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一课时(热门17篇)

时间:2023-11-06 作者:碧墨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一课时(热门17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学科的特点和课程的要求,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一课时(热门17篇)篇一

精读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在编者的启示下(通过预习和思考·练习),在老师的引导、合作下,与课文对话的过程,即透过语言文字、感知思想内容,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接受课文美的熏陶。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越高,学习策略掌握的越好,对课文的体验也就越深刻。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注重引导学生根据预习和思考·练习的提示,深入到课文中去,和作者一起感受李大钊的伟大人格,一起体验失去李大钊的巨大的悲痛。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对李大钊生平的了解和对当时社会情况的'了解。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交流对李大钊生平的了解和对当时社会的了解,要求说得概括些,不必说得很具体。

2、学生如果了解不多,老师可作适当的补充介绍。

补充要点:(1)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设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2)1926年3月,盘踞在东北的军阀张作霖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加紧迫害革命人士。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课文阅读情况,结合生字正音教学。(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要注意纠正。)。

2、检查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课前已布置预习,预习重点要求之一是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的几件事。课上,可要求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事,想想课文写那个时间里发生什么事。只要能找到表示时间的词,对事情的概括也就不难。

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和那个时间里的事:

(1)那年春天:李大钊坚持留在北京做革命工作。

(2)4月6日的早晨:李大钊被捕时十分镇静。

(3)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李大钊在法庭上表现非常沉着、机智。

(4)28日、第2天:听到父亲李大钊遇害消息,全家人十分悲痛。

三、深入理解重点词句。

(1)教师:在每件事的叙述中,都有值得深入体会,揣摩的句子。这些句子,有的是写人物的神态、语言,有的强烈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抓住这些句子深入后,可以加深对李大钊人格美的认识。

(2)先让学生自己在课本上勾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小组交流既要交流对重点句的感悟、理解,还要交流朗读体会,大组汇报时,对学生认识模糊的老师要加以适当的指点或引导讨论,使学生对重点句的正确的和比较深入的理解。

下面的句子都值得深入体会,学生如果说漏了,老师要以适当的方式提出。对学生提出的其他句子,老师不要拒绝,仍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理解。

(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体会要点:一是李大钊革命工作的忙碌,二是当时局势的紧张。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一课时(热门17篇)篇二

本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学情分析:

教学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

2、导入课题。

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3、简介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1、自读课文,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

3、理解字意。

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儿童娱乐场:相当于现在的儿童乐园之类。

僻静:偏僻安静。

恐怖:惊慌、害怕。

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罚。

押:暂时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

2、读课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一课时(热门17篇)篇三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刽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刽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生字生词卡片。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李大剖吗?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被捕以后,受了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4月28日反动派绞死了李大制。这篇文章是李大铡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当时正是李大制遇难十六周年。所以文章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理解来回答,主要写了李大例牺牲的经过。)。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段(从“那年春天一到“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讲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

第三段(从“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到“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写父亲被捕的情形。

第四段(从“十几天过去了”到“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讲在法庭上父亲与敌人作斗争。

第五段(从“28日黄昏”到结束。),写父亲被害之后的情形。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

一被难”是什么意思?(遭受灾难的意思,这里指李大铡同志被害j十六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军阀割据,张作霖入关,占领河北等地,镇压革命运动。)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主要讲了什么呢?(讲我永远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这一天。)。

2.指名读第二段。

(1)父亲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总是耐心他讲给“我”听)这次为什么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含糊”是什么意思?(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向孩子们谈心的时候,而且烧毁文件的事情是很难向孩子说清楚的。“含糊”指说话的意思不清楚。)。

(3)李大制在局势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为什么坚决不离开北京?这说明了什:么?

(4)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局势紧张,但李大铡不离开工作岗位,说吩他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

四、朗读第一、二段。(要求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语气。)。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借助“思考)练习”1理解第三、四段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人。

1.指名读第一、二段。

2.说说第一、二段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李大制在被捕时是怎样表现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不慌不忙”“没有什么,不要怕”““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他的表现从容不迫,沉着镇定,说明他具有临危不乱,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制的,说明了什么?(“宪兵、侦探、警察一一拥而入,挤满了小屋子”这些都说明敌人心虚,“为了抓一个人,动用了这么多人,‘”横肉”是说相貌凶恶,‘,不要放走一个”的吼叫,‘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枪对着父亲和我”这些都说明敌人的残暴。)。

4.“我”是怎样表现的?(“剧烈的心跳”,剧烈是猛烈的意思;“恐怖的眼光”,恐怖是惊慌)害怕的意思。这说明作者年纪小,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感到害怕。)。

