最大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摆脱上述麻烦。然而,最终的结果只是失去了一个,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

弟子规心得体会篇十五

弟子规已经有了近千年的书写历史,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教育经典著作之一。《弟子规》在古代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弟子规》以六言文为体裁,共二十四句,旨在告诉后人做人,做事的之道。如今,我们仍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的启发,融入到每一天的生活当中,助我们完善自己,成就更高的价值。

第一段:初识弟子规

《弟子规》说:“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这四句话,就是《弟子规》的内容之一,也是最为常见的经典句子。在我看来,这四句话所要传达的含义与现代人们如何做人、如何相处的问题紧密相连。在当今社会,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以及追求仁爱的精神,都是一些基本的待人处事之道。通过学习弟子规,我们可以更好地懂得人际关系,切实做到以善待人,以信用为本。同时,从这些时间跨度长达千年之久的古代教育经典中,我们也不难看到当今社会的发展是多么地与先贤们的思想紧密相连。

第二段:学习弟子规的作用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弟子规》中要求我们从小开始讲究学习、礼仪,孝敬父母,增强自己的家庭责任感,加强对人对事的规范意识。可以说,这四句话给我们明确的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如何相处、如何将自己的生命价值逐步提升。另一方面,《弟子规》的学习也可以激励人们不断追求知识、增强智慧, 培养更多的生活技能,这样才会在不断学习中得到自我提升。细节的完美,从微观上提升自我,让自己变得更完美。

第三段:从弟子规中获得精神寄托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勿劳作,勿荒行。”《弟子规》告诉我们人要健康,需要脚踏实地努力,这意味着需要加强自己生活的规律性。在生活中,我们应讲究饮食,不过度娱乐,保持心情平衡和身体健康。同时,我们也需要遵循天时地利人和的规律,保持生活的规律化。 在现代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并付诸实践的方面之一,从而实现身心合一。

第四段:弟子规中人际交往的规范

“邻里所信,戒之在前;友疏所交,言而有信。”这四句话告诉我们要注重与人的交往,不要轻易违背诺言。这对于现代社会的关系建立和发扬光大也极其重要。《弟子规》中的这种明确的道德规范,让人们看到在古代,人们是如何的追求正确、认真、谨慎以及友爱互助的,这同样也是值得我们重新思考的方面。在现代也同样如此,诚实、友爱、信任是成功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成就更大。

第五段:学习弟子规带给我的启示

弟子规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方式来思考我们的人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提升自我等等。《弟子规》中深深地饱含诚信、努力、好学、团结、感恩等精神,这些精神也反映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对于塑造我们的成长轨迹和性格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作为学生,了解弟子规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自律是学习过程中的的一大法宝,期望每一个学生能够以弟子规为标准,从点滴做起,把好自律这一道关卡。

结语:

学习弟子规需要的是持久的努力和信仰。当我们以恒心去做一件事情时,我们就一定会完成它。这一天复一天,更能体会到我们每一分付出都是有益的,每一个微小的变化都可以构成完美的未来,真正的变革始于我们的内心和信念。只有深入学习弟子规,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在人生中取得更大的成功。最终,我们将弟子规的精神品质融入到生活中,学会做一个有人情、有道德的人,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获得自己理想的成就。

弟子规心得体会篇十六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经典著作。自古以来,无数人信奉并实践着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作为一名有志于成为优秀人才的学生,我认为《弟子规》对于自我修养和道德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修学的过程中,我体悟到了其中深层含义,并深深地感受到了我们作为弟子必须要遵循的道德准则。

第二段:明确目标

《弟子规》中告诫弟子要时刻明确自己的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一点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眼前的成绩和荣誉,更应该时刻不忘自己的追求和目标,不断完善自我,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知识范围,努力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第三段:注重细节

在《弟子规》中,也提到了许多注重细节的内容。例如“凡事勿以言寡而为之”,“馁则思其志,困则咏其志”,这些语言流淌着作者对于精神修养和言谈举止的关注。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要注重自己言行的规范,在日常生活中遵循道德准则,在工作和学习中做好每一个小细节,才能真正懂得生活的真谛。

第四段:诚信为本

诚信乃是人之本,也是《弟子规》中的重要主题之一。在我看来,诚信是一种信仰、一种理念。它能够让我们保持清新的心态、健康的价值观和做人的原则。同时,诚信的力量也是无穷无尽的。如果你信守自己的承诺,那么别人也会更加信任你;如果你不言而信、持之以恒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你也会赢得尊重和认可。因此,我们必须要时刻铭记着这一点,不断在生活和工作中践行诚信。

