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教案(通用19篇)

时间:2023-11-07 作者:念青松像山那样思考教案(通用19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详细安排的书面材料。大家可以参考以下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了解如何编写一份完善的教学计划。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通用19篇)篇一

徐州语文教研活动示范教案。

学习目标:1、体味文章诗意的语言和哲理内涵。

2、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增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体验作者的精神境界。

难点:理解文章重要词句,品味诗意语言。

学习方法:情景设置法、诵读法、学组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由专题内涵解说引入)。

二、研读课文。

(一)通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二)深入探讨。

1、请学生结合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有没有领悟到狼嗥叫的内涵?如果有,是什么经历让他有了这种感悟?

(2)狼嗥叫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3)山的理解和思考是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上面的问题。

3、研讨问题,组织交流,品析重点词句。

4、学生质疑,教师组织答疑。

三、拓展思考讨论。

阅读梭罗《寂寞》中的一段话,比较与文本在生态主张上有何异同。

四、总结。

1、文章以个性化的角度来表现哲理的特点。

2、结束语。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通用19篇)篇二

2.德育目标: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3.美育目标:通过阅读,体味此篇文章诗意的语言美并尝试体验作者的美好精神境界。

重点:借助文章相关重要语句概括要点。

难点: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和体验作者的精神境界。

解决办法:情景设置法、朗读法。

1课时。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畅谈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独到见解。

1.导入。

电影片段《后天》。

尽管这部电影是一部科幻片但却对人类生活的现状的深刻审视和对人类未来的预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对生态环境的恶化的深沉反思:思考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类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这些问题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同样值得我们去深切关注的。

2.《沙乡年鉴》简介。

《沙乡年鉴》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在该书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魅力,也可以看出利奥波德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文章是《土地伦理》,利奥波德在文中把土地看成一个由人与其他物质相互依赖组成的共同体,人中这个共同体中的“平等的一员和公民”,每个成员都有它继续存的权利。他认为“一个事物,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才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错误的”。利奥波德的这种伦理观念不同于以往的佛教、自然主义者和保护主义者提出的伦理观,是从地球环境总体的角度上提出的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伦理观念。利奥波德在书中向人们呼吁:“在人类历史上,我们已经知道(我希望我们已经知道)征服者最终都奖祸及自身。”这是他在大半个世纪前向全人类发出的建立一种全新伦理观念的呼唤。

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发现了潜藏在富裕生活中的各种危机——征服自然带来的环境破坏,《沙乡年鉴》也越来越受关注。在美国的销售量超过了100万册,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观念已成为美国一些环境保护组织和政府机构的思想基础。很多人被他对自然的生动描述和全新的伦理观念所感动,接受人的新思想,成为环境保护者。

2.解题。

本文是节选自《沙乡年鉴》。题目“像山那样思考”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两千年前庄子和惠子智辩的对话,看到水中的饿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你若能感觉到鱼的快乐,那么你是把自己想象成了那条在水中悠闲自得的鱼儿,以鱼的思维方式在思考问题,像鱼一样的思考;那么当我们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欲望,在“提升这个城市的文化品位”的冠冕堂皇的名义下,把原始森林里的一棵百年银杏树不论它是否可以存活把它移栽到钢筋水泥的城里,我们是否站在大山的饿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当我们大口大口地尽享山珍野味的时候,是否像大山那样的思考过?“像山那样思考”是一个带有祈使、号召意味的短语,意思是说,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应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是大自然生态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同万物的关系和山同万物的关系没有什么区别。做到了“像山那样思考”,就达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较高境界。

3.默读全文,理清思路。

那么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像山那样思考一回,默读全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的要点。

第1段是对一声狼嗥的特写。

文笔简洁传神,携裹着作者深深的忧虑意识——他把诗意的叙写和深刻的生态忧虑杂糅在这声狼嗥中,给人以灵魂的震撼。是本文的文眼。

第(2、3)段记写了鹿、郊狼、牧羊人、猎人对这声狼嗥的反应。

作者进而指出,在浅层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有更深刻的、只有这座山能听懂的含义。作者将一种深刻的生态伦理问题以极其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述出来,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第(4——9)段讲述狼被猎杀的命运以及狼被消灭以后留下的生态恶果。

这些平实的记叙之后,人们渐渐能够意识到,狼的嗥叫声中所饱含的生态价值和生命意义。狼的消失,意味着为某种生存现状吹响了告别的号角,意味着我们的后代失去了一种可贵的生存的经验——人类对动物的捕杀已经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的无可挽回的退化。自私的人类,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换取了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却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利奥波德在文中的悲悯和忧虑让读者看到了一颗高贵而敏感的心灵,读过此文,应该能够听到利奥彼德的大声疾呼了。

4.再读课文,体验作者的思想境界。

刚才我们像山一样的思考了一回,现在我们像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那样的思考,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我们应该怎样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才不会让我们的后代不必经历像电影《后天》中情节。

由学生自由畅谈自己对环境保护这一话题的思考,最好能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例如长兴的水污染问题。

1.扩展阅读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

2.拟写一份有关长兴环境污染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通用19篇)篇三

自私的人类,在付出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代价后,换取了所谓的物质文明的进步,却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开篇时图片留给我们的疑问,可以说已是不解自破。这就是要求我们自觉地树立起环保意识,树立起平等对待一切的思想,学会“像山那样思考”,使这原本已很脆弱的伤痕累累的地球,不再继续受到伤害。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通用19篇)篇四

1.理解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1.理清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关系。

2.理清文章脉络和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师做好课前预习指导工作,教会学生评点的方法,学生在感知文本、研习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评点,课上师生、生生间进行交流。

把握文眼,在那一声狼嗥上做文章。让生沿着作者设定的切入点去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一.导入:

(解文题)像山那样思考,是指谁要像山那样思考?人。

二.自读感知、剖析思路:

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小组合作),全文可分几个部分,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

三.研读探究:

出示相关思考题,要求学生带着疑问看课文,并小组讨论、交流,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生读1-2节)。

2.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排比句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对这声狼嗥,一般所能理解的浅层含义和只有大山才能听懂的深层含义分别是什么?

