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三课时(汇总8篇)

时间:2023-10-01 作者:纸韵2023年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三课时(汇总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三课时篇一

1.认识石蕊、酚酞这两种酸碱指示剂;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有关的实验。

重点: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难点:通过一些实验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导入】图片展示,食醋、柠檬、山楂、葡萄。

【提问】图片中的这些食物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酸)

【总结】像以上这些有酸味的物质中通常都含有一类特殊的化合物——酸。对于酸这种物质我们并不陌生,在以往的化学实验中我们遇到了稀盐酸、稀硫酸等化学药品。无论是食物中含有的酸还是实验室中常见的酸,都属于一类物质——酸。

【问题】图片展示,洗头膏、洗衣液、沐浴露、香皂。这些日用品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总结】这些物质都有一种滑滑的感觉。它们中都含有一种碱性的物质。生活中的这些物质中常含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在实验室中我们也会用到这些化学药品。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都是常见的碱。

【总结】可以用闻气味的方法;可以用通入二氧化碳的方法;还可以用手触摸的方法……

【总结】不能,因为腐蚀性强所以不能再用手触摸;通入二氧化碳时反应现象不明显。

【过渡】在实验室中,人们常用酸碱指示剂来区分酸和碱的溶液。

【旧知回顾】

实验一: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化学反应,醋酸、碳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

实验二: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氨分子扩散进酚酞溶液中,使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这两个实验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两种酸碱指示剂。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吧。

【实验探究1】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白醋、苹果汁、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再分别滴入几滴紫色的石蕊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记录】

白醋,苹果汁,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色,变红色,变蓝色,变蓝色。

结论:酸溶液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红色,碱溶液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蓝色。

【实验探究2】另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的白醋、苹果汁、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再分别滴入几滴无色的酚酞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记录】

白醋,苹果汁,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无色的酚酞溶液,不变色,不变色,变红色,变红色。

结论:酸溶液不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色,碱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因此说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都可以用来区分、判断酸和碱这两类溶液。

【问题】根据这两个实验,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吗?

【总结】通过实验可知:紫色的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会变成红色,遇到碱溶液会变成蓝色;无色的酚酞溶液遇到酸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溶液会变成红色。

【概念讲解】像石蕊、酚酞溶液这样能跟酸或碱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试剂,叫做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

【注意事项】

1.酸指酸性溶液,碱指碱性溶液;

2.酸碱指示剂与酸或碱的溶液作用时,变色的是酸碱指示剂,而不是酸或碱的溶液。

【过渡】你知道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酸碱指示剂的吗?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

【播放视频】《波义耳与指示剂的发明》

【过渡】通过视频,我们可以感觉到:生活中处处皆学问,平时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细心观察,我们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在生活中,还有好多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等)也具有类似石蕊、酚酞的效果,让我们来探究一下吧!

【探究实验】将采集几种呈鲜艳颜色的花瓣或果实,在研钵中捣烂,加入1∶1的酒精溶液浸泡,过滤,得到滤液,即制得指示剂。然后将制得的指示剂依次分别滴加到盛有白醋、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的4支试管中,观察并记录现象。(每组自制1~2中试剂即可。)

指示剂(汁液)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白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交流与总结】自制的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能显示的不同颜色,因此也可以作为一种酸碱指示剂。但不同的指示剂在酸和碱的溶液中所显示的颜色也是有区别的。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三课时篇二

1.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自制酸碱指示剂。

教学重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酸碱指示剂

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常见的有石蕊和酚酞。石蕊试液是紫色,遇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酚酞溶液呈无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2.下面同学们能通过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来验证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性,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在下表里。

(1)同学们两人一组,相互之间说一说自己的实验方案。老师随时纠正。

(2)填完下表后,同学们说一下被检验的各种物质是酸还是碱。

3.酸溶于水叫酸溶液,所以酸一定呈酸(填“酸”或“碱”)性;碱溶于水叫碱溶液,所以碱一定呈碱(填“酸”或“碱”)性。所以都可以用指示剂来检验它们的酸碱性。

1.试总结如何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酸性溶液和酸溶液有什么关系?碱性溶液和碱溶液有什么关系?

