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研究型教师心得体会(优质20篇)

时间:2024-03-21 作者:JQ文豪做研究型教师心得体会(优质20篇)

教师心得体会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教师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做研究型教师心得体会(优质20篇)篇一

回顾自己至参加工作以来所有的经历,以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渐渐明白了教师的初心便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共产主义事业,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毕生追求的伟大事业,从小的方面说就是今天大家所追求的中国梦。

作为教师,谁都想自己所任教班级里的学生个个品学兼优,但事实上我们所面临的学生绝大部分均是普通人,他们成年以后,也就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的普通一员。所以,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良表现时,我们教师请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不必过于紧张,更不必用成人的要求去约束孩子。毕竟“人无完人,金无赤足”,再者“龙生九子,性情各异”。当然,并不是说发现学生三观出现偏颇时,我们教师就放任不管。管,肯定要管,要科学、高效地去管,千万不能简单粗暴。我们在引导学生中,还要深挖学生种.种不良表象背后的原因,找到了根本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标本兼治。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真正做到了静待花开。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改革开放之初,各种思潮涌入国门。面对形式多样的诱惑,是有一些人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导致在一小撮人中唯利主义、拜金主义盛行,又因蝴蝶效应,这些错误思潮的影响加倍扩大。

我们教师要坚守自己的本心,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他们具有甄别是非的能力,学生心智成熟后,他们自身才会产生抗体,抵御各种病毒,他们自身才会具有自我调节与修复功能。这时我们才能大声的说:我们守住了初心!

做研究型教师心得体会(优质20篇)篇二

作为一名教师,我总觉得做研究是理论家的事情,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认识。在为期一学期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受益匪浅,使我更加了解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什么是研究型教师,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还有如何写教育博客,等等。我逐渐认识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者,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只有研究型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新课程的实施,更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新课程尤其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观和人才观;注意学习有关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书籍,从而能够适应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从根本上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是教师专业化、自主成长和提升自己人生质量的重要前提。

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就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教师要做一个善于研究的人,善于反思的人。经常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点。可以通过教学日记与教育笔记较好地记录下教育反思的成果。

做研究型教师心得体会(优质20篇)篇三

在我国,尽管“研究型教师”的提法已经有一些年头,关于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如何做研究等也有不少探讨。我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培训工作者,也比较关注教师科研活动,并从事教师科研指导工作。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却常常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参考书籍而感到苦恼。一些关于研究的书籍要么理论艰深,晦涩难懂;要么程序复杂,枯燥乏味。近日读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鲍传友博士的新著《做研究型教师》,不觉眼前一亮。该书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却很丰富,既不乏理论阐述,也有实践操作分析;语言平实,通俗易懂;案例丰富鲜活,贴近教师生活。它为广大一线教师指出了一条开展教育研究的光明大道。

以案例学习为载体,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沟通桥梁。过去,我国的教师培训有过于理论化的倾向,而扎实的研究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应该注重提高教师做研究的实践能力。但是,如果只注重操作方法的训练又会使教师过于专注技巧,而忽视理论上的学习和反思,导致“矫枉过正”,使教师能够收获到“鱼”却不能收获“渔”。可以说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是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老问题和大问题。如何架设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桥梁,更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做研究型教师》一书为我们做了很好的尝试。该书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恰到好处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一些抽象的教育教学理论生活化、情境化,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研究的趣味和魅力,从经验走向理论自觉。

教师研究要有问题导向。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他们做研究第一个障碍就是不知道研究什么问题。缺乏问题意识可以说是当前广大中小学教师研究的通病。《做研究型教师》一书把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教会教师发现问题作为写作的一个重要目的。书中无论是理论阐述,还是案例分析都围绕问题而来,具有很好的问题指向性,这对于培养一线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以问题为中心的写作方式特别适合教师培训的需要,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培训不仅贴近教师生活场景,而且有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能。

教师研究重在方法。在很多次培训中,笔者发现有很多教师都有做研究的强烈愿望,也有做研究的很好设想,但是总认为自己“做不好研究”“不敢做”“做的不像样”,因而“羞羞答答”、半途而废的现象比较普遍。由此可见,教师对科研活动的畏难情绪尽管有观念上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对研究过程和方法的陌生。“不知道如何做研究”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又一通病。《做研究型教师》一书不惜大量篇幅列举和阐述了易于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掌握的'科研方法,为广大教师从事科研扫清了技术上的障碍,使得看似“神秘复杂”的科研活动变得容易操作,是一本很难得的教师培训教材。

合理表达研究结果,实现教师共同成长。当前对一线教师如何表达自己的科研成果既缺乏应有的重视,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实际上科研成果的表达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参与科研的兴趣和教学反思能力,也有利于推动教师同行进行科研交流,实现科研成果共享,从而共同成长。因此,指导教师科学地进行研究活动,规范地表达科研成果,成为《做研究型教师》的又一亮点。

著名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朱棣文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获得诺贝尔奖的秘诀是什么,是尝试和自信。尝试是一种行动,自信是观念,在观念上没有自信,仍然不会有尝试的行动。”

做研究型教师心得体会(优质20篇)篇四

秋风送爽,送来了海峡那边一缕清风.8月底,在高密教体局的组织下,有幸聆听了台湾名师李玉贵老师的三场精彩报告,她娓娓道来,轻声漫语,仿佛饕餮大餐,令人震撼.当下有几点思考,与同仁们分享:。

一、教书是为了育人。

1.课堂为谁而进行?

郑立平老师的嘱托又回响在耳旁:“我们在教师职业上无论做什么,其实都是围绕着人展开,也始终是为了人的身心成长这个永恒的目的!你教的学科,无非是工作投射的影子;而你的工作无非是观照生活的一面镜子;而你的所谓生活,也无非是一个特殊的人---你自己继续要撰写下去的一个故事.当你是天上那颗闪烁着慈爱与敬畏的星,所看到的就都是人生风景.”

今天,听了台湾名师李玉贵老师的报告,很多思想与郑老师的思考有异曲同工之妙,我真切的体会到:无论你教什么课,都是一个载体,无论你教什么,都要通过这个载体把德培植进去,把人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有可以带得走的能力,有完善的人格和终生受益的品质!

2.孩子出现问题怎么办?

为此,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我们需要改变,不要把抱怨牢骚当成所谓的教育,我们要留点育人的空间,省下育人的时间,想办法,找方法,用行动研究去解决这些困难,才能让我们自己变得更专业!而唯有我们专业了,才能给孩子真正有效的指导,才能得到家长学校的认同,才能得社会更多的尊重!

二、核心素养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

1.为什么是“文化”而不是“武化”?

李老师带领我们思考:作为教师,如何看待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她说:我的一个角度就是,教师要把时间、教学重点放在哪里.她提到三件事:第一,课堂教学要扎实落地.第二,课堂教学要有设计感.第三,构筑让学生有存在感的学习氛围与情境.她说这其中包括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看不见的我称之为课堂文化,看得见的就是所有有形的课程资源.我非常认同“课堂文化”这个说法,为什么是“文化”而不是“武化”?“文化”从哪里来?其实,所有这一切都来自我们教师,我们是“文化”的承载着,传承者!

为此,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我们需要改变,不要把教育的载体变成教育的目的,不要强制逼迫当成所谓的教育,不要把过度重复和过度训练当成教育,我们要用核心素养的理念,认真设计每一堂课,我们要深度挖掘每一学科的育人价值,我们还要不断的读书学习,把自我提升,自我修炼当成一生的必修课,只有我们的眼界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才会得以拓展,如果教师的教学视野不够宽广,学生往往会被束缚在教师的思想中.我们有“文化”了,我们课堂才会有设计感,才会为了那个更为高远目标离得更近,也只有我们心里有人,眼里有人,我们才能创造“让学生有存在感的学习氛围与情境”!

2.我们培养的是“群山”还是“高峰”?

李老师追问:“什么叫学习?如果我们只钻研教学方式,就会看到很多小孩在课堂里学得无助,他每天都在印证自己的不行、不会,所以我常常说我们的课堂是不是经常误以为一个小孩说了就是全班到位,个人懂了就是全班到位.”“我们老师常常是最没有耐心的人,我们个接个地把问题砸给学生,却连三秒钟的等待时间都不肯给.孩子如果说得慢一点,头上就好像盘旋着十儿只气势汹汹的秃鹰.”我们曾几何时这样想过,这是一个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的老师.