6。练读第三段。(要求读出不同人不同的语气。)。

6.说说这段讲了什么?(讲李大刽被捕时从容不迫,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三、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2.李大刽在法庭上是怎样表现的,说明了什么?(“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说明李大刽即使受过刑,仍保持对革命事业的坚定的信念和对人民、对儿女的爱。对于亲人的哭喊,他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心,使他在敌人酷刑下不动摇,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忧伤。这就是伟大革命家胸怀。)。

3.“我”在法庭上是怎样的?(为了保护哥哥,抢着回答自己“是最大的”“父亲立刻就会意了”,“会意”是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这说明“我”在父亲沉着、镇定的影响下,在他的予命精神的影响下,由恐惧、害怕到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

4.练读第四段课文,在读中进一步理解内容。

四、学习第五段。

1.指名朗读第五段。

2.家人得知李大制被害后的情形怎样?从哪些词句看出来?(舅老爷“哭着回来”,.“我”“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母亲“昏过去三次”这都说明李大刽的死给亲人们带来的`巨大悲痛。母亲醒来后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咬紧牙说“昨天是4月28”“这些是说家人没有被悲痛压倒,而是牢记亲人碎害的日子,不忘敌人欠下的血债。)。

3.练读第五段,要求读出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人。

1.指名读词语。(出示词语卡片)。

2.结合上下文说说以下词语的意思:含糊、恐怖、会意。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一课时(热门17篇)篇四

对于“小家”来说,他是一位丈夫,更是一名父亲;对于大家来说,他是一位负责人,更是一位开路将军!国难当头,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与所有革命志士一样,用自己的鲜血铺成了一条通往革命胜利的路……他以自己的牺牲全市了生与死的价值。我知道,他深切的爱着自己的家,但是,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自己效命的祖国,只因为,有国才有家!多少人不也正是因为如此,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踏上了这条路么?英勇的黄继光,坚毅的江姐,舍己为人的老班长,为了祖国辉煌未来的郝副营长……我记得《有的人》中有这么一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们不正是这种“身虽灭,心犹在”的人么?反之,那些逝去灵魂与生存价值的叛国者,一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一课时(热门17篇)篇五

教学目标:

1、针对课文的特点,借助课外资料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在读书体悟中,感受李大钊不仅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更是一个伟大的人,并从中受到熏陶与感染。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李大钊言行的重点语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读中加深对人物的了解,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1、创设情境,挑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

2、搭建平台,拉近时空距离,以文本为载体,让学生、教师、作者之间情感交融。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师生谈话,单元整体导入。

2、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师生交流资料。

5、学生默读课文,围绕自己感受很深的地方作批注。

6、集体交流“被捕前”、“被捕时”这两部分的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1、集体交流“被捕后”这一部分。

2、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感受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对表达感情所起的作用。

3、读写结合。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一课时(热门17篇)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简介李大钊。

(可让学生结合手里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然后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2、指名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1)正音:待会儿、沉着。

(2)指名回答思考题。

(课文主要讲了李大钊同志的三件事:被捕前、被捕、在法庭上。)。

三、分小组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10个生字的字音,会用生字组词。

2、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3、辨析词语。

阀()娱()僻()怖()宪()。

伐()误()避()布()选()。

胖()刑()押()舅()绞()。

伴()形()胛()臼()较()。

四、分组探究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如:“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3、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

4、组内初步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作上记号,待合作探究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一课时(热门17篇)篇七

1.会写“阀、避”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并积累“避免、僻静”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和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位连贯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石灰、竹的品质,古诗中也有很多赞颂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也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展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一个,为了革命,不畏艰险,面对敌人,无所畏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印象深刻的地方和不理解的词句,交流理解。

2.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生字:阀避啪瞪僻瞅靴魔刑哼峻绑啃袍执。

2.教师相机指导正音。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提示易错字:“哼”的右下部是“了”,不要写成“子”。

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1.学生通读课文,边读边想:

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2.理清课文顺序和脉络,划分段落。(除第一自然段外,其余按时间顺序记叙)。

3.默读课文,交流印象深刻的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感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感受革命先烈的坚强不屈精神。

二、深入学习,感受人物形象。

1.学习被捕前部分。

“那年春天”的实际时间(承上启下作用)。

表现局势危急的地方和李大钊的态度(结合课文)。

2.学习被捕时部分。(抓住重点词语)。

感受紧张气氛和人物不同的态度。(“我”的惊恐、敌人的残暴、父亲的沉着和蔑视)。

3.学习被审时部分。(关注人物外貌、神态)。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经受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安定、沉着”从容镇定,绝不动摇。

4.学习被害后部分。(读好对话)。

对话表达出的感情。(牢记牺牲,继承先烈的革命精神,将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三、总结全文,领会精神。

1.总结李大钊的精神品质,课件展示李大钊的事迹。

(李大钊同志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2.结合课文,自由说说感悟。

3.完成课后习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一课时(热门17篇)篇八

(一)学习三、四段抓住前后照应的句子。

(二)通过重点句的学习,体会李大钊的精神。

(三)体会开头、结尾呼应的作用。

(四)有感情地读三、四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通过重点句的学习体会李大钊的精神。

(二)认识开头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读第三段,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写李大钊在敌人的法庭上,表现坚定、沉着、毫不畏惧。

(二)教师指名读第三段,找出与下面这句话照应的句子来。

“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从这两句话中,看出什么?(讨论)看出敌人在审讯中理屈词穷,只能使劲地敲着惊堂木,为自己壮胆。

(三)分析重点句:

1.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伟大的力量指什么?)。

指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2.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体会出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

3.比较三组句子,哪个好,为什么?

