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实用19篇)

时间:2023-11-14 作者:曼珠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实用19篇)

教案模板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欢迎大家在备课过程中使用教案模板,相信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实用19篇)篇一

《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网络世界”,“第三章网上搜索”中的第二块内容。本章内容分3课时。《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是在学生熟知了网络基础知识,互联网中的常见术语,ie的基本设置以及熟练掌握了通过关键词,利用搜索引擎方便快速地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展开的第2课时的教学。

在本课时中,学生通过完成特定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巩固了第一课时中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理解搜索引擎及关键词,同时也有机地形成了学生对现有的信息进行分类、筛选、组合以及鉴别的能力。(注:本课原题目称之为《下载软件》,主要内容为从http、ftp站点下载软件,教材中关于下载问题讲的比较零散,我是将此内容作为一个专题来讲的,命名为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理解下载的作用和意义;

能力目标:基本掌握下载的四种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在学习中探究规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高中学习生活的情感。

重点:四种下载方式。

难点:四种下载方式和小组的配合。

教师在占用课堂时间较少(大约是30%)的情况下,采用演示法、讲解法、指导法,以任务驱动模式来达到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教法中适时地给予学生启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采用“小组制”,目的是考虑到整个班级水平差异,分8—10个小组,在每组中设立一位计算机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的纪律等工作,这样不但能分担教师的负担,而且能让更多的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在发挥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同时也使得本组学生的配合更加默契,也为今后的网页设计中的小组合作打下基础。

(一)新课导入。

首先,在大屏幕展示一个电子课文网页,(关于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有教学过程、练习题及答案)。

(二)新课。

1、介绍“下载”的概念。

下载:把互联网中的有关的信息资源保存到自己计算机的过程。

2、四种下载的方式。

(2)保存图形:最好能重命名。

(3)保存文字:注意保存的载体为一些字处理软件,易犯的错误为选中文字并复制后,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直接粘贴。

(4)下载文件:注意“在文件的当前位置打开”的含义。

方法一:左键单击。

方法二:右键—目标另存为。

方法三:下载工具,网际快车。

教师演示四种下载方式,其中下载文件只演示前两种方法,后一种方法只简单提及,由学生自行探索。

学生完成任务: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并下载有关“三角函数方面的资料”

要求:

(1)、由小组合作完成;

3、总结学生演示内容并补充讲解。

(1)归纳法,尤其要对教学难点进行讲解,并得出结论。

(2)信息的搜索、筛选、整理和汇总的要点与注意点。

(3)小组合作的配合。

如还有时间:可让学生在互联网中找一些喜欢听的歌曲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实用19篇)篇二

《ip地址及其管理》选自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课标选修教材《网络技术应用》第二章因特网的组织与管理的第二节所要学习的内容,它是在初中小学了解网络初步应用的基础上,学习因特网的特点与功能后展开的因特网组织与管理的教学,学生通过第一节域名与域名管理的学习对于本课学习ip地址有很好的迁移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为后续接入因特网和网络工作原理打下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教材为选修课,内容强调技术取向,特别对于高中聋哑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但通过教材与课堂教学中大量的情境事例、增加课内外课时等措施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促进聋生对于本课的学习。

高中二年级聋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还是停留在任务驱动和网络娱乐的的学习阶段,特别是即将面临着高三升学与就业的双重任务,信息技术课堂在培训聋生信息素养的任务的同时还户负着高考对口单招专业考试的需要。聋生学习自主性还需要进一步培养。特别是由于聋生由于听力语言的障碍,虽然经过十年义务教育,但他们对于文字表述的意义了解不够深入,抽象思维能力必须以直观形象的为支持,在本课的理论中学习中还需要处处以学生直观经验相关联。

基于教材内容和聋生特点的分析,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ip地址的概念,掌握ip地址的格式,了解ip地址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从域名知识迁移学习了解ip地址管理的办法。通过动手操作来了解域名与ip地址的关系。

3、情感态度,通过本课的学习,使用学生感受到ip地址的资源的有限性与不平衡性,树立节约资源、合理使用资源的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ip地址的格式与分类,教学难点是32位二进制与ip地址的关系。

由于聋生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和对虚拟信息技术感受能力比普通高中学生差,在教学中以网络身份证这一形象的表述贯穿教学的始终,理解教学重点,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cai课件、电子教本,带投影和多媒体网络机房、因为投影教学不仅可以方便师生的手语交流,而且可以增加师生的目光与情感交流,真正做到师生的课堂中的互动。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着重从情境引入,发现问题;项目驱动,自主探索;协作交流,经验分享三个方面展开本课的教学。

一、情境设立,问题引入。

通过两个情境问题的震撼,学生不解疑或,久久的集中教师的举动,教师板书,ip地址。cai:ip就是你电脑的身份证,就是你电脑的dna。

教师展示身份证:讲授:域名是你的户口本,ip就是你的身份证。

通过形象的以户口本和身份证的描述,聋生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很容易理解ip与域名的对应关系。

二、项目驱动,自主探索。

项目子任务一:,net,cn和218.241.97.41,比较有什么不同。

学生根据项目任务操作,得出结论:

教师强调域名和ip的对应关系,和身份证一样是世界唯一性,

项目子任务二,查看本机的ip比较周ip的异同。

教师演示ip的查看方法。直观演示是聋校课堂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聋生的观察与模仿能力可以较好的补偿听力的障碍。

教师在学生得出结论后分析,用ip与身份证号码比较有什么不同?本机房的ip的特征,四段,唯一性,点隔开。

课件直接出示ip格式的要求。

特别要用flash强调ip中32位二进制和4个0~255之间的关系。通过运用动画演示,点分十进制,使用学生了解ip址设的渊源和意义。从而更深的掌握ip地址的格式。备注:二进制的转换对于聋生学习一级b时有一定的基础,不作过多的解释。

接着,进行课堂练习,判断下列ip地址的正。

经过一个简短的练习之后,教师拿出询问一生的身份证号码,然后指出,他的籍贯是什么县区?连续多次,学生疑问?教师再出示一组域名,判断是什么地方什么单位的网站,学生回忆迁移域名的分类。

教师引导学生先阅读第3小节,ip地址的分类。

项目子任务五:根据学习内容总结ip地址和电脑身份证的关系。

分组探究:聋校的信息技术课堂分组探究往往流于形势,,由于手语的交流局限性、聋生思维的形象性、语言表达组织能力滞后等因素均影响着分组探究的活动,所以在探究活动中采取探究知识准备、降低难度,在教师的主导有针对性的就某一问题进行下进行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单一问题探究讨论,可以使小组探究活动有效的开展,解决课堂中设定的教学难点。

三、归纳总结,交流分享。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本课通过情境设定,问题引入;项目驱动;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聋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情境项目任务中驱动学习,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在合作完成任务,在交流中获得思想,从而聋生自我建构出对于[]的知识结构。有效的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提高聋生的信息素养。

板书和cai教学设计省略。以上是我的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请予以指正。谢谢!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实用19篇)篇三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从最初将计算机当作学习的对象,已经转化为将计算机当作收集、整理、辩析信息的工作,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不单是让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还应是努力让学生通过我们的教学活动养成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他们各项能力的综合发展。

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我把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作为计算机教学的根本目标,从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知识点的方面出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互相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电脑的学习与应用的浓厚兴趣,在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中,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excel电子表格软件是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的模块之一。本节课教学内容,介绍了单元格的相关知识,在excel中是比较重要的一节。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单元格选定的方法。难点是选定局部连续总体不连续的单元格的方法。

1、为了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我继续使用“任务驱动”法,通过“任务驱动”的长期使用逐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习惯与能力。

2、以“小组协作”的方法,通过“小组协作”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协作、实际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本人利用“小组制”目的是考虑到整个班级水平差异,分4个小组,在每组中设立一位电脑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的纪律等,这样不但能分担教师的负担,而且能让更多的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一)组织教学、复习提问。

