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探析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论文(汇总13篇)

时间:2023-12-04 作者:FS文字使者

范本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参照和比较的标准,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挑选的范文范本,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这些范本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最新探析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论文(汇总13篇)篇一

能力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是指具有一定素质的社会主体从事对象性活动的内在可能性及实际本领,是主体的综合素质或内在本质力量的外化活动和水平体现。人的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在国内外也有各种说法,各种观点的分歧就在于是否把专业性能力归属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范畴之内。在这里,我们把大学生就业能力界定为大学生能够获得工作、保有工作、做好工作并不断获得晋升的持续发展能力的总和,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既然是综合能力,自然包括专业性能力。之所以这样界定,是因为在理工类学科以及一些前沿科学的高精端学科,用人单位在招聘技术人才时,专业是用人单位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专业对口的情况下,再考虑应聘者的综合素质,比如生物科学行业、应用物理学行业、机电行业、建筑行业、医学行业等。

最新探析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论文(汇总13篇)篇二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就高校而言,既要注重大学生基础性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专业性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育人质量,适应社会需求。

1、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包括社会洞察力、判断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开设或加强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如开设“逻辑学”“哲学概论”“心理学概论”以及某些讲授方法论的课程,在课程讲授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运用,从以知识型教学为主向以能力型教学为主转变,多引用情境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作出判断,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逻辑。第二,专门开设“解决问题能力训练”课程,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训练”课程要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即教师给学生出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调研并制订解决方案。如果条件具备,这些方案还可以实施或部分实施,以检验学生的方案成效。这种课程必须是讨论式的或者是开放式的,即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途径和解决方案,在评价讨论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2、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是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每个人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石。对于高校来讲,在课堂教学上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应当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学习氛围的营造,教师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适当采用传授知识、小组讨论、专题研究、情景模拟等授课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爱学习、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知道如何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3、沟通能力的提高。沟通能力包括倾听能力、表达能力、争辩能力、设计能力(形象设计、动作设计、环境设计)。沟通能力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第一,重视口头交流技能。鼓励学生在大庭广众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树立自信心。第二,高校要多组织各种增强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如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班会、信息咨询。第三,学校开设“演讲学”“逻辑学”“辩论学”等有助于提高沟通能力的选修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沟通技巧,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修养。"。

4、适应能力的培养。适应能力包括忍耐力、心理调适力、情绪调控能力、抗压力、抗挫折能力等。高校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社会现实,承认并正视竞争,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正确面对各种压力和挫折。第一,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辅导。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深化心理辅导的内容,根据不同大学生群体的需要,分别采用面谈、心理讲座、心理测验和团体训练、就业指导选修课等不同的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第二,学校可以请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优秀毕业生作就业报告,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现状和信息,学习成功案例,转变就业心态,调整就业期望值,克服恐惧、自卑、从众等不良心理,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提高心理承受力,打破传统意义上事事求稳、事事求顺的就业思想,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就业的挑战,提高抗挫能力。第三,高校应开设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治疗室,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值班坐诊,为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提供方便。

5、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组织管理能力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把各种力量合理有效地协调起来的能力,包括协调关系的能力和善于用人的能力。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高校设置“组织管理学”这门课程,而且要配备有良好组织管理能力和丰富经验的教师,引导学生注重组织管理知识的学习。虽然组织管理能力是在一定经验的积累下动态发展的能力,但是有关组织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前人所总结出的经验教训是可以通过课堂学习获得的。第二,大学生个体要主动加强组织管理能力的锻炼。首先,要善于抓住和把握锻炼的机会。大学有各种各样的学生干部,大学生个体要主动参加干部竞选,利用干部这个平台,组织好各种活动,敢于承担责任,积极锻炼自己,提高组织管理能力,认识到任何一个职位都可能使组织管理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学习和锻炼。第三,要善于向别人学习。如果自己不是学生干部,想要提高组织管理能力的话,就要善于观察,向别人学习。当班干部组织活动时,不要漠然处之,要以积极的态度配合班干部组织好活动,并注意学习组织的方法,关注产生的效果,活动后积极进行总结。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尝试自己组织一些活动,如一场球赛、一次郊游、寝舍之间的联谊活动等,这样,经过积极主动的锻炼,组织管理能力同样能得到提高。

6、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协作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就业和个人成才,学校要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适应现代社会就业发展情况。第一,要让学生理解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学校可以利用校内广播、板报,网络等宣传手段宣传何为团队精神,也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以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为主题的讲座、座谈会、主题班会或专题教育活动,通过讲解、案例分析、事例展示和互动交流的方式,向大学生讲授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性。第二,学校和老师应该多举办一些拓展训练、创业构想、专题研讨等能发挥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一个集体就是一个团队,许多工作都需要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来完成,很多个体价值的体现也要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来体现的道理。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团结协作的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在活动中使学生始终保持团队协作的激情和热情,使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成为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内在需求。

专业性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关于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强化和专业技能的提高途径,以往的许多研究文章都论述得非常全面和详细,本文不再赘述。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重点对职业道德的培养途径进行探讨。

1、在课程教学中,强化对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课堂集管理、传道、授业、解惑多种功能于一体,是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最正规的载体。学校应结合专业特色,对在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合理规划。定期开展职业道德讲座,注重将职业道德贯穿专业课程和实训实践课程的始末,不断加以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自己专业需要具有的职业道德素质,并通过案例告诉学生缺乏职业道德的危险性以及各种职业道德楷模的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从而使学生强化对自己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如在师范类的“教学论”课程中可进行师德教育,在医学类的授课过程中贯穿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教育等。

2、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氛围,其显著特征是穿透力强、作用面广、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力。高等学校的相关部门可组织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观看录像,请一些职业道德标兵畅谈自己的体会,举行专题讲座,开展讨论等,积极营造浓厚的职业道德环境。在运用传统载体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体,占领职业道德教育的新阵地。

3、通过行业调研和社会实践,培养职业道德。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行业调研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巩固学生的职业道德。通过这些社会活动,让大学生直接接触社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去切身体验职业生活,使大学生自觉认识到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概况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对自己的就业前景也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和定位。学校应当有效地利用这一机会,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让学生把理论上学到的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规范等内容应用到实践实习中去,把职业道德理念和认识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

最新探析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论文(汇总13篇)篇三

摘 要:学前教育是当今炙手可热的专业之一。学校应当突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本文立足于分析当今社会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问题,就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提出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学前教育 专业学生 职业素质 情感塑造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指学生在对孩子进行教育过程中,能使孩子形成正确行为习惯。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是较为复杂和漫长的,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培养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学校应在开学之初设置一些较为轻松、愉快的“交朋友(学生与幼儿园等学校的交流互动)”活动。以此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使得学生迅速了解和适应该专业的范围和教育环境,深刻体会到学前教育专业的趣味性,加强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认可程度,培养职业情感。

其次,在学生之间开展一些交流演讲会。宣讲当今社会上学前教育专业就业的良好前景,以此来激发学生内心对于学前教育的信赖和期望;宣讲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必要性和学习过程中的专业性,使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到该专业的内涵,充分认识到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正确性和必要性,以此形成对学前教育的正确认知。

学生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情感和正确的认知水平是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基础。

二、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

专业知识是一切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前提,它一般分为规范型的程序知识和灵活性的陈述知识,学生通过课本、考试等获得的知识和将这些知识进行实践转化的过程都属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因此学校对于这两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學校要加强对学生灵活性陈述性知识的教育。从课程教学、课外读书、教师教育等多个方面入手,充分保障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学校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校内能够充分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踏上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提供坚实的保障。

其次,规范性的知识学习也是很重要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与程序性知识是息息相关的。对此,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条件,可以适当安排学生参加各种实践与观摩,从实践中充分理解专业知识的实际含义,为日后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实习期间,可以将学生安排到当地幼儿园学校中,进行一些相关的观摩或模拟教学课堂等。

三、职业技能的实践活动

要想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仅仅靠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职业情感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工作中熟练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成果的重要体现。要想获得良好的操作和实践技能,最有效的莫过于岗位的实习训练。

1.小组式的训练实习

这种实习模式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对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小组式的实习活动,可以将问题细节化,高效地解决在工作中出现的专业典型问题。

2.选择多岗位实习

多岗位实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及时到位、到岗工作问题,多岗位快速变化着重于开发那些潜力较大、解决问题能力较强的专业型人才。学校应当发扬与时俱进的教育模式,与传统模式相结合,为学生带来趣味性较强的实习过程。这种多岗位实习的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学校定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小结

社会的飞速发展,为学前教育专业带来前所未有的优势条件,各学校应从多个方面入手,全方位综合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他们日后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祁海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析及培养[j].现代教育管理,2003(11).

