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比多少教案(专业18篇)

时间:2023-12-17 作者:MJ笔神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来进行。以下是一些成功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在教学中带来一些启示和借鉴。

数学比多少教案(专业18篇)篇一

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5个以内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重点和难点。

让幼儿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说明: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通过一一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中自己“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材料和环境创设。

1.材料:诱发对应性材料--碗和调羹、杯子和杯盖、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发对应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红积木和绿积木、苹果和香蕉、汽车和飞机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

2.环境创设:将以上材料按难易程度编号放暨在数学活动区内供幼儿操作摆弄。

设计思路。

一一对应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重叠,另一种是并放。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区内应该先投放可供幼儿进行重叠比较的材料,然后再提供并放对应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可供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诱发对应性材料,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另一种是自发对应性材料,那两种材料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很显然,前一种材料容易引发幼儿的对应行为,因此,应该先让幼儿操作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当幼儿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后,则应多提供自发对应性的材料,使幼儿能自觉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从而真正形成通过一一时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一一对应地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不经计数比较的前数概念,因为它并不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这种理解的一个基础。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要向幼儿传授一一时应的方法,而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才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活动流程。

操作探索活动、讨论归纳活动、巩固操作活动。

1.通过操作探索活动让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多、少和等量关系。

说明。

各种操作材料应按难易编号后放置在数学活动区内。教师引导幼儿按次序开展操作活动。

2.通过讨论归纳活动及幼儿确立通过一一对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l)出示可重叠比较的诱发对应性材料,如小朋友和椅子,让幼儿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说明。

教师出示教具时,一组物体可排列整齐,另一组物体应放成一堆,然后通过提问,如“怎样才能知道小朋友多还是椅子多?启发幼儿提出对应的方法,并请幼儿操作验证。

(2)出示可并放比较的自发对应性材料,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出示有一定间隔距离的一排积木,让幼儿用另一种颜色的积木做一个等量集合,并讨论为什么这两组积木是等量的。

(4)出示两头对齐,中间间隔距离有异的两组物体的图片,让幼儿辨别其是否等量。

3.通过巩固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对应的技能。

说明:

教师可在数学活动区内提供数目超过5,或各种排列形式的材料,以增加对应。

反思:

这次活动我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幼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人数少,能提高幼儿学习的专注程度。在操作规则上对幼儿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多数幼儿基本能够按照规则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幼儿还不能理解如何换组操作,今天的活动只进行了“比多少”操作。近阶段的活动,可能比较适合同一游戏,提供不同类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数学比多少教案(专业18篇)篇二

1、继续引导幼儿学习用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

2、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感知物体的多少,一样多,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小兔的家。

2、材料准备:学具动物头饰若干;椅子、盘子、水果、套圈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到兔妈妈家做客,引出课题。

1、尝试“发现”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游戏(1):“小朋友坐椅子”,帮助幼儿感知对应和比较。(侧重于少,添上一个就一样多)。

兔妈妈:秋天到了,兔妈妈家果园里的果树都成熟了,它想请小动物们去它家里开水果会呢?你们想去吗?哪我们出发吧!(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并找个位子坐好)。

咦!怎么有一个小动物没有椅子坐呢?(引导幼儿说“椅子少小朋友多”)小动物和椅子是一样多的还是不一样多的?谁多?谁少?多几个?少了几个?现在兔妈妈给它加上一把小椅子,现在小动物和小椅子怎么样啦?(引导幼儿说出小动物和小椅子一样多)。

游戏(2):“分盘子”,加深感知对应的概念。(侧重于多,不一样多就去掉)。

兔妈妈:欢迎你们到我家来吃水果,吃水果之前,兔妈妈想请每小小动物去拿好一个盘子?(请小动物自己去拿盘子)。

游戏(3):“分水果”。(侧重于一样多)兔妈妈:小动物们都拿好了装水果的盘子,水果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小动物去拿一个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吧!(请小动物自己去拿水果)。

咦!现在小动物们都拿到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小动物和水果是一样多的还是不一样多的?(引导幼儿说出一样多)。

2、小结:小动物们真棒,能发现椅子和小动物不一样多,椅子少了一把;还能想出再添上一把椅子后,小朋友就和椅子一样多啦。

二、游戏“小动物找山洞”。

1、兔妈妈:水果好吃吗?现在兔妈妈想请小动物们来玩游戏了,你们想玩吗?

2、第一遍游戏:(山洞要比小动物少)兔妈妈和小动物集体念:“小动物,跳跳跳,找到山洞快躲好”时,小动物立即找山洞跳入。

3、第二遍游戏:(山洞和小动物一样多)兔妈妈和小动物集体念:“小动物,跳跳跳,找到山洞快躲好”时,小动物立即找山洞跳入。

哇!小动物们都很棒,都找到了山洞。山洞和小动物一样多吗?

