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模板16篇)

时间:2024-03-31 作者:灵魂曲

范文范本是指在某个领域中,被广泛认可和公认的典型范例。借鉴以下范文范本的写作风格和技巧,相信能够提升大家的写作能力和表达水平。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模板16篇)篇一

一、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如夏衍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每天半夜三点多钟起身,走十几里路,去观察包身工上班的情景,终于搜集到关于包身工日常生活的第一手材料,写出脍炙人口的《包身工》。又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等等都是观察生活后写出的名篇。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高一开始写日记,写周记,内容包括校园、家庭、社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各种景物,观察各种人和事并细心体会个人的感受.结果不少同学写出了好文章。如97级黎青云的《春夏秋冬话九中》因观察生活,写出个人的真情实感,所以以高一级学生的身份参加学校校庆征文比赛,仍获校庆征文一等奖,并发表在《南海报》上。

二·、提倡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阅报刊,以便有感而发。

学生要写好议论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故而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间都要求学生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同时,我还提倡学生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班里订的《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学生个人订的《参考消息》、《文摘报》、《文萃》、《作文报》、《语文世界》等,同学们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结果学生的剪报作文比教师的命题作文还要写得好,因为他们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

三、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作文训练力求系列化、系统化。

四、加强审题训练,多审题精写作。

五、借鉴名家名篇,提倡学以致用。

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我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如学习了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后,要求同学们用“移步换景法”去写《登奇山》、《游西樵山》等;学了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让学生用“定景换点法”写《校园之春》,提倡学生学以致用。当然这种仿写不是呆板的`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借鉴,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

六、尝试写作辩论式作文,突破常规思维。

1991的高考作文题是“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要求考生任选其一写作,这其实便是一种辩论式作文题型。我借鉴这种作法,以“名师出高徒/名师未必出高徒”,“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未必事竟成”等为题,让学生进行作文辩论,让他们持其中一个观点去驳另一与之对立的观点,要求既要观点鲜明,又要注意论证的辩证法,不失之于片面偏激、写作时要求学生按观点分成两组,写出文章后各派四个代表出阵参与辩论。结果不少学生能突破常规思维,拓阔写作思路,写出了言之成理,不落俗套的好文章,辩论场面也十分热烈,学生兴趣盎然。

七、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重在讲评、鼓励。

为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

以上这些做法都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其中对写日记、周记、剪报作文、作文系列化训练和文章互改等方面有所侧重,收到较好的效果,98学年在学校征文比赛中,我所教班的几位同学的征文,均获校二等奖,2000学年,我任教班的几位同学,在学校征文比赛成绩不俗,其中邓佩琪是高一、高二两个年级中唯一的一个一等奖。另外,每个学期都有同学的作文刊登在校刊《红棉报》上。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模板16篇)篇二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着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着,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句、精彩片段等。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昕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柬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过去,一上作文课,有的学生就发愁没的可写,这是学生不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没有积累写作素材造成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留心观察,亲身实践,才能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如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的风霜雨雪,生活中的偶发事件,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生活环境的改善等;让学生动手进行小实验、小制作、家务劳动等;让学生深入实际调查,如环保调查,节日礼品的调查,零花钱的使用调查,餐桌食品的调查等,这些都是学生绝好的写作素材。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豁然开朗,深深感到是生活赋予他们创作的激情和灵感,生活是永远写不完的诗,作不完的画。这时学生的作品便会丰富多采,各具特色。例如,我让学生进行环保调查,全班学生选材达几十种之多,如乱砍乱伐、水资源浪费、大气污染、乱贴小广告、生活垃圾、动物保护等,而且写得内容详实,既分析了现状,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实践的结果。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不断交换地综合使用,可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模板16篇)篇三

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写作的入门,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现在的小学生写作文不是犯难,举笔千金重,就是应付了事,写到一半就不干了,使得作文水平远远提不上去,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一起来看看!

一、让学生走进生活。

“生活是作文之本。”刚开始作文的学生因为缺少观察,所以总感觉无话可说,或有话写不出来,因此,我们应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底子薄,兴趣、爱好、个性和经验等诸多方面参差不齐,认识事物也不统一,往往对事物的观察比较肤浅、粗糙、不具体、不详细、不深入,仅仅局限于表面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经常让学生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初写日记时,我和家长们达成共识,一起引导孩子学着观察生活:一次不经意的对话,看似平常的一个微笑,乃至鸟飞兔走、日月更迭……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并能用几句话描述出来,我们便要鼓励、引导。同时明确告诉学生:好的作文,并不在于华丽的语言、优美的词句。更重要的是要有感人的故事,真实的感受。如“妈妈下班晚了,我给她端饭。”这样发生在许多学生身边的小事,经过教师的巧妙点拨,也能写出好的习作:“妈妈见我这样做,先是惊异地睁大了眼睛,接着便满眼笑意地看着我,那眼神中有赞许,有感动,还有欣慰。想起平时,妈妈为我洗衣做饭,端茶送水,将我照顾得周周到到,我都不以为意,觉得理所当然。而今天,我只是随手的一个动作,却让妈妈这么感动……”当学生叙述着自己的“家常”,诉说着自己的感悟,这难道不是我们所要的作文吗?教师在这儿的责任是什么?便是要引导学生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发现使自己动心的东西来。

二、为学生创设情境。

1、创设情境,引导创新。

一味把教室作为课堂,学生往往感到厌倦,缺乏新鲜感。如果改变课堂环境,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阔视野,帮助打开选材思路。例如写景类的作文,可以说是最让孩子们头疼的,原因是他们缺少细致入微的观察,于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我的作文课是在校外开满樱花的街道边上的,我让他们先远距离地观察樱花树,再近距离地观赏樱花,然后闭上眼睛,听落英缤纷的声音,嗅那难以捕捉到的樱花香。看那,他们笔下的作文不再是干巴巴的了:喜欢听樱花被风吹时的声音,婉转的,如乐器发出的曲调,十分动听,让人忍不住驻足侧耳倾听。它不像刚劲的现代音乐,它是淡淡的,轻轻的,如丝竹般悦耳,如丝绸般轻柔。它绝不属于尘世,是天使奏出的天籁之音。它属于大自然,属于大自然特有的纯真,优雅。樱花,坠落时伴着一丝憔悴……多么优雅而诗意的描写呀!在这儿,你还怀疑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吗?只要我们方法得当,他们笔下的作品也可以成为“名作名篇”。

