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论文(实用16篇)

时间:2023-12-19 作者:飞雪

范本的作用是为写作者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的对象,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范本中的总结展示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对读者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论文(实用16篇)篇一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的构建,应该结合我国当前国情,沿着政府提出的发展思路,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制定出满足当前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2.1做好宣传工作,培养全民低碳意识。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和个人对低碳经济还是不够理解,没有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认为低碳经济和自己无关,这种思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所以,当务之急就需要做好低碳经济的宣传工作,使低碳经济深入人心,从而养成全面低碳经济意识,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好的思想环境。做好宣传工作,不仅需要加强企业和个人对低碳经济的了解,还需要让企业及个人找到自身的定位,明确自身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责任于义务,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5]。具体如下:企业方面,一些高耗、高排企业要加速生产模式的转型,加快绿色经营模式的转变。把环保、低碳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制定好相应规章制度来约束下属部门、员工的行为。个人方面,要学习低碳经济理念,把低碳经济贯彻到自身生活中,如绿色出门等。还需要养成节俭意识,不浪费水、电等资源,不破坏环境、不乱砍滥伐,把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美德并在生活中积极落实。

目前,煤炭、石油仍然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在这种能源结构下,很难快速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所以需要进行能源结构的优化。同时,大力发展新型能源,研发新能源来代替传统化石能源,从而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加强现代化能源建设,如核电、水电等。(2)政府方面应该加大扶持力度,投资我国各类新型能源研发建设,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3)推进生物技术方面的研发,推动生物燃料技术的发展。(4)做好传统化石能源开采规划,有节制、有条理的开采化石能源。

2.3加速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加速技术创新可促进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是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能源利用效率低会提高化石能源的使用量,造成化石资源的过度消耗,排放大量温室气体。所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能源消耗数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企业要强加对现代化生产设备的引进,这些现代化生产设备有着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6]。

(二)要加强技术方面的`创新,加强扶持力度。如煤炭、石油这些化石能源的利用技术,要从提高使用效率以及降低排放这两个方面出发。

(三)提高循环利用技术,如再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定的余热或工业废气、废水,这些东西如果能够利用起来,就可以避免排放到自然界中,提高了经济效益及能源利用率。

2.4推进低碳农业发展。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促进低碳农业的发展对整体低碳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要推进低碳农业的发展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在过去农业生产活动中,对农药、化肥等化学药剂的使用过于依赖。而农药、化肥会对土地造成较大的污染,甚至导致土地退化,长久下来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所以,当前形势下,应该大力推进生物技术的推广,如生物农药、生物治虫技术等。

(二)加强农业生产中对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如水资源方面,可以采用现代自动化、数字化的灌溉技术,大大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水资源浪费。

(三)减少不正当的农业废弃物处理活动,如燃烧秸秆,会排放大量的污染气体,要改善这一现象,除了颁布相应法律法规进行控制以外,还需要推广各类新型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如秸秆还田、秸秆发电等[7]。

(四)做好农业生产机械的升级,提高单位生产机械的作业效率,从而减少单位农田农业机械的使用数量和时间,降低机械对各类能源的使用,从而促进低碳农业的发展。

3总结。

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当前时代的主要旋律,我国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有着优化能源结构及产业结构的意义,降低工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想要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就需要从意识、能源结构、低碳技术等多个方面出发。加快创新,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

参考文献:

[2]金涌,周禹成,胡山鹰等.低碳理念指导的煤化工产业发展探讨[j].化工学报,2012,63(1):3-8.

[5]李春曦,王佳,叶学民等.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及前景[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2,28(4):1-8.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论文(实用16篇)篇二

摘要:

目前高职教育由扩张型转为内涵发展型,其定位的转换势必要求对高职会计专业的建设也急需改进。

财务会计是高职学校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比较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探索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设计十分重要。

基于目前高职财务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以便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育更好地达到其设立的目标。

关键词: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指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要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便其能更适应生产一线的高技术、高技能要求。

财务会计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区别其他专业学生,具有专业化就业优势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会计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

这门课程将基本理论、方法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很能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一、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还延续以前普通专科和本科的内容,缺少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而且不能与社会的需要相衔接。

目前社会急需的会计人才除了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较高的职业情商,对工作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

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的自我提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学生情商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不完善。

使用灵活性较大的校本教材的较少,无法随时调整教学内容,针对这些问题,授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就自行采取增删教材内容的方式,补充新的知识点,删减旧内容。

但不同教师对新准则、新制度有着不同的理解,在教学中也缺乏统一的标准,补充的内容也很难全面,不具有整体性、系统性。

(三)教学方式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仍在采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主动学习,不利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没有树立一个企业连贯的整体概念,沙盘教学法大多是软件教学,很多院校实训条件有限,另外沙盘软件的升级不及时,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

(四)教师的实践能力需要提高。

财务会计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讲授财务会计的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不仅仅只是具备职业资格。

在要求他们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还要对企业生产工作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即要具备实践操作技能。

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大部分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就分配到学校任教,很少在企业实际会计工作岗位锻炼过,授课就成为纸上谈兵。

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素质的同时,还要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教师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五)评价方式不够优化。

考核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书本知识,考核方式也过于单一,期末笔试占绝大部分,学生靠的还是考前的死记硬背,违背了职业教学的教学目标的要求。

以传统的笔试作为现在的考评制度,以考试得分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已经脱离时代发展了。

这样考核得出的结果有很大的局限性,不仅不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不能调动学生平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缺少对符合社会需求的实践性专业技能的培养。

综上所述,高职财务会计教学中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教师质量以及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等都亟需完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现在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但是还未形成公认的体系。

谁走在改革的前沿,谁的改革创新更贴近时代需求,谁便可形成竞争优势,作为改革的领头羊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不同的改革侧重,也决定着学校高职会计的未来不同的发展方向。

结合在高职学校财务会计课程中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二、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明确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创建“三融一通”的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是以国家政策方针为基本依据和出发点,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应体现出“技能型”和“应用型”,满足中小型企业需要,毕业后能直接胜任相应的会计基础核算岗位工作。

为达到培养目标,会计专业要创建“三融一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课赛互融、课岗交融、课证相融、教学与就业直通”。

结合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变化要求,调整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标准、课程学时、考核评价方式等,为学生获取从业证书、充分就业创造条件。

(二)规范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力度。

应将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定位在初级会计的范畴,如债务重组、所得税会计、外币业务等高难的知识应排除在外。

教学过程中,以一个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例,按照单项实训的方式,强化教学内容,在做中讲、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总结提高,基于实际工作岗位,分解、提炼岗位能力,实施组织教学。

(三)优化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资源。

一门课程的建设最重要的就是教学资源,而教学资源中最重要的是设计出优秀的具有应用性的教材。

教材的编撰十分重要,授课内容,培养目标一定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共同发展。

但这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教学资源的累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而且教材的编制相比社会的发展和新政策的实施有着一定的滞后性,难达到一致。

这就要求会计教师要以会计学发展的国内、国际最新动态为依据自行对上课的内容进行增减,灵活教学。

因此高职院校要大力提倡校本教材的使用,如果有可能的话,也可以采取取消固定教材,给学生发放讲义的办法。

另外加强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四)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形成以层次教学。

法和工作情景教学法为主的多种方式结合的教学方式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育方式、以理论传授为主的教育手段,学生思考的少,教与学缺少互动,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

因此,我们必须改进现有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被动学变为主动学,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全面提高。

1.

案例教学法。

财务会计教学中以某个企业的实际业务来贯穿整门课程的教学,各个工作情景相联系,最后形成一个企业全套的账册。

2.

层次教学法。

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层次教学法中,教师灵活地将学生根据其自身条件分成不同的小组,不同的小组安排不同的内容和题目,要求分组解决问题。

各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能参与其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体会到满足感。

提高了课堂的质量和效率,这种方法适合班型小的教学。

3.