(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2)我看到了他那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脸。

从李大钊的外貌上看出李大钊在狱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短短十几天头发就乱蓬蓬的,可见敌人多么凶狠毒辣。但李大钊的神情仍旧平静而慈祥,说明他对革命事业有必胜的坚定信念,不畏惧敌人,不怕牺牲的从容态度。

4.带着这种感情读这一段。大家评一评谁读得最好?好在什么地方?

(四)学习第四段:

1.默读最后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全家人得知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心情无比的悲痛。

2.指导朗读。

(1)指名读,说优点、缺点。

(2)老师范读。

(3)跟读,体会感情。

(4)再指名读,评一评,议一议。

3.思考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

(1)读开头和后三个自然段。

(2)讨论问题。

(3)发言总结。

内容上首尾连贯、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谨严,表达清楚;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沉痛心情。

(五)练习设计:

1.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来?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4月6日早晨,妹妹换上了新衣,母亲带她去散步了。

答案:

(1)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2)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

2.课文围绕李大钊讲了哪几件事情?

讲了四件事。第一,李大钊在局势十分危急时刻,仍然在北京坚持革命工作;第二,李大钊被捕经过;第三,李大钊在法庭上所表现的坚定与沉着的意志品质;第四,全家得知李大钊被害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

3.李大钊的表现怎样?

李大钊坚贞不屈、临危不惧、忠于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

(六)作业:

有感情地读课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一课时(热门17篇)篇九

[设计理念]。

精读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在编者的启示下(通过“预习”和“思考・练习”),在老师的引导、合作下,与课文对话的过程,即透过语言文字、感知思想内容,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接受课文美的熏陶。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越高,学习策略掌握的越好,对课文的体验也就越深刻。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注重引导学生根据“预习”和“思考・练习”的提示,深入到课文中去,和作者一起感受李大钊的伟大人格,一起体验失去李大钊的巨大的悲痛。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对李大钊生平的了解和对当时社会情况的了解。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交流对李大钊生平的了解和对当时社会的.了解,要求说得概括些,不必说得很具体。

2、学生如果了解不多,老师可作适当的补充介绍。

补充要点:(1)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设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2)1926年3月,盘踞在东北的军阀张作霖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加紧迫害革命人士。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课文阅读情况,结合生字正音教学。(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要注意纠正。)。

2、检查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课前已布置预习,预习重点要求之一是“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的几件事”。课上,可要求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事,想想课文写那个时间里发生什么事。只要能找到表示时间的词,对事情的概括也就不难。

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和那个时间里的事:

(1)“那年春天”:李大钊坚持留在北京做革命工作。

(2)“4月6日的早晨”:李大钊被捕时十分镇静。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一课时(热门17篇)篇十

教学目标:

1、针对课文的特点,了解李大钊被捕前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在读书感悟中,感受李大钊不仅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更是一个伟大的人,并从中受到熏陶与感染。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李大钊言行的重点语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读中加深对人物的了解,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1、创设情境,挑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

2、搭建平台,拉近时空距离,以文本为载体,让学生、教师、作者之间情感交融。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师生谈话,单元整体导入。                。

2、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师生交流资料。

5、学生默读课文,围绕自己感受很深的地方作批注。

6、集体交流“被捕前”、“被捕时”这两部分的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1、集体交流“被捕后”这一部分。

2、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感受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对表达感情所起的作用。

3、读写结合。

课前准备:

1、课件、黑板条。

2、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李大钊的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单元整组导入。

师: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第三组课文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将一起感受那一幅幅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

二、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质疑。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书反馈。

(1)读词。(黑板条出示本课生字中容易读错的词语、多音字)。

书籍    抽屉  严峻  瞅了瞅。

披散    散步  勉强  待了一会儿。

(2)读题,说说自己对课题都有了哪些了解。

(3)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对课文内容进行理序。

同学们,其实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父亲李大钊身上的故事。

四、师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1、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2、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时代背景以及人物的生平。

五、独立阅读,走近人物内心。

1、自主阅读,圈点批划。 。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我当学生的时候读过,当老师以后也读过,但每一次读,我的心里都会有一种深深的感动。现在,请再读课文,细细地读,看看,在你读的过程中,围绕着李大钊这个人,他说的哪些话,做的哪些事令你感受最深?一边读,一边做批注。

