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的快慢科学教案(优秀8篇)

时间:2023-10-14 作者:紫薇儿溶解的快慢科学教案(优秀8篇)

教学难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难以理解或掌握的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幼儿园教案案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溶解的快慢科学教案篇一

《溶解的快与慢》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通过前几节有关食盐溶解的课以及平时的经验,学生们对溶解的概念已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旨在通过搅拌和水温等条件改变的前提下,初步感受对比实验,从而启发学生从更宽广的角度去探究事物。教材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

1、搅拌对于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

2、水温对于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

3、研究水果糖溶解的方法。

细心研读教材后,我发现用食盐做溶解实验效果不太明显,起不了真正去探究学习的目的,故把食盐换成了冰糖,用冰糖作为溶解实验的材料便于学生对比观察。根据教学的内容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物体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初步感受对比实验的意义,亲身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活动过程。

3.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感受对比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问题。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每组两个杯子、筷子1根、冰糖三包(每包10克)、矿泉水1瓶、热水一杯、水果糖、溶解快慢记录表。

教学方法:本节课让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过程与方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科学实验意识,从而在探究方法与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科学概念。同时,让学生亲历对比实验,指导学科实验的严谨性,提高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学法指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四人小组讨论,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通过动手操作,让孩子在交流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得出科学结论。

1、谈话激趣,以问引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我以送礼物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品尝糖水的味道,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动手动脑,设计实验方案

为充分发挥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节课我在设计的时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动脑设计验证方案。在这过程中,我积极的参与学生的活动中,给学生一定的提示和指导。

3、学生完成研究方案后,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方案,全班一起完善修改。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4、方案完成后,在学生开始实验以前,提出几点注意事项。由于本节课要用到热水,又重点强调安全,加入一定的安全教育。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我参与到学生中,给与他们一定的指导,使学生能顺利的完成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后,再一次让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并给与肯定,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5、新课完成后,我又以比赛的方式,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并让学生将本课的知识用在实际的生活中。

6、在结束课堂的时候,我又采用知识总结的方式再一次加深本节课的知识点。并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学到了科学上常用的研究方式和过程。

7、最后,我再一次要求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溶解的快慢科学教案篇二

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布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

3.(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4.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5.食盐、小苏打、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

6.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

7.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发现试管里的汽水,有气泡;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里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8.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

9.(切碎)、(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0. 在100毫升水中,食盐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大约是 36克。

11.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12.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湿抹布。

1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能熟练的内容:

3.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5.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轻轻摇晃杯子以后: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充分搅拌高锰酸钾后: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7.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

17.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8.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19.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溶解的快慢科学教案篇三

今天就金老师执教的《溶解的快与慢》一课,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金老师的这节课,整体的教学思路十分清晰,对于如何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学生本来就有非常丰富的'生活经验,以此为基础,金老师以具体情境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性经验,启发学生去思考、猜测,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通过“搅拌是否能够加快溶解”“怎样保证实验的公平性”“加入的水要怎样”“加入的盐要怎样”“是否搅拌”等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实验的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设计实验,动手实践,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过程,之后提升难度,让学生小组讨论设计水温或颗粒大小的实验,在设计过程中,进一步渗透对比实验的思想。

这节课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金老师在记录单上花了很多心思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写下不同的因素和相同的因素,去掉了让学生画设计图的部分,一方面降低了学生的难度、减少了记录的重复性,另一方面又保证了学生由经验认识上升到理论的必要性。在搅拌实验后,金老师安排了让学生设计加热实验或颗粒大小实验的活动,由扶到放,让小组自行设计,前后的内容安排在难度上体现出层次性和循序渐进性,为学生提供材料将活动延伸到学生的课后,有效结合了课堂和生活,使学生认识到课堂的结束并不代表探究活动的结束。

文档为doc格式

溶解的快慢科学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1.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溶于水与不溶于水的调味品、食品,知道什么叫溶解。

2通过自护探索实验能描述实验发现,知道如何加快溶解速度。

3.体验动手操作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点:通过实验知道溶解的含义。

活动难点:自主操作探索食品的溶水性与不溶水性。

经验准备:幼儿对常见调味品、食品有一定的认识。

物质准备:盐、糖、蜂蜜、食用油、透明塑料杯若干,搅拌棒若干,装有食盐和油的大碗,纸巾。

活动过程:

一:认识实验材料。

1.逐一介绍食盐、糖、蜂蜜,食用油。

2.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问题引导:能否食用?盐什么味道?糖和蜂蜜是什么味道?

