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苏教版(精选21篇)

时间:2023-11-13 作者:QJ墨客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苏教版(精选21篇)

制定教学计划需要考虑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以及教材的内容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在编写教学计划时提供一些启示。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苏教版(精选21篇)篇一

1.认识“古、他、几”等十三个生字,会写“几、个、友、心、他、古”六个字以及“几个”“石头”“几下子”3个词语。学习一个新笔画“卧钩”和一个新偏旁“单人旁”“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时,沉着、机智、果断的品质。教育学生遇到紧急情况,要沉着冷静、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司马光沉着、机智的品质,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一、指导看图,引入新课。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3.揭题释题。“司马”是复姓,识记司,认读“司马”一词。你还知道哪些复姓?

4.这个人你了解吗?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司马光的资料,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介绍。)。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生字新词。

3.同桌互相拼读生字词,纠正错音。

4.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读音。

5.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并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6.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7.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教师针对学生普遍难认的字进行重点指导。鼓励学生采用加一加、减一减、猜字谜、熟字加减偏旁的方法识字。

让生字回到文中,再把课文读一读,争取读流利。]。

2.指导书写“几、个、友”。让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教师示范,指导学生书写。

3.检查订正,评价谁写得好,写得美。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第2课时。

一、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二、细读感悟。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画出来。

2.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提出要讨论的问题。

5.朗读指导第二自然段。

6.看图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画出表示司马光动作的词。理解“使劲砸”的意思。

7.指导朗读第3、4自然段。第3自然段读出小朋友们慌张的语气,第4自然段读出司马光不慌不忙的语气。

8.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9.司马光救小朋友的办法好不好?你还有什么好办法?

三、朗读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找出来,有兴趣的可以背一背。

3.把你喜欢的词语采摘到你的词语花篮里。

四、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心、他、古”。注意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五、总结全文。

六、延伸拓展.

1、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课后大家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2、在生活中我们如果遇到危险应该怎么做?

六、布置作业。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17司马光。

没有慌。

勇敢、机智。

举石头砸缸。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苏教版(精选21篇)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展示的形式,使学生们初步了解长江及其所蕴含的历史与文化。

2、朗诵《长江万里图》,背诵《卜算子》,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怀的熏陶与感染,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向往与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长江视频)师解说:同学们,看!

二、确定专题,小组准备。

1、师:老师知道同学们也都非常喜欢长江,课前也搜集了大量资料,并且分小组确立了自己研究的主题,下面我们首先在小组内把搜集的资料交流一下,一会啊,根据你们小组的主题,向大家来介绍你们了解到的长江。为了使你们的介绍更精彩,老师这有几条小建议送给大家。小建议:

(1)、各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各小组长要合理安排,组员之间要分工合。

(2)、选择你们喜欢的方式来介绍。

一会汇报的时侯,看看哪个组准备的最充分,展示的最精彩,下面马上开始准备吧!

2、小组成员根据搜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讨论整理,并做好分工,准备工作。

三、解决问题,汇报结果。

师:看同学们准备的都那么认真,好,那哪个小组先来展示呢?好,你们先来。

学生汇报:

生:我们组的主题是关于长江沿途奇特的自然景观,我们给他起的名字是“万里画卷”(小组长把制作的卡片贴在黑板上)小组成员利用幻灯片一一介绍(一人一个景点)。

生:我们组向大家介绍的是关于长江沿途的很多奇特的自然景观,我们给他起的名字是“万里画卷”

师:真精彩,你们把长江沿途的景点介绍的太详细也太美了,同学们,咱们谢谢他们吧!

好下面,哪个小组再来介绍?

(二)生:我们小组的主题是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我们给它起的名字是。

“万年使鉴”(贴在黑板上)。

生汇报。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们了解了长江的历史文化是多么源远流长!

(三)我们组的主题是长江的神话传说我们给它起得名字是“千古神话”。

生讲故事。

师:真不错,多生动的神话故事呀!

(四)、我们小组的主题是关于长江的诗词歌赋,我们给它起得名字是“万卷诗篇”

1、一生:首先我先为大家朗诵明朝诗人杨基的《长江万里图》。

a、朗诵的真不错!好一首长江万里图,滔滔江水,滚滚东流,百折千回都能触发作者思乡的念头。好让我们翻开课本61页,看到这首长江万里图,自己先去读读,练练,体会一下作者思乡之情吧!

b、谁来读?(指读)。

c、好,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

2、生:老师,我们还准备了宋朝诗人李之仪的《卜算子》。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收,此恨保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两名同学表演)。

3、诵的好,演的棒,真不错!

老师也非常喜欢这首词,课前我还搜集了与它有关的小资料呢!同学们,自己读读吧。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温馨点击”)。

师:是啊,读着这首词,我们好像看到多情的词人,正站在江边,面对滚滚东流的江水思念住在江尾的亲人,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收,此恨保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师有感情的范读)。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站在长江边,面对滔滔江水共同感受一下诗人李之仪对亲人的思念吧!

a、自己先看着课本读读,体会体会吧!

b、我们来接读这首词吧!

c、多么动情的一首诗呀,我们来试着背背这首词吧!

d、谁想来背给大家听一听呀?(指2名同学背)。

4、除了这两首诗,其他同学还搜集到了哪些关于长江的诗句呢?

2、师:老师还知道它还是首动听的歌曲呢,让我们一起唱响《长江之歌》。

放视频歌曲,齐唱《长江之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苏教版(精选21篇)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旧知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逐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基本算法。

2.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3.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的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分享一个小数点的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小数点的重要性。

2、复习一个数分别乘0.1、0.01、0.001得多少,

结论:一个非0的数乘0.1相当于把原数缩小10倍,乘0.01相当于把原数缩小100倍乘0.001相当于把原数缩小1000倍。

3、复习口算乘法。

4、复习整数乘小数笔算乘法及计算方法。

二、类比迁移,情境展开教学例3。

出示例题。

(1)师:同学们,最近我们要给学校宣传栏刷油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吗,。

(2)师: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3)板书(或用ppt演示):2.4×0.8,________。

2.尝试计算。

(1)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4)指名学生口答,教师适时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3.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

4.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

(2)板书:1.92×0.9,________。

(3)师: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

三、深化探究,总结算法。

(一)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1.学生独立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

2.师:观察例3及“做一做”各题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么,。

(二)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1)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2)师: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点小数点时,先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再点上小数点。)。

3.根据学生的讨论和交流,逐步归纳概括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将教材第6页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补充完整。

(三)、引发冲突,突破难点。

教学例4。

1.出示例题。

(2)板书(或用ppt演示):0.56×0.04,________。

2.尝试计算。

(1)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2)师: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3)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呢,。

(4)总结算理:乘、点、画、添。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苏教版(精选21篇)篇四

一、教材简析: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这首歌词,从地理、人文两个方面歌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是理解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欣赏并跟唱。

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了解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4.进一步查阅资料,全面了解长江。

5.领悟诗歌对应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师:vcd、风光片《长江》、录音机、磁带、中国地形图、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学生:查阅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导学生翻阅本单元教材,导课。

这个单元我们就来学习描写介绍“母亲河”的文章。请同学们浏览本单元内容,看看都有哪些课文,分别写得是什么内容。

(二)播放电视风光片《长江》片断,教师适时给以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播放完,出示中国地形图,师生共同介绍长江,对长江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认识。

多年之前,有一部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其中的主题歌《长江之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播放《长江之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词。

(三)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放声朗读几遍课文,结合预习,了解大意。

(四)理解课文内容。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给以指导。

(五)再读诗歌,体会课文的表达形式。

1.再读诗歌,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先小组合作讨论,再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两段歌词相互照应的表达方法。

(六)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1.引导学生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你的视角呢?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七)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课文。

1.用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大声朗诵,试着背诵。

2.指名背诵。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苏教版(精选21篇)篇五

李志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角,初步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

2.结合直观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王国中的一个新图形——角。板书:认识角。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1.联系实物,直观认识角。

