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精选10篇)

时间:2024-01-21 作者:储xy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篇一

1、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

2、简介李大钊。

(可让学生结合手里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然后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2、指名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1)正音:待会儿、沉着

(2)指名回答思考题。

(课文主要讲了李大钊同志的三件事:被捕前、被捕、在法庭上。)

三、分小组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10个生字的字音,会用生字组词。

2、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3、辨析词语

阀( ) 娱( ) 僻( ) 怖( ) 宪( )

伐( ) 误( ) 避( ) 布( ) 选( )

胖( ) 刑( ) 押( ) 舅( ) 绞( )

伴( ) 形( ) 胛( ) 臼( ) 较( )

四、分组探究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如:“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3、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

4、组内初步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作上记号,待合作探究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上节课归纳的疑难问题。)

二、合作学习

1、教师引导学生找中心句。

(教师可设计一个问题:李大钊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是什么样的力量占据着他的心?学生会很快找到答案:是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2、围绕“信心”一词,展开联想。

(引导学生围绕“信心”一词,联想到战争年代革命英雄黄继光、刘胡兰、董存瑞……是因为他们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相信革命事业必定会取得胜利,才使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

3、学习“被捕前”。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精神。

引导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两句话,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品味词语所包含的意思。

(1)“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4、学习“被捕时”。从人物的神态中体味人物的品格。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枪,就向外走。”

(2)面对凶恶的敌人,“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

5、体会对比描写手法的反衬作用。

“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均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要让学生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6、学法迁移,自学“在法庭上”。

(可放手让学生按以上的方法,讨论、自学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学生会很快找出直接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和神态的语句,找出描写敌人和家人的神态和语言的语句,通过讨论,分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最后可让学生分角色上台表演、深化理解。)

三、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教师应让学生学习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1、弄清什么叫“前后照应”。

2、试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说说有什么好处。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

(2)我蹲在旁边,看到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同学之间展开评价。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后收集有关李大钊的资料,互相交流一下。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篇二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读写写“勉强、僻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抓住重点段落长文短教,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感情朗读升华学生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李大钊的言行,激发学生对李大钊的敬仰之情,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二、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重点说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课,初步认识李大钊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革命先驱,大家看他是谁?

课件出示李大钊图,学生齐说,师板书:李大钊

2、交流资料

对于李大钊,你有哪些了解?(生说)

老师也收集了一段关于他的视频资料,大家请看:播放视频

3、导入

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对李大钊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来学习十八课,进一步认识李大钊同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齐读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

二、检查预习

1、 课前,老师让大家读书了,能读正确吗?老师检查一下

课件出示生字词:勉强  恐怖  夹衣    瞅了瞅  军阀等

2、课件出示易错词语及拼音,指导读

3、指导理解军阀,课件出示军阀意思

师简介军阀:当时中国各路军阀为了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争夺更大的权益,相互之间频频发生战争,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这里的军阀指的是奉系军阀,文中提到的张作霖是奉系军阀的头领。

三、整体感知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的是谁回忆谁的事情?女儿李星华按时间顺序在文中回忆父亲李大钊的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一想。

指名回答,并板书:被捕前   被捕时   法庭上    被害后

2、同学们通过预习就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你们真会读书。

四、深入学文

(二)集体交流

a 被捕前

1、指名读有关内容,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七段,

2、学生谈感受 ,

根据学生的谈话教师适时用课件出示重点词语,如:坚决、哪能等。

3、从哪些可以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自由轻声读2——6自然段

(1、父亲早出晚归2、烧书籍和文件3、工友阎振三被抓)

师:你知道阎振三是谁吗?“阎振三”是我们党北方革命指挥机关的交通联络员。他的被捕,预示着敌人将疯狂地镇压革命,共产党人处境非常危险。

4、创设情境读书

(1)学生练习读 ,指名读一读,看谁最能把李大钊的坚定的语气读出来。

5、从父亲坚定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他是位怎样的革命者?

b、学习被捕时

1、学生读出有关语句,抓住不慌不忙、惯有的严峻态度谈。

2、指导有感情读。

c、学习法庭上

1、生读有关句子, 课件出示文中的话:

2、指三名学生动情读,师问:你们为什么读得那么伤心呢?(抓住 “乱蓬蓬、没带眼镜”谈,课件变红)

师创设情景: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李大钊被捕后受尽敌人残酷拷打和折磨,敌人惨无人道地用竹签敲进他的指缝里,最后竟拔去了他双手的指甲。十指连心啊!那是怎样的痛啊!在受到了这样的残酷折磨后,我看的仍是父亲“平静”而“慈祥”的脸。(课件“平静、慈祥”变红)

3、透过“平静””和“慈祥”这两个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大钊?

