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语文七年级说课稿(实用13篇)

时间:2023-10-13 作者:梦幻泡2023年初中语文七年级说课稿(实用13篇)

编辑工作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编辑工具和方法。编辑的核心任务之一是保持文本的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吸收信息。最后,祝大家阅读愉快,希望这些范文对你的编辑工作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七年级说课稿篇一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紫藤萝瀑布》(板书:课题及作者 宗璞),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文章。

下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理解,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逐一阐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首先谈谈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

《紫藤萝瀑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本单元内容是以人生为主题,抒写人生感悟,表现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的。

这篇优美的散文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宗璞1982年创作的,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而盛,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旨。即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进取的。

本节课我将用一课时完成。

1.知识与技能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本课安排以下目标:

a.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b、 揣摩句子,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

c、 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加强生活中的观察意识和想象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单元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句。因此要完成的目标是:通过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语文学科不仅注重工具性,也注重人文性,为体现新课标“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同时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的理念,本课安排的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是:学习并尝试作者关注自然,思考人生,体味人生,感悟生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为培养学生语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树立生活中处处是语文的大语文观打下基础。我把本文的重点定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品味文章中优美句段,感悟文章的中心。教学中,我采用美读感知法、评析赏析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赏析文中的优美句段。为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打基础。品味语句,揣摩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中,我利用“合作研讨、理解感情”这一环节,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实破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七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仍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但刚进入中学阶段,学生有胆小、怕羞、自卑心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克服等不良心理,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让课堂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本课主要运用 “美读感知法”、评析欣赏法”、“读写结合法” 三种教学方法。

“只有学会的,没有教会的。”因此课堂上要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阅读中领悟,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快乐中学习,在练习中巩固。”本节课主要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必须养成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有感情地朗读。

美读品味法

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课堂上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合作探究法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合作探究法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互相学习,相互启发,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本节课让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可以激活学习兴趣,深入理解怎样面对挫折、不幸。

根据教学内容及语文学习的规律,本课教学安排激趣导入—————整体感知———————美读赏析———————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几个环节。其具体操作如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约4分钟)

课前幻灯片配乐展示瀑布的图片,营造学习氛围,老师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为话题,引发师生对话,多媒体展示紫藤萝图片,引导学生描述,以此导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约6—7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欣赏,使“我”浮想联翩,“我”都想到了什么?(此环节将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初步感知本文看花、忆花、悟花的写作思路),此环节中融入对部分字词掌握的检查。

(三)美读赏析,品味语言 (约14—15分钟)

本环节为主要教学环节。在教学时,我将把“读”和“品”有机地结合起来,安排三个教学步骤,实现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一读:找寻美点,自由朗读。

作者将眼前的紫藤萝花描绘得生动、形象,勾画你喜欢的写景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想想喜欢的理由。按照“我欣赏的佳句是 ,它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这样写的好处在于 ”的句式说话。

二读:朗读展示与品析交流

2、 抓住美词美句,品读赏析,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这时,我也把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与学生进行交流,实现师生互动。

3、 配上美妙的音乐,再读佳句,加深理解。

(四)合作研讨,理解感情 (约9—10分钟)

在本环节,围绕本课的重、难点用多媒体展示两个核心问题要求学生小组讨论:

1.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

2. 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 发生了什么变化?感悟到了什么?

这两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主旨进行理解,对作者描写花的修辞手法和写作顺序进行探究,对作者十年前后的心情进行感悟。课堂上让学生小组讨论,试着解答,学生不能解答的,由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

(五) 体验反思,布置作业 (约5分钟)

用简洁的语言提纲挈领地谈收获,便于学生及时理解和消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培养他们的综合概括能力。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让学生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引导对生命的思考,实现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因此我设计让学生用一句简洁的话说出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为进一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爱好的兴趣,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因此布置作文:留心观察一种花草,想一想,从它们那里能得到什么启示,依照课文,做一次小练笔。(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要求观察后写出事物的形状,说出几句喜欢的理由既可。)

(六)教师小结,提升理解 (约5分钟)

一树蓬勃旺盛、花开如瀑的紫藤萝感染了作者,给身心疲惫的她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其实平淡生活中花的开落、雁的来去、一个微笑、一声问候都蕴蓄丰富,只要我们用心去体悟,心灵会因此丰富,生命也会因此而更有滋味,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我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像紫藤萝花一样,以饱满的热情,投身生命的长河中,在闪光的生命河流上勇敢航行。

