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林业产业调研报告(优秀19篇)

时间:2023-12-08 作者:影墨

通过调研报告,可以深入了解所调研的问题领域,为进一步的决策和研究提供依据。这些调研报告范文展示了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我们提升研究能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3年林业产业调研报告(优秀19篇)篇一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承担着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在建设生态xx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中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山区,林业更是应该优先发展,使山区农民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xx镇通过多方面联系与努力,现与xx市华辉林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xx市华邦林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达成投资意向,计划以xx镇为主要种植基地,投资种植高脂湿加松树20万亩,种植高脂加松树将会成为xx镇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当地农民群众增收的新亮点。

高脂湿加松树种苗是国家林业总局资助的,从国外引进的优良加勒比海松树和本地的湿地松树,经种子场杂交选种培育出来,试验得出的优良松树。实验测定表明:湿加松树生长期为7—8年时间,平均树干高度为12—14米,胸径为16—18厘米,优树高达15米,最大胸径达26厘米。湿加松树树种不但表现出较大的生长量,而且年产松脂量比普通的松树多50%,胸径16厘米的松树,每棵年产松脂超过5公斤。该树种比普通的湿地松也显示出更高的抗寒能力,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经济效益。

据xx市华辉林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xx市华邦林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试点种植证明:高脂湿加松树是杂交培育的优良种苗,比其它同类的松树具有较高经济价值。一是采脂收入,湿加松树生长7—8年就可采脂,每棵树年产松脂超过5公斤;二是砍伐木材出售收入,xx市华辉林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xx市华邦林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计划利用6—8年时间完成种植20万亩高脂湿加松树,到时种植的松树每年可采松脂约4.5万吨,该公司将投资建设松香加工厂,可生产松香约3万吨,每年可给当地政府增加税收,又可以带来大量就业机会,还可促进当地林化产业的发展。

xx镇位于连州市西北部,是xx市的主要林区之一。省道s114线贯穿xx镇全境,全镇辖区面积为168.7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委会,现有人口3万多人。山地总面积24.85万亩。其中林地面积19.33万亩,非林地面积5.52万亩,林地资源十分丰富。xx市华辉林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xx市华邦林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曾于20xx年6月到了xx镇进行考察,他们考察后认为:xx镇的山地和土壤是十分适合种植高脂湿加松树。因此,xx市华辉林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xx市华邦林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决定用6—8年时间,采用租赁村、组的集体土地和引导当地村民在自留山地更新种植等方式,计划在xx市的xx镇等镇乡发展种植高脂湿加松树20万亩。合作期为35年。

为使xx镇引进外资发展林业生产工作能够顺利开展,xx镇已成立了开发高脂湿加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协调做好开发高脂湿加松工作的各项工作;并加大宣传发动工作,营造一个有利于种植高脂湿加松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还需要市林业等部门对该项目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给予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特别要落实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相关政策,保护经营者和发包者的合法权益,帮助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高脂湿加松树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为xx镇的经济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2023年林业产业调研报告(优秀19篇)篇二

林业和草原局以林草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引导培育林下种植、养殖、山野菜采集加工、生态旅游、林果药间作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林业产业向立体复合型多元化发展,实现了保护生态和富裕林农的相互促进。现将我旗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多模式发展,多品类共存。一是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因地制宜开发林果、林草、林菜、林菌、林药、家禽养殖等模式。全旗沙果树12.18万亩、414.42万株,其中,百亩以上沙果树种植示范地块40块、面积1.1万亩,种植沙果树37万余株;我旗林区山野菜资源丰富,有柳蒿芽、蕨菜、黄花菜、木耳、蘑菇、猴头、榛子等,种类多、产量大,常年产量蕨菜约为1000吨、木耳50吨、蘑菇80吨、柳蒿芽1000吨。二是大力发展特种养殖。依托天然林地资源,鼓励林区职工发展野猪、野鸡、鹿等特种养殖。三是大力发展林区生态旅游产业。全力推进牧人寨生态休闲景区建设。项目总投资1.2亿元,建成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停车场、漂流码头、高空滑索、森林温泉、水上乐园、蒙古部落、生态采摘等休闲娱乐项目。启动图博勒峰风景区项目。项目前期规划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招商。项目投入运营后,可与仙人洞旅游度假山庄联合推出“俯瞰兴安岭、探秘仙人洞”精品旅游线路。

(二)全力推进,特色产业。柞蚕产业是十大富民产业之一。现有宜蚕柞林面积60万亩,已开发利用近47万亩。蚕种场2个、繁种点1个,种茧贮藏窖2处,蚕种场制种室及保种库6358.8平方米,制种蚕场2万亩,每年可提供优质蚕种(丰达1号、珍珠1号)15公斤,完全可以满足我旗蚕种需求。目前,全旗养蚕专业示范村12个,蚕业生产专业合作社34个。柞蚕放养4016把,商品茧产量750万公斤,产值2.05亿元。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调查统计,我旗现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柞蚕生产基地、柞蚕良种繁育基地和最大的蚕茧集散地,柞蚕单产和蚕农收入居全国之首。

(三)创新机制,企业参与。为更好地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提升林下经济技术水平,我旗大力倡导并鼓励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企业参与林产品开发,依托其企业优势,打造本地特色品牌。20xx年4月,呼伦贝尔蒙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我旗,该企业设计年加工黑木耳3600吨、年产黑木耳多糖饮料30万吨、小包装干品木耳500吨、小包装湿品木耳100吨、木耳粉及功能食品2500吨。20xx年8月,内蒙古鸿一格商贸有限公司与呼伦贝尔阿荣小镇电子商务实行战略合作,将通过阿荣小镇电商平台下单采购汲耳饮料,该公司将围绕木耳、榛子等优质农畜林产品开展线上下单采购,将极大地促进我旗林产业的发展。

(四)强化服务,合力推动。一是实行下沉式技术指导。依托旗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局、“土专家”等林业专业技术人员50人,组建技术服务队,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跟踪服务。按照“群众自愿,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先后组建沙果种植、中草药种植、柞蚕养殖等专业合作社50多个,形成合力,从而推进林农组团致富。二是创新式金融支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以林权抵押,旗农经站担保,林业部门登记、评估定价的贷款方式,助推林业经济发展。同时探索扩大森林保险覆盖范围,进行了榛子林和经济林产量保险试点,进一步为林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一)思想认识不足。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林下经济发展宣传引导不够,分类指导有待加强;林农对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林产业效益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发展林下经济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导致主动发展意识不强。

(二)产业化经营程度低。我旗林产业基础薄弱、且发展不均衡,林产业多以原料销售为主,缺乏精深加工利用的企业,缺乏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专业市场,产业链条不长、附加值不高,导致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

(三)产业支持政策不够。国家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大多是引导性、方向性的,缺乏具体的支撑和鼓励措施。加之我旗财力所限,目前对参与林业产业发展的支持不够,影响林农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通过技术讲座、科普宣传的方式,对发展林下经济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组织群众参观学习,通过算对比账、算效益账,向广大群众展示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和优势,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二)科学布局,提高效益。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将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地发掘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布局,确定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努力探索和推广切合实际、适宜地区发展的林间种植、养殖模式,实施分类指导,提高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

(三)加大扶持,示范带动。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投资项目扶持和协调林权抵押贷款,拓宽发展林下经济的融资渠道,带动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和规模效益,向“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向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实施品牌战略,实现林产品加工和服务业发展一体化。

(四)加强培训,引进技术。聘请专家就当前林下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关键技术进行现场授课,积极大胆引进推广适宜我旗的林间种植新品种、新技术。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进行现场指导、答疑解难。通过各项培训指导,更好的为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五)市场营销,做好服务。积极培育市场营销组织,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市场行情,并为群众提供详细的市场行情、产品的方向、市场的导向等,构建专业化的营销网络。同时发展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或协会,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程度,使我旗林下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2023年林业产业调研报告(优秀19篇)篇三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必须的基础性资源,处在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空间的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地位,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林业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是促进林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推进阶段、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林业工作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林业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本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成败,为此,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建设生态家园,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赋予林业系统干部职工的历史使命。

为认真掌握我县当前林业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为下一步全县掀起新一轮以林业产业发展为重点的山区综合开发提供决策参考,结合林业部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部署,县林业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局班子领导、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林业局学习实践活动专题调研组,确定调研专题、精心谋划调研提纲,于4月20日至24日,分别深入三个国有林场、部分乡镇和挂钩联系村就我县林业产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

自然气候条件:我县地处滇中湖泊高原区与哀牢山地的接触带,全县最高海拔为北部乡镇哨冲尼白木克山2551米,最低海拔处在县城东南部元江江边259米,县城海拔为1420米。全县土壤以红壤土为主,占%,其次为紫色土、水稻土等。县内主要河流属红河水系和南盘江水系。全县四季气候温和,多年平均气温摄氏度,多年平均降雨量毫米,北回归线从县境西北部穿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无霜期达307-310天,适合多种作物生长。

林业资源优势:我县现有林地面积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其中,国有林面积万亩,集体林面积216万亩。截止2016年,全县已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确权面积万亩,确权率达100%;全县目前种植杨梅5万亩,柑桔万亩,竹子万亩,核桃万亩;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万亩,纳入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万亩;全县已建农村户用“三结合”沼气池万口,占全县农户数的%,沼气示范村237个;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62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我县丰富的林地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环境为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提供了必备的基础条件,全县杨梅、柑桔、竹子、核桃等林果种植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群众基础,群众从中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已成为种植户主要的经济来源。在近350万亩林地中,除已划为生态公益林保护和条件不适林地,可规划用于发展林产业面积超过90万亩,资源优势十分明显,林地开发潜力巨大。

林业产业规模布局及效益:1997年,我县制定出台《××县山区综合开发规划纲要》和《加快××县山区综合开发的若干政策意见》,实施了六大林业产业项目建设,使山区林业产业得到了较好培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以龙朋、新城为主的竹产业,以异龙为主的膏桐产业,以异龙、宝秀、坝心为主的杨梅产业,以牛街、龙朋为主的核桃产业,以采伐林场、牛达林场、龙朋林场为主的云南松用材林产业,以采伐林场为主的优质梨产业。规模接近和超过5万亩的有竹子、杨梅、膏桐、柑桔等;接近和超过10万亩的有核桃、桉树等;超过100万亩的有云南松。2016年,全县林业总产值实现亿元。

二、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旧体制、旧观念的束缚和影响,普遍造成对林业工作的定位不科学、不准确,要么简单地把林业建设等同于木材生产,要么片面地强调林业的生态属性,忽视了林业的经济功能,影响和阻碍了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制约了林业生产力的充分发挥,致使我县林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问题十分突出,规模小效益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主要表现在:

产值规模小:我县林地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0%以上,全县2016年林业总产值为亿元,亩均林地产值仅为/1360元,按法定统计口径计算,林业总产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所占比例与林地面积在国土面积中的比重不相称,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率低下,亩均产值仅为农业产业的5%左右。

支柱产业单一:我县虽然确定杨梅、核桃、竹子等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重点,但目前还未形成有效规模,结构还显单一,产业效益作用不明显,尚不能成为支撑林业科学发展的支柱产业。经济林果结构不合理,首先是品种结构不合理。林果中以核桃、杨梅、柑桔等大路品种较多,错季果品、时令果品等面积和产量相对较小。第二,品质结构不合理。在果品生产上表现为“三多三少”,即低档果品多,高档精品果品少;一般大路品种多,名特新优品种少;季节性果品多,适宜加工、耐贮藏果品少。

产业化程度低:全县无林业龙头企业,现有林业企业规模小、效益低,经营粗放,林产品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能力弱。我县目前三个国有林场经营困难,林场主要的生产经营业务仍然是采伐和出售原木,属资源消耗型企业,抵御市场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都十分弱小,生产经营仅能够维持目前的温饱水平。缺少生产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联结带动农户能力强、具有一定规模的林业龙头企业。

制约因素分析:

一是林业体制机制不够完善。虽然我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相关的配套改革进展较慢,尤其是在森林采伐管理、投融资平台、林业保险、低效林改造以及林木林地规范流转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障碍,影响了林改成效的充分发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现行的森林采伐管理与落实林农处置权的要求和森林经营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采伐申请程序过严,指标分配及使用规定不灵活、不合理、不及时,不利于林业产业发展,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林业生产经营。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后,林农拥有了林权证,林木林地相当于自己的私有财产,但现行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和林地开发经营制度设立的许可条件限制太多,审批程序严格且复杂,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不利于林农自我管理和自主经营。而市场经济时代形势的发展变化可谓瞬息万变,经营机遇稍纵即逝,再加上一定的审批程序和权限指标限制,林农不一定可以从自己的林木林地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林业经营受限太多,机制不活。

二是科技支撑能力不够强。主要表现在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林业生产需求脱节,试验示范基地及林产品新技术显示度不够,示范作用不大。尤其在我县林产业推进过程中,林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程度低,林业科技的导向、扶持和支撑能力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我县在90年代中后期/13大力发展经济果木林,林业部门主抓核桃生产,当时推广的核桃品种应该说还是适应我县的气候土壤条件,但保存下来的很少仅为4万亩左右,占当时已发展总面积20%。究其原因,管理上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管理,就是要加大科技支撑、科技服务和科技普及的力度,让老百姓真正掌握运用科学种植及后续管理的适用技术,核桃产业才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当时林业部门的科技支撑、服务措施没能及时跟上,尤其是林业科技普及覆盖面不广,群众科技意识不强,普遍只种不管、不会管、不想管,导致了全县核桃保存率低。三是林业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中央和省、州进一步加大对林业的扶持,但还存在项目资金配套少,投入远远不能适应加快林业发展需求的问题。另一方面,在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上习惯于平均分配,投资效益不明显,回报率不高。加之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税收优惠、林木林地抵押贷款等投融资体制尚未建立,社会和林农投资的积极性严重受阻。如2016年我省确定发展核桃产业,掀起新一轮山区综合开发热潮,但每亩核桃的项目经费仅安排30元。我县是省级确定的核桃基地县之一,但我县县级财力薄弱,无力从县财政资金中专项安排核桃产业发展扶持经费,我县发展核桃就靠省级配套的30元来运作,产业发展经费压力过大,困难不小。据测算,2016年核桃育苗成本每株为4元左右,每亩仅苗木就需投入40元,加之肥料、农膜、打塘等投入,每亩核桃造林成本就需100—150元。我县今年在牛街镇扯直村委会建立的万亩核桃种植示范基地共投入200余万元,每亩投入超过150元,造林质量得到必要的经费保障,各项造林指标完成较好,该基地已被列为州级核桃生产示范样板林基地。