如果把这些放水里会发生什么?猜一猜。

二:幼儿自主探索实验。

1.实验:溶于水

每位幼儿将一勺盐放入自己面前的1号杯,请幼儿观察变化。

提问:盐去哪了?(融解了)教师解释溶解的科学原理。

观察:还有一点盐溶解得慢,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加快溶解速度?(搅拌)

2.实验:不溶于水

每位幼儿将一勺油放入自己面前的2号杯,请幼儿观察变化。

提问:油在哪?为什么浮在水面?(不溶于水)

三:幼儿观察教师实验。

1.教师将一勺糖放入水中,请幼儿观察变化,引导幼儿说“糖溶于水”。

2.区分油与蜂蜜。

教师帮助幼儿区分油与蜂蜜。颜色、

教师将一勺蜂蜜放入水中,观察蜂蜜有什么变化?(溶解慢)请幼儿搅拌,观察现象,引导幼儿说“蜂蜜溶于水”。

提问:如果搅拌油,油会溶于水吗?猜一猜。

请幼儿自主探索搅拌自己面前的2号杯。说一说实验结果。

四:活动小结。

1.幼儿讲述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

2.教师提炼幼儿的实验发现,给予正确的科学道理。

溶解的快慢科学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

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食盐、沙、面粉、装水烧杯、筷子、玻棒、水槽、漏斗、滤纸、铁架台。(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教学过程: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

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2、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组织汇报: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

5、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6、教师实验: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7、学生观察滤纸,汇报交流观察结果。

三、课后总结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装水烧杯、筷子、高锰酸钾、小勺、食盐、沙、面粉。

教学过程:

一、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引导想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教师讲解: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教师出示高锰酸钾。(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

3、引导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4、学生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

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观察记录实验:进一步观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观察结果可直接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2、小组交流:修正描述和记录。

4、整理记录:学生对溶解特征的认识进行记录。

三、课后总结:

1、高锰酸钾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

教学目标:

1、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2、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3、理解到细致、客观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4、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进一步深化溶解的概念。

教学难点:

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教具准备:

醋、酒精、食用油、洗发液、胶水、两个透明杯、一个搅拌棒、三个试管、滴管、小勺、试管架、液体之间的溶解记录表。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了解学生的预备经验,引入本课探究的主题

1、复习学生旧知,试举一例,物质是怎样溶解在水里的?

2、我们知道有些固体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形成透明、稳定的溶液。那么液体是否也能像食盐和高锰酸钾那样溶解在水中呢?谈谈你们的经验。

3、“那么液体之间是怎样溶解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二、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1.教师引入:我们先来看看胶水和洗发液。

2.教师提问:你打算怎样做?

3.组织分组实验:取一小勺胶水或洗发液慢慢地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实验前一定要明确观察目的。)

5.交流:与食盐和高锰酸钾相比,胶水或洗发液的溶解有什么特点?(注重描述)

6.整理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在记录单上。

三、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

1.组织观察:醋、酒精、食用油三种物质。

2.预测:醋、酒精、食用油三种液体在水中会怎么样?

3.组织实验: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15毫升的水,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观察要做记录。)

4.组织交流:描述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6.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涤剂会怎样?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7.整理记录:我们如何来区分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四、拓展:

1、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同学们看实验后的试管上布满了油,谁能帮帮老师想个好办法,将这些油清洗掉。

2、学生汇报。

3、是什么启发了你?

