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六年级数学下学期圆柱认识说课稿(专业13篇)

时间:2023-12-18 作者:QJ墨客

教案模板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接下来是一些经过精心整理的教案模板案例,供大家共同学习。

2023年六年级数学下学期圆柱认识说课稿(专业13篇)篇一

一、教材分析。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圆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行后所要认识的小学阶段的又一种图形。学生认识圆应把握它的特点,借助多媒体使学生体会到圆所蕴涵的美学特征,本课教学针对的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初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特别是结合多媒体教学使这成为现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多媒体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平台。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和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在知识目标方面,使学生认识圆的个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和画圆的方法,在技能目标方面,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熟练掌握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情感目标方面,我通过生动画面,图象,演示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涵的美学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目标设置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多媒体演示及动手操作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及直径,掌握圆的特征,教学难点: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的画圆。

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课的目标设置和重点难点特制定教法:以学定教,综合探究如情景陶冶法,学法是顺学而导,互助学习如师生互动学习法等。

四、教学流程。

首先我通过传统节日中秋节引入圆形的概念,又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创设情景,展示生活中中随时都有圆的存在,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神奇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的导入到新课之中.然后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上动手折一折,确定多条折痕都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选择其中一条折痕,沿折痕画下来,分析这条折痕的特点,得到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从圆心向圆上画一条线段,给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

其次,我会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此时我会播放课件:在同一个圆里:你能画多少条半径?量一量这些半径都相等吗?你能画多少条直径?量一量这些直径都相等吗?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实际动手画一画,量一量发现圆内的所有直径都相等,有无数条,半径也都想等,有无数条,计算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同时用多媒体以旋转两条半径得到一条直径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两倍,推导出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再次,我会在认识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的基础上在向外延伸:如何才能既准确又方便地画出一个圆呢?先认识圆规,然后自学圆的画法并分组尝试画圆,一半的学生画半径是2cm的圆,另一半的学生画直径是4cm的圆,接下来我会让学生谈谈画圆的基本步骤及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指出直径4cm也就是半径2cm。最后播放课件圆规画圆的过程得到巩固。

最后,我根据以上所学的内容,为学生准备了两大习题,来加深所学的知识。一块是判断题和选择题,巩固对圆的圆心、半径及直径的认识。另一块是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如车轮为什么是圆的?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有所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以及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用心。

本课设计把多媒体下的探索学习和认识活动整合,让学生在发现中研究,在研究中创造,使发现与创造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旋律.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和做法,如果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在坐的各位评委和老师们多多指教,谢谢各位评委!

2023年六年级数学下学期圆柱认识说课稿(专业13篇)篇二

1、授课内容:。

人教版第12册第二单元第38面至39面(圆柱的认识)、做一做、练习十的第1题。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的认识是本单元的起始教材,是学生在学习圆和长方体、正方体的基础上来认识的。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是以后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体积以及圆锥和球的认识的基础;更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可见,圆柱的认识教学在后继的几何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切实学好。

3、教学目标的确定:。

(1)使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和空间想象能力,理解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立体观念。

4、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及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这样编排的:教材首先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的圆柱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的各部分名称,说明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平的,是两个相同的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对于圆柱侧面的认识,先通过观察和用手摸,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再把圆柱侧面展开,使学生了解圆柱侧面的展开土是长方形,以及它的长与宽跟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的关系。可以看出,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认识圆柱侧面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5、教具准备。

师:圆柱体的实物、模型和相应电脑软件。

生:自带贴有标签纸的圆柱形物体;剪刀、线、尺。

二、教法、学法指导。

依据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本节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路是:联系比较,建立表象——导引结合,探索新知——强化练习,巩固新知。为了体现这一教学思路,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时拟用“导探结合法”为主进行教学。

