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情怀论文范文(17篇)

时间:2023-12-17 作者:ZS文王

范本通常包含了清晰的结构和合理的论证,能够给我们提供思路和启示。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它们具有示范的作用,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一些指导。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范文(17篇)篇一

时间飞逝,我在幼儿园已工作了四年多了,从我踏进幼儿园一路走到今天,与共同工作的领导、同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一个新的工作环境中,让我更深地了解到合作精神、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她的闪光点,都是可以虚心学习的榜样。只有在领导正确的指导下,同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关心、帮助、取长补短、共同努力下,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幼儿也才能更健康、全面地成长。

在本学期内,我能严格遵守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热爱本职工作,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师德。服从领导的安排,认真完成各项教学、教研工作。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学以至用,为幼儿园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幼儿园的建设出一份力。

由于本班幼儿年龄小,年龄差距又大,使得各方面工作开展有一定难度。但是,通过班上老师共同努力,并及时做好家园的联系工作,做到与家长多沟通,多商量。通过家访、早接、离园、电话联系、家园手册、校讯通等途径及时了解幼儿情况,同一对幼儿的要求。使幼儿通过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在各个方面有了一定进步,受到家长的肯定与支持。

工作中,以教师道德规范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细心、耐心、关心、爱心地公平对待每一个幼儿,以促使幼儿在自身水平上得到发展。积极学习和钻研新的教学方法,以《规程》与《刚要》为指导,尝试开展小班化教学。在学习、实践、总结中不断完善教学,也进步自身的专业素质。

一个学期结束了,让我深有体会的是无论哪一方面的工作,都要努力、专心往做。下了苦功才能出成效。要有好的收获,就要辛勤地耕耘。幼儿教育工作更应如此。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范文(17篇)篇二

作者:谌业锋学校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而近几年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

9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了“20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共有8699名教师填写了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90%左右的教师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30%的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亟须引起广泛的关注。

一、教师心理问题的分类。

教师的心理问题大致可以分为六类:

1.适应不良。

适应不良也就是个人与环境不能取得协调一致。教师的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对工作环境的不满;人际关系紧张,情绪波动大等。

2.职业心理问题。

职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职业观念问题和职业行为问题。教师的职业行为问题分为五类:怨职型;自我型、异常型、暴戾型和不良型。教师的职业观念问题包括:情绪型、无奈型、动摇型和离职型,自我评价《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3.人际交往问题。

教师常见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有:封闭心理、自卑心理、自傲心理、嫉妒心理、孤僻心理、猜疑心理等。

4.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人格障碍又称病态人格,指明显偏离正常人格并与他人和社会相悖的一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人格缺陷是介于正常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可以说是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教师的人格问题更多地属于人格缺陷。

5.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又叫心理生理疾病。它是指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躯体疾病。教师常见的心身疾病有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病、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等。

6.神经症。

神经症是一种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常见病。一般没有任何可以查明的器质性病变,但又确实有心理异常的表现。神经症一般类型有: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疑病症、恐怖症、抑郁症、癔症等。神经症在社会群体中广泛存在,教师身上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焦虑症及神经衰弱等。

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引起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无论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分析,引起的原因既与职业有关,也与个人有关,还与社会大环境有关。

从职业因素来看,教师教书育人,责任重大,既承受着外在期望的压力,又面对内在的角色冲突,加上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及职业成就的迟效性,使教师极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从工作环境来看,学校的管理策略与组织气氛、竞争与激励、学生的行为与教师的教学环境等也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研究表明,学校管理气氛与教师心理疾病中的敌意因子、学习气氛与强迫、人际敏感与焦虑等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即学校组织管理气氛和学习气氛是教师心理疾病的显著诱因;学校组织中的人际气氛也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同学校,不同的人际气氛,其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校管理、组织气氛关系密切。

教师的心理健康还受到外界环境的冲击,包括信息源的多元化与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的老化及缺乏信息化所要求的工作设备所带来的紧张和焦虑、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贫富差距的增大和教师经济收入偏低而引发的不公平感、社会提供个人发展机遇的增多和教师对本职工作不安于现状的心理冲突、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以及教师教育上“有心无力”的无奈情绪等。

此外,个人的遗传因素、人格特征、意志品质、成长经历以及自我认识与调节的能力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范文(17篇)篇三

我常常利用空余的时间翻阅有关幼教的杂志、书籍,从中了解最新的幼教动态,学习幼教杂志上的文章,了解幼教改革的新动向,以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努力借鉴他人的优秀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要成为一位优秀教师,必须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只有这样,业务技能、科研能力才会不断地提升。在20xx年春季我报名参加了电大的大专班,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我知道,要让学生有一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为此我放弃了平时的双休日休息,坚持上课。虽然辛苦,但是学到知识的喜悦是只有自己才能体会的。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业务知识外,我还收获了很多。大专阶段的学习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我的自学能力;同时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及注重独立思考。“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克服自身的弱点,更大的进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幼教的领域,我所学的还远远,迎接挑战,才能让更大的才能让更大的进步。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范文(17篇)篇四

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作为一门艺术的音乐,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音乐不仅能开拓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而且还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对于音乐教育而言,它作为高校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对它引起了高度的关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使音乐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为改变这种现状,本文通过对高校音乐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二、在高等院校中,音乐教学所具有的作用。

音乐不仅能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陶冶其情操,而且还能提升其审美能力,它是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关键。目前,大多数高校生均比较“宅”,在无课条件下,多数高校生均“宅”寝室,或者是在打游戏,这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学业,而且也对他们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然而,音乐却能改变这一现状。据研究表明,好音乐有助于改善学生的“游戏瘾”、“网瘾”,同时又能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高校生在心情欠佳的情况下,好音乐能平复其浮躁心情。其次,我国一直以来都提倡素质教育,而音乐教育在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同时它还是高校教育的重要手段。由于音乐是通过自身感染力与高校生情感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的条件下,使学生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此外,音乐还能打开高校生的智慧锦囊,对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高校音乐教学困境。

(一)音乐教学手法单一。

对于高校音乐教学而言,音乐教学手法单一严重制约其发展。目前,音乐教学仍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手法较为单一。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通常采用非常笼统的方式对音乐作品进行介绍,并在创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创作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其中。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而且还能导致学生知识面变窄,无法对音乐真正含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由于没有音乐的加入而导致整个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

(二)不合理的课程设计。

不合理的音乐课程设计是高校音乐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之一。音乐课程设计的完善对高校音乐教学的质量产生直接性影响。音乐课程设计主要将实现音乐课程价值作为依据,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在课程设计方面,音乐教学仍不够完善。在一些高等院校中,普遍存在将音乐课程作为选修课来进行教学,从而对音乐教学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这均是由于音乐课程设计不合理所导致的,其现状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音乐教师素质低。

音乐教师普遍存在素质低的现象,这些现象均是由于音乐教学达到了瓶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其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关键在于教师。从一定程度上看,教师的素质对音乐教学质量造成严重的阻碍。一般来说,目前大多数音乐教学高校均存在着对学生自身所具备的特点缺乏重视,而仅仅凭借其主观意志对高校生进行教学,同时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经验方面比较缺乏,其教学观念亦非常落后,已不能胜任基础教学的任务。

(四)音乐教学缺乏实践。

由于音乐教学缺乏实践性,导致其教学陷入困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由于存在重技巧轻体验、重知识轻实践的思想观念,致使高校不能有效地进行音乐教学。目前,关于我国音乐教学的教育模式,仍采用传统的学术理论模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夸大其作用,直接性地将音乐基本技能和知识以灌输式的方式灌输于高校生,而对其主观能动性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研究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问题的对策显得十分必要。

四、解决高校音乐教学中问题的措施。

(一)增强音乐教育重视程度。

首先,高等院校对音乐教学的定位和性质问题应当充分明确。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应将培养人才作为基本宗旨,同时将教学的整天性、公平性放于首要位置。目前作为高等院校教育中一个重要课程的音乐教学,其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在对学生进行音乐培养这方面,高校应充分认识到音乐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性,并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机构,同时应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将音乐管理与教学相互协调,这有助于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在音乐教学师资水平和力量方面,高校应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鼓励高校生积极参与到院校所举行的活动当中,同时高校还可采取一定的力量,为高校生提高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二)改变音乐教学手法。

改变高校以往常用的教学手法,将单一的“灌输式”音乐教学方法转化为高校生与音乐教师间互动模式。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增强高校生与音乐教师之间的互动,从而为高校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还应开拓高校生的思维,提高其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实现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使其主动探索并不断发现问题。此外,高等院校可采用各种资源设备进行教学,如多媒体教学,将枯燥无味的音乐教学转化为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据研究发现,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促使他们对音乐教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高校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此外,关于音乐教学的考核,高校应采用多元化的考核形式。不仅要对高校生音乐理论知识进行考察,而且还要对他们的音乐表演能力进行考查,如此方能使高校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拓展音乐教学实践。

增强高校艺术的培养,并大力开展音乐活动(如汽车音乐节、专题性音乐演讲等)。同时,还可在高校生中建立乐队,举办音乐大赛活动并设置奖项,有利于增强高校生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此类活动能筛选出才艺出众的音乐学生。总之,应为高校生营造一个展示自己音乐才能的舞台,以使其心理素质得以提升,同时又能激发他们敢于挑战的勇气,并从中发现音乐奥秘给他们所带来的快乐,并逐渐使他们对音乐的发展史具有全面性地认识,并总结其观点,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为今后音乐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高校应完善评估体系。

高校可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评估体系,从而提高高校音乐教学的主观能动性。从对音乐、学生认知方面来了解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的效率,进而能发现高校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便于制定与之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五、结语。

在高校生的发展过程中,高校音乐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于目前高校音乐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高校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并进行改革,不断加大对音乐教学的投入力度,便于为其提供较好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同时还要不断改变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从而有利于推动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范文(17篇)篇五

摘要:置教师于课堂主演之地位,便会让学生沦为接纳知识的容器和附庸,这是以教定学传统教育模式的最大弊端。而以学定教的新教育理念追求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知识链接,在探寻知识的海洋中,教师不再是主导者而是导航者,通过教师的投石激波、抛砖引玉,引领学生向知识的深海漫溯。教师“推动”教学,符合教师要成为教育艺术家、教育工程师、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期待,能推动学生发散思维、迎难而上、认错改错,提高学生知识习得效率。

关键词:导航者;推动;艺术家;促进者;效率;。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还要有一种敢于放手的“隐退”情怀,永远冲在第一线的教师并非“明师”“慧师”,那些敢于退居二线,将舞台交由学生“发挥”的教师,才是新时期学生需要、社会需要的教师。让教师“推动”教学,是对教师角色的重塑,能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立人格,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形成教师架梯铺路、学生自主攀登知识高峰的教学生态。

一、“推动”符合教师角色期待。

新时期,教师角色期待承载着家庭、学生、社会、学校等诸多内容。人们对教师的期望殷殷,给教师角色转变提出了新要求,“推动”的角色定位符合社会各阶层、个体、团体对教师的角色期待[1]。