4、解释这个现象。
【教学目标】

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不同。

2.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3.理解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不同。

【教学难点】

讨论、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装50毫升水的烧杯2只、细竹棍2根、食盐20克、小苏打20克、小纸片20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很高兴,因为老师了解到有很多孩子在做家庭实验,而且有的孩子还拍了实验照片。我们在课堂上也做过一些实验,用到了我们身边容易找到的食盐、小苏打、粉笔末、沙子等。大家发现,不管是在课堂上做实验,还是在家里的厨房做实验,像食盐、小苏打等这些物质,它们能够溶解在水中。

二、设计:

1.现在请你说说看,你准备怎样做这个实验?(对比,用同样多的水中食盐和小苏打溶解量的多少来比较它们的溶解水平)

3.你需要哪些实验材料?(水、食盐、小苏打、烧杯、搅拌棒)

4.老师还为大家提供了小纸片,你认为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平均分)

5.做实验,必须有记录,你打算怎样来记录。(教师提示)

6.你觉得我们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按照记录单中的要求,最后一份是否要计算?)

7.怎样让老师知道你们组的实验已经完成了?(整理实验桌面、坐正、举手)

三、实验:

1.分组实验。

2.交流讨论。

3.点评小结。(全班交流)

小提示:科学家通过使用测试证实:通常情况下,20℃的水中,50毫升水能溶解约18克的食盐或约5克的小苏打。

四、拓展:

2.气体也会溶解在水中吗?一定条件下,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一样吗?我们先来看一段比较简单的实验视频。(表现气体溶解在水中、从水中析出的视频资料)

3.课外探究:

(2)汽水瓶实验。自己探究课本第30页的实验,然后思考并尝试创新这个实验。

【板书设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食盐

固体?溶解水平强?弱?

小苏打

公平对比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教学难点:

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

筷子、玻璃杯、热水和冷水、糖块、食盐、勺子、水槽。

教学过程:

一、哪一个溶解的快。

1、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

2、提问: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25ml),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3、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指导对比方法)

4、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

5、提出新的条件: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60摄氏度左右,强调安全。)

6、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

7、整理观察信息进行交流。

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1、出示方糖:一块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3、制定实验设计。(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

(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组设计一两个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补充完善。教师板书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重点指导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3)请教师演示对比实验,学生观察评议。

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回应假设,总结评价。

5、整理课堂共识记录。

6、下面让我们来吃一块方塘,猜猜看,一块方糖在嘴里溶解需要多少时间?

三、课后总结:

1、在探究物体溶解的快与慢活动中,我们采用的试验方法叫对比实验。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设计“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并能根据计划开展研究,学会运用数据作出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溶解实验中能用观察到的事实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在制定计划和实验操作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

教学难点:

经历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

每包2克的食盐10包、筷子、盛50ml水的烧杯、水槽、天平。

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

1、老师桌上有盐、烧杯、水、勺子、筷子,猜猜看,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实验?

3、提问:如果不停地往这杯200ml水里放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板书课题: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二、制定一杯水5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计划

1、请你推测一下,这杯50ml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2、学生猜测:2勺、3勺、5勺……

3、组织学生讨论:想知道谁的猜测正确,该怎么做呢?

4、组织学生汇报,完善研究计划。

三、分组实验

1、学生根据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提醒做好研究记录)

2、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分析研究结果

1、汇报实验数据。出示一张大表收集学生数据。

2、从汇报的数据看,你发现了什么?

3、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同样一杯水里溶解的盐有多有少呢?(引导学生反思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导致同样一杯水溶解的盐不一样多。)

4、讨论:我们怎样回答5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看大多数组溶解多少食盐?)

5、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0摄氏度的环境下50ml能溶解18克的盐。

拓展:下节课老师请你把这杯水中的食盐与水分离出来,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呢?

三、课后总结:

1.在一定量的水中,物质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食盐融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中析出”的研究活动。

3、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用加热的方法分离食盐与水。

2、掌握酒精灯的准确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食盐的饱和溶液、蒸发皿、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废物盘、湿抹布、清水、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猜谜语:身体白又小,下水融化了,入口有咸味,生活不可少。(食盐)

二、探究新知

(学生:搅拌、加水)

师:在加水之前我给浓盐水的液面做个记号,一点点地加水搅拌,搅拌时不要碰到杯底和杯壁。直到杯底的食盐全部溶解。

请同学们思考:照这样持续加入清水的话,能否溶解更多的食盐?

