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重庆的地理论文(通用15篇)

时间:2023-11-06 作者:BW笔侠实用重庆的地理论文(通用15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范文范本,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实用重庆的地理论文(通用15篇)篇一

摘要:人文精神体现着人类文明素养和文化精神,教师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实现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在人文精神的引领下,才能够真正推动社会的发展。地理学科作为初中教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精神,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建立做人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对真理不懈追求的信念。本文就对人文精神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探究,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人文精神;教学方式。

新课改中明确强调了,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人文精神被高度重视的今天,教师要将人文精神作为初中地理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地理学科作为初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人文素质教育有着更大的紧急性和迫切性。纵观当前初中教学阶段,学生的个性发展、思想情感和人文素养缺失极为严重,因此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把让人文精神回归、重建当作重要前提。

一、人文精神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1)新課标注重人文精神的教育。

随着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人文教育的内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更加注重建立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精神等各方面的认识,不断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学生对于实际社会生活的关注度,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多样的特性,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新课标中也明确的指出了,地理学科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不断渗透人文精神,让地理教学越来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结合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可以发现在地理教学中不断渗透人文精神已经是必然趋势了。在新课改之后,地理教材中添加了很多和人文关系紧密结合的内容与活动。目前我国地理教材正由偏重自然地理,转向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相结合的方向转变,自然地理的内容也由集中讲述转向分散在区域地理中讲述的方向转变,这有效提升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运用,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人文精神就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了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命运的维护、追求、关切,同时对人类遗留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高度的珍视,因此培养具有科学和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这既是地理教学的目标,同时也是地理教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人文精神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措施。

(1)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素养。

科学和人文的关系决定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而教师作为初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重要因素,教师自身的素养就关系到了教学工作的.成果,因此教师自身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学科人文精神的渗透者,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者,自身要做到榜样作用,做到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成为一个思维敏锐、心思细腻、对地理教学事业无限热爱的教师。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注重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一切从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精神,在地理教学中不断传递人文关怀、人文精神。

(2)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人文意蕴。

要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很好的渗透人文精神,就要善于挖掘地理教材中的人文因素,紧紧把握住地理教材中的育人点。比如在教学《人文环境》中,教师就就可以向学生讲解相关的人文环境,了解到亚洲人口占据到世界总人口的61%,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10个,亚洲就占据了6个,了解到更多的服饰、运动和名胜古迹。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不断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能从多个角度去学习地理知识,从而不断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始终坚持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在实际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人文精神,真正实现地理教学和人文精神的有效统一。

总而言之,地理学科中体现的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其倡导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

实用重庆的地理论文(通用15篇)篇二

在总结课程改革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落实市教研室提出的课堂教学改革目标,根据初中地理教材的特点,以及市教研室提出的“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交流、共享――学会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展示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市地理教研室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出了一套符合课堂教学素质化要求的教学策略。该教学策略的课堂教学结构及具体操作要求如下:。

【课堂结构】。

一、明确目标。

依据课标、教材紧扣三维目标,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学习目标,此目标不仅注重于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且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学习目标呈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不拘泥于形式;学习目标是学生应达到的学习要求,应贯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学习目标应注重于双基的落实与巩固,体现地理学习的方法与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自主学习。

1、问题的设计与呈现。

教师通过认真备课,依据学习目标和教材编制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纲要,便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编制自主学习纲要应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题目可以是知识结构、问题、填空、图表等形式。呈现方式可依据当地教学条件,多种方式呈现,例如,学案、多媒体、板、小黑板等。

2、自主学习。

学生依据学习提纲,学习有关教材和有关资料,自主完成本部分内容。

三、展示交流。

展示类型主要包括学习成果展示、疑难问题展示、错题展示。成果展示即导学提纲中的学习成果,方法、思路等的展示;疑难问题的展示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模棱两可、一知半解或非常棘手的问题的展示;错题展示即学习过程中做错的题目,及错题的原因和思路的展示。

展示形式主要体现在组内宣读,生生对话;组间讨论,班内板演,投影;师生讨论、辩论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方式。展示应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应把握好时间和注重提高效率。同时注意对展示内容和对象的层次性和基础性。

四、自主构建。

这是回扣目标,归纳总结的重要一环。学生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用简练的语言建构本节内容的知识网络和体系。这一习惯和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备课和操作中需要教师灵活驾驭。

五、智能测评。

1、精选习题。

教师要全面把握学习内容,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突出重点,覆盖知识点,注重技能的培养,紧扣学习目标,尽可能地运用各种资料,精心编制科学、新颖的训练题。

2、测试要求。

要求学生独立、限时完成,书写规范;评价重在学生的互评,教师的点评及归纳式讲评;评价时注意学生展示能力的提升和讨论的深度与广度的提高,并利用好评价结果。

六、迁移拓展。

针对本节内容,运用现实资料,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编制具有开发性、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通过学生的集思广义,以达到知识迁移和开拓学生视野的目的。该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切忌课课必须有,牵强附会和难倒学生。

【几点说明】。

1、本策略的理论依据。

该策略符合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思想,体现了启发式综合教学法的观点。

2、策略特点。

该策略符合初中地理教材特点和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

3、注意事项。

(1)不要把该策略看成是僵死的框框,它只是一节课大体的设计程序思路。并非每节课都必须按以上六个环节机械进行。防止程序化。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时间顺序,或选择其中的某些或全部环节。每环节所用时间长短,可视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应突出“展示交流”环节。

(2)要充分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机会,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明确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活动所占时间,一般应不低于2/3。

实用重庆的地理论文(通用15篇)篇三

【内容摘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的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本文结合思维品质的特点及旅游地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充分利用中国旅游资源分布图、设置障碍、模拟情境等教学方法,探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以达到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的能力。

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应用能力,最终达到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中国旅游地理是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承担着向学生传授旅游工作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的能力,和其他学科一样承担着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任务。该门学科不仅涉及地理学的诸多知识,而且还涉及到同旅游有关的学科,如社会学、民俗学、地质学、建筑学、宗教等众多学科。学习中国旅游地理,不但可以掌握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树立较强的空间地域意识,并且能够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景中陶冶情操,使学生树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学生在光辉璀璨的中华文明中受到启迪,激发爱国热情,成为具有现代服务与管理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将结合教学实例探讨旅游地理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旅游目的地景区实地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最活跃因素之一。旅游地理知识本身具有丰富性、趣味性、实用性、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特点,对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使旅游地理的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把教学活动同学生今后要从事的旅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如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今后从事的工作有更直观的体验和感受,通常要安排一次旅游目的地景区实地讲解。教师在旅游景区讲解时要做到讲解全面,从地理知识、景区历史沿革、文化背景等方面声情并茂地进行现场导游讲解,使学生增加对旅游地理课程的兴趣和热爱。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配合景点讲解,教师还可以将录制好的、图文并茂的景点视频发到班级qq群里。在景区,结合手机的视频,教师带领学生边游览、边讲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旅游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旅游地理的认知,为培养出合格的、有较强专业素养的旅游从业人员作准备。

二、充分利用地图,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中国旅游地理的内容是与中国一定地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各地域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对各地旅游特色的形成影响至深。旅游地理课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较强的空间地域意识。因而学生不仅要会识别地图,更为关键的是要树立较强空间地域意识。换句话说,每个学生的心中都要有多张地图,如中国行政区划图、中国旅游交通图、中国旅游资源分布图等。而中职生和普高生相比,在主动性、积极性、学习能力等方面还有所欠缺。上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结对子、一对一的指图识图,还可以再让学生回答所指地点有什么美景、美食等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如在上课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作业,要求学生在教室地面空白处画出一幅中国行政区域图。在布置作业之前,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区域。对于这样特殊的“作业”,学生感觉很是惊奇,带着迷惑、好奇的心情完成作业。

