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计划 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名(通用10篇)

时间:2023-09-24 作者:文轩硕士研究计划 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名(通用10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我们的目标,提高工作效率,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序和有意义。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计划书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硕士研究计划篇一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印发了《关于下达20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并公布了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其中2014年甘肃省高校(不含教育部直属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如下:

单位:人单位名称博士生硕士生总规模其中:总规模其中:学术学位专业学位学术学位专业学位总计71020693051715560000322763237237甘肃省2722684569733992298兰州理工大学565601158790368兰州交通大学393901158790368甘肃农业大学82820678420258甘肃中医学院1010022085135西北师范大学8581418601068792天水师范学院00088088兰州商学院000335155180甘肃政法学院00020091109

硕士研究计划篇二

从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院获悉,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2600名,含推免生,最终计划数以教育部下达指标为准。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500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100名。目前,学校20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正在修订中,招生目录最终版将于今年9月在合肥工业大学研招网面向社会发布。

据悉,明年该校将新增多个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合肥工业大学新增金融硕士、法律硕士(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领域)。并新增研究生招生二级单位。年,合肥工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合锻研究院作为二级机构,单列计划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宣城校区、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作为二级机构,单列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单列计划招生,其录取标准、奖助政策、培养要求、学位授予等与合肥工业大学其他学院完全一致。

硕士研究计划篇三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印发了《关于下达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并公布了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其中2014年北京高校(不含教育部直属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如下:

2014年分单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单位:人单位名称博士生硕士生总规模其中:总规模其中:学术学位专业学位学术学位专业学位总计71020693051715560000322763237237北京市7786231551048654455041北京工业大学253253019241063861北方工业大学220635357278北京工商大学330816432384北京服装学院330284169115北京印刷学院00020512382北京建筑大学220463204259北京石油化工学院00075075北京农学院00023391142首都医科大学25398155938340598首都师范大学152152018241111713首都体育学院220216109107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000477235242北京物资学院000297163134首都经济贸易大学686801018512506中国音乐学院181801438162中国戏曲学院000904149北京电影学院2222019078112北京舞蹈学院00060273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000427208219北京联合大学0001011010北京城市学院00070070

硕士研究计划篇四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学教师。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物理专业基础,了解物理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

1、外语(2学分)

2、政治理论(2学分,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3、教育学原理(2学分)

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5、教育科学研究方法(2学分)

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

1、物理教学论(含课程与教材分析)(3 学分)

2、物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3学分)

3、物理教育测量与评价(2学分)

4、物理发展前沿专题(2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

1、物理教育研究(2学分)

2、物理教学心理学(2学分)

3、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2学分)

4、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2学分)

5、物理文化与物理学史(2学分)

6、教育政策与法规(1学分)

7、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2学分)

(四)实践教学(8学分)

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

五、教学方式

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应在中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二)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学物理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三)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七、其它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物理教学概论),不计学分。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物理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硕士研究计划篇五

学院代码学院名称招生总规模推荐免试招生计划001机电工程学院9414002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499003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326004信息工程学院509005土木工程学院9化工与制药学院163007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468008数学与统计学院10物理与工程学院21010人文学院31011马克思主义学院21-012外国语学院233013经济学院223014管理学院806015医学院10法医学院4农学院214018动物科技学院448019林学院19第一附属医院606021艺术与设计学院62022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31023体育学院21024第二附属医院2-025第三附属医院3-026农业工程学院93027电气工程学院132028法学院3-029第四附属医院(安阳肿瘤医院)2-030第七附属医院(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31附属黄河医院2-032建筑学院31033护理学院31

注:“-”表示该学院不接收推免生。

硕士研究计划篇六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印发了《关于下达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并公布了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其中2014年湖南省高校(不含教育部直属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如下:

单位:人单位名称博士生硕士生总规模其中:总规模其中:学术学位专业学位学术学位专业学位总计71020693051715560000322763237237湖南省558543151044563004145湘潭大学9797019701298672吉首大学22030523075湖南科技大学12120748460288长沙理工大学353501194750444湖南农业大学114114093261032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54540716445271湖南中医药大学473215355205150湖南师范大学171171024521560892湖南理工学院00045450邵阳学院00043043湖南人文科技学院00031031湖南商学院00045450南华大学242401100443657湖南工程学院00043043湖南工业大学220466209257