4、指导学生谈感受到的李大钊的高贵品质,并结合后面的内容深入认识。

5、多么伟大的李大钊啊,受到了这样的残酷折磨后,仍然坚贞不屈,无所畏惧,女儿除了对他的心疼外,还有一种怎样的情感在里面?指导有语气读。

d、中心句的理解

1、生说这句话,出示:他的心被一种……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2、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指的是什么?(相信革命事业一定会取得胜利,人民一定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3、指导朗读

(1)、此时这句话,你觉得怎样读,才会把李大钊的心情读出来?(学生说,课件配上国际歌)

(2)、指名读,齐读(坚定、底气十足、充满力量)。

五、总结提升

师:出示课件:音乐渲染

师激qing述说:1927年4月28日,这是一个春天的下午,李大钊与另外19位年轻的革命者一起走向了刑场。他们的青春本来应该像春花一样灿烂,而此刻他们面对的却是两以巨大而阴森的绞刑架。大钊同志深情地望了一眼亲爱的战友,然后头也不回地第一个走上了绞架,神色未变,从容就义,他牺牲时还不到38岁。

1、指名读。

2、现在,你想为李大钊献上什么,有什么话想对他诉说呢?

生激qing述说

3、总结:

像李大钊这样的烈士还有千千万万,他们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其革命精神依旧影响着大家。十六年后,人民没在忘记他们,8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大家仍然没有忘记他们,不管多少年,我们都不会忘记他们,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继续阅读革命故事,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遗志!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针对课文的特点,了解李大钊被捕前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在读书感悟中,感受李大钊不仅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更是一个伟大的人,并从中受到熏陶与感染。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李大钊言行的重点语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读中加深对人物的了解,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1、创设情境,挑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

2、搭建平台,拉近时空距离,以文本为载体,让学生、教师、作者之间情感交融。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师生谈话,单元整体导入。                

2、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师生交流资料。

5、学生默读课文,围绕自己感受很深的地方作批注。

6、集体交流“被捕前”、“被捕时”这两部分的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1、集体交流“被捕后”这一部分。

2、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感受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对表达感情所起的作用。

3、读写结合。

课前准备:

1、课件、黑板条。

2、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李大钊的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师生谈话,单元整组导入。

师: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第三组课文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将一起感受那一幅幅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

二、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1、学生读题,教师在关键词下面做上记号:十六年前的回忆

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质疑。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书反馈。

(1)读词。(黑板条出示本课生字中容易读错的词语、多音字)

书籍     抽屉   严峻   瞅了瞅

披散     散步   勉强   待了一会儿

(2)读题,说说自己对课题都有了哪些了解。

(3)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对课文内容进行理序。

同学们,其实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父亲李大钊身上的故事。

四、师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1、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2、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时代背景以及人物的生平。

五、独立阅读,走近人物内心。

1、自主阅读,圈点批划。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我当学生的时候读过,当老师以后也读过,但每一次读,我的心里都会有一种深深的感动。现在,请再读课文,细细地读,看看,在你读的过程中,围绕着李大钊这个人,他说的哪些话,做的哪些事令你感受最深?一边读,一边做批注。

2、读中指导。

3、小组交流。(此环节根据学生的学情作相应的调整。如果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读书批注比较充分,观点鲜明,则考虑直接进入集体交流。)

六、集体交流,走进人物内心。

(一)“被捕前”这部分。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

1、指名读,教师相机出示重点段,学生扣住段中的重点句子,先议后读。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生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上挂至课文的2-6自然段的内容,通过“局势越来越紧张”和父亲态度的对比,感受人物的内心。

(3)引导学生扣住段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有感情朗读。学生要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预设如下:

——由“坚决”体会到李大钊说话时的毫不犹豫;态度的坚定;留下的决心。

——由“不能轻易”、“哪能离开”体会到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离开的。

——由“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么重要”体会到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

2、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读中体会李大钊不同于普通人的地方——是一个把党的工作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

(二)“被捕时”这部分。(课文的第八自然段至第十七自然段)

1、学生选读课文的第11自然段,引导学生扣住关键词语“不慌不忙”,走进人物内心。

2、学生选读课文的第17自然段,引导学生扣住关键词语“态度严峻”,走进人物内心。

师:“严峻”?可以是“严肃”。你从“严峻”想到了什么?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集体交流“被捕后”这部分,走进人物内心。(课文的第十八自然段至第二十九自然段)师生依照自己的情感体验,选读相关语句,谈感受。具体预设如下:

1、学生选读课文的第19自然段。

(!)学生读议第19自然段。

(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父亲”外表的变化谈感受。

2、依循学生的阅读需要,以课文的第22自然段为切入点,上挂下联。

(1)生自由朗读课文的第22自然段。

(2)根据段中的第1、2句话,挑起疑问。

师:这是我们被捕十多天之后,亲人间的第一次见面,其实也是最后一次见面。人之常情,我们多么希望父亲能对我们说些什么啊!可是,文章怎么写的?请同学们读一读第22自然段的第1句和第2句话。

生朗读课文

师:“没有说一句话”,为什么?我在想。父亲是不是不爱他的孩子?谁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4)教师小结,回扣段中的重点句子。

(5)联系上下文,同座间互相探讨,在探讨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人物精神的伟大。

相机出示重点句子:“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重点朗读这段话,在读中感悟人物之所以不平凡的内在原因。

(6)总结全文。

师:正是因为他的心被这样一种力量占据着,所以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局势,毫不犹豫地选择留下;面对魔鬼般的敌人,他依然保持着他那严峻的态度;面对凶狠的法官,亲人的呼喊,能那样的镇定、从容。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他更是一个伟大的人。为什么?因为他的心——生:(齐读重点句师:就是这样一个不平凡的人,他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二、创设情境,升华情感,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表达方式。

2、再读文章的首尾两个部分,体会他们在内容上的联系和情感表达的作用。

3、朗读课文首尾两个部分。

三、读写结合,抒发情感。

1、结合李大钊牺牲82年纪念活动,创设情境,读写结合。

2、师生共同交流自己的感受。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篇四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回忆父亲遇难过程的文章。本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第一部分讲被捕以前,第二部分讲被捕,第三部分讲在法庭上,从中表现李大钊对革命高度负责,处乱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的,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民深沉的爱。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认识“瞅、钊”两个字,能正确写出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查找有关李大钊同志的资料,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领会描述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构想:学生通过互助学习,先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按练习的提示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语句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的伟大的革命精神,注意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写法的好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的背景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李大钊其人,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结合课文理清顺序并认真学习、阅读课文。

学生学习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李星华回忆她的父亲李大钊的文章,当时,正值她的父亲遇难16周年。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同志,他的血是不会白流的,祖国和人民将永远怀念他。

3、课前同学们已经查找了资料,关于1927年的中国,你们了解了什么?

4、自奉系军阀张作霖入京后,白色恐怖更加严重了,在这种情况下,李大钊同志是怎样被捕的呢?又是怎样同敌人作斗争的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边读边想,完成下列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这篇课文是谁写的,在什么时候写的,是回忆谁的?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的哪激件事情?

(4)画出你认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2、出示李大钊的图像。问:你知道李大钊吗?(学生能答多少就答多少,答得好的给与充分的鼓励)

3、教师补充介绍李大钊。

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6日被张左林逮捕,被捕后,受了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4 月28日反动派绞死李大钊。

4、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书籍、军阀、娱乐、剧烈、恐怖、匪徒、舅舅

(1)学生认读生字词语。

(2)学生相互提醒应注意的书写等问题。

(3)把你认为难写的字写写。

三、认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2、交流阅读的初步感受(围绕李大钊的忠于革命精神来谈;也可能会谈到军阀的残酷,革命战争的严峻,作者当年的机智勇敢和李大钊对家人的爱等,都应该肯定)