2、读中指导。

3、小组交流。(此环节根据学生的学情作相应的调整。如果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读书批注比较充分,观点鲜明,则考虑直接进入集体交流。)。

六、集体交流,走进人物内心。

(一)“被捕前”这部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

1、指名读,教师相机出示重点段,学生扣住段中的重点句子,先议后读。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生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上挂至课文的2-6自然段的内容,通过“局势越来越紧张”和父亲态度的对比,感受人物的内心。

(3)引导学生扣住段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有感情朗读。学生要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预设如下:

——由“坚决”体会到李大钊说话时的毫不犹豫;态度的坚定;留下的决心。

——由“不能轻易”、“哪能离开”体会到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离开的。

——由“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么重要”体会到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

2、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读中体会李大钊不同于普通人的地方——是一个把党的工作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

(二)“被捕时”这部分。(课文的第八自然段至第十七自然段)。

1、学生选读课文的第11自然段,引导学生扣住关键词语“不慌不忙”,走进人物内心。

2、学生选读课文的第17自然段,引导学生扣住关键词语“态度严峻”,走进人物内心。

师:“严峻”?可以是“严肃”。你从“严峻”想到了什么?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集体交流“被捕后”这部分,走进人物内心。(课文的第十八自然段至第二十九自然段)师生依照自己的情感体验,选读相关语句,谈感受。具体预设如下:

1、学生选读课文的第19自然段。

(!)学生读议第19自然段。

(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父亲”外表的变化谈感受。

2、依循学生的阅读需要,以课文的第22自然段为切入点,上挂下联。

(1)生自由朗读课文的第22自然段。

(2)根据段中的第1、2句话,挑起疑问。

师:这是我们被捕十多天之后,亲人间的第一次见面,其实也是最后一次见面。人之常情,我们多么希望父亲能对我们说些什么啊!可是,文章怎么写的?请同学们读一读第22自然段的第1句和第2句话。

生朗读课文。

师:“没有说一句话”,为什么?我在想。父亲是不是不爱他的孩子?谁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4)教师小结,回扣段中的重点句子。

(5)联系上下文,同座间互相探讨,在探讨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人物精神的伟大。

相机出示重点句子:“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重点朗读这段话,在读中感悟人物之所以不平凡的内在原因。

(6)总结全文。

师:正是因为他的心被这样一种力量占据着,所以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局势,毫不犹豫地选择留下;面对魔鬼般的敌人,他依然保持着他那严峻的态度;面对凶狠的法官,亲人的呼喊,能那样的镇定、从容。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他更是一个伟大的人。为什么?因为他的心——生:(齐读重点句师:就是这样一个不平凡的人,他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二、创设情境,升华情感,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

2、再读文章的首尾两个部分,体会他们在内容上的联系和情感表达的作用。

3、朗读课文首尾两个部分。

三、读写结合,抒发情感。

1、结合李大钊牺牲82年纪念活动,创设情境,读写结合。

2、师生共同交流自己的感受。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一课时(热门17篇)篇十一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鉴于崭新的阅读理念,审视阅读教学的过程,本课时设计着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表达读后感、掌握学习方法和文章的表达方法,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文情文理的共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3、领悟课文运用对比、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2、教师准备:制作ppt演示课件,相关教具。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理清思路。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除开头外,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同时我们还了解到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即使在局势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他仍然坚决留京工作,那么接下来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8至17自然段,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简单的导入语意在唤起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回忆,让学生理清思路,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二、新授课文,渗透学法。

1、这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钊的?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波浪线,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面对敌人的抓捕,李大钊的表现如何?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直线,读一读,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

4、“我”的表现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找出敌人、李大钊、“我”不同的表现,为下面学习对比写法打下基础。

5、现在我们把敌人、李大钊、“我”不同的表现联系起来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李大钊同志在被捕时那种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大无畏精神。

6、过渡性语言:这样的写法叫对比,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之前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哪篇也运用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匆匆》一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

7、(拿出课前准备的两个不一样的布娃娃)你能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出你更喜欢其中一个吗?(提示学生抓住样子、色彩、用料等方面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明确了解到对比写法大量应用于写作中后,再让学生充分掌握对比写法的好处,然后尝试运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这样层层深入,让学生习得写作方法。

三、迁移学法,自学自悟。

1、小结学法(读—画—议),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文,了解片段大意。

(2)圈画句子,体会人物思想。

(3)小组商议,掌握文本信息。

自学提示:在法庭上,李大钊的表现如何?(找出相关语句)母亲、妹妹表现如何?“我”的表现又如何?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变化?(按自学提示阅读18—29自然段。)。