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通过师生比赛说长方体的有关知识,既复习了旧知,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说、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教学时,让学生在摆一摆、摸一摸、剪一剪、比一比的过程中,采用发言、讨论、复述、交流、演说等形式,让学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如在探讨圆柱上下底面为什么相等的方法时,学生通过操作后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说法:(1)把两个圆剪出来比较;(2)把圆柱的底按在纸上描出一个圆,再把模型倒过来,将另一个底面叠在所描的.图上,正好重合;(3)量出它们的直径或半径进行比较;(4)用线圈上、下底面的周长来比较等。在讨论圆柱的侧面时,学生通过操作比较,说出圆柱侧面的特征后,可能有学生会提出,圆柱侧面展开图也有可能是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和展开后的图形与原来圆柱之间又有什么关系。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的认识,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针对学生好新、好奇、思维活跃、有意注意持久性差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借助电脑的多媒体作用,如演示把实物图抽象为立体图、上下两圆相同、高处处相等和圆柱的侧面展开过程等,让学生在观察中,把对圆柱的特征的感性认知升华为理性认知。同时,配合教师丰富的情感,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为了实现这个过程,还要通过有效的练习,才能使所形成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和充实。所以,在新课授完后,教师安排了针对性练习和发展性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知基础。

这样,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参与探索、分析、说理、概括的全过程,实现了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通过本节的教学,力求使学生实践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自主探索新知的方法;学会观察、分析、比较知识、抽象概括知识的本质属性的方法;自学课文质疑问难独立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说过程。

为了体现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

(课前5分钟,师生进行比赛:(看谁对长方体了解得多))。

师:我说这个铁罐(举出)的形状像长方体。

生:我说橡皮的形状像长方体。

师:我说长方体有六个面。

生:我说长方体有八个顶点。

……。

(一)、联系比较、建立表象。

1、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师:课前我们初步复习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构造)和特征。(板书:构造特征)。

(1)观察:

师:(师拿出一个用红布蒙着的圆柱笔筒,揭开布)这个物体的形状还能称为长方体或正方体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圆柱),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笔筒,今天老师准备把它作为一件礼物,送给大家,谁想得到它呢?看谁表现得好就送给谁。这个笔筒的形状是圆柱(教师再出现几个圆柱模型)学生拿出形状是圆柱的实物。

2023年六年级数学下学期圆柱认识说课稿(专业13篇)篇三

本课内容是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容。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2、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测量高的方法。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以及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了解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用生活中的圆锥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4、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5、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圆锥形物体多个、圆锥的模型一个、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锥形实物,模型一个、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这部分教材的内容特点,经过我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本节课主要用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流程。

1、复习提问。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谁能告诉老师圆柱有什么特征?(指名答)。

2、导入新课。

生观察感知后,说出自己的结果,师肯定:这个物体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3、讲授新课。

课件展示,如果我们沿着些圆锥的轮廓画线,可得到圆锥的几何图形。

教师根据几何图形指出:圆锥的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

再触摸,得出圆锥的周围是一个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

再观察物体,教师指出: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你能从物体上找到圆锥的高吗?(教师指出母线不是高)。

你能从图形上找到圆锥的高吗?(学生回答)。

你能确定圆锥高的条数吗?(学生回答并根据定义总结:只有一条)。

(2)、小结。

第一步,学生拿出学具,同桌互指圆锥的底面、侧面、顶点、高。(师生总结:高是不能摸到的)。

第二步,请学生归纳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指名试答)。

师板书: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教学测量圆锥的高。

提问:圆锥的高能直接测量吗?为什么?

(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

你能根据测量圆柱高的启示,来测量圆锥的高吗?(小组尝试)。

请同学展示,测量圆锥的高的过程。

师生总结: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读出数值。

根据学生的测量情况,师生总结:

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1圆锥的底面和平板都要水平放置;。

2阅读时一定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设问: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又是什么图形呢?

