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对策建议(通用15篇)

时间:2023-12-29 作者:ZS文王

范文范本常常是经过多次修改和打磨,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和艺术品质。这些范文范本是经过认真筛选和整理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参考价值。

大学生就业对策建议(通用15篇)篇一

1.自身定位准确,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与一些公办学校的学生相比,民办高校学生基础略微谦逊。所以在就业观念上就会有所保守,同比公办的高校学生来说,自己就读一个名气比较大的学校,在心理上和面子上都会觉得有很大的优势,许多人甚至觉得高人一等,对自己的就业问题,寄予很大希望,不愿意进小公司、只想去发达的城市,这样无形当中他们就失去了许多就业机会,而普通的民办学校学生就有更多机会找到更好的工作。

2.民办高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能根据就业市场需要培养专业人才,进一步转变应用型人才培养路线,民办高校的性质多属于教学实践性,所以它的性质就决定了地方民办高校首要立足之本是为地方培养一批专业性、应用性较强的人才。而现在的绝大部分用人单位都很注重实践能力和经验。

3.学生具有相对的经济优势。民办高校的学费要比公办学校的学费更高一些,所以民办高校的学生普遍都存在家庭经济优势,这些家庭都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拥有经济优势的同时也意味着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4.创业学生较多。全国各大高校纷纷积极响应地方政府一系列面向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而民办高校的学生对自主创业更感兴趣。依托专业特色,长春建筑学院已有多名学生成立公司进驻到吉林省东北亚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走上了创业之路。

1.民办高校自身不足。毕业生不能更好地适应人才需求市场的竞争力,没有重点高校的师资力量,也没有相对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个性化指导,导致民办高校毕业生自身定位不足,很难展现出自己的专业特色。

2.无法得到社会上的公平待遇。受人才市场消费的影响,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得不到社会和就业单位的公平待遇,甚至,一些用人单位对民办院校的毕业生有歧视倾向,这样跟很多应届毕业生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负担,打消了他们的就业积极性,对社会抱有怨恨感。

3.学生基础不够扎实。民办高校的生源一般都是高考录取的后几个批次,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这样即使拥有在庞大的师资队伍,也无法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在生源上无法与公办学校相提并论,从而导致社会上对民办高校的评价不是很高,认为他们不能胜任更好的职位,所以民办高校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就失去了一定的优势。4.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民办高校的学生有一部分是来自单亲或父母相处不和谐的家庭,这些因素就深深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他们或是憎恨这个社会,或是不愿意与人接触,甚至有些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他们一些坏的习惯,就无法给孩子带来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如果他们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话,人生中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阴影,很难与人沟通、接触。

民办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国家、社会、高校、学生四个方面入手,需要四者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1.从国家角度来说。应该通过宏观调控的方法来缓解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地方政府应该主动承认、鼓励地方民办高校学生自主创业,对这些自主创业的同学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民办高等学校的资助者应该是地方政府,政府可以通过承认其学历、毕业证的方法,刺激民办高校毕业生主动就业,给予处于就业劣势地位的民办高校毕业生政策上的帮助。

2.从高校角度来说。注重学生专业特长,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避免出现学生“毕业就失业”的现象,不能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培养,还要通过调整教学计划、专业设置等方式科学办学。增加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从大一入学开始就为学生规划出职业生涯。特色办学,调整招生人数,加强校企合作,适应社会用人市场竞争需求,打造教学与企业用人标准一致的教学模式。

3.从学生角度来说。一是积累经验,注重自身素质培养,不但提高自身专业技能,贴近用人单位招聘需求,尽量在实习中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做到理论与实际经验相结合。二是敢于接受挑战、面对现实,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心态,具备良好的、健康的心态,用积极向上的心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总之,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长远的规划,创建良性的就业环境,共同提升长春建筑学院在内所有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民办高校大学生必将在合适的位置发射最耀眼的'光芒。

作者:孙一平孟沙沙单位:长春广播电视大学。

[1]教育与职业.2009,(32).

[2]董文强.大学生就业指导[j].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6.

[3]潘懋元.关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资本市场质量评估与就业现状[j].民办教育研究,2004.

[4]李爱良.政府在民办高等教育场域中的角色扮演[j].民办教育研究,2007.

大学生就业对策建议(通用15篇)篇二

本单位工作是本职工作,政协工作也是本职工作。要认真履行委员的职责,积极参加政协的各种会议和活动,切实尽到委员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四【作者是崇阳县政协主席)(上接第3页)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实体,尤其对具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高的民营科技企业,要予以重点扶持,使它们增加对大学生的吸引力。鼓励创业,培育良好的创业环境。高校应与政府、企业合作,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创业理念、创业技巧的培训和指导,鼓励有条件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要为大学生创业设立绿色通道,在创业审批程序、进入门槛、税费减免、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的筹集等方面给大学毕业生创业提供便利。2、建立并完善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配套制度深化就业体制改革,营造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政策环境。大学生就业体制改茸涉及到劳动、人事、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的改革。首先要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建立统一的劳动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使高校毕业生有一个公平就业的社会环境。其次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淡化户籍、行业、地域等因素对毕业生就业和流动的限制,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建立通畅的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系统。教育部门可以与劳动部门合作,每年公布指导性的就业计划。要尽快建立全国就业信息网,形成全国32就业网络系统,发布全国各地劳动力需求情况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信息,使大学生及时了解劳动市场需求状况。结合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启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程。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地方政府,可以启动“大学生支持西部计划”、“大学生下基层计划”、“大学生支教计划”等,对到西部地区、贫困落后地区工作的大学生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并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大学生就业对策建议(通用15篇)篇三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学宗旨是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推进,国家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著,高职院校的规模和数量也得到快速发展。但由此也给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带来各种新的问题,学生的就业面临新的压力与挑战,遭遇就业难问题。高职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就业,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1]。解决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自身的稳定与发展,同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

2高职院校就业状况调查。

为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措施,通过走访调研高职院校、回访用人单位、问卷调查毕业生、查阅就业资料、阅读分析文献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从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两方面对高职院校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主要集中在专业和课程设置、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导致就业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用人单位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和新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顺利就业,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很容易导致就业问题的产生。

大学生就业对策建议(通用15篇)篇四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好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发展大局稳定,同时也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蓝图。据统计,,我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增加了22万,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11.7万人,其中,据不完全统计,蒙古语授课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2万余人,这些数据充分说明高校就业群体愈加庞大,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尤其是蒙古语授课大学生受交流沟通差、匹配岗位少以及自身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大学生就业对策建议(通用15篇)篇五

1.自身定位准确,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与一些公办学校的学生相比,民办高校学生基础略微谦逊。所以在就业观念上就会有所保守,同比公办的高校学生来说,自己就读一个名气比较大的学校,在心理上和面子上都会觉得有很大的优势,许多人甚至觉得高人一等,对自己的就业问题,寄予很大希望,不愿意进小公司、只想去发达的城市,这样无形当中他们就失去了许多就业机会,而普通的民办学校学生就有更多机会找到更好的工作。

