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感悟(汇总18篇)

时间:2023-11-26 作者:书香墨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对于自己成长的一种总结。接下来是一些值得参考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素材。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感悟(汇总18篇)篇一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再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么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么课,掌握这门课。在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心得体会:

教材的编排,除了考虑到了呈现的连续性、相关性和难易程度之外,还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水平,甚至照顾到了零起点的学生的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从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自信,而教师也得到了学生的尊重。学生在自己完成课本内容之后,在对相关的知识探索和交流中,掌握了书本中还没有介绍的知识,对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是有很大帮助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而我学校就还没有电脑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用好的比喻,贴近聋生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教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从而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体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有什么问题才会及时地提出来,师生双方才可以及时交流。教师应不断地分析学生的感受,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把握好"度",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教师在和谐中诠释教学,让学生在和谐中建构知识,从而在学生心目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让自己的课堂散发出灵性的光辉,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感悟(汇总18篇)篇二

自从计算机进入到初中生的课堂,在短短的十来年,学科的地位,学习的内容,指导思想,课程的性质,甚至学科的名称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切归因于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对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每个公民的必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想把握好本学科的教学,特别是处在不断改革的事实下,始终抓住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以致用的目标,首先要深刻认识到本学科的有关个性和共性。

一、学科的特点。

1、新生性:不仅体现在从无到有。即使是已有的学习内容,如文字的录入与排版,也是以较快的速度在更新。可以肯定,今后本学科定有许多新内容出现。故新兴性也包括了现在的初中生在将来要碰到,并自学大量新的本学科分支内容。

2、工具性:如同识字和四则运算一样,计算机的基本运用能力将成为每个人工作的基本必备工具。

3、技术性:《计算机》课偏重于理论性,而《信息技术》课则偏重于技术的应用,当然是在一定层次的理论基础上的技术。这也是当今知识经济在it行业充分体现的原因所在。

4、应用性:不论是在高层次,如军事、气象、经济方面,还是在中学生的学习,或是在日常工作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教学可以联系实际。

以上是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特点,也是我们教师在选择、应用和创造教学法时,关于学科特点方面的主要理论依据。

二、把握全局的教学法。

(一)、消除神秘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

由于中小学各校条件不等,有些学生在小学就已接触计算机,有些学生初中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电脑,而基础相差较大。这种不平衡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是相当大的。许多学生对计算机有神秘感,甚至有恐惧心理,这对教学是很不利的。我们应对症下药:

首先,不妨打开计算机主机箱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介绍一下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将各部件以人的各器官作比喻。盖上机箱,打开计算机,让他们操作一下几个精心设计的程序,惊讶之声不绝于耳。

其次,为了树立信心,激发兴趣,可以讲讲当今某些中小学生,自学计算机达到哪些哪些结果,有的达到某种不可思议的情况;再讲讲计算机的功能,应用范围,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等。

(二)、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现在绝大部分的信息技术课本按“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基础应用程序”这种模式安排教学顺序,新学科入门难,学生的兴趣一降再降,如何让学生保持一定的兴趣,又尽快由“门外汉”变成“门内人”呢?只有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按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适当调节教学顺序。

例如,对前两个部分,我先让学生了解个大概,不求甚懂,在学习的过程中再适当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指导他们练习、理解以至掌握。即:当学生明白计算机的组成,初步掌握windows桌面操作之后,便可以开始学习汉字处理,这里不仅可以练习指法,而且可以让学生输入自己的得意之作,并加以精心设计,然后打印出来。手棒自己的杰作,体验着成功后的喜悦,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一定更浓厚,了解计算机的愿望一定更强烈。在此基础上,再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地了解前面基础知识。

(三)演示法与实践法。

有条件的学校,应能在硬件上保证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仪等是上好计算机课的基本硬件。教师可以应用演示法,使学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种信息,更容易接受。在我校,除上述硬件设施外,还可以制作一些与本次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计算机、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实践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误。

虽然大纲已明确要求上机课时不少于总课时70%,但如何安排这70%,是我们正在摸索的课题。但至少可以肯定:1、学好计算机必须有充足的上机实践的时间。2、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准备好较大信息量的素材和习题,供选用、学习或探索。3、上机实践,必明确目标,有多层次要求,必让学生每堂课有所学,有所获。

(四)、多媒体辅助教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法,它可能是用于演示,讲解,也可能是用于自学,答疑等各方面。但最大的特点是要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可更方便的应用它。比如在机房的局域网里安装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cai辅助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上机时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学习,可以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如学电脑的《开天辟地》、《万事无忧》,练习打字的《五笔高手》,以及《跟我学用office》、《学windows95》等。作为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组织好学习的内容、方法、要求和检测,以防失控。

(五)一题多解,求解多样化。

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样性,有时答案也有多种。在信息技术学科,更应让学生树立这种观点,提高这种要求。比如,删除一个字符可以用del键,也可以用backspace键,还可以用delete键;使用路径时可以用绝对路径,也可以用相对路径;在编写程序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和算法。一题多解,旨在增强学生灵活地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多分析,多提示,揭示本质的内容;若演示,必有分析,另给习题和要求。

结束语。

中学计算机教学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之多,此文讲了几点教学中的心得与观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利于互相交流教学体会,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感悟(汇总18篇)篇三

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就是以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化学学科的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化学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会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其它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它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依据顾泠沅的情意原理“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复杂的化学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相融洽,学生眼耳手脑的全部调动并聚焦于一点,再加上软件的运用交错穿插在学生实验、老师讲解之间,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使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对实验现象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我在讲授酸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可通过因特网获取有关国内外酸雨研究的最新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查询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示教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培养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也就是勇于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重新组合既定的感受、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具有生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特征,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地启迪。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为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依据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这一新的教学结构去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切入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兴趣—自主学创造”的教学模式,即:激发兴趣、自主实践、创造迁移。教学过程要经历“观察”和“思维”两大基本层次,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

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为我所用,再结合教学实际,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纯使用有限的教材、教参备课的老套路;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新情境,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实验现象,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以激起学生兴趣;利用互联网进行人机交互沟通,通过上网查资料来进行研究性学习,甚至不断推广远程教育,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互动。

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感悟(汇总18篇)篇四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就是最主要的目标?我认为不是。而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到多方面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信息素养的提高。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在这十来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过成功和失败的教训,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和处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根据本学科的自身特点,学生的合作意识是逐步加强的、他们的探索精神是不断培养的,这些教育是要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项任务中的。我在每一个班级里面都选出若干个基础比较好一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辅导小组,在每次上机的时候由他们负责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这样既提高了总体成绩,也使他们获益不少。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使信息技术课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摆脱封闭式教学方法,探索多样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演示、讲解模式。

某些知识,借助于电教设备演示,教师在其中做适当的讲解,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我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软件,将操作过程通过教师机演示给学生,并适当讲解,使学生观看到了完整的操作过程,这样,不仅易于传授所学内容,还能有效控制课堂进程,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为了配合演示模式的教学,我还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接受能力,制作有针对性的课件,使课程内容生动形象,变难为易。这样生动形象的表述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易于接受。

(二)练习模式。

学生要想熟练使用计算机,仅靠教师的讲授和演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掌握运用操作技能和技巧。练习的方式要多种多样,上机操作,课内外作业等。在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时,一般由教师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例如,讲完网络浏览软件的使用后,我要求学生课下去上网,课上再体会一下,讲完frontpage20xx后我要求学生自已制作个人档案、个人主页等。每完成一项教学内容,就及时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练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熟练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

信息技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高低。在教学中,我根据所学内容不同,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一般采用学生自评、他评和师评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在教powerpoint、frontpage20xx等软件的使用时,我采取了“学生作品展示、开放式评价”的方式:当学生完成作品时,要求部分学生向全班展示他的作品,并讲述制作该作品的意图、过程、采用的方法等,让其它学生给予评价。还有就是要注意评价时机的把握,何时评价为好?我认为,当评价能给后续学习带来动力或者修正作用时,我觉得引入就比较好。尤其是课堂内的评价,在修正教学偏差或失误、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最优化操作有积极作用。这个环节一般是在课程中途出现一次、结尾一次。中途的一次一般是对新课内容学习的第一次学习效果评估和反馈,是一次教学修正。结尾的一次一般作为总结性的评价,评价范围要广一点。总之,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实践性及应用性强等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采取适当的、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提高信息能力。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教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从而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体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有什么问题才会及时地提出来,师生双方才可以及时交流。教师应不断地分析学生的感受,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自己的课堂散发出灵性的光辉,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本人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从教十几年,通过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待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共同努力。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感悟(汇总18篇)篇五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可操作性。以下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信息技术教学心得感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标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标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