生思考讨论后,指名回答。

师:我们通过实验来看看。

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模型,展开后观察,使学生认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其展开图合拢,恢复原状,以加深对圆锥侧面的认识。

(5)转动直角三角形形成圆锥:

2转动含30度的三角板,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4、课堂练习。

利用课件,展示习题,指名口答。

5、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锥,想一想:圆锥有什么特征?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了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引导为主,帮助为辅,我进行了尝试。从教学内容方面,本部分知识适合采取这种方式:有操作的情境,有活动的空间。从学生方面,学生的求知欲较强,活动能力与小学相比有大的提高,他们能对同一个情境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生情感方面来看,他们喜欢合作交流的方式。

2023年六年级数学下学期圆柱认识说课稿(专业13篇)篇四

1、xx老师的课由判断套圈游戏的公平性引入圆,通过课件出示银河系、一些圆形建筑等图片、再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看到的圆,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学习新课过程中,xx老师让学生通过摸、折、画等学生动手操作活动去学习。首先通过组织学生摸摸自带圆形物体的边,注意与其他平面图形的比较,从而引导学生小结出圆的概念;然后组织学生对手上的圆形纸进行折、画,从而介绍圆心、直径、半径,改变了教材三个概念的呈现顺序;最后对例3通过画、折、比的方法进行探究,得出圆的有关特征,同时进行了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全课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目标达成度较高。

3、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的'演示突破了知识的难点。比如,教学“直径、半径有无数条”这样的特征,学生想象起来会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就采用多媒体课件加以直观的演示,从而非常直观地凸显了这一知识点。再比如,教师在教学“同圆内每条直径都相等”时,屏幕上的直径依次旋转至同一条直径重合,相信会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从而加深对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4、用数学的观点和思想方法解释生活中的问题这一理念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从课始问题的提出到课末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数学知识。

建议:在理解圆的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时,最好能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去证明在同一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的规律,如可以让学生去量长度、或通过动手折等。

2023年六年级数学下学期圆柱认识说课稿(专业13篇)篇五

xx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内容设计合理,要点清晰,讲授条理清楚,层次渐进,过渡自然,效果好。具体体现如下:

1、xx老师这节课教学目的明确,围绕预定目标有条理的开展,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双基落实较好。

2、在教学过程中,xx老师通过引导搜集资料,在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再从学生经常接触的事物、图表等感性材料提炼“百分数”,使学生能较好地结合身边的数学学习书中的数学。

3、在突破、解决百分数的意义时,设计一些分数和百分数比较的题目,让学生加以理解和区分分数和百分数。通过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贯穿于教学中,效果较好。

4、将数学学习与培养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如在学习百分数的认识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以解决三个问题:“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通过这三个问题,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百分数知识的认识,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

2023年六年级数学下学期圆柱认识说课稿(专业13篇)篇六

1、授课内容:。

人教版第12册第二单元第38面至39面(圆柱的认识)、做一做、练习十的第1题。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对它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的认识是本单元的起始教材,是学生在学习圆和长方体、正方体的基础上来认识的。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是以后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体积以及圆锥和球的认识的基础;更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可见,圆柱的认识教学在后继的几何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切实学好。

3、教学目标的确定:。

(1)使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和空间想象能力,理解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立体观念。

4、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及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这样编排的:教材首先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的圆柱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的各部分名称,说明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平的,是两个相同的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对于圆柱侧面的认识,先通过观察和用手摸,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再把圆柱侧面展开,使学生了解圆柱侧面的展开土是长方形,以及它的长与宽跟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的关系。可以看出,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认识圆柱侧面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5、教具准备。

师:圆柱体的实物、模型和相应电脑软件。

生:自带贴有标签纸的圆柱形物体;剪刀、线、尺。

依据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本节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路是:联系比较,建立表象——导引结合,探索新知——强化练习,巩固新知。为了体现这一教学思路,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时拟用“导探结合法”为主进行教学。

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通过师生比赛说长方体的有关知识,既复习了旧知,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导引结合,探索新知时,改变以往怕出偏差、怕学生自己弄不懂而不敢放手的做法,根据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他们已掌握的操作方法和方式,循着学生的思路去引导、去释疑、去点拨,创设有利于学生主体活动的情景。结合“观察、比较、操作、发现”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自己动手摸、比、看的过程中,利用知识的正迁移,把认识长方体的方法和认识圆柱联系起来,发挥学生想象:如学生想到长方体有底面、侧面和高,那么圆柱有没有底面、侧面和高?长方体的对面相等,圆柱的两个底面会不会相等?圆柱本身还独具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发现知识的异同点、转化点,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发展区。

