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用好民法典报告会学习心得(汇总18篇)

时间:2023-12-06 作者:紫衣梦

在写学习心得时,我们要注重结合实际案例和个人体会,做到有理有据。学习让我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思考能力,让我成为了一个进步的人。

学好用好民法典报告会学习心得(汇总18篇)篇一

意思自治,指在民事活动中,民事主体的意思表示是独立且自由的,不受国家权力和其他当事人的非法干预。当事人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来决定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和终止。《民法典》许多条文将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范围扩张更加广泛且明确。例如第一分编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将不动产预告登记的范围扩大到了不动产物权协议,不再局限于买卖房屋协议可以预告登记,未来自然人之间的不动产抵押合同,完全可以预告登记,登记机关不得拒绝。第二分编第二百六十四条明确了农村集体成员的查阅权、复制权。查阅权、复制权原本出现在《公司法》、《刑事诉讼法》中,本条将其用在广大的村集体中,体现了从民法上保障村集体成员的自治原则,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降低了村干部违纪发生。第二百七十八条关于业主共同决定的完善和修改,明确了小区业主的共决机制,增加了共决事项,降低了最低通过表决要求,有助于业主自治的操作性的提升,使得业主自治能够更容易实现。第四分编中第四百零四条,将流押条款效力做了变更,从以前的无效条款变更为只能依法就抵押财产优先受偿,这种相对缓和的改变,也体现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更好在意思自治和维护抵押财产的交换价值两者间做到了平衡。

二、横空出世了居住权。

常见的用益物权为“城市一个农村两,还有一个管大家”,既城市一个为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两分别是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一个管大家则是地役权。但是根据《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条规定,居住权成为了一项全新登场的用益物权。居住权人有权依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目的是满足生活居住需要。居住权合同应当书面且登记设立。设立居住权的房屋不得出租,除非双方当事人约定。感觉很像租赁关系,居住权与租赁合同不同点是,1居住权原则无偿设立(除非当事人约定)。2居住房登记设立。3不受租赁合同租赁期限以上部分无效的限制。4居住权属于物权范畴。由此可见不动产登记机构未来将承担居住权登记的业务的办理,与日常生活对应的是,城市中的廉租房、公租房、长租房,以及以房养老的无房老人。居住权的设立对不不动产的价值应当产生很大影响,如果购买已设立了居住权的不动产,占有和使用仍为居住权人,势必会导致不动产的价值受到影响,有可能体现为交易价格的腰斩。居住权的诞生将对房地产市场增加诸多不确定性,但肯定增加了执行不动产的难度。

三、担保物权鼓励登记。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零三条规定,动产抵押的设立仍采用意思主义,但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这句话已从动产浮动抵押的条款中扩大了所有动产抵押。意义在于动产抵押鼓励登记。第四百一十四条规定,同一财产设立多个抵押的,按照登记优先的原则,该原则未变,只是在两处抵押都登记时,旧法按债权比例清偿,本条则是严格按照登记的时间确定先后清偿顺序,同一清偿顺位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进一步倒逼抵押权人不仅要登记而且还要快登记。第四百一十五条规定,质权和抵押权竞合时,按照登记、交付的时间先后顺序确定清偿顺序。

《民法典》物权编的变化虽不是最大,但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是难以预料的。受认知所限,物权编小结中还有很多不全面的地方,原因是部分条文没有完全领悟,有些认知甚至需要纠偏,无疑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但对新事物的学习都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日积跬步,或许总有一刻能领悟之前不能领悟的,看到之前不曾看到的。

学好用好民法典报告会学习心得(汇总18篇)篇二

9月24日上午,武汉市阳新商会党支部组织赴商会常务副会长单位--武汉中旗医疗生物电子有限公司,举办“支部主题党日”暨《民法典》培训活动。支部全体党员、中旗公司部分党员、商会会员代表及秘书处全体工作人员参加活动。

活动中,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集体诵读党章,按月交纳党费,按照武昌区工商联会员企业党委下发的重点提示内容进行集中学习后,中旗公司董事长汪琪介绍了公司基本情况和发展远景,并作了题为《武汉抗疫,我们与我们的城市始终在一起》的专题报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旗作为湖北本土企业,在省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指导下,从大年初一起紧急复工复产,不计环境艰苦、不惧疫情风险、不讲条件代价,科学组织,团结协作,勇于担当,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了抗疫物资生产、调度等任务,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结合“党课开讲啦”暨“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主题党课活动,支部书记袁作大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征程和使命为大家讲授了一堂生动的微党课,教育引导全体党员、企业家们要坚定不移跟党走,弘扬抗疫精神,在后疫情时代坚持稳中求进,攻坚克难,创新驱动,合作共赢,在危机中孕育新机,于变局中开创新局。

华中科技大学法律硕士、武汉市律师协会民事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盈科武汉刑事实战训练中心副主任、北京盈科(武汉)师律事务所团队律师负责人李巍就《民法典》的历程、意义、特色以及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内容为大家进行了细致讲解,解读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使大家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经营管理企业,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商会监事长陈然结合学习内容和公司实际分享了心得体会。

此次活动内容充实,气氛热烈,效果显著,使全体党员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坚定理想信念,使企业家们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带领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学好用好民法典报告会学习心得(汇总18篇)篇三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法律;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的重要指示,切实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天衢中心小学开展学好民法典,护航人生路专题系列活动。

一、各班召开学习《民法典》主题班队会。

各班围绕学习《民法典》召开线上主题班队会,教师通过视频、结合具体案例、采用问答互动等多种形式,将民法典知识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们对监护人责任、民事权利、遗产遗嘱继承等社会热点问题有了初步了解,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民法典》存在的重大意义。