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任何老师都不能让人学好,学生必须愿意学习,而且努力学习才行。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直到学习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为止。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听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上课,你会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很少这样做: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让学生把每天的讲话记录下来。相反,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似乎是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为。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这种方法给学生传达出信息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

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么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由于强调开放式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提到日程,教材已不再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本次培训很实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以讲授、研讨、自学、评价相结合、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让学员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多的优点,同时给我们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1、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

2、培训形式新颖有趣,着力培养学员们的合作意识。

3、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

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3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4、是学习收获巨大。

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学习虽然完成了,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再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么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么课,掌握这门课。在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

心得体会。

一、深刻领会和把握教材,努力拓展教学的空间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编排,除了考虑到了呈现的连续性、相关性和难易程度之外,还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水平,甚至照顾到了零起点的学生的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从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自信,而教师也得到了学生的尊重。学生在自己完成课本内容之后,在对相关的知识探索和交流中,掌握了书本中还没有介绍的知识,对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把枯燥的理论上得轻松风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而我学校就还没有电脑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用好的比喻,贴近聋生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教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从而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体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有什么问题才会及时地提出来,师生双方才可以及时交流。教师应不断地分析学生的感受,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把握好“度”,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教师在和谐中诠释教学,让学生在和谐中建构知识,从而在学生心目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让自己的课堂散发出灵性的光辉,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感悟(汇总18篇)篇六

当前,信息化技术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的各个领域,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此作为当今的教育工作者,只有积极投身到这一变革中去,改革自己旧的教学观念和旧的教学模式,了解新的思想观念、掌握新的技术,使自己迅速具备和确立信息时代的文化价值观念,并能把它们熟练合理的运用于教学实践活动当中。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技术手段,随着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它必将是走向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在中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它的探索与发展,也就成为了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我就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谈我的感受。

一、直观教学,易于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比较难理解的知道或是学生很少见到的事物,只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学生观看形象生动的动画,就能很容易的明白。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时采用的不同方法,如果只通过读课文,画示意图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学生观看了用动画制作的开凿的过程示例,学生会更能詹天佑这种方法的妙处。还依然借助“人”字形线路图,看看火车的走法,更能帮助学生理解这种“人”字走法的好处,更能体会詹天佑有着超人的智慧和接触的才能,学习他的创新精神。

二、拓宽知识面,活跃思维。

学生年龄结构小,形象思维能力强。如果仅仅凭口头上讲授语文知识,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会没有兴趣,课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须要采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学生通过读课文知道大榕树那的景色很美,却不能体会那里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我在电视上播放了大榕树清晨的实景录象,让学生亲眼看一看大榕树的静态美,然后又播放了众鸟纷飞的景象,学生又体会到了动态的美。又对一只鸟的形态和声音的观看,可以想象到很多鸟的姿态,这种由静变动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清楚,易于控制进度、重点的地方可以反复演示方法,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之中,完全调动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即使学生没有亲自去看那棵大榕树,也知道了那里有很多天然的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学习兴趣的形成是学习积极性的根本所在,是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力之一。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先播放桂林的美景,让学生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欣赏桂林的山光水色。创设游漓江的情境,让学生对这样的美景产生兴趣,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才能更有兴趣的学习这篇课文。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到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和桂林山的奇、秀、险。

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现代科学兴趣。

人们常称当今的时代为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特征是信息流通量大,信息波及面广,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与日巨增的信息,人类积累的知识擦一会越来越多。在教学中用云信息技术会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现代科学的兴趣。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谜》时,对于火星、水星、木星等很多地理知识都不理解,这时候我借助多媒体就向学生展示了这些星球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他们结合图片和文字介绍来了解其他星球是什么样的,使他们更快的理解了为什么我们不能迁移到别的星球上去生活。他们在明白这些道理的同时,对科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校学习已经决定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学生的信息技术与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积极探索和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地整合,合理的结合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把信息技术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越特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自身成才。展望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前景,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必将能为跨世纪人才的成长铺路架桥,为迎接竞争激烈的、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纪的来临积极备战,为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推波助澜。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感悟(汇总18篇)篇七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再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么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么课,掌握这门课。在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心得体会:

,努力拓展教学的空间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编排,除了考虑到了呈现的连续性、相关性和难易程度之外,还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水平,甚至照顾到了零起点的学生的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从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自信,而教师也得到了学生的尊重。学生在自己完成课本内容之后,在对相关的知识探索和交流中,掌握了书本中还没有介绍的知识,对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是有很大帮助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而我学校就还没有电脑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用好的比喻,贴近聋生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教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从而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体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有什么问题才会及时地提出来,师生双方才可以及时交流。教师应不断地分析学生的感受,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把握好“度”,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教师在和谐中诠释教学,让学生在和谐中建构知识,从而在学生心目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让自己的课堂散发出灵性的光辉,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感悟(汇总18篇)篇八

高效课堂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的课程,本文提出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来打造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做到让信息技术服务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高效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潮流,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给予革新、提升和深化。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模式已有一段时间,我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从事教学两年年,也积极投入到“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中去。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的课程,随着信息技术学科的开设,大家都深知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每个人学习和认知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由此可见,打造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课堂是当务之急。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提高课堂效率,在和谐的环境与氛围中构建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课堂是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共同探讨的课题。

一、要加强“导学案”的设计。

1、“导学案”的设计应由浅入深,使知识问题化,使问题具体化。初次尝试应注意将预习提示“细化”,加强对预习的指导,避免不能理解概念和规律使预习停滞。

2、要鼓励学生尝试做预习笔记,找到新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并自主完成导学案。这样课堂学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预习中的疑问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3、要深入了解学生。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思路不同与一般的教学思维,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将“备学生”与“备教材”有机的联系起来,让“预习提示”的设计方案更进一步的接近学生的思维,让课堂展示的教学设计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要加强合作学习。

加强合作学习是“预习”实施的关键。学校定期开放实验室要落到实处,学生可以学习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上机探究。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的预习与讨论与上机探究,它可以充分活跃学生的思想,增加彼此学习的经验和机会,使学生在获得自我可能性认识的同时,又能通过合作与交流,学到他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看到自己尚未发觉或发现的自我潜能,培养自信心。

三、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遵循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要对学生的阶段性考试、探究与创造能力、课堂教学表现能力等综合评价,形成对学习小组及某学生本阶段或本学期的整体评价,真正发挥学习小组的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小组评价机制,坚决杜绝为评价而评价,用评价调动积极性,把评价当成一堂好课的佐料,流畅自然。

四、做反思。教学设计的完成,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这一次备课的结束,还需要进行课后的反思。课后的反思,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是自身理论的提升;是下一堂课的基础;是下一次备课的借鉴之路。有了更好的理论基础、方法手段,我们就能更漂亮地备好下一堂课。如此良性循环,我们的教学水平将会大幅度地提高,教学工作也会越来越出色。现在的新课程实施中的最大问题,不是教师有没有能力去实施,而是从思想上有没有认识新课程的意义,不愿意改变。鸟群从天空飞过,希望不要只留下少许洁白的羽毛和气息。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角色,不做纯粹知识的灌输者,做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领者、组织者和欣赏者,一定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质疑、思考、合作、讨论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感悟(汇总18篇)篇九

我校学生来自城区、镇、村小学,他们的基础相差很大,个别学生因家中有电脑,操作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基础较差,这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学生在做课堂练习时,让完成练习的学生给操作水平不是很好的学生做演示性操作,让他们多练习、多操作,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先了解教材,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操作部分要自己先做一遍,提前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哪些素材和资源,巧设教学引入,努力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信息课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一下就可以了,也不能不讲,让他们乱操作,这样学习效率难以保证,教学质量也会大大降低。

先让学生用5分钟看完这节课的内容,让他们对接下来要讲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有一部分学生也会在看书的同时,根据课本的步骤把这节课的操作做完。

之后,用15分钟左右把课的内容精讲,仅把学生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并提示一些学生在平时操作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再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功能,把学生用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学生机的屏幕被锁定后,学生就没有可能去操作自己的电脑了,这对于少数想开小差的同学来说,就没有机会了。这时再将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认识、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演示完后,让学生去操作。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会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就大大促进了学生积极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听课,就会发现自已在组织同一节课的授课内容、授课过程、说话的艺术和技巧等多方面上,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通过对比,从而提高自己的上课水平!