(出示情境图)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角。瞧,两个小朋友在做手工,你能从这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生找,并指出在哪)2.课件演示,抽象出数学中的角。

师:我们把这些角请出来(课件演示),这就是我们数学上的角。3.认识角的各部分组成及名称。

(1)请大家仔细找一找,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2)课件演示。

5.辨角(完成想想做做1)6.数角(85页想想做做2)。

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关键要看什么?角其实是平面图形中的一员,现在请大家数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并做上角的记号。

三、动手实践,深化理解1.认识角有大小。

第一次玩角(体验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第二次玩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请学生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讨论怎么样才能说明你的角比我的大。强调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顶点和角的一条边要重合,才能正确地比出角的大小。

第三次玩角(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归纳总结: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四、拓展延伸。

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苏教版(精选21篇)篇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能找出表达广玉兰特点的句子,品读感悟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理解作者喜爱、赞美广玉兰的原因。

3、能通过对文中描写广玉兰的优美句子的朗读及广玉兰图片的欣赏,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作者描写广玉兰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的赏读,体会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弄清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赞美广玉兰的,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作者描写广玉兰的方法。

一、直接导入。

它就是我们课前了解的那种气味幽香、花朵洁净高雅、叶子四季常青的树-----广玉兰[板书]真美啊!再读一遍。

二、整体感知。

1、陈荒煤先生在文中用许多优美的词语细腻描绘了广玉兰,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用书中词语说说广玉兰给你留下的印象?如:{}的广玉兰。

2、多美的广玉兰啊!作者也很喜爱这幽香、纯洁、具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的广玉兰。文中有一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最后一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感悟特点,体会写法。

1、哪几自然段写了广玉兰的幽香、纯洁?(1、2)哪几自然段写了它无比旺盛的生命力?(3)。

重点写了哪一部分?(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板书:详略得当)。

2、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广玉兰的幽香、纯洁的?

(1)最初,是什么吸引了读者?作者又是怎样描写广玉兰的幽香?

(2)作者又是怎样描写广玉兰的纯洁(洁净、高雅的特点)的?

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读读想想。

a、这段文字总写它的洁净、高雅的特点。

b、(分写)从哪些方面来写玉兰花的?(色彩,质感)哪些词语写出了它的色彩?(纯白,淡淡的青绿色)哪些词语写出了它的质感呢?(玉琢冰雕,柔韧而有弹性)这些词语确实体现出了广玉兰花的洁净,高雅!

c、作者连用两个“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说它吧……又……”的句式,这是什么样的手法?(排比)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广玉兰的赞美,喜爱之情,你们喜爱它吗?带上你的喜爱之情去读一读。(指读,齐读)。

d、(总写)引读:纯白中,带有点淡淡的青绿色,玉琢冰雕,又是那样柔韧而有弹性,这就是作者眼中的广玉兰,因此,作者觉得(生读)“只凭几个……全部内涵的.”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渡:广玉兰如此纯洁,幽香,在五六月份开花的季节里,让我们走近它,好好地欣赏一番.

3、幽香、洁净、高雅的广玉兰怎能不让人喜爱呢?(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作者又是怎样描写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的?(抓住花的形态;叶的光泽、颜色)。

a、花的形态。

学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节写了同一棵树上广玉兰花的哪几种形态?

并且完成填空:(出示)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_________,有的_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

(1)交流填空题。

(2)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形态的花?找出有关句子,好好地读一读。

(3)分别让四名同学朗读语句,并且理解句子,进行指导朗读。

a“有的含羞待放……,鲜嫩可爱。”引导学生抓住“含羞待放”“碧绿”“鲜嫩可爱”等词语体花苞的美丽可爱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b“有的刚刚开放……约有一寸长。”“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连小蜜蜂都急切地来采蜜了,可以足见广玉兰花实在是十分地幽香,让我们用急切,喜悦的心情来读。(过程同上)。

c“盛开着的玉兰花……甜美,纯洁,惹人喜爱。”这里用什么手法来写的?(比喻)为什么把广玉兰比作婴儿的笑脸?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婴儿的脸,你抚摸过吗?什么感觉?(洁白,柔嫩)婴儿的笑脸看过吗?什么感受?(甜美,纯洁,惹人喜爱)那盛开的广玉兰花给人的感受也是如此。请你好好读一读。

d“先前热热闹闹……,新生命的种子。”(看图欣赏玉兰花的花蕊,种子)广玉兰花虽然凋谢了,但她并没有就此衰败,你可以体会到什么?(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让我们用充满快乐,充满希望的心情朗读好这段文字。

(4)引读“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理解“数世同堂”“生生不息”在文中的意思,感受广玉兰花无比旺盛的生命力。(板书:生生不息)。

(总分总)。

(5)用填空的形式来展示本段的背诵。

b、叶的特点光泽、颜色。

过渡:好花还需绿叶扶,那广玉兰的叶子又有什么特点呢?

自由读课文4,5自然段,找一找叶子特点的句子.

(1)指名说,(密集油亮的绿叶…透着活泼.从中体会到什么?)(生:充满活力)(板书:终年不败)。

(2)还有哪些句子体现了广玉兰充满活力?(第5自然段)从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把它当作人来写)。

(3)那课文有没有把它叶片的形状描写清楚呢?(齐读有关语句)。

(4)写广玉兰就写广玉兰,为什么还要写叶子呢?(指名说)。

(5)学生齐读:“有了它的衬托,玉兰花便显得格外皎洁,格外清丽了.”

是呀,红花还要绿叶衬.

4、回归整体,创作志情。

(1)广玉兰的确很美,那淡淡的幽香,纯洁高雅的花瓣,生生不息的花朵,终年不败的绿叶,都显示出它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难怪作者在文章最后也情不自禁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引读)“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再读)。

四、小结写作方法。

本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广玉兰的爱,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吗?

交流:观察仔细,抓住特点,详略得当、总分总的方式,带着自己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去写。

五、迁移练习,尝试表达。

仔细观察你喜欢的一种花,先抓住特点说说花的样子,再用一段话写出它的特点。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苏教版(精选21篇)篇七

《早》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以物喻人的散文,以前课题为《三味书屋》,作者吴伯箫。本文很贴切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教育意义也十分深远,我对于本课的教学,感受颇深。文中的主人公——鲁迅,学生对他的了解要么是他的一些作品,要么是他的某些名言,而本文则带学生走进他的童年,和同学们一样求知的童年,进一步去了解小时候的鲁迅。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在作者的整个访问过程中,随着地点的不断转换,观察点的不断转移,学生理解起来很抽象。于是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有关地点转换的词语,绘一幅行走线路图,其中三味书屋陈设的叙述,结合方位词在课文的擦图上标出方位,用序号标出所写物件的先后顺序。在学生们的努力下,课堂教学中,学生所作的图及所标顺序虽然不尽人意,也有弄错方位的,但是大体是合理的。在进一步的教学探讨中,我加以简笔画板书,学生很快就理清了行走路线和观察顺序。在找鲁迅的书桌时,有少部分同学找错了,我以寿镜吾先生的座位为中心稍加点拨,东南西北一标出来,同学们就都找到了,即擦图左上角那张。随着教学的深入,梅花随之出现。在梅花的分析学习后,学生对梅花有了更深的认知,也深深地爱上了它。我让学生欣赏了一些梅花的图画后,让学生也画一画梅花,结果效果超出我想象的好。就这样,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得以提高的同时,也让他们得以作画练习,使学生在轻松学文的同时,美育也得以应用。