三、加快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不仅表现在我县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可为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提供基础性保障,同时,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成功典型范例。××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山、能够为广大群众致富提供可靠途径的希望也在山,发展林业产业大有可为、大有希望。在推进我县林业产业科学发展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科学谋划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宏伟蓝图。根据我县自然气候条件、新一轮山区综合开发国家及省州重点扶持项目、国际国内林产业发展趋势以及我县干部群众认知程度,建议全县重点抓好核桃、油茶、膏桐、竹子、速生丰产用材林及林下资源开发六大林业产业,力争到2016年发展特色林90万亩,人均拥有3亩特色林,林农从林业产业发展中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大力推进以核桃、油茶、膏桐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建设,重点实施好牛街、异龙、龙朋等6个核桃种植基地建设,从2016年起,年均发/13展核桃6万亩以上,使全县核桃种植总量达35万亩(其中美国山核桃15万亩);在海拔1200米以下干热河谷地区,抓好膏桐种植,使膏桐面积达8万亩;结合石漠化治理和低产林改造,从2016年起,每年发展油茶1万亩,使其面积达10万亩;积极推进林(竹)纸一体化,规模化发展桉树、杉木、竹子等速生丰产林、珍贵用材林和笋材两用林生产,使其规模达到40万亩(其中竹子10万亩),着力打造全县重要的林(竹)纸一体化产业基地。坚持“长中短结合,以中短养长”,大力推广林菌、林药、林禽、林果、林花等林下经济,充分开发林下资源。

二是牢固树立抢抓机遇意识,为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发展争取广阔空间。要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作出的加快山区综合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牢固树立抢抓发展机遇的意识,为我县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保障和项目支持,以解决好目前我县财力薄弱、无力对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经费的突出问题。当前,要紧紧抓住我县已被列为全省核桃基地县的机遇,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大力发展核桃种植,使全县核桃种植总量达到35万亩。要紧紧抓住我县已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林农主体意识明确、有强烈开发林产业愿望的有利时机,正确引导广大群众的发展意识和林产业开发方向,为林农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支持服务,遵循符合××实际的原则,稳步推进全县林产业发展。

三是及时启动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为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造成目前我县林产业发展速度慢、规模总量小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体制上的制约,基层林业工作者、林权所有者和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对现行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龙朋镇己冲村委会拥有林地面积28400亩,林改确权到集体12100亩,确权到农户16300亩,可用于低效林改造的林地约10000亩,但由于受当前审批制度制约,目前,仅开发利用1000余亩,大部分林地闲置放荒,干部群众看到眼里急在心上,一致要求林业部门给予特殊支持政策,以开发利用林地发展林果产业。开展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中,要广泛征求基层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我县工作方案,按照“简化审批程序、放宽政策界限、方便群众办事、取消部分许可”的原则,建立起“科学合理、审批简便、有利发展”的管理制度,形成林权所有者享有充分的自主经营权、林业主管部门为林业生产经营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林业生态环境得到科学保护的森林经营机制,为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一是建议分类放开林木采伐管理。竹子、桉树等人工林在县内可自由交易,采伐不受生产指标的限制,无需采伐审批和运输证,鼓励和支持林农积极发展人工造林,充分保障林农的处置权和收益权。二是进一步放宽采伐限额管理政策界/13限。改变目前木材生产指标一年下达一次的规定,放宽到一次下达五年的生产指标总量,取消年度指标不得积累串用的规定,允许林权所有者在下达指标总量内自主生产经营。三是进一步简化采伐审批程序。改革现行的采伐审批程序,审批环节建议由现行的5个减少为2个,缩短审批时间,方便群众办事。四是推行采伐审批公示制度。放宽政策界限和简化审批程序后,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积极推进采伐审批公示制度,实现既放得开又管得住。五是建议取消商品材和非商品材采伐分类管理,对木材生产只实行指标总量控制,进一步为森林经营创造良好条件。六是支持引导低效林改造。建议进一步放宽低效林改造条件,抓紧制定低效林评判标准,组织编制低效林改造规划,优先安排低效林改造采伐指标,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四是推进林木林地规范流转,为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可靠平台。充分发挥我县林业产权管理服务中心功能,强化林木林地流转交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抵押贷款等林权流转服务工作,逐步规范我县森林资源流转体系,实现林业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是将县林业产权管理服务中心列为县级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落实机构、人员、编制、经费。二是积极打造森林资源流转平台,建立集信息发布、市场交易、林权登记、中介服务、法律政策咨询于一体的资源流转市场,建立森林资源流转信息库,逐步实现流转规范化、信息公开化;三是引入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完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围绕林业生产经营需求,建立我县森林资源评估机构,为林木林地规范流转提供服务;四是不断建设完善林业产业发展投融资体系,争取对林业产业发展扶持实行长期、低息、贴息的信贷政策,放宽营造林贷款条件,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贴息资金。大力发展林业保险业务,不断提高林业生产经营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五是加大林业科技普及力度,为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创造高质量服务环境。在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发展中,要注重汲取已有的经验教训,既要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又要大胆放手多试多闯。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对扶持政策、优势林产业发展方向、市场前景等知识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广大林农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科学发展路子。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利用一切手段努力加强林业产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广大林农科技意识和技术水平,打造一支懂技术、会操作、靠得住的农村适用技术骨干队伍。退休后在龙朋镇国建村定居的州茶桑果站原站长李应福多年来一直为山区林果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并手把手带出村子里一批青年农民技术员,今年春节前后村子里先后有30多个年轻人出外为各地林农开展果树嫁接服务,每天每人收入100—200元,最高的可达到400元。正因为有这批农村适用/13技术骨干队伍,国建村已成为全县林果种植有一定影响力的先进村。三是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与交流。积极选派林业技术人员到科研院校进修提升,并为科研院校林产业研究推广提供良好服务,争取将我县建成省内科研院校重要的林产业发展科研示范基地。四是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随着林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体系,乡镇林业站不仅要成为基层林业行政管理工作站,更要成为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成为基层技术报务网络的关键接点。五是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在现阶段我县财力难以保障的条件下,我县可充分利用三个国有林场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如采伐林场2016年在王家山林区进行采伐迹地更新中成功引进桉树新品种种植,发展规模2000亩,目前长势较好,预计五年后可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示范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六是抓好××特色与林产业工作重点的有机结合,努力开创我县林产业科学发展新局面。我县发展林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较早引进的杨梅产业,在××种植就比引进地表现好,上市时间提前了一个多月,相比省内种植而言,××杨梅的品质最优,为××杨梅占领市场赢得了先机。在林业产业发展中,就是要突出××特色,抓好特色与工作重点的有机结合,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发展路子。就当前而言,泡核桃、甜竹笋、大杨梅已成为××林产业的名片,在省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尤其杨梅,已随蜚声中外的××花腰歌舞而扬名国内。在当前我省打造国内重要的木本油料大省的大背景下,要集中精力抓好××优质泡核桃和名特优稀新品种美国山核桃的发展,力争将××核桃发展成为广大山区群众致富奔小康可靠的支柱型产业。同时,加快××甜龙竹、××杨梅产业升级,在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改变目前只限于经营原产品的落后状况,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2023年林业产业调研报告(优秀19篇)篇四

××在经济上是小县,但在生态建设上却是大县,林地面积241.93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57.9%,森林覆盖率53.8%。林业作为生态保护核心、经济发展的支柱、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肩负着改善生态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事关农村发展,事关“绿色××、富裕××、和谐××”建设,为了解全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发展中创造的成功经验,从根本上解决林业体制机制不顺等突出问题,把林业产业推向全面科学发展阶段,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县委办师办通〔20xx〕54号文件精神,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局对全县林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特报告如下:

××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山地面积占91.2%,是××省重点林区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多年来,林业局按照省委、省政*“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林业发展要求,围绕构建“绿色××,富裕××,和谐××”这一主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大地增绿、农民增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为目的,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多项生态建设工程为支撑,从增加林业贡献率着手,严格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实施了速生丰产林、世行贷款造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一批生态建设工程,森林资源持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明显加强;深化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态效益、产业效益、林农效益凸现;打造了全省重要的木材生产、加工和交易基地,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结构渐趋合理,林业产业建设迈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241.93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417.45万亩的57.9%,其中有林地面积196.99万亩,灌木林地面积27.76万亩,疏林地面积6.52万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0.66万亩。森林覆盖率5从1978年的20.1%增至20xx年的53.8%,活立木总蓄积量533.82万立方米,20xx年林业产值突破了2亿元,20xx年力争超过3亿元。

(一)第一产业稳步发展。林木培育业在林改、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场建设驱动下,全县群众造林积极性高涨,以杉木、川滇桤木为主速生丰产林发展迅速。目前有速生丰产林93万亩,其中杉木30万亩、华山松20万亩、桉树15万亩、川滇桤木等速生商品林28万余亩。20xx年建设10万亩以杉木、川滇桤木为主速生丰产林,实现100万亩以上速生商品林基地建设目标;经济林树种结构渐趋合理。核桃、板栗、油茶等特色经济林从20xx年的2.57万亩增至20xx年的10.39万亩,产量89.18万吨,20xx年继续建设核桃10万亩、油茶1000亩;绿化苗木事业发展加快。育苗面积从20xx年的213亩增至20xx年的3375亩,年产绿化苗木及花卉2120余万株(盆)。特别是以“滇东木莲”为品牌的绿化苗木基地初具规模。

(二)第二产业初具规模。全县共有林产品加工企业45家,20xx年生产锯材12931m3,实现产值2564万元;生产细木工板10961m3,实现产值2849万元,20xx年预计实现产值8000余万元。

(三)第三产业逐步壮大。菌子山、凤凰谷具有较好的景观优势和森林旅游资源,20xx年接待游客27.9万人次,涉林产值7027万元。

(一)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林产业发展。数量充足、布局合理、结构科学、质量优良的各类森林覆盖,才能发挥生态系统整体防护功能,才能构筑良好的森林生态屏障;建设林木利用率高、产品增值效益明显、产业链条长、符合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企业,才能较好的联结带动农户增收,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因此,建立符合县情、林情的发展思路与制定科学的产业建设规划,走有序、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现代林业发展的精髓。我县根据区位、气候等优势,确立了速生丰产林基地、特色经济林基地、绿化苗木基地和深加工基地等系列基地建设规划,并始终不一的坚持,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作用,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明确责任,严格落实,建立起有效的考核机制。我们实行各级领导干部任期林业产业目标责任制,签定责任状,将林产业成绩作为政绩考核重要内容,每年按制定的考核奖惩办法,严格考核并兑现奖惩。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强化了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

(三)调整结构,靠山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焕发出群众空前的造林、营林、护林热情,投资发展商品林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热门”;木材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场整体功能进一步完善,推动了林业服务体系、经营体系、森林资源管护体系和流转体系的建设,加速了林产业结构升级和良性循环发展,使林业收入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事实证明,林业既能显现生态、社会效益,又能很好发挥经济效益,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目前全县共有林业用地面积241.93万亩,人均拥有林地面积6.13亩,林业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占有较大优势,但由于种种原因,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林业资源整体开发利用仍处于相当低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残缺。目前,我县林业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大,二、三产业滞后。第二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龙头企业少,产业链条短,林产品加工转化率低,未能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

(二)缺少龙头企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低。加工企业多以原材料初加工或粗加工为主,技术和工艺落后,经营方式粗放,原材料利用率极低,产品增值效益不明显,缺少生产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联结带动农户能力强、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

(三)配套体系建设跟不上,市场服务功能不完善。一是市场建设跟不上,经营规模小,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存储能力和流通服务水平相对较差,影响林产品的流通。二是林业技术、信息、生产资料服务体系不完善。特别是经营者需要种植信息、病虫害防治技术、药品等,得不到及时咨询和购置。三是先进的森林培育技术、林产品加工利用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普及应用落后,不适应新阶段林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四是农民的科技素质也与新阶段的要求不适应。

(四)政策扶持力度小,项目投资少。国家投资侧重于生态建设,用于产业建设的投资少,政策性贷款争取难度大。木材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场的建设,虽使林木价值增值、林农增收,产业经济整体水平得到提高,林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但20xx年金融危机给木材深加工基地带来巨大冲击,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资金周转缓慢,融资难,无法正常存储木材原料,不能满负荷生产,造成企业生产效益低,挫伤发展热情,也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林业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林业工作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工作难度大,肩负林业执法、资源管理、公益服务等管理职能,目前机构设置不合理、体制复杂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林业发展。

(一)完善配套体系建设,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和质量。完善市场,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龙头企业,以行业繁荣带动产业发展;开创品牌,实施名牌战略;加强林业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森林认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教育与人才培养。

(二)进一步深化林业各项改革,理顺林业体制机制。一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构建林业科学发展体制机制。要把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题,作为林业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全力破解影响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构建现代林业体制机制,使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山林的主人,获得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发家致富的创业平台,充分释放38万农民和241万亩林地的巨大潜力,为实现林业科学发展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科学利用人力资源。以依法理顺林业主管部门的职能职责和工作关系为根本,以创新林业管理机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探索林业执法、资源管理、公益服务管理新体制为重点,规范林业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新时期林业发展新趋势,依照现代林业发展要求,强化管理、服务等意识,转变单位职能,科学合理设置机构,从根本上解决林业发展“瓶颈”问题,促进林产业科学发展。

(三)继续加速推进造林绿化,改善生态状况。我们应始终把造林绿化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把森林经营作为发展现代林业的永恒主题,把科学经营的理念贯穿到林业建设的全过程,坚持“管严公益林、放活商品林、改造低效林、培育珍贵林、发展速生林”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快推进天保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大力推动重点区域造林绿化,着力推行身边增绿活动,让林上山、进城、上路、入村,推进“绿色××、富裕××、和谐××”的建设进程。

(四)进一步全面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巩固扩大生态建设成果。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积极主动建立森林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和防治服务网络,健全和稳定林业行政管理体系,整合林业执法资源,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从提升林业部门执法权威和社会公信力着手,着力实施森林防火工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规范种苗、林木生产经营秩序,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生态安全。