第五段:学以致用

“知行合一”,这是弟子们必须要明白的一个道理。知识是可以学习的,但学到的知识如若不能转化为自己的意识和行动,其实是毫无用处的。相反地,将所学所知融入到实际生活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去,从而更好地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让自己不断地成长。

总结:

弟子规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准则和修养思想已经超越了一个时代的界限。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地,无论职业道路如何崎岖,适时适地地学习弟子规中的精神,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去,营造一个全新的道德风尚,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优秀人才,都将会得到现实所验证的回报。当然,这也需要我们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弟子规心得体会篇十七

非常感谢郑金昌老师的介绍,末学受之有愧。今天非常高兴能够跟大家一起在此地来学习,非常感谢大家!

尊敬的李校长、郭校长,尊敬的诸位校长、老师,诸位大德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末学心情非常的激动,非常喜悦,在马来西亚能够看到这么多的仁人志士在一起推动和弘扬中华圣贤文化,如果是孔老夫子在世,我想他一定是不亦悦乎、不亦乐乎。大家在此地这样来弘扬中华的传统文化,对於全世界和谐太平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所以末学在此地既是感恩大家,也是祝福大家,能在这一条圣贤之道一直走下去,愈走愈幸福,愈走愈快乐。谢谢!

今天大会给末学的这个题目是个老题目,「百善孝为先」。虽然是个老题目,可是我想什么时候讲都有它的新意,因为这个伦理道德确实是历久弥新的。我们现在全世界的人民都是希望世界和谐,都希望能够有幸福美满的生活,刚才主持人已经提到了,这个根本还是在於孝道。今天我给大家汇报主要从两方面来讲,一个是如何称百善之先,就是为什么孝道叫百善之先,明白了以后我们才会认真力行孝道。那如何去行孝?这是第二个部分。好,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说孝道是百善之先?我记得曾经有人在新闻媒体上登过这样的几句话,就讲和谐世界它的内涵,包括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世界和平。这里都有个「和」字,和就会善、就会乐、就会顺、就能睦、就能平,和是属於作用,这个根本还是讲的孝。

其实关於和谐世界的理念,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孔老夫子跟他的学生已经有讨论。你看看这《孝经》一开头就说,「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仲尼就是孔子,孔子有一天在家闲居,学生就来求教,学生对老师就如同儿子对父亲一样,在旁边侍奉著老师。孔子这时候对曾子(曾参)就说了,先王有至德要道,至德就是至高的品德,要道是最重要的方法,能做什么?能和谐世界。你看,「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这不就是和谐世界吗?「汝知之乎?」你知道吗?孔子为什么对曾子问这个话,不对别人问话?《孝经》我们知道曾子是当机众,是他来当机的,也就是孔子对他来讲。为什么对他讲?我们也了解曾子他本身是个孝子,你看「二十四孝」里就有他,说他对母亲至孝,有一天他上山砍柴,家里来了客人,他母亲心急,不知道如何去招待,就想到自己儿子跟她平时心连著心,於是就咬著手指。过去没有手机,有手机通电话就方便了。曾母她居然懂得咬手指,然后用心电感应,她一咬手指,十指连心,心痛,谁的心痛?曾子在山上感觉到心痛,这一下,哎呀,不好了,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就赶紧往家里跑。回到家一看,原来家里来了客人,这时他母亲告诉他,说因为自己心慌意乱,也不知道怎么呼唤你,所以咬手指。你看看,曾子如果不是达到至孝,怎么可能跟他母亲有这种感应?孝心达到了纯真的时候,所有的障碍都化解掉了,都没有了,这时空都能超越。所以现代人我们听到曾子觉得是不是很不可思议?因为现在父母打手机都打爆机了,还没有把儿女叫唤回来,惭愧!所以孔子为什么对曾子讲这个话,不是没有道理。所以只要真正有孝心,才可以做为《孝经》的当机众,才有资格学《孝经》。今天大家有缘在一起来学习孝道,也是恭喜各位,大家都是孝子、孝女。

