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数学教案(实用18篇)

时间:2023-12-07 作者:翰墨

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制需要考虑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内容的设计等方面的因素。这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包括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数学教案(实用18篇)篇一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单位,理解面积单位的具体含义。

1.认识面积的含义。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4.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

5.“我们的试验田”为场景的实践活动。

一、判断。

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相等。

二、思考题。

1.p77用方砖铺满下面的空地,哪块空地用的方砖多?两块空地一共要用多少块方砖?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数学教案(实用18篇)篇二

1、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正确的表象。教材还特别安排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以免混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部分内容很重要,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积计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里教材内容包括单位间进率和简单的换算,学好这个内容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每个面积单位大小的印象,而且又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公顷、平方千米。这一内容主要是介绍教大的面积单位,它常用测量土地面积,我们有时称它为“地积单位”。认识这两个面积单位,对以后的生活、生产劳动有很大的帮助。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正确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解答,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增强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4、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正确的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

课本第77~78页例2。

1、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一、复习引入,自学反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二、教师点拨,领悟方法。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

教师指导:长方形的长摆了5排,说明是5厘米;宽摆了3排,说明是3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课件出示:例2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三、知识的迁移。

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2、完成课本第78做一做。

3、完成课本第79页1、2、3、4题。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等与长乘宽,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应该注意的是计算面积单位一定要用面积单位,不要与长度单位混淆。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数学教案(实用18篇)篇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课件、小正方形、操作表、长方形卡纸。

1.复习。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我想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你能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2)请你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

2.激趣引入:

1.出示例2: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让学生利用摆小正方形的方法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2.师:是不是每一个图形的面积都可以用小正方形摆出来呢?

出示学校足球场和篮球场的图片,问:足球场和篮球场的面积能摆出来吗?为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方法用来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1)每个小组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边填表。

长(厘米)宽(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2)学生动手操作,并计算所摆的长方形面积的大小。

2.让学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3.归纳总结。学生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教师追问:求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长方形的哪个条件?

4.反馈练习。

做一做:先量一量,再计算它们的面积。

长=长=。

宽=宽=。

面积=面积=。

5.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6.归纳小结: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7.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1.竞赛能手。

(1)门面长2米,宽1米,它的面积是()。

(2)黑板长3米,宽1米,它的面积是()。

(3)一块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

2.智慧冲浪。

足球场的长是80米,宽是8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勤学巧用。

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场是多少平方米?

4.估一估。

请同学们任意选择身边的一样物体,先估计物体一个面的面积,并测量长长、宽计算面积,看看哪位同学估计得最准确。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把收获讲给大家听。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这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数学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自己体验探索实践的过程”这一理念,课堂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提出猜想,验证概括。练习部分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建议在提出猜想之前,利用课件演示长方形的变化,如:一个长方形宽不变,长变长,观察面积的变化;另一个长方形长不变,宽加长,面积的变化,让学生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数学教案(实用18篇)篇四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7、78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是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有关知识,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量一量,摆一摆,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推广到任意长方形的面积都可用长×宽=面积的方法计算。

根据教材的要求,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长使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自行探索,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所含的厘米数与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

本节课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后面正方形面积的教学,以至关系到整个小学阶段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面积等。这些平面图形面积的求法都是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推导的。所以,这节课又是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知识的重点。

本课时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后进行的,学生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经历“实验——猜想——验证”学习过程,推导和归纳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大胆猜测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实验——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学习的过程。

教学重点: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自行探索,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2、议一议: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1、学生猜出三种可能。

2、通过议一议,能说出:摆、拼、叠等方法。

3、学生会用说出“摆”的方法,部分学生可能找不出方法,应该有学生想到用“量”“算”的方法。

1、通过猜想,理解“面积”的“大小”

2、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办法。

3、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设置生活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教师巡视,

2、它们的长、宽和面积各是多少?填在下表里。

(表略)。

展示小组学习情况。

3、从表中你发现什么?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

4、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1、学习小组操作。

有些小组有只摆一、两个长方形的可能。

2、完成表格。

3、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长方形面积与它的长与宽有关,并能猜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长与宽的乘积。

通过小组实践操作和观察分析。

1、初步感知长方形面积与它的长与宽的关系。

2、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自主探究、观察分析的能力。

3、掌握一定学习数学方法。

学习例1。

例1,一个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又是怎样想的?

