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校高三备考策略篇一
鸿蒙未辟
宇宙洪荒
亿万斯年
四极不张
2008年高考物理复习备考策略
一、07年成功的物理复习备考
在07年高考物理复习备考会上,市教研中心教研员郑老师一再强调:物理复习备考一定要夯实基础,注重落实,强调规范,提高效率。通过高三复习备考会,郑老师亲自把关,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学研讨,这种复习备考意识已成为每一位高三教师的共识。07年物理复习备考成功地把握高考复习备考的方向。在枝江一中举行的物理复习备考会中,郑老师推出了三节示范课,其中夷陵中学陈发锐老师主讲《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应用》,与07年高考物理第24题具有相似性。郑老师强调对示波器的考查,也正是07年高考物理实验题之一。
二、从高考阅卷看高考物理答题的能力要求与应试技巧
2007年高考物理试题明显难于去年,平均分肯定有所降低。今年高考物理阅卷工作已经结束,我在阅卷中明显感受到阅卷老师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坚持按得分点给分的原则,工作规范、严谨、公平、细致。根据阅卷情况,结合考生所犯错误,下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1.准确的文字表达是高考得分的基本要求。
我们在高考阅卷中发现,大量的考生写错别字。如第22题(实验题)中,有的考生把“扫描范围”写成“扫瞄范围”、“扫描犯围”;把“衰变” 写成“哀变”、“衰减”;“竖直位移”写成“监直位移”、“竖直平移”等等。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规范学生的准确用字,而不应该把它当成是语文老师的事情。
2.规范科学的物理语言是高考得分的基本保障。
有的考生把“动量定理”写成“冲量定理”;明明使用的是“动量守恒定律”而说成是
“向心力f=mv2/r”写成“向心力f=mv2/r2”;在磁场中圆周运动半径“r=mv/qb”写成“r=qb/mv”;“定律”与“定理”不分。学生在平时的物理学习中,应该掌握规范科学的物理语言,并且要通过训练能够熟练准确地应用。
3.严密的逻辑思维、清晰的物理过程表达是高考得分的关键。
物理第25题共22分,许多考生都能得到正确答案,但真正得满分的考生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物理过程表达不清晰,缺少必要的得分步骤。特别是第二问中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的物理情景的分析,国家标准参考答案附分13分,其中根据题设已知条件求出带电粒子在两种磁场中运动时间分别得2分,共4分;求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所对应的圆心角共得4分;说明带电粒子作圆周运动的圆心在x轴上得2分;再根据对称性说明带电粒子作圆周运动的圆心在x=2a的直线上得3分。而在高考阅卷中我们发现,这13分能够得全分的考生几乎没有。从国家标准参考答案附分可以看出,高考答题应该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在试卷上应该充分展现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对临界状态的判断和对隐含条件的挖掘。这也是在高考物理试题中设置计算题的目的所在。为什么许多优秀考生得不到满分?是能力不够?是思维不清晰?还是物理过程分析不够全面?都不是。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考生对物理计算题的考查功能不清楚,不知道应该书写什么,该怎样书写,存在认识误区,以为把最后的结果写出来就行了。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过程重于结果。
4.对事物清晰直白的描述能力是高考得分的基础。
物理第25题第1问中带电粒子打到竖直荧光屏上发亮的范围是从0到2a,而有的考生则描述为发亮光的长度为2a,不具备唯一性;有的考生描述为发亮光的范围为2a,2a可以理解为(2a,0)这样一个点,而不是范围。物理第22题第2问利用验证碰撞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题中需要判断p、m、n三点分别是两小球碰前还是碰后落点的平均位置。很多考生描述不清,读后让人感觉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第22题第1问考查示波器的使用,调节图中波形时应该使用“扫描微调”旋钮,有的考生则写成“扫描”旋钮,也不具备唯一性,因为示波器面板上没有这个旋钮,而关于“扫描”的有“扫描范围”和“扫描微调”旋钮。可见,我们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对物理现象的描述,对物理结果的表达应该做到准确无误。
5.数学工具的熟练应用是高考得分的有力武器。高考物理第24题需要应用等比数列的知识求解,在求最后的结果中,利用对数的方法求碰撞次数比较困难,该题又巧妙地应用特殊值法求解。得到通项公式和临界条件之后,求出经过3次碰撞符合题设要求。
6.解答紧扣题意可以保证尽量不失分。物理第22题第2问要判断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与实验所用小球的质量是否有关。正确解答应是“op与小球的质量无关,om和on与小球的质量有关。”很多考生笼统回答为“有关”或“无关”导致错误。第1问中使示波器屏幕上出现一个完整的频率为900hz正弦波形需要调节“1k”挡位旋钮,有的考生回答为“1000”则是错误的,因为示波器面板上也没有这个旋钮。可见,得出正确结论后还应该紧扣题意回答问题。
三、近年来高考理综中物理试题特点
1.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1)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
(2)用能量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上面(1)和(2)两部分的知识或方法解决问题的试题在高考试题中所占分值均在70%以上。
2.对非重点部分注重对重要的物理知识的考查
(1)热学:分子动理论的统计思想、微观量与宏观量的联系、能量分析等(包括分子间相互作用和热一律)
(2)光学:光电效应、干涉和衍射
(3)原子物理:能级跃迁、衰变规律、质量亏损等
