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工作方案(模板16篇)

时间:2023-12-11 作者:FS文字使者

工作方案应该根据具体的工作内容和要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工作方案样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对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工作方案(模板16篇)篇一

民进沈阳市委员会反映:

目前,因疫情原因,各地有很多人集中在隔离点,被隔离人员普遍存在焦虑不安情绪,甚至有些人与隔离点工作人员发生冲突。同时,由于隔离人数增加,工作人员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加,也出现一定的焦虑情绪。

为减轻隔离人员的焦虑情绪,顺利做好防疫工作,建议尽快对隔离人员展开心理疏导。

一是组织专业人士到隔离点开展心理辅导或疏导工作。征调各医院心理门诊医生分派到各隔离点,通过电话、微信等渠道对隔离点工作人员及被隔离人员开展心理疏导。

二是充分发挥当地志愿者协会作用,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活动。由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组成心理疏导志愿服务专家团队,开通心理疏导服务热线,通过新闻媒体公布心理咨询服务电话、公众号、网站等,提供疫情防控心理咨询、情绪疏导等心理支持志愿服务,帮助市民缓解心理压力,提供心理援助和心理支持。同时,开辟绿色通道,直接为隔离点被隔离人员、工作人员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三是尽快开设线上心理课程。一方面开设针对热线接听志愿者的培训课程,提高热线接听志愿者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依托网络平台开设心理疏导等直播课程,引导和鼓励被隔离人员以稳定的情绪和健康的心态面对疫情。

对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工作方案(模板16篇)篇二

这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不必压抑和否认这些情绪,要认识、接纳和理解这些反应。

要从官方渠道平台获取有关疫情的信息,科学认识疫情性质、流行情况等,不过分关注负面报道,不信谣不传谣,不过度解读,积极关注防控信息,学习掌握防控知识。

我国疫苗接种覆盖率高,前期已经积累了控制疫情的经验和方法,要积极配合国家的防疫政策,相信祖国强大的科研能力、医疗能力,心存战胜病毒的信念,将十分有利于居家观察时的情绪调节。

做好自我防护、生活起居规律、保持饮食平衡,保证睡眠充足,这也是提高免疫力的.必备条件。

适度的室内运动(健身操、瑜伽等),有助于释放压力。做感兴趣的事情(听音乐、读书、看剧等)充实精神世界。或者学学烹饪,和家人共同享受美食,让自己放松和愉悦。

陪伴父母、夫妻沟通、亲子互动(交流、游戏、陪伴)、朋友联络、分享感受,增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

可以通过表达情绪(倾诉、写日记)、听舒缓的音乐、冥想、放松训练(呼吸放松、肌肉放松、想象放松等,这些方法我们中心的抖音上有很多视频)等等进行情绪调节。

如果自我调节无效,影响正常工作生活,需要寻求专业帮助,可拨打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咨询热线xxx,热线时间为工作日的每天上午8:00-12:00,下午13:30-17:30,服务时间将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对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工作方案(模板16篇)篇三

为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治愈患者心理疏导工作,促进治愈患者全面康复,特制定本方案。

加强对治愈患者的人文关怀和关爱帮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等服务,普及疫情相关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及应对知识,提高治愈患者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努力减少疫情相关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促进治愈患者身心全面康复。

(一)加强关爱帮扶。各地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要组织卫生健康、民政、残联等部门,指导各区县、街道(乡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或动员社会力量,组建由社会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的基层服务团队,定期对辖区治愈患者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加强人文关怀,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等,协调落实救助康复等政策,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同时,畅通治愈患者等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诉求和心理服务需求,对合理诉求尽量协调解决,对发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干预。

(二)加大宣教力度。各地通过权威媒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介绍团结和睦的邻里关系对促进患者身心全面康复的意义,引导城乡社区居民正确了解新冠肺炎特点,减少对治愈患者的歧视和排挤,共同营造理解、关爱、帮助治愈患者的良好氛围。在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等居民经常活动场所设立心理健康科普宣传栏或展板,介绍心理健康科普知识及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信息、服务方式、求助渠道等内容,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心理自助和识别早期心理异常的方法,促进其主动求助。

(三)完善健康信息。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依托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新冠肺炎治愈患者数据库,整合患者在院治疗数据、出院后健康管理等数据信息。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定点医院应当及时将治愈患者资料共享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掌握患者既往治疗情况,结合居民健康档案完善相关健康信息。要与属地街道(乡镇)、社区(村)对辖区内治愈患者的信息进行核对,确保信息完整、准确。对未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治愈患者,及时安排家庭医生与治愈患者协商签订服务协议。各相关工作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应当严格做好患者信息隐私保护。

(四)开展心理测评。在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返回社区(村)后,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可指导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患者既往治疗情况,按照知情同意和自愿原则,采用心理评估量表或心理软件对治愈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评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据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评估结果的会诊意见,对有服务需求的治愈患者,提出团体干预、家庭干预、个体干预等心理疏导的建议。

(五)加强心理疏导和随访管理。各地应当以县(市、区)为单位,依托辖区精神卫生医疗机构、高等院校心理咨询中心、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组建心理疏导服务团队,与各街道(乡镇)、社区(村)对接,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为治愈患者发放包括心理健康手册、服务资源宣传页的心理健康工具包。心理疏导服务团队结合心理疏导工作,同步开展患者随访管理,原则上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随访,随访时记录心理测评、心理疏导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

(六)做好重点人群危机干预。心理疏导服务团队针对测评结果提示有心理健康问题或基层工作人员反映有心理行为异常的患者作为重点干预对象,及时进行一对一的有针对性干预。若发现存在严重心理行为问题或有明显自杀自伤风险的个体,应当及时收治入院,由专科医生进行诊疗和提供服务,同时将信息反馈给患者所在社区(村),纳入重点人群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

(七)推动心理热线平台服务。各地要支持心理援助热线、网络心理服务平台的建设,提高心理疏导服务的可及性。浙江省设置全省统一的心理热线号码96525做法值得推广。治愈患者人数较多的'市(地、州)要适当设置心理热线坐席,延长在线服务时间,使电话打得通、有人接。热线主办机构要加强心理热线规范管理,定时分析汇总来电咨询的信息,发现突出问题或可能发生应激事件时,及时将相关信息报告当地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或人民政府。