二、《民法典》知识我知道。

《民法典》这样的鸿篇巨制,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可谓绝无仅有,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公民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从胎儿时期一直到成年,民法典将一路随行,呵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组织同学们通过主题班队会和自己搜集、学习《民法典》的知识后,学校还组织了《民法典》知识测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学习法律知识可以引导青少年走好人生道路的每一步。天衢中心小学通过这次《民法典》宣讲活动,把法律知识传递给青少年学生,让他们明白日常生活中他们的法律权利和义务,从而为维护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和教学秩序提供助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好用好民法典报告会学习心得(汇总18篇)篇四

从世界历史看,那些彪炳史册的法典往往是各个民族的政治家、立法者、法律人等力量共同打造的鸿篇巨制,构成了各个时代人类制度文明皇冠上璀璨耀眼的明珠。

民法典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是加快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的战略性工程。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民法典,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总结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法发展成果和实践经验,是一部扎根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体现时代精神、彰显华夏气派的民法典。其中蕴含了国家治理的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是经世济民、治国安邦的大法,是推进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器。全面贯彻实施民法典,必须高度重视民法典在治国理政中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民法典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重要作用。

民法典的精髓和要义在于“民”字,饱含爱民、护民、利民、惠民的情怀,形成了从摇篮到坟墓、从抽象人到具体人的全方位保护体系。

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律协会长王俊峰看来,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建设成果的立法总结、系统梳理和融合升级,以民事权利保障为核心,通篇体现了以民为本、以民为上的立法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看着这部厚重的法典,参与编纂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律师协会副会长车捷感慨万分。“民法典承载了几代法律人的梦想,能够躬逢其盛,非常光荣。”他说,以一部法典囊括合同法、物权法等9部法律,标志着我国民事领域即将开启法典化治理时代,“这是完善我国私权治理体系顶层设计的最关键一步,更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

顺应信息时代潮流,回应新时期人民关切,在立足我国国情实际并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民法典实现了多个突破和创新。

“单设人格权编,强化对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构建起相对完善的人格权规则体系,适应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不断强化人格权保护的发展要求,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人格权保护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既是此次民法典的亮点之一,也是世界民事立法的创举。”王俊峰说。

法随时变。为让各类处于模糊地带的权、利、责有所依归,民法典还增设了其他多项新制度。比如,增加有关居住权的规定、对高空抛物法律规定作出完善、确定离婚冷静期等,这些与时俱进的新增内容也引起了律师们的关注。

“当今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更加迫切地需要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律协副会长吕红兵认为,民法典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作出修改完善,为保障个人合法权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也为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新兴权利、新型案件的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法治的核心在于“规范公权力、保障私权利”。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律协会长才华表示,民法典通过确定民事主体合法权利,间接划定了国家权力活动边界,有利于实现公权与私权的良性互动,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律协要统筹、律所要聚力、律师要深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律协会长肖胜方提出“三要”要求,他认为做好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实现“企企一堂民法课,家家一本民法典”,扎实推进民法典的贯彻实施,全面发力、准确适用,才能让纸面上的权利义务规范变成现实中的行为规则。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律协会长高子程建议,律师队伍一方面要加大宣传普法力度,使得这部法典的立法初衷能够落地生根;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律师培训力度,提升执业能力,以便准确理解立法原意,让人民群众在每一次法律服务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民法典是一部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法律,各级律师行业党委与律师协会要将学习好、贯彻好、实施好民法典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带头做民法典的宣传者、普及者、实施者、维护者,推动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有序开展。

文档为doc格式。

学好用好民法典报告会学习心得(汇总18篇)篇五

全面深化改革不仅着眼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还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重视与人的权利保护相关的立法工作,制定和修改了一系列民事单行法,如1980年的婚姻法、1985年的继承法、1986年的民法通则、1991年的收养法、1995年的担保法、的合同法、的物权法、的侵权责任法等。这些法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比较零散、衔接不够等问题。

编纂民法典,既“编”又“纂”。“编”就是将原有的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民事法律和制度进行综合,进行科学化、体系化的整理。“纂”就是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来确立新制度,从而把对人的权利的保护提升到新高度。民法典的制度和规则设计致力于回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广泛多样的利益需求,始终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物质需求方面,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问题,民法典都有充分体现。比如,物权编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规定,充分考虑土地使用效率,依法保护农民集体所有和使用的耕地、林地。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全面系统地规定了业主对建筑物的各项权利。合同编完善了租赁合同中的承租人优先购买权、新增加承租人的优先承租权,这对于规范租赁市场秩序、保障承租人的居住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日益增长,希望过上更有尊严、更加体面的生活,对人格尊严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强烈。民法典全面确认个人所享有的各项人格权利,为人格权保护提供了民事基本法依据。针对网络诽谤、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网络侵权等问题,民法典积极应对,构建起预防与救济制度体系。人格权编细化对隐私权、个人信息等人格权利的保护,并对侵害个人人格权利、危及个人人格尊严的行为进行有效规制。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整个民法典之中,对于更好维护人民权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

学好用好民法典报告会学习心得(汇总18篇)篇六

5月29日,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就“切实实施民法典”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民法典的地位和意义,也对民法典的宣传、实施和研究提出了明确的指示和要求。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世之仪表也”。无法则无安,这部关系每个人一生的“百科全书”已经开启“阅读模式”,各级党政部门和司法部门必须占领法治制高点,在党的领导下,立体布局全面落实民法典精神,更好地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

横向拓展民法典的有效实践。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而实施的关键是有效。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强调,有关国家机关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加强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强化立法观念,坚持问题导向,以民法典为准绳,对同民法典规定和原则不一致的相关规定,应该及时清理、修改或者废止。同时制定民法典相关法律解释,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推动民法典不断完善和发展,确保在司法实践中民法典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在具体实施进程中,行政、司法机关要发挥实施主体的作用,各级政府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以民法典实施效果作为检验行政权力或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试金石;各级司法机关要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率,不断提升执法质量和司法公信力。