工作情景教学法。

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存货验收入库的模拟实际的业务单据,审核原始凭证,传递凭证,填制相关的记账凭证等。

然后教师点评学生所完成的工作。

这样有利于学生更细致地了解流程,对学习的内容也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加强了实践能力。

(五)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建立以实践考核为主的考评方式。

课程的考核评价对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考核的结果不仅用来反映教与学的实际效果,衡量教学质量并且更对以后的教与学起到了指引的作用。

考核方法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对教师与学生肯定性、积极性以及未来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规划。

平时学习表现(如课堂出勤率、课堂提问的表现等)、模块测试等多种渠道来完成。

期末考核应注重实践操作考核,按照教学内容分成若干模块出题,让学生以抽题的方式来决定自己的试题内容,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最后给出这门课程的最终成绩。

(六)建立一支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而教学质量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

首先从源头上,高职院校在引进人才时,要由高职称、高技能、实践能力强的会计人士来充实师资队伍。

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带动其他教师,起到专业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作用;还可以聘请具有会计从业经验的人员开设讲座或者担任兼职教师,优化教师结构。

其次,高职院校会计师资队伍还要重视现有教师能力的提高,制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选拔制度,不搞终身制,定期进行考核、评选,严格选拔。

教师自身素质、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在教会学生技能的同时,还要使学生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

作者:刘艳平单位:抚顺市现代服务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孙光国.

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

会计研究,,(2).

[2]刘永泽,孙光国.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论文(实用16篇)篇三

从二十世纪中后期至美国金融次贷危机的出现历经二十多年时间,国际众多经济学家将这段时间叫做大稳定时期。该时期也为难得一见经济增长高度乐观黄金阶段,除日本等为数不多国家,多种经济体经济飞速增长。该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国际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动力源泉,这种状态一直维系到金融危机的到来。虽说如此,到两千一零年以后,在诸多人眼中,金融危机迫使经济下滑也只为一个周期过度表现,各国家能够采取积极宏观调控手段,便可有效抵制下滑然后促使经济复苏再回到经济高速增长期。与此同时,我国也意识到以前两位数增长到下滑,其实属于结构减速,当中存在很多新变化,而这种新变化就被叫做新常态,因而本文针对中国经济这种新常态加以研究,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论文(实用16篇)篇四

摘要:在当前温室效应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不是那么简单,还需要政府、企业、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本文首先分析了低碳经济的内涵、意义及影响因素,其次就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以供他人参考。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温室效应;能源。

近些年来,全球变暖、能源枯竭、自然灾害愈演愈烈的情况日益严重,世界各地方政府和人民都高度重视这一系列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1低碳经济的内涵、意义及影响因素。

1.1低碳经济的内涵。

随着世界工业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消耗巨大,同时生产等活动产出的温室气体影响自然环境,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下,人类未来必然会面临能源枯竭以及自然环境愈演愈烈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低碳经济被提出。所谓低碳经济是一种和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有着很大区别的经济发展模式,本着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理念进行生产活动,创新新技术、开发新兴能源,通过节能减排来遏制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的恶性影响。具体是要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积极运用新兴能源,从而避免能源枯竭,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保护好人们的生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1]。

1.2低碳经济的意义。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由传统手工生产模式转变为机械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的转变,加大了人类对地球能源的消耗。工业生产、人们生活都离不开能源,如石油、煤炭等,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用多少就少多少,并且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对地球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近些年来,“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等词汇出现的逐渐频繁[2],温室气体带来的是天气恶劣变化、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淡水资源大量消耗,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改善,那么未来人类避免会走向灭亡。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低碳经济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发展迅速,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是对国内资源的不断索取,自然环境的不断破坏。在新时期下,只有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低碳经济,才能改善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道路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1.3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

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指的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具体包含以下几点:

(一)资源禀赋。资源禀赋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生产格局的重要因素,同样也制约低碳经济的发展。如在低碳经济中,离不开那些清洁能源和新兴可再生资源,这方面资源多,那么低碳经济发展就比较快速且稳定,这方面资源少,那么低碳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同时,资源禀赋还应该包含一个国家的碳汇能力,像一些森林、绿化面积十分大的国家,就能够自己处理、过滤、消除大量温室气体[3]。

(二)低碳技术。低碳技术也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低碳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低碳经济发展速度。一方面体现在对现有能源技术的优化,降低现有能源消耗过程中产出的温室气体,或通过技术来降低消耗量,再或者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等。另一方面是对新能源的开发技术,如目前较为主流的风力、太阳能等。总之,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低碳技术的支持,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才能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引领全人类走向低碳时代。

(三)低碳产业。过去我国主要产业的生产方式都是以消耗化石能源为基础,而这种产业结构,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所以,要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目前,低碳产业和我国的生活密不可分,如太阳能产业,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太阳能热水器。

(四)低碳管理。低碳管理具体指的是政府对低碳经济发展做出的管理工作,如为促进低碳技术发展出台的扶持政策,如保障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应法律法规等。只有通过低碳管理,才能保证低碳经济有条不紊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使全民养成低碳意识[4]。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论文(实用16篇)篇五

湖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工作,尤其是中央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措施后,我省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利用工作,并在编制“十一五”规划过程中紧扣了这一主题.

作者: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者单位:刊名:中国科技投资英文刊名:venturecapital年,卷(期):“”(3)分类号:f1关键词: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论文(实用16篇)篇六

摘要:广西是我国林下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之一,成功探索出了几种不同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为其他省份的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为了能够让广西林下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广西各地政府以及有关领导人都在现有经济发展模式下,研究新型发展对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文章从发展模式与对策两方面对广西林下经济进行了探讨。

林下经济依托的是林地资源与环境,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很多优势,比如林地分布面积广、门槛低,只要当地具备充分的林地资源都可以发展林下经济;容易操作,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基本上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所以即便是普通的民众也可以加入其中;潜力大,这是林下经济之所以能够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之一,林下经济有着非常大的发展潜力,若采取因地适宜发展林下经济,效益将非常可观。发展林下经济,不仅有上述优势,最关键的是还能优化我国林业产业结构,改善生态建设环境,所以林下经济发展才备受重视。

1.1林下种植。

林下种植是最具典型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其种类比较多,具体来讲可分为六种:第一,林药模式。此种模式需要在没有郁闭的林间或成林的林下进行种植,所种植的草药还要满足耐阴的特点。林药种植一直以来都是广西当地比较看重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因为林下种植中草药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成本,周期比较短,而且与西药开发相比,难度也不是很大,最重要的是现代人都比较崇尚“回归自然”,所以近几年广西市场上的林下种植的中草药销量一直都比较好,需求量每年都在增加。有很多企业林下种植中草药基地达10余个,其中广泛种植的中草药有铁皮石斛、金线莲、何首乌、山豆根、沙姜、瓜蒌等。第二,林下藤芒模式。广西多地种植藤芒,现已经成为优势产业之一。用藤芒编织的花篮、礼品盒,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十分受欢迎,这是林下种植藤芒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广西的藤芒资源十分丰富,以浦北县为例,藤芒编织企业多达20多家,加工的产品甚至远销国外,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第三,林花模式。广西对于种植花卉有着天然的优势,名贵花卉非常多,如金花茶、兰花等。广西各地龙头企业都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发展林下花卉种植产业,效果十分突出。如在珍贵树下种植金花菜,此种种植模式带动了农户的积极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又如在八角林下种植山茶花,大大提升了八角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提升了山茶花的价值。第四,林草模式。林下种植牧草现如今已经十分常见,但是广西与其他各地相比,这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更具有潜力。初步计算广西一个林场的林下种植牧草面积至少超过了1000hm2,有些林产已经超过2万hm2,不仅有利地保障了畜牧业的发展,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第五,林菌模式。菌类适宜生活在湿度比较大、光照比较低、昼夜温差比较小的地方,已经郁闭的林下完全符合条件。目前广西种植比较多的林菌有平菇、香菇等。由于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天然食品,如野生木耳、灵芝等,使得这些食品越来越少,而林菌种植模式正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现如今,广西的林菌种植产业发展得十分红火,其积极意义在于农民守着山林就能够发家致富,而不再依靠砍树,真正做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兼得。第六,林桑模式。广西自治区有很多岩溶石地区,经济水平比较低,农民生活水平也不是很高。为了改变这一些现状,广西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林桑模式最为合适,既能够让农民生活富裕起来,也能够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以凤山县为例,该县有800hm2的核桃林实施了林桑种植,这使得核桃园经济效益更加突出,初步计算经济产值超过了500万,由此可见,林桑种植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益处。