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说、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教学时,让学生在摆一摆、摸一摸、剪一剪、比一比的过程中,采用发言、讨论、复述、交流、演说等形式,让学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如在探讨圆柱上下底面为什么相等的方法时,学生通过操作后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说法:

(1)把两个圆剪出来比较;。

(3)量出它们的直径或半径进行比较;。

(4)用线圈上、下底面的周长来比较等。在讨论圆柱的侧面时,学生通过操作比较,说出圆柱侧面的特征后,可能有学生会提出,圆柱侧面展开图也有可能是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和展开后的图形与原来圆柱之间又有什么关系。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的认识,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针对学生好新、好奇、思维活跃、有意注意持久性差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借助电脑的多媒体作用,如演示把实物图抽象为立体图、上下两圆相同、高处处相等和圆柱的侧面展开过程等,让学生在观察中,把对圆柱的特征的感性认知升华为理性认知。同时,配合教师丰富的情感,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为了实现这个过程,还要通过有效的练习,才能使所形成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和充实。所以,在新课授完后,教师安排了针对性练习和发展性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知基础。

这样,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参与探索、分析、说理、概括的全过程,实现了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通过本节的教学,力求使学生实践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自主探索新知的方法;学会观察、分析、比较知识、抽象概括知识的本质属性的方法;自学课文质疑问难独立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了体现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

(课前5分钟,师生进行比赛:(看谁对长方体了解得多))。

师:我说这个铁罐(举出)的形状像长方体。

生:我说橡皮的形状像长方体。

师:我说长方体有六个面。

生:我说长方体有八个顶点。

(一)、联系比较、建立表象。

1、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师:课前我们初步复习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构造)和特征。(板书:构造特征)。

(1)观察:

师:(师拿出一个用红布蒙着的圆柱笔筒,揭开布)这个物体的形状还能称为长方体或正方体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圆柱),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笔筒,今天老师准备把它作为一件礼物,送给大家,谁想得到它呢?看谁表现得好就送给谁。这个笔筒的形状是圆柱(教师再出现几个圆柱模型)学生拿出形状是圆柱的实物。

(2)举例:谁来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圆柱形的?

(3)认识立体图。

闭起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个圆柱的形状,如果我们把观察和想到的圆柱形状画成立体图会怎样呢?(电脑演示,贴出立体图)。

(二)、导引结合、探究新知。

引入:刚才,同学们举出了好多例子,这说明了在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离不开圆柱,我们更应该来认识它!(板书:的认识)。

1、请你来说一说,你想认识圆柱些什么?

(现在,我们就随着这些想法一起来认识圆柱,好不好?)。

2、初步感知。

(1)看看、摸摸,同桌讨论:圆柱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怎样?

(2)初步反馈:圆柱体有三个面,其中有两个面是平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叫做圆柱的底面;还有一个面是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在立体图上标明)(学生闭起眼睛摸手中的圆柱,并说出它的各部分名称)。

(3)请你猜想一下,哪两个面是一样的,你是怎样知道的?可用什么方法来证明?

引导学生从下面几点来说明:

1、剪出来比较;。

2、量半径、量直径;。

3、量周长;。

4、沿着模型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再把模型倒换过来比较。(媒体演示,上下底面重叠过程)(教师说明:今天我们研究的都是像这样上下一样的粗细的,直直的圆柱。)。

(4)学法指导。(板书:观察、猜想、操作、发现)。

(5)联系比较,强化感知:(媒体出示:)。

4、圆柱的高。

(1)指上题中高、低两个圆柱问:哪个圆柱高,哪个低?想想,这与圆柱的什么有关?(引导学生得出:圆柱的高低与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

(2)怎样测量着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呢?