我的这个板书呈现的是整堂课也是这篇课文的核心内容,由看花、忆花、悟花分别引出作者的不同心情和感受,从而体现出对人生的感悟。

紫藤萝瀑布

宗 璞

看花 忆花 悟花

我的说课内容结束,谢谢大家。

初中语文七年级说课稿篇二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老舍。本文描绘了济南的山、水、城、人等,作者抓住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从不同角度描绘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本文角度独特,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首尾呼应,浑然天成。学习这篇课文对学生的写景类的习作有很大的帮助。

根据本文的具体内容和主要特点,考虑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语文新课改的主要精神,我确定了这样的三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等生词,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

2.通过反复朗读与品词析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表达作用。

3.通过品味济南的冬天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本课教学的重点:朗读欣赏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进行描写景物的方法。

2.难点:学会作者情境交融的表现手法。

1.主要教法是朗读感悟和“以学定教”。

2.主要的学法是:“找-读-议-品-写”的五步学习法。

老师们,因为时间关系,下面重点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基于上述的教材简析、目标设定、重难点的把握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预习检测,整体感知;3.自主质疑,以学定教;4.合作探究,深化要点;5.检测反馈,训练提升;6.总结全课,指导预习。下面我分步来讲讲:

×××老师说:良好的情境,有益于学生的感受,有益于学生的想象,有益于学生的学习。课的开始,我将用课件展示济南冬天的一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走进美丽的济南,感受冬天的风景。

1.我将设计一组有关重点字词的基础题,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重点字词有——)

2.通过自由读和指名读的.方式组织学生通读整篇课文。在通读课文之后,我组织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圈画有关济南的冬天的景物词语来理清课文的脉络。

我打算利用学生个人自主质疑的方式,定向本课学习的要点,实现“以学定教”的理念。学生可能有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展开对济南冬天的描写的?

2.作者在描写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3.为什么说……

这些问题将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环节。以教学第一自然段为例,我打算通过“找-读-议-品-写”这五步来和学生一起学习。

1.找,就是找找文中描写济南冬天山、水等生动语句,把它们圈画出来。

2.读,就是通过指名读、比赛读、齐读等方式反复朗读课文。“阅读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例如,读好——)

3.议,就是通过分小组的形式分析这些词句好在哪里、妙在何处,分析作者的表现手法,分析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让学生合作探究,“生教生,兵带兵”,深入地感悟课文内容。

4.品,就是品语言,品意蕴,学习作者的方法。抓住文中的“……”进行深入品读。

5.写,就是请学生在最有感触的文字旁写下自己的感受。

接下来几个部分,我也会按同样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探讨学习。

1.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我适时补充一则阅读教材《冬之韵》,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谈谈作者笔下的冬天与老舍笔下的冬天的异同点。

2.我将从《当堂反馈》中选择一组检测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当堂检测。

3.根据情况,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反馈。

在简单的课堂总结后,提出下一课预习的要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说课稿篇三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春》,选自语文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第九课。下面我就按教学理念与设计意图、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等几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老师说课。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审美情趣和想象能力。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阅历和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鉴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文体美和语言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创作欲,这样,在长期的濡染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触发学生的灵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的文明气质和优雅的文化风度得到培养。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写得有形、有色、有声、有情,充满诗情画意,具有丰富的美学因素。许多名师都对其进行过精彩的讲解。因此,我把前人的经验作为基础结合自己对本文的理解逐层分析绘春图。我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对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的细致分析,把讲解与欣赏、发展智力与陶冶性灵、知识吸取与美感享受有机统一起来,并运用自主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获得丰富的知识,提升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全面的语文素养。

本课是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九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而《春》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也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赞美了春的活力代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春》作为第三单元第一篇是有其道理的,从它的编排上来看体现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阶段性和多样化,它承接了以前说学的有关知识,又跟后面的课文紧密联系,目的`是为今后学习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把前面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从练习上来看,它是以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以重难点知识相联系,综合运用为内容,着眼于语文能力的训练。

(1)知识目标

掌握生字词,学习作者准确、生动的用词及鲜明、生动的语言;以本文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

(2)能力目标

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能力;品味诗一般的语言;学习修辞的灵活运用;理解、把握作者情感。

