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汇总14篇)

时间:2023-10-30 作者:纸韵精选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汇总14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题材和文体的写作特点,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请大家阅读以下范文范本,从中学习和借鉴其中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精选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汇总14篇)篇一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8、辨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

9、用原文词语或语句填空,(4分)。

(2)表现包拯生活节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并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每小题各2分,共4分)。

(1)句子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2)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参考答案:

7(1)畏惧(2)黄河水清,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3)是非(4)言语和神态。

8(1)古义:暗中行贿疏通关系。今义:骨头互相连接的地方。(2)古义:平民,百姓。今义:布质地的衣服。

9(1)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2)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10、(1)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2)这段话表明包拯为官清廉刚正,克己奉公,对贪赃枉法深恶痛绝。他不仅自己执法严峻,而且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希望后世子孙做官也能成为青史留名的清官。他不愧为清官的典型,不愧为“包青天”的称号。他的事迹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意思对即可)。

11、铡美案;狸猫换太子;陈州放粮;铡包勉等。包拯是一个有智慧,有骨气,爱国家,爱百姓,为官廉洁、刚正,执法严峻,铁面无私,克己奉公的大清官。(意思对即可)。

精选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汇总14篇)篇二

人类活动的加剧,却打破了这千古不变的平衡,导致物种灭绝。地球上濒临灭绝生物的比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是我们的责任。

(2)就动物的美学价值来说,许多动物形态优美,如狮、虎、豹魁梧奇伟的英姿,天鹅娴静优美的风度,丹顶鹤秀丽潇洒的姿态等。

(3)许多动物色彩鲜艳,如金丝猴闪闪发光的皮毛,雄孔雀、鸳鸯的艳丽羽衣。

(4)许多动物身体结构怪异,如大象的鼻子,长颈鹿的颈,犀牛的角,袋鼠的“袋”。

(5)许多动物声音动听,如虎啸猿啼,狮吼鹿鸣,各种鸣禽千回百啭,自在娇啼。

(6)许多动物有特殊的生活习性,如蜂猴不爱动弹,而海豹则不停地在浅底穿梭。

(7)所有这些,都吸引人们观赏、聆听,爽目悦耳,发人深思。

(8)动物的科学价值更是不容忽视。

(9)很多动物,经历了几千万年的岁月,至今还能生活在地球的一隅,它们身上保存了许多原始特征。如澳大利亚的袋鼠、鸭嘴兽,我国的大熊猫、扬子鳄,它们被称为“活化石”,直接或间接地为我们提供了古今气候、地质、地理的变化情况和人类活动的史实,既是生物演化的实证,又贮存着珍贵的物种资源的基因库。有的动物的身体结构产生某种优越功能,可供现代科学技术借鉴、仿造;有的动物则是绝妙的实验生物,对医学、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最近科学家还在研究,将猪或其它动物的器官移植到病人身上,这样就不愁器官移植时材料来源供不应求了。

(10)最重要的是,今日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是经过亿万年的.演变形成的。各种动物(也包括其它生物)在自然界中各占有一定的位置,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例如:猫、蛇、黄鼠狼、猫头鹰少了,老鼠就会猖獗;豺、狼、豹少了,野生有蹄类动物就会增多,许多树木就会遭殃;食虫鸟少了,害虫就会迅速发展起来,破坏树木,吞食庄稼。真是牵一发而动身啊!

1.将第(3)句与改写句放在—起,试比较一下,哪种表述方式更好?说说你的理由。(3分)原句:许多动物色彩鲜艳,如金丝猴闪闪发光的皮毛,雄孔雀、鸳鸯的艳丽羽衣。改句:许多动物色彩鲜艳,如金丝猴的皮毛闪闪发光,雄孔雀、鸳鸯的羽衣艳丽无比。

2.划横线的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就全文来看,主要运用了说明方法。(2分)。

3.说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第10段中的具体含义。(2分)。

4.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人类保护动物至少会得到哪几方面的收获。(3分)。

1.改句更好。(1分)原句前半部分强调的是动物的“色彩”,后半部分强调的是“皮毛”、“羽衣”,前后不符;改句突出了“闪闪发光”、“艳丽无比”,能紧扣“色彩鲜艳”这一表意重心,使前后保持一致。(2分)。

2.举例子分类别。

3.在自然界中,只要有某一方面出现问题,就会波及和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4.可以欣赏动物的美;(1分)可以利用动物的科学价值;(1分)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1分)。

总结:一切自然物种及其群落都与所在地域的环境条件相适应,只要条件不变,就能长期生存,即使发生扩散或缩减,其历程也是缓慢和渐变的。灭绝物种中,迁徙能力差的两栖爬行类及无处迁徙的岛屿种类更为明显。

