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刘伯明人物事迹心得(通用7篇)

时间:2023-10-04 作者:BW笔侠感动中国刘伯明人物事迹心得(通用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感动中国刘伯明人物事迹心得篇一

为获取特高海拔地区人类生理资料,1990年,吴天一组织中日联合医学考察队攀登坐落于青海省的阿尼玛卿山。

途中,日方科研人员遭遇了明显的高原反应,不得不中途放弃。而吴天一继续带领中方人员向上攀登,最终在5620米的特高海拔地区成功建立起高山实验室。此次科考成果丰硕,国际高山医学协会授予吴天一“高原医学特殊贡献奖”。

那些年,吴天一总在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他设计了一座高低压氧舱,是全球首个可模拟上至高空1.2万米、下至水下30米环境的综合氧舱。第一次人体实验谁来做?“我是设计师,我进!”实验中,由于气压变化过快,吴天一右耳“嘭”的一声,鼓膜被击穿了。

1992年,这座国产高低压综合氧舱启用揭牌仪式上,吴天一登台致辞,只字未提奉献和付出,而是即兴引用了一句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这首词的最后一句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从事田野调查多年,在强烈的紫外线影响下,吴天一40多岁时双眼就罹患白内障,后来做手术植入了人工晶体;跋涉广袤高原,数度遭遇车祸,全身有14处骨折,右大腿里至今还装着钢板……“不这么拼,怎么能攀上高原医学的山峰?”吴天一说。

年事渐高,吴天一前些年装上了心脏起搏器。“挺好,有了它,我还要继续跟高原病较劲,较一辈子劲。”如今,吴天一仍在登攀。

感动中国刘伯明人物事迹心得篇二

20__年,刘伯明入选神舟七号任务乘组。20__年9月25日,他与航天员翟志刚、景海鹏一起奔向太空。

探索太空,是勇敢者的事业。

在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中,应该有这样一段记录:

20__年9月27日,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协助和配合下,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完成了我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任务,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技术的国家。

那次“太空漫步”,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

开启舱门时,翟志刚用力拉了几下,舱门没有反应。此时,飞船即将驶出测控区,必须尽快打开舱门。这时,刘伯明递过来一把开舱辅助工具。在刘伯明的协助下,翟志刚使用辅助工具终于打开了舱门。

推开舱门,航天员们的耳机里突然传来“轨道舱火灾”的报警声。

轨道舱内的刘伯明和返回舱内的景海鹏第一时间检查了所有设备,并且判断此时轨道舱处于真空状态,是不可能发生火灾的。事后分析表明,轨道舱火灾警报只是一场虚惊。

“那个时候,我和志刚目光对视,彼此心领神会。他毫不犹豫地出舱,我也果断调整舱外活动计划,先将一面五星红旗递到他手中。”刘伯明回忆说。

“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刘伯明说,“就算再也无法重返地球,我们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飘扬!”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正是因为秉持着这一坚定的信念,刘伯明在一次次挑战生理、心理极限的训练中保持坚强,在面临一系列考验和挫折中义无反顾作出选择。

感动中国刘伯明人物事迹心得篇三

前往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学习的前一天,父母和老师都去车站为刘伯明送行。张福林对他说:“努力,只要你按照念高中时的坚强继续努力下去,以后不会错的。进步了就给我写信,落后了就别写了。”

后来,每当取得进步,刘伯明都会给他尊敬的老师写一封信。

张福林说,刘伯明的信通常挺长。信中他提到过训练艰苦,但是每次都会接一句:“训练时很苦,但是我能吃这个苦,请老师您相信我。”

父亲刘志生说,刘伯明刚到部队,每天早晨要跑1万米锻炼身体。刘伯明曾对他说过有时候中途真的不想再跑了,但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后来养成了习惯,如果哪天不跑万米,还觉得不习惯。

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到牡丹江初教机场,再到锦州飞行大队,由于刘伯明一直表现出色,1991年,他开始单飞,并独立驾驶歼八。1998年,他和翟志刚等一起被选为我国第一批航天员。

刘志生曾在北京航天城亲眼见证儿子训练的艰苦:坐在高空旋转椅上,疾转100多圈后,下来还要辨别方向;有几天要24小时头朝下躺在30度角倾斜的床上。回忆起这些镜头,老人的眼中流露出对儿子的怜惜。

如今,刘伯明即将带着亿万中国人的梦想,乘坐神舟七号飞向太空。刘志生得知这个消息非常激动,他说:“没有白努力,儿子是好样的!”

