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精选5篇)

时间:2023-10-03 作者:字海2023年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精选5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篇一

为了贯彻落实县局会议精神,主动适应我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步伐加快的需要,为进一步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加快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村小将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撤并。制定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一、基本思路

根据教育局的要求和常住人口的变化趋势,立足当前,并着眼未来几年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通过调整结构、资源重组、盘活资产,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最大限度地优化和利用教育资源,发挥其社会效益。

农村小学布局调整要在坚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撤并一些村小,适当扩大办学规模,打破村村办学的“小而全”办学模式。农村小学适龄儿童数不足15人的一般不再设成小学。可设网点小学;距离中心小学较远的村,可以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网点小学;方便学生就学。

二、学校布局现状

(一)总体情况:我镇中小学布局结构,经过多年的调整取得了巨大成绩,中小学校均衡发展,农村学校布局结构基本合理;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未来几年,我镇经济社会将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同时人口结构和分布也将发生变化。因此,进一步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势在必行。

(二)教育资源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1.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部分学校教育资源布局已不适应需要,流动人口逐年增多,学生逐年减少,每个年级学生都在8人以下,全校学生也只有二三十人,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孟常小学,长发小学,双福小学德信小学、东北小学。

2.一些学校缺乏再发展的空间,优质教育资源得不到扩展。

三、布局调整的必要性

1.通过调整教育资源布局,解决学校布局与城镇建设和城镇整体功能不协调的问题。

2.通过调整教育资源布局,加快示范校建设,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

四、布局调整方案

(一)农村小学调整方案

1.原则:循序渐进、自然过渡,留足发展空间。

2.工作目标:原则上保留现有中学、完全小学。

3.布局调整重点:将年在校生低于40人的村小学学校逐步取消;重点规划孟常、长发、东北、太河、德信、双福等学校。

(二)村校调整规划

1.原则:总体规划、分期实施、轻重缓急、稳步推进。

2.工作目标:

(1)成立1个农村小学中心点、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2),建设规范中学、小学和幼儿园。

3.布局调整重点:

(1)组建规范化中学,将二中迁入一中,对双中学进行扩建,规划等。

(2)调整结构,实现现有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合理使用,发挥效能。

将孟常小学、长发小学,规划到双兴小学,成立农村小学中心点。

将德信小学规划到双阳小学。

将东北小学规划到联发小学。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由中心校长牵头的布局调整规划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协调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二)充分利用好教育资源,发挥其作用。

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篇二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我国近年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加强中小学布局调整及对薄弱学校改造工作,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举措。我校高度重视布局调整工作,现将我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汇报如下。

一、校目前学校布局调整的现状及成效:

一、二年级学生就近入学(或在***就读或在凤山就读),***只保留一所幼儿园。

自我校布局结构调整开展以来,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基本解决了小学教学点多、规模小、条件差和教育资源浪费、办学效益低下的问题,有效缓解了师资紧张的现状,教育资源配置更合理、规范、优化,极大提高了义务教育的实施水平。村校点也十分重视教育的投入,各个自然村已经完成教学点的修葺、重建工作,薄弱学校的数量逐渐减少,优质教育的资源的覆盖面在逐渐增加,教育教学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

布局调整后,我校成为农村寄宿制小学。它解决了许多人民群众,适龄儿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寄宿制学校首先解决了每天学生来回走十几里路上学的困难,给农村学生争取了更多的学习时间。通过学校里的集体生活,农村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明显增强,卫生习惯明显改善,学生的交往能力明显增强。通过集体就餐,农村学生的饮食得到有力的保障,一日三餐,合理科学的营养搭配,均衡的饮食,使学生的体质明显增强,更能推动现代社会文明生活习惯的形成,学校高质量的后勤服务,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得到了社会、家长的广泛支持。

二、布局调整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我校布局调整实施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调整学校布局的过程中存在许多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撤点并校方面,撤并学校是符合调整学校的需要,但是,学校并校后,服务范围较大,学生上学路途较远,需要家长接送,增加了家长负担。小学生上学路程遥远、困难,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撤并后距离乡路途较远的村子,给学生的上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寄宿制学校建设及管理方面。我校缺乏专职生活管理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如,校医等}相关配套设备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经验不足。

