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精选15篇)

时间:2023-12-21 作者:念青松

作文是对自己思考和表达能力的一次检验,写好一篇优秀的作文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精选15篇)篇一

阳春三月的一天清晨,一抹温暖的阳光透过新糊的窗户纸,照在大诗人李白的脸上,这会儿李白还在床上休息。突然门外传来局促不安的脚步声,一位仆人进来说:“老爷,门外有一位骑马的人来求见你。说是有一封比鸡毛信还紧急的信给老爷过目。”李白在床上一想,哎呀,都怪昨夜又喝酒误事,今天这日子,如何都不能忘了啊。他一个鲤鱼打挺翻身起来,洗完脸漱了口,穿一件宽袖大衣大,脚蹬一双紫面布鞋,匆忙出门。

李白为什么这么急呢?因为他昨天去集市时碰上了好友孟浩然。孟浩然说:“贤弟呀,大哥能和贤弟相识,十分投缘,但终有一别,听说广陵是风水宝地,我很想去那游玩散心,明天我会派人请你,我们在黄鹤楼喝个告别酒吧。”李白是豪爽之人,连连答应。

结果,李白差点喝酒误事了。他准备了四两银子,一吊铜钱包,包在一个丝绸包袱里,骑马飞奔黄鹤楼而来。

到了黄鹤楼,李白刚下马,一个店小二上来说:“客官如果我没猜错,您一定是李太白大学士对吧。“对啊,你怎么知道?”李白问。“刚刚有位孟客官,让我迎接您。”店小二说。

店小二把李白引上楼,只见孟浩然正背着手,站在窗前遥望江水,一转身,看到李白,连忙请他到一间厢房那边。他们一边喝酒吃菜,一边高谈阔论。过了一会儿,孟浩然站起来说:“对不起,李贤弟,我该走了,此地一别,不知何时再能相见,贤弟多保重。”

李白边走边说,把孟浩然送上了船,他说:“孟兄一路保重,烟花三月,祝愿孟兄扬州旅行愉快。”

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精选15篇)篇二

知道孟浩然去广陵,就约孟浩然去黄鹤楼相聚。他们坐在一起,来为孟浩然送行。他们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对,十分快乐告别了。

孟浩然和李白兄喝了几杯酒,就转头望了望快落山的太阳。对李白兄说:“李白兄。

时间也不晚了我也要走了再见!”孟然兄不依依不舍得说:“再晚点走吧!现在还早着呢!”“不了我也要走了我以后会回来。”说完孟浩然跟李白干了最后一杯酒就起身准备走了李白犹豫了一会说:“难得好朋友一聚让我送送你吧!”“嗯!那好吧!”

长江的景色可真美。桃花开着粉红色的花瓣,薄烟雾弥漫,令人想起春天的美景。

孟浩然上了船后,向李白摆了摆手,说:“再见!”然后就让船夫划船。李白也朝孟浩兄大声说:“孟浩兄——!记住要跟我写信,保持联络哦!”“我会的,多多保重!再见——”“再见!”

江边上,船慢慢离开码头,渐渐消失在天边,李白远远遥望,不停望着远处,一直到这支船在长江的天边流去,直到看不见。李白想:“唉——!不知何日才能和孟浩兄再相见?他走了,我和谁一起吟诗作对呢?和谁一起喝酒呢?”于是,李白拿起笔、纸、墨,写下了这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精选15篇)篇三

在这万物复苏,鸟语花香,莺歌燕舞,春雨绵绵的三月里,有两个好朋友即将分别了。

通向黄鹤楼的石板小路上,有两个人正缓缓地走着。一人就是名扬四海的“诗仙”——李白。另一人,就是李白非常好的朋友——孟浩然。

他们登上了黄鹤楼。放眼望去,波涛滚滚,汹涌澎湃的长江横卧在眼前。看着这一望无尽的长江,不禁勾起了李白和孟浩然在一起的美好回忆。李白说:“浩然兄啊吗,如今你要去广陵做官了,我还真有点舍不得啊!”说完,李白从衣服里拿出一支毛笔和一条柳枝来:“请你留下这支笔吧!我们还不知什么时候能再见面啊!”孟浩然忙端出一坛酒,对李白说:“请你收下我这坛珍藏十五年的美酒吧!”两人畅饮。