2.民办高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能根据就业市场需要培养专业人才,进一步转变应用型人才培养路线,民办高校的性质多属于教学实践性,所以它的性质就决定了地方民办高校首要立足之本是为地方培养一批专业性、应用性较强的人才。而现在的绝大部分用人单位都很注重实践能力和经验。

3.学生具有相对的经济优势。民办高校的学费要比公办学校的学费更高一些,所以民办高校的学生普遍都存在家庭经济优势,这些家庭都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拥有经济优势的同时也意味着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4.创业学生较多。全国各大高校纷纷积极响应地方政府一系列面向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而民办高校的学生对自主创业更感兴趣。依托专业特色,长春建筑学院已有多名学生成立公司进驻到吉林省东北亚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走上了创业之路。

1.民办高校自身不足。毕业生不能更好地适应人才需求市场的竞争力,没有重点高校的师资力量,也没有相对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个性化指导,导致民办高校毕业生自身定位不足,很难展现出自己的专业特色。

2.无法得到社会上的公平待遇。受人才市场消费的影响,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得不到社会和就业单位的公平待遇,甚至,一些用人单位对民办院校的毕业生有歧视倾向,这样跟很多应届毕业生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负担,打消了他们的就业积极性,对社会抱有怨恨感。

3.学生基础不够扎实。民办高校的生源一般都是高考录取的后几个批次,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这样即使拥有在庞大的师资队伍,也无法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在生源上无法与公办学校相提并论,从而导致社会上对民办高校的评价不是很高,认为他们不能胜任更好的职位,所以民办高校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就失去了一定的优势。4.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民办高校的学生有一部分是来自单亲或父母相处不和谐的家庭,这些因素就深深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他们或是憎恨这个社会,或是不愿意与人接触,甚至有些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他们一些坏的习惯,就无法给孩子带来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如果他们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话,人生中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阴影,很难与人沟通、接触。

民办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国家、社会、高校、学生四个方面入手,需要四者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1.从国家角度来说。应该通过宏观调控的方法来缓解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地方政府应该主动承认、鼓励地方民办高校学生自主创业,对这些自主创业的同学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民办高等学校的资助者应该是地方政府,政府可以通过承认其学历、毕业证的方法,刺激民办高校毕业生主动就业,给予处于就业劣势地位的民办高校毕业生政策上的帮助。

2.从高校角度来说。注重学生专业特长,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避免出现学生“毕业就失业”的现象,不能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培养,还要通过调整教学计划、专业设置等方式科学办学。增加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从大一入学开始就为学生规划出职业生涯。特色办学,调整招生人数,加强校企合作,适应社会用人市场竞争需求,打造教学与企业用人标准一致的教学模式。

3.从学生角度来说。一是积累经验,注重自身素质培养,不但提高自身专业技能,贴近用人单位招聘需求,尽量在实习中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做到理论与实际经验相结合。二是敢于接受挑战、面对现实,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心态,具备良好的、健康的心态,用积极向上的心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总之,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长远的规划,创建良性的就业环境,共同提升长春建筑学院在内所有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民办高校大学生必将在合适的位置发射最耀眼的光芒。

作者:孙一平孟沙沙单位:长春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教育与职业.,(32).

[2]董文强.大学生就业指导[j].西安:西北工业大学,.

[3]潘懋元.关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资本市场质量评估与就业现状[j].民办教育研究,2004.

[4]李爱良.政府在民办高等教育场域中的角色扮演[j].民办教育研究,.

大学生就业对策建议(通用15篇)篇六

我国当前企业求才若渴,高级管理、高级技术人才缺口大,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我国国民整体素质不高,虽然是人力资源大国,但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截至2017年底,接受大学教育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4%。国际比较研究表明,我国人才培养比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劳动人口的文化程度一般以高中为起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占人口总数的25%以上,本科以上的占15%以上。从业人口方面,2017年中国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22%,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仅为6%。

2.遍地都是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

一有大型招聘活动,找工作、换工作的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去招聘会,很多人花了钱,虽然进了招聘会,却连和招聘官交谈的机会都没有,很多人投了简历就如石沉大海。很多的大学毕业生感叹:“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在太难了。”据估算,2017年全国至少有100万名毕业生面对“一毕业,即待业”的窘境。

3.毕业生人数与就业岗位数量的差距太大

很多人读大学就是为了能找到一份好的或者说满意的工作。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就目前表面形势来看,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资料表明,从2001年至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611万,是扩招前的5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率却远远小于此。

4.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近几年出现,每隔几年热门专业从某几个专业转移到另几个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这些热门专业刚开始时毕业人数少,求大于供,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几年之后热门专业毕业的人数大增,已经超过饱和,工作难找,造成供过于求的现象。

5.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生读书的初衷是为了找到一份好的、满意的工作,刚刚毕业,一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找到一份条件较好,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的工作。从而对相对较低的薪水岗位不屑一顾。理论是书本上的,不会把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学得再多也等于无用之才。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大学生,关键是看能不能把理论用于实践。所以,大学毕业生的期望值不能太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不成,低不就”。

6.各企业选人挑剔

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信息显示,至2017年底,我国各类高校毕业生中待业人数有100万以上。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其中存在多种原因。

1.大学毕业生的“过剩”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供给过剩,而是结构“短缺”的过剩 当前,由于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导致结构层面上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区域、专业领域层面上。其一,西部地区、落后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大学生和高素质的劳动力奇缺,而发达地区却无法有效配置。从就业难的地域分布来看,广大农村和西部欠发达地区一直存在着大量的职位空缺,这里不存在明显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因此,真正存在就业难问题的是在大城市。另外,大学毕业生若去了农村就业,工作一段时间后想换到大城市工作,至少会面临三种成本:一是工作搜寻成本,即为了在城市中找到一份理想工作所发生的支出;二是与工作单位相关的福利和人力资本损失;三是与原单位的交易成本,即在一些地区为了让原单位放人还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因此,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一般会首先考虑留在城市。其二,学历层次和学科专业等结构上的不平衡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某专业领域,高素质的大学生劳动力也不足,而其他专业领域却大量冗余。这些差异也导致大量大学生人才在配置上面的失调。在总量一致的情况下,结构的不平衡依然会导致供需不平衡。

2.大学在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就业价值观上存在着问题

《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的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大学生就业对策建议(通用15篇)篇七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现象。本文从社会、用人单位、毕业生及高校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分别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1.1受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

