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优秀17篇)

时间:2023-12-11 作者:FS文字使者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建筑始终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和见证,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沉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建筑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参考。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优秀17篇)篇一

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9号)文件中,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五对接,十衔接”。尽管多年来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办学中,与企业和行业协会开展了深度合作,建立了专业理事会、行业奖学助教金和“厂中校”模式的校外实训顶岗基地、横向合作项目研究等,但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在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等的“对接”或“衔接”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对接”或“衔接”的体制与机制。现以江苏德丰建设集团与沙洲职业工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合作开办的“德丰”订单班为例,探讨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1“校企联合、两主体、三共享、四对接”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影响到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是课程体系设置的决定性因素。纵观世界各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史,最著名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三明治”式等,但无论是哪一种模式,核心都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沙洲职业工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与江苏德丰建设集团合作建立“德丰”订单班,形成了“校企联合、两主体、三共享、四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两主体、三共享、四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两主体”即学生由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共同培养;“三共享”是指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对共育企业员工培训共享,企业培训实训基地对学校学生学习共享,学校与企业培训师资共享;“四对接”是指:培养目标规格与用人单位需求相对接,课程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素质教育与区域文化相对接,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对接。“校企联合、两主体、三共享、四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鲜明:。

1)岗位针对性强。

通过对建筑市场的广泛调研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充分论证,沙洲职业工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将本专业培养人才的岗位定为:建筑工程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员、造价员、监理员、质验员等岗位群,并根据建筑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技术应用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制定相应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学体系。

2)协调了教学与职业的关系。

此种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教学与职业的关系,强调对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应当与中国经济新常态模式相对应,即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体现人本观念,重视对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的培养,为其在未来的职业和工作中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实现了理实一体化论教学,并突出了素质教育,强调了职业精神培养。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为依存,理论教学是基础,是高职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提升,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更好的训练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全面适应企业的需求。重视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强调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现了与中国经济新常态模式的'呼应。4)与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相接轨。此种人才培养模式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在毕业时获取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即双证毕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过程也是学生加深对行业企业了解的过程,可以为将来的就业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5)融入企业文化教育,培养职业素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可以通过教育让学生掌握,同时专业调研中,企业对学校提出要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和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从进校开始,通过校企联合把企业优秀文化教育融入到入学的专业介绍中,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设置《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课程中专门设置企业优秀文化理念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等内容,同时在专业课程案例教学中也融入了企业文化教育的内容。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得以落实的关键,沙洲职业工学院建筑工程系打破沿袭多年的学科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了以建筑工程施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结合、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的适合开展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基于行业企业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基于工作任务开发课程,基于职业岗位能力需要设计教学内容,基于校企合作进行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设计,基于职业岗位的综合知识、技能、态度要求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内容设计。沙洲职业工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根据现代建筑行业对建筑施工员岗位能力标准的要求,按建筑施工员岗位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按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要分项工程的工作任务的完成所需要的知识点来设置课程,并在确保基本培养规格的提前下做到因材施教,依托实践和实训,紧扣应用,并且应用应面向一线的原则,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技术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根据施工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把实践项目融入教学过程。实践体系主要包含七个层次:工程任务承接招标投标与合同模拟实训,专业基础技能实训,建筑与结构施工图识图技能,建筑施工技术技能与签证计量技能,建筑施工综合技能,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2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受到企业的欢迎,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优秀17篇)篇二

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高等教育也得到了较为长足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就是这一发展的最直观体现。但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来说,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向来是其工作的难点所在,而为了最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正是本文就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展开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在本文就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展开的研究中,笔者将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划分为制订专业培养目标、规划并组织专业教学过程、专业教学评价和专业技能鉴定等三个阶段,希望这一人才培养阶段的划分能够为我国相关院校教学工作的更好展开带来一定启发。

1.制订专业培养目标。

在制订专业培养目标这一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一阶段中,其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培养目标的专业制定,可以说这一培养阶段主要是为了明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教学的方向与目的。对于应用型经济管理的专业教学来说,其本身属于较为复杂的人才培养与训练过程,这就使得一般高等院校想要真正较高质量的实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就必须保证自身拥有科学、完善的实践性教学计划,这一计划需要包括规划性、可实施性的教学指导文件,并能够实现教学内容的具体化与细分化,这样才能够较好的满足高等院校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2.规划并组织专业教学过程。

在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为了保证第一阶段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培养目标能够得到较好的执行。具体来说,在这一规划并组织专业教学过程阶段中,相关高等院校需要提供专业教师与教学条件,并依据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开展高质量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相关教学,这一教学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较好互动,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相关学生的职业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中,相关高职院校必须结合相关计划,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真正达成第一阶段设置的教学目标。

3.专业教学评价和专业技能鉴定。

在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教学评价和技能鉴定,其主要是为了验证上两个阶段的真实发挥效果。对于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来说,再好的计划与策略,也需要通过验证才能够确定其有效性,所以相关高等院校就必须建立完善、科学的教学效果考察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够较好的实现较高质量的教学评价;而在学生的专业技能鉴定中,相关院校可以采用专业岗位操作技能验证的方式,对学生在真实岗位中专业技能的发挥情况进行鉴定,这样自然就能够较好的实现这一阶段的任务要求,保证相关高等院校真正实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结合上文内容,我们对高等院校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阶段划分产生了较为直观的认知,而结合这一认知与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将在下文中对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进行详细论述,希望这一论述能够为相关高等院校带来一定启发。

1.教学过程整体设计。

在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整体设计中,相关高等院校必须围绕培养目标,实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市场需求相结合,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得到经济管理专业知识针对性、应用性和超前性的支持。由于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两部分,所以笔者建议相关高等院校建立集中与分散结合、教学与实践结合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循环教学培养模式,这一循环教学培养模式主要通过对学生开展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应用的循环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实现自身所学经济管理专业相关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自然就能够较好的保证这一教学的整体效果。

2.教学课程体系设计。

除了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外,教学课程体系的设计也是这一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部分笔者建议相关高等院校采用浓缩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技能、身心教育并重的设计理念。具体来说,在浓缩理论教学这样设计理念的影响下,高等院校必须对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理论课程进行恰当而有效的压缩,这一压缩需要实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教学课程数量与课时数量的显著降低,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教训内容的重复;而在强化实践技能这一教学课程体系的的设计理念影响下,相关高等院校需要增加自身实践课程,并同时增加专业能力培养课程,这样才能够较好的保证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而在身心教育并重这一教学课程体系设计的设计理念影响下,高等院校必须将育人放到与教书并重的地位,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对于高等院校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的教学质量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教学方式设计。

在高等院校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式设计中,笔者建议相关高等院校采用“方法训练、能力培养和科研指导”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设计理念,而根据这一设计理念,高等院校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教学就能够较好的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这自然也就将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具体来说,在方法训练这一理念下,高等院校需要通过不同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技能以及思维方法进行培养;而在能力培养理念下,高等院校需要设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发展能力;而在科研理念下,高等院校需要使学生接触经济管理专业相关的最前沿知识与技能,这样才能够较好的实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4.实践性教学设计。

上文中笔者曾提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两部分,所以高等院校必须对这一教学的实践性教学部分进行较好的设计,这里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将实践教学设计为专业技能初步应用、实践应用能力的深化、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等三个教学环节。(1)专业技能初步应用在专业技能初步应用这一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设计第一环节中,这一环节学生经济管理相关实践能力的提高,主要通过课本上的知识实现,而在对学生进行的专业技能教学中,相关高等院校需要实现从理论课程开始与从实际应用需求结合的教学形式。在从理论课程开始的专业技能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教学,而从实际应用需求开始的技能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经济管理相关技能,这两方面教学的结合,就能够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初步实现自身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自然就实现了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技能初步应用这一目标。(2)实践中应用能力的深化在高等院校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第二个环节中,这一环节需要实现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深化,而为了能够真正实现这一目标,相关高等院校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模拟实习、应用实习和综合实验。具体来说,相关高等院校在这一教学环节除了开展具体的主干课程教学外,还可以有目的的组织各类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活动,其中灵活结合实验教学平台开展的仿真实训教学能够在这一时期发挥较好的应用效果,这点需要相关高等院校予以重视。(3)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在高等院校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第三个环节中,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管理相关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使其能够满足社会中各类企业的需求。具体来说,在这一实践应用能力提高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中,高等院校需要将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的专业技能复合、拓展和创造性应用能力的培养上,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毕业前掌握较为扎实的经济管理相关实践技能。具体来说,这一时期相关高等院校需要较高质量的开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网络信息安全”课程、“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案例分析”课程、“顾客关系管理”课程,通过这一系列实践相关的教学课程与具体的社会实践,学生就能够较好的掌握经济管理相关实践技能,而高等院校也就真正实现了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环节中高等院校采用感知认知、体验实践、应用创新的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过程,能够更好的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结论。

在本文就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展开的研究中,笔者详细论述了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阶段划分、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设计,结合这一论述我们能够了解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于相关高等院校的重要性,希望这一内容能够为相关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相关教学的更好展开带来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3]何京蓉,冉建宇,陈梅.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创新[a].华中师范大学.