三、游戏结束。

兔妈妈:小动物们今天在兔妈妈家玩的开心吗,可是时间不早了,

小动物们要回家了,下次兔妈妈再邀请你们到我家来玩好吗?再见!

活动准备。

多种数量不同的物体。每人一组物体。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今天是小兔的生日,它的朋友们给它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老师扮演小兔,小朋友们扮演小兔的朋友,每人拿着一筐的东西。

二、幼儿用意义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

1、小朋友们和旁边的同伴对应比较,看谁的东西多。

2、找朋友比较看和谁的一样多。

三、学习用添加或减少的方法使两种物体变得一样多。

老师出示两种数量不同的物体让小朋友们想办法,怎样就把两种物体变得一样多。

可以将多出来的物体拿掉,也可以给少的再添加。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直探讨。

数学比多少教案(专业18篇)篇三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2、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3、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1、一条围裙,小兔、小狗、青菜、肉骨头图片;

2、矿泉水瓶、茶杯、书、盘子、小桌子;胡萝卜、鸡蛋。

3、音乐。

1、妈妈、小兔、小狗的出现,引起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1)看看,我变成谁啦?(师穿围裙)妈妈穿上围裙要做事情啦!

(2)(出示小兔)咱们家养了小兔子,妈妈要给小兔喂青菜,一只兔子一棵青菜,一只兔子一棵青菜,咱们家有几只小兔子?(两只)妈妈喂了几棵青菜?(两棵)让我数一数,看宝宝数的对不对。

(3)听听,谁在叫(播放小狗叫的音乐)是谁呀?(出示小狗)小狗也饿了,它们也想吃东西了,宝宝们,小狗爱吃什么呀?(肉骨头)那妈妈要准备几根肉骨头呀?请一个宝宝来说一说为什么?为什么要准备三根?那妈妈要准备几根肉骨头才能让每只小狗都有一根肉骨头呢?(三根)你们都叫我准备三根(出示肉骨头),那好,那请你们帮我数一数啊!正好这里有三根肉骨头,那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每只小狗都能得到,一只小狗一根肉骨头。

数学比多少教案(专业18篇)篇四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2、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3、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1、一条围裙,小兔、小狗、青菜、肉骨头图片;

2、矿泉水瓶、茶杯、书、盘子、小桌子;胡萝卜、鸡蛋。

3、音乐。

1、妈妈、小兔、小狗的出现,引起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1)、看看,我变成谁啦?(师穿围裙)妈妈穿上围裙要做事情啦!

(2)、(出示小兔)咱们家养了小兔子,妈妈要给小兔喂青菜,一只兔子一棵青菜,一只兔子一棵青菜,咱们家有几只小兔子?(两只)妈妈喂了几棵青菜?(两棵)让我数一数,看宝宝数的对不对。

(3)、听听,谁在叫(播放小狗叫的音乐)是谁呀?(出示小狗)小狗也饿了,它们也想吃东西了,宝宝们,小狗爱吃什么呀?(肉骨头)那妈妈要准备几根肉骨头呀?请一个宝宝来说一说为什么?为什么要准备三根?那妈妈要准备几根肉骨头才能让每只小狗都有一根肉骨头呢?(三根)你们都叫我准备三根(出示肉骨头),那好,那请你们帮我数一数啊!正好这里有三根肉骨头,那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每只小狗都能得到,一只小狗一根肉骨头。

(4)、老师小结:小兔和青菜一样多,小狗和肉骨头一样多。

2、和桌子上的物品作比较。

它们还和什么一样多呢?(矿泉水瓶、茶杯、书、盘子)。

(1)、随幼儿的回答,两个物品之间作比较。

(2)、师幼小结:小兔子、青菜、矿泉水瓶、盘子和书一样多都是两个;茶杯和小狗、肉骨头一样多,它们都是三个。

3、幼儿游戏活动:捡鸡蛋和拔胡萝卜,感受一一对应的方法。

小兔和小狗都喂好了,可妈妈还有好多事情要做,你们愿意帮妈妈的忙吗?宝宝听好啊!

捡鸡蛋:

(1)、老母鸡在鸡窝里下了很多的蛋,妈妈想知道鸡蛋和宝宝是不是一样多。

要求:宝宝听着音乐走过去,音乐一停,每个宝宝就拿1个鸡蛋。

幼儿开始捡鸡蛋游戏。播放音乐,宝宝捡鸡蛋开始。音乐一停,拿到鸡蛋的宝宝坐到位置上给妈妈看看,宝宝们把鸡蛋轻轻拿好。

(2)、互相看一看,你们是不是都有啊,都是1个。赶快告诉我。鸡蛋和宝宝怎么样啊?(一样多)。

(3)、是的,老母鸡下的蛋和宝宝一样多,太好了。妈妈(拿起篮子)来收了。

老母鸡生了好多的蛋都给你们吃,是不是啊?

