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职园林专业困惑之思考论文(汇总8篇)

时间:2023-10-14 作者:琴心月2023年中职园林专业困惑之思考论文(汇总8篇)

在社交场合中,发言稿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组织语言,使沟通更加顺畅。那么我们如何撰写一篇引人注目的发言稿呢?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在下面这些发言稿中,你可以看到演讲者如何利用语言的力量来打动人心。

中职园林专业困惑之思考论文篇一

(一)通观全局,制定阶段性的复习计划

在复习的时候,带领学生正确理解教材中的基本概念,熟记公式、法则,并灵活应用公式解题。抓住教材知识点的精髓,做到万变不离其本。把由厚书读薄,再由薄到厚,基本上就打好了地基。然后再做题,以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为主,展开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锻炼,无论题型怎么变,都以不变应万变,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轮注重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复习,可以分单元设置知识专题和根据解题思路方法不同而设置方法专题。目的是巩固第一轮宏观系统地复习的成果,在第二轮实现各个突破,加强各个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第三轮则进行高考热点题型的复习,也可以加强学生薄弱环节的复习,这是最后的巩固基础和精雕细琢。

(二)立足教材,集中复习范围

我们一定要把《考试大纲》吃透、抓准,把教材弄懂、弄熟,否则复习计划很难制定的合理。从学生得分、失分的情况来看,在复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选择和重组教材中的内容,集中复习的范围。适当取舍一些知识点,哪些是学生最易得分的,要多讲多练;哪些是学生失分高的地方,可以适当舍弃。比如,二项式定理,复杂的公式让学生记忆起来很困难,而高考中不是每年都考,即便考最多是2分。所以类似这样的知识点,可以不讲,或是少范围给能接受的同学私底下说一说。既节省了上课复习的时间,又可以帮助这部分学生真正掌握。

(三)严格要求,设置低起点的目标

本校学生的特点就是教师布置的内容,学生能完成六成的就是不错的学生,所以给学生设置目标的起点不能过高。在教学中遇到重要定理,应让学生一条一条背会,考察学生时也要逐个过筛子。遇到高考中容易出现的例题,实在不理解的学生,就先让他们把步骤背下来。高考的时候不会有太多的变化,也就是在原题型的基础上换个数。在高考时写上几步也可以能获得步骤分。大部分学生都有一个特别大的特点,就是今天会了,明天就可能忘了,知识掌握不牢。所以教学时,应及时把旧知识翻出来练一练,严格要求学生真正掌握,抓住根本,而不能做墙上的芦苇。有些问题真正掌握了就能拿到分数,如果模棱两可的,到考试的时候还是会犹豫、易失分,所以严格要求非常重要,不要给学生以后在复习的懒惰机会,或是考试不一定考的侥幸心理。

(四)引导鼓励,给学生足够的信心

在教学工作中,发现有些学生不是真的不会做,而是他们从骨子里认为自己不可能做到。认为数学难,没等做题头先疼,感觉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很多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不会的题一个字也不写。所以,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要多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题目不难,考察的是基础,注重的是基本技能,听了一定能会,认真复习了肯定有提高。多鼓励,多表扬,眼神和微笑也不能少,让学生卸下心里的负担,轻装上阵的解题。针对这些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不要急于求成,循序渐进,慢慢找到解题的快乐,每次解题时试着独立写几步,也许就会找到问题的出口了,让学生感受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快乐。久而久之,就建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了。以上是笔者近年来在中职升高职数学复习教学工作中的几点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探索、思考和追求,为圆高考梦的孩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职园林专业困惑之思考论文篇二

摘要:

文章通过对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了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我国风景园林事业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现状;教学问题

研究背景

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影响,工程实践的示范,国务院学位办对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以及环境艺术与旅游规划等新兴学科专业与实践领域的兴起,来这四个方面的变化、影响、制约、激励,促使中国园林(园林景观规划)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重大转变。对此我国的园林教育特别是高职高专的园林专业教育,教学应有一个相应的改变,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的现况及问题

风景园林在我国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也历经沧桑,事实上我国在上世纪代中叶一些高等院校的建筑学科和园艺学科就曾开设了庭园学、庭园设计、造园学等课程,与美国、日本相比也不过仅晚一、二十年的时间,但作为一个专业来设置,园林学科是起源于1951年,由北京农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合办的造园学科,历于1956年迁入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从那时起,这一专业名称就历经变化,直至现在,我国也只有少数几所高等院校设置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除个别院校外,大多院校,特别是高职高专(近几年由过去的中专学校升格),在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中,与现代国际化人才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来源层次不齐,培养目标不明确

近几年来高职高专招生混乱,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园林专业学科有中专和专科两种学制形式,中专的生源主要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生,专科的生源有普通高中生、职业中学和普通中专生三方面的来源。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不一,学习背景也不相同,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方向目的'不明确,不同的院校对园林专业的理解不同,根据各自的条件,课程体系各异,培养目标也不相同,差异甚大。如工科院校,侧重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工程,往往在建筑的基础上向园林方向偏移。农业院校,则重于园林绿化、花卉栽培,树木等照抄林学的做法,这种现象导致园林专业教学混乱。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到底培养的是技师还是技工不明确,导致中专、大专一个样。

