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企业规划处是干的 企业安全管理风险及其防范措施论文(实用5篇)

时间:2023-10-08 作者:雨中梧2023年企业规划处是干的 企业安全管理风险及其防范措施论文(实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企业规划处是干的篇一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日趋突显。在我国,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工作薄弱。纵观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认识上也存在着许多误区和模糊的地方,找出原因,提出企业在完善内部控制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实现风险管理。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途径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概念

(一)内部控制。所谓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及各组织在经济活动中,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二)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是对企业内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二、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解存在偏差。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简单地被理解为建章立制。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远远不是各项规章制度的汇总,规章制度必须包括制度制度、制度执行和制度执行结果的考核,三者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1]。

(二)混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一种情况是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等同起来,常常产生这样的误解:内部控制可保证企业成功并使其财务报告绝对合法;内部控制可以防止企业管理决策失误;建立了内部控制就等于实施了科学管理等。反之认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相互独立,各自独立于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

(三)过分关注内部控制细节而忽视企业风险管理。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所有细小的、微不足道的控制上。表面上控制得很好,实际上浪费了许多管理资源,还使企业重大风险被忽视,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

(四)只重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设计而疏于其执行效果,使企业承担巨大风险。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贯彻执行,没有执行或执行力度不够,再先进的制度也不起作用。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考核和追究机制是保证执行力的基础。培养先进的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员工对企业文化有认同感,很多规则的执行都是靠自觉性。

(五)风险管理信息网络平台没有建立。在大多数企业风险管理中,还未曾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平台。风险决策上信息来源无法进行计算机系统分析,因此在对风险的防范以及预测中,不能及时掌握相关数据及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的风险防范水平和能力,以至于在今后的企业竞争中处于被动的状况,影响企业正常运行的同时还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2]。

三、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念起源于西方国家。20xx年,美国coso委员会在原有《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萨斯法案,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由于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引进,与国内企业原有的管理体系和观点存在较多的差异和差距。

(二)我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法规和政策出台较晚。20xx年6月财政部会同审计署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xx年4月发布了《企业内部配套指引》。可见,我国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机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处于不断摸索和起步阶段。

(三)企业内部控制缺失,风险管理认识不够。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的缺失造成企业内部控制不足;另一方面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要与时俱进;风险管理上容易出现行为偏激:一种情况是在利益的驱使下,风险意识淡薄;另一种情况是不能正确处理风险和机会的关系,一味注重规避风险,而不是管理风险。

(四)企业不注重风险管理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建立。企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只注重财务信息计算机平台和营销网络计算机平台的建立和完善,而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信息计算机平台对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在风险管理体制中,信息系统计算机平台尚未建立是国内企业普通存在的问题。

四、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途径

(一)健全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体系。建立和健全全面风险管理组织职能体系,在内部审计的基础上,进一步组建风险控制部门,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为全面风险管理构筑牢固的防线;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内控系统,将内部控制系统融入到风险管理系统之内,制定重大风险预警、风险解决预案、风险管理业务以及重大的内部控制流程和职权制度;构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使之具备风控信息的实时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测试、传递、报告、披露等功能,并对重要业务流程和风控点进行实时监控;不断培育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自觉意识,加强对管理风险理念、知识、流程、管控核心内容的培训,提高员工尤其是高级管理者和关键岗位人员的风险管理素质。

(二)规范风险管理程序。企业应将风险管理的目的、目标和任务结合起来,明确风险管理与企业任务之间的关系。对相关行为造成的危害,按风险因素衡量损失,按定性评价的方法计算损失,使风险管理更加程序化、法制化,更加有效地防范和控制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三)规划实施全面风险的具体应对措施。针对战略风险,企业应结合其战略目标和所处行业,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同时规避、转移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风险;针对运营风险,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提高技术经济指标。降低成本,运用经营措施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密切关注市场变动趋势,加强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针对技术风险,加大人力、物力、财务的投入,努力培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和创新相关工艺和技术,不断突破外部技术封锁,实施核心技术的赶超;针对财务风险,持续研究和跟踪资本市场情况,努力拓宽企业筹融资渠道,锁定较低融资成本;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

结语:企业只有逐步完善其体制,健全其机制,致力于内部控制根基,进一步强化企业风险管理,才能增强企业在复杂市场中抗风险能力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2]曹卫军.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探讨[j].财经界,20xx(18):87.