(一)各地区要将治愈患者心理疏导纳入疫情防控工作整体部署,将心理疏导工作与其他防控措施同步实施,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各地卫生健康、民政、妇联、残联等部门加强协作,为治愈患者提供生活保障、健康管理、心理疏导等服务。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治愈患者心理疏导的统筹协调,建立治愈患者档案数据库,组织开展心理测评,并对重点患者进行危机干预。民政部门负责动员社会工作服务力量,为治愈患者提供心理疏导社会工作服务,对符合条件的治愈患者实施救助;做好养老机构内治愈患者康复和心理疏导。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负责系统内治愈患者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服务;做好监所内特殊人群中治愈患者心理疏导,卫生健康等部门提供业务指导及心理服务资源支持。各地要引导各类媒体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做好心理健康科普知识宣传,介绍心理服务求助渠道。

(二)各地区要整合不同部门的心理服务资源,充分发挥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不同专业队伍的力量,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心理干预服务。要参考湖北省、武汉市做法,在省级成立专家组,制定治愈患者心理疏导实施方案,并对各地开展技术指导;推广湖北省立足社区,组织心理服务专业力量、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共同参与的联动服务模式。各地要建立“三专”服务模式,在市级成立心理健康服务专班,在区县级设立至少1名心理专员,在街道(乡镇)设立1名心理专干。同时,在社区(村)安排1名工作人员协助开展心理服务和社会工作服务。

(三)各地区要对治愈患者心理疏导工作情况进行指导,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解决。要及时总结各地在治愈患者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方面的经验和特色做法,并于20xx年12月31日前通过各省电子公文交换平台报送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

对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工作方案(模板16篇)篇四

要对疫情做到“心中有数”,认真了解官方媒体关于新冠病毒的报道,不轻信某种传言。也要认真了解相关的科学报道,化恐慌为认真、科学、适度的个人防护。

把精力着眼在我们可以控制的事情上。比如,打扫屋子,保持房间整洁;或学会一道新菜;或是和多年未见的朋友视频聊天。

可以把自己的时间列个表来完成一些很久以前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比如,读一本书,做未来半年的工作计划等等。

闭门不出时,可能会感到孤独。一方面,可以通过电话、网络多与家人、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加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和有相似情况的`同仁联系。

如自身为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等,在治疗或者隔离观察的过程中,也可以互相倾听,建立新的连接,构建心理抗疫同盟。

当我们在面对外界环境变化时,产生负面情绪是非常正常的。

我们首先要允许自己接纳这些负面情绪,进行心理上的自我引导和积极暗示,比如“孩子在家上网课有担心,但是增加了陪孩子的时间;我不能去单位上班只能居家办公,但减少了上班来回的通勤时间,可以节约下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可以通过听音乐、做运动等方式来缓解焦躁不安的情绪。

虽然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我们仍要积极地看待生活,尽可能维持原有的规律作息,按照原先的节奏生活,按时起床,在家里学习、办公,按时吃饭,按时休息,让自己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

还要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注意良好的饮食,保证睡眠,不要试图通过使用烟酒来缓解紧张情绪。

如果以上的自我调节技巧不能帮助缓解你的负面情绪,可以拨打四川省心理援助热线xx,我们24小时为您服务,倾听您的故事。

对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工作方案(模板16篇)篇五

为保障全校师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根据上级部门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关部署和《江苏大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预案》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集中隔离工作由职工医院牵头负责,后勤处(集团)、保卫处、人事处、学工处、研工部、海外学院等相关单位参与。

外地旅游返校的留学生、因特殊原因提前返校的各类学生、近期从重点疫区返校的原居住学校单教公寓和学生宿舍的教职员工(含中外博士后)。

集中隔离人员自返校当日起计至14天。

对来自重点疫区的人员原则上实行单人、单间管理,其他人员由学校统一安排。集中隔离期间,集中隔离人员须遵守集中隔离区域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相关安排。

(一)职工医院。

1.根据集中隔离对象的返程信息,预先与隔离对象做好相关信息的询问,做好到达镇江后的市内交通安排及到校后集中隔离房间的预安排工作。

2.负责集中隔离对象的体温检测、相关医学指征询问、隔离人员的确认等工作,发放集中隔离人员流行病学调查承诺书(中英文版,见附件1)、集中隔离人员告知书(中英文版,见附件2)。了解集中隔离人员的基础病史、过敏史等,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3.集中隔离期间,负责每日对集中隔离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巡视(早晚两次测试体温和相关医学指征询问、观察),做好集中隔离人员的信息及检测表(见附件3)和每日汇总表(见附件4)的信息登记工作。并按照日报告制度,将每日汇总表向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备。

4.集中隔离期间,集中隔离人员如出现急性发热、咳嗽、气促、肌肉酸痛无力、腹泻等症状,医护人员立即护送其至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就诊或医学隔离。同时向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5.指导保洁人员定期对集中隔离区域进行消毒。

7.集中隔离期满后,负责出具解除隔离意见书。

8.做好集中隔离人员集中隔离期间的所有信息资料的汇总和归档工作。

9.做好集中隔离区域的医疗防护物资保障工作。

10.集中隔离区域防控工作联系人:许兵(联系电话:13912805968)。职工医院根据分工和要求做出详细的工作细则(见附件6)。

11.其他医疗相关事宜。

(二)后勤处(集团)。

1.负责做好集中隔离人员的入住信息登记、日常看护等工作。隔离期间禁止集中隔离人员离开规定区域,对违反规定者及时报告其所在单位和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为集中隔离人员提供必需的居住生活条件(如空调、热水器、网络等)。

3.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每日两次对集中隔离区域进行物业保洁和消毒,并做好集中隔离区域的生活、工作垃圾的处理工作。

4.根据职工医院的要求,负责用车安排。

5.做好集中隔离区域的后勤物资保障工作。

6.c区10栋后勤工作联络员:诸建庆(联系电话:13952941188)。后勤处(集团)根据工作分工和要求做出详细的工作细则(见附件7)。

7.其他后勤服务事宜。

(三)保卫处。

1.负责集中隔离场所内安全、警戒与秩序维护等工作。

2.其他安保事宜。

(四)相关单位。

2.集中隔离人员的所在单位要负责集中隔离人员的三餐供应及日常生活用品的代购工作。

3.相关单位要提前1天将集中隔离对象的返程信息、联系方式等报职工医院。

(一)工作流程描述。

1.相关单位要提前1天将集中隔离对象的返程信息、联系方式等报职工医院。

2.职工医院做好集中隔离人员到达镇江市后的市内交通安排、住宿房间预安排工作,并通知后勤处(集团)做好房间的预防性消毒工作。

3.在集中隔离对象到达学府路2号门后,医护人员对集中隔离对象进行体温检测、相关医学指征询问,发放和填写集中隔离人员流行病学调查承诺书。如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医护人员立即护送其至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就诊或医学隔离;如无上述症状,发放并填写集中隔离人员告知书,使用统一调度的车辆接转至集中隔离区域。

