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导游词(精选10篇)

时间:2023-10-02 作者:LZ文人大足导游词(精选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大足导游词篇一

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是新型的特色旅游胜地,属于重庆十佳旅游景点,位于重庆市武隆县乌江北岸,距县城区约30公里,交通便捷,渝涪高速路、涪武高等级公路贯通武隆,全程两百公里,由重庆市区驾车两个半小时即可到达景区。

仙女山因山上有一峰酷似翩跹起舞的仙女而得名。远望仙女峰,但见白云缭绕,紫烟笼罩,若隐若现,飘飘渺渺,好似一位身披薄纱的仙女,含羞玉立。

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占地面积1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900米,最高峰2033米,森林面积33万亩,天然草原10余万亩,是重庆周边最大的高山草原。以其江南独具魅力的高山草原、南国罕见的林海雪原、青幽秀美的丛林碧野景观而誉为“东方瑞士”。

仙女山的林海、奇峰、草场、雪原被游客称为四绝。登峰远眺,起伏而又不失平坦;万峰林海,苍翠欲滴;镶嵌在山林之间的辽阔草场,野花似锦、延绵天际、牛羊荡漾其间,如诗如画;山峰、山谷、森林与草原浑然一体,交相辉映。给人以阴柔与阳刚相济的和谐美。

游人骑马游弋在蜿蜒地丛林小道,在茫茫林海中穿梭驰骋,令你独享浓郁的南疆风情;驾驶着卡丁车、越野车狂驰在辽阔的赛道上,让你狂放不羁的欲望尽情释放,真可谓“幽谷览胜景、原野纵豪情”。

仙女山冬季长,上年11月至来年2月属有雪期。届时白雪皑皑,银妆素裹,大草原滑雪、赏雪、雪地烤羊,把酒临风,兴致昂然。凡春夏,但见蓝天白云,草绿如茵,鸟语花香,牛羊成群,一派生机。

夏季山上气候凉爽温和,月均温在18—20℃,即使在最热的

7、8月,最高温度也不超过30℃。夏季景色妩媚多姿、气候清凉舒爽,茫茫林海,清风吹佛,凉爽宜人。旅客既可领略风景如画的高山草原、草甸和森林景观,又可洗涤尘烦,如沐春风、愉悦身心,是休闲度假、避暑纳凉的绝佳胜地。

旖旎美艳的森林草原风光被广大游客视为具有西欧牧园风情的“南国第一牧场”。因此仙女山享有“山城夏宫”之美誉。

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树种有:杉木、柳杉、油松、华山松、漆树、涌木、涌竹等;花草种有:白茅菊花、杜鹃、映山红、野茉莉、山梅花、山茶花、金钱草、野菊花等;主要的果类及蔬菜类有:白菜、青椒、萝卜、大蒜、核桃、板栗;粮油作物中只有豆类较为适应;药用植物则有:大麻、党史参、芨草、玄参、大黄、金银花、三颗针、黄连、云木香、菖蒲等。

仙女山生态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非常适合农作物及其它动、植物的生长和发展,尤其是草原风光更具特色。

仙女山现有景点50余处,现已开发20余处,主要景点有:狮子岩、仙女石、侯家山庄、九把斧、四川省工农红军第二路游击队政治部旧址、林海、草场、度假村、帐篷村、野味火锅城、猎人村等。

通天塔观日出和云海,仙女池垂钓,巴人村探幽,原始森林观野生动物,菩萨坨拜佛,冬季滑雪赏雪。林海雪原、烟波皓渺,奇峰险关构成一幅精美绝伦的人文景观。

大足导游词篇二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驰名中外的大足石刻观光游览,我是此次旅游的导游,我姓凌,大家可以叫我小凌,但是不要叫我凌导哦。希望我们珍惜这相聚的好时光,共享“大足之旅”。

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大足石刻的概况。

大足位于重庆西部,距重庆主城区160公里,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所有石窟艺术的总称,它是我国晚期石刻艺术的代表,修建于晚唐、五代,兴于两宋,可以说大足石刻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石窟艺术的一座丰碑,是集儒、释、道三教于一体的大型石窟造像群,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

大足石刻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处石窟最具特色。这些都是我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旅游价值,并于1999年正式荣登《世界名录遗产》。