1.酸溶液的溶质一定是酸;酸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酸,还有可能是盐,如氯化铵、硫酸锌等。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碱溶液的溶质一定是碱;碱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碱,还有可能是盐,如碳酸钠等。碱性溶液包含碱溶液。

2.盐溶液有可能呈酸性,也有可能呈碱性,还可能呈中性。

1.把氢氧化钠、二氧化碳、食盐分别溶于水,在所得溶液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的颜色变化依次是(c)

a.紫色蓝色红色b.蓝色红色无色

c.蓝色红色紫色d.红色蓝色紫色

2.对某无色溶液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b)

a.滴入紫色石蕊试液,颜色变红,则该溶液呈酸性

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无色,则该溶液显酸性

c.加入mg粉,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d.加入caco3固体,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学习指导二:自制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剂随处可见,同学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活动体验一下并填写下表:

(2)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得到指示剂;

(3)试验指示剂1-2种在下述4种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1.在第一步中,为什么要加入酒精?此过程是什么变化?

2.为什么会出现“万紫千红”的花?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三课时篇三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生活中的一些酸和碱

3.了解著名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的史实,拓宽对酸碱指示剂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2.学生分组实验与教师演示实验相结合,突显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讨论、客观分析、认真归纳、注重反思的科学探究的习惯

2.引导学生感悟化学科学的魅力,感悟化学源于生活的真谛

3.引导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生已有分组实验的基础,本节教学可进一步加强实验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对酸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碱相对陌生,应从生活中常见物质入手导入新课;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层次差异,应分别对待。

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这两种酸碱指示剂鉴别酸和碱及其变色规律

一、师生互致问候

二、课题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初中化学非常重要的单元----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学习之旅,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科学探究中获取更多的化学知识,收获更多的快乐。好,下面我们一起开启全新的学习: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板书课题)

三、概述(第一阶段)

“酸”对同学们来讲一定不陌生。大家还记得在前面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学习中也接触到了叫酸名的两种物质,是什么呢 (稀盐酸、稀硫酸)(板书稀盐酸、稀硫酸)对,它们也是酸。“碱”对大家来说可能没有酸那么熟悉,其实你也遇到过。在我们以前的化学学习也接触了碱,例如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使用的澄清的石灰水中的溶质氢氧化钙(板书氢氧化钙),还有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氢氧化钠(板书氢氧化钠),它们也都是碱。同学们又有谁知道“碱”(板书碱)“酸”和“碱”这两个词是怎么来的吗 ()(阅读一下)

四、重要知识讲授-----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第二阶段)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教学科研方面都会经常接触并使用各种酸和碱的,那我们怎么区别它们吗 原来很简单,只要用一种叫酸碱指示剂的物质就能区别开来。板书:酸、碱与指示剂作用,那么酸碱指示剂又是谁发现的呢 先让我们重睹一下300多年前那个不经意发生的真实的故事(播放视频)观看后,你从波义耳身上学到了什么 指定2名学生回答。做一个生活中有心人,细心人,你就会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是那么神奇、那么富有魅力!

接下来,让我们沿着前辈科学家们的足迹,继续更有趣的化学科学探究-------再现波义耳当年的科学实验吧。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再讲解,然后并指导填表。

五、知识深化归纳(第三阶段)

老师演示实验并作结。

六、练习题巩固(第四阶段)

七、布置课外探究活动----自制酸碱指示剂第五阶段)

八、化学歌曲欣赏

九、课后反思(第六阶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我们努力学好化学,奠定良好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长大以后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三课时篇四

1、了解季节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2、能说出并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3、增强自身预防疾病的意识。

4、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5、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1、教学挂图

1、活动导入:观看教学挂图。

教师出示挂图,并提问:小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怎么了?(幼儿观察并描述)

2、活动展开:讨论什么是传染病,常见传染病有哪些。

(1)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按顺序观察图片,教师提问。

教师小结:传染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能通过呼吸、身体接触等方式传播病菌。如果有小朋友或者小动物得病,就有可能会传染给其他人,所以叫做传染病。

(2)师:传染病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传播的?