以上只是我平时教学的几点体会,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感悟(汇总18篇)篇十

信息技术时代,知识不断更新,单纯的知识储备型人才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历史教师,由于历史作为记载过去的学科,时间久远,理解史实有些困难,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直观的素材,感知历史;同时利用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容易被新鲜事务所吸引的天性,使这项技术和正确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创设良好的认知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优势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1、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知识最大的特点就是过去性,学历史的都知道一句话叫“历史没有假如”。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虽不可重复历史,但可以再现历史。利用影视资料、自制动画、文物图片、地图等,营造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历史学科有了兴趣,才能品味历史、把握历史。

例如在执教《美国南北战争》一课时,利用网络技术将战争形势图以及林肯图像、生平介绍等,把这些影、像、图、文等资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近似真实的历史情境,消除了学生和这段历史的时空距离,很快被这种情境所吸引,融进了这段历史当中。

2、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对基本史实和一些课堂上较难表达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基本概念、地图地貌等,可以在网站上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来组织。这种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将大量的资料呈现给学生,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在说明历史事件、概念、史实时材料集中,简明准确,省时省力,从而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大大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3、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习历史的目的不在于单纯地记忆一些历史知识,知道一些表面现象,而在于通过资料、证据和推理、形成综合、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和批判意识,真正逐步使学生“懂得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解释各种历史现象”。这种能力的形成,仅靠薄薄的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而现代信息技术为实现这个目的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众多的信息,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展思维空间,为学生比较辨别、思维、综合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既然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能够发挥如此大的作用,在平时历史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充分利用这种现代化手段,来使我们的历史课更加生动、高效。下面我以《戊戌变法》一节课为例来谈谈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形象导入本课,明确教学内容,做到教学设计的有的放矢。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剖析历史事件。

变法内容和意义是教学重点,为此,我设计了“归类措施表”,把变法内容分为4个方面,16项措施,以多媒体形式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分析这些措施会对谁有利、对谁有害,再引导学生把变法的意义归纳为“三个有利于”: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

对本节难点“如何评价戊戍变法”这一问题,荟萃各派具有代表的观点,甚至掺杂一些虚假的信息、建立它的资料库,以便让学生搜集信息、甄别信息、处理信息,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一得之见。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利用这些资料提炼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向教科书、权威挑战。结果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教学的气氛异常活跃,学生思想的敏锐性和深刻性、思维的活跃性和流畅性,大大超出了教师的估计和想象。所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只给材料、不给结论的信息方式,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尤其是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批判精神,是大有裨益的。

3、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模拟历史情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讲解贯穿全课内容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两个模拟历史剧:一是康有为与顽固派的论战。让学生自己表演,并适时用投影仪显示论战时的插图,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当时论战的激烈情景。二是谭嗣同夜访袁世凯的情景。通过表演,学生不仅重温了这段历史,而且对袁世凯的性格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袁世凯的阴险狡诈,为以后讲解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作了铺垫。同时,设计了一个列表归纳分析(戊戌变法的内容对谁有利)、一个材料分析(光绪颁布诏书的真正含义)和一个关于爱国主义(谭嗣同自愿牺牲的意义)的小讨论。这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再配合信息技术的声、图、影效果,能使他们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以趣激情,寓知于乐,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精神饱满,情绪高涨,乃有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之快感,师生感情融为一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感悟(汇总18篇)篇十一

“教师是一份奉献的职业,也是一份良心工作”。在这些年来,我一直遵循这句话,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地耕耘、收获。信息技术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是一个前沿科目,却不是学校教学中的“主课”。下面是我从事信息教学工作机年来的部分体会和心得,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干一行,爱一行,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你怎样善待自己的学生?教师是凭良心上课的,尤其是对于一个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因此,我把这句话作为自己教学的准则。要想有所作为,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但仅这样还不够,还应努力的钻研业务。信息技术不像其它学科,它的发展速度太快了,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既有趣味又苦涩难学的学科,若是脱离实际讲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乏味,而且不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是关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可以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践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其次,可以吸收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托尔斯泰曾说:

1“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新授前,我都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探求和认知兴趣,这样一节课下来,才会有教为理想的效果。

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外,在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会将每班分为若干组,每组有小组长,进行比赛,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观,这样,学生们在“玩”中就自然学到了东西。

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以学生发展为本。现代社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现代课堂教学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训导、灌输,随意摆布的教学行为应彻底屏弃。要确认学生是一个有一定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会学"个体,是一个独立构建个体。我们既要重视他的情感过程,同时也要注意到学生的思维过程。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关组学生的发展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信息技术课程同样要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

2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消除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伙伴教学的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给予专门辅导,使其早日成才。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一门新的学科,而且随着信息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在作相应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注意知识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肩负着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学科研的任务。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不断地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信息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感悟(汇总18篇)篇十二

以前学生如果不带笔记本,我会很生气,把他们训斥一顿,然后考虑到从教学楼来机房一趟并不容易,然后让学生继续上课。久而久之,学生发现没有带笔记本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够挨一顿训罢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然后对于作业的问题,我今天强调了,所有人必须交,哪怕是拖堂也必须交。

最终54名同学上交了42份,相比于以前还是有一些起色的。目前自己的信息教学还显得比较原始,没有什么成型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作为支撑,每次的课堂显得比较散乱连贯性比较差,这是要改进的地方。

自己制定的规则,首先自己就不能践踏,否则学生也没有遵守的价值,有的时候惩罚是没有意义的,改正才是更加重要的。所以当学生犯了错误,暴跳如雷,慨叹学生怎么能够这样呢,然后情绪大为低落,甚至没有了教学的心情,这都是应该避免的。所以严师或者说严厉,并不是说做人苛责,而是说要严格的按照规矩办事,教学虽然需要灵活,但是对于一些习惯养成无规矩不成方圆。

信息技术课要有明确的目标,在明确目标的驱动下学生才有可能配合教学活动,否则学生就会陷入到不知所措的境地了,也就无从跟上你教学的脚步了,教学任务布置的越明确,教学环节设计的越细化,整个课堂就进展的越顺利。在很多规定的支撑下,信息技术课会更加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感悟(汇总18篇)篇十三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我校从三年级开始便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当我看到学生们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学习时,我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在此,我想和我的同仁们一起分享这欢乐的一刻,一起分享我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环境,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在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二、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首先,可以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其次,可以吸收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譬如,"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因此,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任务"的特定含义,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三、营造创新、开放的学习环境。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办法教好学生的。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正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地发展。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师生共同拥有了一个创新、开放的学习环境,共同拥有了一个知识交流的平台。教师已经不再是从前无所不知的圣人。现在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我们已不再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的知识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交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一人机交流的平台,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如在学习《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一课时,教材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很想了解计算机发展的一些最新动态,了解一些最新的软件系统。为此,我和学生们一起上网在百度搜索中搜索关于计算机信息方面的新知识、新动态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们感慨地说:“老师,网络真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是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并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提高。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感悟(汇总18篇)篇十四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定会使学生学无所获,教师难以继续教学。那么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到底该有怎样的教学模式呢?通过看学校给我订阅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书刊让我瞬间恍然大悟!