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写起作文来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

2、作文命题,要有创新。

传统的作文教学由于过分注重命题作文,常常把学生的思路逼向死角,使其无法发挥想象。新课标要求作文命题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相结合。命题作文要从学生的主体出发,在学生下笔之前,教师可先亲自“下水”试试,以便知难知易,使得作文命题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诉。半命题作文题目趣味性、想象空间大,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培养他们对未来的畅想。此外,还要多给学生自由命题写作文的机会,让其“我手写我心”、“我手诉我情”,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施展。

3、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

三、在作文评改上多下功夫。

1、教学生学会互改作文。

每当学生打完草稿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先用默读、朗读的方法,找出标点、字词及语句的不当之处进行修改,然后念给家长、同学听,或者请同学看,请他们帮自己找找毛病,学生评改他人的习作时,因为感觉得到了信任,所以一般能竭尽全力,反复推敲,认真负责地指出不足。同时,学生互评互改,还可以扩大交流范围。当然,互改作文的方法要有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在开始阶段,选一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习作投影出示,在教师指导下,全班集体评改,让学生发现问题,修改遗漏。在学生掌握方法之后再慢慢放手。这样同学间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评改能力和写作能力。

2、教师批改。

对小学生来说,要改好一篇习作还需老师“点石成金”,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不能用自己的眼光去衡量学生习作,批得“体无完肤”,改得“满纸通红”,这只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望而生畏。在改学生习作时,教师要本着多就少改的原则,尽量保留学生习作的“原味”,以保护学生写的积极性。对于当堂完成的习作,我们要尽量采取分层批改,当面批改的方法,对个别作文基础差的学生习作,要既改又批,多些面批;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则可以少改多批,适当面批,引导自改。在分层批改和当面批改中,应多鼓励少批评,尤其要及时肯定中等及以下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可取之处,要毫不吝惜把“优”奖给作文中有亮点的中差生。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则要防止他们固步自封,对于他们的作文更要严格要求。

而作文评语,则要以鼓励、商量、朋友般的语气来写。

总之当孩子们一说到作文便有“我会写”“我写好”的冲动,当孩子们提起笔来便有“一吐为快”“不吐不快”的愿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觉、自愿、自如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地展现出来,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开阔视野,发展思维,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模板16篇)篇四

摘要:应用文写作和其它文种有明显的区别,在应用文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阅读文章,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规范地写作各类应用文。写作规范应用文的前提是培养良好的语感可从掌握事务语体的特色、多读文章、把握用语分寸、题旨情境和语气和谐统一、多读多练等方面培养学生语感,增强学生对应用文语言的理解力和感受力,写出规范的应用文。

应用文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应用文独特的写作特色,熟练地写作应用文,除了让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的有关基础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即培养学生对应用文语言的理解力和感受力,能够准确把握这类语言的特征,明确它与其他类型文章语言的表达方式、用语技巧和习惯的区别。

培养学生应用文的语感,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应用文事务语体的特征。

事务语体是应用文在处理公私事务中形成的用语习惯,它的特点是语言平实、明确、简要。但由于应用文种类繁多,应用范围广,写作目的各不相同,作用各异,运用语言的差异也很大。如调查报告、广告、总结、普通书信等,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但有时也不排除必要的议论和抒情,属于一般事务语体。这类文章,单位和个人都常用,运用语言时,除少数文章讲求朴实、不尚文才外(这类文章大都用于比较郑重的场合,文本要求工整、严肃),大多格式灵活,比公文事务语体显得生动、活泼,富于感染力。行政公文、规章制度、经济合同等文种,用语则要求庄重、朴素、平实,只对客观事物作如实的说明,表明作者的意图,不追求语言表达的华丽,排斥想象和夸张,也无需激发感情,力求语言朴实无华、言尽意止,属于公文事务语体。

这类文章,有其更明确的语体特征:

(1)用语准确、规范,所用语言多有明确的单意性,为表意确切、避免歧义而形成了词语偏正化的特点;文章中不用语气词、感叹词、儿话词,不用富于描绘性、形象性的词语,同时也排斥方言和口语词汇。

(2)用词精当、简洁、扼要,根据不同文种需要大多采用专业词汇,并习惯使用一套常用的事务性词汇,如开端语:根据、为了、关于、按照等;表态用语:照办、同意、可行、不可、务必等;经办用语:兹经、业经、收悉等。掌握了应用文的这些语体特征,就可对应用文的语言有初步的了解,有助于语感的形成。

其次,要引导学生多读应用文。

通过学习,学生在理论上了解了应用文的理论知识和语体特点,但在具体写作实践中仍无法准确应用。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常用的应用文入手,规范写作应用文,仔细阅读应用文,如从阅读请假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会计报表及各类通知等入手,逐步体会这些文章的.语言特点。在分析教材中的例文时,要指导学生反复阅读,仔细分析不同文体的用语特色,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你司x物第128号请示收悉。经研究同意所拟定调整华侨携带进口尼龙鱼丝销售价格等意见,从今年5月1日起执行新的调整价格。”这是一则批复的正文,语言简洁,口气果断,“收悉”、“经研究同意”等词语明确地告诉了请示单位该如何处理所请示事务,文章透出的权威性也从字里行间表现了出来。行政公文用语格外讲究分寸,不同行文方向的文章语气不同,不同的语气则明确地表达出发文单位对发文对象的态度。如请示和报告是上行文,应体现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的尊重,言辞要恳切,用语庄重大方,事件表达要清楚,语言要简洁明了,多用祈请性语气,如“请研究”、“望批准”等词语,尾语多用征询用语,如“当否”、“可否”、“是否可行”等等。函件等平行文用语委婉平和,注重礼貌用语的使用,商洽或通报情况时口气要谦和,多使用“望”、“为荷”、“为盼”等征询语气的词语。通知、决定、通报等下行文则用语质朴、严肃,既明确决断,又要适当体恤下情。多用肯定、命令等刚性用语,如“务必”、“请于”、“不得”等;有时也用征询、期望等语气,如“即请查照”、“希即遵照”等。写作时应根据文件的性质、事件的内容、行文的方向而定。