[6]柳友荣.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优秀17篇)篇三

摘要:当前国家提倡供给侧改革,自此之下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也应响应国家的号召,改革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现阶段高校学生普遍面临着就业困难的问题,同时企业也面临着用工荒的问题,在这样的人才需求和供应状况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要尽早的转变为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剖析了经管类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历程;探讨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存问题;探究了经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的构建。旨在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提供参考依据。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优秀17篇)篇四

近年,我国教育部组织了三十五所本科高校,深入剖析了欧洲实体经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及应用技术大学发展模式,并对我国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转型方向和方式做出了规划和指导。教育部指出,高校人才培养要注重创新应用技术型人才,倡导学分制和模块化教学模式;提倡企业直接参与高校课程编撰,且课程中真实案例的教学要百分百落实;不仅如此,在主要专业课程中,企业的也要百分百参与其中。

1、1949年——1980年。在当时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理工科学生才配备实验室,文科学生的实践场所是社会,在校教师传授理论知识、在企业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

2、1980年——。在这个阶段中,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发展为市场经济,当时观念开始认为文科学生也需要拥有实验室,应具有建立文科实验教学部门的资格。学生实习的主要途经为毕业企业实习,学生可以受学校安排或自行寻找企业进行专业实习。

3、20——。此阶段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产生了转变,用人单位和学生在时间需求上存在出入、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期望不协调,因此用人单位对实习学生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并不真正的接纳实习学生,在此之下学生难以在用人单位掌握真正有用的专业技能。由于企业实习环境愈发严峻,各类高校开始开始设立基于例如vbse等综合实训软件的综合实训实验室,让学生能够在高校内实现模拟实习。尽管能解燃眉之急,但模拟实习始终是模拟,用人单位和高校的人才对接根本问题仍旧得不到解决。

4、20至今。在此阶段,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等信息技术层出不穷,经管专业实践教学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单纯的`校内模拟实习已经远远跟不上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重新重视起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采用企业订单式培训模式,培养更多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问题:是财经类大学定位特色缺乏、专业设置严重雷同,人才培养缺乏个性和特异性。财经类高校招生规模多、招生专业广;专业设置严重雷同,人才培养缺乏个性和特异性;学校学科发展和地方产业对接存在问题;学科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与社会实践无法衔接。

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开展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主要根据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以及相关课程教学标准开展的课程教学,对于人才培养过程中牵涉到的运作方式以及组织模式都是建立在人才培养制度下开展的。本文通过多个层面的分析,论述了校企合作、产业链接轨、创新模式的方面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

1、以校地、校企合作深化作为突破口。部分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转型的需要以及区域经济的影响,其教学体系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且需要通过合作的方式达成校企合作获取的实际效益,且培养方案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达成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式,学校需要构建产学合作、校企深化的方式达成培养目标。

2、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立为试金石。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学生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创业能力以及创业意识,而不仅仅依靠创业技术达成创业的目标,高校需要将其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尤其是需要建立多样化的经管类专业的高校需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大规模开设创新创业基地,在此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创业基金,并且聘请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人才作为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导师,通过教师的领导,让学生能够在高校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创业经验。

3、以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建立为落脚点。根据目前地方产业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学校需要全面结合社会发展的情况,建立多个新型的多样化专业技能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让学生在迈入社会后,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情况。

4、以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加速器。实习实训基地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不可少,尤其是对于有创业需求的经管类专业学生,能够通过教学研究相互促进的方式,构建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

5、以“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为竞争力。经管类人专业人才的就业大部分在毕业后都进入企业工作,如何让企业专业性人才能够加入到高校教学模式制定过程中是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核心点。“双师型”教师在聘任的制度上需要进一步优化,设定专业性的考核方式,严格把控教师的工作门槛,其必须具有先进的管理能力以及专业化的知识,并且在后续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安排其进入实训中心进行实践,从而使得其具有培养学生获取行业职业证照的能力,帮助学生毕业。

四、结语。

从文章分析的经管类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历程不难看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要尽早改革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产学合作、校企深化;大规模开设创新创业基地,建立新型的创业基金;建立多个新型的多样化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复合型人才;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等方式,培养真正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2]徐晓亮,陶加强,陈时高。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构建——基于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j]。经济研究导刊,,32:128—129+136。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优秀17篇)篇五

摘要:文章以新工科专业建设为契机,结合新工科建设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引入工程认证教育理念,提出了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从“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多方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考核体系、实践基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师资队伍等方面介绍了新工科下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新工科;应用型人才;软件工程。

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快速发展,人才创新能力代表了国际竞争能力,而学校的工程教育与行业发展紧密相关,it产业的快速发展要靠创新型人才的支撑,为了适应未来新技术和新产业的需求,高等教育必须适应新工科专业教育的要求,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专业,改造和提升传统工程专业,加强工程教育支撑、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到来,将深刻变革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技术创新也对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有强烈需求[1-3]。

(一)重理论、轻开发,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

通过对软件行业人才需求和软件企业招聘信息的调研发现,我国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水平偏低、结构失衡。出现了学生找不到工作,软件企业招不到人的现象,这种现状要求高校改革和完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等。

(二)实践条件缺乏,学生实践能力需要加强。

兰州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软件工程专业近几年的实验和实训条件得到很大提高。实验环节基本能满足教学要求,但实训基地尚不能满足需求,所开设的实践项目范围偏窄,模拟项目较多,实战项目少,缺少真实的工作场景。

(三)教师队伍工程能力偏低,难以支撑新工科专业建设的需求。

软件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以高学历、高职称为主,教师学术能力强,但是,专业实践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却相对缺乏,“双师型”和“双能型”教师较少,不能适应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当前的培养方案和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特色不明显。

高校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学生接触不到最新的开发工具和工程技术知识,同时,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积累不够,学生成材比率不高。

(五)学生团队意识不强,沟通能力差。

学生实验和课程设计都是以单个学生为单位,培养过程中缺少团队项目的训练和跨学科能力的培养,且学生自我意识相对较强、沟通能力比较差。

(一)构建“四位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软件学院成立了由企业高级技术专家和企业高管组成的校企联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和定期修订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和新工科的教学体系,即深入企业及各用人单位,确定毕业生所从事岗位的工作范围;采用专业行业分析方法,进行软件工程领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确定,撰写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需求表,并以此为基础,制定软件专业的专业培养计划;建立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课及专业实习课程等构成的“四位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及专业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确保学生学会软件工程领域、专业岗位所需职业能力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依据学生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安排实践教学,使人才培养过程最大限度贴近企业需求。

(二)多方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

学院聘请企业高管和高级专门技术人才、优秀毕业生、行业内资深专家、国外专家等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双师型”和“双能型”师资队伍。将软件工程领域最新知识引入课堂。如在java语言教学中引入了美国州立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教授比尔克雷尼克(billkrynek)和基普.欧文(kipirvine)。

(三)构建新型考核体系。

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国内流行以期末一次性笔试作为一门课程的成绩,这种方式往往使学生突击学习,是造成学生基础不扎实、应用能力弱、实践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学院应构建新型考核体系,加强过程学习、实践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考核力度,把期末笔试变为全过程的考核,课程成绩由阶段测验、实验、上机操作、项目作业、课程设计等方面组成。

(四)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围绕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发展具有我校特色的实践机制,构建特色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和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基地。加强校企联合培养,以产研促进人才培养,进一步深化和完善“3+0.5+0.5”的培养模式,拓宽学生知识和工程应用领域,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学校目前已与多家企业实行“3+0.5+0.5”培养。

(五)以项目和科研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软件工程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建立了学生创新研究基金,利用研究生培养的`资源优势,鼓励本科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技创新,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科研实践培养和科研思维熏陶,以研究型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创新能力。实行“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如图2所示),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为学生提供科学发明、知识成果转换的空间。软件工程专业参与竞赛学生比例达到70.0%以上。

(六)师资队伍建设。

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高度重视“双师型”和“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特色师资建设与培养。为每位教师制定培养计划,分类培训,通过出国访问、攻读学位、国内进修、公司实习、人才引进、师资交换等方式,使每位教师都具有教学、科研、工程等方面的特长,在此培养模式下,教师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实践。通过实际项目,使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等。

我校软件工程专业从开始面向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几轮的实施、反馈、总结、调整,该培养模式已趋于完善。从学生、学生家长、企业和社会整体反映,教学质量有显著提升,学生能力与企业要求的符合度明显提高,面向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第一,学生在软件行业的就业率明显提高。毕业生在国内外知名it企业就业比例达到58.3%。第二,毕业生支持率和就业满意度提高。学院每年对多方协同育人模式进行全面调查,三届毕业生对多方协同育人模式的支持率均达95.0%以上,就业满意率均达98.0%以上。第三,用人单位对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迅速提高。毕业生在软件工程领域就业数量快速增长,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也逐年提高,满意率达93.0%。

四、结语。

本文介绍了面向新工科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该培养体系以新工科为背景,确立了“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实行了大学“四年不断线”的校企深度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目标为准绳,构建新的“四位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和培养体系。以工程素质教育为目标,提升了学生“专业知识+行业认知+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优秀17篇)篇六

摘要:为了提升建筑类专业院校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就业打好基础,非常有必要在院校内建设综合实训基地。笔者结合自身体会,阐述了建筑类专业高职院校中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与管理机制的思路。可与相关院校共同探讨。

关键词:建筑;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机制。

一、建设背景。

随着我国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建筑施工企业应用性、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极为紧缺。建设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建设类企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当前建筑业紧缺型人才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但其人才培养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如何综合,怎样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是当前建筑类高职院校的综合实训所要面对的问题。目前建筑类高职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花费巨资建设实训基地,紧跟人才市场发展变化,加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培养力度,期望培养出动手能力强、掌握最新工程技术的企业和社会急需人才。各高校的出发点都非常明确,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实训基地如何构建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高额投资能否达到建设初衷,如何避免实训基地摆样子、走形式,如何充实实训内涵、提高实训质量,如何科学评价实训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根据教育部16号文“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的精神,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与职场氛围相一致的环境,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尤为重要。综合实训基地是实现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必不可少的平台。在实训基地建设中,通过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构建能力培养体系;根据能力培养体系的需求提出实训条件。最后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形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二、建设目的。

针对提高建筑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对高职实训基地进行定位,按照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以真实的建筑工程项目为依据,创立专业综合实训,实施全过程的综合实训,努力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建筑工程专业的基本能力、综合能力、顶岗能力,让学生达到“零距离”就业。通过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建成以工程承揽、工程实施、竣工验收等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全真模拟”建筑工程技术实训中心,包含专项技能实训场地。以满足本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通过综合实训,使学生掌握实际职业岗位所必需的职业技能,初步达到具有利用所学知识指导施工或现场管理的能力。具体表现为:

1.通过工程承揽训练,了解招投标工作的全过程,熟悉招投标中各方的职责、工作任务及工作内容。

2.通过图纸会审训练,了解图纸会审的组织过程,掌握建筑施工图的识读方法和技巧,掌握图纸会审纪要的编写。

3.通过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工程全真模拟实践训练,了解工程实施工作步骤与程序,通过工程实施中不同管理岗位角色的扮演,熟悉各角色在工程实施中的地位、作用、职责要求及工作内容。

4.在实训的基础上,体现教学评价内容,从学生自评、互评到老师评验,让学生从中找到差距,提高职业素养。

三、建设的`基本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的基本思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在相关文件与精神的指导下,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是以全真模拟,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全过程体现人才培养的职业岗位要求,反映人才职业能力生成的规律,实现知识学习与强化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可以是:

1.校企合作。以校企合作为依托,通过校企共建的真实或仿真的实训基地,创造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

2.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以具体的工程为背景,根据建筑产品生产过程,让学生在典型任务的驱动下,在全真模拟的建筑工程职业氛围中实现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做中学,学中做”。

3.服务区域,资源共享。实训基地的社会化,有利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更早地接触社会,熟悉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在思想上与行动上有利于学生社会意识的养成,提高综合素质。避免重复建设,增强职业教育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其他职业学校的发展。同时面向社会开放,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将施工建造实训中心建设成为工种鉴定中心及资格认证中心和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提高设备利用率。

(二)建设目标。

1.建成能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实训基地。

2.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综合实训基地。

3.建成区域建筑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及岗位资格认证培训基地。

四、建设内容。

综合实训基地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项目教学区:设置能进行工程承揽训练的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室,可以进行招标文件的编制、投标书的编写和开标过程的实施。

2.项目管理区:设置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部、成本核算部、材料管理部。

3.材料加工区和堆场:设置钢筋下料与制作区、钢筋堆放区、模板堆放区、钢管脚手架堆放区等。

4.操作区:分别设置砖混结构工程和框架结构工程实施操作区。

五、运行与管理。

(一)运行管理。

综合实训基地建成以后,采取以下保障措施来保证其正常运行:

1.组织保障措施。建立以学院学术委员会、校企合作董事会、就业实训指导委员会、院建筑技术实训管理中心等为组织机构,其职能为:统一调度、协调管理;负责学生实训教学的组织、实施与考核;负责建筑企业职工技能培训,技能考核和鉴定;开展技术服务和推广。

2.制度保障措施。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基地有专人管理,实现院校、企业、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共同参与实训基地的管理;教学文件齐备、规章制度健全,实训教学安排科学、合理,设备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相关专业工艺守则等规章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有满足实践教学的实际项目。

3.人员保障措施。设置专人实训教师,聘请企业能工巧匠作为实训指导教师队伍。

4.经费保障措施。建立专款资金,保证有足额资金的投入,满足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设备检查、维修和设施更新。

(二)师资配备。

1.综合实训基地依据实训教学任务、学生人数合理配置实训教师,每个实训项目不宜少于2人,专兼职比例宜为1:1。

2.专任实训教师要求熟练掌握相应的实训项目的技能,宜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具备中级(含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3.企业兼职实训教师要求具备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经过教育理论培训,要求具备相应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六、建设预期成效。

1.建成后的综合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职业岗位的实践环境提供了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场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学生走向职业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有利于提高“双师”教师的整体水平,使教师能够将教学、科研、生产与新科学、新技术与应用紧密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3.区域共享。基地除每年培养本校在校学生以外,可对周边大专院校提供实训教学服务。

4.社会服务。综合实训基地可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社会转岗再就业培训等,也可以成为高水平的职业技能鉴定场所,为职业教育和社会人员提供职业资格技能鉴定。

参考文献:

[1]李坚利.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2).

[2]李志生.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初探[j].机械职业教育,,(10).

[3]黎渝林,林翔君.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4]刘昭琴,汤平,杨雄.对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8).

[5]袁雪峰,许光,张广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优秀17篇)篇七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属于管理类专业人才,是社会人才需求最多的专业性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在双创时代,要求各大高校能够完善和改进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此培养出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出众的人才。

2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概念。

应用型本科指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对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结合的深层次探索。应用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研究性人才不同的是,应用型人才一方面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与素养,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时,必须遵循本科专业院校的教育目标和教育需求作为指导原则,并且强调职业性与岗位性,保证所培养出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知识涵盖范围广泛,做到既专又精[1]。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优秀17篇)篇八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起源于20 世纪的美国。由于西方国家“第三部门”的发展,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因此,美国一些高等学府相继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公共事业人才的少量供给逐渐与社会大量的人才需求产生矛盾。因此,我国在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人才培养的经验基础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运而生,并在1999 年,由云南大学和东北大学率先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随后各大院校陆续开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目前已形成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

1. 2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公共事业是指负责维持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事业,它服务于社会公众整体的利益,与民生相关,与经济发展相连。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之本在于对人才的培养。一方面,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相关人才的需求量大; 另一方面,公共事业管理这门学科出现较晚,知识体系尚未健全,培养模式不完善,加大了培养专业人才的难度。因此,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2. 1 社会各界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认知偏见

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认知偏见是导致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缺乏动力的一个因素。近几年,此专业的就业率并不理想,导致人们对于此专业的发展前景并不看好。在很多的网站和论坛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常常被视为垃圾专业,有些网站上甚至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列入“十大最差专业”之一。这些舆论给该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就业率低和专业差的双重打击。甚至一些专业老师,也评论该专业前途暗淡。考研和考公务员被大部分老师认为是最好的出路。这种普遍悲观的心态在思想根源上便严重影响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

2. 2 专业优势不突出,职位定向不明确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习所涉及的层面过于广泛。在课程设置上就涉及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学习的内容虽然较为广泛,但是学习的深度不够。大多数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特色,导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优势不突出。在就业职位方向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同样缺乏优势。例如,会计学、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在职业定位上都有明确的去向。相比之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则十分不明确。以至于在未来的求职乃至考研方面都没有足够的优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一般有以下四种发展方向: 考公务员( 进入政府机构) 、考研、进入企业或者其他社会上非营利组织、自行创业。纵观这四个途径,其实这也是其他专业学生未来的出路。此专业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便是“我能做的,他人也能做; 他人能做的,我未必能做”。从这一方面分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毫无自身竞争力,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专业优势不突出,职位定向不明确。

2. 3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不对接

第一,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这种应用型专业,实践环节是重中之重。但是很多高校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的建设没有跟上公共事业发展的步伐。大多数学校没有及时搭建合适的教学实践平台,并且在实践教学上拨入的资金又是少又之少。另外,学校又因为学生外出安全等一系列原因不敢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种种原因导致该专业的建设是缓步不前。学生只能另寻途径寻找实践,而学生又因为自身资源劣势或者能力不足等其他原因,致使大部分学生很难找到与专业对接的实践机会。这种严重缺失实践环节的教学模式对应用性较强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来讲无疑是“瘸腿走路”。第二,教学考评模式并不适应实际情况。在很多大学中,教师还仅仅以学生的应试水平来考量大学生的能力。这对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十分不适合的。教学考评模式的单一,使学生越来越注重应试考试,导致学生逐渐忽视对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学考评模式不创新,培养出来的人才自然无法与社会需求对接。

2. 4 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近几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快速发展壮大,培养的人才数量也大幅增加。但是在另一方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质量却大幅下降。究其原因,则是该专业教师专业水平不足。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国外舶来品,高校在公共事业发展研究上的历史积淀不足。一部分老师并没有该专业的研究学习经验,还有一部分具有学科研究经验的老师却不能根据专业特点进行授课。大多数老师还停留在专业课程的传授,而忽略实践对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要改变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还要从多方位入手,不仅要在思想层面加以建设,改变学生们对本专业的认知,还要在教师个人能力的培养方面和专业设施建设方面多下功夫。

3. 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认知

学生的思想建设十分重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学好本专业的基础。这里可以从大学生职业规划入手,因为大学生最初对专业的认知往往决定了未来的大学生活的方向。刚刚进行高考后的大学生往往激情满满,但对于大学乃至本专业的了解还并不清晰。这时就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进行全面了解,树立正确的专业认知。另外,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模式也应改进。在大一、大二乃至于大三每个学期都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每个学期的授课时长依次递减。最好由专门的老师进行授课指导,这样有利于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爱好特长,持续性跟进和指导。

3. 2 进行“因校制宜”的专业化培养

教学培养的过程中要由两个主体来做。一是教育部,教育部在规定的公共事业管理课程中,要对课程所学习的内容进行缩减,使系统性的知识更加专业化,以突出专业的优势。并且要对专业深造的途径进行建设,建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有的深造学习途径。二是学校,学校要根据自身优势,利用好学校所拥有的资源,开设更具有专业性的课程。这样学生学习的内容不但有本校特色,还能使学生在学科深造和未来的就业发展中充分体现出自身的优势。

3. 3 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

第一,加大对教育设施的投入,教育设施的完善对专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管理型专业的设施投入主要在于一些相关管理系统软件的购买以及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校方应尽量结合学校自身资源的优势,与社会上一些非营利组织或者政府机构进行一系列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购买先进的相关管理系统软件,为学生提升应用实践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二,加大对师资水平改善的投入,要加大力度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应鼓励教师多进行相关的学术交流、相关知识领域的进修,多开展专业相关课题的研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培训。一方面,学校为教师提供资源,去欧美等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发展较为完善的国家进行调研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另一方面,提倡教师多到公共事业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进行兼职或者担任相关的顾问,在实践中加深对公共事业专业的认知。学校也可以选择外聘一些在公共事业管理行业有经验的人士对学生进行授课,这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对于部分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授课短板也是一个补充。