在画图过程中,各组学生潜意识中会比较图的质量,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团队竞争意识。布置让学生独自画出中国行政区图的目的,实际上就是增强学生对中国行政区划熟悉的过程、树立空间地域意识。通过画图,实现三个教学目标。第一,熟悉、记忆中国的行政区划及其所在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记忆能力是很重要的思维能力之一。第二,随着学习旅游景点数目不断增多,面对众多旅游景点所在地理位置的记忆也出现了困难。教师可充分利用画在地上的行政区划图,像玩跳房子的游戏一样,把每一个省份、自治区当做一个“小房子”,教师每提问一个景点,要求学生能够迅速从一个“小房子”跳到另一个“小房子”,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识记地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熟练掌握景点地理位置后,进行旅游路线的设计,而旅游路线的设计始终离不开地图。通过利用地图设计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三、巧设障碍,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思维的独立性是思维的内容、途径、方法的重要一环。教学活动中要设计一些思维障碍,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战胜困难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尽可能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教授“黄山”这个景点时,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员,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黄山呢?请撰写一篇黄山导游词并进行现场导游模拟讲解。学生需要结合教材、网络或其他文本资料进行搜集、整理黄山导游词。一篇优秀的导游词,不仅需要旅游地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需要导游实务等其他相关学科中学到的知识才能完成。通过布置作业,给学生设置了一道道“障碍”,学生在越过“障碍”的过程中,不仅要查阅大量资料,还要对资料进行筛选、语言上的组织和再创作,形成独特讲解风格导游词。在上课检查学生现场模拟讲解导游时,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在模拟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表情、肢体语言的使用,语言要幽默、语速快慢得当、抑扬顿挫和亲和力等导游讲解技巧。教师和其他学生充当“游客”,对讲解的景点进行提问。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发表不同看法,相互补充,不断完善,从而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类似作业的完成,学生不仅温习了旅游地理学科知识,而且还将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应用到课堂上,使所学知识形成体系。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收获了自信和成功的喜悦。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教学只凭教师的语言或教材的文字符号,从一个抽象概念到另一个抽象概念,很难激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深层兴趣,尤其是对于旅游地理这种应用性的学科更是如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来分析、判断问题,把问题层层解开,最终寻找到正确的答案。在讲授宗教古迹类景区时,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假设你是一名导游,带团到五台山旅游,见到僧人时最常见的见面礼仪是什么”?学生在经过教师点拨、思考后回答:“合十礼”;接着教师继续设置情境,“假如你自己就是一名僧人,你能够示范施礼的动作吗”?有了前面的`启发,学生做出了规范的“合十礼”动作。教师继续播放有关“藏族民众对藏传佛教无限尊崇、在寺庙前深度行礼”的视频,并且设置情境“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说到五体投地这个成语,实际上五体投地是佛教中的最高礼仪,“五体”指的是人体的哪五个部位”?请学生思考后回答并示范动作。

学生面对情境的设置参与意识强烈,兴奋点不断强化,大脑潜能被充分释放,思维的主动性增强,在教学过程中同时也将职业教育思想融汇在学习过程中。再比如,讲授到江南风姿、山水园林———华东旅游区安徽省旅游资源时,课前把学生分成若干课题小组,准备了包括交通工具、酒店、景点、游客类别等相关内容的数据材料和图片资料,供学生查阅。上课时教师先对安徽省的概况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接下来的时间由学生做主角,请他们以导游员的身份,通过对课本的探讨、研究分析,设计四条针对不同特色旅游团队的游览路线,要求每条路线配上简单路线图,具体要求如下:a.如果游客是从未到过安徽的国内游客,应如何根据他们的需要组织安排线路?b.如果是一个欧美团队,且其中的大部分是第一次到中国旅游,你在安排线路进行讲解时要突出哪些方面?c.如果是一个老年旅游团,你该如何安排?d.如果是一群以学生为主的夏令营活动,你在安排旅游线路时要注意什么?在上述问题的引导下,再加上学生对安徽主要景点有了较清晰的了解和掌握,他们很快进入到情境之中。面对来自不同地域的游客,如何让来到安徽的游客在离开安徽时留下“美好安徽”的印象呢?各组的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问题,这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层。通过上述情境教学,以动手、动脑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活泼、紧张、高效的课堂气氛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探究性和思维的主动性。

五、对比分析,扩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旅游地理教材涉及景区众多,具有空间性、地域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对比、组合,使学生狭隘的思维扩展延伸为广阔性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列表比较分析是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如华北旅游区、华中旅游区、华南旅游区等八大旅游区可以在地理位置、旅游资源优势、气候类型、最佳旅游季节等方面进行比较,岩溶地貌和熔岩地貌进行比较,花岗岩地貌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丹霞地貌进行比较等等。把分散在各章的同类知识点串联起来,通过对比分析“同类知识点的不同点、异类知识点的相同点”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对同类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探究,加强思维的交错和发散,锻炼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

六、设组竞争,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取必答、抢答、互问互答的方式,是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的最好途径之一。学生小组之间不仅形成一种竞争意识,同时培养了小组成员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旅游地理教学内容涉及的景点众多,知识点之间基本上都是独立存在,少有共性。教师在课前准备竞赛题目时,可以把要竞赛的内容进行分类,比如说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点有哪些?我国哪些地方的建筑拥有“世界建筑博物馆”之称?哪些名山属于丹霞地貌?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等等。这些内容可以作为抢答题或必答题来进行设置。另外一种竞赛题型是分组设计旅游线路。要求各小组之间根据线路进行互相提问。比如,旅游路线经过哪些省份?省份的简称是什么?省会是哪?沿途会经过哪些铁路线和水路线?途径哪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等等。学生在考问别人的同时,自己首先要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实际上也是处在被考问状态中,时时准备解答其他小组可能提出的质疑。在这种模式状态下思维得到了积极的开发,学习情绪异常兴奋,达到了理想的学习目的。

再比如,在讲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时,也可以设置竞赛题目分小组抢答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置,如“旅游地理学起源于什么时候?”、“什么叫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教师预设的问题,要求学生课前必须进行教材阅读,找出答案,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做好充分准备。上课时,教师提问,由小组代表进行抢答,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当各小组对他组答案有分歧时,教师可以指导小组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教师再对问题进行点评、补充。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竞争意识不仅得到了加强,同时培养了思维的敏捷性。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所作为,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思维品质培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锡畴.中国旅游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2]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98。

[3]王凤华.观念更新: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先决条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9.

实用重庆的地理论文(通用15篇)篇四

在素质教育中,各门学科都应该受到重视,各学科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有正确对待每一门课,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地理是高中的一门基础课,但是,在众多的高中学习科目中,地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地理被放到了副科的位置之上,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在平时,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语数外、理化生的学习之上,地理学习不重要,也不需要深入理解,只要在考试之前结合课本简单看看,记住相关的内容就可以了。即使学不会地理也没有关系。由于学生对地理学习存在着误区,导致学生们在地理课堂上表现不积极,地理课堂的教学气氛沉闷,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高。

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首先自己要认识到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摆在地理教学的位置。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向学生逐步渗透地理学习的重要性,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地理教学工作,以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举措。

(一)教学方法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不能做到“教”和“学”的有机结合。这种“重知识传授”,轻“学生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厌倦、乏味,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课,自然不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对地理学习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

一直以来,许多学生和家长都地理学习都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地理学习不重要,没有给予学习地理的充足时间。及时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时,他们也是根据教材和教师的讲解进行进行机械记忆,不能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进行知识的学习,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地理学习的效率低下。

(三)学生的认知及思维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地理知识包括的内容广泛,有些地理知识比较抽象。由于高中生的生活阅历有限,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没有发展成熟,在学习地理时,对于一些不熟悉,尤其是抽象的地理知识难以理解,在地理学习上遇到了拦路虎,削弱了他们地理学习的兴趣,影响力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运用直观教学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

高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于形象的事物他们最感兴趣,印象也更深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直观教学法,以便于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在地理课上,教师可以使用地理图册、地理挂图、图片、实物等为学生再现地理现象,进行直观教学。通过直观教学教学,能够让学生从生动形象的画面中获得感性认识,学生对感性认识进行处理加工之后,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形成理性认识。运用直观教学法进行教学时,还可以把问题深入浅出的为学生讲解清楚,学生在理解知识时会感到更容易,教师讲解起来也更加方便,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地理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辅助课堂教学的先进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把地理场景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让学生感到兴奋,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教学内容以丰富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由于多种展示形式相结合,学生感到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教学内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例如:在学习《地球的公转》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把“地球绕日运动”、“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能够把众多的信息生动、有序的展示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兴趣更浓。