4.在医护人员引导下,集中隔离人员进入安排的住宿房间,同时物业管理人员做好入住登记工作。

5.集中隔离期间,医护人员每天对集中隔离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和其他必要的医学指征询问、观察。急性发热、咳嗽、气促、肌肉酸痛无力、腹泻等症状,立即护送至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启动转运预案,并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同时,相关单位做好集中隔离人员的餐饮安排、日常生活用品的代购、清洁卫生与消毒、安全保卫等工作。

6.集中隔离期满,职工医院出具解除隔离意见书,解除对集中隔离人员的隔离,并对其场所进行终末消毒。

7.职工医院负责隔离人员隔离期间相关材料的汇总、归档工作。

1.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集中隔离工作,明确职责、相互协作、切实落实各项措施,做好集中隔离区域的相关防疫工作。集中隔离区域工作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按照相关要求积极履行职责。

2.本方案针对学生集中返校前的集中隔离工作(c区10栋)制定,学校其他集中隔离区域(包括京江校区)的管理办法,参照本方案执行。学生集中返校后,集中隔离管理方案将根据上级部门的统一要求,再做相应的调整。

对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工作方案(模板16篇)篇六

一是广泛开展科普宣教,营造团结互助的社区氛围。

二是在医院和隔离点开展心理评估和疏导,有条件的定点医院/康复驿站/隔离点开展集体心理疏导。

三是保证心理疏导与治疗连续性,要求定点医院、康复驿站、隔离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做好使用精神科药物干预的患者信息的交接。

四是为有需求的居家人员提供社会和心理支持,鼓励出院患者及家属、隔离人员家属在社区主动寻求支持。

五是开展困难人员生活扶助与支持,对有具体生活困难的患者、隔离人员及家属,社区工作人员等主动向街道(乡镇)和社区汇报并协助申请困难救助。

六是加强病亡者家属关爱和心理支持,心理专干、社会工作者等主动为其提供哀伤辅导、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等服务。

七是及时发现处置高危风险。

《方案》强调要加强领导组建队伍。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区县要成立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领导小组,各街道(乡镇)明确1名领导负责相关工作;在社区设置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心理专干,在街道(乡镇)设置社会工作站。有条件的,建立社区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队。《方案》强调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对口指导机制,根据服务对象需求,提供相关服务和精神科转介服务。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社会工作行业组织要开展培训和督导。《方案》要求遵循统一领导、团队协作、分工负责,严守心理卫生和社会工作服务伦理原则、保密要求,分类分级的工作原则。

对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工作方案(模板16篇)篇七

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龙渊街道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组长:叶俊。

副组长:xxx。

成员:xxx。

2、组建心理咨询团队。

组长:xxx。

成员:xxx。

以“定向结对”方式,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形式开展“心理疏导关爱行动”;组建志愿者队伍并进行培训,建立服务“台账”;在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文体活动、亲情关爱等方面的需求,开展志愿服务,不断满足他们日益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具体如下:

(一)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工作思路。通过心理咨询有的放矢地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社区矫正人员心理测评和干预专项工作,防止发生极端事件。

(二)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创新,对现有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强化监督考核,为有效的综合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是鼓励协警、综治维稳等工作人员参加心理专业培训,邀请心理专家培训心理辅导员,提高心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发展心理学工作者、精神卫生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社会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服务,为心理服务工作全面开展提供充分人才保障。二是设立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健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三级筛查治理、管理服务体系,有效实施专业治疗与服务。三是在部门、街道、村(社区)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心理体验,印发《心理健康知识手册》,并以宣传纸、黑板报、法制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形成思想上敬畏法律、行动上践行法治的良好社会心理,实现社会心理和法治教育常态化。

(三)将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纳入街道、村(社区)全年工作中,统一部署、落实和考核。

(四)注重特殊人群心理干预和风险评估,综合施策、多管齐下,全力做好心理疏导、解压减负、科学引导等工作,努力把各种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奠定社会平安稳定坚实基础。

(五)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心理健康辅导、不良行为校正、亲情沟通交流、安全自护训练等方面的活动。

通过宣传、专家授课,志愿者服务等让活动内容扎实推进。在服务主体上,不仅仅是社会组织和志愿者,还让民宗、妇联、教育、扶贫等部门参与进来,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部署,扩大了服务主体范围,特别是把心理疏导和关爱活动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紧密结合,产生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对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工作方案(模板16篇)篇八

各系、各相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党〔2017〕号),切实做好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校学生处、健康中心定于近期开展“2018年度大学生春季心理护航活动”,现将有关活动内容和要求通知如下:

“心”时代、“心”思想,“心”福你我相伴。

春季气压较低,时常的阴雨、灰霾、阴暗容易引起大脑分泌激素的紊乱,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大脑内神经细胞相对活跃,大脑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因此春季是心理问题高发的季节。

本年度系列活动以提升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为立足点,采用“点面结合、专泛相辅”的原则,从改善大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出发,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成长成才为宗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系列活动。

(一)活动时间:

(二)活动地点:。

全体在校学生。

(一)“探索内在自我”主题班会。

对象:各班级学生。

地点:各班级自选场地。

内容:通过分组讨论、户外拓展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同学们认识自己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对自我进行合理定位,回顾自己的过往,重拾心中遗忘已久的梦想,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二)心理影片赏析。

对象:全体在校生。

地点:求索楼101。

内容:积极心理学影片介绍、欣赏、心得分享。具体活动方案另行通知。

(三)“心灵之声”广播。

时间:4月上旬启动。

对象:全体在校生。

地点:xx学院校区。

内容:开辟“心灵之声”校园广播专栏,每周确定2个时间段面向全校广播大学生较为关注的心理健康知识,资料由心理协会提供,校团委协办。

时间:4月中旬。

对象:大一新生。

地点:计算机房。

内容:对大一新生开展第二次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动态关注学生入学后的心理变化。具体工作安排另行通知。