1、人人都是师者、打造自由课堂。

我对这样的感触越深。现在大部分孩子见识广,好奇心强,特别是一些软件的技术,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爱好来不断往里“钻”,强化自己的知识链接。我们教师仅仅只是组织者、引导者,教材也只是个例子。我们要将课堂设为民主对话的地方,质疑自由表达的场所,升华课堂教学,使之鲜活辽阔。

2.注意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教师应注意打消学生这种对计算机的莫名的恐惧心理,消除计算机在学生心中的神秘感,让计算机成为学生生活、学习中的朋友和伙伴。要使学生敢于动手、敢于猜测、敢于尝试、敢于失败。要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当然,要让学生养成爱护机器设备的好习惯,但这种爱护应近似于人际交往中朋友间的爱护,而不是传统观念中下对上的敬畏,更不能以学生减少学生接触机器的机会为代价来换取对机器的保护。

-,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从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实际的简单有趣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后要注重学生兴趣的保持,适当变换问题的角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最后要注意学生潜力的挖掘,激发他们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教学中还可适当安排学生间的竞赛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添加新元素、构建新知。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把教材重新整合,整合为一系列的学习活动,针对每个知识点突出一系列问题,精华”任务驱动“中的任务,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添加新元素”微课“来解决教学重、难点,通过大脑中沉淀已有知识基础,加上”微课“,重新构建这节课的新知识。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指导学生使用帮助。

学习方法是进行自学的关键,好的学习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计算机中的帮助信息的使用对学生的自学很有益。为能让他们习惯使用“帮助”功能,在他们学习“纸牌”游戏时,教师可以教他们如何使用帮助,然后并不教他们纸牌如何玩,而只告诉他们“帮助”信息中有纸牌游戏的规则,学生因为想玩就迫使他们不得不去使用“帮助”,使学生掌握了计算机“帮助”的使用。计算机中的许多软件都有“帮助”功能,学生只有学会阅读“帮助”,使用“帮助”才能算是真正掌握了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方法。

(2)强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结构类似,操作相近,如windows中的文件的复制和移动与word中的字符的复制与移动相类似,word中的文件存盘与退出与其它软件的文件存盘与退出操作一样,学生在学习一个新软件操作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与以前学习过的操作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加以总结,这样即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又有利于旧知识的巩固,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3)鼓励讨论。

己去解决,最后把结果告诉老师,而几乎每一次他们都会发生意见冲突,进而学生自己查找资料,遇到看不懂的会来问,最后又通过实践证明后将结果告诉老师,通过学习、争论,再学习,从而解决了问题,掌握了知识。

(4)注重网络信息学习。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权威正在逐步丧失。网络时代大众媒体的多样化,知识、信息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如何引导学生非常方便地获得各种知识和信息,是现今教师应当努力的方向。

使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十分重要,这也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能力,从某种意义上看,“网络就是计算机”,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学到书本之外的很多知识。

7、教学质量的考核与质量评估。

评价展示环节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成果的体现,一些学有余力学生呈现出自己得意的作品,不仅使自身得到很高的成就感,同时也鼓励其他学生们各显神通。

-,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感悟(汇总18篇)篇十五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标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标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

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任何老师都不能让人学好,学生必须愿意学习,而且努力学习才行。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直到学习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为止。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听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上课,你会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很少这样做: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让学生把每天的讲话记录下来。相反,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似乎是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为。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这种方法给学生传达出信息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

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么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由于强调开放式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提到日程,教材已不再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再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么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么课,掌握这门课。在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心得体会:

一、深刻领会和把握教材,努力拓展教学的空间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编排,除了考虑到了呈现的连续性、相关性和难易程度之外,还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水平,甚至照顾到了零起点的学生的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从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自信,而教师也得到了学生的尊重。学生在自己完成课本内容之后,在对相关的知识探索和交流中,掌握了书本中还没有介绍的知识,对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把枯燥的理论上得轻松风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而我学校就还没有电脑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用好的比喻,贴近聋生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教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从而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体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有什么问题才会及时地提出来,师生双方才可以及时交流。教师应不断地分析学生的感受,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把握好“度”,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教师在和谐中诠释教学,让学生在和谐中建构知识,从而在学生心目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让自己的课堂散发出灵性的光辉,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课堂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过程。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的策划、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不但要引导学生把每节课的知识体系、脉络把握好,还要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所以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注意以下方面:

一、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学生学习的方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在小组中形成“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良好合作学习风气,真正发挥小组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作用。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学习能力、性别等进行小组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补。教师要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主张,在小组学习中形成齐心协力对付困难的合作风气,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空间,在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二、多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初中生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显得比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内,总要求他们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是很困难的。那么,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自学也未尝不可;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教师加强随堂指导,使学生听明白,做正确。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如果整一堂课只讲理论不让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这样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上机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有时候采用同样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由于认为太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础差的学生有时又认为太难做不出来,这样“一刀切”常常效果不佳。这时候布置不同的任务,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务,另外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和知识技能。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如果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错,但长期下来,学生便会慢慢地失去兴趣。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或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优生辅导差生。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很好。另外,将书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相结合,提出典型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然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解和演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经验。

以上点滴的反思,是通过教学活动摸索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坚持不懈的用新理念、新知识来不断的充实、完善自己,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课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上学期学科进行了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它给了我们更多的教学空间,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惑,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保持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高一新生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时很有兴趣,慢慢的兴趣就没有了,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但是对《信息技术》课却没有兴趣。通过和学生沟通,我发现很多学生都通过计算机来上网聊天、玩游戏、听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首先转变学生的认识。根据学习的内容适当的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实现教学,选择性的安装一些电脑软件,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操作电脑的基本技能。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是教育的主题,只有充分发掘学生的主动性,自觉参与教育活动,才能实现个人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计算机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比较喜欢计算机,我们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上的一些操作都有所了解,所以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知识的衔接,在学习到与以前信息课知识相似的内容时,不需要详细说明,教师只需要适当的提示。特别是讲到一些工具的使用,新教材提到了很多的类似工具,大部分工具的使用都大同小异,这时教师可以适当的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看书,或上网查找资料来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用超级解霸对视频进行剪辑时,就可以只讲其中的一部分操作,其他的操作可以由学生结合课本和老师的提示自学完成。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训练能力的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思想碰撞的过程。营造一个师生心理相融,创作交往的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促进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面,和谐的师生情感交融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以“师爱”激发学生情感,把“师爱”寓教于教学之中,通过体态、语言传递给学生,就会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的情感,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促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中愉快地学习。

总之,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的素质,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的有趣生动,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由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但发生了质的飞跃,已经由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为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转型。要完成这一转型,关键在于:一方面,要广泛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短暂历史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更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具体心得有以下两点:。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环境,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在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首先,可以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其次,可以吸收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譬如,"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因此,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任务"的特定含义,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本学期,我担任学校的三、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通过教学工作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认识,它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又是小学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

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核心,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计算机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当今社会,不掌握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是很难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科目之一。

为了更好的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我深入钻研信息技术教材,查阅大量的书籍,虚心向同行请教,取长补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计算机教室还不能做到一人一机。因此在上机练习中,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引导优胜帮助一般学生,一般学生协助优生,这样培养了学生之间地团结互助地精神,使学生之间地关系更加和谐。现将自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个总结。

三年级的学生对去年学的画图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画画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画画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在不断地学习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要在应用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每学习一课的内容结束后,都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内容衔接,抓住重点。因此在课后要及时总结课堂上的不足,以便能及时更正。只有不断反思,才有不断进步!

回顾这学期从事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虽然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而我又是新手,但是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在工作中也会出现不如人意的事,但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在工作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不断开拓创新,一定能将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能愉快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能。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学生最爱上什么课,就是我所教学的:信息技术。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我的教学内容中,既注重传授知识,又注重让学生理解电脑独特的思维;不仅要会使用电脑,还时常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这个程序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思路。

在课堂上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作出别出心裁的答案。学生智慧的激活,会反作用于教师和其他学生,使其能在更高层次上积极思维,从而在师生、学生间积极思维的互动中,不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师生可从中尽情地去体验教学创造美的乐趣,并可获得教案目标之处的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关注知识的结构和学习学习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的迁移,使这些结构具有适度的灵活性。让学生成为主角。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主动地去发现学习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堂课下来,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状况,根据自己的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真正成课堂的主角。学期末我还让学生尝试,自己给自己的作品打分,学生的诚实、信心也是我所教学的体现。

教学的确是一门艺术,而且这门艺术又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即教师又要赶进度,又要尽量把课上得生动,的确很不容易。你可以尝试着课前先告诉他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把这个结果通过实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调足他们的胃口,然后再上课,这样他们也许会更有兴趣,同时,听课时也更有方向感。还有,可能的话课下跟学生多交流,可能会更知道他们的想法。其实,有时候学生对信息课不重视,也不完全是课业负担的问题。

总之,我觉得只要付出总是有回报,看到学生获奖的高兴,也是我的成绩的认可,当然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做,有更多的学生正渴望老师用知识去浇灌。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现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是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着眼于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加工、发布等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促进和提高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用于学习和生活,当然最重要的还在于高中的信息技术会考,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及教学要求。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办公软件的操作。