刘勰《文心雕龙·定势》篇中指出:“因情立体,即体成时。”也就是说,语体风格要适应交际目的和内容的需要。因此,阅读和写作应用文时还要体会文章中的题旨情境和语气的和谐统一。如:颁布政令时语气要庄重、严肃,具有权威性;分析数字时的应缜密、精细,具有可信性;提出问题时应恳切、果断,具有逻辑性;下达通报时应明断,商洽问题时要诚挚等等。学生通过认真的阅读、反复的练习,体会不同作用文章的权威性和实用性,对各类应用文的用语要求、语言表达习惯等逐步了解,语感就会不断提高,写作应用文时就会更加规范,表意更加明确。

再次,多写多练也是提高应用文语感的一个途径。

初学者在练习写作时,应从最简单、最常用的文种练起,如各类条据、计划、总结、请示、报告、通知等文种,除注重各文种的固有程式外,还要严格注意不同行文方向的文章的语气、习惯用语、专业术语等的不同,仔细推敲用词、造句,力求用语规范、准确,用语和文章的题旨情境和谐统一。尤其应该注意介词(如根据、为了、关于、按照、鉴于等)、单音节的文言词语如(兹经、悉、拟、洽、系、尚等)以及表目的、原因、对象、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介宾短语(如通过、遵照、由于、对于、随着等)的正确使用。

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注重应用文语言的生动性和活泼性,在一些非行政公文的通用文书中,要注重文章的可读性和通俗性。在调查报告、通报等文种写作中,可以用一些描述性的语言、如在叙述事件过程或场景时,可用适当地用描写和议论的文字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事件更真实、更具现场感。也可用约定俗成的习惯用语,一些有助于表达涵义的消极的修辞手法,如吃大锅饭、一刀切、经济杠杆等词语,增加文章的可读性。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的词汇也广泛用于应用写作中,如:“愿景”“平台”“共识”等,为应用文写作提供了新的、更具时代性的词汇,增添了文章活力。

帮助学生了解应用文不同语体的语言特色,有助于学生了解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写出既规范、又具时代特色的应用文。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模板16篇)篇五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传统的作文教学很多时候都是老师给定一个题目让学生写作,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在一个狭窄的圈子里,对教师所命的题并没有生活体验,无意识,无从下笔,抑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造成学生虚假情感的泛滥,个性才情均受到抑制,因此也失去了写作的兴趣。用统一的命题来要求学生作文有一种强摁马头去饮水的意味,学生生活离命题遥远时束手无策,就会瞎编乱造,讲空话、套话,看不到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造成无病呻吟,久而久之,他们不会把作文当作乐趣,也不会在轻松愉快之中提高写作能力。语文写作的特点之一应是题材多元化,老师给学生写作的命题多姿多彩,不框定题目,不限定题材。学生在作文时可根据实际自拟题目、自选题材,让自己的想像自由驰骋、充分发挥,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

二、自由作文,张扬个性。

法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读书是走别人走的思想路线,而写作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把读书得来的知识消融掉。”我们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它是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憎恶扼杀学生的个性,反对把他们塑造成“固定的规格”。写作教学法也是如此,僵化的、划一的东西硬要灌输,其结果必是无味。教师应欢迎学生来点争鸣,希望学生有点独到的发现,提倡建立学生有机的网络,鼓励学生闪现些“智慧”的火花。

你之所以为你,是因为你与众不同,教师应充分认可学生写作中的与众不同。

要让学生明白,文章要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独特的立意、巧妙的结构、个性的语言。一个班级的文章不应该是“千篇一律”而应该是“百花齐放”,教师要有“兼容并蓄”的思想,给学生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用自己爱用的方式写自己爱写的文章。所以在写作训练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布置适宜的作文写作训练的内容,让学生在作文中能够畅所欲言。

自由作文,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作文是学生的作文,要尊重孩子的经验,把孩子从大人世界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把学生的作文时间交到他们的.手中,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有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有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写出个性,写出创意。要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协作空间,自由选题、自由命题、自由表达,把作文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提倡、鼓励、赞许、理解和宽容学生自由表达、个性化表达,让学生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和说的做的东西都能够丰富多彩,让学生自我成长,如此,个性化写作才会落到实处。

三、评讲中肯,鼓励兴趣。

作文评讲中的认可,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作文如何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运用富有朝气、具有亲和力、带有创造性的语言,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药能活人,也能杀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评语也如此,写得好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反之,则可能导致希望之火燃烧的激情被湮。教师要学会在这方寸之地无声润物,评语上多给鼓励,为学生作文的优点“喝彩”。

四、指导交流,融合兴趣。

作文指导课上教师要组织学生围绕所写内容,通过对生活的认识或写作角度的交流,激发写作兴趣。如《“选秀”热》,针对时下很多电视台选秀、许多青少年又热衷于选秀节目的情况,我们可以以此为话题,让大家互相交流看法:为什么选秀栏目能吸引时下那么多观众?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让一堂作文课变成口头作文课,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之后,打开写作思路,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内心会产生一种自发的冲动,通过讨论、交流广泛开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在交流中兴趣得到碰撞、交流、融合。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正确认识生活的潜力,教师适时抓住契机,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巧妙加以引发,学生便会产生主动表达这种认识的欲望,在不自觉中把它看做一种乐事而对作文产生兴趣。课堂如果成为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见解、主张的场所,成为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的场所,成为学生满足自己个人欲望的场所,学生在明确作文要求后,可自由讨论、互相交流,兴趣与兴趣之间便能有效融合,写作文便成为一件乐事。

诚然,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一项长期、耐心细致的工作,它贯穿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其中,不仅需要教师自身水平的不断提高,也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更需要在课堂内外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主观努力把作文这一项创造性很强的劳动当作一种乐趣,这样,作文教学就能用创造性的认识和方法开拓前进。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模板16篇)篇六