各位游客朋友请随我进来,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的就是千手观音造像了

大家可以看到,在这88平米的石壁上难以数记的手如孔雀开平,无一雷同,且每只手掌上还有只眼睛,那么这个千手观音到底有多少只手呢?据说,很早以前就有人想解开这个谜。但数来数去,终因手的分布过于纷繁,一直未能数清。于是,数手竟成了一个难题。据传清代时期贴金箔数出1007只手,2009年投影仪拍照,电脑测绘有829只手,然而到了今年,大足石刻的一次修复中,反复梳理数出830只手,终于确认手的数量。古代的艺术家打造出了一尊名副其实的千手观音,堪称“天下奇观”。

千手观音的出现,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传说千手观音原来是印度妙庄王的三公主。妙庄王有三个公主,大公主叫妙金,二公主叫妙银,三公主叫妙善。妙善自幼出家修行,父王不让她去,她坚决要去。她所在的庙子住了500个大和尚,妙庄王一把火把这庙子烧了,500个尚都被烧死在里面。她父王作了恶业,身上长了500个大脓疮,什么药都用了也无济于事。医生说非要亲骨肉的一只眼一只手作药,才能医好。大公主不愿意,二公主舍不得。只有修行的三公主妙善,听说要亲生骨肉的一只眼和一只手才能治好父王的病,自己就挖了一只眼,砍了一只手给父王作药。父王服药后,全身脓疮消失,身体康复。妙善的大孝行为感动了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就召见妙善公主说道:“你这个大孝子,舍了一只眼、一只手,我就还你一千只眼、一千只手。”这样,妙善公主就成了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来到了我们美丽的大足,这千手代表法力无边能挽救众生于危难,这千眼则表示智慧无穷,可谱观世界,明察秋毫。所以呢我们就有了“上朝峨眉,下朝宝顶”的说法。

好了,各位游客,请跟紧队伍,我们进入下一个景点

大足导游词篇三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我姓胡,大家叫我小胡就可以了。接下来将由我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在1999年时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的历史很久远,最初开凿于公元前650年的初唐,历经晚唐、五代、到了两宋时期,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于是规模大幅提升,明清时期也有所发展,石刻的内容得到扩充。最终形成了现今规模庞大的,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

大家闻名而来,知道大足石刻已历经千年,如今这些石像的音容相貌依旧栩栩如生,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深厚的佛教气息。它的题材的确是以佛教为主,内容为释儒道三教合一,它规模庞大内容丰富,共包括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余尊,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和北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年年游客络绎不绝。下面我会给大家详细介绍这两处石刻。

宝顶山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城区东北15公里,开凿于南宋淳熙六年,历时70余年,创始人是宋蜀的名僧赵智凤。宝顶山摩崖造像是佛教圣地之一,历来有“上朝峨眉,下朝宝鼎”的说法。宝顶山石刻造像是以大佛湾为中心的,共有13处景观,其中大佛湾的时刻造像最具震撼力,它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好,保存最完整。大佛湾是幽深的马蹄形山湾,当年赵智凤大师是以小佛湾为蓝本雕刻出了宏大的大佛湾。它的各种雕像达15000多躯,这些雕像设计很精巧,无一雷同,打破了“千佛一面”的说法。其中有巨型雕30多幅,最著名的有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千手观音,地狱变像,释迦涅槃圣迹图等。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要属千手观音了,1007只手屈伸离合,参差错落,流光回转。事实上这只是大佛湾的闪光点之一,在游览路途中我们会亲自见到各处雕像,我会同步给大家一一讲解。

另一处不可忽视的是北山摩崖造像,它始建与唐景福元年,经过五代至南宋绍兴年间,历时250多年。它的造像共有五六千躯,至今保存的有二三千躯,分布在佛湾、白塔寺、观音坡等处。佛湾分为南北两段,分别保存了晚唐、五代和两宋时期的作品,它们多是精巧玲珑,多姿多彩的菩萨像。值得一提的是125号窟,它享有“北山石刻之冠”的盛名,其中的“数珠手观音”有着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表情,打破了人神的界限,给人的影响十分深刻。除了石刻之外,我会带领大家去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就是“北塔”,北塔又叫多宝塔,在北山的白塔寺前,它高30多米,塔心有通道,拾级而上就可以到达塔顶,只要站在塔顶,大足城乡的景色就可尽收眼底了。

好了,简单的介绍到这里就结束了,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会实地参观,大家可以尽情的领略大足石刻的风采,我会和大家一路同行,为大家讲解大足的无限精彩。游客朋友们也可以自行参观,但记得不要和大家失散,有问题随时找我,我会一直都在!