纵向深入民法典的理论研究。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正式步入民法典时代。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强调,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足我国国情和实际,加强对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尽快构建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有效实施民法典、发展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论支撑。十八届四中全会对编纂民法典作出部署后,历经5年心血,终于完成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典,实现几代人的夙愿。深入开展民法典的理论研究工作,构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民法理论体系是当前和今后我党在法治领域的重要任务。发挥民法研究会理论研究资源,结合中国法律实践经验,借鉴传统大陆法系民法解释学经验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训诂与解释方法,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性、立足国情的民族性、源于客观的实践性、与时俱进的时代性,探索中国特色的民事法律制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法治理论体系,在保持民法典稳定性基础上,使之永远葆有生机与活力。

全方位部署民法典的普法工作。民法典既是护民之剑、利民之器、惠民之策,更是治国之基、利国之本、强国之道。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在实施民法典时同步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将其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培养群众解决问题的法律意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娃娃抓起,培养青少年法律观念。把司法人员、法律服务工作者、民法学者作为宣传主体,按照文化程度、传统观念、法制意识差别制定不同的宣传内容,聚焦民法典总则编和各分编需要把握好的核心要义和重点问题,围绕民法典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做好一系列的民法典阐释工作。把民法典的时代意义、价值理念、知识概念、权利体系、规范规则、制度内容以及职能职责,包括可能遇到的问题挑战等,用法律共同体、党政干部和社会大众都能够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精准阐释清楚和广泛传播。

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各司其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让民法典的精神和内容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这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必将助推“中国之治”跃上更高境界,在事业奋斗征程上树起又一座法治丰碑。

学好用好民法典报告会学习心得(汇总18篇)篇七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法律;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的重要指示,切实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天衢中心小学开展学好民法典,护航人生路专题系列活动。

一、各班召开学习《民法典》主题班队会。

各班围绕学习《民法典》召开线上主题班队会,教师通过视频、结合具体案例、采用问答互动等多种形式,将民法典知识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们对监护人责任、民事权利、遗产遗嘱继承等社会热点问题有了初步了解,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民法典》存在的重大意义。

二、《民法典》知识我知道。

《民法典》这样的鸿篇巨制,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可谓绝无仅有,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公民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从胎儿时期一直到成年,民法典将一路随行,呵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组织同学们通过主题班队会和自己搜集、学习《民法典》的知识后,学校还组织了《民法典》知识测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学习法律知识可以引导青少年走好人生道路的每一步。天衢中心小学通过这次《民法典》宣讲活动,把法律知识传递给青少年学生,让他们明白日常生活中他们的法律权利和义务,从而为维护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和教学秩序提供助力。

学好用好民法典报告会学习心得(汇总18篇)篇八

1、就总则编来讲,中国《民法典》通过之前,《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以及《民法总则》均已颁布并使用至今,民法通行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公序良俗原则早在1986年的《民法通则》便已明确下来,《民法典》对此并未做实质性改进。亮点在于将《民法通则》第六条“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修改为“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不得违反公序良俗”,将“国家政策”修改为“习惯”,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实践中政府部门“以言代法”的弊端,但如王泽鉴教授所言,《民法典》许多条文使用不确定法律概念,何为“习惯”,立法上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容易使立法遁入概括条款、遁入司法,或者遁出立法者责任。

2、就其它各编而言,《民法典》1260个条文,对现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做出实质性修订占比约19.5%、新增条文占比约11.7%,二者总共占比约31.2%。通过对法律的前后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所谓的“实质性修订”是对以前有相应规定,但该规定不完善或已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做出相应的修订;“新增”指的是相关内容法学界已有过多次讨论,但没有通过立法形式予以确认。我们以《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为例,第1195--1196条对已有的网络侵权责任进行了完善,对于避风港规则做了进一步改进;第1127条将“好意同乘”纳入立法框架;第1254条对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责任进行了进一步明确。以上这些重大修订条款及新增条款,不论在立法上,还是在实务中,都具有积极意义。但反过来说,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法律本应如此规定,《民法典》进行修订和增补,达到了公民的期望值,但未有超出期望而带来的“意外惊喜”。

3、通过上述认识,我们可以做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民法通则》、《民法总则》、《物权法》、《合同法》等法律就好比桌子上本就摆放着的鱼香肉丝、糖醋排骨、水煮鱼片、宫保鸡丁等家常菜,现在我们把这些菜品改良一下,再加上青椒鸡蛋、可乐鸡翅两道菜品,所有菜品整合起来,取个好听的名字叫“满汉全席”,在这套席上,菜品齐备,且做法、名称、口味、摆放的先后顺序都是有讲究的,人们通过这套席可以吃到所有菜品,这就是咱们的《民法典》。

《民法典》的颁布在中国立法史上实属首例,它的通过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一些媒体报道《民法典》的通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不免有夸大之嫌。“划时代”这个词应当慎重使用,它代表前后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法国民法典》颁布前后国家从等级森严的旧社会过渡到民主自由的资本主义社会,它可以称作划时代;“我不是药神”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靶向药物“格列宁”最终纳入医保,给予患者活下去的希望,这也称得上划时代。但1月1日《民法典》生效后,中国公民的生活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吗?在此之前包括现在,中国公民就生活在一个旧的时代吗?《民法典》的内容告诉我们,不可能!