【设计意图】自学提示里的问题有效引导学生体会李大钊在法庭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平静慈祥、安定沉着,也正因为李大钊的这种表现深深地感染了家人,让家人学会化悲痛为力量,变得坚强。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自学成果。(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设计意图】学贵有法,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不仅使学生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终生。“在法庭上”这个部分的内容与前一部分“被捕时”结构上类似,师生合作归纳学习方法后,学生先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文,再同桌交流学习心得,最后集集体智慧共同汇报学习课文,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培养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的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体悟中心,升华文本。

过渡性语言:可怕的一天无奈地发生了,当“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后,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这是多么令人伤心欲绝呀!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朗读最后3个自然段,缅怀这位革命烈士。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去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开头: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夺去了数以万计人民的生命,许多人痛失家园,这突如其来的灾害,震惊了世界各地。

【设计意图】教学中结合当前社会上发生的大事,令学生拓宽视野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地掌握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最后安排尝试练写,使学生习得方法。

4、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英勇牺牲了,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李大钊或李大钊的家人说,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心中的点滴吧!

5、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心中应有千言万语想表达,此举正好符合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做到读写结合的要求。

五、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课后找有关李大钊同志的书籍读一读,也可听听爷爷奶奶讲革命故事。

六、板书设计。

被捕前 局势严重 坚持工作。

被捕时 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

法庭上 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被害后 无比悲痛 铭记日子。

【设计意图】板书再现了课文的脉络,让学生一看就能把握文章的主旨。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一课时(热门17篇)篇十二

1、针对课文的`特点,借助课外资料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在读书体悟中,感受李大钊不仅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更是一个伟大的人,并从中受到熏陶与感染。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李大钊言行的重点语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读中加深对人物的了解,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体验。

1、创设情境,挑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

2、搭建平台,拉近时空距离,以文本为载体,让学生、教师、作者之间情感交融。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师生谈话,单元整体导入。

2、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师生交流资料。

5、学生默读课文,围绕自己感受很深的地方作批注。

6、集体交流“被捕前”、“被捕时”这两部分的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1、集体交流“被捕后”这一部分。

2、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感受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对表达感情所起的作用。

3、读写结合。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一课时(热门17篇)篇十三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读写写“勉强、僻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抓住重点段落长文短教,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感情朗读升华学生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李大钊的言行,激发学生对李大钊的敬仰之情,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二、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重点说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课,初步认识李大钊。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革命先驱,大家看他是谁?

课件出示李大钊图,学生齐说,师板书:李大钊。

2、交流资料。

对于李大钊,你有哪些了解?(生说)。

老师也收集了一段关于他的视频资料,大家请看:播放视频。

3、导入。

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对李大钊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来学习十八课,进一步认识李大钊同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课前,老师让大家读书了,能读正确吗?老师检查一下。

课件出示生字词:勉强 恐怖 夹衣   瞅了瞅 军阀等。

2、课件出示易错词语及拼音,指导读。

3、指导理解军阀,课件出示军阀意思。

师简介军阀:当时中国各路军阀为了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争夺更大的权益,相互之间频频发生战争,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这里的军阀指的是奉系军阀,文中提到的张作霖是奉系军阀的头领。

三、整体感知。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的是谁回忆谁的事情?女儿李星华按时间顺序在文中回忆父亲李大钊的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一想。

指名回答,并板书:被捕前  被捕时  法庭上   被害后。

2、同学们通过预习就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你们真会读书。

四、深入学文。

(二)集体交流。

a被捕前。

1、指名读有关内容,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七段,

2、学生谈感受,

根据学生的谈话教师适时用课件出示重点词语,如:坚决、哪能等。

3、从哪些可以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自由轻声读2——6自然段。

(1、父亲早出晚归2、烧书籍和文件3、工友阎振三被抓)。

师:你知道阎振三是谁吗?“阎振三”是我们党北方革命指挥机关的交通联络员。他的被捕,预示着敌人将疯狂地镇压革命,共产党人处境非常危险。

4、创设情境读书。

(1)学生练习读,指名读一读,看谁最能把李大钊的坚定的语气读出来。

5、从父亲坚定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他是位怎样的革命者?

b、学习被捕时。

1、学生读出有关语句,抓住不慌不忙、惯有的严峻态度谈。

2、指导有感情读。

c、学习法庭上。

1、生读有关句子,课件出示文中的话:

2、指三名学生动情读,师问:你们为什么读得那么伤心呢?(抓住“乱蓬蓬、没带眼镜”谈,课件变红)。

师创设情景: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李大钊被捕后受尽敌人残酷拷打和折磨,敌人惨无人道地用竹签敲进他的指缝里,最后竟拔去了他双手的指甲。十指连心啊!那是怎样的痛啊!在受到了这样的残酷折磨后,我看的仍是父亲“平静”而“慈祥”的脸。(课件“平静、慈祥”变红)。

3、透过“平静””和“慈祥”这两个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大钊?

