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活动目标教案小班(优质19篇)

时间:2023-11-09 作者:曼珠端午节活动目标教案小班(优质19篇)

小班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完善教学过程,增加教学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提高教学效率。接下来是一些小班教案的分享,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您可以了解到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思路。

端午节活动目标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一

1、引导幼儿知道端午节的日期,通过学习端午节儿歌,知道什么是端午节。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从听故事看视频中感受端午节的.意义。

3、幼儿和老师还只有伙伴一起玩玩端午节相关游戏、尝尝端午节粽子,共享节日的快乐。

4、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1、粽子。

2、艾蒿等实物。

3、端午的相关图片和动画。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儿歌,《五月五》,让幼儿感受到端午节是一个喜庆、热闹、愉快的节日。

端午节活动目标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二

帮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及爱国热情,并在解说当地过端午节的习俗中增长历史知识。

学社自己动手做“龙舟”、“粽子”。

学生合理利用废旧物。

讨论、练习。

一、导入师:农历五月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又称作端午节、午日节、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基本相同。在每年这一天,大家会进行一些挂艾叶、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佩香囊等活动。板书课题。

二、授课。

1、讨论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的来历据说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民族诗人屈原,当年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一直追至洞庭湖,还不见踪迹,而这便成了”龙舟竞渡的起源。同时人们还煮了许多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久而久之,每年农历五月五,人们都用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屈原。”

提问:同学们知道端午节还有什么习俗吗?

“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传统的香囊内有香料,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串,形形色色,玲珑悦目。”

2、读儿歌。

“五月五,过端午,锣鼓喧天赛龙舟,挂艾叶,佩香囊。家家户户扎粽忙。”

3、老师示范。

1)将纸杯剪开;

2)用胶水粘好;

3)用吸管做船桨;

4)做龙头和小人。

4、学生讨论,尝试做。

5、示范做粽子。

1)把纸裁成长方形;

2)连续折成三角形。

3)按折印来做粽子,再用绳子绑好。

6、小组制作。

1)选择合适的废旧挂历、包装纸、彩色丝线或毛线,做个纸粽香囊。

2)用纸杯和吸管来做一只“龙舟”。

7、老师指导。

点评作业。

8、展示作品。

填写意见卡,填写出自己对作品的评价以及他人对作品的建议。

9、分组进行扎粽子或划龙舟比赛。学生集体评选出最佳选手。

三、小结:纸粽可作为礼物过节时送给亲朋好友,龙舟可以用来进行一次同学之间的友谊赛。

第二课时:描绘划龙舟的场景。

1、龙舟上人物角色、动态:旗手、舵手、划桨手、鼓手,动作各不相同。

2、场景热闹欢快,色彩鲜艳丰富。

3、学生创作,教师辅导巡视。

4、作业展评。

5、小结:有学生自己谈谈收获。

板书设计:12、端午节。

1、老师示范作龙舟:

1)将纸杯剪开;

2)用胶水粘好;

3)用吸管做船桨;

4)做龙头和小人。

2、示范做粽子:

1)把纸裁成长方形;

2)连续折成三角形。

3)按折印来做粽子,再用绳子绑好。

教学反思:

端午节活动目标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三

——幼儿摸一摸,是什么感觉?是什么形状的,再猜猜会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这一会儿像……有一会儿像……会是什么呢?

——哇,原来是是香香的粽子。

2、尝尝说说——好香的粽子,你吃过吗?什么味的?你们还想不想吃?

——幼儿吃粽子。

b、幼儿边吃粽子边随机问:你的粽子是什么形状的?吃的是什么味道的粽子?

c、吃完后提问与小结:

——吃粽子的时候先把什么解开。(绳子)然后剥开什么?(粽叶)。

——你刚才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粽子外面是什么?粽子里面有什么?

——我们吃到了各种味道的粽子,有的小朋友吃的是咸咸鲜鲜的肉粽,有的是甜甜的豆沙粽,有的'是淡淡的白米粽、赤豆粽。

3、介绍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我们为什么要吃粽子?什么日子才会吃粽子呢?

——端午节是几月几号呢?

——原来端午节大家都要吃粽子。

4、拓展游戏。

——qq粽子店环境创设:qq粽子店;材料:qq粽子、各种可以做馅的图片;玩法:幼儿剪下做馅的图片,贴在qq粽子上,送到粽子店,讲讲它的味道。

端午节活动目标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四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一些习俗,试着学做香包。

2.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怎样把它设计成小班幼儿所喜爱的活动,既体现综合的理念,又能突出一个重点领域,几经思考我进行了活动的整合,原创了这个小班综合活动,把重点放在了美术领域做香包上,在香包上多做文章,融入了一些几何图形和颜色的复习,还自编了歌曲,感觉这样一来,可行性更强了。

第一个环节利用动画,帮助幼儿回忆端午节里参加的活动,以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总结。第二个环节是讲解香包的制作方法,也是活动的一个重点,通过欣赏各种漂亮的香包,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利用视频展示台直观地演示、讲解了香包制作的方法并交代了操作的要求。第三个环节是幼儿制作香包,并介绍自制的香包,围绕香包的颜色、样子、图案来进行介绍,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歌曲《热闹的端午节》,把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

课件、视频儿歌《过端午》、三角形、圆形、爱心形、长方形的布袋、香料、贴纸、装饰的图案若干、盆子每组一个、蜡笔、桌布。

幼:吃粽子。(是呀,要吃香香的粽子。)

幼:赛龙舟。(你在哪里看到赛龙舟的啊?电视里,赛龙舟啊可热闹了!)