拔胡萝卜:

那宝宝听好了,妈妈还在地里种了许多的胡萝卜,妈妈也想知道胡萝卜和宝宝是不是一样多,可是萝卜地里这里有点远,待会咱们听着音乐怎么样啊。(跑步)。

(1)、要求:音乐一停,宝宝捡1根胡萝卜,找到胡萝卜的宝宝坐到位置上。

(2)、幼儿开始拔胡萝卜游戏,发现少了一根胡萝卜。

给妈妈看一看,是不是每个宝宝都有一根胡萝卜?看看谁没有?这个宝宝没有,胡萝卜怎么样啊?对啊,怎么少了一根啊。我们一起去帮他找找。现在,胡萝卜和宝宝怎么样啊?(一样多)。

师拿起篮子:放进篮子。

师小结:你们可真能够,有帮妈妈捡鸡蛋,有帮妈妈拔胡萝卜,妈妈看到你们做这么多事情,可开心了。

4、送礼物。

(2)、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呢?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小红花和宝宝是不是一样多?每人发一个,是个好方法,我来试试哦。咱们来一起数一数,来了20个宝宝,那妈妈要准备几朵小红花。那20个宝宝和20朵小红花是不是一样多啊?那妈妈就来试一试是不是一样多。小红花和宝宝怎样啊?一样多哇!你们贴上小红花可真漂亮啊!漂亮宝贝们,我们走喽。

活动开始,我拿出两种颜色的气球来引起幼儿的注意。让孩子说出是红颜色的多,还是绿颜色的多。大部分孩子都能准确地说出来,接着我进行小结,让孩子初步了解一一对应的方法。

另外为了能够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我还准备了小弟弟图像,帽子,红花等教具。帽子四顶,红花三朵。整节课下来感觉课堂气氛比较好,幼儿也较积极的参与,效果较理想,不足之处就是没有让每位幼儿都操作,还有少部分幼儿没有完全掌握。对于这一点还需改进。

目的是基本达到了,轻度学生基本掌握,中度学生初步掌握,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游戏这一环节,学生的情绪激昂,他们可能注重的是游戏本身的趣味,而忽视了活动能给他们所带来的认识。还有鼓励做得太少,虽然知道有些学生是用猜的,但是也是应该给与表扬,至少参与其中了,不能给予忽视。这节课突出的瑕庇是玩与学的结合不是那么的理想。通过不断的反思,我想今后,我会在教学中不断有突破的。

数学比多少教案(专业18篇)篇五

1、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2、能进行简单的数量推理,发展数理逻辑能力。

3、感受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2、每名幼儿10个小猪纸偶。

【活动过程】。

2、请幼儿把10个小猪纸偶放在自己书中的椅子上,看看一共有多少只小猪可以坐下来吃东西。

3、教师任意说出椅子的数量(1-10),请幼儿推测并回答可以请几只小猪来吃东西。

4、教师任意说出椅子的数量,但不直接给出数字,请幼儿推测并回答可以请几只小猪来吃东西。如:有比6多1把椅子或比8少1把椅子,可以请几只小猪来吃东西。回答后,请全体幼儿用小指偶摆放,进行验证。

5、游戏:排排坐。

·轮流猜拳,胜利的一方可将1个小猪纸偶放在书中的椅子上。

·当书中的椅子上放满了5个小猪纸偶后,请两名幼儿各自数数手上剩下的纸偶数量,然后比较两人纸偶的数量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当书中的椅子上放满了10个小猪纸偶后,请两名幼儿各自数数手上剩下的纸偶数量,然后比较两人纸偶的数量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6、操作完成后,老师可即时创编一个小故事作为总结。

评价。

·能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愿意合作进行游戏。

·能从椅子的数量推算出可以坐下的人数。

活动建议:

·教师可依据幼儿用书《排排坐》制作相应的游戏玩具,投放于活动区中,请幼儿自由地游戏,在反复的操作体验中,感知物品的数量关系。

·活动后,教师将此游戏玩具投放于益智区中,使幼儿在反复操作体验中发展数量和物品的一一对应,并在活动中感受到合作游戏的快乐。

数学比多少教案(专业18篇)篇六

活动目标:

1、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感知和比较事物数量的多少。

2、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插卡板一块;硬纸皮做的红、蓝花各六朵;1d8数字一套;大骰子一个;场地布置:红、绿两个大圆圈;录音带、录音机;幼儿学具:红蓝胶花各六个,小骰子一个共五套;1d8的纸牌五套。