随着受国际性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概括起来,当前经济形势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很多企业被逼迫停产、缩减员工、停止招聘等都影响到就业人数,打破了经济增长与高校招生规模和就业人数长期建立起来的平衡,而且,城镇新增就业人数逐年增加,许多企业用工需求明显缩小,甚至关停导致新增岗位减少;第二,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的增长过分依赖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严重不足,特别是能够大量吸纳劳动力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第三,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递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同时也拉大了地区差距,如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南北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这使毕业生扎堆低往经济发达的地区去就业,而经济落后的地区则就业人员匮乏;第三,社会失业人员比例小断加大,这给大部分欠缺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带来更激烈的竞争压力。

1.2高校扩招使得毕业人数增长。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自19高等教育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骤增,初次就业率和供需比日趋下降。我国在校生数量和毕业生数量连年增加。,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559万,突破五百万关卡达610万,,更是达到了631,而将再创历史新高达到700万之多,加上之前待就业、因参加两项计划等需再就业、留学回国的先就业人员,20我国高校毕业生将面临着比之前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

1.3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

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尽管我国高校高等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还存在一些学校专的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存在不对称现象,直接导致毕业生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一些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明显,专业设置普遍雷同,特色越来越弱化,不少专业脱离实际,对于热门学科专业,一些高校不顾办学条件一哄而上,而一些从国家长远来看很重要的学科专业却门庭冷落,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师资不足,供给严重大于需求。由于各高校哄抢有限的热门学科高校师资,造成人才资源的分散。

1.4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

近年来,在大学牛就业过程中,就业观念也成为导致就业难现象的一个因素,转变就业观念很重要。当前,很多人单位抱怨找不到理想人选,很多大学生却遭遇就业难;基层大学生严重匮乏,但又有大批毕业生宁愿漂在大城市也不愿下基层,种种怪相都暴露出大学生就业期望和现实的差距,大学生存在就业观念的偏差主要表现在:第一,大学生就业期望值高。大部分大学生都表示希望所从事的行业大多为工作环境好、工作薪酬多、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工作福利高和受社会上大多数人所羡慕尊重的行业,大学生对职业惊人的趋同展现了很多大学生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安心于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不菲的收入,而忽视了自身对职业的兴趣能力和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规划。第二,大学生就业过于功利化。将职业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没有考虑到社会的真正的需要,不愿意深入到艰苦的、真正需要自己的地方。现在面对激烈的竞争,大学生希望工作“一步到位”的想法越来越突出。很多大学生仍然喜欢稳定、福利保障好的单位,希望以此就能选定理想的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这也是造成国家公务员和各省市的公务员考试报考数量巨大、竞争惨烈局面的原因之一。第三,大学生就业过分过分强调专业的对口。目前,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还不能与市场需求完全接轨,高校的专业设置不可能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形成完全统一的理想局面,但很多大学生不能及时转变就业观念,过分注重专业对口,不愿意去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第四,一些不良的择业心理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从众心理、盲目心理、攀比心理、自卑心理、挫折心理等。受这些不良心理的影响下,很多毕业生不能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和用人单位要求而进行恰当选择,没有发挥自己的长处,没有因市场需求而调整就业观念,从而影响就业情况。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带来的是高校师资紧张、教学资源紧张,不能很好的满足扩招带来的学生规模的增大,导致学生培养质量下降。就业能力主要是指支持大学生成功就业的自身综合素质,包括心理素质、性格特征、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自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近年来,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看重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一个原因还在在于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缺乏就业能力。首先,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得过且过,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缺乏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学校育人方式单调、呆板,只负责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使部分学生缺乏适应能力、沟通能力,不能将自己推销出去。最后,大学生就业能力缺乏与我国应试教育紧密联系,大学生从小即以“考试”为指挥棒,缺乏综合素质的锻炼,而能力的培养是与人幼年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的。

2.1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制定合理的专业设置。

目前,许多高校无法及时把握社会和市场需求信息,不能及时对自己学校的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做出调整,也没有完整的就业指标体系对大学生就业需求进行分析,这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高等教育是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高校只有培养出符合社会用人单位需求的大学生,才能切实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校根据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来调整自身学科的专业设置、教学实践、师资水平、专业结构、培养内容等,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宽专业、厚基础、灵活专业方向为原则来进行专业设置,时刻关注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根据这一变化及时调整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工作,从源头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要把战略重点、工作重心放在全面增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上来,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2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

针对目前大学生全体中出现就业预期过高、就业能力缺乏等现象,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在大学生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变大学生就业的错误认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联系,对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确定实施方案。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激发大学生自身内部的动力,促使他们不断地完善自己。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需要大学生通过自我反省、社会比较、心理测评等方式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特长等有清楚的了解,还需要对社会现实及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这可以帮助大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结合社会实际,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高校要加强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影响个体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测定、分析,确定个体奋斗目标。把大学生的自我角色和社会角色很好地统筹起来,把个人的人生目标与承担社会责任统一起来,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择业观;要通过心理测量技术了解毕业生能力倾向、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职业适应性等方面资料,通过科学手段观察了解毕业生的职业理想、择业趋向。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及早树立职业理想,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客观的认识自我并进行职业分析,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目前,各高等学校的在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指导内容呆板、指导形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够、服务内容单调等。因此,各高校要大力发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开展,开展全方位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交际能力、择业能力等,要把就业指导贯穿整个大学教学过程,要利用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校报、网站等多种形式,介绍和宣传国家有关就业的一系列政策,向学生介绍求职的程序、原则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人格和勇于竞争的意识。同时,高校应加大对就业指导机构的经费投入,要培养一批专业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人员队伍,要加大对专业队伍的培训,要丰富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推出针对个人的就业指导服务等多样化的新型服务形式。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是高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树立正确择业观念,保障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有效手段,高校应充分发挥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主渠道作用,为社会输送人才。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目前,国家政府为了鼓励毕业生深入基层、参与西部计划颁布了很多就业政策优惠措施,高校要在毕业生中大力宣传,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同时,高校要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踊跃到基层锻炼成才;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唱响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主旋律,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鼓励大学生深入基层就业,不仅有利于利于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对策建议(通用15篇)篇八

摘要: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出现新情况,这一切都对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入手,调查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以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作者简介:向士旭(1976-),女,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及英语翻译理论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高职教育目前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从高职院校的发展规模和发展趋势来看.高职院校正逐渐被社会认可并受到欢迎。同时.高职院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等因素也给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也更加艰巨。这就促使教育工作者要从形式、内容、方法、机制等方面不断加强改进和完善,以符合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调查的设计和实施。

为了能了解到当前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状况,本文作者组织了此次书面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历时一年多,调查范围包括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长江师范学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共七所高职院校的部分大二学生。共发放700份问卷,回收了668份有效问卷。除发放问卷外,本文作者还以其他形式开展调查.如与部分学生面对面交流、通过qq或者电子邮件等形式进行沟通、走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思想状况、行为表现等。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整体抽取样本的方法.调查了重庆市主城区及周边区县的七所高职院校.包括各学院文、理、工科各专业部分大二学生,被调查的学生地域分布大致均衡.都已历经大一的新鲜与迷茫,面临大三的职业困惑,学习、生活环境及思想状态大体一致,因此.本次调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面对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断出现新情况,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仔细研究并探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根据笔者对这七所高职院校部分大二学生的思想现状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状况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表现。