幼:挂香包。(小朋友们挂上香包真漂亮。)

幼:插艾草。(是啊,门上还要插上香香的艾草呢,可以把蚊子和小虫子赶走。)

儿歌小结:端午节真热闹,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草、挂香包,小朋友们乐淘淘。

(评析:通过观看小动画《五月五》帮助幼儿回忆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并以儿歌的形式加以总结。)

2.刚才你们说到了要吃粽子,那你吃过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呢?幼:我吃过像三角形一样的粽子。(哦,你吃过三角粽。)

幼:我吃过方方的粽子。(哦,你吃过方方的'枕头粽。)

3.那这些粽子都是什么馅的呢?(点击出现相应的粽子。)

幼:肉粽、豆沙粽、花生粽、枣子粽、蛋黄粽。追问:好吃吗?豆沙粽的味道怎么样?甜甜的。花生粽吃起来怎么样?香香的。

小结:原来粽子的种类多样,口味丰富啊!

(评析:吃粽子更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习俗,通过说一说粽子的外形和种类,加深幼儿对粽子的认识。)

1.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要挂什么?(对还要挂香包呢)!看,陈老师这儿有许多香包,怎么样?(好漂亮啊)数数有几个?看看都是什么样的?(有的圆圆的、有的方方的、看上去有点像爱心一样的、看上去有点像三角形)有些什么颜色?一起来说说。香包上有些什么?哦,有小贴纸还有漂亮的图案,下面这个是什么?(这叫流苏,也是用来装饰香包的。)

2.谁来闻闻,香包怎么样?(香香的)香香的,它里面有什么好东西啊?(它里面有香香的香料)香香的香包挂在身上有什么用?(能让我们更漂亮,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3.小结:是呀,香包香香的很漂亮,能赶走一些蚊子和小虫,让我们小朋友的身体健健康康的。

4.知道吗,这些香包都是老师做的,你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做的?现在我就来做一个,如果成功了,要给我点掌声哦。看仔细啦!先来选个袋子,看看有些什么样子的袋子?我最喜欢圆圆的袋子,装上一些香香的香料,小手拉一拉,口袋收收紧,这样香料就不会出来了。怎么样让它更漂亮呢?(装饰一下)可以贴上小贴纸,夏天到了,我就选只小青蛙贴一贴,小青蛙喜欢蹲在哪里唱歌啊?(荷叶上)选一片荷叶,涂上什么颜色?(绿色)来来回回地涂,颜色要涂均匀,涂好了,撕下后面的双面胶,贴在香包上,撕下来的纸放在盆子里。记住哦,要先涂好颜色,再贴到香香的香包上。看看还少了什么?(流苏)对,还要贴上小流苏呢,这样会更美!你们看,上面有白白的双面胶,轻轻地撕下来,贴在香包的下面。漂亮吗?(挂在脖子里)我的本领大不大,那给我鼓鼓掌呀!(谢谢!)你们想不想来试试。

(评析:这个环节,又引出了端午节的另一个习俗,挂香包。利用视频展示台,讲解香包的制作方法,直观形象,语言生动、有趣,为幼儿的操作奠定了基础。)

1.介绍材料:先来看看做香包需要些什么?袋子、香料、小贴纸、各种漂亮的图案、还有小流苏。

2.交代操作要求:等会儿请你们选一个你喜欢的袋子,装一些香料,装好了,小手拉一拉,口袋收收紧,再贴上小贴纸和各种图案,把香包装饰得漂漂亮亮的,最后别忘了贴上小流苏哦。香包做好了,可以和陈老师一样把它挂在脖子里,去欣赏一下电视机里香包或者是好朋友的香包。听明白了吗?好,轻轻地去吧。

3.巡回指导,(欣赏激励的语气)我看到***的香料已经装好了,口袋收紧了;***已经把香包装饰好了;***小流苏都要贴好,没有完成的要加油哦。香包做好了,可以轻轻地挂在脖子里,去欣赏一下好朋友的香包,还可以欣赏一下电视机里的香包。

4.介绍香包:都做得差不多了,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做的香包?

你的香包是什么颜色的?看看你的口袋有没有收紧呀,你们觉得他的香包漂亮吗?

你的香包是什么样的?上贴了些什么?他的颜色涂得怎么样?

(评析: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掌握了香包的制作方法,每个幼儿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我们小朋友真了不起,亲手做的香包真漂亮,那我们一起来唱首《热闹的端午节》的歌吧。

五月初五端午节呀,奶奶为我包粽子呀,粽子尖尖甜又香呀,我们大家都爱吃呀!

五月初五端午节呀,我们一起做香包呀,香包圆圆又方方呀,一个香包一片心呀!