3、议一议: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4、试一试:求下面各长方形的面积,说一说你是是怎样想的?

1、学生能正确用摆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

2、大部分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操作过程,并能展示自己的数学思维过程。

3、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所含的厘米数与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

5、尝试练习的正确率相对较高。

学生通过摆、说、议、练,

1、进一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总结、归纳法计算方法。

3、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请你快速说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出示没有数据的长方形)。

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算不出来?

2、猜一猜:如果它的宽是4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最小可能是多少?

3、如果宽是4厘米,长分别中8、7、6、5厘米时,面积分别是多少?

3、出示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

1、学生的思维可能受阻,通过学习小组长讨论会找到解决办法。

2、能通过学习分析、类比方法推导、归纳出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设置挑战性的问题。

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基本策略。

2、适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1、一个长方形菜园,长是12米,宽比长短2分米,这个菜园的面积是多少?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要求认真作答,相比之下,直观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可能完成得更好!

检查学生应用知道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与策略。

1、一块面积是16平方米的土地,在你的眼中,它是什么形状的?

2、猜一猜,量一量:

我们的教室的面积是多少?

3、实践应用题。

量一量,算一算:你的房间的面积是多少?你家住房总面积约是多少?

4、全课总结、质疑。

1、学生的空间想象得到训练,思维得到拓展。

2、学生的猜测结果与实际会产生差距。

学生对本堂课学习收获比较大,知识得到落实,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体验,数学思维得到培养,并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注重学生的实践。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拓展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数学教案(实用18篇)篇五

1.进一步巩固公顷、平方千米的意义及与其他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做93页第4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应先求什么,再怎么办?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2.做94页第7题。引导学生思考:要求这个问题,应知道什么?

如果把每4平方米植1棵树改为每平方米植4棵树该怎样做?

引导学生加以区别。

2、一个长方形的花坛的面积是48平方米。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

3、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折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分别是24平方厘米和25平方厘米,求这根铁丝的长和折成长方形的各边长。

通过综合练习,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公顷、平方千米的意义及与其他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数学教案(实用18篇)篇六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理论依据(教学理念)。

1、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2、学会与人分工合作。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异质分组,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且职责分明,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也可以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如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五、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第一次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在新课引入时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动画和学生熟知的故事,结合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明确学习目标,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并融入多媒体技术创设不同的实验任务;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动画演示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内在的联系,形象、生动地由长方形到正方形的演变,类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利用多媒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堂上训练,学生通过解答不但巩固已掌握的知识,而且加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数学教案(实用18篇)篇七

无任务的学习是枯燥和乏味的,也是最容易遗忘的,三年级的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并行,好胜心强,意义记忆得到发展,识记的内容持久性增强,有意注意水平提高,介于此,创设了情境,设置了疑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以疑激趣,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变被动输入为主动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在完成初步发现后,学生自然而然产生了猜想:是不是所有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乘宽的积呢?这样再次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围绕猜想,验证猜想。接着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填写等合作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直观感性的认识,也是猜想长方形公式的最基本的前提。学生从直观到抽象,在理解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从而验证了这个猜想是正确的。

本节课我还重点把握了知识的生成机遇。学生理解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我设计了一道看似平平无奇的练习: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然后课件演示: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的长方形的长不断缩短,我不断加速地抛出一个个同样的问题:此时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当长方形变成长:6厘米,宽6厘米时,学生们发现这时长方形四边相等,它已恍然是一个正方形。这里没有把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作为例题,而是在完成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练习中,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又一次把探索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大胆猜想公式——验证公式——运用公式。首先思起源于疑,让学生敢于提出猜想,围绕猜想,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围绕着一个个问题自主合作学习,探索出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成功的快乐。但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不足,有些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知道了计算公式,因而在探究的过程中,有些过程有牵着学生走的嫌疑,我是否忽略了学生的学情,以致于有点一厢情愿的刻意了,这也是我在以后课堂教学中要关注的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数学教案(实用18篇)篇八

本课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练习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教材首先安排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式。