(一)思想主流积极向上。

调查结果显示.87%的高职学生的政治思想取向是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他们大多能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事务,关心国家的改革和发展,有民族自豪感,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能正确认识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等问题,能积极参加校园社团文化活动等。

(二)自我个性明显增强。

90后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表现凸显出了这一代独生子女的大部分共性。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注重个性的发展、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事物,但由于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因此92%的学生都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来适应大学校园生活。而由于现在处在大二这一年,就业压力又摆在了眼前.让部分学生感到很不适应、无所适从,对学习工作缺乏信心,对理想丧失信心,不能把理想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部分学生性格独立、叛逆,不愿意和老师、家长进行有效地沟通,学习无动力,对个人前途信心不足.缺乏奋斗目标,放任自己。主要表现为在校期间没有时间观念、上课迟到、目中无人、狂妄自大、独来独往、不懂得关心集体和他人,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甚至有些学生为了逃避现实选择了逃课.整日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或忙于谈恋爱,荒废了学业。

(三)功利性较强。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由于高考成绩不如意,被迫进入高职院校接受职业技能教育。部分学生因此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没有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竞争意识,政治思想有功利化倾向。他们不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放松了对自己思想上的要求,在校表现为旷课现象严重、考试作弊、虚荣心膨胀,对老师的严格管理持一种厌烦、逆反的心理,不屑一顾甚至批评指责。学生中出现问题和矛盾,不冷静思考,处理问题缺乏理智,总是想通过非正当途径来快速“私了”。在被调查的学生中,89%的学生思想认识比较混乱,缺乏社会责任感,其政治理想有着明显的实用性和功利性.把担任学生干部和入党作为实现个人发展的一种手段。在回答“为什么入党”这一问题时,都表示是为了便于就业和有助于今后个人的职业发展。他们主要从自我发展的角度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不重视基础理论学科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对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不关注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社会公德意识较差。

当前高职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普遍较差.在受访的学生中.68%的学生承认自己不爱护公物.在公共教室的桌椅上乱涂乱画,在图书馆里经常撕书、污损图书资料等:92%的学生有过打饭插队、乱倒饭菜、不爱惜粮食的行为:80%的学生有过不讲公共卫生,随便乱丢果皮、纸屑的行为:86%的学生不尊重师长,认为自己已经上缴了高昂的学费,是学校的顾客,教师理应为自己提供良好的服务。

三、商职院校学生思想现状的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生层次、心理素质、目标定位及社会认知度方面都明显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学生,来自家庭、社会、学校及自身的多方面原因导致了这一群体特有的思想状态。

(一)从家庭和社会角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及生存的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父母更多的只重视孩子知识和能力的获得.而忽视了必要的思想道德教育。家庭教育观念陈旧,家长缺少教育方法,这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同时,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视。学生们通过网络等获得的信息与学校所代表的传统主流思想有一定的偏差,这潜在影响着学生们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形成,从而表现为思想上存在认识误差。调查显示.100%的学生都能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资源.但同时.高达83%的学生都有过逃课上网的经历。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任务、渠道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从管理者角度。

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学校比较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认为只要学生掌握好技能、就业率高,就达到了办学目的。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重技能轻德育”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是三两天就能转变过来的.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各级部门领导的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以期达成共识。在日常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中.一些人认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专职干部的事情,其他人员,包括行政、后勤、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主要从事的是“本职”工作,这一管理理念直接导致现阶段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滞后。调查显示72%的学生认为专任授课教师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师德下降,主要表现为:课前准备不充分,授课内容安排、授课方法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课堂气氛沉闷,课后整天忙于兼职赚钱,对学生应付了事,没有责任心。同时,面对90后高职学生,部分教师依然沿用以前的管理方法,一成不变,忽略了学生个体情况和时代的变化.不与时俱进,实践中缺少创新和针对性,教育管理效果自然就不尽如人意。

(三)从高职学生自身角度。

对大多数普通高中毕业生而言.读高职学校大多是由于高考失利后的被迫之举.许多高职学生在心理上认为自己“低人一等”,缺乏自信心。同时,毕业后大都只能成为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普通劳动者,这样的就业去向也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四、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考。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与普通本科生在思想道德教育上的差异性,基于上述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才是提高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理想途径。

(一)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在教育管理中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教育管理的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等方式,变成学生自己的目标,使学生教育管理最终成为学生的一种自愿i21。多年来我院始终坚持认真分析研讨各阶段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尊重学生,严格奖惩制度,增强德育的自我约束力.将外在的规范与学生的内在需求有机统一起来.让学生真正由他律内化为自律。在教育管理中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教育管理的目标.设置出科学的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以人为本,多元测评,对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对违纪学生也建立学生违纪处分体系,将处罚与教育有机结合,此举有利于学生及早认识错误并及时纠正错误。

(二)充分发挥“两课”的作用。

充分发挥“两课”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努力实现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所明确的对学生实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两课”教学,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青年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相关理论的宣传教育和学习贯穿到学生的课堂和日常的生活中.将教学内容围绕企业岗位与工学结合满足企业要求结合起来,把学生的身心健康、职业发展作为教育的重点.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以便能顺利实现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向学生讲授大学学习和生活的特点.从思想上影响和规范大学生的言行,培养他们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及品位。同时学校还应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思想行为特点.通过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广泛开展形式多样、贴近学生的各种讲座、竞赛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大学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和行为习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发挥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作用。

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织者和直接参与者.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要为他们的工作开展创造相应的物质条件,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管理水平,落实他们相应的收入待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加强管理力度,做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为例,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大力选聘优秀人才充实到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中,目前已经形成老中青结合、专兼职互补、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也应积极进取,努力探索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改进教育方式.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内容生动、形式活泼的活动,让他们参与其中,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集体意识和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要充分利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节假日等课余时间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培养,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和把握能力。

最后.辅导员和班主任还应与专职教师一起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他们尽可能地减少心理障碍和其他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从而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习惯.能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校有责任抓住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的每一时机.深入细致地了解心理障碍患者,用爱心和耐心与他们交朋友.取得其信任,以对症下药。”

(四)完善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机制。

调查显示.不少高职学生家庭教育状况不尽如人意.家长们因疲于应付生存压力,极少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家庭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途径,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家校联合机制,密切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联系,有针对性地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转变家长观念,使家长和学校取得共识,与学校一起努力,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总之,针对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立足于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建立起符合客观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把课堂主渠道、校园文化生活和家庭、社会大环境结合起来,努力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机制和教育体系,与时俱进.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大学生就业对策建议(通用15篇)篇九