(评析:自编歌曲《端午节》,师幼共同表演,把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

端午节活动目标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五

1、体验民俗文化,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喜欢劳动,乐于参加家务。

3、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1、导入部分

小朋友:粽子。

小朋友:愿意。

小朋友:可以。

老师:小朋友们真好。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吗?(小朋友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小朋友知不知道都没有关系,下面来和老师一起一起看一个动画片,大家就都知道了。

2、观看视频,了解端午节由来以及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

老师:看了动画片,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会吃粽子了吧?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听看。下面我们再看一个视频,看看粽子怎么包,完了小朋友们可要帮助老师喔。(放视频)老师:小朋友们,看看那你们前面都有那些材料,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粽子。大家一起来。老师先给大家示范一下。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通过视频学习及老师的示范,部分幼儿能自己摸索着包出一个大概,对于还不会或者无从下手的幼儿采用同伴帮助及老师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老师:哇,xx包的粽子真好看,大家快向他学习,看看他是怎么包的,怎么才能包的又好又快。

3、结束部分

老师总结:哇,小朋友们真是能干,包的粽子让老师忍不住要流口水啦。这下老师不用担心没法招呼客人了。谢谢小朋友们。希望大家能度过一个愉快的端午节。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粽子香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4、学念儿歌《五月五》。

告诉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包粽子吃,并给爸爸妈妈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端午节。

端午节活动目标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六

1、通过欣赏大师作品及古琴乐曲,了解端午节与屈原的.关联,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与不屈的性格。

2、让学生集体合作创作一条大龙船的制作,让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时无穷的。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集体合作创作一条大龙船的制作。

1.有关屈原的故事或图片资料。

2.龙舟的图片资料。

3.剪刀、彩色纸等手工工具。

剪刀、彩色纸等手工工具。

教师活动复备学生活动复备。

师:讲述屈原的故事(配音),使学生了解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及他感人至深的故事。

朗诵屈原的著名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加深屈原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同时也加深对端午节的深刻理解。

让学生集体合作创作一条大龙船的制作。

1、静息。

2、听一听:

讲述屈原的故事(配音),使学生了解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及他感人至深的故事。

3、读一读:

朗诵屈原的著名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学生认真听老师布置作业要求。

5、跟老师学习折大龙船部件。

6、学生制作大龙船部件。

7、集体完成大龙船拼接。

8、展示作品。

端午节活动目标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七

端午佳节,吃粽子赛龙舟都是传统节日,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今天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小班活动教案端午节,仅供学习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

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个重要习俗,通过说一说粽子的外形和种类,加深幼儿对粽子的认识。)

端午节活动目标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八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饱粽子,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活动准备:

1、插艾草、划龙舟的图片。

2、活动前请家长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方法。

3、幼儿用书。

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

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1、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

教师小结: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活动结束!

端午节活动目标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九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画龙舟、挂香袋、龙舟水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小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1、 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 美工区:放置制作香包和纸粽子的材料。

3、 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4、 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1、 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 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并带回幼儿园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3、 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活动一 吃粽子

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准备: 孩子分组带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回幼儿园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活动二 制作龙舟(乐高)

目标:

1、 通过观察、集体讨论,分工合作,运用乐高玩具,用建构手段创作龙舟。

2、 增强合作性、创造性、动手能力。

准备:乐高拼插玩具

活动三 画龙舟

目标:

1、 通过观察、集体讨论,分工合作,运用捏泥、建构、绘画等手段创作龙舟。

2、 增强合作性、创造性、动手能力。

准备:乐高拼插玩具

活动四 龙舟水(打水仗)

目标:

龙舟水,民间把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前后的较大降水过程称为"龙舟水",端午时节“洗过龙舟水,健康又平安”, 在广东过端午节洗龙舟水是民间的传统习俗,按照说法洗完龙舟水寓意身体健康、事事顺心。因此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孩子感受一起泼水的狂欢,沐浴龙舟圣水,亲身感受传统节日带来的欢乐气氛。

准备:各种玩水的工具

端午节活动目标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十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粽子、鸡蛋、艾蒿、荷包、五彩线、端午图片。

活动过程:

一、端午的由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源于纪念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楚国亡了,屈原心里有说不出的痛苦,便来到泊罗江边,抱起一块石头,纵身投入江里自尽了。这天是农历五月初五。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二、端午的习俗。

1、小朋友今天我们班的门上挂的是什么呀?(菖蒲)那为什么要挂艾蒿呢?(因为端午节要到了,挂艾蒿是端午节的习俗)。

2、那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

(1)挂艾叶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用来杀虫防病虫害,它的香气可以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

(2)赛龙舟:屈原投湖自杀的时候呢,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能够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

(3)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就将糯米包在粽叶中,投到河里喂鱼。

(4)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驱邪之意,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极了!