1.2林下养殖。

林下养殖同样分为几种,比较常见的有林下养鸡、养蜂以及养猪等,但是在广西地区比较常见的是林下养鸡,现已经形成了多家特色品牌,如“百泉香”土鸡、“三黄鸡”等。因为林下养鸡基本上不会对水土与植被造成比较严重的破坏,所以广西各地方政府都非常支持。现阶段,广西林下养鸡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企业化模式,即企业在基地上建立专门的鸡舍,平时散养鸡;第二种是农民合作社形式,即几家或者几十家农户合作共同养殖;第三种是私人养殖,即农户自身在林下养殖,不与其他人家合作。目前在广西规模比较大的林下养鸡企业是巨东种养集团有限公司,该企业无论是在实力上,还是在规模上都比较有竞争力,所产的鸡在国外非常畅销。广西林下养猪的'发展前景良好,根据市场的需求,积极推动国有林场多种林下养殖业的发展,大力推广林下养猪业,培养林下经济新的增长点。

1.3林下旅游。

广西由于地理、气候的原因,所以风景独特,有很多自然保护区。广西各地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发展了林下旅游产业。现阶段广西已经开发了比较多的林下旅游资源,比如南宁的大明山、贺州的姑婆山等。林下旅游既利于改变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又利于当地民众增收,值得进一步发展。

2.1因地制宜。

虽然广西有很多地区都适合发展林下经济,但是各个地区的情况并不相同,所以要想取得成功,各地各级政府就需要依照当地情况确定适合自己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不能盲目地照抄照搬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各级政府应该科学编制规划,在此基础上,统筹安排各项工作,确定具体的发展规模与方向,与此同时还要兼顾扶贫开发的任务。总之,各方面都要兼顾到,不能任意为之,只有如此才能够保证林下经济科学有序地发展起来。

2.2制定优惠政策。

林下经济要想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单靠企业或者是农民自身发展难度很大,必须要政府参与其中,当然政府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只是引导者。政府可以为那些发展林下经济的企业或者是农户提供一定的优惠,比如贷款贴息、技术咨询等,以便能够鼓舞更多的企业与个人加入到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中来。政府需要整合各类财政资金,采用集中投入的方式,这样才能够很好地解决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很多大事。

2.3重点扶持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相比较其他小型企业来说,各方面都具有优势,所以当地政府可以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将其作为发展林下经济的关键点,遵循“扶优扶强”的原则,政府可以优先扶持一批或者是从其他地区引进一些龙头企业,使其形成种植、养殖、生产与销售一体的体系。在此基础上,政府还可以引导企业扩展企业发展链条,深度加工林下产品,以此增加附加值。

2.4打造优势品牌。

品牌战略是广西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策略,因为优势品牌可以在无形中增加消费者数量,能够提高产品信誉度,这要比单纯的产品营销强很多。基于此,政府应该支持与鼓励当地的林下经济发展企业,积极打造优势品牌,重点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林下产品,为企业展销会提供场地等。而企业则应该借助大众媒体以及网络平台展开大量的宣传,打开知名度,久而久之,消费者就会熟悉产品,购买产品,进而认可产品。笔者认为林下经济产品可以打造绿色品牌,相信会得到很多消费者的青睐。

2.5注重服务。

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多方努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帮助群众解决资金、临时用地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问题。政府部门要整合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兽医等相关部门技术力量,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做好技术推广工作,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宜广西各地林下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加强林下产品营销与信息服务。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最大限度地帮助群众规避市场风险,保证林下经济产品卖得出,效益高。对林农开发项目进行适当引导,要防止不问市场地盲目发展,防止因为农民出现“一窝蜂”现象,导致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效益下降,从而影响农民积极性现象发生。

3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广西发展林下经济有很大的优势,无论是在资源方面,还是在地理方面,但是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则需要各级政府、企业与个人做出相应地努力。虽然林下经济发展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从位置、具体发展模式到整体的运营,都需要细致入微,不能出现误差。现如今,广西自治区林下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成功,其他拥有丰富森林资源的地区也可以参照该模式,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下经济,相信同样会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范新奎.新形势下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初探[j].中国农业信息,,(13).

[3]钱红.秀山县乌杨街道发展林下经济对策浅析[j].南方农业,2016,(25).

[4]廖娟,王钢,陈广平.沐川县林下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绿色科技,2016,(19)。

[5]赵文东,张泽尧.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绿色科技,2016,(19).

[7]赵萍.固原市原州区林下经济发展思路[j].现代农业科技,,(19).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论文(实用16篇)篇七

2.1进行科学规划,做好协调发展我国农村地区广阔而复杂,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实际,因此经济的发展就不能搞一刀切。我们要因地制宜,对地区发展做出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发展我国规划,从而达到地区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发展的过程中还要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将农村经济的发展放到大的区域经济发展中,通过城市服务和配套设施的延伸,让农村分享城市发展的'成果。通过区域内资源的配置,让城镇找到自己发展的道路。通过城市的技术支持,让农村获得发展的技术支持。让农村小城镇成为城市发展的配套工厂,给城市提供粮棉、蔬菜及相关加工产品,让农村成为城市产业链的延伸。这样做到城乡一体化,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我国的良好局面。

2.2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解决的途径就是转变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转变。比如通过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手段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来实现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为了加快这种转变,我们的农村在发展我国思路上,应该求新求变,加大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实现农民收入的多元化,加快农村合作组织的建设,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探索农业机械化的增长方法,加大补贴的力度。对于土地流转,要通过农业机械化来进行,可以组建农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入股,将入股的土地连成片,实现规模化种植;将农业机械扩大,实现统一作业,统一经营。政府也要加大对合作农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做好分流农民的就业工作,保障农民的收入,巩固土地流转的成果。

2.3完善土地流转制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土地流转是现代农业的关键,因此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日常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制定完善切实可行的土地流转制度,做到有序流转、科学流转,从而实现农业结构的调整,这样在土地上才能形成利用的优势,才能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进入农村,才能向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转变,进而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在科学的土地流转基础上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扶持,完善信息服务,引导农村经济实体结合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延伸农村优势产业,利用便利的资源和材料,形成骨干企业,打造农村产业品牌。

2.4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形成发展优势和合力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和保障。其一,做好农村建设规划,本着科学、长远、实用的原则进行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其二,搞好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做好农村道路规划和建设,不要满足于村村通的狭窄的水泥道路,应该着眼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布局上。其三,进一步加强教育和卫生事业的标准化建设。这对于提高农村的文化水平和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文教卫水平上去了,无疑也增强了农村的吸附能力。现在我们正对学校展开标准化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除了学校,还要加强乡镇文体站、农科教中心、现代远程教育站、图书室、村民活动室等农村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其四,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一个活跃的经济离不开金融服务,本着便民益民的原则,在条件适合的地方实行金融行业的密集服务,设立自动取款的服务网点,开展网上汇兑服务指导,为农村的经济提供便利和保障。其五,在合作医疗的基础上,探索完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在住房上探索适合农村实际的住房产权形式,并逐步对产权进行城市化研究,提供住房保障,建立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措施。在环境卫生上,将城区环卫管理模式向农村发展,建设清洁、整洁的新农村。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论文(实用16篇)篇八

1.1粗放型的农业发展方式没有得到有效转变农业发展我国到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精细化的家庭耕种,不能够形成规模效应,不能够形成产业化,经济效应难以获得突破性的发展,造成了高成本低效益的难题。大部分农村还是处于家庭化种植状态,并且这种生产方式效益极其低下,导致了农民收入很低,农村发展缓慢。农民思想意识僵化,只是按照老规矩办事,不能接受先进的生产理念,这样就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1.2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我们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并且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波助澜之下,一些由于短视造成的问题日趋严重。其一,农村建设缺少规划,随意性很强,发展方向模糊,造成了土地利用率比较低,浪费比较严重,土管所以及当地党政领导严重失职。其二,农业种植环境日趋恶劣,工业化的无序发展,造成了地下水开采比较严重,水位不断下降,农业用水得不到有效保障,甚至生活用水也出现了困难。其三,毁林现象比较严重,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很多树木被砍伐一空,种植短期高利作物,造成了农村环境不断恶化,风沙进一步加大。其四,农村成为了高污染企业的转移阵地,一些企业废水直接排入低下深井,农村地下水遭到严重污染。一些企业的废气排放没有任何处理措施,一些养殖性产业造成的地标污染也日趋严重。