大足导游词篇四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蒋济州,欢迎来到重庆市大足县,我将带你们去参观世界闻名,有着悠久历史的大足石刻。

在来到大足石刻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大足石刻: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西北的大足县,也就是我们这时所处的位置。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10多处,总计呢?有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的典范。石刻规模之大,资料之丰富,艺术之精湛,可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相提并论。我们旁边这座山是北山,也就是古龙岗山,一共有290龛窟,我们的车正向宝顶山方向行驶,请大家系好安全带,注意安全。

朋友们,宝顶山到了,请随我下车,我会便走边给大家讲解。宝顶山石刻共13处,造像数以万计,其中以大佛湾和小佛湾规模最大,是由19组佛经故事组成的大型群雕,各种雕像达15000多躯,设计之精湛,竟无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说。

我们立刻就会到著名的千手观音的塑像前,请大家跟紧,细心路滑。

大家注意了,在我们前方就是“千手观音”的塑像了。这位观音比例均匀,肌肤线条柔和,脸部的雕刻尤其精细,脸庞圆润,略呈微笑状,神态动人;再加上服饰华丽,衣带飘舞,看到那里你是否有飘飘欲仙之感。大家明白吗,“千手观音”有多少条手呢?你们先数数吧!算了吧,我告诉大家,“千手观音”有1007只手,这么多手从上、左、右三个方向伸出,每只手都雕得纤美细柔,手里分别拿着斧头,宝剑、绳索等法器,千姿百态,无一雷同,十分壮观。此刻请大家自由参观,十分钟,我在那儿等你们。

朋友们,看看纵贯千余载,横融佛道儒的石刻,想起浮想联翩的画面和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想到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啊!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次旅行画上了圆满说完句号,期望以后有机会再慢慢欣赏。再见了!

大足导游词篇五

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时常要开展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是提升讲解水平的重要工具。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足石刻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足石刻导游词1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大足石刻,今天将有我带领大家游览大足石刻。首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姓温,大家可以叫我温导,也可以亲切一点二直接叫我小温,其次女人,我对各位来到这儿表示欢迎,并预祝各位旅途愉快。

大足石刻是我们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现存唐宋摩岩造像6万余尊,与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四大著名石刻不公保存冠好,艺术精湛,而且达到了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

古时妙庄玉有三们漂亮的色主,长女妙金,二女妙银,最小的叫妙善,她从小虔诚信佛,出家当尼姑,妙庄王一怒之下,拆庙宇,赶和尚。惊动了天神?长了五个大脓疮,医生说要治此病需亲生骨肉的一手一眼配药才能治好,妙善知后,毅然献出一手一眼,治好了妙庄王的病,如来佛深为感动,赐她千手千眼。

下面,我们再看看另外一组。这些石刻合起来叫《父母恩重经变相》。它把父母养育儿女的过程,从怀孕、临产、哺乳到儿女长大成人、婚嫁、离别……分别用十一组雕像来表现,每一组表示一个主题,石刻把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都刻画得十分生动、形象、具体、细腻,并都有文字说明,仿佛在欣赏一幅幅古连环图画,大家有这样的感觉吗?哈哈。

此外,里面还有的故事很有教育,如:《牧牛道场》、《九龙浴太子》……你们看后一定空受益匪浅!

我带领大家的参观到此结束,请大家自由参观,注意保护文物和保持环境卫生哟!