学好用好民法典报告会学习心得(汇总18篇)篇九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体育领域来说,“民法典时代”的到来意义重大,将为中国体育行业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

中国正在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竞技体育屡创佳绩,全民健身如火如荼,体育产业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体育的边界随着互联网时代各产业融合程度的加深而越来越复杂,体育行业也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产生了大量的新课题,民法典的颁布,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堪称一场“及时雨”。

对于体育活动中的人格权保护,民法典为体育领域中经常出现的肖像权纠纷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法律武器。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广度和强度都被放大,运动员等人群也在市场化大潮中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维护人格权的需求,这也成了体育行业的一个严峻课题。民法典对于人格权的相关规定,回应了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人格权保护的新诉求,在保障相关群体利益的同时,也为媒体报道、舆论监督规范了尺度。

民法典中的自甘风险条款,对于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进行了规定,有利于解除文体活动组织者的后顾之忧,让大家更有信心、有动力组织文体活动,最终将有利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相关赛事活动的蓬勃开展,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对于体育产业,民法典通过对市场交易规则的梳理,将为体育产业相关各方提供稳定的行为预期。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民法典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民商事领域各项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则,为民商事活动提供了更为明确的行为规则和基本遵循,也将推动中国体育产业朝着更健康、更有活力的方向发展。

民法典,体育情。民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民法问题本质上是民生问题。编纂民法典,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民法典对于体育活动的保障,体现了体育在人民群众追求更美好生活道路上的重要作用,也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体育改革不断深入,在这条道路上,法制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体育与教育、体育与旅游、体育与文化等等关系,都必将更多地需要民事法律的支持,而民法典也必将为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提供更为坚实的法治保障。

民法典。

学好用好民法典报告会学习心得(汇总18篇)篇十

近日,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党要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以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这一要求深刻表明,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政机关治国理政成效的重要方面。

管子曰:“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从中国历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法经》问世,到代表中国古代历立法水平的《唐律疏议》出台,历史表明,法之盛衰关乎政之治乱,良法向来是治国之重器、善治之前提。今天,汲取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系统整合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诞生,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可以说,编纂法典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是中国法律传统和法治信仰的生动写照,映射出中华民族在法治道路上的不懈奋进。

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才能更好推动民法典实施。从实践看,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社会生活风清气正,都离不开民法制度夯实基础、与时俱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充分把握民法典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才能推动“中国之治”进入更高境界。

实施民法典,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常抓不懈。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开展工作,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不仅要考虑民法典规定,还要加强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与此同时,维护好民法典,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题中应有之义。善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善以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率来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才能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欲茂其枝,必深其根。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建议,民法典诞生就是充分尊重民意的过程。遵循同样的逻辑,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不管是遇上高空坠物,还是碰到遗产纠纷,抑或遭遇隐私泄露,只有全体社会成员以民法典为遵循,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才能让民法典真正成为老百姓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从这个意义上讲,把讲清楚阐释好民法典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方能保证全社会缘法而行,实现法盛人和。

大国治理,机杼万端,法治始终是令人瞩目的关键词。让民法典的规章与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日常生活,神州大地必将绘就全面依法治国的崭新画卷。

学好用好民法典报告会学习心得(汇总18篇)篇十一

典,意味着规范,系统。法典,是对法律的提炼与整合。萨维尼说:“法典是对全部现有法律系统性的整理与编纂,并且具有由国家赋予的排他性的的法律效力。”培根说:“应当制定一部法典的时代,必当在智慧上超越此前的一切时代,因此一个必然的结论是,其立法能力必定为其他时代所不及。”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中国首部民法典的问世,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障人民权益具有重大意义。意味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将因这部法典的诞生而被深刻改变。

作为新时代的法典,民法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得以实现。例如,民法典规范了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业发展息息相关。民法典的到来,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更加有序,让社会更加和谐。

作为一部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法律,民法典的实施,在我国立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先后经过4次修改,历时五年,终于颁布实施,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他的出台紧扣时代脉搏,回应时代需求,它标志着我国私权治理体系的雏形基本形成,我国对于民事权利的保护将进入全新的“民法典时代”。我们相信,作为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民法典必将成为新时代制度文明的重要基石。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经济社会生活中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变化,民法典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全体党员应顺应时代潮流,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坚持问题导向,适应技术发展进步新需要,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推动民法典不断完善和发展。

6月1日,民法典全文正式公布,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早已成为两会上代表委员的热议焦点和生活中群众百姓的热门话题。它集中反映了人民意愿,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是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中具有重大意义。

民法典的立法目标是保障人民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2019年地方各级法院受理案件3156.7万件,审结一审的刑事案件129.7万件,这意味着受理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民事案件。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民法典将成为重要的法治保证和有效的法律利器。以保护民事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民生关键问题给与多角度、全方位的回应,体现人民需求,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开启人民权利保护的新时代。

民法典的立法原则是以人民为中心。1260条,10万余字,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条文、字数最多的一部法律。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民事法律规范的系统性整合、修改和完善,在字里行间呼应着社会现实,用行文条款书写着人民权利。它囊括了全部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可以说,人的“生老病死”各个阶段的权利,都可以在这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中找到答案,且围绕着“人”做出了周全的利益保障。

民法典的运作形式是开门立法,广纳民意。历时5年,草案各编10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10次并收到102万条意见……这些数据正是《民法典》开门立法、广纳民意的充分证明。集民智、映民意、应关切,吸引更多的公民和机构参与立法过程,通过广开言路的形式,充分考量和吸纳民意,实现公共利益化,保障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而群众意见的接受和采纳,更是与民心民意达成共识的证明。

民法典有着太多的闪光点。它体现了时代的精神和特征,有典型的中国特色与风格,对中国问题作出了回应,与时俱进,有发展眼光。它是中国人民“保障私权”呼唤的最有利回应,这种回应既凸显观念的进步,更体现了“人民至上”的立法精神。它的诞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维护人民切身利益,将深刻影响我们每个人。这样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正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期许阔步向我们走来。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体育领域来说,“民法典时代”的到来意义重大,将为中国体育行业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

中国正在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竞技体育屡创佳绩,全民健身如火如荼,体育产业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体育的边界随着互联网时代各产业融合程度的加深而越来越复杂,体育行业也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产生了大量的新课题,民法典的颁布,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堪称一场“及时雨”。

对于体育活动中的人格权保护,民法典为体育领域中经常出现的肖像权纠纷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法律武器。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广度和强度都被放大,运动员等人群也在市场化大潮中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维护人格权的需求,这也成了体育行业的一个严峻课题。民法典对于人格权的相关规定,回应了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人格权保护的新诉求,在保障相关群体利益的同时,也为媒体报道、舆论监督规范了尺度。