一、不断学习提高个人素养。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注重自己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工作之余,学习与农远工作和信息技术教学及计算机维护的相关知识,努力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扎实细致地做好教学工作。

备课对于每门课程的教学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也不例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首先对所要教授的知识进行全面的研究、归纳、总结,并根据教授对象的不同特点找到教授的最佳方法与方式。在此基础上将所备内容在计算机上进行逐一推敲、验证、演练,以使一些空洞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将每个知识点构造成一个操作性实例,通过对实例的演练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准确、完整的认识,由此得出相关的结论。从而做到对人、书、机三者进行有机结合的备课,备课不只是在教案本上备课,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电子备课上。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即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下进一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计算机课程操作性强、更新速度快、创造性强的特点都要求我们必须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地学习,才能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跟上知识的发展更新并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如果单纯地依靠老师的教授,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将总是有限的。

在教学中,学生所使用的教材为冀版的教材,教材能够贴近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教材的特点,因人而异地设计适合于学生参加的各种兴趣活动,并在活动中加强的教育的示范与引导,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指导,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在教学中,注意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使一部分学习知识比较快、技能掌握比较好的学生能够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一些自主学习,达到提高的目的。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课时尽可能地把一些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这样比单纯地告诉学生步骤,再让他们去练效果更好。因为在老师演示时,同学们不仅看到了整个过程,还看到了结果,这比纸上谈兵要有效的多。在这方面,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软件,上课时,老师在教师机上演示,学生通过网络在自己的屏幕上观看,对老师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看得一清二楚,大大提高了讲课效率。同时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能让学生做的就让学生做,包括演示操作尽量让学生来做,同时许多操作都采用让学生先练习,再归纳,后总结的步骤来。

正所谓“百看不如一练”,学生亲自动手练习要比听、看有效得多。教师通过对知识的讲解、演示,只能使学生把一个模糊的概念转化为其思维体系中一个模糊的认识,而能不能将这个认识清晰化,关键的一步就是能否让学生去动手、去实践,在实践中把握真知,在实践中创造成果。所以,在课堂上我加大上机时间在教学时间中的比重,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练习,把模糊的认识清晰化;并能有进一步的提高和创造。

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几种操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思想、一种意识,为我国各产业的长足发展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学生,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如何使将来有更多的有志者为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作贡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把我国信息技术业的现状讲述给学生,让他们知道我国信息技术业在世界上的位置,不断激发起他们好好学习、为国效力的决心和毅力。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实际做起,注重落实,注意细节,使学生能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一学期来,我坚持不懈地努力,认认真真的工作,学生的操作水平也有了解一定的提升。

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课堂更有生色!

首先,信息技术属于一门新型课程,那么就不能以原始的教学方式来教学。作为中学时期的教学,属于初级往中级过度阶段,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课本知识为主,益智游戏为辅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样做,符合本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能力。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内容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教学时玩玩“扫雷”、“纸牌”等益智教学游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其次,信息技术在学生们的印象中属于副科,受此影响,学生们从思想上也未得到重视。为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列举生活、工作中的实例,来阐述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从学生的思想上,来改变这样传统的“副科无所谓”的观念。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我校从三年级开始便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当我看到学生们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学习时,我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在此,我想和我的同仁们一起分享这欢乐的一刻,一起分享我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环境,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在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二、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首先,可以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其次,可以吸收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譬如,"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因此,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任务"的特定含义,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三、营造创新、开放的学习环境。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办法教好学生的。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正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地发展。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师生共同拥有了一个创新、开放的学习环境,共同拥有了一个知识交流的平台。教师已经不再是从前无所不知的圣人。现在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我们已不再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的知识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交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一人机交流的平台,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如在学习《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一课时,教材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很想了解计算机发展的一些最新动态,了解一些最新的软件系统。为此,我和学生们一起上网在百度搜索中搜索关于计算机信息方面的新知识、新动态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们感慨地说:“老师,网络真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是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并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提高。

自从计算机进入到初中生的课堂,在短短的十来年,学科的地位,学习的内容,指导思想,课程的性质,甚至学科的名称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切归因于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对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每个公民的必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想把握好本学科的教学,特别是处在不断改革的事实下,始终抓住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以致用的目标,首先要深刻认识到本学科的有关个性和共性。

一、学科的特点。

1、新生性:不仅体现在从无到有。即使是已有的学习内容,如文字的录入与排版,也是以较快的速度在更新。可以肯定,今后本学科定有许多新内容出现。故新兴性也包括了现在的初中生在将来要碰到,并自学大量新的本学科分支内容。

2、工具性:如同识字和四则运算一样,计算机的基本运用能力将成为每个人工作的基本必备工具。

3、技术性:《计算机》课偏重于理论性,而《信息技术》课则偏重于技术的应用,当然是在一定层次的理论基础上的技术。这也是当今知识经济在it行业充分体现的原因所在。

4、应用性:不论是在高层次,如军事、气象、经济方面,还是在中学生的学习,或是在日常工作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教学可以联系实际。

以上是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特点,也是我们教师在选择、应用和创造教学法时,关于学科特点方面的主要理论依据。

二、把握全局的教学法。

(一)、消除神秘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

由于中小学各校条件不等,有些学生在小学就已接触计算机,有些学生初中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电脑,而基础相差较大。这种不平衡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是相当大的。许多学生对计算机有神秘感,甚至有恐惧心理,这对教学是很不利的。我们应对症下药:

首先,不妨打开计算机主机箱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介绍一下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将各部件以人的各器官作比喻。盖上机箱,打开计算机,让他们操作一下几个精心设计的程序,惊讶之声不绝于耳。

其次,为了树立信心,激发兴趣,可以讲讲当今某些中小学生,自学计算机达到哪些哪些结果,有的达到某种不可思议的情况;再讲讲计算机的功能,应用范围,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等。

(二)、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现在绝大部分的信息技术课本按“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基础应用程序”这种模式安排教学顺序,新学科入门难,学生的兴趣一降再降,如何让学生保持一定的兴趣,又尽快由“门外汉”变成“门内人”呢?只有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按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适当调节教学顺序。

例如,对前两个部分,我先让学生了解个大概,不求甚懂,在学习的过程中再适当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指导他们练习、理解以至掌握。即:当学生明白计算机的组成,初步掌握windows桌面操作之后,便可以开始学习汉字处理,这里不仅可以练习指法,而且可以让学生输入自己的得意之作,并加以精心设计,然后打印出来。手棒自己的杰作,体验着成功后的喜悦,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一定更浓厚,了解计算机的愿望一定更强烈。在此基础上,再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地了解前面基础知识。

(三)演示法与实践法。

有条件的学校,应能在硬件上保证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仪等是上好计算机课的基本硬件。教师可以应用演示法,使学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种信息,更容易接受。在我校,除上述硬件设施外,还可以制作一些与本次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计算机、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实践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误。

虽然大纲已明确要求上机课时不少于总课时70%,但如何安排这70%,是我们正在摸索的课题。但至少可以肯定:1、学好计算机必须有充足的上机实践的时间。2、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准备好较大信息量的素材和习题,供选用、学习或探索。3、上机实践,必明确目标,有多层次要求,必让学生每堂课有所学,有所获。

(四)、多媒体辅助教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法,它可能是用于演示,讲解,也可能是用于自学,答疑等各方面。但最大的特点是要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可更方便的应用它。比如在机房的局域网里安装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cai辅助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上机时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学习,可以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如学电脑的《开天辟地》、《万事无忧》,练习打字的《五笔高手》,以及《跟我学用office》、《学windows95》等。作为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组织好学习的内容、方法、要求和检测,以防失控。

(五)一题多解,求解多样化。

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样性,有时答案也有多种。在信息技术学科,更应让学生树立这种观点,提高这种要求。比如,删除一个字符可以用del键,也可以用backspace键,还可以用delete键;使用路径时可以用绝对路径,也可以用相对路径;在编写程序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和算法。一题多解,旨在增强学生灵活地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多分析,多提示,揭示本质的内容;若演示,必有分析,另给习题和要求。

结束语。

中学计算机教学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之多,此文讲了几点教学中的心得与观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利于互相交流教学体会,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以前学生如果不带笔记本,我会很生气,把他们训斥一顿,然后考虑到从教学楼来机房一趟并不容易,然后让学生继续上课。久而久之,学生发现没有带笔记本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够挨一顿训罢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然后对于作业的问题,我今天强调了,所有人必须交,哪怕是拖堂也必须交。