(5)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三、学习儿歌《五月五》。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蒿,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四、吃粽子。

1、观察粽子的外形和颜色。

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2、认识粽叶。

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3、幼儿品尝。

4、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端午节活动目标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十一

端午节对小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吃粽子、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爱祖国情感。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2.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1.了解民俗民风。

2.自制自玩龙舟。

材料及环境创设。

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

a、讲讲端午节的来历。

(1)老师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棗包粽子、划龙舟的意义。

b、包粽子、吃粽子。

(1)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

(2)幼儿吃粽子,边吃边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

说明:此活动可在生活环节中进行。

c、制作龙舟。

(1)欣赏龙舟大赛的录像和图片,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

(2)制作龙舟。

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贴上各种彩色纸条。

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

d、划龙舟。

组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船头的幼儿头带龙的头饰,其余儿童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两舟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

e、延伸。

可以通过学唱《过端午》,画画《赛龙舟》来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

端午节活动目标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十二

这是一个建立在幼儿当前经验基础(新入园的小班)上的学习活动,我在预设这个活动时的思考是:我班的幼儿是新入园的小班幼儿,他们正处于对环境和同伴从陌生到逐步熟悉的过渡时期,因此,他们往往比较胆小、说话声音轻,只用动作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意图。

为了让刚入园的幼儿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想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自然地开口,大胆地和同伴一起做游戏,大声地说出自己的请求。

活动以游戏为载体,选用幼儿喜欢的动物角色作为多媒体课件的主角,整个活动以“敲门”贯穿始终。游戏的形式变化多样,有和多媒体课件之间进行互动的“敲门”,有利用椅背进行的“敲门”,还有和同伴结伴进行的“敲门”等。变化多样的游戏形式能够激发幼儿参与表达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游戏化的过程中,幼儿可以用语言和多媒体课件中的角色进行互动,主动地与角色打招呼、学习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幼儿在愉快的游戏过程中大胆地说,有目的地说,这既是小班阶段目标中所要求的,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整个活动还有隐性的目标,即让幼儿“学做有礼貌的人”“做文明的上海小公民”。

活动目标。

1.能愉快地参加“敲门”游戏。

2.能在游戏的情境中大胆和大声地学说“咚咚咚××请开门”。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兔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新邻居。

(一)播放多媒体课件:三座房子。

(小兔家门上贴着头像,小狗家门口有肉骨头,小猴家露出一条长尾巴。)。

(二)关键提问:

1.小兔家搬来了新邻居,猜猜是谁呀?

2.提示:谁长着长长的尾巴?爱吃肉骨头的是谁?

3.小结:原来,小兔的新邻居是小猴和小狗。

二、敲门游戏。

(一)小猴去做客。

1.播放多媒体课件:小猴去小兔家做客,小猴不礼貌地敲门。

2.关键提问:

这是什么声音?小兔开门了吗?

怎样才能让敲门的声音变得好听?你来试着敲一敲。

3.集体尝试敲门:把椅背当做门,试着敲一敲门。

边敲门边说:“咚咚咚,咚咚咚,小兔小兔请开门。”

4.幼儿一起来教多媒体课件中的小猴敲门。

5.播放多媒体课件:演示小动物敲门。

6.小结:去别人家做客要有礼貌,要轻轻地、有礼貌地敲门,主人就会为你开门。

(二)小狗去做客。

1.小狗也要去小兔家做客,可它不会敲门,怎么办?

2.幼儿交流自己的办法。

(这里教师要特别关注幼儿对敲门方法的理解和表达。)。

3.播放多媒体课件:演示小动物敲门。

4.小结:小猴和小狗都会敲门啦!它们都知道去做客时要轻轻地敲门,敲门时还要向主人说一句有礼貌的话,请主人开门。

(三)大家来敲门。

1.交代敲门游戏玩法:

(1)两人结伴进行游戏,分别扮演小兔和客人,客人将“小兔”的后背当做门,玩敲门游戏。

(2)游戏可交换角色多次进行。

(这里教师要特别关注幼儿玩游戏时的情绪,以及幼儿在敲门时能否说一句礼貌的话,表示请主人开门。)。

2.小结:你们真有礼貌,轻轻地敲门,有礼貌地说话,我们的朋友就开门了。

(四)一起去做客。

1.动物朋友们请我们去做客,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去动物朋友家做客敲门时,要能根据不同的角色准确地称呼主人,并说一句礼貌的话,请主人开门。)。

2.播放多媒体课件进行互动。

3.和朋友们一起唱唱跳跳(播放歌曲“找朋友”)。

三、延伸。

和幼儿一起去隔壁班做客,让幼儿想一想,一边敲门一边可以怎么说呢?

反思。

根据新入园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设定本次活动的目标为:“能愉快地参加‘敲门’游戏;能在游戏的情境中大胆和大声地学说‘咚咚咚,××请开门’。”通过游戏情境,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自然地开口,尝试和同伴一起做游戏,大胆和大声地说出自己的请求。从现场幼儿的情况来看,这样的目标符合幼儿当前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多媒体课件中有趣的情境、可爱的动物形象、各种各样的声音,都能吸引幼儿,帮助他们投入游戏。活动目标中设定的学说“咚咚咚,××请开门”的内容,在多媒体课件的情境中反复出现,对小班幼儿起到示范和强化的作用。多媒体课件中播放了不同的动物在“敲门”时的不同表现(有礼貌的、没有礼貌的),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幼儿在情境中既有直观的感受,又充分理解内容,还跟着动物学学说说,自然地实现了活动目标。

“大家来敲门”需要幼儿互相商量,这对小班幼儿而言是一个挑战,他们没有这样的经验,很有可能在这一环节会出现“混乱”场面,因此在提要求的时候要注意明确清晰地让幼儿知道做什么、怎么做。由于活动前预想到了这一点,活动现场幼儿能较有序地玩,每个人都获得了游戏和锻炼的机会。