3. 4 对教学考评体制的改革

改变教学考评体制,着重培养学生实操能力,写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实践性的技能。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实践课程、专业特色课程和选修课程这几大部分组成。但在真正授课过程中往往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占的比重较大,而实践课程比重较小。这种模式并不适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故在教学考评模式上就要对课程的设置、授课方法和考评方式进行改进。首先,增加实践课程设置的比重。在课程的设置中,合理安排授课时间,提高实践课程占总体课程的比重。大多数学校只在大三下学期开始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而这时学生也开始准备各种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等事情。为避免此情况,学校可以在每年的寒暑假就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学生时间分配不开等问题,还可以使学生尽早地了解自身不足与社会需求,从而避免了毕业后的社会需求和个人能力不对等的现象。其次,创新授课方式。教师在授课时应改变单一的“老师讲,学生听”模式,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多加鼓励学生进行专业性质的内容分享活动。还可根据教师和学校的自身资源邀请一些行业内的精英人士到学校进行课题分享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学科的认识,拓宽学生们的视野。最后,改进考评方式。在学生成绩考评项目中,及时地与时俱进,改变旧有的成绩考评模式。将学生的成绩评定改为“基础课知识+ 论文分享+ 实践”的评定模式。在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实践的项目和职位的安排,定期对学生参与实习工作进行理论上的指导。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优秀17篇)篇九

姓部业级号名指导教师。

目录。

目录。

第一章实习目的。

经过了三年的大学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提高与。

多。如何运用知识,如何和这个社会相处,以及如何与人相处。半年的实习,让我们知道了很多,学到了很多,同时,还让我们成熟了很多。不仅在专业知识方面,更体现在我们如何做人方面,如果适应这个社会的方面。

所以,我认为,半年的实习是很有必要的。事实证明,它也是对我们极其有。

用的。具体方面:

1了解了目前的装饰市场,材料市场以及装饰人力资源市场。

2了解装饰公司的运作,管理。

3更加熟练的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设计方面更加成熟。

4培养良好的交际与沟通能力,适应社会需要。

第二章实习概况。

自大三下半年,我便开始实习工作,期间周转了许多公司。

年后二月份,开始了第一份实习工作。我去了四川成都,参加了中铁二十五局,成绵乐高速铁路的修建工作,在那里主要的工作是实习技术员。此工程是铁路建设前期工程,主要是场地的平整后的打桩及基础工作。在那里,学习了测量和大型旋挖钻机的操作。因为建设的是青龙场特大桥,高架桥的铁路,需要打桩架桥,而桩必须够深够坚固,所以,质量安全十分重要。这就对桩的深度有严格的要求。但是由于地质原因,多软石与地下水,容易塌空与塌方,工程进度十分缓慢。即使如此,工程质量检验,工地安全生产仍然没有放松。三月的成都已经热火朝天,生活工作环境十分艰苦,我跟着作业队,实习了一个月的打桩架桥工作。由于当时工程结尾,转换工地,结束实习,回到山东肥城。在四川,第一份工作学到了很多东西。施工现场的管理,旋挖钻机的操作,人员的调配,与上级工作的沟通,电气焊的操作等等方面。

回到肥城一周后,进入肥城市兴润建设有限公司,在公司作实习技术员。主要工作就是看图纸,然后放线,校正柱子,配合各个工种的施工,保证质量。

每天在办公室认真研读大楼的图纸,然后记下各个剪力墙和柱子的宽度。最后拿着墨斗,去楼顶放线。放线的步骤就是根据已测量好的一个标志,找整个楼层的中心线,根据中心线找各个轴线,然后是各个柱子与剪力墙的长宽。放线结束在钢筋工,木工架子工施工期间进行柱子的校正,以及工程质量的检查。此外,还有砼试块的制作。在模具里放入工地搅拌的混凝土,加水养护28天后,由资料员送往质监局进行质量检验。其中,标准养护箱的湿度要保持在百分之98左右。

在建筑公司的工作结束一周后,来到日照市集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做实习设计。因为与工程施工相比,更喜欢我所学的专业,室内设计。应聘实习设计师,但是月薪很低,600块钱的底薪加提成。在了解了日照市装饰市场的情况后,明白了大多数实习的同学都是这个工资,三年大学后工作工资如此低,当真是免费劳动力。进入公司后,名义是实习设计师,但是主要工作确实跑业务。据说,想做设计师,你就应该先学会跑业务。因为跑业务锻炼的是与客户沟通交流谈单的能力。我被分配到海边的四季圣园,蹲点等客户。四季圣园是由兖矿集团开发的高档社区,距离大海只有一千米,七层楼以上就能看到大海。跑业务,就是有业主来看房,跑上前去与客户沟通,然后拉到自己的公司看方案,如果能谈成,就可以拿提成了。在四季圣园,跑业务的人几乎全部是周围几所大学的学生。确实,跑业务很锻炼人。在众多的业务员中,你必须能说话,敢说话,不能害羞,因为会有很多人,还会有很多人不屑理你。作业务员还得机灵,你得有办法弄到客户的电话,客户想要的方案,最终,能把客户拉到自己公司。集美装饰是个新开的公司,没有什么名气,因此,业务做起来很难。

第三章实习内容与进度。

3.1、实习内容。

在公司实习期间,我学习到了整个装饰的大体流程与步骤。

1、同客户的交流与沟通。

当业务员把客户介绍到公司后,由设计师与客户进行交谈。具体了解客户想要装修房子的详细情况,比如,房子要什么风格,什么材料,多少钱的报价等等方面。

2、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是在设计准备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分析运用与设计任务有关的'资料和信息,构建立意,进行初步方案设计,深入设计,进行方案的分析与比较,确定初步设计方案,提供设计文件。室内初步方案的文件通常包括:

(1)平面图。

(2)设计立面图。

(3)平顶图或仰视图,

(4)室内透视图;

(5)室内装饰材料实样板面;

(6)设计意图说明和造价概算。

3、同顾客签订合同,由顾客预付定金。

4、施工图制作。

5、施工。

6、交房。

3.2、实习进度。

目前,对于建筑装饰的具体认识,停留在表面,还没有深入本质。比如,装饰公司如何与材料卖家进行具体的合作,公司如果与施工单位进行具体的配合,施工如何与客户进行具体谈判等等方面。施工方面,木工,瓦工,等工种如何进行具体的操作。材料方面,材料的种类认识不全,作用不完全明了。到目前为止,很难与客户谈单,很难独立完整的做出一套效果图和施工图。

第四章心得与体会。

大三的下半年的实习与实践工作,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对建筑方面,有了更深的体会。这半年的所见所闻,从中认识了曾经从未有过的东西,可以受益匪浅,也是对我以后的工作有莫大的帮助。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中铁十四局的铁路建设,到山东兴润公司17层的公寓,再到日照市集美装饰公司的实习,我发现,建设远比装饰的利润大和暴利。举例来说,中铁十四局,监理,技术员的工资,在4000-5000之间,其中作业队对外承包工程,承包人的收益有几十万。虽然投资大,但是收益远远更大。在17的公寓建设里,技术员工资也在3000元以上,其中承包大楼水,电,消防,砼,钢筋以及木工工程中,收益也很可观,工人工资也在每日60-70元之间。装饰施工人员工资和建筑施工人员工资差不多,但是作为装饰公司的业务员和设计人员,工资却远远低于施工人员,但是工作环境比施工好得多。可以说,付出与回报成正比。

(2)对于施工而言,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尤为重要。其中,协调工地的各个施工部门,协调工地内部工人的工作,协调工地与上级的工作都是很明显的。比如正在施工的楼层,作为一个项目经理,要协调好技术员与混凝土施工的关系,与钢筋工的关系,与木工架子工的关系,甚至与吊车和铲车的的关系,做到协同合作,有理有序,秩序井然。这样才能使工程的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最大限度的保证工程质量与进度。

(3)对于装饰来说。一个装饰公司,其中有业务,设计,材料,施工,等内容。这些环节,欠缺一个,都会对公司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有了好的业务业绩,才能有好的客户质量与数量,才有签单的可能性。有了好的设计,能吸引顾客的眼球。良好的材料和施工是保证装饰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质量,合理的价位,能树立好的口碑,这是最好的广告。

(4)对于业务来说,如何做一个好的业务员,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日照的装饰市场中,城市人家的业务员应该说是最棒的。我认为,做一名好的业务员,应该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业务技能。良好的业务素质值的是你作为一名业务员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能够恪尽职守,能对本职位负责,真正作为一名业务人员去工作,而不是去公司混底薪。而只具备业务素质是远远不够的,技能才是跑业务的王道。所谓的技能是指如何面对顾客。

进公司的第一天,在培训课上,经理就开始教我们如何与客户沟通。要善于言辞,当不是胡吹海侃,要有理有据。但是经过长时间的业务实践,我发现了其中的不足,其中一个就是不要过度的介绍公司,这样会导致顾客的反感。

(5)对于设计。在实习期间,没有怎么接触到与设计相关的工作。虽然名。

为实习设计师,但是主要工作还是跑业务。但是对设计师这一职务,也是有了略微粗浅的认识。作为一个设计师,要学会很多东西。比如,如何与顾客谈单,如何施工,运用什么材料,各个材料,家具的市场价格,能熟练的做出报价。所以,作为一个设计师,要有熟练的装饰知识,以及应付客户的能力,协调各个部门的能力,这样才能接更多的单子。

对于当今的设计市场,我发现,好多装饰公司的设计风格都是大同小异,没有敢于创新的亮点。我想,可能是日照装饰公司的设计师流动性比较大,并且缺乏外来的,有胆识的敢于革新的设计师有关。

(6)对于学习。工作以后发现,原来在学校里学到的,在课本上学到的东西,都是有用的。学好专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老师教授的东西,谆谆教导的东西,都是工作时会用到的。所以,在学校学好专业技能是十分重要的。

(7)对于人际交往而言。出去工作后,与人的交流是必须的。能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许有时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能让人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第五章欠缺与不足。

5.1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

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运用上,没有能够很好的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不能很好运用所学的知识。比如在实习设计中,cad,3dmax的应用,停留在学校所学的浅层次中。

尽管在学校认真学习了专业知识,但是当前所掌握的知识面不够广,一些知识虽然能在短期内被掌握、被运用,但一些知识则不能掌握,也不便于记忆,更谈不上掌握运用了,因此,尚不能轻松胜造价工程工作,在学校老师所传授的内容虽然多、广、博,但是我学习到的只是其一部分,或者是一些皮毛的东西,要想真真正正的掌握所有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际的学习和参观,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在不久的将来就要走上工作岗位了,但我会将所从事的工作看作是新的学习的开始,只是在实践中学习,才会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

5.2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不足。

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感受到办公室的冷暖。从事建筑这个行业,是一个讲究团队合作,如果你善于与人沟通,幽默风趣,那么营造一个较轻松的工作氛围,还能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所以,我今后应学会主动与人沟通交流,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范围,同时提高自己的办事效率。

第一次参加工作,暴露了很多缺点。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中略显青涩。第一个表现就是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不够成熟。没有能够及时良好的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尺度与深度。

在实习过程中,增强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建筑行业是一个涉及人非常多的行业,将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在工作中,要注意工作的方法、语言技巧,学会扮演和转换好角色,“在其位,谋其政”,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加强自身的处事技巧,明确各自的责任分工,才能处理好各方的关系。面对一个这样复杂的交际圈,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优秀的多西,去除自身的一些不好行为,同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接触对象,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让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自信,更加坚强!