(学生:能)

师:那好我们把它放在窗台上,水分会怎样?

(学生:食盐会随水一起蒸发、留在杯子里)

师:水自然蒸发速度太慢了,你能够用什么方法使水蒸发快一些?

(学生:加热)

2、师:用加热的方法去做实验,用实验去检验我们的假设。我们本次实验的内容是加热蒸发皿中的浓盐水。请你说一下桌子上的实验材料。

师:还有几种同学们不理解老师来介绍:石棉网……酒精灯使我们做实验时常用到的加热器材,老师讲一下它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先说它的构造:它由、灯帽瓶塞、灯芯、酒精、玻璃瓶构成;再说它的火焰: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最外边的一层叫外焰,中间的一层叫内焰,最里边的一层叫焰心,外焰的温度,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准确使用酒精灯方法: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点燃酒精灯,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以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以免可能引起灯内酒精燃烧造成爆炸。另外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其他酒精灯。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如果在使用时出现意外情况: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抹布或沙土扑灭。

(找几名学生到讲桌演示。)

3、指名读实验报告单(实验猜测、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4、师边讲解边演示实验

5、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

6、分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7、汇报交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师总结实验结论。

8、(产生了新问题:蒸发皿中的白色物质是食盐吗?)

我们怎样确定它就是食盐?

食盐能溶于水,那它也有和食盐一样的性质吗?

师:再做溶解实验

(学生观察)

各小组汇报

师讲解白色物质就是食盐。

三、课堂小结

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

四、盐的这个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

刚才我们通过加热从盐水中提取出了盐。那么,我们生活中的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出示幻灯片)

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五、总结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盐既能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糖或味精也有这样的特点吗?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探究,下次课向老师汇报。


四年级科学溶解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溶解的快慢科学教案篇六

设计理念

以科学探究为宗旨,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经历”提出问题――预测――制定计划――实验测量――分析交流――得出结论”的科学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观察、记录等能力,加强学生测量技能的训练,在使学生发现一杯热水温度下降变化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预测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

2.能够收集数据来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连续测量一杯水温度的方法。

2.知道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2.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经历连续测量一杯热水温度并发现其变化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实验中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水杯、热水、温度计、记录表。

师准备材料:水杯、温度计、精确记时工具、米尺、统计图、小黑板(记录表)、红色白板笔、乒乓球各一件、两壶热水。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谈话:

我们来做个游戏吧!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老师手拿乒乓球到空中,送开手让乒乓球自由的在桌面上跳动……问:你听到的声音是怎样变化的?(由慢到快…)

师:如果让乒乓球在平地上滚,它滚动的速度又会怎样变化?(由快到慢…)

师:你家里的钟,它的秒针在走的时候又是怎样的规律呢?(均匀的)

师: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通过有关生活中规律现象的课前谈话,一方面达到吸引学生注意,调节气氛的作用,另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为这节课水温变化规律的寻找作好铺垫!)

一、明确问题,进行预测

(一)测水温引问题

1、师倒一杯热水,问:谁能上来测量一下这杯热水的温度?(板书:热水)

2、一学生上台测量,教师指导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水面。

学生读出来后,师说:我帮你拿着,你把这个温度写到黑板上吧!

3、我想再请一位同学上来看一下是多少。请另一生上来读。读出后也写在黑板上。

(通过写既可以复习写法,为接下来的记录做好准备;又可以通过这段时间,让热水温度有明显的下降。)

4、他们两个读的不一样,谁再来看看?读出后也写在黑板上。

5、怎么三个人读了三个温度?一杯热水这样放着,是不是总是固定在一个温度不会变?如果接着再测,还会有什么现象?(板书:变凉)

(以一杯热水变凉这一生活现象引入探究,体现了科学来自生活,科学联系生活的本质。以“生活”为基石的科学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以“生活”为目标的科学教学才具有无穷的美丽!)

(二)预测水温变化

1、那么,如果每隔3分钟读一次温度,温度下降将会是怎样的?