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长方形并填写表格,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交流量的方法。再通过“试一试”运用测量面积时的经验思考出一个给出长和宽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最后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并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材接着安排学生依据正方形的特征,运用知识迁移直接探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练习中先安排看图计算,再安排运用面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练习中重视了面积的估计和测量。

2、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

教学关键:借助学具操作,找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而不是由老师灌输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呆板的机械的学习只能让学生觉得无趣没有生气,所以这节课里我主要是让学生去体验,去感知、去总结,一切都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不断探究的过程就是儿童不断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

1、观察比较,进行猜测。

在课的一开始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教等宽不等长和等长不等宽的两组长方形的面积大小,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进行猜测长方形的面积会和它的什么有关,从而引出新课。

2、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通过动手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获得战胜困难、探索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联糸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实际应用,提高估计意识。

在练习中设计一些实际应用和估计的题目,使学生学以至用,提高估算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对于以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提出问题,让学生来猜猜这两张纸面积可能是多少平方厘米?并用摆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的方法来验证。

这一次我先让学生利用刚才寻找到的规律,先在作业纸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算算有多少平方厘米?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长方形的面积再次验证刚才的结论。学生就会想到“沿着长方形的长摆一排面积单位,然后再沿宽摆,就可以知道能摆几排了”这样的方法。

1.在运动变化中,推导出正方形面积公式。

1.小练习。说说什么形状?用什么公式?怎样计算的。书p84第1,2题。

2.比赛,这9格小格每个都有一道题,做对一题可以看到图片的一个角。看看谁先把题目都做对,看到最后的图片。

4、挑战题,帮奶奶设计游泳池。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种根据面积,拉动画面选择合适的长和宽,一种根据面积和周长,选择合适的长和宽)。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数学教案(实用18篇)篇九

本课是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大胆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1、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体验成功的快乐。

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2、2、估一估:你们都有哪些办法能够估计出它们的面积?

3、引入新课:你能从摆面积单位的过程中,发现面积计算的方法吗?我们今天来研究一下。(板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教师出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

2、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图形,合作探究出图形的面积。

3、学生以组为单位,汇报交流方法。

4、总结提炼方法:

5、做一做:

先估计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是多少,再计算封面的面积。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能过小组交流总结出方法,再进行实际的操作。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估一估、摆一摆等环节,发展学生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合作探究,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人人动手拼摆,让不同个性、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并比较一下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什么关系。

2、交流总结:正方形是长、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形。

3、师:你们能不能猜想一下正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4、生汇报:因为正方形是长、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形,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设计意图:学生思考、讨论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充分应用课本主题图,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如计算黑板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实践应用:

出示课本70页主题图:

1、黑板的长是4米,宽是1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教室前面的墙壁,长是6米,宽是3米,面积是多少?

四、课后拓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同时,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数学教案(实用18篇)篇十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件、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卡片、面积不等的长方形卡片。

1利用活动,激发兴趣。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两张纸板,你能比较出他们的大小吗?说一说它们的长和宽怎么样啊?

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通过比较,谁能说一说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长方形的长、宽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老师相信你们只要在下面的学习中,大家认真操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一定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1、利用拼摆的方法解决问题。

(1)、展示交流“全铺”情况。

你们用的都是1平方厘米的小卡片,一共用了15个,面积一共就是15平方厘米,所以说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15平方厘米。

(2)、展示交流“半铺”情况。

你们只摆了一行一列就算出它的面积。其实大家都是利用了每排的个数乘排数求出了面积单位的总数,也就是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板书,每排个数×排数)。

2、由用面积单位测量向计算过渡。

在你们的盒里还有一张卡片,这回我们不摆了,你们就用一把尺子,看能不能想办法知道这上面一共能摆满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卡片呢?(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你们通过量长方形的长就能想出每排摆的正方形个数,通过量宽就想出能摆几排,这样我们就知道了这个长方形卡片上一共能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课件演示、验证。)。

3、总结面积计算方法。

同学们通过测量、观察和想象知道每排的个数相当于长方形长的厘米数,排数相当于长方形宽的厘米数。每排个数乘排数就是面积单位的个数,而这个单位个数恰恰相当于长方形的面积,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乘宽。

4、验证公式。

其它长方形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便填表。

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吗?