(二)新授课内容。

〔设计思想〕。

(1)通过布置这样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自学单元格、行号、列号、单元格地址、单元格区域地址、单元格选定的方法。

〔学生活动〕根据布置的任务进行小组内的自主学习。

〔教师活动〕1、巡视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接受组长提交的疑难问题并辅导个别学生。2、观察研究统计小组协作有效的和无效的各组各种因素。

〔设计思想〕以上(1)、(2)两步是本节课的教学核心,也是我整个“任务驱动,小组协作”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学生的自学,自己解决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来达到相应的教育活动目的。让学生自学问题还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个性,避免个性的压抑。同时解放教师,让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大的教育活动时间和空间。

值日小组讲解单元格、行号、列号、单元格地址、单元格区域地址、单元格选定的方法,以及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和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学生活动〕值日组讲评,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自学的具体情况进行简单的讲评,在知识方面和小组自学活动方面。

〔学生活动〕打开课件,根据要求做练习。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练习的实际情况进行知识讲评和学习行为表现讲评。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实用19篇)篇四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1、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信息的含义。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实用19篇)篇五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创设自主学习的情景、任务、协作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开展协作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中信息技术部分的基本理念第四条“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和第五条“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教学内容

本课是针对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本,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进行教学的案例。需要说明的是这节课是一节汇报和展示课。

教材的本节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提炼和提高,对软件的功能使用及其基本操作不再详细介绍,而侧重于引导学生从如何分析问题或任务需求着手,学会从各种需求中寻找技术解决的办法或策略,从而实现利用恰当的技术表现形式呈现主题,表达意图。

本部分内容共用4课时来完成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技术内容进行复习与梳理,同时布置课外任务让学生分小组并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合适的课题,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数据以备下节课使用。第二三课时主要各组将调查的数据用表格处理软件excel进行处理,主要是数据的录入和修饰、数据的处理(根据需求利用公式或函数等)、图表的生成和修饰以及调查报告的得出。

本课时主要是各组对前面所作的工作进行汇报和答辩,展示和交流各组的作品。

教学目标:

1、通过作品的展示与交流复习与巩固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过程,复习excel软件的技术内容,体会excel软件的功能。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汇报能力和答辩能力。

3、鼓励和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会发掘别人作品的优点,客观的评价问题的能力等。

4、学会与人平等交流的技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观念,感悟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到别人作品的优点并指出不足。

教学难点:评价的客观与公正。

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自主独立完成较高要求的学习任务,喜欢具有挑战的任务。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且,刚刚学习过“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会使用工具软件word加工处理文本信息等,这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由于在“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那部分的教学中也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的学习,所以在“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部分的小组合作同学们已经比较习惯了。

学生在初中都学过excel软件,但较之word和excel软件来说是最不熟练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学完后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用得很少,甚至不用,所以,在这部分内容中,我先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复习技术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分组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选择实例进行处理,既熟悉了表格信息处理与加工的流程也对表格处理软件的技术应用更加熟练,能真正学以致用。

教学方式:本节课是“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最后一节课,主要以汇报和答辩的方式进行的,以小组为单位对前几节课所做的工作做一个总结,与教师和其他小组同学一起分享,在汇报和答辩时制定了详细的规则,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汇报和答辩。从听课的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新颖,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也体现了此教学设计的宗旨,本次教学活动坚持“以学生为本”,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全过程,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

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类类似于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从研究问题入手,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研究,突出的特点就是技术为内容服务,在各组的研究结论的形式上就可以看出,有的组是用word做的,而有的组直接放在了汇报的ppt中,还有的组把整个工作,包括表格信息处理的结果和最后的结论都放在了最后汇报的ppt中。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

教师:宣读答辩规则,宣布答辩开始

学生:听取答辩规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状态,认真听取答辩规则

环节二:各小组汇报并答辩

学生:汇报组的汇报人对本组的调查课题进行汇报,主要是课题进行的过程。汇报完毕后,汇报人之外的小组成员对教师以及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

非汇报的小组,对汇报的组的作品进行评价,主要是写出优点和不足(见答辩规则中设计的几个方面:课题的选择、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录入和修饰、数据的处理、图表的生成和修饰、结论的客观性、汇报的清晰性和回答提问者问题的情况),在汇报的组汇报完后以小组为单位提问。

教师:在学生汇报结束后可以进行提问,还可以进行适当的点评。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去思考、去评价,使其自觉进入课堂情景。每位同学都是评委,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可以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平等的交流。

环节三:点评与小结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

总结整个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部分的学习情况。

学生:交评价表

设计意图:肯定与鼓励学生成绩,提出希望。

环节四:拓展提高

根据同学以及教师的评价意见适当修改自己组的作品。

设计意图:肯定与鼓励学生成绩,提出希望。

评价方式:小组自我评价、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评价量规:见附表

关于教学方式:

本节课是“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最后一节课,主要以汇报和答辩的方式进行的,以小组为单位对前几节课所做的工作做一个总结,与教师和其他小组同学一起分享,在汇报和答辩时制定了详细的规则,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汇报和答辩。从听课的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教师方式比较新颖,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也体现了此教学设计的宗旨,本次教学活动坚持“以学生为本”,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全过程,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

关于评价方式:

在评价上,教师虽然制定了评价量规,但没有在当时就下发,因为要一项一项的进行打分时间比较紧,只是让学生从评价量规的几个方面(课题的选择、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录入和修饰、数据的处理、图表的生成和修饰、结论的客观性、汇报的清晰和回答提问者问题的情况)写出优缺点,因为每位学生都是评委,他们在别的组汇报完毕后要进行提问的,所以学生只要想好要问的问题就可以,可以把问题写下来也可以直接提问,所以在评价量规的使用上还值得探讨,到底是用很量化的量规进行打分还是直接让学生定性的分析?不过即使让学生定性的分析也要明确给出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于学生的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在本节课上,每位同学都是评委,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可以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平等的交流,所以他们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没有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学生,同时教师在制定评价规则的时候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深度和广度。比如在汇报的组,我们要求有一名汇报人进行汇报,其他同学都要负责答辩,这就要求小组所有成员都要非常熟悉自己小组的所有内容,这样的规则不仅增加了学生参与的广度还检验了各小组合作的程度。另外在提问的时候以组为单位进行,有学生负责记录,以提问次数多少进行加分,这样的规则也鼓励各组成员勇于提问。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提问之前没有留给各小组充分讨论的时间,另外,由于时间的关系,还有很多同学想提问而没有被问到,我们应该让这些同学把问题记下来,课下再反馈给汇报的小组。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实用19篇)篇六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来自云南人民出版社的云南普通高级中学信息技术实验教材第一册的第四章第一节“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就这节课而言,着重阐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是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的联系。我将从“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流程”、“课堂回顾”、“课后学习”和“教学反思”七部分来说明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1、知识与能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及计算机。

网络与信息化的联系。

2、过程和方法:启发学生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认识计算机网络,从不同行。

业来理解计算机网络在信息化中的应用和计算机网络与。

信息化的联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一个情感的体验,

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用现代网络技术的知识解决。

身边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严谨的科学观,以及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等等。

1、教学重点:通过计算机网络基知识和发展速度的学习,启发学生探索计。

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进而学习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的联。

系。

2、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以及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的联系。教学方法分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学、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参与、注重合作学习、注重联系实际、注重鼓励质疑。

教学流程:

1、情景设计。

通过中国网民数量的庞大和一直保持快速增长,中国的ipv4地址数量。

的增长和以太网的快速发展三个例子,来说明计算机网络发展速度是十分迅猛的,提出“是什么原因造成他如此快的发展速度?计算机网络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等问题,从而引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通过同学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解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得联系。

2、新课讲授:

2.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1)网上资源的共享。

通过让同学们浏览新浪网首页的截图,请同学们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后,通过老师的总结得出计算机网络具有资源共享的功能,并且资源共享是计算机最本质的功能。