(三)理论联系实际。

地理是一门实用的课程,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们身边的许多地方都要用到地理知识。单纯按照课本讲解地理教学内容,就会使地理课堂变得空洞,脱离实际。在地理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能够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地理知识,又能够促使学生把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为了更好地做到地理知识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就要深入研究教材,从中挖掘出地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有联系的部分。在平时,教师还要多读书看报,关心时政热点,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以便于把教学内容和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手段丰富多样,每种教学手段都有着自身的优势,我们不能单纯的评定哪种教学手段的优劣。只要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就是有效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找到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问题寻找解决对策。只有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从而构建出高效的课堂。我相信,只要教师不断努力,一定能够发挥出教育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实用重庆的地理论文(通用15篇)篇五

高中阶段是学生探索职业生涯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以及能力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高中地理教学对于高中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指导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可以找到二者的结合点,综合学科特征合理有效的渗透职业生涯规划,并进一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一、加强师生情感沟通,奠定职业生涯指导基础。

通过沟通的方式能够搭建师生之间的桥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而这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指导的前提。所以在地理教学当中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指导同样需要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作为基础和前提条件,因为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可以保障教学任务的顺利实现,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而同时,教师也能够在教学工作以及指导学生的过程当中始终保持愉悦的心境和工作心情,最终实现师生之间的亲密合作,打造和谐积极的教学氛围。高中地理教学和职业生涯指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将地理教学平台转化成为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指导的阵地,而这一切的前提条件就是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确保教学相长的实现。第一,教师要民主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并给予他们真切的情感关怀。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征都是不同的,但是教师必须要做到一视同仁,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为职业生涯指导打下基础。第二,教师要善于运用艺术性的批评和热情的赞赏消除师生隔阂,让学生展现本我,从而便利于教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

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努力发现学生兴趣爱好。

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指导,首先需要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一定专长,这样才能够便于教师对症下药,让学生可以在职业生涯选择当中满足和利用好自身兴趣爱好。要想达成这一目标,高中地理教师要注重开发和利用多元化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的地理学习更加的丰富多彩,并在丰富资源的支持之下发现展示学生的兴趣爱好。第一,在新课程标准当中明确的提出要重视发挥地理教材的作用,将地理教材作为师生有效对话的纽带,而在处理教材时,也要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以及社会经验,合理的利用好教材当中的课程资源。教材当中拥有丰富的案例、地图等学习资源,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条件。例如,在教学黄土高原的地貌时,教材当中十分生动形象的为学生呈现了外力作用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地表形态这一内容。而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对教材当中的图片以及文字资源进行认真的分析和阅读,从而更加直观的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后再推测成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第二,课外课程资源是对地理教材资源的补充,可以对课外的地理资源进行挖掘,学生感受到生活和地理学科之间的关系,避免学习与生活相脱离,更好的挖掘以及展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教师职业生涯指导打下坚实基础。

三、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学生职业体验感悟。

实践活动是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学生职业生涯的指导和发展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地理教师可以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相关职业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让学生进一步发展自身的职业能力,为更好的職业选择和职业生涯的规划提供有力支持。高中地理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一些有关于社会职业类型的知识,增强学生对社会职业类型的掌握,开拓学生的就业观念。而在当学生对有关职业拥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则需要借助于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职业的亲身体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以首先对学生喜欢的职业进行调查和分类,以此为依据,指导学生投入到课外职业体验的实践活动当中,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接下来可以借助学校、社会、政府等多方力量的支持为学生组织职业体验的实践活动。

高中时期是奠定学生职业基础,明确学生给我发展目标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职业体验,奠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良好基础。高中地理教学对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突出的指导作用。通过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积极组织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拥有更加完善的职业体验。

实用重庆的地理论文(通用15篇)篇六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初中地理占有一定的地位,同时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对于信息化教学来讲能够实现信息多媒体化、学习资源共享化和自主学习个性化的特征。将信息化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学中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信息化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具体应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当前教学逐渐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发展中。打破传统教学黑板知识传授的方式,进而转向为互动式的多媒体教学中。另外,将原始抽象化的文字表述向具体图文并茂的方式转化。在教学工具上将多媒体融入其中,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将针对信息化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针对性的探讨。

(一)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多媒体而言,信息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信息表现形式,能够将信息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结合起来,是一种综合性的传播媒体。将图像、文字以及动画等结合为一体,运用优雅的文字以及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进而产生较强的冲击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之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初中地理教学“海陆变迁”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做相关的课件,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海陆变迁的过程,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在传统教学方法下,都是由老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进行仔细分析。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教材内容全部搬到课堂中,没有创新意识。因此,在新的教学形势下,老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学会创新,进而能够掌握到全面的地理知识。在讲述“中国的行政区划”这部分内容时,应将民族以及山脉和高原盆地等结合在一起,将制作后的课件运用在服务器上进行教学。这样的方式能够将重、难点进行区分,学生能够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对老师的恐慌心理能够全部消除,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的发挥,不仅能够使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探讨,还能与老师进行探讨,形成一种交互式学习。

(一)运用动态模拟方式将教学重点进行阐述。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于地理现象来讲具有较强的空间感,运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接受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将多媒体运用其中,能够实现模拟动态的过程,学生能够对一些地理现象拥有更为直观的了解以及掌握。例如,针对“地球板块运动”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解时,将多媒体融入其中,能够将地球板块运动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方式学生在理解时较为轻松。对于教学课件制作时,老师应突出难点以及重点,这样的方式能够方便学生的目标性学习。

(二)加强对老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对老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老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在现代教学技术全面掌握的情况下,应对知识储备进行全面的改善。另外,在实际教学中应更新教学观念,学校应加强对老师课件制作技术的综合性培训,同时还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沟通,对于教学课堂中的难点问题应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三)体现其辅助性作用。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于老师而言应具有正确的多媒体观念。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实际运用中应坚持适度的原则。将教学方式进行全面的结合,进而才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另外,一些老师在运用信息化教学中,过度将信息化手段夸大,整节课都用多媒体进行展现。利用多媒体教学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此应强调其辅助性。例如对于世界气候类型以及河流径流的流量与变化等内容进行学习时,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以及图表制作功能,融入教学实践中,进而起到辅助性作用。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应提高自身的理论化素养,将信息化教学融入地理教学中,不仅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于信息化教学手段而言不能将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全部解决,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就整体而言多媒体教学处于一种辅助性地位,进而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全面的消化,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夏纪玲.优化初中地理教学的信息化,提升教学效率[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4):116.

[2]赵萍.浅析新课标下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学[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7):47.

[3]骆秦俐,陈小冬.“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学”课题探讨[j].地理教育,2013(3):29.

实用重庆的地理论文(通用15篇)篇七

摘要:

21世纪是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的世纪,海洋是人类发展的希望,也是现代可持续发展的基地。围绕海洋权益和海洋资源的争夺已经激烈的展开,因此,国际形势十分严峻。我国情况尤为突出,尤其是近些年来,与周围国家海洋问题多有冲突,并且国人“重陆地,轻海洋”的思想一直比较突出,正因为国民意识淡薄导致了我们国家对于海洋问题关注和处理上的不合理性。国民意识淡薄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则是是教育上的缺失,而影响最大的阶层是还没有完全形成世界观的学生。本文通过中学地理教材中关于海洋地理的知识,分析出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目的与必要性,希望为日后的海洋地理教学方面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海洋地理;国民意识;中学生。

1前言。

历史已经证明,一个国家对待海洋的关注度越高,其就会越强大。在各国相应出台的海洋遏制政策中,中国的周围海域一直是关注的焦点,我们国家拥有较长的海岸线。明确海洋观念与理论是国民应该具备的素养,中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海洋地理教育可以使我们的中坚力量发挥最大功效。而明确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方面的内容,也是国民提高海洋素质的一个必要条件。