在这个时代,所有的行业都在研究他们的“客户”,学生也是我们的客户,我们用多少时间去研究他们,研究学情?这本身就应该是我们工作的重心,而我们常常只关注教材!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李老师不愧是研究型的老师,她细腻的指出:“好的课堂是看到学生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不是都一直会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用什么呢?用学生学的过程来教学.如果我们教学生,以学生学的立场而教学生的话,学生的问题会在教学中自然流淌,老师要有底气面对学生各式各样的问题,就是我们学科本身的基本素养够好.”是的,除了前面提到的基本素养,我还认识到,无论是课堂还是日常教育管理,我们要把“每一个”放在心上,落在实处,不能为了“高峰”而忽略了“群山”,什么“绿叶和红花同等重要”,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我们需要的是给他不同的养料,静待花开!

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需要等待,在等待中,孩子的原力被激发,在等中让他充满信心.

三、有序进行自我规划,让职业成为专业。

特别认同李老师的一句话:把你讨厌的事情做好并做完,你就可以做自己.我想,她这里提到的“讨厌的事”应该是与教育无关的琐事,杂事,毕竟我们的确有很多需要应付的事情,但我们不能被它们碎片化,情绪化,我们还有很多自己喜欢的事情.其实,听了李老师的报告,尤其是她对孩子的研究,对课堂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对问题深度的剖析,我都感受到,教育,这是一件多么有意思有意义的事啊?育人不也是在育已吗?所谓教学相长,大概就是如此.

如何才能“教学相长”如何进行自我规划?怎样才能让职业成为专业?郑立平老师在《优秀教师的成长之道》中,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和大家分享:他说,教育应该是一个发现学生、发展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教师最基本的工作是教书育人,既教书又育人,并且,教学是一种学术活动,包含研究性、创造性.但真正认识到、并在行动中自觉实践的不是很普遍,现实中存在“重教书,轻育人”、“重教学,轻教研”、“重传承,轻创新”的现象.当教师不仅传授获取知识、探索知识、创造知识的方法,而且还注重和研究学生学习欲望的激发与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还注重和研究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与综合素养提高,那么,这些教师的教学就进入了“立德树人”的境界,既教书又育人,既教学又研究,重在育人层面的发展(包括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我们称为“良师”.

如果再发展,教师就进入教学的自由王国,教学超越知识、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学规范,创造出教学智慧,能够著书立说,提出教育思想,我们描述为:从教的智慧到爱的艺术——并称为“大师”(或教育家),这是教师中的佼佼者,数量不会太多.在这一境界里,教学和爱的奉献是这些良师和大师生命的一部分,而这些良师和大师的生命也在教学和爱的奉献中得以升华.

每每品读老师的这段话,就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对教育充满了爱心,对学生更多了耐心,对工作多了一份恒心.

做李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李老师也是一个幸福的老师,有趣的老师!正如罗崇敏老师所言:“教育让我们做一个有趣的人.”李老师的确是把兴趣发展为情趣,又把情趣发展为志趣的好老师!她不但是我们大众公认的好老师,更是孩子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因为李老师把自己做成了研究型教师,用她的专业成长重塑了教师的尊严,我想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的第二次成长!感谢李老师三天的倾心付出,感谢我们领导的远见卓识,感谢老师们的热情和陪伴,感谢生命中所有的遇见!

做研究型教师心得体会(优质20篇)篇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近学习了《做研究型教师》这本书后感受很大,受益匪浅,成为我教学生涯中的一个新的起点,鞭策我进步的动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总觉得做研究是理论家的事情,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认识。在为期一学期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受益匪浅,使我更加了解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什么是研究型教师,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还有如何写教育博客,等等。我逐渐认识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者,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只有研究型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新课程的实施,更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新课程尤其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观和人才观;注意学习有关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书籍,从而能够适应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从根本上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是教师专业化、自主成长和提升自己人生质量的重要前提。

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就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教师要做一个善于研究的'人,善于反思的人。经常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点。可以通过教学日记与教育笔记较好地记录下教育反思的成果。

教师教育研究的定位:行动研究。教师应立足于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大量的教学反思笔记,汇总一系列教育教学案例,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感悟、领悟,在实践中始终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变得更贴近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接近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我国,尽管“研究型教师”的提法已经有一些年头,关于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如何做研究等也有不少探讨。我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培训工作者,也比较关注教师科研活动,并从事教师科研指导工作。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却常常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参考书籍而感到苦恼。一些关于研究的书籍要么理论艰深,晦涩难懂;要么程序复杂,枯燥乏味。近日读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鲍传友博士的新著《做研究型教师》,不觉眼前一亮。该书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却很丰富,既不乏理论阐述,也有实践操作分析;语言平实,通俗易懂;案例丰富鲜活,贴近教师生活。它为广大一线教师指出了一条开展教育研究的光明大道。

以案例学习为载体,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沟通桥梁。过去,我国的教师培训有过于理论化的倾向,而扎实的研究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应该注重提高教师做研究的实践能力。但是,如果只注重操作方法的训练又会使教师过于专注技巧,而忽视理论上的学习和反思,导致“矫枉过正”,使教师能够收获到“鱼”却不能收获“渔”。可以说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是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老问题和大问题。如何架设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桥梁,更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做研究型教师》一书为我们做了很好的尝试。该书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恰到好处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一些抽象的教育教学理论生活化、情境化,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研究的趣味和魅力,从经验走向理论自觉。

教师研究要有问题导向。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他们做研究第一个障碍就是不知道研究什么问题。缺乏问题意识可以说是当前广大中小学教师研究的通病。《做研究型教师》一书把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教会教师发现问题作为写作的一个重要目的。书中无论是理论阐述,还是案例分析都围绕问题而来,具有很好的问题指向性,这对于培养一线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以问题为中心的写作方式特别适合教师培训的需要,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培训不仅贴近教师生活场景,而且有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能。

教师研究重在方法。在很多次培训中,笔者发现有很多教师都有做研究的强烈愿望,也有做研究的很好设想,但是总认为自己“做不好研究”“不敢做”“做的不像样”,因而“羞羞答答”、半途而废的现象比较普遍。由此可见,教师对科研活动的畏难情绪尽管有观念上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对研究过程和方法的陌生。“不知道如何做研究”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又一通病。《做研究型教师》一书不惜大量篇幅列举和阐述了易于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掌握的'科研方法,为广大教师从事科研扫清了技术上的障碍,使得看似“神秘复杂”的科研活动变得容易操作,是一本很难得的教师培训教材。

合理表达研究结果,实现教师共同成长。当前对一线教师如何表达自己的科研成果既缺乏应有的重视,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实际上科研成果的表达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参与科研的兴趣和教学反思能力,也有利于推动教师同行进行科研交流,实现科研成果共享,从而共同成长。因此,指导教师科学地进行研究活动,规范地表达科研成果,成为《做研究型教师》的又一亮点。

著名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朱棣文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获得诺贝尔奖的秘诀是什么,是尝试和自信。尝试是一种行动,自信是观念,在观念上没有自信,仍然不会有尝试的行动。”

1、学习。

智慧来自学习。生命如树,学习就是生命的根须,教师只有让学习成为生命的状态,才能让自己的教育生涯青春常驻。教师作为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一个信息源,更要具有相当的学习力,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释放知识能量的同时,也是挖掘自身知识库藏的时候。只有勤于学习,广采博取,才能让自己原有的“一桶水”变为“奔流不息的长流水”,才可能对教材有真知灼见,才可能于平凡中见新奇,课堂上,才可能“口含灵珠、游刃有余……令学生流连忘返、全身心地陶醉”。智慧型教师具有智慧,离不开原有的知识积累,更离不开长期的不断学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爱心。

教师的智慧来自于爱。爱,是人类最伟大、无私的感情,爱所有人,更爱我们所有的孩子,要尽力呵护孩子的自尊心,有心才有智慧,心中有学生才有智慧。记得一位学者说“做教育爱是前提,爱是智慧,爱学生就是爱自己。”胸怀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气各异,兴趣爱好互有差异的学生;不仅做学生的良师,更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更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用自己教育的智慧和真情唤醒每个孩子的理想和信念,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也许他们并不完美,也许他们只是迟开的花朵,只要我们善于把他们的潜能发掘出来,就能促使其成才。能真心的爱学生,永远平和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对学生,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让学生在感到师爱之后,学会爱别人,学会怎样以爱心与人相处。只有把学生的成长真正和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紧密相连时,才会增强爱的情感;只有教育学生成长的同时,体验到自己人生价值,才会真正感受到爱的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他小的时候,曾将一把石子递给杂货铺老板“买糖”,杂货铺的老板迟疑了片刻后收下石子,然后把糖“卖”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个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的终生。”这个杂货铺老板不是教育家,但他拥有教育者的智慧与情怀,他没有以成人的逻辑去分析孩子的行为,而是以一颗宽容的心维护了一个幼小生命的尊严。教育是一门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所以也找不到一种通用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孩子。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的非常耐读的而又不易读懂的书,需要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勤读、细读,用智慧与理性去读。