(五)手语操大赛。

时间:4月中下旬-月中下旬。

对象:全体在校生。

内容:“心以静美,因爱伟大”手语操大赛。具体活动方案另行通知。

(六)·2心理健康日大型活动展。

时间:月中下旬。

对象:全体在校生。

地点:宿舍区或篮球场(待定)。

内容:公众号宣传、趣味心理、心理测试、团体游戏等。具体活动方案另行通知。

(七)各系特色活动。

各系部可根据本专业学生特点及专业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健康中心将对申报的活动给予经费和人员支持。

本次活动将通过校学生处、健康中心网页,“青春xx”、“xx心之洲”微信平台及校园海报、宣传栏等载体及时发布通知和活动动态。

请各系、各有关单位按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并做好活动总结和宣传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对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工作方案(模板16篇)篇九

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优良心理品质,优化学生课。

外生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系列活动(一):展板宣传。

时间:5月24日。

地点:食堂门口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及后期活动宣传。

资料及要求:

(1)、主要透过展板及传单的形式宣传(传单及展板将会提前两天准备好)展板资料包括52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来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传单资料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的来历,另外再附一个小的心理测试(能够增加大家对本次活动的关注)。

(2)在食堂门口的宣传需要办公室的帮忙,我们会和办公室协商好,努力办好这次宣传。

(3)活动时要求统一着装(院服),需配备音响话筒。

系列活动(二):心理问卷调查。

时间:5月25日。

活动人员:大一、大二同学。

对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工作方案(模板16篇)篇十

根据“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以干预和咨询为辅”的总体发展思路,立足教育、重在预防。维护师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心理调节和挫折承受能力,减少或避免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伤害事件的发生。

学校成立了“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小组由校长领导,教导处、德育处、各年级组长、各班主任、心理老师、卫生老师共同组成。

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全面规划和领导我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职责,制定危机事件处理方案,实施危机风险化解,为重大危机事件处理作出决策。

各年级的学生心理干预工作由年级组长负责,全体教职工均有责任和义务。

1、生命第一原则。

2、面向全体师生的原则。

3、预防和预警为主原则。

4、尊重和理解学生原则。

5、个别性对待原则。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是我校存在心理危机或正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和老师。具体包括:

1、通过心理健康测评筛查出来的重点学生;

2、遭遇重大生活事件而出现行为和心理特别的学生及教职工。

3、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

4、有自杀倾向或有自杀未遂史或近亲中有自杀的学生。

5、因严重生理疾病而导致心理极度痛苦的学生、教职工。

6、由于身边同学有个体危机事件受到影响而产生担心、恐慌、焦虑不安的学生。

7、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家长。

8、有情绪困扰、行为特别的学生。

尤其关注上述多种情况并存的学生,其心理危机程度更严重,应成为重点干预对象。

立足教育,重在预防。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应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能愉快地接纳自己、充满阳光、自信。学校通过心理活动课、心理活动周、主题班会、宣传海报等在学生中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帮助学生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并充分利积极理辅导室开心小屋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和烦恼,力争把一切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对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工作方案(模板16篇)篇十一

(一)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心理问题给居民健康及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促进突发公共事件后的心理健康重建。

(三)促进公众心理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一)以维护稳定为前提,根据个人及社会心理疏导需要,开展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

(二)以分类疏导为重点,针对受助者的问题提供个体化帮助,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

(三)以共建共享为落脚,促进全市建立科学、完备的心理疏导和干预服务网络。

成立天心区心理健康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天心区卫健局为全区心理健康服务和危机干预工作的管理机构,负责综合协调全区心理健康服务和危机干预工作,整合各类精神卫生资源,完善精神卫生防治体系。疾控中心为全区心理健康服务和危机干预工作指导机构,负责建立、完善全区心理健康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和机制。明确湖南荣军医院和黑石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天心区心理健康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技术实施和支持机构,负责社会心理健康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具体实施。

湖南荣军医院和黑石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心理救援医疗队及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心理危机干预队。

(一)心理救援医疗队。人员以精神科医生为主,由临床心理治疗师、精神科护士组成,至少由2人组成,有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人员优先入选。配队长1名,指派1名联络员,负责团队后勤保障和与各方面联系。心理危机干预人员也可以作为其他医疗队的组成人员。

(二)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心理危机干预队。以精神科医生为主,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精神科护士和社会工作者为辅,适当纳入有相应背景的志愿者。

(一)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书刊、影视、动漫等传播形式,传播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现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意识。结合“世界精神卫生日”及心理健康相关主题活动等,以报纸、电视主流媒体为主要阵地,结合门户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积极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引导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营造积极心态,预防不良心态,学会调适情绪困扰与心理压力,积极自助。

(二)积极开展心理咨询热线服务。确定黑石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科为我区心理咨询服务热线挂靠单位,建立规范、科学的心理咨询服务工作机制,安排专业人员,严格做好服务热线的值班值守,确保服务效果。逐步建立以黑石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科主要负责、街道社区共同参与、社会心理辅助机构广泛参与的热线服务联合模式,整合资源,提升服务能力。充分利用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发挥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对咨询者的心理(精神)障碍问题尽早开展干预,帮助咨询者解决生活、学习、职业发展、婚姻、亲子、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困扰,预防心理问题演变为心理疾病。

(三)积极推进多层级心理健康互助网络建设。积极推进市级心理咨询服务热线挂靠机构与省市心理诊疗和干预专业机构、街道(乡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村)建立互助协作、双向转介机制。各级各类心理咨询服务依托机构通过宣传和咨询服务,了解重点人群、特殊人群的社会心理状况,发现可能出现的紧急群体心理事件、单个极端心理事件苗头,及时报告和转介,尽早尽快干预,有效防止和避免心理问题极端事件发生。

(四)积极开展特殊人群心理咨询与干预服务项目试点。充分发挥省心理咨询师协会、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等行业及社会力量,依托市级医院先行先试,针对失独失能家庭、老年人及特殊群体人群开展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和志愿服务。建立兼具心理健康工作经验及社会工作经验的医院志愿服务组织,挖掘社会潜在资源,服务特殊群体、病患群体,构建和谐医疗、和谐社会,为全市社会心理疏导服务提供工作经验和实用模板。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坚持按照“市级主导、区县参与、分级推进、联合管理”,将社会心理健康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区级心理健康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和统筹协调。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摸清情况,根据工作实际制定本辖区心理健康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方案,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做好相关任务的组织部署和配合实施。