(五)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做强做大林产业。我们应坚持开发利用与资源培育保护相统一原则,以“大地增绿、农民增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为目的,从增加林业贡献率着手,积极培育森林资源,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打造100万亩生态公益林、100万亩速生商品林、30万亩优质核桃、30万亩油茶、1000万株绿化苗木“五大基地”,做大做强以华海木业为龙头的林产品加工、交易业。

(六)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提供林业发展坚实保障。当前,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林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就业机会的潜力和优势,在争取上级生态工程、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基础上,畅通投资渠道,吸引社会投资向林业流动。其次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健全林业资金目标管理约束机制和责任体系,强化资金使用和运行管理,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着力改善民生。

(七)强化组织领导,提高科学执政能力和水平。结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党风廉政建设着手,转变工作作风,落实工作责任,加强队伍建设,把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转化为广大林业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全面提升林业干部职工推动林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县林业局。

2023年林业产业调研报告(优秀19篇)篇五

回顾我省林业站建设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是1956年至1987年的缓慢发展阶段,乡镇林业调研报告。为适应林业建设需要,我省于1956年开始在重点林区设置区、乡(镇)林业站,但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到1987年底,林业站只有551个,职工仅1995人。二是1988年至1992年的快速发展阶段。1988年原国家林业部将林业站建设作为林业改革重要任务之一,提出利用3~5年时间把区、乡(镇)林业站建设好。我省即把建站设员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林业站建设步伐加快,发展迅速。截止1992年,全省已建有林业站1095个(占乡镇总数的61.9%),站员4006人,其中正式职工2627人。三是1993年以来的标准化建设阶段。1993年6月,全省林业站工作会议在东至县召开,研究和部署林业站开展标准化建设,标志着我省开始了以核定林业站机构编制,提高队伍素质,加强站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制度、图表及档案管理建设为中心;以强化林业社会化服务职能,加快林业站自身经济建设及廉政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业站标准化建设阶段。在这一阶段,我省紧紧围绕林业站标准化建设这根主线,巩固和完善前期建站成果,发挥林业站的多项职能作用,为实现“五八”造林绿化规划、林业第二次创业和绿色长廊工程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在正全力投入到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之中。

据调查统计,目前全省保留单独设立的基层林业站有806个,在农林水综合站加挂林业站牌子的挂牌林业站301个,另有综合站284个。全省各类站共定林业人员编制4001人,实有林业正式职工4517人。截止目前,全省已经有76个县(市、区)获得了国家林业部(局)确认的林业站标准化建设“合格县”称号。

(一)林业站机构不稳定

据摸底调查,从总体上看,目前我省山区及重点丘陵、平原区基层林业站机构较为稳定。21个山区县基本上以乡镇设立林业站,其它重点丘陵、平原区县多以2~6个乡镇设立林业中心站或在重点林业乡镇设立林业站。而在一般平原区和丘陵区,如阜阳、亳州、合肥、蚌埠和淮北市的全部或者大部县(市、区)均为设立综合站;巢湖、安庆、六安、滁州市等的一些县(市、区)多为在综合站的基础上加挂林业站牌。全省单独设立806个林业站,较2000年底全省已建的1313个林业站缩减了39%。

形成目前局面的原因在于,自1992年开展撤区并乡及乡镇机构改革以来,我省林业站就一直受到“撤并”的影响。2000年9月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后,各地又开始撤并林业站机构,下放林业站管理权限,大幅度裁减林业站人员。据统计,到改革后第一年,也是最严重时的2001年底,全省实有基层林业站72 3个(较2000年缩减45%),落实核定林业站编制3035人(较2000年缩减43%,占省编委核定全省林业站编制数的52%),实有职工3221人(较2000年缩减39%),调查报告《乡镇林业调研报告》。与国家加快林业发展的形势,与多项林业重点工程实施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林业站机构的不健全、不完善、不稳定难以保证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人员编制少,事业经费难落实

本次调查,各地均反映林业站人员编制少,且多数山区县林业站人员事业经费不能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实行全额拨款,加重了林业部门的经费压力。如灵璧县有21个乡镇,设立6个中心站,核定编制才18人;宁国市是我省重点山区县,全市19个乡镇办均单独设置了林业站,核实编制113人,站均5.95人,而该市有林业用地面积275万亩,站人均2.5万亩。金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430多万亩,全县29个乡镇林业站,只核实编制89人,站均3.07人,人均林用地面积近5万亩。都与《安徽省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编制标准(试行)》中山区乡镇站编制基数为3人,每1.5万亩林业用地增编1人的规定要求有较大出入。又如重点山区县休宁县,全县39个林业站,定编128人,站均编制只有3.28人。而且,该县林业站事业经费得不到保证。县财政每年总体上划拨给县林业局的事业经费只有42万元。导致该县32名农民技术员(包括从社会上招收的“林政员”、“林管员”和“林业基金代征员”),1997年参加了黄山市人事、林业部门联合组织的考试、考核,被择优聘用;2001年又参加机构改革中的考试、考核竞争上岗,身份虽已解决,但其工资等待遇却一直不能兑现。近几年来,不时有上访发生。类似的情况在绩溪、岳西、潜山、霍山、金寨等县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据摸底调查统计,全省各类站共核定林业人员编制4001人,其中,单独设立林业站的59个县(市、区)设立780个林业站(注:还有濉溪、肥东、无为等县少数乡镇设有林业站,多数乡镇为综合站,故未计其中),下达编制3033人,站均3.89人;有18个县(市、区)设立301个挂牌林业站,下达编制666人,站均2.21人;其它302个编制多属综合站中落实林业人员。全省各类站实有林业正式职工中还有23%的人员事业费未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三)管理体制不顺,林业站职工待遇低

目前全省基层林业站管理体制多种多样。据调查,全省有35个县(市、区)483个林业站“三权”在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实行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主要分布在山区县和设立林业中心站的县;有23个县(市、区)157个林业站和89个挂牌林业站实行双重领导;还有20个县(市、区)148个林业站和212个挂牌林业站,18个县(市、区)18个林业站和284个综合站实行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

金寨、青阳、桐城、埇桥、萧县、濉溪等县(市、区)普遍反映,由于林业站现属乡镇以块为主的管理,存在下列弊端:一是林业站职工成了乡(镇)干部,要参加乡镇中心工作,成天包村下队,计生收税,无力投身林业工作;二是林业站职工待遇低,工资福利难保证;三是森林资源管理失控;四是造林质量难保证;五是林业主管部门落实任务不畅等等。同时,多年来一些地方将林业站“三权”下放与收回几经反复,动摇了基层林业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如在工资兑现上,林业站“三权”下放的青阳县,庙前乡财政只拨给林业站基本工资(占70%)的80%,而浮动工资(占30%)、123元津贴工资等一概不发,林业站职工在家扎大扫把卖,每月只能勉强兑现基本工资。

与此同时,省林业厅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级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内也没有统一的专门的林业站管理机构。林业站管理的职能分散在办公室(人秘股)、林业站(造林科)、资源科(股)、技术推广中心等部门。省、市、县三级林业站主管部门的管理体系也有待理顺与加强。

2023年林业产业调研报告(优秀19篇)篇六

为更加科学准确地反映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情况,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对林产业发展的指导、促进作用,按照省林业厅《关于开展林业产业统计调研工作的通知》(云林计财〔20xx〕46号)文件要求,我局对以来的林业产业统计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林业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渐趋合理。至全县完成林业总产值分别为1.45、2.96、2.59、3.07亿元,结构比分别为99:0:1,47:0:53,63:10:27,52:16:32。总体来看,二、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产业结构变化较大。但结构仍然不尽合理,一产业比重大,二、三产业比重小。今后林业发展应当在抓实一产业基础上,重点发展二、三产业,提高其产业比重。

(二)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龙头带动力逐渐增强。多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建设,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要求,积极建设100万亩生态公益林、100万亩速生商品林、30万亩优质核桃、30万亩油茶、1000万株绿化苗木“五大基地”,着力打造木本油料、木材加工、生态旅游、苗木花卉“四大产业”。 至累计造林58万亩,全县建成公益林95.4万亩,商品林基地146.5万亩,商品林中:用材林面积114.8万亩。经济林10.5万亩,薪炭林面积20.8万亩,竹林面积0.4亩。

同时,通过龙头带动,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快速,形成了以华海木业为龙头的加工业基本形成(仅华海木业年销售收入就达5000余万元),以双禾生态产业有限公司、海晏科技园为代表的绿化苗木培育业逐步壮大,经营面积3375亩,年产绿化苗木和生产性苗木2500余万株。以为例,全县木材加工及人造板产业企业总数37个,从业人数6240人,总资产8230万元,年实现总产值7809.9万元,年销售收入7385.2万元;特色经济林产业企业总数2个,从业人数216人,总资产170万元,培育核桃2万亩;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企业总数8个,从业人数137人,总资产460万元,总产值560万元,销售收入485万元。以菌子山自然保护区为主开发的森林生态旅游业,年旅游人次达到35万人次 , 产值达到9859万元。

(三)林业投入增加,发展后劲提高。林业投入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即各级政府投入、企业自有资金投入、贷款投入和林农投劳折资。经统计,各级政府累计投入2178万元(不含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投入),至分别为165、365、624、1024万元;企业自有资金投入1.6亿元,主要是引进龙头企业,对原料林基地和林产品加工方面的投入;贷款投入375万元,主要由林业企业、造林大户及林农通过金融借款,对林业基地建设方面的投入。从投入看,各级政府对林业产业建设高度重视,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林业产业建设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一)健全和完善统计机构。林业是一项基础产业,公益事业,事关农民增收致富、事关农村经济发展,详实准确掌握林业产业发展情况、生态建设,科学分析经济效益,是谋划林业发展的基石,因此统计工作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为搞好林业统计工作,县林业局在财务室、营林股各设置了兼职统计人员,负责严格按照统计制度对全县的林业建设进行全面、准确统计。

(二)加强统计制度执行力。林业局始终把加强林业统计能力建设,规范林业统计制度,提高林业统计工作水平纳入林业工作的重要日程。认真贯彻《云南省林业产业统计报表制度》等林业统计的有关规定,积极搞好与县统计部门和有关业务单位的沟通和衔接,在提高林业统计数据的统一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同时,注意抓好对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用好用活统计资料,为林业发展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发挥林业统计工作在促进林农增收的支持作用。

(一)工作量大、面广,难度增加。当前,随着国家高度重视林产业发展,经济主体日趋多元化,投资方式的多样化,经济结构的复杂化,城乡间收入的差异化,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调查对象不仅数量成倍增加,而且变动频繁,统计工作量逐年增加,难度加大。

建议:加强统计管理,改革统计方法,科学合理制定统计报表制度,达到既便捷,又实用,更科学。

(二)机构不健全,统计人员缺乏。近年来,林业工作繁杂,任务艰巨,而我局从事林业统计工作仅有兼职的2位同志,由于统计人员的频繁调整,水平不一,人员较少,加之培训教育跟不上,统计口径的理解差异大,不能适应统计工作需要。

建议:规范设置专门林业统计机构,划定编制数额,专业化发展统计事业。

(三)培训教育亟待加强。目前,全县林业统计工作人员对统计法律法规及林业统计制度的执行情况不是很熟,对报表理解常有偏差,导致报表填报经常出现错误,无法做到及时、详实、全面。

建议:加强统计法律法规等相关制度的培训力度,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统计人员水平。

2023年林业产业调研报告(优秀19篇)篇七

目支持,以解决好目前我县财力薄弱、无力对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经费的突出问题。当前,要紧紧抓住我县已被列为全省核桃基地县的机遇,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大力发展核桃种植,使全县核桃种植总量达到35万亩。要紧紧抓住我县已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林农主体意识明确、有强烈开发林产业愿望的有利时机,正确引导广大群众的发展意识和林产业开发方向,为林农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支持服务,遵循符合实际的原则,稳步推进全县林产业发展。

一是及时启动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为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造成目前我县林产业发展速度慢、规模总量小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体制上的制约,基层林业工作者、林权所有者和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对现行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龙朋镇己冲村委会拥有林地面积28400亩,林改确权到集体12100亩,确权到农户16300亩,可用于低效林改造的林地约10000亩,但由于受当前审批制度制约,目前,仅开发利用1000余亩,大部分林地闲置放荒,干部群众看到眼里急在心上,一致要求林业部门给予特殊支持政策,以开发利用林地发展林果产业。开展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中,要广泛征求基层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我县工作方案,按照“简化审批程序、放宽政策界限、方便群众办事、取消部分许可”的原则,建立起“科学合理、审批简便、有利发展”的管理制度,形成林权所有者享有充分的自主经营权、林业主管部门为林业生产经营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林业生态环境得到科学保护的森林经营机制,为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一是建议分类放开林木采伐管理。竹子、桉树等人工林在县内可自由交易,采伐不受生产指标的限制,无需采伐审批和运输证,鼓励和支持林农积极发展人工造林,充分保障林农的处置权和收益权。二是进一步放宽采伐限额管理政策界限。改变目前木材生产指标一年下达一次的规定,放宽到一次下达五年的生产指标总量,取消年度指标不得积累串用的规定,允许林权所有者在下达指标总量内自主生产经营。三是进一步简化采伐审批程序。改革现行的采伐审批程序,审批环节建议由现行的5个减少为2个,缩短审批时间,方便群众办事。四是推行采伐审批公示制度。放宽政策界限和简化审批程序后,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积极推进采伐审批公示制度,实现既放得开又管得住。五是建议取消商品材和非商品材采伐分类管理,对木材生产只实行指标总量控制,进一步为森林经营创造良好条件。六是支持引导低效林改造。建议进一步放宽低效林改造条件,抓紧制定低效林评判标准,组织编制低效林改造规划,优先安排低效林改造采伐指标,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我县林业产业发展。