刘伯明出舱后发表讲话神舟七号飞船顺利着陆后,刘伯明出舱后发表讲话:“我们刚才进行了重力返回再适应,并进行医监医保检测,身体状况都正常,相信中国航天员是最棒的,请祖国人民放心,感谢祖国人民。”

揭秘刘伯明太空字条

神舟七号上的三位航天员与家人进行了天地通话。刘伯明还向镜头展示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俯瞰家园,同一个地球村;横望日月,同一个太空城;三马飞天,齐祝愿;天地连线,一家人。”

英雄航天员2008年11月7日上午10点,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刘伯明同志“英雄航天员”。_亲自为刘伯明颁发“航天功勋奖章”和证书。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以神七航天员之一的身份当选200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寥廓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

参与策划太空授课脚本

自神七飞天返回之后,低调的刘伯明很少出现在公众媒体面前。神九、神十任务,他主要参与一些技术支持工作。前段时间,他还参与了神十太空授课专家组,与其他成员一起讨论策划太空授课的脚本。“毕竟我上过太空,可以就失重情况给他们一些建议。”

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在轨道舱协助翟志刚出舱行走,后获“英雄航天员”称号。

2018年1月,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021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刘伯明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

2021年12月26日,入选《2021中国品牌人物500强》榜单,排名第107名。

1985年,在通过苛刻的招飞体检之后,刘伯明又毫无悬念地通过了文化课考试,进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从长春飞行学院到牡丹江初教机场,再到锦州飞行大队,1991年,他开始单飞,并独立驾驶歼八。

1998年,他和翟志刚等一起被选为我国第一批航天员。

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飞行任务备份乘组。

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航天功勋奖章”。

2018年进入北京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

2021年6月16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宣布,刘伯明入选。

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刘伯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2021年6月23日上午,__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于9时30分左右同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天地通话。

2021年7月4日,航天员刘伯明出舱。

北京时间2021年7月4日14时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8月20日8时38分,航天员聂海胜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截至10时12分,航天员聂海胜、航天员刘伯明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已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并已完成在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等工作,后续将在机械臂支持下,相互配合开展空间站舱外有关设备安装等作业。

北京时间2021年8月20日14时33分,经过约6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此次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聂海胜、航天员刘伯明已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比原计划提前了约1小时,空间站阶段第二次航天员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8月21日,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9月3日将在空间站与香港青少年进行实时“天地对话”,并带领香港市民参观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回答征集到的香港市民问题。

北京时间2021年9月16日13时38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完成绕飞及径向交会试验,3名航天员即将启程返回。9月17日13时30分许,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反推发动机成功点火后,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11月6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已完成隔离恢复,目前正在休息地疗养恢复。

感动中国刘伯明人物事迹心得篇四

刘伯明家中兄妹6人,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改变命运,唯有苦读。高中时刘伯明就读的学校,距离家有9公里。他骑着一辆老旧的自行车走读。

黑龙江的冬天格外长也特别冷,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骑车非常困难,刘伯明经常是摔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又摔倒。艰难求学路,成了他的训练场,磨砺了他顽强的性格。

1985年3月,空军到刘伯明就读的依安县一中招飞。全县仅刘伯明入选。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空军某训练基地,成为一名歼击机飞行员。

13年后,他光荣地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

无论当飞行员还是航天员,凡是动脑筋的事刘伯明都爱“掺和”。进入航天员队伍后,刘伯明曾因流利回答一名教官10个刁钻的专业问题,从此被这名教官“免提”,并获得了“小诸葛”的绰号。

在神舟五号任务中,杨利伟一飞冲天,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

没被选入任务梯队的刘伯明,为了弥补差距,把进入航天员大队以来所有的专业书籍都找出来,进行复习回顾、系统梳理,写下了六七十万字的心得体会,为后续飞行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20__年,入选神舟六号飞行任务备份乘组的刘伯明,再次与飞天擦肩而过。

“代表祖国出征太空,光荣的背后一定是汗水浇灌的‘长征路’。”刘伯明说,“只有认真总结提高,更加努力学习、刻苦训练,才能早日圆梦。”