5.3工作态度不够积极。

在工作中仅仅能够完成布置的工作,在没有工作任务时虽能主动要求布置工作,但若没有工作做时可能就会松懈,不能做到主动学习,这主要还是因为懒惰在作怪,在今后我要努力克服惰性,没有工作任务时主动要求布置工作,没有布置工作时作到自主学习。

第六章结束语。

写完结束语部分,实习报告就真的写完了,大学生活也要结束。三年前,当我来到日照迈进校门时,我还只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三年后,当我离开日照告别母校时,我斗志昂扬、意气奋发。我很庆幸我的青春没有浪费,三年的大学生活虽然取得的成绩不多,收获却着实不少,做人做事做学问上都大有进步。这所有的一切绝非我一个人的功劳,三年中许多人都值得我由衷感激、永远铭记!

首先我诚挚地感激我的实习指导老师们,他们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在实习过程中当遇到困难时老师又能随时的给我指导和鼓舞。老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从老师身上学到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事之道,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财富。我很幸运在大学三年的时间里,聆听过许多老师的授课,尽管很多老师并不记得我,但是我仍然十分感谢他们,他们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理念方法和对科学的信仰。在此深表感谢!

感谢所有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同学们,我将和大家一起永远怀念我们的母校和我们的老师。

感谢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威海项目部的领导给我这么一个校外实习的机会,尤其是感谢我的师傅――宿波,在公司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终于轮到我报答你们的时候了!

在今后的日子里,无论前方的路有多艰难,我都会带着从这里学到的一切,向前!有了这么一个好的开头,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我会做的更好!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优秀17篇)篇十

(一)采矿业实践不能像金融类学生那样,外出到社会实践,有着现成的实践环境。一般企业因为安全性问题不允许学生前往矿山实践,所以需要高校花费资金,在周边矿山设立实践基地,以确保安全性,从中要花费的资金十分巨大,普通高校都不愿花费如此高额的资金设立实践基地。

(二)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从而无法真正发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因为教师无实践经验也无法教导学生关于实践的知识,并且许多教师都不是单一专业教师,还要兼顾成人教育、培训或科研等任务,教师的任务也极其繁重,难以通过实践去了解一门专业。

(三)如果采用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学生必定在应聘面上缩小了,从而在社会上竞争力变低了,较难从事其他职业,把学生局限于采矿业上了,对学生前途有着一定的影响。

(一)目前在很多院校都设有这个专业,用于培养人才,填补人才市场的空缺。例如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各个院校都有设立,但是院校都不是实施应用型人才模式培养,而是采用复合型人才培养。因为目前经济全球化影响严重,英语普及以及计算机普及使很多院校都把这两科设为必修课,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这方面的学习成效,从而使一部分人才由采矿专业转向对外语的研究、考级或者对计算机的考级和应用。

(二)在采矿工程专业课教学过程当中,各大相关院校对于教学实践性的关注度还不够充分与完善。与此同时,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体系结构作用之下,采矿工程专业课也并非这一专业学生需要进修的唯一课程,大量的公开课以及理论课进修花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专业课程实践性学习的重要意义。受到这一问题的影响,学生势必会对部分知识的认知存在缺陷,同时也无法对其进行合理且高效的应用。比如采矿业中就有爆破技术,这个技术即使有时间实践也难以实施,因为有着一定的危险性,更何况没有时间实践;老师只能在课堂上讲解运用的方式和要注意的问题,而实际操作则需要学生工作时自行实践,导致难以培养应用型人才。

院校的出发点是对的,随着时代变迁应当要紧跟着时代,去注重培养外语与计算机的人才也是对的,但是本末倒置了。按照正常的思路来说,采矿专业是本,而外语和计算机是辅助这门专业的末,很多院校却把这两科与专业并排而论。还有另一方面,院校也许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扩大学生可选择的工作类型而出发,从而疏忽了对采矿专业人才的培养,导致采矿业人才不足。所以各大院校应当顺应时代,建设有应用型特色的采矿工程专业,确保人才能及时提供到采矿业前线上,为能源节省出一份力。

三、采矿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分析。

(一)应用型人才就业面并不如复合型人才广,但是应用型人才优势在于精,精于专业。复合型人才在之前说了,有着外语和计算机作为必修,难免学生会偏向专注,有些学生认为外语或者计算机会更容易些就会偏向学习外语或计算机,导致人才定位上的偏差;而应用型人才专注采矿业,外语与计算机不是主要必修课,那么就会给学生灌输专业的重要性,学生也就能完整地接受专业知识,精于一门专业。

(二)应用型人才要求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着坚强的意志,身体素质要好。因为一般采矿的'地方是山上,山路崎岖,没有好的体质是没有办法适应那里的工作的;因为环境恶劣,在前线免不了日晒雨淋,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不能完成的,该职位需要有坚强意志的人才。

(三)不再是“纸上谈兵”。应用型人才中的实用才是最大的特点,应用型人才不是只会在图纸上规划或者计算机上演示,让工人去实施,自己只是一个领导的作用。应用型人才不但要掌握采矿知识,还要懂得爆破技术和编制挖掘进度规划等实操,能教导工人如何工作和使用工具,能把书本上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

(一)应当克服因为课程时间不够而减少实践的问题,在理论课程充实的基础上,把实践摆放到第一位,提倡派遣学生到周边矿山实习,并且聘请拥有现场技术的人员进行辅导和教育,保证实践安全性,才能让矿山企业安心让学生在矿山进行实习。

(二)提高实践次数,因为一般高校都只让学生下井一到两次,毕业实习也就两到三次,如此低的实践次数难以提高教学质量,难以令学生顺利掌握技巧。

(三)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如今课本上或者实践教学上的内容都较为落后,不能与当今矿山企业的技术同步,不论是在课程上关于开采的井底设计还是学生毕业后关于开采的井底设计上都显得十分单一、陈旧,不能与时俱进,缺乏现实感,学生毕业后难以派遣于现场施工。

(四)在当今科技如此先进的情况下,多媒体已经运用到了很多教学上面,对于采矿业专业的教学,更加有必要利用到多媒体。在教师教导学生课程时,有一些课程内容难以理解,比如爆破工程和井巷工程等课程,不进行实践时都难以真正认识,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先初步了解。这样不但提高了教学的信息量,而且还能把实践的教学放到了教室上。

(五)学校提出了采矿工程“卓越班”方式,黑龙江科技学院成立首届采矿工程“卓越班”,以培养未来行业高级应用工程师为目标,每年从全校工科专业大一新生中按入学成绩择优选拔部分学生编入卓越班,实行单独管理。为每位学生配备导师,按单独制定的培养方案进行培养,高年级跟随导师结合工程项目和课题进行科研训练。

五、总结。

综上所述,明显发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比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精于专业,在采矿业有着更强的竞争力,但是对于目前高校资金运作上和国家关于高校补贴金上而言,各高校难以为学生设立实践基地,难以令学生真正从实践去认识专业的精髓,有可能导致无法形成真正的应用型人才,也脱离了复合型人才,反而降低了学生应聘面,影响了学生前途。希望各高校能从根本上认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如无能力实施不要强行实施,希望国家能注意此问题,支持各高校设立实践基地,为教学提供保障。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优秀17篇)篇十一

工程造价是一门新兴的专业,是为了给社会提供具有工程造价相关的管理、法律等基本知识,经过工程造价基本训练拥有一定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素质与能力共同培养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由于工程造价的自身的特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面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满足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工程造价专业是土建类专业为了适应市场企业的需求分离出来的集合工程技术、工程管理等的一门全面发展的学科,属于学科交叉型的专业。根据工程造价职业技能的要求,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应该是集工程管理、工程经济、工程法律和工程技术于一身的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但是现在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企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了,在目前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够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也不够准确,而且在课程设计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教学方式一直保持原状,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开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缺乏一定的创新管理机制;专业课程的培养方向比较单一,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受到限制;在毕业设计时,学生的任务比较重,设计时间比较短;重视课堂教学,忽视实践课程等等,也就是说现在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教学需要改革。

2基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工程造价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定位。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是具备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工程经济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工程造价人才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在工程造价的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就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

2.1根据市场需求了解工程造价专业的就业情况。

工程造价人才有很好的就业前景,社会上的很多企业都需要工程造价方面的人才。比如,在建设单位中,工程造价人员的工作任务是工程预算、工程招标、工程造价管理、投资估算等;在施工单位中,工程造价人员主要的工作是工程投标报价、资料管理、工程图的绘制、成本控制、财务管理、材料采购等;在设计单位中,工程造价人员的工作任务是设计概算、工程审计等。工程造价的就业领域很多,但是工作在施工单位的比较多,现在工程造价专业的就业方向中施工单位占很大的比重。