通过圆柱的纵切模型引导学生感知应该测量两底面圆心的距离最科学,它叫做圆柱的高。同时媒体演示,使学生知道:圆柱的高也可以表示在圆柱的侧面上来。(师在立体图上表示出高,学生在自己的圆柱上画高。)。

(3)重复刚才的媒体操作,问:你还发现圆柱的高有什么特征?你是还可以怎样得到?(有无数条高,长度都相等。

(1)纵切面是长方形,可以有无数条高;。

(2)侧面上可以做无数条高;。

(3)两底面之间处处可以做高)。

5、圆柱的展开图。

(1)圆柱的两个底面都与侧面相交,观察一下,上面的平面与侧面相交形成那条线?这条线就是底面的什么?下底面也如此。

(2)侧面是围起来的一个曲面,如果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展开,你能想象出侧面会变成一个什么平面图形吗?(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学生动手操作)(媒体演示)。

(3)同桌讨论这个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媒体演示)。

(三)教学小结。

圆柱的认识和教学告一段落后,为了给学生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看板书,总结学到的知识。

(学生:通过学习,我懂得了……)。

(四)、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1、针对性练习。

做一做。

2、发展性练习。

(2)一张正方形纸边长20厘米,来围成一个圆柱的侧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五)、总结整理、深化新知: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进一步把握知识要点,再次进行质疑问难。

2、归纳本节学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怎样学,达到强化新知,掌握方法的目的。

(六)、作业。

用硬纸做一个底面半径为2厘米,高5厘米的圆柱。

2023年六年级数学下学期圆柱认识说课稿(专业13篇)篇七

生:圆柱。(师板书:圆柱的认识)。

师(出示实物):同学们通过收集和观察有关实物,你发现生活当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生(出示实物):这个罐头是圆柱形的。

生(出示实物):我这支铅笔是圆柱形的。

生:学校校门的不锈钢管是圆柱形的?

师(出示实物):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想不想知道圆柱的特征?

生:想。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圆柱形的物体,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分小组研究讨论圆柱的特征,再进行小组交流。学生探究,老师穿梭于各个小组之间,或是指导,或是聆听,之后组织讨论。

师:请各小组派一位代表说说你们所发现的圆柱的特征。

小组1-a:我们发现圆柱体有3个面,上下两个面是圆形的,侧面是曲的。

师:还有补充吗?

小组1-b:上下两个面是相同的。

师:你们怎么知道上下两个面是相同的?

小组1-c:我们是观察出来的。

小组2:我们和1组的基本相同,只是我们不是通过观察发现上下两个面相同的,而是先把下面画下来,再同上面作比较,得出是相同的。

师:你们认为哪组的判断方法好?

生:2组的。师:为什么?

生:用肉眼看可能会有偏差,通过测量后加以比较就准确了。

师:说得很好!有时我们不能光凭感觉,还要运用方法去证明一下是否正确。

小组3:我们还发现圆柱从上到下比较均匀,上、下之间的距离相等。

小组4:我们同意小组3的观点,就是不知圆柱的高在哪里?

生:无数条。

小组5:老师,我们对小组3的看法有补充,有的圆柱从上到下是不均匀的,例如:腰鼓就是中间粗,两头细。

师:你们的发现很正确,不过你们所说的圆柱不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圆柱体,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小组3所讲的圆柱体。

小组6:我们还发现圆柱只有2条棱,没有顶点。

师:对呀!你们的发现很独到,老师在备课时也没想到。

师:通过刚才小组讨论、各组交流,请你闭上眼睛想想圆柱的特征,然后摸出课桌上的圆柱体。

师:学到这里,请同学们小结一下,你认识了圆柱的哪些特征?

生:我知道了……评析比较两个教学片段,教学片段一是教师以前教学的实录,教学片段二是教师在《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实录。比较前后的教学,从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果看,似乎“殊途同归”,但在教和学的方式上有很大的变化,相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出教学片段二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变压抑为张扬。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有些教师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导者,由此总摆出惟我独尊的架子,以一种严肃的态度来压制学生,以自认为比较严谨的教学思路来控制教学的节奏,牵着学生完成教学目标。殊不知,这样做,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思想和情绪,使学生始终拘谨于教师的眼皮底下,很难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叶澜教授提出应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不能机械化、程式化,而应洋溢着生命的活力。由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甘愿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相处,使学生能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以一种愉悦、积极、兴奋的心态参与到学习中来,并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个性在活动中得到张扬。