(2)经济的构成计算环境。

可以在网络上做一些备份,保证当某个设备出故障时,网络的应用仍能可靠的运行。

(4)更方便、更强有力的通信手段。

比回答可以得出计算机网络能更方便、更快捷的实现通信,让用户不用受时间和距离的限制。

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四点功能的介绍,让同学们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强大的。

功能,同时也解释了“计算机网络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2.2、计算机网络的与信息化的联系。

启发同学们结合学习和生活中使用信息化的例子思考计算机网络的与信息化的联系,然后请同学们列举学习和生活中使用信息化的例子。

老师从同学们的列举中总结出信息化又包括“办公自动化、生产自动化、

广域信息查询和信息传输”三方面的内容。再从这三方面去解释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的联系,最后得出计算机网络是实现信息化的必要条件,没有计算机网络平台,谈论实现信息化实际是空谈,没有任何意义。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1)网上资源的共享。

(2)更经济的构成计算环境。

(3)配置高可靠性的应用系统。

(4)更方便、更强有力的通信手段。

2、计算机网络的与信息化的联系。

课后同学们应该对老师讲解的内容加强思考,对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加深记忆,认真观察学习和生活方面有关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的案例,加深对老师所讲内容的理解,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作用,并且适当的做一些相关习题,以帮助同学们理解知识。

教学反思:

虽说教无定法,但启发、互动仍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要充分让学生去思考一些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事例,让学生在对事例的分析中去学习,引发思考,总结归纳,最终达到好的效果,同时,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教师的讲解始终起到启发、点拨、纠偏、示范的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使他们“听”有所思,“学”有所获。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实用19篇)篇七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是教科版教材中第七章文本信息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学习了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可以方便的实现个人资源管理。

(1)了解生活中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

(2)将一些常用的数字化管理工具应用于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3)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计算机资源。

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计算机资源。

教法:使用讲解法,演示法,实践法等。

学法:观察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课堂讲学、演示和机房实践结合。

1、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

提问: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有哪些?

举例:e-book、mp。

3、mp。

4、cd、mtv、vcd、dvd等。

特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计算机是管理活动的核心、具有专有性和保密性,一般以文件为单位进行管理如电子表格、资源管理器、收藏夹等管理方式。

2、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计算机资源。

(1)资源管理器介绍。

a、资源管理器是windows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管理工具,是计算机的管家。它采用目录树实现目录管理,使用户能方便、清楚、直观地管理和查找文件。b、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打开资源管理器。

c、使用资源管理器可以方便、有序地管理自己的计算机硬件、软件、文件、文件。

(2)在资源管理器中对文件和文件夹的新建、重命名、移动、复制、删除。

a、新建文件或者文件夹,重命名,移动、复制、删除。

提问:右击某一文件夹,点击删除选项,该文件本彻底删除了吗?

讲解:点击右键选择删除还可以在回收站中找到,可以进行删除或者还原。要彻底删除文件,可以按住shift键,再右键选择删除。

提问:如果要同时删除或者复制多个文件,怎样操作会方便一点呢?

讲解:按住ctrl可以选择多个不连续的文件,按住shift可以选择多个连续文件。

b、不同方法实现文件和文件夹移动、复制(右键选择移动,或者直接拖拽)。练习:建立一个文件夹a,a下面有两个子文件夹b和c,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不同方法。

(3)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计算机安装的应用程序。

课堂讲解:直接删除安装目录会在windows中残留一些文件,如程序的注册表文件等。

a、使用资源管理器中的控制面板可以对不再需要的程序进行卸载。

b、使用第三方软件进行卸载,通常为安全软件,如360安全卫士、金山安全卫士、瑞星、卡巴斯基、小红伞等等。

课堂思考:计算机都是四个盘吗?c盘一定是系统盘吗?

3、课后练习/p。

使用资源管理器对自己的个人计算机的文件进行分类管理。

4、课堂总结。

这节课讲解了如何使用windows资源管理器对文件和文件进行管理,使用控制面板管理应用程序,同学们课后要勤加练习,掌握基本的管理,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经常使用到。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实用19篇)篇八

本节内容为“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之第一课时:“正投影与三视图”,它主要描述三视图的成图原理和规律、三视图的识读和绘制等内容。

首先,三视图是按正投影法绘制的,故正投影法是绘制和识读三视图的理论基础,是学生学习绘图和识图的前提。其次,三视图是工程设计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也是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最后,本节内容也是后续知识“形体的尺寸标注”和“机械加工图”的基础。

高中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过有关三视图的知识,因此,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概念来引导教学。此外,学生一般对动手实践的好奇心强、积极性高,但往往缺乏细致、严谨的态度,故教师应注意进行积极地引导。

综合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三视图的成图原理和规律,教学难点是三视图的绘制与识读。

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了解正投影的原理,理解三视图的成图原理和规律;

(2)过程与方法:能绘制和识读简单的三视图,学会规范作图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视图的绘制和识读在设计交流与表达中的重要性,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养成严谨、细致、规范的技术行为习惯。

【教学目的】回顾上节内容“技术语言的种类”,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求知欲。

【教法设计】用教学课件展示情景导入内容及“不规则物体”的图片,教师介绍故事内容,并设置问题。

【时间分配】约2分钟。

【故事情景】。

一位学生前去一家加工厂为其班级加工一件重达50千克且中空的不规则物体,以下是他与加工师傅进行交流的过程。

首先该学生试图用口头语言描述所加工物体的形状,发现难以表述清楚。接着,他又用草图法绘制了该物体的正等轴侧图,由于此物体结构较复杂,他花费了较长时间完成绘图后,发现图样线条太多,层次感不明显,尺寸也难于标示,加工师傅还是难以看明白图纸。最后他制作了该物体的一个模型并结合正等轴侧图,还辅之以口头语言总算把该物体表述清楚。

然后加工师傅便无奈地摇了摇头。该学生看到后就好奇地问:“难道还有更好的办法?”加工师傅就很不耐烦地回答:“回去问老师!”

【教学目的】了解正投影的原理和理解为什么要用三视图。

【教法设计】从“手影”游戏引入,讲解“正投影”,经“设问”和“演示”探究正投影具有显实性、积聚性和类似性,并建构“视图”的概念。

徒手在黑板上画图1,逐一添加不同形体,有意引导从同一方向想象,引出同解的视图,再启发点明改变投射的方向其视图就不同解,说明一个视图不能完整反映物体的结构形状;然后列举对一个“工字钢”的六个方位观察结果,从而最终说明为什么要用三视图。

【时间分配】约10分钟。

1、“手影”游戏。

设问:怎样才能使投影大小与老师的手形大小相仿?

正投影法、正投影。

设问:正投影有何重要性质?

演示:正投影具有显实性、积聚性和类似性。

用正投影法绘制出物体的图形称为视图。

2、设问:哪些形体按照图中投射方向所形成的视图是矩形?

结论: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方位的形状,不能完整反映物体的结构形状。需要用多面视图。

分析:

结论:三视图能较完整的表达物体的结构形状。

1、三投影面体系。

【教学目的】三投影面体系是形成三视图的必要条件,需认识三投影面体系的构成和各个投影面的名称及代号。

【教法设计】用自制纸质可展开的三投影面体系模型和板图相结合。

【时间分配】约1分钟。

【教具】自制纸质可展开的三投影面体系模型。

2、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名称。

【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每一视图的名称,以及它从物体的何方向投影所得。

【教法设计】结合实物演示及ppt课件,叙述从简。

【时间分配】约1分钟。

【教具】实物模型。

实物及ppt展示:

3、三视图的展开及其位置。

【教学目的】由三视图规定的展开形式引导出三视图固定位置的道理,对三视图的形成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教法设计】借助ppt课件和自制纸质可展开的三投影面体系模型,讲解简练。

【时间分配】约1分钟。

ppt展示:

【教学目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实物进行形体结构分析并绘制三视图,然后探究、归纳三视图的尺寸“三等关系”及其与实物之间的六向“方位关系”。

【教法设计】准备6个实物模型,将全班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组绘制一个模型的三视图。

首先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形体的结构分析。在学生绘制过程中,教师巡视,一段时间后,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适时讲解画三视图的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继续绘图。

之后,将每组绘制的三视图展示,指正错误,交流绘图方法。

最后,归纳三视图的尺寸“三等关系”及其与实物之间的六向“方位关系”。

【时间分配】约17分钟。

【教具】6个实物模型,其形体结构分别为:回转体与回转体叠加(1个),回转体与平面体叠加(1个),平面体与平面体叠加(4个)。

1、举例:形体结构分析。

2、分发实物模型,小组实践:

3、在学生绘制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错误适时讲解:

(1)实线和虚线分别在什么情况下画?(2)旋转体又该怎么画?注意什么?