1.3农民收入进入一个迟滞期,小康奋斗目标任务艰巨“十二五”时期,我们的任务很繁重,困难比较大。在当前,由于农村发展进入了瓶颈,相对于工业发展的成就来说,农业的发展我国大多还是小农经济,农民收入比较低,城乡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可以说当前依赖农业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低迷,粮食作物价格受大环境的影响,价格偏低,而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以及农业机械所使用的燃油价格不低,农民的实际收入下滑。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放缓,工资性收入增速降低,就业的机构性矛盾突出,转移难度较大。另外政策性的补贴增速下降,对农业收入提高的作用降低。

1.4城市的带动作用不强,城镇化质量不高农村的城镇化是农村发展我国的必由之路,但是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速度虽然比较快,但是缺少含金量,城市没有起到应有的带动作用,反而对农村人口形成了很强的迁徙式掠夺,农民进入大城市打工的人数随着季节在流动,农村在城市的发展中获益不多,城市的公共服务向乡村的拓展不够,城镇化的成果没能够更多地惠及村民。农村的学校建设和合作医疗以及一些公共设施还不是很健全。影响了城镇化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论文(实用16篇)篇九

【提要】2019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延续2018年以来的走势逐季回落,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全年经济增长6.1%。2020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世界经济低迷不振,中美经贸摩擦影响还会继续显现,兼之年初疫情的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建议把2020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为6%左右,物价控制在3.5%左右。中国应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深化对外开放,加快国企、土地、财税、金融、市场准入等重点领域改革,切实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9年,在全球经济下行、中美经贸摩擦升级的背景下,中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宏观调控逆周期调节,大力度减税降费,大幅度增加地方专项债规模,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放管服。着力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尽管经济增速逐季回落,但经济总体运行基本平稳,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经济增长、就业、物价总水平、国际收支、金融稳定等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运行在调控目标之内,显示总体经济基本稳定。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符合6%-6.5%的预期目标。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三季度增长6%,四季度增长6%。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明显高于11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2019年各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5.3%之间。全年农民工总量29077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41万人,增长0.8%。其中外出农民工17425万人,增长0.9%。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在3%左右的调控目标范围内。工业生产者价格小幅下降,房地产价格涨幅回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储备保持稳定,人民币汇率兑美元在2019年8月份破7后基本稳定,到2019年底又回升在7以内。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及时处置一些金融机构的问题,银行不良率有所下降。

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3.9%,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同比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64,比上年缩小0.05。重大区域战略稳步推进,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2.6%。

(三)内需相对疲软。

2019年经济增长的6.1%中,消费拉动3.5个百分点,投资拉动1.9个百分点,净出口拉动0.7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包括投资和消费的内需拉动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内需对经济的作用相对于前几年明显减小。投资从2018年7月份跌入低谷增长乏力,2019年5月份开始再次减缓,突出表现为制造业投资低迷不振,基建投资增长明显低于预期,满足老百姓美好生活需求的公共设施投资近乎零增长。汽车、家电、家具、珠宝等耐用消费品增长明显减慢。出口下降叠加内需不足,进口增速下降较快,出现了衰退性贸易顺差,支撑了经济增长。

(四)物价走势出现分化。

由于需求相对不足,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7%左右,离82%左右的合意水平相差较大,工业品供过于求的问题再度凸显。2019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3%,而上年同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升3.5%。自2018年11月以来本轮工业品价格下跌与2012年3月-2016年9月那轮工业品价格下跌不同,那一轮工业品价格下跌主要由产能过剩造成,社会需求包括居民消费需求基本正常。经过了2016-2018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取得阶段性成果,2018年11月以来的工业品价格下跌主要表现为需求不足。与此同时,受猪瘟和环保影响,猪肉价格从2019年年初以来持续上涨,带动禽肉类价格上涨并推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提高,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为1.6%,消费品价格上涨是供给冲击造成的,具有显著的结构性特征。

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困难和风险增多。这些困难和风险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既有周期性原因,也有结构性和体制性原因。此外,湖北武汉发生的新冠肺炎在2020年春节期间爆發,导致湖北武汉等多地封城,其他各省也关闭了部分公共场所,也会影响零售、旅游、交通、娱乐等行业增长。数据显示,2003年3月份发生的“非典”疫情,影响2003年二季度我国经济下降约1-2个百分点,2003年全年下降0.3-0.5个百分点。

(一)企业经营困难。

2016年以来,居民持续借贷购房,家庭杠杆率上升速度加快且处于较高水平,2019年全国各地严格实行房地产调控政策,但全年住宅销售额仍增长10.3%,明显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的速度。从收入结构看,往往低收入家庭杠杆率较高,一些调查发现,中国处于中低水平的60%的收入群体的负债包括民间借贷与可支配收入比明显高于40%的中高收入群体。汽车已经进入了中国33%的高收入家庭,正在开始进入其他60%的低收入家庭,但由于还贷压力和预期收入减慢,挤出了这部分家庭对耐用消费品特别是汽车的需求。

(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缓慢。

2018年7月以来,财政收入和基金收入下降,导致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支撑基建投资和公共服务投资的财力不足。大量地方政府隐性存量债务到期,还本付息压力加大,部分地方政府专项债用于偿还到期债务,影响了基建投资。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不作为、难作为也是基础设施投资缓慢的重要原因。中国的基本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涉及教育、医疗、养老、休闲、健康、环保、老旧社区改造、停车场等公共设施需求巨大,也有较好的投资收益,但往往涉及拆迁、补偿和部分居民不能受益甚至受损等利益分配等诸多问题,需要不同层级政府周密规划、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精心工作。由于财税制度、社会管理、官员考核、投融资等制度约束,地方官员对此类公共设施建设积极性不高,而往往热衷于修路、绿化、亮化等形象工程建设,公共设施投资缓慢。

(四)中美经贸摩擦的负面影响继续显现。

尽管中美达成阶段协议,有利于倒逼中国改革开放,改善企业预期,稳定中国经济,但由于关税的滞后影响,2020年中国对美出口将继续出现下跌局面。一些企业开始将订单转移至其他国家,产能向境外转移的现象也不时出现。中美经贸摩擦已经出现长期化和常态化趋势,并从经贸领域向金融、科技、军事、政治等领域扩散。

(五)财政金融风险不容小视,宏观政策边际效应减弱。

2020年,受增值税和企业养老金政策的滞后影响,减税降费仍将超过4000多亿元,非税收入增速会明显减缓,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财政困难加大,财政基建支出增长乏力,一些融资平台和城投债会出现违约,企业债务违约也会频发,部分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上升,并通过金融同业融资影响大型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金融风险仍在不断积累。企业经营困难、金融风险积累、政府官员积极性不高,导致宏观调控政策难以顺畅传导,财政支出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传导时滞明显拉长,货币政策效应不断减小。

2020年将是考验中国驾驭经济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时期,必须未雨绸缪,积极主动采取应对措施。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继续实施宏观调控逆周期调节。把更多精力聚焦到国企、土地、财税、市场准入等重点领域改革上,提高企业家、创新人才、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積极性,改善营商环境,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在不断优化微观主体行为的基础上,加大财政和货币政策宽松力度,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2020年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和主要经济工作包括以下几点。

(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中央政府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中央财政赤字可增到3%,继续落实好减税降费,切实降低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的税收负担,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额度,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通过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推动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等方式多渠道补充资本金,保证银行体系的放贷能力。压实各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责任,防范和化解部分市县政府的隐性债务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维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三)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支持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现代科技创新推动服务业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体育健身产业市场化发展。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通信网络建设,加快自然灾害防治重大工程实施,加强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冷链物流等建设,加快农村公路、信息、水利等设施建设。要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区域政策和空间布局,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构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

(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2020年,在城镇需要就业的劳动力人口达到1500万人以上,其中高校毕业生达到870多万人,另外,每年还有约200万左右农民工进城,就业压力仍然很大。要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要加强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租赁住房。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0年,猪肉价格仍处于上升周期,要明确提出猪肉等禽肉价格上涨是供给冲擊造成的,在当前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不会引发物价工资联动,产生物价螺旋式上升。同时,应积极扩大禽肉进口,平抑物价;通过价格引导作用,扩大猪肉和鸡肉等替代品生产;在元旦、春节等关键节点加大储备肉投放,对退休职工、在校学生、贫困人群等关键人群实行价格补贴。

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经济体的优势,经济发展具有韧性和潜力,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和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将增长6%左右,全年呈现前低后稳走势。