4、指导学生谈感受到的李大钊的高贵品质,并结合后面的内容深入认识。

5、多么伟大的李大钊啊,受到了这样的残酷折磨后,仍然坚贞不屈,无所畏惧,女儿除了对他的心疼外,还有一种怎样的情感在里面?指导有语气读。

d、中心句的理解。

1、生说这句话,出示:他的心被一种……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2、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指的是什么?(相信革命事业一定会取得胜利,人民一定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3、指导朗读。

(1)、此时这句话,你觉得怎样读,才会把李大钊的心情读出来?(学生说,课件配上国际歌)。

(2)、指名读,齐读(坚定、底气十足、充满力量)。

五、总结提升。

师:出示课件:音乐渲染。

师激qing述说:1927年4月28日,这是一个春天的下午,李大钊与另外19位年轻的革命者一起走向了刑场。他们的青春本来应该像春花一样灿烂,而此刻他们面对的却是两以巨大而阴森的绞刑架。大钊同志深情地望了一眼亲爱的战友,然后头也不回地第一个走上了绞架,神色未变,从容就义,他牺牲时还不到38岁。

1、指名读。

2、现在,你想为李大钊献上什么,有什么话想对他诉说呢?

生激qing述说。

3、总结:

像李大钊这样的烈士还有千千万万,他们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其革命精神依旧影响着大家。十六年后,人民没在忘记他们,8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大家仍然没有忘记他们,不管多少年,我们都不会忘记他们,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继续阅读革命故事,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遗志!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一课时(热门17篇)篇十四

该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是纪念自己的父亲被害之日所作的文章。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1、学写本课10个生字。

2、读读记记“书籍、抽屉、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瞪眼、魔鬼、苦刑、残暴、匪徒、拘留、勉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迁移运用。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2、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3、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借助资料理解文本,写法迁移运用。

1、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课件。

两课时。

1、了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

4、感悟人物品质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理清课文条例,感悟人物品质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导: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并划出本单元学习目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导读内容,划出本组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

2、指名说说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3、(课件出示学习要求)齐读学习目标。指出,课文的叙述顺序有哪些?强调要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体会课文的表达顺序,并学习运用。

1、让我们首先一起走进《18.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强调“回忆”重读)。

3、交流李大钊的资料。(师看情况补充)。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1、检查生字读音,指导魔、等字的写法。

3、同桌检查读课文。

4、用一句话概括李星华回忆父亲李大钊什么事?这件事是从哪一段到哪一段记叙的?

1、默读课文,这部分内容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给你留下印象很深刻的是什么?简单划句子,做批注。

(1)、交流: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

理清条理,归纳小标题: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3)、文中哪些事给你下深刻的印象?

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指导。重点解决:

a、被捕前,局势紧张。如果学生交流到“我看到父亲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就引导,父亲为什么这么做,找出有关语句,同时点出,文章不仅首尾照应,还有这样的前后照应,这样的前后照应就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介绍清楚了。并让学生找一找与“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相照应的句子。

b、重点练习朗读你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

c、通过交流,你觉得李大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在学生交流“文中哪些事给你下深刻的印象”时,随机问学生,在交流完后,在回顾一下。是什么原因使李大钊成为这样的人呢?快速浏览全文,划出有关的句子。交流,齐读。

2、在这种力量的鼓舞下,李大钊的那些言行令你最为感动或印象最深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并联系上下文,看看作者有什么手法表现了李大钊的高尚品质。学生自学。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搜集李大钊在狱中的情况。

1、积累语言,并学会前后照应、对比写法。

2、领悟理想信念对英雄人物的作用。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积累语言,并学会前后照应、对比写法。

出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齐读。

在这种力量的鼓舞下,他的那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呢?上节课老师请大家围绕这句话,划出李大钊同志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言行,并联系上下文,看看作者作者使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写出了李大钊的高尚品质。大家做好批注了吗?好,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看一下自己做的批注,准备交流。

(一)首先我们交流被捕前。

1、被捕前,品味重点句,体会李大钊同志对待工作认真和高度负责的精神。

a、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1)抓住含糊的回答,理解什么是含糊的回答,为什么要含糊的回答?

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进而体会到父亲对待工作的认真严肃。

(2)用对比的手法写出父亲对工作的负责,对亲人的爱。

(3)谁愿意再读读这段话?(评价,要读出作者当时的疑惑)。

b、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抓住语言描写表现李大钊对工作的负责,不怕危险。引:为什么不能离开?