二)对风景园林创新及教学形式与质量的评价标准不一

由于受到传统园林的影响,仍停留于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上,缺乏科学性,多样性,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三)专业口经过窄,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园目前从事(或涉及)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的人员主要有3个大方面的要求,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艺术、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这三个方面都是现代合格园林师所必备的知识。而我国目前尚无任何院校是按此知识背景来构建园林专业教育体制的。

(四)在教学体系中,重艺术形式,而对科学、工程技术的重视不够

书本讲授时间过多,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时间不足,理论课与设计技能,专业设计课之间和衔接不合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五)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开发利用不够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偏重于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综合开发利用不够。

二、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要办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园林人才,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先解决如下问题:

(一)根据学生层次,明确培养目标

学校根据学生层次,中专层次由于其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知道面又窄,很多学生都有不愿再学习文化知识,只想学专业,对这些学生我们应着重于操作型、实践性教学,把其培养成生产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大专层次,由文化基础较中专强知识面又较宽,他除实践性外,还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把其培养为既能懂理论又会实践操作工、技师型人才。

(二)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有的差距甚远更谈不上统一的教材。培养出的学生,差异很大,且专业面过窄。笔者认为,无论哪个学校,其园林专业都应有基本的共同标准,并且应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使于统一管理,毕业的学生才能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应以风景规划设计,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为中心。根据各校的特点扩大自选课题范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扬学生的创造性。

(三)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

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摆脱传统评价体系中,对园林作品的诗情画意过度追求,避免只重园林作品的艺术形式,而轻视科学技术成果运用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方式从,定性化走向定量化,系统化、科学化。二是改革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考核的方法和手段,对技工型人才学生的评价方式,应改书面考试为动手操作考核,以技能考核为主。对技师型人才的评价方式,应以书面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以能力(方案能力、动手能力、图面效果、创新能力)几方面来综合评价。

(四)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改变过去那种在黑板上操作的教学方法。对于技工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直接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花卉植物的栽培管理、园艺植物的修剪造型、工程的施工及景观制作等。对于技师型人才的培养,还应加强绘图、模具制作的训练。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工夫就不能成为设计师。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

(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的师资队伍普遍较弱(都是以前中专学校师资),尤其是规划设计方向,有丰富工程与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相当缺乏,这已严重阻碍了高职高专园林专业学科的发展。

当然师资队伍的建设并非一朝一日之事,就目前来说,各高职高专对专业教师存在着片面性认识,那就盲目追求学历和黑板艺术,认为学历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这是不切合实际,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园林学科的艺术性强,艺术源于教师的实践经验,学校应鼓励教师多参加社会活动和工程实践,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克强.可持续发展观与职业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1).

[2]田慧.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人的发展[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3]袁克强.可持续发展观与职业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1).

[4]袁广林.论高等教育改革应转变的几种观念[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

[5]张秉福.关于高职实施通才教育的理性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11).

[6]周彦兵,童山东.高职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7]黄睿.可持续发展观与高职人才培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6).

[8]李景奇,秦小平.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契机与误区[j].城市发展研究,,(3).

[9]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0]刘滨谊.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重大转变与对策.中国园林,,(1).

中职园林专业困惑之思考论文篇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变革,人们迎来了信息化时代,中职数学教学的信息化也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中职数学教学的信息化有利于解决当前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引入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起来,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

一、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理论

所谓的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就是在数学教学课堂中运用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数学中课堂气氛过于沉闷以及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弊端,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得数学教学的效率提高。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将数学教学过程中枯燥的书面语言变为生动的图像语言,改变学生对数学的印象,通过介绍一些数学在实际问题中建模过程的运用,使得学生明白数学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学好数学能够锻炼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通过信息化数学教学,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得学生能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困惑

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是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教学困惑。

1.如何选取合适的授课方式。信息化教学作为一个全新的授课方式,如何选取最佳的契合点,课本上的知识点如何转化为吸引学生的图片语言,理论和实际应用之间的比例如何把握,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都是值得思考的。

2.如何正确运用教学手段。在中职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存在着信息化教学的模式是否只是一种形式,在追求课堂生动性的同时能否对知识点的传授到位,教学过程中传统板书的简约化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正确掌握及运用这样的困惑。

3.如何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信息化数学教学模式的引入,必然增加课堂的容量,但是课堂容量的增加就要对学生的知识点的吸收问题提出新的考虑,此时是否能够保证学生听懂全部授课内容,是否能够保证学生在课堂听懂的情况下能够在课后练习中加以运用。

三、对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一)培养教师数学信息化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着领导者,首先要让教师重视数学信息化教学,让教师提高对多媒体技术和专业数学软件的应用能力,比如ppt、excel的使用能力,专业软件mathematica、mathcad、3dmax的应用能力,对于教学多媒体仪器如投影仪、录像机、展示台能够熟练地使用,将课程内容化繁为简,这些技术都将支撑后期教学过程的进行。

此外,还要善于运用一些网络资源,通过离线技术和在线技术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要给学生更多资源和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研活动,比如通过网络论坛、电子邮件等和本校或者外校的老师进行经验交流、评课交流,进行资源的共享,及时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

(二)培养学生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参与意识

基于中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和信息化基础不足,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信息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此时教师就可以采用一些生动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y=sinx的图像画法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描点法,这样做出来的图不是十分准确,也不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该曲线的优美独特之处,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几何画板来作图,通过flash软件的使用,将该图像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对这个图像的周期性和奇偶性就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激发了学生对三角函数学习的兴趣。