最终54名同学上交了42份,相比于以前还是有一些起色的。目前自己的信息教学还显得比较原始,没有什么成型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作为支撑,每次的课堂显得比较散乱连贯性比较差,这是要改进的地方。

自己制定的规则,首先自己就不能践踏,否则学生也没有遵守的价值,有的时候惩罚是没有意义的,改正才是更加重要的。所以当学生犯了错误,暴跳如雷,慨叹学生怎么能够这样呢,然后情绪大为低落,甚至没有了教学的心情,这都是应该避免的。所以严师或者说严厉,并不是说做人苛责,而是说要严格的按照规矩办事,教学虽然需要灵活,但是对于一些习惯养成无规矩不成方圆。

信息技术课要有明确的目标,在明确目标的驱动下学生才有可能配合教学活动,否则学生就会陷入到不知所措的境地了,也就无从跟上你教学的脚步了,教学任务布置的越明确,教学环节设计的越细化,整个课堂就进展的越顺利。在很多规定的支撑下,信息技术课会更加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xx学年第二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本人能够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从多方面进行计算机教学和管理工作。有辛勤的耕耘,有收获的喜悦。我将享有的收获用于下个学年的工作中,将所碰到的问题认真思考,加以总结,千方百计,想出良好的解决办法。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学习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中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和难点。

为上好每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和汲取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为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制作课件,准备各种直观教学软件,搜集制作各知识点优秀案例展示给学生。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做到演示到位,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每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学困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总结一堂课的得失,并似出解决不足的方案。

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严格要求自己,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有坚实的理论作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上外,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制作课件、网站,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同时,帮助其它学科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对其它学科老师的个人网页进行技术指导。认真做好电子备课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学校网站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学期初,成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把学有余力且对本学科感兴趣的学生召集到小组中来,利用课余时间,向他们介绍c++语言编程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业余学习生活。教会他们一些编程算法和技巧,迎接一年一度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程序设计联赛和竞赛。在4月份,我校黄鲲、夏露蟾、黄万钧三名学生去合肥168中学参加了全省青少年信息学程序设计竞赛,并分别获得了省三等奖,成绩喜人,受到了学校和上级领导的表扬。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成功地完成每堂课上各项任务。

2、对学困生多关心,多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水平,顺利地通过高中信息技术会考。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杜绝在微机室里制造垃圾。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而且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5、在网站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下功夫,努力使学校的网站和学校的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和那一颗颗的果实。我用心去教诲我的学生,用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我愿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将来一定能结出成熟的果实。

电子计算机作为人类计算与思维的通用智力工具,使人类的智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人类创造了电脑,反过来电脑帮助开发人脑。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大趋势。电脑作为人类总体指挥的结晶,作为新的现代化,谁不重视它的普及教育,谁就会在人才的激烈竞争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不落伍,要想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决定因素是其民族自身素质的提高,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现在“科教兴国”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华民族的腾飞大有希望。“计算机普及从娃娃做”正是“科教兴国”战略中的重要的一环。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这是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的.

二、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既然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那么,在讲授基础知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即可以进行重难点的讲解又可以进行示范演示。课堂上演示我们在课前精心制做的powerpoint幻灯片、flash动画等课件,配以优美的音响效果,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学上来。教师再也不用为维持课堂纪律而花费过多的时间,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现场发挥之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

电子计算机作为人类计算与思维的通用智力工具,使人类的智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人类创造了电脑,反过来电脑帮助开发人脑。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大趋势。电脑作为人类总体指挥的结晶,作为新的现代化,谁不重视它的普及教育,谁就会在人才的激烈竞争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不落伍,要想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决定因素是其民族自身素质的提高,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现在“科教兴国”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华民族的腾飞大有希望。“计算机普及从娃娃做”正是“科教兴国”战略中的重要的一环。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这是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的.

二、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既然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那么,在讲授基础知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大屏幕、投影机,即可以进行重难点的讲解又可以进行示范演示。课堂上演示我们在课前精心制做的powerpoint幻灯片、flash动画等课件,配以优美的音响效果,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学上来。教师再也不用为维持课堂纪律而花费过多的时间,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现场发挥之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与物质和能量同为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信息技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信息技术教育应运而生,发展迅速。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我认为做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目前,很多教师不适应新课程教材,不知如何使用教材进行教学。我认为,我们应该集众家之所长,对多本教材再加工,然后再“发展”教材,要根据本校学生基础和学生生活的实际,及时调整、增减和整合教材内容进行最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

例如,在中图版高中选修内容《全景新视野》一节中,可将利用配套素材制作全景图改变为以事前教师拍摄校园美景作为素材,这样更贴近生活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再例如,在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音频素材加工》一课,可将使用的goldwave软件转变为更为直观形象的cooledit,而goldwave留给有兴趣的同学自主研究,这样有利于教学的实施。

总之,要立足实际对教材进行调整,使其更加适应教学实际。同时也不要矫枉过正,完全脱离教材,因为教材是专家编写的,有一定的权威性,教材的整体框架是非常科学的,我们还要“顺应”教材。

二、学生。

1.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信息技术课尤为如此。因此,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在讲解《图片处理与加工》一课时,教学重难点是photoshop工具的使用,为了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我以学生们平时参加活动时的电子照片为素材,提出了“将不在同一照片中的两个人合影”的教学任务,同学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非常积极地学习,课堂效果当然不言而喻。在讲解《视频编辑》一课时,我更是以电影电视节目片段、学生喜欢的音乐以及学校各大活动视频为素材,学生感觉到是身边的信息,学习的欲望非常强烈,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同学们不仅轻松地掌握了视频编辑的基本知识,而且都能制作出美丽的视频文件,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显而易见,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质的飞跃。

2.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在教育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势与情感体验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反之,则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要以强制的手段———训斥、向家长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也容易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过去的观念是“强制学习”,现在的观念是“吸引学习”。“吸引”就是使学生们快乐自主地接受学习。

例如在学习“无所不在的信息”一课时,我采用了“世界各大洲灯光图片”展现信息的发展水平,从课堂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之后的教学中又通过几个小故事展示信息的各个特征,中间又应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进行教学,整堂课学生都在快乐中接受学习,对比以前采用的强制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升。

(2)互动的师生关系。

师生互动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负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强正效应,也可以加剧负效应。良好师生关系的确立为教学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实施。

1.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关于新课程所提倡的主题式教学,教师虽有所尝试,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目前采用的仍是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由此可见,目前虽然实施了新课程改革,但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综合应用相关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学过程不是老师或学生独自的舞台,而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学习提高的舞台。

例如我在讲解《动画制作》一课时,我除了对动画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简单介绍并引导学生欣赏动画外,还采用了主题学习网站的形式,将帮助信息呈现给学生,使其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的空间,这并不是完全撒手不管,我还有巡视辅导,有总结分析和重难点再讲解,还有师生互动。课堂效果显示,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对比传统的讲练效果更优。

再如,我在讲解《无所不在的信息》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学习了信息及其特征等相关知识,期间利用野外生存训练来引出信息的重要性,然后展示了生活中的信息从而引出信息的概念,接着用“啤酒和尿布”等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出信息的特征等,最后用互动练习让学生竞赛,整堂课虽然是传统教学方法为主,但是效果并不错。

所以,我们既要接受新的教学方法,也不要完全抛弃传统方法,应立足教学实际,合理、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2.以“中观教学设计”理念来指导教学。

从课程设计的范畴来看,可以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微观设计是指对单节课层面所进行的教学设计;宏观设计是指针对某一学科课程或整本教材进行的教学设计;中观设计,是指介于课程与课时之间所展开的教学设计,通常是对课程单元或主题模块的设计。

例如,我在讲解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声音素材的编辑与制作”一课时,考虑到整个单元的内容为“视听制作”,我将中观目标定为制作一个“天上的街市”配乐视频作品。本部分任务是让学生录制“天上的街市”配乐诗朗诵,通过和以后几部分任务合作,以达到中观目标。结果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中观教学设计的应用,能使整个学习内容很好地融合,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方便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

3.及时以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1)教师评价: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