(二)加大投入,有序推进。加大财政专项经费的支持引导力度,鼓励和扶持该项工作开展。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对心理健康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的财政保障,调整优化经费安排及支出结构,对心理健康有关工作给予适当倾斜。区级将该项工作纳入对各街道及有关单位的绩效考核或工作评价,适时通报和考核。

(三)加强交流,动态管理。各有关单位要主动与其他先行先试城市、具有类似经验的地区沟通联系,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及时获取最新信息、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不断调整、充实、挖掘心理健康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内容、形式及指标体系,将工作做深、做细,不断促进全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对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工作方案(模板16篇)篇十二

“5·25是取自“我爱我”的谐音,意为关爱自我心理的成长和健康。长久以来,5月就被人们赋予了和年轻人一样的活力和激情。“心理健康行动日”活动就是要提倡学生爱自己,珍爱自己的生命,把握自己的机会,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成才之路,并由珍爱自己发展到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因为心理健康的第一条标准就是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乐观自信。因此,有必要以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行动日作为契机,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和开展一系列心理教育活动。我们选择5·25,就是要倡导每一位教育者、家长和学生都一起来关注心理健康;倡导这样一种生活理念“只有爱自己,才能爱别人,只有爱自己,才能让别人更好地爱你”。让我们每一个人用心去感受生命的活力、去体会真情的温暖、去享受健康的快乐!

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同时也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重要内容,特开展本次心理健康活动日。本次活动以宣传心理学知识来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走近心理,亲近心理。通过让学生了解心理学基本知识与掌握心理调节方法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让学生心身和谐健康成长。

快乐成长,从心开始。

5月25日(星期二)。

1、国旗下的讲话——关于“5.25心理健康活动日”

2、“5·25”活动系列宣传板报。

3、心理测验(七年级学生)。

4、开设橱窗“祈愿墙”(分发彩色便签纸,各年级段学生自由表达美好心愿——自己的心愿或是对九年级学生的美好祝愿)。

5、搜集并张贴励志、提示、警示等方面的心理宣传标语。

6、“快乐成长,从心开始”全校师生现场签名活动。

7、欣赏心理影片。

8、心理健康活动日总结反馈课。

对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工作方案(模板16篇)篇十三

为了迅速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工作,成立了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易子德,成员:陶华平、郭青、贺桃荣、贺俊文、黄志。建立了重点人群筛选、疏导、干预、救治工作机制,确保重点人群“发现得早、服务得细、稳控得住”。

在县安康精神病医院建立了全县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在17个乡镇卫生院建立乡镇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点,基本实现全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全覆盖,有效推进了基层心理健康服务。

按照“乡镇不漏村(社区)、村(社区)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组织各部门单位定期开展排查摸底工作;在全县17个乡镇建立有医师参与的心理辅导室,邀请心理专家培训心理辅导员;充分发挥驻村民警、村干部、村医、综治网格员等人员的作用,充实了工作队伍;依法组建了由派出所驻村民警担任组长,村干部、卫生院医生、民政专干、残联专干等人员为组员的“五位一体”责任监护小组,实现了全县237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小组全覆盖,并由乡镇卫生院医生、村干部定期对患者回访,了解掌握近期精神及生活动态。

通过新闻媒体、公众平台、培训讲座等形式,宣传普及社会心理学知识,引导人们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利用讲座加大对心理咨询工作的宣传,普及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做到能自我知觉心理问题的发生并主动到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

对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工作方案(模板16篇)篇十四

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心理健康服务是运用心理学及医学的理论和方法,预防或减少各类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心理咨询、心理疾病治疗、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幸福安康、影响社会和谐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改善公众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心态稳定和人际和谐、提升公众幸福感的关键措施,是培养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我县长治久安的一项源头性、基础性工作。

当前,我县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一方面,心理行为异常和常见精神障碍人数逐年增多,个人极端情绪引发的`恶性案(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健全,政策法规不完善,社会心理疏导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服务和管理能力严重滞后。现有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服务能力迫在眉睫。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开展社会心理疏导,是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要把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作为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古浪的重要内容,作为预测预警预防公共安全风险的重要途径。各地要从深化健康古浪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服务能力的重要意义,坚持问题导向,增强责任意识,自觉履行促进群众心理健康责任,加强制度机制建设,为实现健康甘肃、平安甘肃做出积极贡献。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健康古浪、平安古浪建设战略部署,强化政府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培育心理健康意识,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全面普及和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心理健康自我管理意识,加强人文关怀和生命教育,消除对心理问题的偏见与歧视,预防和减少个人极端案(事)件发生。

——党政领导,共同参与。进一步强化党委政府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领导责任,加强部门协调配合,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单位、家庭、个人尽力尽责。

——立足县情,循序渐进。从我县基本县情和实际出发,将满足群众需求与长远制度建设相结合,逐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分类指导,规范发展。坚持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提高和个体心理疏导相结合,满足不同群体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促进心理健康服务科学、规范、有序发展。

(三)基本目标。

第一阶段(20xx年—20xx年):全民心理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各领域各行业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托幼机构、学校、社区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重点人群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关注和及时疏导,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加快建设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全面实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网格化管理和签约服务制度,网格化管理和签约服务率达95%,90%以上的肇事肇祸患者接受个案管理服务;三级医院均开设精神卫生科或心理咨询室,全县至少有一所医疗保健机构设有精神卫生科或心理咨询室,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第二阶段(20xx年—20xx年):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普遍提升。符合县情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心理健康服务网络覆盖城乡,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率显著下降,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显著提高,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势头得到缓解。