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客官,该上船了!”船夫喊道。

孟浩然凝视着李白,对他说:“李白,再见了,我就要走了,希望我们能再次见面!”说完,孟浩然起身告辞,依依不舍地走了。

李白站在黄鹤楼上,一边向孟浩然挥手,一边目送着孟浩然远去……。

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精选15篇)篇四

三月,拖着舞裙,带着画笔,点缀出了柳如烟,花似锦的春天。

黄鹤楼上,李白与孟浩然举起酒杯,一饮而下。李白再次酌酒,与孟浩然碰杯:“浩然兄,今日便是你我离别之时,咱们一醉方休,后会有期!”“好,本想邀太白兄一同去广陵的,怎奈太白兄事务繁忙,不能陪同,那就后会有期了!”孟浩然说完,一杯下肚。“哈哈,以后我去扬州,浩然兄可别嫌弃啊!”李白说完,随手折下一枝杨柳,赠给了孟浩然。孟浩然收下后,也摘下一枝垂柳,送给李白,哈哈一笑:“怎么会呢?只怕太白兄不肯赏脸,不愿去扬州呢!我们就此一别吧!”“浩然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李白把柳枝收入胸前,对着下楼的孟浩然挥挥手。

友人离别,李白依依不舍,始终望着江面友人在的船上,想起了曾经的种种,即使帆变成了一个小黑点,渐渐消失,李白仍伫立在黄鹤楼上,想着以前与孟浩然昔日的种种,他提笔疾书: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河南许昌鄢陵县六年级:张思雨。

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精选15篇)篇五

李白平生酷爱写诗和旅游,他在漫游和漂泊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李白的足迹遍布中原。

开元十四年,(公元126年)冬天,李白到襄阳游玩,听说大诗人孟浩然隐居此地,特地去拜访孟浩然。

李白到了孟浩然家,推开门便说:“孟兄可好啊!”“原来是李兄啊,快请!”两人一见如故。一会儿后,李白拿出自己写的诗,孟浩然对李白写的诗大加称赞:“李兄这般才华,不出5年,定能胜于我!”他们说着说着就认为自己是对方的朋友了。

公元14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便托人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那天,李白和孟浩然在江夏的黄鹤楼重逢。当时,两个人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李白说:“离别这么长时间,向来可好?”“那是,那是。”孟浩然答道。谁知,几天后孟浩然又要东行到广陵去。李白怀着悲伤的心情送孟浩然到江边。李白说:“孟兄,我要办一些事情,不能与你同行,不知何时才能与你相见。”孟浩然安慰李白说:“等你把该办完的事情办完了,我们还会相见的。”说完,孟浩然就上了船。

李白目送着孟浩然,孟浩然面对着李白,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边。而李白的心,也似乎随着孟浩然飘到了千里之外的广陵。李白心中百感交集,挥笔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而他们的友情和这首诗一样,流传千古,成为一段佳话。

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精选15篇)篇六

一片片野草丛中的野花,成了草丛的点缀,江边的柳树抽出绿色的新芽,江面上波光粼粼,一阵微风拂过,使得江面上泛起层层涟漪。

我们携手走在林间小道上,一路上到处都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可这美景我们却无心欣赏,因那与我亲如兄弟的孟兄今日要乘船下扬州去了。

“仁兄近日要下扬州,贤弟我实在是不舍啊!想起从前,春日我们饮酒取乐,夏日吟诗作画,如今要走,我怎肯放手让你去啊!”我语气透着一丝伤心和失望。

“贤弟,愚兄也不舍呀!这次去扬州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你一定要等我呀!”孟浩然抬起了头,眼里流淌着的也是那无以言说的悲。

“我知道你喜欢梅花顽强不屈的精神,贤弟这有300颗梅花种子,你拿去吧!”我拿出一个袋子递给了浩然兄弟。

“贤弟,我这也有一个人参,是前年皇上赠与我的,你拿去吧!”