(一)2020年中国内需企稳。

从政策效应看,2019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会对2020年的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按照经济学中的李嘉图等价原理,在一个跨时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在严格假设(例如完备的资本市场、一次总付税、代际利他和债券增长不能超越经济增长)下,如果公众是理性预期的,那么不管是债券融资还是税收融资,政府所采用的融资方式并不会影响经济中的消费、投资、产出和利率水平。原因是当政府为弥补赤字而发行债券时,具有理性预期的公众明白债券变现最终还是要靠增税来完成,即现期债券相当于未来税收,政府债券融资只不过是移动了增税的时间。投资者和消费者不会将政府发行公债融资引起的财政扩张及收入增加看作是幸运的意外收获,投资者和消费者就不会因为现期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消费和投资,财政政策是中性。按照凯恩斯理论,减税等引起的纳税相对减少会减轻人们的即期预算约束,相应增加投资和消费。特别是当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时,民间投资小于民间储蓄,产生民间储蓄剩余,通过政府发债吸收民间储蓄剩余,并通过政府投资保持总投资率的稳定甚至上升,对经济的稳定增长是有利的。实际经济运行中,存在对企业和个人减税降费效果大于政府支出效果;经济收缩期间,政府投资不完全挤出企业投资和私人消费。数量经济模型测算表明,减税降费100元人民币,同时减少政府一般性支出100元,拉动经济增加30元,也就是说乘数效应为0.3左右。发行国债(包括地方债)100元,拉动经济增加20元,也就是说乘数效应为0.2左右。2020年,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减税降费预计可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左右。

从投资看,2019年以来,制造业增值税减税会继续减轻企业的负担,2020年制造业增值税减税还有约4000亿元,会直接拉动制造业投资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品价格趋于稳定,企业利润水平会相应稳定,增加了企业的投资能力和意愿。加大对制造业投资的中长期贷款力度,土地制度改革释放出土地要素也有利于制造业投资落地。2020年,制造业投资仍会低位回升,预计2020年制造业投资在5%左右。2020年,地方政府专项建设债发行额度会继续增加,专项建设债在部分基建项目中可以做资本金,并重点用于交通、能源、生态保护、民生服务、物流、产业园区等领域,5g网络建设也会启动,基建投资会有所增加,预计2020年基建投资增长6%左右。2017-2018年开发商土地购置面积增长较大,房地产投资仍保持一定增速,但房地产价格仍处于高位,居民杠杆率较高,房地产投资总体上出现减缓趋势,2020年房地产投资增长7%左右。库存成为稳定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近年来库存波动明显减小,库存调整对经济增长和价格变动的影响也随之减少,但中国仍然存在“两年左右去库存、两年左右加库存”的库存周期。2012年以来,中国库存增加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在2%以内,年度库存变动对经济变动的作用在0.2%左右。从2018年7月份开始,中国进入减库存周期,到2019年年底,库存进入低点,预计从2020年起开始进入缓慢增加库存阶段,预计拉动2020年经济增长0.2%左右。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有利于消费稳定,但部分居民的高负债率会继续挤压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消费,预计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5%左右。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预计2020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5%,库存对经济呈现正拉动,内需总体稳定。

(二)中美经贸摩擦效应持续显现。

中国工业仍处于供略大于求的状态,工业品价格缺乏上升的基础。世界经济增速偏弱,石油、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基本稳定。2019年工业品价格对2020年的翘尾影响几乎为零,预计2020年工业品价格低位徘徊,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在零左右。目前,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仍低位徘徊,未来8-12月内,猪肉价格会继续上涨,并带动居民消费价格居高不下,加上2019年居民消费价格对2020年的翘尾影响在2.2%左右,预计2020年全年cpi在3.5%左右。但剔除禽肉后的价格总水平不会超过2%,物价会对部分低收入居民的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但不构成实施稳健偏松货币政策的掣肘。

(四)经济增长调控目标应设定在6%左右。

综合考虑投资、消费、进出口,2020年中国经济将增长6%左右,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300万人。目前,中国经济潜在速度在6%偏上一点,经济增长情况表明,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长可能略低于潜在经济增长水平。考虑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经济增长速度在6%左右。基本满足1500万人新增劳动力就业需求,也需要经济增长6%左右。建议2020年把经济增长目标定为6%,居民消费价格控制在3.5%左右。

参考文献。

[1]汤铎铎、刘磊、张莹:《长期停滞还是金融周期》,《经济学动态》,2019年第10期。

[2]祝宝良:《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及展望》,《中国金融》,2019年第2期。

[3]祝宝良:《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和2019年展望》,《中国经济报告》,2019年第1期。

[4]祝宝良:《2020年中国经济形势和政策建议》,《开发性金融》,2019年第6期。

[5]蔡昉:《稳就业就是稳定经济大局》,《中国经济报告》,2019年第4期。

[6]谢伏瞻主编:《2020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论文(实用16篇)篇十

中国的经济在经历长达三十年的飞速发展后,终于在2010年出现了滞缓,且经济增长放慢的趋势一直没有停止。到了2015年,gdp涨幅只有6.9%,跌破了7%的保底值。曾经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优越于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将会永久持续告诉发展。然而,事实让我们认清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领域所取的突出成就,与全体中国人民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还是城市改革,其本质都是激发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积极性,使得生产力得以实现突飞猛进;而也正因为中国劳动力的廉价,才使得许多外国企业乐于到中国投资,在为自身谋取巨额利益的同时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了纺锤形。这种纺锤形结构意味着青壮年劳动力在全体国民所占的比重较高,可以为带来人口红利,促进国民积极的发展。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国的人口结构已经从从纺锤形向倒金字塔形过渡,老年人所占的比重将超过人口老龄化的警戒线,即我国已经不存在人口红利了,曾经为国家带来人口红利的青壮年正悄悄地变为社会的负担。而且,我国的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较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劳动力的价格也在上升,因此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失去了对外商的吸引力,外商逐渐将自己的产业转移到劳动力更为低廉的国家和地区。尽管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且全面放开了二胎政策,但是已经大势所趋,无法挽回了。在理想模式中,一个国家理应在一个经济增长点显现出颓势时,就寻找到其他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够保证一个国家的持续稳定发展。可是中国长期以来靠人口和资源的优势进行高速经济增长,却忽视了寻找其他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性。

邓小平同志在很早就意识到了人才强国的重要性,于是大力支持发展国家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水平。但是在当代中国,普通大学生的就业似乎比职业技术工人要难上很多。因为大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大多是用于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中国却是传统第二产业居于主导地位。这是严重的结构性失业,而非简单的摩擦性失业。这导致的后果是使所需要的人才和所提供的人才不匹配,严重浪费了劳动力的利用价值和效率。长期以来,中国所赖以生存的传统第二产业面临着世界产能过剩、劳动力短缺及劳动力价格上涨,以及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影响,第三产业的进步速度仍然堪忧。

拉动经济增长有三辆马车,一是投资,二是消费,三是出口。中国的投资和出口绝对不可小觑,尤其是出口,madeinchina的标语满世界随处可见;但是,消费能力有些差强人意。经济学上有句话叫做“今日的投资是明日的消费”,所以一个国民消费能力低下的国家是不可能长期保持经济上繁荣的。

限制了国民消费水平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贫富差距。中国持续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使得蛋糕越做越大,但是蛋糕分得并不公平,国家几乎70%的财富集中在30%人的手里。一个人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举例说,无论一个富翁怎么富有,该吃三顿饭就不会吃五顿。可是穷人虽然有消费需求,却因为分得的蛋糕太小而得不到满足,他本来是要吃三顿饭的,但穷困逼迫他可能只吃两顿。

二、中国的住房观点和房价问题。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住房问题完全是靠买房解决的,在西方的发达国家,人们甚至更愿意去租房子。然而,中国人的虚荣心作祟,认为一个人是否有房子甚至房子的大小都代表着个人的社会地位;对于男子而言,有无房子还和终身大事紧密相连。但是中国的房价却一点都不照顾中国人的实际需求,它用天价的标码使得房子对众多年轻人可望不可即;或者即使可以交得起首付,在他们的下半辈子中,都要用毕生的心血去偿还房贷,沦为房奴。有时,房贷甚至占到他们每月工资的50%以上。在这种条件下,何有消费能力可言。