内容提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直接影响他学习成果的主要因素,只有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使之主动、自觉的学习,也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人的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和志趣三个阶段。有趣是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它往往是由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的直接兴趣。其特点是:随生随灭,为时短暂。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起来的。其特点是:基本定向,持续时间较长。志趣则是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它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是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积极自觉,持续时间长,甚至终身不变。一般来说,有趣是一种必然且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兴趣发展过程的第一阶段。由于它维持的时间不长,且在学习活动中作用有限,因此,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有趣逐渐趋于稳定,集中向乐趣转化。乐趣虽与快乐的情感体验相结合,但它还不足以推动人们去为了某种目标而奋斗终身,故兴趣只有上升到了志趣阶段,才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曾说:“一个人要出成果,原因之一就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有了兴趣,‘苦’就不是苦,而是乐。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在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创新大师都有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既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从小就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教学中废除千篇一律、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满堂灌,提倡因材、因人施教,深入浅出地把深奥的道理用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形式、语言传授。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这才是高水准的教学。我们可以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以此来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这里我们举个例子,来充分说明兴趣对学生的重要性。有位小学美术教师在上《用线条生动地描绘物象》一课时,教室的外面正下着大雪,学生们都心不在焉地看着窗外,老师那优美的范画一点儿也吸引不住学生们的双眼。连我们这些听课的老师也时不时地探探头看看外面的白雪世界。当这位教师数次召唤大家无效后,他突然大声地对全班同学说,“走!现在我们去操场!”我们全被吓了一大跳,学生也是一愣,但接着他们便欢呼着涌了出去。操场上银装素裹、玉树琼枝。他把学生们召唤到了篮球场上围成了一个大圈,又顺手从地上拣了一根粗壮的树枝作笔,在雪地上画了起来。随着树枝的移动,线条上下翻飞、圆圈内布满了宽阔粗犷的线条。“这画的是什么?”同学们歪着头、踮着脚猜测着。这位教师一下子仍开树枝,大声说,“走!我们上楼去看!”带着悬念,我们都登上了楼顶。俯视篮球场,学生们一起欢呼,“是龙!是龙!”孩子们叫着闹着,也想一试身手。这时老师才把前面在教室里就想说的话说给大家听,“我们要用大胆、果断、流畅地去画、去表现物象。我们要注重平常的观察,通过分析比较基本形的特征,把握对物象的感受,用鲜明、整体的线条来概括物象,表现他们------来!让我们到楼下去,用线条到雪地上描绘我们身边的事物吧!”

[1][2]。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模板16篇)篇七

记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要素,它是学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没有记忆就不可能有学习活动。任何一个人要想获得知识,无论是接受间接知识或积累个人的直接经验,都离不开记忆。而且好的记忆力是锻炼出来的,只要学习目的明确、对材料充分理解,同时,要提高我们对记忆内容的兴趣,并让多种分析器官参加记忆活动,这样就会提高记忆力。

人的记忆力确实存在着强弱的差别。不过,一个人记忆力的强与弱,与后天的锻炼有密切关系。记忆是大脑的一种功能,而大脑的发育和身体的其他器官一样,遵循着“用进废退”的规律。因此大脑参加学习和记忆的实践活动越多,也就越发展,记忆力就愈强。英国科学家w.g.斯莱特在本世纪初作过一个很著名的实验:

他把一些12岁的孩子分成四组,让第一组每天用半小时背诵诗歌,第二组每天用半小时背诵散文,第三组每天用同样多的时间背诵历史和地理,第四组作为对照组什么任务也不布置。半年后,他进行了测验,结果发现第一组对有节奏的诗歌记忆力较强,第二组复述散文的能力较强,第三组对历史年代和地名记忆力较强,而第四组孩子的这三方面的能力都明显地不如前三组的孩子。这个实验证明,记忆力是完全可以锻炼的。

实践证明,对需要记忆的材料有无明确的目的,对记忆的效果有直接影响,目的越是具体明确,记忆的效果就越好。因为人的记忆是有选择的,只有那些人们认为重要的材料,才会主动去学习和记忆它们。而且,目的明确,才能使我们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记忆,这是有意识记的关键。从心理学上讲,目的具体明确,能提高大脑皮质有关区域的兴奋性,兴奋的神经组织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能使建立起来的暂时的神经联系得到巩固,留下的印痕愈加深刻。而没有明确的记忆目的,则大脑皮质不能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不易建立暂时神经联系,即使能建立起来,“印痕”也会很快地消失。心理学的实验证明:在提出明确的记忆任务时,so%的受试者能正确地记住要求记忆的材料;而不提出任务,只有43%的受试者能正确地记住要求记忆的材料。

所谓机械记忆,就是死记硬背,靠单纯的重复去记;而理解记忆,则是对需要记的材料进行充分的研究,了解它的内部联系、本质和特点,通过理解去记它们。理解是记忆的基础。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强调说:“除了很好地理解了的东西以外,决不能强迫去熟记任何东西。”我们在学习时,对所要记的材料一定要很好地理解,如对某些定理、公式、法则要反复研究,找出哪些是关键词句,哪些是成立的条件,还要掌握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定理、公式和法则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另外,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是和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在记新知识时,要善于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设桥梁,把新旧知识串联起来记,这样记忆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兴趣在记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记得快、记得牢,保持时间也长;反之,对不感兴趣的事物,记得慢,记住之后忘得也快。从心理学上分析,这是因为人们记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能高度集中注意力,使大脑皮质有关信息接受区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该事物能在脑子里留下深刻的印痕,所建立的暂时联系就会巩固,收到积极的记忆效果。记忆不感兴趣的事物时,便不专心,“心不在焉”,这时大脑中就会产生许多兴奋中心,它们“打架”,相互干扰,必然影响记忆的效果。兴趣并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培养出来的。一般说来,对某事物不感兴趣,是由于我们对其接触太少,或不太了解所致。如果我们多接触它,深入地学习,就会逐渐对它产生兴趣的。总之,为了增强记忆效果,我们要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兴趣。只有对记忆的对象有了兴趣,才容易记得牢,保持得久;而记忆的`效果越好,学习的兴趣也就越浓。

在记忆时,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多种分析器官的作用。也就是说,充分发挥眼、耳、口、鼻、脑、手等各种分析器官的作用,通过视、听、写、嗅、触、想等,牢固地记住所要记的材料。这是提高记忆力的一个重要方法。人类的大脑构造极为复杂,分工极为精细,每一种分析器官到达大脑皮质特定的区域,各有其自己独特的神经通路。例如,我们看见一个苹果,视觉器官立刻把苹果的外形这一信息,通过特有的神经通路送达大脑皮质的特定区域保存起来。如果在看到苹果的同时,我们耳朵听到“苹果”这两个字的发音,鼻子又闻到苹果的香味,要是还能咬上一口,尝尝苹果的滋味,那么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器官,又同时分别将四种信息按不同的神经通路送达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在大脑皮质留下四种“同一意义”(苹果)的印痕,建立起多种通道的暂时神经联系。然后,再经过大脑把各种感觉到的材料(苹果的色、香、味、形)进行加工,使它们在大脑皮质留下深刻的痕迹并保存起来。无疑,多种分析器官参加记忆,将大大加强人们的记忆和延长记忆保留的时间,是提高记忆力的一个好办法。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模板16篇)篇八