[2]何立立,关辉,金光丽.沈阳市优秀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调查[j].辽宁教育研究,2003(10).

[3]王利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的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最新探析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论文(汇总13篇)篇四

校本实践培训是我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培养手段。历年来新进入学校的青年教师都必须参与岗前教育培训,让这些青年教师能够对学校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任务的具体要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再选派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与其组成帮扶小组,实行导师制,每个新进教师都要跟“导师”班级听课。让新教师自己从听课中学习教学方法,找出自己与导师教学方面的差距并分析原因,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能够在教学方法、教学观念、专业水平以及实践经验等诸多方面给予其指导和帮助。同时,学校方面还会时常开展示范课、集体备课、评课等教学活动,并进行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校领导、专业老师听课观摩,之后针对青年教师的不足对他们进行一一指导,让他们能够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合理运用教辅工具,规范的书写教案等,确保青年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并掌握一些基础的.教学技能与实际教学经验,让他们尽快进入到教师这个角色中来。

1.2师生共同参与,强化实践技能。

学校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组织青年教师进行专业技能比赛,赛前青年教师利用学校现有实训条件勤练操作技能,赛后请行业专家进行点评、指导。如药学系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竞赛前,参赛教师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并且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虚心请教,每个教研室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确定讲课内容,并对讲解内容反复切磋,赛后评委老师进行精彩点评。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夯实了教育、教学基本功,强化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1.3院、校合作,培养合格的专业教师。

学校一方面利用附属医院的优势,为青年教师成长打下坚实的临床基础,为教师获取各类执业资格和职称资格证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省会城市优势,与多家医院及医药公司建立合作关系,青年教师利用寒假及暑假到三甲医院及大型医药公司进修学习。如药学专业教师在药检所、医院进行药物分析、药品调剂等专业实践技能训练,通过医院及医药公司工作锻炼,从事临床教学的老师可以将临床病例用于教学,药学专业的老师得到了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操作训练。

1.4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不能照搬本科性教学课程,应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培训紧密结合,走“请进来,送出去”的路子,把医院及医药企业技术骨干请进学校授课,将青年教师送入医院或药企进行顶岗培训,扩展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经验,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让他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得更好。如学校聘请了省药品检验所专家为大家进行关于中药真伪鉴别知识讲座,让青年教师学会了常见中药的真伪品鉴别要点、贵重中药的鉴别及易混淆中药的鉴别等知识;聘请零售连锁药房培训部经理进校辅导药品营销技巧,聘请临床药师进校辅导药学服务知识,让青年教师在听取行业专家实践经验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差距并予以改进。另外,在提高青年教师学历层次教育方面,学校将教师送出去进行职业教育理论的培训、行业资格证(执业药师、中药调剂员考评员)的培训,同时选择一些表现优异的青年教师参与国外高校进修或者国内知名医院学习,不断丰富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学校也非常支持青年教师在工作之余继续学习深造,给予其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机会,让他们能够真正实现自我价值,为学校未来师资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2结语。

总之,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青年教师在师资队伍中所占比例逐渐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卫生职业技术院校的未来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针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从而提升卫生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确保卫生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最新探析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论文(汇总13篇)篇五

1.职业归属感欠缺。随着教师录用标准的提高,民办高校聘用的青年教师大都是毕业于普通和重点高等院校的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大都在公办高校,在思想上对民办教育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抵触情绪或者不认同感,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在当初择业的时候第一选择并不是民办高校,有些无法在普通高等院校任职,迫不得已才就职于民办院校,在思想上对民办高校教育态度消极,将个人与学校的关系定位为“打工者”与“老板”,对民办高校的办学目缺乏认同感。

2.职业信念不稳定。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信念出现不稳定现象,尤其是民办高校,因其与公办院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教职工退休政策的不同,这些差异也导致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思想容易产生波动,加之青年教师自身经济压力加大,如来自家庭的压力等,这也造成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追求“价值”的明显现象。

3.科研压力较大。大多民办高校对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要求很高,论文发表、出版专著、课题申请成为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职称和职务晋升的必备要求。有78.1%的高校青年教师认为,自己从事科研的时间不够用,另青年教师在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对科研尚不熟悉,例如,如何申请科研、如何进行科研、进行何种科研等,民办高校缺乏带领青年教师做科研的“学校导师”,所以很多青年教师觉得对做科研无从下手。

4.教育教学经验不足。教材不熟、教学手段少、教学方法欠缺、知识储备不够等问题是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的欠缺。这也直接导致任课教师忽视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强调,在教学过程中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再加上不能自如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及手段,使得教学内容枯燥,尤其不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这个现象尤为突出。

5.实践经验不足。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很大一部分是刚毕业就走上讲台,对于这部分青年教师而言,在学校学习的是专业知识,毕业后也并未参与工作实践,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只能生搬硬套书本所举案例或者从网上下载现有案例,这样的案例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降低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

1.培养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归属感。民办高校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不仅要培养教师对学校的依恋感,抓住青年教师乐观向上、勇于挑战的心里特征,为青年教师创造教学团队互助合作的舞台,利用教师的团队资源,激发青年教师的职业热情;同时要为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如建立组织教学设计、课件评比、说课比赛等平台,培养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从而增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归宿感,带动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2.合理调整心态,树立职业信念。作为有丰富知识和较强理性思维的个体,高校青年教师具有认知能力强,接受能力强等诸多优势,如果能在认识与了解自身状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定能克服青年教师心理的不稳定因素。首先我们要有理性的认识,认清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树立自省自知的意识,确定自己是适合高校的安逸生活,还是更向往社会的激烈竞争;其次要注重体育锻炼,“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要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调整生活节奏,排除负面情绪,养成自信自悦的习惯。再者是要注意陶冶情操,工作之余可以种花草、听音乐、练书法、下棋、旅游等,借助这些感性活动,将自己从繁重的工作转移出来,忘却烦恼、改善心境,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去。

3.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教学与科研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目前,民办高校大部分存在重科研、轻教育等严重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学校的长期发展,而且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大学应本着自身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避免把教师视为做科研的“工具”,民办高校应该坚持合理导向,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摆正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使得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为青年教师的成才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4.多措并举,提高青年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高校青年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应注重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要做好这些,我认为应从教学质量、效率及过程入手:我们要提高教学质量、效率及过程,首先,教师自身需重视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在工作之余,需要阅读大量专业的书籍期刊,同时可以观摩学习一些资深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其次树立现代教学理念,在现代教学工作中要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要不仅要扮演“传到授业解惑”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己探知的能力。

5.提供实践平台。要提升民办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就要鼓励教师参加实践活动,为教师提供实践平台。以福州某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学校在合理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先后安排专业教师参与该专业“订单班”管理,让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具体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同时与3月起,实施物流管理专业与快递企业生产性实训,委派专业指导老师全程跟踪,一方面指导学生的实训状况,另一方面教师与企业通过合作沟通,也可参与企业流程改造等。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这对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不仅仅是青年教师个人的问题,也是民办高校责无旁贷的责任。民办高校不仅要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还要给他们一个温馨的“家”,解除这些“天之骄子”的后顾之忧,才能够让他们抵御外界诱惑,安心从教,潜心钻研,从各个方面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为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多做贡献。