(3)情感目标

感受课文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思想上的教育就是要我们中学生珍惜春光刻苦学习,同时要热爱大自然和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保护环境,要有健康的审美情趣。

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以及课文内容可以看出:

领会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述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具体细致写景状物的方法。

把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结合起来。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上面分析了教材,再来分析学生的情况。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和生理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辨别力和判断力尚未成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加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会逐步提高,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原动力,它能使你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另外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学生一旦对语文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巨大的动力;同时习惯也能影响学习的好坏,因此我们要加强学生动机、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样在语文教学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以读代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朗读,可以领悟语言之美,可以培养表达能力,可以提高审美情趣,可以激发情感之美,可以激发联想与想象能力,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可以积累语文知识,可以发展学生智力,可以陶冶美好情操。

《春》这样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学生永远无法领略到《春》的意蕴悠长的美。所以,我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思维方法,带领学生进入艺术境界,自己阅读。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提高审美能力,进而初步学会表达美和创造美。

2、示范分析,而后以合作、探究辅之。通过示范,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分析。

3、学法指导: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的同时领悟到语言之美。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写。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写片断。

4、教学时数:3课时

兴趣入手,引读为主,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一)导语设计:

(放一段本班学生春游的录像,共同回顾春天)

师:

同学们,还记得你们共同走过的春天吗?是啊,春天是大自然的杰作,春天是我们熟悉而喜爱的季节。而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说)即使是同时同地欣赏春天,我们每个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那么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眼中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朱自清的《春》。(板书题目及作者)

[说明]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初中语文课改最显著的特征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去学习呢?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设计除了帮助学生回忆春天美好的感受,更是想让学生通过回想自己曾经走过的春天,激起进一步了解《春》的兴趣。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

(二)教师范读,学生静听,通过声音感受春色之美

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而教师的范读则像源头的活水,真情投入的范读,不仅让课堂更加有诗意,而且能够激起课堂教学的层层涟漪,从而使课堂书声朗朗,更有活力。

因此,在导语引导着学生回忆春天的基础上,通过声音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让学生真正感受文本的魅力,就需要做教师的我们能够抓住恰当的时机,进行范读。所以,我没有急着去介绍作者,熟悉文字,而应该创设一种教学环境,将学生由课前分散的注意力转换到集中的、急于求新知的心境上来,主动配合教师学。一遍、两遍,让学生静静聆听,闭目想象,让思绪飞出教室,飞进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采撷那一片片美丽诱人的春色。

[说明]设计这一步骤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完成能力目标中的部分要求,也为教学难点铺平道路。

(三)作者简介:(此步骤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自己查找资料完成对朱自清的认识,课堂上让同学们相互补充。)

[说明]设计这一步骤是因为朱自清是一位现代著名作家,对他应作多了解。

(四)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一些多音字。(利用屏幕增大课内容量)

[说明]特地设计这一步骤扩大识字量,为下面的朗读扫除障碍。

(五)学生自读,理解欣赏春色之美。

在这个阶段,学生往往只能直觉意会“美”而不能言“美”,所以我准备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理解“春”究竟是怎样美的,作者是如何构思的?讲究层次的?此时教师作示范如:山——朗润,水——涨,太阳——红,小草——钻,要求学生轻声读,边读、边想、边用笔勾画,自读、自悟、自得、自问。然后小组互动学习、分析、整理。所得及所问,派代表参与板书,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也可作适当的质疑,作为对学生思考不足的补充。

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让同学们能够由点到面,将零散的景物及特点集中。

[说明]设计这一步骤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同时再从独立转向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就形成了多维态势的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让学生用心读、用心赏,读出美,增强审美能力,每个人都会有收获,教师的设问与及同学的质疑。落实了教学重点,完成知识目标的部分要求和情感目标。

(六)精读,通过比赛朗读、配乐朗读品味语言之美。

[说明]采用多样的朗读形式,有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激起学生自主的活动,设计的句式有利全体学生的参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说是由扶到放的过程,这样也落实了教学重点及难点。