2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目的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的教学应是中学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2.1对学生自身发展而言归纳与总结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关于海洋地理教学方面的教学内容,海洋地理教育在教学中主要在选修当中,这种安排的不合理性造成了我国中学生只知道我国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而不知道海岸线的长度与海岛面积,例如钓鱼的岛屿事件,大多数都是看了新闻和上网查取资料才知道钓鱼的岛屿的大致的地理位置和情况。因此,加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方面的教学内容,对丰富学生自身知识内容有很大的影响,并且除了我国的国土面积,海洋当中其他的知识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常识,例如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各国海洋情况等,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奠定基础。

2.2对国家发展而言我们国家海岸线较长,海洋面积较为辽阔,并且周围国家较多,因此与周围在国家海洋问题的矛盾较为突出,近年来的黄岩岛,钓鱼的岛屿事件已经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不重视海洋安宁,就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国泰民安。“重陆地,轻海洋”这一思想跟不上世界发展的主流,注重中学生的地理课程中的海洋地理,不仅对学生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而且还可以在现代化的角度上“保家卫国”这也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目的。

3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必要性。

海洋问题不容小觑,不仅仅是为了资源,经济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国家主权的完整。正因为如此,海洋事业和海洋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大趋势和各国家的战略选择。而海洋地理教学更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3.1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进步需要。

陆地资源的不断减少与污染,海洋的利用就呈现在现代人面前,拥有大量资源的海洋因此就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而海洋的权益是与海洋资源相连在一起的。因此各个国家尤其是大国竞争异常激烈。我国有着18000公里的海岸线,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们国家最大可以管辖以下六大海洋区域:港口,内海,临海,毗邻区,专属经济特区,大陆架等。据此规定,中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岸线,其中岛屿有6500多个。我国海洋面积十分广大,并且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渔场,生物物种,海底矿物资源数量非常可观,因此,海洋开发成为我国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载体,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洋的开发。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中学海洋地理课程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培养兴趣,开发海洋事业,促进海洋事业的发展,从而为日后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3.2丰富知识理论,立足于当下国际形势的需要。

一方面来说,地理在一定意义上应该包括陆地,海洋,天文等一系列方面。并且,海洋地理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学生进行海洋地理的教育是地理教学中完整性的体现,可以丰富自身地理知识,强化头脑。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密不可分,世界各国已经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我们国家虽是海洋大国,但不是海洋强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落后于世界各国。纵观全球来看,世界各国都在谋求新的发展,海洋是人类经济发展的载体,并且这种情况在一定时间内是不会改变的。因此,现代社会对海洋的依赖越来越大,世界各国对海洋的兴趣越来越浓,树立并牢固海洋方面的知识已经是大势所趋,我们国家的危机意识应该越来越强烈,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强化海洋意识,树立全球海洋观念,为海洋事业发展奠定基础。而且这样还可以使得学生在日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时候可以顺应时代潮流,跟上国际趋势,才可以立足于世界的发展之中。正是由于这样的需要,我们才应该更加注重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培养。

3.3关注祖国领土完整,主权不容侵犯的需要。

海洋上的“争夺”既是经济发展上的竞争,也是综合国力和主权领土的竞争。工业革命开始以来,曾经的海洋强国,都在历史上留下过经济强国的痕迹,我国曾经的闭关锁国的海洋政策,导致我国经济上的停滞,以至于后期出现了被迫打开国家大门的屈辱历史。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可见海洋之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进行海洋方面的开发,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新上演,正是因为海洋上的不重视导致了经济上的倒退与领土上的不完整,主权完整得到破坏。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思想意识还未完全真正成熟,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教学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海洋观,也就是进一步培养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操,建立海洋部分是我国领土不可侵犯的部分。激励学生爱国情感和海洋意识可以有效的面对未来发生的一切类似于钓鱼的岛屿主权问题的情况。

3.4环境问题的改善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世界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医疗事业的发展,造成现代人口急剧增加,人口出现了有大陆向沿海城市聚集,例如:旅游、工作、生活等。海洋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集聚,给海洋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比如,生态资源遭到破坏,生物数量的减少以及污染问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时刻影响着海洋环境的存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还处于上升阶段,并且处于发展中阶段,规模庞大的人口数量,国民素质较低,工业的发展,给海洋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因此造成海洋的过度开发,并且对其保护并未提供很好的措施,情况不容乐观。促进海洋方面的环境保护刻不容缓,环境的保护不仅需要专业的人才,还需要较高的国民素质,中学生的行为习惯正是出于形成阶段,加强海洋地理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素质,可以为未来环境保护方面提供相关的技术人才。尽管我国的海洋资源丰富,海洋面积广大,但我国需求量较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开发,没有考虑到日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没有很好地贯彻下去,有序的开展可持续发展道路,将是未来发展的必要途径,中学的教育将起到很好的奠定基础作用。

4结语。

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中学地理教学是中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海洋地理教学顺应时代潮流,紧跟国际形式则是必不可少的重点部分,海洋地理教学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培养下一代高素质的公民,本文通过当前国际问题中突出问题,结合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教学,呈现出了海洋地理教学的目的与必要性,希望可以在未来开展教学活动中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申少云.中学海洋地理理念渗透与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李明.高中地理教学中海洋意识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3]谷方为.初中生海洋意识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实用重庆的地理论文(通用15篇)篇八

摘要:课堂导入是最为有效的切入课堂的方式之一,也是高中地理课堂上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课堂教学的实际开展中,课堂导入因为方法众多,且能够迅速的将学生的状态进行转换,所以被多数高中地理教师所青睐。只要在地理课堂中对课堂导入进行灵活的应用,就能取得较为显著的导入效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导入;巧设悬疑;媒体渲染。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堂导入是极为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也是课堂开始的首要环节,教师要依照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对课堂导入进行灵活的设计,使课堂导入在具备个性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共性,从而全面的将课堂教学进行激活。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三五分钟之内就集中起来,迅速的进入到课堂学习的状态之中,从而将课堂教学的各种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进而促使课堂学习氛围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正是由于课堂导入的灵活度极高,因此课堂导入的方式众多,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综合考虑,然后选出最适宜的课堂导入方法进行运用。

故事导入是课堂教学中最为常用的导入形式之一,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导入形式之一。故事有人物有情节,一般都较为完整的叙述了一件事或一个过程,最易被学生所接受,能够迅速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将其带入到和故事相关的情景之中,让学生受到全方位的刺激。高中生的思想已趋近于成熟,显得比较活跃,但是其好奇心仍然较为强烈,因此对故事的接受较快,反应也较为明显。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开始前,使用故事作为引导来进行课堂导入,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起到很好的激发,并将学生的想象力激活,特别是一些学生从来没有听过的陌生地理故事,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一下子就将注意力放到故事上面来了,使学生不光是从故事从获取了一些和教学有关的地理信息,还激起了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为投入的进行地理学习,对地理中的一些现象、概念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从而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这对培养学生地理综合素养是有重要意义的。

例如,在进行《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这一章的学习时,就可以《狼图腾》来作为开场,里面写了知青陈阵在内蒙的一些事儿,也写了人类不恰当的放牧、狩猎、农耕,导致草原荒漠化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主人翁陈阵多次随着牧民一起迁徙,就是为了找到新的草场,只是和以往不同的是,离开的草场并不是等来年恢复后再去,而是因为已经没有草,只剩下沙子而被荒废了。此时就可趁机告诉学生内蒙荒漠化的土地面积从2009年开始,正在人们的治理下逐年减少,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着。这样学生被故事吸引住了注意力,然后再听见教师讲内蒙古的土地荒漠化有所缓解,这就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对地理知识有了继续探索下去的动力,想要搞清楚荒漠化的原因和荒漠化面积减小是因为什么。这个时候教师就能顺利地将学生引入到教材的讲解之中,让学生对“荒漠化”一词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学习到相关的地理知识。学生通过教师讲诉的故事对内蒙古大草原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内蒙古大草原绿色不是其唯一的颜色,还有我们大家都不喜欢看见的荒漠的黄色也同样存在于大草原之中,让学生开始对如何保卫大草原的绿色进行关注,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学习思维被成功的激发,从而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就自然而然的'高了起来。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是朱熹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短短十字,却倒出了学习的真谛,说明了质疑是学习的必要态度之一,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保持一定的自主思维能力,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要听,也要敢于进行质疑,这样才能真正主动的学到知识,而不是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合理地进行质疑,同时也要巧妙的设置一些带有悬疑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质疑。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来完成学习,在学习到相关的地理知识的同时,也丰富自己对于地理学习的认知。高中地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也要进行不断的学习,要抢在学生的前面对教材进行全面细致的把握,将教材搞懂搞透,从而对教材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并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考虑其中,设置一些有悬疑的问题,诱使学生去对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完成对地理教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将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行内化,从而将这些知识真正的掌握。当然,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悬疑问题设置时,要注意将问题落到实处,从地理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问题设置,并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设置情况来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让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问题的解决之中,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激发。