二、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

“岁寒三友”学生都熟悉,梅花从古到今都被世人所喜爱,它以颜色美、形态美、品格美令我们敬佩。在二十四番花信风中,一侯就是梅花,它开得最早,不惧严寒,独自争春,首先就让学生在了解梅花的基础上学习并具有梅花一样的品格。紧接着进入鲁迅书桌上刻的“早”子的来历的学习。小时候的鲁迅,一次特殊的迟到,在先生的教育下,他决心从此要早到,并时时早,事事早。学生们从鲁迅身上就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成长在幸福的今天,也争做时时早,事事早,用功读书。可是,却不能随意在课桌,墙壁,树木等上面刻字,要爱护公物,爱护环境,要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特别是鲁迅父亲病重,小小年纪,在用功念书的同时,他又是帮家务,又是当东西,又是抓药,很累,很懂事。学生们讨论后,也要做一个体贴父母,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三、以物喻人,争做“东风第一枝”。

在分析文中的物“梅花”与人“鲁迅”的相同之处时,以梅花“开得早”来赞美鲁迅的“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教育学生们要像鲁迅一样,要像梅花一样做“东风第一枝”。不仅如此,梅花和鲁迅难道只是“早”子相同吗?进一步的探讨后,得出梅花敢于迎风傲雪,鲁迅敢于同反动派作斗争,他们都是顽强的;梅花的盛开预示着春天的到来,鲁迅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们都是“光明的使者”。回到课堂来,学生们应该怎么做呢?讨论后,得出在学校做一名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好孩子,努力学习,学好知识和本领,长大了去建设祖国,建设家乡,把爱回报给社会。

我们校长说过:“一课即使不能几得,一得也足也。”是啊,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有法,但教无定法。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们都各显神通,妙招无穷。对于农村教育,还很原始,但是我们要尽量地运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最大力度地培养祖国的花朵,今天的小树,明天的栋梁,让孩子们健康活泼地成长。这就是我们一名教育者的天职。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苏教版(精选21篇)篇八

《早》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以物喻人的散文,以前课题为《三味书屋》,作者吴伯箫。本文很贴切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教育意义也十分深远,我对于本课的教学,感受颇深。文中的主人公——鲁迅,学生对他的了解要么是他的一些作品,要么是他的某些名言,而本文则带学生走进他的童年,和同学们一样求知的童年,进一步去了解小时候的鲁迅。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在作者的整个访问过程中,随着地点的不断转换,观察点的不断转移,学生理解起来很抽象。于是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有关地点转换的词语,绘一幅行走线路图,其中三味书屋陈设的叙述,结合方位词在课文的擦图上标出方位,用序号标出所写物件的先后顺序。在学生们的努力下,课堂教学中,学生所作的图及所标顺序虽然不尽人意,也有弄错方位的,但是大体是合理的。在进一步的教学探讨中,我加以简笔画板书,学生很快就理清了行走路线和观察顺序。在找鲁迅的书桌时,有少部分同学找错了,我以寿镜吾先生的座位为中心稍加点拨,东南西北一标出来,同学们就都找到了,即擦图左上角那张。随着教学的深入,梅花随之出现。在梅花的分析学习后,学生对梅花有了更深的认知,也深深地爱上了它。我让学生欣赏了一些梅花的图画后,让学生也画一画梅花,结果效果超出我想象的好。就这样,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得以提高的同时,也让他们得以作画练习,使学生在轻松学文的同时,美育也得以应用。

二、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

“岁寒三友”学生都熟悉,梅花从古到今都被世人所喜爱,它以颜色美、形态美、品格美令我们敬佩。在二十四番花信风中,一侯就是梅花,它开得最早,不惧严寒,独自争春,首先就让学生在了解梅花的基础上学习并具有梅花一样的品格。紧接着进入鲁迅书桌上刻的“早”子的来历的学习。小时候的鲁迅,一次特殊的迟到,在先生的教育下,他决心从此要早到,并时时早,事事早。学生们从鲁迅身上就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成长在幸福的今天,也争做时时早,事事早,用功读书。可是,却不能随意在课桌,墙壁,树木等上面刻字,要爱护公物,爱护环境,要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特别是鲁迅父亲病重,小小年纪,在用功念书的同时,他又是帮家务,又是当东西,又是抓药,很累,很懂事。学生们讨论后,也要做一个体贴父母,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三、以物喻人,争做“东风第一枝”。

在分析文中的物“梅花”与人“鲁迅”的相同之处时,以梅花“开得早”来赞美鲁迅的“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教育学生们要像鲁迅一样,要像梅花一样做“东风第一枝”。不仅如此,梅花和鲁迅难道只是“早”子相同吗?进一步的探讨后,得出梅花敢于迎风傲雪,鲁迅敢于同反动派作斗争,他们都是顽强的;梅花的盛开预示着春天的到来,鲁迅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们都是“光明的使者”。回到课堂来,学生们应该怎么做呢?讨论后,得出在学校做一名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好孩子,努力学习,学好知识和本领,长大了去建设祖国,建设家乡,把爱回报给社会。

我们校长说过:“一课即使不能几得,一得也足也。”是啊,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有法,但教无定法。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们都各显神通,妙招无穷。对于农村教育,还很原始,但是我们要尽量地运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最大力度地培养祖国的花朵,今天的小树,明天的栋梁,让孩子们健康活泼地成长。这就是我们一名教育者的天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苏教版(精选21篇)篇九

先说说这节课的三个难点:1,虽然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但相隔这么长时间,况且在后来的学习中,又不怎么用到这一知识,所以,学生已有的经验淡忘了;2、对于例题中“精确到十分位”这样的数学术语,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不容易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即使学生读懂了题意,理解了精确到十分位就是保留一位小数,也必须熟练掌握“四舍五入”这一技术。弄清楚要看十分位下一位百分位上的数决定是舍还是入。学生会误以为精确到十分位就是将十分位上的数四舍或五入。不掌握技术要领,题目要求一有变化,学生会像无头的苍蝇,不知从何下手。3、是遇到需要连续进位的。如:将0.996保留两位小数。这里有两次向前进“1”第一次是因为千分位上是6,比5大要向百分位进l;第二次是因为百分位上9加上进来的l,满十写0向十分位进1。两次进1,原因却各不相同。特别是第二次进1,由于小数加法的内容位于本单元之后学习,因此,这又是一个难点。有的学生不理解进位的原因,在后面练习中遇到题目中有数字9的,就会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往前进1。几个难点像三个难关挡在学生面前,学生当然不容易学懂。

我想,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应该想办法突破上面三个难点,是不是可以这样做:

一、新课前的复习中,应当想办法唤醒学生对以前知识的记忆:如56640=( )万 327900000=( )亿  56640≈( )万 327900000≈( )亿  复习中,唤起学生“用四舍五人求整数近似数方法”的回忆,明确求“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时,要看万(或亿)后面一位干位(或千万位)上的数来决定“四舍”还是“五入”。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课学习内容“继续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二、新授中要由浅入深,逐步掌握“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1.教学“试一试”,初步掌握“保留一位小数”的方法。2.教学例题第1个问题,再次体会“保留一位小数”的方法。3.教学连续进位的题目,进一步积累经验。4.比较取近似数1.5和1.50方法的不同,感知近似数1.50比1.5更精确。然后提问:近似数1.50末尾的“0”能去掉吗?为什么?5.结合板书,总结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三、巩固知识,完善“求近似数”的认知结构。要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作业。

例如:按要求写出小数的近似数:

9.9674≈   (精确到个位)。

9.9674≈   (保留一位小数)。

9.9674≈   (精确到百分位)。

这是我的一些浅薄想法,希望老师们给予点评。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苏教版(精选21篇)篇十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的文章《望月》,齐读课题。

2.这样读是不是让月光太亮了,看看这幅图,想想月亮停留自爱空中的那种感觉,看看,月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3.课前大家都读了课文,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的读书情况,谁先来读一读呢?