(七)从文学作品和记忆中寻找美

同学读完《春》,从中受到了美的感染和熏陶,一定能够从文学作品或记忆中找出描写春的优美词句。

[说明]设计此题步骤目的是将学生学语文的目光由课内导向课外,引向丰富多彩的更大空间,使课内外结合,我还准备印发一些有关“春”的名句供他们欣赏。

(八)、美的训练

1、引导学生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2、写一段描写家乡冬景的文字。

3通过本文的文字把它变成一幅幅春景画。

[说明]设计第一道主要是要培养自学能力,因为初一的学生还处于自觉的适应阶段,通过本文的总结归纳有利今后的自主学习。设计第二道主要是学习的迁移,听、说、读的最后落脚点是写。初一年的学生写作水平难以当堂完成,所以放在课外。另外,又因本文的教学时间是在冬季,所以只得由本文写“春季”的内容迁移到写“冬景”上。同时也可以为下文学习《济南的冬天》先作个铺垫。第三道是选做题,学生完成之后贴于“作业栏”上,这样布置是根据学生的多样性,有利调动一切学生可调动的因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本文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完成(一)――(四)个步骤,第二课时完成(五),第三课时完成(六)――(七),第八个步骤安排在课外。

我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围绕着新课程所倡导的来实施,那就是: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老师要巧妙设计,创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创设心灵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学生就可以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

初中语文七年级说课稿篇四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我自中学时期开始学习这篇文章直到今日仍然记忆犹新。朱自清先生用充满“诗意”性的感知语言,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阐述,抓住了春的特点,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旨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揣摩、口味语言,把握作者的感情。同时,学习和借鉴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为了突破重难点,在授课之前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共同朗读课文,在熟读基础上进行课文的学习,进而要求学生对全文进行背诵。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如下:

1.引导学生欣赏“春草图”。

2.赏析“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3.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4.联系实际,谈春。

课文学过之后,通过检查学生背诵情况,感到孩子比较喜欢这篇散文。

初中语文七年级说课稿篇五

一、《在沙漠中心》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以探索为主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练习快速阅读,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为目标。《在沙漠中心》主要描写了飞行员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在飞机坠毁沙漠,濒临死亡之时的心理活动。王老师的这节课重点突出,重在引导学生对埃克絮佩里濒临死亡时心理活动的体味,从主人公痛苦、绝望到乐观、平静的心理变化的挖掘,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本文的主题——热爱生命,显得非常自然。

二、在分析过程中,王老师很注重对文本的朗读、挖掘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在体会作者的感受这一环节中,王老师让学生通过“当我读到——时,我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可填痛苦、绝望、平静、乐观等)”这一句式来感受作者的心路历程。这一问题的设计能让学生走进文本,专注地圈点批注,动情地朗读,仔细地品味,整堂课里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

三、王老师善于创设情境。在这堂课中有两处地方情境的创设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第一次是在学生分析作者在沙漠遇到什么困难时,要求学生用比喻说说冬天的感受。以此唤醒学生的体验,来体会本文的主人公飞行员圣埃克絮佩里的心理并进行语言训练,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很快地进入故事中的情境,有助于理解本文的主题。第二次是在学生梳理出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后,王老师又对作者圣埃克絮佩里进行了补充介绍,仿佛让学生进入了圣埃克絮佩里所生活的时代,让学生明白了这位传奇人物短暂的`一生,了解了他深切的责任感,从而对其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

四、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整堂课课堂气氛民主,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通过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本节课中都有不同的收获,也使老师在这节课中的知识、能力和思想情感目标都能很好地落实。

五、有精美的板书。板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传达给学生最形象最直观的教学内容,王老师把上课的思路在黑板上完美地呈现。

初中语文七年级说课稿篇六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晚上好!

今天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够和这么多师兄师姐一起参加此次说课比赛。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更是一次经验的积累。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斑羚飞渡》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课时为一课时。

《斑羚飞渡》选自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本文描写了一群斑羚被逼上绝境,为了种族得以延续,老斑羚义无反顾的选择死亡,舍生取义的壮举。本文通过惊险动人的镜头描写,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斑羚们在危机时刻的那种团结精神和协作能力。这既是对本单元关注动物世界的延伸,又启示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根据新课标教学理念,以培学生勤动手,勤思考为核心,将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学习的体验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所以我确立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了解本课的大概内容,能够复述斑羚飞渡时的主要情节。

2.能力目标:通过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理会文中借景渲染的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领会斑羚在危机关头的协作能力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培养团结协作能力。