精选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汇总14篇)篇三

一、试题回放(上海市中考)。

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居家恒服布衣(居住)(2)实勉我也。(其实,实际)。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14、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积极进取(豁达、乐观)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治学严谨(勤勉好学)的态度。(3分)。

二、命题解析。

面对课外文言文考题,同学们首先从心理上不要惧怕。畏惧、慌张只会自乱阵脚,这样还没开始答题就已经开始失分了。我们走上中考考场前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复习,再加上平时的积累,我们已经拥有了解答课外文言文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另外,中考课外文言文内容上一般比较浅显,并不深奥难懂,在命题上有以下特点:

第一,选文。中考课外文言文的选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且选文大多为叙事类小故事,这类故事通常能给人以启示或表达某个道理。

第二,题型。近几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都安排了四道题,12分。四题分别涉及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篇章理解、主旨把握。具体的题目是,第一题是“解释加点词语”,有两小题,主要是实词解释,另外还有“之”、“而”、“其”、“以”、“于”、“何”六个虚词也会出现在课外文言文的考察中。第二题是“翻译文中的句子”,一小题,既有要求将文中的某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也有给4个选项,选择正确的义项。第三题和第四题是主观简答题。通常第三题的提问重点在语段内容的理解上,这一题一般能从语段中找到解答的语句。第四题多是对短文中的人物进行性格特点的概括,或提问语段给人的启示或阅读后能从语段中得出什么道理。

第三,考点。虽然课外文言文的选文来自课外,但遵循的却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外文言文考题主要考查的是同学们阅读文言篇章的能力,这能力从何而来?当然是从课内来。所以,实则考查的是同学们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至课外的能力。

三、解题技巧。

在答题之前我们要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读懂语段。不能仅初读一遍就匆忙答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当你能简单复述故事情节后才能开始做题目。

第一题词语解释题。

1、重平时积累,从课内到课外。

本着“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内的文言实词和几个常用的虚词解释要牢记在心。观察近五年的考题,试题涉及到的词语解释有这样几个:徙、去、使、居、故、归、诣、为、具等,课外语段中的解释与课内的解释相同。

另外,我们应该知道许多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以前五年的.考题为例,上面考到的词语中,“徙”和“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过他们的一种解释,“徙”解释为“迁移”,“诣”解释为“往,到……去”,其余都有两种以上解释。所以我们要把学过的各种解释都回忆起来,从中选择最为恰当的,还要把你认为最为恰当的词义代入句子中,结合句子以及语段内容进行整体理解。

2、组词法。

组词法就是尝试着给你不懂的文言实词用现代汉语组词,看看能否通顺地放在句子中。如果上下文意贯通,那组词后的词语就是这个文言实词的解释。当组词后大概意思是对的,但放到句子中有些别扭时,那么就回到原文看这个词在句中是什么词性,根据词性再进行适当调整,变换成合适的近义词,一般就可以使句子前后顺畅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组词法时首先要注意原词的词性,组成词语后的词要保持词性不变。

第二题句子翻译题。

要求翻译的句子中往往有一些关键的词,这些词往往是一些实词。老师阅卷时这些关键的词就成了评分的“分点”。比如中考课外文言文的句子翻译题,考的是“白者频来顾视之”,我们很容易就能知道要翻译这句句子关键要将“频”“顾”“视”这几个词翻译出来。“频”并不在20考察的150个实词内,但是我们可以将它解释为“频繁”,或者用其他同义的词替代,如“多次”等。而“顾”、“视”都能解释为“看”。年的考题中“之”字加了点,结合2009年的考情,因为考前将常用虚词“之”也列入了考查范围,因此,将“之”所指代的“黄小鸡”一并翻译出来也是关键所在。以上就是所谓的“拆分”,然后把这些翻译出来的词再“整合”成一句话。

整合不是作简单的加法,整合后的句子还要通顺流畅。为了做到通顺流畅,我们可以将省略的部分补足,甚至可以添一些辅助性的词语让语句更合理通畅;有时候还遇到一些特殊的句式,这些文言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汉语的不同,翻译的时候要将他们调整成现代汉语的语序。

20中考的翻译题改为选择题型。不少同学错选为a项,是把文中的“再”理解为“多次”,尽管在本句中也能讲得通,但我们在课内学习《曹刿论战》一文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明确掌握的是“第二次”,所以选择b。

精选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汇总14篇)篇四

金华戴元礼,国初名医,尝被召至南京。见一医家,迎求溢户,酬应不闲。戴意必深于术者,注目焉,按方发剂,皆无他异。退而怪之,日往视焉。偶一人求药者既去,追而告之曰:临煎时,下锡一块。麾之去。戴始大异之,念无以锡入煎剂法,特叩之,答曰:是古方。戴求得其书,乃饧字耳。戴急为正之。