(2)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
这是重点知识内容,也是学科内综合的生长点。
4.坚持考查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叙述并设问,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需要从实际问题的情景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再从物理模型的过程特点找到该过程所遵从的物理规律,最后将物理规律转化成数学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
5.注重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和原理的考查
试题的立意与定位较好,一方面可以引导在教学和复习中要重视实验的操作,另一方面是要求实验的教学与复习,特别是验证性实验,不能只是简单的按课本的要求进行重复性的操作,则应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切合中学的教学实际,对中学的实验教学与复习将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6.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居高不下。
数学不仅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同时也是物理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所以近几年来的高考物理试题对应用数学的能力的要求居高不下。“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这一要求的主要表现有三种形式。
(1)较繁的字母运算或数字运算
(2)题目中涉及几何关系问题
(3)对于图象的要求较高。
7.坚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是学习潜能、创新思维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目的之一是选拔具有学习潜能的人才和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优秀人才。因此,近两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加强了对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
8.高考试题并不回避成题。
每年高考试题中我们都可以找到教材或复习资料中习题的影子。
9.试题的设问具有开放性
有些试题的内容背景及所涉及到的物理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是熟悉的,但设问的角度新颖,这种设问角度的变化,是针对中学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计算、轻分析;重定量、轻定性”等教学薄弱点而来的。
四、2008年高考物理复习备考策略
1.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复习的难度和进度,复习过难,复习进度缓慢;复习过于简单,达不到高考要求。
5.落实双基,夯实基础
(1)历年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
(2)近期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
(3)相同考点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
(4)不同题型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
(5)各省试题集中研究——找新意、找动态
7.加强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1)信息来源:周边兄弟学校的复习思路、资料、对高考的把握;高考试题;物理专业杂志;网上及交流资料;复习备考会资料等等。
(2)对信息一定要加工整理,否则信息太多,打乱仗。
(3)重在平时,重在过程,不要指望摸到高考试题。特别是临近高考,一定要注意信息的筛选和甄别,不要让信息泛滥。
(4)保证加强外出交流,学习.8.重视物理实验(实验专题复习)
理科综合对实验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是“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它包含两个方面:
(1)独立完成实验
设计实验的能力.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实验设计应把重点放在力学和电学实验上,力学以打点计时器为中心展开,电学以电阻测量为中心展开,当然,还应注意新增实验,如电表改装、导体的伏安特性等.备考建议:1.实验放到章节中复习。2.第二轮复习做专题复习,全面覆盖,重点突出。
9.重视非重点知识,回归课本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评讲要有“指导性”,指导学生如何审题,从何处分析,为什么这样分析,指导分析的方法与技巧,如何挖掘隐含条件,如何建立正确模型,如何排除思维障碍。一道题目在解答过程中如何尽快上手,求解一道题目过程怎样才算完整的叙述,规范的表述。使一道题在解题过程无懈可击,完美无缺,使人在阅卷过程中有一种美的享受。
(3)评讲要有“诊断性”,分析学生试题出错的原因,找出学生知识漏洞和能力缺陷,如何预防低级错误、非智力因素丢分现象的发生,达到诊断和预防的双重效果。
学校高三备考策略篇二
策略之一:有计划地做事
计划就是预先定下来,在确定的时间、确定的地点做确定的事。考试前几个月应是在计划中度过,计划可以带来信心,导致心理的安定感。如何做计划?做计划要注意以下几点:1.评估现状和目标,做到心中有数。2.确定阶段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3.长计划,短安排,时间越近越详细。4.计划要切实可行,忌华而不实。
策略之二:检查复习计划
制订出来的复习计划是否合理、可行,要进行检查,检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作业是否在手忙脚乱的情况下完成?2.是否为没有落实计划而找借口?