最新探析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论文(汇总13篇)篇六

论文摘要:分析高校青年教师的现状,并进一步提出了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途径,认为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是目前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关健因素。

1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持续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各高校也在大量引进教师,高校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不断增大。许多才走出校园的硕士生、博士生加入了高校教师的队伍,教师队伍年轻化程度提高。理工科院校更是如此。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自合校升本科以来,该校连续三年每年新进教师的人数都在80人以上,而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应届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

这些青年教师大多数具有较高学历,他们大量承担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成为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但由于很多青年教师是非师范类学校毕业,而且一毕业就直接走上讲台,因此,虽然他们具备高学历以及掌握前沿一的科学技能,但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在教学方法、教学艺术上都又很大的欠缺。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全校总体教学质量,同时也关系着青年教师本人能否尽快适应高等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能否得到学生的承认和尊重,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笔者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实际,来谈谈高校青年教师应当如何尽快提高自已的教学水平。

大多数新进入高校的青年教师都是才走出校园的博士生、硕士生,他们虽然从角色上进行了由学生向教师的转变,但从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方面都缺乏经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加上他们初次踏上工作岗位,从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艺术都有很多困惑,而这些方面也往往成为他们提高教学水平的障碍。

2.1思想情况复杂。

首先,许多青年教师一毕业就上子讲台,有的青年教师甚至担任了多门课程的教学。因此,他们缺乏足够的时间来领会教材的体系,把握整门课程的脉络,只能边备课边上课,不能很好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法;而且部分青年教师往往又急于成才,在学历、职称等方面既存在较大心理压力,又有浮躁情绪,花大量的精力在攻读更高学历、评定职称等方面,影响了他们在教学上的投入。

其次,青年教师面临的经济压力也相对较大。青年教师年龄一般处于25到34岁之间,还面临着成家立业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经济上的压力,很多青年教师选择了兼职,这样做势必会带来精力的不足,影响教学效果。

再次,由于受社会因素的影响,青年教师中轻视教育事业的现象依然存在。青年教师中有部分人本来对教育事业不感兴趣,但由于毕业时没有找到其它更好的工作,最终选择教师当作一个跳板,随时准备找机会跳槽;还有些青年教师毕业于名牌高校,到了工作的学校之后处处与原来毕业的学校作比较,总是感觉不满意,失落感很强。这就导致他们工作后思想不稳定,在教学工作中动力不足,缺乏工作主动意识,甚至抱着混的思想,因此教学中错误百出却又不思改过,得过且过,主观上便形成了对教学工作的不适应。

2,2教学方法存在不足。

良好的教学方法不是短期内能形成的,它需要通过教学实践的摸索,而这正是青年教师所缺乏的。所以青年教师普遍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不足,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表现出来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准备不足。尽管很多新教师课前教案的编写非常认真、详细,但是一到课堂,就乱了阵脚,弄得紧张慌乱,不知所措。

(2)教态不够自然。许多新教师由于紧张,讲课从头到尾没有和学生进行目光交流,始终低头读讲义或看黑板,而不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

(3)语言杂乱无章。有的新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任何语言障碍,但是一到课堂,由于紧张,往往会语无伦次,条理不清,逻辑思维混乱;更多的是语速过快,,把所想说的话一口气说完,导致学生思路无法跟上。

(4)临场发挥欠佳。尽管大多数新教师在课前准备充分,教案准备得非常认真,详细,但是到了课上,就变得无话可说。有的在课前想好很多有利于课堂教学组织的方法,但课堂上却把那些很好的教学素材忘得一干二净,最后只好东扯西拉平铺直叙。

2.3教学艺术急待提高。

教学艺术是青年教师在教学上急待提高的一个方面。青年教师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教学语言欠简练,缺乏必要的抑扬顿挫;讲课平铺直叙,犹如背书;不贯彻因材施教,不注意进行启发式教学,缺乏师生互动的良好气氛,缺乏调控课堂纪律的能力。其次,教态欠自然大方。不够注意仪表,穿着过于随便;授课时,目光不敢与学生接触等,缺乏应有的体态语言。再次,不能有效进行课堂组织。虽能熟练运用先进教育技术,但在课堂教学中只面对计算机,而不管学生的表情和反映,只顾自己教,不顾及学生的学。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高校青年教师自身该如何提高教学水平。

3.1首先解决思想问题。

青年教师要想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首先要解决自己的思想问题。

首先,正确处理教学工作与个人成才方面的关系。做好教学工作与个人成才并不矛盾,甚至可以说是有促进作用的。青年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成材观念,制定合理的计划,首先站稳讲台,做一个“达标”的大学教师,再争先创优,促进个人的成长。

其次,对于所面临经济方面的压力,一方面需要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和在公司拼杀的同学做经济上的比较,而要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去获取人生的满足感。学校也会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居住条件,促使其全力投入教学科研活动。

再次,青年教师要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能做好工作。对于那些思想上不稳定的青年教师一定要加强师德的学习。

3.2虚心向老教师学习。

优秀的老教师学识渊博、精通专业、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学水平高,有极强的教育事业心,‘懂得教育规律,具有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青年教师若虚心向他们学习,则会使教学少走弯路,避免在错误方法下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青年教师学习老教师主要学习他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在授课中实施启发式原则;难点如何处理,重点如何突出;幽默诙谐语言的利用;生动的生产、生活、举例;信息量和进度的控制:板书和版面的布置。

3.3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备课要充分。

在教学的五个环节(备课、讲课、辅导、批改作业、考核)中、,备课是第一位的。课前准备充分,上课时就得心应手,思路流畅,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之,如果课程准备工作没做好,那么上课时经常会出现一些思路短路,·这样必然会影响整个课程的流畅。而要做好备课工作,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研究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作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一门课教学的目的、,要求和总体框架。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大纲进行认真研究,吃透大纲精神·,保证教学具有明确的方向。所以要从总体知识上了解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掌握课程的整体结构、知识体系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从而把握教学的方向,体现教学总的目标要求;要了解各章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把握章节要领,确定教学重点,为制定和编写教学方案打好基础。

(2)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活动是一个老师与学生之间双向互动过程,所以,老师在备课时,除了要备好要讲授的知识,还要考虑所授课的对象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状况及对学习的需求等方面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掌握教材内容.。在备课时要对教材内容认真体会,再安排好内容顺序,然后确定出本讲所要达到的目的、应注意的重点、难点等。并针对各部分内容,考虑与其相适应的讲法。在讲法中应围绕教学目的这一中心考虑问题怎样提出,内容间的衔接和过渡,举什么样的例子,怎样突出重点,难点怎样容易化等。

3.4对自身教学及时进行调整、总结。

作为青年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和做得不好的地方,所以,课中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们听课的表情和反应,从而不断地根据情况调整讲课速度和适当调整讲授内容,以求收到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除了在课堂上注意观察以外,在课下,教师也可以通过召开小型学生座谈会、发放教学信息调查表或在课余时间与个别伺学交谈来了解他们对自己讲课的想法和意见;也可以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平时测验等手段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随后对这些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努力改进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3.5多参与科研和其它各项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具备较渊博的知识。有句话叫做:“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高校教师也不例外。而青年教师刚刚走出校门,对本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仅局限于在校期间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缺乏实践工作的锻炼,离一名合格教师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因此,青年教师要尽快进入角色,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了解学科发展新动向,同时对相关的边缘知识要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丰富并深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参与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潜心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尤其是青年教师更应该利用自身精力充沛的特点,关注与课程相关的最新的研究方法和实际工程应用,在教学工程中以切身体会阐述课程与学科前沿及现代工业的关系。同时有计划地下基层,下生产研究部门参加技术实践,能使青年教师提丰富生产实践知识,使教学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教学内容更充实。

