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端午节习俗英语(热门17篇)

时间:2023-12-13 作者:琉璃

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户,打开这扇窗户,我们就能够更广阔的视野。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英语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在写总结时有所启发。

家乡端午节习俗英语(热门17篇)篇一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用新鲜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个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真是棒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

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那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端午节啊,你给了我多少故乡的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的一种钦佩、赞颂。

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悬艾叶、我最喜欢看赛龙舟的比赛了,这比赛并不是为了争谁第一水第二,是为了在观众面前展示他们娴熟的技能与美好的姿态。

我先来说说粽子吧。粽子是用墨绿色的芦叶包裹着糯米和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镶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粽子的的味道美极了,芦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端午节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又叫端阳节,有很多奇特习俗,接下来,就让我来为你们介绍介绍一些习俗吧。“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一首有关端午节的民谣。全国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如今的粽子多种多样,璀璨纷呈。

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至于内含的东西,则根据各地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等等。到了端午节,我们可就能一饱口福了。端午节的许多习俗与“五”这个数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比如说端午节那一天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家乡端午节习俗英语(热门17篇)篇二

我国有许多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但最令我难忘的是今年的端午节。

那天,田老师带来了一袋热乎乎的粽子,它们系着白色的腰带,穿着绿色的衬衫,笑盈盈地躺在口袋里,好像对我说:“快来吃我呀。那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我的肚子已经在唱歌了,我趴在桌子上呆呆的.望着那香喷喷的棕肉,恨不得上去咬几口。

田老师似乎猜出了我们的心思,笑呵呵地说:“小馋猫们,想吃了吧,快点排队上来尝尝吧。”“万岁!”同学们高兴地手舞足蹈。田老师慢慢地脱下粽子的衣服,露出了雪白雪白的糯米团,糯米上还镶嵌着几颗红宝石呢。不一会儿,终于轮到我了,我蹦蹦跳跳地走上讲台,拿起一根牙签,轻轻地刺下一团糯米,蘸了一点白糖,高兴地欢蹦乱跳。回到座位上,我有点嘴馋了,一下子就把它喂在嘴里,太甜了。最后,舔一舔嘴边的白糖,实在是人间美味!以前我不喜欢吃粽子,今天为何改变了这种想法。彭议莹也上去刺了一小团,大摇大摆地走下讲台,来到我座位上,得意地给我闻闻那美味的粽子。我用可怜的眼神盯着她(意思是给我尝点)她瞪了我一眼(意思是我还没尝尝鲜呢)于是,她大口吃下了粽子,直喊好吃。我最后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

家乡端午节习俗英语(热门17篇)篇三

我的家乡----竹山县竹坪乡端午节有许多习俗:早上门头插艾蒿、中午吃粽子、煮鸡蛋大蒜、喝雄黄酒、佩戴香囊、女儿回娘家等。每个习俗都有来历,伴随着一个个美妙的民间传说。

“门头插艾蒿、吃粽子”源于“黄巢杀人八百万----在劫难逃”的民间传说。

传说黄巢的前世在地府里做一个管狱门的小官,不慎没有锁好狱门,放跑了八百万饿鬼。阎王知道后大怒,要重惩他,报告天庭玉帝裁决。玉帝问众神有何良策,众神提议:解铃还得系铃人,让他去收回那八百万饿鬼后再行处罚。

那放跑的八百万饿鬼来到阳间投胎转世,尽做了贪官污吏、恶霸地主、强盗土匪、奸商淫贼。他们残害忠良,祸害朝廷;欺压百姓,无恶不作;烧杀抢掠,横行乡里;欺行霸市,欺男霸女。老百姓受尽其害,苦不堪言。那黄巢投胎于一个贫穷的人家,自幼父母双亡,受尽欺蹂,逃难到一座山庙,被老和尚收留。黄巢要报深仇大恨,拜老和尚做师傅,学习武艺。他勤学苦练,功夫长进很快,只几年时间,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还熟读兵书,成为文韬武略的人才。

家推举黄巢为帅,正式起义。起义前举行誓师大会,宣布军纪,提出起义纲领。出征前要找一个恶贯满盈的家伙祭刀,可方圆几里的坏人早就闻讯逃跑了,怎么也找不到。黄巢恼怒,就以庙院内的一棵一丈多围一人多高的干木桩代为祭刀。正巧一刀斜劈下去,木桩断为两截,鲜血一喷,那老和尚身首异处,毙命于黄巢刀下。原来,老道也给老和尚算了一命,说他命遭刀劫,必然会给黄巢祭刀,赶快躲藏才能逃过一劫。老和尚无处躲藏,就躲进庙内树桩中心的空窟窿里。人算不如天算,还是没有逃过此劫。如果不躲藏,黄巢看在为师的份上,也许会放过他。谁人知晓,这个老和尚也是仗着自己有本事,年轻时作恶多端,难以生活在世面上,只好剃度当和尚以度残生,还是没有逃脱命运的惩罚。所以就流传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和“黄巢杀人八百万,在劫难逃。”的警世俗语。

黄巢带领起义队伍,杀贪官污吏,惩恶霸地主、罚强盗土匪,办奸商淫贼,处处为老百姓伸张正义,得到老百姓的忠心拥护。起义队伍闯州走县,所向披靡。罪魁祸首、恶贯满盈的坏蛋都难逃黄巢的宝刀,一个个饿鬼依然回地府向阎王报到。