在教学片段一中,教师通过设计一个个提问,紧紧地追问学生,学生是被动地学,思维空间受到限制,没有自由度,个性发展受到束缚。而教学片段二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互动,给予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之间不仅能展示自己的想法、见解,还能通过合作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使认识渐趋完善、深化。另外,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对学生的见解给予积极评价,真正体现教学相长。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有利于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变传授为探究。现代教学论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的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教师要站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观的高度,创设探究性的教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创新。在教学片段一中,教师只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所以采用的是“问答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前面走,学生在后面跟,步步为营,教师到达目的地,学生随之而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想把自己所领悟的知识倾注到学生的头脑里,致使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教学片段二中,教师没有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而是通过为学生提供要探究的对象,让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有所发现,掌握知识,让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探究、再发现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有利于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学会发现的技能,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2023年六年级数学下学期圆柱认识说课稿(专业13篇)篇八

(1)圆锥的高是。圆锥有()条高。

(2)将一个圆锥沿着它的.高平均切成两半,截面是一个()形。

(3)下图圆锥的高是()cm。

(4)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形,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

二、填一填。

1.指出圆锥的“底面”和“高”。

2.圆锥的底面形状是(),侧面是()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

2023年六年级数学下学期圆柱认识说课稿(专业13篇)篇九

1、营造情境,引起学生兴趣时使用。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生活贴近的情境,就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可以使学生在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中掌握枯燥的数学知识。教师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课件既能够很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3、图形内容教学时使用多媒体。在教学平面图形时,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就会疲于准备许多展示的图片或在黑板上画图形,很麻烦。如果使用多媒体不但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还能进行各种图形变化。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

2023年六年级数学下学期圆柱认识说课稿(专业13篇)篇十

本节课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圆柱的特征,而且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反思教学过程,我体会如下:

思维过程,整体地感知圆柱的特征。在讨论圆柱的侧面时,设置悬念,先让学生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通过猜测再进行验证,认识到长方形与圆柱侧面积之间的关系。在练习阶段,我设计了针对性练习和发展性练习,在形式,难度,灵活性上都有体现。判断题有利于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的填空题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2023年六年级数学下学期圆柱认识说课稿(专业13篇)篇十一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圆柱体、硬纸、剪刀、胶带、圆规、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

生: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师:正向大家所说,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通常研究它的两个方面:即它的组成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评析】用长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1.课件引出研究问题。

师:屏幕上的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课件出示:比萨斜塔、客家围屋、立柱、蜡烛、水杯等)。

(课件抽出圆柱的几何模型)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

2.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师:研究圆柱,我们先要研究圆柱的组成,每个人都有一个圆柱形的物体,请大家用手摸一摸,看一看,援助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独立观察、操作)。

生1:圆柱有三部分组成,两个圆和一个周围的面。

生2:两个圆的面积相等,

生3:圆柱有无数条高。

师:你能给大家指一指圆柱的高在哪里吗?(学生指)。

师:大家的观察很仔细,确实圆柱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两个圆和一个曲面,并且两个圆的面积相等,在圆柱中,两个圆叫圆柱的底面,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圆柱有无数条高。(板书)。

3.设置问题障碍,深化特征的研究。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圆柱是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侧面组成的,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就一定能组成圆柱呢?(不是)我这里有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和一个侧面,他们能不能组成一个圆柱呢?(不能)。

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学具进行研究。

汇报1:

生1:圆的大小和侧面的粗细一样。

师:大家的感觉没错。可是老师总感觉底面圆和侧面之间的关还不够具体,谁有办法能让大家很容易的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再次进行小组合作。

汇报2:

组1:我们可以把圆柱的侧面剪开,把它展开后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样它们就都成了平面图形,就容易进行比较了。

在以前的学习中,还有哪些知识也用到了这一方法?

生2:学习圆的周长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

生3: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把原转化成了近似的长方形。

师:大家的想法很有创造力,那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底面圆之间有什么关系?

组2:现在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

师:大家把剪开的圆柱体再围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结果。(学生操作)。

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4: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圆柱的关系?