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基本达到了全覆盖,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导入中,多媒体教学导入也是方法之一。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便捷和信息量大的特点,为学生的课堂导入提供更多的可能,让学生通过多元化的导入材料的运用,在声光电的“三维”刺激下,迅速的进入到课堂教学的状态之中。因为,直观形象的教学视频、丰富多彩的教学图片、奇妙有趣的教学文档等等,都能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进行有效的展示,所以学生能够更为有效的接受课堂导入的相关信息,并且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更容易被激发起来,从而使得高中地理课堂能够很顺滑的切换到课堂教学的状态之中。

例如,在学习《行星地球》的相关内容时,由于天体的可全面观测性较弱,学生无法较为直观的对天体进行观测,就更不用说对天体运行轨道的观测了。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导入的手段,用一段3d模拟的视频,将各大天体的情况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同时还可以以动态图形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天体的运行轨道,从而让学生能够以一种较为直观的方式对天体进行观察,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该部分的知识。

一次优质的课堂教学导入,往往伴随着的是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正是课堂导入这一优美的乐章,才奏响了课堂教学的序曲,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在课堂气氛得到全面活跃的同时,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的开展。

实用重庆的地理论文(通用15篇)篇九

摘要:

本文首先简述了前五次生物大灭绝的自然原因,之后引出了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可能由人类引发这一观点,围绕这个想法进行论证。据此例举现今为避免即将到来的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生物大灭绝人类责任。

人类现在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研究前五次生物大灭绝上,却很少有人想到将要到来的的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所以我选择了这个课题来研究。

自从人类出现,特别是在工业革命以后,开始肆意对生物资源进行开发,注重其使用价值,却忽略了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潜在价值,使地球自然形成的生物系统遭受了人为的干预和破坏。科学家估计,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在过去的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物灭绝。在此背景下,人类的干扰,使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1000倍。1600年以来,有记录的高等动物和植物已灭绝724种。而绝大多数物种在人类不知道以前就已经灭绝了。经粗略测算,400年间,生物生活的环境面积缩小了90%,物种减少了一半,其中由于热带雨林被砍伐对物种损失的影响更为突出。估计从1990-由于砍伐热带森林引起的物种灭绝将使世界上的物种减少5%-15%,即每天减少50-150种。在过去的400年中,全世界共灭绝哺乳动物58种,大约每7年就灭绝一个种,这个速度较正常化石记录高7-70倍;在二十世纪的100年中,全世界共灭绝哺乳动物23种,大约每4年灭绝一个种,这个速度较正常化石记录高13-135倍……以下是一组来自国家环保总局的最新数据:中国被子植物有珍稀濒危种1000种,极危种28种,已灭绝或可能灭绝7种;裸子植物濒危和受威胁63种,极危种14种,灭绝1种;脊椎动物受威胁433种,灭绝和可能灭绝10种……生物多样性受到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威胁。

当生存问题扩展到全世界物种,我们人类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能给下一代留下什么?是丰富多彩世界,还是生物种类日益贫乏的地球?迅猛攀升的数字敲响了警钟,不少人惊恐的在心中问道:不曾孤独来世的人类,难道注定要孤独的离去?答案也许可以从150年前一位印第安酋长的话中找到――“地球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属于地球”。

众所周知,恐龙曾是中生代的霸主,但最后还是灭绝了,在地球上不复存在,虽然原因众说纷纭,但灭绝的事实是肯定的。各种各样的例子都表明一个问题:最高等的动物一定会灭绝,而且比低等动物灭绝的早。最先出现的细菌一直到现在还存在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人类现在正处于恐龙这个位置,是新生代的统治者,我们这个物种注定要灭绝,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大家都知道,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至今已经历过五次全球性生物大灭绝,已有99%的生物灭绝:最早的一次灭绝发生在5.8亿年左右;最大的一次是2.5亿年前,发生在西伯里亚的火山喷发,致使全球95%的生物灭绝;第四次是1.6亿年前,发生在墨西哥的由行星撞击地球引起的核爆炸,使地球温度升高,造成地球50%的生物灭绝;第五次是距今0.6亿年前,南极冰岛火山喷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加大,使地球上的恐龙灭绝,比人大十几倍的恐龙时代永远消失!

人类只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地球的生物大灭绝,要么来自于外来星球的撞击,要么来自于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往往是核反应的结果,第六次全球生物大劫难,也不排除人类引发的可能性!当大劫难到来时,最容易逃生的是海里的生物,和空中能飞的鸟类,人类能否成功避免生物大灭绝的厄运?等待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类对地球的维护也是重要因素!避免星球的撞击,减轻火山爆发造成的危害,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小行星撞地球的事件,目前有近700颗近地小行星被列入危险名单,为此人类应提前做好准备。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人类已完全有办法避免小行星撞击地球。小行星撞击地球可使人类免遭灭顶之灾。一颗质量11吨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能量,相当于1万颗百万吨核武器爆炸。对此,世界各国早已开始研究应对方法。要有效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首先需要监控有可能飞近地球的小行星,精确预测近地小行星的飞行轨道。美国国会通过决议,由美国航空航天局实施名为“太空卫士”的计划,力求定位地球周边直径不小于1千米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并确认哪些小行星可能会对地球造成威胁。目前该计划已经完成,地球周边约有1000颗符合条件的小行星,其中93%已被定位。

各种研究资料表明:地球生命在演化过程中惨遭灭绝,自然因素是原因之一。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距今6500万年前,使恐龙消失,哺乳动物出现。每次生物大灭绝都造成超过一半的物种消失,经历灭绝危机后的地球需要1000万年才能恢复元气。即将发生的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是现代人类经历的第一次灭绝,这次灭绝将由人类引发,具体表现为:植物生存环境被破坏、气候发生巨大变化、外来物种入侵、自然环境过度使用和被污染等因素,造成许多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

为尽量避免这种不利状况,就意味着人们应保护环境,但保护环境并不代表着不开发资源,而是合理的利用现有资源。如何避免第六次生物大灭绝,被动点的措施是进行保护,同时我们应主动的进行科学研究,努力提高科技水平避免星球撞击,减轻自然灾害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危害。

人类应尽快认识到这种现状,面对可能来临的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稳定性,减少污染物和有害物质的排放,避免人类受到自然危害的侵扰。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总局的最新数据。

2.《人类将面临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3.航天专家、《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庞之浩研究员接受专访语录。

实用重庆的地理论文(通用15篇)篇十

(一)补充鲜活的社会、经济素材,弥补地理考察的不足。

由于经费的限制和对学生人身安全的担忧,当前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地理考察缺失的现象。原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体会、感悟到的鲜活的人文社会事项,却只能通过传统课本中的文字来“想象”。即便是在有限的地理考察中,由于地理学所涉及的现象宏观性较强,在一般走马观花式的考察中所能获得的知识非常有限。比如对区域产业布局的调查,若能在发改委等宏观战略决策部门进行考察,并结合对区域内知名专家和决策者的访谈,则学习效果将大幅度提高。而由于种种原因,上述考察根本无法在现实地理考察中实现。往往仅仅是在产业园区内乘车浏览或者在厂外大致参观一下,充其量可以参观一下产业园的展览馆,看一下宏观规划。这无疑使考察的深度和效果大打折扣。

(二)借助多学科专家视角,拓展知识面。

由于目前媒体的专业化程度提高,财经类节目的采访深度在逐渐提高。视频资料中有一些记者针对著名经济学家、文化学者等相关领域专家的'访谈类节目,若能根据课程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观看,则能起到拓宽知识面,加深理解认识深度的效果。毕竟,在知识高度专业化今天,要求人文地理教师能够无所不知是不现实的,只能借力其他专家弥补本身的知识缺陷。此外,通过教师的引导,也可以使学生在观看中体会到其他学科的研究视角,对地理学视角的独特性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调节课堂氛围,形成多感官刺激,优化学习效果。

