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树叶印画美术教案反思(通用10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温柔雨最新树叶印画美术教案反思(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树叶印画美术教案反思篇一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这样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课文内容真实、生动,贴近儿童生活,有着较强的生活气息。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懂得要有助人为乐的好品德。执教这课时,我是这样做的:

采用多种方法教学生字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听音找字”的游戏巩固生字。这游戏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很快就进入学习状态。首先让学生准备好自己制作的生字卡片,然后听老师读字,学生迅速举起听到的生字。这游戏既考查了学生掌握生字正确读音的情况,尤其是翘舌音的字“术、惹、皱”,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

学习课文内容时,我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由于这篇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接近,所以在教学手段上,我注意以读为本,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揣摩人物内心世界,丰富内心的感受。如: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林园园的话中有几个“不要”?自己尝试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通过初读、再读、品读、选读、分角色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自私,一次又一次地找借口不愿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像并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但是,在引导学生认识林园园的做法是错误时,我也很注意防治学生把林园园作为批判对象,使学生认识到林园园虽然有错,但她最后还是能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的。最后,我还相机进行了说话练习:“我想对林园园说……”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还鼓励他们写下来,初步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尤其是当别人有需要时,更应该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学生能能领会到课文传达的教育信息,这是我在本课教学中觉得最成功的地方。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仍比较欠缺,学生朗读的参与面较小,鼓励性的语言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树叶印画美术教案反思篇二

本课我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上,我首先复习了生字,然后指导书写了“铅和拿”字。在对这两个字的书写教学上,我显得薄弱。没有对重点笔画做出其他颜色的标记。同时对拿字的最后一笔上学生说成“弯钩”时我没有及时纠正。应该是“竖钩”。此处暴露了基础知识上的漏洞。同时孔主任课后说在指导写字上应该选取“铅笔”或者“笔和拿”这样可以互相纠正。我也认为有道理,下次课上准备纠正。

在本课上我设置统领全文的问题是:“林园园为什么不愿意借李丽绿色铅笔?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本篇文章就是从这一问题开始逐一拨开。课后大家研讨时认为此处应该再加入说说是怎么体会的,这样效果会更好。此问题抛出后,学生都能找到了三次对话,都能从林园园的语言上看出她不愿意借。那么我重点就让学生入情入境的去理解去体会,同时带着体会去朗读。同时在适当处我做了示范读。但是在第一次对话的处理上,我还是显得急噪了,有点乱了方寸的感觉。应该让学生理解吞吞吐吐后,去体会林园园的心情,然后再去读,这样效果会更好。后面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说明我在备课时候还是不够细致。上课时候容易颠倒。此处有待于提高。

在本课的指导朗读上,我缺乏学生之间互相评价,都是由老师来评价,显得比较单一,也显得课堂上失去学生主控性。

在本课的扩展方面,我设置了如果你是她们的同学看见这一幕,你会怎么做。课后教研时同组人员认为,如果加入林园园听见大家的话,她又会怎么想,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她又会怎么做?这样课堂显得更为丰满。

孔主任,对板书的设置上也提出了她自己中肯的意见,她认为不用抓书上的词也可以,可以抓住心理方面去板书,相信会更深刻。

对于大家的建议,我都认真的去吸取,希望珍惜每次教学研究的机会,让自己快速的成长!

树叶印画美术教案反思篇三

仔细分析一下这首歌曲,《小树叶》是一首描写树叶在秋风中飘落的情景,第一段描述了小树叶被秋风吹落,离开树叶妈妈的失落、伤感的情感。第二段描写了小树叶勇敢面对,明年继续打扮树妈妈的勇敢。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这首歌曲歌词比较简单,容易理解。难的是让幼儿唱出小树叶的情感变化,这需要让幼儿的情感进行移植。

我首先第一步做的是让幼儿理解歌曲的意思,中班的小朋友很喜欢听故事,于是我将歌曲变成了一个简单的故事,其中在故事中,我细致地描写了小树叶的心理活动,小树叶离开自己的妈妈的依依不舍,让幼儿进行移情,使幼儿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同时在讲述的同时,我还配上了简易的简笔画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深深吸引了小朋友,使他们完全融入到情境中。

第二步学唱歌曲,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学习歌曲是轻而易举的。虽然歌词很简单,在进行第一课时,我只教了第一段。小朋友学会歌曲后,引导孩子在唱歌时进行了情感处理,表现出小树叶的伤心、难过,看到小朋友能真正投入到唱歌活动中。有了先前的铺垫,发现个别小朋友的表情是那么得伤心、失落!在第二课时,小朋友很快记住了歌词,情感流露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在唱歌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孩子扯大嗓门喊歌,这是很不好的习惯。不仅仅对孩子的嗓子不好,而且很难表达歌曲的情感。所以,帮助幼儿理解歌词要放在学习歌曲之前,再引导幼儿进行情感处理。

树叶印画美术教案反思篇四

《蓝色的树叶》这篇需要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老师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对课文大致了解,第二课时学习理解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的重点是识字,初读课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读课题学生自设疑问的方法导入课文。这种导入方法,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在课前我也布置了预习,读书的作业,学生通过自由读文把生字划出来。课堂上我要求他们把划出的生字自己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识记一遍,说说结构和偏旁部首。然后全班交流重点难记的字词,提示他们使用多种方法。例如:熟字记忆法,换偏旁换部分,猜字谜等等。最后通过开火车读,基本上全班都能轮一遍。在指导初次朗读时,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因为他们刚学完生字,自己读可以把生字融到课文中读,体会字意。