2.2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

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方向要适应企业的需求,而现在的企业对工程造价人才的要求比较高,不仅仅要求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计算机和外语方面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同时关于工程法律方面也有涉及,这就需要工程造价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对计算机技术、外语能力和工程法律方面的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起来。企业要求工程造价人才要具备很强的知识和能力,比如说:要熟悉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等的基本理论知识;要熟练掌握工程项目和企业管理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和外语能力,能操作基本的工程造价方面的软件,有基本的听说和阅读能力;具备基本的工程招标和投标、工程项目咨询的实践能力等等。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优秀17篇)篇十二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的现状,提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开发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思路,并介绍了开发实训课程的详细内容,旨在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实训课程体系;实践技能;职业能力。

建筑行业产值保持快速的发展,可能在未来几年内依然会延续这一趋势,随着国内城市化的加速,建筑行业有着从未有过的良好机遇,据统计建筑业在今后还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显然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也将不断增加,各相关高职院校建筑人才的培养规模也在不断增大,企业对建筑人才的质量要求也愈来愈高。为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开发新的实训课程体系,培养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优秀17篇)篇十三

摘要:在高职教育教学中,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应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可以带动学生主动学习。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教学过程的阐述,根据课程内容,构设任务,让学生融入角色,完成主动学习。本文主要针对高职教育学生特点、学习内容、任务设置,制订实施方案,以期通过方案的实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关键词:高职教育,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在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中,高职院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满足社会对一线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针对这一层面学生的具体情况,以有效的方式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在三年学习过程中使其能够对未来工作岗位有一定的定位和认识,毕业以后能够顺利实现从学生到员工角色的自然转换。为了达到这样的教育目标,对高校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1]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是三年制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目前授课的形式主要是借助多媒体,教师通过课件讲授课程内容,将涉及的知识逐条讲解,借助案例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由于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琐碎,讲授时间过长,学生通过课堂只能懂得规则和概念;另外,在传统教学课堂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较少,往往出现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情况,学生被动学习,没有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感到吃力,结果只能是教师的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学不到知识,还会产生厌学情绪。

一、任务驱动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法是教师设定教学任务,让学生完成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其中;教师能够将书本上刻板的条目转化为实际的应用,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对于技能型人才定位的高职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比较实用的学习方法。

二、任务驱动法对任务设计的要求。

1.知识性与兴趣性。

教学任务的设计首先要将教学知识设计进去,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教学的进行需要学生的配合,任务的设计结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让学生愿意参与进去。编制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和要求,任务开展的形式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便于大多数人参与,团队合作,共同完成。

2.完全感和探究性。

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不应将学生局限于思维定势里,要让学生摆脱一贯完成作业的模式,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通过各种途径搜索相关知识,寻求任务答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可以稍加指导,但不应干预学生的思路,并鼓励学生多做尝试,大胆去完成任务,不要怕失败,出现问题时教师适当引导,鼓励学生继续进行,不要沮丧。

3.灵活性与具体性。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任务,任务的设计不可能包含整个课本知识,对于不适合单独设立教学任务的内容,可以并入其他体系。对于重点知识,可以细分为多个教学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关键工作必须要完成,一些细节的知识问题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时,可以在后续的总结工作中进行交代。

三、任务驱动法在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课堂组织步骤。

本课程内容比较琐碎,知识点复杂,可以通过给学生设置相应项目的'任务,分配不同的任务,承担相应的工程角色,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代入角色中完成相应的任务。

1.创设情境,调动积极性,激发联想。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教学任务项目,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将课本中理论性的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充分进行加工和利用,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知识应用于解决项目任务中,强化学习,增加经验。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根据学生毕业后有可能从事的技术工作类型,分配出资料员、施工员、监理员等岗位,在工作任务设计中,给学生分组,分别代入不同的工作角色,在创设的工作任务中,各司其职,进行角色定位。

2.提出任务,编制教学项目,明确要求。

教学任务的编制应该结合课本知识和实践条件,明确指出任务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重点专注于一个领域,在有限的课程教学实践内能够完成任务,不至于摸不着头绪。本课程根据课程内容不同,可以安排几个不同的任务,分期进行。例如,其中一项教学任务:施工作业技术准备状态的质量控制。此任务中,会给定一个施工项目案例,这个施工案例可以是前面教学任务的案例,这样也具有教学活动的连续性。在这一环节的任务分析里,根据背景资料模拟控制质量控制点、作业技术交底、进场材料构配件的质量、环境状态、进场施工机械设备性能及工作状态等。通过此项任务的实施,要求学生能够对作业技术准备状态进行质量控制,能够收集、整理、编写作业技术准备阶段质量控制相关资料,对于存在的问题能提出合理的整改意见。

3.分析任务,分析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在完成整个任务过程中,要结合教学时间安排,在教学任务设计中,考虑到学生,可能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会遇到困难的情况;所以在分配任务和执行任务之前,先带领学生一起对任务进行分析,对重点、难点予以指出,提供一些执行思路,起到引导的作用。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分析现场施工作业技术准备阶段质量控制的案例,分析背景材料,掌握准备阶段工作具体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分两队,相互扮演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相关技术人员,施工单位提交现场作业技术准备状态情况的相关资料,监理单位进行审核,并提出整改意见。

4.完成任务,学生通过各种方式。

获取解决任务的方法,教师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课本知识进行任务分析和学习,这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不同的方式,可以查阅图书,查询网页。这些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条件,让学生能够自由自主地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的目的。在这一阶段,学生会有迷茫的时候,教师需要把握好指导尺度,适时为学生提供建议。

5.交流总结。

交流是为了激发创作意识,互相取长补短;总结是为明确要学习的操作技能,达到知识积累的目标。为了达到学习的目的,交流和总结是必要的。在完成课程任务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角色不同,工作任务的侧重点不同,并且能够从旁观者角度提出意见。在任务完成后,让大家在一起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不足,积累经验。这一过程,不但带领学生梳理知识,还可以锻炼大家的分析能力,积累经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采用一切可用的方式主动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仅起到引导与辅助作用。对于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来说,如果以传统教学模式教授,学生听课枯燥,教师上课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主动完成任务,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能更好地将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优秀17篇)篇十四

根据用人单位的征用信息,参考用人单位在专业设置、毕业生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意见,明确工程造价的人才培养方向。也就要求学校在培养工程造价人才时,不能仅仅重视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培训,还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根据企业的意见制定一套培养计划,使毕业生在具备工程造价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有良好的素质和职业道德。为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培养更高的就业能力。让学生清楚工程造价这个专业的发展方向,了解自己以后的工作情况,使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不能到毕业也没有完全理解工程造价的本质。

3.2了解企业岗位职责,分析工程造价人才应该具备的就业能力。

在就业之前首先要明确所任职岗位的职责,了解工作任务和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根据对学生的跟踪调查了解到企业对工程造价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3.2.1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计量计价能力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和相应的顶岗实习中掌握基本的计量与计价能力。比如,钢筋、墙面、混凝土构件、设备安装工程等工程量的计算,以及人、材、机的消耗量,熟悉当地各工程的计价定额。

3.2.2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在企业中的工作,不仅要求学生对专业对知识要熟练掌握,还要有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因为工作就是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这对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仅仅掌握知识是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的,所以,在培养学生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3.2.3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对非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和校园环境的影响,在生生与师生的相互交流中,提高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企业的工作与学校的学习状态是完全不同的,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抗压能力等。

3.2.4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制图、识图能力制图、识图是对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制图和识图能力,加强对不同构造类型、不同建筑结构的识别能力。

3.2.5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工艺能力经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工艺、管道工程施工工艺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中,培养自己对建筑施工工艺、建筑结构类型、建筑设备等的认识和理解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工艺的施工难点和其本身的特点。

3.3根据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合理的专业课程工程造价专业着重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所以其课程的设计就要依据企业岗位的要求来确定。比如,在建设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工程造价学生的工作内容包括:识读工程图、工程造价计算、编制工程造价报告书、计算工程量等。在其他领域的工作要求也基本是这个模式,所以学校就应该根据学生将来工作的具体内容来确定比较合理的专业课程。就企业反馈的具体情况来看,企业中需要的是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专业特长和一定的实践能力的学生。这就需要根据企业岗位的需求细分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方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方向选择课程,也就是创立有特色优势的专业课程,突出培养特色人才。

3.4增强实践教学,培养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能力。

工程造价专业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必须制定一套综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总的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认知训练。可以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去参观,了解建筑施工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等基本知识,可以在校外的施工现场或学校的工程造价实训基地进行制图、识图的训练。第二阶段:单项技术应用培训。通过在学习建筑工程的计量与计价、市政工程的计量与计价等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之后,进行相关的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单项技术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造价编制、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难点和重点,可以在学校里的工程造价实训室进行基础训练和教学。第三阶段:综合技能培训。可以用企业的实际项目作为学生的训练项目,进行工程投标和招标、工程造价软件的应用等方面的岗位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专业技术的能力。第四阶段:就业顶岗实习。可以安排学生到校外的实习基地或者是与企业协商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实习提高学生的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让学生可以更好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不同阶段的训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向也不一样,这样学生就会对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感兴趣,这样在实践中学生会有很高的热情去参与训练,而且把课堂中的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对学生而言是对知识的巩固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

3.5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工程造价专业比较注重的是应用,也就是需要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的技能。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单单是具备这些能力是不能符合他们的要求的,一个人要想被别人认可,其自身的修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企业在招聘时首先会看看你的个人修养,然后再了解你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所以,在教学改革上,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和社交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4结语。

在工程造价的教学模式改革中,要把握好教育的本质,以企业岗位的需求为前提,确定培养方向,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所以,为了满足不同时期的企业的岗位要求,工程造价专业就要不断地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并完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优秀17篇)篇十五