4、在展示台上展示每组绘制的三视图,指正错误,交流绘图方法。

5、探究归纳:

归纳为口诀:主视、俯视长对正。

主视、左视高平齐。

左视、俯视宽相等。

六向“方位关系”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左右、上下方位,不反映前后方位;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左右、前后方位,不反映上下方位;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前后方位,不反映左右方位。

【教学目的】识读已知三视图并构思、切制实物形状;若要使三视图表达实物的真实大小,必须进行尺寸标注,为下节学习内容“尺寸的标注”和“机械加工图”作铺垫。

【教法设计】给每小组分发不同大小的立方体的泡沫塑料,先让其按照板图显示的三视图切制实物模型,让其体验三视图的识读过程。

然后,进行作品评价。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视图只能表达其形状和结构的关系,若要使三视图表达实物的真实大小,必须进行尺寸标注。

【时间分配】约8分钟。

【教具】橡皮泥(立方体形状,体积大小不同)、工艺刀、钢尺、铅笔等。

三视图:

课堂小结:借助flash课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复习。

课后作业:总结自己的绘图方法,针对模型再次绘制三视图。

说课稿没有生硬的理论引述,依据具体的学情和课程的特点来安排教法、教具和过程,重点明确,详略得当,能较好地达成本课题的教学目标。

多媒体的应用对本课题的教学来说,可以说是相得益彰,说课人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将媒体展示与实物演示恰到好处的结合,弥补了单纯的实物演示和单纯的静态幻灯手段的缺陷。

说课时语言简练,表达明晰,动静得当,折射出说课人较好的教学艺术。

说课人是才走上教学岗位一年多的“新人”,在学校教学团队的帮助下,加上本人的才智和勤奋,使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实用19篇)篇九

《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网络世界”,“第三章网上搜索”中的第二块内容。本章内容分3课时。《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是在学生熟知了网络基础知识,互联网中的常见术语,ie的基本设置以及熟练掌握了通过关键词,利用搜索引擎方便快速地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展开的第2课时的教学。

在本课时中,学生通过完成特定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巩固了第一课时中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理解搜索引擎及关键词,同时也有机地形成了学生对现有的信息进行分类、筛选、组合以及鉴别的能力。(注:本课原题目称之为《下载软件》,主要内容为从http、ftp站点下载软件,教材中关于下载问题讲的比较零散,我是将此内容作为一个专题来讲的,命名为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理解下载的作用和意义;。

能力目标:基本掌握下载的四种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在学习中探究规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高中学习生活的情感。

重点:四种下载方式。

难点:四种下载方式和小组的配合。

教师在占用课堂时间较少(大约是30%)的情况下,采用演示法、讲解法、指导法,以任务驱动模式来达到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教法中适时地给予学生启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采用“小组制”,目的是考虑到整个班级水平差异,分8-10个小组,在每组中设立一位计算机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的纪律等工作,这样不但能分担教师的负担,而且能让更多的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在发挥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同时也使得本组学生的配合更加默契,也为今后的网页设计中的小组合作打下基础。

(一)新课导入。

首先,在大屏幕展示一个电子课文网页,(关于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有教学过程、练习题及答案)。

(二)新课。

1、介绍“下载”的概念。

下载:把互联网中的有关的信息资源保存到自己计算机的过程。

2、四种下载的方式。

(2)保存图形:最好能重命名。

(3)保存文字:注意保存的载体为一些字处理软件,易犯的错误为选中文字并复制后,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直接粘贴。

(4)下载文件:注意“在文件的当前位置打开”的含义。

方法一:左键单击方法二:右键-目标另存为方法三:下载工具,网际快车。

*教师演示四种下载方式,其中下载文件只演示前两种方法,后一种方法只简单提及,由学生自行探索。

*学生完成任务: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并下载有关“三角函数方面的资料”

要求:(1)、由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代表演示资料。

3、总结学生演示内容并补充讲解。

(1)归纳法,尤其要对教学难点进行讲解,并得出结论。

(2)信息的搜索、筛选、整理和汇总的要点与注意点。

(3)小组合作的配合。

如还有时间:可让学生在互联网中找一些喜欢听的歌曲下载。

——《双绞线的制作》。

1、分析教材。

《双绞线的制作》选自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局域网建设与管理看图实训教程》课本里的第二章第二节。

课本第一章介绍了网络的基本知识,包括网络的概念、网络的分类、联网的基本硬件设备,学生在理论上大体认识了网络,本节课重点放在组网的实战方面——双绞线的制作,让学生学会双绞线的制作,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网络的兴趣,并为下一章《组建局域网》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既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网线规格(eia/tia568b)的制作方法和使用环境。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联网硬件设备的认识,加深对网络的理解,提高学习网络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坚强的自信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做一个勤奋好学,竞争意识强,脚踏实地的国家栋梁之才。

3、教学重点:双绞线的制作。

4、教学难点:网线外部绝缘线的剥法。

压制水晶头的方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就会事半功倍。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因此,我将采用“示范+实操”的教学方法,具体是:

1、讲授法和演示法相结合:我通过课件向学生讲授制作双绞线的步骤,同时通过展示平台和投影仪将双绞线制作的全过程形象直观的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能很好的看清双绞线制作的每一个细节,掌握制作方法。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正确的示范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及学习能力。

3、练习法: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操作练习,通过分组练习,使学生学会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掌握双绞线制作的操作技能。

教学设备:

1、教师:电脑、展示台、投影仪、压线钳、水晶头、超五类utp双绞线(约1m)、测线器。

2、学生:压线钳、水晶头、超五类utp双绞线(约1m)、测线器。

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力争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我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认真分析领悟到制作双绞线的要点和难点,再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边思考边操作,遇到难点及时提问,互相请教,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现拟定以下学法:

1、观察法:教师演示操作,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熟悉操作步骤,体会操作重点和难点。

2、主动探究法: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操作,勇于实践,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复习导入(4分钟)。

1、课件引入,重温“网络”概念。

通过“网络”概念的课件引入,在复习旧知的同时导入本课内容。

“网络”概念:

计算机双绞线交换机双绞线计算机。

2、设置疑问,出示教学目标。

提问:是不是直接用双绞线就可以完成连接了呢?