学生边读边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作者得到这一认识(大山听懂的深层含义)的由来?

谈谈狼的消失对自然,对人类分别意味着什么?

(多媒体显示问题)。

四.拓展练习。

阅读一段材料,为20xx年“世界环境日”拟一个主题,并简述理由。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如下:

1994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1999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20xx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20xx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20xx让地球充满生机。

20xx水——二十亿人民之所系。

20xx海洋存亡匹夫有责任。

20xx主题: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通用19篇)篇五

徐州语文教研活动示范教案。

学习目标:1、体味文章诗意的语言和哲理内涵。

2、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增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体验作者的精神境界。

难点:理解文章重要词句,品味诗意语言。

学习方法:情景设置法、诵读法、学组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由专题内涵解说引入)。

二、研读课文。

(一)通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二)深入探讨。

1、请学生结合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有没有领悟到狼嗥叫的内涵?如果有,是什么经历让他有了这种感悟?

(2)狼嗥叫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3)山的理解和思考是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上面的问题。

3、研讨问题,组织交流,品析重点词句。

4、学生质疑,教师组织答疑。

三、拓展思考讨论。

阅读梭罗《寂寞》中的一段话,比较与文本在生态主张上有何异同。

四、总结。

1、文章以个性化的角度来表现哲理的特点。

2、结束语。

本教案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通用19篇)篇六

2、德育目标: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3、美育目标:通过阅读,体味此篇文章诗意的语言美并尝试体验作者的美好精神境界。

重点:借助文章相关重要语句概括要点。

难点: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和体验作者的精神境界。

解决办法:情景设置法、朗读法。

1课时。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畅谈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独到见解。

1、导入。

电影片段《后天》。

尽管这部电影是一部科幻片但却对人类生活的现状的深刻审视和对人类未来的预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对生态环境的恶化的深沉反思:思考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类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这些问题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同样值得我们去深切关注的。

2、《沙乡年鉴》简介。

《沙乡年鉴》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在该书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魅力,也可以看出利奥波德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文章是《土地伦理》,利奥波德在文中把土地看成一个由人与其他物质相互依赖组成的共同体,人中这个共同体中的“平等的一员和公民”,每个成员都有它继续存的权利。他认为“一个事物,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才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错误的”。利奥波德的这种伦理观念不同于以往的佛教、自然主义者和保护主义者提出的伦理观,是从地球环境总体的角度上提出的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伦理观念。利奥波德在书中向人们呼吁:“在人类历史上,我们已经知道(我希望我们已经知道)征服者最终都奖祸及自身。”这是他在大半个世纪前向全人类发出的建立一种全新伦理观念的呼唤。

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发现了潜藏在富裕生活中的各种危机——征服自然带来的环境破坏,《沙乡年鉴》也越来越受关注。在美国的销售量超过了100万册,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观念已成为美国一些环境保护组织和政府机构的思想基础。很多人被他对自然的生动描述和全新的伦理观念所感动,接受人的新思想,成为环境保护者。

2、解题。

本文是节选自《沙乡年鉴》。题目“像山那样思考”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两千年前庄子和惠子智辩的对话,看到水中的饿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你若能感觉到鱼的快乐,那么你是把自己想象成了那条在水中悠闲自得的鱼儿,以鱼的思维方式在思考问题,像鱼一样的思考;那么当我们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欲望,在“提升这个城市的文化品位”的冠冕堂皇的名义下,把原始森林里的一棵百年银杏树不论它是否可以存活把它移栽到钢筋水泥的城里,我们是否站在大山的饿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当我们大口大口地尽享山珍野味的时候,是否像大山那样的思考过?“像山那样思考”是一个带有祈使、号召意味的短语,意思是说,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应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是大自然生态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同万物的关系和山同万物的关系没有什么区别。做到了“像山那样思考”,就达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较高境界。

3、默读全文,理清思路。

那么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像山那样思考一回,默读全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的要点。

第1段是对一声狼嗥的特写。

文笔简洁传神,携裹着作者深深的忧虑意识——他把诗意的叙写和深刻的生态忧虑杂糅在这声狼嗥中,给人以灵魂的震撼。是本文的文眼。

第(2、3)段记写了鹿、郊狼、牧羊人、猎人对这声狼嗥的反应。

作者进而指出,在浅层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有更深刻的、只有这座山能听懂的含义。作者将一种深刻的生态伦理问题以极其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述出来,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第(4——9)段讲述狼被猎杀的命运以及狼被消灭以后留下的生态恶果。

这些平实的记叙之后,人们渐渐能够意识到,狼的嗥叫声中所饱含的生态价值和生命意义。狼的消失,意味着为某种生存现状吹响了告别的号角,意味着我们的后代失去了一种可贵的生存的经验——人类对动物的捕杀已经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的无可挽回的退化。自私的人类,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换取了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却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利奥波德在文中的悲悯和忧虑让读者看到了一颗高贵而敏感的心灵,读过此文,应该能够听到利奥彼德的大声疾呼了。

4、再读课文,体验作者的思想境界。

刚才我们像山一样的思考了一回,现在我们像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那样的思考,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我们应该怎样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才不会让我们的`后代不必经历像电影《后天》中情节。