四、再次快速阅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学生默读。

2、讨论交流叙述顺序。(讲被捕前——被捕时——被审——被捕后为线索)

五、汇报交流

1、小组交流写了李大钊同志的几件事及对画出的句子的体会。

2、全班交流。

(1)课文写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及牺牲的几件事。

(2)提出小组内画出的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鼓励学生深入读书,联系全文来加深理解。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3、查阅李大钊生平事迹。

板书设计:

2、十六年前的回忆

1927年4月28日

被捕前       工作紧张

李大钊      被捕时       从容不迫

法庭上       安定沉着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篇五

1、学写本课10个生字。

2、读读记记“书籍、抽屉、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瞪眼、魔鬼、苦刑、残暴、匪徒、拘留、勉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迁移运用。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2、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3、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借助资料理解文本,写法迁移运用。

1、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课件。

两课时。

1、了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

4、感悟人物品质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理清课文条例,感悟人物品质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一、“单元导读”入手,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导: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并划出本单元学习目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导读内容,划出本组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

2、指名说说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3、(课件出示学习要求)齐读学习目标。指出,课文的叙述顺序有哪些?强调要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体会课文的表达顺序,并学习运用。

二、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1、让我们首先一起走进《18.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强调“回忆”重读)

2、“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李星华回忆了谁呢?(板书:李大钊)

3、交流李大钊的资料。(师看情况补充)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三、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读音,指导魔、等字的写法。

3、同桌检查读课文。

4、用一句话概括李星华回忆父亲李大钊什么事?这件事是从哪一段到哪一段记叙的?

四、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这部分内容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给你留下印象很深刻的是什么?简单划句子,做批注。

(1)、交流: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

理清条理,归纳小标题: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3)、文中哪些事给你下深刻的印象?

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指导。重点解决:

a、被捕前,局势紧张。如果学生交流到“我看到父亲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就引导,父亲为什么这么做,找出有关语句,同时点出,文章不仅首尾照应,还有这样的前后照应,这样的前后照应就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介绍清楚了。并让学生找一找与“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相照应的句子。

b、重点练习朗读你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

c、通过交流,你觉得李大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在学生交流“文中哪些事给你下深刻的印象”时,随机问学生,在交流完后,在回顾一下。是什么原因使李大钊成为这样的人呢?快速浏览全文,划出有关的句子。交流,齐读。

2、在这种力量的鼓舞下,李大钊的那些言行令你最为感动或印象最深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并联系上下文,看看作者有什么手法表现了李大钊的高尚品质。学生自学。

五、回顾学习收获,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搜集李大钊在狱中的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语言,并学会前后照应、对比写法。

2、领悟理想信念对英雄人物的作用。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积累语言,并学会前后照应、对比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

出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齐读。

在这种力量的鼓舞下,他的那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呢?上节课老师请大家围绕这句话,划出李大钊同志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言行,并联系上下文,看看作者作者使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写出了李大钊的高尚品质。大家做好批注了吗?好,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看一下自己做的批注,准备交流。

二、品读,理解写法,迁移运用。

(一)首先我们交流被捕前。

1、被捕前,品味重点句,体会李大钊同志对待工作认真和高度负责的精神。

a、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1)抓住含糊的回答,理解什么是含糊的回答,为什么要含糊的回答?

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进而体会到父亲对待工作的认真严肃。

(2)用对比的'手法写出父亲对工作的负责,对亲人的爱。

(3)谁愿意再读读这段话?(评价,要读出作者当时的疑惑)

b、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抓住语言描写表现李大钊对工作的负责,不怕危险。引:为什么不能离开?