起义队伍逐渐壮大滋生黄巢骄傲的情绪,起义节节胜利冲昏了他的头脑。黄巢渐渐变成了一个杀人狂,以致好坏不分,见人杀光。消息传开,凡起义军要经过的路线,人们纷纷逃命,变成了个个村庄无炊烟,条条道路无人影的悲惨景象。

和她的儿媳妇。老婆婆向黄巢哭诉,因为儿媳妇快要生了,自己要照顾儿媳妇,没法逃跑,其他的人全跑光了。黄巢听后大怒:“别人都知道逃命,你们不逃,等死!”老婆婆说:“请等一会儿,家里仅有一点米,原本留着儿媳过月子吃的。我没打算活命,只是命苦还没有见到孙子。在我死之前,请允许我给大王烧开水解渴、煮饭充饥后再杀我吧!只请大王饶了我儿媳吧!”说完就去烧开水和取米煮饭。没有茶叶,只好泡艾蒿叶子水给他们喝。饭煮熟后,连碗都没几个,只好用青菜叶子包饭送给众将领们吃——这就是包粽子的来历。黄巢很受感动,就说:“我们惩治的是作恶多端的坏人,穷苦的老百姓我们不杀!”老婆婆谢恩后问道:“怎样区分好人和坏人呢?”黄巢说:“那你就赶快给穷苦的老百姓报信,就以你家门前的艾蒿几根插于门头为记,我们见有此记的不杀!要保密不能让坏人知道。”老婆婆和儿媳随后四处秘密放信,救了众多乡亲的命。那天正好是农历五月初五——这就是五月初五门头插艾蒿的来历。不料还是走漏了机密,不少坏人也门头插艾蒿幸免于难。黄巢查实后觉得还是老婆婆一家的过错,随后派人杀了她们全家。所以民间又流传着“黄巢杀人八百万,错杀了两个半。”(因为儿媳还没有生,肚里的孩子算半个人)黄巢因乱杀无辜,最终没有做成帝王,反而不得好死。

“煮鸡蛋大蒜、喝雄黄酒、佩戴香囊、女儿回娘家”与白蛇传说有关。

民间传说与历史史实有些出入,但现在已演变为驱逐病毒、渴求健康和交朋结友、节日膳食的一种特有方式。

《家乡民间有关端午节习俗的传说》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家乡端午节习俗英语(热门17篇)篇四

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比如,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泼水节、中秋节团圆节、春节猜灯迷等。我的家乡就有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的来源:相传在古时候,楚国国王不务正业,整天沉迷在酒色。楚国大夫屈原多次劝阻后投入江中自尽了。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吃屈原的身体,所以就包粽子丢下江河给鱼虾吃,所以就有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

今年的端午节,我要向妈妈学习包粽子。第一步,妈妈拿来包粽子的叶子进行清洗,这叶子绿色的,椭圆形外表,像一把芭蕉扇一样。第二步,洗干净准备好的糯米,倒入盐、酱油等配料搅拌。第三步,准备包粽子的馅,猪肉排骨、红豆、绿豆、荷包豆等,第四步就可以开始包了,首先把米放叶子上,再放馅再盖上一些米,用叶子卷起来,再慢慢缠上线打结,就完成了。

包完粽子后,接下来就是把粽子放进锅,再倒入很多水。我问妈妈:“为什么要放这么多水呢?”妈妈说:“因为要把粽子全部给淹没掉,这样才可以把粽子给煮熟。”我目不转睛的看着锅,没过多久,水就开始冒泡了。过了半个小时,妈妈把粽子翻了一遍,让上面的粽子放到锅最下面,妈妈说这样就能保证每个粽子都能煮熟。再过十五分钟,美味的粽子就可以出炉了。

吃着美味的粽子,过着快东的节日。这就是我喜欢的端午节。

文档为doc格式。

家乡端午节习俗英语(热门17篇)篇五

在端午来临的几天前,母亲便呼人做粽子。那时只要闻着竹叶的清香,便知又有好东西吃了。

知道妈妈要包粽子,我美食就往厨房跑,厨房空气中弥漫着竹叶的淡淡清香,诱惑着我的肚子里的馋虫。家里包的是咸肉粽子,新鲜的竹叶包着洁白的糯米,糯米里夹着喷香的腊肉、蛋黄,干贝或冬菇等材料,外面用线缠绕捆缚着。

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逐渐熟了以后,淡淡的竹叶香、糯米与各种配料的味道都会散发出来,清香四溢,弥漫在整个厨房里。解开扎线,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像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那时候早午晚都吃粽子,奇怪的是怎么也吃不够。

现在家里不常包粽子,有时会在外边买买来吃,总感觉腻口,吃两口就吃不下了。市场上的合成粽子愈来愈受欢迎,人工包的粽子已成为稀罕之物。看见越来越多的人在商场里买粽子,我真担心!担心有一天家乡的人都不再包粽子,一道人间美味不知道要向何处寻。

家乡端午节习俗英语(热门17篇)篇六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家乡端午节习俗英语(热门17篇)篇七