1.符合教师要成为教育艺术家的角色期待。

教育是一种灵魂感召艺术,教师教学的过程不仅包含了艺术的内容和手段,还会产生与艺术一样的功能。通过教师的语言艺术、表演艺术和对音像艺术等的运用,触碰并深入学生内心,帮助学生建立认知,逐步积累知识,接受知识美的熏陶,促使学生实现德智体方面的艺术化发展。

教师“推动”教学意味着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创造教学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坚持教学规律的指引,以自己的胆识、魄力和创新操作,给学生营造思索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引领学生慢慢体验品味,诱发学生创造。在教学材料艺术化加工、教学情境艺术化处理的.过程中,科学的共性、和教学的艺术个性得以融合,教师也在这个艺术化的过程中走上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艺术家之路。

2.符合教师要成为教育工程师的角色期待。

传统教学理念下的教师只是教材的执行者,他们按照教材内容和相关的教辅资料,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工作,这种程序化的操作使他们看起来更像“驾驶员”,游离于课程编写之外。新课程理念提出了三级课程构建设想,在国家课程之外,增加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给地方和学校提供了编制课时的空间[2]。课程编制的改革将颠覆教师惯于当执行者的局面,它要求教师成为研发课程的“工程师”。

“推动”角色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变成能为课堂推波助澜的“工程师”。要推动课堂,让沉闷的课程活跃化,低效的课堂高效化,不但要求教师有灵活驾驭教材的能力,还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的需要开发出符合其需求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在课堂陷入僵局时,大胆舍弃既有思路和教材大纲,引进能掀起课堂波澜的活水,让课堂重新焕发出活力。

3.符合教师要成为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期待。

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被灌输的对象。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这种粗放型的角色定位,从传授知识的固有狭隘思想中解脱出来,成为帮助学生成长、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的促进者。教师“推动”教学说明教师只是教学的推进者,而不是教学的主宰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将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一种助力,并以自己的生命体验和知识技能给学生提供恰到好处的帮助,唤醒并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解决问题、学有所得。

二、“推动”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教学“推动”实际上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起着向导作用,师生之间需要相互配合,要达到推动目标,需要教师当好教练、当好专家、当好知己。

1.“推动”要求教师当好教练,授学生以渔。

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也不能代替学生完成学习过程,那么教师就应该像教练一样,教会学生各项技能技巧,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亲手打开知识宝库。要有效“推动”教学,需从四个方面切入:第一,从培养方法切入。教师需悉心观察每个学生,了解不同个体的优缺点,采用差异化的培养办法。第二,从制定目标切入。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能力层次,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帮助学生确定达成目标的最优途径。第三,从学习习惯切入。教师要点明学生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引导其掌握正确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第三,从学习动机切入。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的乐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诱发其学习自觉。

2.“推动”要求教师当好专家,为学生指路。

教师要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地推动教学,需要高水平的专业素质支撑。第一,教师要具备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教师要在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尽可能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要能从纵深层面把握跨学科知识点的联系,不断充电,避免被学生问倒,导致推动流产。教师的专业素养能为其有效推动教学提供开放性思路和正确决策。第二,教师要具备信息素养和能力。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教育信息技术已经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教师必须积极学习并掌握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具备制作慕课、微课,利用视频和网络平台教学的能力,从而运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突破课堂困境。第三,教师要掌握多样化的推动方法。试图一种方法反复用来推动教学是不现实的,教师面对的是拥有奇思妙想、个性迥异的学生,因此,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推动策略,确保有效推动。第四,教师要能准确掌握推动时机。教师的推动或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或有让课堂高潮迭起之功,但能否达到理想效果往往受推动时机的影响,在恰到好处的时间或节点推动,方能事半功倍,帮学生排忧解难,让课堂熠熠生辉。

3.“推动”要求教师当好知己,与学生交流。

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推动需要学生配合,学生不配合,教师就是在做无用功,会造成“干推不动”的现象。避免这一现象的最佳途径就是搭建师生友好沟通的桥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就需要教师放下“师威”、弯下身体、放低姿态,与学生交朋友[3]。第一,教师要有爱心,以爱浇灌学生,赢得学生信赖;第二,教师要细心,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并正确引导学生,赢得学生拥护;第三,要善于攻心,了解不同学生的想法,做到知己知彼、对症下药。教师只有和学生成为朋友,才能与学生进行真诚无障碍的交流,从而充分把握学情,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方法推动教学进程,掀起课堂波澜。

三、教师“推动”教学的具体策略。

学生的思维、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处理错误的方式是影响学生习得的主要因素,一成不变的固化思维、逃避困难和忽略错误会让学生学习陷入不良循环。教师“推动”教学,应着力推动这三个关键问题的解决,这样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推动学生发散思维,去往层峦叠嶂处。

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当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圈并询问学生是什么时,多数学生都会做出一致回答:“是一个圆。”这种现象说明,很多时候学生的思维停留在浅层次上,都是在同一平面上做无意义的机械滑行。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会固化,变成单线思维,这种思维会禁锢学生想象力,成为学生知识习得的重要障碍[4]。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应含糊而过,而应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点拨,在平静的湖面上激荡起千层浪,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第一,以鼓励推动学生给出与众不同的答案。教师可以“司马光砸缸”等发散思维的典型例子引导学生,让学生树立自信,并鼓励学生求新,推动学生换个角度、换种思维、打破常规、超越已知,探寻超越同伴、超越书本、超越标准意义的发散性答案。第二,以启发性问题推动学生联想。教师可抓住问题本质,设计一些与主题相关又有所区别的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由此及彼进行推导,从而得到启发,豁然开朗。第三,以旁敲侧击的迂回暗示和诱导推动学生触类旁通。在峰回路转处提示一些能点醒学生的知识点,让学生以此类推,受到启发,产生灵感。第四,以关键词推动学生找到破解思路。对学生进行开门见山式的点拨,推动学生找到新思路、新途径。第五,将学生推回到生活场景中。教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当学生惯于定向思维时,教师不妨将学生推回到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培育学生异想天开的能力,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展开既合理又丰富的想象。教师的巧妙推动,能让学生对层峦叠嶂的知识山峰充满向往,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2.推动学生迎难而上,偏向虎山深处行。

教学中,当学生的“已知”不足以解决问题时,会出现迷茫和困惑,多数学生都会“绕道而行”或“弃之不解”,长此以往,学生的畏难情绪会加剧,学生面对困难时会丧失勇气和信心,这样的情绪和态度会阻碍学生进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推动,指引学生迎难而上,培养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挑战精神。

教师应当先弄清学生感到难的原因,从而有目的地去推动。第一,对于抽象知识造成的难点,教师可巧借板画、感性材料、多媒体教具和生活实例对学生进行启发推动,让学生充分理解抽象知识,建立对难题的形象直观理解,从而解决难题。第二,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造成的难点,教师可以推动学生先进行浅层次思考,再由浅入深,逐步深入思考,并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继而突破难点[5]。第三,对于难点多造成的难点,教师应推动学生一阶一阶爬阶梯,先引导学生解决最容易的难点,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各个击破,解决其他难点,这种化整为零的推动,能分散难度,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第四,对于牵涉面广的难点。教师要推动学生透过层层复杂因素分析问题,转化问题,找到自己熟悉的知识点和思路,最终突破难题。当学生面对困难不敢攀登时,教师推动学生迎难而上,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勇气,让学生品味到克服困难的喜悦,享受不一样的体验。

3.推动学生认错纠错,过则勿惮改。

犯错是学生学习中的家常便饭,认识到错误并纠正错误,利于学生总结经验教训,遇到类似问题不再犯错。但多数学生在学习中都有反复出错、屡错不改的毛病。一味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通常难以达到让学生认错改错的目的,还会让学生在教师的啰嗦强调中心生厌烦。教师应变说服为推动,推动学生自己反省,认识自身错误并主动改正错误。

第一,教师做表率推动学生认错。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故意犯点错,将自己的错误展示给学生,再主动及时向学生认错,在学生心中留下教师也会犯错而且会认错的印象。教师的表率能推动学生克服逃避认错的心理,让学生在犯错时主动承认错误。第二,教师当纠察推动学生认错。学生有时会意识不到自己已经在一个问题上反复犯错,此时,教师应当好纠察员,将学生犯错的地方指出来,并统计学生犯错的次数,让学生直面自己的错误,心悦诚服认错。第三,教师应推动学生自主纠错。教师指出学生错误帮学生纠错的方法很难让学生对错误留下深刻印象,教师应推动学生自主纠错,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找到正确解法。可建立纠错制度,要求学生每天纠错,推动学生将纠错落实到日常学习中;可引导学生建立纠错本,让学生把每次出错的题记录在纠错本上,每天腾出一定的时间翻阅复习错题;可引导学生写纠错日记,对每天各学科学习中出现的错题进行总结归类,并写心得体会,分析错误原因和纠错办法。此外,教师还要加大对纠错的督察检阅,对于不认真纠错的学生给予一定惩戒,督促引导每个学生树立纠错意识,养成纠错习惯,推动他们正确认错改错,防止学生一错再错。

参考文献。

[1]叶玉梅.现代化新课堂模式下教师要做成功的“导演”[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4).

[2]王文涛.“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高职教师角色定位[j].中国高等教育,(z2).

[3]田爱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转变与综合素养提升[j].教师教育研究,(5).

[4]天贞.从“主演”到“导演”:基础教育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转换及其路径[j].上海教育科研,2014(5).

[5]项正娟.从“定向者”到“导航者”——慕课时代教师角色新定位[j].现代教育论丛,2015(6).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范文(17篇)篇六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教育界对于教师队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点部分,建设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提高教师管理的关键工作。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可以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学校的合理发展。项目管理是一种新时代的管理理念,在教师的培养和管理中强化项目管理意识,对于教师团队的建设具有合理有效地提高作用,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项目管理的含义。

项目管理是指运用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各类策略手段,将重点工作作为项目实施,设定好目标来分解任务,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实处,限定完成时限,全程控制各项重点任务和工作目标的完成。项目管理的特点是具有明确的管理范围、典型的任务管理、合理的工作结构分解、准确的成本预算、细致的时间控制和科学合理的资源管理。

二、教师团队培养和管理中的误区。

(一)教师团队的单一化。

大部分学校中教师团队的学历背景比较单一,教师个人的技能水平和专业水平和各有不同,使教师成员之间没有互补性,无法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管理效果,各科的教师资源也得不到合理的配置,使教师在教育专业水准上不能掌握最精华、最前沿的东西,从而影响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二)学校领导忽视教师培养和管理中的个体需要。

(三)对教师培养和教学管理的认识简单化。

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发展会经历各个阶段,并不是短期可以达到成效的。在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影响到教师团队的建设和发展,而有些学校领导对于教师培养和管理的发展认识过于简单,没有把握好团队建设应经历的形成阶段、制定规范阶段、运行阶段和休整阶段,只是简单的下任务定目标,希望很快得到教学成果,而忽视了在教师的培养和管理中会出现不同的需求,没有提供相关的科学的指导,很容易使教师团队的发展走入误区。