5、总结正方形面积公式。

大家看这个图形很特殊,长是6厘米,宽是6厘米,这是什么图形?(课件演示)我们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了,那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来计算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2、回想刚才我们的学习过程。通过“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把新问题转化为学过的知识,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呢,这种转化的思考方法会经常用到,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的问题。

2、你知道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是多少吗?

(1)估计封面的面积。

(2)计算封面的面积。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数学教案(实用18篇)篇十一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秦老师的教学立足于教材,重点让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本节课教学构思充分体现了“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十二字精神,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学生体验了自我探究、操作实践、观察发现、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通过猜一猜、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算一算等教学活动,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猜想---操作----验证---应用”,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方法,数学思维得到发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都得到了较好地落实。

一、重视探究发现的过程,变“讲授”为“自主”

教师眼中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是力图让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学习不仅能够“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是一节传统经典内容,它是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是以后进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圆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的基础,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了让学生对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知其所以然”,秦老师整堂课的教学都在以面积的意义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理解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其实就是求长方形中所包含相应的面积单位的个数。于是学生自然而然地以摆1平方厘米面积单位为主要方式,自主感悟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中长、宽与对应面积单位个数之间的关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上课伊始,秦老师就以学生已经掌握的面积单位的知识为铺垫,引导学生估测,不仅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还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的探究环节秦老师是这样安排的:摆一摆——从学具中任意取出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写一写——根据摆好的长方形将表格填写完整;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用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结果确认,用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通过填写表格,学生又能初步感知到长方形中所含面积单位个数与小正方形每行摆的个数、行数之间的关系,体会到“长方形的长与沿长边可以摆的面积单位个数,宽与沿宽边可以摆面积单位的行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理解“长×宽”的意义打下基础。

这样的教学过程,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有如下优点:一是结合前两节内容“面积意义及面积单位”的教学,顺向组织多层次的体验活动,为学生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二是借助动手操作,沟通直观材料与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自主提炼数学模型。

二、关注本质内涵的理解,发展综合能力。

秦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追求面积计算方法的本质内涵,一直突出引导学生不仅能够对面积计算公式“知其然”,同样需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学生学习活动的核心目标很明确。如借助前面所学的“面积及面积单位”的知识内容理解长方形的面积本质意义时,通过学生的猜测、判断过程,提升了空间观念。因为这样的猜测、判断不是毫无根据的瞎猜,它是有参照的、有标准的判断,是一种空间感、数感的综合应用的过程。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同时还能够让学习过程的深刻性与学习材料的主动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性有效结合起来。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没有把它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在练习中,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练习设计体现应用性与开放性。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在练习中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如计算校园里跑道、篮球场、草坪和花坛的面积,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知识化为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再如已知黑板面的长和宽,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由此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上的不同,强化了知识点。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还设计了拓展延伸性练习,从长方形纸上剪下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图形面积是多少;以及最后根据长方形中部分有规律排列的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让学生再次感悟到“长×宽”的算理,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总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经历“猜想——实验——验证”,推导和归纳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大胆猜测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索精神。

文档为doc格式。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数学教案(实用18篇)篇十二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经历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渗透“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以及相关事物之间都是有内在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3、让学生通过对数学内在规律的探索,来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比较,探究得出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用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尺子、课件等。

围绕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这个重点问题,我力图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公式是怎样被提出来的,又是怎样加以推导论证的。

1、复习中设置障碍,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乃是求知的前提。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中,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之间存在的关系,再通过启发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为推导公式作铺垫。

2、在动手操作中,解决问题。学具操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掌握一些数学规律,有利于教给学生探究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沿着具体——表象——抽象的过程发现问题,把握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中让学生利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长方形,在操作思维基础上,进一步感知长方形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

3、在思考、讨论、分析、验证中,得到结论。在操作交流之后,让学生对面积与长宽进行观察、比较、思考,组织学生围绕长方形面积和长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行讨论,归纳分析问题,从而引导概括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4、在变化中,推导出正方形面积公式。充分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懂得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也就迎刃而解。顺理成章地得出正方形面积公式。这样使学生了解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又形象地沟通了正、长方形之间的联系。