梅子熟透以后,端午的脚步款步而来。“她从花明柳暗细雨如丝的江南走来,从绿阴如盖柳树含烟的梦中走来,从我深深地凝眸中走来了。”这是当代词作家丰桦对端午节的赞美,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佳节,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端午节是个非常热闹的佳节,家家包粽子、吃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各式各样的粽子都有形状多多,在农村,我们还会包个书包形状的送给弟弟妹妹们挎在腰边带回学校边走边吃,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连苦的都有。不过好像因为地方不一样,包出来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个地方的人基本上只习惯于自家包的,对于其他地方包出来的味道些许人都不太习惯的。比如说我就不习惯,因为馅料不一样,我还是喜欢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节还有一个不可缺的活动——划龙舟,在宽广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条龙舟,十几个人奋力划动船桨,一人坐龙首敲锣,一人坐舟中打鼓,众人齐喊“一、二”“一、二。”其阵势可与惊涛骇浪相媲美。岸边围观的群众顶着热辣的阳光,还依然不忘为自己喜爱的龙舟呐喊助威。再观向江中,几条龙舟犹如猛斧破江早已赛得你死我活。外国来的友人纷纷拿起相机快速地拍下这一幅幅壮观的场面,生怕以后再也见不到如此的伟观。

家乡也要泡端午酒。再下过春天的第一场雨后,家家户户就已经将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发酵。里面放6样东西,那就是:北枣,荔枝,枸杞,橄榄,桂圆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谓“泉香而酒洌。”端午酒还可以让人长生不老呢!

家乡端午节习俗英语(热门17篇)篇八

初一吃糕;初二吃粽子;初三吃螺;初四持艾草;初五吃一天。

唱着这首不很和谐的童谣,又迎来了端午节。

端午是传统节日,在莆田就有这么一首不和谐的童谣,五月初一便拉开了端午节的序幕。从初一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端午节的用品,虽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让人眼馋的自然要属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节,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粽子了。粽子长得玲珑可爱,有咸味的和甜味的。我对于肉粽子不感兴趣,却对糯米粽情有独钟,尤其是里面大大的枣子,家里自己做的总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浓香夹杂着缕缕蛋草叶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逢过端午,奶奶动要包上n个粽子让我这只馋猫大饱口服。街上也有到处吆喝的,不过卖的粽子比家里的要小很多,却很贵,糯米粽里的枣子也不大,貌似插俩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时嘴馋了,就道街边买一个解馋,却再也没有那种余香了。

除了香喷喷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锅热水沐浴,然后再换上新衣,显得格外清爽。虽然我穿的依旧是穿过n次的衣服,不过香味仍然无法抵挡。

我们这儿瞧不见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大遗憾。不过我们很快又找到了新的乐子??举办砸蛋大赛。端午节的蛋不再是拿来吃的,而是拿来砸的,或两两相碰比谁的更硬,有或者拿来当子弹,瞄准射击。当砸蛋大赛落下帷幕时,只留下满地疮痍,一股腥臭,确实其乐无穷。

端午节那天,妈妈都会用根根细绳细致地编成筐,按以往的习俗,编8个层,奶奶煮好蛋后就拿出3个最光滑的。底层放一个,接着是桃子。每种都是3个,用了6层。第2层就是一个步老虎,是看护这些东西的。最后挂在门口,按照长辈说的,纪念屈原。取下来时,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个盒子里,与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团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节就顺利闭幕了。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悬艾叶、我最喜欢看赛龙舟的比赛了,这比赛并不是为了争谁第一水第二,是为了在观众面前展示他们娴熟的技能与美好的姿态。

我先来说说粽子吧。粽子是用墨绿色的芦叶包裹着糯米和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镶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好看。粽子的的味道美极了,芦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家乡端午节习俗英语(热门17篇)篇九

在家乡的端午节中,有很多习俗,在离开家乡的这些年里,不经意的深深回忆起来,总觉得有种尘封的感觉!掐指一算,有近xx年没有过个正宗的家乡的端午节了!

在家乡,端午节的前个晚上,各家都要备一盆水,水里面泡上艾叶,然后放在外面,在端午节的早上,全家洗脸的水,都要从这一盆水里面取,人多的家庭可要节省着用了,免得有人没的水洗脸。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要早早把小孩子叫起来,到外面的池塘,河里,或者湖边去洗澡,据说这样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气,而且还有避邪的作用,为什么各家要用这样的水洗脸?小孩子要到外面去洗澡呢?据说,在端午节的前晚,月宫里的嫦娥,会让捣了一年药的玉兔,把药撒向人间,让人们洗去疾病和苦难,而且还有避邪的作用!这里面还要插上一个小插曲就是,在月宫上面,我们总是可以看到有一棵桂花树,树下有个貌似人形的玉兔总是跪着作捣药的动作,所以在小时候,晚上闹人了,老人们总会哄小孩子说,走走走,到外面看玉兔捣药去,小孩子们总是记得,月宫里的玉兔捣了一年的药,终于在5、4日的晚上悄悄的撒向了人间,所以,小孩子们在5、5的早上,总是争着去外面洗澡,觉得用玉兔撒了药的水来洗澡是件神圣的事情,而没有去外面洗澡的,只有用放在屋外面的水来洗一下脸了!当然,去外面洗澡的孩子,要身体好才行,以免感冒,因为在记忆里,5、5那天的早上,还是很冷的,也听在外面洗了澡的哥哥回来说,洗完,好冷。所以,我和弟弟只有在家用艾叶泡过的水洗脸,那样的水,泡了一夜艾叶后,颜色会变的绿绿的,还伴着一股艾叶特有的香味!用这样的水洗完了脸,心里总是有种安全感,在想:在这一年里,我又是健康的了!