3、合班并校后,学校出现了闲置校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个别学校村子不重视。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建议上级部门应重视幼儿教育的开设,这样不但解决了偏远山区幼儿上学难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当地校舍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4、教师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学生安全责任压抑着教师的心理,使广大农村教师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境地,生怕学生出事,心理包袱越来越沉重,加上农村学校编制紧张,一个教师白天要上课,早晨、晚上要负责学生的生活及安全。用教师的身体健康为代价支撑着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身体和心理处于一种非常脆弱的边缘。

三、整改措施及相关建议。

1、学习先进经验,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能力。

2、筹措资金,合理利用资金,补充设施的不足,逐步将学校办成群众满意的寄宿制学校。

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篇三

我带领市政府办的有关同志,对xx区中小学校布局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xx区中小学校布局亟需调整。

一、学校布局的现状

xx区目前共有普通中小学校32所,在校学生45380人。其中,普通高中5所,在校学生9584人;初中10所,在校学生13782人;小学17所,在校学生22014人。

随着旧城改造的加速、城区容量的扩大,xx区学校的布局已与城市的发展不相适应。29所公办普通中小学校,主要分布在老城区人民路、建设路沿线。以洞庭大道为界,大道以南有小学13所,在校学生17679人,校均规模1359人;大道以北只有小学3所,在校学生3335人,校均规模1112人。洞庭大道以南有初中学校6所,在校学生9400人,校均规模1567人;大道以北只有2所,在校学生20xx人,校均规模1019人。城市的扩大、学校布局的过于集中,给部分学生的就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据了解,火车站附近的学生,不少要到育英、常蒿路、紫桥等学校上学,路程最远的.约有5公里。

二、调整学校布局面临的问题

1、市城区学校建设规划未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这对今后学校的新建、扩建带来了诸多的问题,会造成学校建设成本增大,甚至无地可扩、可建。现在正在开发的水榭花城、九重天小区,其周边难以找到一块可以新建学校的地方。市一中、四中、北正街小学等中小学,今后如需在原址扩建,成本会很高。

8000居民以上的住宅区,还必须配置初中,其基建经费应纳入该区的开发计划。新建扩建4000居民以下的零星住宅区,必须缴纳教育设施配套费。”但是,这一政策一直没有落实。目前,老城区房产开发非常火爆,一些新建小区住宅套数多的达到几千,也没有按规定配套学校。如滨湖公园周边开发的水榭花城,三期规划建设住宅4000多套,入住人口1万多人,规划时没有规划建设学校。其附近的北正街小学,现在已经爆满,班额严重超标,且学校已没有进一步扩展的空间。因此,今后该小区学生上学问题,将会变得十分突出。

3、学生就学压力越来越大。xx区16所公办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分别有学生2958人、2933人、3010人、3320人、3433人、3546人;10所初中一至三年级,分别有学生4063人、4234人、4500人;5所普通高中学校一至三年级分别有学生3475人、3153人、2950人。据分析,今后几年,生源将呈现如下变化趋势:小学生源近两年相对稳定,今后缓慢上升;初中生源近几年缓慢下降,从长远看初中有资源紧缺问题;高中生源从今年起,今后几年快速增长。当前,**区学校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小学班额过大。现在小学平均班额为62.1人,普遍超额。尤其是一些办学条件较好、质量较高的学校,班额严重超标。比如常师附小平均班额73.9人,东升、育才、常蒿路、育英、北正街平均班额都在65人以上。二是初中学生分布不平衡。有的学校学生爆满,有的学校资源富余。市六中、五中、四中在校初中学生人数分别为1479人、2606人、1523人,平均班额均在60人以上,长怡实验中学有学生20xx人,平均班额达到64.9人。而市十一中、十三中只有1023人、1015人,平均班额44人、42人。这两所学校经过近几年的改造,基本办学条件已有较大改善,但由于招生难,生源不足,师资、教室等资源都有较大浪费。武陵区东郊中学,房地产已经开发到附近,全校只有学生196人,而且去年因生源不足,已经停招了初中一年级。这与该校的办学条件和质量有关,大部分学生都拥向了临近的市六中、四中。三是高中学位严重紧张。现在高中学校均已饱和,平均班额达到53.7人。根据目前初中在校学生数,如果按照55%升入普通高中学校常规偏紧的比率测算,后三年普通高中学生入学人数将分别达到4025人、3682人、3410人,均超过现有高中相应年级的规模。比如今年初三学生是7319人,按55%的比例,升入普高的学生人数将达到4025人,而今年高中毕业年级空出的学位只有2950个,其中还包括芷兰的360个学位,净差1075个学位。

