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村发展产业的调研报告(优质17篇)

时间:2023-12-04 作者:曼珠

调研报告是对所研究问题的一个总结和沉淀,其价值在于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下面是一份调研报告的实用范例,它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最新村发展产业的调研报告(优质17篇)篇一

按照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7月以来,克振副省长带领省直有关部门的同志深入武汉、孝感等地调研部分节能环保企业,随后嘱我们对该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研究。近期我委分赴12个市州开展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全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着力加以推进,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汇总各市州上报数据,20xx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比20xx年增长76.5%,其中:高效节能产业总产值约450亿元,先进环保产业总产值约250亿元,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约800亿元。全省节能环保产业企业数突破1000家,比20xx年增长42.8%,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200多家;从业人员接近20万人,较20xx年翻了一翻。总体来看,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我省已有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节能环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已初步成长为各自领域里的领军骨干企业。

在高效节能领域,有从事电力能源装备的长动集团、武汉南瑞、三环发展、合康变频、大力电工、孝感大禹、襄阳万洲、追日电气等,从事蓄热式燃烧的仙桃神雾,从事节能窑炉的华窑集团,从事三联供空气源热泵的武汉朗肯,从事半导体照明的华灿光电、迪源光电、匡通电子,从事节能保温建筑材料的武汉沃尔浦等。长动集团20万千瓦以下热电联产机组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神雾公司占有国内高温空气燃烧应用份额50%以上;宜昌匡通电子在国内led封装行业居于龙头位置。

在先进环保领域,有凯迪控股、都市环保、中钢天澄、凯迪水务、武汉华电、中碧环保、天虹仪表、方元环境、华丽环保、创新环保、合加环境、东之盛、沙市水处理设备制造厂等。都市环保自主研发的“氨硫铵烧结烟气深度脱硫”技术和“双循环三段式脱硫塔”装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武汉华丽环保公司研发的可热塑淀粉生物降解材料可有效解决废弃塑料产生的“白色污染”;沙市水处理设备制造厂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管式超滤膜生产厂家,市场占有率50%以上;中钢天澄是国内除尘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工程总承包商之一。

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有格林美、湖北金洋、千里马、法利莱、江南实业、宜昌立帝、华山水产、华新水泥、黄石大江集团等。格林美是国内城市矿产领域首家上市公司,在荆门、武汉、仙桃等建有多个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基地;宜昌力帝是国内最具专业化的废钢加工处理设备研发生产企业;华新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技术攻克了垃圾处理过程中的4大难题,处置过程中无二次污染;武汉法利莱实现激光再制造设备的产业化生产,并列入国家再制造试点。

经过多年发展,我省节能环保产业逐步呈现出依托骨干企业向重点园区和区域集聚的发展格局。

在高效节能产业领域,阳逻开发区以西门子、阿海珐和国电南瑞公司产业园为基础,形成了大型输变电设备和智能电网应用装备产业基地。黄冈节能窑炉的发展颇具特色,华窑集团、中洲窑炉、中亚窑炉等行业领军企业正抱团推进“绿色工业窑炉”省级标准制定,填补国内该项标准的空白,黄冈逐步成为“窑炉之乡”;襄阳以大力电工、追日电气、万洲电气等企业为龙头,建立了襄阳软启动产业联盟,成为全国最大的软启动产业生产基地。

在先进环保产业领域,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集聚了凯迪电力、中冶南方、都市环保、中钢天澄、绿世界、芳笛环保等一批龙头企业,在电力环保、水处理、节水技术和设备、环保工程总承包等领域门类齐全、优势突出。20xx年节能环保产业实现总收入789亿元。

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领域,谷城再生资源园区围绕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依托金洋公司、骆驼蓄电池、三环锻造等一批“城市矿产”资源回收、加工和利用企业,初步构建了再生钢、再生铝、再生铅等三条较为完整的循环型产业链,已形成年回收各类再生资源200万吨、年处理利用各类再生资源130万吨的能力,再生资源产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黄石市围绕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依托大冶有色、大江集团等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以有色金属和稀贵金属回收利用为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青山工业区内武钢、武石化之间实现氮气和氢气资源互补,武钢、青山电厂与利用钢渣、粉煤灰、磷石膏的建材企业之间也形成了良好的协作模式,形成了以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业污染治理、环保设备设计制造产业基地;武汉市东西湖区工程机械装备再制造园区聚集了龙工、三一、千里马等国内主要工程机械生产与再制造厂家,形成了再制造产业集群。格林美在荆门高新区打造废旧电池、电子产品等回收利用基地,20xx年产值超过23亿元。

我省积极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相关企业年减免增值税和所得税约17亿元。每年争取国家支持节能环保重点项目资金近15亿元。政策扶持提高了企业投资节能环保产业项目的积极性,不仅一批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同时推动了建材、化工等行业从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向节能环保型转变。武钢集团、华新水泥、大冶有色等均成立了以节能环保为主攻方向的企业,如武钢金属资源公司对冶炼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生产矿渣微粉等产品,年产值超过80亿元。中节能等央企也开始在我省投资布局。一大批在建或拟建的节能环保产业化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总投资近1200亿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强的后备力量。

各地对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武汉市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制定了节能产品推广、废旧产品回收利用财政补贴政策,加快节能环保服务模式创新,出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支持办法,安排5000万元市级循环经济引导资金。鄂州市把节能环保产业纳入重点发展产业,依托高新区建设专业节能环保产业园。荆门市出台了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设立了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建立了循环经济统计评价体系。襄阳市积极争取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拥有谷城再生资源园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东风康明斯国家再制造试点等一系列“国字招牌”,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发挥了引领作用。

总体来看,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可以超额完成“”规划目标。同时,发展中也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整体竞争力不强。突出表现在“两小一低”。一是产业规模偏小。我省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比例不足5%,产值仅为江苏的四分之一,浙江、山东的三分之一左右。二是企业规模偏小,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具有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企业还不多,仍以中小企业为主,集中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技术水平偏低。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从事高端设备制造的企业不多,大多属于一般加工制造企业,产品附加值较低。

(二)产业结构不优。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我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较快,但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和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不足,特别在高效锅炉、垃圾处理成套设备、废旧电器和汽车拆解等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领域存在明显短板。产业空间布局也不尽合理,“撒得不开、聚得不够”,部分市州县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滞后。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不成熟。

(三)市场开拓难度较大。节能减排总体上属于政策驱动型市场,其中很大一部分政策拉动型需求和政府公共投资,节能环保产业领域相关的目录清单、资质资格认定较多,进入市场的门槛较高。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一些技术和装备研发成本高、产品性能不稳定,难以为市场接受并得到应用推广。现有的节能环保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贷款难、融资贵问题,资金积累缓慢,企业发展面临很多实际困难。

(四)扶持政策还不够系统。一是在创新驱动方面,没有把节能环保产业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作为省级科技计划的重点领域。二是在需求牵引方面,国家通过推广节能环保产品、实施节能环保重点工程来推动节能减排和扩大投资消费需求,但地方政府不能只推广使用本地产品,需求牵引政策难以精准发力。三是在投资促进方面,主要是申请国家资金扶持,省级没有设立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相关节能环保企业的产业化项目只有变换主题申请有关部门的其他专项资金,影响了企业投资积极性,甚至导致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四是在政策引导方面,对一些新兴的服务模式,如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政策不明确、法律规范不健全,影响了推广应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废弃物回收利用增值税进项抵扣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五是在组织协调方面,没有建立规范统一的统计体系,影响对产业发展形势的科学研判。部门之间协调配合还不够。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国家更加强调节能减排硬性约束,节能环保领域的投资、技术、装备、服务需求十分旺盛。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今明两年生态环保重大工程中,仅大气污染防治和清洁水重大工程投资就超过8600亿元,市场潜力大。我省节能环保产业正处于从产品生产向装备和服务延伸、从外围向核心突破、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关键时期。兄弟省市均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呈现万马奔腾、不进则退的发展态势。以我省的基础和条件,只要加大力度,完全有可能实现节能环保产业跨越式发展,5年时间有望培育成产值5000亿元的新兴支柱产业,占据新一轮区域竞争的制高点。下一步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扩大市场需求。节能环保产业与一般性竞争行业最显著的区别,是其对政策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要做好政策和市场结合文章,把促进推广应用作为关键环节。一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降碳,加快淘汰落后锅炉、电机、老旧汽车等,扩大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市场空间。“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和其他有条件地区,适当提高节能建筑、新能源汽车推广、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回收利用等节能减排目标,以政策拉动需求,进而带动产业发展。二是推进政府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严格执行政府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鼓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向社会购买节能环保服务。把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公共机构开展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研究制定促进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实施的具体办法。三是引导节能环保产品消费。完善节能惠民工程、“以旧换再”、“能效领跑者”、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等政策措施,开展全民行动,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消费理念。四是支持节能环保企业参与节能减排重大工程。对获得国家节能环保标识、进入国家相关目录名单的省内企业给予适当奖励,对省内企业研制的首台(套)节能环保装备在省内工程中使用的,可由省财政对生产企业及用户给予补助。五是支持节能环保服务模式创新。积极培育合同能源管理、节能量审核、节能低碳认证、碳排放核查等第三方机构,在污染减排重点领域加快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支持发展再制造服务,建立完善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

(二)助推企业发展。一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建议对未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再生资源企业,各地方政府可将新增的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返还给企业。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此,国务院文件有明确要求,但我省目前还没有设立节能环保产业扶持专项资金,仅省经信委在新增专项资金中,对资源循环利用有一定支持。建议从20xx年开始,省财政设立5000万元节能环保产业扶持资金,主要以贴息方式支持节能环保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三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包括绿色信贷、抵押担保、上市融资、债券发行、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等。四是支持节能环保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对引进的节能环保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并在用地等方面予以优先保证。五是加强组织协调,建立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

(三)支持技术创新。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技术产业的典型特征,必须把实施创新驱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在节能产业领域,加快节能共性关键技术、核心材料和关键设备的研发,推进节能技术装备升级换代。重点发展高效电机、高压变频、无功补偿、高效锅炉(窑炉)、蓄热燃烧、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半导体照明、工业化建筑、碳捕捉等技术和装备。在环保产业领域,以大气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污染土壤修复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为重点,研发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技术和产品,提升我省环保技术装备水平,加快治理突出环境问题。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领域,以磷石膏等典型固体废弃物、稀贵金属、农业废弃物、餐厨废弃物等处理以及再制造为重点,加快研究一批市场需求量大、应用前景广泛、经济效益明显且无二次污染的高效资源化利用技术。同时,着力提升节能环保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加强对外技术合作。

(四)推进试点示范。近年来,国家在与节能环保产业相关的领域,特别是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试点示范,把这些试点示范抓好了,就能为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培育产业发挥重要引领作用。要积极推进我省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符合各地特点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进我省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再制造试点、循环经济示范市(县)、“双百工程”等国家级节能环保各类示范试点建设,切实发挥典型带动和辐射效应。开展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创建活动,进一步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企业循环式生产和园区循环式发展,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五)完善相关政策。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出台后,全国已有10多个省级政府相继制定了贯彻落实措施。去年我省发布了关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行动方案,但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整体发展没有系统政策和全面部署。建议省政府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并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进工作,以提高各地各部门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并按照精准调控、喷灌滴灌的要求,拿出支持节能环保企业发展的具体举措。目前,我委已研究草拟了相关政策文件初稿,待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报省政府审定。另外我们已启动《湖北省节能环保产业“十三五”规划》的研究工作,提前谋划未来一段时期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思路和总体布局。

最新村发展产业的调研报告(优质17篇)篇二

脱水菜产业是我市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产业。于xx年开始起步,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我市农民增收、农产品加工、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脱水菜企业数量众多。全市现有脱水菜加工企业近100家,总加工能力近卫立正其中较大规模的有30多家,具备出口自主权的有12家。

(二)青红椒产量全国第一。我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青红椒脱水菜生产基地,青红椒总产量占到全国总量的70%以上。全市青红椒种植面积从20xx年以来,多数年份保持在10万亩左右,最高达13万亩,种植农户约6万户。脱水菜成品多数年份产量在1.5万吨一2万吨之间,产值5亿元左右。

(三)广大农民受益明显。青红椒亩产约3.5吨,近年每吨价格约800多元,亩收益在3000元左右,比较效益明显,农民种植热情较高。另外企业生产期还可解决4—5万名季节性用工,生产结束后仍能解决数千人的就业问题。