活动过程:

1、数数游戏:1d30。

2、游戏:滚骰子。

3、游戏:翻纸牌。

4、游戏:占圈。

活动反思:

每一环节都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以游戏化的口吻,使整节课循序渐进,在重点与难理解部分重复数数,让幼儿加深理解数字与数量间的关系。特别在操作探索与游戏中,我们都能看到幼儿好学、乐学的表情,对我来说,看着孩子这样的表现,能够达到这种程度,我已经很开心了。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孩子们也笑得更加灿烂。

数学比多少教案(专业18篇)篇七

1、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的多少。

2、探索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的多与少。

3、在活动中能认真倾听教师与同伴的发言。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1、水果展示台,大数卡(5、6、7),大红布一块。

2、7个小桔子,6个苹果,5个大梨子;毛绒玩具:兔子。

3、水果标记卡,大范图一张。

4、学具:幼儿用书第23页《谁拿的水果最多》。

5、投影仪。

一、引导幼儿给水果分类。

1、师:秋天到了,各种各样的水果丰收了。兔子先生说:“我的水果店要开张了,可是这么多的水果混乱的放在一起,既不整齐也不好看,拿起来也不方便,顾客肯定不愿意到这儿来买水果,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2、幼儿根据水果图片标记分类摆放。

(评析:导入活动的目标是引导幼儿尝试对水果进行分类,这个环节是非常简单的,分类对我们中班的幼儿来说是力所能及的。在活动一开始时,我采用游戏的形式导入,让幼儿将混乱的水果进行分类及整齐的排放,孩子们做的非常好。)。

二、集体感知水果的数量。

1、引导幼儿观察:小兔的店里有桔子,苹果、梨子,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三种水果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并把水果匹配数字。

2、“为什么不是大的更多呢?它排的`队伍最长呀?

小结:数量的多少不是根据物体的形状或大小来比较,是根据数量的个数来比较。

3、比较多少除了刚才的方法外,还有其他的方法了吗?(一一对应)。

总结:比较水果的多少,可以有三种方法:数数、一一对应和数量比较。

数量和数字是幼儿熟知的内容,但有部分幼儿对数字的大小概念并不清楚,因此幼儿只能通过数字感知数量,而不能通过数字大小对其进行比较)。

三、幼儿集体操作:《谁拿的水果最多》。

幼儿操作,师作辅导。

集体讲评,在投影仪上展示一幼儿的结果,集体核对。

(评析:此环节是对本次活动的效果做了检测,也巩固了以前的记录方法。)。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比多少教案(专业18篇)篇八

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同时也是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每个阶段教育目标的的实现都为后续学习准备的,所以为了我们班在今后能把数学能力发展的更好,我设计本次活动《比多少》,让幼儿通过操作学习,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1.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数量在四个以内的两集合间元素的多少。

2.能够个接个地感知集合中的元素。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能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相应的图片若干、“比多少”操作材料人手份;“等量判断”操作卡等。

、经验准备

游戏:抢椅子

二、集体探索

2、这里还有小鸭子和小鱼,谁来喂小鸭子吃小鱼?(幼儿个别操作)

比比,小鸭子多还是小鱼多?小花片放在哪里?

三、分组操作

1、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方法。

我们先来玩“比多少”的游戏,小朋友把小筐里的两样卡片对齐排好,比比哪个多,用小花片做记号。

玩好后举手让老师检查,把卡片放回小筐,再到后面桌子上玩“哪两排样多”的游戏。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此活动的第次试教,由于材料的准备过于仓促,使活动没有达到预计效果,为了保证幼儿学习数学的效益和更高的兴趣,我就修改了整个活动,包括材料的准备,活动环节的设计我都加以了修改,这次活动我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幼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人数少,能提高幼儿学习的专注程度。在操作规则上对幼儿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多数幼儿基本能够按照规则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幼儿还不能理解如何换组操作,今天的活动只进行了“比多少”操作。近阶段的活动,可能比较适合同游戏,提供不同类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数学比多少教案(专业18篇)篇九

教材分析:

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同时也是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每个阶段教育目标的的实现都为后续学习准备的,所以为了我们班在今后能把数学能力发展的更好,我设计本次活动《比多少》,让幼儿通过操作学习,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活动目标:

1.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数量在四个以内的两集合间元素的多少。

2.能够个接个地感知集合中的元素。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能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活动准备:

相应的图片若干、“比多少”操作材料人手份;“等量判断”操作卡等。

活动过程:

经验准备。

游戏:抢椅子。

二、集体探索。

2、这里还有小鸭子和小鱼,谁来喂小鸭子吃小鱼?(幼儿个别操作)。

比比,小鸭子多还是小鱼多?小花片放在哪里?