二是推进林木林地规范流转,为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可靠平台。充分发挥我县林业产权管理服务中心功能,强化林木林地流转交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抵押贷款等林权流转服务工作,逐步规范我县森林资源流转体系,实现林业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是将县林业产权管理服务中心列为县级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落实机构、人员、编制、经费。二是积极打造森林资源流转平台,建立集信息发布、市场交易、林权登记、中介服务、法律政策咨询于一体的资源流转市场,建立森林资源流转信息库,逐步实现流转规范化、信息公开化;三是引入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完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围绕林业生产经营需求,建立我县森林资源评估机构,为林木林地规范流转提供服务;四是不断建设完善林业产业发展投融资体系,争取对林业产业发展扶持实行长期、低息、贴息的信贷政策,放宽营造林贷款条件,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贴息资金。大力发展林业保险业务,不断提高林业生产经营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是加大林业科技普及力度,为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创造高质量服务环境。在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发展中,要注重汲取已有的经验教训,既要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又要大胆放手多试多闯。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对扶持政策、优势林产业发展方向、市场前景等知识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广大林农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科学发展路子。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利用一切手段努力加强林业产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广大林农科技意识和技术水平,打造一支懂技术、会操作、靠得住的农村适用技术骨干队伍。退休后在龙朋镇国建村定居的州茶桑果站原站长李应福多年来一直为山区林果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并手把手带出村子里一批青年农民技术员,今年春节前后村子里先后有30多个年轻人出外为各地林农开展果树嫁接服务,每天每人收入100—200元,最高的可达到400元。正因为有这批农村适用技术骨干队伍,国建村已成为全县林果种植有一定影响力的先进村。三是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与交流。积极选派林业技术人员到科研院校进修提升,并为科研院校林产业研究推广提供良好服务,争取将我县建成省内科研院校重要的林产业发展科研示范基地。四是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随着林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体系,乡镇林业站不仅要成为基层林业行政管理工作站,更要成为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成为基层技术报务网络的关键接点。五是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在现阶段我县财力难以保障的条件下,我县可充分利用三个国有林场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如采伐林场在王家山林区进行采伐迹地更新中成功引进桉树新品种种植,发展规模亩,目前长势较好,预计五年后可实现产值多万元,示范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四是抓好特色与林产业工作重点的有机结合,努力开创我县林产业科学发展新局面。我县发展林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较早引进的杨梅产业,在种植就比引进地表现好,上市时间提前了一个多月,相比省内种植而言,杨梅的品质最优,为杨梅占领市场赢得了先机。在林业产业发展中,就是要突出特色,抓好特色与工作重点的有机结合,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发展路子。就当前而言,泡核桃、甜竹笋、大杨梅已成为林产业的名片,在省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尤其杨梅,已随蜚声中外的花腰歌舞而扬名国内。在当前我省打造国内重要的木本油料大省的大背景下,要集中精力抓好优质泡核桃和名特优稀新品种美国山核桃的发展,力争将核桃发展成为广大山区群众致富奔小康可靠的支柱型产业。同时,加快甜龙竹、杨梅产业升级,在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改变目前只限于经营原产品的落后状况,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总之,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优势明显、前景广阔,只要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凝心聚力,辅之以强有力的政策引导、扶持和技术服务,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林业产业的发展必将为小康社会建设发挥巨大的推动力量,为推进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2023年林业产业调研报告(优秀19篇)篇八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肩负着重要使命,不仅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更要做生态文化的先锋,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成果、物质成果和生态文化成果,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如何努力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就成为我们林业工作者首要面临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林业各项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林业项目,大力推进现代林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新内涵。

1、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科学发展观对做好林业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当作当前林业发展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深刻认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与林业现状,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科学办事,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林业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1作部署,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林业工作方法,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是还应该看到,与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群众的愿望相比,我们的林业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如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生态建设与森林经营等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山林纠纷调处和林区维稳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总结以往成功的实践,更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深入思考,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目标任务。新时期林业工作要有更高、更新的目标定位,要用科学发展观确立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理念,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实践。

3、现代林业发展要为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证。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林业发展观,涉及到以林业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发展战略工程实施的各个方面,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林业部门责任重大。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林业工作,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必须坚持从林业实际出发,把生态效益放在林业工作的第一位,建立体现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长效机制,推进林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林业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经过全县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县林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2果。然而,当前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整体水平较低。目前,我县林业生产依旧延续着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科技贡献率低,林分质量较差;局部地方森林资源逐年减少,雪域上移,雨量减少。同时我县生态建设也面临着林地流失,荒漠化面积逐年扩大问题。

2、林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虽然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总体而言仍然十分落后,在数量和质量上还远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建设的需要,由于林区管护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从而影响了全县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林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林木抚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资源保护等森林资源管理机制还不健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任重道远。缺乏长期有效的投入机制,缺乏内在发展动力,林业生产和林业事业的发展速度缓慢。

4、生态文明观念有待进一步树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我县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建设也应居于重要地位。目前全县人民对林业的作用、功效了解还不够多,生态文明观念树立得还不够牢固。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现代林业工作。

1、实抓好造林绿化工作,加快我县绿化进程。

第一在提高造林质量上求突破。要抓好生态工程建设,高。

3标准高质量地实施退耕还林、天保、生态公益林、“三北”等林业重点工程,确保实现我县森林覆盖率每年稳定递增的目标。不断提高良种壮苗使用率。加强造林施工的质量监督,建立健全造林施工质量管理机制。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合理选择造林方式、植被搭配方式,提高造林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第二在扩大社会造林上求突破。大力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和资金参与林业建设,以政策为引导,以法律作保障,鼓励和扶持社团、企业、个人等开展多种形式的造林,不断扩大非公有制造林的数量和规模。充分运用宣传发动、表彰带动、检查促动等手段,采取植纪念树、造生态模范林等形式,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发展。三是在提升林地生产力上求突破。探索不同条件下的森林经营模式,解决营造林工作中的“过密、过疏、过纯”问题。

2、继续抓好重点工程,积极推动生态建设。

按照“巩固成果,提升质量,完善功能,稳步推进”的要求,继续抓好重点工程,加快生态体系建设。加大我县公民义务植树的督查力度和县城东西两山荒山绿化区的绿化进程及管护力度;进一步完善县城风景林、河道及绿色通道工程,加强抚育管理,提高绿化质量,提高县城绿化水平,提升我县对外形象。对疏林地进行人工改造,促成天然下种成林;对荒山荒地,坚持封、造、管并举,集中力量开展人工造林。进一步强化措施,大力发展以红提葡萄为主的特色产业建设。农田林网、4用材林工程,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与治理模式,加大林分抚育管护工作。加快推进村屯绿化、四旁植树步伐,实施示范村镇绿化工程。

3、是进一步加大保护工作力度,切实保护好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健全森林防火机构,加大设施设备建设。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测报网络,加大森林植物检疫网络建设,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切实保护好鸟类资源。

四、以法兴林,切实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生态县建设的主要目标,也是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县人民应正确认识和统筹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观念,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数量与质量并举,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林业政策法规,严格执法守法,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坚决制止乱排乱放、滥砍滥伐、毁林开荒和乱占耕地、林地、绿地的现象,切实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社会稳定,不断巩固生态建设成果。要结合国家生态公益林项目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项目实施,认真抓好退耕还林补植补造,搞好幼林抚育,防止森林火灾,防治森林病虫害,积极开展“退人还山”试点试范工作,使林业生态建设发挥出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五、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促进林业增长方式和管理方式转。

5变。实施科教兴林、人才强林战略,不断提高林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林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提升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林地产出率。大力推进林业从种苗培育、整地造林、抚育管护到采伐更新、加工利用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扎实开展送林业科技下乡活动,加大对林农的培训力度,建全科技生产服务网络,对农民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真正把林业建设引入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6的教育培训和个人进步,在部署任务的同时给予关怀,在赋予责任的同时给予爱护,使他们得到更快更好的成长。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干部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经常挂念他们的冷暖,积极解决他们的困难,让干部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现代林业建设中来。

2023年林业产业调研报告(优秀19篇)篇九

引导语:调查报告的调查态度要端正要想获得丰富的材料,就要有饱满的热情、艰苦深入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林业调研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与参考!

为了进一步规范林权流转行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及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河南省《实施意见》),探索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新的模式和途径,促进我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资源林政管理处组织开展了我省林权流转情况调研,现报告如下:

林权流转既是开展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主要途径,我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中央《决定》和河南省《实施意见》发布以后,围绕深化林业体制改革,林权流转势头迅猛,取得的成效明显。通过林权的合理流转,使林地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使资源配置得以优化,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源增量、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的“三增”局面。

(一)林权流转的主要内容

我省林权流转的重要内容包括林木所有权流转和林地使用权流转,以及林地使用权和地上林木所有权同时流转。其中,以林地使用权的流转为主,尤以宜林荒山、荒沟、荒滩、荒丘、荒沙等宜林荒地和渠旁、路旁、沟旁、河旁等宜林四旁隙地的使用权为多。如洛宁县早在1993年就出台了《关于出让“四荒”使用权,加速“四荒”开发的决定》和《关于出让“四荒”使用权的实施细则》。1995年以后,*、*、*、*、*等地市委、市政府相继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发治理“四荒”,拍卖、承包其使用权的意见或决定,*县、*县、*县等许多县(区)也出台了相关决定或具体的实施办法。

(二)林权流转的发展过程

我省的林权流转行为,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是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由农户承包自主经营,平原地区的农田林网和农林间作的树木,实行树随地走,作价转让给农户经营,林木所有权发生了流转;山区大面积的集体林、果园由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接手承包,林木连同林地使用权一起发生流转。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农村土地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四荒”的开发治理,农民投资经营林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从开始承包几米的路段、河段,发展到承包经营一条路、渠或一条河段;从承包经营几亩、几十亩林地发展为买断几百亩、几千亩的荒山经营权;从小片荒山荒坡开发利用发展到以林为主的多种经营。随着林业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营方式的不断更新,林地使用权流转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涉及面不断拓宽。《森林法》的修订、《森林法实施条例》的实施、中央《决定》的出台,使林权流转保持着持续发展的局面和良好的发展趋势。

(三)林权流转的主要形式

1、拍卖

拍卖是指依照有关规定对林地进行资产评估,确定底价后,举行拍卖会,由买方竞价,报价最高者中标,与卖方签订合同(协议),出资买断一定时期的林地使用权或林木所有权,并在林业部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自主经营管理,收益全部归中标人的流转形式。在拍卖过程中,允许各类投资主体跨地区、跨行业竞标购买,同等条件下本地人员优先。这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比较受群众的欢迎。且这种形式转让,一般成交价都要高于底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或集体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

2、承包经营

2023年林业产业调研报告(优秀19篇)篇十

三、实现__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

__县幅员面积267820公顷,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林业用地218423.5公顷,占幅员面积的81.56。全县有林地面积11.9万公顷,活立木蓄积1580万m3,森林覆盖率49.48。建立了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__保护处和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80556.9公顷,占幅圆面积的30.06,有大熊猫、小熊猫等珍稀兽类,以及蓝马鸡、红腹角雉、等珍稀鸟类,另有多种蛇类分布,鱼类57种。如此众多的动植物资源为__林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新的历史时期,林业被推向了生态建设的首要地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地位。林业跨越式发展是加速生态建设、再造秀美山川的重大举措;是增加资源供给、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出路;是根本改变林业自身落后面貌的必然选择。

建县50多年来,__林业经过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的两个阶段。在以木材生产为主的发展阶段,林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木材,以木材为原料的国有、集体企业发展到9户,从业人员近千人,带动了运输业等敏感产业的发展,在县级财政收入中占了50以上。这一阶段,虽然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但破坏大于治理,森林资源蓄积持续下降,各种山地灾害逐年上升,社会对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状况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从1998年开始,国家在我县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以下简称“三大工程”)以来,对18.17万亩天然林实施了全面管护,森工企业职工从采伐人转变为管护人和造林人。6年来,累计完成公益林人工植苗6.7万亩,封山育林10.38万亩,飞播造林16.69万亩。完成退耕还林10万亩,配套荒山造林8.3万亩。国家级贡嘎山自然保护区__保护处、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开始筹建,林业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美化环境、减少山地灾害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为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改善城乡居民人居环境的作用逐步表现出来。目前,我县林业也同全国一样,一只脚刚刚从木材过度利用阶段拔出,另一只脚才踏入边治理、边破坏阶段的初期,正处在治理与破坏的相持阶段。

2023年林业产业调研报告(优秀19篇)篇十一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经营,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在群众生产方便、热情较高的村,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果民,进行户间联合,组建专门经济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组成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进行规模生产,进一步培育优势产品,寻找和开发市场,以经济组织形式应对复杂、多变、激烈竞争的市场。4、增加林业生态建设投入和加大扶持力度。努力争取国家、省、市在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专项资金,并逐步提高对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力争在经常性财政预算中,加大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林业科技教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旅游等事业的投入。在资金使用上,应增加后续管护资金,保证公益林生态效益的持续发挥。林业调研报告(二)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肩负着重要使命,不仅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更要做生态文化的先锋,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成果、物质成果和生态文化成果,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如何努力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就成为我们林业工作者首要面临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林业各项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林业项目,大力推进现代林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新内涵1、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科学发展观对做好林业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当作当前林业发展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从理论和实践的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范,建设绿色家园、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的模范,遵纪守法、团结和谐的模范,勤政为民、廉洁自律的模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就加快荒山绿化、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等紧要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共产党员学习教育活动长效机制,落实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各项措施,提高廉洁从政水平,严厉查处林业行政许可中的不正当行为。重视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和个人进步,在部署任务的同时给予关怀,在赋予责任的同时给予爱护,使他们得到更快更好的成长。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干部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经常挂念他们的冷暖,积极解决他们的困难,让干部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现代林业建设中来。林业调研报告(三)一、我省基层林业站建设简要回顾二、林业站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分析(一)林业站机构不稳定(二)人员编制少,事业经费难落实(三)管理体制不顺,林业站职工待遇低金寨、青阳、桐城、埇桥、萧县、濉溪等县(市、区)普遍反映,由于林业站现属乡镇以块为主的管理,存在下列弊端:一是林业站职工成了乡(镇)干部,要参加乡镇中心工作,成天包村下队,计生收税,无力投身林业工作;二是林业站职工待遇低,工资福利难保证;三是森林资源管理失控;四是造林质量难保证;五是林业主管部门落实任务不畅等等。同时,多年来一些地方将林业站“三权”下放与收回几经反复,动摇了基层林业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如在工资兑现上,林业站“三权”下放的青阳县,庙前乡财政只拨给林业站基本工资(占70%)的80%,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而浮动工资(占30%)、123元津贴工资等一概不发,林业站职工在家扎大扫把卖,每月只能勉强兑现基本工资。与此同时,省林业厅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级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内也没有统一的专门的林业站管理机构。林业站管理的职能分散在办公室(人秘股)、林业站(造林科)、资源科(股)、技术推广中心等部门。省、市、县三级林业站主管部门的管理体系也有待理顺与加强。