曾子听到孔子问这个话,觉得这个问题可不小,先王的至德要道,这古圣先王他凭什么来和谐世界?曾子听了之后,怎么办?「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曾子这时候,他本来是坐著,侍坐在孔子身旁,现在他避席,就是从他的席位上站起来,不敢再坐,对於这么重要的问题,马上就恭敬起来,对孔子说: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参是曾子自称。称自己的名字是最谦虚的称法,像我自己,我说茂森今天有缘跟大家见面,称茂森这是谦卑。曾子他叫著自己的名字,古时候只有父母和老师才能称呼我们的名,其他的人,连皇上,只能称我们的字,不能称名。所以老师跟父母是同等地位的。曾参这里说,我并不聪明,何足以知道古圣先王的至德要道?这个话我们听起来觉得曾参是非常的谦虚。确实,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必须是谦虚、恭敬。你看避席,这就是恭敬,他称自己「不敏」,叫著自己的名称不敏,这是谦虚。谦虚、恭敬才是好学的态度,才能够接受老师的教诲,这叫师道。我过去在美国大学教书,常常有感叹,美国的大学很难教出像曾子这样的人,为什么?缺乏曾子的谦虚好学。老师上台讲课都是站著讲的,学生在底下是坐著听的,甚至带著一瓶可乐一个汉堡,甚至还有甚者,把两只脚放在前面的椅背上靠著这么听课的也有之。你想想这样的一个态度,他能学到什么?什么都学不到。所以尊师才是重道,重道你才能学得了道。

曾子何以能够这样尊师重道?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是孝子,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对父母能够尽孝、能够致敬,对老师才能够恭敬。所以事师就如同事父母一样的道理。古人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就看看古人对於师道的重视。所以,我们在座很多都是学校的老师、校长,大概您与我也有一些同感,觉得现在的孩子不好教。为什么不好教?其实现在学校的教育,全球都是这样的,注重科技的教育、知识的传授,缺少道德的修养。像你们上课有没有拿出一节课专门谈孝道的?你要想孩子他学到东西,必须得尊师,要尊师必须得孝养父母,你不从孝道教起,你让他尊师重道,让他能够好好学习,这个怎么可能?所以你看曾子他这个态度,一开始《孝经》就给我们演出来了。曾子他说「何足以知之」,说我不足以知道古圣先王的至德要道。曾子是孔子的传人,我们后人称孔子是至圣,称曾子是宗圣,他也是圣人,怎么他不知道圣贤的至德要道?我们现代人说出来就是孝道,怎么不知道?他是谦虚,也说的是实话。这里讲到「何足以知之」,这个足是满足、圆满的意思,就是曾子他是知道一些,但是不足以知之,没有知道圆满。古人讲到,学、知这是我们力行的条件,假如我们能够真正知了,一定就能够行。圣贤的学问叫知难行易,你果然知,你必定能行,你要是行不出来,那你知的不够,不足以知之。

圆满也是圆满在孝悌,自始至终无非是孝字而已,尧舜也是孝悌的圆满而已。

我回想我母亲,在我从小到大,每一天每一个时刻都是用爱心来关怀我、照顾我、教育我。从我的小学到了中学,中学上了大学,我是在广州中山大学毕业的,然后又送我出去美国留学,二十二岁去美国的。当时在留学之际,正好遇到我生日,那时候妈妈送我一份贺卡,这是临别的赠言。她说:「茂森儿,我的祝福,将伴随你走遍天涯海角。我的心愿,将附丽於你清净光明的一生。」当时母亲写这个是在一九九五年四月,我二十二岁。我忽然想起了母亲在我小的时候对我的教导,她跟我讲范仲淹先生的故事,宋朝的名相,他在小的时候,他的父亲早逝,母亲带著他改嫁,改嫁了姓朱的人家,后来他长大了,朱家人排挤他,说你是范家的人,不让他在家里。所以最后范仲淹被迫拜别他的母亲,要去求学,要去考取功名,将来希望衣锦还乡来报答母亲,来重振范家。当时他拜别母亲的时候,跪在地上对母亲含泪说:妈妈,请您等我十年,十年之后我一定回来接您去奉养。於是范仲淹就带著几本书、一把古琴、一把佩剑上路了,到了一个破的书院里面攻读,生活非常清苦。当时真的是像《论语》里讲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吃饭每天只煮一锅粥,冻了把它切成几块,一餐吃一块,拿野菜用盐腌成咸菜,切成一条一条,这叫齑,断齑画粥,就是稀粥就咸菜。有一次有一个同学,家里比较富贵,来到书院里面看到范仲淹先生生活这么清苦,不忍心,於是送来一桌很好的酒席,希望范仲淹能够改善改善生活,增加点营养。结果过了好一段时间再去看望他,还看到那个酒席原封不动,於是就有点儿不高兴,就问范仲淹先生,说为什么你不吃我的酒席?范先生说,不是我不想吃你的酒席,是我如果吃了你的酒席,来日就吃不下我的齑粥了。你看看,范先生就是用这样清苦的生活来砥励自己的志向。记载中说,他五年晚上睡觉都不解衣带,和衣而睡,夜夜苦读,读到深夜,第二天早上鸡一叫,他起来就开始继续读书。结果后来果然,像这样的用功的青年他一定是能够考得功名,所以他后来考上进士。进士是古代最高学位,举人,举人像硕士,进士像博士,最高学位。考了进士,真的衣锦还乡,要多长时间?只有八年,原来向自己母亲承诺说十年,现在提早回来了,衣锦还乡,接他母亲奉养。