(2)如果让你来读李大钊的话,你会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坚决)你从哪品味出来的这份坚决?(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3)给句子“我哪能离开呢?”换个说法:“我不能离开。”两个句子比较,体会父亲的坚决。试着读出父亲的坚定。

(4)、有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父亲说的话。设计情境读:

父亲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父亲说:——(男生读)。

母亲劝他离开北京,父亲说:——(女生读)。

母亲和朋友多次劝他离开北京,父亲坚决地说:——(齐读)。

教师小结:是啊,正因为——引读: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所以——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二)、法庭上。法庭上父亲的那些言行有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1)“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这一神态描写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

(2)“平静”体会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无所畏惧,坚强不屈,严守党的机密。

(3)“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4)、你知道敌人对李大钊都施了什么重刑吗?补充资料(如果学生课前有查到资料,可以让学生交流)。

李大钊被捕以后,受尽了敌人的残酷拷打和折磨,敌人惨无人道地用竹签敲进他的指缝里,最后竟剥去了他双手的指甲。)引导学生想象在此时,李大钊和敌人的语言、神态。但是这一部分内容课文中并没有介绍,我们在上一节课了解到,这篇文章多处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是文章结构紧凑,并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得很清楚,如果我们能够仿照我们这篇文章的写法,抓住李大钊和敌人的动作、语言、神态,运用对比写法,将李大钊在狱中与敌人斗争的场面的补充上去,与上文形成前后照应,大家能做到吗?写的时候,可以运用上文中的词语。

a、学生练笔。

b、交流练笔,并及时评价。

c、通过刚才的练笔交流,大家对李大钊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d、是啊,正是因为_---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所以——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更是信念的力量。

e、既然狱中这部分内容的描写更能突出人物的品质,那为什么作者没有写呢?

因为这部分内容不是作者亲眼所见,可见作者虽然对自己的父亲充满了崇敬与怀念,但是在写回忆录时,还是尊重了自己所看到的事实。这就也回忆录写法的一个特点。

f、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1)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他要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亲人。)。

(2)、父亲的`表现对我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引导学生体会“我”受父亲的影响,变得这么勇敢、机智,她和哥哥受父亲的影响,成为革命青年,继续父亲未完的道路。

(3)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朗读时读出父亲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我”的机智、勇敢,敌人的冷酷与凶残。

1、导:李大钊被残暴的敌人执行了绞刑,你知道什么是“绞刑”吗?

(补充资料,李大钊是被军阀张作霖用绞刑绞死的,他们对李大钊“三绞处决”,即在受刑人的脖颈上套上绳索,背上插上一根棍棒第一绞,把舌头勒出来,第二绞把眼珠子勒出来,第三绞,七窍流血而身亡。敌人为了延长李大钊的痛苦,绞杀整整进行了40分钟。)。

2、同学们,我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痛斥那些魔鬼,那些刽子手,但是李大钊同志还是面无惧色的面对这一切。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对革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3、学生根据提示完成句子练习。

正是因为李大钊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

被捕前,他;

被捕时,他;

在狱中,他;

法庭上,他;

刑场上,他。

1、抄写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

2、整理课堂小练笔。

1、读革命题材小说。

2、办一期理想与信念的手抄板。

爱家人动作语言神态对比。

忠于革命对比。

坚贞不屈前后照应。

回忆录尊重事实。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一课时(热门17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语文教案-十六年前的回忆。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简介李大钊。

(可让学生结合手里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然后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2.指名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1)正音:待会儿、沉着。

(2)指名回答思考题。

(课文主要讲了李大钊同志的三件事:被捕前、被捕、在法庭上。)。

三、分小组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10个生字的字音,会用生字组词。

2.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3.辨析词语。

阀()娱()僻()怖()宪()。

伐()误()避()布()选()。

胖()刑()押()舅()绞()。

伴()形()胛()臼()较()。

四、分组探究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如:“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3.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

4.组内初步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作上记号,待合作探究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一课时(热门17篇)篇十六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刽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刽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李大剖吗?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被捕以后,受了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4月28日反动派绞死了李大制。这篇文章是李大铡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当时正是李大制遇难十六周年。所以文章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重正音)。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理解回答:主要写了李大例牺牲的经过。)。

3.课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事,请同学们概括一下:

第一件: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件: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

第三件:写父亲被捕的情形。

第四件:讲在法庭上父亲与敌人作斗争。

第五件:写父亲被害之后的情形。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被难”是什么意思?(遭受灾难的意思,这里指李大铡同志被害)。

十六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军阀割据,张作霖入关,占领河北等地,镇压革命运动。)。

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主要讲了什么呢?(讲我永远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这一天。)。

2.指名读第二段。

(1)父亲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总是耐心他讲给“我”听)这次为什么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含糊”是什么意思?(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向孩子们谈心的时候,而且烧毁文件的事情是很难向孩子说清楚的。“含糊”指说话的意思不清楚。)。

(2)从哪些地方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铡的工作越来越紧张?(父亲早出晚归,整理书籍和烧毁文件,工友被捕。)。

(3)李大制在局势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为什么果断不离开北京?这说明了什么?