初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理解能力和朗读、口头表达等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口头复述,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交流法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主动去掌握运用知识。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在获得知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教学变成师生交流、合作、体验、创造、表现和享受美的过程;注重学生的发展,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鼓励学生创造,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基于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导入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并运用:“引—激—拓”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线,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教学原则,发展学生思维和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从以下方面来完成:

首先.以爱为话题,以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为线索,再谈到动物世界,以此导入课题。

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和启发式教学,很自然的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气氛,启发了他们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接下来我将对作者进行简单的介绍,这一环节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对作者有所初步了解。

然后我将请同学对课文进行简要的复述,这一环节主要应用自主学习法,通过课前的自主预习,对课文内容熟悉,有利于课堂的教学进展。集中所有同学的精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下一环节将对课文精彩画面进行分析与深度讲解,这一环节主要采用讨论法,让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让每个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那惊险而悲壮的一幕。

然后就是反思与探究。反思人类的行为和探索斑羚的精神,引起同学们对保护动物的欲望以及学习他们的精神........

再下一环节就是对课文进行总结,主要采用归纳总结法,呼吁同学们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爱护自然,学习斑羚的那种团结,互助的精神。

最后一环节就是课后作业,以如果我是......为题写段话,主要采取练习法,主要谈谈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对生命的理解,以及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当然,教学研究永无止境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初中语文七年级说课稿篇七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说家乡》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从内容的设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好关注家乡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发展变化等,引发更多的思考,更好发扬主人翁的意识,并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也要引导学生的交流学习,好东西也要懂得分享。

从能力的训练层面,要求学生在介绍情况时,要做到具体而有层次,还要力求生动。(此前,平时的课堂教学要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在实践中多锻炼。)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及七年级(上)语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重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更好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特色小吃、家乡的经济发展,以及家乡习俗的优劣等,增强爱乡爱国之情。

能力目标

1、通过查询、访问、亲身体验,提高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语言概括和表达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1、采用小组活动的方法,激发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问题导引法辅予多媒体进行教学(播放关于家乡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等幻灯片)

2、学生采用小组讨论法、反馈小结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交流协作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变化,培养学生的爱乡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为口语交际课,让学生敢说、会说,进而指导写作是难点。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渗透爱国爱乡教育。

(一)学情分析

我班是共有学生45名,其中新晋江人20人,来自四川、重庆、湖北、贵州、江西、以及福建漳州、莆田等地方,可以较好体现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可利用资源较多,但学生可调动的生活积累不多,需要从父辈那里多了解,也可以促进亲情的沟通。另外,学生来自农村小学,基础和能力参差不齐,这对口语教学的开展有一定的阻力。学生经过两个月多的融合,学习语文的习惯、方法有很大的进步,这又为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保证。

(二)学法指导

新课程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口语交际简洁易懂,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准备。完成预定的准备,再与同学合作探究问题。因此,对学法的指导,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法及练习法。

教师指导时,引导学生做好充分准备,调动学生小组讨论与课堂参与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收集资料、合作地讨论、探究问题,感受成功的喜悦,并在课堂上大胆表达,学会与他人分享。

(一)、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激发兴趣法、指导归纳法

根据本课的目标和内容,借助多媒体资源,运用鼓励性评价、激励性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以目标导引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准备材料,明确方向进行有效研究;遵循“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目标激励法让学生在自主分析、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使学生对家乡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品牌之都---晋江的魅力,展示食品之都—罗山的魅力,既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又促进学生对家乡的直观感受,增加课堂容量,符合教育学中的直观性原则。

(一)课前准备指导

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对家乡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发展变化等做好一手资料的准备,并进行收集、整理、初步确定要讲的内容。既可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又拉近学生与家乡的距离。

(二)第一课时课堂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利用学生的生活积累设计开场白;利用形象片展示罗山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课的内容。

2、教师示范---介绍我的家乡安海

要点:文化古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特色小吃:土笋冻、桔红糕

非物质文化:端午捉鸭、嗦啰莲

3、各小组发言(15分钟)

要求:要用普通话准确地讲,描写要具体,要有层次。语言力求浅显生动。

评价:红旗小组和班级形象代表单项奖(最具亲和力,最流利的等)

4、课堂小结(5分钟)

5、课外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就家乡今后的发展变化做出合理的想象,以《-----年之后的家乡》为题,形成500字左右的文章。(目的是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与将来对家乡的建设出力)