其次,在5、5日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鸡蛋和刚刨下来的新鲜的蒜!鸡蛋和蒜在锅里煮时,水里面也要放上艾叶!经过放了艾叶的水一煮,鸡蛋和蒜都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煞是好看!更是有一股艾叶特有的味道!艾叶同时也是一味中药,具体治什么病,偶就不知道了!在吃早饭时,这些鸡蛋、蒜和粽子,都要摆上饭桌了,同时在饭桌上,还要摆一样,那就是酒壶,而酒壶里面的酒,和以往喝的酒要有一点不同了。有什么不同呢?那就是在酒里面,加了一味雄黄!酒也被泡成了雄黄的颜色,喝了这样的雄黄酒,也是为了避邪!有小孩子的人家,还要把喝盛的雄黄酒,擦在小孩子的耳朵上面,所以,吃过饭出去玩耍时,可以看到到处都是耳朵被抹了雄黄的小孩子,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特色吧!如果细看的话,还会发现这些小孩子的身上,都会戴了一个香囊,手、脚、脖子、手指头都会缠了五色线的,这样的香囊里面装的香料同样也是艾叶。五色线,顾名思义,就是用五种颜色的绣花线拈成的,这样的说法是为了避免蛇虫来咬,因为蛇的颜色就象五色线。戴几天后,把它取下来扔掉,就会变成了蛇,如果戴了几天还不扔掉,会变成了蛇来咬人的!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端午节就快到了,我来到奶奶家。爷爷奶奶都忙开了,整天忙里忙外,也不知道他们累不累。

爷爷在收集五端,五端是哪几样东西呢?它们是:艾草、菖蒲、龙船花、石榴花、蒜花。爷爷不到一天就采购到了。啊,让我找十天半个月也找不到,也不是我笨,其实就因为我没有见过,所以才不知道嘛,自然找不到哦。爷爷说要休息一下。奶奶也出去了,回来的时候,带回了粽叶、肉、蚕豆、糯米。我猜奶奶是包我的最爱——肉棕子。我神不知鬼不觉,突然蹦了出来,把奶奶吓了一跳。奶奶把肉放进酱油里,然后又把蚕豆弄成了豆瓣儿。奶奶终于开始包粽子了,太有趣了,我目不转睛地观察着。粽子包好了,奶奶把粽子放进锅里,不一会儿就好了,我吃了好几个粽子,令我回味无穷。我还要吃,奶奶不许我吃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出去了。出去的时候。无意发现爷爷在插五端,我说:“爷爷,你插这个叫无端的东西,要干什么呀?”爷爷说:“不干什么,听说这个可以避鬼神呢?”爸爸笑了起来:“你别乱说话了,不要让她笑掉大门牙。”“爷爷,原来你是骗我的,我不理你了。”我无话可说。“谁说的,这是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爷爷生气了。爸爸把我拉进房间里,说:“你别和爷爷吵了,其实那就是驱赶小虫用的啦!”我好像有那么一点没变了,慢吞吞地说:“哦!”

第二天早晨奶奶给我戴五色线,我说:“难看死了,像什么东西呀?”奶奶说:“别乱说,这是长命缕,能保你长命百岁的。”我哑口无言。快到学校了,我偷偷把它放进衣袖里,到班级了,我看见大家都戴着五色线,于是把它拉了出来,看看谁的美。

原来端午节有这么多的风俗,我才知道呢。

家乡端午节习俗英语(热门17篇)篇十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一个节日,而在这一天,差不多家家户户都会吃上一个大大的裹蒸粽,而在我的家乡,最兴的就是自己包的裹蒸粽了。

一个清晨,雾还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胧的。而符里的人们已经开始忙活了,每一户人家都抬出一个差不多一个大人身高的大铁锅,而我们这些小孩子,望着这么个大铁锅,都张大着嘴,发出“哇”的一声,而过了几年这样的端午节,我们也就不惊奇了。

大人们在屋里忙里忙外的,厨房的灶放着几个大圆盆,都是一些红豆和糯米之类的。开始包裹蒸粽了,大人们把些冬也先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把红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间再放一块甘香可口的猪肉,表面再铺多一层糯米就已经完成了一半,而最后呢,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包扎这些可爱的金字塔壮的裹蒸粽了,如果扎得不好,那么在煮的时候,裹蒸粽就会散掉,走失了里面的精华,那就不好吃了,大人们拿出一条草绳,紧紧地捆绑着裹蒸粽,在最后,也要再紧紧地打上一个死结。

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接下来就是煮裹蒸粽了,大家都提着一桶桶的水,往刚刚的大铁锅倒,而我们这些小孩,也都来帮忙,提着小一点的桶,很快,大铁锅就已经装了一半水了,开始往里面刚裹蒸粽,每个人都从屋里拿出一张小木凳,在大铁锅面前,这一刻,是最为温馨的,这一蒸,即使十多小时,而且不时要往锅里倒水,以免干水,大家在铁锅前有说有笑的,火光中满是大家欢乐的笑声,等待着这些裹蒸粽的我们,或许享受的即使这一刻,这一个过程,而不时成果。

裹蒸粽蒸好了,一拉开大铁锅的盖,那种香味真是无法言语,从村头飘到村尾,整条村都是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这种美味是外面买来的裹蒸粽吃不到的。