民法典中的自甘风险条款,对于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进行了规定,有利于解除文体活动组织者的后顾之忧,让大家更有信心、有动力组织文体活动,最终将有利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相关赛事活动的蓬勃开展,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对于体育产业,民法典通过对市场交易规则的梳理,将为体育产业相关各方提供稳定的行为预期。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民法典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民商事领域各项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则,为民商事活动提供了更为明确的行为规则和基本遵循,也将推动中国体育产业朝着更健康、更有活力的方向发展。

民法典,体育情。民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民法问题本质上是民生问题。编纂民法典,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民法典对于体育活动的保障,体现了体育在人民群众追求更美好生活道路上的重要作用,也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体育改革不断深入,在这条道路上,法制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体育与教育、体育与旅游、体育与文化等等关系,都必将更多地需要民事法律的支持,而民法典也必将为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提供更为坚实的法治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经过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这是因为该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民法典》实施后,现行的《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民法通则》、《物权法》、《担保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将被替代。

1、民法是对人们真实生活中行为的规范,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法。民法即私法,是关于个人或私人的法。如隐私权和信息权,民法就是关于平等的民事主体公民或法人等的财产和人身关系方面的法律规范。

从市场经济的概念方面可以看出,民法具有私法的特征:民法是以“私”字为核心的私权经济,这个特点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基本主体是私人(指有独立利益和人格的一切主体),其发展动力是私心;而且追求的目标也是私利。因此,可以说民法又是权利法和平等法。即对任何一个民事主体的合法权利都要平等地保护。

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2、民法通过强调人性,追求真、善、美,实现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如被称为“帝王规则”的诚实信用原则,它要求民事活动要以依此原则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否则,就在承担民事责任。

英国法学家梅因曾说:“一个民族,如果民法规范健全,说明它的文明程度高;如果刑法健全,说明它的社会文明程度低。”《民法典》的出台,表明了我国社会将进入一个文明进步的新时代。

3、《民法典》内容决定了民事权利和义务以及民事行为和责任问题,需要与民法意识、民法观念的培育和普及有关。

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民法典中涉及的婚姻、继承和收养问题,涉及的财产方面的物权以及债权方面的合同问题以及侵权责任问题,都是基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四要素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这就要求人们不仅要有权利意识,还要有义务意识;不仅要有行为的合法性意识,还要有责任意识。如果一个人没有民法观念,那么,他的人格观念、权利观念、利益观念、自由观念以及责任观念就不可能完善。如果一个政府没有民法观念,就可能不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更难说是一个法治的政府。

因此,民法意识的培养既是全民的自觉行为,也是政府责任。

4、民法典的贯彻实施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载体,很多规定同有关国家机关的行政决策和行政行为直接关联,特别是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民法典的实施,会很好地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财富的不断积累,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的时代的到来,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强,希望对权利的保护更加充分,更加有效。

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行政机关以及司法工作人员,要了解民法典的规范,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和责任的要求。各级政府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

近日,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党要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以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这一要求深刻表明,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政机关治国理政成效的重要方面。

管子曰:“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从中国历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法经》问世,到代表中国古代历立法水平的《唐律疏议》出台,历史表明,法之盛衰关乎政之治乱,良法向来是治国之重器、善治之前提。今天,汲取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系统整合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诞生,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可以说,编纂法典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是中国法律传统和法治信仰的生动写照,映射出中华民族在法治道路上的不懈奋进。

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才能更好推动民法典实施。从实践看,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社会生活风清气正,都离不开民法制度夯实基础、与时俱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充分把握民法典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才能推动“中国之治”进入更高境界。

实施民法典,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常抓不懈。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开展工作,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不仅要考虑民法典规定,还要加强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与此同时,维护好民法典,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题中应有之义。善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善以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率来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才能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欲茂其枝,必深其根。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建议,民法典诞生就是充分尊重民意的过程。遵循同样的逻辑,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不管是遇上高空坠物,还是碰到遗产纠纷,抑或遭遇隐私泄露,只有全体社会成员以民法典为遵循,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才能让民法典真正成为老百姓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从这个意义上讲,把讲清楚阐释好民法典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方能保证全社会缘法而行,实现法盛人和。

大国治理,机杼万端,法治始终是令人瞩目的关键词。让民法典的规章与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日常生活,神州大地必将绘就全面依法治国的崭新画卷。

学好用好民法典报告会学习心得(汇总18篇)篇十二

近期,民法典与“小明”的故事,在网络上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故事用插画文字的形式展现了民法典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点点滴滴,通过“小明”的成长展示民法典的发展和不断完善,折射出民法典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一部“法”的诞生伴随着中国社会60多年跌宕起伏的发展,伴随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也深刻反映出“人民至上”的幸福感、获得感。

学好用好民法典报告会学习心得(汇总18篇)篇十三

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这部法律自1月1日起施行,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民法典对目前的社会、工作、生活到底有多大的意义,它的亮点是什么?我带着满肚子的疑问进行了学习与了解。

民法典的内容包括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保护等广泛内容。民法典完全体现了人民对法制建设的所有诉求,期待自己的各项权益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同时,也体现了老百姓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维权意识不断加强。我认为,《民法典》完全来自于人民的生活和实践。因为它无论是在生活中遇到的老人倒地不敢扶,高空抛物、“套路贷”、“校园贷”、霸座、还是游戏中的q币、网络游戏装备等等,《民法典》都一一给了解答,丰富地展示了与老百姓相关的点点滴滴。充分贴近了人民的生活。

法律服务于人民。只要人民有关切,法就有回应。《民法典》的诞生将为人民提供全方位立体式保护,再次体现了我国立法的全民意志。《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开启了我国公民权利保护的崭新时代,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需求,保障了人民的权益,用权利本位构建起整部法典的逻辑主线,必定能够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座“大厦”的重要支柱,必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学好用好民法典报告会学习心得(汇总18篇)篇十四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国人饱受疫情的困扰。在这个关键时刻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意愿。