没想到他也拿出一个人参,我们竟然也仍然免不了是个俗人呀,我们两看着竟然哈哈大笑起来。

江边的船已经早早地停在那里了,在船家再三催促下,我们才依依不舍地分别。那只小船渐渐远去,越来越模糊,我却迟迟不肯走,直到小船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我不禁念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村居》改写作文【精】。

女性的政治改写。

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精选15篇)篇七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李白奈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精选15篇)篇八

有一天,李白得知自己的好朋友孟浩然要去扬州,准备送送他。

李白把孟浩然带到黄鹤楼。他们一起饮酒作诗,交谈得很开心。

“老朋友,你要去扬州,那我俩什么时候才能相见啊?”李白喝下一口酒,对着孟浩然说。

“这可说不定,哪天我们再相聚,定要来黄鹤楼喝酒作诗。我可是会很想念你的,你也不要忘了我。”孟浩然也回了李白的话。

“呵呵,那是当然啊!我李太白能与你孟浩然结交为好友,那可是我毕生的荣幸啊!到时候,我们可要喝酒作诗一分高下了。”李白笑着回答。

(ps。李白,字太白。)。

孟浩然点点头,说:“好。时间也不早了,我要走了。”

孟浩然起身,准备离开。李白也起身,他要送孟浩然离开。他们可是多年的好友,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感情,在这时候分离,难免会有点儿舍不得。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李白心想:孟浩然要去扬州,一定有他需要处理的事情,我不能耽误他的前程。

孟浩然乘上小船,离开了这块充满欢乐的土地;离开了这块充满回忆的土地;离开了一块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同事,也离开了他的好友——李白。

李白望着孟浩然离开的地方,只见孤独的小船渐渐消失在天空的尽头,滚滚长江向天边流去。看到这场景,李白不由得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精选15篇)篇九

阳春三月,江边繁花似锦,姹紫嫣红。

高大华丽的黄鹤楼就矗立在波涛汹涌的.长江边上。崔颢曾来到过这里,他在诗中写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里既是文人墨客聚会之处,也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十分繁华热闹。

而在不远处的江边,有两人正执手对望,蓦然无语凝噎。

今天,李白的挚友孟浩然即将远行去扬州,李白正依依不舍地为他送别。

二人望着江中翻腾的江水,心中不由的升起一阵不可抑制的悲伤。两人不约而同地拿起青铜酒杯倒满酒,一饮而尽!

是啊,两人这一别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见!

李白放下酒杯,紧紧握住孟浩然的手说道:“浩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到了扬州,记得多写书信于我,一定照顾好自己!”孟浩然拂袖擦去脸庞的泪珠,用力地点了点头!

远行的行舟已滑到岸边许久,船家已在催促赶路了。孟浩然向李白深深作了一揖,道了声:“太白保重!江湖再见!”

终于上船离去,帆船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碧蓝的天空尽头。

李白静静地立在江边,久久没有离去。

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精选15篇)篇十

烟花三月的一个早晨,李白本想约上好友孟浩然到黄鹤楼周边一同游赏明媚的春光,然而却得知好友要到扬州广陵探望亲人。于是特意在黄鹤楼里摆设酒席,准备与老朋友喝酒告别。

女性的政治改写。

木兰诗改写作文【推荐】。

木兰诗改写作文【热门】。

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精选15篇)篇十一

李白平生酷爱旅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赠友人》三首其二)这是他笃信并始终奉行的交友之道,因而他和朋友们的友谊就显得分外真挚、浓厚、“孤帆远影碧空尽”意境热烈。