小学生入学时是“无意识记”占主要地位,最容易记住的是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识记学习材料比较困难。入学后“有意识记”随年龄增长不断发展,一般到三年级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低年级识记的方法以机械识记为主,擅长具体形象识记,识记时多为逐字逐句反复诵读,把教材内容原封不动地记下来,自我检查记忆的能力也比较差,他们认为记住了的东西也许并没有记住。随着年龄增长和年级升高,他们的理解识记一天天增加,机械识记相对减少,自我检查记忆的能力也在提高。

1、要从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自信入手。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一个人有了强烈兴趣,自然就会入迷,入了迷自然就会勤奋,甚至达到忘我的程度。注意力高度集中时,事物会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出现记忆的心理变化。强迫记忆不仅效果差,不利于孩子的学习,还会有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2、要充分利用儿童的无意识记,来培养孩子的有意识识记。无意识记是没有预定目的的识记,有意识记是有预定目的的识记。孩子明确了自己活动的目的任务,会更愿意实现它,也就有了记忆的内动力和自觉性。发展孩子记忆能力,就要帮助孩子先把所学的内容弄懂,再让孩子通过有意识记,把它印在脑子里。

3、要教给孩子一些最基本的记忆方法。孩子学习中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而孩子在一定时间内能够熟记的东西总是有限的。教孩子把学习材料“化整为零”(章化成段,段化成句),然后按“先易后难”的原则,一部分一部分地去记忆,记忆的难度会大大缩小,孩子一般也就不会再“望而生畏”了。

4、遗忘是记忆的敌人,也是记忆的'朋友。要让孩子专心学习,就要让他善于把其它事物暂时忘掉;要孩子愉快,就要让他把不愉快的事物完全忘掉。要让孩子记住所学的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复习。一个知识点,如果孩子能在老师讲课小结时跟着记忆一次,课后做作业前又复习、记忆一次,一周后再将前后所学内容串起来复习、记忆一次,一般以后就不会忘了。

5、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检查识记效果。在孩子做完练习后,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检查,并且亲自给予复查。让孩子做练习,而不检查,只签个“阅”字是没有用的。只有认真检查,才能发现孩子有哪些知识点没有理解、没有记住,然后用“集中精力打歼灭战”的方法,帮孩子把它消灭,避免以后重犯类似错误。

6、要教给孩子一些提高记忆力的技巧。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高,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难免有很多容易弄混的内容。只有教孩子学会对材料进行“比较、对比、分类,发现其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孩子才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对问题的认识,并在头脑中留下清晰的记忆。

7、孩子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他的记忆。家长一定让孩子每天都带着愉悦的心情去上学,放学后带着愉悦的心情去复课。这样,他才能听课效率高,温课质量高。对于有些难于理解和记忆的学习内容,要想办法融入游戏,使之趣味化。如果能使孩子学起来情绪高涨,原本感到记忆困难的学习内容,就会变得容易了。

8、小孩子的自尊心是很强的,同时又很脆弱。对孩子学习的难点,家长要事前有所了解,并在孩子预、复习时给予帮助,尽量帮他减小压力。当孩子记忆困难时,家长千万不要性急,更不要指责他“笨”,或把他与别人相比,说他“不行”。一定要鼓励孩子,告诉他“你能行”“再努一把力就能成功”。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模板16篇)篇九

音乐中优美动听的旋律,会拨动幼儿心灵中的琴弦,使之产生丰富的美感体验。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思维发展水平有限,这种体验往往很肤浅、不稳定,需要精心指导,因而在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美时.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选好音乐。幼儿的审美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等特点,他们只对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审美对象产生兴趣、萌生美感。应选择一些符合幼儿审美特点的优秀音乐作品,如表现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的音乐《老母鸡》、《小象》等,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音乐《小兔子乖乖》、《小动物和大灰狼》等,反映幼儿喜爱的人物的音乐《我的好妈妈》、《小海军》等。二是要引导幼儿对构成音乐美的诸要素有充分的感受力。我们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让幼儿安静地倾听音乐,帮助幼儿熟悉音乐,仔细体会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饱满的和声等,初步产生印象美;其次让幼儿边听边打节奏,培养幼儿对音乐速度、力度和节奏的感受力;最后让幼儿边听边想,使幼儿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对音乐所表现的不同形象和情节进行想像,同时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手段(如观看表演、讲述故事、打击乐器等)提高幼儿的兴趣,为幼儿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美提供表象依据。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模板16篇)篇十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标要求,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还应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但是,从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强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阅读的语篇形式少,内容匮乏。

所谓语篇,主要指的是语言以特殊内部意义结构连接起来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通常情况下,我们将议论文、叙事文、说明文以及描写文等均归纳为学术语篇。从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来看,教材中大量文章类型都是学术性语篇,即使一些实用性语篇,也是经过改造之后的语篇,缺乏内容和语言的真实性。所以,议论文和说明文无法向学生提供自然、真实的情景对话,文章中的情境内容不贴近生活,缺乏真实性,再加上阅读文章时,大多数是书面语,并且语篇形式过于单一,所以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语用能力低,课堂教学效率差。

2.2英语老师语用知识水平较低。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不仅对教师语用能力的要求较高,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从当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城市,大部分英语老师都是大专、专科以及本科学历,自身的语用知识水平较低。由于学制较短,无法开设很多课程,再加上自身汉英文化修养和深厚语言功底的缺乏,在英语阅读的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语用能力的重要性,往往只是“蜻蜓点水”。此外,由于大多数英语老师依然坚持传统的教学观念,并且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内容以知识理解为主,对语言内在结构的讨论较多,基本上不会涉及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没有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从而导致学生的实际语用能力较差。

基础知识差也是导致学生语用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对于初中英语老师而言,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尤其是与句子、短语以及单词相关的语用知识能力。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作为知识的引导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讲解句子、短语以及单词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基本含义,使学生的基础语言知识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讲解一些句子、短语以及单词的语用含义,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将这些句子、短语以及单词的语用知识综合起来,并建立一个相应的语料库,让学生可以经常回顾一下。同时,教师还应该充分发挥监督和管理作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练习情景对话,从而有效提高语用能力。