[注]国初:明朝初年。[注]南京:明朝初年朱元璋迁都南京。[注]饧:古糖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尝被召至南京解释:

(2)迎求溢户解释:

(3)按方发剂解释:

(4)日往视焉解释:

2.翻译句子。

(1)退而怪之。

译文:

(2)戴求得其书,乃饧字耳。

译文:

3.说那医家是平庸的医生,但不是奸诈的.医生,从文中(填原文)处可以看出这一点。

4.从文中戴急为正之可以看出戴元礼作为名医不只是在医术方面,还表现出较强的职业道德,现在请你从戴元礼角度给庸医们说一句话,既要清楚,又比较委婉。

参考答案:

(1)曾经(2)充满(3)药(4)每天。

2.(1)回去后感觉很奇怪(2)戴元礼要到(记载这则古方的)书,原来是饧字。

3.追而告之曰:临煎时,下锡一块。

4.略。

精选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汇总14篇)篇五

金华戴元礼,国初名医,尝被召至南京。见一医家,迎求溢户,酬应不闲。戴意必深于术者,注目焉,按方发剂,皆无他异。退而怪之,日往视焉。偶一人求药者既去,追而告之曰:“临煎时,下锡一块。”麾之去。戴始大异之,念无以锡入煎剂法,特叩之,答曰:“是古方。”戴求得其书,乃“饧”字耳。戴急为正之。

[注]国初:明朝初年。[注]南京:明朝初年朱元璋迁都南京。[注]饧:古“糖”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尝被召至南京解释:

(2)迎求溢户解释:

(3)按方发剂解释:

(4)日往视焉解释:

2.翻译句子。

(1)退而怪之。

译文:

(2)戴求得其书,乃“饧”字耳。

译文:

3.说那医家是平庸的.医生,但不是奸诈的医生,从文中(填原文)处可以看出这一点。

4.从文中“戴急为正之”可以看出戴元礼作为名医不只是在医术方面,还表现出较强的职业道德,现在请你从戴元礼角度给庸医们说一句话,既要清楚,又比较委婉。

参考答案:

精选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汇总14篇)篇六

我正在左右搜寻,立明对我努努嘴只见不远处站着一个穿夹克衫的壮汉,一脸木然,好像根本不知道发生的事。再看脚下,哦,鞋跟处露出了粉色的钱边儿,原来他的脚底下踩着钱!这可怎么办呢?如果指出来,这人会不会打我们?立明却好像没想这些,他走到那人面前说:叔叔,您好!您脚底下好像还踩着钱呢!那壮汉一脸尴尬,支吾着。

1.解释词语。

2.请你说说画线词好像用在此处有什么样的好处。

3.本段中立明说话,有什么样的技巧?如果换作是你,你会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指众人都把目光聚集在一个人身上,或被许多人注视着干某事(一般指坏的.或不好的事情)。

(意思对即可)。

2.这个壮汉知道怎么回事,装作不知道。(意思对即可)。

3.李明说话比较委婉、合乎时宜,符合提醒别人又不直接揭露的尴尬和鲁莽。用语语气合适。

示例略(答案不唯一,符号题意即可)。

精选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汇总14篇)篇七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划线的字。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交辉: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3)念无与为乐者念:

(4)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乙]文中作者月下抒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和[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自然景物,但又有所不同,试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1)交相辉映。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考虑、想到。

(4)共同、一起。

2.(1)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出水面。

(2)庭院地面犹如空灵澄碧的'积水,水中藻、荇交织纵横,这都是竹、柏的影子。

3.[甲]实是欲界之仙都。

[乙]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不一样。

[甲]文的作者是个隐士,他寄情于山水之中,文章中流露出的是对山水的喜爱欣赏之情与无人能共赏的些微惆怅。

[乙]文书苏轼被贬官之后所作,不免有对自己宦海浮沉的悲凉、失意、惆怅和愤懑,但同时也有自我排遣的豁达态度。(大意对即可)。

精选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汇总14篇)篇八

原文: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翻译: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精选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汇总14篇)篇九

中考文言文阅读必然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同学感到束手无策。我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仅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步。

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

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

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

“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精选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汇总14篇)篇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选自《厚德录》)。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斥逐之追赶。

b.富人病且死将要。

c.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多么。

d.不复有故态原来的。

7.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文中划线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

b.不以物喜。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d.以塞忠谏之路。

8.下列对张孝基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张孝基信守承诺,把岳父的丧礼操办得很风光。

b.张孝基心地善良,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积极给予帮助。

c.张孝基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

d.张孝基为人厚道,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

9.将文言文阅读中的句子和教材上学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厚德录》)。

译文: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两章》)。

译文:

参考答案:

6.a7.c8.a。

9.翻译。(6分,每小题3分)。

(1)译文:富人的儿子能自食其力了,孝基有点奇怪,又说道:你能管理仓库么?