5、在练习中,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技能形成。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力求紧扣重点,层次清楚,题型多样,并体现面向全班学生,因材施教的要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得出后,均安排一组专项练习题,旨在及时巩固所学会公式,获取足够的反馈信息,以便教师及时调理教学节奏。综合练习题,有一定的灵活性,旨在强化应用两个面积计算公式,形成计算技能。最后提高练习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意在因材施教,发展智能。

1、提问:上节课,同学们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叫做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课件出示面积概念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小结方法)。

3、提问:要想知道黑板、教室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生:用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去测量。)要想游泳池、菜地、森林、操场、知道中国土地的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使学生悟出: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摆、去测量的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

4、教师在学生产生疑问的同时,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

用面积单位去量的方法太不现实了,那么有没有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呢?这节课,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一)、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与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呢?

(二)、学生操作发现规律。

1、分组活动,出示活动要求。

(1)组长主持活动,活动中互相配合,控制音量。

(2)用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个数可以不同),并照表做好记录。

(3)思考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2、活动反馈。

操作完毕,反馈活动情况。结合反馈结果师板书黑板上的表格:

3、抽象概括。

(三)、验证与拓展。

1、验证: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出示简单的图形面积计算。让学生快速说出答案。

2、观察讨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师:这是什么图形?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学生解答。

思考: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

反馈:对呀!正方形本身就是特殊的长方形嘛!只是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我们习惯上把正方形的长和宽叫边长,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板书)。

1、计算78页“做一做”

3、告诉茶几面积,猜长和宽(出示课件)。

4、已知正方形的边长,对折一次后是什么图形,面积是多少?(备用)。

收获是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数学教案(实用18篇)篇十三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单位,理解面积单位的具体含义。

1、认识面积的.含义。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4、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

5、“我们的试验田”为场景的实践活动。

一、判断。

二、思考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数学教案(实用18篇)篇十四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3、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模型(符号例题要求)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提问:

(1)什么叫面积?

2、教师:你知道2平方厘米有多大吗?你怎么想?

要求学生:

(1)用手比划大约有多大。

(2)说出想法。(包含有2个1平方厘米)。

那么,6平方厘米有多大?2平方米有多大?你怎么想?

二、探索发现,获取新知。

1、引导探究。

取出一个长方形学具:

(1)请同学估一估,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2)取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排一排、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正方形?

这个长方形包含有几个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揭示课题。

3、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2)公式推导:

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小结:沿着长摆,摆的个数与长的厘米数相同;沿着宽摆,摆的排数与宽的厘米数相同。

说一说: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长的厘米数×宽的厘米数=长方形面积。

这个推断对不对呢?其它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呢?我们自己拿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看。

通过自己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即时训练: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15厘米,宽10厘米。

(1)出示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特征?这个图形面积是多少?

(2)想一想:怎样来算它的面积?正方形面积公式可以怎么表示?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材78页“做一做”。

2、课本练习十九的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3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数学教案(实用18篇)篇十五

信息窗1: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1-43页。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提出相关问题。

瞧,这就是他的新家了。

二、合作探究,理解面积的意义。

1、谈话:我们先来看“客厅和书房哪个大”?

(学生很容易就看出是客厅大)。

(学生这时很难用刚才的方法来判断。)。

5、学生在小组中尝试用剪一剪、比一比、摆一摆的方法自己来解决和验证。

6、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发现:

学生可能会用圆片、正方形、三角形或者用量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通过多种方法的验证,学生都能够比较出来厨房比餐厅大。

7、提炼面积的意义。

(3)你知道这些图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出示一组形状不同的平面图形)。

三、联系实际,认识面积单位。

2、认识平方厘米。

从你身边找找,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学生可能会找出大拇指指甲或者计算机键盘的按键面等。

让我们一起来画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吧。

3、认识平方分米。

它也可以用一个字母来表示,板书d2。

用这个面积单位去量量课桌面的面积试一试,现在感觉怎么样了?

你能不能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你能估一估我们教室的面积吗?