(3)师:你知道哪些病是传染病吗?昨天老师给你们发了一张调查表,让你们去调查有哪些传染病?它们是怎样传播的?都有哪些症状?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调查表,谁愿意上前来说说你的调查。

(4)除了你们做了调查,戎老师也做了调查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调查到的第一个传染病:手足口病第二个:水痘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两个传染病都是在我们小朋友之间很容易传染的。

还有哪些传染病在春季会传染上的呢?(红眼睛、皮疹、腮腺炎)

3、活动展开:讨论预防传染疾病的方法。

幼儿讨论、讲述。

(2)教师:看看老师这有一些小朋友,他们是怎样预防传染病的呢?(洗手、多吃水果、充足睡眠、打预防针、戴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不朝别人打喷嚏)

(3)教师小结: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教师:多吃蔬菜水果,可以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勤洗手可以消除病菌;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增强免疫力;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感;打喷嚏时要用手或手帕遮起来,避免对着他人打喷嚏;在传染病的多发季节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情况严重时需要戴口罩。

小朋友又生活在集体生活中,非常有必要知道如果得了传染病一定要隔离、看医生、定时吃药,多喝水等。这次活动上下来,我觉得自己对教学中的突发事情,有些不知所措,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吸取经验,不断学习,让我的教学机智更加灵活。

文档为doc格式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三课时篇五

1.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自制酸碱指示剂。

【教学重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学习指导:酸碱指示剂

【自主练习】

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常见的有石蕊和酚酞。石蕊试液是紫色,遇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酚酞溶液呈无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2.下面同学们能通过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来验证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性,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在下表里。

(1)同学们两人一组,相互之间说一说自己的实验方案。老师随时纠正。

(2)填完下表后,同学们说一下被检验的各种物质是酸还是碱。

3.酸溶于水叫酸溶液,所以酸一定呈酸(填“酸”或“碱”)性;碱溶于水叫碱溶液,所以碱一定呈碱(填“酸”或“碱”)性。所以都可以用指示剂来检验它们的酸碱性。

【小组讨论】

1.试总结如何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酸性溶液和酸溶液有什么关系?碱性溶液和碱溶液有什么关系?

1.酸溶液的溶质一定是酸;酸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酸,还有可能是盐,如氯化铵、硫酸锌等。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碱溶液的溶质一定是碱;碱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碱,还有可能是盐,如碳酸钠等。碱性溶液包含碱溶液。

2.盐溶液有可能呈酸性,也有可能呈碱性,还可能呈中性。

【跟踪练习】

1.把氢氧化钠、二氧化碳、食盐分别溶于水,在所得溶液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的颜色变化依次是(c)

a.紫色 蓝色 红色 b.蓝色 红色 无色

c.蓝色 红色 紫色 d.红色 蓝色 紫色

2.对某无色溶液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b)

a.滴入紫色石蕊试液,颜色变红,则该溶液呈酸性

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无色,则该溶液显酸性

c.加入mg粉,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d.加入caco3固体,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学习指导二:自制酸碱指示剂

【自主练习】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剂随处可见,同学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活动体验一下并填写下表:

(2)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得到指示剂;

(3)试验指示剂1-2种在下述4种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小组讨论】

1.在第一步中,为什么要加入酒精?此过程是什么变化?

2.为什么会出现“万紫千红”的花?

【当堂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三课时篇六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感冒的病症以及传播途径。

2、懂得预防感冒的小常识,积累一些健康生活的.经验。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预防感冒》。

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

教师有班级点名活动引出今天的教学活动。

“这些天,xx小朋友为什麽没来呀?”