此外,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学生进行互动,为学生创立网络交互平台,将教学资源放在这样的平台上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或者探究的方式。因为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通过运用网络平台,老师就可以因材施教,设置不同学习程度的练习题,对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

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中职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教学的魅力,从而改变以往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数学信息化教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开始的时候难免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来解决。

中职园林专业困惑之思考论文篇四

摘要: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人文环境推动社会对环境开始重视,人人都在提倡环保。其中,园林建设功不可没,不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改变,还为人们的工作提供美好的环境。本研究主要论述园林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园林;技术;加强

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但生态环境却逐渐偏离我们的生活轨道。在人人提倡环保的时代,园林建设逐渐成为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部分。在改变环境的同时,如何加强园林技术的问题出现在人们眼前,成为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1园林技术存在的问题

做任何事时,如果没有良好的规则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园林的建设也是如此。在当前的园林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有以下几点。

1.1技术管理水平低在园林建设中,如果没有好的园林技术管理,无论最后园林做得多好,没有良好的技术管理作为支撑,都很难长久发展。技术管理对园林后期建设有重要意义,当下,我们对于园林的管理大多数技术含量都比较低,习惯粗放型管理,对技术管理没有统一的管理规则。比如,对于一些花草的修建和维护,没有相应的管理技术,只是简单地修剪,技术不到位,有可能会破坏植物的生长环境,这是我国园林建设落后于其他国家的原因之一。

1.2技术不科学在园林建设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对园林植物进行研究,只是盲目引进植物,园林技术的不科学性由此产生。例如,没有考虑到几种植物的特性,将他们种植在一个地方,有可能会造成植物不生长,直接导致园林建设不成功。或者在后期对园林管理时,由于技术的不科学性,使得园林后期的管理难度增大等,这些足以说明园林技术的科学性有重要作用。

1.3土壤技术管理不到位土壤是植物的生存地,土壤的管理对植物的成长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性,这些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土壤本身对植物所造成的影响,后天对土壤的技术管理也至关重要。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土壤管理技术不到位直接影响植物生长,间接影响园林建设。例如,在植物种植前,要对土壤进行灭菌,消灭土壤中对植物生长有害的原生病菌。如果在种植植物前,技术人员并没有进行消毒或技术不到位,有可能造成植物的根部在土壤中坏死。

2园林技术加强的有效方法

2.1采用科学的技术方法来对园林进行管理在传统的园林建设中,一般采用的管理模式没有相应的科学依据,管理者依赖于自身的认识,致使后期的园林建设不具科学性。如果想要改变这种管理模式,使得园林能更好地发展,需要采用科学的技术方对园林进行管理。这就需要园林的管理人员在对园林建设进行管理时,必须要在科学技术的前提下,不断更新自己对园林技术的了解,熟悉本地物种和外来物种的特性,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

2.2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当代社会正处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而园林技术也在不断向自动信息化方面发展,利用当前先进的有利条件,实现网络技术对园林的建设和管理,不但可以加强植物培育过程中的信息化平台搭建,还可以全方面观察植物的成长情况,减少园林工作者的工作量,保障园林建设工作正常进行,提升植物培育能力。

2.3提高园林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园林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间接影响园林建设,有关部门应对园林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园林技术培训,使得园林工作人员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学习到新的园林技术,而不是一味地采用传统技术,跟上时代脚步,适应社会园林建设的新需求,提高工作效率。

2.4创造良好的团队氛围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团队合作,园林建设中会涉及到很多的园林技术。所以,需要团队合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团队氛围。园林工作者及时沟通,避免发生正面冲突,保证园林工作正常进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园林工作的高质量。

3总结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园林建设方面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加强园林技术是解决园林管理问题的关键,及时更新技术,不但可以有效完成园林建设,提高我国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帮助我国园林建设跟上世界脚步,促进我国全面发展。

中职园林专业困惑之思考论文篇五

摘要:当下中职园林专业面临诸多困惑,着力下列几个方面探索改革:明确就业方向;稳定学生专业思想;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加强实践技能培养;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园林专业课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开发区域本土化教材;采用多元评价体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中职园林专业教师积极投身改革,中职园林专业一定会越办越好。

关键词:园林专业教学改革多元评价观光农业园

一、明确就业方向

我们教师应当指导中职生明确自己的定位,即园林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城乡城建、园林公司、苗圃公司、物业管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观赏植物栽培,各类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与养护、苗木生产与营销及盆景制作等工作,摒弃传统的思想观念,读书为了跳农门。

二、稳定学生专业思想

中职学校学农的学生越来越少,于是一些学生感到前途渺茫,甚至有些学生想中途转换专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授课老师应该利用班会课、上课的时间对学生宣讲国家的政策、职业教育形势,让学生知晓农职业教育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百闻不如一见,我们专业课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园参观考察,如采摘园;都市农庄;休闲农业园区;农家乐;农业度假区;生态养殖园;示范园区;综合园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农业现代化的新气息,从而使同学们满怀信心地学习园林专业。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根据学生的起点、发展方向和园林专业课教学标准,本着“够用、适当拓展”的原则,每节课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采用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考察教学法、张贴版教学法、迁移教学法、思维导图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提高专业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内容、进度安排上富有弹性,激励学有余力、学有专长的学生超前发展。教师加学生为好友,通过qq对基础较差、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渗透“人人成才,个个成功”的教育理念。分层次制订教学计划,采用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施教,对口升学层次的学生,注重对基本理论的学习与训练;就业层次的学生,以园林行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抓手,着重强化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并指导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添加筹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布置的作业,要兼顾不同基础的学生,每次布置几道题供学生挑选。