4、债务包袱较重。据初步统计,目前市直5所公办高中学校累计负债达1.22亿元,其中市一中4155万元、七中3010万元、六中1898万元、三中1720万元、二中1354万元。沉重的债务不仅使学校持续发展受到制约,而且学校每年的学杂费用于教育教学的比例也很低,没有教学方面的大投入,学校很难获取高质量。另外,部分初中学校的内部条件较差,也亟待改善。目前,城区有的初中学校虽有漂亮的房子,但在信息技术、远程教育、图书仪器等方面比农村初中学校还差,整体水平比较低。

三、几点建议

1、将市城区学校建设规划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市教育局会同武陵区政府拿出了近三年以及到20xx年、20xx年学校建设规划,应搞好与市规划局的衔接,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2、分期新扩建一批中小学校。20xx-20xx年期间:新建白马湖完中、荷花塘初级中学。今年完成白马湖完中的征地工作,明年开始启动建设。20xx年前完成荷花塘初中的征地工作。扩建北正街小学,今年置换学校内三栋宿舍,临校征地七亩,明年工程完工。扩建育英北校,今年完成校内两栋教师宿舍楼的拆迁工作,明年新建一栋教学楼。扩建东升小学,将学校临街25米内的居民住宅楼征用拆除,新建一栋教学楼。扩建七里桥小学,今年完成征地工作。维修扩建东郊中学,规划部门要作好用地安排。20xx-20xx年期间:新建柳叶湖中学,武陵区改建南坪九年制实验学校。扩建沙港小学、戴家岗小学,完成德山中学配套建设。20xx-20xx年期间:按城区人口20xx年达到85万计划,拟新建中学3所(含九年制学校1所)、小学6所。

3、加大教育投入。一是城市教育费附加要全额用于学校建设。今后市本级的投入,除新建学校外,应把投向重点从外部环境改造转移到内部设施装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教育公平上来。对市十一中、十三中等学校予以重点扶持,改善其内部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吸纳功能。待条件成熟后,剥离市七中初中部,逐步缩小长怡初中规模。武陵区的教育费附加要全额用于城区教育,不能挤占挪用。二是落实房产开发建校政策。鉴于省里没有出台相应的收费标准,在土地挂牌拍卖时,可以设置前置条件,让房产开发商承担相应社会义务,以减轻政府负担。三是出台支持学校建设的优惠政策。今后在市城区新扩、改建中小学,除劳保基金外,其他报建费用一律全免。四是加大教育融资力度,积极支持民办教育发展。

4、支持武陵区新扩建学校。考虑到武陵区今明两年新扩建5所学校的投入大,约需资金4000万元左右,建议市政府采取以奖促投的方式,适当予以支持。

5、规范招生行为。原则上实行划片招生,确保市十三中、十一中、武陵区东郊中学的生源基本满额,缓解城区其他初中学校的压力。针对今年城区高中学位严重不足的问题,职业学校要尽量多招城区学生,不要与县市抢生源,更不要花钱买学生。同时,提高城区初中毕业生上职高的比率,以缓解普通高中的压力。

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篇四

一、学校布局调整主要成效

1、改善了办学设施条件。

通过撤并学校,基本消除了危房, 并逐步配备了实验室、图书室、仪器室、多媒体室、体育室等设施,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学校的图书资料、教学设备、仪器等也都更加集中,使学校的教学设施得到充实和改善。

2、改善了师资队伍状况。

通过学校布局调整, 教师队伍相应地进行了调整和优化组合, 中心小学体、音、美等学科配置了一些专职教师, 师资队伍的总体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提高了学校规模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布局调整, 撤并一些规模小、条件差、效益低的学校, 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利用,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学校的师资配置合理、教学设备比较完善、教学管理也比较规范, 因此能够接受较为优质的教育, 学习成绩提高较快。

二、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1.合并后部分小学生上学路程较远(豆坪、产坑等距离中心小学10多里),学生上放学交通工具欠缺,途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子女教育费用增加和生源流失。有些孩子搭乘公共汽车或拼车上学,额外增加了交通费用;有些孩子在学校就近租房寄宿,还有些学生流失到县外和县直学校就读,增加家庭支出和致使生源流失。