近几年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各地高职院校不断探索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新路,初步建立了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当地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职业能力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备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学生要具有较高的施工图识读和绘制能力,能对建筑材料进行选择和检测,开展建筑施工放线、标高引测和施工观测,能编制单位工程施工技术方案、设计施工组织。同时,他们还应具有编制施工图预算、决算和投标报价的能力,能进行合同管理、施工索赔,理解、审核施工图设计和技术文件,组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管理,能分析解决施工实际问题和预防、分析处理工程质量事故,有管理、监理建筑工程项目、从事技术开发的初步能力。此外,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文字、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利用文献、计算机网络等手段获取信息、使用信息。职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就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一、理论与实践并重,加强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1.重组课程结构,实行课程综合化”。在能力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根据能力培养要求将课程形成三化:技术基础课“系列化”、专业方向课模块化”、实践课程体系化”。同时,还把计算机应用、外语教学更好地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实践课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外语阅读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2.整合课程内容,建立能力课程观”。专业方向课中均安排相应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彻底打破学科体系的束缚,完善以开展能力课程研宄为目标的5个课程组:建筑基础课程组,测量课程组,施工技术课程组,工程管理课程组和建筑结构课程组。重点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树立新的能力课程教学原则,理论教学注重实践性,实践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中心。适当调整理论和实践教学学时,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之比为1:1,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

3.开发新课程,以便适应能力培养的要求。针对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能力培养分别开设建筑施工工艺实训、建筑材料质量检验和建筑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实训课程,研宄制定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方案和指导书,编写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实践教学教材。

1.适当调整理论和实践教学学时。在教学计划中,《钢筋砼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三门课程合为一门课《建筑结构》,学时由原来的151学时减为125学时;同时;《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门课程合为一门课程建筑力学》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

2.开展理论课的现场教学。这样可以将理论课教学场所由教室向试验室、实训室、生产现场过渡。部分课程可安排一定学时的现场教学,学生在现场可以直接参与、观摩,进行互动教学。

3.依据能力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对课程考试方式方法进行改革,注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要改革成绩评定办法,对专业方向课进行能力考核,能力成绩”由各模块课程成绩和集中实践环节成绩组成,各模块成绩又由理论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践课成绩综合评定。同时,结合各课程特点改革考试方法,大量采用面试、总结报告、答辩、技能操作、论文等形式,考核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成绩真正反映出学生掌握专业能力的水平,促使学生对知识消化进行自我检测。

二、技术与人文融通,构建职业能力训练体系。

1.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深入分析,探寻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为宗旨的整合策略和方法,对教学目标、内容、条件、组织、评价等方面进行整体研宄,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为此,我们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实践教学相对理论教学在形式上独立,这有利于对实践教学的组织、督导、检查和考核;二是在实践性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等方面,保持与理论教学的紧密联系,实施以能力课程建设为核心,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实现技术与人文的融通,形成七环节一制度”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七环节”指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设计教学、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等七个教学环节;‘一制度”指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构建职业能力训练体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成应用”为主旨构建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在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时,根据市场需求,确立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确立主干课程,形成教学计划;加强课程建设,精心选编和自编教材;按照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能力,规划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同时,还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社会实践,跟踪分析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断完善职业能力训练体系。此外,以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设计教学、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等七个教学环节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来保障职业能力训练体系的顺利实施。

在教学组织和学生学习方面建成两体系一环境”,即:实践教学体系、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和仿真的职业环境。在能力培养方面形成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搭建土木工程基础知识平台,让学生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完成技术基础理论的学习,辅之以基本技能培训,开展系列化”的技术基础理论课程学习;第二层面,进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年时间内完成建筑工程专业主要单项技能训练和其必需的理论知识,使学生通过工艺实训和施工实习,在仿真的职业环境和施工现场中进行岗前训练,使专业能力培养课程形成模块化”;第三层面,通过毕业实践,安排学生顶岗锻炼,让学生直接在工地现场技术员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达到毕业就能上岗的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采取阶段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即将实践教学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本专业单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这是实践教学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是专业技能训练,称为中级阶段;第三阶段是综合能力实训,包括毕业综合实践,称为高级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最终完成职业培训。

三、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践基地建设,保障职业能力训练的顺利开展。

1.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培养和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双师型”教师,形成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我们采取各种措施,如选拔部分教师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锻炼、顶岗;通过一对一”帮带,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从生产一线引进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承担教学工作任务;通过以上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根据专业建设规划,建立健全满足专业实践要求的实验室、实训室。对学生开放部分试验室,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达到规定要求。此外,根据行业特点,不断更新试验设备,在设备配置方面体现高标准、高起点的特色。

3.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建设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同时,积极寻求校外合作伙伴,加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与当地建筑企业经过协商达成校企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双方互派相关人员进行业务交流,开展多方面、深层次的学研合作,使专业教师与企业的技术人员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科研上从项目论证、市场调研到技术攻关不断进行交流,使校企双方的产学研工作真正达到了一个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标。

4.建立产学研机制。本着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思路,依靠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优势,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入建筑行业协会组织,建立完善的产学研机制,充分挖掘与大型骨干企业联合办学的潜力。为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聘请建筑企事业单位的专家领导为专业兼职教师。通过开展技术应用服务和教学研宄,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优秀17篇)篇十六

摘要:要使建筑业适应市场的需要,就得采用新型建材,用新技术。装配式建筑可以实现建筑部件化、建筑工业化和产业化,装配式建筑必将引导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预制;施工;发展。

砌块建筑:用预制的块状材料砌成墙体的装配式建筑,适于建造低层建筑,提高砌块强度或配置钢筋,还可适当增加层数。砌块建筑适应性强,生产工艺简单,施工简单方便,造价低,还可利用地方材料以及工业废料。建筑砌块有小型、中型、大型之分:小型砌块适于人工搬运和砌筑,工业化程度较低,灵活方便,使用较广;中型砌块可用小型机械吊装,可节省砌筑劳动力;大型砌块现已被预制大型板材所代替。砌块有实心和空心两类,实心的较多采用轻质材料制成。砌块的接缝是保证砌体强度的重要环节,小型砌块还可用套接而不用砂浆的干砌法,可减少施工中的湿作业。

板材建筑:由预制的大型内外墙板、楼板和屋面板等板材装配而成。它是工业化体系建筑中全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类型。板材建筑减轻结构重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建筑的使用面积和抗震能力。板材建筑的内墙板多为钢筋混凝土的实心板或空心板;外墙板多为带有保温层的钢筋混凝土复合板,也可用轻骨料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或大孔混凝土等制成带有外饰面的墙板。建筑内的设备常采用集中的室内管道配件或盒式卫生间等,提高装配化的程度。大板建筑的关键是节点设计。在结构上保证构件连接的整体性。在防水构造上要妥善解决外墙板接缝的防水,以及楼缝、角部的热工处理等问题。大板建筑的主要缺点是对建筑物造型和布局有制约性较大;小开间横向承重的大板建筑内部分隔缺少灵活性。

骨架板材建筑:由预制的骨架和板材组成。其承重结构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柱、梁组成承重框架,再搁置楼板和非承重的内外墙板的框架结构体系;另一种是柱子和楼板组成承重的板柱结构体系,内外墙板是非承重的。常用于轻型装配式建筑中。骨架板材建筑结构合理,可以减轻建筑物的自重,内部分隔灵活,适用于多层和高层的建筑。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骨架板材建筑有全装配式、预制和现浇相结合的装配整体式两种。这类建筑的结构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整体性的关键是构件连接。柱与基础、柱与梁、梁与梁、梁与板等的节点连接,应根据结构的需要和施工条件,通过计算进行设计和选择。

升板和升层建筑在底层混凝土地面上重复浇筑各层楼板和屋面板,竖立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子,以柱为导杆,用放在柱子上的油压千斤顶把楼板和屋面板提升到设计高度,加以固定。外墙可用砖墙、砌块墙、预制外墙板、轻质组合墙板或幕墙等;也可以在提升楼板时提升滑动模板、浇筑外墙。升板建筑施工时大量操作在地面进行,减少高空作业和垂直运输,节约模板和脚手架,并可减少施工现场面积。升板建筑多采用无梁楼板或双向密肋楼板,楼板同柱子连接节点常采用后浇柱帽或采用承重销、剪力块等无柱帽节点。升板建筑一般柱距较大,楼板承载力也较强。

二、装配式建筑实现建筑部件化、建筑工业化和产业化。

在日益紧张的能源与环境形势下,城市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正在加快转型。绿色建筑是一场建筑业的工业化绿色革命,体现在建筑节能、装配式住宅和低碳实践区等方方面面,是一个全产业链体系的概念。特别是装配式住宅,区别于传统的人工建造方式,是一种标准化、工业化的建筑生产模式,可以实现“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推动建筑工业化,可以将建筑的非承重部分所有配件在工厂流水线上进行标准化加工预制,之后再在建筑工地上进行配件的装配,把原来的建筑工人转变为机械操作工人,实现无粉尘作业,大大节约人力、时间和能耗成本,又可以提高建筑质量。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要求,世界发达国家都把建筑部件工厂化预制和装配化施工,作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装配式建筑工业化是世界性的大潮流和大趋势,同时也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在我国建材工业和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传统建筑方式人们开始逐渐发现已经不再完全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对于日益发展的我国建筑市场,现浇结构体系所存在的弊端趋于明显化。面对这些问题,结合国外的建筑工业化成功经验,我国建筑行业必将掀起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的浪潮,使其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并将促进建筑领域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所生产的产品可以根据建筑需要,在工厂加工制作成整体墙板、梁、柱、叠合楼板等构件,并可在构件内预埋好水、电管线、窗户等,还可根据需要在工厂将墙体装饰材料制作完成。

装配式建筑构件在工厂生产,有固定的模具,使产品精度高,产品更加标准化、规范化、集成化,而且技术标准易于统一,即以模数化构建标准化;由于装配式建筑构件标准化、工厂化生产,运送到工地就可以装配施工,可以像设备安装一样进行现场安装,即以标准化推动工业化;工业化不断发展摸索过程中,逐渐形成装配式结构体系,即以工业化促进产业化。装配式建筑是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型建筑。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使施工现场作业量减少、现场工人就可以大大减少,使施工现场更加整洁并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装配式建筑由干式作业取代了湿式作业,现场污染与建筑垃圾大大减少。同时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进而又缩短了工期。另外在建筑拆除后,大部分材料可以回收利用。因此装配式建筑低碳、节能。装配式建筑需要的构件一般在工厂车间生产,不受季节限制,特别有利于冬季施工。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高、耐火性好、隔音效果好。装配式建筑偏差减小,精确度大大提高。