教师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关注的眼神都会给学生无比的信心。此外,教师的以身作则、教师本人的学习态度、耐心的辅导、对学生的信任及期望等都是对学生默默的激励,是一种对学生无声的、向上的评价。

(2)也可引进“学生自评、互评”等各种评价方式,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和来自自身的激励同样不可或缺。

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就是一种激励学生的好方法,无论是对被树立为榜样的被展示者,还是对受同伴鼓舞的其他学生都是一个很好的激励。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学习当中,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这种来自自身的激励是对学生最好的激励。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探索,不断地反思、改进我们的教学行为,才会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再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么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么课,掌握这门课。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这里提出,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作为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充实自己。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感悟(汇总18篇)篇十六

网上购物,对农村的学生只是听说而已,课本配套光盘中有模拟购物网站,把它架在校园网服务器中,只是商品数量不多,我从网上收集一些小商品图片,丰富商品的数量,学生兴趣大增。利用word邮件合并功能打印“充值卡”,学生每人一张,表现好奖励充值卡,让学生从注册,登录、充值、购物,享受网上购物的乐趣。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一门新的学科,而且随着信息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在作相应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注意知识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肩负着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学科研的任务。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不断地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信息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以上只是我平时教学的几点体会,信息科技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产生,计算机辅助教学也将深入到其它学科当中,信息技术教育必将能在良性的轨道上高速发展。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感悟(汇总18篇)篇十七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它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们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上好信息技术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试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与思考。

一、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基本性质认识的问题。

现象一:开学初的初一信息技术课上,当教师问学生:“你们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喜欢!”而第一次上机时,学生们早已等候在机房门口。但经过一段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和热情明显减少,甚至出现迟到现象。

为什么造成这种现象?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基本性质认识的问题。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xx年修订)中明确说明“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学习领域作为课程形态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现在,有些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往往与“游戏”、“上网”和“玩”联系在一起,这时,我们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上,应该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认真组织好每一节课,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有效的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如:在学习第三章《应用文档的设计》时,学生在掌握了word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后,让学生自由设计属于自己的文档,将作品上传网络,根据学生的网络投票选出优秀作品并打印张贴在教室或学校的宣传橱窗中,一方面让这些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另一方面影响其它学生和老师对这门课的正确认识。

二、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材重要性的问题。

现象二:开学一段时间后,经常见到学生不带教材进机房,而有些带教材的学生在整堂课上教材也是“原封不动”。

究其原因,一是学生觉得上机房就是以操作为主,老师上课会演示教学的,自己可以“照猫画虎”,根本不需要带书;二是有些信息技术教师认为教材上的案例或内容不适合自己学生,从来不要求学生使用教材,这样就进一步加剧学生不带教材上课的情况。

众所周知,教材的编写是由多名在信息技术教学领域中的优秀教育者一起编撰出来的,他们有来自一线的教师,也有理论丰富和擅长分析的专家,与教师个人的想法相比,是更规范、严谨,符合学生的实际。就拿今年的江苏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来说,它是根据20xx年3月份颁布的《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xx年修订)》的精神,总结了几年来教材的使用情况,并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又进行了重新修订,所以现在的教材已经比较成熟,有很高的使用价值。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对教材要做到了如指掌,教学中不要脱离教材,但可以进行进一步加工或重构。其次,学生阅读课本,自己去探索操作方法的过程,其实就是培养我们常说的“自学”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如:在第八章《动画制作》第三节有关“形状补间”动画教学中,就完全可以让学生参照教材中“实践学习”内容,边阅读教材边上面操作完成6朵花儿开放的动画。当然,让学生进行自学时,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指导并将及时地讲解一些共性的问题。如在第十章《主题网站设计》中有关“给网页增加动感效果”教学中,学生往往很快能按照书上的步骤在网页上添加“滚动字幕”,但对于字幕属性设置方面,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采用多种设置,体验不同的效果。

三、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关于“屏幕广播”的问题。

现象三:信息技术上课前,学生开始在电脑上忙于自己的事情,当上课时教师进行广播教学时,学生开始唉声叹气。现象四:当学生正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由于教学时间不够或其他原因,教师突然进行教学广播,学生抗议声四起。

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教学中教师没有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前准备活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正确认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如何恰当利用屏幕广播教学呢?首先在上课前,教师可以事先播放上节课的一些作秀作品并配上优美的音乐,这样可起到复习回顾的作用,学生也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其次,在教学中一是要对教学重、难点知识或操作技能进行广播教学,这与是广播教学中最基本的使用;二是对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碰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屏幕广播,因为学生操作中碰到问题,心理上产生需要教师讲解的预期,这时教师及时屏幕广播,学生不会有抵触情绪;三是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并进行评价,此时学生有迫切想让自己的作品让全班同学欣赏的心理,而其余学生则通过欣赏作品,进行横向比较,了解自己与同学间的差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四是学生利用屏幕广播功能演示自己的学习过程。一般来说,学生上台演示,课堂气氛较好,而其他的学生则重新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同时对比自己的操作,检验自己和演示学生操作正确与否。此时,教师也容易找到一些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解,对演示操作中比较好的地方进行及时表扬。最后,教师要有尽可能少用屏幕广播的思想意识,精讲多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重操作、轻技能的问题。

现象五:学生已经学过第八章《动画制作》,在组织学生参加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比赛过程中,教师发现好多学生都已经忘记了最基本的动画制作,并开始埋怨学生怎么这么快就忘记所学内容。

如何造成这一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重操作、轻技能所造成,没有坚持把信息技术既作为学习内容,又作为学习与应用工具。信息技术教学中,虽然以技术工具的学习为主,但不是对工具的机械操作和简单模仿。

我们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分析学习某种技术时的理由与目的,深切思考它并在实践中加以落实。比如第五章《图片获取与处理》第二节有关图片的处理内容,教材中简要介绍和使用了“光影魔术手”、“我形我速”、“美图秀秀”和“photoshop”软件,每个软件只是探究了一种基本的图片处理方法,且较容易学习。但是学生的作品往往单调,不能让人满意。要想使学生作出耐看有新意的作品,则需要教师从美学及构图的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指导,展示平面构图的赏析,学生作品的表现力会有明显的提高与进步,最后让学生收集素材,开展制作一幅宣传画主题活动并进行评比。这样的教学是以学生的体验、理解、决策、评价等认知活动为基础,在信息活动过程中真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学过的内容自然不会遗忘。此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组和学校的文化建设活动,利用所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为学校的活动服务。如:学习了第四章《数据统计与分析》后,可以在学校朗诵或文艺活动等评比中进行实时的比分统计。最后,一堂课讲完后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使其井然有序、系统化,让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会有豁然开朗、学有所获之感。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感悟(汇总18篇)篇十八

与学科教学整合可以促进学科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下面是本站带来的。

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课堂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过程。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的策划、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不但要引导学生把每节课的知识体系、脉络把握好,还要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所以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注意以下方面:

一、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学生学习的方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在小组中形成“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良好合作学习风气,真正发挥小组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作用。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学习能力、性别等进行小组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补。教师要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主张,在小组学习中形成齐心协力对付困难的合作风气,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空间,在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二、多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初中生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显得比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内,总要求他们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是很困难的。那么,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自学也未尝不可;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教师加强随堂指导,使学生听明白,做正确。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如果整一堂课只讲理论不让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这样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上机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有时候采用同样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由于认为太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础差的学生有时又认为太难做不出来,这样“一刀切”常常效果不佳。这时候布置不同的任务,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务,另外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和知识技能。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如果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错,但长期下来,学生便会慢慢地失去兴趣。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或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优生辅导差生。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很好。另外,将书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相结合,提出典型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然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解和演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经验。

以上点滴的反思,是通过教学活动摸索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坚持不懈的用新理念、新知识来不断的充实、完善自己,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自从计算机进入到初中生的课堂,在短短的十来年,学科的地位,学习的内容,指导思想,课程的性质,甚至学科的名称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切归因于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对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每个公民的必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想把握好本学科的教学,特别是处在不断改革的事实下,始终抓住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以致用的目标,首先要深刻认识到本学科的有关个性和共性。

一、学科的特点。

1、新生性:不仅体现在从无到有。即使是已有的学习内容,如文字的录入与排版,也是以较快的速度在更新。可以肯定,今后本学科定有许多新内容出现。故新兴性也包括了现在的初中生在将来要碰到,并自学大量新的本学科分支内容。