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726年(开元十四年)春,李白“船下广陵去”(《夜下征虏亭》),并滞留了数月。这年冬天,他离开广陵,到北方的汝游玩。之后到达襄阳,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由这个富有动态感的诗篇,我们可以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深厚的友谊和对友谊的珍惜和重视。这首诗是李诗中歌颂真挚友谊和抒写离别之情的代表作,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诗的`特色。

这是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烟花三月下扬州”,蘅塘退士评曰:“千古丽句”。在理。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孟浩然、李白的交情。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美景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精选15篇)篇十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白话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

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

整体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惟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名家点评。

陆游《入蜀记》卷五: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唐诗正声》:燕公(张说)《送梁六》之作,直以落句见情,便不能与青莲此诗争雄。

《唐诗绝句类选》:末二句写别时怅望之景,而情在其中。

《唐诗直解》:更不说在人上,妙,妙。

《唐诗解》:“黄鹤”分别之地,“扬州”所往之乡,“烟花”叙别之景,“三月”纪别之时。帆影尽,则目力已极;江水长,则离思无涯。怅望之情,俱在言外。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说“孤帆”即是说人。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陈继儒曰:送别诗之祖,情意悠渺,可想不可说。

《唐诗摘钞》:不见帆影,惟见长江,怅别之情,尽在言外。

《增订唐诗摘钞》:“烟花三月”四字,插入轻婉;“三月”时也,“烟花”景也。第三句只接写“辞”字、“下”字。

《而庵说唐诗》:有神理在内。诗中用字须板,用意须活。板则不可移动,活则不可捉摸也。

《唐宋诗醇》:语近情遥,有“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之妙。

《网师园唐诗笺》:语近情遥(末二句下)。

《唐诗选胜直解》:首二句将题面说明,后一句写景,而送别之意已见言表。孤帆远影,以目送也;长江天际,以心送也。极浅极深,极淡极浓,真仙笔也。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不必作苦语,此等语如朝阳鸣风。

《唐诗三百首》:陈婉俊补注:千古丽句(“烟花三月”句下)。

《诗境浅说续编》:送行之作夥矣,莫不有南浦销魂之意。太白与襄阳,皆一代才人,而兼密友,其送行宜累笺不尽。乃此诗首二句仅言自武昌至扬州。后二句叙别意,言天末孤帆,江流无际,止寥寥十四字,似无甚深意者。盖此诗作于别后,襄阳此行,江程迢递,太白临江送别,直望至帆影向空而尽,惟见浩荡江流,接天无际,尚怅望依依,帆影尽而离心不尽。十四字中,正复深情无限,曹子建所谓“爱至望苦深”也。

《唐诗绝句精华》:善写情者不贵质言,但将别时景象有感于心者写出,即可使诵其诗者发生同感也。

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精选15篇)篇十三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注解】。

1、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背靠蛇山,俯临长江,雄伟壮观。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之:往,去。

3、广陵:扬州的旧名。

4、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5、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6、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7、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尽:没了,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陆游的《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8、下:沿江顺流而下。

9、尽:消失。

10、唯见:只能见到。

11、天际:天边。

【韵译】。

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楚的黄鹤楼;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

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

【翻译】。

春光灿烂,知心朋友扬帆启程,诗人站在楼上,凝望孤帆渐渐远去,直到它完全隐没在青天绿水之中。最后只见滚滚江水流向天边,诗人的感情也随着江流而起伏。

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精选15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题。

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我们来交流一下。

2、解释题意。

3、唐朝的诗歌浩如烟海,著名的诗人多似繁星。孟浩然和李白就是其中杰出的两位。

你能不能背你所学过的一些李白和孟浩然诗句给大家听听。生背。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回顾以学知识,激发他们对李白和孟浩然的敬佩之情,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下文的学习。)。

唐朝大诗人李白在这里送别他朋友孟浩然,还写了一首诗。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齐读。

师简单介绍“文包诗”这种体裁:本课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意境。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对照,情景同现。

(文包诗是小学语文课本中不常见的一种体裁,在这里结合课文对此作一介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画出本课生字词,并熟读生字。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

脍炙人口饯行伫立凝视暂时孤帆唯见。

(3)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投影出示生字词,指名读词语。

(2)理解词语。

通过刚才自学,你弄懂了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词语不懂,提出来交流一下。(不懂的联系上下文理解)。

(3)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一些句子的朗读。

如:1、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送行。

二、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的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

四、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如还有一些句子的朗读,在读的过程中随机指导。

(不适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三、总结、过渡。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生字词,朗读了课文。生字,我们不仅要会读,也要做到正确书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写这些生字。

四、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课后习题)。

1、学生认真观察生字,思考:在写每个生字时,应注意些什么?