由学生自由畅谈自己对环境保护这一话题的思考,最好能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例如长兴的水污染问题。

1、扩展阅读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

2、拟写一份有关长兴环境污染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通用19篇)篇七

1、学会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美。

2、通过研读文本,理解板块整体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教学方法:文本研读。

利奥波德(1887-1984),美国新保护运动的“先知”,“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他不只是一位只坐在书斋中默想沉思的哲人,他是科学家、森林学家,是有着丰富经验的猎人和观察家。1948年4月,他在奔赴邻居农场救火的途中,因心脏病猝发而死亡。隔年,他的《沙乡年鉴》出版,这是他思考的结晶,也是他的忧和爱的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利奥波德的一段经历。他购买了一个荒弃了的农场(沙乡),带领全家在那里种上树,尽管这些树不停的死去,但最后仍然有一些自然生长了,生命再一次进驻沙乡。

利奥波德以诗意的语言,理性的思考完成了他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一次询问。

不应该忘记,我们曾经一次次的为我们的无知付出巨大的代价,我们习惯于先破坏殆尽然后再慢慢整理,我们开始对身边那些生命的消失无动于衷,此刻,心中充满了悲凉。

什么时候人类才能学会尊重这同一片星空下的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东西,学会正视自然的价值,学会珍视天地生灵。或许,我们该换一个角度去寻找。

假如,现在我们赋予山以灵魂……。

1、阅读全文,思考:

贯穿全文的是那一声狼嗥,课文第1小节,是对狼嗥的特写镜头,体会作者传神的描写。

“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

文章开篇即以“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回响到另一个山崖。荡漾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这样一段描写震撼阅读者。

2、这一声狼嗥,对每一样生命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读第2小节,“每一种活着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对鹿来说……对猎人来说,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那么,对山来说呢,这一声嗥叫意味着什么?(小组讨论,组织回答)。

——野性的呼唤,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流逝。

3、作者为什么会考虑到这些,先看他的一次经历——一只狼的死亡故事。

阅读第4-6小节,作者写的是一只狼的死亡。

(1)仔细品味其中一些具体的字词,标识出其中你认为写的最好的词语,并说说你的理由。

(2)思考:人与狼的关系。

人对狼的恐惧和狼的恐惧。

《天下无贼》中的傻根。

4、失去一只狼、一群狼乃至所有狼的后果是什么?(阅读7-9小节)。

狼群的消失,鹿的大量繁衍,土地的荒芜。

学生归纳:各个生命之间的关系。(注意课文中的表述)。

草——鹿——狼——猎人。

牛——狼——牡牛人。

自然——社会。

狼杀鹿,人杀狼似乎是天经地义,那么,问题出在那儿?

5、阅读第3和第10小节,思考:

人是怎样看待有狼的山的?秘密看法是什么?

毛骨悚然。

秘密同时守护这座山。

由此,这些意味着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6、文章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震撼力?

前文的层层铺垫,首尾呼应。

作者将一种深刻的生态伦理问题以极其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述出来,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从狼的嗥叫中,领悟隐藏的内涵——只有山是一种永恒,静止在那里,看待人类一举一动,

其实,长久地倾听着自然的声音的何止是群山。

8、借用纪伯伦的话“我不比侏儒高大,也不比巨人矮小”,对人类来说,我们们只是平凡的。品味寂寞,品位自然,咀嚼生命的意义,需要人类自身先付出努力。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不比一座山更高明。我们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板书)。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通用19篇)篇八

1、学会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美。

2、通过研读文本,理解板块整体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文本研读。

一、作者简介。

利奥波德(1887-1984),美国新保护运动的“先知”,“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他不只是一位只坐在书斋中默想沉思的哲人,他是科学家、森林学家,是有着丰富经验的猎人和观察家。1948年4月,他在奔赴邻居农场救火的途中,因心脏病猝发而死亡。隔年,他的《沙乡年鉴》出版,这是他思考的结晶,也是他的忧和爱的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利奥波德的一段经历。他购买了一个荒弃了的农场(沙乡),带领全家在那里种上树,尽管这些树不停的死去,但最后仍然有一些自然生长了,生命再一次进驻沙乡。

二、初步感知。

利奥波德以诗意的语言,理性的思考完成了他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一次询问。

三、思考。(它们是大地的观察者和思考者,学会换位思考)。

不应该忘记,我们曾经一次次的为我们的无知付出巨大的代价,我们习惯于先破坏殆尽然后再慢慢整理,我们开始对身边那些生命的消失无动于衷,此刻,心中充满了悲凉。

什么时候人类才能学会尊重这同一片星空下的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东西,学会正视自然的价值,学会珍视天地生灵。或许,我们该换一个角度去寻找。

假如,现在我们赋予山以灵魂……。

1、阅读全文,思考:

贯穿全文的是那一声狼嗥,课文第1小节,是对狼嗥的特写镜头,体会作者传神的描写。

“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

文章开篇即以“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回响到另一个山崖。荡漾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这样一段描写震撼阅读者。

2、这一声狼嗥,对每一样生命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读第2小节,“每一种活着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对鹿来说……对猎人来说,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那么,对山来说呢,这一声嗥叫意味着什么?(小组讨论,组织回答)。

——野性的呼唤,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流逝。

3、作者为什么会考虑到这些,先看他的一次经历——一只狼的死亡故事。

阅读第4-6小节,作者写的是一只狼的死亡。

(1)仔细品味其中一些具体的字词,标识出其中你认为写的最好的词语,并说说你的理由。

(2)思考:人与狼的关系。

人对狼的恐惧和狼的恐惧。

《天下无贼》中的傻根。

4、失去一只狼、一群狼乃至所有狼的后果是什么?(阅读7-9小节)。

狼群的消失,鹿的大量繁衍,土地的荒芜。

学生归纳:各个生命之间的关系。(注意课文中的表述)。

草——鹿——狼——猎人。

牛——狼——牡牛人。

自然——社会。

狼杀鹿,人杀狼似乎是天经地义,那么,问题出在那儿?