大学生就业难究竟“难”在何处?金融危机下如何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呢?愿呈鄙文与诸位同仁交流探讨。

大学生就业难的几点原因:

1.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不对口。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供求错位”。这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工作的核心。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很多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时发觉企业需要的人往往是“用非所学”。自己辛辛苦苦四年所学的知识常常派不上用场,而想要竞聘的职位却不和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口。最终只能遗憾地和该岗位擦肩而过。如何解决好“供求错位”问题,对促进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一、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低下等因素都直接导致了大学生找工作时面对优秀职位而“心有余力不足”这一尴尬境况。

3.准备不足,生涯模糊。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要有思想基础。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不要成天忘了学习,更不要忙于应付考试,要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和市场需求动态很好的结合起来学习。

4.大学生就业心态“高居不下”。依赖性强,眼高手低是当前许多大学毕业生的真实写照。这一部分学生总是认为自己是知识分子,不是农民工,不是普通工人。于是求职时总爱和企业讲条件,稍有累点脏点的工作不愿弯腰去做。结果机会就是被这样白白浪费。殊不知,在很多时候,从不起眼的工作干起、从基层干起往往是事业通向成功的不错选择。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大学生就业。

1.政府部门要积极迅速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努力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平等、充分的就业信息与指导服务,以帮助毕业生进行职业决策,让他们能够将职业规划战略融入其终身规划之中。

2.教育部门,人事机关和高校就业中心要继续加大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导向与保护。

3.学校应优化整合专业课程设置,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水平设置课程,提高课程的质量和竞争力,发展自己的优势科目。使学生在校教育的知识结构能够和社会需求尽量匹配,从而缓解就业压力。

4.学校要加强对毕业生和准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培养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观,树立“先就业,再择业”意识,学生应积极转变就业心态,给自己正确的职业定位,切勿好高务远。

最后,我想说,在当前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促进大学生就业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四个方面的积极协调和配合。只要我们大学生努力学好本领,时刻洞察社会需求动态,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那么在茫茫职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满意的工作岗位就一定不是一件难事。

大学生就业对策建议(通用15篇)篇十

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

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

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

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对策2.政府还应充分发挥在就业方面的职能。

第一,就业优先应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办事方针,政策向安排就业倾斜。相对于经济增长,政府在劳动者就业中的责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责任要求政府在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公平与效率中树立就业优先的政策目标,并在实践中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就业的增长。

第二,畅通就业渠道,政府应加强宏观管理。在毕业生走向社会就业的时候,政府的疏导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政府要在宏观上对人才培养的规模、方向进行预测调控,引导专家对将来的就业形势和需求进行预测,以指导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同时还要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进行宏观调控,从而保障就业学生的公平竞争。

对策3.大学生自身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观念、自立自强。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考验时,应该坚定信念。

首先,树立科学的就业观。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理性决策,摒弃传统的择业观念,正视自己的工作目的,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其次,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参加实践活动积累经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全面锻炼,以面对更多的挑战。

再次,敢于自主创业。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中,大学毕业生也可以是创业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创业带动就业,对自身和整个就业局势都有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毕业生创业不仅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更有利于毕业身自身的全面发展。

最后,提升个人心理素质。要注意培养自信心,克服来自各种因素的干扰,尽量排除自卑畏怯、急功近利、依赖等不良情绪和心理,正确对待就业挫折,保持健康的就业心态和健康的人格。

大学生就业对策建议(通用15篇)篇十一

目前由于经济危机的余温尚存,欧洲债务危机对于全球经济又是雪上加霜,在全球经济萧条的背景下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无疑又是一大挑战,社会就业面临着种种压力,为此我们大学生应该如何去做来提升我们的各方面,增强我们的社会竞争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追根溯源。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金融危机对我们大学生就业造成的困难主要把有以下几点:

一,招聘需求减少了。

“职场连线”最近连续在关注湖南各大高校的校园招聘,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这一直是获得就业职位的主要途径。而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较为直接的金融、房地产、制造等行业,确实偏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招聘企业数减少外,有的企业还压缩了进人计划,长沙高新区一制造业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张小姐告诉记者,他们今年原计划有校园招聘计划,但是目前制造业形势低迷,企业不仅减掉了招人计划,裁人计划也正在出炉。一些与进出口市场结合得相当密切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同时很多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因此校园招聘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二招聘门槛更高条件很苛刻。

经过调查资料我们发现目前社会上岗位增36%学生增130%,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北京地区从6.6万人增加到15.4万人,是扩招前的2.3倍。但是同期北京市所属单位上报需求毕业生数量(不含国家和中央在京机构)只是从4.2万人增加到5.7万人,仅为扩招前的1.36倍。

从这些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我们自身最大的问题就是自身经验不足,面对这个社会就业形势有太多的不了解,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抓住每次到社会锻炼的机会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各方面信息,与时俱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目前社会就业压力巨大而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就业大军,各个企业纷纷提高了招聘门槛,而“人才”也就成了社会的一大热点话题,有人认为所谓人才就是学历越高越好,而事实是这样吗?让我们从人才的根本去探讨一下。

判断一个人是否是该素质人才,不唯学历,不唯能力,关键是看你能否成为公司核心岗位上最称职,最合适的员工。要有知识,有智慧,有理想,懂得如何为人处事是最重要的,所谓做事先做人,其次是与时俱进的头脑,适应社会的高科技水平等等。

身要努力去提升自己,国家也纷纷出台了许多政策扶持人才的培养。

为了促进社会就业同时也为了给予人才更广阔的社会发展空间,近一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社会就业的政策,民营企业解决就业问题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一年来,不仅国务院出台了加强和促进就业的有关文件,而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和全国妇联等相关部门都陆续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对促进社会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做出了具体规定,许多操作性还很强。例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关于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中明确了目标任务:努力使应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达70%左右,当年底总体就业率达80%以上;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都能参与到相关就业准备活动中,得到免费公共就业服务等。教育部则组织力量设计研发了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努力实现全国大学生就业网络互联互通。大学生就业虽不光是民营企业的责任,但从大学生就业实践来看,多数大学生在民营企业就业。民营企业已成了就业的主力军。

实营造创业环境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因此面对社会巨大的就业压力我们要努力是自己成为一名具有更高人文素养和更高科学素养的人才。

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面对着巨大的社会就业压力一些大学生依旧保留的过时的就业观念,一怕苦,二怕累,这样就很难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生存,因此改变当代大学生陈旧的就业观念与时俱进也成为了各大高校就业指导的必修课。

通过我们对在校学生的调查研究和其他一些网上资料的查阅我们发现:

有些高校就业指导滞后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或者是刚从相关部门分离,其管理幅度相对较小,其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就业指导课形式单调,有的只是在学生大四阶段开设,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全过程。