3.做事情是否经常虎头蛇尾4.经常犹豫不决,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
5.是否发现自己经常在做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通过检查,可以看出自己以前的计划是否可行,知道如何来改进复习计划,提高效率。策略之三:制订复习时间表。目前,为学习而苦恼的学生大有人在(主要原因是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其实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从从容容;而有的学生虽然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加点,但忙不到点子上,实际效果不佳。这里就有一个科学管理时间的问题,“磨刀不误砍柴功”,越是临近考试,越要给时间梳好辫子,要制定出每周、每日计划以及剩余时间的学习安排。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每天上课、吃饭、考试、睡觉,哪有多余的时间供自己安排?”时间是可以多出来的,要想让时间多出一倍来,须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善用整段时间。每早9:25以前的时间,早读,第二、三节晚自习。
2.活用零星时间。躺在床上不可能马上入睡,把白天的知识在脑子里放一遍电影强化记忆。
3.缩短“三闲时间”(闲话:晚上回宿舍、闲事:加餐洗盥、闲思:犯傻)
4.在不同的时间做最有成效的事情。那些时间用于记忆背诵,那些时间用于做题。具体做法:专门准备一个小本子,以“周”为单位时间,每天晚上把第二天的计划安排好,每周末将下一周的计划安排好,每完成一项就在小本子上将它划去。而要在不同的时间做最有成效的事情,则需要注意科学用脑及合理安排各阶段的复习。
策略之四:注意科学用脑,控制连续复习时间
有人认为学习时间越长越好,这是不科学的。学习是一种繁重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学习时间过长,大脑细胞就会受损,进而影响学习效率。一般说来,连续学习的时间以40-60分钟为最好。大脑在进入学习10分钟左右时达到最佳状态,这种最佳状态持续时间大约为20-30分钟。最佳状态过后,大脑实际工作效果下降较快,所以当感觉学习效率下降时,就应及时休息。
根据国外心理学家的研究,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单调的学习活动中,学习30分钟后,要休息10分钟才能恢复最佳脑力状态;学习60分钟后,要休息20分钟;学习90分钟后,要休息40分钟;学习120分钟后,要休息90分钟。这说明,学习效果不是随学习时间延长而增加的。恰恰相反,连续学习时间越长,效果越差。连续两三个小时不间断地学习,将是得不偿失的。而在休息一二十分钟后再学习,很快又能达到最佳状态。根据这一规律,作为学生首先要重视课间10分钟的积极休息。有的学生不理解课间休息的重要性,下课仍在学习,表面上看起来,他的学习抓得很紧,却不知这10分钟的收获,远远抵消不了同时间的损失。
其次,午间小睡最好能达到60分钟。据2003年6月24日美国《世界日报》的综合报导,由哈佛大学莎拉.梅德尼克教授领导几位心理学家测试发现,午睡60分钟之后的视觉学习能力比不睡者高许多。研究报告中甚至说“从行为改善的角度看,午睡在直觉印象的学习,跟晚上一夜安枕同样有用。”实验显示,第一天有午睡的受试者在24小时之后的记忆力,比没午睡的人强百分之五十。所以如果可能,小睡最好能达到60分钟左右。可在宿舍,也可在教室。
再次,要坚持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在一些学校的成功管理经验中流行着这么一个公式:“7+1>8”,“7+1”表示7个小时的连续学习加上1个小时的体育活动,“8”代表8小时的连续学习,实践证明,参加体育活动的7小时学习比不参加体育活动的8小时学习效果好。所以,怎么对待每天的课间操;下午的眼保健操和体育一小时活动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晚自习后的体育锻炼也很有必要,但一定要适度。