活动收尾部分,我和幼儿一起去隔壁班做客,让他们想一想,一边敲门一边可以怎么说?从游戏情境回归到现实生活,自然结束。

设计意图:

小班新生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教师、同伴,一时难以适应,要记住同伴的名字更是困难。怎样让他们轻松愉快地记住同伴姓名,进而逐步融入集体呢?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歌曲《是谁在敲门》简短有趣,表现了主客两人对话的情景。特别是“你是×××”这句可任意替换幼儿或小动物的名字,是幼儿学习的兴奋点,能使幼儿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同时,和游戏相结合的对唱形式较新颖,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为幼儿所喜爱。另外,曲子为d调,四拍子,基本上是一字一音,音域、速度、结构均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对唱歌曲,并愉快地参与游戏。

2.熟悉同伴名字,初步学习有礼貌地交往。

准备:

小猴及小熊的贴绒、布偶、头饰若干,节奏卡等。

过程:

一、练习节奏。

1.请小朋友听老师拍节奏,猜猜是什么小动物来了。

2.出示贴绒小猴及节奏卡(××1×××一1)。小猴是按这个节奏跳出来的:“小猴,跳跳跳。”

3.出示贴绒小熊,引导幼儿按节奏说“小熊,走走走”。

(这个环节重点练习节奏。贴绒小猴、小熊随着节奏在节奏卡上跳跃,能使幼儿获得直观印象,自觉把歌词与节奏联系起来,为后面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二、欣赏歌曲。

1.咦!小猴、小熊怎么竖起了耳朵?它们听到什么声音了吗?

2.两位教师分别扮小猴、小熊对唱,幼儿完整欣赏。

3.这首歌几个人唱?和其他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神秘的表情和口吻很快把幼儿的兴趣调动了起来。两位教师的表演使幼儿很好地理解了什么是对唱。)。

三、学唱歌曲。

1.幼儿分句学唱一遍,重点练习“你是×××”这一句。(为使幼儿准确地掌握旋律,教师教唱时采用单手旋律伴奏。)。

2.幼儿整首跟唱两遍。教师提示幼儿最后一句要唱得轻巧、跳跃,表达高兴的心情。(整首跟唱时每次都替换填入幼儿的名字,能保持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良好的情绪体验。)。

四、师幼游戏。

1.教师扮客人敲门,幼儿扮主人,师幼对唱。

2.师幼互换角色对唱。

3.请几名声音较响亮的幼儿扮客人,与全班幼儿对唱。教师伴奏,并用眼神、手势提示。(表演时,客人与主人不同的空间位置较易使幼儿分清角色,多样的对唱方式,再加上教师眼神、手势的提示,能使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五、表演布偶。

1.小猴和小熊听了这么久,也学会了,我们来看他们表演好吗?(当幼儿感到疲劳时,布偶表演能再次引起幼儿的注意,并使他们在欣赏中得到休息。)。

2.小熊请小猴进屋后还可以怎样招待客人?(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即兴用布偶表演。)。

(教师设计提问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即兴表演,既给了幼儿联系生活经验、积极思维的机会,又丰富、扩展了幼儿的交往经验。)。

六、集体表演。

1.一半幼儿扮小猴,一半幼儿扮小熊边对唱边表演,两个教师也各扮一种角色,与幼儿一同游戏。

2.视幼儿兴趣,鼓励幼儿互换角色再次表演。(为了避免幼儿在集体对唱时混淆角色,两个教师各扮一种角色与幼儿一同游戏。教师事先按“一猴一熊”的.规律投放头饰,并以两把椅子为一单位进行摆放,使幼儿能很快和身边的伙伴结成对子,且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保证了游戏的顺利进行。)。

端午节活动目标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十三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祟敬之情。

1、请家长为孩子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带五彩线等,并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

2、粽子一串,香袋若干,五彩线若干。

1、交流经验。

提问:端午节是哪一天?这一天要吃什么?戴什么?进行哪些活动?借助图片和实物,在宽松的气氛中,师幼一起交流所获得的关于端午节风俗的经验,教师作适当补充。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提问:你们知道端正午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俗吗?(如果有幼儿知道,请该幼儿来讲述。教师补充)。

3、讲述屈原的故事,给幼儿讲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赛龙舟的由来,激发幼儿对屈原的崇敬心情。

4、假如你是屈原,国君不接受劝告,你会怎么做(教育幼儿珍惜生命,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5、讲述其他风俗的由来。

6、观看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习俗。

端午节活动目标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十四

(一)主题来源:

夏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活动。其主要内容有: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撞蛋、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饮用雄黄酒等。端午节同时是一个可以和亲友团聚一起度过的节日,端午节也可以举行许多活动,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节日。今天我们就来过一个特别的有意义的端午节,参与端午节的一些庆祝活动。通过端午节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们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二)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能对传统节日感兴趣,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2.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端午节赛龙舟活动的氛围,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3.知道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通过观察,了解粽子是由粽叶、糯米等包成的。