3.并校后生源层面多(生活、学习、家庭等习惯差异)使中心小学教师工作繁重,教育质量难以有效保证。

4.布局调整教师相对集中,优秀教师9个流动至县直实验小学,使学科配置难于安排,教师队伍老年化,中心小学221位教师中,女教师50周岁以上达10人,男教师55周岁以上达68人。

5、调整后的中心校学生数相对集中,中心小学体育、音乐、美术、英语等学科专职教师配置不齐(只有中心校本部配备各科1-2个,其它完小校几乎没有),教学设备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

6、校安工程未完成,整合后的学校(坑里644平方米、湖田998平方米)危房未拆,还在其中教室上课,存在安全隐患。

三、部分布局调整失当的原因分析

1.一些地方对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理解片面,没有按照就近入学、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就学困难。

2.一些地方盲目地追求合并后中心学校的办学规模,以办“大校”、“花园式学校”等为办学方向,脱离实际。

3.布局调整应坚持因地制宜与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应进行实际深入的调研。

四、对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建议

1、应正确认识、科学理解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应该以促进当地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保障农民子女尽可能接受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科学合理地“撤”、“并”,或“调”、“增”农村中小学。

2、应深入调研当地社会、经济、教育等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客观实际合理地规划调整工作。

3、因地、因时制宜,逐步过渡、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避免过快调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可能使每个适龄入学儿童都能接受到最大程度的优质教育。

4、优化搭配老、中、青年教师,配齐各校各科专职教师,按各校学生术或班级配备教育教学配套设施建设。

5、解决布局调整后出现的交通安全问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考虑由地方政府出资,在集中办学后为中心学校配置校车,免费接送学生往返家校;最后,各地应充分组织、协调当地财政,交通、运输等部门,以加开公共客运班次、贫困家庭学生免费乘车等多种办法和优惠政策帮助解决农村学生的交通困难问题,并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

6、加快校安工程建设,尽快完成各校配套教育教学设施建设。

学校布局调整调研报告篇五

为进一步搞好学校规划布局,制订科学合理的学校发展规划,促进全镇教育事业健康平稳发展,按照教育局要求,镇教育工作指导中心组织专门班子对全镇各学校发展布局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研,报告如下:

一、布局现状

2001年,山口镇政府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关于中小学定点布局调整意见»,对全镇学校布局进行了较大辐度调整,先后撤、并了12处定点小学或教学点。目前,全镇有初中两处,全部达到市级规范化学校,定点小学五处,三处教学点,定点小学中三处达到市级规范化学校,两处达到区级规范化学校,二十中和东碾疃小学正积极申报省级规范化学校(学校名单见附表1)。

二、存在的问题

山口镇通过布局调整,收缩规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布局分散、弱校过多的状况,促进了教育资源整合、质量提高和优势打造。但是随着生源的回升(见附表2)以及教育发展的要求,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学校办学条件及师资不能适应生源的需求。随着生源的回升,多数小学出现了校舍紧缺的现象,同时对教师的需求逐年增加。

二是由于定点布局,变一村主办为多村联办,容易造成互相 1

扯肘的现象。

三是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学校环境差别较大。

三、采取的措施

1、转变观念,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由于定点布局以后生源增加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

定点布局调整是上级为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始终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对下一步定点布局以后出现的问题也作了预测,成立了领导小组,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山口镇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近几年来,山口镇教育工作指导中心与镇政府及各联办村积极协调,扩大了学校的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转变办学思路,实行集中办学。由于定点布局调整后,各定点小学已无法容纳1-6年全部学生的入学要求,对此我们及时采取对策,从2004年开始将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全部集中到两处中学,利用初中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实行集中办学,几年来小学六年级的教学质量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始终在全区名列上游水平。

务、权利和责任,切实做到各负其责、联办联心,对于新的建设投资,一是充分利用和严格执行学校建设筹资政策,二是加大学校建设资金的落实力度,确保按时按要求到位,三是加强学校建设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定点布局调整以来,镇政府与各联办村共出资100万多元用于新建校舍和危房改造。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与各联办村努力协调,力争在三年内改变各小学校舍不足问题。

4、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力度,努力创建aaa级校园,我们采取了四项措施推进山口镇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启动“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出台了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及考核办法。二是开展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力争在三年内完成7所中小学三a学校创建工作,使全镇所有中小学达到三a学校标准,目前二十中已经是市级三a学校。三是加强教风、学风、班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四是挖掘学校德育资源,开展古诗文诵读、征文演讲、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宽育人渠道,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