企业规划处是干的篇二

摘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非常之快,而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使得企业经营活动更加规范。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仍然是面临着各种风险,茶企业也不例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出口国,大小茶企业数以万计,所以在风险管理方面更应该重视。从当前阶段来看,茶企业在构建法律风险管理体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漏洞,需要尽快完善。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茶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针对当前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从而提升茶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能力。茶企业发展过程中减少了法律纠纷,就可以集中精神发展业务,既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够宣扬茶文化,对茶企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关键词:茶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构建

中国在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都迎来了更广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加上国家的宏观调控,提升了企业的整体实力。茶叶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商品,因为人们的普遍喜爱,除了在国内销售外,还要远销国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销售茶叶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茶叶出口最多的国家。因为中国生产茶叶种类较多,人们需求量大,所以茶企业的数量非常之多,因而受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非常之大。中国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之后,虽然市场对经济调控的占主导,但国家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范,用以规范市场,达到最终建立法制经济的目的。因此,在法治社会里,众多茶企业在提升自己经济实力的同时,应该强化法律风险意识,通过相关措施来构建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从而达到维护企业的目的,确保企业能够持续发展。

1茶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概述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明确将法律风险纳入了风险对象之一,并被列为全面风险。《指引》对其进行了解释,全面风险指的是围绕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在企业各个环节执行风险管理的流程,从而培育更好的风险文化,最终建立起风险管理体系。从这个解释中可以到看,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立足于分析法律风险主体目标以及所处的环境,采用全面的管理的方式,充分考虑到可能面对的各种风险,并考虑因为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对茶企业来说,可以系统归纳和分析企业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依照不同程度的法律风险来进行深入分析。对茶企业风险进行全面测评以后,就可以根据发现的法律漏洞设计出企业的风险控制体系。因此,茶企业应该将法律风险管理作为作为企业风险控制目标之一,还应该将其作为企业日常工作内容之一。作为管理层,茶企业管理人员要有法律风险意识,提前做好预防,从而避免因为管理漏洞导致出现法律风险,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后果。

2茶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为了加强茶企业管理,很多茶企业采用的是从外面聘请专门的法律人士专门进行法务管理。茶企业在管理层设置专门的法务机构,聘请法律顾问全面管理企业的与法律相关的工作,从而达到控制企业法律风险的目的。这种管理模式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由企业法律顾问所在的部门来承担法律风险管理的职责;二是没有形成清晰明了的法律风险管理流程,多实在处理不同法律事务中而完成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三是没有专门的管理工具,茶企业的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多是由法律顾问来完成,手段过于单一。市场环境是瞬息万变的,变化的因素越多,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就更多,这就给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带来了更多困难。因此,对企业来说,必须要不断提升法律风险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但现实中茶企业在法律风险管理方面还有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很难实现事预防法律风险的目标。从茶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来说,要将企业的风险率降到最低,首先要想办法预防潜在的风险。在风险出现之前做好预防措施,就可以避免有些风险的发生,而不是等到风险出现之后再去应对;第二,茶企业难以协调控制风险和发展业务之间的矛盾。绝大多数茶企业考虑的是如何获取利润,要获得利润就需要发展业务。但是,发展业务越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可能就更多。但很多企业并没有考虑那么多,所以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控制风险,一旦出现法律问题,业务发展势必受到影响,甚至因此停滞。这是当前茶企业在风险管理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很多企业有侥幸心理,所以都将精力放在了业务发展上,忽视法律风险管理,往往只能通过直观经验来判断,控制策略也很单一。第三,风险管理资源严重不足。茶企业虽然数量多,但负责企业法务的人员非常少,所以管理比较缺人,而业务又比较分散,所以难以满足控制管理风险的需要,但在短时间内又无法解决。第四,法律顾问素质对茶企业风险管理有重要影响。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法律顾问,如果顾问素质较高而且经验丰富,则法律风险管理工作质量相对比较高,如果反之则质量比较低,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律顾问手上并没有企业科学的风险管理办法。