(四)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脱水菜和羊绒、葵仁、番茄酱等,是我市面向欧美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但我市拥有自主出口权的企业较少,70%以上的产品都是通过国内其他贸易公司出口。

(一)企业多、小,散,市场比较混乱。虽有近100家企业,但缺少上规模、上档次、技术先进、业界知名、广泛认可的大企业,与全国第一产地的地位不相称。企业多数规模偏小,技术落后,且各自为阵,没有发挥好主导市场的作用。绝大多数小企业春种时不签订订单,收购时抬高原料价格,使得企业原料成本上升。农民虽—时受益,但长远看弊多利少。生产结束出货时彼此又互相竞争,很容易被外地采购商各个击破,造成产品价格波动过大,行业周期性的出现滞销、亏损。另据了解,国内外每年青红椒的需求量是2万吨左右,而我市产能已近20万吨,严重过剩,应尽快解决。

(二)产品良莠不齐,质量难以控制。多数企业厂房因陋就简,生产设备落后,卫生控制不到位,检测手段不够,产品标准不一,仓储条件较差,特别是卫生、农残等隐患多。

(三)多为低端产品,缺少精深加工。产品都是初级原料,还要通过国内外企业二次加工,然后经国外大企业最终加工包装后,才能上市。也有国内部分企业开始给方便面企业加工终端产品,但数量还很小。总的来说,我市的产地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产品过于单一,有待继续拓宽。我市脱水莱主要是青红椒,另有极少的豆角、番茄、黄瓜等,但事实上胡萝卜、葱蒜、各类青菜等都可以制成脱水产品,国外市场需求也很大,应该向多品种方向发展。

(一)市场稳中有增。脱水莱产品作为欧美日等国家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有着较为稳定的消费市场。同时受欧美日等国家生活习惯的影响,脱水莱产品正在逐步进入其他国家。国内随着方便面企业、快餐行业的发展,脱水菜产品的市场也在不断扩大,总体市场呈稳中有增的态势。

(二)我市仍具优势。青红椒的传统产区欧洲主产区因病虫害。减产严重,原料品质下降,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国内宁夏、甘肃、新疆、山西等地从种植规模、种植技术、产品质量、出海距离等方面,暂时难以与我市抗衡。我市水土光热自然条件适宜,使得我市成为外商关注的最佳产区之一。

最新村发展产业的调研报告(优质17篇)篇三

提供一篇。

为您提供帮助!

2019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一、枣园村基本概况:

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2019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枣园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枣园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枣园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枣园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参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1998年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核桃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老式核桃树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种,矮化等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核桃树苗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平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香菇、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香菇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枣园村的养猪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近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

三、目前存在的具体困难。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多为晚熟品种,经济效益低。新建核桃园苗木小,见效晚;核桃苗木价格较贵,群众无力购买,导致核桃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过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园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标准园建设不达标。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围绕“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壮大畜牧,多业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本村的综合实力,改变本村的贫穷面貌。

四、今后的发展思路及规划。

根据枣园村的实际情况,从构建和谐新农村和提高全村人民经济水平的大局出发,围绕乡党委提出的发展战略提出“三抓”措施,即:一手抓主导产业发展,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

(一)、抓好产业发展,以核桃为核心,带动林果业的全面发展。

1、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核桃产业,抓住核桃发展的第三次机遇,也是最后一次机遇,切实加强枣园村核桃产业在全县核桃产业中的比重,我们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统一思想,提高班子认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大好时机,使村干部、村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深刻认识到发展核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核桃发展定位为村委会考评的关键因素之一,将核桃发展做为我们村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2、大力扶持核桃产业致富能手,真正感受核桃的发展潜力。组织村委会成员及村民代表去我县棣花、商镇学习参观通过核桃产业致富起来的家庭,让他们切切实实体会到核桃是个“金蛋蛋”,是群众致富的好帮手,是我们村今后发展的好产业;3、加大政策引导,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为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核桃产业的积极性,我们制订了优惠政策:对核桃建园示范户以及核桃产量大户进行奖励,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技术支持;对资金确实有困难,贷款信誉良好的群众优先安排小额贷款资金予以扶持;4、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加强管理知识培训。聘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推广品种化栽培,嫁接改良,提高坚果品质,加强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冬季适时进行改土施肥,涂白等管理。5、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核桃商品化。依托我县在全国核桃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发展我们村的核桃产业,使核桃发展规模化、经营管理科学化、坚果销售商品化,将我们村的核桃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在8到2019年时间,发展成为全县知名的核桃产业基地。

2、抓好养猪产业建设。在乡政府的大力扶植和倡导下,我们村现存栏猪615头,主要分布在两个大的养猪场和村中100多户村民家中,其中两个大的养猪场占去了村中十分之一的养殖数。但是,这还不够,还应提高猪的存栏数,鼓励村民多养猪,使养猪产业发展上规模,只有发展上规模了,养的猪才能有销路,才能卖出好价钱。再者,根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猪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变废为宝,这样既改变了夏季猪粪遍野的臭味,又使村容得到改善,也使村民用上干净便捷的新能源,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沼气用过的粪便还可以继续在田间施肥,通过这样的循环使用,把我们村的养猪业做大做强,形成养殖业、农业、新能源的循环发展链。

最终实现全村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效益明显,彻底改变过去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一业独撑的局面。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1、抓好危房排险,灾后重建工程。我们村有一部分群众居住在年老失修的危房中,随时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应及时对这些危房进行排查加固,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今年的雨季过后,我们就及时的对全村的危房户进行了排查,发现有方相启、吴有发和郭丙丁等几户村民的房子存在不安全隐患,我们通过政府资助和本人筹集一部分资金,对这些危房进行了重建。

2、对枣园村村民小组的入组道路逐步进行维修改造、改善村容村貌。由于资金问题我们村的入组道路一直没有统一硬化,村民随便在房前屋后堆积家畜粪便、乱倒垃圾、存放柴火,显得比较凌乱;道路两边也没有种植树木,进行绿化,每到下雨天,村民行走在泥泞的路上,走进院落,都会留下两排带有泥土的鞋印,使干净整洁的院落略显凌乱。因此,我们对入组的道路准备进行硬化整治,以改变脏乱差现象和村民下雨天出行难的局面。

3、建设好村文化室。由于多年来村里没有文化设施方面的投入建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现有陕西省“农家书屋”协会捐赠图书xx多册,有条件建设村民文化活动室,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规定每个月1号、10号、20号可以前来借书,对借书群众进行登记。在借书时,多劝导村民借科普方面的书籍,借此机会进行科普知识的宣讲,让村民从书中学到致富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村民的思想得到提升,改变以往陈旧的思想,让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够积极的执行政府的正确引导。

(三)、组织保障:

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好“推动科学发展,党员争当创业先锋”,深化党员承诺制度,全面推进“党员中心户”制度,加强干部带动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我们村的致富能手李小虎,是我村的养猪大户,家中有猪72头,其中老母猪20头,每年每头老母猪可下猪崽10只,每个老母猪每年可下两次猪崽,每个猪崽最少可卖200元,仅猪崽一项每年就可毛收入8万元,除去养猪的花费,加上每年出栏的大猪,能够纯收入8万元。通过这样的带领,极大的带动了我村的养猪产业,使我村现在形成了家家户户都养猪的局面。

总之,要通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先锋带头建设,把枣园村建设成为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相信枣园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积极与村民和村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两委谏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的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

2.目录表。

4.本文主体部分包括整个市场调查的详细内容,含调查使用方法,调查程序,调查结果。对调查方法的描述要尽量讲清是使用何种方法,并提供选择此种方法的原因。在本文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应是数字、表格,以及对这些的解释、分析,要用最准确、恰当的语句对分析作出描述,结构要严谨,推理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在本文部分,一般必不可少地要对自己在调查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说明清楚,不能含糊其辞。必要的情况下,还需将不足之处对调查报告的准确性有多大程度的影响分析清楚,以提高整个市场调查活动的可信度。

最新村发展产业的调研报告(优质17篇)篇四

我县总工会积极落实《关于认真做好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监督的通知》有关文件精神,工会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认真按要求做好我县的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监督检查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为切实做好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监督检查工作,我县工会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以工会主席为组长的县工会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一协调指挥,落实上级工作安排,制定工作具体计划。

我们省的最低工资标准为630元,做好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监督检查工作,确保这项政策落到实处,是切实维护职工权益,获得合法报酬的必然需要,我们各级工会应该在关心职工生活,维护职工权益上多做工作,切实保障职工的权益不受侵害,保障全体职工享受正当的工作时间和强度,享受到各项国家规定的福利。把工会真正建设成职工之家,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为此我们把督促用人单位认真执行新调整的最低工资标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在我县的新闻媒体上进行了广泛宣传,使各用工单位和个人知晓,为使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得到较好落实提供了舆论支持。

我县总工会专门成立了个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督促检查工作小组,分头深入到各个用工企业进行检查。各工作组共走访调查了近20个单位的5000多名职工。从检查的情况看,大约有一半多的用工单位执行了最低工资标准,但仍有部分用工单位没有执行该项制度。主要原因是这些单位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企业自身运转困难,不能保证正常工资发放。

我县总工会今后要将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监督检查工作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坚持开展下去,对有能力却不执行该项制度的用工企业加大督查力度,切实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都暂时没有能力落实该项制度的企业,也要不定期地进行走访,及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防止出现企业作假的行为。

最新村发展产业的调研报告(优质17篇)篇五

(2007年8月31日)。

为准确把握我村产业发展现状,摸清家底,找出存在问题和困难,更好的加快我村经济发展,为做好全村扶贫开发工作奠定基础,根据我村的实际情况,现将具体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农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抓好我村产业发展,对于推动我村调整产业结构,培植主导产业,促进贫困人口持续增收,脱贫致富具有重大意义。

(一)茶叶产业:全村茶叶累计面积达2816亩,采摘面积1817.9亩,平均单产30公斤,产业辐射6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856户农户,4002人,茶农人均收入152元。

(二)畜牧产业:我村畜牧业也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基础,科技为动力,抓基础、调结构、树示范、促发展。全村共有草山8500亩,其中非洲狗尾草种植面积7400亩,2006年末全村的大牲畜存栏2769头,出栏960头,生猪存栏5875头,出栏禽类12458只,2006年全村畜牧业经济总收入462万元。

(三)泡核桃产业:2006年全村核桃面积达1215亩,1其中泡核桃面积1200亩,辐射6个自然村20个村面小组,共有挂果泡核桃80株8亩产量25吨,产值约56000元,农民人均收入为14元,我村泡核桃种植开发起步晚,新种植的还没有挂果,管理机制不规范,还未能发挥出好的效益。

(四)水果产业:全村水果种植面积320亩,产量15吨人均占有水果3.9公斤,总产值48000元,其中,苹果梨占90%以上。

(五)低毒大麻产业:低毒大麻产业于2002年试种成功后,开始种植,2006年我村共种植低毒大麻500亩,涉及6个自然村。

三、主要做法。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我村的发展思路是“打牢农业基础,主攻畜牧养殖业,培养特色经济,壮大水果产业,引资创优富民。”为进一步加强对农业产业发展,结合我村情况,支书为第一责任人,主任、副主任协助,深入组、户进行具体指导查看,帮助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做好我村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坚持市场导向原则,立足村情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立足村情和资源优势,巩固提升茶叶、畜牧等传统支柱产业;突破发展泡核桃、水果等新兴产业;慎重发展低毒大麻产业,加快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三是抓好我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工作,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把我村剩余劳动力输出作为一大产业来抓,强化劳动力输出工作,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发展。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村产业发展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严重制约我村经济发展。我村山地面积大,丘陵平地面积小,土壤贫瘠,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和农民收入少。

二是农民收入增幅较慢。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经济作物在农业中的比重较低,农村经济特色不明显,农民增收缓慢且不稳定。

三是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效益不明显。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形成规模,形成基地。

四是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销售渠道不畅,造成丰产不丰收等现象,不同程度上挫伤了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五是信息不灵,商品经济不发达,人民群众闭关自守,缺乏开发资源、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信心。

四、“十一五”期间加快我村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十一五”扶贫工作计划,坚持把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机结合。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体制创新、经营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思路:做优一个支柱(畜牧业),提升两大优势(茶叶、泡核桃),加速发展两大产业(水果、低毒大麻产业)。

(三)基本原则:坚持“传统支柱产业巩固发展、新兴优势产业突破、其他产业慎重发展”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体制机制创新,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好的体制环境,坚持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切实把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各方面积极性,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四)目标任务:茶叶产业“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建茶园500亩,建设高优生态茶园700亩。