已经好几年没回家过端午节了,真怀念啊!真想再过一次。

篇二:端午吃粽子。

一看到妈妈泡米和桌子上满是粽叶,我就知道端午节又到了。

小的时候我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只知道每年家里就像过年一样隆重地过端午节。后来也只是知道一点点关于纪念屈原的传说,至于还有什么我就一无所知了。

每到端午节,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线是必不可少的。大人们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的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栓好了的五色线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才可丢掉。妈妈告诉我说,据老人们讲,这样可以避免灾害,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食粽子是我们家乡的主要习俗。刚到五月,家里就开始浸泡糯米了。妈妈一般都会准备一盆米进行浸泡,同时也把粽叶放在水里浸透,可能是泡好的糯米会更粘些吧,我记得多年来妈妈就是一直这样做的。

端午前一天,妈妈就开始动手包粽子了,我偶尔也会捣乱,试着学包起来,可每次却都以失败而告终。看来包粽子也并不简单。

包粽子的时候还可以放一些大枣、葡萄干、鸡肉等掺在糯米里做馅,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而我最喜欢吃米里加肉的,吃起来特别的香。

端午节的早晨,妈妈总是在我睡眼朦胧时叫醒我,去远处的树林、小河边洗脸,凉凉的河水冲走了我的困意,热闹的人们来来往往,真的像过年一样。

回到家,吃着鸡蛋和蘸糖的甜粽,心里美滋滋的。

每年五月五,岁岁端午节.这一天,我国人民习惯饮雄黄酒,吃粽子,赛龙舟.这是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出自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佐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革新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因此,遭到贵族子兰,大臣勒尚和郑袖谗害去职.

楚怀王死后,顷襄王继位,屈原又遭到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勒尚的陷害,被放逐到湖南沅、湘流域,但他始终热爱祖国。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了楚国的郢都。楚国的危亡和百姓的痛苦,屈原痛不欲生。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生死存亡,又深感自己政治理想的破灭,大约就在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投汩江身亡。当地老百姓闻讯,曾纷纷划船去救并把粽子投入江中,免得鱼鳖去吃屈原的尸体。这就是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屈原一生的政治生涯是悲痛的,但他却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如《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以他的代表作《离骚》为例:这首诗共373句,2490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离骚》辞藻华美,想像丰富,文采绚烂,气魄雄伟,也是一篇照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屈原在我国文学享有崇高的声誉,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李白在《江上》中说:“屈平词赋悬日月”。这代表后人对他的作品的景仰。

家乡端午节习俗英语(热门17篇)篇十一

说起端午节,想起了小时候在家过的端午节来!

在家乡的端午节中,有很多习俗,在离开家乡的这些年里,不经意的深深回忆起来,总觉得有种尘封的感觉!掐指一算,有近10年没有过个正宗的家乡的端午节了!

在家乡,端午节的前个晚上,各家都要备一盆水,水里面泡上艾叶,然后放在外面,在端午节的早上,全家洗脸的水,都要从这一盆水里面取,人多的家庭可要节省着用了,免得有人没的水洗脸。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要早早把小孩子叫起来,到外面的池塘,河里,或者湖边去洗澡,据说这样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气,而且还有避邪的作用,为什么各家要用这样的水洗脸?小孩子要到外面去洗澡呢?据说,在端午节的前晚,月宫里的嫦娥,会让捣了一年药的玉兔,把药撒向人间,让人们洗去疾病和苦难,而且还有避邪的作用!这里面还要插上一个小插曲就是,在月宫上面,我们总是可以看到有一棵桂花树,树下有个貌似人形的玉兔总是跪着作捣药的动作,所以在小时候,晚上闹人了,老人们总会哄小孩子说,走走走,到外面看玉兔捣药去,小孩子们总是记得,月宫里的玉兔捣了一年的药,终于在5、4日的晚上悄悄的撒向了人间,所以,小孩子们在5、5的早上,总是争着去外面洗澡,觉得用玉兔撒了药的水来洗澡是件神圣的事情,而没有去外面洗澡的,只有用放在屋外面的水来洗一下脸了!当然,去外面洗澡的孩子,要身体好才行,以免感冒,因为在记忆里,5、5那天的早上,还是很冷的,也听在外面洗了澡的哥哥回来说,洗完,好冷。所以,我和弟弟只有在家用艾叶泡过的水洗脸,那样的水,泡了一夜艾叶后,颜色会变的绿绿的,还伴着一股艾叶特有的香味!用这样的水洗完了脸,心里总是有种安全感,在想:在这一年里,我又是健康的了!

其次,在5、5日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鸡蛋和刚刨下来的新鲜的蒜!鸡蛋和蒜在锅里煮时,水里面也要放上艾叶!经过放了艾叶的水一煮,鸡蛋和蒜都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煞是好看!更是有一股艾叶特有的味道!艾叶同时也是一味中药,具体治什么病,偶就不知道了!在吃早饭时,这些鸡蛋、蒜和粽子,都要摆上饭桌了,同时在饭桌上,还要摆一样,那就是酒壶,而酒壶里面的酒,和以往喝的酒要有一点不同了。有什么不同呢?那就是在酒里面,加了一味雄黄!酒也被泡成了雄黄的颜色,喝了这样的雄黄酒,也是为了避邪!有小孩子的人家,还要把喝盛的雄黄酒,擦在小孩子的耳朵上面,所以,吃过饭出去玩耍时,可以看到到处都是耳朵被抹了雄黄的小孩子,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特色吧!如果细看的话,还会发现这些小孩子的身上,都会戴了一个香囊,手、脚、脖子、手指头都会缠了五色线的,这样的香囊里面装的香料同样也是艾叶。五色线,顾名思义,就是用五种颜色的`绣花线拈成的,这样的说法是为了避免蛇虫来咬,因为蛇的颜色就象五色线。戴几天后,把它取下来扔掉,就会变成了蛇,如果戴了几天还不扔掉,会变成了蛇来咬人的!