(2)如果让你来读李大钊的话,你会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坚决)你从哪品味出来的这份坚决?(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3)给句子“我哪能离开呢?”换个说法:“我不能离开。”两个句子比较,体会父亲的坚决。试着读出父亲的坚定。

(4)、有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父亲说的话。设计情境读:

父亲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父亲说:——(男生读)

母亲劝他离开北京,父亲说:——(女生读)

母亲和朋友多次劝他离开北京,父亲坚决地说:——(齐读)

教师小结:是啊,正因为——引读: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所以——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二)、法庭上。法庭上父亲的那些言行有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1)“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这一神态描写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

(2)“平静”体会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无所畏惧,坚强不屈,严守党的机密。

(3)“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4)、你知道敌人对李大钊都施了什么重刑吗?补充资料(如果学生课前有查到资料,可以让学生交流)

李大钊被捕以后,受尽了敌人的残酷拷打和折磨,敌人惨无人道地用竹签敲进他的指缝里,最后竟剥去了他双手的指甲。)引导学生想象在此时,李大钊和敌人的语言、神态。但是这一部分内容课文中并没有介绍,我们在上一节课了解到,这篇文章多处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是文章结构紧凑,并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得很清楚,如果我们能够仿照我们这篇文章的写法,抓住李大钊和敌人的动作、语言、神态,运用对比写法,将李大钊在狱中与敌人斗争的场面的补充上去,与上文形成前后照应,大家能做到吗?写的时候,可以运用上文中的词语。

a、学生练笔。

b、交流练笔,并及时评价。

c、通过刚才的练笔交流,大家对李大钊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d、是啊,正是因为_---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所以——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更是信念的力量。

e、既然狱中这部分内容的描写更能突出人物的品质,那为什么作者没有写呢?

因为这部分内容不是作者亲眼所见,可见作者虽然对自己的父亲充满了崇敬与怀念,但是在写回忆录时,还是尊重了自己所看到的事实。这就也回忆录写法的一个特点。

f、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1)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他要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亲人。)

(2)、父亲的表现对我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引导学生体会“我”受父亲的影响,变得这么勇敢、机智,她和哥哥受父亲的影响,成为革命青年,继续父亲未完的道路。

(3)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朗读时读出父亲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我”的机智、勇敢,敌人的冷酷与凶残。

三、引导朗读,情感升华。

1、导:李大钊被残暴的敌人执行了绞刑,你知道什么是“绞刑”吗?

(补充资料,李大钊是被军阀张作霖用绞刑绞死的,他们对李大钊“三绞处决”,即在受刑人的脖颈上套上绳索,背上插上一根棍棒第一绞,把舌头勒出来,第二绞把眼珠子勒出来,第三绞,七窍流血而身亡。敌人为了延长李大钊的痛苦,绞杀整整进行了40分钟。)

2、同学们,我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痛斥那些魔鬼,那些刽子手,但是李大钊同志还是面无惧色的面对这一切。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对革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3、学生根据提示完成句子练习

正是因为李大钊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

被捕前,他;

被捕时,他;

在狱中,他;

法庭上,他;

刑场上,他。

1、抄写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

2、整理课堂小练笔。

1、读革命题材小说。

2、办一期理想与信念的手抄板

十六年前的回忆

爱家人动作语言神态对比

忠于革命对比

坚贞不屈前后照应

回忆录尊重事实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篇六

生:愿意!(齐)

生:我是先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再读“读写例话”,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生:我是先读课前“导读”、“预习”,然后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读课后的“读写例话”,思考课后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

师:挺好!还有不同的吗?

人记事的文章。

生:我借助字典查阅并理解了本课的生字、新词,还到图书馆查阅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我还运用了反复朗读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

师:你们很会自学,现在还需要再自学一会儿吗?

生:不用!(齐)

师:那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自学后的收获好吗?

生:好!(齐)

师:提一点要求:交流时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取长补短。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先来说说你现在的学习收获?(几个学生抢先介绍李大钊、张作霖及中国当时的社会背景)

生:通过读课前的预习,我知道了本课为什么以《十六年前的回忆》为题。(读预习内容)

周年,所以文章以《十六年前的回忆》为题。那你们知道李大钊什么时候被害的吗?

生:1927年4月28日。(齐)

师:对!(板书:1927年4月28日)我们应牢牢记住这个日子!(生继续汇报自学内容。当几人讲读第7自然段后,一生问)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至都明白为止。学生继续汇报学习收获)

(当学生讲读课文最后一部分以后)

师:当时全家人的心情非常悲痛,谁能试着有感情的读一读?(一学生试读后,学生评价)

教师指导:当时母亲伤心过度,“我”又哭了,声音是沙哑、颤抖的,语速应稍慢一些。(学生练读后,几生试读)

师:读得太感人了!(掌声起)

师:你还想读哪一段?