硕士研究计划篇七

一、培养目标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精神;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团结协作和勤奋敬业的精神;积极进取,勇于奉献。具有敏锐的科学思维和不断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2、系统了解并掌握本学科某一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并能熟练运用;具有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熟悉各类仪器的性能、使用及维护;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文献检索,资料分析等;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担负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教学工作或具有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3、身心健康,能胜任并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医学事业献身。

二、学习年限

三年

三、研究方向

1、临床生物化学及其检验

研究as2o3对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端粒酶的影响,探讨as2o3作用的分子机制及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研究apoe等位基因多态性与脑胶质细胞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为脑胶质细胞瘤分子诊断提供实验依据;研究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壁细胞的作用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关系;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病原体分型及病原体耐药的分子诊断方法。

2、临床免疫学及其检验

主要采用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免疫分子与免疫相关疾病发生的关联性及发病机制,探讨免疫分子对免疫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价值;研究感染性疾病(肝炎、寄生虫)发生的免疫机制以及诊断的新技术。

3、血液病学及其检验

主要研究利用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造血系统肿瘤,以及建立造血系统肿瘤基因突变检测的新方法和白血病患者治疗缓解后微小残留病变检测的方法;研究临床血液系统疾病基因的突变以及基质细胞对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血小板与出血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诊断。

4、临床微生物学及其检验

研究临床感染耐药细菌状况、细菌耐药后的生物学特性变化,以及细菌生

物活性改变对细菌鉴定、药敏和致病性等的影响;探讨和建立新的、行之有效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和合理治疗方案。

四、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必须全部完成,非学位课程选修不少于6学分的课程。包括学术讲座在内,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

(一)学位课程(必修课):22学分

1、政治理论

(1)自然辩证法40学时

(2)科学社会主义30学时

(3)形势与政策24学时

2、英语

(1)英语读写72学时

(2)英语听说72学时

(3)专业英语60学时

3、医学统计学50学时

4、计算机文化基础与程序设计72学时

5、基础免疫学30学时

6、分子生物学24学时

7、临床检验诊断学60学时

(二)非学位课程(选修课):至少6学分

1、医学文献检索20学时

2、科技论文写作12学时

3、医学科研设计20学时

4、实验动物学18学时

5、肿瘤学24学时

6、实验核医学18学时

7、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18学时

8、细胞培养技术入门18学时

9、流式细胞仪技术18学时

(三)学术讲座: 至少2学分

1、参加院级或院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

2、在院级或院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

五、教学工作

实践性教学是研究生学习期间必须的锻炼,要求参与大学本科专业课程的辅导及实验指导,研究生的教学实践一般不少于30学时。参加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讲课、辅导、指导课堂讨论、指导本科生实习或实验课等。通过教学实践使硕士生对教学工作有直接的体验,得到初步的训练。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1、硕士生的培养计划是在硕士生入学后两个月内,由导师根据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要求,结合硕士生的个人特点,确定硕士生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工作的预期目标及进度、教学等做出安排。培养计划需经教研室、系审批后执行,并报研究生处备案。

2、硕士生的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或导师小组负责制。导师小组由三人组成(包括导师),一般为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专家,其中可以有一名讲师。指导小组由导师提名,经教研室、系审查,报研究生处批准。

3、硕士生应积极参加本教研室的政治学习、学术活动及各项集体活动。系、教研室党政领导和导师都应紧密配合加强管理,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道德修养,树立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和创新探索的精神。

七、考核办法

1、课程考试

学位课程的学习以考试方式考核,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组织,考核采用百分制和学分制,必修课考核成绩达到70分,选修课考核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并记入相应学分。专业课及专业英语学习结束,在第三学期末,以硕士点为单位由教研室统一组织考试。

2、中期考核

考核内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研设计、文献综述、开题情况及专业课等学位课程的学习情况等。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年的第一学期末。

3、毕业考核

考核内容:研究生思想品德与工作表现、科研进展、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等综合考核。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末。