虽然课堂讲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课堂教学的主导。但纯粹听觉的刺激,时间久了易造成“刺激疲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往往教师会通过改变声调、改变话题来解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若能在学生产生“刺激疲劳”的时候,适当改变一下刺激的方式,也能够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视频资料具有听觉、视觉综合刺激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使用视频多媒体资料,可以形成对学生的多重刺激,有效避免“刺激疲劳”。

二、基于视频资料的课堂教学效果调查。

本研究对笔者所教授的大二及大三地理科学专业的本科学生进行了95份无记名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3份。其中,大二学生65人,大三学生28人。在这些班级的课堂教学中,均穿插使用了相关的地理教学视频。

(一)使用视频资料的必要性。

45.1%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必要,51.6%的被调查者认为必要,也就是说超过90%的被调查者认为视频资料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使用是非常必要的。

(二)使用视频资料教学的有效性。

80.6%的被调查者认为效果非常好或好。感觉效果一般的占18.3%。

(三)视频资料的使用方法。

65.6%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在课堂中间穿插播放片段,34.4%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集中时间完整播放。

(四)视频资料的选取。

81.7%的被调查者认为纪录片帮助最大,44.1%的被调查者认为行业调查类视频资料帮助最大,37.6%的被调查者认为专家访谈类视频最有帮助,而只有15.1%的被调查者认为讲座类最有效。当被问及哪一类视频资料的教学效果最不好时,66.8%的被调查者认为讲座类视频教学效果不好,15.1%的被调查者认为专家访谈类视频资料不好,而只有5.4%的被调查者认为纪录片类视频资料效果不好。

(五)开放性问题。

问卷还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关于学生对视频资料参与教学过程的建议”。结果显示,学生对视频资料参与教学过程普遍持欢迎态度,但同时对于视频资料的使用方式提出了建议,如视频资料不宜过长,视频要注重时效性,教师应根据视频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对应的讲解以及组织同学们一起讨论等。

三、结论。

(一)结论。

1.视频资料对于人文地理课堂教学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本研究通过理论层面的逻辑推导和实践层面对实际授课效果的调查表明,视频资料对于人文地理课堂教学意义重大。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地理考察的匮乏,提升学生的地理学观察分析能力具有较大帮助。从反馈来看,学生也普遍欢迎这种教学形式。当然,视频资料的课堂教学只能是辅助地位,不能取代教师课堂讲授的主体地位,即便是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对视频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点拨,并阐明与本课程内容的相关性,否则教学效果将不会太理想。2.视频资料时效性要强,播放时间需简短,播放方式需灵活穿插。从调查问卷来看,学生对视频资料的时效性要求较高,这也与人文地理学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发展实际有关。此外,视频资料的播放一般不宜占用整节课的时间,尽量控制在20分钟以内。播放的形式采用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比较好。3.视频资料应以纪录片、行业调查、专家访谈类为主。调查显示,学生对于纪录片、行业调查类以及专家访谈类视频资料较为欢迎。而对于讲座类则不感兴趣,或许是与视频讲座的形式与教师课堂讲授的形式基本无异,容易造成学生“刺激疲劳”有关。

(二)待研究的问题。

首先,本研究所调查的对象仅为地理科学大二及大三学生,且以大二学生为主,因此,后续研究将继续加强对大三学生及大四学生的调查分析。其次,本研究所用于调查的课堂教学内容仅限于“人口地理学”及“中国经济地理”,因此,对人文地理其他课程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作者:高鑫黄佳妹廖家丽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实用重庆的地理论文(通用15篇)篇十一

摘要:

21世纪是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的世纪,海洋是人类发展的希望,也是现代可持续发展的基地。围绕海洋权益和海洋资源的争夺已经激烈的展开,因此,国际形势十分严峻。我国情况尤为突出,尤其是近些年来,与周围国家海洋问题多有冲突,并且国人“重陆地,轻海洋”的思想一直比较突出,正因为国民意识淡薄导致了我们国家对于海洋问题关注和处理上的不合理性。国民意识淡薄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则是是教育上的缺失,而影响最大的阶层是还没有完全形成世界观的学生。本文通过中学地理教材中关于海洋地理的知识,分析出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目的与必要性,希望为日后的海洋地理教学方面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海洋地理;国民意识;中学生。

1前言。

历史已经证明,一个国家对待海洋的关注度越高,其就会越强大。在各国相应出台的海洋遏制政策中,中国的周围海域一直是关注的焦点,我们国家拥有较长的海岸线。明确海洋观念与理论是国民应该具备的素养,中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海洋地理教育可以使我们的中坚力量发挥最大功效。而明确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方面的内容,也是国民提高海洋素质的一个必要条件。

2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目的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的教学应是中学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2.1对学生自身发展而言归纳与总结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关于海洋地理教学方面的教学内容,海洋地理教育在教学中主要在选修当中,这种安排的不合理性造成了我国中学生只知道我国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而不知道海岸线的长度与海岛面积,例如钓鱼的岛屿事件,大多数都是看了新闻和上网查取资料才知道钓鱼的岛屿的大致的地理位置和情况。因此,加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方面的教学内容,对丰富学生自身知识内容有很大的影响,并且除了我国的国土面积,海洋当中其他的知识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常识,例如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各国海洋情况等,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奠定基础。

2.2对国家发展而言我们国家海岸线较长,海洋面积较为辽阔,并且周围国家较多,因此与周围在国家海洋问题的矛盾较为突出,近年来的黄岩岛,钓鱼的岛屿事件已经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不重视海洋安宁,就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国泰民安。“重陆地,轻海洋”这一思想跟不上世界发展的主流,注重中学生的地理课程中的海洋地理,不仅对学生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而且还可以在现代化的角度上“保家卫国”这也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目的。

3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必要性。

海洋问题不容小觑,不仅仅是为了资源,经济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国家主权的完整。正因为如此,海洋事业和海洋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大趋势和各国家的战略选择。而海洋地理教学更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3.1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进步需要。

陆地资源的不断减少与污染,海洋的利用就呈现在现代人面前,拥有大量资源的海洋因此就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而海洋的权益是与海洋资源相连在一起的。因此各个国家尤其是大国竞争异常激烈。我国有着18000公里的海岸线,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们国家最大可以管辖以下六大海洋区域:港口,内海,临海,毗邻区,专属经济特区,大陆架等。据此规定,中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岸线,其中岛屿有6500多个。我国海洋面积十分广大,并且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渔场,生物物种,海底矿物资源数量非常可观,因此,海洋开发成为我国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载体,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洋的开发。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中学海洋地理课程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培养兴趣,开发海洋事业,促进海洋事业的发展,从而为日后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3.2丰富知识理论,立足于当下国际形势的需要。

一方面来说,地理在一定意义上应该包括陆地,海洋,天文等一系列方面。并且,海洋地理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学生进行海洋地理的教育是地理教学中完整性的体现,可以丰富自身地理知识,强化头脑。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密不可分,世界各国已经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我们国家虽是海洋大国,但不是海洋强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落后于世界各国。纵观全球来看,世界各国都在谋求新的发展,海洋是人类经济发展的载体,并且这种情况在一定时间内是不会改变的。因此,现代社会对海洋的依赖越来越大,世界各国对海洋的兴趣越来越浓,树立并牢固海洋方面的知识已经是大势所趋,我们国家的危机意识应该越来越强烈,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强化海洋意识,树立全球海洋观念,为海洋事业发展奠定基础。而且这样还可以使得学生在日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时候可以顺应时代潮流,跟上国际趋势,才可以立足于世界的发展之中。正是由于这样的需要,我们才应该更加注重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培养。