许多年过去了,每当这天,总是能隔着时空闻到记忆里远远的家乡,在这天早晨漂来的浓浓的艾香!也总是在这天的早上,想起那盆绿绿的艾叶水小心翼翼的神圣的轻拂在脸上的丝丝凉意,也总是在这天早上,想起那胸前佩戴着的秀美的各种各样的香囊!也总是在这天早上,想起耳朵上引以骄傲的红红的雄黄酒香,也总是在这天早上,想起吃着飘有艾香的鸡蛋直到把肚皮撑的鼓鼓的还要在兜里揣一个去上学!也总是在这一天,想起妈妈编的美丽的五色线与小朋友们比谁的漂亮时彼此羡慕的眼光!也总是在这一天,深深的,想起我的家门,想起我的父母!想起在家的幸福时光!

今天正值端午节,祝所有的好朋友们节日快乐!祝家乡的父母家人节日快乐!祝同我一样远在他乡的哥嫂节日快乐!

家乡端午节习俗英语(热门17篇)篇十二

说起端午节,想起了小时候在家过的端午节来!

在家乡的端午节中,有很多习俗,在离开家乡的这些年里,不经意的深深回忆起来,总觉得有种尘封的感觉!掐指一算,有近10年没有过个正宗的家乡的端午节了!

在家乡,端午节的前个晚上,各家都要备一盆水,水里面泡上艾叶,然后放在外面,在端午节的早上,全家洗脸的水,都要从这一盆水里面取,人多的家庭可要节省着用了,免得有人没的水洗脸。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要早早把小孩子叫起来,到外面的池塘,河里,或者湖边去洗澡,据说这样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气,而且还有避邪的作用,为什么各家要用这样的水洗脸?小孩子要到外面去洗澡呢?据说,在端午节的前晚,月宫里的嫦娥,会让捣了一年药的玉兔,把药撒向人间,让人们洗去疾病和苦难,而且还有避邪的作用!这里面还要插上一个小插曲就是,在月宫上面,我们总是可以看到有一棵桂花树,树下有个貌似人形的玉兔总是跪着作捣药的动作,所以在小时候,晚上闹人了,老人们总会哄小孩子说,走走走,到外面看玉兔捣药去,小孩子们总是记得,月宫里的玉兔捣了一年的药,终于在5、4日的晚上悄悄的撒向了人间,所以,小孩子们在5、5的早上,总是争着去外面洗澡,觉得用玉兔撒了药的水来洗澡是件神圣的事情,而没有去外面洗澡的,只有用放在屋外面的水来洗一下脸了!当然,去外面洗澡的孩子,要身体好才行,以免感冒,因为在记忆里,5、5那天的早上,还是很冷的,也听在外面洗了澡的哥哥回来说,洗完,好冷。所以,我和弟弟只有在家用艾叶泡过的水洗脸,那样的水,泡了一夜艾叶后,颜色会变的绿绿的,还伴着一股艾叶特有的香味!用这样的水洗完了脸,心里总是有种安全感,在想:在这一年里,我又是健康的了!

其次,在5、5日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鸡蛋和刚刨下来的新鲜的蒜!鸡蛋和蒜在锅里煮时,水里面也要放上艾叶!经过放了艾叶的水一煮,鸡蛋和蒜都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煞是好看!更是有一股艾叶特有的味道!艾叶同时也是一味中药,具体治什么病,偶就不知道了!在吃早饭时,这些鸡蛋、蒜和粽子,都要摆上饭桌了,同时在饭桌上,还要摆一样,那就是酒壶,而酒壶里面的酒,和以往喝的酒要有一点不同了。有什么不同呢?那就是在酒里面,加了一味雄黄!酒也被泡成了雄黄的颜色,喝了这样的雄黄酒,也是为了避邪!有小孩子的人家,还要把喝盛的雄黄酒,擦在小孩子的耳朵上面,所以,吃过饭出去玩耍时,可以看到到处都是耳朵被抹了雄黄的小孩子,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特色吧!如果细看的话,还会发现这些小孩子的身上,都会戴了一个香囊,手、脚、脖子、手指头都会缠了五色线的.,这样的香囊里面装的香料同样也是艾叶。五色线,顾名思义,就是用五种颜色的绣花线拈成的,这样的说法是为了避免蛇虫来咬,因为蛇的颜色就象五色线。戴几天后,把它取下来扔掉,就会变成了蛇,如果戴了几天还不扔掉,会变成了蛇来咬人的!