在二年级下学期中期阶段由考核小组主持进行一次包括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全面衡量的水平考核,合格者方可顺利进入下一次阶段的学习。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的学习内容,并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者,可申请提前毕业。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但延长期不能超过一年。硕士生的学习时间主要用于课程学习、教学、学位论文工作。

八、学位论文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收集有关文献资料及预实验研究等,了解所学方向的新近动态与发展,在第二学年开始以后,确定论文题目,研究生在确定选题后,应写出文献综述,并提呈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经导师审核后,拟定论文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在教研室内做开题报告,汇报其选题依据和研究工作计划;由同行专家及导师对选题的先进性、科研设计的严密性、方法和指标选择的科学性等进行评论,研究生在听取意见后,作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最后填写《研究生科研课题论证报告书》一式三份,由教研室、院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及个人各存留一份。研究生撰写的文献综述原则上要求投稿各类杂志。经过开题报告后,按计划进行。在论文完成过程中应有阶段性检查,论文写作必须实事求是,具有一定科学性,创新性。学位论文需经过导师组预审、教研室内及相关学科老师参加的预答辩,由系(部、临床教学医院)组织专家经“双盲”方法评审,获得通过后方能申请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工作按《蚌埠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组织、实施。

硕士研究计划篇八

教育部于20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年)》,将原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专业代码1003)中的医学技术类(1010)分离出来独立成为一级学科,为医学门类中11个大类之一。医学技术类(1010)下设: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实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学、康复治疗学、口腔医学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和听力语言康复治疗技术等8个专业。目前国内大约有112所学校设置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全国共招生近10000余名),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的去向大致有:医院临床实验室(包括医学检验科和科研实验室)、科研院所、血液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疫部门、从事体外诊断企业和商业化独立实验室等。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去向,即选择报考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由于各地、各校具体情况不一,这部分学生占各校每年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各不相同。

目前全国举办医学检验专业的院校中,有68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有28所。根据新的专业目录,全国所有办医学检验专业的院校在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等方面做了相应调整,例如,突出了“医学检验技术”的专业特性而相对缩减了“临床医学”知识的传授,以符合国家要求和社会发展需要。随着上述调整,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今后医学检验技术(代码101001)专业毕业生欲报考硕士研究生时都会面临一个共同问题:没有相应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硕士学科专业可以报考。为此,在经过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经“教育部医学技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高等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教育校际协作理事会”的讨论,向教育部申请增设“医学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授予理学学位),以满足包括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内的所有下属“医学技术”门类的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愿望。全国所有院校已于9月开始招生四年制的医学检验技术,按常规应于毕业,将于1月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的招生目录公布。因此一方面原有的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授予医学学位),另一方面医学技术一级学科的医学检验技术硕士(授予理学学位)的培养,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也是广大医学技术类学生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压力日益严峻之时,这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环境和社会的稳定。

2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

(1)建立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授予医学学位)及医学技术一级学科的医学检验技术硕士(授予理学学位)新的培养方案,改革课程教学,为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新的模式;完善医学检验专业研究生培养评价体系。一方面使原来在改革之前就读临床诊断学的研究生能够继续良好的学习和深造,毕业后能够被用人单位接纳,如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新的改革实施之后,使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能够有继续深造的机会,改善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育模式,推进了医学检验技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适应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转变的新形势和顺应临床医学的发展和需要,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社会。(2)改革课程教学,将“转化教学”的新理念,融入整个教学中,为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新模式。改革研究生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和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医学检验专业的特性,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动手和思考能力,深化学生对检验专业的认识和知识的掌握,加强学生的探索探究和改革创新、发明创造的能力,扩宽检验专业覆盖的范围,更有助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发展的多样性和进一步的深化,使其能更好地辅助临床医生做出诊断。

硕士研究计划篇九

注意事项:

(1)本报告为个人作业,主要考查大家的理解并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成绩占50%。请仔细理解各题目的具体要求并认真对待,抄袭零分。

(2)每位同学提交a4纸质打印版一份,须保留试卷卷头部分,并填写清楚本人的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注意报告的排版美观。(3)提交时间:第九周最后一次课当堂提交。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