《民法典》是一部万能宝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展示了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点点滴滴,它是一部生活的百科全书,关系着每个人的生老病死,在这部法典里一一做出了解释。

这部法典的出台呼应了我国国情的现实需要,充分保障了人民的权益,在今后的时间里,我会认真学习这部法典,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遵守法律,享受个人权利,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学好用好民法典报告会学习心得(汇总18篇)篇十五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法治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作为一个公民,我们不仅要懂得如何遵守法律,更要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民法典作为我国民事法律的基础,它的实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意义重大。在学习和运用民法典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它对于维护公平正义、保护个人权益的重要性,并且产生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民法典让我认识到法律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民法典作为我国民事法律的基础,规范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法律关系。它不仅为社会交往提供了明确的规则,还为个人提供了维权的法律依据。通过学习民法典,我深入了解了合同、物权、侵权等方面的法律知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明白了只有遵守法律、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社会才能有序稳定地发展。

其次,学习民法典加强了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民法典是我国民事法律的总纲,在其中载明了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原则。通过学习民法典,我深刻认识到法律的权威和可靠性,更加坚定了依法行事的决心。我意识到,只有依法行事,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保障个人合法权益。因此,学习民法典不仅提高了我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更使我从根本上增强了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此外,学习民法典增强了我的法律能力。民法典是一部复杂而庞大的法律体系,涉及的领域广泛且繁杂。通过学习民法典,我逐渐掌握了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原则和实践操作方法等,使自己有能力正确运用法律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当我遇到合同纠纷、侵权事件等法律问题时,我能够准确判断并采取合理的法律措施,以保护自己的权益。学习民法典不仅为我提供了实际操作的方法,更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学习民法典在我个人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民法典,我明白了法律的公平、公正性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努力做到公正、公平地对待他人,并主动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同时,我也积极宣传法律知识,使更多的人了解民法典,并自觉遵守法律,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之,学习和运用民法典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学习民法典,我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加强了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了我的法律能力,以及在个人生活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会继续学习和运用民法典,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为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好用好民法典报告会学习心得(汇总18篇)篇十六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法律;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的重要指示,切实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天衢中心小学开展学好民法典,护航人生路专题系列活动。

一、各班召开学习《民法典》主题班队会。

各班围绕学习《民法典》召开线上主题班队会,教师通过视频、结合具体案例、采用问答互动等多种形式,将民法典知识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们对监护人责任、民事权利、遗产遗嘱继承等社会热点问题有了初步了解,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民法典》存在的重大意义。

二、《民法典》知识我知道。

《民法典》这样的鸿篇巨制,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可谓绝无仅有,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公民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从胎儿时期一直到成年,民法典将一路随行,呵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组织同学们通过主题班队会和自己搜集、学习《民法典》的知识后,学校还组织了《民法典》知识测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学习法律知识可以引导青少年走好人生道路的每一步。天衢中心小学通过这次《民法典》宣讲活动,把法律知识传递给青少年学生,让他们明白日常生活中他们的法律权利和义务,从而为维护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和秩序提供助力。

学好用好民法典报告会学习心得(汇总18篇)篇十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全面贯彻学习《民法典》,满足群众用法需求,界河司法所认真组织、精心谋划,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民法典》系列宣传活动。

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法典。《民法典》实施得好,人民群众权益就会得到法律保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就会更加有序,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界河镇把《民法典》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党组中心组学习、专题培训班等形式,先学一步、深学一层。

举办专题讲座讲解重难点。界河司法所组织全所人员开展《民法典》集中学习活动,学《民法典》的时代意义和主要内容,结合案例重点讲述《民法典》的亮点之处。开展《民法典》进村居活动,在东曹西等村居开展专题法治讲座,向村民宣传《民法典》的诞生经过、主要内容以及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与村民息息相关的条文进行重点解读。组织全体社区矫正对象开展《民法典》集中学习活动,不断增强社区矫正对象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打造民法典主题法治文化广场。界河镇法治文化广场建于镇驻地鲁班文化湿地公园内,是界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文化广场以宪法和民法典为主要宣传内容,普及法律知识。界河司法所积极发挥法治广场阵地作用,向在广场休闲娱乐的村民讲解法治广场内普法宣传栏、花草牌上涵盖的法律小知识;邀请市第三实小师生走进界河镇法治文化广场,为师生开展以《民法典》为主的法治文化宣传活动。

学好用好民法典报告会学习心得(汇总18篇)篇十八

各级党和国家机关要带头宣传、推进、保障民法典实施,加强检查和监督,确保民法典得到全面有效执行。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那你知道2020党员学好用好民法典心得体悟都有那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0党员学好用好民法典心得体悟五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也是第一部以“民”命名的法典。很显然,民法典姓“民”,集中反映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对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的平等保护,反映的是人民的利益诉求,保障的是人民的切身利益,将深刻影响我们每个人,也必将开启人民权利保护的新时代。

保障人民需求和权益是民法典的立法目标。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民法典特点就是体现了“人民性”,涵盖了人们从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从婚姻家庭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众多条款都凸显了对人民美好生活的化保障。民有所呼,法有所应。民法典追求的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认同,以保护民事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民生关键问题给与多角度、全方位的回应,必将成为保障人民需求和权益的重要法治保证和有效的法律利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民法典的立法原则。民法典对我国现行民事法律规范进行了系统性整合、修改和完善,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体量、编章结构最复杂的一部法律,囊括了全部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保护公民诸项民事权利,字里行间呼应着社会现实。可以说,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一生各阶段的权利,都可以在这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而且围绕着“人”做出了周全的利益保障。