三、项目管理对教师培养和教学管理的作用。

(一)项目管理可以促进教师团队的多元化。

从管理学层面上讲,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任务为主要依据来组织的,学校可以将教学的管理活动以任务的形式来设计为项目,例如以活动内容不同分为教师科研项目、教学模式创新项目,或是根据任务的特点、重要程度来分为不同级别的项目。这些经过仔细划分的项目对于教师的素质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师团队由于学科背景单一,是很难有效地完成这些活动项目。经过项目管理的划分和要求,共同的任务目标会吸引到各个学科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学科背景来组成教师团队,每个人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得到充分发挥,互相之间也形成互补性和异质性,有效地解决了教师团队单一化的问题,并且聚集了任务项目所需要的人才,使教师资源优化组合、合理配置。

(二)项目管理有利于教师合理需求的沟通。

在项目管理中包括了组织沟通和人际沟通。组织沟通是指组织之间传递信息,是比较正式的沟通形式。人际沟通是个人与个人的信息传递,大部分都是非正式的形式。项目中的.管理活动大多也是以人际沟通来进行。一个项目要保证科学有效的组织、协调、智慧和控制,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沟通,这样才能够对于人际关系和组织发展具有良性的促进作用。团队的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建立完善沟通渠道。首先领导要运用合理的激励措施,灌输团结合作的团队理念,将沟通障碍清除,并且鼓励团队的成员之间互相表达,感受到彼此的尊重和肯定。其次,要营造公平公正的团队氛围,使每个成员都确定自己的才能和天赋,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有点,在公平的氛围内工作,一起探索解决教学管理中的各项问题。第三要开发各种沟通渠道,打破时间和地域的界限。善于应用高科技的手段来加强互相的交流,使教师的培养和管理更加顺畅。通过这些有效的沟通和了解,可以让教师的培养和管理更具有效果,每个教师的建议和想法得到理解和满足,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活力,保证工作目标的完成。

(三)项目管理对教师培养和教学管理提出有效评价。

项目管理中的评估是对整个项目的进度、效果、目标的全面评价,通过项目管理评估的工作来进行监控,对于项目过程中的关键点合理控制,评估项目的资源使用情况、项目进展情况、人员的工作情况以及最终的项目结果,当情况出现偏差的时候进行及时的反馈,对原管理计划做出修改和完善,保证项目的完成效果。教师的培养和教学管理应用项目管理时,要合理运用评估系统,将定性考核和量化考核有效结合,使教学管理的项目化管理和教师的评价挂钩,一定程度上量化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多角度、多渠道的方式公平公正地反映出教师在项目中的贡献和提高,评判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个人素质。项目管理的评价系统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可以有效的解决对于教师团队和个体的评价。对于教师在培养和管理中的评价,要避免教学工作的个人主义倾向,教师不能够为了追求自我而不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同时也要避免压抑教师的个性能力,阻碍教师的潜能发展。每个教师都有独立的人格和特点,对于个体的评价可以促进教师更好地展现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有效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处理本职工作,从而提高整个教师团队的能力。(四)项目管理指导教师培养和教学管理的过程项目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完整性的管理活动,一般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确立任务阶段、计划阶段、过程实施阶段、完成阶段和维护阶段。管理者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中都要采取相符合的策略来适应项目的发展。运用项目管理的阶段理论来进行教师的培养和管理,也必须在各个阶段中采用相应的管理指导措施。

四、项目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和组织能力管理。

每个项目的组织实施者是项目管理中的领导者,他的责任心、管理能力决定了项目的实施效果。没有良好的责任感,即使运用再好的管理方法也难以取得成效,而管理能力的高低也同样决定了项目完成的效果。在教师的培养和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集中措施来提高教师的责任性和管理能力。首先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来统一教学管理的内容,教学团队可以对教师的准备工作进行随机抽查。其次将教师的教学评价汇总,通过督导评教、学生评教来分析教学项目的具体情况,对于表现不好的项目负责老师进行指导。另外还可对教学科研管理的人员进行责任划分,将考核量化,并且根据完成情况来与晋升考核挂钩。

(二)建立激励机制。

在教师的培养和管理项目成立的时候,应该对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例如在青年教师的培养项目中,可以开展授课比赛、实验技能等方面的评比,对于表现突出者进行奖励和表扬。教师对于教学课程的管理项目中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例如采取学习小组打分制度,或是开展学习评比活动,使学生在竞争中体会学些的乐趣。

五、结语。

加强教师的培养和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合理利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推动教学管理的发展,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桂兰。项目管理——打造高绩效教师团队的新视点[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6):824~827。

[2]李文昊,杨九民,刘雍潜等。基于项目管理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5):19~21。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范文(17篇)篇七

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是公民获得教师岗位的法定前提条件。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依法确立的教师职业许可制度,教师资格制度全面实施后,只有依法取得教师资格、持有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才能在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批准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和建设的重大举措。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定义,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是指中等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可分为中等职业教育理论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和其他中等职业教师。而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列在高等教育教师中,没有作明确的描述。

到目前为止,有关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法规中,全国人大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和《教师法》对获得职教教师资格的基本条件,教师资格认定和丧失的原则以及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基本程序作了明确规定。国务院和教育部也相继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规章,这标志着我国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正式启动。原国家教委分别于1986年、1993年、下发的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关意见,也对职教师资的资格作了明确要求。

5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首次认定教师资格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要求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依法设立教师资格认定机构,规范教师资格认定机构行为;严格掌握认定教师资格人员的范围和教师资格认定条件,杜绝擅自修改教师资格认定条件、扩大或缩小认定教师资格人员范围的现象;严格遵循教师资格认定程序,不得随意变动。对职教师资的资格认定也列入其中,基本都参照相应的普通教育师资执行。

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十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十五”期间要制定和完善《教师法》配套法规,初步形成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管理制度体系框架,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教师遴选任用、职务聘任、培养培训、流动调配、考核奖惩、工资待遇、申诉与仲裁等方面的法规和规章。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教师资格条例》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通过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拓宽教师来源渠道,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优化教师队伍。

11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明确了今后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和任务。

此外,不少地方和部委也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和规章。如上海、福建等地区出台了《教师考核办法》、《福建省首次认定教师资格实施意见》、《甘肃省教师资格条例实施细则》等政策和规章,来规范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二、启动职教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意义。

笔者认为,职业教育的教学特征、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均决定了其对教师的要求与普通教育不同,所以有必要把职教师资资格认定独立出来,并制定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教师资格认定体系。

(一)使教师任用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师的认定、聘任、培训、考核、奖惩、工资待遇、申诉与仲裁等管理环节。《教师资格条例》作为《教师法》的第一个配套法律,与《教师聘任办法》、《教师考核办法》等法规,构成了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的法规体系。

(二)使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

教师资格制度的全面实施是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的重要步骤,确立了教师职业在社会各职业群中所占有的特殊地位,肯定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其职业性质决定了只有通过专门训练和严格选拔的人才能担任职业教育教师工作。

(三)严把“入口关”,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在我国现有的职教师资队伍当中,大多数教师直接来自于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虽然他们知识水平较高,年龄较为年轻,但缺乏实践操作经验,对于职教教学和职教人才培养来说非常不利。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有利于改善这一局面,从而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

(四)形成多元化教师培养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从事职业教育。

我国职教师资主要依托普通高校培养,从目前的情况看,一是越来越多的综合类院校毕业生已经进入职校师资队伍;二是职业教育急需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三是需要大批的兼职教师参与进来。

三、现有职教师资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没有独立的职教师资资格认定体系。

职教师资都由高校输送,对于职业教育师资的资格认定也基本参照普通教师认证标准执行,没有独立的职教师资资格认定体系。

(二)缺乏对职教师资资格证书有效期的规定。

我国目前的`教师资格证书没有有效期的限制,而现行法律也没有具体规定教师资格的有效期,这导致教师资格事实上是终身制,从而妨碍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而对于职教师资来说,其专业门类多,专业知识更新快,现有的职教师资资格要求中没有规定时效期限,不适应市场发展要求,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继续教育制度,易与市场脱节。

(三)兼职教师的资格认定制度不健全。

我国已基本上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但还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作用,开拓多种渠道从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技师、高级技师中聘任兼职教师,特别是吸呐企事业单位的一些专家或能工巧匠组成一支专兼结合的职教师资力量,但目前我国对兼职教师的资格认定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一定可操作的程序。

(四)对职教师资的资格设置尚不全面。

现行的教师资格按学校层次和性质共设置了七种教师(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初中教师、高中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中等职业实习指导教师、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这样的设置,在我国前一历史阶段是合理的。而目前全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只设在中等职业学校,没有反映出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故应考虑专门设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问题。

四、职教师资资格制度保障体系的建立。

(一)建立健全职教师资资格认定制度。

如果说职教师资资格标准是建设职教师资队伍的重要基础,建立健全职教师资资格认定制度则是确保认证标准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不能简单地用普通教育的教师资格标准来要求和认定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因此,其一,要对职教师资资格认定实行动态管理。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而第一线的生产技术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教师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必须适时更新,跟上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步伐。其二,职教师资资格认定要体现特色性。职教师资资格认定制度既要考虑到与普通教育师资资格认定的共性要求,又要充分突出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对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与素质要求的个性特征。

(二)建立符合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教师职称评定制度。

按现行的《教师法》规定,职业高中按中学体系标准评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按普通高校体系标准评定。这显然不利于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所以要制定符合职业技术教育本质特征的教师职称评定体系,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正确引领职教师资的培养和队伍建设。

首先,要突出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职业教育要为学生就业服务,就要求职业学校教师为学生的就业组织和开展各项教学工作,把学生就业率和就业岗位质量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之一。

其次,要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将职业学校教师动手能力的高低量化为职称评定的重要参数。

(三)建立和完善职教兼职教师聘用制度。

按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师资队伍建设指标体系中要求,“兼职教师是指学校正式聘任的,已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的校外企业及社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技师及能工巧匠,一般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各级教育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对到职业学校任教的兼职教师资格给予认定,经考核合格者,颁发资格证书。

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在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技术更新的关系最为密切。这也使得职教教师的在职进修和专业发展变得更为重要。各职业学校必须加强和支持教师的在职进修和继续发展。学校领导和职教行政管理部门要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措施,改变过去认为“接受培训和进修是教师个人的事情”等观点,从人力资源开发和投资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从根本上扭转职教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发展问题。

各职业学校应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师培训计划,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参加多种形式的教育与培训,从而保证职教教师能始终与技术、经济发展同步提高,从根本上改变以往“重评轻建”的被动局面。采取专题学习、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督促教师不断加强政治理论修养,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组织教学观摩、开展教学成果评比和教学方法经验交流,全面提高教师授课能力;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此外,还要从政策层面、制度层面上,鼓励职教师资加强与企业界及其他教师的联系和沟通。

我国职业教育已作出了由注重数量和规模发展转向越来越注重质量和内涵发展的战略调整。作为职业教育质量关键保障的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这一战略调整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相对独立的职教师资资格认定体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首次认定教师资格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z].教人4号.。

[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35号.。

[4]周鸿敏等.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措施[j].职教论坛,,(17).。

[5]王奇.在教师资格有效性上做文章[j].上海教育,2005,(5).。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范文(17篇)篇八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应该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转变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尽快适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一、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