大足石刻导游词2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你们来到我们大足参观我们闻名中外的`大足石刻,很荣幸能成为大家的导游,请跟随我一起欣赏这华美的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主要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宝顶摩崖石刻而出名。你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面积最大,佛像最多的宝顶山摩崖石刻。它始建于晚唐,兴于两宋。大足石刻于1999年12月1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目》。

从正门出发,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千手观音佛像前。大家都知道,只要有10只手以上的观音,就可以叫千手观音。而大足的千手观音,才叫真正的千手观音。她一共有1007只手眼,分布在88平方米的石窟上。

关于千手观音还有一个传说呢!在南北朝时,妙庄王有三个公主,长女叫妙金,此女叫妙银,小女叫妙善。妙金和妙银都常年在宫中,只有妙善出家为尼。妙庄王命妙善回宫,但妙善不愿回家,妙庄王一怒之下赶走了僧尼,可这惊动了天神。他们让妙庄王身上长满了脓包。有一位大夫说,要用亲身女儿的手眼方可治好。于是,妙庄王求助于妙金和妙银,但两位公主都拒绝了。妙善知道后,便献出了手眼,治好了妙庄王的病。这件事让佛主知道了,便送给了妙善一千只手眼。所以,她就成了千手千眼的观世音菩萨。

据说千手观音刻好以后,七仙女正好下凡,看见了千手观音。便在原来的手眼中又加上了7只手和眼。能找出这七只手和眼的人,便可长命百岁!

本次参观圆满结束了,谢谢你们的光临,祝你们一路顺风!

大足石刻导游词3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xx,欢迎来到重庆市大足县,我将带你们去参观世界闻名,有着悠久历史的大足石刻。

在来到大足石刻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大足石刻: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西北的大足县,也就是我们这时所处的位置。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10多处,总计呢?有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的典范。石刻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艺术之精湛,可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相提并论。我们旁边这座山是北山,也就是古龙岗山,一共有290龛窟,我们的车正向宝顶山方向行驶,请大家系好安全带,注意安全。

朋友们,宝顶山到了,请随我下车,我会便走边给大家讲解。宝顶山石刻共13处,造像数以万计,其中以大佛湾和小佛湾规模最大,是由19组佛经故事组成的大型群雕,各种雕像达15000多躯,设计之精湛,竟无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说。

我们马上就会到著名的千手观音的塑像前,请大家跟紧,小心路滑。

大家注意了,在我们前方就是“千手观音”的塑像了。这位观音比例均匀,肌肤线条柔和,脸部的雕刻尤其精细,脸庞圆润,略呈微笑状,神态动人;再加上服饰华丽,衣带飘舞,看到这里你是否有飘飘欲仙之感。大家知道吗,“千手观音”有多少条手呢?你们先数数吧!算了吧,我告诉大家,“千手观音”有1007只手,这么多手从上、左、右三个方向伸出,每只手都雕得纤美细柔,手里分别拿着斧头,宝剑、绳索等法器,千姿百态,无一雷同,非常壮观。现在请大家自由参观,十分钟,我在那儿等你们。

朋友们,看看纵贯千余载,横融佛道儒的石刻,想起浮想联翩的画面和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想到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啊!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次旅行画上了圆满说完句号,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慢慢欣赏。再见了!

大足导游词篇六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参观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年),历经五代,盛于两宋,余绪延至明、清,是中国晚期石艺术的代表作品。现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于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里我得向大家说明一下,其实,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其中,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而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是其中最具代表的宝顶石刻。

宝顶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北15千米处,由宋代高僧赵智凤于南宋淳熙至淳年间(1174年-1252年),历时70余年,以大佛湾、小佛湾为中心,由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处造像逾万尊、在石窟中罕见的完备而有特色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它把中国密宗史入后延续了400年左右,为中国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页。宝顶山摩崖造像的表现形式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万余尊造像题材不重复,龛窟间既有教义上的内在联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容始之以六趣唯心,终之以柳本尊正觉成佛,有教有理,有行有果,系统完备而有特色。

说来阿,这里还有一段故事,这养鸡女阿名叫奚成凤,是一位善良大胆的姑娘,就住在宝顶山下。一次,奚成凤的鸡跑到山上佛堂里,被一个和尚给打死了,奚成也为她感到不平,但胳膊扭不过大腿,不得不在打造时剜了奚成凤的眼睛,却留下了幸福的微笑凤就去找当时的住持赵智凤理论,在群众的帮助下,赵智凤不得不把鸡钱赔给了奚成凤。可是,佛尚且有过,何况当时的赵智凤还没有修成正果,他对这件事耿耿于怀,一定要在修造地狱时把奚成凤放进去。而当时的工匠刘思久平时多受奚成凤照顾。

好了,相信大家在看完这些后也许还兴犹未尽,但是我不得不和朋友们说再见啦。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是有缘的话我们定会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再次重逢。最后,希望大家一路顺风。朋友们,再见!