提问的同时,向学生展示一段原始的双绞线(既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双绞线)、一块网卡和一台交换机,引导学生注意这三样东西的接口,让学生认识到原始的双绞线根本不能把网卡和交换机连接起来,从而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双绞线的制作。

(二)、新课讲解(11分钟)。

1、通过投影仪展示双绞线制作材料,讲解设备使用方法:

使用展示平台,通过投影仪向学生展示制作双绞线所用到的材料和设备:水晶头、超五类utp双绞线、压线钳、测线器。让学生清楚看到实物,并就其功能和使用方法一一讲解。展示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水晶头和超五类utp双绞线(前一章已学)的特点,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的效果。通过讲解压线钳和测线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两样工具的使用,为下一步双绞线制作做好准备。

2、演示、讲解双绞线的制作过程:

(1)、剥线。剥线就是利用压线钳剥线刃口将双绞线的外皮除去1.5cm左右。剥线在网线的制作过程中算是一个难点,在剥双绞线外皮时,手握压线钳要适当,剥线刀刃口间隙过小,就会损伤内部线芯,甚至会把线芯剪断;剥线刀刃口间隙过大,就不能割断双绞线的外皮。所以我在剥线操作演示中,会将正确的剥线方法和常见的错误剥线方法进行对比演示,并在对比过程中强调正确性。通过对比讲解,能让学生快速地掌握正确地方法,减少出错的几率。在操作演示过程中,教育学生使用设备要注意安全,爱护学校的设备。

(2)、理线。理线就是把剥好的双绞线里的4股8根线芯按照eia/tia568b规格(左起: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进行排列并整理好,常见的错误理线方法就是将绿色线放到第4只脚的位置,即:白橙——橙——白绿——绿——白蓝——蓝——白棕——棕。所以我通过课件的形式用投影仪把eia/tia568b规格排列的样图展示在大屏幕上,通过展示平台和投影仪把理线的过程展示在大屏幕上,方便学生记忆和掌握。

(3)、压线。压线就是把排列并剪好的双绞线压入水晶头的过程。这步操作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关键在于水晶头接头处,双绞线的外保护层需要插入水晶头5mm以上,而不能在接头外,因为当双绞线受到外界的拉力时受力的是整个电缆,否则受力的是双绞线内部线芯和接头连接的金属部分,容易造成脱落。为了说明这点,我将用正确的压制方法制作一个水晶头,同时也用错误的方法制作一个水晶头,然后通过投影仪投影在大屏幕上,通过对比演示,让学生在对比中掌握正确的压线方法。因为在压制水晶头过程中如果出错,这个水晶头就报废了,所以教育学生制作压线过程中要细心,先观察好后再动手,尽量做到一步到位,避免因出错造成的浪费,发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中华美德。

(4)、测试。双绞线制作完成后,为了验证其连通性的好坏,需要使用测线器进行测试。这里通过投影仪向学生介绍测线器的使用和测试双绞线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24分钟)。

巩固课堂知识是教学不可缺少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我安排了如下的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一条t568b规格双绞线的制作,并使用测线器测试通过。

我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分组操作练习,让他们消化操作,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分组练习的好处在于人人动手操作,不懂之处可以问同组的同学,互相帮助、互相沟通、互相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并且通过学生组与组之间比赛式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时,我走到学生中间,观察、分析、处理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请同组学生给予帮助,鼓励他们多动手操作,这样才能熟能生巧;对于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经验告诉给其他同学,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四)、课堂小结(5分钟)。

把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小组制作合格与不合格的网线)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看,进行简单点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快乐,同时归纳总结本课的内容,再次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布置学生课后要多加练习,做到熟能生巧。

(五)布置作业(1分钟)。

课本p36——p37,本章练习。通过做习题加深理解并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图形图像文件的浏览》。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实用19篇)篇十

活动前一周,组长通知参加这次活动,当时很开心,这也是我工作两年来第一次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教研活动,满心希望在这次活动中汲取经验,当然这次活动举办的很成功,我也在这次活动中学到了很多,下面我就谈谈我的思考与体会。

第一节课听的是王月琦老师的《信息的智能化加工》,王老师有效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芝麻开门”这样的情境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在后面的实践部分学生始终“五子棋游戏”,“人机对话”中,学生始终都很投入,只是在与机器人小i的聊天环节中,部分同学已投入其中,不能自拔了,当王老师讲到后面的内容时,他们还不亦乐乎的与小i聊天,如何有效控制学生与小i聊天这个度,值得我们思考。

第二节课听的是吴海燕老师的《文件的下载》,吴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的很巧妙,以下载的一般过程为主线,将文件的下载贯穿其中,这种教学方式很值得学习,在上课的过程中,可能分组不明确,导致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不是很理想,如果吴老师分组的时候明确一点,这节课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三节课听的是刘苏梅老师的《规划网站》,刘老师的教学设计还是很好的,值得我们借鉴,能把一节理论性很强的课设计到这种程度,还是很不错的,只是在课堂实践的时候,学生注意力始终不在状态,有的学生却在忙于浏览其他网页,如果这节课在教室上,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这三节课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谢谢曹主任举办的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一节课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学习这三位老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希望以后曹主任多多举行这样的活动,让我们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实用19篇)篇十一

本课是海南出版社的海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电子表格的特点及应用,是学生学习word软件和powerpoint软件办公软件的基础上,再继续学习的电子表格软件。教材是先从日常生活中的电子表格的应用举例,到介绍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再结合word文档处理软件与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进行对比,总结出电子表格特点。本课体现了从生活到计算机知识与技能,从计算机知识到实际应用的理念。本节课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教学时结合学生启动excel软件、打开excel表格工作表以及进行简单的数据编辑等操作任务,从生活和实际实践中更好地了解电子表格特点,为学生后面继续使用电子表格软件的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特点、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及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道电子表格在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应用。

2、学会启动excel软件和打开excel表格文件。

3、了解电子表格的特点。

4、比较word表格和excel表格在内容、排版、编辑等方面的异同。

2、通过学生初步尝试,初步了解电子表格的特点。

1、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能力。

2、通过学生交流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电子表格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比较word表格和excel表格在内容、排版。

对于电子表格学生在学习word软件和powerpoint软件时已经初步接触,并且在为后面excel表格软件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的学习学生对word软件和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有一定的基础,以及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对学习计算机知识有强烈的欲望,但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教学时可利用学生本身的资源,互助合作的原则开展活动。

教学方法:

情景导学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

学法。

情景导学法、自主探索法。

(预设时间4分钟)。

使用“学生成绩表”让学生观看师生交流,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实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预设时间28分钟)。

(一)初步探索:活动任务一。

:(1)、生活中常见哪个行业使用电子表格?

(2)、这些电子表格是使用什么计算机软件处理的?

给出活动任务一:

1、电子表格的应用举例。

2、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先让学生讨论电子表格在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应用,以及列举电子表格的处理软件。

学生小组讨论,先从学生熟悉的电子表格入手,可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举例。

(二)初步尝试:操作任务二:

电子表格有什么特点?

预设答案:

1、在空白的单元格中输入数据时,使用回车键、方向键或单击鼠标。

2、双击鼠标。

让学生保存文件掌握好启动excel软件的方法,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这点对学生是较简单。

让学生熟悉电子表格的工作环境,通过上机实践,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电子表格的特点,

(三)初步小结:电子表格的特点。

结合学生的表格,教师进行引导总结:

excel具有良好的操作界面,操作简单易行。

该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但本课只能是通过师生共同交流合作,初步总结出电子表格的特点,为下几节课学习excel软件作好辅垫作用。因为后面几课中,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及应用中才能领会电子表格的特点。

让学生仔细观察和小组讨论。

学生认真观察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五)知识小结:比较word表格和excel表格在内容、排版、编辑方面的异同。

预设问题:

学生对两种表格的异同认识时,对于语言表达方面会有困难,教师加以引导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适当引导。

比较两种表格中在内容、排版、编辑方面的异同。

(预设时间5分钟)。

通过excel提供的模板,体验电子表格的呈现形式和适用范围。

通过excel提供的模板,

1、结合教材第24页的内容。

2、让一位学生展示操作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个人的收获。

通过学生的交流,能够及时反馈教师教学效果。

3、使用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对本“学期段考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

设计意图:学生课后的任务,让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用投影展示)。

电子表格的特点及应用。

(一)、电子表格的应用举例。

(二)、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三)、电子表格的特点。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实用19篇)篇十二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信息资源管理概述》。下面我将本着新课标中"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过程,鼓励创新"的原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展开说课,请各位专家多多指导。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中规定,《信息技术基础》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是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也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前提,具有普遍价值。《信息资源管理概述》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对人类信息资源管理的概述,主要介绍了信息资源的分类和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思想,旨在使学习者在宏观上对信息资源的管理有一定的认识,为后继的学习提供支持,因此本节课属于本章的基础内容,在整个章节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已经接触过信息技术教学一段时间的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基础》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信息资源的管理的理论基础没有系统的了解过,所以总得来说,学习者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意识不强,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信息资源管理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缺乏信息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调查小组讨论的方式,给同学们设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教材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信息意识。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及授课学生的情况,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体验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理解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及其重要意义。