(1)指名读。

(2)老师还在不断地交流。

二、新授:

(1)屏幕出示,学生读声音这么嘈杂怎么能读出这种感觉呢?让我们再读读这段文字,如果有让你心动的词语,让我们划下来,细细地品味,可能让你知道更多藏在文字的情思。(这个问题设计得非常好,非常符合新课程标准和语文课堂教学要求问题要整的精神,一个问题就带动了学生全文的朗读,很用心的设计。)。

(2)师生交流。

(3)指名读(配乐)美文、美读、有没有同学自己推荐自己来读读这首诗篇的呢?学生自己推荐读教师点评:如果让我们沐浴在这宁静的月下,那一定是非常美好的感觉,难怪作者晚上不睡觉,到甲板上欣赏美丽的夜色,其实谁不着的不断有作者,还有我的小外甥,这都是月亮惹的祸2.谁愿意读,我和小外甥对诗的那一段话指名读出示:诗文这些诗都镶嵌着一轮明月,在诗人的诗文中都有哪些内容,你看到了什么?师生交流3.月亮还是那一轮月亮,月在诗人的眼里是非常善于变化的。

(1)有……作用,有……作用等等。

(2)齐读文中带有月的诗句。

(3)有月的诗歌多如繁星,你们还知道哪些带有月亮的诗歌呢。

(4)师生交流“秦时明月汉时关,……”指导学生朗读这首诗,

(6)学生吟诵3.让我们在回到甲板上,看看在小外甥的眼睛里,月亮是怎么样的呢?

(7)学生说:……。

(8)表情要是在动人一些就更加绘声绘色了。

(9)小外甥眼中的月亮令人惊讶。

(11)像少女、魔术师、摇篮、

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颗怎样的月。这就是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老师讲了一段让人听不懂的话,让学生难以明白。)用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刘智春老师的话说,听一位语文和口语功底非常深厚的教师上课,听课的老师是一种享受不谈,对于学生来说,所受到的熏陶也是非常令人难以忘怀的。

试想,如果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具备这样的素质,用诗一样的语言,带领的学生读书、感悟,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即使有的学生感到疑惑,时间一长,熏陶的作用肯定要在其中显现。语文教师的魅力就在这里了。老师的评语和点拨似乎都没有离开过“月”字,一“月”何美,一“师”何能?都体现在浓浓的月色中了。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苏教版(精选21篇)篇十一

各位评委: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人教版数学第八册的内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在生产和日常生活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得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内容的第四单元。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节课,主要属于掌握知识教学。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2)、能正确地按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3)、使学生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根据本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突破重、难点,按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些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98653458740。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

32645≈32万47050≈47万。

问:(1)你是怎么想的?(2)四舍是什么意思?五入呢?

1、导入新课。

(1)、有时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商店买菜,电子称上显示价钱是7.53元,可是商店阿姨只收我们7.5元,这是为什么呢?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只需要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就可以了,那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内容.(板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讲授新课。

(1)、出示例题情境图。

生:思考。

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同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相似,都可以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3、以该同学的身高为例进行讲解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的方法。

4、把课本上的例题以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做。

师:作必要的讲解和分析。

注意: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第三位是舍还是入。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第二位。保留整数,就要看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即十分位的数。

问:1.0和1数值相等,它们表示的程度怎样?

a、让学生明确保留一位小数是1.0,原来的准确长度在0.95与1.04之间。

b、让学生明确保留整数1,原来准确长度在0.5与1.4之间。

即小数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保留一位小数1.0,它是一个近似数,因此十分位上的0不能去掉。

a、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数值,如果保留整数,就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b、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置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去掉。

独立完成,个别上讲台演做。提问其思考的过程。

1、完成课本75页练习十二的第1题。

2、完成课本75页练习十二的第2题。

3、把下面各小数四舍五入。

(1)、精确到十分位。

3.470.2394.08。

(2)精确到百分位。

5.3346.2680.495。

4.思考。

9.996保留两位小数是。

这节课是掌握知识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开始的分类,由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但是上完之后,我总觉得:学生掌握得不好,尤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整节课时间比较紧张,后面巩固练习和课小结的环节有点匆匆过场的味道,与自己曾设想的场景有一定的差距。自己激励性的语言还欠缺,这也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

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了好多,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在今后的日子里,还得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苏教版(精选21篇)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设计理念: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必须十分重视指导学生读题、审题,引导学生猜测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确定学习的目标,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板书课题。

2、谈话。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朗读,一边听一边思考上述问题。

2、读后交流。

3、再读课文。

学生回答后,小结。板书:位置名字来历。

自然风光珍禽异兽。

人间仙境。

【这一步,主要是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段落。教学的思路是顺畅的。】。

(三)教学生字、词。

过渡:刚才大家通过听读、自读,解释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阅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地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

3、钢笔描红。

【生字教学中,也有一个怎么发挥学生主动性的问题。大家也要坐很好的研究。】。

(四)播放课文录像。

过渡:九寨沟是一个旅游胜地。在那里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有许多珍禽异兽。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九寨沟的录像。

(五)总结。

【这个总结很重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搜集九寨沟的有关的资料。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苏教版(精选21篇)篇十三

教学依据: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册第四单元第12《荷花》。

设计思路: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全文内容不多,意境却特别美,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课文语言优美,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欣赏句子、感受大自然之美。凭借图文,引导学生观察、朗读、想像,遵循“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积累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冒”、“饱胀”、“挨挨挤挤”等词语运用的精妙。

能力目标:

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练习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情感目标:

1、过自主探究,交互合作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味词句去欣赏荷花的美,从而加强语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第二自然段,品味词句;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2、想象荷花图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荷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荷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入,直观激趣,进入课文情境。

1、播荷花录像。

2、描述自己最喜欢的那朵荷花。

二、读悟结合,突破重点,学习第2小节。

是啊,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简直就是一大幅画,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这幅画是什么样的呢?还是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1、自由读第2小节,划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收获,结合指导朗读。

a、板画理解“挨挨挤挤”。

b、换词,体会“冒”。师:大家想想“冒”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长、钻、伸、探、露、冲)。

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语填在原句中去,再来读读体会。

出示课件:

想像写话: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

(组织学生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写后全班交流)。

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丽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地美!

c、表演品味荷花的三种姿态。

课文中一共描写了几种姿态的荷花?连起来读一读。

4、根据板画背诵第2自然段。

三、以演促读,读中想像,学习第4小节。

过渡:听着听着,想着想着,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配乐范背第四自然段,美吗?想读吗?那就美美地读吧,可爱的荷花仙子们。

1、指名个别读。(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随音乐翩翩起舞)。

2、数人齐读,边听边配以动作。

3、语言训练:

蜻蜓蜻蜓,你刚才跟荷花仙子说什么啦?

小鱼小鱼,你刚才跟荷花仙子说什么啦?

还有,其它的小家伙都躲到哪儿去了,你不想跟荷花姐姐说些什么吗?

4、熟读成诵。

四、挖掘文旨,实践中求发展。

1、说说画家是谁?

2、展示数幅各色荷花图片,引导学生说说你还有哪些好办法来夸夸荷花,夸夸大自然。

3、交流。

四、抒情表达、总结课文。

1、师: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看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荷花、动人的荷花。

可按句式:“荷花!”。

例如: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2、师:同学们,当荷花的美丽永驻我们心房的时候,让我们根据课文内容来吟成一首小诗,将美丽多姿的荷花,无私奉献的大自然,忘我陶醉的作者一起融入我们的情感,一起享受美丽!

师生共同吟成《荷花》。

荷花。

清早公园闻花香。

荷花冒出圆盘间。

一池美丽活似画。

身穿白裳舞翩翩。

蜻蜓小鱼来问候。

忽记看荷不是花。

六月花神绽笑脸。

自然神奇我爱她。

五、拓展练习。

站在荷花池边,假如你是小导游,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些什么?

假如你是歌唱家,你会唱些什么?假如你是小诗人,你会写些什么?

假如你是……你会……。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苏教版(精选21篇)篇十四

1、通过朗读,感悟艄公战胜惊涛骇浪的英勇无畏和高超的技艺。

2、由对艄公的敬仰和赞颂内化为自我要求。

3、学生有看得见的进步。

powerpoint。

一、渲染黄河气势营造活动环境。

(出示相关词语。)。

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们一定有话要说,想说什么吗?