坚持开门立法、广纳民意是民法典的运作形式。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经过5年多工作,民法典终于颁布实施。据悉,这部民法典(草案)各编10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10次并收到102万条意见,这些数据的背后恰恰是民法典集民智、映民意、应关切的充分证明。不难看出,通过广开言路的形式,吸引更多的公民和机构参与立法,充分考量和吸纳民意,实现公共利益化,保障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而群众意见的接受和采纳,更是与民心民意达成共识的证明,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立法精神。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未来,民法典的实施将是我国法治建设领域中的一件大事,不仅体现在立法、司法、执法等环节和程序中,也需要每一位公民、每一个民事法律主体参与其中。我们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引导人民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真正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我们相信,在依法治国的路上,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这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就一定能发挥效用。

7月31日下午,本人参加在局机关举办的《民法典》专题讲座,主讲人为广州金鹏律师事务所的熊浩老师。熊浩老师从民法典编纂的历程、地位、颁布的意义以及各编的热点来深入浅出的讲解民法典的内容,讲解中穿插各种案列加深了我们对条文的理解。听完讲座后我获益良多。

民法典的编纂历程,可以说是千雕万琢。回顾新中国立法史,编纂民法典最早开始于1954年,到今年5月28日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典编纂之路走了整整66年,几乎贯穿了迄今为止的整个新中国的历史。编纂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草案经过反复修改并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民法典编纂的历程之久、工程之大,这是因为民法典对国家和社会的治理、人民的生活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国家在制定民法典时不得不慎之又慎。

民法典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民法典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这就将民法典定位为一部基础性法律。

民法典具有重大意义,王晨副委员长在民法典草案说明中提到:“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看看外国的民法典,最早是《法国民法典》1804年颁布,又被称为《拿破仑法典》。该法典一扫法国的封建制度,确认和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开启了法国的近代化道路。其次是《德国民法典》1896年颁布,当时德国统一不久,需要一部统一的法典为民族铸魂、为国家筑基、为统一的市场建立统一的交易规则。《德国民法典》开启了德国强盛的道路。而离我们最近的日本《日本民法典》1898年颁布,是明治维新中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日本民法典》全面学习西方的民法制度,开启了日本近代化的强国之路。可以说民法典常常是一个国家在历史的上升拐点处立下的一座里程碑。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民法典的制定,恰逢其时。

民法典的内容“接地气”。这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1260个条文覆盖一个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无疑就是一本“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换一种说法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作为事关每个公民漫长岁月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熊浩老师在讲解的热点中就有物权编中对住宅使用权70年后自动续期的明文规定;对小区公共区域收益归属问题的确认强化了小区业主权利保护;在人格编中加强了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在婚姻家庭编新增加了30天离婚冷静期,诉讼离婚的两次起诉间隔由6个月改为一年;在侵权责任编中把时下争议的高空抛物问题也纳入其中;等等一系列的社会热点问题在这部民法典中都能找到,民法典实实在在的做到了民有所呼,法有所应。

总而言之,民法典是一部能让社会更公平发展、让群众步入幸福安康生活的法典;是一部能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让公民尊严得到充分尊重的法典;是一部值得我们每一位公民认真去学懂它、尊重它、并用好它来维护我们切身利益的法典。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6月1日,民法典全文正式公布,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7编加附则、84章、1260款条文、总字数逾10万……民法典为全方位保障人民权益而生,每一字每一句都书写着“权利”。以此为标志,我国终于迎来了“民法典时代”!

作为我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自2015年启动编纂工作以来,一直受到全社会热切关注。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编纂民法典”正是其中一项重大立法任务。此后,民事法律制度不断完善,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等法律相继出台,民事立法实践涵盖经济、民生、文化、生态环境等各个领域,为人民权利和公共利益提供了坚实保障。

随着民事法律制度不断细化和完善,在此基础上编纂民法典,顺理成章提上议事日程。民事法律涵盖范围广、相关条目多,难免会存在冲突和矛盾,民法典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而是对现行民事法律规范进行修改和完善,从而使民事法律体系更加严谨、协调一致。

对于公众来说,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方方面面,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法律保障。生命权、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各项民事权利都将得到法律保护。民法典“慈母般”的关怀中,公民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每个人都可以更有尊严地参与公共生活。提起民法典,人们习惯于从保护公民权利的细节去探讨其价值和意义。实际上,民法典保障的并不仅仅是“家长里短”,民法典的从无到有,本身就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生动写照。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此后,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大首次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随着依法治国理念不断强化,在法治建设基本完成之后,法治中国不仅凝聚着高层共识,同时也寄托着公众的殷切希望。

法治的精髓是限制权力、保障权利,由此,不仅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而且要为权利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法治社会中,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权利“法无禁止皆自由”,“禁止”与“自由”之间,需要法律作出详细而明确的规定。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无疑侧重于保护私权利。只有在严格监督权力、充分保障权利的基础上,才能使法治理念深入民心,从而使民众成为法治社会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旨在调节社会关系的民事法律需要与时俱进。作为法治建设领域中的一件大事,民法典的颁布和实施不仅意味着公民权益得到更有力的保障,同时也预示着法治中国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以良法善治引领公共生活,国家和个人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民法是万法之母。孟德斯鸠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充分认识民法典颁布能够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民法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是公民权利的宣言书。民法典为保障个人合法权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也为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新兴权利、新型案件的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之所以要编纂一部统一的民法典,是因为从建国至今,我国颁布了大量的民法单行法规,这些法规内容庞杂,分散广泛,不仅存在一些法规相互之间不够协调的问题,而且老百姓使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

民法典弥补体系缺漏、去除体系重复、消解体系冲突。民法典进一步完善了民商事领域的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则,有利于维护交易安全和市场秩序、促进公平正当竞争、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政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国家机关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必须清楚自身行为和活动的范围和界限。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开展工作要考虑民法典规定,不能侵犯人民群众享有的合法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有关政府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要依法履行职能、行使职权,保护民事权利不受侵犯、促进民事关系和谐有序。民法典问世,意味着我们国家形成了完备的民事权利体系,规范的民事行为准则,完善的权利保护机制和有效的权利救济规则——我国法制的体例框架由此丰实延展、枝繁叶茂。