产业达680万余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9%。在三合自然村建设“肉牛养殖示范村”,扶持肉牛养殖大户20户。

泡核桃产业:分年度发展规划,五年内实现全村总面积4000亩,年产10吨。

水果产业:“十一五”期间,完成苹果梨种植600亩,其他水果产业按区域布局和市场行情鼓励农户自行发展。

(五)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加强公共设施建设。

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巩固发展传统支柱产业,突破发展新兴优势产业,慎重发展其他产业,着力建设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新型工业化体系,逐步实现农业资源规模化加工,工业资源规模化利用,生物资源创新式开发。

三是组建各产业专业协会,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解决市场信息滞后失真、资源分散、技术经验分割等家庭作坊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能力。

四是围绕产业合理配套基础设施,切实解决制约我村产业发展的基础“瓶颈”。加大产业发展科技投入,把产业做强、做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选择“基地+协会+农户”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立体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培植支柱产业,壮大特色经济,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一是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科技水平,使其掌握一至二门致富技能。

二是争取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和农户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多层次、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集中用于我村农业产业化建设。

三是积极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争取专项资金,集中扶持和建设畜牧、茶叶、核桃等农产品基地。

四是鼓励农业科技体制创新,扶持农产品加工技术,抓好我村信息网络工作。

最新村发展产业的调研报告(优质17篇)篇六

目支持,以解决好目前我县财力薄弱、无力对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经费的突出问题。当前,要紧紧抓住我县已被列为全省核桃基地县的机遇,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大力发展核桃种植,使全县核桃种植总量达到35万亩。要紧紧抓住我县已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林农主体意识明确、有强烈开发林产业愿望的有利时机,正确引导广大群众的发展意识和林产业开发方向,为林农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支持服务,遵循符合实际的原则,稳步推进全县林产业发展。

一是及时启动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为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造成目前我县林产业发展速度慢、规模总量小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体制上的制约,基层林业工作者、林权所有者和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对现行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龙朋镇己冲村委会拥有林地面积28400亩,林改确权到集体12100亩,确权到农户16300亩,可用于低效林改造的林地约10000亩,但由于受当前审批制度制约,目前,仅开发利用1000余亩,大部分林地闲置放荒,干部群众看到眼里急在心上,一致要求林业部门给予特殊支持政策,以开发利用林地发展林果产业。开展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中,要广泛征求基层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我县工作方案,按照“简化审批程序、放宽政策界限、方便群众办事、取消部分许可”的原则,建立起“科学合理、审批简便、有利发展”的管理制度,形成林权所有者享有充分的自主经营权、林业主管部门为林业生产经营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林业生态环境得到科学保护的森林经营机制,为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一是建议分类放开林木采伐管理。竹子、桉树等人工林在县内可自由交易,采伐不受生产指标的限制,无需采伐审批和运输证,鼓励和支持林农积极发展人工造林,充分保障林农的处置权和收益权。二是进一步放宽采伐限额管理政策界限。改变目前木材生产指标一年下达一次的规定,放宽到一次下达五年的生产指标总量,取消年度指标不得积累串用的规定,允许林权所有者在下达指标总量内自主生产经营。三是进一步简化采伐审批程序。改革现行的采伐审批程序,审批环节建议由现行的5个减少为2个,缩短审批时间,方便群众办事。四是推行采伐审批公示制度。放宽政策界限和简化审批程序后,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积极推进采伐审批公示制度,实现既放得开又管得住。五是建议取消商品材和非商品材采伐分类管理,对木材生产只实行指标总量控制,进一步为森林经营创造良好条件。六是支持引导低效林改造。建议进一步放宽低效林改造条件,抓紧制定低效林评判标准,组织编制低效林改造规划,优先安排低效林改造采伐指标,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我县林业产业发展。

二是推进林木林地规范流转,为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可靠平台。充分发挥我县林业产权管理服务中心功能,强化林木林地流转交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抵押贷款等林权流转服务工作,逐步规范我县森林资源流转体系,实现林业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是将县林业产权管理服务中心列为县级事业单位编制管理,落实机构、人员、编制、经费。二是积极打造森林资源流转平台,建立集信息发布、市场交易、林权登记、中介服务、法律政策咨询于一体的资源流转市场,建立森林资源流转信息库,逐步实现流转规范化、信息公开化;三是引入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完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围绕林业生产经营需求,建立我县森林资源评估机构,为林木林地规范流转提供服务;四是不断建设完善林业产业发展投融资体系,争取对林业产业发展扶持实行长期、低息、贴息的信贷政策,放宽营造林贷款条件,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贴息资金。大力发展林业保险业务,不断提高林业生产经营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是加大林业科技普及力度,为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创造高质量服务环境。在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发展中,要注重汲取已有的经验教训,既要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又要大胆放手多试多闯。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对扶持政策、优势林产业发展方向、市场前景等知识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广大林农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科学发展路子。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利用一切手段努力加强林业产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广大林农科技意识和技术水平,打造一支懂技术、会操作、靠得住的农村适用技术骨干队伍。退休后在龙朋镇国建村定居的州茶桑果站原站长李应福多年来一直为山区林果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并手把手带出村子里一批青年农民技术员,今年春节前后村子里先后有30多个年轻人出外为各地林农开展果树嫁接服务,每天每人收入100—200元,最高的可达到400元。正因为有这批农村适用技术骨干队伍,国建村已成为全县林果种植有一定影响力的先进村。三是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与交流。积极选派林业技术人员到科研院校进修提升,并为科研院校林产业研究推广提供良好服务,争取将我县建成省内科研院校重要的林产业发展科研示范基地。四是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随着林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体系,乡镇林业站不仅要成为基层林业行政管理工作站,更要成为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成为基层技术报务网络的关键接点。五是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在现阶段我县财力难以保障的条件下,我县可充分利用三个国有林场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如采伐林场在王家山林区进行采伐迹地更新中成功引进桉树新品种种植,发展规模亩,目前长势较好,预计五年后可实现产值多万元,示范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四是抓好特色与林产业工作重点的有机结合,努力开创我县林产业科学发展新局面。我县发展林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较早引进的杨梅产业,在种植就比引进地表现好,上市时间提前了一个多月,相比省内种植而言,杨梅的品质最优,为杨梅占领市场赢得了先机。在林业产业发展中,就是要突出特色,抓好特色与工作重点的有机结合,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发展路子。就当前而言,泡核桃、甜竹笋、大杨梅已成为林产业的名片,在省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尤其杨梅,已随蜚声中外的花腰歌舞而扬名国内。在当前我省打造国内重要的木本油料大省的大背景下,要集中精力抓好优质泡核桃和名特优稀新品种美国山核桃的发展,力争将核桃发展成为广大山区群众致富奔小康可靠的支柱型产业。同时,加快甜龙竹、杨梅产业升级,在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改变目前只限于经营原产品的落后状况,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总之,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优势明显、前景广阔,只要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凝心聚力,辅之以强有力的政策引导、扶持和技术服务,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林业产业的发展必将为小康社会建设发挥巨大的推动力量,为推进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新村发展产业的调研报告(优质17篇)篇七

__村位于__镇南部塬区,总户113户,总人口423人,总耕地面积1324亩。截止目前,苹果栽植面积1110亩,挂果面积达余亩,常年产量在吨左右。有富士、秦冠、新红星、嘎啦、黄元帅等品种。目前苹果这一产业已经成为村经济支柱产业,不仅发挥着巨大的富民作用,而且已经成为村经济发展的基石。

该村塬面宽阔,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生产苹果的最佳优生地之一。

村上成立了果业专业合作社,并抽调懂技术、在苹果生产管理上有一技之长的人为技术员,并由果业局专门人员指导,根据农时季节举办各种培训班。有力的提高了全村果农的技术管理水平。

自从二0__年省、市、县提出推广四大技术以来,广大果农通过对比以及自己的实践,已经深刻认识到“四大技术”的重要意义,由原来的不愿意甚至用各种方式抵制“四大技术”到现在县、镇等寻师救技的现象。

自从我市全面取消两税以后,政府的职能转变,通过在广州等沿海地方设立对外营销窗口。并出台一些有利于果商的政策。通过对现有信息员的培训,促使了果品营销氛围。鼓励一部分有市场意识的`人走出去,大力发展果库、气调库。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从而使我村苹果的销售渠道由原来的果商一统天下大局面向多方位、全年销售局面的转化。

在我们看到该村果业生产好的一面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该村果业生产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必须让我们高度重视,否则,将对这以产业有致命的一击。

中、早、晚品种比例不合理。目前该村,早熟品种基本为空白,中熟品种规模化低,严重地制约了中熟品种的发展,并且占有比例仅为10%左右,且管理粗放。晚熟品种占有比例较大,以富士为多,在果子成熟期间,销售相对集中,容易导致销售难,价格偏低以及抵御市场能力差等现象。

对于一种新技术不能根据自己树势,生长等进行相应的配套。常常出现,修剪生搬硬套,喷施农药人云亦云,施肥只注重萌芽肥,忽视追肥。只注重化肥不重视农家肥。大改形只注重疏枝,不重视间挖等。

果子后续深加工不足以及增值空间相对较窄。许多果农对市场经济规律以及市场经济知识欠佳,往往出现别人是买果子赚钱,自己赔钱。苹果生产出来以后只注重原材料的价格,对后续产业的挖掘不足,极大的影响苹果的增值空间。

遇到风调雨顺之年能有一个好收成,遇到冰雹、冻害等则力不从心。

通过这次调研,我深刻认识到农业生产,同期长、抵御自然灾害。市场挑战能力差。同时作为我国拥有九亿农民的一个农业大国,机械化、规模化程度较低,我认为,要改变农村现状以及该村果业,必须做好一下几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应用在生产关系上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民培训力度,不只注重培训农业科普知识,应该全方面的培训,培训市场知识,国家的法律,法规等。把农民培育成为懂政策、懂技术、有道德、有知识的新型农民。

农民一家一户干什么事,只能是单打独挑,处处碰壁。只有把全体果农联合起来。形成规模优势、地域优势,才能在市场的冲击下站稳脚跟。从而达到共同受益的格局。

我们不应该只重视一个产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后续产业等。否则,在主导产业遭受到各种灾害后,农民的生活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只有将各种产业配套好,各种技术应用好,农村的持续发展是实在必行的。

当前两税取消后,党和国家出台了许多的惠农政策。政府要改变有原来的指导方向向服务方向转变。把当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从而不断提高党在农民心中的声望。

最新村发展产业的调研报告(优质17篇)篇八

八里十河村地处xx镇南部20公里处,与竹林关、土门、毛里岗接壤,地处偏远,土地资源贫乏,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225户,849人,劳动力601人,享受低保户84户170人,有耕地714亩,人均占有粮400公斤,年人均纯收入1860元。

全村现有山茱萸900亩,全村山茱萸大户15户,户均10亩650株,挂果树占47.5%,年产34万元;核桃100亩,年产5万元;年出栏商品猪240头,年出栏5-10头以上的6户,全村基本达到户均养1头猪,年产24万元;劳务输出350人次,其中:1年以上外出务工的达132人,半年以上达94人,半年以下124人次,年收入70万元。劳务和山茱萸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为农民增收提供良好的保障。

农村产业的长足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八里十河村通外水泥路工程正在立项,有35%农户住进宽敞明亮的小洋平房,电话、彩电、摩托车的普及率均达到60%以上。涌现出了一批产业大户。洪沟组黄恩娃,栽植山茱萸树12亩,年收入1.2万元。椒树洼组周保林,猪年出栏10头,收入1.1万元。

1、思想认识和工作力度不到位。村组干部群众创业精神差,满足现状,“小农思想”严重,只图吹糠见米、立竿见影之效,特别是大部分青壮认为发展林果业、养猪业,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费力费时、受市场控制大,从而形成劳务大发展,其它产业比重严重失衡,阻碍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2、产业项目少,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现该村林果业、养猪业仍停留在家庭小经济状态,做大做强意识不够,年用于发展产业的投入比重很少,仅占年投入量的15%;风险意识和发展意识不足,年养猪与林果发展规模增长率仅有10%;村组干部在市场开拓与产业项目引进等方面缺乏创造,等米下锅思想严重;劳务输出地分散,没有当地带头人,难以形成劳务品牌。