5、阅读第3和第10小节,思考:

人是怎样看待有狼的山的?秘密看法是什么?

毛骨悚然。

秘密同时守护这座山。

由此,这些意味着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6、文章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震撼力?

前文的层层铺垫,首尾呼应。

作者将一种深刻的生态伦理问题以极其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述出来,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从狼的嗥叫中,领悟隐藏的内涵——只有山是一种永恒,静止在那里,看待人类一举一动,

其实,长久地倾听着自然的声音的何止是群山。

8、借用纪伯伦的话“我不比侏儒高大,也不比巨人矮小”,对人类来说,我们们只是平凡的。品味寂寞,品位自然,咀嚼生命的意义,需要人类自身先付出努力。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不比一座山更高明。我们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板书)。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通用19篇)篇九

1.理解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

1.理清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关系。

2.理清文章脉络和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

教师做好课前预习指导工作,教会学生评点的方法,学生在感知文本、研习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评点,课上师生、生生间进行交流。

把握文眼,在那一声狼嗥上做文章。让生沿着作者设定的切入点去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解文题)像山那样思考,是指谁要像山那样思考?人。

二.自读感知、剖析思路:

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小组合作),全文可分几个部分,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

三.研读探究:

出示相关思考题,要求学生带着疑问看课文,并小组讨论、交流,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生读1-2节)。

2.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排比句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对这声狼嗥,一般所能理解的浅层含义和只有大山才能听懂的深层含义分别是什么?

学生边读边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作者得到这一认识(大山听懂的深层含义)的由来?

谈谈狼的消失对自然,对人类分别意味着什么?

(多媒体显示问题)。

四.拓展练习。

阅读一段材料,为20“世界环境日”拟一个主题,并简述理由。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如下:

1994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让地球充满生机。

水——二十亿人民之所系。

海洋存亡匹夫有责任。

主题: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通用19篇)篇十

教学设想:

《像山那样思考》是美国生态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文章通过对一声狼嗥的特写,引出了关于生态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思考。文笔简洁传神,裹挟着作者深深的忧虑意识。作者把诗意的叙写和深刻的生态忧虑杂糅在这声狼嗥中,给人以灵魂的震撼。在教学中,要做足原点话题,即“狼嗥”;做活发散问题,即生态保护;做深探究课题,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要特别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打造生态活力型课堂。

教学目标:

1、通过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培养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内涵的能力。

2、通过体味作者的生态伦理思考,提升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平等地看待自然万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体味此篇文章诗意的语言,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活力思维。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中狼嗥的含义,分析领会其中饱含的生命内涵和生态意义。

2、体味作者的生态伦理思考,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预习:1、字词整理;2、课文读两遍;3、问题收集与整理。

一、导入:

美国好莱坞曾有一部科幻史诗大片《阿凡达》,影片展示了未来世界地球资源日益枯竭,人类为了掠夺新的资源,启动阿凡达计划,攻击潘多拉星球的故事。《阿凡达》虽然只是一部科幻电影,但却给观众引出了人、自然和科学的话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人与自然的话题,那么,这个话题是由什么引出的呢?

――“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请学生模拟一下狼嗥,以调动课堂气氛。)。

二、走近文本,聆听“狼嗥”,感受“狼悲”

1、朗读课文第1节,聆听文中的“狼嗥”,体会语言诗意的悲壮。

“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荡漾到另一个山崖,回响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这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是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

明确:“不驯服的”即野性的,“对抗性的”即血性的。作品开篇就是对狼嗥的特写,正像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一样,这声嗥叫首先带给我们震撼的是dd生命的力量!如同其他生物一样,狼也是大自然的一个生灵,我们应该尊重它,应该平等地对待它。除了生命的意义,这声狼嗥之中还有着更深层的内容,那就是对被蔑视的悲鸣。

请学生说有关狼的成语。

明确:长久以来,狼一直是一个被人类错误认识和对待的大自然的成员。从古至今,人们对狼就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憎恶情绪。古希腊寓言家拉封丹写过许多关于狼的寓言,他笔下的狼,不是凶狠就是狡诈。明代蒲松龄在其名著《聊斋志异》中也有《狼》三则,通过描写农夫如何机智勇敢来反衬狼的凶狠、狡诈和贪婪,把狼刻画得跟凶神恶刹一般。翻开成语词典,“狼狈为奸”“狼子野心”“鬼哭狼嚎”“狼心狗肺”,带“狼”字的贬义词比比皆是。

2、听到“狼嗥”,不同的听众有怎样不同的反映或态度?

自然界其他成员:

――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明显而迫切的希望和恐惧)。

――站在自身的角度:浅层、片面、主观自私,为了谋生,功利立场。

大自然:

――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

――站在自然的角度:深刻、长久、客观无私,懂得生命,生态立场。

我:

――认识到“山的秘密”,懂得了“山的恐惧”

――引起痛苦的回忆和反思,想起“绿光”,由听觉的冲击写到视觉的震撼。

二、走入回忆,察觉“绿光”,懂得“山的恐惧”

1、请学生复述作者回忆的狼的故事?和文本中作者的记叙和描写进行对比。

明确:作者将激情隐含于细腻的描写之中,给了我们心灵的震撼。

2、在回忆中,我遭遇到了怎样的狼?(请学生朗读第4节写狼的句子,然后将所有的“狼”字换成“狗”字再读,体会这一段作者的用意。)。

明确:发现狼时,狼毫无防范,摇晃着尾巴,和小狼正在自由自在地活动;小狼则“喜气洋洋地摇晃着尾巴,嬉戏着搅在一起”。此种情景,让我们联系起小猫小狗在一起玩耍的情景,在作者笔下,狼与自然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

3、我为什么会打死狼?