(出示填空:“这就是()的黄河!”)。

2、是的,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一些真切的感受,真切的感受最能震撼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一起再去回味一下上节课读到的一句话。女同学先读,男同学再读,最后全班一起读。(出示课文。

第1。

小节)。

(女生读,男生读,全班读。)。

3、(1)是的,这样的黄河怎能不令作者胆战心惊呢!那黄河上小小的羊皮筏子更是牵动了作者和我们的心。打开书本,读读2-5小节。

(学生自由读。)。

(2)读完这一段,一定有一些词句在牵动着你,有哪些呢!再默读一下,一边读一边把它画下来。

(“小小的”与“整个儿”;……)。

(3)此时作者的心情是提心吊胆的。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自己的感受,是同学们读了课文后体会到的,我觉得应该通过朗读展示出来,好吗?先自己读一读,一会来展示你们朗读的精彩。

(学生自由读2—5小节。)。

指名朗读,相机评价指导。

(4)看来,这小小的羊皮筏子确实在牵动着作者的心,再读读第2-5小节,你肯定有话要说!

(出示填空:()——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可以用文中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二、展现人物情态映衬信赖心理。

1、现在老师要问一问,皮筏上的乘客和这位同学凭什么能谈笑风生?

(因为艄公有很好的掌筏技术,乘客们对艄公很信任。)。

2、那艄公凭什么赢得了乘客的信任?

(相机板书: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3、从哪儿可以看出来?找到了吗?能具体说说吗?

(学生读书上相关文字。)。

三、

收篇点明题意揭示“主人”内涵。

1、三读最后一小节——。

(1)羊皮筏子之所以能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那是因为读——。

(生齐读最后一小节。)。

(2)之所以羊皮筏子能在汹涌的黄河上鼓浪前行,那是因为读——。

(生第二次读最后一小节。)。

(3)之所以乘客能谈笑风生,那是因为再读——。

(生第三次读最后一小节。)。

2、再读最后一节(诗歌形式)——。

艄公仅仅是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吗?

这样的艄公令我们肃然起敬,让我们不由得赞颂。

(屏显:用诗歌的形式显示最后一小节)。

自由读、一组读、两组读、三组读、全班读。

此时,我们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谁来说?

出示填空:()——他,就是黄河的主人!

此时的语言已经汇成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这不仅是艄公战胜黄河的动人诗篇,更有艄公对黄河的一片深情,更有对黄河的热爱!

四、联系实际说身边人。

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做自己的主人。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苏教版(精选21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学习复韵母aieiui及四声,能认清形、读准音、会正确书写。

2、练习拼读音节,提高拼读音节的能力。

3、培养发现解决问题能力、参与合作精神,能运用知识解决学习问题。

重点:读准复韵母aieiui音,认清复韵母的字形。

难点:读准复韵母的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口形游戏。

教师作单韵母的口形,请学生猜一猜。

2、过渡。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复韵母ai。

师:小朋友互相看看,你前后左右都挨着谁?自己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师:老师听见了,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小朋友挨在一起学习,多好哇!我们首先来学习复韵母ai。

(1)、教师范读,学生观察口形。发音方法:

先发a的音,声音响亮,中间气流不中断,逐渐向i滑动,一口气读成。

学生试读ai,同桌互相观察口形。

(2)、指名读,读得好的当“小老师”带读。

(3)、多媒体出示“ai”的四声,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各组分工合作学习,每组派一名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4)、小组竞赛读:ai的四声。

2、学习复韵母“ei”

(1)、多媒体出示插图及韵母,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想想学习“ai”的方法,自己读一读,说说在读它的时候,口形怎么变化?小组开火车读。

(3)、教师和学生一起小结发音方法:

与ai相同,先发e的音,中间气流不中断。

3、学习复韵母“ui”

(1)、指导发音方法:先发u的音,接着发i的音中间气流不断。

(2)、教师指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自学“ui”及四声。

(3)、检查自学情况——“小记者行动”,由几名学生当“小记者”手持韵母卡片,分别“采访”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最后汇报。

(4)、说说“你知道有哪些字有ui的音?”

三、拓展延伸:

1、出示“来、每、回”,学生认读。

2、师:老师带来了“aieiui”在三座小房子,同学们能不能把“来、每、回”三个字宝宝分别送到它们的家呢?(学生小组讨论,每组派一名同学把生字卡片放在的房子里,师生共同评议)。

3、师:同学们真棒!帮字宝宝找到了家,如果你们能把字宝宝的拼音读出来!那字宝宝会奖你们一个苹果。(出示音节,指名拼读,读对的当小老师带读)。

4、游戏:“报小鱼”

师:河里有许多可爱的鱼儿,同学们想不想捉到呀!鱼儿可调皮了!你们要能够拼出它背上的音节,才能算捉到它,各组派两名同学上来捉小鱼,我们比比哪组是捉鱼的能手。(让会读的学生带大家读一读)。

四、格式书写:

1、师:“aieiui”三位小朋友已经和小朋友玩了很久了,同学们能不能把它送回家了呀?(多媒体出示四线格,观察复韵母在四线格的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五、谈谈收获:

生1:……。

生2:……。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苏教版(精选21篇)篇十六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荷花的特点。

4.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对荷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荷叶的旺盛生命力与荷花生机勃勃的样子。

教学难点:研读第四自然段内容,弄清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想象,为什么作者会想到自己与花共舞、与虫共语。

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加强指导训练方式落实字词、读书的教学目标。

2.初读感知环节,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进一步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读书感悟中,采用有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借助摘抄练读,引导学生积累精彩语句。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3.选择荷花图片,制作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荷花图,学生观察。

2.指名说图上景色。

3.师:我们看到荷花很美。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叶圣陶爷爷是怎么写荷花的。

4.板书:12荷花。

5.齐读课题。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识字、写字。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引导学生掌握书写规律。重点指导:6个左右结构的字,其中“挤、胀、幅、蹈、昨”要写得左窄右宽,“翩”应写得左右等宽。其余为上下结构的字,“蓬”字的草字头应将下方的“逢”字盖住;“裂”字下方“衣”应写在横中线上。

(2)学生严格按笔顺描红,间架结构要合理。

2.检查词语。

出示:莲蓬花骨朵饱胀破裂一幅。

舞蹈昨夜好梦挨挨挤挤翩翩起舞。

(1)指名读词语,重点纠正读音。

(2)齐读词语,做到正确流利。

(3)说一说自己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3.检查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师生及时正音。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大声读课文并思考问题。荷花是什么样子的?画出描写荷花美的句子。

2.学生说自己喜欢的句子。

3.指名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导入。

齐读课题,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自己想到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如: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千姿百态……)我们在来看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

(二)理解感悟第1~3自然段。

1.默读第1~3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的内容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荷花的?(板书:清香形态姿势)。

2.学习第1自然段。

(1)读第1自然段,找出写荷花香气诱人的词。(清香)。

(2)概括第1自然段段意。(我一进公园,就闻到一阵荷花的清香)。

3.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画出直接写荷花形状的句子。(第4、5、6句)。

(3)这一自然段写了荷花哪几种不同的形态?从图中找出这三种形态的荷花。(半开、全开、未开)。

(4)课文用什么词把三种荷花的形态连接起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5)这段话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6)体会“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中那个字用得好?(“冒”字既写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生机盎然,又写出了荷叶的茂盛)。

(7)在文中画出写荷叶的句子。

这句话中写荷叶有多又密的词是()(挨挨挤挤),写荷叶颜色的词是()(碧绿),写荷叶形状的词是()(大圆盘)。

(8)这段话主要写荷花,为什么还要写荷叶?(荷叶茂盛,荷花就多。在碧绿的荷叶衬托下,荷花显得更美了)。

(9)小结:这段话主要写荷花的形状。谁能概括说说荷花的形状美在哪里?(开的多,形状各异,白花、黄莲蓬、绿荷叶,颜色美)。

(10)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并练习背诵。

(11)概括这一自然段段意。(荷花形状各异,十分美丽)。

4.学习第3自然段。

(1)理解“姿势”一词。

(2)看图说说白荷花有哪些姿势,用一个词概括。(板书:千姿百态)。

(3)为什么说画家如果能画出这一池荷花真了不起?(所有的荷花都很美,各有各的样子,而且它们的样子不时在改变。画家要画下来是不可能的。课文这么写是为了说明荷花姿势美)。

(4)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5)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

(6)概括这一自然段段意。(白荷花的姿势很美)。

5.学生齐读第1~3自然段。

(三)精读感悟第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讨论:这两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学习第4自然段。

(1)面对荷花池,作者想到了什么?