3、读书。

智慧来自多读书。“读书万遍其意自现。”与书为伴,营造自我书香世界。读书是成才的最好途径也是惟一捷径。每天给自己安排一点读书的时间,增加阅读量,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由这些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过程。人类的教育虽然不断变迁与发展,但是教育的根本不会变化,教育培养人的功能不会变化,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会变化。如教育创新,虽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之一,但是对于创新教育的论述,现在可能并没有超过陶行知。因此,现代的许多教育新思想,其实只不过是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和案例与过去的大师对话而已。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师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认真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4、反思。

智慧来自反思。反思是一种学习方法,反思是一种工作态度。对一件事情进行反思,对一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反思,是一位有思想的教师前进途中必有的“程序”,更重要的是反思可以升华思想、凝结智慧。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将反思理论指导实践,融于实践,反过来,通过实践的检验进一步提升理论。一个经常地并自觉地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的教师,就有可能发现许多教学中的问题,越是发现问题,就越是有强烈的愿望想去解决这些问题。关注问题并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教师树立自己的科研意识,并潜心参与教学研究的过程。反思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不断学习和思考,通过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能力。根据自己的实际,突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突出教育教学规律的探寻,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5、创新。

智慧来自创新。教育的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这就决定了教师工作必须要有创造性,智慧型教师不但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而且还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善于反思,勇于否定自我,不断出新,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教师的创造力增强了,智慧丰富了,必然会带出一大批拥有智慧、富有创造力的学生。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勤于思考,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自我,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智慧型教师”将成为我不断追求、自觉探索的目标。

秋风送爽,送来了海峡那边一缕清风.8月底,在高密教体局的组织下,有幸聆听了台湾名师李玉贵老师的三场精彩报告,她娓娓道来,轻声漫语,仿佛饕餮大餐,令人震撼.当下有几点思考,与同仁们分享:。

一、教书是为了育人。

1.课堂为谁而进行?

郑立平老师的嘱托又回响在耳旁:“我们在教师职业上无论做什么,其实都是围绕着人展开,也始终是为了人的身心成长这个永恒的目的!你教的学科,无非是工作投射的影子;而你的工作无非是观照生活的一面镜子;而你的所谓生活,也无非是一个特殊的人---你自己继续要撰写下去的一个故事.当你是天上那颗闪烁着慈爱与敬畏的星,所看到的就都是人生风景.”

今天,听了台湾名师李玉贵老师的报告,很多思想与郑老师的思考有异曲同工之妙,我真切的体会到:无论你教什么课,都是一个载体,无论你教什么,都要通过这个载体把德培植进去,把人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有可以带得走的能力,有完善的人格和终生受益的品质!

2.孩子出现问题怎么办?

为此,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我们需要改变,不要把抱怨牢骚当成所谓的教育,我们要留点育人的空间,省下育人的时间,想办法,找方法,用行动研究去解决这些困难,才能让我们自己变得更专业!而唯有我们专业了,才能给孩子真正有效的指导,才能得到家长学校的认同,才能得社会更多的尊重!

二、核心素养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

1.为什么是“文化”而不是“武化”?

李老师带领我们思考:作为教师,如何看待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她说:我的一个角度就是,教师要把时间、教学重点放在哪里.她提到三件事:第一,课堂教学要扎实落地.第二,课堂教学要有设计感.第三,构筑让学生有存在感的学习氛围与情境.她说这其中包括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看不见的我称之为课堂文化,看得见的就是所有有形的课程资源.我非常认同“课堂文化”这个说法,为什么是“文化”而不是“武化”?“文化”从哪里来?其实,所有这一切都来自我们教师,我们是“文化”的承载着,传承者!

为此,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我们需要改变,不要把教育的载体变成教育的目的,不要强制逼迫当成所谓的教育,不要把过度重复和过度训练当成教育,我们要用核心素养的理念,认真设计每一堂课,我们要深度挖掘每一学科的育人价值,我们还要不断的读书学习,把自我提升,自我修炼当成一生的必修课,只有我们的眼界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才会得以拓展,如果教师的教学视野不够宽广,学生往往会被束缚在教师的思想中.我们有“文化”了,我们课堂才会有设计感,才会为了那个更为高远目标离得更近,也只有我们心里有人,眼里有人,我们才能创造“让学生有存在感的学习氛围与情境”!

2.我们培养的是“群山”还是“高峰”?

李老师追问:“什么叫学习?如果我们只钻研教学方式,就会看到很多小孩在课堂里学得无助,他每天都在印证自己的不行、不会,所以我常常说我们的课堂是不是经常误以为一个小孩说了就是全班到位,个人懂了就是全班到位.”“我们老师常常是最没有耐心的人,我们个接个地把问题砸给学生,却连三秒钟的等待时间都不肯给.孩子如果说得慢一点,头上就好像盘旋着十儿只气势汹汹的秃鹰.”我们曾几何时这样想过,这是一个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的老师.

在这个时代,所有的行业都在研究他们的“客户”,学生也是我们的客户,我们用多少时间去研究他们,研究学情?这本身就应该是我们工作的重心,而我们常常只关注教材!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李老师不愧是研究型的老师,她细腻的指出:“好的课堂是看到学生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不是都一直会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用什么呢?用学生学的过程来教学.如果我们教学生,以学生学的立场而教学生的话,学生的问题会在教学中自然流淌,老师要有底气面对学生各式各样的问题,就是我们学科本身的基本素养够好.”是的,除了前面提到的基本素养,我还认识到,无论是课堂还是日常教育管理,我们要把“每一个”放在心上,落在实处,不能为了“高峰”而忽略了“群山”,什么“绿叶和红花同等重要”,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我们需要的是给他不同的养料,静待花开!

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需要等待,在等待中,孩子的原力被激发,在等中让他充满信心.

三、有序进行自我规划,让职业成为专业。

特别认同李老师的一句话:把你讨厌的事情做好并做完,你就可以做自己.我想,她这里提到的“讨厌的事”应该是与教育无关的琐事,杂事,毕竟我们的确有很多需要应付的事情,但我们不能被它们碎片化,情绪化,我们还有很多自己喜欢的事情.其实,听了李老师的报告,尤其是她对孩子的研究,对课堂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对问题深度的剖析,我都感受到,教育,这是一件多么有意思有意义的事啊?育人不也是在育已吗?所谓教学相长,大概就是如此.

如何才能“教学相长”如何进行自我规划?怎样才能让职业成为专业?郑立平老师在《优秀教师的成长之道》中,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和大家分享:他说,教育应该是一个发现学生、发展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教师最基本的工作是教书育人,既教书又育人,并且,教学是一种学术活动,包含研究性、创造性.但真正认识到、并在行动中自觉实践的不是很普遍,现实中存在“重教书,轻育人”、“重教学,轻教研”、“重传承,轻创新”的现象.当教师不仅传授获取知识、探索知识、创造知识的方法,而且还注重和研究学生学习欲望的激发与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还注重和研究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与综合素养提高,那么,这些教师的教学就进入了“立德树人”的境界,既教书又育人,既教学又研究,重在育人层面的发展(包括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我们称为“良师”.

如果再发展,教师就进入教学的自由王国,教学超越知识、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学规范,创造出教学智慧,能够著书立说,提出教育思想,我们描述为:从教的智慧到爱的艺术——并称为“大师”(或教育家),这是教师中的佼佼者,数量不会太多.在这一境界里,教学和爱的奉献是这些良师和大师生命的一部分,而这些良师和大师的生命也在教学和爱的奉献中得以升华.

每每品读老师的这段话,就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对教育充满了爱心,对学生更多了耐心,对工作多了一份恒心.

做李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李老师也是一个幸福的老师,有趣的老师!正如罗崇敏老师所言:“教育让我们做一个有趣的人.”李老师的确是把兴趣发展为情趣,又把情趣发展为志趣的好老师!她不但是我们大众公认的好老师,更是孩子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因为李老师把自己做成了研究型教师,用她的专业成长重塑了教师的尊严,我想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的第二次成长!感谢李老师三天的倾心付出,感谢我们领导的远见卓识,感谢老师们的热情和陪伴,感谢生命中所有的遇见!