3.3关注祖国领土完整,主权不容侵犯的需要。

海洋上的“争夺”既是经济发展上的竞争,也是综合国力和主权领土的竞争。工业革命开始以来,曾经的海洋强国,都在历史上留下过经济强国的痕迹,我国曾经的闭关锁国的海洋政策,导致我国经济上的停滞,以至于后期出现了被迫打开国家大门的屈辱历史。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可见海洋之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进行海洋方面的开发,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新上演,正是因为海洋上的不重视导致了经济上的倒退与领土上的不完整,主权完整得到破坏。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思想意识还未完全真正成熟,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教学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海洋观,也就是进一步培养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操,建立海洋部分是我国领土不可侵犯的部分。激励学生爱国情感和海洋意识可以有效的面对未来发生的一切类似于钓鱼的岛屿主权问题的情况。

3.4环境问题的改善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世界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医疗事业的发展,造成现代人口急剧增加,人口出现了有大陆向沿海城市聚集,例如:旅游、工作、生活等。海洋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集聚,给海洋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比如,生态资源遭到破坏,生物数量的减少以及污染问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时刻影响着海洋环境的存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还处于上升阶段,并且处于发展中阶段,规模庞大的人口数量,国民素质较低,工业的发展,给海洋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因此造成海洋的过度开发,并且对其保护并未提供很好的措施,情况不容乐观。促进海洋方面的环境保护刻不容缓,环境的保护不仅需要专业的人才,还需要较高的国民素质,中学生的行为习惯正是出于形成阶段,加强海洋地理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素质,可以为未来环境保护方面提供相关的技术人才。尽管我国的海洋资源丰富,海洋面积广大,但我国需求量较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开发,没有考虑到日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没有很好地贯彻下去,有序的开展可持续发展道路,将是未来发展的必要途径,中学的教育将起到很好的奠定基础作用。

4结语。

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中学地理教学是中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海洋地理教学顺应时代潮流,紧跟国际形式则是必不可少的重点部分,海洋地理教学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培养下一代高素质的公民,本文通过当前国际问题中突出问题,结合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教学,呈现出了海洋地理教学的目的与必要性,希望可以在未来开展教学活动中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申少云.中学海洋地理理念渗透与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李明.高中地理教学中海洋意识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3]谷方为.初中生海洋意识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实用重庆的地理论文(通用15篇)篇十二

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学科生活化、人文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注重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中职人文地理教学应将人文地理知识接受、知识探究、知识创新以及学生自身专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情境—探索—认知—质疑—活化”模式来搭建学生人文地理知识生成的阶梯。

一、开展情境教学,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如何才能提升人文地理教学的生动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呢?以《商业选址的案例调查法》为例,该课内容牵涉到门槛人口、商圈理论等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学习兴趣不高。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事先就市内、校园及周边某超市展开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调查,如周边人口数量、构成职业、购买能力、消费习惯等;地理因素分析,如周边交通线路、公交站点、停车位数量、交通管理情况等。待到正式课堂时,教师即可将这些抽象理论转化为学生手中的数据,进行盈利能力、市场饱和指数运算等。这种调查数据的应用,加上教师的有效讲解和重要知识点板书,可将抽象的时间、空间、经济活动思维具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加深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知识点的把握度,有利于学生对地理重难点的理解、思考和探究。

二、开展探究式教学,提升实际问题处理能力。

探究是人文地理的核心,也就是如何理解人文地理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发现相关规律。中职学生大多已经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对一些人文地理现象产生疑问,但往往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思考不能切中重点,归根结底是探究能力较弱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问题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做好一般人文地理问题的逻辑示范,把握问题关键进行探究。第一,三大原则,包括抓住主要矛盾,比如教师可以以城市地铁修建为例,让学生不能仅把思维局限在方便工作、生活方面,更应从经济转移、产业转移、城市规划这些人文地理要素方面考虑;假设条件提问——假如本城市内没有某造纸厂,经济和环境会怎样;逆向思维提问——假如没有上下大坝,长江流域生产和生活会是怎样。第二,三大步骤: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第三,引导学生质疑,提升探究价值。并不是所有的思考都是有价值的,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课本内容及问题答案的'质疑。在重点、难点、疑点的教学中,先鼓励学生自我思考、自我探究、自我解答和自我创新,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再将问题和现象还原到生活中来。

三、改革评价。

方法,情感、技能、价值有机统一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传统中职人文地理考核往往以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为考核关键,考试性质和考试模式相对单一,给学生带来较大压力,影响到学生人文地理的探究热情。因此,可考虑增加中职人文地理评价方式:野外考察、实习结果考评,如本地区工业布局考察,旅游地理、农业地理考察等;人文地理专题调研评价,如本市城市交通、城市环境、城市cbd等,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案例调研,如笔者学校对周边经济、文化、环境、产业等方面的影响等,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力;人文地理论文写作,学生可自行确定写作主题,拟写提纲、形成体例、整理资料并经调查研究后完成论文。

四、小结。

综上所述,中职人文地理教学需加强课堂的生动性、有效性,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着力于学生的课堂参与、知识生成、自主探究水平的提升,重点培养学生地理知识迁移能力和地理思维逻辑能力。因此,教师应注意多元教学方法的开发运用,强化地理的人文性和生活性;学生要切实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遇到问题时,师生间有机交流,只有不断探寻、努力积累,才能使中职人文地理教学变得有序、有效。

实用重庆的地理论文(通用15篇)篇十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人类活动的某些具体过程或内容,才会明白人类活动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或受到什么条件的影响。比如,不知道农业生产是什么,怎么会明白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呢?当然就更谈不上什么样的农业生产活动是合理或不合理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归纳各种人类活动所受到的影响因素的基本共性进而建立一种解决这类问题的模式。例如: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分析就考虑四个因素就可以了:地形、气候、水源、土地。

其次,我们要明白,人类活动与人自身的思维方式有关。而思维方式往往取决于人对客观环境的认知程度。而这个又与人口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有关系。人类活动最合理的方式当然来自于高素质的人口对客观规律的高层次的认识和相对完善的思考。因此,作为学科发展和解决问题就是向着最高层次最高要求去追求要达到的目标。当前人类的最高层次的追求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以就要求我们分析问题要全面而准确,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最高目标去分析人类活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最后,要提醒两点:思考人文地理的时候,一要站在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二要知道这个世界存在地域差异和等级差异。站在人的角度思考就是要克服套用公式化的结论。例如餐馆不能设在垃圾场附近;巴西迁都的原因要站在管理层针对国家均衡发展的高度来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原上气候凉爽才迁都的;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必然要出现的现象,不能回避也不能抑制,只能面对。世界存在地域差异就是要我们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去看待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而等级差异则包括城市中心地的等级、媒体的等级、行政管理的等级、社会群体的等级。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正确方法。

实用重庆的地理论文(通用15篇)篇十四

摘要:

21世纪是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的世纪,海洋是人类发展的希望,也是现代可持续发展的基地。围绕海洋权益和海洋资源的争夺已经激烈的展开,因此,国际形势十分严峻。我国情况尤为突出,尤其是近些年来,与周围国家海洋问题多有冲突,并且国人“重陆地,轻海洋”的思想一直比较突出,正因为国民意识淡薄导致了我们国家对于海洋问题关注和处理上的不合理性。国民意识淡薄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则是是教育上的缺失,而影响最大的阶层是还没有完全形成世界观的学生。本文通过中学地理教材中关于海洋地理的知识,分析出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目的与必要性,希望为日后的海洋地理教学方面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海洋地理;国民意识;中学生。

1前言。

历史已经证明,一个国家对待海洋的关注度越高,其就会越强大。在各国相应出台的海洋遏制政策中,中国的周围海域一直是关注的焦点,我们国家拥有较长的海岸线。明确海洋观念与理论是国民应该具备的素养,中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海洋地理教育可以使我们的中坚力量发挥最大功效。而明确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方面的内容,也是国民提高海洋素质的一个必要条件。

2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目的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的教学应是中学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2.1对学生自身发展而言归纳与总结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关于海洋地理教学方面的教学内容,海洋地理教育在教学中主要在选修当中,这种安排的不合理性造成了我国中学生只知道我国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而不知道海岸线的长度与海岛面积,例如钓鱼的岛屿事件,大多数都是看了新闻和上网查取资料才知道钓鱼的岛屿的大致的地理位置和情况。因此,加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方面的教学内容,对丰富学生自身知识内容有很大的影响,并且除了我国的国土面积,海洋当中其他的知识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常识,例如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各国海洋情况等,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奠定基础。