(2)想象中的“我”美吗?美在哪里?(静态美: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光彩照人;动态美:一阵微风吹来,与一池的荷花一起翩翩起舞,十分美丽)。

(3)蜻蜓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告诉“我”做的好梦,这些说明了什么?(它们生活在荷花池里十分快乐)。

(4)为什么“我”过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荷花太美了,“我”看得入迷,把自己都忘了)。

(5)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6)练习背诵第4自然段。

(7)概括第4自然段段意。(“我”看着美丽的荷花,觉得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朵白荷花)。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回归课题,总结全文。

1.师:让我们再一次仔细地看一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荷花?课件呈现多幅荷花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地观看和想象,体验美感。

2.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用“荷花,__________!”句式说。(如:“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五)拓展延伸,读写训练。

1.背诵自己知道的有关荷花的诗句。

2.读读课文,结合生活中你看到的荷花,画一幅“夏荷图”。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苏教版(精选21篇)篇十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只要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3、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还有哪些人凭着自己的本领和智慧成为某一方面的主人。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为什么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课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堂课学习我们知道黄河的主人是谁?

2上节课,有同学问,一个普通的艄公怎么会成为黄河的主人,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课文的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

指名说、出示、齐读末句。

二、体验黄河的壮美。

1、“惊涛骇浪”你知道这是怎样的浪涛?给你什么感觉?

2、那又高、又大、又凶猛的黄河看得作者袁鹰胆战心惊、提心吊胆!那么,什么使作者胆战心惊,他又为什么提心吊胆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的1—5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理解。

3、交流!

(1)作者为什么胆战心惊?(出示句子)。

(2)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3)见过黄河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目睹一下母亲河的雄姿。

播放录像。

你想说些什么呢?

师:是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每天都是这样奔腾不息,掀起万丈狂澜,它那磅礴的气势令人震惊,令人折服。

(4)让我们齐读一下第一自然段,读出黄河那磅礴的气势。

三、体验羊皮筏子的惊险。

1、是呀,这样的黄河怎能不让我胆战心惊!而我又在为什么提心吊胆呢?再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好好体会。

2、交流:

(1)谁先来读读你找出的语句,再谈谈你的体会。

生: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羊皮筏子太小太轻了,在那么险恶的黄河里,实在是太危险了,只要一个小浪头都可以打翻它了。

生:读。

生:读。

(2):真不错!我们继续交流!

生: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那么小的羊皮筏子上还坐六个人,危险就更大了。

生:我也从这儿感觉到很危险,我真担心他们会不会沉下去。

师:真危险哪!你能读出这种危险来吗?

生1、2:朗读。

师:我建议你把“五、六”连在一起读,再读一次,体会一下是不是更好。

生1、2:朗读。

师:老师听出了你的担忧,听出了你的惊异,听出了你的害怕!

引读: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读到这儿,你见到了怎样的情景?

生:我好像看到六个小黑影,一会儿被波浪送到半空,一会儿又坠到谷底。

师:这六个人坐着羊皮筏子就如一片树叶在黄河的风浪里穿梭、颠簸,你看他们若隐若现,忽左忽右,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多惊险哪!真让人心惊肉跳,不禁使我想起一句诗,这真是“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呀。

(3)你还从哪里体会到了羊皮筏子的危险?

生: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那么小那么轻的羊皮筏子上有六个人已经很危险了,居然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真让人提心吊胆。

师:如此悬殊的对比,谁都要为它捏把汗。

3、小结:作者初次见到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是胆战心惊,再远远望见激流里鼓浪前行的羊皮筏子,感到新奇而又担忧;再仔细一看发现那筏子上居然有六个人和满满两麻袋物品,更是提心吊胆。

让我们用朗读再现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幕吧。齐读课文的1—5自然段。

四、领略艄公的风采。

1、在那波涛汹涌的黄河中,有这令人提心吊胆的羊皮筏子,你敢乘座吗?老师我可不敢!乘客敢吗?读句子。

他们脚踩滔滔的黄水,面对滔天的巨浪,可说是危机四伏,他们怎么还有心情说说笑笑呢?

2、艄公是怎么做的.,竟然能让身处险境的乘客们如此放心?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画出描写艄公的句子,多读几遍,抓住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谈谈自己的体会。(要能说服人敢上去乘坐。)。

交流:

(1)艄公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他非常镇定,不慌不忙。

师:想想艄公会遇到的怎样的困难,他又会如何克服?

生:黄河里会有旋涡,艄公早就发现了,因而早就避让开了。

生:黄河里会有暗礁,艄公对黄河的地形很了解了,早有防备,竹篙轻轻一撑,就过去了。

生:黄河里会掀起巨大的风浪,艄公会提醒乘客小心,自己稳稳地掌好舵。

(2)艄公凭什么克服这些困难的?是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一只简简单单的羊皮筏子?

生:不!

师:那是凭什么?

生: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生:更凭着他的沉着!

生:更凭他丰富的经验!

(3)这样的艄公让我们不由得肃然起敬,忍不住要来赞颂他。出示、齐读“他凭着勇敢和—————”

师:面对奔腾咆哮的黄河,站在岸边的我都不由得要胆战心惊,并为河中的羊皮筏子提心吊胆,而羊皮筏子上的乘客们却个个谈笑风生、从容镇定,都是因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驾筏技术,战胜了惊涛骇浪,把筏撑得很稳,保障了乘客的安全。所以我们可以说艄公才是黄河当之无愧的主人。

五、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2、今天,同学们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祝贺你们,你们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学到这儿我想把爱迪生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坚强者在命运风暴里奋斗。——爱迪生”(读三遍!)。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苏教版(精选21篇)篇十八

一、教师示范书写本课四个生字。

1.说一说:你认为哪个字最漂亮,你记住它的笔顺了吗?如果记住了就教给同桌,不记得的举手,老师去告诉你。

2.请四个小老师分别讲讲四个字的笔画和笔顺。

二、指导书写。

1.老师示范写,讲解写字的笔画特点,认识田字格。

2.学生自练,小组互评。

3.每小组选出一份优秀作业,全班展览,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一本,评一评。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苏教版(精选21篇)篇十九

设计意图:《开天辟地》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一篇神话。神话起源于人类的童年时期,是祖先们对大自然演化规律的神奇解读,对生命起源稚嫩而独特的理解。《开天辟地》这则神话讲述的是上古大神盘古,诞生于混沌、挺立于天地,又化身为世间万物的故事。在初看文本时,首先是被神话独特的魅力所感染,再深入读下去,深深打动我的是神话的缔造者赋予这位神伟大的、惊人的生命力,是对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的礼赞。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朗读、认识对偶句。

2.凭借语言文字,感受神话故事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力。

3.通过对本文语言的潜心涵咏,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认识对偶句。

出示”左手持凿,右手握斧”

(字数相同,左对右,持对握,凿对斧)。

这种前后对称、字数相等的句子叫做对偶句。

出示“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它也是一个对偶句,师生对一对:轻对(),清对(),冉冉上升对(),天对()。

对偶句句子很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男女生对一对。

在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等会儿大家读的时候要注意了。

二、概述课文。

有人说,读书有一种很高的本领,那就是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这就叫概括,想想《开天辟地》你能把它读成哪句话?(板书:开辟天地、化生万物)。

三、研读盘古“开辟天地”