教师教育研究的定位:行动研究。教师应立足于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大量的教学反思笔记,汇总一系列教育教学案例,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感悟、领悟,在实践中始终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变得更贴近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接近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的行动研究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能够持续不断地对教育和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从而汇总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就。教师研究的问题产生于实际的工作情境之中,并且研究的过程也是从实际情境出发,根据实际情境的需要,随时检讨,不断进行修正;行动研究同时也是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它在突出教师实践的"研究"特征的同时,也突出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整个研究过程中自始自终都贯穿着对教师自我反思的要求。这种自我反思,对于教师个人而言,是一种学习过程,对于教育实践而言,是找到针对即时情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有效途径。教师始终是行动研究的主要研究者,研究的对象是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研究得目的在于透过科学方法的应用,以解决课堂内的问题因此研究的过程中必然主动容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行动质量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特别重视实际工作者对实践问题的认识、感受和经验。行动研究实质上也是研究过程和行动过程的统一体。

教师研究问题的确定:从实际中来。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主要围绕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其问题的来源从教育教学的疑难重寻找问题;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确定问题。

教师研究的基本程序:从计划到反思。教师的教育研究活动的实施经历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几个步骤。首先对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设计、设想或打算,教师有意识地将行为纳入研究的框架,持续不断地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其次教师在行动研究时不断反思与积累中,难免形成对问题的新的认识,也难免会有新的因素介入研究,从而影响原有计划的达成,教师行动研究时随着教育情境的变化和教师认识的加深,行动也在不断调整的。第三教师注重收集行动研究过程相关的资料,以备后续的反思、改进之用;最后教师对计划、行动和观察进行分析和思考,全面系统描述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理智判断和评价,从而为下一阶段的行动提供科学合理的研究方向。

总之,通过学习,我意识到只有研究型的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当然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型教师,对我来说任重而道远。我将把参加这次培训活动当做一次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契机,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在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做研究型教师心得体会(优质20篇)篇六

教师决定着课改的成败。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者,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首先,教师在重新确立在教学当中的角色时,遭遇作为教学组织者在诸多领域的知识、方法和实践经验储备明显不足。教师角色的确立,直接决定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影响着课程实施的走向和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的角色是大纲、教材的解说者、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应对各种考试的组织者,教师可以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新的课程改革在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成为一名研究者,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对于相当数量的教师来讲,完成这样的角色转变,从根本上改革自己多年来形成的教学方式是一件十分复杂十分痛苦的事情,压力是很大的。这不仅是因为在应试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下教师已经形成了应对各种考试的有效的'教学方式,也还因为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法都提出了较以往不同的要求。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新增了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作为教学组织者在诸多领域的知识、方法和实践经验储备明显不足。面对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只有一种正确选择,那就是积极应对,在教改实践中不断学习,使自己成为一名有知识、会研究、善创新的教师。

事实上,新的课程改革在对教师传统角色、传统教学方式形成前所未有的冲击的同时,也为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把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学工作的组织者、研究者、领路人,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作为一种理念,作为一个追求的目标,在课程改革中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要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就必须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充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养水平。

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新课程的实施,更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新课程尤其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理论,确立符合素质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要求的教学观和人才观;学习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心理的有关知识,准确把握当代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做到因材施教;还要注意学习有关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书籍,从而能够适应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从根本上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不仅是为了民族的复兴与进步和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也是教师专业化、自主成长和提升自己人生质量的重要前提。

要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掌握和运用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教学研究的方法是很多的,诸如:课堂观察、问卷编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校本研究等。同时,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学习内容的丰富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还应熟识和了解其它领域的研究方法,如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本领等。从理论专著中学习这些方法是必要的,但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应用之妙在于创新,教师只有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不断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创新,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研究型的教师。

《中国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报》2003年7月10日第8版。

做研究型教师心得体会(优质20篇)篇七

教师教育研究的定位:行动研究。教师应立足于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大量的教学反思笔记,汇总一系列教育教学案例,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感悟、领悟,在实践中始终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变得更贴近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接近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的行动研究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能够持续不断地对教育和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从而汇总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就。教师研究的问题产生于实际的工作情境之中,并且研究的过程也是从实际情境出发,根据实际情境的需要,随时检讨,不断进行修正;行动研究同时也是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它在突出教师实践的"研究"特征的同时,也突出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整个研究过程中自始自终都贯穿着对教师自我反思的要求。这种自我反思,对于教师个人而言,是一种学习过程,对于教育实践而言,是找到针对即时情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有效途径。教师始终是行动研究的主要研究者,研究的对象是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研究得目的在于透过科学方法的应用,以解决课堂内的问题因此研究的过程中必然主动容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行动质量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特别重视实际工作者对实践问题的认识、感受和经验。行动研究实质上也是研究过程和行动过程的统一体。

教师研究问题的确定:从实际中来。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主要围绕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其问题的来源从教育教学的疑难重寻找问题;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确定问题。

教师研究的基本程序:从计划到反思。教师的教育研究活动的实施经历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几个步骤。首先对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设计、设想或打算,教师有意识地将行为纳入研究的框架,持续不断地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其次教师在行动研究时不断反思与积累中,难免形成对问题的新的认识,也难免会有新的因素介入研究,从而影响原有计划的达成,教师行动研究时随着教育情境的变化和教师认识的加深,行动也在不断调整的。第三教师注重收集行动研究过程相关的资料,以备后续的反思、改进之用;最后教师对计划、行动和观察进行分析和思考,全面系统描述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理智判断和评价,从而为下一阶段的行动提供科学合理的研究方向。

总之,通过学习,我意识到只有研究型的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当然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型教师,对我来说任重而道远。我将把参加这次培训活动当做一次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契机,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在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做研究型教师心得体会(优质20篇)篇八

“时间,时间,像飞鸟,滴答滴答向前跑,今天我们毕业了,明天就要上学校。。。。。”在小朋友嘹亮的《毕业歌》声中,我意识到一个学期的帷幕又即将落下,也意味着他们就要毕业了,看着他们一个一步脚印的向前奋进,并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我感到无比的欣慰,而回顾这学期的教学历程,我也记忆犹新。

教学工作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也非常的重视,因为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小学教育质量影响很大,因此,每天我都认真仔细的备好每一堂课,并与其他老师及廖院长交流,以此保证知识的准确性,还仔细地为孩子的性格特点及学习情况,针对他们不懂的及掌握不好的加以辅导与练习。本学期,在拼音方面,让幼儿学习了14个复韵母和4个后鼻韵母,以及声母与韵母相结合的音节拼读及有关介音的拼读。从掌握的情况来看,我班的拼音掌握的还是较好的,有些家长也对我说他们的孩子拼音还是掌握的很不错的,有时在家做作业时,孩子还会教他们什么是前鼻音,什么是后鼻音,什么又叫整体认读音节,并对我说:“老师,真的谢谢你,你辛苦了!”虽说是短短的数语,但却是对老师付出的努力是给予肯定的,我听了很欣慰,证明我三年来所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都说一分耕耘换取一份收获,家长的几句话,让我对这份神圣的职业更热爱,也希望幼儿能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在小学里有个更好的发展与提高。

在方案数学里,《保姆丽娜》中,幼儿在通过点数小虫和鸟蛋,让幼儿学习较多数量的念唱和计数,并学习上下、左右,以及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品空间的方位关系;在《外婆家的快乐生活》中,让幼儿学习了看日历,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天及一个星期有7天并能正确的说出昨天、今天和明天各是星期几,还认识了时钟,学会看整点和半点,并初步的建立时间的概念,懂得珍惜时间;在《长工羽儿发达记》中,让幼儿在知道称重农作物的过程中,了解了物品的轻重的等量换算,并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运算,还学习通过物品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并知道“交集”等的逻辑推理知识;在《阿里巴智斗黑衣强盗》中,让幼儿通过点数具体的物品方式,学习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再通过点数物品的方式,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和不退位减,还学习了简单的统计方法,让幼儿初步感受统计的意义,并学习运用加减法进行钱币的找付,还能熟练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数和倒数,并了解数的关系。在阅读方面,学习了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幼儿能够认真、安静地听儿歌,及理解儿歌大意,并能复述儿歌的主要内容;培养幼儿听散文的兴趣,并体会散文的美;也培养幼儿听古诗的兴趣,并初步了解古诗大意;培养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并能找出故事中发展的线索来复述故事内容;一学期下来,大部分的幼儿还是能掌握这些知识的,但也有个别能力弱的幼儿还欠缺,在教学方面,我知道自己的业务水平还是有限的,“不耻下问”一直是我的座右铭,因此,在教学上我还得边学边问,以此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安全是幼儿园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因此,安全是幼儿园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保障每个幼儿的人身安全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和职责,为了让家长放心,让幼儿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