(2)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信息进行分类,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思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认真观察,发现和归纳利用信息资源管理的事例,尝试总结信息资源的分类方法,介绍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思想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逐步形成自己的信息素养。

(一)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信息资源的分类和信息资源管理化思想的认识与作用。

(二)教学难点。

由于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针对这种情况,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学生自主整理有哪些分类组织,尝试归纳总结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思想。

本节课属于信息技术基础的理论内容,纯粹的理论讲解,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容易使理论与实践脱节。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依据新课改理念,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分析,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和"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觉完成知识的建构,在建构知识的同时,也发掘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教学中,启发、诱导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新课程理念也提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1.新课导入。

让同学们打开桌面上的浏览器,让大家试着打开分类搜索引擎,分别存放着不同类型的文件,网页、图片,声音,视频等,引出信息资源管理。

课前会让学生自学并书写自修笔记的方式做课前准备,然后让同学们谈一谈身边的信息资源管理有哪些。整理课本,作业本,学习资料等;整理电话号码;整理电脑中的资源;整理剪报;整理网站素材;整理图书、图片等。

用故事的方式给同学们讲诉信息资源管理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对文献、知识和信息管理的延伸和拓展,另一方面则是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信息已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这个背景下所发展起来的信息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

由同学们的回答中提炼出图书馆的例子,说明计算机被用于图书馆文献信息加工与管理的同时,也被广泛用于公司、企业等,并且随着数据量不断增大,内容日益复杂,不仅需要解决大量数据的处理和组织,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存贮、保护,这就促使人们以系统思想为指导,全面考虑组织机构各类数据的采集、加工、存贮、检索等,以此为契机,引出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2.新知探究。

老师告知学生各种信息资源管理活动都是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从具体需要出发,对信息资源按照一定的方法分类、组织和存储,继而提供方便的信息服务,与此同时还要不断进行更新与维护。

让同学们以图书管为例说明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然后让小组代表总结发言。

由同学们的发言,老师和同学们一同整理出图书馆的工作流程,一般可以分为5步1.采,就是采购。2.分,就是分类。3.编,就是编目。4.藏,就是图书的上架管理。5.用,就是图书馆向读者提供各种服务,是图书馆进行前面基础工作的最终目的。

根据学生们的课前准备让他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出信息资源有哪些分类。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启发学生的思考方向,老师可以提出"平时你们都有都有哪些整理信息的分类方法?"等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概括、总结。然后让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得出信息资源可以采用标准和约定俗称的方法进行分类。老师总结学生的分类,广为使用的有学科分类和主题分类两种方法。

同样以图书馆为例,让同学们小组内讨论学习。说一说图说管里都用到了哪些分类方法?同学们还能想到哪些分类方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像图书馆管理有一定的标准一样,如《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让同学们自行阅读第四小节,前两个小组总结概括出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标准化是指国际、国家、地主或某行业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统一规定社会活动中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后两个小组总结概括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缩短了信息资源开发周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使信息产品开发与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衔接和协调得到保证;

3、有助于提高信息的使用率。

4、通过制定质量标准提高信息资源的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

本课主要是以图书馆这一典型的事件为例,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将图书馆的馆藏图书管理实例提升到对一般意义上的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实用19篇)篇十三

《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网络世界”,“第三章网上搜索”中的第二块内容。本章内容分3课时。《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是在学生熟知了网络基础知识,互联网中的常见术语,ie的基本设置以及熟练掌握了通过关键词,利用搜索引擎方便快速地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展开的第2课时的教学。

在本课时中,学生通过完成特定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巩固了第一课时中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理解搜索引擎及关键词,同时也有机地形成了学生对现有的信息进行分类、筛选、组合以及鉴别的能力。(注:本课原题目称之为《下载软件》,主要内容为从http、ftp站点下载软件,教材中关于下载问题讲的比较零散,我是将此内容作为一个专题来讲的,命名为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理解下载的作用和意义;。

能力目标:基本掌握下载的四种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在学习中探究规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高中学习生活的情感。

重点:四种下载方式。

难点:四种下载方式和小组的配合。

教师在占用课堂时间较少(大约是30%)的情况下,采用演示法、讲解法、指导法,以任务驱动模式来达到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教法中适时地给予学生启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采用“小组制”,目的是考虑到整个班级水平差异,分8-10个小组,在每组中设立一位计算机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的纪律等工作,这样不但能分担教师的负担,而且能让更多的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在发挥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同时也使得本组学生的配合更加默契,也为今后的网页设计中的小组合作打下基础。

(一)新课导入。

首先,在大屏幕展示一个电子课文网页,(关于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有教学过程、练习题及答案)。

(二)新课。

1、介绍“下载”的概念。

下载:把互联网中的有关的信息资源保存到自己计算机的过程。

2、四种下载的方式。

(2)保存图形:最好能重命名。

(3)保存文字:注意保存的载体为一些字处理软件,易犯的错误为选中文字并复制后,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直接粘贴。

(4)下载文件:注意“在文件的当前位置打开”的含义。

方法一:左键单击方法二:右键-目标另存为方法三:下载工具,网际快车。

*教师演示四种下载方式,其中下载文件只演示前两种方法,后一种方法只简单提及,由学生自行探索。

*学生完成任务: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并下载有关“三角函数方面的资料”

要求:(1)、由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代表演示资料。

3、总结学生演示内容并补充讲解。

(1)归纳法,尤其要对教学难点进行讲解,并得出结论。

(2)信息的搜索、筛选、整理和汇总的要点与注意点。

(3)小组合作的配合。

如还有时间:可让学生在互联网中找一些喜欢听的歌曲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实用19篇)篇十四

《双绞线的制作》选自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局域网建设与管理看图实训教程》课本里的第二章第二节。

课本第一章介绍了网络的基本知识,包括网络的概念、网络的分类、联网的基本硬件设备,学生在理论上大体认识了网络,本节课重点放在组网的实战方面——双绞线的制作,让学生学会双绞线的制作,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网络的兴趣,并为下一章《组建局域网》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既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网线规格(eia/tia568b)的制作方法和使用环境。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联网硬件设备的认识,加深对网络的理解,提高学习网络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坚强的自信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做一个勤奋好学,竞争意识强,脚踏实地的国家栋梁之才。

3、教学重点:双绞线的制作。

4、教学难点:网线外部绝缘线的剥法。

压制水晶头的方法。

二、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就会事半功倍。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因此,我将采用“示范+实操”的教学方法,具体是:

1、讲授法和演示法相结合:我通过课件向学生讲授制作双绞线的步骤,同时通过展示平台和投影仪将双绞线制作的全过程形象直观的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能很好的看清双绞线制作的每一个细节,掌握制作方法。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正确的示范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及学习能力。

3、练习法: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操作练习,通过分组练习,使学生学会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掌握双绞线制作的操作技能。

教学设备:

1、教师:电脑、展示台、投影仪、压线钳、水晶头、超五类utp双绞线(约1m)、测线器。

2、学生:压线钳、水晶头、超五类utp双绞线(约1m)、测线器。

三、说学法。

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力争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我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认真分析领悟到制作双绞线的要点和难点,再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边思考边操作,遇到难点及时提问,互相请教,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现拟定以下学法:

1、观察法:教师演示操作,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熟悉操作步骤,体会操作重点和难点。

2、主动探究法: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操作,勇于实践,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共45分钟)。

(一)、复习导入(4分钟)。

1、课件引入,重温“网络”概念。

通过“网络”概念的课件引入,在复习旧知的同时导入本课内容。

“网络”概念:

计算机双绞线交换机双绞线计算机。

2、设置疑问,出示教学目标。

提问:是不是直接用双绞线就可以完成连接了呢?