3茶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3.1茶企业法律风险分析模块

所谓的法律风险模块指的是能够利用科学的方法来检测和识别企业面临的潜在的法律风险,依照风险性质将其分门别类,依照风险危险程度将其分级和排序,最终分析出结果。下面将详细分析法律风险模块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影响。第一,能够识别风险。要管理风险,首先需要不同种类、层级的风险。比如说人事、合同等方面,基本每个企业都会涉及到;其次是识别引发风险的.具体行为,比如说不签订合法合同、违规用工等方面;再次是确定和法律风险相关联的信息,比如说企业和部门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企业主体等方面。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方法来深入调查茶企业的风险。只有先找准了风险的源头才找准了控制风险的方向,接着可以建立茶企业风险数据库,对企业的风险进行梳理,结合企业的的管理运作流程,梳理经营管理中的风险,从而使识别法律风险成为一个系统。第二,能够测试法律风险。在识别法律风险以后要量化测试风险,测试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即风险的可能性、损失度以及风险水平。这样可以在风险发生以后能够精准判断风险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损失后作出判断,最终结果为风险的损失度和可能性之间的乘积。将企业分散的、性质不同的法律风险通过定量衡量了以后使各种风险可以进行对比,并站在管理的角度来对风险排序,依照高低顺序来划分等级。第三,对法律风险的定向分析。在完成了对风险的识别和测试环节以后,根据部门和部门主体、主体交叉及经营管理等环节来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首先是分析法律风险的等级、数量和种类情况,比如说茶企业部门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风险,不同类型、等级的风险所占比例大小;其次是管理措施对茶企业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比如说为什么风险较多,风险如何影响茶企业,未来的发展态势会是什么样。

3.2茶企业法律风险模块控制

根据法律风险模块得出的的结果,制定相应的计划,有针对性采取措施来控制法律风险,一共是分两步来走。第一步是要对风险现状进行评估。在测评环节完了以后,对测评结果进行分级和排序,分析得出茶企业当前最需要控制的法律风险,再结合茶企业现实情况,从多个角度来评估风险控制的实际情况。第二步是要制定相应的计划。一是要明确企业风险控制态度;二是要制定控制风险的相关措施;三是确定茶企业有关部门的责任,尤其是管理的目标和进度。第三步是实施了风险控制计划之后,要由相关责任部门来负责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并且依照相应的计划来完成工作。

3.3茶企业法律风险控制实施评估模块

茶企业实施控制风险的措施以后,这一措施的效果究竟是怎么样的,需要对其进行评估。一是要依照风险控制的实际情况来评估,评估的对象是风险管理完成的质量以及是否及时完成。二是依据措施实施的效果来评估,看剩下风险的数量以及风险所造成损失的大小。除了评估之外,还要定期对措施实施情况和结果进行监督,并要及时的更新。在设计了风险防范机制架构设计以后,要对整个架构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价,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从而在下个周期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过程中能够得到调整,确保最大限度地降低茶企业的风险。

参考文献

[2]吴江水.法律风险管理中的识别、评估与解决方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xx.

[3]卜华白,卜时珍,刘磊.价值网嵌入视角下的区域智能物流网络协同模式研究—以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智能物流企业价值网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xx(2):41-45.

企业规划处是干的篇三

摘要: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风险日益突出,而税务风险则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文章将从内部控制角度入手,探讨在新发展形势下企业税务风险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强化;措施

一、企业内部控制要素概述

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的发展环境之下,为了更好的获得有效资源,提高自身盈利而在企业内部所采取的一系列程序、计划和方法。总体来看,企业的内部控制要素主要有五点:第一点是环境的控制,主要是管理层和治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以及所采取的措施,包括管理职能、治理职能等。第二点是风险的评估工作,这主要是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识别经营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第三点是信息的共享沟通。第四点是监督,主要是指企业制度以及内部工作人员的监督。第五点是控制活动,其主要包括业绩评价、实物控制、信息处理以及职责分离等方面,帮助管理层的指令可以有效执行。

二、我国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一)税务风险认识不足,防范意识缺乏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说,其主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市场的开拓方面,对法律风险以及财务风险关注度较低,再加上对税务风险的认识不足,我国的大多数企业都并未构建完善科学的税务内部控制系统。具体来说,企业对于税务风险认识存在两个误区,一是企业将税务风险单纯的归纳为税务机关的管理任务,认为只需要关注财务管理,但事实上,企业税务风险涉及企业整个发展经营的过程,它涵盖了每一个生产经营需要涉及税收的环节。二是企业将税务风险防范单一的归为会计核算部门的人物,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研发、生产、经营等部门对税务风险的重要作用。