3.6充分发挥作为青年教师的优势。

青年教师大多毕业于知名正规高等院校,,接受了系统的专业训练,学历层次高,计算机和外语具有优势,心态年轻,易于与学生沟通,同时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精力旺盛,工作热情高。这些都是青年教师的优势所在,比如青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优势,一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方面下功夫,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方法;也有很多青年教师在读书期间跟随导师参与了很多的科研项目,这些都是其学科的发展前沿,在上课时可以对学生作些简单介绍,·学生对这些也普遍比较感兴趣。所以说,青年教师虽然在实际工作经验方面有所欠缺,但只要好好把握机会,充分发挥优势,一定能够在教学水平上取得长足得进步,赢得学生普遍的欢迎。

4结束语。

青年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站稳讲台,这需要的不仅是时间和外力,而且需要自身努力,优化教学内容,掌握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科学研究水平。相信通过不断努力,反复实践和探索,青年教师一定能更好地站稳讲台,成为活跃在教学、私姗第一线的生力军。

最新探析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论文(汇总13篇)篇七

1。pdca循环的内涵。戴明环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后经戴明环的采纳和宣传,在戴明环的采纳、宣传下得到推广,因此得名。戴明环理论是一种进行全方位质量管理所要遵循的程序,具有科学性,适用于一切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pdca循环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其特点是将质量改进看作是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顺序的循环往复。2。pdca循环的实施过程(1)第一阶段(p)——计划阶段。第一步,对具体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其中明显存在的问题。第二步,分析青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影响因素。第三步,找到其中的原因。第四步,针对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并拟定相应的管理及实施措施,制定执行该计划应该达到的效果(2)第二阶段(d)——执行阶段。第五步,这是比较关键的一个阶段,即执行,是按预定计划、目标,采取措施或分工执行。(3)第三阶段(c)——检查阶段。第六步,检查工作效果,对改进的计划与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对各项工作执行的情况、进度进行检查,检查执行计划的效果是否已经达到。(4)第四阶段(a)——处理阶段。第七步,总结经验教训,巩固成绩,将经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好的经验及做法予以总结提炼,上升为“标准”,把存在的问题加以归纳整理。对结果进行检查和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其中的不足,为下一步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第八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置,统筹分析此次循环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对目标进行设定,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工作。此次循环的八个步骤顺利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衔接工作完成,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管理体系形成。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职业技能的核心内容,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保障,关系教师能否顺利驾驭课堂。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认知能力,认识、理解、掌握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内容、任务、对象等基本元素,理解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能够与教学对象和谐相处,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教学设计能力,能够顺利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灵活选择教学模式及方法,编写科学、可行的教案;教学调控能力,在课程的实施阶段能够对各种教学活动进行反馈,对课程进行调控和管理;教学评价能力,主要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对自己的教学过程、结果等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结果进行评价。目前,青年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如下问题:青年教师自身对课程理论体系、知识的理解有待进一步加强,影响其讲授的透彻性;部分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责任意识和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观念比较淡薄;青年教师授课存在照本宣科问题,不注重思路引导,课堂缺少交流互动;讲授的内容不能联系生活实际,较为空洞无实,缺乏说服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主要影响因素有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两个层面。学校因素包括: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固有缺陷,大部分高校看重科研,对教学投入不够;教师教学能力助长机制的缺失,培训机制滞后;教师评价制度的偏向,许多评价制度流于形式,评价过程中带有主观性,评价结果处理欠缺。个人因素包括:教师教学实践经验不足,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薄弱;青年教师自身“知识基础”薄弱,“知识结构”不合理;部分青年教师存在自主发展意识差的现象,教学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针对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质量管理为视角,根据paca循环理论的指导,经过p、d、c、a四个阶段及八个步骤,坚持持续改进教学管理的理念,使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1。计划阶段——教师查找问题,制定授课计划。首先,解读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教材等,力求在此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与教学理论,如新的教学理念、课程标准、教学方法等,以此为依据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教师需要深入分析自身优势与劣势,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优势,规避劣势。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认识课程目标,对教学目标进行全面解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积极创造能够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条件,如教学方法、教学时间分配、教学模式等。通过以上过程,教师完成对教学的整体设计。步骤一:分析现状,找出问题。通过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特点,剖析课堂,发现自己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优势。让青年教师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教学状况并进行自我反思。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分析并制定有利于实现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分析自己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步骤二:设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逐条列出相应原因。步骤三:提出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案,把最佳方案确定下来。为了顺利实现教学目标,青年教师应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编制几个教学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步骤四:制定计划、制定对策。建章立制,规范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制定课堂教学设计,明确实施课堂教学的步骤。教学设计应该把改进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执行措施体现出来,把能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技能的思路与对策提出来,让青年教师自主构建。2。执行阶段——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执行教学计划。步骤五:教师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如制作科学的多媒体课件、合理设计板书、有效应用实践模型、互动环节,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通过如下措施提高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有经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建设教学团队共同对课程进行研讨,集体备课,相互弥补,共同提升。请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课程讲解与培训;开展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鼓励青年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切实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学竞赛实现青年教师间相互交流和学习,实现相互促进;积极组织教研、科研活动,使教学与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相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3。检查阶段——教师自主对教学过程实施监控,检查教学效果,即让教师自主对教学计划进行检查,查看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到预期目标。步骤六:通过课上学生反应,自我评价教学效果;通过课后布置作业并进行纠错,帮助学生巩固思考知识点,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定期与学生座谈,总结学生对教学过程及教师教学方法的评价,找到青年教师在实现相同教学目标过程中的差距;学院进行教学督导检查,对教学过程实现控制并提出意见,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4。处理阶段——青年教师自主对教学过程进行改善并完成下一轮教学的pdca。如果教学方案没有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或者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存在问题,则需要及时进行总结,为下一轮pdca循环提供可靠依据。步骤七:固化教学标准,形成标准。总结实践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形成相应的教学标准,以便以后参考和进一步推广。步骤八:总结问题,处理遗留问题。一个pda循环不能一次性解决所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然会遗留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转入下一个教学过程,开始下一轮的pdca循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对于教学计划、教学方案没有实现明显效果,或者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进行总结,为下一轮pdca循环的开展提供依据。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中,pdca基本理论具有引导性作用,教师应该把pdca积极应用到教学环节中,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渗透pdca理念,持续改进对教学过程的控制能力,保证教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最新探析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论文(汇总13篇)篇八

论文摘要:遵循学科的本源是知识,学科团队是“知识人”的逻辑,论述了大学学科团队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深入探讨了学科团队知识管理的内涵和知识管理策略。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学科组织知识人人性假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和综合越来越突出,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科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对大学学科团队知识进行高效管理,提高学科的集成创新能力,既是知识管理的出发点,也是学科团队建设的根本目的。

1学科的知识原性意义。

首先,从学科的知识形态和词源学的角度来看,“学科”这一概念的起源与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科”一词译自英文的discipline,该词源于希腊文didasko(教)和拉丁文(di)disco(学)。萨美尔的《英语词典》(第一卷)、《世界辞书》、《牛津大词典》(第一卷)、《苏联大百科全书》等都对discipline进行了注解,一般都包括科学门类或某一研究领域、一定单位的教学内容、规范惩罚等含义。因此,从其本源来说,学科作为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它的发展遵循人类的认识规律,其本质特点是不断探讨,发现新知识,不断加深和拓宽人类认知领域。

其次,从学科的组织形态来看,学科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组织,其基本特征在于:知识是学科组织运作的核心资源;学科组织创造价值的核心资产是知识;而相应地,学科组织应将对知识的管理作为其管理活动的焦点。在现代大学,教学与科研成果绝大多数都不可能是个人努力的结果,而是需要一种团队协作。就知识的基本特性来说,知识共享对于知识的创新和应用都是不可或缺的催化剂。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知识的特殊性在于,其应用不是收益递减而是收益递增的。知识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增值,知识管理对于学科的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作为知识人的学科团队。