(一)全面开展心理健康促进与教育。要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提高公民心理健康素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结合“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睡眠日”及心理健康相关主题活动等,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宣传部门要创新宣传方式,在充分运用传统媒体进行宣传的同时,要广泛运用网络、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深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弘扬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培育良好社会心态。文广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书刊、广播、电影电视、动漫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创作多种形式的文化影视影像作品,倡导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现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意识。各类媒体在报道心理健康知识与相关事件中,要注重科学性、适度性和稳定性,要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舆论氛围,要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引导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调适情绪困扰与心理压力,有意识地预防不良心态,保持内心平和。(县卫计局、县委宣传部、县文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积极推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充分发挥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帮助公民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更好地进行人生选择,发展自身潜能,解决生活、学习、职业发展、婚姻、亲子、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困扰,预防心理问题演变为心理疾病,促进和谐生活,提升幸福感。倡导大众科学认识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疾病对健康的影响,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贯穿终生,逐步消除公众对心理疾病的病耻感,引导心理异常人群积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专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要主动发现心理疾病患者,提供规范的心理疾病诊疗服务,减轻患者心理痛苦,促进患者康复。(县卫计局负责)。

(三)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科治疗等衔接递进、密切合作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模式,重视和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将心理危机和心理援助纳入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和援助队伍的专业化、系统化建设,组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定期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培训和演练。依托综治办,整合各方面力量,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做好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立即开展有序、高效的个体危机干预和群体危机管理,重视自杀预防。在事件善后和恢复重建过程中,依托各地心理援助专业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志愿服务组织和心理援助热线,对高危人群持续开展心理援助服务。(县卫计局牵头,县综治办、县民政局等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一)普遍开展职业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各机关、企事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制定实施员工心理援助计划,定期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宣传、心理评估、教育培训、咨询辅导等服务,传授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和抑郁、焦虑等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方法,为员工主动寻求心理健康服务创造条件。对处于特定时期、特定岗位、经历特殊突发事件的员工,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援助。(各部门分别负责)。

(二)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关注和满足儿童心理发展需要,保持儿童积极的情绪状态,让儿童感受到尊重和接纳。特殊教育机构要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心理品质。中小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可持续发展。共青团等组织要与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开展“培育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学生自我情绪调适能力,尤其要关心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动儿童心理健康,为遭受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家庭暴力等儿童青少年提供及时的心理创伤干预。(县教育局牵头,县民政局、团县委、县残联、县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关注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心理健康。各乡镇人民政府、城关街道工委及有关部门尤其是老龄办、妇联、残联和基层组织要将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充分利用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协会、妇女之家、残疾人康复机构、基层残疾人协会、有资质的社会组织等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培训专兼职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引入社会力量等多种途径,为空巢、丧偶、失能、失智、留守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悲伤抚慰、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适当扩展老年活动场所,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老年文体活动,丰富广大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在老年人生病住院、家庭出现重大变故时及时关心看望。加强对孕产期、更年期等特定时期妇女的心理关怀,对遭受家庭暴力等心理创伤的妇女及时提供心理援助。加强对流动、留守妇女和儿童的心理健康服务。鼓励婚姻登记机构、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组织等积极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发挥残疾人社区康复协调员、残疾人专职委员、助残社会组织作用,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为残疾儿童家长、残疾人及其亲友提供心理疏导、康复经验交流等服务。通过开展“志愿助残阳光行动”、“邻里守望”等群众性助残活动,为残疾人提供心理帮助。护理院、养老机构、残疾人福利机构、康复机构要积极引入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县民政局、县卫计局、省妇联、县残联、县老龄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重视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扶体系,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消除对特殊人群的歧视,帮助特殊人群融入社会。注重运用社会公安综合治理信息系统等,做好特殊人群社会心理预警、相关信息采集、重点摸排等工作,加强与特殊人群的沟通了解,及时掌握其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人文关怀和跟踪帮扶,筑牢预防违法犯罪的“社会心理防线”。综治、公安、司法、民政、卫计等部门要高度关注流浪乞讨人员、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区服刑人员、社会吸毒人员、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提高其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能力,要把社会情绪、社会心态等情况作为社会治安形势整体研判,动态监测的重点内容,定期开展分析研判,对有关问题提出整办建议,及时消除化解影响公共安全的矛盾纠纷,在服务管理中消除和减少群众的负面情绪,降低社会风险,预防和减少极端案(事)件的发生。(县综治办牵头,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司法局、县卫计局、县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各级综治、公安、民政、司法、卫计、残联等单位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多渠道开展患者日常发现、登记、随访、危险性评估、服药指导等服务。动员社区组织、患者家属参与居家患者管理服务。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的衔接,逐步提高患者医疗保障水平。做好贫困患者的社会救助工作。探索“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障碍康复模式,推进医疗康复和社区康复的有效衔接。建立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社区康复机构及家庭相互支持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县民政局与卫计部门配合,依托乡镇卫生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1所以上基层康复机构,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扶持社会组织,动员专业康复治疗师、社会工作者、残疾人专职委员、和志愿者参与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康复服务,逐步实现居家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康复全覆盖。(县综治办、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司法、县人社局、县卫计局、县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一)建立健全各部门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依托本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人力资源部门、卫生室(或计生办),普遍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培养心理健康服务骨干队伍,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人员。教育系统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中小学校设立心理辅导室,并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师。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机构要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公安、司法等部门要根据行业特点普遍设立心理服务机构,配备专业人员,成立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对系统内人员和工作对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评估和心理训练等服务。(各部门分别负责)。

(二)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将心理健康服务作为城乡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或基层综治中心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或社会工作室(站),配备心理辅导人员或社会工作者,协调组织志愿者,对社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在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矫治帮扶、心理疏导等服务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机制,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服务,为贫困弱势群体和经历重大生活变故群体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确保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有场地、有设施、有保障。(县综治办、县民政局、县卫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鼓励培育社会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鼓励具有相应资质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创办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培育专业化、规范化的心理咨询、辅导机构,通过购买社会心理机构的服务等形式,向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用人单位、基层组织及社区群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逐步扩大服务覆盖面,并为弱势群体提供公益性服务。社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要加大服务技能和伦理道德的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和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能力。(县卫计局、县民政局、县工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卫计等部门要整合现有资源,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能力,鼓励和引导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每个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1-2名专职或兼职人员承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任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诊疗服务中加强人文关怀,普及心理咨询、治疗技术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要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对各类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注重提高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孤独症等心理行为问题和其它常见精神障碍的筛查识别、处置能力。要建立多学科、中西医结合心理和躯体疾病联络会诊制度,与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建立协作机制,实现双向转诊。县妇计中心要为妇女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健康咨询与指导、心理疾病的筛查与转诊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心理健康服务中的作用,加强中医院相关科室建设和人才培养,促进中医心理学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全科医师要大力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和服务工作,在专业机构指导下,探索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评估服务和心理咨询服务,逐步将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干预纳入儿童保健服务。监管场所和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医疗机构应当根据需要积极创造条件,为被监管人员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提供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指导。(县卫计局牵头,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司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一)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教育部门要加大应用型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逐步形成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医学、教育、康复、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要加强心理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培养,促进学生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的全面提升。依托具有资质和良好声誉的医疗机构及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建立实践督导体系。(县教育局牵头,县民政局、县卫计局、县科协配合)。