提问的同时,向学生展示一段原始的双绞线(既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双绞线)、一块网卡和一台交换机,引导学生注意这三样东西的接口,让学生认识到原始的双绞线根本不能把网卡和交换机连接起来,从而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双绞线的制作。

(二)、新课讲解(11分钟)。

1、通过投影仪展示双绞线制作材料,讲解设备使用方法:

使用展示平台,通过投影仪向学生展示制作双绞线所用到的材料和设备:水晶头、超五类utp双绞线、压线钳、测线器。让学生清楚看到实物,并就其功能和使用方法一一讲解。展示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水晶头和超五类utp双绞线(前一章已学)的特点,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的效果。通过讲解压线钳和测线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两样工具的使用,为下一步双绞线制作做好准备。

2、演示、讲解双绞线的制作过程:

(1)、剥线。剥线就是利用压线钳剥线刃口将双绞线的外皮除去1.5cm左右。剥线在网线的制作过程中算是一个难点,在剥双绞线外皮时,手握压线钳要适当,剥线刀刃口间隙过小,就会损伤内部线芯,甚至会把线芯剪断;剥线刀刃口间隙过大,就不能割断双绞线的外皮。所以我在剥线操作演示中,会将正确的剥线方法和常见的错误剥线方法进行对比演示,并在对比过程中强调正确性。通过对比讲解,能让学生快速地掌握正确地方法,减少出错的几率。在操作演示过程中,教育学生使用设备要注意安全,爱护学校的设备。

(2)、理线。理线就是把剥好的双绞线里的4股8根线芯按照eia/tia568b规格(左起: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进行排列并整理好,常见的错误理线方法就是将绿色线放到第4只脚的位置,即:白橙——橙——白绿——绿——白蓝——蓝——白棕——棕。所以我通过课件的形式用投影仪把eia/tia568b规格排列的样图展示在大屏幕上,通过展示平台和投影仪把理线的过程展示在大屏幕上,方便学生记忆和掌握。

(3)、压线。压线就是把排列并剪好的双绞线压入水晶头的过程。这步操作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关键在于水晶头接头处,双绞线的外保护层需要插入水晶头5mm以上,而不能在接头外,因为当双绞线受到外界的拉力时受力的是整个电缆,否则受力的是双绞线内部线芯和接头连接的金属部分,容易造成脱落。为了说明这点,我将用正确的压制方法制作一个水晶头,同时也用错误的方法制作一个水晶头,然后通过投影仪投影在大屏幕上,通过对比演示,让学生在对比中掌握正确的压线方法。因为在压制水晶头过程中如果出错,这个水晶头就报废了,所以教育学生制作压线过程中要细心,先观察好后再动手,尽量做到一步到位,避免因出错造成的浪费,发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中华美德。

(4)、测试。双绞线制作完成后,为了验证其连通性的好坏,需要使用测线器进行测试。这里通过投影仪向学生介绍测线器的使用和测试双绞线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24分钟)。

巩固课堂知识是教学不可缺少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我安排了如下的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一条t568b规格双绞线的制作,并使用测线器测试通过。

我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分组操作练习,让他们消化操作,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分组练习的好处在于人人动手操作,不懂之处可以问同组的同学,互相帮助、互相沟通、互相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并且通过学生组与组之间比赛式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时,我走到学生中间,观察、分析、处理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请同组学生给予帮助,鼓励他们多动手操作,这样才能熟能生巧;对于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经验告诉给其他同学,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四)、课堂小结(5分钟)。

把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小组制作合格与不合格的网线)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看,进行简单点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快乐,同时归纳总结本课的内容,再次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布置学生课后要多加练习,做到熟能生巧。

(五)布置作业(1分钟)。

课本p36——p37,本章练习。通过做习题加深理解并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实用19篇)篇十五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单元第个课题。xxx在其他领域中还有着十分广泛的实际应用。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xxx,它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程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理论,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中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

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将信息技术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例相结合,将“授之以渔”的思想贯穿始终。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高中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并产生去实现操作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3.集体讨论法:由于现在社会的发展,使一大部分学生很早就接触到电脑,对电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看法、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书本外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课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例举计算机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有关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实际的操作,使学生对章节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从提出学习目标出发,通过“任务”、“任务分析”、“学习与探索”、“实践与交流”等环节,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步骤完成课堂的教学。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1.导入新课:(2~3分钟)。

由上节课演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促使学生表现出对未知知识学习的欲望。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2.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在实际操作中更加实用,有利于学生对学到知识深刻、熟练的掌握,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明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信息技术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用实际操作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所以我选择更加直观的方法,远程控制学生电脑屏幕,实时的将我的操作展现在学生面前。5.布置作业。

针对高中一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教学的目的。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有条件的同学回去之后在自己的电脑上面,操作练习本节课所授知识。

七、说小结。

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1)。

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xxx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我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乱放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2)。

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八、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xx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果完毕,谢谢!

说课教师xxx号。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实用19篇)篇十六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来自云南人民出版社的云南普通高级中学信息技术实验教材第一册的第四章第一节“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就这节课而言,着重阐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是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的联系。我将从“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流程”、“课堂回顾”、“课后学习”和“教学反思”七部分来说明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及计算机。

网络与信息化的联系。

2、过程和方法:启发学生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认识计算机网络,从不同行。

业来理解计算机网络在信息化中的应用和计算机网络与。

信息化的联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一个情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用现代网络技术的知识解决身边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严谨的科学观,以及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等等。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重点:通过计算机网络基知识和发展速度的学习,启发学生探索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进而学习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的联系。

2、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以及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的联系。教学方法分析: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学、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参与、注重合作学习、注重联系实际、注重鼓励质疑。教学流程:

1、情景设计。

通过中国网民数量的庞大和一直保持快速增长,中国的ipv4地址数量的增长和以太网的快速发展三个例子,来说明计算机网络发展速度是十分迅猛的,提出“是什么原因造成他如此快的发展速度?计算机网络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等问题,从而引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通过同学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解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得联系。

2、新课讲授:

2.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1)网上资源的共享。

通过让同学们浏览新浪网首页的截图,请同学们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后,通过老师的总结得出计算机网络具有资源共享的功能,并且资源共享是计算机最本质的功能。

(2)经济的构成计算环境。

可以在网络上做一些备份,保证当某个设备出故障时,网络的应用仍能可靠的运行。

(4)更方便、更强有力的通信手段。

通过观看qq聊天的截图和信封图片,让学生进行对比,通过学生的对比回答可以得出计算机网络能更方便、更快捷的实现通信,让用户不用受时间和距离的限制。

启发同学们结合学习和生活中使用信息化的例子思考计算机网络的与信息化的联系,然后请同学们列举学习和生活中使用信息化的例子。

老师从同学们的列举中总结出信息化又包括“办公自动化、生产自动化、广域信息查询和信息传输”三方面的内容。再从这三方面去解释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的联系,最后得出计算机网络是实现信息化的必要条件,没有计算机网络平台,谈论实现信息化实际是空谈,没有任何意义。

课堂总结: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1)网上资源的共享。

(2)更经济的构成计算环境(3)配置高可靠性的应用系统。

(4)更方便、更强有力的通信手段。

2、计算机网络的与信息化的联系。

课后学习:

课后同学们应该对老师讲解的内容加强思考,对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加深记忆,认真观察学习和生活方面有关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的案例,加深对老师所讲内容的理解,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作用,并且适当的做一些相关习题,以帮助同学们理解知识。

教学反思:

虽说教无定法,但启发、互动仍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要充分让学生去思考一些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事例,让学生在对事例的分析中去学习,引发思考,总结归纳,最终达到好的效果,同时,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教师的讲解始终起到启发、点拨、纠偏、示范的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使他们“听”有所思,“学”有所获。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实用19篇)篇十七