人性假设是指对人的本性的认识。正如道美国管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所说:“每一种管理决策或管理行动都以关于人性及人的行为的假设为后盾。”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等不同的人性假设导致了不同的管理理论与实践。但是,这四种人性假设理论都未能很好地揭示学科团队的'特性。

弗·兹纳涅茨基把“知识人”作为自己在知识社会学领域中的研究对象。在弗·兹纳涅茨基角色分类框架中,教师被划归在“学者”类型中的“知识的传播者”亚类型中。根据弗·兹纳涅茨基的知识人角色分类谱系,知识人的社会角色划分类别的依据是其参与的知识系统和对知识的参与方式。学者参与的知识系统是科学知识领域,参与的方式是专门致力于知识的开发,是知识的创造者。教师依赖的是对学习者有帮助的知识,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参与知识的方式是“传播知识”。因此大学教师是真理的发现者、知识的传播者的结合体。大学学科团队是为适应学科的教学、科研、服务工作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有形或无形的教师组织形式。作为个体的学科团队成员,在素质方面,他们拥有知识资本,具有学习能力,拥有创新能力;在心理方面,他们具有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和价值追求,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眷度方面,他们具有较强的协作能力,通过分工合作,彼此分享与束换知识,进行知识的使用,实现知识的创新。学科团队中的每个成员作为一个知识节点,通过网络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平等互联,不存在任何层级,构成一张对等的知识网。这种对等知识联网使知识的流动性和共享性大大增加,正是这样的知识体系,使得团队及以此为基础的组织有更大的“能动性”。

同时,作为一种学科组织的教师群体,学科团队又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学科团队是以学科为依托的,没有学科也就无所谓学科团队。团队所依托的学科,一般也就是其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学术领域。其次,由于学科团队建立在学科的基础上,就使它具有了相当大的学术上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使得学科团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队伍本身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学科文化中共同的价值观、情感模式等引导学科团队,熏染着他们的意识,形成他们的习惯,激发他们的思想,成为理解、传承学科精神和学科精髓的知识人。再次,学科团队不是一种行政组织,但是学科带头人以他的学术思想、人格魅力和权威影响团队成员,在学术上充当着管理者的角色。另外,学科独有的思维方式、研究方式、语言系统熏陶着学科成员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式、工作风格和行为模式,使学科成员带有明显的学科特征。

3大学学科团队知识管理的内涵。

学科团队的“知识管理”范式是指一种有目的地解决学科整体的价值创造、组织学习、知识创新和知识运用问题的模式,是一种贯穿知识的产生、传递及至运用的效果等整个过程的形式和规律对知识管理范式的研究。具体而言,学科团队的知识管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1促进学科成员个人的知识成长。

个人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建立个人专业知识体系,有针对性地吸收和补充所需要的知识资源,持续学习;将知识资应用于实际工作,在实际的教学和科研中便捷地应用知识资源,提高效率及效果,并有效地参与知识共享和交流,谋才长期持续发展。

3.2促进学科组织的知识共享。

学科知识管理一方面要建立促进和保障团队成员之间识共享的机制,同时积极建立在团队学习和团队合作基础配文化创造,使得学科成员通过彼此合作和分享的过程来学习创造新的知识。

3.3促进学科知识创新。

通过知识管理达到对知识的主动引导,并进行科学规划:分析知识地图,了解学科间知识的交叉规律,将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个人、知识与学科联系起来,进行学科知识创新。

3.4促进学科建设的管理效能。

一个学科组织,如果能够做好知识管理,建立知识管班系统,随时收集和整理学术前沿进展信息,则学科建设的开展将更有指导性,从而提高学科建设的管理效能。

4大学学科团队的知识管理策略。

4.1团队成员个体的知识管理策略。

作为学科团队成员个体,要在分析个人对专业知识资源的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和维护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学科成员在不同层面的人际网络中获得大量隐性知识,而隐性知识往往是最直接最深人知识的来源;建立和维护学术领域知识体系,引人bldgwiki等网络平台,对个人的专业知识资源进行具体分析,确定相关知识的专业分类和每个知识类别下的知识要素类型,将所拥有的知识资源分类纳人个人知识管理体系,以便在教学和研究中使用。维护和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知识体系,与他人进行互动知识交流。

4.2学科团队的知识管理策略。

学科团队作为知识的生产、创新及传播的基地,学术资源的拥有者,其对于知识的管理也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内部进行着知识创造、知识积累、知识共享及应用。它们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支撑着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个人知识转化为团队的知识等具体环节。

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形成团队共同愿景。学科团队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是学科成功的关键,缺乏沟通与合作,整个团队就犹如一盘散沙,会极大影响团队整体效能的发挥。学科团队之间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培育与其他成员的信任关系,实现知识的共享,提高行为与决策的透明度;学科团队要营造一种宽松的合作环境,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参加问题解决和决策;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创设一种有感召力的团队文化,高度认同团队目标、规范和价值观,对提高团队创新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注重培养学科团队的知识管理理念,并建立一种包括物质和精神奖励在内的多层激励机制,使每一个成员意识到自己是学科组织中的一员以及自己在组织中的价值,让他们建立起对识别、保持和扩展自身知识以及更新和共享知识的责任感。只有这样,学科成员才会主动与他人进行知识交流和共享,这也是隐性知识管理成为知识管理重要内容的主要原因。

5结论。

当代科学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是学科间不断交叉、集成和融合,不断产生出一些新的学科、新的领域,我们要适应这种发展趋势,重视学科团队的知识管理,分析制约学科团队知识管理的不利因素,形成学科团队的相互信任机制,并制定相应的知识管理策略,以促进学科整体水平的提升。

最新探析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论文(汇总13篇)篇九

[摘要]财经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教学意识与责任心方面;课堂组织能力与教学内容安排方面;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教学艺术方面等。解决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问题的途径主要有:实施严格系统的教学能力培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引领;进一步贯彻实施“导师制”;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及竞赛;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与奖惩制度。

近几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财经院校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大批青年教师成为财经院校教学科研的新生力量,他们已成为本科教学的主体。青年教师们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充满活力。但他们的课堂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不断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是高等教育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课题,也是关系到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

(一)教学意识与责任心方面。

部分青年教师的教学意识薄弱,存在着对教学的认识与投入不足的欠缺,备课不充分,责任心不强。高校专任教师的主要任务包括教学与科研两个方面。由于对教学与科研二者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在青年教师中就会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许多青年教师认为,上课、备课、查阅教学资料、批改学生作业等会占用大量时间,耗费精力,对于科研工作是一种冲击和拖累。另外,青年教师大多是“离开课堂,就上讲台”,迅速成为本科教学的主体。这便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缺乏现代教育理念,不懂教学基本规律,不了解教学基本环节,有的教师甚至存在“只教书不育人”的倾向。青年教师在还未完成自身角色的转换的同时就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这使得他们很难进行教学的总结与反思。部分青年教师对备课的基本要求和内容未能深入理解,没有备课笔记,教案或讲义的内容也不过是教材内容的翻版,电子课件也仅仅是教材中条框的简单罗列。

(二)课堂组织能力与教学内容安排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青年教师不因材施教,不注意进行启发式教学,缺乏调控课堂纪律的能力,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的良好气氛。另外,他们虽能熟练运用先进教育技术,但在课堂教学中却只面对计算机,而不管学生的表情和反映,未能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有时教师在口干舌燥地讲而学生却听得面无表情、没有任何反应,不像一个真正的课堂。这说明青年教师对课堂的组织与驾驭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部分青年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好,处理随意。由于青年教师对整个课程体系把握得不够准确,因此不能很好地理解课程的重点及难点,教学内容过多或过少,讲到自己有体会的内容就过多发挥、甚至离题;讲述的思路无连贯性,表述能力不强或有误;讲解时层次不清,举例不当,使学生听起来感到茫然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