(一)环境创设。

1.更新区角内容,创设与端午节有关的区域活动。

2.增加有关端午节气氛的环境布置。

3.创设主题为《欢天喜地庆端午》的主题墙。

(二)家长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三)活动涉及领域。

语言:儿歌《端午节》。

社会:《端午节的由来》。

科学:《好吃的粽子》。

美术:手工《端午香袋》。

健康:竞赛游戏《赛龙舟》。

(四)具体活动安排。

1.6月14日社会《端午节的由来》。

2.6月15日儿歌《端午到》。

3.6月18日手工《端午香袋》。

4.6月19日科学《好吃的粽子》。

5.6月20日竞赛游戏《赛龙舟》。

7、公共场所规则。(开播前5分钟)目标: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让幼儿了解公共场所的规则并提出不同年级组的小任务,让幼儿能够在玩中学。

端午节活动目标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十五

活动目标:

1、学念歌词,通过歌谣的形式感应拍子与节奏。

2、让幼儿懂得“五月五”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

3、让幼儿体验节日愉快的气氛。

活动准备:

挂图、实物“粽子”、铃鼓、cd碟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物“粽子”,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好吃的东西?(粽子)妈妈在什么时候包粽子给你们吃呢?(端午节)。

(二)向幼儿简单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出示挂图)。

包粽子,喝雄黄酒,做香包,挂艾草,赛龙舟。

(三)学念儿谣《过端午》。

1、幼儿与教师一同欣赏音乐。

2、老师示范念语词律动,幼儿模仿。

3、配合cd,幼儿跟老师一起念语词做律动,间奏部分做划船动作。

4、拍子练习:教师在黑板上按拍子画泡泡,幼儿看着泡泡边念语词边模拍(拍子);配合cd。

5、节奏练习:在泡泡里画出儿谣节奏线,配合cd幼儿跟老师一起拍念语词节奏。

6、幼儿尝试用脚踏拍子,同步手拍节奏,配合cd。

(四)游戏《铃鼓龙船》,幼儿每人一只铃鼓。

1、边念儿谣边用铃鼓拍节奏,间奏处用铃鼓当龙船划。

2、路线:用铃鼓排成一排,幼儿跟教师走节奏离开教室。

端午节活动目标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十六

目标:

1、尝试着将爸爸妈妈的用品分类并学着模仿爸爸妈妈的日常行为,关注亲近我们的爸爸妈妈。

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表现,由一定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

老师一家的照片。

收集爸爸妈妈用的物品放在娃娃家中。

爸爸妈妈的标志。

活动过程:

一、“我的爸爸妈妈”

出示教师一家的照片,向幼儿介绍教师的家人,告诉幼儿教师最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

二、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爸爸妈妈。

三、寻找、分类爸爸妈妈用的物品。

2、幼儿将爸爸妈妈用的物品按爸爸妈妈的标志分别摆放。

3、找找摆放的是否正确。

4、说说自己找到的东西是爸爸用的还是妈妈用的,并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用用看。

四、幼儿装扮爸爸妈妈。

今天爸爸不在,妈妈也不在,你们想不想也来做爸爸妈妈呀,那我们就用爸妈妈用的东西来到娃娃家来扮爸爸妈妈。

五、你们愿不愿意把做爸爸妈妈的样子拍下来,如愿意,教师为幼儿拍照片。

六、整理爸爸妈妈用的物品。

哎呀,爸爸妈妈要回来了,我们快把娃娃家整理一下,把你们刚刚找到的东西放到原来的地方,小红的家真干净!

端午节活动目标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十七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幼儿对端午节民族文化的兴趣。

2、教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

3、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粽子的制作方法,尝试手工制作粽子。

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端午节》。

2、儿歌《快乐的端午节》。

3、故事《屈原的故事》。

4、端午节相关习俗文化图片。

5、粽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厨师教学课件,进入芝麻开门环节,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跟读儿歌《快乐的端午节》,感知端午节的习俗。

(2)你们刚才听了儿歌,儿歌中描述了什么内容?

(3)这是什么节日?图中的人们都在做什么?

教师出示相关的课件,幼儿观看图片,人们正在赛龙舟,这是端午节的习俗。

2、教师继续出示课件,进入社会大观察环节,幼儿观察图片,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1)你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2)你们家里是怎样过的端午节呢?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到来时,家里会吃粽子,诱人赛龙舟,还会插菖蒲、挂艾蒿。

3、教师讲述故事,调动幼儿的情感。

(1)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屈原的故事,激发幼儿的情感。

(2)请幼儿听完故事后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你想对故事中的屈原说点什么呢?

4、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图片,认识粽子以及包粽子的步骤方法。

(1)教师播放包粽子的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2)教师分发好吃的点心:粽子。

(3)幼儿品尝粽子,在吃粽子的环节中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延伸。

(1)教师将手工制作材料:卡纸、纸黏土等材料投放到美工区,引导幼儿在美工区动手制作“包粽子”。

(2)教师在本次端午节主题活动结束后,还可以举行一次端午节班级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当天一起来包粽子。

端午节活动目标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十八

活动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使幼儿能够体验、表达歌曲中思念妈妈的情感。

2、引导幼儿唱准休止符与弱起旋律。

3、在教师的指挥下练习双声部合唱,体验与别人协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风琴、散文录音、《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声问好。师:欢快的音乐响起来了,让我们也快乐的动起来吧!让幼儿随音乐进教室。

2、幼儿演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进行律动活动。

二、新授部分。

1、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爱你们的妈妈吗?假若你与你妈妈走散了,你会怎么样呢?讲述故事。

提问:风儿问过谁?风儿捎给妈妈什么话?风儿是怎样找妈妈的?