3.2丰富阅读语篇类型,丰富阅读资源。

对于初中英语老师而言,在英语阅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课堂教学方案,尽可能向学生提供较多的阅读资源和语篇形式。参考书和教材并不是阅读资源的唯一来源,初中英语教师在向学生讲授书本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尽量扩展阅读资源,对庞大的网络媒体信息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初中英语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在网上为学生搜集相关的阅读材料,并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化且贴近生活的阅读资源,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师的监督作用下,开展英语网络教学,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查找资料,选择合适的阅读语篇类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尤其是在英语网络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的查找资料、搜集合适的语篇类型,通过多种渠道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进一步扩展阅读语篇类型,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输入形式。此外,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老师还应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让学生通过小组对话的形式,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实现语用能力的提高。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者,在一定程度上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对于初中英语教师而言,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参加相应的培训课程,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扩展阅读空间,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常情况下,初中英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在网上搜集相关的资料和资源,进一步加强自身学习,同时,教育部门还可以组织相应的讲座、研讨会等,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再教育活动。此外,教育部门还可以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创建相应的交流群,给广大教师搭建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让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学习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实际语用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语作为初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对于初中英语老师而言,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和创新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并且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模板16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情景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录音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播放雨声的录音,启发谈话:你在哪儿听过这样的声音?听着这雨声,你想到了什么?

a生:我想象到了风声,风声越来越大。

b生:我想象到了雨声,雨声越来越近,越来越急。

c生:可以想象到风吹树摇、雨打屋檐、阴雨迷蒙的`景象。

……。

(通过放录音,把学生带进雨景中,给学生一亲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想象激情,使学生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欣赏雨中的美)。

2、教师谈话激趣:这两天,老师的耳边也一直萦绕着这动听的雨声,脑海里一直浮现着一片流动的绿色。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阅读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中的声音和色彩就这样印在了心理。读过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想把它推荐给大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有声有色、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图吧!(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读全文。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闭目倾听,感受。

2、师:听了老师的朗读,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化的想像,让学生尽力去想)。

a生:我仿佛看见山林里一片流动的绿。

b生:我仿佛听见了雨声所带来的音乐美。

c生: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雨中山林美景画。

……。

(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肯定:同学们想象的真是太丰富了。)。

3、初读课文。

(1)读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课文。

a、划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b、轻声把课文读几遍,读通顺,读流利。

c、边读边想边画,标出不懂或疑惑之处。

d、把课文的顺序理一理,看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其中主要写了什么。

(3)小组内交流初读体会。

(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题,突出学生自主交流、汇报、读议,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理解美、感悟美、欣赏美)。

自主练读,读中自悟。

师: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选几位合作伙伴一起读;读完后,说说自己为什么选择这部分?为什么这么读?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谈阅读体验。学生发言时暴露出的阅读困惑,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辅助手段,或通过谈自己的体验给予必要的帮助、点拨。

(师引导启发学生:这是一片寄情入景、情景交融、字字句句委婉动人、极富感染力的散文,描绘出了山雨的神奇、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模板16篇)篇十二

幼儿在反复聆听、充分感受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对音乐产生兴趣后,随即会产生强烈的表演欲望,这是由于幼儿的审美情感强烈、外露所致。我们要因势利导,启发幼儿将自己对音乐美的感受进行思维加工,用语言和动作充分展示出来,培养幼儿对音乐美的表达能力。有一次,幼儿在充分感受了《小海军》音乐之后,我启发他们说一说听了音乐后有什么感觉,孩子们纷纷举手。有的说:“听了音乐后我想做踏步的动作。”这是对音乐性质(进行曲)的感受,有的说“听了音乐后我想当解放军!”这是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和崇拜;还有的说:“听了音乐我浑身都是劲!”这是对音乐力度的感受……孩子们尽情地述说着他们对音乐美的理解和感受。当我再放音乐时,他们便不约而同地跟唱起来,声音是那么响亮而自豪,不仅激发了幼儿表现音乐美的心情,也培养了幼儿快乐、积极向上的`健康性格。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模板16篇)篇十三

一般形态下,音乐课堂的主要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在台上唱一句,学生在台下学唱一句,抑或老师打节拍指挥,学生在下面跟着老师的指挥手势来唱,简简单单地去模拟音乐的发音。这么僵化的教学讲授模式,只能使学生不断地失去此中的乐趣。假设把一方传输,另一方被动接受的模式,变化成为两方能够进行互动交流的模式,把学生变成老师,让学生体验当老师的感觉,这样就会在心中得出平时不一样的感觉,就会找到其中的差别,进行自我学习和感受。音乐教育的要领要本着两方面发展、分析选拔、标新立异的主旨,深刻开掘学生的艺术天赋,在个体对音乐的见解中凸显课程的意义,为这些标新立异的学生提供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展示平台。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并重视实践的重要性,改变重实践、轻扮演的传统状况,增进表演的课时,将讲堂教学与舞台魅力融合起来,为学生上舞台,实现实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机会,促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发展,达到学生对音乐的磨练、个人唱功及表演能力的综合性提高。

长期以来,大家只重视音乐教育的外在价值,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与练习,而忽略了联想、愿望、创造这些情感的因素。疏忽了音乐关于审美育人的目标以及对学生音乐兴趣爱好的培育,从而致使音乐教育不但索然无味并且缺乏艺术性,致使学生对音乐课提不起任何乐趣。对于音乐教育要面向所有的人这一点,身为音乐教育的我们来说是必须要明确和知道的,教师这时的使命并不是让自己的学生成为音乐家、艺术家,而是更多地应该为很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打好音乐基础,帮助他们成为具有一定音乐才能的音乐文化艺术的喜爱者,并且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到一种快乐的情绪,能够对音乐发出一种由心而生的浓浓的喜爱之情,让他们常常带着浓浓的喜爱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坚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并有愉悦的体会,从而使他们的审美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提升。

