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的教案(精选5篇)

时间:2023-10-04 作者:GZ才子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的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的教案篇一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抓住关键词句,读中感悟,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思想感情。

3.复习以前学过的古诗。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那些古诗啊,还记得吗 ?谁来背给大家听听?(学生踊跃背诗)

2.读题

真不错你们会背这么多的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古诗——《题西林壁》(齐读课题)

3.解题

你们知道吗?《题西林壁》中的“题”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你知道吗?(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诗)

4.介绍题壁诗

(二)学习古诗

1.过度

是谁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诗呢?(苏轼)那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苏轼的这首题壁诗。

2.自由读诗

3.读完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体会啊(自由说说)

4.解读第一句

a. 出示句子

b.  指明朗读

c. 我们伟大是诗人是从那些方面来写庐山的,请找出这句话中表示方位的字词

横:正面; 侧:侧面; 远、近、高、低

d.从正面看到的庐山是怎么样的?侧面呢?。。。。。。(展示课件)

e.此时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f.庐山是如此雄伟、壮丽,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

g.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却不同,你们有没有碰到过这种事情啊,举个例子说说。

5.解读第二句

a.你们认为作者看清楚了庐山的真面目吗?为什么?

b.出示第二句,解释“缘”的意思。

c.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d.是小结:我们看事情也一样,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看待事情要看全部,不要片面化。

(三)背诵古诗

1.自由读

2.指明背诵:不会背的可以跟着轻声的读,会背的可以轻声的跟着背。

3.齐背

(四)拓展训练

1复习: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描写庐山的古诗?

2.课后自己找一找还有那些古诗是描写庐山的?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的教案篇二

《题西林壁》教学反思

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时,我先让学生借助有关资料和书上的注释,自己去读去理解诗所表达的意思。然后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再去欣赏庐山的山峰,站在诗人的角度,把自己当作诗人,走进庐山去感受那里的高山峻峰,去想象诗人当年在庐山写下这首诗时的情景。这样,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来感悟诗中所蕴含道理的就很容易。我先采用小组讨论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探讨这首诗的字面上的意思,让他们明白诗人会写下“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正的面目呢,原来是自己处在庐山的群山之中”。我让学生模拟表演试试看,把自己身藏在学校的树林中,看能否看清整个校园的面貌。这样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当然就明白了诗人所写的意思。最后我引导学生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内在含义。告诉学生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然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讨论,比如评价一个同学,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是只看到他的缺点呢,还是只看到他的优点呢?还有生活中我们常常是自己犯了错误还不知道错在哪里而是等到老师或者同学点穿以后在猛然醒悟。告诉同学们今后应如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学生自学体会了诗中的意思,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初步感受能力;二是让学生一诗人的身份去体验,切身感受和再现到诗人写诗的情景,也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也懂得了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人和事。

我认为在教学古诗时,让学生一诗人的身份去读去感悟,效果较好

《游山西村》教学反思

生动的`刻画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的淳朴

《游山西村》这首诗的作者是围绕一个游字贯穿全文的生和好客的品质。本课教学基本是用问答式授完,没有问答不成课堂。有人反对问答式,但是我觉得小学阶段,没有老师设疑作引领,是很难诱导学生进行有效思维活动的。

上课时,我让学生自读古诗,说说古诗从哪些方面来写山西村的,学生说待客和景物,一切都比想象中的顺利,这时候,真的很佩服学生的自学能力。之后以“山西村美吗”这个大问题为主导,引领全诗的教学,所有小问题都围绕这个大问题收放,为这个大问题服务,在引导学生理解山西村不但景美,而且人美的过程中,渗透听说读写训练。学生最初讲的是第三四句,体现景美。还从哪个词看出山西村的美?“柳暗花明”让学生感受山西村的美,体会诗人的心情,再指名学生板演,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两句诗。两句优美的诗,既写出了乡村的美,又写出了诗人从“疑无路”到“又一村”的心理变化。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会遇到困难,以为无望,但经过努力,又重现生机的情况,学生讨论交流就能举出类似的例子。

山西村不仅写了景物的美,但写了人的活动,通过一些丰盛的食物,学生去感受村民们对到访客人是怎样的态度呢?有的说“热情”、有的说“大方”、有的说“好客”等等,这些热情大方好客的村民们,给诗人们展示的,不是景的美,而是纯朴的人性美。最后学生与诗人一道,融进这纯朴的乡情中,感受村民们的热情。通过反思朗读,把诗人对大自然的真挚的感情读出来。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的教案篇三

题西林壁

一、指导预习《题西林壁》

1.听范读

2.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预习

缘庐峰

4.指名读《题西林壁》

5.齐读

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给你的初步印象(描写庐山的景色)

7.质疑

二、学习《题西林壁》

1.知诗人,解诗题

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2.抓字眼,明大意

(1)学习1、2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讨论句意:(从正面看形成岭,从侧面看形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3)把握朗读重音

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远”强一

些,“近”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

(4)学习3、4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不认识,看不清。缘:因为。题:书写。

(5)讨论句意

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

庐山的一部分。

(6)指名说全诗意思

3.想意境,悟诗情

(1)放庐山幻灯片,让学生想象当时意境,领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让学生联系生活试讲3、4句诗的含义。