之后范先生出将入相,为朝廷建功立业,而且他把自己所有的俸禄都拿出来捐献给贫苦的亲友,资助那些贫寒的学子,让他们有机会读书。所以范先生对於北宋文化、儒家复兴起了很大的作用和贡献。可是他老人家还是,虽然是身为宰相的高位,生活还是那样勤俭,家里人只能穿布衣,不允许穿丝绸、缎子。他自己最后走的时候家里已经布施得差不多是一干二净,连自己丧葬费都不够。你看看,身为一国的宰相,我们说总理,这么高的职位,到走的时候却是像这样的清廉,做人做到这样那可谓是圣人了。所以范家,你看看他的子孙,个个贤能。范仲淹的一个儿子叫范纯仁,事父至孝,他父亲年老的时候他在家里照顾他父亲,朝廷因为仰慕他的才能、学问,於是就请他出来做官。像这种机会一般人看到,那还不赶快去,皇上有请,正是准备平步青云往上爬了。可是范纯仁怎么说?他拒绝了,他在家里照顾他的老父亲,他说了一句话,说「岂可重禄食而轻父母?」怎么可以看重这个俸禄,功名利禄,而把父母给疏忽了?用现在的话来讲,要把孝顺放在第一位,把事业放在第二位,你的事业才是真正有根基的事业。果不其然,范纯仁先生后来还是当了宰相,他父亲走后他最后出来做官了,也是跟他父亲一样,成为一代贤相。所以你看命里有时终须有,你该做宰相的你拒绝都拒绝不了,何必要这样斤斤计较,不断营求?自己冤枉做了小人,人家君子乐得做君子。所以一味的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至於说功名利禄、富贵穷通,能不能够为这个社会做贡献,那都是天命,不是我们自己凭著那种妄想心、攀缘心可以求得来的。要求只是求提升自己道德、学问就行了,你有肯定就有。

所以当时我想到母亲这番教诲,带著母亲的这分祝福,远赴重洋到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读书,开始攻读硕士学位,进而攻读博士学位。当时因为家里经济也并不富裕,带了很少的钱,所以生活非常清俭。我记得从中国带过去的一张毛毯,冬天很冷,这毛毯不够,也不舍得买棉被,於是把衣服什么都压上来,最后把我的书本都压上来。当时买菜,搭著同学的便车每周去超市买一次菜,因为不想麻烦别人,所以买菜时间尽量的缩短,到了超市里头,我是不挑菜,专挑价格,看到哪个价格最便宜就买那样菜。所以通常买胡萝卜一大包,包心菜一大个,每餐吃的就是胡萝卜加包心菜,或者包心菜加胡萝卜。后来听到周泳杉老师的「健康饮食」才知道,原来吃包心菜、胡萝卜是很健康的。当时有同学毕业了,毕业了,他用了好多年的一个高压锅,已经不高压了,因为那个高压阀已经不见了,他把它扔掉,我把它捡回来,说这我还能用,就用这个不高压的高压锅来煮饭、炒菜、煮汤,一用就用了四年。当时我在美国读书,因为学习成绩还算不错,也挺用功的,所以有奖学金。这奖学金每个月八百美金,当时还觉得挺不错了,刚从大陆过去的孩子,八百美金,是吧,一美金相当於八块钱人民币,八八六千四,好像眼睛都亮了。一般的同学用这个奖学金,省点过一、两年能够买一部二手车了。那么我,当时我把这个每个月的俸禄把它分成好几分,除了自己的学杂用费,用生活费以外,每个月我给我母亲寄两百美金。我母亲跟我父亲早年离异,所以我母亲是一个人,我是独生子。所以我母亲送我出门留学的时候,大家可能想像不出来我那种感慨万千的那种思绪。母亲能够为我做出这样的牺牲,把自己唯一的,身边唯一的孩子送去留学,希望他能够学成,能够将来有所建树,能够为人民做一点服务,这是一种奉献。所以除了我给母亲每个月寄钱以外,另外还有给我父亲寄一百美金。另外,因为母亲在家里一个人,我就每个礼拜给我母亲打一次长途电话。人家有时候就笑我,说:你呀,什么都省,就是打电话不省。因为我每个月的电话费是非常高的,跟父母沟通的时候,因为母亲都惦念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在美国好像无亲无故的,一个人在这里拼搏,母亲难免挂念,所以每个星期给母亲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让母亲能够安心,另外每两个礼拜给父母写一封长信,汇报自己的工作学习。所以虽然是我跟父母远隔重洋,可是我们的心还是心连著心。