盘古这个大神是凭借什么开辟天地?(板书神力)。

1、“神力”

读一读﹩2----﹩6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可以体现盘古的神力。

a、(出示)“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咔嚓”是什么声音?“大鸡蛋”是你们家老母鸡生的鸡蛋吗?那是什么?所以你觉得“咔嚓”怎么读?看,“大鸡蛋”加了个双引号呢!再次请该同学读。

你再想,盘古只一使劲翻身坐起来,就听到持久而响亮的”咔嚓”声,接着这个混沌一团的“大鸡蛋”竟然裂开了一条缝,你说盘古的力量大不大?神不神?一起读。

b、(出示)“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先自由读,你们看“猛劈猛凿”,连用了两个“猛”字,多勇猛啊,你们能想象一下盘古此刻脸上的表情吗?可能他的头发——,眼睛——,牙齿——,肌肉——。咱们一起想象着画面再次来“猛劈猛凿”

c、(出示)三至五自然段。

(4)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盘古的神奇变化吧!100天过去了,天升高——,(引读)地下沉——,盘古的身体跟着长高——;1000天过去了,天升高——,地下沉——,盘古的身体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过去了,天升得——,地变得——,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来,让我们抬头仰望盘古,你看得到他的头吗?太高啦,这就是“巍峨”。你看,“巍峨”都有个“山”,是说什么的,这里是说什么,此时盘古头顶着天,脚踏着地,站在天地之间,有个成语就叫“顶天立地”。

除了凭借他的神力,盘古开辟出新天地还需要什么?

2、外力。

一把斧头、一把凿子。

3、毅力。

你从哪儿读出了他的毅力?

4、“勇气”

刚才我们用心思考,发现盘古开辟出新天地,不仅是靠他的神力,还借助了外力,以及用他的勇气和毅力。当天不再升高,地不再下沉,盘古含着微笑倒下了,他这一倒下,天地间发生了更大的变化。

四、研读“盘古身躯化万物”

1、播放课件,教师示范读。

2、这世界美吗?那你也来美美地读读这段文字。指读。

3、你看这段文字,冒号后面的话都是怎么写得呀,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再自由读,把这美丽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画,留在你的脑海中。

4、现在老师把“变成了”什么拿掉,你还能记起这段话吗?试试看,挑战一下你的记性。

5、你们的记性真好,不过也有课文的功劳,你看,口中呼出的气是在空中飘动的,它就变成也在空中飘动的风和云,眼睛是明亮的,它就变成月亮和太阳。这样呀,让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课文是一个神话故事,它虽然是想象出来的,但也要想象得合情合理,才会顺理成章。

6、来,让我们一起再次看着画面,回忆这段话,并把些文字美美地出口,好吗?

7、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齐读最后一个小节。

正因为有了这些精神,这个世界才会有原来的混沌黑暗到现在的美丽光明,这就是“从无到有”(板书)。后来它就慢慢变成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种新的开始,也用来寓一种勇于创新的精神。(板书)。

五、拓展延伸。

2、今天学习了《开天辟地》,它本身是一个神话故事,是想象出来的,我们的老祖宗把他们的想象变成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同时也把盘古的精神留在了每个炎黄子孙心里。其实每个神话故事背后都蕴藏着一定的意义,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神农尝百草》等等,你们想读吗?老师给你们介绍本书,《中国神话》。

3、布置课后小练习,找对偶句。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苏教版(精选21篇)篇二十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以“疑”促读,以“读”释疑,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在阅读实践中,通过“设疑——读文——领悟——释疑——积累——运用”让学生充分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同时,学习表达方法,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六、七、八自然段。

2、从课文中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四、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五、教学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六、教学过程。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开天辟地》,还记得故事的情节吗?

生:(齐)记得!

师:好,看这些成语,你能用上它们讲一段话,说说这个神话的内容吗?

出示:混沌不分 昏天黑地。

与日俱增 顶天立地。

变化万端 改天换地。

生:很久很久以前,整个宇宙混沌不分,昏天黑地的。火神盘古大刀阔斧,开天辟地。之后,他又顶天立地几千万年,使天和地与日俱增。盘古死后,他的身躯变化万端,化成了万物。从此,改天换地,宇宙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

生:知道,“传说”就是老百姓口头流传的,一代人告诉一代人的故事。

生:“传说”故事是人们想像出来的故事,不是真事情。

师:对。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想像出这么个故事,并且能世世代代流传到今天呢?

让我们走进《开天辟地》的神话世界,细细品味感悟。

【点评:适时扣住“传说”二字设疑,使文本的学习指向深邃悠远的传统文化背景】。

师:瞧瞧,课文直接写“开天辟地”内容的是哪一自然段?

生:(齐)第二自然段。

师:是的。自己读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想像盘古开天辟地的情形。

(生读书想像)。

师:读完了?你看到盘古是怎么开天辟地的?

生:盘古昏睡了一万八千年,醒来一看,周围混沌一片,“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随手拿起身边的板斧和凿子,“左手持凿,右手握斧”,“一阵猛劈猛凿”,大鸡蛋破碎了。

师:哦,这是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你看见他左手持凿,右手握斧,你们知道“凿”和“斧”是什么样子的吗?谁能简单画画。

(生画“凿”和“斧”)。

师:“凿”是干什么的?

生:戳穿东西,打开一个洞的。

师:“斧”是干什么的?

生:可以重重地劈,劈坚硬的东西。

师:把“持”和“握”换个位置行不行?左手握斧,右手持凿?

生:不行。“持”是拿住。要稳:“握”是紧紧地抓在手掌里面、拳头里面,斧子很重的,握住了才能有力量地劈过去。

师:很好。你们听我读这一句话,想像盘古开天辟地的画面,要让画面动起来,像电影一样,有形象,有颜色,有声音的。

师:(读)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师:看见什么了?

生1:我看见盘古威风凛凛,左一凿,右一劈,巨石裂了,掉下来,摔得粉碎。

生2:我看见盘古双手不停地挥舞着凿和斧,拼命地砍呀,凿呀,劈呀,好像永远都不会停下来。

师:把你们的镜头再推近一些,要特写镜头!再读读这一句。

(生再读)。

生1:我看到盘古简直是一个巨人,他猛劈猛凿,用尽浑身力气,手臂上的血管几乎要爆裂了。

生2:我看到他全身大汗淋漓,头发全湿透了。

生3:我看到他的眼睛里射出坚定的光芒,好像在说:不把天地劈开我决不罢休!

生4:我看到他胸部隆起的肌肉,一鼓一鼓的。

生5:我看到他一边劈一边张开大嘴,“啊呀呀”地吼叫,像非洲狮子的吼声!

(生读第二自然段,气势磅礴)。

生1:盘古是个力大无穷的神。

生2:是个勇猛的神。

生3:是个很有气魄的神。

生4:是个痛恨黑暗的神。

生1:这句话里有两对反义词,“轻”和“重”。“清”和“浊”。

生2:不止两对,还有“上升”和“下沉”,“天”和“地”,也是反义词。

师:读读这句话,把天的“轻而清”,地的“重而浊”读出来。

(生读)。

师:这样的句式相反相成,很对称,读起来朗朗上口,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画出来,读出来。

生1:“左手持凿,右手握斧。”

生2:“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生3:“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生4:“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

生5:“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

师:一齐读,感受它们的对称美。

(生齐读)。

师:他们合在一块儿说的什么?

生:说的是盘古顶天立地,不让天地合拢。

师:(引读)“他知道——。

生:(齐)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

师:你读懂这句话了吗?再读读。

生1:盘古开天辟地,用尽了力气,终于精疲力竭,倒下了。

生2:盘古还在天地之间顶了几千万年,他是倒下来的,说明力气耗尽了。

师:你们只读懂了“倒下了”三个字,再读。

生l:盘古是“含着微笑”倒下的,他临死时感到很欣慰,因为他的事业完成了,人间再也不会混沌一团了。

师:好。你读懂了,“含着微笑”四个字,再读。

(学生再读,未有新发现)。

师:我改一改课文,“他终于精疲力竭,就含着微笑倒下了。”行不行?