一般来说,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目前一些青年教师。

还未能熟练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他们的课堂教学所采用的仍是灌输式、单向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单一,枯燥而呆板,课堂气氛沉闷,因此很难激发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一些青年教师不考虑所讲授课程是否适合运用课件就盲目地使用课件。特别是对一些公式的推导,如果使用课件来讲授,就会产生学生来不及消化理解就一晃而过的现象,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另外还有许多青年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忽视了传统教学媒体的作用,未能很好地安排板书,有的杂乱无章,有的字迹潦草,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板书。这样的教学手段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可,更无法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艺术方面。

财经院校青年教师本身是一支充满活力与生机的队伍,然而他们的课堂教学却显得沉闷、枯燥无味。他们的教学语言欠简练,缺乏必要的抑扬顿挫;讲课平铺直叙,犹如背书。他们不够注意仪表,穿着过于随便;教态欠自然,授课时目光不敢与学生接触,缺乏应有的肢体语言。

(一)实施严格系统的教学能力培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引领。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学基本功。然而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是在接受岗前培训后就匆匆上岗,缺乏切实有效的实践过程。我们应该对正在实施的岗前培训制度进行改革,使其达到真正能够使青年教师获益的目的,而不是敷衍了事。长江大学的岗前培训就很特殊——除了要用半年时间在课堂上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规范、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外,还要用半年时间深入与各自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实践基地苦练“内功”,培训合格后才能正式走上讲台,成为长江大学的一名教师。只有这样做才能使青年教师真正转换角色,使他们尽快站好、站稳讲台。

财经院校也可以组织具有教育研究专长的校内外专家,利用他们的先进理念、思想方法和先进经验来引导和带动青年教师开展教育实践探索和研究,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可以针对集中的、普遍的教学问题举办学术报告会或科研讲座;开展专家进课堂进行现场诊断咨询活动;带动青年教师承担教学反思和实践的研究项目等。

(二)进一步贯彻实施“导师制”

近年来有些院校积极探索青年教师的培养途径,并实施了青年教师导师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财经院校有必要借鉴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导师制有助于增强青年教师的职业意识,也有助于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在实践中,可以实行主讲与助课相结合,在安排青年教师主讲自己专业课的同时,自由选择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助课。这样青年教师通过助课,可以向老教师学习教学方法、技巧和指导,从而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将在教研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转化为自身素质的提升,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三)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作用。

一些院校为了监督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已经逐渐实行了教学督导制。但大多督导成员并未完全履行他们的职责,只不过是例行公事地抽查一下各学期的课程大纲、教案及试卷,偶尔也会走进课堂,但仅仅是“督”,并未起到“导”的作用。

开展教学督导是为了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所以应当本着以“督”为辅,以“导”为主的原则,完善督导机制。财经院校的教学督导工作应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在“督”中发现问题,再经过“导”来促进,以教学督导的教学经验来推动青年教师的成长。督导工作应当以肯定成绩为主,挖掘青年教师的潜力,在督导工作中注重与青年教师的交流,激励、引导青年教师在工作中积极进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四)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及竞赛。

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参加课堂大奖赛,将促使青年教师熟悉专业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促使青年教师关注本学科的前沿动态;促使青年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对语言的要求能够促使青年教师更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及语速等问题;对教态的要求能够促使青年教师努力提高美学修养等。

(五)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与奖惩制度。

目前一些财经院校已经实施了学生网上评教制度,这一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水平。但由于学生评教的个体差异较大,使得评教结果可能会与真实情况不一致。由此笔者认为,应采用学生评教、督导评教、教师评教等多种评教相结合的评教方式。应将评教结果尽早反馈给青年教师本人,与青年教师进行充分交流,以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其教学能力。同时对评教的优劣应该有严格的奖惩制度,例如对于不合格的青年教师可以实行停课或待岗处理,而对于优秀的青年教师则可以在职称评定或晋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待遇等。

主要参考文献。

[1]杨燕,沙润.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问题分析与对策[j].教学研究,(3).

[2]周琼花,匡尹杰,朱志平.对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观察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12).

[6]吕卫君,杨根宝,徐小平.高校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思考与探索[j].世纪桥,2007(5).

[7]刘俊燕.讲课比赛是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j].山西医药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6).

[8]刘天宝.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10).

最新探析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论文(汇总13篇)篇十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也就是大学生通过学习积累知识,培养能力以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在不同的工作环境就业所需要的能力。结合三本学院学生的特点,分析影响他们就业能力的因素有如下几方面:

(一)从学生角度来看。

他们的职业认知能力不高,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学习能力、就业信息筛选能力不强,语言表达能力需要不断积累提高。这些基础能力的缺失,使得没有正确的职业认知能力,在工作中会出现短时间“跳槽”的现象。刚步入工作岗位的他们会发现现实工作与理想工作出入较大,心理形成严重落差,从而产生懈怠情绪影响工作和生活。

(二)从学校的角度来看。

一般三本院校只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缺少提升就业能力方面的专题讲座和活动,没有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机制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只侧重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没有开设实践教学环节。近几年,很多三本学院开设了创业园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一些同学通过这个平台寻找出了自己的创业思路和创业项目,但更多的创业者则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指导和市场预测,而只有很短暂的生命周期。

(三)从社会市场需求来看。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用人单位来说,他们更需要有较成熟就业观念和工作经验的人才,在企业工作中勇于承担责任,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有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绝大多数毕业生由于缺少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也没有接受过专业能力提升训练,所以在社会求职中不符合市场需求。

(一)就业认知能力较差。

三本学院的大学生缺少对自己工作的认知能力,不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能够从事哪些工作,也不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导向,导致毕业后面对择业出现迷茫现象。对自身的认知能力不足,过高或过低的评价自己的个人能力,面对工作眼高手低不能够承担起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很多大学生绞尽脑汁找到了一份工作,但在短时间内又出现了再择业状况。如果大学阶段对就业认知方面有很好的学习,自我了解足够完善,就会避免在择业出现类似的问题。

(二)缺乏相应的'求职技巧。

求职技巧是指大学生的面试应聘能力和就业信息的筛选能力。求职简历制作简单,对求职企业缺少了解,面试应变能力不强等都是缺乏应聘求职技巧的表现。在校大学生往往缺乏求职面试前的准备,在去某所公司招聘能够很好的了解求职单位的职业要求及企业文化,导致在求职面试的过程中出现各种状况。并且对工作职责不明确而导致从事工作后发现与想象工作不一致而出现再择业现象。还有一部分同学对公司企业文化和发展前景不了解,工作后发现不能与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相契合,导致就业失败。

(三)学校缺乏系统的相关培训。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表现。三本院校近几年来对大学生就业状况格外关注,但还缺乏系统的求职技巧相关培训,没有完善的体系来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差给予相关培训。也没有专业的指导教师来为学生量身定做求职简历、分析就业前景,只是在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里笼统的讲述就业形势和个例分析,对大学生面试能力提升作用不大。大学生的创业环境不理想,缺少创业平台,如果增加校企联合,加大企业进校园的力度,能够带动更多的同学走进企业,带动就业。

(一)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态。在毕业季会出现择业恐惧症和选择困难症状况,这都是没有良好的就业心态造成的,从而错失良机。公务员这个铁饭碗还被毕业生追捧,有的考生连考几年,错过了最好的就业时机。近年来,大西北逐年开发,但出现了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大学生不愿去偏远地区工作,宁愿留在择业困难的北上广地区。如果大学生能够及时调整心态,就会在很大部分上缓解就业难问题。结合三本学院学生的特征,积极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二)完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老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现在大多数学校专业就业指导教师数量有限、职业化和专业化不强,很多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缺少威性和教学实践性。学校要培养一批专业的就业权威指导教师,组织其学习就业指导知识,使他们能够根据实事就业形势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讲授就业相关知识。就业指导教师还要学习心理学、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方面知识,考取相关证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