大足导游词篇七

尊敬的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导游,请叫我张导吧,欢迎你们来到我们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

在参观前让我们先了解了解大足石刻吧。大足石刻于1999年12月1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是中国晚期石窟像艺术的典范。规摸之宏大,艺术之精湛,内容之丰富,与敦煌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达到了中国石刻艺术巅峰。

请大家跟我去参观宝顶山的石刻吧!看这就是宝顶山的石刻,也是佛教圣地之一。主要造像有"护法神像""六道轮回""牡牛道场"。其中最著名地就是数"千手观音"了。大家瞧!那刻在88平方米的石崖上的千手观音,它有1007只手屈身离合,参差错落,有如流光闪烁的孔雀开屏。千手观音还有一个传说呢!大家想听吗?好,我讲啰。

相传古时候妙庄王有三位美丽的公主,长女妙金,二女妙银,最小的叫妙善。larr;妙善从小虔诚信佛,出家当了尼姑。妙庄王一怒之下,拆了庙宇,赶走了和尚。可哪曾想到,这下惊动了天神,天神便让妙庄王长了500个大脓疮妙庄王四处求医,均逛商店治不愈。后来,一位医生说要亲骨肉的一手一眼才能治好,妙善知后,献出了一手一眼,果然妙庄王病好了,如来佛深受感动,便赏赐了她千手千眼,从此,妙善便成了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了。

好,我们断续往前走,小心,上台阶,注意安全,里面的石刻还有很多,你们看了一定受益匪浅,我就讲到这里了,请大家自由参观,也请大家注意保护文物和保持环境卫生,我们两小时后这里会合。

这次参观结束,旅客朋友们,你们一定被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宝库所感动,欢迎大家一次再来。

大足导游词篇八

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欢迎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旅游观光。我是今天的导游员xx,下面就由我和大家一同去亲近大足石刻吧!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距主城区220公里,大足县取大丰大足之意而得名。是中国石刻艺术之乡。有俗话说,北敦煌,南大足。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所有石刻艺术的总称,其中以北山,宝顶山,南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创于初唐,盛于两宋,延续至明清。是集“佛,儒,道”三教之大成。以大量民族化,生活化的实物和文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民间疾苦,伦理道德,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石窟艺术的丰碑。

我们现在所在的宝顶山石刻更是石刻中的精品之作。它始建于南宋淳熙6年,由一代大师赵智凤主持修建。赵大师5岁出家,十六岁往四川学习密宗大法,三年后学成回家,为了能将深奥难懂的佛经教义宣传下去,于是主持修建了宝顶山石刻,历时七十年,终于完成。宝顶山石刻是一座造像近万尊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宝顶山以大佛湾为核心,并且石刻造像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保存最完好。通过养鸡,牧牛这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来表现深奥的佛经教义,让佛祖菩萨走下神坛,走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无论是它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还是它的思想内容,还是工程设计以及雕刻技法,都将大足石刻推向及至,所以后人有上朝娥眉,下朝宝顶一说。

大家请看这就是以问法为主题的圆觉洞。大家请看这尊雄狮,张开大口,它象征着佛祖说法犹如狮子大吼,威震四方,让众生豁然开朗。圆觉洞高六米宽九米深十二米。是大佛湾最大的洞窟造像。分列两旁的是文殊,普贤等十二位修行圆满的菩萨。在我们正前方的是三身佛,从左到右依次为报身佛,法身佛,应身佛。这个洞窟表达的意思是这十二位菩萨在修行成佛之前,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正轮流跪在佛祖前面求教。就如我们现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一样。

圆觉洞有三绝。一绝就是在采光上,大家请看这个天窗,光从这里射进来,正好照在问法的这尊菩萨身上,一下子就突出了主题。

二绝是洞内的排水系统,每当下过大雨,就可以听见丁冬丁冬的声音,但您也只能“只闻其身,不见其形”,为什么呢?大家请往我指的方向看去,这里刻着一条长龙,龙身就是排水的管道,雨水流出龙头,滴到下面这个老僧钵盂中,再流过老僧的手臂,最后通过脚下的暗道 ,排出洞外,大家是不是都在感慨真是巧夺天工呢?先别忙感慨了。大家请再仔细的看看两边菩萨的衣着是不是十分的华丽?您看啊,身上的袈裟柔和的舒展开来,行云流水一般的搭在了座台上,就有如一阵微风吹过一样。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这就是第三绝。