3、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不高。虽然群众种植山茱萸、核桃的积极性高,但由于农户文化素质低、经营分散、技术推广滞后、资金等投入跟不上,施肥、修剪和病虫害防治难以正常进行,年损失率在20%以上,导致产品产量低、质量差,造成了广种薄收。

4、林果规模小,基地建园不足、水平低,良种比例小。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没有1处,良种栽植面积不到20%。

5、加工水平低下。山茱萸、核桃仅限于初加工,加工方法原始简单,产品附加值低,导致产值效益低下。

6、市场混乱,经营效益不佳。由于缺乏统一的营销系统和营销队伍,尚未形成产供销体系,专业合作组织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因缺乏信息和科学的市场预测,造成产品抢购抢销或滞销的混乱局面,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品牌效应尚未形成。

7、圈舍改造不平衡,生猪存栏少,适繁母猪比例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当地养猪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一是强化领导,形成工作合力。镇、村成立了“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驻村工作队,并把“一村一品”工作纳入全年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形成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一村一品”发展格局。

二是广泛宣传,制定工作规划。充分利用广播、标语、板报、会议、宣传材料等进行了广泛宣传,组织各级干部和产业带头人开展学习培训,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发展一村一品,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立足本村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制定出“一村一品”发展规划,指导“一村一品”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科技培训,今年举办培训班2次,培训32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420份,提高了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积极培育科技示范户。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农村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强村新突破。

四是分类指导,实现重点突破。按照“畜牧抓发展,林果抓科管,菌药抓营销,劳务抓培训”的工作思路和“一业突破,长短结合”的方针,采取“抓大户建小区,抓协会建基地,抓科技提效益,抓营销促增收”的办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开展服务,突出重点,全力推进“一村一品”实现突破性发展。

五是抓点示范,辐射带动。坚持从示范带动入手,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户。

六是组建合作组织,实行品牌经营。成立劳务和山茱萸产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服务,拓展市场空间,树立产业品牌形象,形成产业发展聚能效应,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农民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载体。

一是以农民培训为突破口,加大农村人才战略的实施力度。把会管理、懂经营、群众信得过的能人选进村两委会班子,采取形式多样的办法推广实用致富技术,培育一批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力争3-5年培训每组3-5人技术能手和1-2人劳务带头人。

二是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建立市场营销体系和营销队伍,扩大品牌效应。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努力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提高经营效益。

三是以产业合作社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农业产业化发展力度。建立农村产业合作社,力争尽快实现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逐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开发路子,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效益。

四是以开发品牌为突破口,加大市场开拓工作力度。引导农户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发展意识、风险意识、品牌意识。一方面要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力度,另一方面要创建品牌效应。

五是以建立信息服务体系,加大农业信息化的推进力度。以产业合作社、产业大户为重点,建立科学规范的利益机制,用市场手段抵御市场风险。

六是争取国家惠农政策,加大项目引进力度。以产业合作社的名义申报项目,争取资金,用资金使产业发展再上台阶。特别是在化肥、山茱萸剥皮机、病虫害防治器具方面的惠农补帖、扶持资金上给予投入。

大力建设标准化、卫生化圈舍,引导群众扩大适繁母猪规模,加大良种瘦肉型猪引进力度,平抑仔猪市场价格,力争每户平均存栏2-5头。

八是壮大劳务产业,开发劳务品牌。根据该村外出务工群众较多的实际,以协会为平台,内引外联合作单位,大力培训青壮年劳力,扩大年劳务规模,努力打造劳务品牌。

最新村发展产业的调研报告(优质17篇)篇九

按照有关家庭农场的基本条件,根据农业、林业、水务、畜牧以及工商等部门的统计,我县现有家庭农(林)场13941个,其中种植业13922个,种养结合2个,畜牧养殖场16个,水产养殖场1个。全县家庭农场劳动力总数71541人,其中家庭成员41970人,常年雇工29571人。加入或领办农民合作组织的有20家,除了个别家庭林场因列入工程造林享受过国家政策补助外,其他均未享受过专项政策扶持补助。

现阶段我县家庭农场呈现以下特点:

1、主要以家庭林场为主。我县林业资源丰富,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家庭林场发展迅速,家庭农场呈现以家庭林场为主的特点,家庭林场比例占到总数98%。

2、发展不规范。根据摸底调查,我县家庭农(林)场数量达13941个,但由于家庭农场属新生事物,缺乏统一认定标准和办法,除了34个家庭林场拟注册,其余所有家庭农场尚无工商注册意识,而且大部分家庭农(林)场账务核算不规范,未进行详细的财务收支记录,只算大帐,不记小账,没有进行成本核算,效益分析。

3、家庭经营规模较小。目前,全县家庭农(林)场经营总面积约52万亩,但以小型家庭农(林)场规模为主。其中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下的8773个,占了总数的63%,50—100亩的5042个,100亩—500亩的91个,500-1000亩的19个,1000亩以上的16个,规模化经营趋势不明显。

4、农场用地来源于土地流转。家庭农(林)场的土地来源主要是承包或租赁镇村组集体林地或私人林地以及荒山荒地造林,承包期限为10至50年不等。

5、从业人员具备一定技术经验。农场业主都是村里懂技术、善管理的能人,个别为村组干部或长期从事木材经营的老板。个别农场业主办有一定规模的加工厂,农场主均有一定资金实力,经验丰富,比较熟悉农业政策,能够非常敏锐地捕捉到商机和市场前景。

1、产品效益较低。农(林)场总体效益较低,总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有13907个,10-50万元的有27个,50万元以上的仅有7个。我县家庭林场产品大部分属于初级产品,原木、原竹或部分加工半成品,有面积无规模、有数量无效益、无特色无品牌,很难形成产业规模,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不高。

2、经营管理水平待提高。目前,我县家庭农(林)场主大多是农村的种田能手、村组干部等,他们尽管在农村中素质相对较高,具备一定经营管理水平,但就多数家庭农场经营者而言,他们与现代家庭农场经营管理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对农场的经营管理大多停留在传统经验阶段,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日趋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

3、土地流转难以形成规模。我县属于典型山区县,土地细碎化情况较为严重,加上农民的惜地意识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使得家庭农场实现规模经营的最大难题是不能流转到大面积连片的耕地,造成农业机械化普及率较低,土地生产效率较低。

4、融资难,投入能力不足。家庭农(林)场属于一家一户的小型生产,资金积累少,加之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以及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家庭农场大多缺乏贷款抵押,融资难;现有政策不明确,扶持力度不够,进而制约了家庭农场规模的扩大以及集约化水平的提高。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明确主体资格,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在尽快明确家庭农(林)场的概念、内涵、注册登记等制度,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逐步把家庭农场扶持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二是各地在制定家庭农(林)场认定标准时,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行业的性质,进行不同标准界定,把经营规模控制在适度范围内。三是规范管理。在明确认定、注册制度后,严格按照有关法规政策进行管理,协调相关部门,确定专门机构及专(兼)职人员负责家庭农(林)场的管理工作。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家庭农(林)场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生事物,也是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群众真正认识什么是家庭农场,积极主动发展这一新生事物。

2、推进产权改革,完善制度保障。一是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推进农地产权制度创新,让农户拥有完全而有保障的土地租赁权、入股权、抵押权和继承权。二是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和服务平台,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要求;三是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贷款担保制度和农业保险制度。

3、推进技术普及,提升科技水平。一是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家庭农场主和农民企业家。二是加强土地整理力度,打造集中连片耕地,改造中低产田,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规模经营奠定基础。三是研发方便于山地间运输、价格低、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简易、便于田间作业等特点的小型或微型农机产品,普及机械化操作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坚持企业引领,创新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企业+基地+家庭农(林)场”等产业组织模式,创建市场中介组织,探索建设各类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农副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发展独立经营、合作制、公司制等新型家庭农场经营形式,实现家庭农(林)场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升家庭农(林)场的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生产。

5、完善扶持政策,保障公共服务。家庭农(林)场作为新兴事物,必须加强扶持和引导。在财政扶持中,要完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政策,将家庭农场纳入奖补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在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土地流转、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奖补。加强技术服务,定期下乡开展家庭农场的技术指导,农技推广项目向家庭农场倾斜;设立信息服务机构,为家庭农(林)场提供市场销售等信息。

最新村发展产业的调研报告(优质17篇)篇十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鲜明地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并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要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探索。

一、现阶段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意义。

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作为我们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构想,坚定不移地抓下去。

2、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提高基层党员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学习力、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手段。我们党是执政党,各级党组织担负着管理党和国家事务的重要职能,在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方面,负有重大责任,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起着协调各方的枢纽作用。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组织的形象、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党的威信。当前,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党员队伍还存在一些不足。提高党员队伍文化层次、改善党员队伍素质结构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而其根本途径之一就在于强化对党员的学习、教育和管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对于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增强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增强党组织的学习力、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现阶段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点要求。

1、抓认识,确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面对十分繁重的任务,一定要真正认识到,要有对知识需求的饥饿感,对本领欠缺的恐慌感,对形势不适应的危机感。我们讲忧患意识,既要忧国忧民,又要忧自己,今天的学习,不再单纯是为了获取知识或掌握技能,而是把学习变成重新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是个人进步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党的事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要使自觉学习、终身学习、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观念深入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心中。

2、抓计划,制订具体的实施目标。认真规划,是有序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基础。要结合各部门的实际,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创造建学习型党组织近期和一段时期的创建计划和主要目标。同时,每个党员干部也要结合自己个人的情况,根据不同需要、不同爱好、不同兴趣、不同业务领域和技能水平,制订自己的近期和长远的计划目标。使每个党组织和每个党员干部有目标、有方向、有动力,促进活动的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防止一蹴而就,把创建活动简单化、形式化,把长远规划和阶段性任务有机结合起来,着眼长远,着眼发展,着眼创新,不断抓好学习,持之以恒,年年有进步,经过长期努力,使学习成为机关一种经常化、普遍化、制度化的行为,并以此来确保机关的生机和活力。

3、抓教育,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各部门党组织要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贯彻落实十七大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认真做好思想发动和舆论宣传工作,广泛宣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目标、要求和理念,使机关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建设活动的意义,掌握创建活动的内容、方法,营造热爱学习、崇尚知识的社会氛围,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提供强大舆论支持。只有使每个党组织、每个部门、每个党员干部都成为学习单元,每个细胞都活跃起来,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才有坚实的基础。

活动使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行动更加具体化,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

最新村发展产业的调研报告(优质17篇)篇十一

为了加快我市体育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体育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5月9—10日,在市政协副主席毕普民的带领下,市政协文教医卫体委员会和市体育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法制办等部门对我市体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采用听取情况汇报、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充分听取各有关地区和单位的意见建议,有重点地了解了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黄山市体育工作紧紧围绕旅游经济中心,坚持以体旅结合为活力,持续举办体育品牌赛事活动,加快推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户外运动基地和体育旅游目的地建设,取得了以赛事聚集人气、宣传黄山、展示形象的多重效益。成功举办了第5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中国黄山(黟县)国际山地车节、中国黄山国际登山大会、中国黄山国际健走节、黄山论剑、中国黄山国际铁人三项赛、“环黄山”国际公路自行车公开赛、亚洲青年摔跤锦标赛等20余项国际性体育赛事及中国武术职业联赛、全国龙舟邀请赛、全国竞走大奖赛暨世界杯选拔赛、全国山地自行车锦标赛、全国青年击剑锦标赛、中国羽毛球俱乐部甲级联赛、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全国皮划艇冠军赛、全国游泳锦标赛等近30项国内体育赛事。吸引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各省市的参赛选手、亲友团及客商等10万人次来我市参加体育赛事活动,提升了黄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创造了黄山体育旅游新业态。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我市通过举办国际国内大型赛事活动,共创造了活动推广、宣传报道、旅游消费等综合效益6亿余元。2019年,我市因成功举办wma中国武术职业联赛,荣获“中国新锐城市名片”殊荣,成为我省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城市。2019年,在央视举办的中国体育营销论坛中,我市获得“全国十大体育营销城市”殊荣。黄山国际山地车节连续在第四、第五届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上荣获“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奖”。2019年,因成功举办第5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国际武术联合会向我市颁发了“贡献奖”。