2023年林业产业调研报告(优秀19篇)篇十二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林业发展最快的三十年,全县上下以工程和西部大开发为契机,高举生态与产业两面大旗,以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为依托,以发展保护为中心,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重点,以加强林业自身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均取得辉煌成绩。三十年来,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由78年的176.1万亩上升到现在的262万亩,净增85.9万亩;有林地面积由78年的88.3万亩上升到现在的178.4万亩,净增90.1万亩;活立木蓄积由78年的97.38万立方米上升到现在的418.8万立方米,净增321.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78年的25%上升到现在的49.6%,净增23.7个百分点;林业系统建筑总面积由78年1037平方米上升到现在104229平方米,净增10.3万平方米;国家对林业的投入由78年的不足5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近1个亿;全县林果收入由78年的20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近6个亿。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全县林业实现了四大转变,即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由纯发展型向发展与保护并重型转变;由速度型向速度效益型转变;由林业部门单打独斗向全社会齐抓共管转变。一个山清水秀、民富林强的新屈乡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工程建设成果丰硕。近二十年,全县先后启动实施了防护林、德援造林、世行贷款造林、生态环境保护、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库区湿地等一批重点工程,各项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防护林从89年开始启动,十年完成重点人工造林30.9万亩,封山育林3.65万亩,低效林改造15.1万亩,幼林抚育5.3万亩;德援项目从95年开始启动,六年完成人工造林13.94万亩,封山育林9.71万亩,灌草种植0.2万亩;世行贷款造林由95年开始启动,三年完成人工造林1.58万亩,封山育林1.41万亩;退耕还林从2000年开始启动,截止2009年全县共完成坡耕地造林22.3万亩,荒山造林12.7万亩;天保工程从2000年开始启动,截止目前,全县落实森林管护面积181万亩,完成公益林人工造林4.17万亩,封山育林17.9万亩,飞播补植管理5万亩,安置森工企业富余人员333人。德援项目从建设初期到终期评估验收,一直被誉为全省的样板。退耕还林工程从04年开始连续三年被授予全省退耕还林先进单位,07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

(二)三防工作全面加强。一是森林防火工作得到加强。县乡两级防火机构进一步健全,防火设施进一步完善,防火措施进一步扎实,火警次数由70年代的每年20余起下降到现在的不足10起,实现连续31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好成绩,;二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得到加强。通过加强检疫与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由78年的30%上升到现在的85%以上,林木种苗及种子花卉检疫率由60%上升到95%以上,组建了市第一个县级森林病虫害检疫检验室和林业生物标本室;三是限额采伐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天保工程启动后,全县取消了商品材采伐计划,调减了农民自用材指标,农民自用材由2000年前的7万立方米/年下降到现在的3.6万立方米/年,调减了35%,与此同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林木采伐、运输、经营、加工、检疫“五证”管理办法,全面推行林木采伐许可证服务代理制,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办事效率;四是林地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全县上下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制,从2000年起,平均每年查处非法征占用林地案件近20起,收取森林植被恢复费500万元以上;五是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得到加强。成立了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建成省级自然保护小区5个,保护面积68610亩,对全县402株古大珍稀树木进行普查登记,并对其中45种特别珍贵的树木和18各珍稀植物进行了挂牌保护;六是林业执法工作得到加强。林业执法机构由70年代的1个增加到现在的17个,林业专业执法人员由70年代的不足10人增加到现在的近100人,林业案件的查处量由70年代的平均每年10余起上升到现在的200余起,林业执法和资源保护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大规模开展飞播造林、人工造林、退耕还林、封山管护和节能保林,全县森林植被迅速得到恢复,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县森林资源分三个阶段实现了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1980年至1992为第一阶段,以飞播造林为主,12年间共进行飞播8次,21个播区总面积达90万亩,使65万亩荒山秃岭披上了绿妆;1993年至1999年为第二阶段,全县以消灭荒山和绿化达标为中心,93年消灭了宜林荒山,95年实现了绿化达标,被省政府授予绿化达标先进县;2000年起截止2007年为第三阶段,全县以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为依托,7年间完成坡耕地及荒山造林30多万亩,封山育林17.9万亩。30年来,全县新增林业用地86万亩、有林地90多万亩、活立木蓄积320多万立方米。全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据统计,30年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由78年的2030平方公里下降到1075.86平方公里,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4194.2吨/平方公里.年下降到现在的1170吨/平方公里.年,土壤流失量由78年的851.42万吨/年下降到时现在的125.88万吨/年,各种自然灾害明显减少,各种野生动物和野生禽类明显增多。

(四)林业产业发展壮大。全县按照稳步发展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突破性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思路,林业产业板块不断发展壮大,结构更加合理,门类更加齐全,林果产值由78年的200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近6亿元。一是一批以消耗森林资源为主体的木材经营加工企业被关闭,从2000年开始全县共关停木材经营加工企业40多家;二是以柑桔、茶叶、板栗、核桃为主的多经基地快速发展,全县多经林面积由78年的18万亩上升到38万亩,增加了20万亩;三是以森林旅游和特种养殖为主体的新型林业产业蓬勃兴起。九畹溪漂流、链子崖探险等一批特色生态旅游项目和特种养殖业已在库区崭露头角,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五)林业科技卓有成效。一是科技队伍建设卓有成效。林业科技人员由78年的15人增加到现在的98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达90%以上,中级职称达80%以上;二是技术培训工作卓有成效。近十年来,全县围绕板栗、核桃等农村支柱产业,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和技术培训,每年开展技术培训不少于50场次,培训农民达1万多人;三是科技创新工作卓有成效。广大科技人员立足本职,大力开展林业科技创新,林业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林业系统在国家、省、市林业科研院所的支持和配合下,完成林业科研项目20多个,其中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县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生物篱防止水土流失、农林复合模式、板栗丰产栽培、管氏肿腿蜂防治马尾松毛虫、空心李选育等技术在全省、全市均处于水平。

(一)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在库区,是森林资源相对贫乏的县、市之一,全县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在山区县、市中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更少,森林资源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二)土地退化和湿地污染现象比较突出。由于我县人多地少,加上耕作方式落后,全县土地退化的现象比较突出,部分地区已出现沙化现象,如杨林赵家山、郭家坝五龙等地已出现沙化迹象。工程新建后,我县人地将矛盾更加突出,干流及八大支流被污染的现象时有发生。土地退化和湿地污染已成为我县生态建设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三)林业生产经营管理集约化程度不高,效益较低。一是经营手段滞后。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县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森林单位面积和蓄积也比较低,林地资源亩均产出水平只有200元左右,森林单位平均蓄积只有3立方米左右;二是科技含量不高,现代科技成果在林业生产经营中的普及率及成果转化率约30%左右;三是林业机构不够稳定,林业队伍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长期以来,林业机构和管理体制变来变去,林业力量薄弱,干部职工教育和知识更新的步伐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严重制约了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森林防火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形势越来越严峻。我国是世界上森林火灾发生最频繁和受外来有害生物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调查,全国平均每年发生森林火灾1万余起,受害森林面积900多万亩,现有林业有害生物8000余种,造成严重危害的达292种,其中外来林业有害生物达32种,有害生物发生面积达1.6亿多亩,已超过年人工造林面积,给我国带来国土生态、物种、能源、粮食、木材和气候等多方面的安全隐患。我县地处工程坝上库首,随着工程新建后所带来的人流、物流和森林植被的恢复和工程新建后所带来的人流、物流,我县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形势也将更加严竣。

(五)林业产业体系不健全,投入严重不足。林业产业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支柱。当前林业产业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林业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比重较小,就全县而言林业产值仅占农业产值的30%左右,全县山地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的80%左右,林业产业的潜能和优势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二是林业产业门类不齐全,发展不平衡。林业产业仅局限在简单的培育用材林、发展经济林、培育花卉种苗和开发森林旅游上,而对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特种养殖和林下资源开发等新型产业重视不够;三是投入严重不足资金。相对而言,国家对生态建设的投入较大,而对林业产业的投入较少。

在当今全社会高度重视林业的大环境下,如何抓住当前西安部大开发和林业工程众多的大好机遇,推动我县林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工作,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应着重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林业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对林业工作的认识。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生态产品供给的双重使命。2003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必须把林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全县上下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一是要充分认识新时期林业巨大的生态功能,努力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切实担负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使命;二是要充分认识林业巨大的经济功能,努力保障木材供给和发展林业产业,切实担负起促进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光荣任务;三是要充分认识林业的巨大社会功能,努力增加就业和建设生态文明,切实担负起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职责,不断提高新时期全社会对林业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以大工程推动林业大发展。一是继续抓好退耕还林。全县要抓住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大好机遇,重点抓好树种置换、确权发证、政策兑现、信访查处、成果巩固等工作;二是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和生态公益林补偿。要进一步完善天然林管护体制,强化乡镇、村管护职责,努力探索生态公益林补偿的形式和办法,提高管护成效;三是继续抓好库区湿地保护。尽早启动库区湿地保护项目,切实加强库区湿地监测与保护;四是继续抓好低效林改造。通过抚育施肥、改接换种、防虫治病等手段,加大低效林改造力度;五是继续抓好科技支撑。以国家林业局兰陵溪退耕还林科技支撑点为契机,切实加强与上级科研部门的联系与配合,针对我县在林业生产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科研攻关,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六是继续抓好项目争取工作。全县要在退耕还林新一轮规划、公益林补偿、低效林改造、库区湿地、生物质能源等方面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家、省、市对林业的投入,增强林业发展后劲。

(三)加强林业执法和森林资源保护,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始终是全县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通过加强对林业政策法规的宣传,采取法律、行政和经济等多种手段,实行综合防治。一是切实加强森林防火。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对森林资源危害甚大,全县上下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按照“科学预防、积极消灭”的方针,扎扎实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确保全县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二是切实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病虫害被人们称之为“无烟的森林火灾”,同样对森林资源会造成毁灭性损失,当前全县重点要抓好松材线虫病的除治和以核桃为主体的经济林病虫防治工作;三是切实加强对林地、林木、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全县上下要从源头着手,认真研究各项管理措施及办法,加大工作力度,严禁乱征滥占林地和湿地,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四是切实加强对木材市场和流通领域的监管。加强木材流通领域的检查和木材经营加工市场的巡查,严禁非法运输和无证经营加工木材,进一步规范木材市场;五是切实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森林公安、检查站、林政稽查队伍建设,不断充实林政执法人员,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四)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不断壮大林业板块。按照兴林富民的总体要求,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林业产业政策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一是大力发展以柑桔、茶叶、板栗、核桃为主体的经济林产业;二是大力发展以库区自然风光和屈原文化为主体的森林生态旅游业;三是大力发展以野生动物为主体的特色驯养繁殖业;四是大力发展以维维、帝元、屈姑为载体的森林绿色食品业;五是大力发展以道路、城镇、景区绿化为中心的特色种苗花卉园艺业。在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的同时,不断完善林业产业政策,积极培育和扶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各种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努力提高林业产业市场化能力和林产品质量。

(五)大力实施科技兴林战略,不断提高林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林业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现代林业建设中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我县作为国家退耕还林科技支撑示范县,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当前围绕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兰陵溪科技点为载体,继续加强与中国林科院、省林科院、亚研所、华农大、大学等科研院所的联系与配合,依托上级科研院所的力量,全面完成各项科研任务;二是大力普及推广林业常规技术;三是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送科技下乡活动;四是大力加强示范园建设;五是切实加强林业科技队伍建设和科技人才的培养。

(六)努力加大对林业工作的投入。现代林业的特殊性及长效性,决定了必须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必须从项目、技术、资金三个方面不断加大对现代林业工作的投入。要树立资源有价、生态有偿的观念,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林业投入的长效机制和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一是加强林业项目储备和新项目的争取工作,根据国家经济政策及宏观布局,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储备一批切实可行的项目,尽量多的争取国家投入;二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企业积极参与林业建设;三是加强对现有林业工程项目和资金的监管,不断提高建设质量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四是加强与各级财政、发改、农业、水保、水利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限度地加大对林业工作的投入。

(七)切实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现代林业建设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责任重大。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林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系,及时研究和解决林业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层层明确职责,建立健全林业建设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相关部门要按照分工,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积极参与和推进林业建设。要建立健全各级林业机构,切实加强林业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林业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和工作方式创新,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现代林业建设。

2023年林业产业调研报告(优秀19篇)篇十三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承担着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在建设生态xx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中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山区,林业更是应该优先发展,使山区农民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xx镇通过多方面联系与努力,现与xx市华辉林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xx市华邦林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达成投资意向,计划以xx镇为主要种植基地,投资种植高脂湿加松树20万亩,种植高脂加松树将会成为xx镇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当地农民群众增收的新亮点。

高脂湿加松树种苗是国家林业总局资助的,从国外引进的优良加勒比海松树和本地的湿地松树,经种子场杂交选种培育出来,试验得出的优良松树。实验测定表明:湿加松树生长期为7—8年时间,平均树干高度为12—14米,胸径为16—18厘米,优树高达15米,最大胸径达26厘米。湿加松树树种不但表现出较大的生长量,而且年产松脂量比普通的松树多50%,胸径16厘米的松树,每棵年产松脂超过5公斤。该树种比普通的湿地松也显示出更高的抗寒能力,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经济效益。

据xx市华辉林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xx市华邦林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试点种植证明:高脂湿加松树是杂交培育的优良种苗,比其它同类的松树具有较高经济价值。一是采脂收入,湿加松树生长7—8年就可采脂,每棵树年产松脂超过5公斤;二是砍伐木材出售收入,xx市华辉林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xx市华邦林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计划利用6—8年时间完成种植20万亩高脂湿加松树,到时种植的松树每年可采松脂约4.5万吨,该公司将投资建设松香加工厂,可生产松香约3万吨,每年可给当地政府增加税收,又可以带来大量就业机会,还可促进当地林化产业的发展。

xx镇位于连州市西北部,是xx市的主要林区之一。省道s114线贯穿xx镇全境,全镇辖区面积为168.7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委会,现有人口3万多人。山地总面积24.85万亩。其中林地面积19.33万亩,非林地面积5.52万亩,林地资源十分丰富。xx市华辉林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xx市华邦林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曾于20xx年6月到了xx镇进行考察,他们考察后认为:xx镇的山地和土壤是十分适合种植高脂湿加松树。因此,xx市华辉林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xx市华邦林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决定用6—8年时间,采用租赁村、组的集体土地和引导当地村民在自留山地更新种植等方式,计划在xx市的xx镇等镇乡发展种植高脂湿加松树20万亩。合作期为35年。