明确:“在那个年代里,没有人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社会认识充满着“傲慢与偏见”: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当时的我很年轻,正是不动扳机就感到手痒的时候。”(我的年轻冲动,对自然的无知)。

4、什么使年轻冲动的我发生了思想的转变?

明确:狼被猎杀时,老狼“眼中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给了作者极大的触动。

明确:事与愿违,狼被猎杀之后,鹿群却死了。这种割裂生态链行为的直接后果让人类始料不及。大自然给人类上了一堂生动的生态教育课,产生了“山的恐惧”。

《阿含经》有云:“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句话告诉我们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6、文中有哪些话告诉了我们“山的恐惧”

明确:牧牛人取代了狼调整牛群数目以适应其牧场大小的工作――人类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秩序,不得不“越俎代庖”。

“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了”,高山植被和草原的破坏和退化,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恢复――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沙尘暴……人类的未来就像河水冲刷一样在慢慢消失!

“我们这一时代的和平”。(这句话该如何读?重音放在何处?)。

7、为什么说“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明确:荒野无人涉足,自足本真,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自然的秩序维系着平衡,维护着和谐,能够给人类以借鉴和警示。

利奥波德在他的书中说“一个事物,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才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错误的。”

无独有偶,与利奥波德同一时代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也曾经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人是“在”的看护者、邻居和牧者。我们虽然是万物之灵长,然而我们并非万物的主宰,我们对我们自己的生命这个“在”,尚且只有管理权而没有所有权!我们与其他生命是伙伴的关系,是友邻的关系,并且我们有责任看护他们,养育他们。如此,我们与其他生命的关系才能达到和谐。

三、探究质疑课题“三问”,课堂生成新问题。

1、文章主旨小结:在狼的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的启示下,利奥波德告诫人们: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并不比一座山高明。只有“像山那样”,从生态的角度思考,尊重自然,与自然平等相处,大自然才能始终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之中。

2、课题探究质疑,让学生主动思考。

能不能像天空一样思考,像海一样思考,像上帝一样思考?(“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诗意的表达,警示人类应该像山一样思考自身与万物之间的关系。米兰昆德拉“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3、出示材料:为了实现这个土地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奥尔多・利奥波德,这个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近代环保之父”的著名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在他近50岁时,购买了美国威斯康星河畔的一个被人类榨取殆尽而遗弃的名为沙乡的农场,从此开始了在沙乡长达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他用全副身心经营着他的“桃花源”,直到去世。1949年《沙乡年鉴》出版,被誉为“绿色圣经”。这是他多年观察、实践与思考的结晶,我们这篇课文就选自其中。这本书的美国版本的销售量已超过了100万册,他的土地伦理概念成为了几个全国性环境保护组织和政府机构行动宗旨的基础。

结合所给材料,生成新问题,如:

文章主旨有无时代局限性?

面对现在的海洋污染、水资源紧缺、雾霾天气,你认为仅仅“像山那样思考”够不够?

你赞成人与自然平等的观点吗?

四、结语。

展示《阿凡达》经典台词:能量在生物间流动,所有的能量都是借来的,早晚有一天要还回去。

展示“我们只有一个脆弱的地球”图片。

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是脆弱的。透过这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我们或许已经感悟到了利奥波德“像山那样”,从生态的角度,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相信,有了这样的思想,我们就可以真正懂得“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合一”(庄子)的道理,保护自然,合理开发,在自然与现代文明之间从容行走,把现代家园变成和谐的乐园。在大自然面前,我们要记住泰戈尔的话:我们最谦卑时,才最接近伟大。

五、作业安排:课外阅读一首日本诗歌。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日本]谷川俊太郎。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森林寂静无语,屏住呼吸。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铺路。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大海汹涌的波涛是枉然的呻吟。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修建港口。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大街变得更加热闹。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建造公园。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人彼此变得十分相似。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相信未来。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天空在静静地涌淌泪水。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无知地继续歌唱。

六、板书。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通用19篇)篇十一

授课地点高一(6)班。

1.理解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1.理清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关系。

2.理清文章脉络和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师做好课前预习指导工作,教会学生评点的方法,学生在感知文本、研习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评点,课上师生、生生间进行交流。

把握文眼,在那一声狼嗥上做文章。让生沿着作者设定的切入点去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一.导入:

二.自读感知、剖析思路:

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小组合作),全文可分几个部分,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

三.研读探究:

出示相关思考题,要求学生带着疑问看课文,并小组讨论、交流,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生读1-2节)。

2.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排比句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对这声狼嗥,一般所能理解的浅层含义和只有大山才能听懂的深层含义分别是什么?

学生边读边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作者得到这一认识(大山听懂的深层含义)的由来?

谈谈狼的消失对自然,对人类分别意味着什么?