初中语文七年级说课稿篇八

《春》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中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此文结构清晰,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使学生学到知识,又能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受到美的熏陶。蒋海峡老师这节课上的很成功。突出特点如下:

一 整体入手,统揽全篇。

二 环节清晰,过渡自然。

每一步蒋老师都用语言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上,先整体感知,让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描写哪些季节的景物?整体把握了课文的方向。

三 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她运用多种方式去读:朗读、默读、用你喜欢的方式读、重点的句子反复读······通过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春的可爱,从而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 发展语言,培养能力。

她的教学语言十分规范,而且能够随时纠正学生语言的错误,训练学生说通顺句子的能力,用许多词语说句子,强调用概括的语言说句子。这样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提高。

五 注重启发,体现主导。

老师指导学生课文每段都写了哪些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许多问题都是学生自己去探究,去感悟而获得的',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蒋老师的这节课优点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也有美中不足之处。1、课文中出现的诗句,没有解释。2、文章中的修辞方法指导较少,应该对这一知识点多训练,为以后作文打基础。

初中语文七年级说课稿篇九

1、教材

《春》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主要是写景散文,为我们展现了一年四季的不同图景。《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特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描绘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油然而现。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天的赞歌。《春》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学好这一篇课文,可以为后面三篇课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感情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学情

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在我看来,大多数的学生应该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1、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重在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因而我从三方面拟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感情。

2、重点难点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将本文的重点放在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来写景状物上。并将学习作者的情景交融的写法作为难点。

1、教法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我将主要采用诵读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从中领会文章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2、学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讨论探究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获得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方法,品味文中传神的语句。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

环节1、引入新课:

以古人写春的诗句引入新课。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并从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引入今人是如何赞美春的。

环节2、讲授新课:

首先,初读课文。采用配乐朗读的方法。意在培养学生朗读兴趣,营造课堂学习氛围。读前,用课件出示问题(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关于春的几幅图画?试用简短语言概括出来),提示学生带着问题边朗读边思考。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文本,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全文的结构思路:“盼春——绘春——颂春”。

其次,精读课文。

提出问题:以“春雨图”为例,想想作者是怎样观察春雨的?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主动地品析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情感。也是突破本文难点的很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赏析散文景美的同时,教给学生写景散文的一般技巧。

第三,使用探究法。让学生依据教师分析“春雨图”的方法,试着分析理解“春风图”。

设计目的: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让学生更为主动的去探究知识。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讨论中来,以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

环节3、反馈练习(以写促情)

提出要求:仿照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写一写眼前的秋天。

设计目的:这样既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又能以写促情,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情。

写完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评价,老师加以鼓励。

环节4、归纳小结

用简短的话语给本课做一小结:借用罗丹的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鼓励同学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的双手去描绘美!

初中语文七年级说课稿篇十

1.胡老师作为新老师,刚上讲台,总体来讲还是比较完整地完成了此次公开课。整体上课的脉络清楚,以朗读为主,把握了《春》作为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的特点,以读为抓手,引导学生体味春天之美,把握作者描写的方法。胡老师可能是有点紧张,但神态自若,语言清晰,举止大方。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第一次上公开课,什么情况的都有,能这样,已经不错了!

2.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以读的主要方法是科学的。但这里要提出一个问题,即“如何读?”我个人认为,读的方法如果运用的不好,就会使整堂显得呆板平叙,很难有亮点或高潮。如果运用得当,也是也可以让人耳目一新。

首先要注意的形式性。可以单人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整体读、老师读,听配乐读,也可局部读、整体读。尽量形式多一些。

其次要注意每一次读的目的性,即每一次叫学生来读,老师一定要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可以是让学生解决生字词,可以是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也可以是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也可以是让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总之,不可盲目叫学生,甚至是用读要打发时间。

再次要注意读的反馈与点评。学生读的好,老师要讲出好在哪里,甚至可以让这个学生把读得特别好的地方再读一遍,让其它同学感觉一下。学生读的不好,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点评,可以老师自己点评,甚至老师范读一下。

如果我来设计,可能会这样:

1.让一个学生(成绩差一点的)读全文,解决字词、课文主要内容问题。

2.让一个学生来读重点要讲的一段,读完后提问:写了什么对象?所写对象有什么特点?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修辞)去写的?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老师可以多讲一些。再让学生用相关的修辞造句。讲完这一段后,再让一部分学生来读,回味一下。3.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春风图、春雨图之类的来讲读,读出感情,让学生自己来分析作者是如何写的。