2.2对国家发展而言我们国家海岸线较长,海洋面积较为辽阔,并且周围国家较多,因此与周围在国家海洋问题的矛盾较为突出,近年来的黄岩岛,钓鱼的岛屿事件已经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不重视海洋安宁,就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国泰民安。“重陆地,轻海洋”这一思想跟不上世界发展的主流,注重中学生的地理课程中的海洋地理,不仅对学生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而且还可以在现代化的角度上“保家卫国”这也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目的。

3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必要性。

海洋问题不容小觑,不仅仅是为了资源,经济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国家主权的完整。正因为如此,海洋事业和海洋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大趋势和各国家的战略选择。而海洋地理教学更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3.1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进步需要。

陆地资源的不断减少与污染,海洋的利用就呈现在现代人面前,拥有大量资源的海洋因此就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而海洋的权益是与海洋资源相连在一起的。因此各个国家尤其是大国竞争异常激烈。我国有着18000公里的海岸线,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们国家最大可以管辖以下六大海洋区域:港口,内海,临海,毗邻区,专属经济特区,大陆架等。据此规定,中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岸线,其中岛屿有6500多个。我国海洋面积十分广大,并且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渔场,生物物种,海底矿物资源数量非常可观,因此,海洋开发成为我国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载体,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洋的开发。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中学海洋地理课程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培养兴趣,开发海洋事业,促进海洋事业的发展,从而为日后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3.2丰富知识理论,立足于当下国际形势的需要。

一方面来说,地理在一定意义上应该包括陆地,海洋,天文等一系列方面。并且,海洋地理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学生进行海洋地理的教育是地理教学中完整性的体现,可以丰富自身地理知识,强化头脑。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密不可分,世界各国已经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我们国家虽是海洋大国,但不是海洋强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落后于世界各国。纵观全球来看,世界各国都在谋求新的发展,海洋是人类经济发展的载体,并且这种情况在一定时间内是不会改变的。因此,现代社会对海洋的依赖越来越大,世界各国对海洋的兴趣越来越浓,树立并牢固海洋方面的知识已经是大势所趋,我们国家的危机意识应该越来越强烈,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强化海洋意识,树立全球海洋观念,为海洋事业发展奠定基础。而且这样还可以使得学生在日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时候可以顺应时代潮流,跟上国际趋势,才可以立足于世界的发展之中。正是由于这样的需要,我们才应该更加注重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培养。

3.3关注祖国领土完整,主权不容侵犯的需要。

海洋上的“争夺”既是经济发展上的竞争,也是综合国力和主权领土的竞争。工业革命开始以来,曾经的海洋强国,都在历史上留下过经济强国的痕迹,我国曾经的闭关锁国的海洋政策,导致我国经济上的停滞,以至于后期出现了被迫打开国家大门的屈辱历史。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可见海洋之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进行海洋方面的开发,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新上演,正是因为海洋上的不重视导致了经济上的倒退与领土上的不完整,主权完整得到破坏。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思想意识还未完全真正成熟,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教学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海洋观,也就是进一步培养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操,建立海洋部分是我国领土不可侵犯的部分。激励学生爱国情感和海洋意识可以有效的面对未来发生的一切类似于钓鱼的岛屿主权问题的情况。

3.4环境问题的改善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世界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医疗事业的发展,造成现代人口急剧增加,人口出现了有大陆向沿海城市聚集,例如:旅游、工作、生活等。海洋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集聚,给海洋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比如,生态资源遭到破坏,生物数量的减少以及污染问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时刻影响着海洋环境的存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还处于上升阶段,并且处于发展中阶段,规模庞大的人口数量,国民素质较低,工业的发展,给海洋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因此造成海洋的过度开发,并且对其保护并未提供很好的措施,情况不容乐观。促进海洋方面的环境保护刻不容缓,环境的保护不仅需要专业的人才,还需要较高的国民素质,中学生的行为习惯正是出于形成阶段,加强海洋地理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素质,可以为未来环境保护方面提供相关的技术人才。尽管我国的海洋资源丰富,海洋面积广大,但我国需求量较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开发,没有考虑到日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没有很好地贯彻下去,有序的开展可持续发展道路,将是未来发展的必要途径,中学的教育将起到很好的奠定基础作用。

4结语。

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中学地理教学是中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海洋地理教学顺应时代潮流,紧跟国际形式则是必不可少的重点部分,海洋地理教学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培养下一代高素质的公民,本文通过当前国际问题中突出问题,结合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教学,呈现出了海洋地理教学的目的与必要性,希望可以在未来开展教学活动中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申少云.中学海洋地理理念渗透与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李明.高中地理教学中海洋意识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3]谷方为.初中生海洋意识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实用重庆的地理论文(通用15篇)篇十五

”可见高中地理课程的复杂与困难。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得淋漓尽致,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导致学生对高中地理课程产生了厌倦的情绪。教师达不到地理课程教学的目标,学生也学不到地理的知识。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地理课堂注意力的有效催化剂。因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兴趣,要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效地结合起来,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从头到尾对高中地理课程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认为地理太难学,因为又要背又要记,十分枯燥,对地理不感兴趣。这时我们就要对学生说:“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我们对地球有所了解,可以增长我们对自己国家的大好河山的认知,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祖国的、家乡的地理环境,地理知识在生活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它还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扩展我们的胸怀,能在我们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带我们游遍世界,能上高山下海底。”这样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学习地理的好处。例如,教师在开始讲课之前,在黑板上挂图,由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曾有学者对学生讲了个案例:我们的地球好比一辆远途旅行的汽车,这辆汽车规定成员是50亿人,我们给这辆车准备了相应的燃料,给乘客准备了食物等生活必需品,如果在旅行的途中,我们无限制、无规划地乱搭乘客,汽车就会严重超员,车上备用的东西远远满足不了需要,结果不到目的地燃料就会被耗尽了,汽车会中途停下,或者是车子底盘变形,轮胎也可能会爆破,在缺食缺水的情况下,会导致客人死亡。这样一则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思考,就会令他们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课堂达到积极活跃的气氛。

在传统概念的教学方式下,多数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大多采用黑板、粉笔、地图等方式为学生讲解高中地理知识,教师取代了学生的位置,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那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地理知识的特点是内容多,比较繁琐,知识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教师在地理课程教学中,采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可以更加直观、更加动态地展现地理现象,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中解脱出来。

相关范文推荐

    最热真诚工作心得体会(案例20篇)

    通过写工作心得体会,可以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拓宽工作的发展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总结和写作提供帮助。

    优秀高一语文教学总结上学期(案例19篇)

    写学期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下方,小编整理了一些学期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你们一些灵感。

    精选医生普法心得体会(案例18篇)

    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成长和收获。现在就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对大家的写作能力会有所帮助。医生作为社会中的卫生健康管理

    2023年孝亲尊师演讲稿范文(20篇)

    演讲稿是在特定场合下,通过言语和语言艺术来传递信息和感染听众的一种文字创作形式。如果你正纠结于如何写一篇出色的演讲稿,那么请看看下面这些精选的范文,它们定会给你

    实用疫情微电影心得体会(通用16篇)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经验的回顾和反思,可以让我们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以下是一些优秀心得体会篇章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阅读这些心得体会,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心得体会的写

    精选酒店餐厅社会实践报告(案例18篇)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亲身体验社会的各个方面,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并对自身的成长有所反思。下面是一些精心挑选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

    热门退出团体申请书大全(21篇)

    在申请书中,我们要注意措辞得体,礼貌用语,以展现出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素养。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申请书的成功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借鉴。敬爱的社长:我现在怀着无比复杂

    优秀校园艺术节活动新闻稿(通用19篇)

    新闻报道在信息时代,扮演着连接现实与大众的纽带,为公众提供了更多及时了解世界的途径。这是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案例,希望能够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和讨论。

    最新乐团排练心得体会(汇总17篇)

    写心得体会有助于加深对学习和工作过程的认识,提高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能力。这是一些作者撰写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口琴是一种简单而又高效的乐器,如果想

    优质学习广联达后的心得体会大全(17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绪,形成系统化的认识和观点,提高我们的思维逻辑能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从中获取一些灵感和启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