(多媒体显示问题)。

四.拓展练习。

阅读一段材料,为20xx年“世界环境日”拟一个主题,并简述理由。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如下:

1994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1999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20xx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20xx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20xx让地球充满生机。

20xx水——二十亿人民之所系。

20xx海洋存亡匹夫有责任。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通用19篇)篇十二

无论是湖的寂寞,还是山的思考,都不得不承认,就在这湖光山色的迭映交辉中,人类那一颗颗经过现代工业文明的电光石火炙烤烘焙而日益膨胀麻木的心,在迷茫的无措中,已经在惊觉,在沉思。

狼的一声声嗥叫,像警棍一样敲击着人们日益麻木的心。也许有些人还没有听到,但利奥波德却从这声声无助的嗥叫中觉醒了!他用最犀利最真诚地文字观照忏悔着自己。一弹射出,一狼倒下,一只小狼拖着一条腿走去。当我们看到老狼眼里闪烁着令人难受的垂死的绿光时,那久已麻木的灵魂才为之悸动,为之振颤,我们才发现了某种新的东西,是某种只有狼这个生命和山才知道的东西。这东西是什么呢?正如作者开头所言:秘密。

秘密即生态规则,这个规则有点神秘。狼可以吃掉鹿群中的弱者,但人却不能为了所谓的安全而打死狼。这是自然的隐秘。可人类却不顾这个隐秘,自高自大,忘乎所以。

“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天堂。”有多少人曾像作者这样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过!可是结果呢,带来的却是地狱般地恶梦。随着狼的一只只倒下,大肆繁殖的鹿群,毫无止境的争食,就像潘多拉打开了魔盒,让灾难接踵而至:山体上,美丽的灌木树林大片大片地消失;泥石流、沙尘暴随时逞威,人类全然没有了安全可言。鹿群中,同类相残,白骨累累,惨不忍睹!人类啊,原是想呵护他们一厢情愿中的生命,却不曾想残害了它们!这一切,似乎是对人类漠视秘密的一种讽刺,一种无情地莫大地讽刺。

在所有存在物中,只有人类才能倾听存在的声音。海德格尔曾这样颂扬人类。可当无知地掠夺无情地漠视酿成一幕幕悲剧时,利奥波德有了深深的忧患。是啊,人类何曾尖起耳朵去倾听去细辨狼嗥的忽高忽底或近或远?又何曾谦卑地低下高贵的头颅,去思考狼的嗥叫中隐藏着的潜在含义?狼也是自然万物的一分子,它有感情,也有生命的尊严;山也是会思考的,它深知狼对于它的重要作用。万物都是造化的神手刻意丢下的,有灵性的啊。文中,作者似乎想告诉人类这一切。

利奥波德深知,人类只是自然链条中的一环,他们没有权利拆散破坏这个链条,甚至超拔于自然之上。人类与自然是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成员的关系,有共生,有寄生,也有竞争。如此,才构成了恒久的秘密系统或者说神秘的系统。这秘密和神秘,容不得人类如此地漠视和亵渎。所以,作者以最深切敏锐的文字,表达了自己心灵的惊觉和沉思,以期引起人们的警醒。应当说,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通用19篇)篇十三

1、理解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1、理清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关系。

2、理清文章脉络和情感。

一课时。

教师做好课前预习指导工作,教会学生评点的方法,学生在感知文本、研习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评点,课上师生、生生间进行交流。

把握文眼,在那一声狼嗥上做文章。让生沿着作者设定的切入点去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一、导入:

(解文题)像山那样思考,是指谁要像山那样思考?人。

二、自读感知、剖析思路:

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小组合作),全文可分几个部分,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

三、研读探究:

出示相关思考题,要求学生带着疑问看课文,并小组讨论、交流,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生读1—2节)。

2、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排比句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对这声狼嗥,一般所能理解的浅层含义和只有大山才能听懂的深层含义分别是什么?

学生边读边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作者得到这一认识(大山听懂的深层含义)的由来?

谈谈狼的消失对自然,对人类分别意味着什么?

(多媒体显示问题)。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通用19篇)篇十四

1.通过阅读,体味此篇文章的诗意语言。

2.通过研习,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生态保护意识。

1.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2.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面对大自然,有人谛听天籁,描写风景千变万化美;有人感悟自然,咏怀风物变迁,抒写自己的人生感言;更有人反思生态环境恶化,思考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类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同样也是值得我们去深切关注的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利奥波德这篇文章《像山那样思考》,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和感悟。

二、文本研习。

接下来就给大家一些时间,我们可以小声地快速地阅读全文。相关字词可以参见大屏幕,希望大家能够把它画出来,标注好。同时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阅读,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由是什么?(是缘于人们对狼群猎杀,缘于那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通用19篇)篇十五

但是看了那一则材料后,我才发现上述的成功只是表面的成功。那何为真正的成功?我认为真正的成功是经历了人生所有酸甜苦辣之后所达到小我的境界。

要达到人生的顶峰,大致有三个过程。

第一步,初识花花世界。在我们还未长大成人的时候,我们一直都躲在“父母”这个安全的避风港内。安逸的生活让我们没有过多的烦恼,因此在我们心中对世界充满了一种朦胧的'美感,对这个花花世界充满了好奇。这只是人生的起步,并不是所谓的成功。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父母用努力换来的,也许,这仅仅代表着我们的父母成功了,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

第二步,体味五味杂陈。长大后,一切都要靠自己克服,这磨砺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就是踩出通向成功的足迹的过程。这一步是极其重要的一步,若在这一步上半途而废,一切都只能归零。项羽的一生便是一个很好的佐证。风华正茂的项羽用兵如神,终结了大秦帝国,但是,最终却被出身草芥的刘邦打得一败涂地,这也就直接导致项羽乌江自刎。试想一下,若项羽能冷静地分析形势,学会卧薪尝胆,学会忍辱负重,等待东山再起,也许,中国的历史就会被改写。因此,遇到挫折,不应该选择逃避,而是应该拿出坚持不懈的态度,再苦再累,也要一直走下去。