在端午节这天早上,各家还要把艾叶插在门的两天,有点象清明节时插柳枝一样,这样的说法也是为了驱病避邪。走在村子里,袅绕的炊烟中,伴着缕缕的艾叶的清香,和着露珠的清新气息,给这样一个早晨增添了浓浓的特有的节日气氛。

许多年过去了,每当这天,总是能隔着时空闻到记忆里远远的家乡,在这天早晨漂来的浓浓的艾香!也总是在这天的早上,想起那盆绿绿的艾叶水小心翼翼的神圣的轻拂在脸上的丝丝凉意,也总是在这天早上,想起那胸前佩戴着的秀美的各种各样的香囊!也总是在这天早上,想起耳朵上引以骄傲的红红的雄黄酒香,也总是在这天早上,想起吃着飘有艾香的鸡蛋直到把肚皮撑的鼓鼓的还要在兜里揣一个去上学!也总是在这一天,想起妈妈编的美丽的五色线与小朋友们比谁的漂亮时彼此羡慕的眼光!也总是在这一天,深深的,想起我的家门,想起我的父母!想起在家的幸福时光!

今天正值端午节,祝所有的好朋友们节日快乐!祝家乡的父母家人节日快乐!祝同我一样远在他乡的哥嫂节日快乐!

家乡端午节习俗英语(热门17篇)篇十三

天未吐白,大家都已经早早的起床了,他们可不是着急着去布置屋子,而是匆匆地去超市、菜市场买粽叶以及各种包粽子的材料。在这个时候,大家都认为用新鲜的粽叶包起来的粽子才好吃,要是去晚了,大家都会嘲笑那家人懒惰。

[1][2]下一页。

家乡端午节习俗英语(热门17篇)篇十四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当我读起这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时,就会想起端阳节的故事。

屈原是楚国的大臣。他富国强兵,因遭到贵族子兰人的强烈反对,屈原被撤职,赶出都城,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怀沙》之后投江而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江边,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照样去做。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眼看端午节就要到了,超市里的粽子、艾叶、香囊、大蒜头……都开始热销了,人们争先恐后地购买所需要的东西。

家乡端午节习俗英语(热门17篇)篇十五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在这天,村里的“扒龙船”太小儿科啦!对我来说一点也不过瘾。要看还是电视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龙舟赛。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条“传统龙”参加角逐。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肌肉鼓鼓的大汉。中间是鼓手,前头的人呐喊助威,声势震天,霸气。威风,震撼……细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儿尽显勇敢,坚强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这就是我家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便忙着包粽子,吃粽子。包粽子时要准备糯米、粽叶、线绳,这样一合起来就成了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

端午节赛龙舟在南方很盛行。每年端午节的这一天,江河湖泊里有经过精心装饰的龙舟严阵以待,河岸上是身着节日盛装、满怀喜悦的男女老少。比赛令一声响,水中是锣鼓震天、浪花飞溅、龙腾虎跃;岸上是摇旗呐喊、欢呼雀跃,那场面是何等壮观。端午节还有一种习俗,就是用五色丝线缠在小孩的手腕、腿腕和脖子上,也有把五色线拧在一起缠的。群众称作“花花绳”,古人叫做“长命缕”。据说,彩丝系臂可能是“纹身”的变相发展,五色线象征五色龙,可以降服鬼怪。

关于端午节还有这样一段传说呢: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楚国的大夫,很有才能。他主张改革楚政治,联合各国抵抗秦国。但是,屈原的主张遭到奸臣的反对,楚王不但不采纳屈原的主张,还把他赶出了楚国的国都。屈原离开国都后,仍然关心祖国的命运。后来,他听到楚国被秦国打败的消息,非常悲痛,痛感自己没有力量拯救祖国,就跳进汩罗江自杀了。这一天正是公元前278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听到屈原跳江的消息后,都划船赶来打捞他的尸体,但始终没有找到。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百姓们就把食物扔进江中喂鱼。以后,每年五月初五人们都要这样做。久而久之,人们又改为用芦苇的叶子把糯米包成粽子扔进江里,于是,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惯。

我爱家乡,我更爱家乡的端午节。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家乡端午节习俗英语(热门17篇)篇十六

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不过,也有人说端午节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节日。

听妈妈说端午节的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我想应该是让那些儿童长命百岁吧!各家还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我们南方那儿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在我们家乡,过端午节的时候奶奶会用五色毛线系成一张网,里面装一个青皮鸭蛋,让小孩子挂在胸前,听说是辟邪用的。

有一个儿歌说得形象: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嗨!端午节的习俗真是数不胜数。

家乡端午节习俗英语(热门17篇)篇十七

每个地方都会有其当地的习俗,在你家乡过端午节的时候,有哪些传统的习俗呢?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

作文。

600字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一个节日,而在这一天,差不多家家户户都会吃上一个大大的裹蒸粽,而在我的家乡,最兴的就是自己包的裹蒸粽了。

一个清晨,雾还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胧的。而符里的人们已经开始忙活了,每一户人家都抬出一个差不多一个大人身高的大铁锅,而我们这些小孩子,望着这么个大铁锅,都张大着嘴,发出“哇”的一声,而过了几年这样的端午节,我们也就不惊奇了。

大人们在屋里忙里忙外的,厨房的灶放着几个大圆盆,都是一些红豆和糯米之类的。开始包裹蒸粽了,大人们把些冬也先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把红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间再放一块甘香可口的猪肉,表面再铺多一层糯米就已经完成了一半,而最后呢,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包扎这些可爱的金字塔壮的裹蒸粽了,如果扎得不好,那么在煮的时候,裹蒸粽就会散掉,走失了里面的精华,那就不好吃了,大人们拿出一条草绳,紧紧地捆绑着裹蒸粽,在最后,也要再紧紧地打上一个死结。