生5: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板书:

师:请同位两个用本子作学具互相说一说。

4.课件演示,建构圆柱的特征。

【评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推进,使学生的操作经验内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丰富了对圆柱特征的理解。在比较圆柱的侧面和底面圆的关系时,教师适时地启发学生联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推导中所用的`思想、方法,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发现了圆柱的基本特征。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张长方形纸(长62.8厘米、宽31.4厘米),你能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做一个以这张长方形纸为侧面的圆柱吗?请大家先讨论应该怎样去做,有了想法后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交流汇报)。

组1:我们组是利用长62.8厘米求出了底面圆的周长也是62.8厘米,62.8÷3.14÷2=10厘米,所以底面圆的半径是10厘米。用圆规画出了两个圆。粘起来就做成了一个圆柱。

组2:我们是把31.4厘米作为圆柱的底面周长,求出底面半径是5厘米,用圆规画出了两个圆做成了圆柱。

师:请大家把做成的圆柱举起来互相欣赏一下。虽然两个小组做成的圆柱形状不同,但他们都用到了今天所学的圆柱的基本特征:圆柱由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围成的,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评析】圆柱体的制作,引导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既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请标注来。

2.折一折,想一想,能得到什么图形,写到括号中。

【评析】有效的练习,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2023年六年级数学下学期圆柱认识说课稿(专业13篇)篇十二

圆柱的认识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十五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几何立体图形,这部分内容包括圆柱的特征,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圆柱侧面展开图。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由于聋校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相互探讨,所以我在本课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来获取新知识。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同时针对聋生听力受损,语言发展相对滞后的特点,在课堂上注重了聋生语言的培养,采用双语教学,鼓励聋生自主发言,发展聋生的语言。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掌握圆柱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想象、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创新的能力;同时渗透转化的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运用课件提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直观感受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初步渗透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辩证观点。并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的特点。

本课我采用了实践操作法、课件演示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等相关的教法。教师只是以组织者,引导者与合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在互动的过程中充分地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因此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打开多媒体课件,出示圆柱的实物模型。同时感知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实物,让学生明白数学于生活。

(通过以上教学,让学生初步接触圆柱,从生活实际感知圆柱,感受数学同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很巧妙自然的引入了课题,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了解圆柱。

1.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生汇报,师订正。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出圆柱各部分的特征,师课件演示加以验证。(课堂实录)。

(针对聋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我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提供教学材料,这样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为探求新知作好心理上的准备,并运用课件验证了自己的想法。对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进行了演示,让学生清晰的感知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一目了然,更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

(三、)合作交流,深化感知。

1.合作探究,圆柱的侧面展开。

(1)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把圆柱模型的侧面剪开,再展开,观察形状。

(2)师:你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了一个什么图形?

(3)学生操作后汇报,教师通过课件验证和补充。(课堂实录)。

(该环节是精心设计的,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体现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人意识。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展示了圆柱侧面不同剪法的演变过程,浅显易懂,让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圆柱侧面的特征。)。

2.同伴互助,寻求发现。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得到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2)教师课件演示展开图加以验证,轻松的突破本课的难点。(课堂实录)。

(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通过形象的课件演示,轻松的分散了本课的难点,突出了本课的重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巩固拓展,延伸应用。

课件出示:

1、下面哪些物体是圆柱?

2、指出下列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3、实际测量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

(练习的设计,既有对刚刚学过的圆柱认识的运用,也有围绕易混易错之处,让学生用手势判断,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里,勇于发言、敢于辩论。训练说理能力的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得到训练。)。

(五、)自主小结,提升理念。

师:我们初步认识了圆柱,谁能告诉老师,对于圆柱你都知道了什么?

(这既是课堂小结,也是对学生的人文培养重要体现。让学生在自主发挥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但能创设一定的情境,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加的凸显教学效果。而flash课件更是以其演示功能强大,动画效果明显等特点被广大教师经常所应用。本课我运用了flash课件对相关的知识进行了动画演示,课件贯穿了整个课堂。上课伊始,我对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进行了课件演示,让学生清晰的感知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让学生在开课的时候,就对本课产生一种兴趣。课中展示了圆柱侧面不同剪法的演变过程,浅显易懂,让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圆柱侧面的特征,轻松的突破了难点,同时,在此基础上展示圆柱侧面展开后与展开前的关系,让学生一目了然,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标准中指出: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本课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想象、描述、合作交流,从实物观察、到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来认识圆柱,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及时有效的分散了难点,突破了重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扎实的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突出“做数学”这个数学理念。也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体验成功。