在第二课时,重点在朗读和语言的积累。我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通过朗读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让学生自主体会。朗读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很容易能把问句的语气读好,但是却容易忽视细节。比如学生在“把绿铅笔借我用一用行么?”这句话时,课文里需要“小声地”读,不少学生没有注意到这点,反而更大声了。往往需要老师提醒或者暗示。不足之处还有给学生读的时间少了点,对于语感差的学生来说更需要多读。语言的积累我主要通过在读文中指导学生理解词义,巩固生字,分析三次对话,走进语言的感情里,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而体会“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最后以“我想对林园园说……”“我想对x说……”这样的口语训练收尾,加深学生对这类似问题的体会。

树叶印画美术教案反思篇五

本课需要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对课文大致了解,为第二课时感情课文打下基础。

第一课时重点是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通过自由读文把生字划出来,然后自己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识记一遍,然后找“小教师”领学生字,进行巩固。在指导朗读时,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因为他们刚学完生字,自己读可以把生字融到课文中读,体会字意。

然后,找同学读课文,生生、师生互评,对于林园园与李丽的对话进行重点指导,过程中安排了挑战读,对读的好的'给予鼓励,读对话时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提示应读出相应语气。

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师重在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师生合作较融洽,不足之处,朗读的参与面小,鼓励性的语言和物质奖励,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树叶印画美术教案反思篇六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

教学时,抓题眼。本篇课文我抓住课题中的“蓝色”这一词语入手,先出示一些美丽的树叶,让学生欣赏。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板书课题,抓住时机你见过蓝色的树叶吗?大屏幕出示一个蓝色的树叶,此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林园园的言行,明显不对。在学习课文中,我紧紧注重了林园园和李丽的对话,深入理解说话的内容,明白每一次对话中林园园的不愿意。教学时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加深对此问题的体验。

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你们有问题吗?学生纷纷举手,“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不同的理由。随机我就说:“你们在学习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样做的?”此刻课堂很活跃。接下来我就进行随文练笔,把生活中的事动笔写下来。这样把课堂上的收获也充分运用其中。本节课效果很好。

树叶印画美术教案反思篇七

在进行到学唱歌曲这一教学环节时,我考虑到第一、二句比较难唱,容易出错,在学生基本唱对的情况下,我用了两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了仔细的讲解和练习。现在看来这是多余的,显得有点画蛇添足。可以在学生第一遍唱完后,问一下学生:你最喜欢哪一句?哪一句最难唱?当学生说出最难唱的一句时,老师再对这一句进行范唱,学生跟唱。这样就显得自然了。

这节课最后的七分钟里,我是安排的让学生个别唱,这显得内容单一,缺乏新意。经过和听课领导的交流,我又设计了两种结尾。

第一种是接着上一个步骤:根据歌词大意进行情境表演来进行延伸。可以接着再请第二组、第三组上来,分别由老师指导,学生现场进行情境表演。最后再请全体同学随着音乐进行即兴表演。这样课堂气氛就达到了高潮,学生也学得非常尽兴。

第二种结尾是安排学生欣赏《八月桂花遍地开》。先让学生初步听,知道这是二胡独奏。再复听,让学生跟着音乐哼唱歌曲。这首歌曲本来就不难,大家都很熟悉,所以听了两遍后,学生应该很容易就会唱。

这就是我对《树叶儿飘飘》这节课的反思。感谢校领导和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建议,谢谢大家。

树叶印画美术教案反思篇八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所以在学习课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透彻的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我采取先让学生理清故事头绪,再通过朗读、默读、讨论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走入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明白,林园园通过这次的事情一定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她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要知道林园园脸红正是因为她知错了。同时也让所有的学生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并通过自己的实例解说相互帮助的重要性,明白了今后自己该怎样做。但在广泛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时部分同学还是未能明白。可见,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广泛发言这一点,我做的还不够,还需要多注意。

另外,在时间和内容安排上有些繁琐,层次不是很清楚,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多探索。

树叶印画美术教案反思篇九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因此,我精心设计了新课的导入。课开始,我出示最常见的`绿色的树叶,并让学生说说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回答:金黄的、红色的等,就是没有蓝色的,此时我板书课题。在揭题后,我问学生,读完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然就问了“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呢?”于是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开始了这篇课文的学习。

看出来?”这个问题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相信林园园能知错就改,不要把她当成批判的对象。“如果是你,你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当我遇上困难没人来帮助我的时候,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他人有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是多少的重要,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那你们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呢?”这一说话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黄色的、红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自由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自由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地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5、进行品读环节的教学,应注意找准切入点,以切入点的突破来贯穿全文。如本课的切入点就是“林园园看着主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抓住林园园的表情、心理变化特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在深入理解人物对话、心理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树叶印画美术教案反思篇十

本课的教学我注意做好如下几方面:

字词教学: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在读句子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在猜谜语中识字。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想象词语的意思。

朗读课文:我把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通过朗读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让学生自主体会,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加深感悟课文语言。

语言积累:我让学生走进故事中,对具体的事例进行沟通和交流。组织学生通过对三次对话的`分析,让学生走进语言,加深语言的感悟,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