2、发声训练。

3、学习新歌。

(1)、教师范唱,让幼儿听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让幼儿听录音范唱。

小朋友请闭上你们的小眼睛,静静的聆听,看看你们的脑海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听时可用手随音乐轻轻拍。

(3)、幼儿跟教师朗诵歌词,体验风儿思念妈妈的情感。

(4)、幼儿跟唱,可采用多种形式演唱,教师随时进行评价。

(5)、幼儿随琴有表情的演唱。

风儿问过谁?(让幼儿重点学习休止符与弱起拍的唱法)。

风儿捎给妈妈什么话?(重点:最后一句渐慢结束)。

(6)、用乐器为歌曲伴奏,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4、练习双声部合唱(一组哼唱,一组唱歌词)。

5、延伸:编写第三段歌词。

(1)、风儿找到它的妈妈了吗?你们愿意帮帮风儿吗/小朋友们想想风儿的妈妈会在哪里?如果你找不到妈妈时,你会怎么做?教师引导幼儿为歌曲编写第三段歌词。

(2)、请小朋友演唱所编歌曲(太阳回家了,月亮回家了,风儿风儿还在刮,他在找妈妈。问过小朋友,问过老师,请你帮我找妈妈,风儿想回家。)。

三、结束部分。

聆听散文(风儿和我),安静休息。自然结束!

教育反思:

通过演唱歌曲《风儿找妈妈》,使幼儿能够体验,表达歌曲中思念妈妈的情感。也能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妈妈的把我们养大不容易,知道母爱的伟大,长大后要好好孝敬父母。同时幼儿学会了创编歌曲,知道了休止符的唱法,在练习双声部合唱的基础上,体验了与别人协作的快乐。

浏览本文的用户也浏览了如下文章。

[大班教案]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马路上的“红绿灯”(4月15日)。

[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鹅妈妈带小鹅韵律活动(204月15日)。

[中班教案]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dd奇妙的连接大师:螺丝(年4月15日)。

[大班教案]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雷神(2016年4月15日)。

[专题教案]幼儿园中班散文教案:春天的色彩(2016年4月15日)。

[专题教案]幼儿园春节活动教案:快乐大拜年(2016年4月15日)。

[大班教案]幼儿园大班活动教案dd司马光砸缸(语言领域)(2016年4月15日)。

[专题教案]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dd复习认读数字1d10(2016年4月15日)。

[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爱护水源,保护环境(2016年4月15日)。

[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走进夏天-送伞(2016年4月15日)。

[中班教案]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玩泥巴(2016年4月15日)。

关键词搜索:幼儿园教案您还可以返回专题教案栏目浏览更多相关范文。

(2016年4月15日责任编辑:tk763992698)。

端午节活动目标教案小班(优质19篇)篇十九

活动准备:

课件、视频儿歌《过端午》、三角形、圆形、爱心形、长方形的布袋、香料、贴纸、装饰的图案若干、盆子每组一个、蜡笔、桌布。

活动过程:

一、讨论,初步了解端午节的热闹活动。

幼:吃粽子。(是呀,要吃香香的粽子。)。

幼:赛龙舟。(你在哪里看到赛龙舟的啊?电视里,赛龙舟啊可热闹了!)。

幼:挂香包。(小朋友们挂上香包真漂亮。)。

幼:插艾草。(是啊,门上还要插上香香的艾草呢,可以把蚊子和小虫子赶走。)。

儿歌小结:端午节真热闹,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草、挂香包,小朋友们乐淘淘。

(评析:通过观看小动画《五月五》帮助幼儿回忆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并以儿歌的形式加以总结。)。

2.刚才你们说到了要吃粽子,那你吃过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呢?幼:我吃过像三角形一样的粽子。(哦,你吃过三角粽。)。

幼:我吃过方方的粽子。(哦,你吃过方方的枕头粽。)。

3.那这些粽子都是什么馅的呢?(点击出现相应的粽子。)。

幼:肉粽、豆沙粽、花生粽、枣子粽、蛋黄粽。追问:好吃吗?豆沙粽的味道怎么样?甜甜的。花生粽吃起来怎么样?香香的。

小结:原来粽子的种类多样,口味丰富啊!