幼儿相互交流各自对感冒的感受与体会。

“你得过感冒吗?感冒的时候人会有什么感觉?”

教师:感冒的时候会出现发烧、咳嗽、流鼻涕、鼻塞等症状。

2、了解感冒的传播途径:

教师介绍患感冒的原因及感冒传播的主要途径。

“人们一般是由于什么患上感冒的?”“除了着凉以外,感冒会不会是别人传染给你的,又是怎么传染上的'呢?”

教师归纳。

不注意冷暖或身体抵抗力差的人容易得感冒。另外,流行性感冒还可以通过吐沫、痰等传播。

3、掌握预防感冒的小常识:

教师与幼儿一起交流预防感冒的方法。

“我们应该怎么来保护自己,尽量不让自己和别人患上感冒?”

教师出示图片,幼儿了解预防感冒的具体方法,师生一起进行归纳。

不随地吐痰、常开窗通风、勤洗手洗脸、经常锻炼身体、适当吃点醋及大蒜、洋葱。流行性感冒肆虐期间,幼儿要尽量减少到人多拥挤的地方去。如果已患上感冒,则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口鼻,而且要侧转身,不能对着他人打喷嚏,因为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三课时篇七

2、马路上有许多标记提醒行人、驾驶员要遵守交通规则,你知道有哪些交通标记吗?

3、随幼儿的回答,教师出示红、绿灯、禁止通行及注意行人安全标记,每出示一个共同讨论其作用。

4、结合日常生活,组织幼儿分组讨论,扩大对各种标记的认识。

提问: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什么标记?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用笔画下来。

请每组幼儿介绍自己小组讲述的标记,全班交流小朋友见过的标记。

5、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读一读书上的安全标记,请幼儿在幼儿用书的两个框子中自己设计或见过的两个安全标记。

6、讨论:

生活中,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标记?标记有什么用?

想一想,在我们班上、在我们幼儿园,那些地方也需要有安全标记呢?

7、小组制作标记。

教师:这些标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我们看到标记就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那我们今天也来设计一些标记。

幼儿讨论:你想设计什么标记,这个标记要提醒人们什么事情。

8、展览作品,幼儿讲述、介绍。

每组选择一个标记主题,自由分配任务,合作完成。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三课时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班会课中的看录像、看照片、知识竞赛等,让幼儿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让幼儿知道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

2、激发幼儿讲究卫生,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图片,播放录像

二、组织讨论:

1、幼儿讨论关于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预防。

教师总结:预防传染病其实并不难,我们每个人只要做到以下要求,就会远离传染病:

1、头发:头发整洁无异味;男生不留长发。

2、脸:洁净无污垢。

3、颈:脖颈、耳根干净无污垢。

4、手:手干净无污物;不留长指甲,指甲缝内无污垢。

5、衣服:衣服整洁,勤换洗;衣领、衣袖无污垢;

6、鞋袜:鞋子整洁,上学穿袜子,不拖鞋带。

7、书包:书包干净整洁,书本摆放整齐。

8、桌兜:整洁无杂物。

9、不吃生或半熟的鸡鸭鹅及鸡蛋

10、尽量不要接触猪和鸟类。

预防措施:

1、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强抵抗力。

2、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勤洗手,远离家禽的分泌物,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3、应尽量在正规的销售禽流感疫情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1~2次开窗换气半小时。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应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均衡的饮食,注意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5、学校及幼儿园应采取措施,教导儿童不要喂饲野鸽或其他雀鸟,如接触禽鸟或禽鸟粪便后,要立刻彻底清洗双手。外出在旅途中,尽量避免接触禽鸟,例如不要前往观鸟园、农场、街市或到公园活动;不要喂饲白鸽或野鸟等。

6、不要轻视重感冒,禽流感的病症与其他流行性感冒病症相似,如发烧、头痛、咳嗽及喉咙痛等,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病禽类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