三、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中国一直存在着货币超发,尽管官方没有声明,但我们纵观这些年来的变迁,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惊讶,某一种商品在不知不觉中竟然涨价了那么多,然后感叹钱不值钱。其实中国的通货膨胀速度还是比较快的,甚至超过了银行存款的利率。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长期以来的储蓄势必要缩水,限制了人们的消费能力。

这两年经济不景气,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大学生更难找工作,国民时常对当前的经济态势呈现出深深的无力感。但是亡羊补牢,犹未晚也,我们需要在艰难的时刻继续探索,保持信心,寻找正确的出路。只有保持信心,才能够挽救危机,应对风险。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滞缓了,但是这未必是一件坏事。上文已经分析了中国的经济存在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所以放缓了经济增长速度,才有利于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众所周知,跑步时如果要拐弯,势必要稍微减速的,也许这几年的经济滞缓只是改革所造成的正常现象,当改革完成后,中国经济会继续持续高速反战。

其次,当今中国政府在不断地鼓励大众创业,全民创新。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乏创新的头脑,在全民创新的风潮之下,必然会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中国的经济必然会回归到正常的方向。

最后,当前的税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都在不断地缩小贫富差距;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包括全面消灭贫困人口的目标,都为提高中国国民消费能力施加了推力。

中国的经济是在滞缓,可是没有一蹶不振,也没有跌入谷底。民众在努力,企业家在努力,国家也在努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们得有信心看到中国的经济拜托危机,再次走向辉煌。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论文(实用16篇)篇十一

[摘要]中国经济在创造了增长奇迹之后的今天,如何创造出持续性的高速增长面临了巨大的压力。文章认为,快速从过去的增长模式中实现中国特色的发展转型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切实可行的做法其实是面对中国巨大的市场,针对性的开发出符合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这种极具排他性的产品的创造必将在全球化市场中独树一帜。这一增长策略将为实现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提供可能。

[关键词]经济增长;文化;市场。

1引言。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绝对优势为劳动力便宜且多,而且是比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现代化发展导致所处的大环境下想象到得还要便宜得多且劳动力多得多。并且,中国地大物博,原材料充足。那么,在了解了本国的特色或者说绝对优势之后,为了激活资本,中国首先进行了资源限价,以在国际上极具竞争力的成本价格配合上劳动力,在改革开放的1978年至2008年的30年间,成功地将本国的绝对优势放大到国际上的比较优势,不仅累积了充足的资本,更是因为在国际上的分工,获得了“中国制造”的地位统一及高度认可。

但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国外的消费力普遍衰退,再加之“中国制造”的地位受到了更加新兴的别的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压力冲击,中国因为之前非常明确的在国际上的近乎垄断的分工与合作的模式而实现了短短几十年就如此稳定且迅猛地gdp增速的局面开始不稳定了。回顾中国高速增长的历程,不难发现中国政府在之前的快速增长过程中更大部分的承担了价值链的低端角色。增长的繁荣是低端技术,大量劳动力积累的繁荣。其增长效率和质量与增长速度在事实上形成巨大的反差。表现为,多年来的自主创新能力并没有实现与发达国家一样快速的发展。而更多的甚至形成了巨大的差距。

在很多时候,总是对差距有一种聊以自慰的探讨。从历史的视角来看,中国目前的科技实力比之于三十年前缺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进步,在飞机制造和高铁南车北车上更是大显身手。但是,整体来看,差距横向来看,就很容易发现,更多行业的创新发展都是围绕着低端进行。真正的核心技术并没有掌握,甚至形成了对发达国家的某种依赖。值得回味的是,依赖是单向的。中国对发达国家某些技术和产品的依赖,并不意味着对方对于中国的依赖。这种增长方式是非常危险的。如果我们把中国一直以来的增长依据设定为比较优势,那么我们甚至愿意说,这里的比较优势正逐步转移为了一种劣势。

于是,在中国政府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之后,开始努力的实现新经济尝试。比如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诸多领域都在大力推进。这一举措在逻辑上是合理的,符合了历史的给与。但是,我们必须承认,阻力非常大。因为在技术和劳动力上巨大层面的差异,还是在短时间极大的影响着这一策略的效果。而更重要的是,高新技术更新速度非常的快,如果在技术创新上缺乏速度保证,那么很容易一直跟随在别国的技术创新之后,形成一种路径锁定的依赖。这又会在未来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章试图以此切入,探讨在价值链低端的中国,如何实现价值链的攀升。

2经济增长的困境。

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经济增长?我们会得到很多的结论。比如资本,技术,劳动力乃至于一国的政策和制度。但是,从经济增长本身来看,单纯意义的产品和服务的增长并不意味着经济的增长,或者我们最多称之为某次或某段时期的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强调的是一种可持续性。从经济增长的概念来看,一直都致力于经济实现长期而持续性的增长,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产品和服务能够被快速的消费掉。当然这个过程中,自然需要有效的投资的参与。因此,投资、生产和消费才能在事实上完成增长这个过程,而长期持续的投资、生产快速进行,需要一个巨大的市场支持。

回顾中国过去多年来快速的经济增长,也是如此。各种资本和技术的进入,众多生产基地的出现和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最后在全球市场上大规模的分配,是一个很好的循环过程。但是,这一模式的推进,在客观上需要如下三点支持:一是资本、技术的持续投入;二是足够大的生产规模;三是全球化开放性市场。这三点缺一不可。具体来看:

第一,资本和技术的持续投入。对于一个欠发达国家来看,其资本和技术的匮乏是不证自明的。那么,如何吸引资本和技术的进入?那就是给资本和技术的投入方更大的利益回馈。资本和技术是非常冷静的。它会耐心进行评估其机会成本。而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区域和国家的壁垒不断被削弱,资本和技术更是在全球范围内搜索更大回报的地区。中国准确的抓住了这一契机,准确的进行了设定,提供了低成本的可能。于是,资本和技术蜂擁而入。从全世界来看,很难看到一个国家能够在短时间里吸引到如此巨大的资本。

第二,足够大的生产规模。生产规模,说到底就是物质规模和人力规模。这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支持。足够大的生产规模,在中国的实现是很容易的。因为这个国家幅员辽阔,在物质资源的储备上有着丰富的基础。所以大规模的开采和建厂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来讲,是很容易的事情。基于技术的外来特点,不需要太多自主研发,要的只是职业培训和技术推广。这又恰到好处的和中国储备的大量劳动力形成的对接。

第三,全球化开放性市场。市场的基本要素,包含两个,供给和需求。投资和生产实现了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但是,最后需要市场的推进。足够大的生产规模提供了物美价廉的产品,在客观上强化了产品的竞争力,于是,为全球的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产品,于是,在一个开放的全球化市场中,全世界都是中国制造的消费者。巨大的消费量为中国式经济增长提供了可能。

其实,回顾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投资、生产和消费三个阶段来看,中国似乎丧失了巨大的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与其说去盲目地跟随这些国家的步伐,用累积下来的资本去投资甚至是寄希望于这些连风险都无法评估的概念上,还不如以现在传统所认为的为“退”的制造业,甚至还是偏向低端的,想办法转化成为“进”,而且还是稳定的,自主的“进”,将优势发挥到淋漓极致。

这一结论的得出,首先源自于中国巨大的市场。过去的经济增长,在事实上忽视了国内的消费。但是,国内市场非常的巨大。因为,几乎任何一种产品,忽略了中国市场都很难实现持续性的经济增长。但是,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都将产品的消费场所定位在了国外。那么,在贸易战的硝烟下,倍感压力。其实,可以极大的开发国内的市场。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投资和技术。大量资本技术的外逃,给中国的生产活动蒙上了巨大的阴影。但是,这里包含了两个问题。其一,中国在经过了如许多年的快速增长后,其比较优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换言之,比较优势是一个动态变化,某一阶段的比较优势会慢慢得到加强也会慢慢退化,这其中包含一种优胜略汰的演化过程,我们无法设定。从今天来看,资本匮乏未必再是中国当前的主要矛盾。而且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深刻计划经济印记的国家来讲,集中各种资源办事是其一大优势。

第二,生产规模和合作。巨大的生产规模在其过去不断扩张的过程中累积了各种管理经验和技术。在事实上具备了巨型生产规模也不是单纯意义的资源积累,也是一种技术的学习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发国内市场具有其基础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之前按照国际标准,定向于发达国家生产的产品是不是就是合适于本国的呢?不同的文化影响下,不同的区域对于产品有不同的理解和使用习惯。因此,客观上,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会有不同的产品需求和产品要求。