(二)促进心理健康服务人才有序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心理咨询师培训的管理,允许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参与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工作,改进鉴定考核方式,加强实践操作技能考核,对取得心理咨询师资质的人员加强规范管理,并将其信息登记上网,向社会提供查询服务,加强监督管理。卫生计生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培养和使用的制度建设。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重视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鼓励医疗机构引进临床与咨询心理、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加强精神科医师、护士、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康复师、医务社会工作者等综合服务团队建设。积极培育医务社会工作者队伍,充分发挥其在医患沟通、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等方面优势,强化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各部门、各行业对所属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人员加强培训、继续教育及规范管理,制定本部门本行业心理健康服务标准和工作规范,明确岗位工作职责,定期进行考评。(县人社局牵头,县卫计局配合,各部门分别负责)。

(三)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人才激励机制。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设立心理健康服务岗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逐步将心理健康服务人才纳入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管理体系,畅通职业发展渠道,根据行业特点分类制定人才激励和保障政策。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中,要注重体现心理治疗服务的技术劳务价值。要加大专业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力度,帮助专业人才实现自我成长和能力提升。鼓励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并热心大众心理健康服务的组织和个人,积极参加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等志愿服务。(县民政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卫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发挥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组织作用。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导下,建立跨专业、跨部门的心理健康服务专家组,充分发挥各级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组织(心理卫生协会)作用,对各部门各领域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依托专家组和行业组织,制订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人员登记、评价、信息公开等工作制度,建立省级和区域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人员信息管理体系,将相关信息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国家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对各类心理健康机构服务情况适时向社会公布,逐步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运行机制。要建设一批心理健康服务示范单位。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组织(心理卫生协会)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助政府部门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行规行约和行业自律制度,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违规者惩戒和退出建议。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发挥心理健康相关协会、学会等社团组织作用,加强心理健康学术交流、培训、科学研究等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服务规范发展。(县卫计局牵头,县民政局、县科协等相关部门配合)。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城关街道)党委(工委)、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作为健康中国建设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卫生计生牵头、综治协调、部门各负其责、各方积极配合的心理健康服务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和目标责任制,推动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单位家庭个人尽力尽责的工作格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各级各类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衡量干部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全面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明确部门职责。各部门各行业要做好本部门本行业内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等工作。卫生计生部门牵头心理健康服务相关工作,制订行业发展相关政策和服务规范,指导行业组织开展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心理健康服务相关法律及制度建设问题。综治机构做好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并将其纳入综治(平安建设)考评内容。宣传、文广部门负责协调新闻媒体、各类文化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心理健康服务项目价格政策。教育部门负责完善心理健康相关学科建设,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健全各级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科技部门加大对心理健康服务相关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公安、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完善系统内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重大警务任务前后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组织开展被监管人员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相关工作。民政部门负责引导与管理城乡社区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参与心理健康服务,推动心理健康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财政部门加大心理健康服务投入并监督使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的规范管理。工商部门对未经许可擅自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机构,依有关主管部门提请,依法予以吊销营业执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指导中医医疗机构做好心理健康服务相关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办等组织负责职业人群和儿童青少年、妇女、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工作对象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本指导意见制定实施方案。(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完善法规政策。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的规范管理,研究心理健康服务相关法律问题,探索将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和机构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加快心理健康服务法制化建设。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精神卫生法》和《甘肃省精神卫生条例》,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制定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鼓励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心理健康服务综合试点,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不断改革创新,将实践探索得来的好经验好方法通过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度、政策等形式固化下来,为其他地区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提供示范引导。(县卫计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四)强化基础保障。要积极落实基层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和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相关政策,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力度,完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成本核算制度与标准规范。要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积极开拓心理健康服务公益性事业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心理健康服务领域。(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卫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行业监管。以规范心理健康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提升服务水平为核心,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监督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实行属地化管理,规范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从业行为,强化服务质量监管和日常监管。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组织(心理卫生协会)要定期对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示范单位、实践基地建设和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重要依据。加强对心理健康数据安全的保护意识,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护机制,防范因违反伦理、安全意识不足等造成的信息泄露,保护个人隐私。对不符合行业规范,服务质量差,违反伦理的机构应由行业主管部门提出警告、责令整改,甚至吊销从业资格。(县卫计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六)加强心理健康相关科学研究。大力开展心理健康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开展心理健康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成果转化及应用。针对重点人群的心理行为问题和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点心理疾病,开展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研究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研究,推广应用效果明确的心理干预技术和方法;鼓励开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为基础的心理健康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实证研究,促进中医心理学理论和临床服务规范发展。(县科技局牵头,县教育局、县卫计局、县科协等相关部门配合)。

对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工作方案(模板16篇)篇十五

(一)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敬学、勤学精神,养成自觉自愿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

(三)培养学生学会创造,鼓励学生创新,发挥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

(四)培养成学生学会生活,增强学生人格协调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

为了切实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安排,协调,检查,指导此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并取得实效,学校决定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王登谭任组长,郑新峰、张兰芳、李建成、王仲才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由白彦革、高文国任办公室主任,中小学全体班主任均为成员。学校要把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健康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心理需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新理念,切实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真正使学校成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使教师成为学生信赖的良师益友,为他们的成人成才奠定基础。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培养成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各种素质全面提高,其教育内容方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主动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会微笑面对学习和学习中遇到各种困难,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使他们把学习当着一种快乐和享受。

2.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时期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人格、情感和意志的辅导,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个人和社会,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

3.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心理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多维的、错宗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之中,可以说协调、处理人际关系是中小学生经常遇到,不可回避的事情,因此,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养成宽宏大度,自我克制;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4.个性心理教育,把塑造个性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1.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和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像抓教学成绩一样,在安排工作时同时安排心理教育,检查工作时同时检查心理健康教育,总结工作时同时总结,反思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2.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于20xx年起步,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教师,定期进行专题辅导和个别咨询辅导,为今后这方面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完善软硬件设施,配备师德高尚,富有爱心,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从事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学校要利用校园广播,集中讲座等形式,每学期开展两次有针对性的讲座,将确定为心理咨询日,还要设置学生心理咨询信箱,广泛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呼声,和他们面对面的平等沟通与交流,为他们释疑解难,及时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