感动中国刘伯明人物事迹心得篇五

举世瞩目的“神舟六号”发射在即。继聂海胜和翟志刚之后,刘伯明作为“神舟六号”的梯队航天员成为“上天”的又一热门。近日记者了解到,刘伯明也是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家住齐齐哈尔市依安县红星乡东升村,距离翟志刚齐齐哈尔龙江县郊区何家楼的家,只有180多公里。今天记者造访了他的家乡,去倾听一个航天员成长的故事。

他有一个爱动脑筋的童年

10月11日晚,记者经过20多公里的土路的颠簸,才来到了刘伯明父亲刘志生的家——一栋典型的东北农村的矮平房。刘志生的家非常的简陋,家里人都在等待这刘伯明最后能否“上天”的消息,电视机始终停留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时刻关注着“神六”的最新情况。说起刘伯明,刘志生说其实刘伯明和其他小孩没有两样,也比较调皮、淘气。如果说到不同便是刘伯明虽然淘气,但却很少和同龄的小孩玩在一起。都是自己玩自己的。

刘志生还说,刘伯明小时侯爱动脑筋。那时他在家里的最大特点是爱拆东西,他经常把家里的收音机拆了再装上,有时甚至他自己能琢磨安装个小风扇什么的。

为给家里省钱放弃考大学的机会报考飞行员,不想却改变了他的一生

据刘伯明高中时的班主任、现在他的母校依安一中的校长张福林介绍,当时刘伯明在他们班级一直学习很好,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的前三名。以他的学习成绩,他完全可以考上大学;但是他为给家里省学费,高中毕业后他就报名要当飞行员。据他的父亲刘志生说,由于儿子的身体一直很好,他在参军体检时没有遇到什么问题,他的学习也很好,所以他顺利考上了飞行员。

刘伯明先是在长春飞行学院学习,之后到牡丹江初教机场学习实验,然后他又在锦州飞行大队学习。由于他各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1991年,他开始独立单飞,并独立驾驶歼八飞机。这期间,他在1995年度,因工作中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正是由于他各方面表现得很出色,在1998年,他与翟志刚等人一起被选为航天员,开始了他的穿刺苍穹之梦。

校长相中当了女婿

刘伯明的妻子与他是依安的同乡,目前也在航天领域工作,现在是一名秘书。说起这段姻缘,还挺有意思。

当年,由于刘伯明以出色的成绩考上飞行员,当时一中的校长,也就是他后来的岳母就十分喜欢他,尤其是欣赏他人聪明、诚恳、有上进心,就有意将女儿张瑶嫁给他;后来就找人给从中牵线。结果一介绍,两人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两人经过几年的相恋,最终结婚。

如今两人的女儿也已经12岁了,十分可爱,在北京上学。据刘志生介绍,每回儿子往家打电话问候父亲的时候,小孙女总要与爷爷唠一段,问爷爷的身体如何,生活咋样,她好想好想爷爷。每回听到孙女这样一说,刘志生说,他感觉真得很激动,也很高兴,他说他非常喜欢这个乖孙女。

依安县领导来家中慰问

在“神舟六号”即将升空的时候,作为“飞天”梯队成员的的刘伯明已经成为了当地人的骄傲。在人们关注“神舟六号”升空的同时,当地政府也十分关注着他的家人的生活情况。

今天下午,依安的县里的领导也来到刘伯明的家里,来慰问他的家人。

依安县领导带领着当地的民政部门和武装部门的同志带着慰问金和米、面、奶粉等物品来到了刘伯明的家里,对他们家里能培养出这样一个好儿子、一个能对国家做出贡献的人才,表示感谢,并共同预祝“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

感动中国刘伯明人物事迹心得篇六

1966年农历九月十六日,黑龙江省依安县红星乡东升村一户普通农民家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父亲刘志生为他起名刘伯明。

刘伯明兄妹6人,他在家中排行老二。1983年,刘伯明考到依安一中读高中时,家里要同时负担5个孩子读书,以种地为生的父亲已经深感乏力。

刘伯明知道家里困难,决定不像其他同学那样住校,而是跑校。父亲咬牙花100多块钱给他买了一辆二手的“白山”自行车,供他上学往返。

学校离家近10公里,全是坑洼土路。好天气时走路都吃力,遇到下雨天就变成黑泥水,连下脚都难。冬天路面结冰,非常滑。刘志生说,高中3年,刘伯明每天三四点钟起床,走时天不亮,回家天又黑了,两头不见太阳。“瞅着挺遭罪,但是没办法,家里就这个条件。”