三、分组操作。

1、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方法。

我们先来玩“比多少”的游戏,小朋友把小筐里的两样卡片对齐排好,比比哪个多,用小花片做记号。

玩好后举手让老师检查,把卡片放回小筐,再到后面桌子上玩“哪两排样多”的游戏。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此活动的第次试教,由于材料的准备过于仓促,使活动没有达到预计效果,为了保证幼儿学习数学的效益和更高的兴趣,我就修改了整个活动,包括材料的准备,活动环节的设计我都加以了修改,这次活动我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幼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人数少,能提高幼儿学习的专注程度。在操作规则上对幼儿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多数幼儿基本能够按照规则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幼儿还不能理解如何换组操作,今天的活动只进行了“比多少”操作。近阶段的活动,可能比较适合同游戏,提供不同类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数学比多少教案(专业18篇)篇十

1、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感知和比较事物数量的多少。

2、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插卡板一块;硬纸皮做的红、蓝花各六朵;1―8数字一套;大骰子一个;场地布置:红、绿两个大圆圈;录音带、录音机;幼儿学具:红蓝胶花各六个,小骰子一个共五套;1―8的纸牌五套。

1、数数游戏:1―30。

2、游戏:滚骰子

3、游戏:翻纸牌

4、游戏:占圈

每一环节都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以游戏化的口吻,使整节课循序渐进,在重点与难理解部分重复数数,让幼儿加深理解数字与数量间的关系。特别在操作探索与游戏中,我们都能看到幼儿好学、乐学的表情,对我来说,看着孩子这样的表现,能够达到这种程度,我已经很开心了。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孩子们也笑得更加灿烂。

数学比多少教案(专业18篇)篇十一

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已经在细心观察,他们会进行些初步的比较分析,如:在餐后活动时间,小朋友喜欢聚在起讨论外面横着竖着的栏杆,有的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说明幼儿对同类事物开始作比较了,但还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数学活动《比粗细》的教育目标在于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会用多种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粗细,并能用语言正确表达,通过分层投放材料的操作,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并用语言准确表达。

2.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3.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知物体的粗细。

活动难点:

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粗细。

活动准备:

1.图片:粗细不同的茄子、大树、萝卜。

2.粗细不同的纸棒、水彩笔、吸管、旺仔瓶等实物。

教学方法:

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通过玩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1.教师出示两根纸棒,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个粗个细。)。

2.请幼儿将纸棒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纸盒,请幼儿观察。

(2)介绍活动规则。

(3)幼儿动手操作,感知纸棒的粗细。

请个别幼儿在藏宝袋中拿出个粗的和个细的物体,并说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了解粗细必须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指认)。

二、启发幼儿感知物品的粗细,并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所比较的物体的图片。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细。

师:出示两根茄子,请幼儿仔细看看,这两根茄子有。

什么不同?(根粗,根细。)。

师:出示两棵大树图片,小朋友再仔细看看,这两棵树有什么不同呢?(棵粗,棵细。)。

3.启发幼儿将物品按粗细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请你们动脑筋想想,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类呢?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操作,其余的幼儿观察。

三、幼儿集体操作。

师:请小朋友完成数学课本中第29页的内容,看看图中的物品,哪个粗,哪个细,请你把细的物品圈出来吧。

四、游戏:说相反。

幼儿跟老师玩“说相反”的游戏,加深幼儿对粗细的认识和理解。

五、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通过比较能够知道哪个物体粗,哪个物体细,物品的粗细是相对的,同类物品,不同类物品,除了粗细不同,在大小,颜色,长短等方面也有区别,小朋友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找出它们不样的地方。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找出粗的物品和细的物品,看谁找得又多又快。

活动反思:

本次三课活动,我上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比》(比较粗细),活动开始我通过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因为,粗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在出示两根粗细不同的纸棒时,有的幼儿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但幼儿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物体的粗细。在这环节上应该多出示些粗细不同的物品为幼儿作比较,通过比较得出其结论。在操作过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几种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笔、旺仔牛奶盒、彩笔盒等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并正确表述物体的粗细,幼儿们在表述的时候大多数能明确说出物体的不同,还有部分幼儿不能准确的表述。在展示图片上时间有点长,到了后面的环节就有些显得时间有些仓促。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粗细没有生活经验,在学习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粗细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数学比多少教案(专业18篇)篇十二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2、在活动中会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3、.愿意和同伴一起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1、娃娃图片。

2、帽子、围巾、口罩。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出示图片。

师: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小朋友出门要带上帽子、围巾好口罩。

二、帽子和围巾比较多少

1师:图上有什么?(帽子和围巾)

有几顶帽子?(2顶帽子)用数字几来表示?