业压力巨大,岗位竞争激烈。

虽然当前各高校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主动跑市场、跑职场,为学生找就业的门路,但由于高校师资队伍老化、知识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很难找到令自己满意的毕业生,对毕业生表现为冷,也就出现了学校热,用人单位冷这一现象;从社会总体需求来看,社会及用人单位对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大,很多单位急需专业人才,有的单位是高薪引进,有的单位则是降格以求。而现在专业毕业生还不能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认为学专业是高投入,在找工作时应该得到高的回报,习惯于和以前的师兄师姐们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攀比,导致期望值与用人单位所能提供的报酬相距甚远。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对一般用人单位表现出极为冷淡,有的甚至“宁愿失业,也不要找一个自己不满意的工作”,也就出现了用人单位热,专业毕业生表现冷的现象,而总而言之这两种现象都是病态的,反映一定的社会问题。

经过对一些大型企业的招聘信息的分析我们发现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在就业时比较受到欢迎,而能力差的同学在就业时受到用人单位的冷遇。在机关、事业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在掌握一定计算机技术的前提下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企业更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因此,专业素养高、综合能力强、动手能力突出的学生在就业时非常抢手,而素质一般的学生在就业时就显得十分困难。

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正确就业观,在大学毕业后先工作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然后再去选择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否则好高骛远只能适得其反;而在校大学生不仅仅要学习书本知识更要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抓住机会体验真正的企业生产流程,更贴近现实从而在将来就业后才不会在企业里无所适从,这一点我们觉得我校每学期组织的实训周是很值得的推广的,让我们去工厂劳动了解工厂生产过程,亲自动手实践体会这一过程,也提升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所以说要想在将来就业中独领风骚我们就必须独辟蹊径学习更多在书本中乃至校园中所学不到的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时代的知识分子群.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后备,将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个民族的发展情况,决定着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的实现与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话题也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提升大学的综合素质有着重大意义和必要性。

1、首先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1)事业心和责任感。许多用人单位在人才的要求上强调要有事业心、责任感,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希望并要求毕业生把选择的工作当作长期追求、投入的事业,要与单位同甘苦,共患难,荣辱与共,而不仅仅是赚钱谋生的职业和临时落脚点。惟有敬业的大学生才能积极进取、胸怀大志,才能开发蕴藏在自己身上潜在的创造性,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艰苦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这是创业者应有的精神风貌,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会遇到无数的艰难险阻,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曲折和坎坷,这就需要毕业生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坚韧不拔的作风,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奋斗目标前进。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干才,能踏踏实实工作,有吃苦精神,而不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2、要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

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识的今天,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艰苦创业、科技创业。

3、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同样重要。

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已成为人才竞争的物质资本。人们普遍认为德、才、学、识、体是人才的内在因素,而体是最基本的东西,是成长、成才的物质基础。同时,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多种思想文化的激荡,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激烈的竞争、物质生活的悬殊,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不协调等,无不冲击青年学生的心灵,引起了部分学生认知失调、心理失衡和行为失范。这都影响了毕业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也不利于就业求职。因而大学生必须加强心性修养,提高心理素质,要能正确评价自我,胸襟开阔、豁达大度、积极乐观;要正确对待挫折,克服期望值过高的心理,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要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心理调试能力,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挑战。

总而言之,知识是形成素质的基础,高素质人才必然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这里所说的专业基础是全面的,全面的专业基础应是指融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于一体的广博的学科基础知识,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融会贯通的综合知识结构,才能透彻地研究高深学问,这本身就是一种素质。精神是素质的内在本质。大学生的专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必须遵循政治和道德的规范,没有政治和道德的专业理想和生活理想是社会和人所处的群体不能容许的。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坚定的政治目标可以激发人无穷的奋斗精神,无私奉献是精神的最高形式。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素质高必能力强,在一定意义上讲,能力是衡量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一个人的才能与从事的活动的关系表现在,如果人的才能与活动要求相符,并具有较高水平的,从事某种活动时就可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事半功倍;反之,才疏学浅、能力较差的人,做事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事倍功半。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吸收,但决不是知识的堆砌,而在于知识的运用。

机遇总是与危机并存的,在目前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社会的就业前景并不被看好。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样也有各种机遇等待着我们去挖掘。这样一次调查活动使我们对自身所处的现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们明确了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我们大学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和各方面的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样,在将来步入社会时,我们才能牢牢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大学生就业对策建议(通用15篇)篇十二

1、盲目从众,抱团现象严重。

大学生从众心理是一种缺乏主观能动性的表现。部分学生由于平时极少关注就业政策与动态,不注重收集、筛选学校引进的企业单位信息,同时学生自身独立意识不强,对自我价值的定位和未来职业发展规划还没有明确、清晰的认识,应聘过程中往往存在同班级、同寝室的学生扎堆签约同一家企业,或不考虑自身情况,被动地接受家人的建议而就业等现象,从而出现盲目随大流,人云亦云等不良现象,错失就业良机。

2、急功近利,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急功近利是当代大学生最普遍,最突出的心理特征。经调查发现,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发展较快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约占总数的一半左右,“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观念依旧存在。就业性质方面,稳定、社会地位高的国企、研究所的比重逐步增加,中小型企业往往不受学生青睐。同时,薪资仍是学生着重考虑的关键因素,几乎80%的学生期望毕业时的薪资能达到3500元以上。综合以上分析,高薪、体面、工作环境优越的职位始终是应届毕业大学生就业首选;愿意从基层做起,与公司一起成长的毕业生则相对较少,功利现象明显。

3、优柔寡断,悲观、自傲心理并存。

在就业、择业过程中,由于一些学生来自农村,他们往往家境贫寒,没有背景,易自惭形秽,在就业选择上缺少与人争锋的勇气,思想负担重。同时,另一部分学生由于对自己的学校、专业不满意,应聘过程中畏首畏尾,一旦应聘失败,需要较长时间调整。相反,有些学生则自命清高,求职应聘过程中挑三拣四,好高骛远,难以脚踏实地,当理想与现实相去甚远时,更易导致压抑、不满等负面情绪的发生,就业受阻。

4、创业勇气不足,求稳心态明显。

目前大多数毕业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受父母传统观念和自身“恋家情结”等因素影响,一份安定、福利待遇优、劳动保障好的单位已成为此类学生的最佳选择,甚至其不考虑自己所学专业是否与择业岗位相关,近些年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火热现象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当前,尽管国家、学校已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诸多利好政策,但大学生自主创业激情并未有明显高涨。

1、内在因素。

(1)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存在一定异步性。大学是特殊的成长阶段,学生心理问题开始逐渐替代生理问题,其完善、健康与否成为这个时期的重点。大学生往往充满激情,怀揣理想,渴望尽快摆脱家庭与学校的约束而步人社会,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然而求职过程中,内心的不成熟与不稳定使得他们很难客观、全面地认识复杂多变的社会,易导致产生现实与理想不一致。同时,由于大学生自身缺乏社会实践以及足够的经验积累,在面对残酷现实时,经常伴随着理性和感性,自立和依赖的交错,情绪波动明显,久而久之易形成心理障碍。