1、黟县户外运动基地初具规模。该基地集“文体科普中心、国际山地车体验赛道、户外营地及山地车常规赛道建设、中自协山地车比赛及训练基地建设”为一体。目前,占地30亩,建筑面积11087平方米,设有2019个固定座位(可临时加600个座位)的文体科普中心已进行内部装饰装潢,今年国庆期间将正式对外开放。屏山999米国际山地车体验赛道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宏村22公里山地车业余赛道、西递5公里山地车专业赛道、打鼓岭10公里山地车体验赛道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面积40亩的黟县国家级登山步道管理总部已建成,宏村秀里、奇墅湖、龙池湾、美溪打鼓岭、柯村苏维埃等5个徒步露营地建设完毕并开始接待国内外驴友,古溪总部、西递鸳鸯谷、宏村屏山、碧阳淋沥山等4个徒步露营地正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中,省内首条国家级健身步道项目也已完成勘察设计。

2、东黄山户外运动拓展基地设施完善。基地将知青文化、海派文化、徽文化有机融合,是国内首批园林式拓展训练基地。设有高空、低空、攀岩等拓展设施,可开展几十个拓展项目和古道徒步、峡谷漂流、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真人cs野战等户外运动项目。并建设了2300平方米的比赛场馆,开发了乒乓球训练馆、网球场等项目。多年来通过举办户外拓展训练营、cs实战体验及国内乒乓球赛、羽毛球赛和汽车越野拉力赛等一系列活动,着力打造综合性体育休闲基地。

3、高尔夫休闲运动基地形象一流。黄山雨润高尔夫球场位于黄山市区西8公里处,现拥有彩虹谷及翡翠谷两个国际标准的18洞高尔夫球场,均可承办国际巡回赛。雨润高尔夫在广泛开发市场的同时,注重精心打造高尔夫运动教学基地和举办高尔夫赛事。2019年12月18日,经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于批复同意,成立了黄山青少年高尔夫培训中心。近两年来,培训的学员在全国青少年高尔夫赛场上取得了不俗成绩,先后有6名队员入选高尔夫国家队和国青队。并先后承办了全国青少年高尔夫锦标赛、中韩青少年高尔夫邀请赛、安徽省名人高尔夫球巡回赛等赛事活动。卧虎高尔夫球场位于黄山市黄山区太平湖畔,是18洞标准球场,总用地2467亩,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球场主体、球童宿舍、维修车间、高尔夫学院、道路桥梁、外湖驳岸、防洪设施等。

4、新安江、太平湖水上运动基地规划建设。新安江水上运动基地将建设码头、栈道、计时塔、分段计时塔等设施,重点发展水上和环新安江运动休闲项目,开发划船、赛艇、水球、摩托艇、龙舟等水上运动和竞赛表演项目。太平湖水上运动基地将建设环湖健身绿道、露营基地等,加紧建设成为集水上运动训练、竞赛、高尔夫、健走为一体的体育产业基地。

5、城市健身绿道建设基础优越。目前,城市健身绿道项目正在策划设计中,主要围绕中心城区新安江两岸风光优美的绿色景观带,先期规划设计东起花山大桥、西至文峰大桥路段,设计长度约30公里,路面宽度为1—1.5米,建设内容包括硬环境(慢行道、健身器械、运动场地设施、生态环境)和软环境(服务管理系统、体育文化活动组织),提高绿地对市民的服务功能。

1、中心城区场馆全面开放运营。市体育馆于2019年11月建成投入使用,并于2019年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该馆建筑面积11700平方米,拥有座位3000余个,主比赛场地长44米,宽32米,可承接篮球、排球、手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等比赛项目和大型演出、会展,馆外建有网球场、门球场、篮球场及健身路径。市游泳馆于2019年7月投入试运营,室内建筑面积10748平方米,拥有观众席位1000座,配有大型全彩显示屏和一流的音响设备,建有国际标准的8道50m×21m的比赛池、4道25m×11m的训练池以及4道水深为0.8m-1m的儿童池,采用目前最先进逆流式水循环处理系统、地源热泵系统、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地板采暖系统、中央监控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等。市全民健身馆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于2019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设有台球、旱冰、武术、散打、跆拳道、兵乓球、羽毛球等健身项目。据统计,2019年,市体育馆、市游泳馆和市全民健身馆共接待健身人群22万人次,营业额达280万元。

2、江心洲体育文化公园升级改造。项目位于新安江市区段中游,地处市中心繁华地段,占地面积80000平方米,是市民休闲健身和体育锻炼的重要场所。建设内容包括1个标准足球场、4个室外篮球场、4个门球场等各类标准球场及环岛健身步道、亲水休闲步道和大型江景喷泉。建成后将成为中心城区重要的休闲运动场所和生态绿色屏障。该工程是2019年中心城区重点工程项目,于去年6月启动,目前,匝道桥及环形道路、广场改造工程内环部分、南侧健身广场基础已基本完工。下一步,还将进行茶楼、酒吧、喷泉、门球场、篮球场等施工,整个工程计划9月份竣工。

3、区县体育场馆建设进展加快。目前,休宁县建有体育中心,其中体育馆建筑面积3848平方米,观众座席1281个,并建有400米标准塑胶环形跑道,场地中心有天然草坪的足球场。祁门县体育馆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内设固定座位1400个,以及运动员、裁判员休息室,贵宾室和健身房等配套设施。黟县文体科普中心已进行内部装饰装潢。歙县等区县的体育设施建设已规划立项。

体育产业是生活方式产业,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随着人均gdp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体育相关的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体育产业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有数据显示,目前涉及体育文化的服务业已经是世界第一大产业。在欧美,50%以上休闲旅游都是体育旅游;体育旅游的从属业态也越来越丰富,涵盖了体育影视、体育表演、户外运动、体育养生等。据预测,2019年前后,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将引领下一波经济大潮。毋庸置疑,体育产业发展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解决了多年来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瓶颈。2019年底国务院印发的《服务业发展规划(2019-2019)》也将体育产业纳入其中。2019年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实施意见》,并设立了1000万元发展引导资金,明确提出“以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和太平湖等山水生态资源和旅游配套基础设施为依托,建设皖南体育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体育旅游、户外运动休闲、体育赛事、健身养生等产业。”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决定》和全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重点中,均将打造体育品牌赛事,建设户外运动基地列为重点工程和重点工作加以推进。这些都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

体育运动需要优美的生态和环境,作为中国最佳休闲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黄山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底蕴深厚,高品质旅游资源富集,是全国最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重要文化旅游区域之一。同时,黄山还拥有独特的战略发展平台: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等。黄山发展体育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黄山拥有4d级国际机场,国家干线铁路和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拥有星级以上宾馆80家,还有数以千计的乡村旅馆,床位多达10万张。市内各类体育设施完善,经过多次改造升级的市体育馆,拥有标准化的比赛场地及观众座位3000余个;市游泳馆是全省一流的融全民健身、文化娱乐、休闲旅游、训练办赛为一体的综合性水上运动场馆,被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命名为“国家游泳队黄山市训练基地”;市全民健身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江心洲体育文化公园即将建成使用。

充分利用黄山对外影响,打响体育赛事品牌。坚持“品牌引领,融合发展”战略,推动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延长体育产业链,扩大体育消费。争取每年举办5—10次全国性和国际性体育赛事活动,进一步打响黄山国际山地车节、黄山国际登山大会等赛事品牌;积极打造“环黄山”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新安江龙舟赛等新品牌赛事;开发区县赛事活动资源,创立“一县一品牌”的特色赛事活动。吸引赛事管理人才、职业经理和经纪人参与赛事,提高赛事运作的专业化水平。依法开发赛事专有名称、标识等无形资产,鼓励企业以冠名、特许、专营等合作方式赞助体育赛事。

充分利用黄山优越的地理条件,一流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田园风光,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积极推动体育健身休闲与旅游产业深度结合,努力把黄山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户外健身休闲市场。依托徽州古道,“百村千幢”古村落,百佳摄影点,积极规划户外运动营地建设和线路设计,开发徒步、骑行、登山、攀岩等系列产品,丰富户外运动内容和形式。重点规划建设好黟县户外运动基地,太平湖、新安江水上运动基地,东黄山户外拓展训练基地,黄山雨润高尔夫球场等户外运动和体育休闲基地,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运动休闲集聚地。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重点开发运动休闲,竞赛表演为一体的体育旅游路线和产品,积极打造徽州自行车骑行绿道,民俗体育嘉年华等精品体育旅游项目。积极培育国际登山节、国际山地车节等品牌赛事观赛旅游和体育休闲主题旅游,将黄山打造成全国著名的体育旅游目的地。

坚持以发展体育自身功能和价值为核心,大力培育健身休闲服务业。广泛宣传,培养群众科学的体育健身意识,引导大众体育消费。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休闲项目,以优质的服务业促进体育消费。同时,鼓励和扶持全民健身领域的各类经营服务项目,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健身服务业。促进健身娱乐、体育培训等健身服务业的发展。着力培育健身服务业品牌形象,引导健身服务业规范健康发展。

积极探索体育场馆管理新模式,在坚持公益性的基础上,提升市场化运作和多元化经营能力,扩大体育场馆平台的开发利用,提高运营质量和效益。鼓励和支持体育场馆培育体育赛事、健身休闲、体育培训和体育旅游,形成集健身、训练、竞赛、休闲、培训为一体的体育中心,逐步实现从服务营销到品牌营销的转变。进一步扩大体育彩票销量,实现体彩销售五年翻一番。

积极发展城乡基层体育健身组织,加强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各类人群体育协会等体育社团组织建设,推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向基层延伸,向各领域扩展,积极探索体育社团组织分类管理的新模式,使体育社团组织逐步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组织者、赛事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体育文化的重要传播者、体育交流的重要实施者,充分发挥好体育社团的“桥梁、纽带、助手”作用,推动黄山体育更好更快发展。

制定全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必须与各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旅游规划、全民健身规划、乡村旅游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体育重大项目建设规划等其他规划相衔接,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

建议市及区县设立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市级引导资金每年不少于300万元。采取项目补贴和奖励等方式,对符合政府重点扶持方向的体育产业项目给予扶持,培育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体育品牌产品。

放宽市场准入政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体育企业。落实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体育赛事活动、体育精品项目、公益性质体育设施等捐赠,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的,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充分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业合法经营的管理机制,建立体育、旅游、宣传、财税等多部门协作机制。加强各级各类体育社会团体,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体育市场主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体育市场规范发展。建立完善体育产业统计工作机制和体育产业信息发布制度。

建立体育产业人才、智力和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和体育产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快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体育产业人才。发展体育中介组织,建立和完善体育经纪人制度,促进体育中介发展。尽快建立一支有技能、懂经营的体育产业人才队伍。

最新村发展产业的调研报告(优质17篇)篇十二

为了加快果品产业的发展步伐,把开县建成全国锦橙第一县,重庆市果品第一县,以提高果农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农业局的总体布署和安排,结合果品生产的实际情况,由经作科、果树站3名技术干部,分赴到花林、长沙、铁桥、临江等乡镇,对果品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规划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于后:

开县是三峡库区乃至全国久负盛名的柑桔产业大县,素有“桔乡”、“金开县”之美称。果品产业是开县农村经济中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优势产业。近几年,我县大力实施“换掉柑桔劣种跨世纪、改善基础条件上档次工程”,对盘强果品产业,改善果品质量,提高果品商品率和市场竞争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果品生产初步实现了布局合理化、基地规模化、生产专业化。

(一)有宏大的生产规模。开县果品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先后建立起以长沙镇为中心的柑桔生产基地乡镇22个,面积27万亩,年产量8万吨;以铁桥为中心的伏淡季优质水果生产基地11个,面积10万亩,产量2万吨。果品产业常年产值突破1亿元,占全县农业产值的10%,已成为重庆市果品生产大县。特别是“渝开”牌优质锦橙名闻遐迩,20xx年已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形成了以“渝开”牌锦橙为主导品种的传统优势柑桔产业。

(二)有较多的优良品种。1998年“白桥会议”之后,果品产业加紧实施高换工程,加速劣质品种改换,积极推进果品产业化,坚定不移地走优质、高产、高效的发展道路。截止20xx年,全县累计完成柑桔高换790万株,共引进、推广锦橙、脐橙、夏橙、血橙、桠柑、杂柑等名、优、特、新品种品系50多个,20多个伏淡季早、晚熟梨、李、桃品种,果树良种率达60%,果品优质果率达55%。

(三)有较高的生产效益。90年代以来,成功地实施了长江柑桔带建设项目、重庆市柑桔高接换种项目、果品品种改良示范基地项目和锦橙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实施,果品产量、质量和效益同步上升,果品改良新增产值800万元,改良实施区域农民人均收入增加300元以上。如去年长沙镇长沙村改良的`优质锦橙和脐橙,销售收入较20xx年增收60万元。随着良种柑桔的逐年推广,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逐渐显示出来。