(二)企业过于强调收益而忽视了税务风险

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等特点,这与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对立性,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甚至不惜违反税法,以非法的方式来获得财富,这样的行为将会给企业带来非常严重的税务风险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纳税人擅自更改、销毁、藏匿记账凭证、账簿或者进行虚假纳税申报、少缴纳甚至不缴纳税款等行为都属于偷税,国家相关机关将对企业偷税行为进行严惩。同时,企业为了减轻自身的纳税负担会进行纳税筹划,但一旦相关人员操作不当,企业很有可能会出现违反税务法律法规等行为,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三)缺乏专门的税务管理队伍以及税务风险管理机构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企业有效实施风险防控措施,及时避免风险的基础,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税务机构的设置上都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大部分企业在进行税务管理时都只是让公司的出纳或者会计担当相关的办税人员,并未设置独立的税务管理岗位及机构,企业税务管理的独立性与有效性得不到保障。与此同时,财务人员在承担繁重会计核算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应付税务申报缴纳工作,这些使得其很难有充分的时间及精力来关注国家税务政策变化、及时了解最新税务信息,再加上专业风险管理人才的缺乏,企业在处理复杂的税务风险时很容易出现问题,以上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

(四)缺乏针对税收风险管理的约束机制

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控工作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关的体系以及制度都还尚未完善,例如,大部分企业都尚未构建其一套科学的税务风险控制制度,严格规范纳税的各个环节阶段,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并将其以书面的形式呈现,避免税务风险控制的主观随意性。同时,尽管我国企业对税收风险管理流程进行了规范,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因为缺乏相关的约束机制,多存在主观随意性,其真正的作用并未得到有效的.发挥。

三、内部控制视角下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

(一)明确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目标

通过构建相关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来有效的防控企业税务风险,减少税务风险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企业盈利的最大化,以上便是企业进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的主要目标。具体来说,企业加强税务风险内部控制需要从监督和制约这两个方面入手,企业在分配权责、设置机构、治理结构以及业务流程时注意其相互的监督与制约,以此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施行。

(二)坚持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的相关原则

企业在进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时需要遵循多个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这要求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时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牵制原则,企业在具体构建税务风险内部防控系统时,一个事项需要有多个具有相互监督制约关系的部门来完成;授权原则,企业在发展经营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岗位要求授予其工作人员相应的权责,确保其权责的明确;成本效益原则,企业之所以进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措施,主要目标是为了保证企业的发展效益,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应该坚持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则,保证风险管理的经济性。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税务风险管理

1.规范税务事项,构建科学的内部控制系统内部环境是企业进行有效内部控制的前提与基础,它主要包含了企业的内部人员分工、结构治理以及内部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根据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某些集团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在下属企业或者是产品事业部、地区性总部等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岗位或者是税务部门;而某些组织结构较为复杂的企业,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在分支机构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岗位;对于有条件的企业来说,可以采用外包的形式将自身的税务事宜包给经验更为丰富的中介机构,从多个方面来加强自身税务风险管理,保障税务事项的规范化,构建科学的内部控制系统。2.加强企业的风险控制评估工作,降低税务风险税务风险评价和税务风险评估工作是企业进行税务风险评估需要重点关注的两个方面,企业应该提高自身对于风险的防控能力,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当遇到特定税务风险时,企业才能够对于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准确的评估,并及时的借鉴相关的技术方法以及原理,对系统中所潜藏的风险进行准确的定量、定性分析,从而为企业相关的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基本保障,帮助企业及时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3.加强企业内部业务流程规范化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活动,主要是通过企业的相关领导者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来实现的。具体来说,内部控制活动主要体现为企业管理者针对企业发展情况而制定出的一系列规章流程、制度、授权、分权与集权等。例如,企业运营部门对信息处理的控制、整理、传达,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考核、分析。不仅是企业管理层对资产进行保值,确保企业所有者利益的有效措施,更是促进企业科学、正常运营的重要保证。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实现内部业务流程规范化的同时,还可以制定相应的税务风险应对措施,以有效、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来保证税务管理控制方法、流程的合理性,实现税务风险控制的全面性。4.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健全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的有效沟通共享,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实现自身正常发展的关键,因此,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健全,是企业的首要工作,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企业还应该根据法律法规的不断变化来及时更新自身的信息储备系统,健全信息管理系统。除此以外,企业应该重视业务部门与财税部门,自身税务、财务人员与地方税务机关的交流沟通工作,从而保证税务风险防控措施可以有效的施行。5.加强内部监督,以税务自查、内部审计促进涉税事项的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工作是企业进行有效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应该重视监督工作,对自身的税务事项进行定期检查,并以内部审计的方式对纳税进行统一管理,查漏补缺,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聘请专业的税务审计人员或者税务审计机构对自身税务事项进行审计,从而有效的发现潜藏的风险。