生:(恍然大悟地)不行!盘古不是因为没有了力气倒下的,而是因为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他要做的事情终于成功了,才倒下的。

师:如果天地还有可能合拢——。

生:他就会继续撑下去,即使没有什么力气了。

师: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年——。

生:(齐)他就会再撑一年。

师: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百年——。

生:(齐)他就会再撑一百年!

师: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万年——。

生:(齐)他就会再撑一万年!

师:直到“天地再也不会合拢——。

生:(齐)才“含着微笑倒下了”。

师:现在你对盘古有了新的认识吗?

生1:我认为他是一个很负责任的神。

生2:他是一个造福人间的神。

生3:他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神。

生4:他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神。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苏教版(精选21篇)篇二十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3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文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3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准备】。

投影片、教学挂图、课前查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1、师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认识了武艺高强、沉着应变的好汉林冲。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位有名人物——(板课):少年王冕(齐读课题)。

2、师生相互补充介绍王冕、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王冕:元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画皆负盛名,尤善画梅。著有《竹斋集》。

吴敬梓: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集》等。《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书中刻划了各类士人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杰作。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师:本文选自古典小说,语言风格较现在有些不同,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困难吗?

2、师生交流、解决预习中的困难。

3、出示生字、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5、自由再读课文,结合课文填空:少年王冕是一个()的人。(生:聪明孝顺孝敬母亲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等)。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王冕的?

2、交流:三个时间段:“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到了十七八岁”

3、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分段,引导概括大意。第一段(1):王冕幼年由于父亲早亡,家境贫寒。

第二段(2——4):王冕体谅母亲的艰难,辍学给人家放牛。

第三段(5——6):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启发,奋发图强,刻苦学画,终有所成。

第四段(7:)十七八岁时,王冕每日作画读诗,从此家境转机,不愁衣食。

4、练习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品读课文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我了解了关于王冕的哪些信息?

2、交流:

3、齐读课文。

五、练习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准备】。

课文片断投影、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王冕是元代著名的画家、诗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少年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孝敬母亲、勤奋好学)。

2.作者有没有平均用墨,而是做到(有详有略)。

这对人物表达的性格有没有联系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少年王冕.。

二、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哪些语句写出了王冕孝敬母亲的?哪些语句写出了王冕勤奋好学的?请同学们在旁边做上批注。

2.学生默读,圈画、批注。

3深入读文,交流感受。孝敬母亲:

a.出示: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1)自由读,思考是不是他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

俗话说,“言为心声”。一般说来,嘴里说的,就是心里想的。但是,有时候,嘴里说的,是善意的谎言,是含蓄的理解,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2)为什么王冕要说自己“在学堂里闷得慌”而“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板书:弃学放牛)。

(3)真挚的母子情让人感动。请女生来传递母亲的无奈;男生来传递王冕的一片孝心。教师引读:眼看——也许是王冕的孝心感动了秦家人,也许是秦家人正需要这样一位帮手,教师引读:秦家人牵出——母亲对善良的秦家人很是感激,但看着自己的儿子毕竟才十岁,心中有万般无奈和舍不得于是说道——(引读)。

b、相机出示:“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

你想借助哪几个词来传达王冕的孝心,指导感情朗读。(板书:省吃给母亲)。

c、出示:“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生读这一句,谈感受。(板书:省钱买书读)。

师引导:每天早上饿着肚子也要省钱买书读,这就是勤奋好学的王冕!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一句。

4、总结:舍不得吃好的`,为的是都留给母亲;舍不得花一点儿钱,为的是学习。这两个舍不得,份量是何等重啊!让我们齐声赞美王冕的孝顺、勤奋。

5、学习王冕画荷花,体会勤奋好学的精神。

d出示: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想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

(1)这段写了什么?(荷花雨后的样子和神态)。

(2)作者写王冕十二年间发生的故事,这十二年间发生的故事可以很多,可是为什么用这么多的笔墨来写雨后的荷花呢?(生自由发言)。

(3)之前王冕在干什么?放牛。现在开始画荷花了,这景物为王冕提供了一个画荷花的机会,也就是为王冕提供了一个人生契机。为什么要写这段荷花,为什么要把这段荷花写得这么细致?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启发:荷花有什么特点?)。

(4)荷花那么纯洁高尚,不就像是我们的王冕吗?我们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是非常重要的,这么大篇幅描写荷花,看到荷花我们就想到了谁?(生:王冕)。

(5)给人一种纯洁高尚,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6)过渡:如此美景,让王冕产生了“人在画图中”的感觉。你还找到了哪些能体现王冕勤奋好学的句子。

e出示:自此以后买他的画。

(1)起初画得不好,于是王冕来到池塘边——还临摹——甚至还向——就这样起早摸黑,画掉了许多纸,三个月之后,他终于有了很大的长进。

(2)王冕的荷花越画越好,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诸暨一带都晓得他是个画荷花的高手,都争先恐后来买他的画。理解“高手”,提升:就是这样的高手,他画的荷花,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再读这句话(生齐读)。高手就是这样刻苦努力、勤奋学习成长起来的。

(3)画荷花给王冕和他的家庭带来了怎样的变化?王冕的母亲看到这一切会怎么说?

四、总结全文,欣赏王冕的终身成就。

1、少年的王冕就这样积极乐观地生活着,他孝敬母亲,他勤奋好学,作为同是少年的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学生自由畅谈)。

2、一个家境贫寒的放牛娃,刻苦好学,竟然成了“画荷花的高手”,少年王冕的成功,真是富有传奇色彩!他是一个成就很高的诗人,为后世留下了300多首好诗;尤其以画梅花著称: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他研究过兵法,也研究过剑术,还练习过篆刻,正因为他孝敬母亲、勤奋好学,他才成为了那个世界的“通才”!然而,他出生在蒙古人统治中国的年代,时代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悲剧,他对于时代来说是一个损失。所有这些,都是王冕。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就去看名著《儒林外史》吧!

【板书设计】。

弃学放牛省吃给母亲省钱买书读。

孝敬长辈勤奋好学。

相关范文推荐

    职业炒股心得体会(热门22篇)

    经历了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于这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下面是一些企业家的心得体会,他们在创业和管理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参加了模拟炒股大赛,在期间有

    会议安排心得体会(汇总15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成长轨迹和成果,为将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推荐大家一起来阅读以下心得体会范文,相互学习和交流心得体会的写作技巧。

    退部申请书纪律部(热门18篇)

    通过学习和练习更多申请书的写作,我们可以增加自己的机会和成功的可能性。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可以了解在不同申请场景下,如何组织结构和展示自己的优势。嗨,大家好,我这

    小学生红色心得范文(13篇)

    在这个阶段,我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相信这对我的未来发展将起到积极的影响。推荐阅读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它们或许能够给你一些有益的启示。红色革命是我们党的历

    销售试用期工作总结精辟(通用19篇)

    销售工作总结需要结合数据分析和市场研究,以科学的方法评估销售绩效,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销售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20xx年7月

    观看火星心得体会报告(优秀24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方面的思考和认识的总结和归纳。以下是一些名人的心得体会,他们的经历和思考对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启示。近年来,国家对于廉政建设的重视

    苏东坡传体会(优质24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看看他人的心得体会,或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苏东坡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巨人

    餐厅个人成长总结(通用13篇)

    个人总结是一个反思和成长的机会,也是一个不断提高自我的过程。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转眼间入职百亨商务酒

    大学逃课的深刻检讨书(模板15篇)

    写检讨书可以帮助我们及时纠正错误,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以下是一些值得参考的检讨书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尊敬的高老师:首先我为今天下午犯下的逃课错

    幼儿园园长年终工作个人总结范文(21篇)

    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有效提升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品质。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总结写作的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和启发。一年过去了,又到了年终岁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