当然文章千般教,每人方法异。但不管用什么方式都要抓住一个基本线:“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表达什么情感”。老师都要思考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明白。

初中语文七年级说课稿篇十一

通过读文,让学生充分感受春的美丽!不仅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的朗读、说话训练上去体会美丽的春天;再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孩子们从视觉上也能走进春天,从而试着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如诗如画的春天。

让学生大胆展现自己的朗读,通过引导,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读、敢读、乐读,读出自己感受到的春天,老师的范读在本节课也起到了点睛之笔,将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让诗歌的课堂在学生的琅琅读书声中,想象春天更加绚丽多彩。陈老师的这节诵读课选材好,文本美,非常适合二年级学生诵读。

陈老师导入自然、新颖。幻灯片白底红字,整体效果极佳。

陈老师感情充沛,在难点突破上做得很到位。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进而理解意思,加上重读、停顿上的指导,所以学生朗读得很到位。

针对二年级的学生,指导朗读时,应把停顿线、重音这种朗读技巧告诉学生,让学生在书上画出来,培养学生这种意识。其次,老师应多范读,用自己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这样学生才能提高得更快。

初中语文七年级说课稿篇十二

何为一堂好的语文课,我认为好的语文课就是能让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得,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如果能够达到这一点,就是一堂好课。 今天,聆听了两位老师讲授朱自清的《春》后,我受益匪浅。下面简单说说我听完这节课后的感受。

1、教师教态自然,基本功扎实。

整个课的过程流畅自然,这所有的一切体现了执教者对课堂的把握能力。

2、师生沟通自然、亲切。

我们说“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师生间思想的融合、智慧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汇。李老师不论是提问还是对学生的评价都是很自然地和学生沟通、对话,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自己(其实关注就是欣赏)。比如学生在顷情诵读时,老师总是很亲切的给与引导:“……你觉得这句该怎么读呢?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给学生以鼓励和支持,达到很好的教学助长的效果。这就是有效的沟通,自然的沟通。

3、课堂气氛活跃,寓教于乐

在整节课中,李老师的表情没有任何做作与装饰,为教学活动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理解,更有利于学生情感体验的升华。除此之外本堂课上李老师还做到了让,使学生在快乐中度过了这堂课,并有所收获和感悟。整堂课下来,学生们都能积极参与。可以说,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是愉快的。愉快的学习心境在45分钟内持久保持着。学生那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整堂课上,能够持续地保持着,并和教师不断激起思维的火花。使课堂气氛动静结合,寓教于乐,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学生和老师都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对《春》一文的感悟更是有了新的认识。

4、整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步步设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步步设疑是学生思考的台阶,学生通过自身的朗读和自我的思考,渐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5、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品读课文,以读解疑,以读会义,以读感悟。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已经越来越注重朗读,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或是为了朗读而朗读,或是朗读走过场,或是只注重朗读的技巧的指导等,这样的朗读教学是起不到任何的作用的。而真正的朗读教学是通过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内涵。而在李老师的这堂课中,她做到了,她首先以多媒体范读的方式将引领同学们走进了一个生机勃勃、春回大地的“春”的世界,接下来又以自读的方式让同学对课文进一步的进行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品读、赏析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并在此环节中加入了对比朗读的方式,不仅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此外也使学生们在同学与同学上朗读的差异上碰撞出了知识的火花,使学生进而领悟作品的情感,使某种体验和感知更加的深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6、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在这篇课文中可感可学实在是很多,但是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精力有限,只能择其精要感悟。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让学生学会感动,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情感。本文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上所指出的六点使我个人对本堂课的亮点的看法,如果说本堂课有什么值得商榷的地方,可能就是课堂中问题的设置不是太明了,学生在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些迷茫,如“大家看了这三个字,能感受到什么?”当老师问道这个题目时,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因为学生当时对这个题目不是很明白,所以才导致这样情景的出现。所以建议在备课过程中关于问题设计方面要多花些时间,让题目更明确、更完整、更系统。

除此之外就是在让学生朗读课文中,李老师只是一味的让学生自己有感情的去朗读,一个学生朗读好,另外的学生来读……这样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自己的理解有所尊重,达到了学生对课文的多元化理解,但是在此环节上也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所以导致在最后并没有完成计划中的内容,这里建议李老师在几个学生朗读好的基础上,找出他们的不足并加以指导或范读,这样就会让学生很快的对文章的情感把握住。

总之,本堂课无论在从教材处理、教学设计,还是学生学习的效果来说,这节课都不失为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但是也许是因为学生在整堂课上表现的太活跃了,所以在时间把握上不是太好,但这并不影响整堂课的效果。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谢谢!