谁也无法否认,问题是客观存在于教学之中的。但是,日常教学中的问题却不是与生俱来、天然生成的,它需要我们用慧眼去发现。所以,发现问题就成了教师的一项最基本、初始化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仅仅发现问题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具备将发现的问题转化为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这就是设置问题的能力。

我始终这样认为,尽管对学生的发展而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设置一个问题却远比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设置一个问题,其前提条件是要能够发现问题,而在发现问题之后,教师还要思考并着手解决问题;惟有在发现并解决了问题的基础上,才可能去设置问题。所以,设置问题的过程,既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专业素养得以提升的过程。

二、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言教的另一个意义就是教会学生读生活这本无字大书。没有写作经验和感受的教师,在认知、发掘、捕捉材料时比较迟钝,缺乏生活的灵性和悟性。生活中的材料像空气中的水珠一样,似乎看不见但经过雨后斜阳的照射,就会显出美丽的彩虹。生活中可入文的材料比比皆是,只要做有心人,处处留意,时时注目,就可捕捉到丰富的材料,吸取有益的营养。这种能力既靠学生自身敏感性,更要靠教师对学生写作悟性的开启,像气功大师为弟子疏通气路一样,当时机成熟时,手指一点,气路便畅通了。

这里教师的言教起了重要作用。著名教师于漪说:“语文教师必须会动笔会写文章。自己无写作甘苦,无书面表达的真切感受,写作教学往往空对空,指导干巴巴,点不到关键处,点不到要害。”叶老也曾说:“教师善于阅读,善于作文,看书报能抓住要点,写的东西能说得正确明白,才能真正用启发式启发学生。”这就明确指出了教师的写作能力与语文教学的关系。教师有写作的感性经验就能取得指导学生作文的良好效果,学生的语文能力自然就会有较大幅度地提高。笔者经常结合自己写作某篇文章的完整过程,向学生大讲作文感受,并拿自己的文章像讲课一样讲给学生听。课本中有关语文知识,诸如观察和认识、写人的方法、提炼中心、抓住特征说明事物、联想与想象、材料的选择与剪裁、散文的形与神、比较阅读、理解词语和句子等,我都能结合自己的写作感受讲出来,学生普遍感到有血有肉,真实可信。

三、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如果要问教育的出发点和最后的归宿是什么?很多人都会是这样一个答案:培养人才!那么,什么是人才?什么是教师眼中的人才?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界定和标准,“学而优则仕”出人头地、高人一等是封建社会教师心目中的人才;上名牌、读重点,相当长一段时间是我们教师心目中的人才。为了培养这样的人才,有的学校加班加点,频繁考试,加大学生课业负担,有的教师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细心关照,百般呵护。这样,难免培育出畸形的人才。这些学生意志品质、言行举止难与时代合拍。因此,我们应不断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新时期的人才观。何谓新时期的人才观呢?我认为:我们应有这样的人才观:“人无全才,人人有才;因材施教,人人成才。”要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愿学、乐学、勤学,虽然培养不出一流的大学生,但却能够培养对社会有所作为的合格人才。

三、实施课程改革。

为实施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深入课堂,必须有适应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而原有的课程存在诸多因素已不能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因此必须实施课程改革。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倾向,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以期达到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等目标。

总之,新的时代、新的形势赋予教师新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育人水平,努力营造“学校以育人为本,教师以奉献为乐,学生以成才为志”的校园氛围,真正做到让学生健康成长,让家长放心,让人民满意,这样,教师才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因此,我想:凡是在教育战线上工作的同志们都应努力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全面发展自己,应五观俱全,才能更好地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范文(17篇)篇九

摘要:在新形势下,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比较广,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强。体育教师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提高自身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能力水平,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师行为的分析,阐述了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新形势体育教师行为体育教学。

一、前言。

在新形势下,学生个体接受知识的渠道比较多,接受知识的面比较广,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比较强。因此,在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业务水平的学习,不断完善现代知识的基本结构,调整自身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根据未来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材的需求,体育教师既要不断提高自身学历,又要重视教育观念的更新,更应该重视在教学实践中的能力水平提高,避免学历高了,能力仍旧的现象。从教学角度来讲,教师应根据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把知识、技术、技能传授给学生,发展他们的智力、体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并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提高身体锻炼能力并促进其心理、生理的发展。为此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师行为的分析,谈谈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体育教师行为的分析。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是由体育教师的行为所决定的。何谓行为?心理学认为行为是指有机体在环境影响下所引起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人的行为是有着千差万别的。一种是按行为主体的自然属性分类:从年龄看,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人的一生各个发展阶段,行为的表现是不一样的;从性别看,男,女的行为表现是不一样的。一种是按行为主体的社会属性分类:不同的社会职业,其行为表现不同;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水平发展不同,人们的行为表现也显然不同。同一社会或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行为有显著差异。还可以按行为的职能分类,等等。体育教师行为属于行为构成分类中的个体行为,它是由教师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和教学作风所决定的。

1.能力水平。

(1)体育教师高尚的内心世界,广博的知识,全面的工作能力,高超的运动技能,以及广泛的兴趣爱好等对学生有着启迪和吸引的作用;对学生思想品质、世界观的形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体育教师须熟悉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善于发现他们的特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做到因人施教,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体育教师须有周密细致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教学和训练中,都具有高起点的教育和教学技巧。

(4)教师应具有深刻的全面思维和独创精神,不满足已获得的成绩和经验,不墨守成规,敢于在实践基础上提出新技术、新观点和新的教学方法。要善于吸取不同的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5)体育教师在教授技术时,要注意语言技巧、肢体语言的运用和示范动作的正确性。学生会因为教师的鼓励增加信心,增添勇气。相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压抑学生的学习情绪,影响师生间相互信任和情感交流。

总之,体育教师的能力水平,是教师得以顺利和有效地完成一切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最直接、最基本的本领。教师若有了比较全面的能力,其行为会给学校的体育教学带来成功。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一种敬佩感,从而自觉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指导。

2.兴趣爱好。

体育教师的教学作风,至关重要。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信任与合作的基础上的。教师的工作如果能够得到学生的支持,他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都是比较高的。教师应该教学作风民主,办事认真,无论学生目前的水平如何,均能一视同仁。上课时教师保持主导作用,学生积极参加活动,他们之间的关系融洽平等,在教法上教师采用启发式和诱导式,评定时客观,实事求是,学生之间就能出现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的现象。由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友好,善于用建议、忠告的方式开展工作,而不强加于人,所以体育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个人的主动性和特长,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其信心。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又有利于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只有教师和学生达到上述情况时,体育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结论与建议。

体育教师的能力水平是教师行为中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它对于学生对本课学习的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有着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品格特征、能力水平、兴趣爱好和教学作风等方面都给学生以直接影响,但是教学实践中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1.在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如何与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能力及知识结构关系密切,建议体育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免思维禁锢,提出“创新”教学。

2.在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决定性的作用。在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能力、表率作用,成为鼓舞学生从事体育训练的动力。教师在安排体育教材内容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一般学习能力、见解和兴趣,而且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动机、期望和行为。

3.在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紧张、严密、活泼的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始终给学生开创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气氛。学生应该参与体育课,并给学生提供合适的运动项目,不仅现在使学生受益,而且对其将来也有益处,帮助学生培养终身体育观。

4.在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应坚持因人施教的原则,做到人性化教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热情的指导和鼓励,采取措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在实施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多样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经常采用直观的视听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对照检查和共同学习的兴趣。

5.鼓励学生平时多参加体育活动,组织一些竞赛和非竞赛娱乐活动,使他们能将课中学习的技能在实践中充分表现。

6.在新形势下,体育教师不断学习新的运动项目充实到教学中去,如将传统体育、民间体育、新兴体育等项目融合到体育教学中去,将我国的体育教育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刘守古.大学体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傅承智等.体育基础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范文(17篇)篇十

摘要:本文通过对部分中学英语教师和学生的中介作用的调查,考察了中学英语教师对中介作用的看法和实施情况以及学生对英语教师中介作用的看法,从而对教师中介作用提出一些建议。

一引言。

教师与学生一样,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提高自主意识,明确学习目标,并成为学习材料的解说者,为学生提供各种支持。因此,教师不仅起提供信息的作用,还应起着组织、指导、控制、评估、提升、参与和心理支持的作用。这些对于教师作用和角色的要求都满足了william与burden对于中介者的定义:赋予学习者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处理问题,适应各种情景和变化以及应对各种挑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策略;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中介理论的国内外研究。

中介理论是社会互动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vygotsky是社会互动理论的一个重要倡导者。vygotsky指出中介作用是指儿童身边对他有重要意义的人(如父母、老师等)在他认知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即帮助他开发潜在的能力,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色列心理学家、教育家feuerstein在把对儿童学习中起重要作用的人叫做中介者。中介者可以是父母、教师,也可以是能力强的伙伴,用他们认为的最有利于促进学习的方式来呈现儿童所学的知识。

feuerstein等指出了教师中介作用的12种中介特征:重要性、超越当前的目的、让对方明白意图、胜任感、对自己行为的控制、确立目标、挑战、认识变化、相信积极的结果、共享、个性、归属感。

lantolf将中介作用分为三大类:社会互动中他人的作用、自己的中介作用和工具的中介作用。他更进一步将社会互动中他人的作用分为三小类:教师的中介作用、同伴的中介作用和使用母语的中介作用。

williams和burden指出中介者与教师仅仅作为知识传递者的根本区别。

中介理论无疑对国内的外语工作者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与之相关研究也正在兴起。张智将中介作用分为元认知和认知中介作用两种,肯定了教师在充分挖掘学生元认知中介作用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但在英语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之间总有一定差距。大多数英语教师对于教学理论是持认同感的,但在实践中不知如何体现。台湾的chen使用问卷对50名小学教师做过中介作用调查,发现教师认为“让学生明白意图”、“培养胜任感”、“行为自控”、“个性”特别重要,而认为“重要性”、“超越当前的目的”和“变化的意识”就相对不重要。曲文婕在教师行动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在理论认识上和实践脱节。李蓉、牛佳宁分别对大学教师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教师对中介作用有了一定的意识,但无法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角色转换。杨华堂也指出,大学英语教师的实践和学生的期望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中学教学方面,赖定来对30名中学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对中介作用的认识不深,并且教师认为重要的不一定就是学生所期待的。

本文将对西华师范大学高职学院部分英语教师作一调查,了解他们对中介作用的态度和做法。

三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

第一,调查对象。问卷一的对象是西华师范大学高职学院的部分公共英语教师共30名。问卷二的对象是西华师范大学高职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150名。

第二,工具。(1)问卷一:本文采用的.是william&burden编写的问卷的中文译本。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目的是了解教师对中介作用各个维度的看法。第二部分是了解教师个人对各个维度的具体实施情况。两部分问卷的内容是一样的,但目的不同。本文采用的是五点量表。(2)问卷二:把william&burden编写的问卷改编成的学生问卷。第一部分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中介作用各个维度的看法。第二部分是了解学生对教师对中介作用具体实施情况的评价。

第三,作者把问卷数据输入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利用平均数分析得出数据合并成下表。