3.通过案例进行教育,用各种发生在学生身上或身边的事,设置教育情境,让学生自教或互教,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案例,并相互讨论当事人的过错或过失,教师及时加以正确引导。

4.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开设心理保健课,加强心理健康指导。

5.疏通学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发挥家教的作用,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听课、座谈,增加家庭教育意识,提高家长心理素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建立校内外一体化网络,形成辅导学生,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6.开展丰富多彩的班团队活动,寓教育于这些活动中,引导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提高认知水平,同时学会团结协作,从而健康成长。

7.利用校园之声广播站、校刊、校报、墙报,手抄报等多样化工具,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8.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磨砺学生的意识,让学生经风雨见世面,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9.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资料及信息。

10.以课题研究为载题,认真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探索。今年我校已申报了【厌学学生的心理研究及对策】的研究课题,学校将和其他教研课题一样,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与保障,研究探索出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使我们的基础教育少走弯路,使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对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工作方案(模板16篇)篇十六

为做好疫情防控管理期间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障全院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帮助师生提高心理调适能力,构建平安、友善、和谐、稳定的校园氛围,按照学院整体防控工作的要求,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各二级学院(部)统筹成立心理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师生开展心理防护与干预工作。按照“学院—二级学院(部)—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危机预警体系,明确责任,开展工作。认真执行《班级晴雨表》周报制度,由心理委员负责联络本班学生,每周汇总并上报学生心理动态,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学生,二级学院(部)要及时研判,并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心理援助服务。

开展教职工和学生的心理援助和疏导。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采用线上的方式为师生提供常态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开通电话预约、微信预约服务,积极开展线上和线下团体心理辅导,各二级学院(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群体分层次组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心理辅导的覆盖面,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解决防疫期间遇到的心理困扰。

各二级学院(部)要密切关注特殊群体(有发热咳嗽症状的、被隔离的)、高危学生群体(20xx年xx月xx日至今的“心理高危学生”),及时掌握心理动态,排查情况,分类管理。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进行网络或电话一对一沟通交流,定期了解学生健康状况,鼓励他们调整心态、坚定信心,帮助学生缓解紧张情绪。

各二级学院(部)要创设多种途径,如电话、电子邮件、qq、微信等,保证与家长间的沟通渠道畅通;在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或监护人明确认识到学生的危机及可能出现的后果,建议家长或监护人寻求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检查、评估和治疗,依法依规与家长或监护人协商危机学生的休复学、陪读陪护等事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帮助他们度过心理难关。

充分利用学院心理危机四级网络体系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同时通过加强课堂考勤、夜间查寝、参加实践活动情况评估以及同学之间观察等途径,及时识别心理危机学生个体;畅通危机干预渠道,依托四级工作体系,开展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工作。对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及时转介到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因心理疾病休学返校的学生,按照规定出具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诊断后,办理复学手续。

组织开展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发挥课堂普及心理知识的主渠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学中要设计加入疫情防控知识、心理调适方法和生命教育等内容,保证教学的互动性、参与性、操作性与实效性,保证教学质量,全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会学生基本的心理调适技能。

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不断丰富宣传途径,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主题活动,利用校园网、中心网站、微信公众号、学习通等新媒体平台,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传播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文明理念和健康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心理保健能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为方便师学生求助,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疫情防控封闭期间,开通心理疏导线:xxxx-xxxxxxx,并增加休息时间心理疏导:每天中午13:00—14:00,晚上19:00—20:30。同时,开放心理宣泄室,方便学生进行情绪疏导和宣泄。不同校区的师生可以通过专题网站进行心理测评,了解心理健康状况,可通过“质院心理”微信公众号、电话等进行预约网络咨询。通过心理辅导和咨询等支持性干预,缓解师生的不良情绪,引导他们积极面对生活,尽快恢复心理平衡。

相关范文推荐

    高跷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实用18篇)

    幼儿园大班的教师会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特点,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活动。小编整理了一些幼儿园大班总结的样例,供大家参考写作时可以借鉴一下。在高跷上进行各种活动,

    标准的网络项目合同大全(15篇)

    合同协议通常包括协议的目的、内容、履行方式、违约责任等相关条款。以下是一些合作伙伴之间常用的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参考和使用。甲方:乙方:甲、乙双方本着平等协商、

    小学生愉快的假期(模板14篇)

    优秀作文不仅在形式上具备一定的艺术性,更重要的是能够给读者带来思考的启示和情感的共鸣。优秀作文是在文学艺术创作中表现突出、思想深刻、语言精炼的一种文学体裁。优秀

    春游四年级游记(优秀20篇)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语言流畅,更要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入的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星期四,老师宣布了一个令人兴

    简单的保安合同(精选16篇)

    在签署合同协议之前,双方应当认真阅读并理解合同的每一条款,确保自己的权益不会受到损害。接下来是一些典型的合同协议范文,在撰写合同协议时可以参考其结构和内容安排。

    小学学生睡眠管理工作方案(优质15篇)

    工作方案的编制可以确保工作按序进行,提高效率并保证工作质量。下面是一些成功实施的工作方案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为保证学生享有充足睡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

    鸡年年会主持稿幽默开场白(优秀20篇)

    在座的各位来宾,大家好!我很高兴能够担任今天的主持人。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找到一些有关主持流程和注意事项的重要信息。牛年已经到来,公司一年一度的年会也到来了,

    名著战争与和平的读书心得(精选18篇)

    通过写读书心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消化所读之书的思想和观点。阅读他人的读书心得也是一种寻找共鸣的过程,或许他人的观点可以与我们的想法产生共振,让我们更加坚定

    想念我的外婆小学(精选19篇)

    优秀作文还需要具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结构紧凑、语言准确的特点。这里有一些优秀作文的链接,大家可以自行阅读并从中受到启发。从小到大一直听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世上

    幽默搞笑的婚礼主持稿(优质19篇)

    主持词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技巧,可以在开场时营造出轻松和热烈的氛围。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好!(掌声雷动)。春天的阳光让爱含苞初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