每一个生字生先说,教师进行总结,范写。

如:孟:上下结构,“子”、“皿”形扁,并且“子”、“皿”中的二横一样长。

饯:左窄右宽,左边“饣”的横钩不宜长,竖钩的竖稍长,右边的二横稍短并略向上翘,撇画要放开,落笔在竖提的交界处。

酒: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五笔是竖弯不是竖,第六笔不连左右,最后一横既连左又连右。

饮:左部与“饯”的左部一样,右部第三笔撇要对准上面两笔相连处起笔,竖撇,撇到竖提交界处。

暂:上下结构,“车”和“斤”要紧凑,“车”的末笔是提。下面的“日”稍扁。

帆:左部窄瘦,中间一竖直,右部的“凡”的撇为竖撇。

脍:左窄右宽,左边的二横连左不连右,右边的“人”的撇、捺要放开。

炙:撇和横撇稍平,下面“火”的点略低,撇略高。

孤:左窄右宽,左边的末笔是提不是横,右边的第一个撇是平撇,第二个是竖撇,竖提的竖要稍长,捺要竖一点,成一弧度捺下来。

2、学生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

(认认真真读好书,端端正正写好字,是对小学生的基本要求。课后也有这样的练习,所以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当然学生不可能观察得那么仔细,教师可和学生共同去完成。

这些生字的出现可用多媒体出示,这样就更形象、生动了。)。

五、布置作业。(课外)。

体会人物感情,练读课文。

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精选15篇)篇十五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既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具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

相关范文推荐

    校园环保清扫的活动总结(优质24篇)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困难,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的总结和归纳,对未来活动的指导意义重大。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活动总结的写作指导和建议,

    教师校本教研的心得体会(优质17篇)

    教师心得体会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呈现,以便更好地传达教学心得。这些教师心得体会范文生动地展现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和成长,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集锦(精选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助于个人成长和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随着教研的深入,结合我们德法课本身的性

    我家动物园写人(通用15篇)

    优秀作文能够以独特的观点、新颖的角度展现人们熟悉的事物,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掌握一些优秀作文写作技巧和方法,相信你也能写出出色的作品。我家是一个十足的“动物园”

    社区开展端午节慰问活动方案范文(16篇)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为各种活动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如果你正在为一个活动编写方案,不妨参考一下以下范文。活动时间:20xx年6月8日白天;活动地点:青龙敬老

    爱眼日的国旗下讲话(专业17篇)

    国旗下,我们铭记历史,珍视和平,祈愿所有国家都能和睦相处。请大家欣赏一些国旗下的庄重仪式瞬间,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荣耀与自豪。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同学们

    度工作实施方案完整(优秀15篇)

    工作方案的评估和反馈是持续改进和提升工作效果的重要环节,需要及时总结和总结经验教训。接下来是一些成功实施的工作方案,它们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可以作为大家编写工作

    X镇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文档(通用18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机会,让我们回顾过去一个月的工作,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下一个月的任务。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职业岗位的月工作总结写作方式和技巧。

    形势教育专题党课讲稿(汇总13篇)

    党课的学习应该注重实效,通过个人的努力和付出,达到提升自我素质的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教学方法,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同志们:今

    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样本(优质20篇)

    合同样本可以作为起草合同的参考,确保合同内容的完整和合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选合同样本,希望对大家起到参考和借鉴的作用。委托方(以下简称甲方):第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