音乐教育是对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在音乐讲授大纲上所提到的关于音乐对学生的影响。同其余的学科来比较,音乐教育教学中的美育要素,是独一无二的。那么,这也就意味着音乐教育在对学生的美育教学体验中起到了一个关键性的点和关键性的作用。对于音乐的欣赏是音乐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具有培养学生审美才能的作用,并且是唯一不可替代的一个功能。对于学生审美才能的培育,除了那些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所必须要掌握的.艺术基础知识以及了解艺术体现的方法和窍门外,并且对艺术欣赏类的活动还要大力鼓励学生去参加,培育学生对美的追求,加深对美的了解。

人们只要对某事物产生快乐喜爱的情绪,就会乐此不疲地去学习。不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快乐和喜爱,才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只有培育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抓住其注意力,进而提高其才能、思维才能和标新立异的才能。因此,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育,其最好的路径、最有效的法子,便是举行音乐欣赏讲授。对于美的喜爱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在音乐演奏作品中,声乐曲也罢、器乐曲也罢,这些都存在许多许多美的要素。就好像一曲《春江花月夜》的演奏,在音乐响起的一开始,在不安静的课堂气氛中学生马上就安静了下来,那婉转朴素的旋律,流转多变的节奏,小河流水的演奏,就仿佛学生来到音乐景象中去了。由此可见,经过这种娱乐性的欣赏,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得到了培养。

音乐欣赏是孩子的听觉感知、感情体会、欲望遐想、创造性思维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练习手段。这类艺术手段,可以陶冶孩子的艺术音乐观赏能力,培育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学生用倾听的方法来进行音乐的欣赏,这里面只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态感触才能,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做到这一点。然而,对音乐中的旋律节奏、调式速度、力度、曲式的听辩才华,很多学生都具备这一方面的能力了,这就需要学生从开始一点一滴学起,从最初级的到最高级的,先要对音乐进行自我赏识和感触,然后才能够激发出学生对音乐的热情。

六、结束语。

学生在参与理论验证的机会非常少的情况下,很多的演出或比赛就会演变成突击排演。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拥有更多的机会,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学校举办音乐角逐大赛、手艺大赛,等等,这样做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多方面地接触社会,不断地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举办活动,还能够为学生积累很多的演出经验,通过不同的专题和题材,使学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这为今后音乐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作者:李萍单位:攀枝花市第二十四中小学校。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模板16篇)篇十四

随着幼儿音乐知识、经验的积累及情感的发展,他们渴望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现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萌生音乐的创造力。这时,我们应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培育。我在让幼儿表演《小海军》之后,继续鼓励他们联想:小海军还能做什么?启发幼儿创编歌词和动作,怎样使小海军的歌更动听?引导幼儿创编音乐节奏型、配乐器演奏……通过这些创编活动,让每个幼儿都有充分展示自己创编音乐美的机会,使幼儿逐渐从感知音乐表面形式美过渡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在美。同时,当幼儿对音乐作品的兴趣越来越浓时,要抓住时机,设法将幼儿头脑中丰富的美感体验引入表现阶段,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并通过启发和引导,培养幼儿对音乐美的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模板16篇)篇十五

初中进入高中,第一节物理课是学习“绪论”.“绪论”.中对学生的第一个要求是“认真阅读课本”.而且强调:“学校生活毕竟是短暂的,未来不论我们从事哪种工作,都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文化科学水平,这种提高主要靠自学.”

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其自觉主动的学习精神,主张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来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活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动地统一起来.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学习物理应在阅读思考、联想质疑、理解知识、讨论交流、练习运用、归纳小结、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掌握规律、解决问题诸多方面下功夫;要求教师真正解放思想,放心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但不能放任自流,因为自学不是无师自通.中学生的自学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通过主观努力去获取新知识和增强能力的一种行为变化过程.我们应千方百计去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并在备课、安排、检查督促、个别指导、巡回辅导、启发点拨、把握程度、拓展知识、总结提高等多方面下功夫.具体实施应以现行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为出发点.采取多种形式.多条渠道,特别是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阵地.因为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能游离于知识形成的过程之处.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提高时要注重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会自学.在自学中不断丰富知识,增强才干.具体做法有:

一、指导自学教材。

二、主导自学解难。

三、诱导自学归纳。

四、组织自学运用。

五、启迪自学拓展。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模板16篇)篇十六

论文摘要:传统的幼师教学重技能、轻文化,而语文教学重阅读、轻口语,学生不喜欢上文化课,不重视语文课,教师也忽视口语训练。针对以上问题,在幼师语文口语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学生各种形式的表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论文关键词:表演;幼师;语文;口语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认为,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语言,就自然而然地会运用,所以重阅读教学,轻口语训练。而实际上,学生缺少的是自然而然地运用所理解的语言的能力,更没有或很少有自觉运用语言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很多学生是“会看不会用,会写不会说”。幼师学生不重视语文课,认为口语练习可有可无,口语表达能力低下。

幼师学生不喜欢语文课,忽视口语训练,主要有两大原因:

(1)学校注重专业文化课和专业技能课,忽视文化公共课。一直以来,传统的幼教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专业过硬、知识丰富、能力强的学生。专业过硬首先放在第一位,有的教师还提出应“视专业为‘敲门砖’,视就业为‘指挥棒’”,有的职业学校甚至告诉学生:“你可以文化课不强,但是必须专业扎实。”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大多数学生课余时间主要用在舞蹈、唱歌、弹琴、手工、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等专业技能和专业文化课上,不重视语文课,更不重视语文课上的口语训练,导致口语表达能力不强。

(2)语文课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锡庆曾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却始终处于一种沉默寡言的‘退场’状态,而教师本应该是教练,却一如既往地喋喋不休地‘登台表演’。”这段话用来描述幼师语文课堂教学再合适不过了。由于近年来职业院校生源质量下降,幼师专业也不例外,加大了语文教学的难度。学生基础较差,加之幼师语文课堂陈旧的教学方法,口语教学更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幼师学生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语文课堂得“动”起来、“活”起来,运用新的教学模式还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乐”中“学”。表演就是其中的一个好方法。

语文口语教学中的表演就是运用戏剧形式创造课堂情境,让学生担当角色并进行表演,不仅能让学生练习胆量,也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创造性,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有以下优点:

(1)可以把教材内容具体化和形象化,将学习教材、理解教材、运用教材结合起来;

(2)可以全面训练学生的听、读、说、演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自我表现愿望得到实现。