(几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师生共评,教师范读第七自然段后学生齐读)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课后再练读。通过理解与朗读课文,你认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由答)

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师:刚才××同学谈到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生齐答)

师:谁能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训练重点的理解?(几生谈后,师问:)

师:什么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通过读课后的“读写例话”我知道……

师:你也很会学习!课文中还有一些地方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大家找找看,可以和小组同学共同探讨。(学生交流后集中汇报)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思考后答)

师:我们以后阅读时应注意看看哪些文章中运用了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在作文时有机地运用这种写法。

师: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到这儿,你们看行不行?

生:行!(齐)

师:我为大家准备了两篇文章,你们想不想看看?(出示阅读材料)

生:想(齐)

师:那你认为在阅读这两篇文章时应注意什么?

生:读文后应弄清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还要看看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

师:一会儿发给你后,你要看看文中还有什么要求。可以选择你喜欢的一篇来阅读,如果能阅读两篇更好,可以找合作伙伴共同完成。

(学生自由阅读后汇报,师及时点拨)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下节课再继续交流好吗?

生:好!

(下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篇七

(一)学习三、四段抓住前后照应的句子。

(二)通过重点句的学习,体会李大钊的精神。

(三)体会开头、结尾呼应的作用。

(四)有感情地读三、四段。

(一)通过重点句的学习体会李大钊的精神。

(二)认识开头结尾的作用。

(一)学生读第三段,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写李大钊在敌人的法庭上,表现坚定、沉着、毫不畏惧。

(二)教师指名读第三段,找出与下面这句话照应的句子来。

“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从这两句话中,看出什么?(讨论)看出敌人在审讯中理屈词穷,只能使劲地敲着惊堂木,为自己壮胆。

(三)分析重点句:

1.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伟大的力量指什么?)

指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2.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体会出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

3.比较三组句子,哪个好,为什么?

(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2)我看到了他那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脸。

从李大钊的外貌上看出李大钊在狱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短短十几天头发就乱蓬蓬的,可见敌人多么凶狠毒辣。但李大钊的神情仍旧平静而慈祥,说明他对革命事业有必胜的坚定信念,不畏惧敌人,不怕牺牲的从容态度。

4.带着这种感情读这一段。大家评一评谁读得最好?好在什么地方?

(四)学习第四段:

1.默读最后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全家人得知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心情无比的'悲痛。

2.指导朗读。

(1)指名读,说优点、缺点。

(2)老师范读。

(3)跟读,体会感情。

(4)再指名读,评一评,议一议。

3.思考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

(1)读开头和后三个自然段。

(2)讨论问题。

(3)发言总结。

内容上首尾连贯、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谨严,表达清楚;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沉痛心情。

(五)练习设计:

1.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来?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4月6日早晨,妹妹换上了新衣,母亲带她去散步了。

答案:

(1)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2)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

2.课文围绕李大钊讲了哪几件事情?

讲了四件事。第一,李大钊在局势十分危急时刻,仍然在北京坚持革命工作;第二,李大钊被捕经过;第三,李大钊在法庭上所表现的坚定与沉着的意志品质;第四,全家得知李大钊被害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

3.李大钊的表现怎样?

李大钊坚贞不屈、临危不惧、忠于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

(六)作业:

有感情地读课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篇八

【解词造句】

[幼稚]  文中形容因年纪小,缺乏经验,考虑问题比较简单。例:你已经长大了,还这么幼稚,头脑还这么简单!

[被难]  遇难。本课指被敌人杀害。

[军阀]  指拥有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含糊]  指说话的意思不明确,不清晰。例:做事要一丝不苟,丝毫含糊不得。