2、几条围巾?(3条围巾)用数字几来表示?

3、帽子和围巾哪个多?哪个少?

三、围巾和口罩比较多少

1、各用数字几来表示?

3、围巾和口罩哪个多哪个少?

四、小朋友和口罩比较多少

1、有几位小朋友?(3)用数字几来表示?

2、有几只口罩?(3)用数字几来表示?

3、帮小朋友带上口罩。

数学比多少教案(专业18篇)篇十三

中班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已经在细心观察,他们会进行些初步的比较分析,如:在餐后活动时间,小朋友喜欢聚在起讨论外面横着竖着的栏杆,有的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说明幼儿对同类事物开始作比较了,但还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数学活动《比粗细》的教育目标在于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会用多种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粗细,并能用语言正确表达,通过分层投放材料的操作,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并用语言准确表达。

2.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3.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

感知物体的粗细。

活动难点:

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粗细。

1.图片:粗细不同的茄子、大树、萝卜。

2.粗细不同的纸棒、水彩笔、吸管、旺仔瓶等实物。

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

、通过玩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1.教师出示两根纸棒,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个粗个细。)

2.请幼儿将纸棒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纸盒,请幼儿观察。

(2)介绍活动规则。

(3)幼儿动手操作,感知纸棒的粗细。

请个别幼儿在藏宝袋中拿出个粗的和个细的物体,并说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了解粗细必须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指认)

二、启发幼儿感知物品的粗细,并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所比较的物体的图片。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细。

师:出示两根茄子,请幼儿仔细看看,这两根茄子有

什么不同?(根粗,根细。)

师:出示两棵大树图片,小朋友再仔细看看,这两棵树有什么不同呢?(棵粗,棵细。)

3.启发幼儿将物品按粗细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请你们动脑筋想想,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类呢?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操作,其余的幼儿观察。

三、幼儿集体操作。

师:请小朋友完成数学课本中第29页的内容,看看图中的物品,哪个粗,哪个细,请你把细的物品圈出来吧。

四、游戏:说相反。

幼儿跟老师玩“说相反”的游戏,加深幼儿对粗细的认识和理解。

五、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通过比较能够知道哪个物体粗,哪个物体细,物品的粗细是相对的,同类物品,不同类物品,除了粗细不同,在大小,颜色,长短等方面也有区别,小朋友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找出它们不样的地方。

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找出粗的物品和细的物品,看谁找得又多又快。

本次三课活动,我上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比》(比较粗细),活动开始我通过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初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因为,粗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在出示两根粗细不同的纸棒时,有的幼儿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但幼儿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物体的粗细。在这环节上应该多出示些粗细不同的物品为幼儿作比较,通过比较得出其结论。在操作过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几种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笔、旺仔牛奶盒、彩笔盒等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并正确表述物体的粗细,幼儿们在表述的时候大多数能明确说出物体的不同,还有部分幼儿不能准确的表述。在展示图片上时间有点长,到了后面的环节就有些显得时间有些仓促。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粗细没有生活经验,在学习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粗细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数学比多少教案(专业18篇)篇十四

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5个以内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让幼儿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通过一一对应,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中自己“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去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1.材料:诱发对应性材料--碗和调羹、杯子和杯盖、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发对应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红积木和绿积木、苹果和香蕉、汽车和飞机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

2.环境创设:将以上材料按难易程度编号放暨在数学活动区内供幼儿操作摆弄。

一一对应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重叠,另一种是并放。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区内应该先投放可供幼儿进行重叠比较的材料,然后再提供并放对应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可供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诱发对应性材料,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另一种是自发对应性材料,那两种材料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很显然,前一种材料容易引发幼儿的对应行为,因此,应该先让幼儿操作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当幼儿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后,则应多提供自发对应性的材料,使幼儿能自觉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从而真正形成通过一一时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一一对应地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不经计数比较的前数概念,因为它并不依靠对数的理解,相反,它是这种理解的一个基础。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要向幼儿传授一一时应的方法,而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才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操作探索活动-讨论归纳活动-巩固操作活动

1.通过操作探索活动让幼儿“发明”一一对应的方法。并发现两个物体集合之间的多、少和等量关系。

说明

各种操作材料应按难易编号后放置在数学活动区内。教师引导幼儿按次序开展操作活动。

2.通过讨论归纳活动及幼儿确立通过一一对应确定等量的观念。

(l)出示可重叠比较的诱发对应性材料,如小朋友和椅子,让幼儿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说明

教师出示教具时,一组物体可排列整齐,另一组物体应放成一堆,然后通过提问,如“怎样才能知道小朋友多还是椅子多?启发幼儿提出对应的方法,并请幼儿操作验证。

(2)出示可并放比较的自发对应性材料,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出示有一定间隔距离的一排积木,让幼儿用另一种颜色的积木做一个等量集合,并讨论为什么这两组积木是等量的。