(三)开展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

三本院校在开设相关就业指导课程的同时,要定期举办讲座,邀请知名人士讲解个人成功的创业经验、进行心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尽早树立就业意识和提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给同学们提供去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践体验的机会,了解企业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激发出学生去企业工作的热情。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使学生了解了社会和市场的人才需求。

四、结语。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校的引导教育和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结合三本院校的现状,积极引领和指导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认知力,让大学生对就业问题有一个零星的认识,从而做好就业准备,提高就业能力。

最新探析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论文(汇总13篇)篇十一

摘要:在公共管理类专业培养方面,因为传统的培养方式有一定的制约性,本文从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成因和改善方法等方面来谈培养模式。从政府、学校、企业、个人四部分进行分析,全方面地对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改进做出建议,进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实践工作。

引言。

由于高校和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重,而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时间短,社会认可度低,用人单位对这个专业的毕业生能力与定位没有一个合理的认识。而且由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不足,学生也不太明白自己的职业定位,所以本文将会对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进行研究。

(一)专业没有自己的特点。在培养学生方面,我国教育的目的仅仅粗略的定义为使之成才。尤其在管理类学生身上更为严重,将他们划归为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因为没有鲜明的职业特点,本专业学生的自我认知定位也明显的与设立这学科的目的不相符,也不懂自己的学习目的和需求。出于对就业的考虑,大部分学生在自己的毕业规划上,都选择了进行考研,期待学历的加分项,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与自己专业不同的发展方向。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各学校在设置这门学科初期,没有与社会发展的现状联系起来,没有明确用人单位的需求。在课程选择方面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侧重专业方向的不同,在课程设置上没有从职业需求来设置。实践应用方面的课程过少,实践的时候没有可以参考的部分。而且公共管理是文科专业,偏向政治的纯文学课程太多,上课比较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没有切实的实践基础。这门学科的应用有广泛性,在很多行业都有一定的需求。但是学生初入社会往往只能接触一些类似文员的服务型岗位,这实际与学生预想的管理类工作有很大的落差。由于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力资源,他们在学习了课本上的专业知识后,没有可供他们操作的实验基地。各个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不够,没有设置一些兼职或者实习岗位供学生锻炼自己。

(四)就业方向可供选择范围少。大学生的就业从以前的包分配到现在的企业个人的自主选择,使就业压力增大。对于管理类大学生来说,考研、考公务员是两大趋势。但是考研究生的耗费时间长,报考的人数多使得研究生录取的比例更小。如果没有成功考取研究生,会耽误一年的工作入职。而招考公共管理的岗位很少,再加上有工作经验的限制,难度也不小于考研。

(一)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坚持“人才强国,人才兴国”的大政方针。政府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资比重,吸引优秀的教师进入各大高校。同时颁布一系列与教育有关的政策,鼓励学校对优秀人才的培养,设立奖惩机制提高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力度。把学生的教育培养作为重中之重。

(二)进行课程改革。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上,纯粹的理论方面要不断推陈出新,不能一直沿用陈旧的思想和教材。一定要与时代相结合,发扬新时代的创新思维,在教材编写的时候要着重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方面的内容,创造多元的理论知识来源。在实践方面,不能形成高分低能的情况。老师要加大引导学生对于平衡实践和理论的重视,将学到的知识一一应用实践中去,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新型学科。

(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此同时,学生自己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首先应该确立自己的就业目标,待业的时候不急躁,也不好高骛远,定立切合自身实际的目标,先就业再择业。还要通过各种形式丰富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相应的实践活动,比如夏令营和社团活动、实习兼职等等,抓住就业机会,积攒一定的社会经验。同时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面对挫折考验时,不畏困难。当工作时,能够从小做起,不眼高手低,慢慢积累经验。

(四)建立校企合作制度。企业也应该积极的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与各高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给予学生大量的实践机会。学生也要珍惜这样的实践机会为企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将自己的课本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的三方共赢,而不仅仅是企业的单方面奉献。

三、结束语。

对于当代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究下,政府、企业、学校都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培养符合用人单位的新型人才。个人也应吸取别人的工作特点和经验,积极进行就业培训,实现公共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推动国家公共管理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2].夏兴刚.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量化评价模型[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2).

最新探析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论文(汇总13篇)篇十二

摘要:为在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更好地培养西部师范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实验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与创造性这一独特优势,改革传统的“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模式,建立“案例-任务驱动”实验教学模式,使实验教学成为一种培养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实践中还应注重文科学生逻辑思维及理科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策略,以利于不同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教学;案例-任务驱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新能力。

西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西部师范大学,坚持“师范性、民族性、区域性”的办学方向,承担着为甘肃及西部地区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农村教育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现代计算机教育技能的中小学教师的重任,而对于师范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责任更为重大,因为他们毕业后还担负着培养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任务,因此,在公共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师范生的创新能力长期以来一直是笔者致力于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在创新教育理念的引导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体会提出:一方面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实验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与创造性这一独特优势,改革传统的“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模式,建立“案例-任务驱动”实验教学模式,使实验教学成为一种培养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还应注重文科学生逻辑思维及理科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策略,以利于不同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西北师范大学的公共计算机系列课程中,按照知识结构将教学内容化分为若干模块,以满足不同专业方向学生的需求;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分离,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操作系统基础、数据结构基础、数据库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等知识的学习主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而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应用软件,如office、photoshop、flash、access、cool3d、信息检索技术、网络配置与调试、网页设计、程序设计等,则主要在实验教学中进行学习及应用。实验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非常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的激发,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非常利于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这一独特优势,渗透创新教育思想观念,在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改革传统的“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模式,建立“案例-任务驱动”实验教学模式,以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为突破口,通过适切案例,体现知识的新颖性、时代性,围绕案例功能,组织学生研究、讨论,使学生能从应用的角度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具体应用过程、方法,随着学生对知识的逐步深入理解,激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创造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对案例的解剖,在动手动脑的实验过程中可使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获得认识上的飞跃,并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当学生能运用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时,再对案例功能进行组合与拓展,形成新的任务驱动,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通过与专业或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实际任务的解决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与创新能力。从该模式的运用效果来看,已证明是一种与公共计算机实验教学相适应的比较科学的教学模式,可使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与创造性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得到更好地发挥,使实验教学成为一种培养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整个实验教学活动过程中,围绕现代思维方法论提出构成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科学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随时带着问题与计算机进行“交互操作”,并对计算机的反馈信息进行敏锐观察、逻辑推理,透过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大胆设想及操作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这一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独特的优势。具体实验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针对教学内容,呈现相应案例,以此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围绕案例的功能引出相关知识点,对需要论证的问题、方法等,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从多角度得出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案后开展探索实验、完成案例,以进一步修正之前对知识的浅层或错误建构,形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及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并在知识建构的同时学生也理解了所学的理论、方法、技术是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当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了知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时,学习效果将明显改善,学习效率也将大幅度提高。接着教师利用知识间的联系,通过对案例的组合与完善得到一个具有启发性的新任务,在解决新任务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思考、自主探究、综合分析、发表独特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探索精神,寻求解决新问题的方案及技能,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对已有知识进行归整、重建,使知识在新条件下得到拓展和应用;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启发他们从专业需求、教学需求出发,自行设计实验任务,解决一些与专业或与现实相关的实际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究操作和设计方法,发挥每位小组成员的优势,相互帮助,协作完成小任务的开发,然后由小组成员在全班进行成果的演示与讲解,对其设计思路和实验关键技术进行课堂讨论,对做出创新性成果的小组给予奖励,并进行必要的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最终完成小型应用软件和作品的设计。这样不但使学生理解当前内容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而且能使学生从单纯地模仿、验证逐渐过渡到从实际需求出发进行探究创新,并使他们较深切地感受到计算机技术如何为专业、教学服务,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又锻炼了他们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变通性,这一过程可使学生逐渐具有创造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教师还能自如地将知识内容系统地、连贯地融入到案例的呈现、功能实现、归纳概念与技巧、新任务的提出及扩展应用等各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实现了知识的建构、系统的学习、创新的应用。