装配式建筑,采用大开间灵活分割的方式,分割成大厅小居室或小厅大居室,其核心问题就是要配套相应的轻质隔墙,而轻钢龙骨配石膏板或其它轻板恰恰是隔墙和吊顶的最好材料。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防止火灾的蔓延或波及;大量使用轻质材料,降低建筑重量,增加装配式的柔性连接,长期使用不开裂、不变形、不褪色;为厨房、厕所配备各种卫生设施提供有利条件,改扩建、增加新电气或通讯设备创造可能性。

装配式建筑外墙板通过模具,机械化喷涂、烘烤来生产;屋架、轻钢龙骨、各种金属吊挂、连接件、楼板及屋面板亦可由工厂预制;室内材料如石膏板、铺地材料、吊顶、涂料、壁纸等等都要经过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材料的性能诸如耐火性、抗冻融性、防火防潮、隔声保温等性能指标,都可随时准确地进行控制。

总结:我国既有建筑面积达400多亿平方米,其中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建筑能耗约占整个社会能耗的30%,楼宇年电力消耗总量占全国总消耗10%,能源费用超过800亿元,大部分楼宇全年用电量在100万千瓦时以上。如果按照装配式建筑设计标准进行作业,能够实现节水80%、节能70%、节时70%、节材20%、节地20%。我国的房屋建筑工业化比先进的工业国家落后,建筑业又要求降低能耗、抗震减灾、保护生态与环境,提高人们工作与生活质量,因此加快改革创新,使用新材料、应用新工艺、发展新技术,提高工程质量、减少污染和浪费、减少现场作业,实现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进步的重要标志。城乡住房建设将是我国经济发展新的驱动点和生长点。现在,有远见的企业家应积极开始着手准备,满腔热情地去开发、生产、推广成套的装配式建筑的建材装配式。建筑的未来是光明的,希望广大建筑同仁对装配式建筑不断深入研究,早日形成我国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论文(优秀17篇)篇十七

高职商务管理专业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纪律、职业习惯、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掌握经济学原理,掌握商务管理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营销策划、销售管理、商务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熟悉有关的经贸法规、国际贸易业务、金融知识,具有强健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的综合型、技能型应用人才。在这基本任务中,突出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实现上述目标,这就要求在专业的教学中,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目前,在商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师普遍采用的仍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注入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虽然,它的益处是学生基础理论扎实,掌握知识的范围较广且有一定深度,但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来说存在着不少弊端,具体表现为:第一,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由老师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去消化这些理论知识,更不用说理论联系实际了因此大部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性认识较多,实践经验少,造成学生对知识、技能的一知半解,学习积极性不高;第二,注入式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成了“传”、〃授“的对象,成了理论知识的接受器、储存器,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第三,注入式教学主要以1~2次考试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忽略了学习过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按照这种教学方法,难以全面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全新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现代教学方法就成了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意义。

在我国,随着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加强,许多高职院校开始引进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进行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其中,在商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可以引进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实际调研、实战演练等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的现代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现代教学法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现代教学法有利于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

适合高职商务管理专业的现代教学法,不仅要系统传授给学生知识,而且要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案例教学法,它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它以案例情节为线索,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自觉进入实践的”现场”充当其中的〃角色”让学生具有“真刀真枪”实践的经历,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决策,以所学案例为典型实例,举一反三,变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索、主动实践的过程。

1.2现代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注入式教学法中听课、复习、考试等每一个教学环节,对于学生掌握知识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教师平铺直叙地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并不一定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现代教学法可以提供相应的客观依据,对实际活动进行仿真和模拟,向学生提供形象生动和具体真实的事例。因而现代教学法能利用与理论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案例进行情景模拟、讨论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自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他(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知其应该运用于何处,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薄弱环节,从而注意加以弥补。现代教学法通过整个教学过程促使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来促进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1.3现代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现代教学法能利用案例剖析、角色扮演、实战演练等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九改变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条块分割的状态,使各门课程的内容相互渗透、综合运用,将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实际工作,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1.4现代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是现代教学法的关键因素。现代教学法要根据工作过程要采用大量的案例、设置相应的情景、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这就要促使教师深入到实际工作中,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搜集到的实务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整理,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不同项目和案例,制作各种教学课件,并依据商务活动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而教师指导学生剖析案例、进行情景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也会使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要实现高职商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必须与理论教学并重,而实践是学以致用的桥梁,是培养技能的途径,是考核能力的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知识的力量、思维的奥秘和创造的神奇,从而逐步养成创造的能力。因此在高职商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构建一种讲授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系,可以考虑采用的现代教学方法有:

2.1基于工作导向过程的项目式教学。

基于工作导向过程的项目教学是指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师生通过共同生产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或具有典型意义的产品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的应用,旨在促进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建构知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技能。

以工作过程开展项目式教学的基本步骤确定为: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这样开展教学工作,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需组成团队完成一个真实项目,充分锻炼实际动手、项目管理的能力,掌握了真实技能,培养了团队精神。

2.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新型现代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九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包含着本质或基本因素的典型事例来进行教学。案例不强调难度,而强调有普遍的代表性,让学生利用个人的亲身经验和知识的获得,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来进行学习,达到为实践行为做准备的目的。事实证明,案例教学方法(特别是选择适当的案例)确实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是在教师的有意控制之下,模拟真实情景,考察和测试学生处理事务与人际关系的能力并最终给予评价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设定一定的工作场景,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开展相应的活动,使其体验到工作的情景和自己扮演角色的感觉,为他们将来从事相应的工作,培训技能,积累经验。在采用这种方法时,还可利用了录像设备,使同学能通过看录像体会自己的.表演,或开展讨论,师生一起对各种角色的行为进行评价。

2.4现场调研。

让学生直接到商务活动的现场,开展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让学生到实践中去探索,在思考中得结论。它是课堂教学、研讨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2.5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作为现代教学方法,主要是用来培养学生某些从事营销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让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各种技巧和学习的基本知识去分析工作的实际问题。如推销技巧、营销策划等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安排推销练习、促销策划等演练环节,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可以通过网上广告、网上交易、网络促销等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2.6职业技能竞赛。

通过举办营销技能、营销策划等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通过老师的点评,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进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实现高职教育目标,必须根据每门课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选择能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3.1教学案例的选取与制作。

实施现代教学法需要运用大量教学案例,教师要十分重视收集和整理教学案例。教师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也可以动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收集教学案例。同时,教师还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自行设计教学案例。学校也可以与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教学案例,或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互相交流教学案例。

3.2项目教学的注意事项。

在运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几点:一是项目教学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应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应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应具有一定难度;二是项目教学的过程,应与企业现实商务活动有直接的关系;三是项目教学的结果,应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并且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以及工作与学习的方法;四是项目教学的方法,应让学生有机会自行计划、自行组织学习行为,自行处理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3.3充分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采用现代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案例教学、情景设置、社会调查、实战演练等方面起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广开思路,积极参与,不断提出新的设想和思路,以达到教学目标。

3.4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实施现代教学法,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研究、学习和锻炼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考虑在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方面,把学生上课与否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表现纳入考核范围,使之占学生学习成绩的比例达到50%,使学生能重视上课前的预习、在课堂上能积极进行配合,融入到教学中去,从而使现代教学法的最终目标得以实现。

3.5正确处理现代教学方法之间、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

现代教学法固然很重要,但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在理论知识的传授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同时,还要注意现代教学方法之间的协调运用,因为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增长学生知识的教学手段有很多,如组织学生到企业单位进行现场调研、进行营销的实战演练、做一定数量的习题以及进行必要的测验和考试,都是重要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适用课程灵活运用,使其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培养目标。

3.6加强实施现代教学方法的软硬件建设。

为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学院应加强实施现代教学方法的软硬件建设,如建立与完善多媒体电教演示教学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和多媒体校园电视教学系统,建立情景模拟实验室,添置各种实战演练的软件,购买各种情景模拟案例。这样,学院为教师应用现代教学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使教师能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进行现代化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在高职商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方面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各种实际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实现高职商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相关范文推荐

    我的交易故事小学(优秀15篇)

    优秀作文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共鸣,对读者的情感和思维产生积极影响。下面是一些成功的作家为我们提供的优秀作文范本,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书,就像是我的一个朋

    爱游泳的我(模板15篇)

    优秀作文应该具备思想的独立性和深度,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得新的思考和启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有打羽毛球,有,

    守则在我心中演讲稿(汇总22篇)

    演讲稿范文需要注意语言简练、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以及语气感人、声情并茂,以提升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每一篇演讲稿范文都有其独特之处,从中可以学到不同的写作手法和

    道路改造工作汇报(实用14篇)

    工作汇报也是一种自我激励的方式,通过总结工作成果,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整理的工作汇报范文,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

    后勤处开展服务月活动总结(汇总18篇)

    活动总结是对一次活动的过程、结果和心得体会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工作。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活动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为大力宣传“奉献、友爱、互助、进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简历(专业17篇)

    毕业生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完成学业并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他们即将迈入社会步入新的人生阶段。毕业生成长故事分享,让你更好地了解当代毕业生的奋斗经历。到岗时间:一周之内

    个人研修培训总结(优质21篇)

    作为一个成长中的人,我需要时常进行总结,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人的个人总结,希望可以给大家多一些触动和灵感。xx年的全员远程教师培

    乡镇干部学习三讲话一通报精神心得体会(优质17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并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

    拔河比赛大班教案(汇总21篇)

    在大班教案的编写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取得进步。下面是一些大班教案范文,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一起来

    中秋节有感初一(优质18篇)

    优秀作文需要有独特的观点和个性化的写作风格,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妈妈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