(四)有知名的品牌。我县是全国闻名的锦橙生产基地县,开县锦橙曾连续六年获全国柑桔鉴评锦橙组第一名,“渝开”牌锦橙先后于20xx年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20xx年已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开县锦橙、纽荷尔脐橙、太田桠柑被推荐为全国柑桔产业结构调整良种;开县“铁桥牌”优质梨已名扬川、渝两地。加入wto后,三峡汇源果业集团等龙头企业的推动,将使我县优质水果生产更具有广阔的前景。

(五)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本县境内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立体气候明显,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5℃,年降雨量1220毫米,相对湿度80%,日照时数1463小时,无霜期306天。我县海拨500公尺以下的耕地占70%,土壤以紫色土为主,成土母质氧化钾含量丰富,ph值6.5左右,土层深厚肥沃,保水保肥力强。因此,发展果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六)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国内市场上,我县与“三北”地区和京、津、沪、渝等国内大中城市建立了长期的较为稳定的产销关系,县外年销售量柑桔7万吨以上,梨主要销往“渝——万”干线为纽带的周边区县;在国际市场上,我县每年向俄罗斯、蒙古、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口柑桔5000吨左右。入世后,我县以“渝开”牌锦橙为主体的开县柑桔将抢滩国际国内市场,优质梨、李等伏淡季水果也将在整个渝东北市场觅得更多的机会,开县水果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销售前景。

20xx年至20xx年,全县果品种植面积发展12.5万亩,其中:柑桔发展8万亩(锦橙3万亩,夏橙5万亩),优质梨2.5万亩,桃李等2万亩。到20xx年,全县果品种植面积发展到50万亩,产量达20万吨,产值2.4亿元,实现果品生产增加值1.77亿元,税收1939万元。其中:柑桔发展到35万亩(锦橙22万亩,夏橙5万亩,红桔4万亩,脐橙、桠柑等4万亩),产量16万吨,产值2亿元,增加值达1.5亿元,税收1664万元(锦橙产量5万吨,产值0.7亿元,增加值0.5亿元,税收560万元);优质梨发展到5万亩,产量1.2万吨,产值1200万元,增加值877万元,税收96万元;桃李等发展到10万亩,产量2.8万吨,产值2240万元,增加值1637万元,税收179万元。

(一)缺乏发展资金。按照县委、县政府打造中国锦橙第一县、重庆市果品第一县的发展要求,需果品产业发展资金2.5亿元,就目前看,资金投入较少。一是农民不原出钱发展果品生产,全县在县外打工的农民达30多万人,每年打工收入达2.4亿元,其资金主要用于农村房屋建设和发展三产业上,用于发展果品生产的资金较少;二是乡镇近年财政较困难,在果品产业发展中,很少有资金安排;三是据了解,今年县上安排的扶贫资金用于果品生产的发展资金只有75万元,较去年少一半,退耕还林政策也只有2万亩(其中柑桔1.5万亩,优质梨0.5万亩);五是去年县上安排用于柑桔高换的扶贫资金,经过县上有关单位验收后,至今部分乡镇资金还没有到位。

(二)部分乡镇认识不到位。部分乡镇领导对果品产业发展认识不够,认为年年都在抓果品生产的发展,但“卖果难”现象仍然突出,没有真正将果品生产工作作为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硬仗来打,对今年工作及“届期”规划思路不够清晰。如江里片区县上规划发展优质梨,但该片区的个别乡镇领导认为县上硬性规定发展优质梨,而农民认为这些区域不适宜种植优质梨,愿意种植柑桔,因此这些乡镇领导对发展优质梨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县上规划的任务难以完成。

(三)部分乡镇规划不成片。前两年虽然新植的柑桔、优质梨面积比较大,但由于没有集中规划成片,而是分散种植,不利于田间管理;加之建园的基础条件差,管理技术没有到位;特别是去年其他部门从县外引进的优质梨种苗质量差,导致果树栽植后成活率不高。

(四)果树栽后管理不力。有些干部没有督促、指导果农按照科学技术要求抓好果树生产的管理,配方施肥、保果壮果、病虫综防、树盘覆盖、果实套袋、人工授粉六大实用技术落实到位差,特别是今年少数乡镇出现了柑桔高换树不能下砧的问题。

借鉴工业思维模式。用工业思维谋划果品业,着眼于经济全球化,按照技术高新化,生产专业化,产品标准化,商品品牌化的要求,把果园办成“绿色工厂”,使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全面提升果品产业升级。

最新村发展产业的调研报告(优质17篇)篇十三

2010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一、枣园村基本概况:

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2010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枣园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枣园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枣园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枣园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参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1998年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核桃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老式核桃树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种,矮化等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核桃树苗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平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香菇、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香菇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枣园村的养猪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近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

三、目前存在的具体困难。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多为晚熟品种,经济效益低。新建核桃园苗木小,见效晚;核桃苗木价格较贵,群众无力购买,导致核桃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过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园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标准园建设不达标。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围绕“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壮大畜牧,多业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本村的综合实力,改变本村的贫穷面貌。

四、今后的发展思路及规划。

根据枣园村的实际情况,从构建和谐新农村和提高全村人民经济水平的大局出发,围绕乡党委提出的发展战略提出“三抓”措施,即:一手抓主导产业发展,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

(一)、抓好产业发展,以核桃为核心,带动林果业的全面发展。

1、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核桃产业,抓住核桃发展的第三次机遇,也是最后一次机遇,切实加强枣园村核桃产业在全县核桃产业中的比重,我们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加强管理知识培训。聘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推广品种化栽培,嫁接改良,提高坚果品质,加强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冬季适时进行改土施肥,涂白等管理。

5、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核桃商品化。依托我县在全国核桃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发展我们村的核桃产业,使核桃发展规模化、经营管理科学化、坚果销售商品化,将我们村的核桃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在8到10年时间,发展成为全县知名的核桃产业基地。

2、抓好养猪产业建设。在乡政府的大力扶植和倡导下,我们村现存栏猪615头,主要分布在两个大的养猪场和村中100多户村民家中,其中两个大的养猪场占去了村中十分之一的养殖数。但是,这还不够,还应提高猪的存栏数,鼓励村民多养猪,使养猪产业发展上规模,只有发展上规模了,养的猪才能有销路,才能卖出好价钱。再者,根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猪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变废为宝,这样既改变了夏季猪粪遍野的臭味,又使村容得到改善,也使村民用上干净便捷的新能源,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沼气用过的粪便还可以继续在田间施肥,通过这样的循环使用,把我们村的养猪业做大做强,形成养殖业、农业、新能源的循环发展链。

最终实现全村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效益明显,彻底改变过去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一业独撑的局面。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1、抓好危房排险,灾后重建工程。我们村有一部分群众居住在年老失修的危房中,随时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应及时对这些危房进行排查加固,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今年的雨季过后,我们就及时的对全村的危房户进行了排查,发现有方相启、吴有发和郭丙丁等几户村民的房子存在不安全隐患,我们通过政府资助和本人筹集一部分资金,对这些危房进行了重建。

2、对枣园村村民小组的入组道路逐步进行维修改造、改善村容村貌。由于资金问题我们村的入组道路一直没有统一硬化,村民随便在房前屋后堆积家畜粪便、乱倒垃圾、存放柴火,显得比较凌乱;道路两边也没有种植树木,进行绿化,每到下雨天,村民行走在泥泞的路上,走进院落,都会留下两排带有泥土的鞋印,使干净整洁的院落略显凌乱。因此,我们对入组的道路准备进行硬化整治,以改变脏乱差现象和村民下雨天出行难的局面。

3、建设好村文化室。由于多年来村里没有文化设施方面的投入建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现有陕西省“农家书屋”协会捐赠图书xx多册,有条件建设村民文化活动室,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规定每个月1号、10号、20号可以前来借书,对借书群众进行登记。在借书时,多劝导村民借科普方面的书籍,借此机会进行科普知识的宣讲,让村民从书中学到致富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村民的思想得到提升,改变以往陈旧的思想,让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够积极的执行政府的正确引导。

(三)、组织保障:

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好“推动科学发展,党员争当创业先锋”,深化党员承诺制度,全面推进“党员中心户”制度,加强干部带动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我们村的致富能手李小虎,是我村的养猪大户,家中有猪72头,其中老母猪20头,每年每头老母猪可下猪崽10只,每个老母猪每年可下两次猪崽,每个猪崽最少可卖200元,仅猪崽一项每年就可毛收入8万元,除去养猪的花费,加上每年出栏的大猪,能够纯收入8万元。通过这样的带领,极大的带动了我村的养猪产业,使我村现在形成了家家户户都养猪的局面。

实施阳光村务,广泛汇集民意。在村“两委”中推行“一线工作法”,全面落实村民民主监督,建立和完善村组理财制度,提高村调委会业务水平,及时规范的公开村务、党务、财务、事务。下村到户多了解民情民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将职权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内组内。大力推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村班子的陈旧思想,积极接受新事物,大胆创新。

总之,要通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先锋带头建设,把枣园村建设成为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相信枣园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积极与村民和村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两委谏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的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

1.题页题页点明报告的主题。包括委托客户的单位名称、市场调查的单位名称和报告日期。调查报告的题目应尽可能贴切,而又概括地表明调查项目的性质。

2.目录表。

3.调查结果和有关建议的概要这是整个报告的核心,匝简短,切中要害。使阅读者既可以从中大致了解调查的结果,又可从后面的本文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有关建议的概要部分则包括必要的背景、信息、重要发现和结论,有时根据阅读者之需要,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4.本文主体部分包括整个市场调查的详细内容,含调查使用方法,调查程序,调查结果。对调查方法的描述要尽量讲清是使用何种方法,并提供选择此种方法的原因。在本文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应是数字、表格,以及对这些的解释、分析,要用最准确、恰当的语句对分析作出描述,结构要严谨,推理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在本文部分,一般必不可少地要对自己在调查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说明清楚,不能含糊其辞。必要的情况下,还需将不足之处对调查报告的准确性有多大程度的影响分析清楚,以提高整个市场调查活动的可信度。

最新村发展产业的调研报告(优质17篇)篇十四

〔内容摘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我市龙头企业经营情况的调研,提出壮大优势主导产业、提升产品技术和质量、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发挥财政政策导向和财政资金作用,不断提高龙头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为加强市级龙头企业财政扶持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市财政局组织检查组对市级8户龙头企业20xx年度财政扶持资金的使用及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根据检查情况,结合企业现状,就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作一些探讨。

我市8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根据20xx年市政府要求,经市农业局、市乡镇企业局考察调研、评选后,于20xx年初确定的。这8户龙头企业均具有一定的地方经济特色,产品品质较好,有的产品拥有专利技术,有的产品在全国性的评比中获得金奖,如:市金桥食品有限公司“毛大”牌苦荞饭和姜茶获20xx年全国农产品加工贸易博览会金奖,苦荞饭获国家专利;水城姜业发展有限公司“山明”姜茶系列产品,通过了国家商检局出口认证,该企业20xx年3月还被中国农业银行、国家扶贫办评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六枝特区种子公司与省农学院联合开发生产的“西山”系列杂交玉米种子,七个品种已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六枝特区粮食加工厂的“滴水滩”大米(富硒米),20xx年在中国(淮安)优质米博览会上获《优质产品证书》,并获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水城县茶叶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水城春”系列,其中“水城春-凤羽”获第四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优质茶称号,近期开发的“倚天剑”、“神州香”上市后很受市场青睐;盘县裕龙种业有限公司独家开发生产的“盘玉”系列杂交玉米种子,产品除满足本县需求外还推广辐射到生态类型相似的富源、沾益、水城、兴义、普安、晴隆、兴仁、安龙、威宁等县(市)。

为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引导市级龙头企业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引用、先进设备引进以及原料基地建设,扩大生产和销售,使我市龙头企业做大做强,20xx年市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安排农业产业化经营专项资金和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共113万元用于补助扶持8户市级龙头企业。