【附】文言文翻译。

许昌有个士人叫张孝基的,娶同乡某富人的女儿。富人只有一个不孝的儿子,便骂着把他赶走了。富人生病将要死了,把家产全部托付给孝基。孝基按规定礼节为富人办了后事。过了许久,富人的儿子在路上讨饭,孝基见了,同情地说道:你会灌园吗?富人的儿子答道:如果让我灌园而有饭吃,很高兴啊!孝基便叫他去灌园。富人的儿子能自食其力了,孝基有点奇怪,又说道:你能管理仓库么?答道:让我灌园,已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何况管理仓库呢?那真是太好啦。孝基就叫他管理仓库。富人的儿子很顺从、谨慎,没犯什么过错。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会像以前那样,于是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还给他了。

精选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汇总14篇)篇十一

b.今夫野人孺子闻乐孺子:读书人。

c.必有一当当:适当。

d.殆近于二公焉殆:大概。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阴阳刚柔,其本二端奚以知其然也。

b.则品次亿万险以远,则至者少。

c.夫文之多变夫晋,何厌之有。

d.文之至者,通乎神明相与枕藉乎舟中。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4:把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

(2)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3)欧公能取异己者之长而时济之,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

精选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汇总14篇)篇十二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8、辨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

9、用原文词语或语句填空,(4分)。

(2)表现包拯生活节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并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每小题各2分,共4分)。

(1)句子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2)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参考答案:语文网。

7(1)畏惧(2)黄河水清,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3)是非(4)言语和神态8(1)古义:暗中行贿疏通关系。今义:骨头互相连接的地方。(2)古义:平民,百姓。今义:布质地的衣服。

9(1)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2)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10、(1)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2)这段话表明包拯为官清廉刚正,克己奉公,对贪赃枉法深恶痛绝。他不仅自己执法严峻,而且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希望后世子孙做官也能成为青史留名的清官。他不愧为清官的典型,不愧为包青天的称号。他的事迹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意思对即可)。

11、铡美案;狸猫换太子;陈州放粮;铡包勉等。包拯是一个有智慧,有骨气,爱国家,爱百姓,为官廉洁、刚正,执法严峻,铁面无私,克己奉公的大清官。(意思对即可)。

精选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汇总14篇)篇十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精选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汇总14篇)篇十四

1.d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说法错误。“锻炼说”的主旨是动物选择在坎坷的斜坡、悬崖上奔跑、跳跃,锻炼自己逃避敌害的能力。

2.d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总结不全面。只是关于动物“锻炼说”的观点。b项,“很多都已经是证据充分、论断圆满的结论”说法无中生有。c项,“动物在学习中也得到了愉悦”文中没有涉及此信息。

3.a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根据文章的结构分析,本文属于开篇提出观点,再分析观点,最后总结,明显属于“总分总”结构。a项概括分析最恰当。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的心得体会(模板15篇)

    人力资源发展的关键在于培养人才,通过培训和职业发展路径的设计,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动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分享,欢迎大家一起学习。xx年12月2

    最热劳动技术教育活动的心得体会(案例12篇)

    撰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梳理自己的思路。探索不同领域的心得体会,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开拓我们的视野。近来,我参与了学校开展的养蚕技术劳动教育活动。通

    2023年福建考察培训心得体会(案例16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学习过程中的宝贵财富,可以帮助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以下是一些来自各行各业的培训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优质工厂死亡赔偿协议书(通用22篇)

    合同协议不仅具有法律效力,还是一种文化的信任和合作的象征。所附合同协议是经过行业专家精心编写的,展示了标准化合同的常见内容。甲方:乙方:代表人:身份证号:丙方:

    最优人与永恒读后感(案例20篇)

    读后感是在读完一本书后,对书中内容的个人感受和思考的总结。7.不妨阅读以下的读后感范文,或许能为您的写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浅白的语言,深刻的思考在万事万物中,人

    热门小学教师个人的工作计划书大全(22篇)

    教师工作计划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制定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教师工作计划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最热骨干员工辞职申请书(案例14篇)

    辞职申请书是向上级或人事部门提出辞职申请的书面材料,表达个人意愿和决定的必备文件。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辞职申请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最热举行婚礼讲话范文(17篇)

    演讲稿是演讲者对某个话题进行深入思考之后,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成果。演讲稿范文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让听众投入其中,与演讲者共情,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和信念。

    优秀置业顾问的半年工作情况总结(通用13篇)

    在半年总结中,我们可以回顾并梳理自己在这半年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以下是一些半年总结的典型错误和漏洞,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和反思。在没有加入公司之前我没有接触过房

    2023年大学生就业自我信(汇总20篇)

    范文范本的作用是向读者提供示范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我想我们可以用范文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对于写作来说,范文范本是我们学习和提升的重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