2、学生的猜想可能有: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不可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

(1)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2)呈现先慢后快的趋势

(3)温度均匀下降

(4)温度变化没有规律。

师板书学生的猜想。并提示:把你们小组认为对的猜想记在活动记录上。

(科学需要大胆地猜测,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喜欢猜测,也很会猜测。通过这里的猜测,为学生的思维展开提供了有效的依托,同时诱发了探究的兴趣和行动的内驱力,为后面的科学探究活动奠定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二、制定计划、收集数据

(一)制定研究计划

1、问题:如何来证明你的预测是对的呢?学生回答后师述:最好的方法就

是测一杯水的由热变凉的过程,收集好数据,用数据来证明。

(我们的实验在进行前,为了实验的有序性、科学性及成功,都要做大量的实验前指导。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却极其重要。它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形成的集散地,在整节课的科学探究中起到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

活动过程如下:

1、师倒水,小组派一生取热水。(注意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2、好,一起把温度计插入水中,等温度不再上升了,组长举手示意一下。

3、待各组都举手了,师发令:好,开始!把现在的温度记录在0分钟的格子内。让我们先等待三分钟,大家可以静悄悄的密切注意温度的变化。

4、师:10、9、8、7、6、…3、2、1三分钟到。把温度记录在三分钟的格子内。让我们等待第二个三分钟。

5、同上,直到连续12分钟结束。

(由于中间有间隔3分钟的时间,不利用显的有些浪费,所以可以组织学生在得出前面的数据后,算一算。在算的过程中实现规律的发现,为接下来的交流活动做好准备。)

三、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科学家通常采用统计图来研究科学规律。下面我们也来画一张统计图。

演示曲线图制作:师出示统计图,我们把这一组数据标在统计图上。第一个数据标在左面的温度标尺上,93℃在这里;下面是84℃……教师依次把各温度数值标在图上,最后用直线将各点连接起来成一条曲线。

化大,后来越来越平,说明变化小了。引导得出热水变凉的规律:先快后慢。)

4、把你们自己的数据也标到统计图上去,看看你们的统计图是不是也是一

样的规律?学生小组内完成曲线图。

5、反馈:逐一汇报各自发现的规律。连续几个后,可问:有没有不同的结论?

6、小结发现: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搜集了数据,并把它们画成了统计图,而且还发现了规律----热水的温度在下降的过程中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虽然我们只做了一次实验,但12个小组同时做相当于做了12次,而且结果都一样,证明这就是科学规律。我们平时做实验,只做一次还是不够的,应该多做几次,这样才能总结规律。

四、拓展延伸,引向深入

1、谁把我们今天发现的科学规律再来说一遍吧?

2、讨论: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还会怎样变化?

(温度会继续下降。)

3、问题:是否一直这样降下去呢?会降到多少呢?(热平衡)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和老师一起来做这个实验。

(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是意犹未尽的。这样,这节科学课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

溶解的快慢科学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

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食盐、沙、面粉、装水烧杯、筷子、玻棒、水槽、漏斗、滤纸、铁架台。(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教学过程: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

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2、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组织汇报: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

6、教师实验: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7、学生观察滤纸,汇报交流观察结果。

三、课后总结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装水烧杯、筷子、高锰酸钾、小勺、食盐、沙、面粉。

教学过程:

一、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引导想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教师讲解: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教师出示高锰酸钾。(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

3、引导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4、学生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

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观察记录实验:进一步观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观察结果可直接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2、小组交流:修正描述和记录。

4、整理记录:学生对溶解特征的认识进行记录。

三、课后总结:

1、高锰酸钾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

2、沙子在水中溶解时颗粒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教学目标:

1、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2、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3、理解到细致、客观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4、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进一步深化溶解的概念。

教学难点:

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教具准备:

醋、酒精、食用油、洗发液、胶水、两个透明杯、一个搅拌棒、三个试管、滴管、小勺、试管架、液体之间的溶解记录表。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了解学生的预备经验,引入本课探究的主题

1、复习学生旧知,试举一例,物质是怎样溶解在水里的?

2、我们知道有些固体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形成透明、稳定的溶液。那么液体是否也能像食盐和高锰酸钾那样溶解在水中呢?谈谈你们的经验。

3、“那么液体之间是怎样溶解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二、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1.教师引入:我们先来看看胶水和洗发液。

2.教师提问:你打算怎样做?