四数据分析。

从上表的平均数分析,在高职英语教师的看法中,“让学生明白意图”和“个性”得分最高,都超过4.5分。这说明教师认为这两个方面是最为重要的。而“创造挑战”和“超越当前目的”得分最低,这说明教师认为这两个方面是最不重要的。

高职英语教师的做法平均数普遍比他们看法平均数低,这说明高职的英语教师虽然都有中介作用的意识,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实施上却是不够的。与教师看法有相似之处,在教师做法平均数中,“让学生明白意图”得分最高,这表明在教师的实际做法中这一点是被贯彻得最好的。“创造挑战”是得分最低的,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大都满足于照本宣科,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向他们提出相应的学习挑战。在“个性”这一项的平均得分上,教师的看法与做法的分数差别较大,这表明教师在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性这一点上是持相当的认同态度的,但在具体教学中实施的力度是不够的。

从问卷二的学生问卷所得的平均数来看,“让学生明白意图”、“树立目标”和“变化的意识”这三项得分最高,这表明学生认为这几项是最重要的。相对来说,“培养责任感”得分最低,这表明在学生心目中这一项不是很重要。“在行为自控”方面,学生的看法与教师的做法得分差别是很大的,这说明教师的做法和学生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

将学生眼里教师的做法与教师做法和学生看法所得分数作比较就会发现,学生眼里教师做法的得分是相对最低的,这说明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教师其实对于中介作用的实施是不够的。其中只有“让学生明白意图”一项得分是超过了4分的,其余的得分都是4分以下,这表明“让学生明白意图”这一项是贯彻得最好的。因为从操作层面上讲,这一点也是教师最容易做到的。而教师的其他做法在学生的眼里都是不到位的。“变化的意识”和“个性”是得分差别相对较大的两项,学生在这两项上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然而教师的实际操作却是不尽如人意,没有达到学生的要求。

五结论与建议。

第一,结论。(1)从重要性和实施的力度来看,高职英语教师在看法和做法上有轻微的差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有所不够。(2)对于教师中介作用,高职英语教师的看法和学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教师认为重要的不一定学生就认为重要,说明教师应该随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3)对于教师中介作用的实施情况,无疑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然而在学生眼里,教师的实施情况与学生的期望要求差别很大,这说明教师在教学实践和实际操作方面是有待提高的。

第二,建议。(1)高职英语教师应该多参加提高教师技能的培训,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衔接起来,避免出现理论高而实际操作能力低的情况。(2)帮助学习者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计划,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使学习者能意识到自身的发展和变化,并且能对自身发展变化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3)高职英语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现成的知识。(4)高职英语教师还要多保持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多了解学生的需求。(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多反思自己的教学,及时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待提高。

最后,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中介者只有教师一方是不能胜任的,它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并且会受到教学环境和教学任务的制约。教师这一中介者,要充分意识到这些复杂因素,并且能够有效地协调各个因素,从而使教学过程顺利完成,成为一名有效的中介者。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范文(17篇)篇十一

摘要:本研究通过“三引领”――创设生态化的课题环境,“四阶段’――遵循逐步完善的实施模式,“五保障”――提出研究应用的必要条件,创意设计并运行了项目生成日志、项目行进日志、项目结束日志三大日志,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跟进和优化,推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纵深化发展,启动了学习型幼儿园的建设。

关键词:项目日志;教师教学;行为跟进。

课改需要载体创新,专业成长――教师教学行为跟进更需要载体创新。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经验+反思=成长”的理论模式,叶澜教授也提出了: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多年的教学随笔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与随笔相比,日志则更具有行动研究性,它正是记录了教师实践与反思相结合的教学轨迹。

一、项目日志的设计。

项目日志是以教师为记载主体,记录项目活动的日志。具体指教师在相对固定的文本形式下,定期记录关于教师组织项目活动始末的省思和展望。它的功能主要是教师本人和所有共享日志的教师。对组织项目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与反思。项目日志的设计分为纵向项目日志和横向项目日志两个维度。

纵向项目日志指单个教师对一个项目活动开展始末的文本记录,包括生成日志、行进同志、结束日志生成日志指教师在项目活动开展前需要的教学行为及其思考的文本记录。包括前环境创设和后环境创设两个部分。前环境创设部分记录教师以何种方式了解幼儿的兴趣,如何分析可利用资源,最后如何选择项目活动的主题内容等后环境创设部分记录教师对幼儿存在的疑惑,怎样赢得家长支持。如何收集、投放材料和共建经验,及教师对幼儿观的一次科学审视。行进日志指教师在项目活动开展时需要的教学行为及其思考的文本记录。根据活动开展时教师组织实施的方式不同,分为《实地参观型项目日志》、《小组、个人操作型项目日志》、《集体交流型项目日志》这三份日志,每一份日志中包含了预设策略、互动策略和反思策略,体现了教师在计划和准备、引导和调整、反馈和评估、活动后反思行为的动态跟进。结束日志指教师在项目活动开展后需要的教学行为及其思考的文本记录。包括幼儿篇和教师篇。记录、分析幼儿最终学习情况及教师对这一项目主题中的教学行为总结、评估、分析、调整、跟进。

横向项目日志指多个教师在不同时间段对同一个项目活动开展始末的文本记录。即第二个教师在第一个教师记录的日志基础上分享、借鉴其经验和建议等,并记录实践中的分析、反思、创新和建议等。第三个教师再在第一个、第二个教师记录的日志中分享、借鉴、实践、分析、总结……这样一次次不断递进,使日志既得到共享又逐臻完善,教师的教学行为也随之不断优化跟进。

纵向项目日志具体的设计框架是:

上述项目日志的设计是从教师的视角出发,以文字、图片、表格、符号为记载方式,立体、直观展示项目活动中的计划和准备、引导和调整、反馈和评价、活动后反思四大块教学行为的分析、跟进内容及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背景评估内容。

项目日志以服务教师为宗旨,紧紧围绕“教师教学行为跟进”这一点,帮助教师在记载的过程巾得到专业化的引领。因此日志的设计是一个不断设计、实践、调整,再设计、实践、调整的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运作过程。

二、项目日志的实施。

区分一个教师是感性的实践者还是理性的研究者。其根本标志是教师是否能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反思应该是教师的基本研究行为。教师应在记录教育事实基础上进行思考和批判,是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活动。本研究以项目日志为载体,将教师的这种教育思考和批判转换为外在的行为。

1纵向项目日志的使用。

纵向项目日志是教师根据幼儿对项目活动的兴趣、供利用的教育资源、活动的发展、进程中的问题、成果的展示等方面的一种书面记录,是教师在这过程中自我教学行为跟进变化的一种动态展示。

(1)生成日志――创设项目活动的生态环境。

心理学家洛扎诺夫(lozanov,g。)指出:“我们是被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和教育的,也是为了它才受教学和教育的”。因此。创设教育的生态环境即创设支持性环境是成功开展项目活动的“先锋部队”,它包括确定项目主题的前环境审查和后环境创设。教师可以根据生成日志中的蓝图,规范自己的前教育教学行为,即促进教师计划和准备行为的跟进。前环境审查指教师在确定幼儿开展项目活动的主题前,对幼儿兴趣和可利用资源的审视、分析。幼儿的兴趣是活动得以开展并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幼儿一表现出有兴趣。就立即开展相应的活动。教师需要考察幼儿此时的兴趣是否可能持续。是否可能进一步激发,是否适合全班幼儿开展。另外,幼儿的兴趣有时候听起来非常好,但如果没有相应的资源可供幼儿与教师收集、操作、学习,也是不值得选择的。

后环境创设指教师在确定幼儿开展项目活动的主题后,对问题环境、家长资源、材料收集、经验基础这四方面的思考、收集、建构和创设。

(2)行进日志――组织项目活动的操作实践。

行进日志是一个项目活动主题下一个一个活动具体开展的行进流程日志,是教学活动准备、组织、结果分析的过程。项目活动是幼儿获取知识与经验的有效途径。行进日志是体现教师教育理念、教育价值、教育机智、教师反思的载体,是教师引导和调节、反馈和评估的动态跟进。行进日志从教学活动的顺序分为项目活动的预设策略、互动策略、反思策略。预设策略主要从材料、生活环境、幼儿经验出发。建构知识网和活动网。互动策略是教师教学行为实际与幼儿发生作用的部分,具体教师分准备、观察、引导三步走。反思策略主要针对活动后的省思,包括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育机智、幼儿新、再次设计五个方面。虽然上述三种策略的组织过程是融合在一起的。但在时间上有一定先后。

(3)解读项目活动的主题省思――结束日志。

这一日志主要从幼儿和教师的角度来省思某一主题的项目活动。一方面思考一个主题下一系列的项目活动,幼儿都学到了什么。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和谁分享,如何分享等,即教师教学行为是否有效作用于幼儿。另一方面省思影响教师教学行为跟进的四个背景因素。即在组织幼儿开展项目活动时的教育策略、研究意识、幼儿观、教育理念。结束日志是对活动后教师行为和影响教师教学行为跟进的`教育策略、研究意识、幼儿观、教育理念四方面背景的审慎和反思。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跟进,论证教师教学行为是在跟进的动态过程。

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是从幼儿体现出来的,幼儿的成果即是教师的成果。为此,项目日志就必须有体现幼儿学习结果的内容。否则,评估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便是“纸上谈兵”。而要评估幼儿的学习结果,我们认为需要从幼儿的认知程度和幼儿的参与程度人手。既有填充式的记载,又有对照式的认识,多角度地发挥了教师的评估能力和评估效果。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反思构成了教育工作的基础和有效教学的前提。没有反思,就没有对智慧的认识和开掘;没有反思,就不可能有进步与发展。“反思、反思、再反思”,不仅是口号,更是教师的工作目标与操作过程。因此,“项目主题反思”日志让教师教学行为“高屋建瓴”。对一系列的项目活动认识更清晰。

2横向项目日志的使用和深入。

横向项目日志是多个教师对同一个项目主题开展始末的记载。是教师建立在前人基础上对活动开展经验的不断汲取、改进,再汲取、改进的前进过程,是教师教学行为建立在他人省思基础上的一种跟进。这种行为跟进可以是同一内容教育策略上的优化,也可以是同一内容的不同玩法――教育策略上的创新。利用网络共享的平台。为横向项目日志的深入使用提供便捷。这类日志的使用是教师在分享层面上的行为跟进。

例:小小蛋儿把门开(内容略)。

横向项目日志是同一年龄段教师对同一主题的一个日志跟进,共有四轮。小二班的教师是第一轮日志记录者,提出了“建议在区角活动时,提供的熟蛋要新鲜。蛋壳贴画的图案要大一些,以方便幼儿粘贴。可以开展比较蛋的大小、颜色的探索活动”的建议,于是小三班的教师得到了借鉴。在她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蛋壳图案大一点”的方法。果然,在日志中提到“借鉴一教的经验。在蛋壳贴画中,图案变大后,幼儿作品的效果好了许多。”可见,小三班老师这一教学行为的有效正是因为有了小二班老师的提醒,把幼儿贴画的图案放大。方便了小肌肉群发展不够精细的小班幼儿的使用。图案大小的变化正是尊重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一步让教师认识到“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这一教学理念在实践中的运用。小三班教师经过第二轮教学。在日志中提出了“教师可以在蛋蛋数学宫区放置一些积木,供幼儿为固定蛋而取用,或者用蛋的图片取代。根据幼儿对生、熟蛋发现不一样这一点,教师可以创设环境让幼儿进一步探索生、熟蛋的区别”的建议。第三轮小一班的老师又作了改进。使教学更加成功。

同时小三、小二班两位教师在日志中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需要进行借鉴。不是一味“跟帖”,而是有所舍取。如小三班教师只是借鉴了小二班教师“蛋壳图案大一点”的建议,摒弃了“可以开展比较蛋的大小、颜色的探索活动”的建议。

由上可见。横向项目日志的使用和深入,不仅让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跟进,也让其他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同一内容教育策略上跟进和同一内容的不同玩法――教育策略上的创新。这为教师教学行为的跟进提供了集体智慧的平台。

文档为doc格式。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范文(17篇)篇十二

做为新时期的教育者,我们教师理应以兼容并包的博大襟怀,去伪存真的务实态度,广泛汲取各路先进教育教学思想之精华,博采众长,为已所用,真正从为了教好自己的学生出发,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出发,去组织好我们的课堂,形成适应新形式更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打造高效课堂是形式所迫,也是我们教师追求的理想境界.