2023年六年级数学下学期圆柱认识说课稿(专业13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能够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1、圆柱的侧面与其展开长方形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推导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几种不同的实物模型;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手工制作的空心圆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上一节课学习了一种新的立体图形,是什么呢?我找个同学配合我做的小游戏,某某同学请闭上双眼,从老师给你准备的物品当中摸出咱们上节课学习的物体(出示课前准备的几种不同的实物模型)。

生:摸出来了,圆柱。

师:请你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出这是圆柱的?(同时板书课题“圆柱”)。

生:根据圆柱的特点判断。

师:那么圆柱到底有那些特点呢?

生: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圆形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师:非常好,那么谁又能说出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呢?(找学生到前面来指出)。

两位同学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非常好,此处应该有掌声。

二、新课教授。

(1)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梦想,可能有同学将来愿意当设计师。

生:包装纸的大小其实就是圆柱体的侧面积。

师:一语中的(板书“侧面积“将课题补充完整)。

生:把原来的商标纸剪开再展开,然后测量它的大小就行。

师:说说具体怎么剪开?

生:沿高剪开。

师:好,我们来亲自验证一下,你们猜展开之后会是什么形状呢?

生1:正方形。

生2:长方形。

师:大家注意,我们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展开包装纸),什么形状呢?

生:长方形。

师:还会有其他情况吗?(让学生把自己准备的圆柱按照此方法剪开)。

有的学生会得到正方形,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思考课本23页的两个问题,找出展开图与圆柱之间的关系。找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表扬。

师:我们现在知道了他们之间的关系,那到底该如何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呢?(小组讨论,推导计算方法)。

生: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师板书)。

师:咱们同学们都会自己推导计算方法了,真了不起。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认识圆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去理解圆柱侧面积与长方形的关系,为下面的推导作好铺垫。

在推导方法时,放手让学生操作,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从而使学生顺利的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的引导不到位,有些学生还不敢大胆去尝试,还需要平时多加锻炼。

1.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2.新人教版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3.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4.梦圆飞天教学设计。

5.《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6.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7.《荷叶圆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8.《圆明园的毁灭》名师教学设计。

9.《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10.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相关范文推荐

    地理地势说课稿范文(15篇)

    教案模板的编写应当注重细节,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考虑和准备。借助以下教案模板范文,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如何制作一份高质量的教案。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

    最新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优质19篇)

    教学工作总结不仅仅是一种要求,更是一种对教师教育责任的体现。以下是一些成功教师所撰写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本学期,我担任了四【4】班的数学教学

    最新公司车辆使用管理协议书大全(19篇)

    在公司中,不同的岗位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和角色,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工作体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公司文化和团队建设的培训课程和活动。1、目的:为了节约公司公务用车

    2023年双减后的家长会发言稿(优质20篇)

    家长会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接下来是一些家长会的成功经验和教训,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思考。家长们、同学们:大家好!现如

    最新企业慈善活动策划书(汇总15篇)

    活动策划中的时间管理至关重要,合理规划时间能够让活动各个环节衔接紧密。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活动策划,希望能够满足大家不同的需求和参考。3、通过广泛的宣

    最新社区养老服务建设报告(热门18篇)

    服务月是一种倡导公益、奉献和友善的活动,它能够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服务月的成功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最新学校班组鉴定评语(热门18篇)

    学校是一个知识的殿堂,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其光辉的殿堂中获得智慧的滋润。学校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在学校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报告手册评语(模板14篇)

    报告范文的目的是向读者传达清晰、准确的信息,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阅读这些报告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1.虽然,你真是个让老师生气的

    最新写父亲我心中父亲(精选14篇)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锻炼语言组织能力,丰富自己的内涵。随后,我们将会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作文的典型范例,供大家参考借鉴。我有一个为人正直,性格憨

    最新称象教学设计方案(汇总18篇)

    计划书是一种详细规划和安排未来工作或活动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时间。在阅读这些计划书范文时,请大家注意思考和思考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便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