中国幅员辽阔,蕴藏了较大的文化差异和产品要求,盲目的提供统一的产品,其实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们完全可以在现有产品的生产技术上进行某种符合区域文化的调整,让产品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这一产品必将造成某一地区的垄断销售。

事实上,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他更关注的是性价比。因此,不同的消费者,根据自己的资源的不同,和产品认知,形成了不同的消费层次。

4文化与产品开发。

英国人类学家发展了泰勒的文化定义,于20世纪30年代著《文化论》一书,认为“文化是指那一群传统的器物,货品,技术,思想,习惯及价值观。文化的要素主要包括:精神要素、语言和符号、规范体系、社会关系、物质产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幅员辽阔,也意味着文化上具有较大的不同。不同的文化碰撞结合就很容易针对本土的产品需求进行包装,也容易沉淀在特定的需求上,形成了一种产品,亦即文化产品或者创意产品。

文化产品中包含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科学、宗教、艺术、伦理道德方面的积累。而它更能在深层次上投射和满足人们在精神层面的需求。人们内心的渴望,诉求和期待,乃至于某种苦痛都可以通过有形产品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不单单是对于个体需求的满足。同时也能反映出某种社会关系。它不同于物质产品,它还是某个社会群体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持。

由于这一特点,形成的产品极具区域特色,那么很具有某种排他性。而演变出的文化产业则在特定的区域开展,这个区域拥有特定的市场空间和区域人口,会回应这一产业的发展。这一互动过程的相互影响下,消费者得到了满足自己需要的产品,而文化产业也在文化创意的路径上得到了螺旋式的上升。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化产业在特定的环境下,有着其特定的发展空间,几乎不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外来文化也对它很难构成威胁。文化产业将充分利用好区域提供的各种资源要素条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独树一帜。

尤其要提到的是,文化产业或者文化产品,是很难效仿和超越的。一国或地区,在文化产业不断的摸索过程中,会演化出其特定的产业路径和发展模式。文化产品的这一特点,非常符合中国当前经济增长的需要。因为这种植根于本土,符合本土人口需求的产品,在技术和创意上,具有某种唯一性。而对于中国的幅员辽阔,为产品发展的多样性提供了广阔的的空间。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特定的文化产品又可以极大的激发出某种文化力量,推进经济实现更快的发展。积极开发中国文化的意义,还在于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推动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地区的文化发达程度和特质内涵,深刻的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制度选择、政策取向以及各种资源开发和生产要素组合的水平,从而也就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质量和速度。经济要取得持久发展,必须要有文化上的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不单单是创造和推荐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国家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在这样一个新阶段、新时代,一个国家、地区文化的底蕴、环境和特质,将决定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质量与水平。如果只重经济,忽视文化,发展就难以持久。

5结语与展望。

中国在2018年,经济增长经历着巨大的考验。这主要表现为,在过去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的情况下,这个国家在积极的发展新兴经济和新兴产业。5g,人工智能等等都在国家发展的重要部署之中。对于一个经历了多年高速經济增长,如果增长乏力的国家,大力开发高新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一个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

但是,中国也是在过去高速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培养了一大批廉价劳动力,而在低端制造的过程中,技术创新并没有取得预想的结果。贸然大力推进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发展未必是符合当前实际的选择。相反,可以更具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形成了当前经济增长和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衔接。我们认为,基于中国巨大的市场,我们应该注重国内的产品消费。而面对全球化市场,看似产品越来越具有标准化的特征,而其实是对于消费者个性化消费追求的模糊化。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多年来积累的资本和技术,重新开发培养的巨大的生产规模,生产符合中国人自己需求的产品,调动国内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化是不得不考虑的重要问题。因为中国幅员辽阔,文化差异较大,可以根据各个地区的文化差异,对产品进行某种程度的改进和革新。这是对于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一种尊重。而正是因为中国文化中勤劳而踏实的文化传承,这种力量得到有效的开发,又会促进经济实现快速的增长。

当然,注重现有资源的利用,不等于固步自封。我们一样对于新兴产业和新兴经济有着较好的期待。所以,长期来看,我们还是要在各个高新技术领域寻找一席之地。但是我们更建议是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在重视中国市场乃至于全球化市场发展的方向上,进行努力和革新。当前来看,我们需要努力,还需要耐心。

参考文献:

[1]戴维.n.维尔: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论文(实用16篇)篇十二

从我国煤炭经济发展态势来看,整体呈现高速发展状态。自2003年以来,我国煤炭行业一直呈盈利状态发展,并且煤炭企业规模不断增大,整体利润率都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在2008年,我国取得产煤量比之前同比增长了近10个百分点,对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极大贡献。与此同时,政府对煤矿企业也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使我国煤炭企业一直保持着一个平稳上升状态,煤炭企业发展不仅满足了我国居民生活需求,以及社会化产业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优化结构、提高报酬。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由于我国煤炭企业快速发展,很多煤炭企业都采用传统粗放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弊端在于对煤炭企业周围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破坏,不仅产生了大气污染,还产生了水污染和生态污染等。随着我国相关政策调整和新型管理方式出现,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都完成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提升了煤炭产品附加值,延长了煤炭企业产业链。

(三)科学投入、安全保障。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煤炭企业机械化水平也在提高,在很大程度了提高了煤炭企业生产效率。除此之外,由于我国颁布了相关煤炭企业措施,严格取缔了达不到安全标准非法小煤矿,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煤炭企业生产条件。与以往相比,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论文(实用16篇)篇十三

20xx年我国经济经受了许多国际国内不利因素的冲击,但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基本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20xx年,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我国经济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宏观调控将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基本取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加大对企业技术进步、创业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xx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增加,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中央及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近期又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价格上涨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企业成本上升和外需明显收缩使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证券市场股指调整幅度过大和成交低迷,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浓厚;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不到位,煤电油气运短期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资本跨境流动使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压力不减,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又十分紧张;制约农民持续增收的不利因素较多,服务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在周期性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下,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因此,要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防止经济下滑,但不能影响经济结构的调整。

(二)抑制物价上涨的政策措施成果显著。

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始终将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20xx年宏观调控主要目标之一,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控防通货膨胀。对三农的政策力度加强,粮食增产增收,肉禽蛋等生产稳定发展,食品价格过快上涨势头的扭转成为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明显回落的主要原因。

(三)改变宏观调控方向,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在国内外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持续减速,经营困难的企业和行业不断增多。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将“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政策取向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目标,及时出台了多项微调措施,促进去年下半年三大需求出现积极变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更加强劲,6~12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9%,增幅同比加快6.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增幅同比加快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保持稳定增长,在出口退税率提高和汇率上升放缓等多项政策利好刺激下,7、8月份当月贸易顺差同比增长3.8%和14.9%,总需求的积极变化有利于稳定经济走势。

二、20xx年经济增长展望。

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对我国形成较大的周期性调整压力,我国企业还面临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和节能减排等政策性导向所形成的结构性调整压力,20xx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中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增多。但中国经济前景值得乐观,特别是从长期来看,保持8%以上的增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20xx年支撑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柱是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所以要继续扩大内需,“有效扩大内需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满足人本身的多方面需要,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也要处理好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今年,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宏观调控必须采取灵活有效的应对之策。“新兴市场国家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持续推动因素。20xx年,发达经济实体基本不能对全球经济的增长做出任何贡献,全球经济的增长,几乎全部来自于新兴市场国家的贡献。”所以,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值得看好。

宏观调控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首要政策目标。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并根据实际运行变化,围绕“保增长、促转型”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发行长期建设国债2000亿元、四万亿投资计划等,这些政策实施好了,预计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8%以上。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速小幅回落到3%左右。第二产业受出口和投资减速影响较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20xx年的15%减速为13.5%,第二产业增速也由20xx年的11.1%减速为?10.2%。?受金融、交通运输和房地产等服务业减速影响,预计第三产业增速比20xx年低0.5个百分点。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从20xx年的27%骤然下降到10%左右,多数制造业投资降温。虽然有积极财政政策和灾后重建等加速因素支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仍然回落7.5个百分点,预计名义增长率达到19%,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幅预计达到16%左右,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世界贸易增长放缓使我国进出口同时减速,预计全年出口和进口将分别增长14.5%和19.5%,增幅同比下降6.5个和7.5个百分点,贸易顺差约2369亿美元,同比减少9%左右。理顺资源能源和公用事业价格成为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的主要因素,预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左右。

因此,考虑了国内外许多的因素,使国内宏观调控明确“保增长、促转型”的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作出重大调整,给社会强烈的政策预期引导,防止了经济连续下滑,为缓解产能过剩压力、加快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改革提供较为宽松的经济环境。所以说,20xx年我国经济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但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信心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率先突围,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元竹。寻找经济问题的社会解决方案[j]。开放导报,2009,(1)。

[2]胡锦涛。在20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新华月报,2009.1.