作者:杨江维作者单位:孟州市南庄镇盐西小学,河南,孟州,454771刊名:网络财富英文刊名:intemetfortune年,卷(期):20xx“”(23)分类号:g42关键词:高效课堂创造优化整合关注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范文(17篇)篇十三

爱自己,是体现自身价值的有力条件,教师要爱自己,对自己的一切负责,自尊、自立、自爱、自强。增强教师职业的光荣感、成就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注重自身全面发展,增强自身师德修养,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实现自身价值。

1、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教师的职业比较复杂,因此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较大,教师也是普普通通的人,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奉献自己时,也要最大限度地改善自己的生存生活环境,满足自身的需要,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不能为了教书而教书,试想不爱自己的人能爱别人吗?没有好身体,哪有好的精力实行教育?教师应该学会在压力下解放自己,每天完成了教学任务,多看看书,锻炼身体,既获得知识,又强健了身体,每天能精力充沛、信心十足地面对工作。

2、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注意自我形象,树立衣着整洁、举止大方、乐观开朗的自身形象。严格要求自己掌握渊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艺,这样才能在本职工作中做到驾轻就熟,赢得学生的信任。严谨的教学态度、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这个复杂多变的特定环境中体验丰富多采的人生,感受师生共同进步的快乐。严格要求自己大胆实践,不断创新,不断积累和总结。由于教师与教师之间共处同一个职业群体之中,良好的同时关系也影响着学生,影响着教学,影响着个人自身的反正,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共同目标,为了实现同一目标,教师之间要相互配合,全力合作,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提高,在探讨新课题时要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不断学习、总结、反思,提倡科学精神,营造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气氛,提高教研质量。在生活中相互关心,满腔热情地从各方面帮助同事,与同事多交往、谈心,形成互相欣赏、互相促进、互相平等竞争的交往机制,当发生矛盾时,应多包容对方,学会忍让,相互理解,同事之间的争论应掌握分寸,避免使用过激的语言,伤害同事的自尊,多给对方一个台阶,体现自身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对教育的崇敬和责任,是爱与责任的和谐统一,担此重任,必须保持持久的爱心与高度的责任感!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每位教师的爱与责任!教师的使命在于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精力,用心灵、用人格魅力去接触学生,用爱唤起学生的自信、自尊,构筑起学生精神生活大厦。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应当用自己的良知去履行教师这一神圣的使命——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知识去点燃红烛事业,再创辉煌,让爱与责任与我同行!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范文(17篇)篇十四

论文摘要:法律对教师权利保护的不充分和教师个体力量的微弱,需要教师工会发挥维护教师权利的主体作用。工会维权是组织义务和法律义务,可以弥补教师个体维权的不足。然而教师工会组织的行政化、对工会工作内容的错位认识以及法律手段的有限性决定了工会维权的困境。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推动工会自身建设的民主化、成立专业教师维权委员会、建立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等工作就成为当务之急。

教师作为特殊的社会职业阶层,不仅需要职业权益的法律制度保障,更需要维护职业权益的组织保障。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变化,教师维护职业权益问题日益突出。而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对教师权利的法律保护尚不充分。教师更多的是以个体力量实施维权行为,寻求法律救济的力量微薄。所以教师工会组织应当以维护教师权益为宗旨,在维护教师权益中居于主体地位,发挥应有作用。

一、现有的法律制度资源不足以维护教师的职业权益。

教师作为社会职业阶层,除了作为普通公民所享有的权益外,教师还享有作为教师这个社会特定职业所应当具有的职业权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从教师所应有的基本权利和职业权利两个层面界定教师权利的基本内容,基本权利是指作为社会公民的教师应有的经济、政治和精神上的社会生活权利;而职业权利是指从事教师职业的教师所享有的创设教育环境权、管理学生权和与学生家长平等协商的权利。本文仅以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为目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例,说明现有法律对教师权利确认和保护的不足。

首先,《教师法》没有规定对教师的从业权予以保障。教师从业权是指教师不得因非法定事由和不符合法定的约定事由而被剥夺教师工作的权利,教师从业权是一切其他权利和利益的保障和基础。《教师法》在第l6条规定了教师职务制度,并授权国务院规定具体办法。而《教师法》白1994年1月1日实施以来,国务院对教师职务制度一直没有出台具体的行政法规,从而使教师从业权不具有明确的法律保障基础。尽管没有法律上的明确依据,但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是聘用合同关系已是不争的事实。教师与学校在履行聘用合同期间,不可避免发生各种各样的争议,特别是关系到教师从业权的解聘、辞聘等争议,对教师的权益影响重大。由于缺少关于解聘、辞聘的法律条件的规定,那么就意味着学校可以自行确定解聘、辞聘的条件,校方这种规定合法无从考量,检索教育法律规范,没有发现“不得解聘、辞聘”的条文,相反在行政规范性文件中却发现“经考核不能胜任本职:作的,或聘方所提供的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可以通过解聘、辞聘等形式,解除聘用合同,终止聘用关系”的规定。这意味着,在考核标准和考核结果以及“聘方条件的变化”两个方面是不具有确定性的,这使教师的从业权利面临不确定的风险。

其次,物质利益权的规定缺乏切实的保障手段。工资福利是教师生活生存的物质保障和基础。《教师法》第25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第26条规定:中小学教师和职业教育教师享受教龄津贴和其他补贴。同时,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规定:各地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当地教师平均工资高于当地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幅度,并保障措施予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33条规定: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及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报酬,福利待遇,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办理。这些规定是针对公办学校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的指导性法律规范,事实上,我国公办学校教师的工资标准和社会福利也是参照公务员标准制定的。但是拖欠教师工资、随意制定标准扣罚教师工资等侵犯教师工资权益等问题一直存在,直接侵犯了教师的物质权益。依据《教师法》第38条规定:地方人民政府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师其他合法权益的,仅仅责令其限期改正,只在挪用教育经费而拖欠教师工资时才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我国存在的教师工资拖欠问题说明了《教师法》在维护教师工资福利权益方面的不足。另外,随着民办学校的不断出现,民办学校教师的工资福利保障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教师法》第32条规定:“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的待遇,由举办者自行确定并予以保障,”这表明,民办学校的教师工资福利情况不受《教师法》的规范,这意味着民办学校教师的工资福利保障面临更大的法律风险。

维护职工权益是工会的法律职责和法律义务,而且是首要的法律职责和法律义务,同时也是工会作为社团组织得以存在的根本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6条第一款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我国各类学校作为事业单位,也都按照《工会法》建立了相应的工会组织,如基层工会委员会、基层工会等,在县与县以上的教育行政机关也成立有“教育工会”,教育工会被认为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特殊的产业工会,是教职员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从法律意义上说,工会属于具有独立法人人格的社团组织,其与教育机构之间并不是从属关系。教师一旦申请加入工会并被批准,就具有了教师工会会员的资格,教师与所加入的工会之间就形成了个体和组织之间的法律关系。教师享有工会成员权力并必须履行缴纳会费、遵循工会章程等义务:而教师工会必须履行保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的基本义务。《中国工会章程》总则第一自然段明确了工会“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工会与其他行业工会组织一样,其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并非仅仅基于工会与会员之间的组织关系,更重要的是基于《工会法》的法律规定,《工会法》第2条将工会的性质规定为:“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这表明法律承认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成为会员既具有了《工会法》所赋予的法律权利。由此看来,工会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是首要的法定职责,既是约定的义务更是法定的义务,工会组织由此具有了法律上的维权主体地位。

由于历史原因,作为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的工会往往被视为隶属于学校或者教育行政机构的一个工作部门,不自觉地失去了法律上的主体地位。由此便形成了“工会部门化、行政化”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惯性。在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体制下,教师工会组织行政化尚可理解,但随着我国各类学校教师聘用制度的展开,尤其是民办学校的不断涌现,教师工会组织就绝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惯性当中,必须将维护教师权益作为教师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维护教师权益中发挥教师利益代表者的作用,否则将导致教师工会组织的“角色错位”。

首先,工会维权可以弥补教师个体维权的不足。通过对教师法律权利的考察,业已发现教师的法律权利更多是概括性的权利,教师的具体权利主要由教师与学校所签定聘用合同来约定,而在合同缔结、履行乃至合同争议中,教师个体与作为管理者的学校相比,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教师有权利被侵犯的可能。尽管教师可以通过个体的行为维护,但这种个体性维权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作为阶层性、自愿性、群众性的工会组织,具有法律的、组织的和专业的等资源上的优势,能够更好的维护教师权益。

第二,工会维权是一种组织义务。教师加入工会组织除了寻求情感上的归属感外,更重要的是寻求权益保障上的归属感或从业的安全感,教师自愿申请加入工会组织,履行遵守章程和缴纳会费的义务,这种履行义务的对价是工会作为组织提供的维权服务,是教师可以通过工会组织这个路径行使管理权、决策权、监督权、获得救助权,当个体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寻求组织救助。因此各级教育工会组织的首要职能就是满足教师这种需求,这是教育工会组织存在的最基本的法理基础。我国各级学校进行人事聘用制度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矛盾不断显露,例如教师与学校的矛盾、教师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矛盾,这些矛盾无不体现教师的权益问题。在这些矛盾的旋涡中,教师工会组织能否坚守并发挥维权的法律主体地位,是对工会组织的巨大考验。

第三,工会维权是一种法律义务。教师工会组织维护教师权益具有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维护教师权益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这种法律上的理由使教师工会组织具有维护职工权益的合法性,这种合法性可以形成对来自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的制约。在学校与教师的关系越来越趋向于劳动关系的情况下,教师工会组织理所当然成为教师利益的代表者,教师工会在民主管理、劳动报酬、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劳动争议等方面有权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代表教师与学校就教师权益问题进行平等协商,运用《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赋予的法律手段维护教师权益。

三、工会维权的现实困境与可能的思路。

教师工会组织发挥维护教师职业权益的主体作用,并不会因为法律的规定和理论的推导而成为现实。在现阶段,工会要充分发挥维权作用还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面临诸多困境。”