四、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未设置完善的内部控制机构、构建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税务风险方面,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仍然还处于初级阶段,税务管理缺乏规范性、对税务风险认识缺乏科学性,在税务风险内部制度设计上更是缺乏合理性,但这些问题的彻底解决,还需要各个主体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进行不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周志国.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探讨[j].经济研究参考,20xx(09).

[2]刘茜.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山东大学,20xx(09).

[3]刘庆国.简论公司税务风险及防控控制[j].商场现代化,20xx(07).

[4]朱荣恩.审计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企业规划处是干的篇四

我国传统煤炭企业历经了上个经济周期行业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繁荣发展之后,进入全面萧条。在经济新常态和环保形势下,能源生产格局和消费结构的调整会继续发力,寄生于传统经营模式下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客观上要求煤炭企业必须主动转型,加快转型,走质量型、低碳型发展之路。然而,煤炭企业面临复杂快变和模糊未知的环境,转型道路必然存在一定风险,凡是影响到转型效果的未来不确定的负面因素都应成为企业关注的风险。

煤炭企业转型是一项涉及到各种要素的战略性活动,企业战略环境里蕴藏了转型过程可能遇到的内外部风险。外部环境风险来自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需要企业去适应,一般不在企业可控范围内,称为适应性风险。资源能力观认为,与企业外部环境相比,企业内部拥有的资源、积累性知识、组织能力及经营过程中的特有能力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具有重要意义。由此看来,煤炭企业转型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企业内部环境风险的认识与预防,该风险的产生和形成与企业自身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称为操作性风险。一般来说,环境的不确定性与环境变动性和复杂性有密切关系,环境动态变化越频繁、越无规律,影响企业的环境因素越纷繁多样、各因素之间互联度越高,企业所面临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就越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战略转型的风险。

1.1企业资源视域下的转型风险识别

资源学派认为每个组织经过一系列整合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有价值、不可完全替代的战略资源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之本。战略资源储备不足可能导致煤炭企业转型风险,具体分析如下。

1.1.1煤炭资源风险

对煤炭企业而言,无论在转型期还是未来相当长的时期,煤炭资源都是煤炭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资源和战略保障。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企业没有充足的煤炭储备做基础,转型的成功与转型后的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不同企业所拥有的煤炭资源品质也有差异,好的煤质更受市场青睐、适用范围更为广泛、价格相对较高,生产相同标准的商品煤或转化产品时煤质好的企业更节约成本,因此能为企业带来较多的收益与利润。而原煤质量较低的企业则要面对市场缩小、收益减少的风险。

1.1.2安全资源风险

煤炭开采的作业环境多在几百米深的井下,含有大量粉尘及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采掘过程中水文与地质条件不稳定,可能发生瓦斯爆炸、透水、塌方等煤矿事故,对井下员工生命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企业也会被勒令停业整顿同时要承担事故带来的经济赔偿、行政处罚及营业暂停的一切损失,对企业的正常经营产生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除煤矿外,企业的其他产业如煤化工也具有高危性质,需要重视。除了自然不可抗力因素,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采用更安全的技术和设备,这些措施可以帮助企业整合各种力量形成相对完备的安全资源,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然而在实际中,有些企业的安全资源存在漏洞,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补救,这些漏洞就会转化为风险,危及到企业的生存。