(4)出示两头对齐,中间间隔距离有异的两组物体的图片,让幼儿辨别其是否等量。

3.通过巩固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对应的技能。

说明:

教师可在数学活动区内提供数目超过5,或各种排列形式的材料,以增加对应。

这次活动我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幼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人数少,能提高幼儿学习的专注程度。在操作规则上对幼儿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多数幼儿基本能够按照规则操作,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和幼儿还不能理解如何换组操作,今天的活动只进行了“比多少”操作。近阶段的活动,可能比较适合同一游戏,提供不同类操作材料的操作形式。

数学比多少教案(专业18篇)篇十五

1、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2、能进行简单的数量推理,发展数理逻辑能力。

3、感受合作游戏的快乐。

2、每名幼儿10个小猪纸偶。

2、请幼儿把10个小猪纸偶放在自己书中的椅子上,看看一共有多少只小猪可以坐下来吃东西。

3、教师任意说出椅子的数量(1-10),请幼儿推测并回答可以请几只小猪来吃东西。

4、教师任意说出椅子的数量,但不直接给出数字,请幼儿推测并回答可以请几只小猪来吃东西。如:有比6多1把椅子或比8少1把椅子,可以请几只小猪来吃东西。回答后,请全体幼儿用小指偶摆放,进行验证。

5、游戏:排排坐

·轮流猜拳,胜利的一方可将1个小猪纸偶放在书中的椅子上。

·当书中的椅子上放满了5个小猪纸偶后,请两名幼儿各自数数手上剩下的纸偶数量,然后比较两人纸偶的数量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当书中的椅子上放满了10个小猪纸偶后,请两名幼儿各自数数手上剩下的纸偶数量,然后比较两人纸偶的数量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6、操作完成后,老师可即时创编一个小故事作为总结。

评价

·能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愿意合作进行游戏。

·能从椅子的数量推算出可以坐下的人数。

活动建议:

·教师可依据幼儿用书《排排坐》制作相应的游戏玩具,投放于活动区中,请幼儿自由地游戏,在反复的操作体验中,感知物品的数量关系。

·活动后,教师将此游戏玩具投放于益智区中,使幼儿在反复操作体验中发展数量和物品的一一对应,并在活动中感受到合作游戏的快乐。

数学比多少教案(专业18篇)篇十六

1.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能力。

3.学习用简短的句子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1.猫、小鱼图片和白纸若干。

2.猫妈妈头饰1个。

一、导入活动,老师扮演猫妈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知道我是谁吗?……你们能不能帮我喂喂我的猫宝宝呀?让我先来教教你们怎么喂猫宝宝吧……”

二、帮猫妈妈喂猫宝宝

1.教师示范给小猫排队

师:我们喂小猫的时候要说“一只猫吃一条鱼”。

引出多和少(猫的图片比鱼的图片多2张)提问:为什么这只小猫没有鱼吃呀?幼儿讨论,教师从旁引导。

2.幼儿喂小猫

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从旁指导。

3.情操作比较好的孩子到前边示范

4.请幼儿来说操作过程,教师在黑板上做

三、巩固知识

1.让部分幼儿扮演小猫,部分幼儿扮演小鱼,让幼儿练习操作过程。

师:我请孩子们有的扮演小猫,有的扮演小鱼,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

2.“送猫宝宝回家”

师:请孩子们把猫宝宝送回家吧。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玩具和器让幼儿更多的操作比较,加强记忆。

优点:

1.情境贯穿始终,真正吸引了幼儿。活动通过三个情境来让幼儿充分的利用视觉、触觉去感知,托班的孩子注意力时间段,利用情景贯穿,孩子就会比较感兴趣。活动之前,感觉孩子看到会乱,可是活动中教师明确要求了以后,大部分幼儿的表现都很积极,甚至有的幼儿表现的异常的好。所以,真实的“情境”能够真正的吸引幼儿。

2.幼儿的经验准备很有必要。活动前我让家长给孩子渗透了比较多少的知识,所以孩子活动中,比较积极,有初步的经验,孩子积极性高,活动比较顺利。

1.细节处理不够。请孩子们喂小鱼环节,孩子会有点乱,再就是有的孩子会不知所措,自己玩自己的,所以每个环节要求在前,让孩子带着任务去参加活动。

2.活动准备要充分。托班幼儿的注意力时间短,所以有的时候,一部分孩子会失去活动兴趣,所以我们活动前要充分设想活动中的每个细节,做到心中有数,使孩子在活动时,自始至终都有兴趣。