四、巩固练习,学会解决问题。

五、回顾内容,共同交流收获。

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一)回顾学习内容。

(二)解决问题。

1、估一估,选用合适的单位填空。

一粒纽扣的面积约是2(      )。

成人一个手掌面的面积约是1(      )。

一张餐桌桌面的面积约是1(      )。

小明身高145(      )。

1块手帕的面积大约是4(      )。

游泳池的面积是50(      ),水深是18(      )。

2、自主练习6。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树叶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可先让学生估一估,再数一数。然后说说是怎样数的。

3、动手操作。

a)       拼图游戏。

小组合作拼一拼、记一记、算一算、说一说。

b)       画一画。在格纸上,画出形状不同,面积相同的图形。

4、估一估。

b)       请你估一估身边物体面的面积。

如:黑板面的面积大约是3平方米。

5、请你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面积大约是16平方厘米的漂亮花坛好吗?

(1小格代表1平方厘米)。

(三)课后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通过有层次、有趣味、有深度的练习题的设计,使学生对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体会。因为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周长与面积两组概念很容易混淆,我通过两道习题的解决,很好的将这两组概念区分,为学生后面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奠定基础。估算题目的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数学教案(实用18篇)篇十六

教学关键:

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

教学准备:

每位学生1平方厘米正方形纸片15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照片。

师:大家认识他们吗?想对他说什么?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照片?

生:是一张长方形的照片。

师:马老师很喜欢这张照片,想把它保存的久一点,老板向我建议:可以。

去塑封,就是在表面贴上一层薄膜。要知道这张薄膜有多大?

2、我们要求它的什么?

生:求面积。

3、师:对,我们必须知道这张长方形照片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师: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呢?

师: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做个实验吧。

(二)动手操作,实践探究。

1、验证长方形的面积。

要求:

(1)用1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任选几个拼成长方形,看哪小组的摆法最多。

(2)请把结果填入表格。

(3)聪明的你会发现什么?

(4)(小组操作、交流并汇报)整理如下。

长所含的厘米数宽所含的厘米数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

616。

5315。

5210。

339。

师:请仔细观察这些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的厘米数乘以宽的厘米数。

师:还有谁发现了?你来说说看!

生2: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师:通过实验大家证实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2、用字母表示公式。

师:刚才我们得到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如果用字母来怎样表示呢?

师:如果用s表示面积,a表示长,b表示宽,那长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生:s=a×b(板书)。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说:“老师,刚才那个表格上的第四个摆的不是长方形,是正方形。

师:是吗?同学们发现了吗?刚才那个同学摆的好象有点特殊。

师:我们刚才研究的可是长方形啊,怎么会出现正方形呢?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正方形的面积也可以这样算吗?(讨论)。

生2:我是这样想的:刚才我在排的时候横过来排3个,竖下来也排3个,这样就成为一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了。(教师指着原来的表格)它的面积有9个小正方形的面积,3×3就是9平方厘米,也就是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边长。

生3:老师,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想,(师:你说说看)我们以前学过,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边长就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和宽,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就可以等于边长×边长。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们的说法吗?那正方形的面积怎么求?

(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3、小结。

(三)运用与扩展。

1、练习。

师:你能运用这个面积公式求下面几个图形的面积吗?

师;在算这个照片的面积时,我们要先做什么?

生:测量。有两个小朋友帮测量,一个测的结果是长15厘米,宽10厘米;。

生汇报:15×10=150平方厘米。

师:可是老板为什么给我180平方厘米的透明薄膜呢?他是不是想多要我的钱呢?

1、例1上海人民广场地下商业步行街长300米,宽36米。它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解:s=ab。

=300×36。

=10800(平方米)。

答:它的面积有10800平方米。

2、计算出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动手试一试。

3、填表: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图形。

面积。

长方形。

9分米。

4分米。

20米。

10厘米。

正方形。

边长8米。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是()。

a、12厘米b、12平方厘米c、16厘米。

(2)有一张方桌,桌面的边长是8分米,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求这块玻璃面积的算式是()。

a、8×4b、8×8c、8+8。

5、判断。

(1)、课桌桌面的面积是20平方米。()。

(2)、“长×宽”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3)、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4)、常用的面积单位有:米、分米、厘米。()。

6、小明家刚刚买了新房子请你帮忙计算一下房屋的总面积。(单位:米)。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数学教案(实用18篇)篇十七