1.1.3人力资源风险

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最活跃最具潜在价值的资源,现代企业管理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煤炭企业员工的文化教育水平低于全国各行业平均水平,直接影响到员工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运用能力,从而不适应企业转型发展的步伐,增加了企业转型的内部阻力。煤炭行业过去粗放式发展观念造成企业科技含量低,对技术人才的招聘与培养不够重视,导致企业较难吸引和留住急需的技术型人才与管理型人才。处于转型阶段的煤炭企业将会面临陌生的产业环境,需要与成熟的有深厚底蕴的企业竞争人才,这对煤炭企业是一种考验。而且当前煤炭企业经营环境的恶化状况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善,一些有经验有技术的专业人才外流,无疑给本就缺乏人才的煤炭企业雪上加霜。

1.1.4技术资源风险

zahra和covin(1993)认为,技术资源在企业多元化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企业产品和业务的多元化首先会表现为技术的多元化[1].煤炭企业实施战略转型进入以煤为基的产业链不同领域或者其他非煤产业领域,关键是要解决技术问题。煤炭深加工技术的提高可以改善产品质量,生产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煤化工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有待于技术突破;其他非煤产业要想在与同行业对手竞争中站稳脚跟,企业必须掌握核心技术;煤炭企业的清洁化集约化发展也需要技术做支撑。可以说,企业只有拥有了雄厚的技术资源,才能走在转型的前列,才能获得好的发展机遇。而技术缺失的企业面临受制于人的窘境,给企业转型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一般情况下,企业技术资源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与解决实际问题有关的知识方面的软件资源,称为软性技术资源;二是为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而使用的设备、工具等硬件资源,称为硬性技术资源[2].

1.1.5财务资源风险

对大多数煤炭企业来说,债务融资是其主要的融资方式,即使是31家上市煤炭公司,也有七成在2017年上半年出现资产负债率同比攀升,山西省5大煤炭企业集团平均负债水平更是达75%以上。煤炭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贷款筹集资金,负债规模越大,企业承担的财务费用也越多。

只有当负债经营的资产收益率大于债务资本成本率时,才能保证到期归还本息并获得财务杠杆收益,否则,将会使企业背上沉重的财务负担包袱。当资金短缺时,企业不但要承受因逾期还款而增加的财务成本,还会因为支付危机而降低信用,最终导致企业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增大。可见,资本结构不合理催生了企业财务风险。当前煤炭市场不景气,企业为了促进销售而放宽了赊销范围,应收账款比例明显增加,但不一定能足额、按期地实现现金流入,使得企业缺少充足的流动资金而无法支付借款本息或跟进项目资金需求或追加投资,严重影响到企业持续经营和转型发展。

1.2企业能力视域下的转型风险识别

能力学派强调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特有能力,如何最大限度地培育和发展能优化配置战略资源的这些能力将最终决定企业经营绩效。能力的实质是一种智力资本,对煤炭企业转型而言,相关能力的缺失将会给转型进程带来风险。

1.2.1决策能力风险

决策能力是指决策人员对特定情况下是否采取行动、如何行动做出决定的能力,从企业角度看,决策人员是附属于企业决策权力的企业高层管理者。赫伯特·西蒙将决策活动分为3个阶段,即情报搜集分析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方案选择阶段[3].决策能力体现了企业领导层人员管理绩效的综合性能力,主要包括战略决策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煤炭企业战略转型需要企业领导者迅速精确地捕捉外部环境信息,全面系统地分析企业内部资源与能力,借助准确的预测能力,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方向、经营模式和业务组合等。有关数据表明,因企业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约占企业所有损失的75%,决策损失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企业领导者独断专行、责任意识不强,缺乏准确的市场研判能力而盲目投资项目,或管理经验不足、经营能力匮乏而不能有效解决企业运营中的问题,从而造成经济损失;二是政府部门不恰当的干预活动影响了企业自主经营,代替企业决策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西方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企业只要有一个重大的决策失误,就会葬送这个企业的生命。煤炭企业转型的机遇与风险并存,如果不能探索出适合企业的发展道路,将会酿成企业转型中的重大挫折。