做研究型教师心得体会(优质20篇)篇九

最近学习了《做研究型教师》这本书后感受很大,受益匪浅,成为我教学生涯中的一个新的起点,鞭策我进步的动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总觉得做研究是理论家的事情,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认识。在为期一学期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受益匪浅,使我更加了解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什么是研究型教师,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还有如何写教育博客,等等。我逐渐认识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者,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只有研究型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新课程的实施,更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新课程尤其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观和人才观;注意学习有关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书籍,从而能够适应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从根本上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是教师专业化、自主成长和提升自己人生质量的重要前提。

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就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教师要做一个善于研究的'人,善于反思的人。经常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点。可以通过教学日记与教育笔记较好地记录下教育反思的成果。

教师教育研究的定位:行动研究。教师应立足于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大量的教学反思笔记,汇总一系列教育教学案例,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感悟、领悟,在实践中始终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变得更贴近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接近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做研究型教师心得体会(优质20篇)篇十

电影《热血教师》是根据美国最佳教师获得者罗恩克拉克的故事改编的,影片以真实感人的例子讲述了克拉克老师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朴实自然流畅的纪实手法描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见解。剧中的克拉克老师信心十足、风趣幽默,他善于捕捉教育时机,善于用敏锐的目光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他是一个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热爱生活且令人敬佩的人。

绝大多数老师都曾说过或者听过这样的话,每一个孩子的本质都是纯洁、善良的,以前我半信半疑,但看完该电影,完全消除改变了我此前的怀疑态度。一个好老师是不会害怕现实的考验的,期间也许会遇到许多挫折,但他从不抱怨,并对自己工作方法进行不断的反思。我想我们与克拉克最大的不同:不是我们缺乏爱心与耐心,而是我们太缺乏坚持,在现实面前,我们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低头,太容易放弃既定的目标。有人说,克拉克把教育当成事业来做,而我看完电影之后,我觉得他更像是在完成一个使命,似乎没有完成这个使命,他就无法向自己,向学生交代一样。我们常把一些话挂在嘴边,却没有将它融入我们的生命中,以致无法专注于我们的教育使命。每当自己想放弃或作艰难抉择的时候,脑海里不时会闪现出去追逐人生中最渴望的东西,敢于做梦,敢于冒险。这句话。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立志成为一名热血教师,在将来的工作中释放出我所有的工作热情和能量。然而,所有的教育经验其实都仅仅只是参考,唯一的真理只有自己才能够发现。

做研究型教师心得体会(优质20篇)篇十一

教师的行动研究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能够持续不断地对教育和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从而汇总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就。教师研究的问题产生于实际的工作情境之中,并且研究的过程也是从实际情境出发,根据实际情境的需要,随时检讨,不断进行修正;行动研究同时也是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它在突出教师实践的“研究”特征的同时,也突出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整个研究过程中自始自终都贯穿着对教师自我反思的要求。这种自我反思,对于教师个人而言,是一种学习过程,对于教育实践而言,是找到针对即时情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有效途径。教师始终是行动研究的主要研究者,研究的对象是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研究得目的在于透过科学方法的应用,以解决课堂内的问题因此研究的过程中必然主动容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行动质量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特别重视实际工作者对实践问题的认识、感受和经验。行动研究实质上也是研究过程和行动过程的统一体。

教师研究问题的确定:从实际中来。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主要围绕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其问题的来源从教育教学的疑难重寻找问题;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确定问题。

教师研究的基本程序:从计划到反思。教师的教育研究活动的实施经历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几个步骤。首先对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设计、设想或打算,教师有意识地将行为纳入研究的框架,持续不断地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其次教师在行动研究时不断反思与积累中,难免形成对问题的新的认识,也难免会有新的因素介入研究,从而影响原有计划的达成,教师行动研究时随着教育情境的变化和教师认识的加深,行动也在不断调整的。第三教师注重收集行动研究过程相关的资料,以备后续的反思、改进之用;最后教师对计划、行动和观察进行分析和思考,全面系统描述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理智判断和评价,从而为下一阶段的行动提供科学合理的研究方向。

总之,通过学习,我意识到只有研究型的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当然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型教师,对我来说任重而道远。我将把参加这次培训活动当做一次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契机,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在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做研究型教师心得体会(优质20篇)篇十二

什么是共产党员?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优秀共产党员有什么样的特质?10月26晚由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两优一先”“两学一做”特别节目《榜样》将对这些问题一一解答,给出了共产党员的和答案,给出了优秀党员的答案,出了优秀党员的特质,更释放了出了榜样的磅礴力量。

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在《榜样》中的十名优秀共产党员,有坚持十九年尝试种植的退休老党员,有36年坚持在深山教学的支教点教师,有用双手为高铁提速的国家工匠……他们虽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经历,但却有着同样的信仰,同样的追求,同样的忠诚,他们共同打造了共产党员的榜样,为广大党员奋力前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从榜样中汲取坚守的力量。罗官章,原县人大常委员副主任,在退休十九年里,坚守在牛庄脱贫致富第一线……这就是优秀共产党员的坚守,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家庭也有希望生活过得更好的愿望,但他们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虽历经失败与挫折,但始终坚持如始,用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坚守。

如今,在党和国家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一些党员干部却不甘坚守、不愿坚守、不屑坚守,以获得最大利益为追求,甚至不惜以丢失党性为代价。广大党员要以优秀共产党员为榜样,从他们身上汲取坚守的力量,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始终肩负起一个党员的责任担当,在坚守中书写一个党员的忠诚。

从榜样中汲取奉献的力量。支月英,一位支教点教师,19岁就开始进入寂寞、艰苦的山村教学,在36年的坚守中,用自己的青春和付出教带出了1000多名孩子,撑起了整整两代人求知的天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无私的奉献。奉献,是共产党员必备的属性,善于奉献、乐于奉献的共产党员才会真正成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但当下,个别党员干部却把奉献抛之脑后,但凡为党和人民做出些贡献,就以此作为和组织谈条件、要待遇的“筹码”,稍不顺其意,就满是牢骚,甚至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回报”自己曾经的奉献,以致于一错再错,最后为成党和人民事业的“拌脚石”。其实,奉献是党员本应承担的使命,党员只有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才会甘于奉献,才能彰显出党员的本色。

正是有这些实干的优秀共产党员,使我们日益接近伟大复兴的梦想,正是他们的实干精神,让更多的党员为之感动,受之鼓舞,自觉投身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去。实干才能兴邦,广大党员干部应不断从优秀共产党员身上汲取实干的力量,敢于直面挑战,勇于拼博创新,努力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

做研究型教师心得体会(优质20篇)篇十三

摘要: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为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教师要迅速地成长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树立研究意识,更新教育观念,多读书,多实践。

关键词:研究意识;更新观念;读书;实践。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为了刻意追求学生的考试分数而解决某个问题,而是应该成为一个研究者,通过研究,探索出教育教学的新路子,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要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研究意识。

研究并不是专家学者的专利,一线教师有着更加便利的条件。理论只有在具体实践的情境中才能发挥功效,也必须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和训练才能得到和确认,而不能只靠他人的给予。知识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技能的提高要靠自我的悟性与经验的积累,而经验需要深入思考,需要像科学家那样探索,以理性的眼光审视自己和向他人学来的经验、使用的方法,从而把实践上升到理论,成为自己的'东西。日积月累,使自己知识广博,头脑聪慧,思维敏捷,理论功底扎实。

二、更新教育观念。

先进的教育观念产生积极的教育行为,使教育获得成功,而落后的教育观念,则产生消极的教育行为,导致教育的失败,甚至伤害了我们的学生。比如,我们一直在探索怎样才能让学生考试取得好分数,于是精心备课,认真批改作业,对学生严格要求。可是,近几年来,学生思维活跃,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但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学校,不喜欢老师,不喜欢上课,不喜欢空洞的说教,对半蒙半骗的教育手段强烈反感,说到底就是已经从心底拒绝了学校教育。这时候,我们需要研究的,并不是如何去迎合学生的喜好,而是更为根本的两个问题:(1)现在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2)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如果还像以前那样对全体学生采取一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教育教学效果就会事倍功半。()所以,研究型教师要随着时代的改变,随着学生情况的改变而更新教育观念,研究的问题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从读书中吸取精华。

书籍是前人智慧的结晶,研究型教师必须广泛读书,不仅要读专业书籍,还要读一些开阔视野的书籍,把对自己研究非常有实用价值的知识记下来,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或宝贵材料,促进研究,促进教改。