(评析:吃粽子更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习俗,通过说一说粽子的外形和种类,加深幼儿对粽子的认识。)。

二、讲解制作香包的方法。

1.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要挂什么?(对还要挂香包呢)!看,陈老师这儿有许多香包,怎么样?(好漂亮啊)数数有几个?看看都是什么样的?(有的圆圆的、有的方方的、看上去有点像爱心一样的、看上去有点像三角形)有些什么颜色?一起来说说。香包上有些什么?哦,有小贴纸还有漂亮的图案,下面这个是什么?(这叫流苏,也是用来装饰香包的。)。

2.谁来闻闻,香包怎么样?(香香的)香香的,它里面有什么好东西啊?(它里面有香香的香料)香香的香包挂在身上有什么用?(能让我们更漂亮,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3.小结:是呀,香包香香的很漂亮,能赶走一些蚊子和小虫,让我们小朋友的身体健健康康的。

4.知道吗,这些香包都是老师做的,你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做的?现在我就来做一个,如果成功了,要给我点掌声哦。看仔细啦!先来选个袋子,看看有些什么样子的袋子?我最喜欢圆圆的袋子,装上一些香香的香料,小手拉一拉,口袋收收紧,这样香料就不会出来了。怎么样让它更漂亮呢?(装饰一下)可以贴上小贴纸,夏天到了,我就选只小青蛙贴一贴,小青蛙喜欢蹲在哪里唱歌啊?(荷叶上)选一片荷叶,涂上什么颜色?(绿色)来来回回地涂,颜色要涂均匀,涂好了,撕下后面的双面胶,贴在香包上,撕下来的纸放在盆子里。记住哦,要先涂好颜色,再贴到香香的香包上。看看还少了什么?(流苏)对,还要贴上小流苏呢,这样会更美!你们看,上面有白白的双面胶,轻轻地撕下来,贴在香包的下面。漂亮吗?(挂在脖子里)我的本领大不大,那给我鼓鼓掌呀!(谢谢!)你们想不想来试试。

(评析:这个环节,又引出了端午节的另一个习俗,挂香包。利用视频展示台,讲解香包的制作方法,直观形象,语言生动、有趣,为幼儿的操作奠定了基础。)。

三、幼儿制作香包,教师巡回指导。

1.介绍材料:先来看看做香包需要些什么?袋子、香料、小贴纸、各种漂亮的图案、还有小流苏。

2.交代操作要求:等会儿请你们选一个你喜欢的袋子,装一些香料,装好了,小手拉一拉,口袋收收紧,再贴上小贴纸和各种图案,把香包装饰得漂漂亮亮的,最后别忘了贴上小流苏哦。香包做好了,可以和陈老师一样把它挂在脖子里,去欣赏一下电视机里香包或者是好朋友的香包。听明白了吗?好,轻轻地去吧。

3.巡回指导,(欣赏激励的语气)我看到---的香料已经装好了,口袋收紧了;---已经把香包装饰好了;---小流苏都要贴好,没有完成的要加油哦。香包做好了,可以轻轻地挂在脖子里,去欣赏一下好朋友的香包,还可以欣赏一下电视机里的香包。

4.介绍香包:都做得差不多了,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做的香包?

你的香包是什么颜色的?看看你的口袋有没有收紧呀,你们觉得他的香包漂亮吗?

你的香包是什么样的?上贴了些什么?他的颜色涂得怎么样?

(评析: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掌握了香包的制作方法,每个幼儿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四、活动延伸,唱歌《端午节》。

我们小朋友真了不起,亲手做的香包真漂亮,那我们一起来唱首《热闹的端午节》的歌吧。

五月初五端午节呀,奶奶为我包粽子呀,粽子尖尖甜又香呀,我们大家都爱吃呀!

五月初五端午节呀,我们一起做香包呀,香包圆圆又方方呀,一个香包一片心呀!

(评析:自编歌曲《端午节》,师幼共同表演,把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

相关范文推荐

    彩色个人求职简历(优质16篇)

    个人简历是一份记录个人基本信息和教育经历、工作经历等内容的重要文件,是企业招聘和个人求职的必备材料之一。它能够展示出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以及职业发展等方面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初二oo范文(15篇)

    读后感是我们对阅读体验的总结和反思,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以下是一些名人或文学评论家的读后感,他们对作品的评价和解读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角度

    新年策划书格式大全(17篇)

    策划书是一个项目或活动中用于规划和安排的书面文档,它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和步骤。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策划书的经典范例,供大家学习和借鉴。青春装点新农村广

    培训班学员自我介绍发言(精选18篇)

    在社交场合中,自我介绍是必不可少的礼仪之一,它可以让他人对我们有初步的了解。以下范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组织自己的自我介绍,让你的介绍更加有条理和清晰。

    导游年终工作总结个人范文(16篇)

    导游工作总结可以为下一阶段的导游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导游工作总结范文,从中找到对自己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经验和思路。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做

    房地产销售人员培训计划大全(14篇)

    一个好的培训计划可以使学习过程更有规划性和条理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培训计划范例,供大家参考。这些范例涵盖了不同领域和职位的培训计划,

    重阳节活动方案名(通用14篇)

    活动方案是我们在开展活动前提前制定的一份文案和计划,它能够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活动的各个环节。以下是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活动方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农家猪买卖合同(热门20篇)

    在买卖过程中,消费者应该保持理性消费,选择适合自己需求和经济实力的商品。为了更好地组织你的买卖行为,下面是一些实用的买卖指南,供你参考。甲方:乙方:根据《中华人

    音乐学科组工作计划(通用15篇)

    通过工作计划书的制定,我们可以有效地衡量自己的工作进展和成果,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各行各业的工作计划书都各有特色,下面是一些实用的工作计划书样例,供大家借鉴。

    一月的工作总结个人报告大全(17篇)

    通过撰写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梳理出自己在过去月份里的工作焦点和重点,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工作规划能力。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可以作为参考和学习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