《网页制作—站点的规划与建立》——信息技术与物理整合课。

1课时。

1、硬件环境:微机室网络环境。

2、软件环境:电子教室控制系统预先安装好的ftp共享平台、bbs专栏等。

1、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站点的规划与建立”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信息技术》第四册第二章“网页制作”的第一节。本套教材共四册,分别通过“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收发邮件”、“网络应用”、“网页制作”这四个章节,逐步深入地安排有关于“网络”的学习内容,从而形成一条“网络”线。第四册中的“网页制作”是将学生从“使用者”引导到“制作者”的一个转折点,而“站点的规划与建立”是“网页制作”的灵魂,它既为学生们揭开了网页的神秘面纱,也是规范网页制作必要的出发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2、教学目标。

基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理念,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并理解站点的概念,掌握使用frontpage20xx创建并保存站点、设置网页、设计网页版式,了解高中物理知识基本分类。

(2)能力目标:

由站点的规划方式,培养学生懂得协作意识、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对已学物理知识进行规划管理的能力。通过小组之间交流评价,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和信息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问题的提出、思考、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站点的规划、建立与保存。

(2)教学难点:站点的规划。

在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目标强调:高中学生要“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解决问题”;同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要“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注重交流与合作。”因此,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线来设计这堂课,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使该环境能支持实现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将有利于这节课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整合中创设小组合作——远程协商的学习环境,以制作高中物理站为任务驱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站点的制作,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等方面都有所收获,大大提高了其协作意识、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同时,不同小组又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分工协作学习,建立小组站点,这样在小组成员之间及小组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交流、竞争氛围。

首先将学生们“网站即网页”的错误理解引导入正确的站点概念,再以“制作高中物理站”为切入点,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整合,创设情景与任务驱动融合。将学生分组,简要讲解站点规划,演示、讲解网页设置与网页版式设计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高中物理站”,学生们首先进行网站规划,然后进行网页设置与网页版式设计操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在此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完成任务后,各小组将成果打包上传至ftp,实现小组间互相浏览,并通过教师在学校网站bbs里开辟的专供整合课程学习讨论的专栏,实现相互交流、评价,教师适时加入评价;同时,各小组可以根据评价对自己的站点进行修改。最后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回顾站点的概念,创建及保存站点、设置网页、设计网页版式的操作,并引导学生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进一步补充物理知识、完善网页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实用19篇)篇十八

活动前一周,组长通知参加这次活动,当时很开心,这也是我工作两年来第一次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教研活动,满心希望在这次活动中汲取经验,当然这次活动举办的很成功,我也在这次活动中学到了很多,下面我就谈谈我的思考与体会。

第一节课听的是王月琦老师的《信息的智能化加工》,王老师有效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芝麻开门”这样的情境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在后面的实践部分学生始终“五子棋游戏”,“人机对话”中,学生始终都很投入,只是在与机器人小i的聊天环节中,部分同学已投入其中,不能自拔了,当王老师讲到后面的内容时,他们还不亦乐乎的与小i聊天,如何有效控制学生与小i聊天这个度,值得我们思考。

第二节课听的是吴海燕老师的《文件的下载》,吴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的很巧妙,以下载的一般过程为主线,将文件的下载贯穿其中,这种教学方式很值得学习,在上课的过程中,可能分组不明确,导致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不是很理想,如果吴老师分组的时候明确一点,这节课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三节课听的是刘苏梅老师的《规划网站》,刘老师的教学设计还是很好的,值得我们借鉴,能把一节理论性很强的课设计到这种程度,还是很不错的,只是在课堂实践的时候,学生注意力始终不在状态,有的.学生却在忙于浏览其他网页,如果这节课在教室上,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这三节课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谢谢曹主任举办的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一节课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学习这三位老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希望以后曹主任多多举行这样的活动,让我们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文档为doc格式。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实用19篇)篇十九

1、地位:本章节采用是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一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材。资源管理器这节是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中最基本部分,真正要成为一名电脑小管家必须从这里入手,同时作为电脑使用者,必须合理安排和有序组织自己的软硬资源。

2、教学目标。

--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建立、重命名、删除、移动和复制的多种方法教学难点--区分采用鼠标左键拖曳方法在同盘、异盘的差异。

1、教法:教师在占用课堂时间较少,采用演示法、讲解法、指导法,以任务驱动模式达到教学效果。同时,老师在教法中一定要引申出许多问题让学生思考。因为根据计算机这门学科的特点,老师教的.知识在一定时间内会过时,必须要教会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观察。(如windows98系统采用资源管理器管理软硬件,那么windowsxxxx、xp等采用什么软件进行管理软硬件呢?或者学了资源管理器这张节后,大家回去了解一下自己的电脑被你管理的怎么样,是不是合理?)。

2、学法:从学生上机时间占总课时的70%出发,采用练习法、发现法、观察法等,本人利用“小组制”,目的是考虑整个班级水平差异,分4小组,在每组中选出一名电脑较好学生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纪律等;这样更能让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学生更能发挥主体作用,老师负责组织教学、检查总体、指导个别等,这样调动课堂气氛,形成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热情和对电脑的兴趣。

1、多媒体网络教室。

2、把资源管理器窗口制作成课件进行介绍,及多种方法进行对文件、文件夹操作以板书形式进行归纳,让学生有直观认识。

3、对象:高一学生、时间:45分钟四、教学思路和过程分成六步骤。

(一)介绍资源管理器--时间8分--以课件形式--老师活动。

c、资源管理器作用、功能--非常有序管理自己文件、文件夹,同时对自己硬件的了解。

(二)在资源管理器中对文件和文件夹建立、重命名、移动和复制(采用鼠标右键)。

--时间4分--老师演示、学生观察。

a、(老师指导个别差生)资源管理器打开多种方法及功能和作用利用右键完成新建、重命名、复制和移动操作b、发挥小组作用(每组一个任务)。

c、让学生演示(充当小老师角色,每组一个代表)。

b、同一盘符左键拖曳是移动,不同盘符左键拖曳是复制(让学生学会观察)。

d、文件、文件夹删除、还原、彻底删除的讲解(采用形象的比喻方法)。

(五)布置课堂任务--时间8分--小组长检查--老师个别指导。

题目要带有阅卷功能,并且具有奖励(采用不同形式的flash动画进行奖励)。

(六)总结/思考--时间2分。

相关范文推荐

    大课间活动安全教育(优质20篇)

    范本通常是对某一种类型文体的典型案例进行总结和概括。下面是一些经典范文范本,让我们一起欣赏并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和风格。让学生明白安全的重要性。1、小朋友们,早上

    公司行政部的年度工作总结(热门18篇)

    撰写月工作总结是我们对自己工作成果的一次梳理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工作能力。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月工作总结样本,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招标管理主任工作总结大全(18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为自己提供改进的方向和目标。这里收集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案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如何写低保申请书人(汇总15篇)

    低保申请书是申请人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它能够帮助政府更全面地了解申请人的状况,以便做出针对性的救助决策。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低保申请书范文,希望能

    妇科讲座主持词开场白(优质20篇)

    希望大家能够配合我的工作,让我们共同创造一段难忘的时光。6.在这里,我们为大家呈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为了让

    酒店员工的报告(精选18篇)

    报告范文的撰写需要充分的调研和资料收集,以确保所提供的数据真实可靠,分析全面准确。每一篇报告范文都经过认真筛选和审核,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实践价值。各位领导,各位同

    幼儿大班语言教学计划(精选20篇)

    通过教学计划的编制,教师可以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和时间,提高教学效果。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教学计划实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经过教研组成员的交流,每一个教

    试用期满转正鉴定(通用18篇)

    范文范本是指以某一类作品为样本,用于指导和参考其他同类型作品的写作。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请大家参考借鉴。本人在一年的试用期中,热衷于本职工

    防汛救灾专题心得体会(优秀18篇)

    总结是我们对过去的回顾,是我们对自己的认真思考和总结的过程。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好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据史书记载,“浩如太仓栗,宁复数以粒

    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范文(16篇)

    实习报告是对实习单位的工作环境、组织文化及工作业务的了解与评价。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实习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提升你的写作水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广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