1.2.2产业布局能力风险

煤炭企业的转型发展需要以煤为基,在立足煤的前提下延伸煤、超越煤,这样便会形成多元化经营格局。多元化在扩大企业规模、分散经营风险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然而片面追求多元化的做法本身就孕育着很大风险,将导致煤炭企业转型的产业布局不合理,进而降低企业竞争地位,削弱盈利能力,最终事与愿违。不合理的产业布局可能表现为:煤炭企业涉足范围过于广泛,有限资源过度分散;煤炭主业核心地位不明显,难以支撑非煤产业起步发展;产业间关联度弱,无法发挥协同效应;非煤产业规模小,缺少成本与技术优势,竞争力不足等。

1.2.3实施能力风险

煤炭企业战略转型的关键环节是转型实施,如果精心设计了转型方案却不能很好地实施,那么前期为转型所进行的投入就失去了价值,同时企业也可能因为贻误最佳时机导致转型失败。影响煤炭企业战略转型实施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资源配置、执行能力、企业文化,具体分析如下。

1)资源配置涉及到煤炭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资金与设备等企业内部资源在不同产业和职能部门之间的合理分配,由于煤炭企业本身资产规模庞大,产业链延伸或多元化的转型战略又增加了资源的种类和数量,由此提高了资源配置复杂性与难度,怎样分配这些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用,是企业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

2)战略执行能力是指企业运用各种资源和机制确保战略转型顺利实现的综合能力,由战略共识、战略协同、战略控制3大基本要素构成。halmanjohannesi.m.的调查结果发现,68%的战略失败是由于执行不力或无效执行引起的[4].煤炭企业将转型的愿景、目标与企业各层级员工和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澄清、沟通,取得各利益相关方的认同,共识程度越高,战略转型的执行力就越强[5].然后,企业需要将战略转型目标分解为短期可操作的行动计划,具体落实到各部门各员工的绩效指标。最后,企业对转型进程和内外部环境及时追踪,通过经营业绩考核与奖惩制度衔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企业的经营活动朝预定方向进行。

3)企业文化是一种软性竞争力,通过非正式的规则制度和周围监督的压力作用于组织中的个体,能够支持战略转型的实施,被认为是当代社会对企业业绩有重要影响的深层次原因。优秀的企业文化激发员工潜能的释放,带动了工作热情,坚定了企业成员的意志,推动个体为企业愿景而做出积极努力。煤炭企业人多效率低,思维定势阻碍了企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并且企业文化具有较大的刚性,造成煤炭企业现有的文化可能无法形成对战略转型的合力。

1.2.4核心能力风险

在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企业依靠业务战略与职能战略的组合或单独实施能获得短期竞争力,而要使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唯有追求核心能力。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1990)将组织中具有价值优越性、异质性、延展性、难以模仿替代性、不可交易性的积累性学识,称为企业的核心能力[6].核心能力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系统,主要包括研究开发能力、不断创新的能力、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煤炭企业过去依赖于以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去分享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好处和利润,而忽视了核心能力开发。在市场需求与经济发展模式同步转变的环境下,煤炭企业应以转型为契机,培育并扩展其核心能力,凭借这种最根本、最关键的能力,企业才可慢慢走出困境,顺利实现转型,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久优势。

1.2.5学习能力风险

企业资源观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源自于企业的异质资源,这种观点隐含一个假设,即资源可以脱离人的活动而发挥效用[7].实际上,任何物质资源效用的发挥都取决于人的主观利用程度,具体表现为一种资源配置、开发和保护资源的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这些能力背后隐藏着不可替代的、企业特有的关键知识,知识才是能力形成的根源,最终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所以,企业不只是资源和能力的集合体,更是一个知识的集合体,而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学习。学习能力代表知识的捕获、吸收与转化能力,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员工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可以促使个人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组织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完成企业的知识与能力更新,提高企业的环境适应性。对煤炭企业来说,有效的学习有助于为企业转型储备充足的智力资源,有助于构筑企业的核心能力,反之,知识的传递与转化慢,知识的理解与创新能力差,则增加了企业转型发展的不确定性。

1.3从企业组织结构识别转型风险

组织结构是企业资源和权力分配的载体,它在人的能动行为下,通过信息传递,承载着企业的业务流动,推动或者阻碍企业使命的进程。由于组织结构在企业中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企业所有战略意义上的变革,都必须首先从组织结构上开始。