初中语文七年级说课稿篇十三

1、设有两个小标题,层次非常清楚,不必要求学生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不必逐段讲解。

2、教学重点定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对文章前后两部分内容内在的联系进行深人的理解,体会家庭教育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通过讨论我国1年世界杯亚洲预选赛队员们的表现,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课前播放《生命之杯》乐曲,喧染气氛,创设情境)

1、播放《罗纳尔多》的光盘导人的学习。(创设情境,51起学生的共鸣。)

2、学生交流材料。(贝利的简介、插图;学生的偶像球星彩色插图等。)

3、贝利简介(展示屏幕,学生自由阅读。)

二、整体感知。

沸沸扬扬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突破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全班交流。)

1、当球迷们为贝利踢进第一千个球而欢呼时,贝利虽然也为创造了千球记录而感到愉快,但他却“为这件事终于过去而高兴”。试从课文中找出他高兴的理由,并就此谈谈你的感想。

2、贝利的父亲劝贝利不要吸烟,他采取了怎样的方式?为什么那么有效?

3、从小处就可以看出一个人是怎样的人。从这两个片断中你看出贝利是怎样的a?

四、拓展延伸

2、足球队虽然三战三败,但“失败是成功之母”,请你对足球队员说一句鼓励性的语言。(让同学张贴他们搜集到的足球队全家福的彩照,以此激起他们的爱国热情。)

五、实践练习

写一个人的传记,有时需要叙述对这个人产生重大影响的某个或几个生活片断,如《第一千个球》就属于这种情况。试模仿《第一千个球》,用一两段文字,叙述对自己或他人影响深远的一两个生活片断。

六、附板书设计: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医院实习日常心得总结(通用11篇)

    经过知识点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财富,用于实际应用。以下是一些教师总结的实例,希望能给大家写总结提供一些思路。医院实习日常心得总结篇一作为一名医学

    初中生活老师总结 初中生活总结反思心得体会(通用19篇)

    考试总结是提高学习效果和提升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学习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时有所启发。初中生活老师总结篇一初中三年,是我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三年

    父与子读后感个字四年级(汇总19篇)

    融合智慧,开拓未来,与您共享成功之路。公司宣传语要能够引发消费者的思考和讨论,让他们对你的品牌有更深层次的认知。一个好的公司宣传语可以在市场推广中起到事半功倍的

    2023年中小学教师师德的总结与体会 小学教师师德自查总结(优秀8篇)

    考试总结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发现问题、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能力水平。通过阅读这些优秀的教师总结范文,大家可以了解到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方法。中小学教师师德的总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领导讲话稿(汇总19篇)

    爱国标语是激励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国家意识的简洁而有力的口号或语句。创作爱国标语时,要注意抓住时代特征,使其与时俱进,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和思维方式。"爱国之心,

    第一季度青年教师入党思想汇报(汇总8篇)

    总结范文是一个很好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提高的机会,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去认真对待。在写总结时,我们要注意结构的合理和逻辑的严密,确保每个部分和段落之间的衔接流畅,层次分

    最新朋友女儿生日的祝福语(大全8篇)

    我们的每一次总结都在为未来的成功储备力量。如何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保持积极向上的励志态度?下面是一些实用的方法,供大家参考。下面是一些励志书籍的推荐,它们能够指引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读后感(模板17篇)

    发言稿在撰写时要遵循简洁明了的原则,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难懂的语句,让听众容易理解和接受。发言稿的练习与反复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录音、模拟演讲或者请他

    2023年绝句教案设计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大全17篇)

    高二教案的实施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优化。把握好教案的编写要领,可以提高初二教学的效果。绝句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鹂”“鹭

    2023年老同学结婚祝福语虽然去不了 同学结婚祝福语(汇总13篇)

    坚持追求梦想的人,即便失败也无悔,因为他们相信,失败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总结是梳理自己经历和成长的重要方法,通过总结,可以发现不足并改进,进而迈向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