四、加强实践技能培养

园林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步伐的加快,园林专业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增强学生的悟性。园林专业课程教学应紧紧围绕当地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城乡一体化对园林专业能力的要求,按季节和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组合各技能模块教学。模块组合应淡化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界限,某些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点也可放在专业技术课中讲授,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五、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

育人先育师,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都具有较好的理论素养,但动手能力不强,与专业教师教学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的动手能力不强,势必影响到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高,因此,园林专业教师应加强自身技能的训练和提高,用自己的崇高职业道德和娴熟的技能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引路人。园林专业的老教师或者林业部门的技术人员他们的实践能力可能较强,理论知识稍弱,作为年轻教师应该定期请这些老教师或专业人员给学生上实践技能课,利用老教师、老专家的特长,让学生真正学到一技之长。

六、园林专业课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加速,信息技术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完美结合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和亮点。革新园林专业课的教学手段,打破“在教室里进行果树嫁接,在黑板上谈盆景制作”,一支粉笔一本书的纸上谈兵的传统教学方法。专业课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如利用中职,将园林行业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即时充实到教学中,增强教学的前瞻性。在课堂教学中,有时教学内容多,比如园林专业基础课程《植物及生态基础》有的章节需要大量板书,有的图片如植物细胞图难以用粉笔描绘,在45分钟内若采取传统的粉笔板书,效率低下,这时,若采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教学内容,不仅能减轻教师45分钟内大量板书的劳动量,还可以大大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七、开发区域本土化教材

园林专业课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应用性,现在的中职教材理论知识讲得过多,与每个地方生产实践联系的内容较少,不能满足当地园林生产的需要,因此,有能力和条件的学校,应该立足当地的生产实际,组织区域内的专业教师编写校本教材,这样既能满足当地生产的需要,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八、采用多元评价体系

把学生的知识、操作技能、课堂的参与度、出勤率、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等作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指标,运用理论知识测试和技能等级测试,形成性检测和终结性检测、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等手段来考核学生的学业水平,把实训基地作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载体,坚持教、学、做合一,手、口、脑并用。

九、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科技含量要高,让实习基地折射出人才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光芒,如专业课教师可以参与规划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园,如采摘园;都市农庄;休闲农业园区;农家乐;农业度假区;生态养殖园;示范园区;综合园区等,以满足学生实习所需,校内外的农业实习基地在满足学生实习的条件下,可以对外营业,专业教师可以承包实习基地,通过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为职业教育赢得良好的口碑。

中职学校园林专业的发展虽然面临诸多困境,但只要一线的专业教师齐心协力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当中,潜心研究教法、学法,坚持教学与技能两手抓、两手硬的措施,中职园林专业一定会越办越好。

中职园林专业困惑之思考论文篇六

摘要:本文从会计专业需求及专业建立的现状动手,提出会计电算化专业建立的总体思绪,并从人才培育形式建立、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立、实训条件建立、教学团队建立、社会效劳功用建立五个方面详尽剖析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建立的内容与措施。

关键词: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立

一、会计专业需求及专业建立现状剖析

会计专业是教育部确定的中职学校83个重点建立专业之一,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次要面向中小企业、效劳中央经济,培育实际扎实、技艺过硬,能在消费、效劳第一线从事会计电算化操作、财务核算,具有继续开展才能的重诚信的使用型人才。

1.会计专业需求剖析

我国正处于经济疾速开展时期,每年新增的营利经济核算主体和非营利机构对会计人才一直坚持着旺盛的需求,会计人才需求量也不断排在各地人才市场需求的前十位。以铜陵市来说,参与会计从业资历考试的有4986人,考证人数达5300人,铜陵考区由省财政厅一致布置,组织展开屡次考试,报考人数持续攀升。近年来,随着金桥工业园、财富广场、雨润广场、长江路地下商业精品街、双星国际等商业、工业、效劳业的入驻,中小型企业有着微弱的开展势头,同时,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合适中职先生实践的私营中小型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也增大,兼之合适中职先生的中初级会计岗位群对人才学历层主要求趋于感性,企业更看重应聘者的专业性、实践入手才能与任务经历。所以,我市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失业前景比拟悲观。

2.会计专业建立现状剖析

目前,全国各省份中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积极以国度级、省级技艺大赛契机,仔细探究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培育方案,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形式变革,实训条件建立及专业团队建立等各个方面,深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建立的外延。以浙江省例,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已率先在课程变革、实训建立、技术比武等方面起了示范作用。近些年,安徽省各中职学校也逐渐与兴旺地域接轨,大胆创新人才培育形式,突出先生的技艺培育。但是会计专业建立相较于兴旺省市,依然较滞后。以铜陵市中职中心例,会计电算化专业虽是中职中心的传统专业,但是由于学校资源在各专业间的配置不均,实训条件落后,专业创新缺乏,教学形式陈腐,社会效劳才能不高,先生失业前景不佳等缘由形成了中职中心会计电算化专业建立迟缓的现状。了顺应时代的要求,培育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我们应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停止细致、片面的全体规划,深化外延建立,旨在促进会计电算化专业长足无效的开展。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立的总体思绪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立的总体思绪是顺应经济开展的要求,以技艺大赛契机,改动职校落后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培育形式,树立与完善实训条件,搭建迷信的课程体系,树立一支高效的教学团队,构建无效的校企协作机制,从而培育出职业品德水准高、职业判别才能强、综合业务技艺片面的使用型会计后备军。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建立的内容与措施