1.3.1组织结构刚性风险

企业规划处是干的篇五

企业风险管理是指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分析,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控制风险的影响因素,保证企业经营发展的风险环境时刻处于可控状态。风险管理的实质为通过对于潜在的企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通过识别、分析以及控制风险诱因,实现风险控制与降低损失的作用。作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风险管理可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风险规避能力。

一、企业风险管理内容概述

(1)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主要是指企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对于所面临的风险进行明确以及分类。风险识别现阶段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是依靠风险管理人员的认识以及工作经验的积累进行分析确定,第二则是通过大量的财务、会计、经营资料以及统计数据等各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进而发现风险的影响因素及有可能造成的损失。

(2)风险的分析判断。

风险的分析判断是在完成风险识别后,对于大量信息资料依据统计学、概率论等理论基础进行分析,进而对风险的发生概率以及有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评估。通过风险的分析判断将各种数据资料整理,并为决策者提供信息资料,并结合相应的风险准则做出进一步的决策措施。

(3)风险的控制管理。

风险的控制管理主要是,通过风险识别、分析后,综合各项风险影响因素以及发生概率,确定风险级别,并结合不同风险等级提出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通过风险的控制管理,改变企业风险性质、风险发生几率以及风险造成的损失程度。

(4)风险监控。

风险的监控主要是指在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除了风险的识别、分析、处理外,对风险采取全过程的监控管理,从而保证企业风险控制目标的实现。风险监控主要是对风险管理策略的事实效果进行动态的控制,并结合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变化,及时通过反馈信息调整风险处理措施。

二、企业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1)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在企业的发展经营过程中,知识侧重了企业的投资、生产以及销售环节,而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大部分是风险问题出现后,才开始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难以起到有效的风险防范以及风险规避的作用。

(2)企业内部之间协调沟通不足,难以保证风险控制管理必要的信息支持。

现阶段虽然部分企业建立了自己内部的数据库用于信息共享,但是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仍然较差,团队协作能力不强,未能将企业凝聚成整体,造成风险控制管理识别分析阶段考虑不全面,不能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

(3)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企业内部控制针对风险管理的方面内容较少。

由于对于风险管理认识不足,导致部分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难以充分发挥风险识别、分析、控制的作用,此外,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与风险控制管理未能有效的结合,浪费了管理资源的同时,难以实现其应有的控制监督作用。

三、企业风险管理完善措施研究

结合我国现阶段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管理问题,实现企业长足发展,必须对风险管理工作完善,调整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提高企业的风险意识。

市场经济环境的多边性决定了企业发展风险不断,因此对于风险管理以提高重视程度,积极主动的采取措施进行风险控制管理。在企业风险控制管理机构中,强化风险控制管理的作用发挥,将风险管理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把风险管理意识作为建设内容之一,在企业内部树立全面的风险意识,并且在进行关键项目决策过程中,充分的发挥风险控制对于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2)建立健全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系统科学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是保证风险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在企业内部应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风险管理机构以及人员配置,明确风险控制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以及风险控制目标。同时建立风险管理责任体系,将风险控制管理效果与业绩考核直接联系,出现工作失误造成经济损失的追究责任,促进风险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此外,对于涉及到企业重大投资、发展战略调整、产权变动、资产交易以及贷款等重大经济活动,并须依据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措施。

(3)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沟通。

对于风险控制管理工作,离不开大量信息数据资料的有力支持,信息作为进行企业决策的基础,也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判断的主要依据。因此完善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管理工作,更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时的信息沟通。实现信息的交流可以在企业内部网络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库,作为平台实现内部信息的迅速沟通,及时结合市场情况调整变化风险管理措施。

(4)重视风险分散以及转移的作用。

由于市场条件千变万化,因此企业的发展始面临连各种各样的风险。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除了进行必要的风险管理措施,同时也应重视对于风险的分散以及转移处理。在进行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实施多元化的发展经营战略,同时通过出售或者办理保险的方式,对部分风险进行转移处理。

四、结语

市场经济环境处于时刻变化的状态,因此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用充分重视风险管理的作用。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必须结合企业决策项目的实际情况,全面的进行风险影响因素识别,科学的作出分析判断并制定可行的控制措施。这对于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经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手段。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