为使xx镇引进外资发展林业生产工作能够顺利开展,xx镇已成立了开发高脂湿加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协调做好开发高脂湿加松工作的各项工作;并加大宣传发动工作,营造一个有利于种植高脂湿加松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还需要市林业等部门对该项目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给予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特别要落实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相关政策,保护经营者和发包者的合法权益,帮助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高脂湿加松树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为xx镇的经济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xx市xx镇人民政府。

20xx年9月12日。

2023年林业产业调研报告(优秀19篇)篇十四

建设××××,大力发展林业是市委、市政府根据××建设世界级城市目标,把××作为××21世纪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而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此自02年起,我县大力推进林业建设,02-06年我县共造林18万亩,其中公益林11万亩,经济林7万亩,全县林地面积近36万亩,森林覆盖率预计为17%。在经历了林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后,从07年起,全市林业建设从“重建向重管”方向转变,不再进行大面积租地造林,因此我县林业建设将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如何解决当前林业建设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找准林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将生态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02-06年,我县公益林建设面积在11万亩左右,需建设资金约8.4亿元,土地流转及养护费约0.3亿元(不包括社会化造林),目前市到位资金约4.7亿元,缺额约4亿元。再加上03-05年我县经济林建设面积近7万亩,超计划3万多亩,缺额资金约0.3亿元。其他如森林测报、防火等经费还远远达不到要求。由于林业资金短缺数额巨大,给我县林业建设和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是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拖欠农民工工资、苗商资金现象严重。二是土地流转费不能及时发放,农民反映强烈。特别是一些社会化造林企业,运作困难,由其承担的土地流转费不能支付,社会稳定难以保证。三是养护、森防及防火经费得不到保证,缺少必需的植保机械、防火设备、农药等,森林病虫害、火警隐患多,影响林地正常生长。

这几年实施××建设,大力推进林业发展,使我县林业资源迅速增长,生态环境大大改善,曾吸引了岛外很多企业来崇投资。很多投资者是冲着当初市有关林业开发政策(如以房养林、以林养林、以项目养林等)和××林业规划目标来投资造林的。目前国家对土地实行严格保护政策,在林地内开发房产基本无望;07年起不再进行大规模造林,使原本以林养林的打算也落空;受管理用房的限制,在林地内搞的休闲旅游项目,不能满足旅游者吃、住、娱乐的需求,对游客缺乏吸引力而难以维持。由于政府政策缺乏指导性和连续性,目前许多投资者投资无回报,难以继续经营,均有退出的想法。

我县三岛总体规划已批准实施,规划中林业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按我县17%的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规划目标。但目前按照市林业发展思路,××将不再进行大规模生态林建设,使已建生态林面临着严峻的间挖压力,今后如何解决间挖苗木出路、如何科学利用间挖苗木,如何保持生态林健康持续发展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由于我县大量租用农民土地进行造林,失地农民的就业和保障问题十分突出。农民土地流转后,他们必然要求政府给予就业等相关政策来保障生活。而我县就业机会少,仅仅依靠“万人就业项目”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可谓杯水车薪,大部分失地农民还是难以安排,不能彻底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虽然我县出台了土地流转补偿标准,但随着物价上涨,以目前564元/亩的土地流转费很难维持农民的基本生活,因此土地流转费上调也成必然趋势。政府要马上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妥善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

:一是实现大面积租地造林向经济林、四旁植树和庭院经济的转变;二是实现由政府管理向市场化运作的转变。三是实现林业公益型向经济型的转变。

今后经济林建设应改变过去发展盲目、种植面广、分布零星的情况,要有一定规划,集中财力,建设一批标准化果林基地,形成规模和区域优势。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

二。目前我县生态林建设投资大,养护管理任务重,财政负担困难。为充分利用和盘活现有林业资源,有效减轻政府负担,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突破现有政策瓶颈,结合国家林权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公益林经营权限,制定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公益林开发建设。

今后生态林建设应改变过去土地流转到那里,建设到那里的做法,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实施,结合××生态项目建设,配套实施绿化建设,这样就不会与开发项目及其他基础实施建设相冲突,真正做到种一块绿一块。同时抓住市林业补贴政策的契机,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大四旁植树和庭院绿化建设,美化绿化家园。

今后要进一步利用现有林地资源,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寻找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点,为我县林业增效、农民致富探索一条新途经。

结合国家林权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公益林转让经营政策,建议在比较成熟的公益林地块(如港东生态林、明珠湖及相关社会化造林等区域)进行试点,允许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在其承包的公益林内进行生产经营,但经营者必须按规定支付土地流转费、无偿养护好林地。如结合新农村建设,利用林地四周农村闲置房屋,由企业与农户联手,采取松散型组织形式,开展“农家游”项目。这样既可以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又可以让企业有生存发展空间,同时农村环境可以得到改善和整治,国家又可以增加税收。

由县相关部门在充分研究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出台林业生产管理用房的地方规定。经营者在进行“休闲、旅游”等经营活动时,允许建造一定的管理用房(建议每100亩林地可以建造100-120平方米的管理用房),主要用于生产、生活需要,只限于在承包经营期内使用,没有产权。经营期一到,可以无条件拆除。

以目前政府实施的公益林养护方式,每亩养护成本在700元左右,而实际养护成本在300元/亩左右。建议由政府制定政策,在沿海防护林区域进行试点,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养护公司进行养护。这样可大大降低养护成本,减轻财政压力,并为今后大面积的管护积累经验。

除给予经济林建设补贴外,建议政府对有一定规模、实施标准化建设的果林基地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渠道等,解决运输、排灌、作业等问题;二是加大果品深加工建设,建立果品加工厂,增加打蜡、选果、包装、冷库等设备的投入等,解决果品保鲜、加工问题,逐步走果品商品化道路;三是逐步建立和健全果品销售网络,切实解决农民销售难的问题。

一是积极与市相关部门协调,争取将我县林业建设所需的土地流转费、养护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减轻我县财政负担。二是制定林业产业发展政策,吸引和利用民间资金投资林业建设。

目前林下经济主要围绕种养业开展。在种植业方面,由于林地2-3年后基本郁闭,对林下作物生长有影响。而在用药、施肥等方面,林业与其他作物也有冲突,作物的食品安全难以保证。在养殖业方面,由于受禽流感等影响,搞林地养殖风险较大,发展缓慢。因此林下经济发展的选择面较窄。目前可以在以下4方面进行尝试,建议政府拿出一定的课题经费搞试验,通过试验解决技术问题后,逐步向面上推广。一是食用菌,主要是黑木耳和草菇;二是中药材,主要是杭白菊;三是蔬菜,主要是苜宿和中晚熟花菜;四是养殖业,主要是鹅。

林业产业发展涉及政策法规、规划、旅游、房地等多个领域,需要各部门配合协调。建议县政府成立××林业产业发展推进协调小组,解决林业发展中碰到的政策、规划、资金、用地等问题,切实推进林业经济发展。

2023年林业产业调研报告(优秀19篇)篇十五

02-20xx年,我县公益林建设面积在11万亩左右,需建设资金约8.4亿元,土地流转及养护费约0.3亿元(不包括社会化造林),目前市到位资金约4.7亿元,缺额约4亿元。再加上03-20xx年我县经济林建设面积近7万亩,超计划3万多亩,缺额资金约0.3亿元。其他如森林测报、防火等经费还远远达不到要求。由于林业资金短缺数额巨大,给我县林业建设和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是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拖欠农民工工资、苗商资金现象严重。二是土地流转费不能及时发放,农民反映强烈。特别是一些社会化造林企业,运作困难,由其承担的土地流转费不能支付,社会稳定难以保证。三是养护、森防及防火经费得不到保证,缺少必需的植保机械、防火设备、农药等,森林病虫害、火警隐患多,影响林地正常生长。

2、宏观政策制约。

这几年实施××建设,大力推进林业发展,使我县林业资源迅速增长,生态环境大大改善,曾吸引了岛外很多企业来崇投资。很多投资者是冲着当初市有关林业开发政策(如以房养林、以林养林、以项目养林等)和××林业规划目标来投资造林的。目前国家对土地实行严格保护政策,在林地内开发房产基本无望;20xx年起不再进行大规模造林,使原本以林养林的打算也落空;受管理用房的限制,在林地内搞的休闲旅游项目,不能满足旅游者吃、住、娱乐的需求,对游客缺乏吸引力而难以维持。由于政府政策缺乏指导性和连续性,目前许多投资者投资无回报,难以继续经营,均有退出的想法。

3、间挖苗木无出路。

我县三岛总体规划已批准实施,规划中林业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按我县17%的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规划目标。但目前按照市林业发展思路,××将不再进行大规模生态林建设,使已建生态林面临着严峻的间挖压力,今后如何解决间挖苗木出路、如何科学利用间挖苗木,如何保持生态林健康持续发展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4、失地农民安置问题。

由于我县大量租用农民土地进行造林,失地农民的就业和保障问题十分突出。农民土地流转后,他们必然要求政府给予就业等相关政策来保障生活。而我县就业机会少,仅仅依靠“万人就业项目”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可谓杯水车薪,大部分失地农民还是难以安排,不能彻底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虽然我县出台了土地流转补偿标准,但随着物价上涨,以目前564元/亩的土地流转费很难维持农民的基本生活,因此土地流转费上调也成必然趋势。政府要马上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妥善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

二、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今后我县林业发展要实现“三个转变”、寻找“四条出路”:

三个转变:一是实现大面积租地造林向经济林、四旁植树和庭院经济的转变;二是实现由政府管理向市场化运作的转变。三是实现林业公益型向经济型的转变。

四条出路:一是寻找经济林建设的发展之路。今后经济林建设应改变过去发展盲目、种植面广、分布零星的情况,要有一定规划,集中财力,建设一批标准化果林基地,形成规模和区域优势。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二是寻找已建生态林的发展之路。目前我县生态林建设投资大,养护管理任务重,财政负担困难。为充分利用和盘活现有林业资源,有效减轻政府负担,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突破现有政策瓶颈,结合国家林权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公益林经营权限,制定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公益林开发建设。三是寻找今后生态林的发展之路。今后生态林建设应改变过去土地流转到那里,建设到那里的做法,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实施,结合××生态项目建设,配套实施绿化建设,这样就不会与开发项目及其他基础实施建设相冲突,真正做到种一块绿一块。同时抓住市林业补贴政策的契机,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大四旁植树和庭院绿化建设,美化绿化家园。四是寻找林下经济发展之路。今后要进一步利用现有林地资源,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寻找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点,为我县林业增效、农民致富探索一条新途经。

三、需要落实的四项举措。

(一)、完善和制定林业发展政策。

1、公益林转让经营政策。

采取松散型组织形式,开展“农家游”项目。这样既可以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又可以让企业有生存发展空间,同时农村环境可以得到改善和整治,国家又可以增加税收。

2、生产管理用房政策。

由县相关部门在充分研究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出台林业生产管理用房的地方规定。经营者在进行“休闲、旅游”等经营活动时,允许建造一定的管理用房(建议每100亩林地可以建造100-120平方米的管理用房),主要用于生产、生活需要,只限于在承包经营期内使用,没有产权。经营期一到,可以无条件拆除。

3、社会专业养护政策。

以目前政府实施的公益林养护方式,每亩养护成本在700元左右,而实际养护成本在300元/亩左右。建议由政府制定政策,在沿海防护林区域进行试点,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养护公司进行养护。这样可大大降低养护成本,减轻财政压力,并为今后大面积的管护积累经验。

4、经济林扶持政策。

除给予经济林建设补贴外,建议政府对有一定规模、实施标准化建设的果林基地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渠道等,解决运输、排灌、作业等问题;二是加大果品深加工建设,建立果品加工厂,增加打蜡、选果、包装、冷库等设备的投入等,解决果品保鲜、加工问题,逐步走果品商品化道路;三是逐步建立和健全果品销售网络,切实解决农民销售难的问题。

(二)、解决和筹措林业资金。

一是积极与市相关部门协调,争取将我县林业建设所需的土地流转费、养护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减轻我县财政负担。二是制定林业产业发展政策,吸引和利用民间资金投资林业建设。

(三)探索林下经济模式。

目前林下经济主要围绕种养业开展。在种植业方面,由于林地2-3年后基本郁闭,对林下作物生长有影响。而在用药、施肥等方面,林业与其他作物也有冲突,作物的食品安全难以保证。在养殖业方面,由于受禽流感等影响,搞林地养殖风险较大,发展缓慢。因此林下经济发展的选择面较窄。目前可以在以下4方面进行尝试,建议政府拿出一定的课题经费搞试验,通过试验解决技术问题后,逐步向面上推广。一是食用菌,主要是黑木耳和草菇;二是中药材,主要是杭白菊;三是蔬菜,主要是苜宿和中晚熟花菜;四是养殖业,主要是鹅。

(四)、部门协调,共同推进。

林业产业发展涉及政策法规、规划、旅游、房地等多个领域,需要各部门配合协调。建议县政府成立××林业产业发展推进协调小组,解决林业发展中碰到的政策、规划、资金、用地等问题,切实推进林业经济发展。

2023年林业产业调研报告(优秀19篇)篇十六

为了进一步规范林权流转行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及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河南省《实施意见》),探索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新的模式和途径,促进我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资源林政管理处组织开展了我省林权流转情况调研,现报告如下:

林权流转既是开展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主要途径,我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中央《决定》和河南省《实施意见》发布以后,围绕深化林业体制改革,林权流转势头迅猛,取得的成效明显。通过林权的合理流转,使林地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使资源配置得以优化,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源增量、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的“三增”局面。

(一)林权流转的主要内容。

我省林权流转的重要内容包括林木所有权流转和林地使用权流转,以及林地使用权和地上林木所有权同时流转。其中,以林地使用权的流转为主,尤以宜林荒山、荒沟、荒滩、荒丘、荒沙等宜林荒地和渠旁、路旁、沟旁、河旁等宜林四旁隙地的使用权为多。如洛宁县早在1993年就出台了《关于出让“四荒”使用权,加速“四荒”开发的决定》和《关于出让“四荒”使用权的实施细则》。xx年以后,x、x、x、x、x等地市委、市政府相继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发治理“四荒”,拍卖、承包其使用权的意见或决定,x县、x县、x县等许多县(区)也出台了相关决定或具体的实施办法。