四、在实践中探索。

一个研究型的教师要勇于实践探索,把实践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教学过程应当是教师带领学生主动认识、探究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当以探究为切入点,组织教学活动。学生是教师的探究伙伴,师生一起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做一个激励学生思考的人,为学生提供咨询的人,同学生平等交换意见的人,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而不是提供现成结论的人,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人。探究教学的内质是以人为本,重视全面发展,重视个性特长,重视潜能开发。遇到问题,主动、诚恳地说出自己的体验感悟,与同行多交流,一起探讨,找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

今天,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引向了全面化,深入化,为我们的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们更应该迅速地从一个普通教师成长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县徐镇第一初级中学)。

做研究型教师心得体会(优质20篇)篇十四

第一段: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转变,研究型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型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自主探究和研究,以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实践中,研究型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并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的研究型学习心得体会。

第二段:

研究型学习的过程需要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主题,并采用各种途径来获取信息、经验和知识。通过这种方式,我很快发现,自己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和探索的空间,同时也能够让自己的知识储备得到更为广泛和深入的拓展。我学会了如何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判断,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找到最为重要和适合自己的那一部分。这些能力不仅增加了我的学术技能,而且也在日常生活中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第三段:

研究型学习的另一个重要优势是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研究中,我们需要和其他学生共同探讨和交流,学会倾听和表达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凝聚共同的力量达成目标。而且,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加强自己的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些都是我在研究型学习中所收获到的,也是我认为研究型学习比传统学习更为重要和有意义的原因。

第四段:

同时,研究型学习也需要自己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和思考。我在这里学会了如何制定合适的研究方案,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在不同的场景下运用所学的技能和知识。这些都是需要反复实践和琢磨的过程,但是归纳总结出来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研究型学习的诀窍。

第五段:

总的来说,研究型学习是一种跨学科、富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它极大地激发了我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尽管在研究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相信困难本身就是深入学习的一部分,而我也因此得到了不少难得的机会和经验。因此,我非常推崇这种学习方式,认为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和能力,从而成为更加独立、自信和高效的学习者和社会人。

做研究型教师心得体会(优质20篇)篇十五

研究型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实践和探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国家提倡“创新、创业、创造”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型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分享作者在参加研究型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体验和感悟。

研究型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在一个开放、自由的环境中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它的核心方法是项目驱动,以虚拟实验/仿真实验、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获取关于问题的真实信息、从中总结出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环节、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研究型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强调过程性学习,注重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培养。

作者在参加研究型学习过程中,第一次体会到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性。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在研究型学习中,则需要学生自主探究,从问题中不断寻找答案。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学习的意愿极大地影响了研究型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此外,研究型学习也需要学生掌握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组内成员要密切合作,相互协助,在不断交流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方法。

通过研究型学习,作者体会到了开放、自由、探究的学习氛围,尝试到学员们之间的协作,发现了研究型学习对于个人思维能力、领导力、技术创新能力的启迪。在研究型学习里,课程不仅是教学和学习的容器,更是互动与协同的平台。这种教学可以清晰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领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资源分配能力,并且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第五段:结语。

总之,研究型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参加过研究型学习后,我发现自己多了一份领会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对今后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相信随着研究型教学的推进,它会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和创新,有助于我们成为更加全面发展的人才。

做研究型教师心得体会(优质20篇)篇十六

智慧来自学习。生命如树,学习就是生命的根须,教师只有让学习成为生命的状态,才能让自己的教育生涯青春常驻。教师作为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一个信息源,更要具有相当的学习力,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释放知识能量的同时,也是挖掘自身知识库藏的时候。只有勤于学习,广采博取,才能让自己原有的“一桶水”变为“奔流不息的长流水”,才可能对教材有真知灼见,才可能于平凡中见新奇,课堂上,才可能“口含灵珠、游刃有余……令学生流连忘返、全身心地陶醉”。智慧型教师具有智慧,离不开原有的知识积累,更离不开长期的不断学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的智慧来自于爱。爱,是人类最伟大、无私的感情,爱所有人,更爱我们所有的孩子,要尽力呵护孩子的自尊心,有心才有智慧,心中有学生才有智慧。记得一位学者说“做教育爱是前提,爱是智慧,爱学生就是爱自己。”胸怀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气各异,兴趣爱好互有差异的学生;不仅做学生的良师,更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更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用自己教育的智慧和真情唤醒每个孩子的理想和信念,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也许他们并不完美,也许他们只是迟开的花朵,只要我们善于把他们的潜能发掘出来,就能促使其成才。能真心的爱学生,永远平和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对学生,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让学生在感到师爱之后,学会爱别人,学会怎样以爱心与人相处。只有把学生的成长真正和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紧密相连时,才会增强爱的情感;只有教育学生成长的同时,体验到自己人生价值,才会真正感受到爱的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他小的时候,曾将一把石子递给杂货铺老板“买糖”,杂货铺的老板迟疑了片刻后收下石子,然后把糖“卖”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个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的终生。”这个杂货铺老板不是教育家,但他拥有教育者的智慧与情怀,他没有以成人的逻辑去分析孩子的行为,而是以一颗宽容的心维护了一个幼小生命的尊严。教育是一门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所以也找不到一种通用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孩子。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的非常耐读的而又不易读懂的书,需要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勤读、细读,用智慧与理性去读。

智慧来自多读书。“读书万遍其意自现。”与书为伴,营造自我书香世界。读书是成才的最好途径也是惟一捷径。每天给自己安排一点读书的时间,增加阅读量,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由这些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过程。人类的教育虽然不断变迁与发展,但是教育的根本不会变化,教育培养人的功能不会变化,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会变化。如教育创新,虽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之一,但是对于创新教育的论述,现在可能并没有超过陶行知。因此,现代的许多教育新思想,其实只不过是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和案例与过去的大师对话而已。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师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认真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智慧来自反思。反思是一种学习方法,反思是一种工作态度。对一件事情进行反思,对一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反思,是一位有思想的教师前进途中必有的“程序”,更重要的是反思可以升华思想、凝结智慧。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将反思理论指导实践,融于实践,反过来,通过实践的检验进一步提升理论。一个经常地并自觉地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的教师,就有可能发现许多教学中的问题,越是发现问题,就越是有强烈的愿望想去解决这些问题。关注问题并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教师树立自己的科研意识,并潜心参与教学研究的过程。反思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不断学习和思考,通过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能力。根据自己的实际,突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突出教育教学规律的探寻,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智慧来自创新。教育的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这就决定了教师工作必须要有创造性,智慧型教师不但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而且还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善于反思,勇于否定自我,不断出新,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教师的创造力增强了,智慧丰富了,必然会带出一大批拥有智慧、富有创造力的学生。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勤于思考,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自我,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智慧型教师”将成为我不断追求、自觉探索的目标。

做研究型教师心得体会(优质20篇)篇十七

研究型审计是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的审计一种形态。作为一位审计实习生,我有幸参与了多次研究型审计项目,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收获与成长。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研究型审计实践心得体会。

研究型审计,区别于传统的审计模式,更加强调对业务的深度剖析与具有逻辑性的审计工作。我在实践中感受到,研究型审计更注重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风险管理,从而提供更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而传统审计中仅仅是重点关注账目核对,而忽略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存在的风险。

第三段:侧重思维的培养。

在研究型审计中,审计人员需要有出色的思维能力。不仅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审计知识,还需要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因为每个企业的具体业务都是复杂而独特的,可能需要专门的方法和思考后才能够搞清楚。对于我来说,通过研究型审计,我不仅掌握了复杂的业务知识,还锻炼了问题解决的能力,拓展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第四段:注重完善的工作流程。

在研究型审计实践中,工作流程和方法至关重要。一份完善的工作流程可以使我们更高效的吸收所需信息,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和遗漏,并使审计工作更高效和准确。我所参与的研究型审计团队,严格执行工作流程,定期开会讨论问题,不断优化流程,不断优化方法,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五段:结语。

总之,研究型审计带来的包括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企业了解,更具有效性的审计工作,以及更开阔的思维视角等方面的独特价值。通过实践,我认为研究型审计将成为审计领域的主流趋势,我相信,随着科技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研究型审计的应用空间和前景将不断扩大。对于我来说,研究型审计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非常珍贵的经历,帮助我掌握了独特的审计技能和思维方式,同时提升了职业上的竞争力。

做研究型教师心得体会(优质20篇)篇十八

审计是企业遵守法规、保护股东权益、提高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研究型审计相对于传统审计更加注重深度、广度和创新,是审计行业的一个新趋势。在实践中,我深深地认识到了研究型审计与传统审计有哪些区别,体会到了如何做好研究型审计的重要性。下面将结合实践中的体会,探讨研究型审计的具体实践经验和方法。