如何在幼师语文口语教学中运用表演。

幼师学生的表演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语文课上一蹴而就的。笔者结合幼教专业特点,根据幼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把表演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1)幼师一年级:故事角色的改编和表演;

(2)幼师二年级:课本剧表演;

(3)幼师三年级:童话剧表演。

(一)故事角色的改编和表演。

课堂上宁可要深刻的部分,也不要平淡的全部。故事角色的改编和表演,让幼师语文课堂“鲜活”了起来。改编的可以是一个简短的故事,如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笑话故事等,也可以是一篇课文的部分片段;可以诠释所有的人物,也可以重点刻画一两个角色。角色表演的运用场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如导入激趣、情节过渡、内容诠释、课文总结、课外拓展等方面都可以运用故事角色表演的方式。总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编、自导、自演。

故事角色的改编和表演对道具、场地和化妆的要求比较宽松,但要注重表现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如《晏子使楚》部分情节的表演,表演者应该把晏子的沉着冷静、不亢不卑和机智善辩,楚王的盛气凌人、傲慢无礼,侍卫的阿谀奉承等表现出来。再如《矛和盾》成语的表演,要注重展现这个人自相矛盾的吆喝声,以及别人指出他的问题后其尴尬的表情。《祝福》部分情节的表演要重点刻画祥林嫂的眼神和鲁镇人的神态。

(二)课本剧表演。

课本剧就是把学生学习的课文改编成戏剧,用学生表演的形式来营造课文中的环境、情节、人物,讲述课文内容。课本剧不像课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一个舞台,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一个全新的故事。

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是建立在改编之上的一种再创造,因此改编是课本剧表演的灵魂。课本剧的原材料来自教材,因此指导学生细读课文,要把课本读活、读出形象,启发他们在读中找戏,发展形象思维和想象联想,将静态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动态的情境构思。

在改编、表演课本剧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

(1)舞台布置及道具的准备要简单而实用。道具的使用是为了更形象地展示环境、背景以及人物身份和情节发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要刻意地去追求难度。

(2)人物对话的表演是重点,应掌握好语调、速度、节奏,最大限度地为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服务。

(3)演好一个角色,就必须理解所演角色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同时,依据学生的理解,鼓励其更加个性地表演。

(三)童话剧表演。

童话剧表演是低幼年龄孩子所喜欢的,是小学和幼儿园经常开设的课外活动,也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根据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表演的“游戏”,是舞台戏剧表演的一个分支,属于儿童话剧的范畴。在童话剧表演中,角色可以完全由教师来担任,也可以师生共同完成表演,还可以让孩子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表演。在游戏中,孩子自然地学到了优美的语言,体会到积极的情感,明白了生活中的道理,潜移默化地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为每个孩子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和场所。作为幼师学生,未来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掌握编排、表演童话剧能力是必备的'专业技能。

童话剧表演的核心是每一位演员都要有颗童心。演员通过声音表情、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来创造性地再现儿童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动物形象以及没有生命的事物形象,要比成人的话剧更儿童化、形象化、游戏化,内容更加夸张,发挥更大的想象。对于孩子来说,也许本色表演就可以了,但对于成人,表演童话剧需要拥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放低身姿和孩子对话,才能体味儿童的语言,才能贴近儿童的生活;只有拥有一颗童心,在舞台上才能扮演得生动,才能入戏。

除了有颗童心、表演投入外,童话剧还要妆化得好、服装到位。儿童剧的妆不同于生活妆,也不同于成人表演的舞台妆,要求夸张、形象和富有童趣,和表演的动物、人物、事物身份相协调。例如,扮演猫,就要有胡子;扮演老虎,头上就要有“王”字;扮演风婆婆,就要有飘逸性;扮演大树,就要有枝干等。服装也需要专门定做,要符合角色的身份特点。

表演在幼师口语教学中的延伸。

在班级分小组进行童话剧表演,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为观众有限、场地有限。只有登上真正的“大舞台”,才能激发学生心底真正的表演激情,这个舞台就是年级童话剧汇演的舞台,在全校师生的面前公演,并评选出“最佳剧目”、“最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舞台美工”等奖项。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去幼儿园演出。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师学生知道什么是孩子真正喜欢的表演,什么是孩子喜欢的童话剧。

表演被视为艺术教育,受到教育界的热烈欢迎。幼师语文独有富于表演形式的另一番天地——童话剧表演,特有的幼师培养目标,让表演教学通过音乐、舞蹈、文学、美术、手工、雕塑、建筑等多学科的有机配合,对学生口语教学的影响就不是单纯靠其他传统口语教学形式所能达到的,幼师语文口语教学课堂的表演艺术应当受到重视。

相关范文推荐

    员工个人安全承诺书(实用19篇)

    范文范本是在学习和写作过程中,为了方便参考或者借鉴而收集的一种样本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丰富自己的写作技巧。我想我们需要一些范文范本来作为参考吧。6

    质量管理员工作职责(模板13篇)

    质量月活动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质量文化和品牌形象。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企业质量月经验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4.负责首营品种和首营企业的质

    一年级教学工作总结(汇总17篇)

    教学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下是一些教学工作总结的例子,希望能够为大家在写教学工作总结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教务员教学工作总结(模板16篇)

    教学工作总结可以促使教师更好地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以便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疫情

    健身教练健康生活心得体会大全(17篇)

    写心得体会也是对自己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一种方式。接下来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实例和思路,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发。健康意识的兴起,促使

    办公用房租赁合同书(模板17篇)

    租赁合同是保护双方权益的重要文件,有助于避免纠纷和产生争议。阅读以下租赁合同范文,你可以了解到一些常见的租赁条款和格式。承租方(乙方):______身份证号:_

    学校食物中毒应急预案的重要性(优质20篇)

    应急预案需要根据不同的应急情况进行分类,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措施,从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制定应急预案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和不同灾害类

    晚会主持人的婚礼策划开场白(模板16篇)

    婚礼策划是为了节约新人的时间和精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享受婚礼当天的美好时刻。阅读以下范文,您将了解到一些婚礼策划的成功实践和经验分享,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启发。

    教师的数学教学方法(专业20篇)

    范文范本是我们学习的助推器,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和写作水平。下面是一些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对于数学而言,知识的发生过程,实际上也就是

    庆祝元旦的校园活动(汇总19篇)

    通过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学生能够增加自信心,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下是一些校园活动的注意事项和要点,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2017年12月31日,2017年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