策略之五:合理安排各阶段的复习,凸显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高考复习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一轮(明年3月),二轮(明年四月),三轮(明年5月)。基础知识是理解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和依据,基础知识的复习不能过分强调记忆,而是强调理解和应用。高考复习要学会面对新问题、新材料、新情况重新整合基础知识。基础不扎实,却猛看各类参考书,或是做各种难题,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效果也不会好。关键是真正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等。做练习主要是训练应用能力,但不能见题就做,而要精选习题,力求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做错的题,一定要做错题摘录(错题记录本),并要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重要考试前只需看错题摘录本,就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计划出效率,但如果计划不能按时完成,就如同纸上谈兵,计划也就成了废纸。为保证复习计划落实,可配合一定的心理训练:
1.复习前,赞扬自己。如“我是一个有志气的人,准能完成任务”。当做完一个习题或复习完一个单元时,自我赞扬“我真不简单,我多么认真!”自我心理训练语可以自己设计。
2.休息时,及时暗示。一个小时过去了,大脑有点疲劳,该休息10分钟,自我暗示:“我只休息10分钟,多一分钟也不行。”10分钟过去了,再去复习时,跷起大拇指放在胸前,自我赞扬“我真有志气,很准时。”
3.复习后,自我欣赏成果。几个小时过去了,把所有完成的复习任务放在面前,再一次赞扬自己“我是一个刻苦学习的人。”并用手翻翻复习过的书或做过的练习,自我欣赏“我真行!成果这么大!”再用大拇指自我赞扬一番。半天或一天过去了,洗脸时在镜子面前又用大拇指大大地夸奖自己。是否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心理训练,效果是不一样的。
为了顺利决战高考,希望广大考生掌握有效的复习策略。使我们的复习备考劳有所得,苦有回报。
学校高三备考策略篇三
首先是基础知识部分。李斌说,平时上课一定要认真听,有条理地记笔记。在高考复习阶段,老师肯定会将基础知识分块复习,这些复习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一定不能忽视。同时,要在此基础之上多做一些课外题,像字词这些需要记忆的东西应该有一个专门的本子进行总结,在课间或其他时间反复看,这样就能记得很牢,而且由于日积月累,自己基础知识的准备面很广,考试时也就会得心应手。
对于阅读,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目的性阅读,有目的性的阅读在于有效利用时间,节省考试时的宝贵时间。拿到文章首先看题目,带着问题再做阅读,这样阅读便有了针对性。另外应提高阅读量,多做一些阅读习题。语文考试时,语感很重要,多读多看对于语感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做过一些阅读之后就会发现,题目的答案大多出自于文章中,所以一定要针对问题,仔细理解文章的相关部分,总结概括出大意、作者意图等,之后再回答相应的问题,至少可以保证你的答案是在标准答案的大框架之内,不至于有很严重的失分。
作文要有一定的基础。没有基础的同学应试着多写文章,老师布置的`作文要认真对待。平时尽量多看一点高考满分高分作文,看看作文中应用了哪些技巧,都是什么风格的文章,哪样的文章最能博得老师的青睐,尽快确立一种最适合自己现在水平的风格,并在接下来的几次考试中尝试着应用。在高考前应做到熟练,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样就可以在最后的考试中取得不俗的成绩。
李斌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有了好方法,加上勤奋,就一定能有很大的进步。高三最后一个学期,对学习语文具有很大的意义,把握好了,可以使语文成绩大幅提高。不过,没有一种方法对谁都管用,要学好语文,必须得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数学复习:百天分两步走
王冰 南开大学博物馆专业04级高考数学成绩126分
当高考倒计时牌还剩下“100”的时候,手里依然还拿着不甚理想的数学成绩,很多同学会问:“还来得及吗?”对此,南大博物馆专业的王冰说:“还来得及!只要你愿意!”