刘伯明高三时的班主任、现任依安县教育局副局长的张福林说,冬天的依安可劲儿冷,即使不下雪,刘伯明骑到学校时也是脸上、脖子上、身上挂满了白霜,衣服都是湿的,被同学们戏称为“小雪人”。但是无论雨多猛、雪多大,他从未迟到或早退过。

父亲刘志生说,虽然每天骑车往返20公里很辛苦,但是刘伯明高中3年从未生过病,连感冒都没有过。张福林说,高中3年,锻炼了刘伯明强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为他日后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5年,空军在依安县招飞行员,严格的身体素质标准使很多报名者在第一关就遭淘汰。而刘伯明,轻松地就过关了。中考英语曾得零分。

刘伯明初三时的语文老师张述和说,伯明的成绩一直非常好,当时全班考高中只考上五六个,他就是其中之一。但张述和也透露,中考时刘伯明的英语是零分。原来,刘伯明初中就读的农村学校,当时英语课只开半年,没有正规英语老师,所有学生在中考时都被英语拉了分。但即使是在一门没有分的情况下,刘伯明也考入了县里的一中。

刘伯明进入高中后在英语学习上格外下工夫。父亲刘志生说:“他连走道、干活时,都在背单词。”在航天员队伍中,刘伯明的英语是最出色的。

正是从高中时代的一篇英文课外资料中,刘伯明第一次接触到了“航天”这个词。“‘对个人来说,这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读到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说的这句话,我很震撼。他的境界很高,航天的确是全人类的事业。”刘伯明事后表示。

1985年,在通过苛刻的招飞体检之后,刘伯明又毫无悬念地通过了文化课考试,进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

从长春飞行学院到牡丹江初教机场,再到锦州飞行大队,1991年,他开始单飞,并独立驾驶歼八。1998年,他和翟志刚等一起被选为中国第一批航天员。

一如20多年前那个在家乡泥泞道路上顶着风雪骑车往返的坚毅少年,刘伯明用当年的那股韧劲面对航天员艰苦的训练,并取得骄人成绩。他已经带着亿万中国人的梦想,乘坐神舟七号飞向太空。

1985年,空军招飞在县城初试时,刘伯明的父亲才知道儿子悄悄报了军校,父亲记得儿子说过:“家里的负担太重,当兵能省一大笔费用。”面对儿子的懂事,父亲感到骄傲。那一年,经过重重考试,刘伯明成为学校几年来招飞唯一被选上的学生。1990年,刘伯明真正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但他并不满足。那几年,刘伯明无论飞行技能还是战斗机飞行员的作风养成,都在飞速进步。

刘伯明号称“小诸葛”,除了学习好,凡是动脑筋的事他都爱掺和。无论当飞行员还是航天员,每回智力竞赛他都不落。曾有一名以出刁钻问题著称的教官在连续“考问”刘伯明十多个“犄角旮旯”的问题后,也被他的对答如流所“震慑”,从此对他实行“免提”政策。

对于“神六”飞天,父亲刘志生认为,即使这次不能上天,儿子能入围大名单,已是非常优秀了。他只希望儿子能够踏踏实实训练,毕竟以后还有许多次机会。

20__年10月,曾协助翟志刚完成出舱行走的神舟七号航天员刘伯明,已晋升少将军衔。

感动中国刘伯明人物事迹心得篇七

1985年,在通过苛刻的招飞体检之后,刘伯明又通过了文化刘伯明课考试,进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从长春飞行学院到牡丹江初教机场,再到锦州飞行大队。

1991年,他开始单飞,并独立驾驶歼八。

1998年,他和翟志刚等一起被选为我国第一批航天员。

20__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飞行任务备份乘组。

20__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航天功勋奖章”。

20__年12月,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

20__年6月16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宣布,刘伯明入选。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7月4日8时11分,刘伯明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与乘组航天员配合开展舱外作业。8月20日,航天员聂海胜和刘伯明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在舱内航天员汤洪波的配合支持下开展舱外操作。9月17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顺利返回地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