(二)林权流转的发展过程。

我省的林权流转行为,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是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由农户承包自主经营,平原地区的农田林网和农林间作的树木,实行树随地走,作价转让给农户经营,林木所有权发生了流转;山区大面积的集体林、果园由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接手承包,林木连同林地使用权一起发生流转。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农村土地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四荒”的开发治理,农民投资经营林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从开始承包几米的路段、河段,发展到承包经营一条路、渠或一条河段;从承包经营几亩、几十亩林地发展为买断几百亩、几千亩的荒山经营权;从小片荒山荒坡开发利用发展到以林为主的多种经营。随着林业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营方式的不断更新,林地使用权流转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涉及面不断拓宽。《森林法》的修订、《森林法实施条例》的实施、中央《决定》的出台,使林权流转保持着持续发展的局面和良好的发展趋势。

(三)林权流转的主要形式。

1、拍卖。

拍卖是指依照有关规定对林地进行资产评估,确定底价后,举行拍卖会,由买方竞价,报价最高者中标,与卖方签订合同(协议),出资买断一定时期的林地使用权或林木所有权,并在林业部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自主经营管理,收益全部归中标人的流转形式。在拍卖过程中,允许各类投资主体跨地区、跨行业竞标购买,同等条件下本地人员优先。这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比较受群众的欢迎。且这种形式转让,一般成交价都要高于底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或集体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

2、承包经营。

承包经营是指按照有关规定,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林地承包合同,由承包人按合同约定向发包人支付承包费用,取得林地使用权,自主进行植树造林、经营管理,收益完全归承包人所有的流转方式。承包经营中,承包方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农户、法人单位或合伙组织。承包经营是起步最早的一种林权流转方式,也是实践中应用较多的方式之一。

3、联合(合作)经营。

联合(合作)经营,是指由多个投资主体以土地使用权、林木经营权、资金、劳动力、技术等作为合作条件,从事林业生产经营,收益按比例分成的经营方式。联合(合作)经营主要是通过民主协商,以联办合作的形式进行经营管理。如鲁山县赵村乡国贝石村布朗李园艺场,经营面积1000亩,x市房产局职工王保宪以30万元资金入股,国贝石村以土地、劳动力入股,林业技术员以技术入股,建立董事会,联合经营管理。

4、林木认领托管。

所谓“林木认领托管制”是指:托管公司首先通过承包等方式取得国有或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然后面向社会吸引自然人(主要是城市市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自愿认领一定面积的林木,获得其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再由认领者将其所认领的林木委托给托管公司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管理至采伐的一种林权流转形式。委托方按照协议约定的价格和付款方式向托管公司交纳托管费用,托管方按照专业化水平对所托管的林木进行集约化管理,并确保林木生长量达到约定的蓄积,此种林权流转形式20xx年起在我省新兴。

(一)拓宽了林业投资渠道,增加了林业投资主体。

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林权流转的加速,全社会投身林业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亦随之高涨,非公有制林业形成并迅速发展,林业建设资金的来源打破了过去长期依靠政府的局面,林业建设主体实现了由过去单一行业建设项社会多元化参与的转变。以桐柏县为例,1999年以来,全县非公有制林面积达18.5万亩,占全县五年来造林总面积的67%,参与经营的企业、单位、个人2452家,累计吸引投资3800余万元,占同期全县林业总投资的70%。

(二)盘活了林业资产,优化了资源配置。

在林权流转前,宜林荒地、四旁隙地等长期闲置不用,或分配给无力经营者,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土地作为生产力要素,其使用价值难以实现,形成死滞资产。同时,社会上一些闲散资金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因无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林业上一些技术人员和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没有施展的空间。通过林权流转,实现了林地资源、资金、劳力、技术等各种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活了资产,富了群众,稳定了社会,发展了林业。

(三)扩大了有林地面积,增加了森林资源的总量。

投入的增加、资源的优化组合必然地带来了资源量的增加。仅就桐柏县而言,1999年的有林地面积为118万亩,目前,已增加146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从116万立方米增加到13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37.8%提高到42.1%。

(四)提高了造林质量,有效保护了资源。

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是说造林不易,管护更难。过去植树造林产权收益不明确,群众积极性差,造林成活率低,管护困难,“年年造林不见林”。通过林权流转,明确了产权,保证了收益,“谁造谁有”的政策落到了实处,广大林农有了实实在在的拥有感,造林护林积极性极大提高,前期造林舍得投入资金选良种、栽壮苗,高规格高质量栽植,后期管护精心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象种粮一样育林、象管田一样管林”。在自己加强管理的同时,还积极学习林业法规政策,加强了对他人毁林的防范,乱砍滥伐等现象明显减少,资源得到了较好保护。

(五)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加了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

林权的合理流转,促进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紧密结合。经营者为了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与林业科研单位建立协作依托关系,大力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促进了林业科技进步,加快了林业科技建设步伐。如桐柏县,近五年来,共引进优良树种15个,良种接穗(芽)100万节,推广优良品种58个,应用新技术、新成果36项,造林成活率、良种率均在95%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50%以上。

(六)增加了农民收入,培育了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经济利益为驱动的非公有制林业,使经营者将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围绕市场进行生产和经营,根据市场供求信息调整产业结构和树种结构。在实现了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据对桐柏县的调查,全县依靠发展非公有林业经济脱贫致富的农户达20xx余户,占全县脱贫农户总数的30%。

(七)开辟了一条就业途径,减轻了政府压力。

经营“绿色企业”,风险小,效益持久,为机关富余人员、企业下岗职工及城镇无业青年提供了就业、再就业门路,也为一些单位和企业兴办经济实体、走兴林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如桐柏县风扇厂下岗职工杨某,在朱庄乡购买荒山200亩,发展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并在林间套种中药材及牧草,每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依靠林果业摆脱了困境;义马市煤业集团下岗工人王小锋,承包荒山1000亩栽植经济林,实现再就业,被评为非公有制林业的好典型。

(八)带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次金了区域经济进步。

通过林权流转,森林资源的增加带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木材加工、林产品加工、花卉经营等,陆续形成一些地方的支柱产业。灵宝市农民罗眼科,从1993年起承包荒山4万亩,自筹资金1000万元,建成了目前全省最大的连片杜仲基地。他依托西北农大等院校,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实行综合开发。罗眼科的兄长罗来科承包荒山6000亩,投资150万余元,嫁接梨枣、雪枣等15万株,成立了来科枣业有限责任公司,实行种植、贮藏、销售一体化,现每年产干鲜枣10万余斤,产值达50多万元。

(一)有关法规政策相对滞后。

这里所说的相关法规政策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以建立具体完善的林权流转制度,规范、引导林权流转行为为内容的法规政策,二是以森林资源合理保护利用管理为内容的法规制度。

第一个方面,1985年,国家体改委、林业部颁发的《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纲要》中提出要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规定“遵照林木所有权与林地使用权一致的原则,进行林木所有权及林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提出了林权流转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中,要求要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实行家庭或联户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使用权等多种方式治理开发“四荒”,规定了对宜林“四荒”使用权的有偿流转。

xx年4月29日修改后的森林法,增加了第十五条,规定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及其林地使用权、采伐迹地使用权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依法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同时指出“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除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外,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权不得转让”。以法律的形式,对林权流转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20xx年,中央《决定》中也提出:“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国家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各种社会主体都可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流转”。应该说林权流转已是于法有据了。但相关的配套法规政策滞后,缺乏规范具体操作的行政法规,致使林权流转中还存在着操作普遍不规范等问题。

第二个方面,由于在林权流转中,大多数投资者主要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我国的森林分类经营工作刚刚起步,现行的资源保护管理法律法规还不是建立在分类经营的基础之上的,各项管理制度如采伐制度等还停留在旧有的框架内,造成林木经营者经营上的约束性,客观上对林权流转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不健全。

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执行统一的评估标准、方法,二是没有法定的评估机构,同时,国家关于评估机构、人员资质的现行规定也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在已经开展的林权流转中实施的资产评估,多为有各方代表参加的合议性的评估,虽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和合理性,但缺乏法定性、准确性和科学性。还有相当一部分流转没有进行资产评估,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流失。如某国有林场,通过不很公开的协商,将本林场3500余亩林地全部承包出去,承包期20年。协议中将现有林木资源无偿交给承包方经营,待承包期满,承包方也无偿将林木资源交给林场。字面上好似等资源交接,但实际操作起来远非如此,林场现有林木资源,多为中、近熟林,其价甚巨。若采伐后转租别人耕作、木材收入和地租收入两得,快到期满时再造林,还场以幼林,则国有资产流失的结局不可挽回。

(三)操作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在林权流转过程中,有的没有依法实行公开;有的发包时没有依法召开群众大会或代表大会;有的合同条款不完备甚至是没有书面合同。不规范不仅表现在程序上,有些在实体内容上,也有不妥当甚至是违法的情况,如超出法律规定的流转范围实行流转、超出法律规定的权限约定双方的权利等。除了部分流转合同依法进行了公证以外,林权流转普遍缺乏监督机制。如在我省新兴的“林木认领托管”公司,在经营和宣传中,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不实之词和误导之嫌,他们假借有关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的名义,夸大宣传其经济效益,错误宣传《林权证》的性质和效力而分散委托人对托管协议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双方签定的合同中,有关条款不严谨、不完善,投资人一次性投资后,对公司执行合同情况缺乏约束与监督,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和应对该公司可能出现的违规甚至违法行为。将可能酿成经济纠纷甚至社会事件。

(四)政府干预多,服务不到位。

目前,全省的林权流转基本上是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推动。有的地方对流转方式实行“一刀切”,强令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所有宜林荒地的拍卖,重数量不重质量;有的地方甚至对经营者种什么树种、林种作出规定、强行实施,侵犯林农经营自主权;有的地方随意撕毁原来的承包合同,强行将已经承包的林地收回,再进行“拍卖”。竞标者主要是本地农民。虽然也有跨区域投资者,但在流转规则、成交价格等方面,以县域为单位,各地存在较大差异,全省尚未建立信息丰富的交易平台从而培育流转价格具有参考意义的市场。

据了解,目前仅“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20xx年9月1日成立)的经营范围中有代理林权交易的内容,尽管自行制定了《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林权交易实施细则(暂行)》和《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活立木托管暂行办法》、《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林权证明托管办法(暂行)》、《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林权交易信息披露规则(试行)》,但仍处于萌芽的状态。从长远来看,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进一步推进林权流转工作的需要。

(一)在较高层次上完善相关立法。

如前所述,法律法规的滞后已成为林权流转中的主要问题,对投资者来讲,需要一个具备较强操作性的具体规定,进一步规范流转的原则、范围、方式、程序、监督、管理,进一步地明确流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政府职能部门来讲,需要明确其法定职责,确定其管理和服务的方式和内容。而这些内容,从我国现行的有关立法规定和行政管理要求来看,不是哪个部门或地方政府文件所能够规定的,有些内容甚至是地方性法规也不能作出规定的,如前所述的流转范围问题、资源评估机构及人员资质问题、采伐管理问题等,必须通过修改《森林法》或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才可得以实现。

(二)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

各种形式的流转,都应当建立在科学规范的评估基础上,合理确定底价,才能保证流转依法有序进行,实现盘活森林资源资产、促进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一是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科学合理的参数表和各主要临终的评估细则,规范和完善评估技术、评估方法;二是要根据《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科学、可行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资质认证办法,解决目前有关资质规定与实际工作要求相脱节问题;三是要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队伍建设,满足工作需要。

(三)搭建林权流转平台,培育和完善森林资源交易市场。

要真正将林权流转推向深入,就应该在保证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建设发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引入市场机制。要按照市场经济运营的要求,结合森林资源资产的固有特点,培育和完善森林资源市场,一是要有大量能够在价格上进行量化的待转林权;二是要有畅通的信息收集和发布渠道;三是要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包括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林权流转中介机构的建设等;四是要有完善的市场监督保障机制。

(四)准确定位,合理发挥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在林权流转工作中的作用。

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依照法律规定和市场经济运营规则的要求,明确其对林权流转的组织、指导、服务、管理、监督等职能,做到既积极推进,又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既严格管理又不干涉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既加强监督又全面提供服务,充分、合理地发挥职能作用。尤其是林业主管部门,既要加强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咨询,又要积极开展实际工作的调研;既要认真进行规划设计,又要搞好技术服务;既要大力指导评估机构、队伍的建设,又要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以促进我省林权流转工作的依法、有序的开展。

2023年林业产业调研报告(优秀19篇)篇十七

回顾我省林业站建设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是20xx年至20xx年的缓慢发展阶段为适应林业建设需要,我省于20xx年开始在重点林区设置区、乡(镇)林业站,但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到20xx年底,林业站只有551个,职工仅20xx人。二是20xx年至20xx年的快速发展阶段。20xx年原国家林业部将林业站建设作为林业改革重要任务之一,提出利用3~5年时间把区、乡(镇)林业站建设好。我省即把建站设员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林业站建设步伐加快,发展迅速。截止20xx年,全省已建有林业站1095个(占乡镇总数的61.9%),站员4006人,其中正式职工2627人。三是20xx年以来的标准化建设阶段。20xx年6月,全省林业站工作会议在东至县召开,研究和部署林业站开展标准化建设,标志着我省开始了以核定林业站机构编制,提高队伍素质,加强站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制度、图表及档案管理建设为中心;以强化林业社会化服务职能,加快林业站自身经济建设及廉政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业站标准化建设阶段。在这一阶段,我省紧紧围绕林业站标准化建设这根主线,巩固和完善前期建站成果,发挥林业站的多项职能作用,为实现“五八”造林绿化规划、林业第二次创业和绿色长廊工程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在正全力投入到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之中。

据调查统计,目前全省保留单独设立的基层林业站有806个,在农林水综合站加挂林业站牌子的挂牌林业站301个,另有综合站284个。全省各类站共定林业人员编制4001人,实有林业正式职工4517人。截止目前,全省已经有76个县(市、区)获得了国家林业部(局)确认的林业站标准化建设“合格县”称号。

二、林业站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分析。

(一)林业站机构不稳定。

据摸底调查,从总体上看,目前我省山区及重点丘陵、平原区基层林业站机构较为稳定。21个山区县基本上以乡镇设立林业站,其它重点丘陵、平原区县多以2~6个乡镇设立林业中心站或在重点林业乡镇设立林业站。而在一般平原区和丘陵区,如阜阳、亳州、合肥、蚌埠和淮北市的全部或者大部县(市、区)均为设立综合站;巢湖、安庆、六安、滁州市等的一些县(市、区)多为在综合站的基础上加挂林业站牌。全省单独设立806个林业站,较**年底全省已建的1313个林业站缩减了39%。