要完成这一过程,配套使用的实验教材是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环节。实验教材的每个章节应由相关知识点、实例练习、案例实施、任务驱动等四部分组成。相关知识点的罗列便于学生自学及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总结;实例练习可使学生掌握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及操作技巧并为案例实现进行相应铺垫;案例实施可使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理论、方法、技术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任务驱动可使知识得到扩展应用并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文科生逻辑思维及理科生形象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性,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大学公共计算机课程不同内容的需求,将我校学生划分为文、理科两大类。按照教育部提出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文科生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方面及艺术中的应用技能,注重培养理科生在计算机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技能。而从近几届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效及作品可看出:在powerpoint、photoshop、flash等综合应用方面,文科学生明显优于理科学生,从理科学生的作业中可看出他们思维单一、缺乏想象力及创新欲望;而在数据分析、处理及知识迁移应用方面,理科学生则明显优于文科学生,文科学生普遍缺乏观察思考、缺乏思维方式的运用。显然这是文科学生较弱的逻辑思维及理科学生较弱的形象思维所造成。钱学森在谈到关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时说到:“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而且,几乎所有伟大的科学家都曾充分地运用他们的想象,并且由想象导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和大胆新颖的理论。可见,形象思维在创意中往往起到突破性的作用,形象思维的培养是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象力的提高是促进创新人才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既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宏观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创新的起点,逻辑思维是基础,是形象思维完整性、符合规律性的保证。所以,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笔者认为应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进行不断探索和研究,注重文科学生逻辑思维及理科学生宏观形象思维的培养,以利于不同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不同类别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譬如在数据结构基础内容的学习中,针对文科学生,面对查找、排序等问题,应先从简单的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的观点观察、思考各种事物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字信息,找出蕴含在其中的规律,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解题算法及解题假设,重视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法,并及时进行思维拓展、举一反三,使他们能思路清晰地解决问题;而在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学习过程中,可通过增加、减少、修改源程序代码、改变代码位置、求解问题的逐层深入及延伸等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非常有利于文科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而在理科生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多联系自然界的现象,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丰富学生有关视觉、听觉的形象。可多给学生布置一些有范围但没有确定答案的任务,鼓励学生放开思路、敢于创新。譬如网页制作,在表现主题的素材确定、音频文件及图形的处理、flash交互动画的设计、网页布局设计及网页特效设置等过程中,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想象。想象力是知识的延伸,是知识的新增长点,没有想象就不可能进行创造发明,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达到培养形象思维的目的。在学生充满奇思妙想的同时,尽可能挖掘他们生活的经验及知识的应用能力,启发他们利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及联想思维等,以形象的方式对已有的经验知识加工改造及组合,从而达到综合性创造形象的目地。另外,通过对人类思想与想象的不朽作品的鉴赏、有关教学内容的演示文稿和多媒体课件及多媒体贺卡的制作、班级小报及产品广告创意设计、完善教师提供的半成品作业、对学生设计作品的“构思、独创性、审美意趣、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自评及互评,给学生充分表现的空间及应有的鼓励,使学生体验到创作的成功与喜悦等方式,使他们在形象世界中的思维空间更加丰富和活跃、通过感受多样的形象世界,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统一于思维过程中,互相渗透,形成多向的、独创的、敏锐的、综合的创新思维新方法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创新,只有提高学生的科学、艺术的综合素质,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人文艺术素养的创新型教师。

三、结语。

虽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为此还获得了省级教学成果奖,但笔者仍深深感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和今后师范院校教学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是教育改革的主题及评价教育质量的指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还需结合大学公共计算机课程的学科特点,深入研究高效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策略和途径,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在发展中不断提高。

最新探析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论文(汇总13篇)篇十三

半衰期(half-life)原指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在图书情报领域,最早提出用“半衰期”来表征文献情报老化速度,表示文献发表后到这一时间,在引用文献中将只有一半是这一时间以前发表的。1960年,bueton和kebw1]从共时角度观察文献老化’提出文献情报半衰期是指某学科目前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围绕“半衰期”进行了大量研究。王崇德[2]、刘真[3]从科技文献的半衰期和计算方法入手,验证了半衰期的有效性和易用性。刘俊对burton-kebler方程进行了线性变换,结合大量引文分析数据,用回归分析法计算了学科文献的半衰期,并与传统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罗式胜深入研究了期刊引用半衰期和期刊被引半衰期的概念、应用和意义。刘红[7]、张艳芬[8]将期刊引用和被弓丨半衰期分别应用到化学、医学领域,对期刊进行定量评价。陈立新和刘则渊[9]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研究引文半衰期与普莱斯指数的关系。综合这些文献,发现半衰期研究主要侧重于对文献和期刊的半衰期研究,研究相对成熟。罗式胜[61曾在文献中指出:期刊引用半衰期的概念还可以进一步推广并形成各种类型的引用半衰期。本文利用这一思路尝试通过半衰期来研究我国环境科学学科老化的现象。

环境科学是一类跨学科领域的专业,既包含像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学、地理、资源技术和工程等的物理科学,也含有像资源管理和保护、人口统计学、经济学、政治,和伦理学等社会科学。本文根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选取了环境科学类的环境科学基础理论(xi)、社会与环境(x2)、环境保护管理(x3)、灾害及其防治(x4)、大气污染及其防治(x5)、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问题(x70)和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x8)等7个主要子学科分类号进行数据采集。

本文利用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选取环境科学学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环境科学各子学科引用和被引数据的比较分析,研究2010年至2012年环境科学类学科的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以此从文献老化角度反映我国环境科学文献引用的内在规律。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第二季度党史学习心得体会(实用17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具备思考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不同的情况和问题。最后,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前辈写的心得体会,通过学习他们的经验和观点,挖掘自己的写

    2023年新教师培训总结样版(模板22篇)

    教师总结是反思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得失和经验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改进教育教学质量。这里有一些优秀教师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对大家有

    2023年灯火阑珊的乌镇(通用21篇)

    优秀作文可以展示作者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和思考。优秀作文是在对所要写的题目进行深入思考后,用准确的语言和生动的叙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优

    最新名师工作室度个人工作计划(专业19篇)

    制定工作计划书可以让我们明确工作目标和优先事项,更好地组织和安排自己的工作。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错误和失误,我们可以通过查看这些工作计划书范文来避免类似的错误。

    2023年食品营养学论文(汇总18篇)

    食品加工技术不断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种类、更方便的食品选择。接下来为大家推荐一些热门食品的总结样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姓名:班级:自动化101学号:20101

    最新学校的大扫除(通用17篇)

    学校是一个塑造人格、培养品德的重要场所,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下面是一些学校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它们或许能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学校的重要性。

    2023年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心得体会(专业15篇)

    每一次的心得体会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小编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

    2023年社区医院实习心得总结(实用16篇)

    实习总结是展现自身实习经验和收获的重要素材,对未来求职和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习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我严格遵守医生“救死扶伤、

    2023年安全员月总结报告(模板21篇)

    报告范文是一种重要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准确、全面地呈现出学习和工作中的成果和经验。强烈推荐大家阅读这些报告范文,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写作练习和探索。

    最新书呆子一年级(精选23篇)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堆砌华丽辞藻,更应该注重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这些优秀作文不仅在内容上有独到之处,而且在用词和表达上也展示出了高水平的写作能力。我的同学何岩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