说完了三绝,我再给大家讲讲更为难能可贵的地方,圆觉洞并非天然洞穴,在没有使用炸药的情况下全靠雕刻家们凿出这个洞,而里面的菩萨也并非在外面雕刻好再搬进去的,都是直接在里面雕刻完成,这就足以体现古代艺术家们高超的技术。

好了,对圆觉洞的讲解就到这里如果您还意犹未尽,那现在有十分钟的自己参观时间,一会儿我们就在这里集合前往我们下一个景点。

大足导游词篇九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参观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年),历经五代,盛于两宋,余绪延至明、清,是中国晚期石艺术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现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其中,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大足石刻于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山石刻北山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北1.5千米处,开凿于唐景福元年至南宋绍兴三十一年(892年-1162年),通编为290号,造像的万尊,以其雕刻细腻、精美、典雅著称于世,展示了晚唐至宋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及石窟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被誉为唐宋石刻艺术陈列馆。北山晚唐造像端庄丰满,气质浑厚,衣纹细密,薄衣贴体,具有盛唐遗风。尤其是第245号观无量寿佛经变相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刻有人物造像539身,各种器物460余件,保存了多方面的形象史料。在中国石窟同类题材造像中首屈一指。

五代作品占北山造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中国此期造像最多的地区,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特点是小巧玲珑,体态多变,神情潇洒,文饰渐趋繁丽,呈现出由唐至宋的过渡风格。北山宋代造像以观音最为突出,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的陈列馆”。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体现了宋代的审美情趣。造像具有人物个性鲜明,体态优美,比例匀称,穿戴艳丽等特点。最具代表性的是第136号转轮经藏窟,被公认为是“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宝顶石刻宝顶山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县城东北15千米处,由宋代高僧赵智凤于南宋淳熙至淳年间(1174年-1252年),历时70余年,以大佛湾、小佛湾为中心,有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处造像逾万尊、在石窟中罕见的完备而有特色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它把中国密宗史入后延续了400年左右,为中国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页。宝顶山摩崖造像的表现形式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万余尊造像题材不重复,龛窟间既有教义上的内在联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容始之以六趣唯心,终之以柳本尊正觉成佛,有教有理,有行有果,系统完备而有特色。

宝顶山摩崖造像以能慑服人心为其创作原则,借以激发信众对佛法的虔诚。造像、装饰、布局、排水、采光、支撑、透视等,都十分注重形式美和意境美。如千手观音1007只手屈伸离合,参差错落,有如流光闪烁的孔雀开屏。释迦涅磐像全长31米,只露半身,其构图有“意到笔伏,画外有画”之妙,给人以藏而不露之美感,这是中国山水画于有限中见无限这一传统美学思想的成功运用。九龙浴太子利用崖上的自然山泉,于崖壁上方刻九龙,导泉水至中央龙口而出,让涓涓清泉长年不断地洗涤着释迦太子,给造像平添了一派生机,堪称因地制宜的典范。南山摩崖造像开凿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通编为15号,是一处极其重要的道教造像区。

石窟。大足石刻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重要贡献。它注重雕塑艺术自身的审美规律和形式规律,是洞窟造像向摩崖造像方向发展的佳例。大足石刻在诸多方面都开创了石窟艺术的新形式,成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以及体现中国传统审美思想和审美情趣的石窟艺术的典范。大足石刻是石窟艺术生活化的典范。

总之,论其规模之大,造诣之精,内容之丰富,大足石刻都堪称是一项伟大的艺术杰作。它既是中国石窟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世界石窟艺术中最为壮丽辉煌的一页。

大足导游词篇十

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导游肖祖洋,你们可以叫我肖导。欢迎参观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年),历经五代,盛于两宋,余绪延至明、清,是中国晚期石艺术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现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其中,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大足石刻于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宝顶山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县城东北15千米处,历时70余年,以大佛湾、小佛湾为中心,有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处造像逾万尊、在石窟中罕见的完备而有特色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宝顶山摩崖造像的表现形式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万余尊造像题材不重复,龛窟间既有教义上的内在联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路顺风。朋友们,再见!

de将平行四边行分成两个部分,两部分面积差是90平方厘米,求be的长。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