[娱乐]  使人快乐。例:再往前走,就有好几个娱乐场所。

[轻易]  本课指随随便便。例:不能办的事,不要轻易答应人家。

[恐怖]  惊慌、害怕。例:小孩不宜看恐怖电影。

[宪兵]  本课指军阀手下特殊的武装人员。

[一拥而入]  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例:门被踢开了,几个鬼子一拥而入。

[怒气冲冲]  冲冲:感情激动的样子。形容非常愤怒。例:看到他怒气冲冲的样子,我吓得倒退了几步。

[苦刑]  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罚。

[严峻]  特别严肃。例:张老师对我们的态度一直很严峻。

[纷乱]  杂乱。例:轮船刚靠码头,纷乱的人群就你挤我拥地把舱门口堵塞住了。

[会意]  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例:妈妈做了个手势,我会意地点了点头。

[沉重]  文中指“重”的意思。例:党和人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沉着]  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例:小姑娘沉着的表情,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无论……总是……]  这组关联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都有同样的结果。例:无论他是出于什么考虑,我们总是应当尊重他的意见。

【近义词】

严峻(严肃)  纷乱(混乱)

会意(领会)  幼稚(稚嫩)

【反义词】

幼稚(老练)  含糊(明确)

【词义辨析】

[严重  严峻]

这两个词都是形容词,都有“厉害”的意思,主要区别是:

“严重”指程度深,影响大,也指情况紧急,使用范围较广。“严峻”着重表示“严肃、严厉”,多用来形容人的态度和表情。

[沉重  沉着]

“沉重”指分量大或程度深。“沉着”指遇事冷静、不慌不忙。“沉重”是中性词,可用来形容人的心情,但不可以形容人的表情。“沉着”多用来形容人的神情,有时也可以形容人的表情。

[容易  轻易]

都是形容词,都含有不费力,简单的意思。主要区别是:

“容易”一般指事物内容的深浅和办事难易的程度,“轻易”除指简单容易外,常指对事情态度不慎重,随便,甚至轻率。另外,“容易”不能重叠,“轻易”可以重叠。“容易”可构成习惯性口语“好容易”“好不容易”“谈何容易”,表示不容易,“轻易”可构成“轻而易举”。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篇九

1.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

2.简介李大钊。

(可让学生结合手里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然后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2.指名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1)正音:待会儿、沉着

(2)指名回答思考题。

(课文主要讲了李大钊同志的三件事:被捕前、被捕、在法庭上。)

三、分小组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10个生字的字音,会用生字组词。

2.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3.辨析词语

阀()娱()僻()怖()宪()

伐()误()避()布()选()

胖()刑()押()舅()绞()

伴()形()胛()臼()较()

四、分组探究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如:“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3.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

4.组内初步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作上记号,待合作探究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篇十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姥爷、绞刑。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感受李大钊的伟大的革命者的形象。

三、教学准备

《十六年前回忆》的课件

四、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文的作者是谁,回忆地谁

根据课前批阅《学海拾贝》的情况学习交流生字

自己读,找同学读,齐读。同时纠正学生读错的读音。

强调几个难写的生字,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自己写易错的生字。

2、默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试着让学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内容

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3、品读重点语句感受李大钊伟大的形象

李大钊是一位忠于革命,视死如归,沉着冷静的革命者。

(1)父亲坚决的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引导学生来读这段话:这段话应该读出父亲的坚决,先让学生读,再让学生自己体会着读,再找学生来读,让学生理解那些词语能够体现父亲态度的坚决,老师范读,学生再读。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局势父亲却坚决留在北京是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2)父亲不慌不忙的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

体会李大钊在面对敌人时的沉着冷静。通过引导学生看看与父亲的沉着冷静相比敌人表现是怎样的?让学生找描写敌人言行的句子和段落。

(3)父亲仍旧穿着她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引导学生李大钊已经受过苦行,同时出示课件资料进一步体会敌人的残忍。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引导学生明白李大钊的坚贞不屈。

面对敌人的苦刑父亲仍那样的坚贞不屈是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4)再次让学生朗读相关段落感受李大钊光辉的革命者的形象。

4、感受失去亲人全家的悲痛

没有老师的范读环节,没有学生自读环节,结果学生没有进入文本

让学生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感受全家人的悲痛。

先让一个学生读,再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老师范读,学生再自己读。

5、李大钊的被害也是中国革命的巨大损失,引导学生读李大钊烈士墓上的评价: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6、拓展延伸:在中国的革命道路上还有很多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者,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我们也将永远缅怀他们,下课后同学们可以结合第65页“课外书屋”的提示去阅读一两本革命题材的小说。

板书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被捕时

法庭上

被害后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