(2)大学生自身综合能力不足。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大学生就业主动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综合能力的高低。然而,目前绝大部分大学生综合能力相较于企业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学习自觉性不足;其次,理论知识薄弱,未形成核心竞争力;再次,不重视实践,动手能力差;最后,缺乏应有的钻研、开拓精神,难以担任较高层次的职务。

(3)大学生就业观念保守陈旧,求职准备不足。绝大数应届大学毕业生均是首次就业,从心理到思想上普遍准备不充分,不易准确把握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顺境与逆境,不善于及时调整择业过程中产生的自满与失落情绪,并且由于毕业生就业观念缺乏系统、正确引导,一味追求高薪、体面的'职业,盲目追求“铁饭碗”“金饭碗”,一次就业则定终身等不正确思想依旧存在。同时,仍有很大部分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脱离了目前社会就业现状,两者间的心理落差往往将导致诸多不健康心理问题。

2、外在因素。

(1)市场经济的弊端与不完善的就业市场机制对毕业生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滋生出的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一系列不健康思想极易误导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如就业地选择具有倾向性,片面要求薪资待遇,一味追求社会认可度高、轻松的职位等,并且目前就业市场发展仍不成熟,相适应的政策和配套措施还不到位,应聘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的情况依然存在,因此对毕业生二次就业、择业必然产生不良影响,就业困难加剧。

(2)高校教学质量下降和企业的人才高消费对毕业生的影响。目前,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诸多新兴职业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与此同时也对其综合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但近些年受高校扩招影响,学生质量参差不齐,部分高校无论是在硬件设备还是师资储备上都存在滞后与不足,专业结构设置同企业需求的矛盾依然存在,直接影响毕业生质量。然而大多数企业还存在人才高消费现象。一方面,盲目以学历、证书作为硬性门槛,不合理的提高聘用标准,最终导致人才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承认在校所学的知识同企业要求的标准存在差距,但其仍希望所聘用的毕业生能立马到岗、上岗,尽快实现企业价值,必要的人才培养机制明显缺失,即使部分企业存在一套实习,培训体系,但毕业生此期间的工资待遇、劳动保障方面普遍不规范、随意性较强,导致企业留不住学生,人才缺失现象严重。

(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弱化以及过重的家庭负担对毕业生的影响。目前各高校普遍都设有就业辅导、心理咨询机构,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学生答疑解惑,走出误区,然而相较于瞬息万变的就业形势,心理健康教育始终存在滞后现象,未能达到提前引导、转变、预防的目的。并且对于处于初次就业阶段的毕业生而言,都希望尽早找到满意的工作,以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同时,由于社会要求和教育成本的提高,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也水涨船高,两方面因素无形中增加了毕业生的心理负担,导致产生就业心态失衡。

1、充分发挥社会调节功能,克服结构性就业问题。目前,我国毕业生就业机制已初步成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国家宏观调控为辅助,充分发挥当地人才市场的基础性指引功能,强调高校对毕业生就业推荐作用。然而,为了保证规范化运转,营造良好就业环境,最大限度的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政府首先应坚定不移健全就业市场,冲破如社会保险、劳动保障等诸多方面壁垒,清除人事制度中存在的体制性障碍,提高相关职能部门的实效性,确保毕业生就业顺利、畅通。其次,尽管近些年就业趋势依旧严峻,但在人才相对匮乏的偏远地区、山村以及相对冷门行业上,依然少人问津。因而仍需持续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提高此地区、岗位从业人员的待遇和保障,促使人才资源的平衡流动,避免两极趋势进一步增大。政府应当继续对高校教育改革发挥牵引作用,明确大学生培养、发展方向,在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前提下,对高校专业设立、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宏观指导。同时,健全毕业生创业制度,最大限度降低创业门槛,鼓励大学生创业。

2、大力深化高校内部教育改革,加强校企沟通与合作。为顺应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的需求,高校内部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继续发挥高校在学生与就业单位间的桥梁作用,加强“就业高速公路”建设,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基础专业学科,进一步强调“理实”一体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学校应始终坚持“巩固老用户,拓展新用户”的就业市场建设原则,继续加大市场调研力度,制定合理的就业工作方案,使得大学生培养更有针对性,适时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缓解就业压力。高校就业指导与心理咨询服务也是减轻毕业生心理问题的重要环节。首先,就业指导课应始终贯穿于大学生的每个学年,不能仅仅局限在毕业季。其次,在教学方式与方法上追求多元化、灵活性,如举办就业专题讲座、模拟招聘会等,提前培养大学生求职所需基本能力,掌握应试、面试技巧,克服就业中的不安,恐惧情绪。在心理咨询方面应强调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处理方式的结合,注重培养专业心理咨询队伍,畅通心理咨询热线,最大程度保证学生拥有良好、健康心态。

3、客观认识自我,及时更新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准确的自我定位是克服就业心理问题的重要一步。一方面,大学生在充分了解自己优势与不足的前提下,有目的收集招聘信息,可以更明确就业选择,更清晰认识未来职业发展方向,避免在起步阶段出现方向性错误。另一方面,在就业、择业中大学生能做到及时修正不符合自身情况的就业想法,促进心理调节能力的形成,将迷茫、犹豫、压抑等不良情绪扼杀在萌芽中。同时,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因而大学生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是极为必要的,不仅要牢牢掌握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培养举一反三能力,而且应珍惜在校中的每次课程实训及社会实践机会,平时多阅读有关就业应试技巧方面的书籍,主动锻炼同他人沟通能力,多听听家长的意见与建议,保证就业信息与观念一致、畅通,进而实现摆正家长过高就业心态的同时也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的效果。总而言之,在当前巨大就业压力面前,帮助高校毕业生克服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平稳过渡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家庭以及学生自身多方面的不懈努力与付出。

大学生就业对策建议(通用15篇)篇十三

调查显示,目前就业压力最大的群体为应届高校毕业生,尤其是高职学校毕业生,其就业环境已相时处于劣势,高职生对自主择业和自谋职业的就业形式感到难以适应,由此引发的`就业心理危机日益突显.本文就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的特点及来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解决高职生就业心理压力的相应的对策.