当我母亲接到这封来信,大家说我母亲是什么感受?或许有的妈妈看到这封信都流眼泪了,这孩子怎么冬天都没有棉被,赶紧给他寄点钱买棉被;你不要用那个不高压的高压锅了,去买一个好锅。可是我妈妈没有这样,她给我的回信当中是这样写到:「寒冷能使人如此理智和坚强,感谢路易斯安那州的冬天,感谢清苦无欲的生活,它使人恢复性德之光!」诸位朋友,什么叫性德之光?这个性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那个性,我们的本性具足了万德,只是我们现在本性被我们的习性给覆盖住了,所以我们性德的光明显露不出来。如何能够打开我们的性德的宝藏,让自性光明显发出来?孝道是最好的钥匙。当时我受著母亲的教诲的鼓励,自己给自己规定过清苦的生活,别人在周末的时候去玩、party,我都不参加,每天都是工作日,天天都是图书馆、教室、宿舍,三点一线。人家觉得我好像有点呆板,怎么什么都不会玩。确实,既没钱玩,也没心思玩。我给自己规定七条戒律,叫「七不」,第一,不看电影、电视,第二,不逛商场,第三,不留长头发,第四,不穿奇装异服,第五,不乱花钱,第六,不经常朋友玩乐,第七不谈恋爱。效法范仲淹先生一样,用清苦的生活砥励自己的志向。所以本来希望七年能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位,后来我四年就圆满毕业了。

弟子规心得体会篇十八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一,学习“弟子规”可以培养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准则。在阅读、学习这本经典的过程中,我深受其影响,感悟颇深,提升了自己的品德修养。

第二段:培养自律意识

“弟子规”教诲我们要做一个有自律意识的人,“不汲汲于物,不惧于人”。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自律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自律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有序地进行学习生活,不会因为短暂的快乐而放松自己的要求。在实际生活中,我也时刻提醒自己要有自律的意识,注重每一个细节,时刻站在全局的角度去考虑每个决定的影响。

第三段:不骄不躁,做一个“谦虚使人进步的人”

“弟子规”提醒我们,做一个“谦虚使人进步的人”。人要谦虚,不仅是一个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人生必备的品质。我深有感触地认为,做人要脚踏实地,不能自视过高,否则会掉进自欺欺人的境地,失去了改进和进步的机会。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领悟力,尊重他人,包容不同意见,这样才能赢得信任和尊重。

第四段:篇章注意思想统一,作风从容大雅

“弟子规”对我们的个人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在思想上统一,作风上高雅,不过于轻率。这对我们的文化素养和人际交往非常有益。我们在和人交往、写文都要求借鉴“弟子规”的精神,控制自己的情绪和用词,以免造成负面影响,伤害别人的感情。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想法和创意,不要以自己的喜好为中心和理性思考的尺度就是协助我们健康成长的方式之一。

第五段:结论

总之,“弟子规”的精神是我们人生中必须坚持的准则,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学习“弟子规”,让我的人生有了更加坚实的底蕴,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我都能时刻监管自己的言行,保持良好的品德修养。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在“弟子规”中汲取精华,融入自己的行为中去,就能创造出宏伟、美好的人生篇章。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