1.人才培育形式建立

以效劳主旨,以失业导向,探究“理实一体”“校企共育”人才培育新形式。第一,完恶人才培育方案。人才培育方案按职业岗位才能的要求制定,课程内容由岗位的知识和才能构造来确定,课程在人才培育方案中的地位,也是按岗位才能的构成进程来排序。人才培育方案中应更注重专业技术课的教学,在各类课程比例中,专业技术课比例要进一步进步。第二,变革教学形式。教学方案布置上,合理分配实际课和理论课的工夫,加大实训课程比例;要求先生参与必要的`社会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方面,专业课尽能够运用仿真会计实训材料,按任务岗位展开教学。教学活动次要在实训室停止,边实际边理论,完成理实一体化。第三,树立注重进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停止教学评价时,鼓舞实习单位参与,可以经过对该专业在教学进程中能否突出了理论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以及对毕业生任务才能的判别来评价教学质量的上下。进程控制包括教学预备进程、课堂教学进程、实训进程、顶岗实习进程、考核进程等进程的教学质量控制。

2.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立

第一,构建基于企业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典型任务义务的课程体系,改造课程内容。把职业活动转化任务项目,提炼典型任务义务,转化学习范畴,构成课程体系。开发以效劳于中小企业的任务项目根底的教学内容,施行以真实任务义务载体的项目教学法。重新构建的课程体系应表现:遵照“够用”准绳,删减高层次的会计专业课程(如审计、财务管理等);增强erp沙盘模仿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将会计从业资历证的考试内包容入到教学方案中。第二,变革教学办法。结合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形式,在虚拟的商业环境中,以先生操作主,教员指点辅,依据学习进程先设计任务义务,引导先生完成义务目的,进步先生发现成绩和处理成绩的才能。第三,变革教学评价手腕。充沛应用无纸化测试零碎的学习功用和学习效果评价功用,专业课教员经过制题零碎,及时更新实训和考试测评材料,补偿教学上讲授内容的缺乏。第四,教材的选用与建立。在专业课程教材的选择上,注重拓宽专业适用性,注重会计实训教材的选用。积极开发校本教程,其实训内容采用真实的或仿真的模仿资料,使先生置身于真实业务环境中,最终到达理论教学的目的。第五,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近年来,随着国度中职技艺大赛的展开,职校积极呼应,将先生的技艺培育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因而,职校应以技艺大赛契机,把日常教学与技艺竞赛相结合,鼓舞先生参与“会计电算化”“会计手工”等技艺竞赛。

3.实训条件建立

第一,充沛应用好现有的会计模仿实训室资源,制定实训岗位的岗位职责,树立实训室管理制度,使先生在实训进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气。实训室的墙上可布置简明的任务内容和任务顺序表示图。第二,有条件的职校可树立“erp沙盘”实训室,增强企业认知实训。第三,积极开发校外实训基地,会计电算化专业先生分批次、分阶段,进而全部完成顶岗实习提供条件。

4.教学团队建立

第一,鼓舞专业教员下企业理论,会计专业教员从事企业兼职,选派优秀教员参与国培省培,从而完成“双师素质”教员的培育,将专职教员培育成兼备管理、经济、信息技术等范畴知识,拥有财务业务一体化处置的综合技艺,具有较强团队任务才能和创新才能的复合专业人才。第二,经过提供执业资历考试协助和制定奖励措施,鼓舞教员获得会计职称证书。第三,应用“名师任务室”“课题组”等平台教员的专业化生长助力,以老带新,梯队培育后备教研主干。第四,延聘企业会计做兼职实训指点教员。对兼职教员停止教学实际、备课办法、教学组织的培训,进步其教学才能。

5.社会效劳功用建立

职校除了培育在校先生,也应承当社会培训义务。职校可积极应用现有资源,树立会计从业资历培训中心,提供会计职业方面的相关培训业务;同时可借助师资劣势中小企业提供财务征询效劳,协助企业处理财务方面的有关成绩。

四、结语

综上所述,职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应立足于专业实践,围绕市场需求和区域经济开展迷信定位,不时深化专业建立外延,社会培育纯熟使用财务软件的使用型人才,效劳于中小型企业及中央经济。

参考文献:

[1]杨晓华.基于失业导向的先生职业才能框架构建――以高职会计专业例[j].财会通讯(学术),(9).

[2]杨博.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研讨[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

[3]韩凯,蒋洪平,党辉.基于任务进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建立探究与理论[j].迷信群众,2009(7).