3.组织分组实验:取一小勺胶水或洗发液慢慢地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实验前一定要明确观察目的。)

5.交流:与食盐和高锰酸钾相比,胶水或洗发液的溶解有什么特点?(注重描述)

6.整理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在记录单上。

三、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

1.组织观察:醋、酒精、食用油三种物质。

2.预测:醋、酒精、食用油三种液体在水中会怎么样?

3.组织实验: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15毫升的水,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观察要做记录。)

4.组织交流:描述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6.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涤剂会怎样?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7.整理记录:我们如何来区分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四、拓展:

1、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同学们看实验后的试管上布满了油,谁能帮帮老师想个好办法,将这些油清洗掉。

2、学生汇报。

3、是什么启发了你?

4、解释这个现象。

【教学目标】

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不同。

2.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3.理解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不同。

【教学难点】

讨论、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装50毫升水的烧杯2只、细竹棍2根、食盐20克、小苏打20克、小纸片20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很高兴,因为老师了解到有很多孩子在做家庭实验,而且有的孩子还拍了实验照片。我们在课堂上也做过一些实验,用到了我们身边容易找到的食盐、小苏打、粉笔末、沙子等。大家发现,不管是在课堂上做实验,还是在家里的厨房做实验,像食盐、小苏打等这些物质,它们能够溶解在水中。

二、设计:

1.现在请你说说看,你准备怎样做这个实验?(对比,用同样多的水中食盐和小苏打溶解量的多少来比较它们的溶解水平)

3.你需要哪些实验材料?(水、食盐、小苏打、烧杯、搅拌棒)

4.老师还为大家提供了小纸片,你认为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平均分)

5.做实验,必须有记录,你打算怎样来记录。(教师提示)

6.你觉得我们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按照记录单中的要求,最后一份是否要计算?)

7.怎样让老师知道你们组的实验已经完成了?(整理实验桌面、坐正、举手)

三、实验:

1.分组实验。

2.交流讨论。

3.点评小结。(全班交流)

小提示:科学家通过使用测试证实:通常情况下,20℃的水中,50毫升水能溶解约18克的食盐或约5克的小苏打。

四、拓展:

2.气体也会溶解在水中吗?一定条件下,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一样吗?我们先来看一段比较简单的实验视频。(表现气体溶解在水中、从水中析出的视频资料)

3.课外探究:

(2)汽水瓶实验。自己探究课本第30页的实验,然后思考并尝试创新这个实验。

【板书设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食盐

固体?溶解水平强?弱?

小苏打

公平对比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教学难点:

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

筷子、玻璃杯、热水和冷水、糖块、食盐、勺子、水槽。

教学过程:

一、哪一个溶解的快。

1、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

2、提问: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25ml),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3、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指导对比方法)

4、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

5、提出新的条件: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60摄氏度左右,强调安全。)

6、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

7、整理观察信息进行交流。

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1、出示方糖:一块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3、制定实验设计。(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

(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组设计一两个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补充完善。教师板书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重点指导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3)请教师演示对比实验,学生观察评议。

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回应假设,总结评价。

5、整理课堂共识记录。

6、下面让我们来吃一块方塘,猜猜看,一块方糖在嘴里溶解需要多少时间?

三、课后总结:

1、在探究物体溶解的快与慢活动中,我们采用的试验方法叫对比实验。

2、即加热又搅拌能使砂糖很快溶解。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设计“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并能根据计划开展研究,学会运用数据作出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溶解实验中能用观察到的事实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在制定计划和实验操作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

教学难点:

经历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

每包2克的食盐10包、筷子、盛50ml水的烧杯、水槽、天平。

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

1、老师桌上有盐、烧杯、水、勺子、筷子,猜猜看,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实验?

3、提问:如果不停地往这杯200ml水里放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板书课题: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二、制定一杯水5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计划

1、请你推测一下,这杯50ml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2、学生猜测:2勺、3勺、5勺……

3、组织学生讨论:想知道谁的猜测正确,该怎么做呢?