第三步,感受海阔天空。成功并不代表着拥有的多与少,成功只是来见证你在克服困难时所积累的财富。居里夫人可谓是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性之一。她的伟大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她的科学发现,更在于她对待成功是泰然处之的态度。她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世界,甚至将自己获得的奖牌给女儿当玩具。她让自己变得一无所有,但是,她脱离了名誉的牵绊,得到了海阔天空,成功地达到了人生的顶峰。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山,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向顶峰攀爬的过程。每个人只有经历了这三个过程,才能真正意义上地诠释“成功”这个词。也许,山顶的景色不如山麓美丽,山顶不像山腰上有路可退,但是,你若达到了山顶,回想起攀登的过程,将自己置身于海阔天空中,你的心灵便得到了升华。

成功——经历人生,积累精神财富。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通用19篇)篇十六

(1)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阅读方法。

(2)能力目标:了解生物知识,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味此篇文章诗意的语言美和作者的美好精神境界。

(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和体验作者的精神境界。

(1)利用工具书自查生字词注音及重点词语释义。

(2)了解文章的作者。

(3)划出不理解的句子。

一课时。

多媒体。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美国环保主义伦理学家利奥波德的散文作品《像山那样思考》,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记录了一只令他幡然醒悟,毕生难忘的老狼。那么这究竟是一只怎样的狼,它又能留给作者怎样的深刻体悟呢?现在,我们就来共同走进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

1、关于作者——利奥波德。

2、关于重点字词。

三、文本分析。

明确:(人类或我们)像山那样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2、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

明确:缘于那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明确:留意的事物可以分为两类:“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属于一类,它们的反应是“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留意的还有“这座山”,它的反应则是“深刻的”、“长久的”、“客观的”。

明确:第一类事物,他们的理解也是肤浅的,直接的,表面的。

明确:1、在那些年代里……2、那时,我总是认为……;“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

明确:不但导致牛群和鹿群的减少,连山坡上的植被、草原和土壤都因此而遭殃。

7、哪位同学能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理清楚啊?也就是这些事物之间形成的生态链条?

明确:消灭狼群,让鹿大量繁衍;草场退化,最后人类的整个生存环境都遭到破坏。

明确:荒野就是人类未涉足过的地方,荒野中的各种生物都是自由自在生长着的,存在着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

明确:像山那样去思考,去对待狼,把狼看作生态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对待自然万物要如此。

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山去思考问题时,能够尊重自然,平等的看待自然万物。而我们人类也应该像山那样,把自己看作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

明确:胜利——狼死,鹿安全。报复——环境恶化。

13、老师在课下还搜集的一些图片,他们也可以作为我们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佐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人类是如何祸及自身的。

(描述图片)看了这些图片的确会让我们感到非常的痛心,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遍及各个角落,从森林到大海到天空,范围之广令人震惊。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地树立起生态保护意识,树立起平等对待一切的思想,学会像山那样去思考,使这原本已很脆弱的伤痕累累的地球,不要再继续受到伤害。

(浪费水电,践踏草木,食用野生动物等)。

四、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大山的思维来衡量狼对自然界的价值,那么在小动物的眼中,人类的某些做法又能给它们留下怎样的感悟呢?课后,请大家以拟人化的手法(或叫泛灵),以-“-----------眼看世界”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片段,要求一个画面,一个镜头,主题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要有震撼效果,要能激发人类保护自然的决心。

在这节课的最后,再次希望大家能在环保的道路上迈出自己坚实的一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五、教学反思。

1、关于课文的选取:这是一个我从课文选取之初,一直到公开课结束都不停思考的问题。因为本文的作者是一位学生并不熟悉哲学家,他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家会有些不同,导致文章的很多语句很难理解。但是作为一篇自然随笔,本文的文字非常优美且意境深远,特别是文章中关于环保这一主题的阐述,是我一直都很欣赏的。所以我选择了这篇文章,作为我真正走进课堂的第一节课。

2、关于教学环节的设计:在此类比较难理解的散文的讲解过程中,我觉得深入浅出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的设计也要首先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怎样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化。那就是要从我们生活中熟悉的话题入手,先引起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这样,再引出文章的主旨也会容易理解得多。所以,在本文的讲解中,我始终紧靠我们身边的环保事件,并从中得出最后的观点。

3、关于作业的布置:这是一个我比较满意的部分,自己感觉比较新颖独特。既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有没有脱离学生的生活。尤其是这种通篇拟人的手法,在学生看来非常有趣。在作业的批改过程中,也正是印证了我的想法,同学们的想象力远远超出了我的意料。

4、关于板书和课件:课件的设计我是力求新颖却不花哨的,所以我没有选择软件提供的模板,而是从网络上搜集了很多相关的信息和图片,争取让学生眼前一亮,结果也是比较满意的。至于板书,这一点比较惭愧,因为我的粉笔字书写水平的确有限,这就在授课过程中出现了板书书写过慢、字的规格过小等问题。这些问题我都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改正。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通用19篇)篇十七

1.理解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

1.理清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关系。

2.理清文章脉络和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

教师做好课前预习指导工作,教会学生评点的方法,学生在感知文本、研习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评点,课上师生、生生间进行交流。

把握文眼,在那一声狼嗥上做文章。让生沿着作者设定的切入点去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解文题)像山那样思考,是指谁要像山那样思考?人。

“那样思考”究竟是怎样的思考?