数学比多少教案(专业18篇)篇十七

1、引导幼儿尝试自己探索两组物体(5个以内)的多少。

2、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3、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引导幼儿掌握重叠和对应两种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会比较两组(5以内)物体的多少。

幼儿自己尝试找出比较物体多少的两种方法。

1、教具准备:超市游戏。(碗和勺子)。

2、学具准备:超市游戏。(每人手中两种蔬菜,每种蔬菜不超过五个。)。

3、颜色不同的雪花片若干。(每人二组,每组不超过五个,用学具袋装好。)。

4、猫和老鼠头饰若干。(各占幼儿人数的一半。)。

5、操作册第1册第17-18页。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好,听音乐走线。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今天,老师买了好多的碗和勺子(出示四个碗和五个勺子)。

(引导幼儿自己尝试用重叠和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在幼儿发现了一种方法后,老师进行及时鼓励与总结,并强调是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比较的;若幼儿没有发现,教师要进行合适的引导。)。

3、分组活动。

第三组:完成操作册中第17-18页的练习。

4、集体游戏:猫捉老鼠。

教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吧!(放音乐《一只小小老鼠》。)。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小朋友们今天真棒!都学会了两种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重叠和对应。好,现在请小朋友们把你小学具袋的门打开,把手中的学具宝宝一个一个装进去,不要忘记把学具袋的门关上!

2、请幼儿回家后比较一下家中爸爸和自己的衣服或鞋子谁的多一些?谁的少一些?幼儿将学具收拾好。

数学比多少教案(专业18篇)篇十八

我们班幼儿年龄不均,男孩子占三分之二,幼儿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但幼儿喜欢观察新鲜事物,乐意在玩中学识。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通过卡卡熊过生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并展开教学。

1、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学习用简短的句子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猫、小鱼图片和白纸若干。

2、猫妈妈头饰1个。

1导入活动:

教师扮演猫妈妈:“小朋友们好!知道我是谁吗?……你们能不能帮我喂喂我的猫宝宝呀?让我先来教教你们怎么喂猫宝宝吧……”

2基本活动:

(1)教师示范:

a先给小猫排队。

向幼儿说明要求,喂小猫的时候要说:“一只猫吃一条鱼”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从旁指导。

(3)让做得对做得好的幼儿上台来边做边讲。

(4)巩固复习:教师在黑板上做,但是由幼儿来说操作过程。

3巩固复习:

(1)教师在黑板上做,但是由幼儿来说操作过程。

(2)让部分幼儿扮演小猫,部分幼儿扮演小鱼,让幼儿练习操作过程。

(3)“送猫宝宝回家”――让幼儿把自己得作业放到教师指定的地点。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玩具和器材让幼儿更多的操作比较,加强记忆。

相关范文推荐

    医护年终工作总结(精选22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都是我们计划下一个月目标和改进自己工作方法的基础。下面是几份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写出一篇出色的总结。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实习报告大全(20篇)

    实习报告是实习单位对我们实习表现的评价依据,因此写好实习报告对我们的评价和推荐有着重要的影响。以下是一些优秀实习报告的内容摘要,供大家理解和学习。1、地铁。2、

    发电厂水处理工个人年终工作总结(汇总12篇)

    月工作总结是在每个月结束时对个人或团队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性的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的工作,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小编为大家整理

    小学一年级万圣节万圣节的糖(热门17篇)

    优秀作文需要时间和精力的积累,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最后,希望以下的优秀作文范文能够激发大家对写作的热情,并在写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哈哈哈哈……

    伸缩门采购合同范文(17篇)

    采购过程中要重视风险管理,避免采购风险对企业造成损失。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采购人员,你应该具备哪些必备技能和素质?采购方(简称甲方):供货方(简称乙方):依据《中

    清洁歌音乐教案(精选18篇)

    在教学工作计划中,教师可以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法和措施。这是一份创新性的教学工作计划,为大家展示了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方法。1、熟悉音乐旋律,肢体动作、道

    苗木售后承诺书大全(16篇)

    通过分析范文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小编在收集范文范本时,尽量从不同来源和角度进行选择。甲方:乙方:本工程如我公司有幸中标

    公共卫生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23篇)

    卫生工作总结是对卫生工作结果和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卫生工作总结范文,欢迎大家参考和借鉴。这一年,内科护理遵循卫生院管理年活动提倡的以“

    认识的相邻数教案大全(22篇)

    教学工作计划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和反思,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教学工作的持续改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2,初步理解相邻

    中秋国庆晚会主持词(优质18篇)

    欢迎各位来到这个庄重而庄重的场合,希望我们的时间会过得愉快并且有意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专业主持人的主持词,感受他们的独特风采和魅力。契合现场环境的主持词能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