(2)引伸: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就可

能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3)提问: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

(是只看他缺点,以此评价他呢?还是只看他优点呢?引导学生说出看问

题要从不同解度看。意思讲明白即可。)

小结:《题西林壁》把庐山特色浓缩成绝句,概括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

理,我们还从中获得启示。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情。

附:板书: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一、导入。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

(今浙江绍兴市)镜糊的三山乡。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

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二、读读讲讲问问。

问:这首诗跟《钱塘湖春行》-样,也是记游的。诵读全诗两遍后,说

说它在记游上跟《钱塘湖春行》有何异同。(异:诗人在村民家做客;游踪用了

概括的写法。同:也写了游中可见;也用抒情作结。)

问: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

食)表现什么?(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客人是谁?(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

主人请来的陪客。)

讲:起势突兀,乍看似与游览无关,须读到最后才能懂得诗人的用意

所在。上句是抑,言酒不甚美;下句突然扬起,说菜之丰盛。

问:第三、四句跟前两句接得上吗?先说这两句的内容。(写行路人的

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去处。)这“又一村”指什么说的?(指山西村,

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

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不美?(美

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讲:诗人这样来写山西村,又是为下文“古风”一语张本的,因为这是

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所以才能保存古风。

问:第五、六句写游山西村所见。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略)

这是写村中的习俗。

问:第七、八句是抒情语,请先说大意。(今后如果有可能趁着月夜

出来闲游,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门的。)按:诗人当时虽在

家赋闲,但他有志报效国家,说不定什么时候仍会外出的,所以说“若许”,意

思是“如果有机会”。

再问:这歼结尾方式跟《过故人庄》的结尾相似吗?(相似之处是,都是

诗人对招待自己的主人说的,“就菊花”“闲乘月”“夜叩门”等都是美好韵意境。

不相似的是,《过故人庄)把重来拜访说得很肯定,而这一首说得不甚肯定,仅

是一种愿望而已。)

补充问:这个结尾跟开头是怎样呼应的?(这次游山西村得到主人的盛

情款待,又看到了上古的遗风,深受感动,故有重游之念。)

三、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这是容

易看出来的。但陆游是爱国诗人,虽是写记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

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确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诗中“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

感受,在许多别的事情上也同样适用。

[附录]

古人作诗有所谓“脱化”之法,即在前人诗句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使有新

意。陆诗“山重”一联也是脱化前人诗句的结果,例如:

“遥看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流转处,忽与前山通。”

--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王安石《江上》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的教案篇四

一,默写《题西林壁》并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题西林壁》题:____________西林:________________

只缘:__________不识:________________

横看:________________

二,读《题西林壁》,按要求填空.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俗话说:“当事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三,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二,把下面的词组织成句,句子要通顺.

1.来了果子野的早已秋天满山熟透

2.这个想到心惊有点一就肉跳我

一,默写《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

,.,.

,.,.

二,填空

1.此诗选自《》,作者,字,号.(朝)著名诗人.现存诗作近万首,是我国诗歌历史上最“多产”的作家.有《》《》等传世.

2.“,”蕴含深刻哲理.

3.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二,1.剑南诗稿陆游务观放翁南宋渭南文集剑南诗稿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表达了作者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的教案篇五

1、《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是()朝诗人()所写。

(2)、诗中“缘”是(因为)的意思。

(3)、表示立足点和角度,所得出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可以用________,来表示。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告诉我们________这样一个道理。

2、《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是宋朝爱国诗人________所写。

(2)、这首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你觉得从哪两句诗可以感受到这份热情:________,________。

(3)、“疑”在诗中的意思是。

(4)、在________情况下,人们会经常使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

阅读题二

一、默写《题西林壁》并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题西林壁》

题:_

___________

西林:

________________只缘:

____

不识:________________横看:

_____________

二、读《题西林壁》,按要求填空。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俗话说:“当事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三、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四、把下面的词组织成句,句子要通顺。

1.来了果子野的早已秋天满山熟透

2.这个想到心惊有点一就肉跳我

一、默写《游山西村》

,。,。

,。,。

二、填空

1.此诗选自《》,作者,

字,号。(朝)著名诗人。现存诗作近万首,是我国诗歌历史上最“多产”的作家。有《》《》等传世。

2.“,”蕴含深刻哲理。

3.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

    2023年幼师毕业生自荐信(实用10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2023年幼儿园小班母亲节活动方案(优秀9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方案

    最新日月潭的传说教案幼儿园(通用5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日

    最新主管下半年计划方向(通用10篇)

    计划是一种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工具,也是一种组织和管理的工具。那关于计划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计划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

    专业创建优良学风的建议范文

    人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会的舞台,我们需要勇敢面对并抓住机遇。写人生总结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修辞方式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以下是一些蕴含着人生智慧

    2023年山地承包合同转让协议(模板5篇)

    在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协议,签订签订协议是最有效的法律依据之一。拟定合同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合同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见习总结精彩(通用5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设计及反思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设计(汇总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

    2023年银行柜台工作心得体会感悟 银行柜台工作心得体会(精选5篇)

    当我们经历一段特殊的时刻,或者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时,我们会通过反思和总结来获取心得体会。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借鉴他人的经验,规划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