4、组织学生汇报,完善研究计划。

三、分组实验

1、学生根据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提醒做好研究记录)

2、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分析研究结果

1、汇报实验数据。出示一张大表收集学生数据。

2、从汇报的数据看,你发现了什么?

3、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同样一杯水里溶解的盐有多有少呢?(引导学生反思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导致同样一杯水溶解的盐不一样多。)

4、讨论:我们怎样回答5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看大多数组溶解多少食盐?)

5、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0摄氏度的环境下50ml能溶解18克的盐。

拓展:下节课老师请你把这杯水中的食盐与水分离出来,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呢?

三、课后总结:

1.在一定量的水中,物质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2.在进行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盐的实验活动中,每次放盐的量要一样多。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食盐融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中析出”的研究活动。

3、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用加热的方法分离食盐与水。

2、掌握酒精灯的准确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食盐的饱和溶液、蒸发皿、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废物盘、湿抹布、清水、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猜谜语:身体白又小,下水融化了,入口有咸味,生活不可少。(食盐)

二、探究新知

(学生:搅拌、加水)

师:在加水之前我给浓盐水的液面做个记号,一点点地加水搅拌,搅拌时不要碰到杯底和杯壁。直到杯底的食盐全部溶解。

请同学们思考:照这样持续加入清水的话,能否溶解更多的食盐?

(学生:能)

师:那好我们把它放在窗台上,水分会怎样?

(学生:食盐会随水一起蒸发、留在杯子里)

师:水自然蒸发速度太慢了,你能够用什么方法使水蒸发快一些?

(学生:加热)

2、师:用加热的方法去做实验,用实验去检验我们的假设。我们本次实验的内容是加热蒸发皿中的浓盐水。请你说一下桌子上的实验材料。

师:还有几种同学们不理解老师来介绍:石棉网……酒精灯使我们做实验时常用到的加热器材,老师讲一下它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先说它的构造:它由、灯帽瓶塞、灯芯、酒精、玻璃瓶构成;再说它的火焰: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最外边的一层叫外焰,中间的一层叫内焰,最里边的一层叫焰心,外焰的温度,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准确使用酒精灯方法: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点燃酒精灯,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以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以免可能引起灯内酒精燃烧造成爆炸。另外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其他酒精灯。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如果在使用时出现意外情况: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抹布或沙土扑灭。

(找几名学生到讲桌演示。)

3、指名读实验报告单(实验猜测、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4、师边讲解边演示实验

5、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

6、分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7、汇报交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师总结实验结论。

8、(产生了新问题:蒸发皿中的白色物质是食盐吗?)

我们怎样确定它就是食盐?

食盐能溶于水,那它也有和食盐一样的性质吗?

师:再做溶解实验

(学生观察)

各小组汇报

师讲解白色物质就是食盐。

三、课堂小结

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

四、盐的这个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

刚才我们通过加热从盐水中提取出了盐。那么,我们生活中的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出示幻灯片)

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五、总结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盐既能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糖或味精也有这样的特点吗?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探究,下次课向老师汇报。

溶解的快慢科学教案篇八

雨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与过程,以下是雨的形成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的参考。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理解雨是一种大自然的凝结现象,能用自己的话说明雨的成因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究物态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感受到自然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是有条件的,引导学生体会物质的状态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来验证雨的形成的猜想

教学难点:

科学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了解的真不少,对于雨你有哪些想研究的问题?

师:如果让你猜想,你认为雨是怎样形成的?(相机板书:水蒸气遇冷)

生:做实验。

二、引导探究

那么你准备怎样来做这个实验,要用到什么材料呢?请同学讨论一下。

师:我相信有了这两个提示再加上同学们的聪明才智,一定会想出好的实验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正确与否。

师:你们仔细观察实验桌上的材料,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吧。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师:师走到学生中间去倾听学生的实验方案。

生:生汇报――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就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再用冰使水蒸气遇冷。

师:你们还有补充吗?