中职园林专业困惑之思考论文篇七

[摘要]该文剖析了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立的现状和缺乏,提出了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建立思绪,旨在探求如何提升中职先生的会计电算化职业技术才能,培育出契合社会经济开展需求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关键词]中职会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开展,市场迫切需求既懂会计专业知识又具有信息技术使用才能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在此背景下,融计算机迷信、管文科学、信息迷信和会计迷信一体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应运而生。遗憾的是,以后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立还存在许多亟待处理的成绩,在诸如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配置、教学形式、实训基地、评价体系等方面都还不够完善。如何顺应剧烈竞争的市场环境,满足用人单位对会计电算化使用型人才的需求,培育出掌握会计电算化根本实际及财务软件操作技艺的专业人才,成摆在中职学校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福建经济学校实践状况以及笔者多年的教学理论,对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立的现状与缺乏停止了考虑,提出了专业建立的相应思绪。

一、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立现状及缺乏

专业建立是中职学校一项重要的教育教学变革,决议着学校人才培育的质量与办学特征。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人们对其看法存在一定误区,招致会计电算化专业建立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存在着诸多成绩。

1.1专业课程体系重实际轻理论

以后,关于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材版本很多,其知识的全体构成大致相反,但就课程体系设置来看,根本上是重实际轻理论,未能将理论落到实处。教员授课时往往以考证教学目的,侧重于根底实际教学,授课内容与实践使用无法接轨,招致中职学校培育的先生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先生毕业后需花很长工夫才干顺应任务。此外,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不只普遍缺乏适用性、针对性强的实训校本教材,而且校本教材往往滞后于最新财务知识和技术,难以跟下行业开展,招致不少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在失业时因无法胜任会计任务而改行从事其它任务。

1.2缺乏有实践任务经历的专业教员

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性质要请教师要同时具有会计知识和信息技术使用才能。但是,中职学校普遍缺乏“双师型”教员,专业课教员根本上是由先生角色间接转换教员角色,缺乏任务阅历,没有会计岗位的实践任务经历,不具有纯熟操作会计软件的技艺,所学专业实际知识没有在社会理论中升华,无法深化发掘课程内容,招致所讲内容不能展开与迁移,先生学习兴味难以耐久。教员在教学进程中或是只针对电算化考证需求,地道先生拿证考试而教学;或是以完成教材教学内容义务,照本宣科,不联络社会实践,无法做到实际与理论的无机结合,很难调动先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技艺型、使用型人才的培育。

1.3疏忽先生主体位置的教学形式

在现阶段的中职课堂教学中,许多学校采用的还是片面强调灌输方式的教学形式,注重教员的主导作用,疏忽先生的主体位置。以教员主体的填鸭式的课堂授课方式,无视了先生操作才能的培育,将教学内容固定化,减弱了先生自主学习的才能,扼杀了先生的创新才能。甚至一些实训教学居然也以教员讲述主,并辅佐以一些复杂入手操作。如上机填制凭证和模仿做账,先生只停留在已编制好的原始凭证来填制记账凭证、注销账簿,基本无法理解财务制度的流程。虽然也能展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但仅以软件运用流程主,停留在软件流程操作的外表技艺教学,招致先生理论操作才能差,虽能应付考证的实操试题,却无法挑起会计电算化任务的大梁。

1.4专业实训基地建立不尽善尽美

由于受课程的课时布置、学校实训场地限制以及其它要素的制约,目前许多中职学校依然无法依照“重根底、宽口径、强才能”的准绳调整课程设置,招致企业招不到高素质的使用型人才。虽然一些学校了进步先生的实践操作才能,使他们可以胜任会计社会岗位,开端注重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但少量调查数据标明,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基地建立不尽善尽美,不论是实训内容、教学场所还是教员装备,均无法顺应中职教育的开展要求,实训理论教学体系混乱,模仿实训单调,无法充沛应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不能激起中职先生的学习热情,不能无效进步他们的入手理论才能,无法完成先生失业时与会计任务岗位的“无缝衔接”,严重制约了中职会计专业的可继续性开展。

1.5课程评价体系和教员考核机制不完善

许多中职学校的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对先生的考核往往采取口试的方式,仅考察先生实际知识的掌握水平,以此评定先生的'学习效果,而关于先生实践操作才能的考试往往拈轻怕重,教师划定范围,提供材料,先生依样画葫芦操作,掌握的只是会计软件的界面、菜单及操作流程。在教员考核机制方面也存在诸多成绩。目前中职学校教员考核触及教学、考勤、评教、招生、升学率、办公次序、工会活动、指导评议等多项内容,以综合得分作教员评聘、培训及评优选模的次要根据。但是,调查材料显示,中职学校的教学惯例制度、坐班制度、听评课制度、评教评学制度、教科研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值得商榷的成绩,影响了教员任务积极性的调动和教学质量的进步。

二、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立的思绪

针对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立的现状与缺乏,中职学校只要施行综合变革,把课程建立与学科建立无机结合起来,构建新的课程内容、教学体系及形式,才干培育出合适社会需求的使用型会计人才。

2.1深化展开教学变革,片面启动课程建立

鉴于中职学校是培育初中级会计电算化人才的主力军,了在无限的学时内优化教学效果,学校应依据校情、学情,结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研讨编写专业教学纲要和教学方案,编写适用性、针对性强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校本教材,添加理论教学课时和学分,并在教学进程中不时对教学内容停止无机调整,引入企事业单位需求的电算化知识与技术,完善理论教学内容,且把重点放在会计软件操作运用上,注重培育先生剖析成绩、处理成绩的才能,进步他们的理论操作才能,完成课程内容和职业规范的对接,从而延长先生顺应岗位的工夫,努力做到失业“零间隔”顶岗。中职学校应深化展开教学变革,片面启动课程建立,以失业导向,构建开放性、理论性、职业性的课程体系,统筹升学和失业,课程设置除了要满足一局部先生想进入初等职业院校进修的愿望,更要满足大局部先生进入社会失业的需求,鼎力建立开放性的理论配套设备,充沛合理地布置实训课程、课时和内容,注重失业岗前职业培训,先生的失业和后续开展奠定良好根底。