2、工具性:如同识字和四则运算一样,计算机的基本运用能力将成为每个人工作的基本必备工具。

3、技术性:《计算机》课偏重于理论性,而《信息技术》课则偏重于技术的应用,当然是在一定层次的理论基础上的技术。这也是当今知识经济在it行业充分体现的原因所在。

4、应用性:不论是在高层次,如军事、气象、经济方面,还是在中学生的学习,或是在日常工作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教学可以联系实际。

以上是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特点,也是我们教师在选择、应用和创造教学法时,关于学科特点方面的主要理论依据。

二、把握全局的教学法。

(一)、消除神秘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

由于中小学各校条件不等,有些学生在小学就已接触计算机,有些学生初中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电脑,而基础相差较大。这种不平衡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是相当大的。许多学生对计算机有神秘感,甚至有恐惧心理,这对教学是很不利的。我们应对症下药:

首先,不妨打开计算机主机箱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介绍一下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将各部件以人的各器官作比喻。盖上机箱,打开计算机,让他们操作一下几个精心设计的程序,惊讶之声不绝于耳。

其次,为了树立信心,激发兴趣,可以讲讲当今某些中小学生,自学计算机达到哪些哪些结果,有的达到某种不可思议的情况;再讲讲计算机的功能,应用范围,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等。

(二)、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现在绝大部分的信息技术课本按“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基础应用程序”这种模式安排教学顺序,新学科入门难,学生的兴趣一降再降,如何让学生保持一定的兴趣,又尽快由“门外汉”变成“门内人”呢?只有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按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适当调节教学顺序。

例如,对前两个部分,我先让学生了解个大概,不求甚懂,在学习的过程中再适当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指导他们练习、理解以至掌握。即:当学生明白计算机的组成,初步掌握windows桌面操作之后,便可以开始学习汉字处理,这里不仅可以练习指法,而且可以让学生输入自己的得意之作,并加以精心设计,然后打印出来。手棒自己的杰作,体验着成功后的喜悦,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一定更浓厚,了解计算机的愿望一定更强烈。在此基础上,再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地了解前面基础知识。

(三)演示法与实践法。

有条件的学校,应能在硬件上保证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仪等是上好计算机课的基本硬件。教师可以应用演示法,使学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种信息,更容易接受。在我校,除上述硬件设施外,还可以制作一些与本次教学有关的多媒体。

课件。

辅助课堂教学。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计算机、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实践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误。

虽然大纲已明确要求上机课时不少于总课时70%,但如何安排这70%,是我们正在摸索的课题。但至少可以肯定:1、学好计算机必须有充足的上机实践的时间。2、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准备好较大信息量的素材和习题,供选用、学习或探索。3、上机实践,必明确目标,有多层次要求,必让学生每堂课有所学,有所获。

(四)、多媒体辅助教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法,它可能是用于演示,讲解,也可能是用于自学,答疑等各方面。但最大的特点是要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可更方便的应用它。比如在机房的局域网里安装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cai辅助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上机时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学习,可以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如学电脑的《开天辟地》、《万事无忧》,练习打字的《五笔高手》,以及《跟我学用office》、《学windows95》等。作为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组织好学习的内容、方法、要求和检测,以防失控。

(五)一题多解,求解多样化。

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样性,有时答案也有多种。在信息技术学科,更应让学生树立这种观点,提高这种要求。比如,删除一个字符可以用del键,也可以用backspace键,还可以用delete键;使用路径时可以用绝对路径,也可以用相对路径;在编写程序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和算法。一题多解,旨在增强学生灵活地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多分析,多提示,揭示本质的内容;若演示,必有分析,另给习题和要求。

结束语。

中学计算机教学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之多,此文讲了几点教学中的心得与观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利于互相交流教学体会,把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现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是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着眼于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加工、发布等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促进和提高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用于学习和生活,当然最重要的还在于高中的信息技术会考,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及教学要求。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办公软件的操作。

一、不断学习提高个人素养。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注重自己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工作之余,学习与农远工作和信息技术教学及计算机维护的相关知识,努力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扎实细致地做好教学工作。

备课对于每门课程的教学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也不例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首先对所要教授的知识进行全面的研究、归纳、总结,并根据教授对象的不同特点找到教授的最佳方法与方式。在此基础上将所备内容在计算机上进行逐一推敲、验证、演练,以使一些空洞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将每个知识点构造成一个操作性实例,通过对实例的演练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准确、完整的认识,由此得出相关的结论。从而做到对人、书、机三者进行有机结合的备课,备课不只是在。

教案。

本上备课,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电子备课上。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即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下进一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计算机课程操作性强、更新速度快、创造性强的特点都要求我们必须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地学习,才能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跟上知识的发展更新并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如果单纯地依靠老师的教授,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将总是有限的。

在教学中,学生所使用的教材为冀版的教材,教材能够贴近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教材的特点,因人而异地设计适合于学生参加的各种兴趣活动,并在活动中加强的教育的示范与引导,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指导,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在教学中,注意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使一部分学习知识比较快、技能掌握比较好的学生能够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一些自主学习,达到提高的目的。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课时尽可能地把一些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这样比单纯地告诉学生步骤,再让他们去练效果更好。因为在老师演示时,同学们不仅看到了整个过程,还看到了结果,这比纸上谈兵要有效的多。在这方面,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软件,上课时,老师在教师机上演示,学生通过网络在自己的屏幕上观看,对老师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看得一清二楚,大大提高了讲课效率。同时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能让学生做的就让学生做,包括演示操作尽量让学生来做,同时许多操作都采用让学生先练习,再归纳,后总结的步骤来。

正所谓“百看不如一练”,学生亲自动手练习要比听、看有效得多。教师通过对知识的讲解、演示,只能使学生把一个模糊的概念转化为其思维体系中一个模糊的认识,而能不能将这个认识清晰化,关键的一步就是能否让学生去动手、去实践,在实践中把握真知,在实践中创造成果。所以,在课堂上我加大上机时间在教学时间中的比重,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练习,把模糊的认识清晰化;并能有进一步的提高和创造。

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几种操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思想、一种意识,为我国各产业的长足发展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学生,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如何使将来有更多的有志者为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作贡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把我国信息技术业的现状讲述给学生,让他们知道我国信息技术业在世界上的位置,不断激发起他们好好学习、为国效力的决心和毅力。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实际做起,注重落实,注意细节,使学生能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一学期来,我坚持不懈地努力,认认真真的工作,学生的操作水平也有了解一定的提升。

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课堂更有生色!

相关范文推荐

    思政教师工作总结(专业24篇)

    教师工作总结是对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探索和创新,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借鉴和启示。下面是几篇经典的教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路。伴随着严冬,又到

    作业票管理制度心得(实用18篇)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提供宝贵的指导。下面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在小学时期,作业管理制度对于每个学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力学(专业24篇)

    在撰写报告范文之前,我们应该对相关资料进行广泛收集和整理,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果您有更好的报告范文或写作经验,欢迎您与我们分享,让我们共同学习和进步。

    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心得体会(精选16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的一些感悟和领悟的总结和归纳。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心得体会,小编特地整理了一些模板和写作指导,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学校创卫工作计划方案(汇总20篇)

    工作方案是在组织或个人进行工作时,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种详细的计划和安排。现如今,工作方案的制定已经成为管理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案例,希

    幼儿园校园防欺凌工作方案(汇总22篇)

    有效的工作方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工作过程,以及实现预定的目标。以下是一些成功企业的工作方案实践案例,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灵感和借鉴。为了有效防范校园内发

    滕王阁序的读后感(汇总20篇)

    读后感是在阅读完一本书之后,对书中内容进行回顾和思考的一种写作形式。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者读后感推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阅读的灵感和启示。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

    期试表彰大会教导主任发言稿(热门16篇)

    发言稿除了准备好的内容,还需要有一定的实际运用能力,能够灵活应对不同情况和环境。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发言稿段落,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发言稿写作提供一些灵感和启示。

    心理健康讲座主持词和流程(热门13篇)

    欢迎各位代表、嘉宾、观众的到来,今天我们将共同见证重要的时刻。在这里,我们为大家呈现了一些精选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在我校

    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内容(模板18篇)

    自我评价是一种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提升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我们不断完善自我。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成功人士对于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和方法的见解。我遵纪守法、遵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