生:学生补充自己的想法:我认为应加少量的热水可以节省时间。

生:我认为作为制冷装置的冰不能离水蒸气太远,免得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

师:你们想到的,老师早就为你们准备好了。

师:实验方法设计好了,下面我们该做实验了,在实验前老师还要提醒你们几点,请看大屏幕,师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生:自己读注意事项。

师:注意事项明白了吗?老师希望你们注意安全,认真实验,请各小组长到前面领冰,小组实验。

师:和学生一起探究实验,随机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三、构建新知

师:我们的实验到此为止,其它仪器不要动,把酒精灯轻轻的从三脚架下移出来,并熄灭它。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

生:我们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有大量的水蒸气产生,形成许多白气,然后凝结成小水滴,水滴越来越大,最后掉了下来,我们得到结论:雨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而成的。

师:(相机评价)刚才我们在实验室里成功的模拟了雨的形成,那现在请同学们推想一下,自然界中雨是怎样形成的?师相机提问那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怎样来的?(水变成的)真的有酒精灯给它们加热吗?(没有)那是什么给它加热的?(太阳)在实验是我们用冰使水蒸气受冷,天上真的有一个大冰块吗?(没有)那水蒸气是怎样受冷的?据老师了解,每往空中升高100米,气温就降低0.6摄氏度,那么几万米的高空气温会怎样?(非常的低)。

师:同学们的推想和科学家的无数次验证基本一致,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生:看关于雨的形成动画片。

四、拓展延伸

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结束部分:同学们真了不起,今天有了这莫大的发现,在以后的学习中还想继续研究自然中的奥妙吗?老师会一直关注着你们,并期待着你们成功。

1.《秋天的雨》优秀教学设计

2.秋天的雨优秀教学设计

3.高中雷雨教学设计

4.《雨铃铛》教学设计

5.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6.《秋天的雨》优质教学设计

7.《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8.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9.《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学设计

10.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学设计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学校教研室主任竞聘演讲稿 教研室主任竞聘演讲稿(汇总8篇)

    开学典礼是学校为学生展示教育资源和提供发展机会的舞台。这些致辞范文都是通过精心准备和反复修改而成,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学校教研室主任竞聘演讲稿篇一各位领导、

    结婚请帖邀请函的音乐(通用10篇)

    诚信可以树立一个人的良好形象和声誉,让他人愿意与其合作和交往。诚信如何在社会交往和商业活动中维护公平和公正?诚信是一个人的品德表现,能够建立起他人对自己的信任和

    2023年庆祝教师节班会教案 庆祝教师节班会(优秀8篇)

    小班教案的编写还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进行合理安排。高中地理教案范例:城市化与城市规划庆祝教师节班会教案篇一尊敬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学生德育

    最新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实用8篇)

    在公共场合,遵循文明礼仪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融入集体,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结合实际例子来具体说明文明礼仪的应用。以下是一些文明礼仪故事与感悟,希望能激发大家对文

    最新失去爱情的伤感句子说说(优质8篇)

    感恩是一种成长,能够让我们更加不断进步和完善自己。怎样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感恩的氛围,让幸福感倍增?以下是一些感恩的名言警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失

    2023年大班沙画美术教案及反思 大班沙画美术教案(汇总8篇)

    高中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组织和指导课堂教学而编写的一种教学辅助材料。以下是一些初三教案范文的摘要,大家可以从中获得一些编写教案的思路和方法。大班沙画美术教案及反思

    最新国际护士节的祝福词 国际护士节的短信祝福语(精选8篇)

    通过征文,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耐力和思维深度。征文要注重逻辑性,思路要清晰,给读者带来明确的思考路径。下面列举了一些精彩的征文范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国际护

    工厂车间安全标语口号 工厂车间安全宣传标语(汇总5篇)

    公益活动不仅需要关注眼前的问题,还应该注重长远的发展,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公益项目,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写公益总结时,可以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进行个人的

    2023年老人与海读后感小学(大全8篇)

    通过公司宣传语的精炼表达,能够在瞬间吸引潜在客户的注意力。在创作宣传语时,可以从公司的历史渊源、产品特色等方面寻找灵感和独特之处。这里有一些公司宣传语的经典案例

    总经理终个人总结(大全13篇)

    考试总结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法。教师总结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自我检视,以下范文展示了教师们对自身教学的深入思考和反思。总经理终个人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