通过查阅账目,实地检查生产车间项目改造建设、项目基地生产建设情况,并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研,8户龙头企业扶持及改造项目已完成和基本完成的有水城县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6户企业。通过项目实施,6户龙头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在生产能力、技术能力、企业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得到一定提高。项目资金未下拨到位、项目未启动的有2户,分别是:钟山区金河乳业有限公司、盘县红果富家路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市安排金河乳业有限公司技改项目补助资金10万元已由市财政于20xx年12月拨付到位,龙头项目扶持资金5万元通过市农业局下拨到钟山区农业局后,由于金河乳业有限公司欠钟山区农业局设备款5万多元和奶牛基地鲜奶款2万多元,钟山区农业局未将资金下拨到企业。金河乳业有限公司由于技改项目资金未筹集到位,技改项目没有启动实施。至检查日止拨付到位的10万元技改项目补助资金在企业财务账上;市安排红果富家路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化专项资金8万元通过市农业局已下拨盘县农业局,但至检查日止,资金仍滞留在盘县农业局账上未使用。

近年来,我市把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放在“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并取得了一定成绩。龙头企业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龙头企业规模偏小,辐射带动作用有限。8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资产总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仅有2户,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的也仅有2户,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二是部分企业管理方式、生产方式落后,技术含量偏低,盈利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企业成长速度缓慢。

三是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辐射面不宽,市场制约因素明显。

四是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还不高,个别企业产权制度尚未明晰;企业财务管理普遍较为混乱,帐簿不健全,会计信息不真实,核算随意性较大。

五是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没有建立,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一些企业与基地和。

最新村发展产业的调研报告(优质17篇)篇十五

是个山区农业县,县域经济中,农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以及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实施,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因此,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加快我县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战略。

(一)三大主导产业根基稳固。

目前,全县已形成一批布局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的刺葡萄、南酸枣、毛竹林等三大主导产业。据统计,全县已种植刺葡萄1500亩,南酸枣人工栽种5万亩,年产南酸枣鲜果3000吨以上。全县现有毛竹林面积67.6万亩,活立竹9861万根,年加工产品竹200万根,竹笋产量20000吨,实现产值2.6亿元,实现税收500万元,林农来自竹产业人均年收入达1200元。

(二)六大特色产业区域化生产格局已成雏形。

基本形成了茶叶、油茶、花卉苗木、有机水稻、畜禽养殖、脐橙等六大区域性特色产业。

(1)茶叶:以横水、铅厂、上堡、乐洞等乡镇为主产区的茶叶生产初具规模,全县茶叶面积25120亩,年产茶叶982吨。

(2)油茶:全县现有油茶总面积达8.3万亩,主要分布在金坑、杰坝、思顺、上堡、过埠等乡镇,20xx年全县油茶籽产量750吨,茶油产量250吨,实现茶油产值20xx万元,有油茶专业合作社3家,油茶协会8家。

(3)花卉苗木产业蒸蒸日上。等乡镇共有花卉苗木基地200个(处),总面积超过8000亩,主要品种有红豆杉、香樟、桂花、罗汉松等,20xx年全县花卉苗木产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

(4)畜禽养殖:有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30家,其中出栏4000-10000头养殖场4家;有年出笼8000羽的家禽养殖场1家。20xx年生猪出栏9.5万头,家禽出笼77万羽。

(5)以新世野农业开发公司为龙头的有机水稻种植1500亩,年产有机大米40万斤,市场前景看好。

(6)脐橙种植面积7.3万亩,产量达9.2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主要分布在龙勾、扬眉、铅厂、横水等乡镇。脐橙果品分级、包装销售企业43家,其中规模以上脐橙加工企业12家。

县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贵竹发展有限公司、省华森竹业有限公司、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县林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市级龙头企业4家(县宝龙果业有限公司、县鑫丰人造板厂、县赤水仙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君子谷野生水果世界有限公司),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9家(其中:种植业81家,林业25家,畜牧业23家,渔业1家,农业服务业6家),20xx年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有7家(涵盖种稻大户、苗圃基地、特种养殖等行业)。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优惠措施,努力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20xx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20xx年起每年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1000万元,共计20xx万元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尤其在刺葡萄、南酸枣、大棚蔬菜等产业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给予了大力支持,激发了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五)农产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我县目前有8个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了农产品质量认证,认证产品涉及茶叶、脐橙、大米等21个产品,认证面积达到83591亩,其中无公害认证3万亩,绿色认证5万亩,有机认证3591亩。“高山茶”正式被国家工商总局受理,“野生刺葡萄原产地”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

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无论是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还不强。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较大的只有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南酸枣加工企业,年产值突破亿元,君子谷公司、新世野有机大米、崇峰罐头食品等企业正处在发展壮大时期,还有很多拓展空间。从龙头企业对主导产业的带动面上来看,还没有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而形成的产业集群。

2、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与农户分散经营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生产的矛盾,农民恋土情结与土地规模经营的矛盾,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矛盾,如何通过现行土地制度的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是现阶段农村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3、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程度不高。就农业投入的风险评估而言,农业产业面临市场价格、自然灾害、政策调整等方面风险,使产业集约化经营很难建立完善的价格体系,市场价格好,农户不按合同向企业提供农产品,市场价格低,企业不愿按订单收购,造成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销售的矛盾相当突出。

4、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特色产业发展缺乏有力支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对农业技术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当前的一些服务内容、措施、办法、手段已跟不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对市场信息的调研、对科技含量较高的特种种养业技术支撑还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特别是在农民急需的销售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资金服务、法律和文化等公益服务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的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新时期工业反哺农业的新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不仅可以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我们要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贯穿整个新农村建设的始终。按照“做强龙头、做大基地、做精加工、做活营销”的发展理念,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着力提升农产品专业化、规模化种养加工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对农民增收带动能力,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化的跨越发展。

1、培育壮大本地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我县要围绕主导优势产业,加快扶持,像“君子谷”、“齐云山”等一批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力争强的行业“航母”。从而彻底改变我县经济结构单一的“一钨独大”的经济格局。一是从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二是引导企业强强联合,用市场的方式,积极引导和督促全县同类型的龙头企业具备条件的加强横向联合,实行品牌、技术、产品、信息、资源共享,搞好分工合作,努力整合建设跨区域的大型龙头企业。例如我县茶叶、脐橙、竹业都不同程度出现厂家多、品牌多、“小而全”、竞争力低下等现象,非常有必要进行整合经营;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帮助企业在发展中做强做大,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企合作,引导龙头企业在农产品生产、储运、保鲜、精深加工、包装和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与国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密切合作,开展联合研究、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

2、强化农业项目建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围绕南酸枣、刺葡萄、茶叶、竹笋、有机大米、油茶等产业,切实利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并制订优惠的政策,千方百计引进几个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来我县落户,建设规模农产品基地、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和加工营销等,利用他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畅达的市场销售网络,建成一批一头连接农户,一头紧贴市场的农业产、加、销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加大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化建设力度。围绕刺葡萄、南酸枣、竹业、茶叶、油茶、有机大米等主导(优势)产业,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制定发展规划,搞好产业布局。采取订单农业等形式,加强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的联系,引导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基地、企业+合作社+基地、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形式,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解决好农产品基地建设与企业加工能力不相适应的矛盾,使合作社、农户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组织生产,使基地建设与企业加工所要求的品种、质量和加工能力相匹配。

4、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作机制。一是通过签订合约,合理确定农产品收购价格,实行最低保护价;二是在再生产各环节上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调整各利益主体间的分配关系;三是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以资金、技术、土地、劳力入股,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使龙头企业和农户共享平均利润或超额利润;四是建立风险保障制度,从再生产各个环节经营额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风险基金,以调节市场供求变化和自然灾害给各方所带来的损失;五是加强对合约的法律监督和仲裁,维护合约的严肃性。

5、切实解决产业化经营资金。资金不足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最大困难。一是要加大力度争取外资。要利用苏区振兴的政策优势,争取更多的国家扶持;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到我县从事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二要稳定政策、用活政策,围绕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建设的需要,逐步建立健全政府补助、企业参与、农户自筹的涉农政策性保险体系,减轻农业投入风险,吸引县内外社会资金、民生资金从事农业规模化经营。三要积极治理金融环境,促使涉农贷款良性循环,提高金融部门的放贷积极性。四要加大现有政策性资金整合力度,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6、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一是各涉企部门应迅速转变职能,要以企业、合作社和农民为中心,企业和农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服务内容。二是坚决打击对企业、合作社、农民在服务过程中的“吃、拿、卡、要”、故意发难等行为,改善企业的投资环境,切实为企业搞好服务。三是转变服务方式,允许有一技之能的工作人员,停薪留职承办产业基地,开展技术承包、技物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

最新村发展产业的调研报告(优质17篇)篇十六

近年来,随着市委、市政府对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视,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是民生,体育是文化,体育是时尚,体育是娱乐,体育是消费的现代体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群众参与体育的热情不断浓厚和强烈,体育事业及体育产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经市统计局测算,2019年全市体育及相关产业总产出84.01亿元,创造增加值2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3%,高于gdp增幅4.8个百分点。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90%,比上年上升了0.0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85%)0.115个百分点。

体育产业是指以体育为核心,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服务和体育产品,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体育服务业、体育制造业、体育销售业、体育建筑业。从四个主要体育产业增加值测算来看,呈现如下特点(见表1):

1.体育服务业占比偏低。2019年,全市体育服务业总产出4.04亿元,增加值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体育业(包括体育组织、体育场馆和其他体育业)实现增加值0.8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发展快于整个体育服务业。2019年,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8%,与上年比重相同,与体育制造、体育销售业比,占比相对偏低。

2.体育制造业占比最高。2019年,全市体育制造业总产出72.50亿元,增加值16.22亿元,比上年增长14.7%。2019年,体育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73.3%,比重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

3.体育销售业增长最快。2019年,全市体育销售业总产出6.60亿元,实现增加值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9.5%,是服务、制造、销售和建筑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主要得益于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更加注重体育锻炼,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购买增多。2019年体育销售业增加值占全市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1%,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4.体育建筑业增长缓慢。2019年,全市体育建筑业总产出0.88亿元,实现增加值0.18亿元,比上年增长3.0%,是服务、制造、销售和建筑中增长最慢的体育产业,也是唯一个位数增长的体育产业;占全市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0.8%,与上年比重相同,占比不到百分之一。

1.体育场馆建设兴起高潮。2019年9月开始动工兴建的市体育中心,被列为市重点工程,预计2019年底完工,总用地面积26.6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9580平方米,总投资7.42亿元。主要建设“一场两馆”(一个30000座位的主体育场,一个6000座位的体育馆、一个1600座位的游泳馆)及400米的室外田径训练场与室外球场(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等。市体育中心工程是目前金华市区投资规模最大、占地面积最广的城市公共建设项目,能提升浙中城市群核心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将成为浙中城市群核心城市的新标志,金华市民进行全民健身活动和休闲的好去处。许多体育场馆后续重点建设项目也开展了前期规划工作,目前,市区的市网球中心,已列入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建设项目。各县(市、区)体育设施建设也有序展开,卓有成效。永康市网球中心、浦江体育活动中心、东阳、武义、磐安体育馆已列入政府投资重点项目。

2.积极举办各类大型体育赛事。以打造精品体育赛事为抓手,相继举办了一批高规格、高水平的国际、国内体育赛事,进一步提升了金华城市群的知名度。一是举办了金华市第八届运动会。全市共有80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43个项目的比赛。二是形成了品牌赛事培育模式。在市“两会”期间举办了第五届八婺杯篮球赛,共有男、女15支运动队、23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参赛。第五届“武义温泉杯”全国桥牌混双公开赛,全国各地共160对选手参赛。举办了全省少年儿童艺术体操锦标赛,全省各地150多名运动员参赛。各有关县(市、区)和单项体育协会也都举办了富有特色和影响的赛事。赛事的产业链不断延伸,进一步推动了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3.大力发展体育彩票业。近年来,金华市体彩中心,积极做好公益体彩、乐善人生的有效宣传工作,引导彩民树立正确的购彩观。加强体彩的销售和管理力度,2019年体育彩票销量稳步增长。全年全市体彩销量达6.45亿元,首次突破6亿元,同比增长30.47%,列全省第四位。提取体育彩票公益金约5500万元。

4.大力加快运动休闲业的发展。举办了首届中国浙江自行车系列公开赛“赛神杯”金华分站赛以及金华首届山地自行车赛等。武义建成浙江省第一条田园休闲绿道,并举行金华“欢乐健康游”暨休闲绿道开游仪式。与市旅游局联合主办浙中首届旅游休闲商品展,全市50多家运动休闲企业、旅游景区等企业参加展会。