困境之一,教师工会组织的非独立性不利于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目前的中国教育工会组织,仍然是一种官方性质的行政化组织,工会组织等同于学校的行政工作部门。这就体现两个法律规范和现实的矛盾:第一,在法律上工会的性质是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而在现实中工会是官方或半官方的行政化组织;第二,在法律上工会的首要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而在现实中工会更倾向于维护行政方面的利益。事实上多数学校的工会主席是由学校领导任命的,而行政教育系统的教育工会主席更属于典型的行政公务人员。这样的职务来源很难形成向工会会员负责的职务立场,即使其具有代表职工就有关权益与学校进行交涉的法律意识和伦理意愿,也不能不顾及这种行为对自己利益的影响。所以,如果工会具有了国家机关的性质或者被用人单位所驾驭和控制,工会的法律角色和地位就发生了扭曲和变异。

困境之二,对教师工会组织工作内容的认识错位不利于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长期以来,人们习惯认为工会工作的内容是吹拉弹唱、比赛照相、搞慰问、发福利、组织旅游、评比颁奖等。这种认识不仅存在于学校领导的观念之中,也存在于工会组织的负责人和工会成员的观念之中,这种不正确的认识导致工会组织维权意识的不自觉,阻碍了寻求维权路径的主观努力和客观行为,相反,工会组织自觉将其主要作用定位于服务行政的从属地位,而有意,无意放弃了维权的主体性。

困境之三,工会维权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工会法》关于职工的劳动权、报酬权、休息权的规定基本采用“有权参与”、“有权要求”、“有权提请”的表述,表明工会维权只有交涉权、建议权、调解权、协商权而没有决定权,这就意味着,工会组织必须借助于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的配合才能实现法律赋予的权利,如果上述组织不予配合,工会组织的权利就无法实现,事实上造成了工会维权的弱势性。我国工会不具有组织会员采取团体行动的法律权利,不能利用工会组织的力量和影响来为职工争取更多的利益,同时也无法形成对行政的实质制约和限制,即使是作为维护教师权益有效途径的教师代表大会也存在着职权虚化、流于形式的倾向。

尽管存在以上的困境,但并不意味着工会组织在维护教师职业权益方面无所作为,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仍然可以探寻维护教师权益的有效途径。第一,在工会组织机构方面,可以逐步推动工会自身建设的民主化,通过直接选举产生对会员负责的工会组织负责人。《工会法》第9条规定:各级工会委员会由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各级工会委员会向同级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其监督。工会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有权撤换或者罢免其所选举的代表或者工会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国工会章程》也有类似的规定。第二,在教师工会组织中,成立专业的教师维权委员会。可以由具有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的教师职工组成维权委员会,或者聘请律师作为工会组织的法律顾问,为工会组织和教师提供法律服务,同时不断扩大维权影响。第三,建立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维护教职工的劳动权益。教师与学校已经形式了实质上的劳动关系,适用劳动法律规范已经不存在法律上的障碍。工会有权利参与教师聘用合同普通文本的制定,就有关教师与学校双方的权利义务规定发表意见。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协调劳动关系,缓和教师与学校之间的矛盾;代表职工进行集体谈判,订立集体协议;代表教师参与纠纷调解,仲裁甚至诉讼活动。同时深入挖掘原有维权机制,充分利用教代会的平台,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就涉及教师职业权益的问题依据法律政策提出工会组织的看法,表达和实现教师的意愿和主张。

强调工会维权作用并非意味着与学校或者教育行政机关的对抗,事实上工会维权的过程是协调劳动关系的过程。工会维权是一种双向服务,既是对教师基本权利和职业权利的维护,也是对学校各项工作的促进,例如通过对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管理权的维护能够调动教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谋划学校的发展;通过维权行为健全教师权益保护制度,使教师能够安心教学科研工作,形成和谐的教育环境,提高学校行政管理行为的可接受性。事实上,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利益相关性为工会维权行为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范文(17篇)篇十五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地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踏上了三尺讲台,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只有用真心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丰厚的心灵回报,这种回报,是只有作为一名教师才能拥有到的精神财富。

1、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家庭情况、学习状况不一的学生。他们都是有个性、独立的人。在这个社会,许多教师都有同感:学生的想法和做法大大超出了老师的想象范围,做出的事往往出人意料。但无论如何,教师都应以"尊重"二字为前提,给与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爱。面对调皮的学生,批评时的语气应委婉,不说任何伤害他们自尊的话,不能让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要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学生成绩下降时,不能指责,应相信他们是最棒的。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就会加倍地尊重教师。教师尊重、信任学生,学生才有自豪感,教师才能体会到教师职业的崇高。尊重学生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必须学会"蹲下来看学生"。

2、要对学生宽容。严是一种爱,宽容也是一种爱。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几代人,几家人的百般宠爱,难免会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人非草木,孰能无过?学生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与纠错的过程。在课堂上,在课外,多接触学生,给他们发言的机会,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肯定学生的优点,适当地宽容和谅解他们的缺点,多体谅学生的难处与无奈。只要教师有一颗爱生如子的宽大爱心,就会对犯错的孩子多几分包容,多几分尊重、多几分理解,多几分呵护。宽容是甘露,教师要用爱的乳汁源源不断滋润学生的心田;宽容是钥匙,教师要用爱开启学生的心灵,消除师生之间的误会;宽容是理解,教师要以慈母之爱给学生以安慰和力量。教师要给给学生以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选择、自我进步的时间、空间与主动性,从而体现出教师所特有的人文教化功能。以心灵感动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这也是教师从教的基本功。

3、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决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对于学困生,教师更有责任关心、呵护他们;有的放矢地教育他们。让学生感到教师爱的温暖,学生就会有心灵上的启迪;教师的关爱是一把可以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它可以唤醒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并能纾解他们心灵上的阴郁和苦恼,使他们重新振作起航,张扬个性,勇敢自信地去追逐每一个美丽不羁的年轻梦想。

4、要对学生心里健康负责。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应培养孩子的美好心灵,只有教师对学生赋予满腔热情的关爱,才能教好书,育好人。老师既要做知识的传授者,还要做学生的心理咨询、治疗师,信任理解学生,这样就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双方的情感与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如此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学生变得阳光。

"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爱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脆弱的心灵需要抚慰,受伤的孩子需要关爱,迷路的学生需要用师爱为他们指点迷津。情感变化的大幅度,日常行为的无常性、逆反性是这些孩子的一大特点,老师最应该成为他们情感压力的减压阀,怪戾行为的缓冲器。因为我们知道,基于理解的宽容与处于关爱的教导同等重要。耐心聆听学生的真情倾诉,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自控自强,让他们时时处处感觉到:艰难的日子里,老师在与我同行。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范文(17篇)篇十六

企业工会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基层组织,是工会的重要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是企业工会会员和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而社会保障法是为了保证有困难的劳动者和其他社会成员,以及特殊社会群体成员的基本生活,并逐步提高其生活质量而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因此,社会保障法和企业工会维权对劳动人民和社会都是相当重要的权益保障。

一、企业工会维权的现状。

(一)工会维权流于形式,组织形同虚设。

在目前企业工会中,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在成立之初并不规范,其内部的运行机制及各项管理也不健全,严重影响了工会的职能作用,以致大部分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都只是流于形式,职工在权益受损的情况下,也鲜有选择求助于工会,使得工会组织形同虚设,可有可无。对保障员工切身利益上并不能起到任何作用。

(二)企业控制工会,工会受制企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劳动力的加大,人们为寻求赚钱机会,不断在各个城市穿梭,导致社会劳动力的流动性不断加大,而大部分劳动者由于综合素质有限,法律意识淡薄,沟通能力较弱,在遇到权益受到侵犯时,并不知道采取哪些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同时,在目前的企业中,大部分的企业工会与企业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主要在于大部分企业虽然成了了企业工会,但企业依然牵制着企业工会,掌握着企业工会的所有权利,而企业工会虽然属于自成一体的部分,但在经营上依然需要依靠企业的支持,如此一来,企业工会的任何事务仍旧是由企业说了算。因此,劳动者根本无法维护自身的权益,导致大部分劳动者只能打碎牙往自己肚子里咽,而少部分的劳动者因忍不下这口气而聚众闹事,引发各种劳资纠纷事件。

二、健全社会保障法在企业工会维权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维权意识。

《劳动合同xx》实施后,大部分劳动者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反而不想缴纳社会保险,而希望把社保金额放在自己手中会更加放心。而企业是以企业自身的利益为核心,工会组织是以职工劳动者的利益为核心,两者是处于相对矛盾的状态的。因此,企业不可能在自己的内部建立一个与自己对立的组织,而企业工会作为一个维权组织,又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职工的利益,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企业工会应需要变换维权的方式,采取灵活的手段来化解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利益矛盾,从而达到既能保证企业的利益,又能够维护职工的利益。因此,在社会保障法的支持下,企业工会可以通过协商和调节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并拟定具体的条例,让企业和职工都能够清楚自身的权益和义务,达成一致的目标,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也保障了职工的权益。

(二)有助于完善企业工会的维权机制。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工会必须不断完善维权机制,完善《工会法》制度,才能够保障公司的利益,维护职工的权益。

(1)开展企业工会联合交流机制。企业工会要切实履行工会职责,不断进取,改善自身工会的不足,通过别的企业工会进行交流,取其之长,补己之短,也可以联合同一地域的企业工会,共同商议企业维权对策,寻求全面、更有力度的维权方案。

(2)举行选举制度。工会可以在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等活动中,组织职工参与企业的劳资决策和管理监督,同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职工目前的权益状况,以维护职工的劳动权利保障。

(3)企业工会独立。企业工会可以尝试脱离企业管制,同时寻求政府机构的帮助,让企业工会有职工维权的工作目标的相对独立的环境。在工会经费管理上,建立健全规范性、标准性的工会财务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使用金钱,尽量用于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上。

(三)有助于加强企业工会的维权工作。

企业工会是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交通枢纽,企业需要诙力,职工需要加薪资,都需要经过企业工会。因此,在社会经济的促使下,劳资关系越来越严峻,企业工会必须满足双方之间的要求才能够维持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的劳动权益。所以,首先,企业工会要不断提高企业工会人员的职业素养与法律意识,培养企业工会人员化解和斡旋企业与职工之间存在的矛盾,解决其中的劳资纠纷;其次,要组建一支精干专业的权益维护团队和解决劳动纠纷的团队,专门负责企业利益、职工权益的维护工作,以及解决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资纠纷,以此来提高企业工会的维权工作效率。再者,企业工会内部要经常进行各种培训,如法律制度、劳动法等的培训,加强工会人员的此类意识,可以聘请专业人士进行培训,以便更好的展开和加强劳动关系保障和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维护工作。(4)拓展工会维权方式。企业工会应不断创新新的维权方式,如建立职工维权站、职工权益求助箱、维权意见箱等,来加强维权工作的作用,提高职工的权益保障。

三、结语。

企业工会是职工劳动者重要的权益保障机构,因此,企业工会应不断的完善自身,以职工权益维护为出发点,切实履行工会职责,帮助职工谋取福利,保障职工权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浅谈教师情怀论文范文(17篇)篇十七