第二段:确定审计策略。

在研究型审计中,首先需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审计需求,确定审计的方向和策略。个人认为,这需要对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例如,在财务状况方面,我们需要对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造假等问题进行分析,以防止客户作假。而在内部控制方面,我们需要评估企业财务控制水平,从而确定审计策略。此外,在确定审计策略时,需要对审计机构进行详细的介绍,以便更好地了解客户的业务和风险状况。

第三段:实施审核流程。

由于研究型审计在审计质量和深度上的要求更高,因此需要设计更全面和严谨的审核流程。在实施审核流程时,我们需要注重各个环节的质量和完整性,并通过适当的检查,保证审计的调查性和可靠性。此外,在审核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保持专业和独立的态度,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和客观。

第四段:与客户沟通。

研究型审计中,与客户的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我们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业务和风险状况,为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问题分析和解决。其次,我们需要及时与客户沟通审计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确保客户清楚审计结果和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最后,需要与客户达成共识,从而更好地实现双方的合作。

第五段:总结体会。

研究型审计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工作,需要面对各种复杂和特殊情况,因此要做好研究型审计需要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在实践中,我更加认识到了研究型审计的意义和重要性,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如何做好研究型审计的方法和技巧。在研究型审计中,需要注重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总结理论知识。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我将不断加强对研究型审计的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审计服务。

做研究型教师心得体会(优质20篇)篇十九

在新课程的培训中,我们发现:面对新课程全新的教育理念,许多一线教师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有人甚至说:我不会教书了。的确,新课程要求教师重新规划其职业生活,重新摆布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关系,重新调整教育教学行为,这对中小学教师而言无异于一次涅?。但是,只要我们勇敢地去面对它、分析它、研究它,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自觉摒弃传统教育思想中一些陈腐的东西,我们就能够在新的教育思想理念的指导下,找到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也就是说,广大中小学教师要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就必须从传统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培养研究型教师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培训机构都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

什么是研究型教师?目前教育理论界尚无准确的界定。笔者认为,研究型教师是这样一种类型的教师:能根据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把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加以概括和提炼,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有效地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并不断地去探求教育中未知的规律。

研究型教师的概念是针对“经验型教师”提出来的,如果我们把中小学教师分为几个类型的话,大致可分为初学型、经验型、研究型、专家型等四种类型,一个初学型教师工作3-5年以后,一般都可以成为一个经验型教师,而经验型教师如果缺乏理论修养和对实践的反思意识,就会年复一年重复已有的经验而难于转向研究型教师,更不用说成为专家型的教师了。研究型教师是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必要过渡,研究型教师通过实践-理论-实践的多次反复,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学行为,探讨未知的规律,就会逐渐以其丰硕的研究成果和独到的理论建树而成为专家型教师。当然,最终成为专家型教师的只会是凤毛麟角,但通过各种渠道的培养,使广大中小学教师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则是可能的,也是应该的。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要成为研究型教师,首先是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爱岗敬业,热爱学习,勤奋工作,乐于奉献。其二是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离开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低效率的,也就不可能获得真知灼见,科学研究便无从谈起。其三是要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运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以研究,善于把研究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敢于突破固定的程序和模式,提出独到的见解。其四是要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能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手段获取教育教学信息和教改经验,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2、培养研究型教师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教师职业的认识存在着巨大的偏差,过于强调其外在的社会价值而忽视其促进教师生命成长和人生目标实现的内在价值。所以人们常用“春蚕”、“蜡烛”、“人梯”等比喻来表征教师形象,在人们眼中,教师是“牺牲自己,照亮别人”的悲剧形象。另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利益一元化,教师身份革命化,抵制一切形式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曾是我们社会惟一的价值准则,教师在个人发展上稍有动作便会被斥为“不务正业”而遭到“棒喝”和“封杀”,社会也总是以外部力量来约束、导引教师的发展,教师常常是背负着沉重的社会使命前行,往往因不堪重负而疲于应付,只能把自己的职业视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无奈地苦捱”。再加上不健全的教育评价机制的影响,导致一些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年复一年重复着同样的教学活动。

今天,我们的社会已经转型,社会利益格局已成多元化,传统的泛政治化的价值观也必然要随之发生变化,崇高动机与利己动机、理想境界与世俗目标已没有明显分界。如果教师能立足于自己的岗位,边教学边研究,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谋求自身的发展而获得名利,理应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学习化的今天,教育处在科学知识剧增、技术革新不断、国际竞争愈益激烈的背景下,如若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教育就会落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就不可能实现社会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培训出高素质的人才,而不做研究型的教师就不可能成为高素质的教师。

3、培养研究型的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从教育理论的发展看,教育理论的发展需要研究型的教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的故乡。教师成为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思考、研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决策和实践行为进行反思和研究,把成功的经验经过提炼上升为理论,就能够充实、完善已有的教育理论,促进对未知规律的探讨,推动教育理论的发展。

从学校的发展看,学校的发展需要研究型的教师。学校要在竞争中立足,就必须有一批名师支撑,可以说,没有学校的发展,就难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发展。名师从哪里来?主要靠我们学校自己培养。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都必须认识到,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是两个同样重要的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发展的意义更重于前者,因为教师发展是教育成功和学生发展的前提。经过三五年的努力,教师素质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也供会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以后,对教师素质又会提出更高要求,这样,二者便会形成一种良性互动,从而实现学校的腾飞。

从教师的发展看,做研究型教师是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教师从事教学研究,能够提升职业生活的质量,使教学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增强教师职业的和体会价值感、尊严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事实上,教师的职业特点也决定了教师必须以研究的态度对待工作,就象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一样,一名教师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课堂,因为教学处于一种流变状态,教师的工作永远充满未知的因素,永远需要研究的态度。英国课程论专家斯坦豪斯曾明确提出了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念,他说:“教育科学的理想是每一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一名教师都是科学研究共同体的成员”。教师成为研究者,能够促使教师更加关注具体的教学情境,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先生说得好:“教师必须搞科研,这是培养教师的根本途径。”在钱先生看来,教师的提高主要不是靠进修听课,而是靠做研究,边工作边研究,边研究边学习,缺什么学什么,这是主要的方法。有研究表明,教师从教5年以后,其教学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与时间相关性很小,而与从事教育教学的研究呈正相关。因此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是重要的继续教育活动,是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径。

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是一项持久的教育工程,必须通过多方协作,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外在驱动力、充分调动教师的内在驱动力,才能使教师既成为教育教学的实施者,也成为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者。

1、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

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策略之一,研究型教师的培养靠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作保证。学校要充分尊重教师的民主权利,尊重教师点点滴滴的创造性劳动,并努力为教师的工作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和人文环境,营造出思想活跃、研究风气浓厚的校园氛围。在质量管理上,传统的质量观是分数第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静下心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也无需撰写心得体会和学术论文,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就无从谈起。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对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不能仅以学生的考分来论教师的成败,而应该采用多元化评价,通过多种手段,从多个视角来考核评价教师劳动的价值,既有教学方面的也有教研方面的,既有自上而下的评价,也有自下而上的评价,让学生、家长、教师自己、同行以及学校领导都参与到对教师的评价中来,使教师能从各个渠道获取信息,不断提高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其中,教师自评是评价对象依据评价原则,对照评价标准,主动对自己的工作表现作出评价的活动。应该让教师明确,教师自评是一种与奖惩脱钩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它是一个批判反思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是教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的建立是培养研究型教师的前提。

2、积极开展校本研究。

校本研究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发生在学校现场的教学问题为主的一种教研活动。学校要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建立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定期学习研究制度,帮助教师确立发展目标。可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不同教师的发展需求,制定出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体系,供教师制定发展目标时选择,这样教师制定的发展目标既是个性化的,又能体现出学校某个时期的发展趋向。

校本研究是一种教师集体的研究,惟有教师集体参与的研究,才能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一种研究的文化,一种共同的职业生活方式。在教师群体的研究中,教师之间协调合作,分享经验,相互学习,切磋技艺,甚至会有不同思想的碰撞,这都是非常可贵的,是研究型教师成长的沃土。

校本研究虽然是在校内进行的,但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也是校本研究不可缺少的因素。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校本研究向纵深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或其他专业的研究人员要走下讲坛,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教师中间,与教师一齐制定发展目标,分析教学案例,开展行动研究。这种指导主要是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在研究的具体环节上就不要过多指手划脚,让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上他们自己的课,做他们自己的研究。专业研究人员是培养研究型教师的重要力量,校本研究是培养研究型教师的主要途径。