2.2提升教员的实际程度,增强其综合理论才能

教员全体素质的进步是中等职业教育开展的关键环节,也是专业建立的重点。拥有一支会计电算化专业“双师型”教员队伍是保证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但是,目前中职学校所谓的“双师型”教员照旧名不符实,少数是“学历证书+职业资历证书”的考试型教员。要改动这一现状,学校首先应树立迷信的培训机制,轮番组织“双证型”教员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理论,把既有实际知识又有理论经历作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员上岗的必备条件;其次,应发明条件让青年教员编写教材,参与教育教学课题研讨、撰写论文,参与教学竞赛、技艺竞赛等活动,拓宽教员的专业实际知识,进步教员教育教学实际程度和科研才能,促进教员专业生长;再次,应树立表现中职学校特征的教员认定体系和人才引进与培育的鼓励机制,坚持“内培主、外引辅”,可以加大会计电算化教员的外出培训和参与企业理论的力度,让教员到企业挂职、顶岗锤炼实习,也可以自动延聘企业中有相当财务知识素养的初级职称人员担任兼职教员或停止专题讲座,把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运用到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还可以延聘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对教员展开活期技术培训,从而使教员转变教学理念,把古代职业教育先进理念落实到本人的课程教学设计中去,把实际知识和理论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

2.3打破传统教学形式,采用多种教学办法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重要特征就是技术性强,因而除了实际教学外,同时要培育先生操作技艺,但是中职学校传统的教学办法大都是灌输型实际教学,招致实际与理论脱节,使先生不顺应会计相关岗位,影响了先生专业的开展。中职学校应打破传统教学形式,将理论性教学贯串于会计电算化教育的全进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应表现适用性和针对性,重点突出提升先生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操作才能。鉴于中职先生社会阅历浅、知识体系弱、易承受新事物等特点,教学进程可采用案例剖析式、义务驱动式、情境模仿式等多种教学办法,经过创立协作型的学习团队,开发“项目引领、义务驱动”中心的实训教材,将实践会计任务中的任务义务转化教学义务,激起先生的学习兴味及热情,加强先生的课堂参与度,完成自主、协作、探求式学习,引导他们经过团队共同努力完成学习义务,从而拓宽先生思想,提升剖析成绩、处理成绩的才能,使先生在完成学习义务的同时,将技艺知识点零碎化、内化。

2.4增强实训基地建立,落实校企协作机制

了完成中职会计电算化先生失业时与任务岗位“无缝衔接”,落实校企协作机制,做好工学结合,引进代理记账公司在校内树立消费性实训基地,尤重要。学校应该引进一些业务片面、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结合岗位任务特点,让先生理解各相关岗位的内容和任务职责,与互依托单位深度交融对接。增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与企业树立长效协作机制。关于入门根底会计课,可以组织先生到协作单位,实地调查企业的供给、消费、销售进程,使先生对企业的消费运营有直观的看法;关于会计专业课,可以让先生停止顶岗实习,参与实践会计任务,进一步协助先生了解本专业实际,提升本专业的任务技艺,进步先生开展与组织管理才能,促进先生尽快顺应会计岗位,完成无缝隙校企结合,从而完成适用性会计人才的培育目的。

2.5创新课程评价体系,健全多元评价体系

了使学校调和、继续地开展,学校管理应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树立标准化、迷信化管理体系。中职学校必需创新课程评价体系,突出评价的教育功用,树立以才能本位、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在校先生学习进程的评价,制定合理的先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力图片面反映先生的综合素质情况。此外,中职学校还应健全多元评价体系。一是改良中职学校考试制度,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考试方式采取实际考核与技艺考核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平常成果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等多种方式;二是进一步完善教员考核评价制度,健全教学惯例管理制度,完善师徒结对帮带制度、教科研管理制度、听评课制度、评教评学制度、教学督导任务制度、技艺教学质量考评体系等制度。

参考文献:

[2]金阿力.关于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的考虑[j].职业教育研讨,(7):97.

[5]王延俊.浅谈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变革[j].职业,2013(23):49.

[6]庄伟苏.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研讨[d].长春:西南师范大学,.

中职园林专业困惑之思考论文篇八

摘要: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国内教育界从事教学实践活动的教育者及教育方法研究的学者,掀起了一股创新教学方法的浪潮。本文根据多年的中职语文教育实践,对“中职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课堂作了探究。本文从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响应新课改的号召与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两个方面对中职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中职语文教育中融入创新理念,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中职语文教育中巧用设问、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中职语文教育中运用“多角度”的教学方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三个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策略,践行国家“五大发展理念”的号召,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接班人。

一、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要性分析

(一)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国内教育界掀起了改革的浪潮,这种改革首先体现在教材的变革上,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之前,中职语文教材甚至沿用十几年,不能与时俱进的语文教材势必要进行改革,在新课程教育改革推行之后,各地开始探究语文教材的改革之路,各种因地制宜的地方性教材层出不穷,中职语文教材也又旧版本改革成了新的版本(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其次,这种改革还体现在国内教育界的教育者及教学方法研究者,掀起了一股创新教学方法的热潮。教育者及教学方法的研究者,相应国家新课改的号召开始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新课改中强调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相应新课改的号召。