1、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的教学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公式、会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会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自己探究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并能感悟到“长×宽”的算理,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本节课设计了两次不同目的的操作体验,力求通过让学生“做”数学,逐步达成让学生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又要在大脑中建立起为什么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和“边长×边长”的表象,较好的获得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并为估测方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在创造”过程。

本节课,通过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经历了“测量面积,产生猜想——举例验证,归纳方法——推广应用”的科学研究过程。即县印度学生测量卡片的面积,逐步产生、形成猜想;然后引导学生用几个长方形再试一试去验证,特别是每一组有一个同学是自己画一个长方形,这样大大丰富了例证,逐步归纳出了公式;最后在推广到身边长方形面积的测量。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形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界说与应用的过程,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3、“导”中带估,以“估”带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

本节课在引导学生探索研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竞赛方法的同时,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引导学生尝试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估测,“导”中带估,以“估”带练,在练习中体育估算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具体说,在这揭开中安排了研究面积前的“卡片”面积的估算、面积计算公式得出后的数学书面、铅笔盒面等面积的估测与估测丰富的讨论,以及课后延伸的游戏“水的眼力好”等,试图通过这些数学学习活动,提高学生估测面积的意识,并在估测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估测的方法和策略。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数学教案(实用18篇)篇十八

(一)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操作推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长方形的计算方法正确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长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探究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师:前面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分别是怎么规定的?用手比划一下。

2、你想用什么单位度量你的课桌?为什么?为什么不用平方厘米和平方米呢?

3、咱们学校的大操场用什么度量呢?还能用摆正方形的方法吗?看来摆正方形的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有一个通用的计算公式那就方便多了。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节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1、如果你有12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把他们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呢?

(1)生独立思考,用拼、画等方式完成。

(2)小组内交流方法。

(3)讨论:你们拼出形状各异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

(4)汇报结果:

a、因为都是12个小正方形拼出的,所以是12平方厘米。

b、数出来的。

c、用长乘宽的办法。

2、探究长乘宽的方法。

(1)先让第三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2)先观察你们拼的长方形中,长的方向上有几块小正方形?长是几厘米,宽的方向上有几块小正方形?宽是几厘米?再说说长方形中所含平方厘米数是多少。把结果填写在课本77页。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每行的块数乘行数等于总块数,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每行的块数等于(长),行数等于(宽)所以得到:长乘宽等于面积。

3、验证与应用。

再画一画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怎样求面积?口述如何摆。

1、联系二十九第2题。

2、78页做一做。测量时取整数。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计算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运用今天的知识,你能解决身边一些物体的面积吗?

相关范文推荐

    军部队入党转正申请书(精选23篇)

    入党转正申请书是党员通过自己的言辞和文字向党组织展示自己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事业的热爱之情。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入党转正申请书的写作范例,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

    登山记小学六年级(实用22篇)

    优秀作文是作者思想的精华,是对知识和情感的深度思考和表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技巧。每逢双休日,我都会和

    植树策划书(实用20篇)

    编写策划书需要团队协作,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和沟通非常重要。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策划书结构和内容,可以用作参考。愿者服务队2012年。策划书。一、活

    大学生教育个人工作实习总结报告(实用13篇)

    在个人总结中,我们可以思考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收获和成就。通过阅读这些个人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撰写总结的技巧和方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觉得光阴似箭的感

    烟雨泰山小学范文(23篇)

    优秀作文充满了力量和灵感,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创造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有关写作的思路和启示。想起昨天那一幕幕,我不

    幼儿园体育教学计划(热门13篇)

    一份合理的教学计划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有序、系统、高效。通过参考这些教学计划范文,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1.大班级的幼儿在队列队形上还存在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与学案(优秀14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它有助于统筹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优秀的教学工作计划是如何针对学生需求和学科特

    暑假在家实践心得(热门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规划。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互相学习和借鉴。很多人都说大学

    以消防安全为的演讲稿大全(21篇)

    安全演讲稿还应该根据不同的听众群体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以确保传达的信息能够被听众理解和接受。公开分享一些经典的安全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撰写安全演讲稿有所帮助。

    大学生的实验心得(汇总1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得出的经验和感悟的总结。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