(李大铡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很重要,他明白形势非常危急,个人处境十分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高度负责的精神。)。

(4)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局势紧张,但李大铡不离开工作岗位,说吩他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

四、朗读第一、二段。(要求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语气。)。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借助“思考·练习”1理解第三、四段内容。

课后反思:上完这节课,给我留下深深的思考。

总之,一节课下来,使我深刻地感受到:理想的阅读,应该是课文--学生--教师--作者四者之间对话交流的平等互动关系。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一课时(热门17篇)篇十七

生:愿意!(齐)。

生:我是先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再读“读写例话”,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生:我是先读课前“导读”、“预习”,然后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读课后的“读写例话”,思考课后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

师:挺好!还有不同的吗?

人记事的文章。

生:我借助字典查阅并理解了本课的生字、新词,还到图书馆查阅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我还运用了反复朗读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

师:你们很会自学,现在还需要再自学一会儿吗?

生:不用!(齐)。

师:那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自学后的收获好吗?

生:好!(齐)。

师:提一点要求:交流时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先来说说你现在的学习收获?(几个学生抢先介绍李大钊、张作霖及中国当时的社会背景)。

生:通过读课前的预习,我知道了本课为什么以《十六年前的回忆》为题。(读预习内容)。

生:1927年4月28日。(齐)。

师:对!(板书:1927年4月28日)我们应牢牢记住这个日子!(生继续汇报自学内容。当几人讲读第7自然段后,一生问)。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至都明白为止。学生继续汇报学习收获)。

(当学生讲读课文最后一部分以后)。

师:当时全家人的心情非常悲痛,谁能试着有感情的读一读?(一学生试读后,学生评价)。

教师指导:当时母亲伤心过度,“我”又哭了,声音是沙哑、颤抖的,语速应稍慢一些。(学生练读后,几生试读)。

师:读得太感人了!(掌声起)。

师:你还想读哪一段?

(几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师生共评,教师范读第七自然段后学生齐读)。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课后再练读。通过理解与朗读课文,你认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由答)。

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师:刚才××同学谈到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生齐答)。

师:谁能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训练重点的理解?(几生谈后,师问:)。

师:什么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通过读课后的“读写例话”我知道……。

师:你也很会学习!课文中还有一些地方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大家找找看,可以和小组同学共同探讨。(学生交流后集中汇报)。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思考后答)。

师:我们以后阅读时应注意看看哪些文章中运用了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在作文时有机地运用这种写法。

师: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到这儿,你们看行不行?

生:行!(齐)。

师:我为大家准备了两篇文章,你们想不想看看?(出示阅读材料)。

生:想(齐)。

师:那你认为在阅读这两篇文章时应注意什么?

生:读文后应弄清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还要看看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

师:一会儿发给你后,你要看看文中还有什么要求。可以选择你喜欢的一篇来阅读,如果能阅读两篇更好,可以找合作伙伴共同完成。

(学生自由阅读后汇报,师及时点拨)。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下节课再继续交流好吗?

生:好!

(下课!)。

相关范文推荐

    年轻检察人员心得体会(热门20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经历的重要整理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下面是一些写得非常好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写作上的指导和

    团委调研发言材料(热门23篇)

    发言稿中的语言应该简练明了,重点突出,结构合理,能够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共鸣。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流行的辞别和感谢词句,以在特定场合中更加得体地表达

    梦想和理想的演讲稿(精选19篇)

    理想是指人们心中向往的美好目标和追求,它是人生的动力来源之一。拥有理想是快乐的源泉,它让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每个

    如何写资金的申请报告格式(热门19篇)

    报告范文可以通过文字、图表、图片等多种形式来呈现,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我们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参考和指导。尊敬的__镇平志村

    教师工作总结思想政治方面大全(19篇)

    通过教师工作总结,我们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还能够为其他教师提供宝贵的经验与建议。教师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教师在教学和教育工作中的表现和成果的全面总结。

    学校行政部门工作总结(精选14篇)

    通过总结自己的工作,我们可以发现问题、改进方法,提高在工作中的效率和质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帮助大家改进写作水平。我自20xx年x

    委托代建合同的法律法规(优质19篇)

    合同协议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律工具,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合作的顺利进行。接下来,小编会为大家解析一些常见的合同协议争议案例,以及如何避免类似问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

    长江保护心得体会和方法(汇总17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和重视,通过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经验,可以让身边的人获得启发和借鉴。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vip客户维护心得(热门20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积极的思考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得体会的写作技巧,我们一起来看一些范文示例。

    合伙人终止合作协议大全(19篇)

    在合作过程中,合伙协议的修改、终止和解除应当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规定。以下是一些成功合作案例中的合伙协议,值得借鉴和学习。甲方:乙方:经过双方协商,同意终止执行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