论文摘要:现今大学生状告高校的诉讼纠纷案件日益增多,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及社会的强烈反响。如何有效解决此类纠纷,正确看待学生权利,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已是当务之急。

一、大学生权利维护存在的问题。

(一)高教法规不完善。

一是高教法规数量偏少,内容相对滞后。我国1980年诞生第一部教育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下简称《学位条例》),到目前,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订颁布的教育法律只有8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下简称《高教法》)等颁布已超十年,有些内容显得陈旧、滞后,跟不上高教发展的形势。二是有些法规比较原则和抽象。《教育法》、《高教法》等法律规定了大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权利因缺乏相应的配套法规和规定而难以落到实处,使得大学生的权利停留在应然状态,难以收到实效。三是一些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主观性词语过多。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授权高校有开除学生学籍的权利,共涉及七种情形,类似“性质恶劣”、“行为严重”、“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等多个主观性词语,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容易导致高校行使处分权的任意性,引发大学生侵权案。

(二)高校校规不规范。

一是校规中权利性规范与义务性规范明显失衡。目前校规中过分强调管理,绝大多数为义务性条款,注重学生在校期间依法履行的各项义务,在“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影响下,学生有时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往往出现重学校权力而轻学生权利的现象。二是部分高校出台的校规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比,不同程度存在“上位法”的“超位”或冲突。三是部分高校的规章制度有明显不合时宜的内容。如罚款,将毕业生奖学金改为就业补助金,毕业生欠费不发毕业证导致出现诉讼案等。

(三)救济途径不畅通。

我国的高等教育法律赋予了大学生广泛的权利,救济途径是有的,但经常不畅,当高校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时,学生往往无法获得全面、及时、便捷、可预期的救济。当前,申诉是解决大学生与高校之间法律纠纷的一种重要的权利救济方式。可是由于相关法律规定的不完善,学生申诉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申诉受理机构的范围、学生申诉机构及人员的设置、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处理权限问题等,导致这项法定的非诉讼救济形式,在现实生活中陷入随意和经常无效的状态,故大学生求助于司法救济。大学生状告高校的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学生有时是不得已才与母校对簿公堂。

(四)高校管理缺乏正当程序。

从大学生状告高校侵权案来看,缺乏正当程序,存在程序瑕疵,是高校在行使管理自主权时较为突出的问题。例如,“大学生状告母校重获受教育权”案中,学校败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对两名学生作出的开除学籍处分书并未送达两原告,属于程序违法。典型案例“田永案”中,学校败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原告作出的退学处理决定并未得到实际执行。总的来讲,这些事实的发生,反映了学校内部管理秩序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状态,且类似的事例在高校中也不是个别现象。原因主要是教育中权威主义在高校仍然存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还是被高校管理者和部分教师认同,师道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学生权利有时被漠视,甚至被抹杀。

(五)学生维权意识不强。

二、大学生权利维护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教育法规,为学生维权提供法律保障。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生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大众教育层次日益复杂化,形势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加快教育法规建设的步伐。全国人大应缩短审查现有教育法律的年限,对那些不合时宜的基于精英化教育的背景下制订的教育法律,如《教育法》、《高教法》、《教师法》等,要在结合法学研究成果和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尽早修正。另外,加快对《考试法》、《学校法》、《学位法》和《终身教育法》等法律的起草进程,建议出台《学生法》、《校园法》等一些法律,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对大学生管理的要求,明确政府与学校,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权利的维护和保障提供完善的法律依据。随着旧法的修正及新法的出台和高等大众化教育的深入,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法律的配套性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还存在较多的暂行条例、暂行规定、暂行办法,国务院及教育行政等部门应要及时审查现有教育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年限,及时修正那些与法律不配套的或废止一些主要内容被新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所代替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如《关于加强教育学院建设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等,尽早将带有“暂行”、“试行”的一些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转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等,多出台一些操作性强、程序正当的,在学校管理和司法实践上能用的上的法规和部门规章,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申诉办法》等,这样既能达到依法治教的目的,也能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建立健全救济制度,为学生维权提供可诉渠道。

目前,在我国教育领域中涉及到大学生救济的制度有教育申诉制度、行政复议制度及行政、民事、刑事三大诉讼制度。对于学生来讲,教育申诉是解决自身权利被侵犯的主要救济途径,在申诉无效的基础上,学生才迫不得已走行政复议甚至诉讼的道路。在这些救济制度中,主要是教育申诉制度还不完善,笔者建议两点:第一,应积极拓宽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学申委”)受理的范围,不能仅限于《规定》第六十条规定的“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应拓宽到受理学生对其在校内学习、财产、人身等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提出的各种申诉;第二,合理设置“学申委”机构设置及人员组成。高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成立的“学申委”的组成人员不仅仅来自教育行政职能部门,应该多吸收一些社会知名的教育家、法学家、律师、学者和青联、学联代表参加,且占的比例应不少于二分之一。鉴于我国目前教育申诉、复议制度本身的缺陷与不足,法院对高校教育纠纷的司法审查的局限性,我国现有的仲裁机构无法受理教育纠纷的相关案件等,可以借鉴国外有益经验,设立独立的教育仲裁庭,仲裁庭主要由专家、学者及律师、学联、青联的人员组成,独立开展工作,不从属于任何机构领导、不受同级或教育行政的干涉,教育仲裁庭的裁决结果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执行效力。另外,目前发生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校的各类纠纷,虽然通过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四种调解形式是比较有效的,但都在校外,学生必须付出较多“成本”才能见效,因此,我国高校内部应该建立一种调解制度,即在高校内设立一个独立的纠纷调解委员会,成员主要由校领导和职能部门、教师、学生、学生家长代表组成,主任由委员选举产生,任期为一学年,调解的范围主要是大学生认为学校、教师或同学侵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

(三)高校应按教育部要求,积极做好依法治校工作。

7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政法[]3号)文件,明确提出:依法治校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一方面要组织全校管理者及教师深入学习教育部等相关文件精神,明确依法治校在高校的特定内涵和实质,把教育法律法规作为管理学校的根本依据和最高权威,并努力创建“教育部或省级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另一方面应组织全校师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培养法律素养,提高法律意识,不但保证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在严格依法的前提下合理用法,在管理教育学生中,尊重学生权利,而且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校纪校规,规范自身的言行。因此,高校在制订校纪校规时,首先必须符合国际公约、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遵循法律优先原则和法治统一的原则,即下位法的制定必须有上位法的依据,必须与上位法的精神一致,不得与之矛盾,更不能出现“下位法”违反“上位法”,否则就会出现更多的“学生状告高校胜诉”的事件。其次,在实施新校规前,高校最好邀请师生代表及有关法律职业人士开展听证和审查工作,确保校规不违法、确保校规保护最广大师生的利益。同时,在一些涉及学生重大事件的处理上,一定有相关的制度来保证,如学生的退学有预警制度,学生的处分有申辨、听证和申诉制度,学生奖惩有奖惩制度等。另外,高等学校应严格执行《规定》第六十八条的相关规定,将学校制定或修改的有关学生管理规定,及时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中央部委属校同时抄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并及时向学生公布。第三,依法依章规范管理,避免相同情形不同对待,不同情形相同对待等问题,减少管理中的随意性,特别是在处分学生时,应严格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适当。最好是能借鉴美国的一些学校的做法:“在处分学生时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律师、法官一应俱全,违纪学生交给学校纪律委员会处理,如学生不服可以上诉到法庭去依法裁决。”

(四)加强监督,减少侵权现象的发生。

在现阶段,应积极发挥人大、行政、政协、社会等监督的作用,切实维护学生的权利。目前现实生活中出现“不少高校与学生间的诉讼案件被法院裁定不予受理或者判决驳回起诉”等情况,“这就更使得被侵害的权利处于司法保护的‘盲区’,此种状态的存在不仅极大地损害了宪法的权威与尊严,其本身也是违反宪法的”。因此,司法部门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有限审查,监督高校做到依法治校,除维护高校合理合法行使教育管理外,对涉及高校大学生的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等侵害案件,应积极开展司法介入,抑制个别高校行政权力的滥用,规范管理行为,依法办事,这种做法在欧美国家早已使用,如英国的司法审查制度,法国的行政法院审判制度等。”

(五)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维权能力。

学法懂法是大学生切实维护自身权利的基础,大学生一定要自觉接受法制教育,认真学习《大学法律概论》、《法学概论》等课程,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评价能力,真正以法律规范来规范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达到预防违法犯罪、减少违法犯罪、甚至杜绝违法犯罪的效果。同时,大学生也要树立一种正确的维权观,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来判断维权的范围,以自己的情绪为依据决定是否维权,解决问题、纠纷和争议。遵纪守法,这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每个大学生神圣的职责。大学生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辩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努力做遵纪守法的模范。权利和义务,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大学生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依法履行法律、法规、校纪校规规定的义务。否则,权利就成为无本之源。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中比较重视权利的实现,容易忽视义务的履行。调查也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自我权益意识存在一定的偏差,还没有形成应有的法律认识,还处于一种“惑”然状态,存在权利义务认识上的“缺位”,或者说认识上“不到位”。宪法明确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明确自己与高校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维护自身权利要立足于国情,立足于高等教育的实情,不能有过高的要求和不切实际的想法,同时也必须依赖于相应义务的履行。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开学了大全(24篇)

    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素材和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入的思考。这些优秀作文范文是经过作者精心创作的,对于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和掌握写作技

    老人与海读后感翻译(实用13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2.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激发大家写读后感的灵感。若你是一位运气极差的人,

    医生求职自我介绍(精选17篇)

    自我介绍可以帮助他人更好地了解你,从而在交往中建立起信任和共鸣。在以下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一些常用的自我介绍模板,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和调整。

    教师学习s心得体会(优秀14篇)

    教师心得体会是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反思,形成的关于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宝贵经验,对于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至关重要。9.下面是我在幼儿园艺术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

    家乡的苹果树小学四年级大全(24篇)

    在写作过程中,只有运用了恰当的词汇、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合理的句式结构,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摘录,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借鉴其中的写作技巧。

    安监局环境保护工作总结(精选13篇)

    撰写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下一个月的工作做好准备。【部门名称】一月份工作总结--创新思维,引领未来!为切实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营造

    母亲节暖场创意活动方案(热门21篇)

    活动方案的详细规划能够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问题,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些创意的活动方案,以下是一些可以给你带来灵感的范文。五月的第二个周天5月x日是母

    公务员申论备考指南(优秀17篇)

    优秀作文是在学生写作中表现出的才华和创造力,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全面展示。通过写作,学生可以锻炼思维能力,提高语言水平,培养表达能力,增强文化素养。借助这些优秀作

    七年级初一自我介绍(优质16篇)

    在自我介绍时,可以适当地使用一些幽默和亲和力的语言,以吸引他人的注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几篇精彩自我介绍范文,欢迎大家一起来欣赏。我是一个胖胖的男生,圆圆的

    慢下来的时光真美(热门18篇)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想的精炼和情感的表达。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看看别人是如何运用语言魅力和观点独特性来打动读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