(二)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性人才又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所在[1],只有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信息时代国家发出了“科技强国”的口号,中职语文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响应国家的号召,是使学生能够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2]。在信息时代,在办公过程中几乎全部是办公自动化的工作环境,如果学生不懂新的电脑知识,不懂电脑犹如过去不识字的文盲,不具备创新精神,很难在信息时代生存。因此,对社会中的个人而言,中职语文教师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会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生存的本领,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对国家而言,中职语文教师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为国家培养创新性接班人的举措,这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需要,这是建设创新性国家的需要。

二、探究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策略

(一)中职语文教育中融入创新理念,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具有指引人实践活动的功能[3]。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明确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只有坚持这五大发展理念,尤其是创新理念,“中国制造”才能转变为“中国智造”。那么,中职语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将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创新理念融入语文课堂教育之中。通过融入创新理念的语文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之中洗礼学生的陈旧观念,注入新的创新理念,以培养其创新意识,为以后学生步入社会工作之中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供思想基础。要开展融入创新理念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职语文学科教育者首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学习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明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创新理念的内涵,以此来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做示范者,以自身实际行动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思维。语文教育者只有培养自己形成创新思维,进而才能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的融入创新理念,实施融入创新理念的语文教学策略。

(二)中职语文教育中巧用设问、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中职语文教育者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在语文课堂中需要巧用设问的策略,打开学生的发展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先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需要创设良好的环境,轻松、愉快、活跃、开放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良好环境。除了需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外,语文教育者还需要运用设问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为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4],可以带动学生进行思考,可以培养学生对其他同学所作的回答的质疑精神,有质疑才有创新,从古至今真理的发现、科学的发展都源于质疑,质疑精神的培养无疑会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中职语文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在用“对这篇散文请大家举手发言畅谈自己有什么样的读后感?”“请谈谈你对文中作者的观点的看法?”等开放性的设问形式,营造轻松、愉快、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大家畅谈自己对老师提出问题的看法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之中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此外,中职语文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语文教育者可以开展语文诗歌班级征集活动,设置奖项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此活动,鼓励创作的诗歌凸显创新精神。

(三)中职语文教育中运用“多角度”的教学方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西方国家流行这样一句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此谚语的表面之意为“通往罗马的道路有很多条”,此谚语的比喻之意为“解决问题、到达目的地的方法有多种”。那么,在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为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教学目的,语文教育者则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即可以采用“多角度”的教学方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中职语文教师在讲授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这篇文章时,可以分别从父亲的角度和儿子的角度让学生去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境,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感知,这便是运用“多角度”的教学方略,“多角度”的教学方略同样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全面的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逻辑思维习惯的形成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则是学生形成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浪潮下,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的过程中,从考试的试题来分析,凸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放性试题所占试题比重及分值逐渐增大。中职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5],尽量做到针对开放性试题不固定硬性的答案,鼓励学生多角度回答开放性试题。

三、结语

本文对“论中职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论述临近尾声,但“论中职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个教学研究课题及其教学实践并未就此结束。由于作者在研究此课题的过程中所收集的研究资料不够齐全及研究能力有限,故期待国内外广大从事语文学科教育实践活动的教育者及进行教学方法研究的学者,共同推动“论中职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课题的研究与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为中职语文教育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切实有效的新教学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全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写作是通过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将所见所闻所感作创新的语言运用行为。它是学习者极具个性和富有创造的思考,也是沟通思想、传达意义的途径,更是学习者在观察、感受基础上进行思想的活动方式。写作者既是学习者,亦是思想者;既是自己写作,也是为社会其他成员写作。因此,我们的写作教学可以按以下层次训练:首先观察感受文,侧重自身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与切身感受;其次阅读感悟文,侧重自己对文本审读欣赏的信息筛选与悟性;最后是虚拟想象文,侧重对未来的推测与假想。通过三类文章的训练以达到基本写作能力的形成,让写作者的个性得到张扬,吐出心中的苦与乐。与此同时,还必须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未来工作所需要的实用应用文的写作教学,切实加强这方面的写作训练,使之能“召之能写,写之必成”。

口语交际能力主要是听说能力,是一种社会实践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口语交际即听说的教学与实践。素质教育不是一种教育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受传统教育和旧有模式的影响,语言教学往往重读写轻听说,甚至有人认为汉语作为母语,听说能力与生俱来,不经训练也可无师自通。这种理念与全面素质教育相悖,与职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极不协调。中职毕业生除少数甚至个别人可能到高校深造外,绝大多数学生要直接走向社会,面对应聘、求职找工作的现实。这时,口语表达能力就显得十分有用。善于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者,十之八九会胜出,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事实上,听说是先于读写的最为复杂的心智活动,最能促进人的思维能力的成熟和发展;听说能力是用得最频繁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提高首先得益于听说能力的提高;听说最能促进人的信息意识、参与意识、情感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迅速提高思维灵敏度、应变能力、交际能力和言语能力等整体素质。

除依赖阅读教学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外,尤其要注意以日常说话方式为主,要求学生多听广播、常复述文本,鼓励他们大胆走上讲台,即席发言、演讲或参与社会采访等活动。此外,还要加强教学材料的搜集,借鉴外语口语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听说能力。中职语文教学把听说能力的培养摆在重要位置上,是势在必然,是责任使然。

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新理念的呼唤与思考还在继续,仅以此文抛砖引玉,愿与同行共同探讨,构建中职语文教学新模式,全面提高中职语文教育质量,使每一位中职生的语文能力与时俱进,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