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接下来就是煮裹蒸粽了,大家都提着一桶桶的水,往刚刚的大铁锅倒,而我们这些小孩,也都来帮忙,提着小一点的桶,很快,大铁锅就已经装了一半水了,开始往里面刚裹蒸粽,每个人都从屋里拿出一张小木凳,在大铁锅面前,这一刻,是最为温馨的,这一蒸,即使十多小时,而且不时要往锅里倒水,以免干水,大家在铁锅前有说有笑的,火光中满是大家欢乐的笑声,等待着这些裹蒸粽的我们,或许享受的即使这一刻,这一个过程,而不时成果。

裹蒸粽蒸好了,一拉开大铁锅的盖,那种香味真是无法言语,从村头飘到村尾,整条村都是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这种美味是外面买来的裹蒸粽吃不到的。

已经好几年没回家过端午节了,真怀念啊!真想再过一次。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要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有关这传统的节日,有很多种说法。在此我只想说我家乡的端午节。

自从我能跟在哥哥,姐姐后面跑开始到离家工作几乎每个端午节都是在村子西北的最高的沙丘上过的。

有很多年,我爷爷都黎明前就挑过来无根水,又上山采回艾蒿草放在窗台上,夹在门把后,还夹在我们姐弟几个的耳朵上。这过节的气氛就是在这艾草的淡淡清香中弥漫开来。无需任何华丽的语言,满是对儿孙健康,幸福的祝福。

有时我爷一给我夹上我就能醒过来,而有时却是闻到那艾蒿的阵阵清香后慢慢才从睡梦里醒来。不管咋醒这天早晨没喝无根水以前是不能说话的。平时叽叽喳喳闹个不停的我们几个这天都很乖的,喝完无根水,象征性的用无根水洗洗脸,下一个程序该分鸡蛋了。鸡蛋是我妈或我姑起早煮好的,但得分好。那时鸡蛋不是天天有,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大哥是男孩,爷爷奶奶总分给他s十个,而我们姐妹几个能分到六道八个。每每这时看我撅嘴奶奶也能偷偷的多给我一两个,还不忘在我后脑勺上轻轻拍一下。

我们揣好分得的鸡蛋,叫上左邻右舍的小朋友很早就出发。必须在日出前爬到北沙丘的最顶端,然后回头再看日出。五月末六月初的家乡已绿成一片,每家每户的孩子,还有邻村的都从四面八方往这赶。

男孩们领着小狗,吹着口哨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看谁能第一个爬到最高呢。往上爬时不穿鞋的,网上裤腿就上,有时还倒滚回去。每爬上一个小山丘拿出鸡蛋相互磕一下谁的现碎现吃她的鸡蛋,所以分鸡蛋时都挑红皮儿的小一些的。

登上最高处的都很自豪的跟下面的挥手,喊叫,就这样边吃鸡蛋边上。四五个人扯着手唱着歌上,春风伴着欢笑飞舞,春日迎着我们升起。北沙丘的每一粒沙子也都欢快地在震动。

等疯累了,玩够后,满身是沙子的我们回到家时,香喷喷的韭菜卧鸡蛋,还有我妈烙的荞面饼已经摆好了。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后勤部年度工作计划大全(19篇)

    学校是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写一篇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在学校中的表现和能力。范文六:学校是我快乐的港湾,让我度过了难忘的校园时光,帮助我成长为一个自信的人

    校园卫生工作实施方案(模板16篇)

    进行工作方案的评估和总结,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为后续工作提供经验和教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今年4月份是国务院确定的爱国卫生月,

    会计专业面试一分钟自我介绍范文(13篇)

    自我介绍是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方式之一,它可以帮助他人更好地了解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我介绍范文,供大家参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尊敬的公司领导:您好!我是南

    暑假的小学生记事快乐的暑假生活(优秀16篇)

    优秀学生有一定的时间管理能力,能够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下面是一些优秀学生在体育、文艺、科技等领域的优秀作品和成果,一起来欣赏吧。农村的暑假是快乐的,是无拘无

    采购与供货商合同样本(专业20篇)

    合同样本是法律和商业实践的结晶,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合同撰写方案。这是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的范本,包括了租金、租期、维修责任等条款。合同签订地:_____

    医学院毕业的自我鉴定(专业22篇)

    范文范本可以给我们提供写作的思路和方法,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下面是一些备受好评的作文范本,这些作品在内容深度和形式上都有一定的亮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团建运动会方案大全(18篇)

    运动会是学校展示体育教学成果的重要机会,可以推动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接下来是一些运动会总结的范文,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3、自选亲子游戏——以家庭为单位选择游戏

    窗外的雨初二范文(23篇)

    在写作时,我们要注重用词精准、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提升作文的文采和感染力。请大家欣赏以下作文片段,感受其中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体验。窗外,那一株紫苏正静静开放,花儿喷

    幼师国培研修心得体会(汇总24篇)

    写心得体会是对于自己所经历过的事情和感受的一种总结和概括,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例子,一起来学习和进步吧。通过本次的国培

    初二那一束阳光(实用19篇)

    优秀作文是构建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观察能力。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赏析,欢迎大家一起欣赏和品味。妈妈带我去单位,阿姨问:“你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