3、引导每一个教师参与研究。

外驱力必须通过内驱力的激发而起作用。要培养研究型教师,就要激发教师的成才欲望,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广大教师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研究中来,这是培养研究型教师的关键。

首先是心态问题,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其自身的心态密切相关。曾有人问三个工人在做什么,第一个说:砌砖。第二个说:我正在做一件每小时能赚9美元的工作。第三个说:我嘛,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后来,第一个人当了一辈子建筑工人,第二个人做了小商人,第三个人则成为一家大型建筑公司的老板。三个人对自己平凡的工作各有不同的态度。第三个人对自己平凡的工作充满着热情,认为工作虽然普通,却十分伟大。而其他二人,则对自己的工作自认为不重要,没意义,因此,工作就只能是一种赚钱混饭吃的苦役,他们的人生也会黯淡无光。如果中小学教师都能象第三个人那样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就有可能使自己的人生变得辉煌。

其次是要帮助教师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对于教学一线的中小学教师面而言,最适用的研究方法有两种: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

行动研究目前,行动研究以其灵活简便、容易操作的特点成为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行动研究旨在提高实践者自我反思意识和调节行动的能力,并以解决问题、取得成效为最终目标。行动研究是解决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倾向的良好途径,有利于改进学校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出研究型教师。有人对行动研究作了精当的概括: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教师即专家,效果即成果。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是一个行动研究的楷模。从1948年到1970年他跟踪观察和研究了29个班级共700余名学生从入学到中学毕业整个学习期间的生活,在长期的教学工作和教育研究中,他写出了41部专著和小册子,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文艺作品。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是从大量实践经验中研究提炼出来的。

案例研究案例是教育实践中发生的一个包含有问题情境或某些决策行为的真实故事。它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向大家提供具体的背景、人物、场合、事件与后果,引发人们的反思。案例研究即通过案例的撰写和典型案例的研讨将自身或他人的教育经验与教训提高到理性分析的层面去透视和反思,从而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中小学教师的最大财富就是掌握大量具体生动的教育教学事件,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这是专业研究人员和理论工作者不具备的优势。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些事情若不整理研究,事后便会烟消云散,若有了一种研究的态度和反思的习惯,把这些事件编写成一个个非常个性化的鲜活生动的案例,供大家分享、讨论,实际上就是一个重新认识这些事件、整理自己的思维、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

案例研究要进入一种情境,要根据特定的时空情境来解释某一事件,而不是抽象地考虑问题,作出结论。这里的情境是真实而不是虚构的,是自然发生的而不是人为控制产生的。另外,同样的事件在不同的背景下,可以作不同的解释,在相同背景下,由于研究者的视角不同也可以作出不同甚至相反的解释,因此不管什么案例,都存在着从不同侧面进行分析、研究和解释的可能性。

教师通过案例研究,向自己和他人的经验学习,以求得理论的检验与深化,从而更好地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更为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促进教其专业发展。可以说,案例研究是研究型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另外,应该特别强调的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彻底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职业生活,中小学教师应该把现阶段研究的重点锁定在新课程的研究上,从而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要研究以新课程为核心的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比如新课程在教学方式上由以讲为主转向以合作探究为主,在教学内容上,由封闭转向开放,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由单一时空转向灵活时空,在教学管理上由专制转向民主,在教学手段上,由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方式转向多样化和综合化,在教学评价上,由重甄别和选拔功能转向重促进发展的功能,由重单一评价转向重多元评价等。还要积极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来,新课程赋予了教师“课程携带者”、“课程开发者”等新的角色职能。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首先要从大纲、教材的定型思维中解脱出来,在大脑中构建课程观念和课程意识及课程开发意识。然后,教师要研究当地经济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要研究学生的兴趣及喜欢的种种活动,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发展需要,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调整、优化课程资源结构。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增强了课程的针对性和适切性,使课程更加完善,同时也实现了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是孔子的人生感悟。如果广大中小学教师能够象孔子一样,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把自己的所学经常运用到实践中去检验,坚持正确的,改进不足的,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地去探讨未知的教育规律,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那一定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做研究型教师心得体会(优质20篇)篇二十

作为一名教师,我总觉得做研究是理论家的事情,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认识。在为期一学期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受益匪浅,使我更加了解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什么是研究型教师,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还有如何写教育博客,等等。我逐渐认识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者,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只有研究型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新课程的实施,更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新课程尤其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观和人才观;注意学习有关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书籍,从而能够适应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从根本上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是教师专业化、自主成长和提升自己人生质量的重要前提。

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就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教师要做一个善于研究的人,善于反思的人。经常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点。可以通过教学日记与教育笔记较好地记录下教育反思的成果。

教师教育研究的定位:行动研究。教师应立足于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大量的教学反思笔记,汇总一系列教育教学案例,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感悟、领悟,在实践中始终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变得更贴近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接近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的行动研究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能够持续不断地对教育和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从而汇总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就。教师研究的问题产生于实际的工作情境之中,并且研究的过程也是从实际情境出发,根据实际情境的需要,随时检讨,不断进行修正;行动研究同时也是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它在突出教师实践的"研究"特征的同时,也突出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整个研究过程中自始自终都贯穿着对教师自我反思的要求。这种自我反思,对于教师个人而言,是一种学习过程,对于教育实践而言,是找到针对即时情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有效途径。是行动研究的主要研究者,研究的对象是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研究得目的在于透过科学方法的应用,以解决课堂内的问题因此研究的过程中必然主动容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行动质量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特别重视实际工作者对实践问题的认识、感受和经验。行动研究实质上也是研究过程和行动过程的统一体。

教师研究问题的确定:从实际中来。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主要围绕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其问题的来源从教育教学的疑难重寻找问题;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确定问题。

教师研究的基本程序:从计划到反思。教师的教育研究活动的实施经历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几个步骤。首先对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设计、设想或打算,教师有意识地将行为纳入研究的框架,持续不断地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其次教师在行动研究时不断反思与积累中,难免形成对问题的新的认识,也难免会有新的因素介入研究,从而影响原有计划的达成,教师行动研究时随着教育情境的变化和教师认识的加深,行动也在不断调整的。第三教师注重收集行动研究过程相关的资料,以备后续的反思、改进之用;最后教师对计划、行动和观察进行分析和思考,全面系统描述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理智判断和评价,从而为下一阶段的行动提供科学合理的研究方向。

总之,通过学习,我意识到只有研究型的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当然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型教师,对我来说任重而道远。我将把参加这次培训活动当做一次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契机,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在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春季班主任工作计划初二大全(21篇)

    制定一个全面周密的班主任工作计划可以使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找到的一份班主任工作计划案例,供大家参

    最新人才团队建设方案(模板15篇)

    制定建设方案需要全面了解项目的背景、需求和限制条件。通过阅读这些范文,你可以了解到建设方案的编制与实施的一些经验和技巧。团队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成员之间高度积极、

    最新数控机床实训总结报告(专业18篇)

    报告范文的写作风格应该严谨、有条理,同时也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了解报告写作的风格和表达方式。以班级为主体,

    最新专利技术合同纠纷案例范文(18篇)

    技术合同是指在科技领域进行合作或交易时签订的一种法律文件。技术合同范文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合同当事人更好地理解和制定技术合同。a公司与b公司于签订合同,约定a公司向

    2023年学生会就职发言(专业14篇)

    就职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经济收入上的改变,更是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变。在写就职总结之前,先来看看这些范文,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写作思路。。尊敬的各位领导、老

    工作面试最佳自我介绍(汇总15篇)

    通过自我介绍,我们可以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特长、经历和价值观,从而建立起积极的人际关系。大家好,我叫李华,来自江苏南京。我是一个热衷于公益事业的人,曾经参加过多次志

    大学团支部工作计划大三(优秀21篇)

    良好的工作计划书能够提高沟通和协调能力,让整个工作团队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共同为实现目标努力奋斗。以下是一份优秀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帮助大家更好地

    开学典礼校长演讲稿的特点(模板20篇)

    开学典礼是学校向新生传达学习教育的目标和理念的重要途径。我们整理了一份开学典礼总结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老师们,同学们:说四个词、八个字吧:文

    最新矿山安全演讲稿分钟(实用13篇)

    安全演讲稿可以提高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帮助他们避免安全隐患并正确应对突发事件。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安全的精彩演讲稿,以提高我们的安全意识。

    最新大学生的转正申请书(精选17篇)

    大学生转正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节点,标志着他们从学生阶段转入社会工作阶段。下面是一些大学生转正的书籍和资料推荐,它们整理了大学生转正的方法和技巧,请大家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