形成目前局面的原因在于,自**年开展撤区并乡及乡镇机构改革以来,我省林业站就一直受到“撤并”的影响。**年9月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后,各地又开始撤并林业站机构,下放林业站管理权限,大幅度裁减林业站人员。据统计,到改革后第一年,也是最严重时的**年底,全省实有基层林业站723个(较20xx年缩减45%),落实核定林业站编制3035人(较20xx年缩减43%,占省编委核定全省林业站编制数的52%),实有职工3221人(较20xx年缩减39%),与国家加快林业发展的形势,与多项林业重点工程实施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林业站机构的不健全、不完善、不稳定难以保证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人员编制少,事业经费难落实。

本次调查,各地均反映林业站人员编制少,且多数山区县林业站人员事业经费不能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实行全额拨款,加重了林业部门的经费压力。如灵璧县有21个乡镇,设立6个中心站,核定编制才18人;宁国市是我省重点山区县,全市19个乡镇办均单独设置了林业站,核实编制113人,站均5.95人,而该市有林业用地面积275万亩,站人均2.5万亩。金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430多万亩,全县29个乡镇林业站,只核实编制89人,站均3.07人,人均林用地面积近5万亩。都与《安徽省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编制标准(试行)》中山区乡镇站编制基数为3人,每1.5万亩林业用地增编1人的规定要求有较大出入。又如重点山区县休宁县,全县39个林业站,定编128人,站均编制只有3.28人。而且,该县林业站事业经费得不到保证。县财政每年总体上划拨给县林业局的事业经费只有42万元。导致该县32名农民技术员(包括从社会上招收的“林政员”、“林管员”和“林业基金代征员”),1997年参加了黄山市人事、林业部门联合组织的考试、考核,被择优聘用;20xx年又参加机构改革中的考试、考核竞争上岗,身份虽已解决,但其工资等待遇却一直不能兑现。近几年来,不时有上访发生。类似的情况在绩溪、岳西、潜山、霍山、金寨等县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据摸底调查统计,全省各类站共核定林业人员编制4001人,其中,单独设立林业站的59个县(市、区)设立780个林业站(注:还有濉溪、肥东、无为等县少数乡镇设有林业站,多数乡镇为综合站,故未计其中),下达编制3033人,站均3.89人;有18个县(市、区)设立301个挂牌林业站,下达编制666人,站均2.21人;其它302个编制多属综合站中落实林业人员。全省各类站实有林业正式职工中还有23%的人员事业费未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三)管理体制不顺,林业站职工待遇低。

目前全省基层林业站管理体制多种多样。据调查,全省有35个县(市、区)483个林业站“三权”在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实行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主要分布在山区县和设立林业中心站的县;有23个县(市、区)157个林业站和89个挂牌林业站实行双重领导;还有20个县(市、区)148个林业站和212个挂牌林业站,18个县(市、区)18个林业站和284个综合站实行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

金寨、青阳、桐城、埇桥、萧县、濉溪等县(市、区)普遍反映,由于林业站现属乡镇以块为主的管理,存在下列弊端:一是林业站职工成了乡(镇)干部,要参加乡镇中心工作,成天包村下队,计生收税,无力投身林业工作;二是林业站职工待遇低,工资福利难保证;三是森林资源管理失控;四是造林质量难保证;五是林业主管部门落实任务不畅等等。同时,多年来一些地方将林业站“三权”下放与收回几经反复,动摇了基层林业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如在工资兑现上,林业站“三权”下放的青阳县,庙前乡财政只拨给林业站基本工资(占70%)的80%,而浮动工资(占30%)、123元津贴工资等一概不发,林业站职工在家扎大扫把卖,每月只能勉强兑现基本工资。

与此同时,省林业厅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级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内也没有统一的专门的林业站管理机构。林业站管理的职能分散在办公室(人秘股)、林业站(造林科)、资源科(股)、技术推广中心等部门。省、市、县三级林业站主管部门的管理体系也有待理顺与加强。

2023年林业产业调研报告(优秀19篇)篇十八

经过这段时间的走访调查和翻阅相关的资料,综合整理起来,我发现本县林业执法曾经出现的一些弊端:

(一)在查处案件上有利的大家都争着上,没有利的就互相推诿,对林业部门形象和林业行政执法权威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林业行政执法力量配置不合理,打击力度不够强,给违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

(三)多头执法,执法机构相互交叉重叠,容易出现同一违法行为重复处罚现象。

(四)执法成本过高,缺乏统一管理,重复调查,远距离执法等问题,造成行政执法成本增加,工作效率降低。

(一)明确了以森林公安为主题的林业行政执法体制,整合了全县林业行政执法力量,执法主体得到统一,解决了林业系统内部职责交叉、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扰民等一系列问题。

(二)林业行政执法归属森林公安领导和管理,保证了统一的指挥调度,保障了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的快速有力,有效解决了林业系统内部相互推诿,有利于林业行政执法形成整体优势。

(三)树立了良好的执法形象。除森林公安以外,在林业系统内部通过竞争上岗,优化执法队伍。在执法或承重全面推进执法责任制,错案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实现了行政执法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管理,树立了良好的执法形象。

(四)提高了执法效率。通过林业行政执法改革,统一了执法力量调度,增强了协调配合,减少了相互推诿,提高了执法效率,降低了执法成本。

(二)基层队伍交通工具、通讯设备之后,后勤保障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三)林区部分群众的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参与维护林区治安的积极性不高。

针对存在的问题,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克服。

一是积极主动地向基层党委、政府汇报,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

二是县林业局要抓好基层队伍基础装备建设,在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提高后勤保障能力。

效机制中,狠抓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教育森林公安、林业性质执法人员牢固树立执法为民,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强化监督管理,坚决纠正在执法中以权**,贪赃枉法,**职权等违法行为,树立森林公安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良好形象。

进一步推进林业依法行政工作,规范林业行政执法行为,加强林业部门实施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严格对林业行政案件处罚案件的审查、把关,及时发现和纠正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案件确保规范执法、严格执法。

1.领导带头,学习制度化。定每月第一个周一为全体集中学习日,由局领导为保障学习法律效果,我局制定了专项学习制度,规主持,学习有关法律和法规。采取理论学习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的办法,通过以案释法,增强学法效果。

2.加强宣传,营造执法环境。在加强法律学习的同时,注重对广大群众的法制宣传,不断增强全民生态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林业执法氛围。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和每年10月至次年4月的护林防火期间,开展森林法规宣教“进村入户”活动,扩大普法教育。

1.规范行政处罚权委托。进一步规范林业行政执法行为,明确执法职责与权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2.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健全行政执法制度,规范行政执法,明确法律责任,提高执法水平。

3.规范行政执法程序。认真学习领会法律、法规和林业政策规定,严格按照《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行政处罚法》,做到依法办事、依法行政。

4.启用新版林业行政处罚文书。进一步规范林业行政执法行为,结合林业行政执法工作实际,严格执行。

调查人:xx。

20xx年6月。

2023年林业产业调研报告(优秀19篇)篇十九

回顾我省林业站建设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是1961年至1987年的缓慢发展阶段。为适应林业建设需要,我省于1961年开始在重点林区设置区、乡(镇)林业站,但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到1987年底,林业站只有551个,职工仅1995人。二是1988年至1992年的快速发展阶段。1988年原国家林业部将林业站建设作为林业改革重要任务之一,提出利用3~5年时间把区、乡(镇)林业站建设好。我省即把建站设员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林业站建设步伐加快,发展迅速。截止1992年,全省已建有林业站1095个(占乡镇总数的61.9%),站员4006人,其中正式职工2627人。三是1993年以来的标准化建设阶段。1993年6月,全省林业站工作会议在东至县召开,研究和部署林业站开展标准化建设,标志着我省开始了以核定林业站机构编制,提高队伍素质,加强站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制度、图表及档案管理建设为中心;以强化林业社会化服务职能,加快林业站自身经济建设及廉政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业站标准化建设阶段。在这一阶段,我省紧紧围绕林业站标准化建设这根主线,巩固和完善前期建站成果,发挥林业站的多项职能作用,为实现“五八”造林绿化规划、林业第二次创业和绿色长廊工程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在正全力投入到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之中。

据调查统计,目前全省保留单独设立的基层林业站有806个,在农林水综合站加挂林业站牌子的挂牌林业站301个,另有综合站284个。全省各类站共定林业人员编制4001人,实有林业正式职工4517人。截止目前,全省已经有76个县(市、区)获得了国家林业部(局)确认的林业站标准化建设“合格县”称号。

州、合肥、蚌埠和淮北市的全部或者大部县(市、区)均为设立综合站;巢湖、安庆、六安、滁州市等的一些县(市、区)多为在综合站的基础上加挂林业站牌。全省单独设立806个林业站,较xx年底全省已建的1313个林业站缩减了39%。

形成目前局面的原因在于,自1992年开展撤区并乡及乡镇机构改革以来,我省林业站就一直受到“撤并”的影响。xx年9月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后,各地又开始撤并林业站机构,下放林业站管理权限,大幅度裁减林业站人员。据统计,到改革后第一年,也是最严重时的xx年底,全省实有基层林业站723个(较xx年缩减45%),落实核定林业站编制3035人(较xx年缩减43%,占省编委核定全省林业站编制数的52%),实有职工3221人(较xx年缩减39%)。与国家加快林业发展的形势,与多项林业重点工程实施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林业站机构的不健全、不完善、不稳定难以保证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

本次调查,各地均反映林业站人员编制少,且多数山区县林业站人员事业经费不能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实行全额拨款,加重了林业部门的经费压力。如灵璧县有21个乡镇,设立6个中心站,核定编制才18人;宁国市是我省重点山区县,全市19个乡镇办均单独设置了林业站,核实编制113人,站均5.95人,而该市有林业用地面积275万亩,站人均2.5万亩。金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430多万亩,全县29个乡镇林业站,只核实编制89人,站均3.07人,人均林用地面积近5万亩。都与《安徽省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编制标准(试行)》中山区乡镇站编制基数为3人,每1.5万亩林业用地增编1人的规定要求有较大出入。又如重点山区县休宁县,全县39个林业站,定编128人,站均编制只有3.28人。而且,该县林业站事业经费得不到保证。县财政每年总体上划拨给县林业局的事业经费只有42万元。导致该县32名农民技术员(包括从社会上招收的“林政员”、“林管员”和“林业基金代征员”),1997年参加了黄山市人事、林业部门联合组织的考试、考核,被择优聘用;xx年又参加机构改革中的考试、考核竞争上岗,身份虽已解决,但其工资等待遇却一直不能兑现。近几年来,不时有上访发生。类似的情况在绩溪、岳西、潜山、霍山、金寨等县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下达编制3033人,站均3.89人;有18个县(市、区)设立301个挂牌林业站,下达编制666人,站均2.21人;其它302个编制多属综合站中落实林业人员。全省各类站实有林业正式职工中还有23%的人员事业费未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目前全省基层林业站管理体制多种多样。据调查,全省有35个县(市、区)483个林业站“三权”在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实行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主要分布在山区县和设立林业中心站的县;有23个县(市、区)157个林业站和89个挂牌林业站实行双重领导;还有20个县(市、区)148个林业站和212个挂牌林业站,18个县(市、区)18个林业站和284个综合站实行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

金寨、青阳、桐城、埇桥、萧县、濉溪等县(市、区)普遍反映,由于林业站现属乡镇以块为主的管理,存在下列弊端:一是林业站职工成了乡(镇)干部,要参加乡镇中心工作,成天包村下队,计生收税,无力投身林业工作;二是林业站职工待遇低,工资福利难保证;三是森林资源管理失控;四是造林质量难保证;五是林业主管部门落实任务不畅等等。同时,多年来一些地方将林业站“三权”下放与收回几经反复,动摇了基层林业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如在工资兑现上,林业站“三权”下放的青阳县,庙前乡财政只拨给林业站基本工资(占70%)的80%,而浮动工资(占30%)、123元津贴工资等一概不发,林业站职工在家扎大扫把卖,每月只能勉强兑现基本工资。

与此同时,省林业厅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级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内也没有统一的专门的林业站管理机构。林业站管理的职能分散在办公室(人秘股)、林业站(造林科)、资源科(股)、技术推广中心等部门。盛市、县三级林业站主管部门的管理体系也有待理顺与加强。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春游小学三年级写事(实用16篇)

    10.优秀的作文往往能够给人以启示和鼓舞,使读者在碰到问题时能够积极思考和解决。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摘抄,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其实,凉拌豆腐的

    幼儿园大班班级计划总结(通用18篇)

    在幼儿园大班,孩子们将学习更多的文字和数字,并开始进行简单的阅读与写作。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幼儿园大班教材推荐,希望能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帮助。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

    最新办理辞职报告(模板17篇)

    辞职报告是在离职时向公司上级或HR部门提交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清晰地总结和概括我们在职期间的工作表现。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辞职报告范文,希望对各位正在撰写辞职报告

    最新路队演练心得体会(专业15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对自己的经历和收获进行思考和总结。通过这个经历,我收获了许多关于团队协作和沟通的经验,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最新秋游海底世界(通用19篇)

    优秀作文的结构严谨有序,每个段落都紧密衔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以下是一些作文大赛获奖作品的分享,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1.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

    2023年元宵节演讲稿元宵节演讲稿子(优秀21篇)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传统文化内涵和民俗特色的节日之一。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元宵节的历史典故,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元宵好!元宵

    最新林清玄抒情心得范文(1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某一经验或事件的内心感受和心路历程的表达。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写心得体会的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参考。三十年代最当红的男明星白云自杀去世了。当年白

    最新实习教师工作的心得体会范文(16篇)

    实习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习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经验的分享,对于实习经历和职业发展的思考和感悟。以下是笔者整理的一些实习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这些范文涵

    最新工作检查检讨书工作检查检讨书范文(24篇)

    写一份检讨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提高自我素质。在下面的范文中,您可以看到不同作者对于检讨书的理解和写作风格,相信可以给您带来一些灵

    2023年装饰专业实习日记装饰专业实训报告(模板18篇)

    通过写实习日记,我们可以有机会思考实习工作的意义,发现自己在实习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职业规划提供借鉴和启示。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好实习日记,这里特意整理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