1.扎实推进城乡体育一体化建设。按照体育惠民、服务社会的指导思想,坚持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作为群众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金华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9-2019年)》。二是体育强县创建、小康体育村建设取得实效。市体育局成立创强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开展创建工作。永康、武义两县(市、区)积极开展体育强县(市)创建工作;共创建省级体育强乡(镇)10个、先进社区13个;共创建村级体育俱乐部30个、社区体育俱乐部10个、老年体育俱乐部8个、星级职工体育俱乐部3个;新建省级小康体育村690个。争取到省体育局扶持补助经费1000多万元,投入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2.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市、县(市、区)、各单项体育协会积极开展相应的群众体育活动。8月8日,以“喜迎省二体、健身动起来”为主题,市、县联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日”活动,营造了热烈的全民健身氛围。与总工会联合举办市第二届职工运动会,举办了拔河、乒乓球、羽毛球等8个项目的比赛,参赛人数近3000人;市各单项体育协会举办了桥牌联赛、体育舞蹈锦标赛、棋类名人赛、段位赛等赛事。婺城区、金东区举办了中小学生运动会;兰溪举办了首届浙江龙舟邀请赛;东阳举行了第六届市运会;义乌举办了cba、wcba等大型体育赛事;武义举办全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暨国际邀请赛;磐安举办了全国象棋锦标赛。

3.逐步增强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加强以市体育总会为龙头、以市单项体育协会为主线、以体育俱乐部为基础的组织建设。新成立了体育舞蹈协会、运动休闲协会自行车分会等组织。

1.体育及相关产业规模较小,体育服务业比重偏低。近几年,我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但由于体育制造业企业行业分散,规模偏小,产业化水平较低,体育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体育及相关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占全市经济份额仍然较低,对经济的贡献及影响也较小。2019年,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0.90%,不到百分之一。体育制造业企业行业分散,据统计,2019年全市体育用品制造企业540家,其中球类、健身器材、体育防护用品制造企业只有31家,创造增加值8.77亿元,占体育制造业增加值比重的54.1%。其他509家均为体育服装及鞋帽制造业,户均增加值仅146万元。体育服务业比重偏低,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不匹配,2019年全市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7.8%,与体育销售业合计只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25.9%,而2019年全市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4.2%,远高于体育服务业。

2.体育及相关产业投入不足。随着我市对体育产业的扶持力度的加强,各级财政对体育建设的投入也不断增加,但由于长期以来体育建设经费基数低、底子薄、基础条件差,财政投入的增长与体育发展的需求之间仍有不小的差距,对体育及相关产业的投入总量仍显不足。2019年,全市财政对文化体育与传媒的支出4.2亿元,比2019年增长6.6%,增速低于地方财政支出4.5个百分点;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14.1%,比2019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财政对体育的支出1881万元,剔除体育场馆支出158万元后为1723万元,比2019年下降21.9%(2019年财政对体育的支出8335万元,剔除体育场馆支出6129万元后为2206万元),因此排除体育场馆支出项目外,其他体育支出实际比上年缩减。

1.切实提高发展体育产业的认识。体育是一项特色鲜明、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体育不仅要为国争光,还要为民造福,为国增利。然而,中国的体育产业产值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奥运会后,国家、省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体育产业的意见。要充分认识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意义,充分利用各项发展扶持政策发展体育产业,使体育产业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市委提出的加大电子信息业、特色旅游产业、商贸物流业、文化创意业等四大产业的发展中有所作为。建议适时出台加快发展金华体育产业的相关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社会、经济效益,以促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金华浙中城市群建设。

2.不断做大体育产业发展规模。千方百计加大投入,拓展体育产业营销方式,不断做大体育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提高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要从五个方面推动我市体育产业大发展:一是以举办品牌赛事为抓手,推动竞赛表演业的发展。二是积极打造户外休闲体育品牌,加快运动休闲业的发展。三是多渠道多种营销方式扩大体育彩票销量,保障体育事业的投入。四是编制适合本地的体育产业投资目录,对民间资本投资体育产业加强政府引导,充分调动社会投资办体育产业的积极性,引导和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投资体育产业。五是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投入,要加快推进各类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尤其是大型体育设施建设,切实提高体育建筑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使其与体育服务、制造、销售协调发展。

3.以市体育中心为平台,不断提升金华体育发展实力。

发挥我市体育硬件设施基础较好的优势,整合体育产业人力资源、信息技术资源、资本投入渠道资源等多种资源,加快体育产业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的共同和谐发展。市体育中心将以浙中地区“五个中心、一个区域”为发展目标,即建成全民健身中心、体育竞赛中心、会展中心、市民文化娱乐中心和旅游休闲中心,打造成为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体育产业集聚区,成为精品城市的靓丽窗口、宜居城市的市民客厅。市体育中心要成为体育产业的龙头,引领金华体育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最新村发展产业的调研报告(优质17篇)篇十七

以来,在中央、自治区及市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区狠抓农业产业发展不放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初步形成,呈现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态势,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目前,区粮食、甘蔗、蔬菜、肉鸡四大传统产业规模优势已经形成,火龙果、淮山、桑蚕、香葱、野猪、芝麻鸭、速生桉、中草药、园林苗木等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且产量逐年提高。

优质稻区十分重视水稻产业,加大新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产量不断提高。多年来通过抓高产示范片区来带动面上生产,城区优质水稻平均每年种植面积多万亩,约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以上,截至,全城区获得自治区认定的无公害优质谷产地面积共计公顷。,全城区粮食播种面积4万亩,粮食总产量万吨;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万亩,,占水稻总面积以上,主要品种有等品种。城区荣获了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稻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

糖料蔗区糖料蔗种植历史悠久,是农民和城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城区通过等三家制糖龙头企业带动,实行订单农业,年糖蔗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万亩以上,总产量吨左右,是市的糖蔗主产区,基地主要分布在百济、新江、中和等乡镇。近年来,甘蔗生产在城区政府大力扶持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业技术部门加大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新品种更新换代加快,优良品种覆盖率已达以上,同时加强了甘蔗良种繁育示范和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形成了覆盖全城区5个乡镇的甘蔗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全城区甘蔗生产向高产高效方向发展。,糖料蔗播种25.07万亩,糖料蔗产量111.08万吨,平均亩产4.43吨,农民人均种蔗收入1800元,总兑现蔗款4.157亿元,财政收入7000多万元。

蔬菜区地处市城郊,是市蔬菜供应的主产区之一。蔬菜生产现已形成几个特色生产基地,有韭菜生产基地,生产基地,包心椰菜生产基地等。近年来,区大力推广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蔬菜质量安全得到了保证,已经成为服务中心城市的重要“菜篮子”基地至今共有1077公顷蔬菜获得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韭菜、大白菜等已获无公害产产品认证。

肉鸡区家禽出栏2228.33万羽,其中肉鸡1820万羽。主要的养鸡企业有:市广东温氏畜禽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养鸡业,在我城区已建成60多个养鸡小区,合作养鸡户1400多户,上市肉鸡1800万羽,户均获利3.8万元。参皇养殖有限公司,9月成立,以“公司+农户”模式管理,在等乡镇发展养鸡户300多户,年上市肉鸡450万羽;市甘凤禽业联合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有社员户96户,年育“童子鸡”300万羽。

红龙果区火龙果产业发展始于,初始种植面积约1000亩。8年来,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优势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区火龙果种植面积目前已经发展到万亩的规模,并依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1万亩的火龙果科技示范园,园区产值约万元,带动农户多户,户均增收左右。,区政府出台政策,扶持农户发展种植火龙果,对种植农户给予种苗,种植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元,力争建成乃至全国最大的火龙果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中国火龙果之乡”。

桑蚕桑蚕产业是区的传统产业,农民群众种桑养蚕已有近百年历史,积累有丰富经验。重点是两个乡镇。近年来,区抓住国家东桑西移和市把桑蚕产业列为农业发展重点项目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桑蚕产业,着重抓好等产业化标准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全城区桑蚕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城区有桑园面积5.6万亩,年养蚕达25万张,亩产鲜茧122.4公斤,蚕茧产量0.51万吨,蚕茧年产值约2.4亿元。形成了以等乡镇的种桑养蚕基地。

淮山淮山是区的传统特色产业,主产区是,已有80多年的栽培历史,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是地方特有的土特产,畅销区内外。已是淮山经销最大的市场,全镇共有收购和加工点20多个,初步形成了产、供、销、收购、加工产业链。淮山生产发展带动了一批农民进行淮山深加工增值,推动了淮山产业化的发展。全城区淮山种植面积2.3万亩,鲜淮山产量5万吨,总产值,。

野猪近年来,区大力扶持养殖协会和市绿草原野猪养殖场发展,完成了野猪养殖协会商标注册及无公害产地认定工作。市会长,目前,已发展成拥有个会员,年出栏1万多头商品野猪的养殖基地,产品畅销国内、广州、福建等地,还出口到东盟越南、缅甸等国家,年会员销售收元,户均获利元。

芝麻鸭镇利用农村山涧沟渠大力发展芝麻鸭。百济芝麻鸭饲养在野外环境中,以稻谷、玉米、杂草等为食,因而“肉质细密鲜嫩、坚实、味道香醇有地方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几年来通过实施芝麻鸭养殖小区建设,促进了百济镇芝麻肉鸭万羽,出栏万羽,创利润多万元,“成为该镇一大农业特色品牌。

经过多年的引进和扶持,区农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带动作用。目前,全城区现有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规模(500万元)以上农业企业2家。随着农业龙头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发展,企业与农产品基地的利益联结和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日趋增强、效益明显。全城区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多个产业,涵盖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的农业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养殖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和市“菜蓝子”基地。加大对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培育和扶持粮油、水果、蔬菜、食用菌、丝蚕茧、林产品、罗非鱼、畜禽等八大类农产品产业链。

(二)大力扶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充分利用位于市近郊的区位优势,有计划地扶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依托现有的淮山、红龙果、野猪等名特优农产品品牌进行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重点在级公路沿线及周边推动休闲观光、体验农耕、观光农园、“农家乐”等创意农业的发展,打造一批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休闲娱乐与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

(三)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依托城区交通便利优势,结合区农产品发展特点,通过大力招商引资,落实项目用地,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集市场、物流、检验、信息于一体的特色农产品集散地,突出区位优势特色,强化专业化规模经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农超对接工作,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及其组织,建立农产品运销渠道。

(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引进和培育一批高起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农户”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产业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使农业产业化上规模上水平。

(五)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积极引导、扶持农民按照自愿、互利原则组建种植、养殖、农机、流通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规模商品生产,使农产品上联龙头企业,下接农户,强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创立自主品牌,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酒店疫情防控工作总结(实用20篇)

    每个月结束时,总结工作是一个必要的步骤,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工作计划。这是一份经过综合评估的行业精英的月工作总结,值得一读。优秀作文推荐!即将过去的x

    最新社会大班护士节教案范文(20篇)

    大班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堂资源和教学环境,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掌握了一些编写大班教案的技巧和方法后,可以参考以下范文进行实践和创新。

    2023年南京市房屋租赁的合同(实用15篇)

    租赁合同应当注重平衡双方权益,合理规定租赁物的使用范围和限制条件。以下是一份详细的租赁合同示例,供大家作为参考和模板。甲方:乙方:甲方因工程需要,需租赁乙方产权

    最新感恩班会教案集锦范文(18篇)

    感恩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有目标和方向,因为我们懂得感激每一个细微的幸福。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以下的感恩范文,或许能够给我们写感恩总结时提供一些灵感。1、作品内容:以

    2023年尝试四年级(优质17篇)

    优秀作文惊艳了文字的世界,让人重新认识了语言的力量和人类思维的辽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作比赛的优秀作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优秀作文的风采。上节课老师就答应

    我的梦中国梦小学生范文(19篇)

    优秀的作文能够启发读者的思考,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那些优秀作文背后有着作者的心血和智慧,读者们可以从中收获很多启示和感悟。亲爱的老师、同学们:“遥远的东方

    人社局干部述职报告(汇总17篇)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到了该进行一次述职报告的时候了。这将是一个良好的机会来回顾自己的工作,并提出未来的发展计划。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述职报告范文,它们能够详细展

    今天我当家小学生(实用20篇)

    优秀作文不仅要有准确、流畅的语言,还要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入的思考。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

    最新幼儿园重阳的活动方案(实用22篇)

    活动方案的制定应该尽量简明扼要,清晰明了,让参与者能够一目了然地知道活动的目标和安排。请继续往下阅读,这里有一些经典的活动方案,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思考的方向

    最新同学的小学生(精选23篇)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创作,更是一种艺术的展示,我们应该努力创作出更多精彩的作品。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范文,它们的内容深入、结构严谨,给了我们很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