[3]余永定。20xx年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挑战[j]。国际经济评论,2009,(1-2)。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论文(实用16篇)篇十四

当前,我国果树生产基本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土地承包责任制。每个家庭承包土地有限。由于长期受自给自足传统观念影响,大多家庭在有限土地上种植着多种作物,仅有部分土地种果树,且分散经营,这种小规模果园不宜于专业化经营,更不利于集约化经营,管理粗放,效益不高,也不稳定。而且大多数果农难以承担气候、市场、自然灾害等带来风险。近几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年轻人外出打工,管理果园成为老年人、妇女儿童专利,而这些人群知识贫乏,对新知识、新技术接受能力差。以家庭为主体经营模式需要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模式变革。果品经营体系面对是国内、国际2个市场,国内市场已趋于饱和,供过于求,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开拓国际市场,而当前我国果实品质差又很难走向国际市场,2者之间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促使我们必须对果品经营体系加以改革。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论文(实用16篇)篇十五

一般情况下,传统的煤炭发展模式都是由“资源—产—废品”的结构组成的,是一种单向循环的发展模式,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对煤炭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也是十分不利的,严重制约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样的发展模式最终会导致我国资源匮乏,并且同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不仅不利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在这样的前提下,很多专业人士开始了对煤炭循环经济模式的研究,希望以此来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本文就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一系列相关的分析。

(一)保护国家能源安全。

当代在世界范围内,对能源安全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也必须对其加以足够的重视。而煤炭作为最主要也是最宝贵的能源之一,其是否能够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对于我国经济是否能够实现持续性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由此可知,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国家资源的安全,能够有效地缓解我国面临的能源压力。

(二)构建节约型新社会。

近几年国家的政策明确表明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传统的煤炭发展模式中,煤炭资源的利用率不是很高,这就代表着该产业中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的现象,这严重违反了我国社会建设的原则,因此,必须用新型的发展模式来取代原本的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排放,从而降低煤炭产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由此可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煤炭行业的应用,是响应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号召的重要体现。

(三)促进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对我国现有煤炭资源的调查与研究不难发现,煤炭资源出现了枯竭的趋势,也就是说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发展模式,煤炭资源的开采数量将会增大,这样一来,现有资源的运用时间将会缩短,在不远的将来就有可能会面临着无资源可用的现象。因此,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我国煤炭产业目前最主要的任务。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提出与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同时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资源开采环节。

在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资源的开采环节可以说是最基础的一步,其为之后资源的利用等环节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根据调查可以得知,目前我国的大型煤炭企业的资源回采率大约在50%左右,小型企业的回采率相对较低,一般不到20%,这样的数据就说明在煤炭资源的开采环节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煤炭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以及附近地区煤炭资源的储存量对开采数量进行一定的控制,做好合理有序地开发,对煤炭的开采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这样保证在资源的开采环节不会产生过于严重的浪费的问题,也能给之后的运用的环节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对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动力。

(二)废弃物排放环节。

在煤炭产业的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是避免不了的,这个环节也是煤炭产业会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的最主要的原因。在这个环节中,矿井瓦斯爆炸等灾害对矿工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如果对废弃物的排放完全不控制,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以及对周边居民的健康的威胁都是非常严重的,因此,按照相关规定对废弃物排放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就需要企业在废弃物排放的环节采取相关的一些措施,例如利用抽排瓦斯技术发电等等。煤矸石是煤炭生产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废弃物,其长时间的大量堆积会排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破坏生态的平衡。因此,对煤矸石进行废物再利用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的举措。这项举措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土地占用量,还能减少对周围造成的空气污染,同时为煤炭产业节约了一部分资源,从而实现经济利益的提升,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近几年来,工业生态园区的建设是煤炭资源产业中常见的一种手段,具体就是根据工业生态学的原理,在不同的产业之中进行物质资源的集成与共同利用,进行信息的共享,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不同的企业之间形成一种共享资源、相互依存的关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举措。这种工业生态园区在煤炭产业中的应用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因为在煤炭的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多下游工业,其与煤炭产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煤炭工厂周围,可以建设以煤炭生产为核心的区域产业。就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形势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生态工业园区是符合经济发展总体趋势的一种产业形式。煤炭企业如果脱离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范围,那么企业就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遇到更多的困难,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企业发展步伐的停滞。这样看来,以煤炭产业为核心,在其周边建设一个资源共享、零排放、高效益的生态工业园区是十分重要的。总而言之,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煤炭资源的储存量很难做到持续供应,如果煤炭企业仍旧采用传统的发展模式,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就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现象。因此,实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必要之举,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能降低环境污染程度,为煤炭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崔倩,魏晓平.矿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矿业,。

[4]左铁镛.对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j].煤炭企业管理,。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论文(实用16篇)篇十六

地方经济是靠支柱产业来带动和引领,也是地方发展主要税收来源和优秀人才聚集地,围绕地方经济支柱产业、塑造学校办学特色、建设精品专业是学校做强做大一个非常有效途径,是提高学校竞争力突破口。为了实现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学校应组织相关专业教师深入社会和企业调研,作为教学改革基础依据。首先要确定地方经济发展支柱产业,进而研究支撑这几大支柱产业相应专业群。这些调查包含了各类企业和用人机构对专业人才素质要求和岗位需求数量。据此,本文结合本校原有专业教学基础,对相关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笔者所在玉林市机电工程学校为例,对这一作法进行说明。玉林市是世界最大日用陶瓷生产出口基地,世界牛仔裤之都,南方药材之都,中国最大内燃机生产基地,国家级建材生产出口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玉林市机电工程学校一直以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两个主要专业教学在当地颇有口碑。最近几年,学校又根据本市支柱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增设了汽车营销、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动漫设计、通讯设备维修等多个专业方向,这样专业配置,使学生知识结构更合理,以达到人才培养适销对路,实现供需两旺。同时,还强化原有拳头专业,不断更新和添置新教学设施设备,努力缩小中职学生技能与企业生产要求差距。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爱的教育读后感(实用21篇)

    读后感是在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对其内容、主题、观点等进行概括和反思的一种写作形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吸收所读的内容。以下是一些经典书籍的读后感,希

    医院工作人员辞职信辞职报告(汇总18篇)

    决定离开目前的工作后,我觉得写一份辞职报告对于自我总结和未来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辞职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尊敬的医院领导:您好!我因为

    售楼开盘活动方案(精选18篇)

    活动方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到活动的实施条件和资源,从而更好地提高活动的效果和效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活动方案参考范文,供大家进行借鉴和参考。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竞争

    售楼开放活动方案范文(17篇)

    活动方案的制定应考虑到活动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避免出现无法实施或维持的问题。活动方案的质量和可行性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效果和成功与否。1、针对媒体和公众:展示项目与

    山子和机器人范文(20篇)

    优秀作文是思想深刻和见解独特的,它能够拓宽读者的眼界和丰富他们的知识。以下是一些备受赞赏的优秀作文,它们或让人震撼,或让人温暖,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力。

    爱玩机器人的我(精选17篇)

    优秀作文是以思想深邃、观点独特、结构合理、表达生动为特点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发和灵感。因为我们家有时候会

    学校评职称述职报告范文(21篇)

    这段时间的工作表现需要总结一下,我觉得写一份述职报告是合适的。接下来是一些成功的述职报告案例分享,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借鉴和启示。大家好!我于1992年参加工作

    葵花飘飘读后感范文(13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评价书中的内容。以下是一些读者对作者的好奇和疑问的读后感,以及作者对读者的回应。《葵花飘飘》讲的是一个城市

    校园运动会开幕式的致辞(汇总14篇)

    在运动会上,同学们积极参与各项比赛,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追求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运动会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趣味运动会闭幕发言稿(模板18篇)

    每次运动会都是同学们展示自己体育素养和团队精神的最佳时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运动会总结,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示。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