民法典充分反映人民意志,提高依法治国水平。民法典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落实到民事法治领域,充分赋予民事权利,保障权利不受限缩、不被侵犯。民法典聚焦民生发展问题,处处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所谓“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体现出我们国家以良法促进发展、保证善治。民法典草案对于民事权利类型规定更丰富,行使权利规则更清晰,权利保障更完善。“民法典对公民权利类型及其行使方式规定得越丰富、越精细,就越能限制公权力的滥用,越能起到规范公权力的作用。”民法典的出台为政府提高治理能力、提高依法治国水平提供了法律保障,对行使公权提出了边界限制。同时,还将切实影响人民生命利益,解决现代社会困扰人们的问题,在私权保障上更进一步。“这最终将促成相关部门更积极施政,公民更遵守法律。”

“法者,治之端也。”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法治是最重要的逻辑起点之一。民法典的颁布蕴含了民事权利保障、法律义务强化、社会秩序稳定等多重价值,是以良法推进善治的重要抓手,自然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更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划时代”法典。而在此时,如何实施好“民法典”,切实发挥其效用,各级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的举措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带头示范,深刻理解法典条文,将其融入日常工作生活,当好民法典使用的“领头雁”。要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将其不断配套、补充、细化,把“民法典”放在发展的滚滚车轮上。也要用好监督手段,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以此为基抓好法治型政府建设。

“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理解”是衡量“民法典”效用的标尺。知行合一,亦要先知而后行,是王阳明先生在认识事物时所推崇的思维模式,正如认识“民法典”时,各级党组织与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在“理解”上下功夫,从而带头发挥出其优势。其一,要聚焦理解“民法典”条款。民法典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体量、编章结构最复杂的一部法律,其专业术语众多,更是要选取与工作相关的进行专业解读,加快民法典融入政府工作的脚步。其二,要深度理解“民法典”的“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坚持将“人民至上”理念融入民法典的推广与实施工作,大力开展普法工作,引导群众形成自觉守法习惯,鼓励群众靠法的意识和能力解决问题,让百姓主动拿起法治武器。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民意”是推动“民法典”发展的动力。“法与时转则治。”亦指法律应与时代需求相切合,民法典的发展思路也是如此。当前,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民法典面临的是一个又一个时代难题,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去探索、去解决,才能让民法典久久留下为民服务的身影。而“解铃还须系铃人”,促使民法典完善更新的正是民情民意。故此,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多听群众呼声,找准民法典在解民忧方面存在的不足,归纳整理,及时上报。要拓宽与民交流渠道,多使用调研、走访等方式寻找民法典使用、推广的难点、堵点,联合地方专业法律机构力量,共同分析研讨,争取早日补足存在短板。要重视地区案例,及时吸纳其他地区群众意见与相关案例处理经验,举一反三,帮助“民法典”发展稳定,从而顺利使其融入群众,服务群众。

“十目所视,十指所指”,“监督”是维护“民法典”宗旨的武器。民法典的出台无疑是为法治型政府建设安装了“强引擎”,也为维护人民利益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保证。加强对民法典实施工作的监督力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民法典”公信力已成为实施“民法典”中的关键。因此,各级党组织以及党员干部要从自我监督做起,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等日常工作的准绳,不得作出危害公民权益的任何决定。要从日常监督中加大规范行政处罚、行政检查、行政裁决等活动,并依法严肃处理侵犯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和人员,提高群众公信力。要引入群众监督机制,促使各级司法机关及时修改完善相关民事司法解释,统一民事法律适用标准,帮助民法典顺利落地生根。

“民法典实施得好,人民群众权益就会得到法律保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就会更加有序,社会就会更加和谐。”习近平总书记就民法典的实施意义做了精准概括。用好民法典,抚平百姓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民法典出台之含义,在民法典的实施中掺入浓浓为民情,在维护人民权益与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上贡献光和热!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减免税申请报告(汇总24篇)

    在职场中,撰写一份完整、清晰的报告范文对于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至关重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

    主播签约合同主播签约合同违约要办(优秀14篇)

    合同协议是一种法律文书,用于约定双方在特定事务上的权益和责任。以下是一些成功合同协议范文的分享,可以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乙方: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

    内衣营销策划书内衣营销方案范文(23篇)

    策划方案是实施一个项目或活动的基础,它能够明确目标、确定策略以及指导具体的工作实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策划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说明:我国目前的节假日

    社区卫生工作人员个人总结(优秀14篇)

    个人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弱点,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克服自己的不足。阅读别人的个人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下是一

    小班图形教案(实用21篇)

    教案应当突出重点,注重细节,并合理安排时间,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借鉴这些小班教案范文中的优秀教学经验,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这次的数学活动,我原

    学校人力资源主管年终总结范文(22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重要的经验和教训,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更好地应用。总结范文9:通过总结学习的经历和成果,我愈发坚定了自己在学习中的努力和追求

    大班语言教案爷爷一定有办法(优质20篇)

    大班教案需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能力,以便提供有效的学习体验。请大家一起来看看以下的大班教案范例,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思路。《爷爷一定有办法》是一个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

    相约冬奥相约北京冬奥会范文(18篇)

    北京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各类国际大型活动和比赛经常在此举行。推荐给大家的是北京周边的自驾游线路,适合亲子出游和自由行的小伙伴们。2015年7月31日下午,亿万中

    初中动物园游记大全(16篇)

    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优秀作文可以传递作者的情感与思想,我们需要学会用文字表达内心的世界。通过分析优秀作文范文中的亮点和特点,我们可以借鉴到很多写作技巧和方法。

    创文冲刺动员会发言稿(优质17篇)

    发言稿不仅仅是一篇语言材料,更是我们思想和智慧的展示,它能展现我们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和扎实的知识储备。在撰写发言稿时,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范文,了解不同风格和结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