作者:时丹周益王玉洁作者单位:江苏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刊名:金卡工程英文刊名:cardsworld年,卷(期):14(5)分类号:关键词:离职就业心理压力

大学生就业对策建议(通用15篇)篇十四

自xx年3月,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公司收购,雷曼兄弟于9月15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而美林证券于9月14日与美国银行达成协议,美林将以440亿美元的价格被后者收购,华尔街的五大投行已经倒掉三家,逐渐引发金融危机。许多外国企业资金紧缩,大量裁员。

在此背景之下,据教育部的统计,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xx年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xx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xx年增加52万人。据统计,xx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再加之历年未就业的毕业生数量,xx年大学生就业市场将十分拥挤。

从往年看,校园招聘活动可反映大学生的求职与就业情况。今年,一些企业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家乐福(中国)、立白集团等一些企业相继取消全国校园招聘活动。而来自一家求职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各行业的大学生招聘情况与往年相比有很大不同。其中网络招聘总职位数量在增加,但下半年的增长曲线与上半年比放缓了很多,而金融、贸易、房地产等行业的变化尤其明显。

目前,金融服务业的裁人高潮仍在美国。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自xx年12月以来,该国金融服务业裁员数已达17.2万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国内金融服务业人才招聘市场与去年相比,今年明显冷清很多。

另一方面,国内it行业尚未受到显著影响。有专家表示,it行业正在分析金融风暴对国内it行业是否存在明显影响,但目前观察的结果是影响并不大。

对出口制造和贸易业来说,情形则不容乐观。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年初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发达地区,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在内,都受到一定的程度冲击,一些企业举步维艰,影响到了就业市常北京大学教授岳昌君说,xx年我国的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现在“这些企业出现困难,对于就业市场而言,肯定是不利消息”。

据了解,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给低端劳动力市场造成了影响,也在逐渐波及到高端劳动力市常一些破产倒闭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也加入到再就业的行列,成为应届大学生强有力的竞争者。相应的,一些毕业一两年的往届毕业生也成了应届毕业生的竞争对手。

就业形势的严峻,除了客观的背景之外,还存在着另一个问题: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仍存在不适应。许多大学里开设的课程在就业时并不实际,一些陈旧的课程似乎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有些课程过度强度理论而缺乏实践,使许多大学生在刚刚走出大学时动手能力很差,空有理论而不懂得如何将理论付诸实践。这也是现今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一大瓶颈。

就业是一个庞大的民生问题。在此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之下,应当如何走出危机?

以下是国家教育部出台的七项措施:

一是教育系统迅速行动,逐级落实责任,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的就业。

二是千方百计为毕业生,特别是为受经济形势影响较大专业的毕业生收集岗位信息。

三是举办系列招聘活动,全面提高就业信息服务水平。

四是全面加大创业支持力度,大力推动毕业生自主创业。

五是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重点帮扶就业困难毕业生。

六是广泛组织实习实践,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七是要求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在以上措施之下,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知识分子的象征,应该具有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面临着就业危机,应当视危机为挑战,努力让自己脱颖而出。

大学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地方。这里说的知识又分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之所以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所读的专业,正是要实现未来人才专业化水平高的目标。现今招骋市场仍然需要的是人才,一名大学生,首先应当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以高水平的专业与他人竞争。再者,综合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综合素质包括综合知识水平及人的自身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素质及专业外的其他技能。

在招聘方为买方市场的前提下,招聘方自然会在递交求职申请的众多大学生选择最优秀的人才。此时,专业水平不高的必定成为淘汰的第一批,再者,人是社会性动物,道德水平低的必定处理不好团队合作中的人际关系,再淘汰。最终,在招聘岗位有限的前提下,招聘必会择优选择,故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从主观上是拥有一定优势的。

上文中提到的综合素质,也包括了心理健康素质。在就业大军沉甸甸的形势之下,许多高校大学生承受不住就业压力,表现出自卑、自弃,甚至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等等悲剧道路。一个真正优秀的高校大学生,应该是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应该能迎接困难的挑战,而非在挫折之下一蹶不振的。因此,在此严峻就业形势之下,提高自己心理素质,也是重要的一点。

此外,有许多大学生对自己未来就业职业及薪酬定位较高,而在金融危机之下招聘的岗位少之又少的的情况下,招聘方提供的岗位及薪酬远远不及大学生理想中的状况。就业市场已成买方市场,在此前提下,大学生不妨稍放低要求,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获得工作后积累经验,再慢慢向理想中的工作进军。

在此就业形势之下,除提升自己,还有另外几条路可以选择。

一是考研,暂时避开就业大军,开始深造,获得更高水平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二是考公务员,国家提供的职位。

三是自主创业。在这自主创业方面,各地区政府有不同的扶持政策,自己给自己提供就业岗位,也不失为一条好道路。

总的来说,做为当代大学生,认识到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当认清自己的方向,坚定信心不动摇,以自信、自强、自立的形象迎接挑战,在金融危机之下的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实质性贡献!

大学生就业对策建议(通用15篇)篇十五

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80万,4年内增加了223万。仅就广东省而言,2004年高校毕业生为13.2万人,2005年为16.5万人,今年广东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首次突破20万人,加上来广东“淘金”的外省院校毕业生,预计今年在省内求职谋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30万人。

再来看全国大学生待业的人数:2001年34万大学生待业,2002年37万,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达到79万,今年还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未知数。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原因三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原因四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原因五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原因六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原因七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原因八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

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原因九文科教育质量低下。

由于教学内容,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大学扩招过程中间,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

相关范文推荐

    消防员个人党性分析报告(通用21篇)

    范文范本是具有一定指导作用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范文范本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参考和借鉴,帮助我们提高作品的质量和观赏性。我于1982年4月加入

    2023年实习心得体会报告(精选21篇)

    实习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激发我对工作的热情和动力,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并努力实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习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启发

    乡镇食品安全工作报告(精选18篇)

    工作报告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工作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下是一些优秀工作报告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启示。发表文章全站搜索为了确保我市人民群众国

    最新廉洁自律准则情况报告(优秀16篇)

    情况报告是一种详细描述某一事件、问题或情况的书面材料,通常用于向上级或相关人员汇报。范文一:对公司销售额下降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总结报告。转眼间一年的时间

    教育工作者的语言文字工作计划(热门18篇)

    范本鼓励我们创新和自我发展,通过参考范本的优秀之处,我们可以在写作中加入自己的独立思考和风格。以下是一些写作范本,它们展示了不同层次和不同风格的作品,可以帮助我

    高中生开学典礼演讲稿(实用22篇)

    开学典礼是学校为新生举办的一次盛大庆祝活动,为他们送上了美好的祝福和鼓励。以下是开学典礼上表彰的优秀学生名单和他们的成绩,让我们为他们鼓掌。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政府官员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报告(优秀19篇)

    情况报告是对某一具体情况或问题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提供关键信息,并帮助我们做出决策。看来我们需要撰写一份情况报告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情

    专业资产评估实训报告心得总结(优秀17篇)

    多读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学习优秀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提高文章的质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指导。实训是护理专业教

    银行系统心得体会(通用13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经历和感悟的总结,有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

    静夜思教案小班大全(16篇)

    小班教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爱好进行设计,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在下方,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一些小班教案的设计思路和实践经验,供大家参考学习。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