二.自读感知、剖析思路:

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小组合作),全文可分几个部分,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

三.研读探究:

出示相关思考题,要求学生带着疑问看课文,并小组讨论、交流,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生读1-2节)。

2.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排比句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对这声狼嗥,一般所能理解的浅层含义和只有大山才能听懂的深层含义分别是什么?

学生边读边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作者得到这一认识(大山听懂的深层含义)的由来?

谈谈狼的消失对自然,对人类分别意味着什么?

(多媒体显示问题)。

四.拓展练习。

阅读一段材料,为2005年“世界环境日”拟一个主题,并简述理由。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如下:

1994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1999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2001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2002让地球充满生机。

2003水——二十亿人民之所系。

2004海洋存亡匹夫有责任。

2005主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通用19篇)篇十八

读了《像山那样思考》,我知道虽然在我们人类看来,山什么都不会想,但山也有他的“思考”。

我们在这个地球上生存,取之,用之。地球对我们的奉献,真是太大了。

我生活的地方就是地球,我们踩的是地球的身体。难道它就不痛吗?难道它就没有思想吗?答案是它有。对于父母我们需要感恩。对于社会我们需要感恩。对于跟我们息息相关的自然,我们更要感恩。

但现在,我们人类不仅不感恩,反而做出过份的行为。乱砍滥伐,大量取石油,煤碳等,地球的身体器官。它的身体被严重伤害了。

其实,地球它也并没要求我们报答。可是地球心想:如果不给你们一点小小的惩罚,你们是不知道要保护我。于是,大地震,台风,海啸频繁发生。大地震要夺走几万人的性命,台风也能造成巨大灾难。

山或许只会对幼狼感到遗憾,可地球却不会坐以待毙。

我们现在提倡精神文化;

要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要感恩社会的塑造之恩;

要感恩祖国的保护之恩;

可是,谁又去感恩地球。地球之恩,无以为报,感恩地球,就不会有地震,海啸,台风等灾害。

懂得感恩可以让父母欢心。

懂得感恩可以让社会发展。

懂得感恩可以让祖国强大。

那懂得感恩可以让地球变得平静,就像《像山那样思考》一样,任何物种都有他生存环境,生存的必要。地球也是一样。

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去面对地球吧。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通用19篇)篇十九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收录的一则随笔。文章第一段是对一声狼嗥的特写。文笔简洁传神,携裹着作者深深的忧虑意识——他把诗意的叙写和深刻的生态忧虑杂糅在这声狼嗥中,给人以灵魂的震撼。接下来的一段记写了鹿、郊狼、牧羊人、猎人对这声狼嗥的反应。作者进而指出,在浅层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有更深刻的、只有这座山能听懂的含义。作者将一种深刻的生态伦理问题以极其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述出来,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第四至九段在讲述狼被猎杀的命运以及狼被消灭以后留下的生态恶果。这些平实的记叙之后,人们渐渐能够意识到,狼的嗥叫声中所饱含的生态价值和生命意义。狼的消失,意味着为某种生存现状吹响了告别的号角,意味着我们的后代失去了一种可贵的生存的经验——人类对动物的捕杀已经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的无可挽回的退化。自私的人类,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换取了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却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利奥波德在文中的悲悯和忧虑让读者看到了一颗高贵而敏感的心灵,读过此文,应该能够听到利奥彼德的大声疾呼了。

像山那样思考,是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方式的良好建议,是这种建议的诗的表达方式。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不比一座山更高明。我们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

文章文笔简洁洗练,从中可以体验到哲人的深刻,又可以领略到诗人的激情和想像。这一切,构成了文章显明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科学的事实和诗的描述合拍合辙,让读者首先沉浸在一种诗的氛围之中,然后开始评论和思考。最后,回归于心灵的顿悟和思想的升华。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吉美多吉事迹心得体会(模板15篇)

    在生活中,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进步。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得体会的写作技巧,我们一起来看一些范文示例。“菊美多吉,高原人民懂你的心,记你的情,思

    大一新生开学典礼学生代表发言稿(热门18篇)

    开学典礼是学校每学年开始之际举行的一种庄重而庄重的仪式,旨在迎接新生和鼓励老生继续努力学习。下面是一些开学典礼的成功案例,希望对大家在筹备开学典礼时有所启发。

    销售的方案和目标(热门19篇)

    制定计划书可以培养我们的自律能力和执行力,让我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和未来。阅读下面的范文,你会发现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希望对你的计划书写作有所启发。

    初二语文必考(通用18篇)

    优秀作文是作者用文字展示自己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式,它能够传递出作者独特的见解和观点。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作文欣赏,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

    小区养狗的调研报告(通用16篇)

    调研报告需要分析调研数据的可靠性、有效性以及可能存在的偏差,对结果进行科学解读和准确评估。以下是一些顶尖研究机构发布的调研报告,它们提供了权威的行业数据和深入的

    乡镇工作汇报片(通用22篇)

    在工作汇报中,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工作成果、问题和不足,找到改进的方向。如果你正在犯愁如何写工作汇报,不妨参考下面的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思路和指导。半年来,在县委

    初中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8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它提供了教学的指导和参考,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希望大家在编写教学工作计划时能够结合这些范文的优点,做好个人的教学

    学校组织清明节活动总结与反思(优质23篇)

    通过活动总结,可以发现活动中的不足,为以后的改进提供参考。这里提供一些优秀的活动总结样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总结。。清明祭扫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

    辅警睡岗检讨书大全(19篇)

    检讨书是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过错和偏差进行梳理和总结的一种书面材料。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检讨书样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尊敬的领导:您好!实在

    大学生调研报告万能大全(17篇)

    调研报告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和总结过去的经验,更在于为未来的决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经典调研报告案例吧。在参观《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