根据自己去年的复习经验,王冰建议同学们把最后一百天,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为“夯实基础”,后一部分为“冲向目标”。两部分的时间长短,由同学们的基础知识扎实的程度来决定。基础较好的同学可适当缩短第一部分时间,基础稍差的同学可适当延长。
夯实基础阶段的工作有两个:一是再次熟悉公式、定理、常见简易算法等;二是查漏补缺,比照自己反复错的题型、总也弄不清楚的内容,进行重点突破、反复练习,建议大家在这个时候多练一些模拟试题。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这次对基础知识的梳理极有可能是同学们在考前最后一遍的识记过程,希望能够引起同学们足够的重视。
冲向目标阶段的内容相对比较多。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见过了足够多的模拟题,在后一段复习过程中,王冰建议大家以练习真题为主。推荐大家以下十套真题:天津市自主命题的两套试卷、近五年全国卷、近三年北京卷。在做题时,王冰希望同学们能够以高考的时间长度和要求来要求自己,而做题后的核对过程较之做题本身更为重要。《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以下简称《五。三》)这本书同学们应该都有。建议大家最好能够用《五。三》的答案来核对自己的试卷,并严格按照得分标准给自打个分数。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改正错误,这一点不用多说;清楚在高考判卷过程中,什么样的题型,答案与过程要写到什么程度才有分可拿,这一点更加重要。王冰说,在去年高考中,周围很多同学就因为在大题中跳了步骤,而丢了分数,非常可惜。所以一定要重视过程。
英语熟能生巧
刘正臣 上海交通大学,高考英语成绩124分
高考是许多人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如何理性地对待这一挑战是打赢这场攻坚战的关键。作为一个过来人,刘正臣认为,高考前的一百天是重要的复习时间,特别是针对英语学科,应抓紧时间查漏补缺。
先从阅读题说起,英语阅读,首先要把握一个原则:阅读一定不要过分加入自己的主观思维。做阅读题时,可以加入适当合理的联想,但大多数情况下,要在原文中找到相关的词句再做出判断。有的同学觉得自己词汇量不大,会影响对阅读题的理解。不过在刘正臣看来,加大词汇量固然非常有必要,可以利用最后的一百天集中记一些常见的单词。但在高考阅读中,没有必要死抠词汇,非要把每一个单词都弄明白。只要不影响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有几个生词不认识也没有关系。所以,绝不该让词汇成为一种心理障碍!只要整体理解了文章的内容,阅读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说一下有关听力的复习。在最后一百天中,刘正臣建议同学们坚持多听,这样才会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思路。一旦领悟之后,同学们就可以将听力按其内容或问题分成几个大类处理,做题对号入座地整理思路。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能完全听懂并且马上做出反应是件困难的事,其实只要注意语段中的关键词,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刘正臣说,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学习,必然要求同学们狠下工夫,无论阅读、完型、作文还是听力,都出不了熟能生巧的范畴。即使有捷径可言,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的。
学校高三备考策略篇四
高三复习在分析高考试题的同时还需要认真研究考纲,了解考查的知识范围。要密切关注近几年《考试大纲》中关于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的变化,做到纲本合一,心中有数,尤其是对每个知识考查的深浅程度,由于学生难以把握,导致用许多时间去解偏题、难题,结果事倍功半。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巩固基础
高考物理命题一贯坚持全面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实验能力,近几年还针对以往教学的薄弱环节,提出获取知识的能力,另外将原来的实验能力改为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这五项能力的前三项是有着层次递进的关系,理解能力是基础、是关键,推理能力是在理解能力的基础之上的较高层次的要求,分析综合能力是更高的要求。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复习目标
高考复习在熟悉课本和教学大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熟悉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复习策略。我们学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头脑灵活、反应快、想象力丰富,但由于社会、家庭等原因不愿吃苦、懒惰、好高骛远,承受挫折的能力差,导致学习过程浮躁。复习时必须深入研究考纲,从课本入手,使学生在大脑中明晰考纲中考点对应的物理模型和物理情景,使之牢固掌握高中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内容及重要主干知识。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重视图象
应用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在教学上通过图象图景的教学,建立由实际情景—_模型——新实际情景的有机联系。只有加强抽象的物理规律与形象的实际情景的紧密联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学校高三备考策略篇五
近几年考题集中体现对化学学科核心知识的考查,这就要求考生对于主干知识熟悉,理清各块知识的联系,做到思路清晰,切忌盲目追求偏、难、怪。对于高考真题和各地模拟题也要选择借鉴,最好在老师的指导下,适时、适度甄别选取。所谓主干即化学学科所要求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新课程中化学更加注重化学原理(选修4)的传授,而弱化元素化合物(必修1、2)的繁杂关系及相关计算。在具体的考查中,主要是以简单的元素化合物为试题背景,而核心考查的仍是原理。另外化学高考题中涉及有机推断(选修5)和物质结构(选修3)两题二选一的问题,建议考生不要过早做出选择而放弃另一模块的复习。从前两年试题变化看,结构相对容易上手但难得高分,而有机一旦思路清晰,得高分甚至满分的可能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