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7篇)

时间:2023-11-13 作者:JQ文豪必修一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7篇)

教学计划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进行全面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工作。阅读优秀的教学计划范文有助于教师进行经验借鉴和教学观摩,促进教学思路的拓展和更新。

必修一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7篇)篇一

高中历史必修一“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事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有关录象和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2)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以此培养和发扬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

三、教学准备。

搜集与抗战相关的图片、影视资料和相关文字材料等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学情分析。

由于初中生对抗日战争史的学习比较充分,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比较熟悉,但是主要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高中教学要在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加强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和历史地位及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理性思考。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回顾—讨论—探究—反思”的互动教学模式,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使每个学习者都经历一个主动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

六、重点、难点。

重点:日军的滔天罪行、全民族的抗战、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难点: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每周升国旗仪式必唱的国歌,源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主要是因为什么?(日本侵略,民族危机严重)中华民族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抗日救亡)让我们共同走进那不堪回首的岁月,走进伟大的抗日战争。

本节课我们通过回顾历史、探究历史和感悟历史三个主题来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回顾历史——血腥野蛮地侵略。

1、侵华事变:

引导回顾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伪满洲国、华北事变、七七事变等侵华事变,中国大片国土沦丧,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思考】:“小”日本为何侵略“大”中国?(1)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2)经济原因:自然条件的限制;摆脱经济危机。(3)外部原因:国际社会的绥靖之风和国共内战。(过渡)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犯下了滔天罪行。

2、滔天罪行:

南京大屠杀:出示相关图片如累累白骨、杀人比赛(向井和野田在进南京城前谁先杀100人,野田杀了105人,向井杀了106人),突出遇难者300000人。

3、七三一细菌部队:看书中相关图片。

3000人——侵华日军“731”部队用活人作试验人数(仅日方承认的);

(武士道精神、灭亡中国,泯灭中国人民的抗战意识)。

我们经常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我要说在中国近代史上,中日两国是一衣带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战败投降,在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中,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以最野蛮、最残暴、最惨绝人寰、最没有人性的手段进行着大破坏、大屠杀,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神州在流血,中华在哭泣。偌大的中国乌云密布,哀鸿遍野。泱泱中华,面临亡种灭国的危机。

材料一。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1937年7月8日)。

材料二。

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

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此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二、探究历史——不屈不挠地抗争。

1、探究一:如何看待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新闻发布会:将班级分成两个大组分别代表国共双方】请分别代表国共双方阐述自己对抗战的贡献。

材料一:正面战场:从1937年7月开始,国民党军队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先后有70余名将军战死在沙场,其中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8名上将;吴克仁中将(67军军长)冯安邦中将(42军军长)等32名中将;邹绍孟少将(124师参谋长)王凤山少将(暂45师师长)等32名少将。

材料二: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同时,敌后抗日军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部队伤亡60余万人,解放区人民群众伤亡600余万人。

材料三: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学生发言后小结:

国民党正面战场:(1)抗战:卢沟桥抗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播放有关影象资料);中国远征军远征缅甸。(2)评价:积极抗日,粉碎了日军速决战的计划;节节败退(片面抗战路线)。(先在课件上打出证明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抗战的有关数据,让学生总结概括国民政府抗战的评价。最后打出胡锦涛主席《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国民党抗战的评价加深学生印象。)。

共产党敌后战场:全面抗战路线;建立敌后根据地;重大战役:平型关战役(抗战初期第一次胜利)、百团大战(主动出击的大规模战役)、回民支队的抗战。(课件展示有关中国共产党军队抗日的有关数据,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两大战场之间的关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2、探究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和配合(苏联的援助、美国的原子弹);(5)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3、探究四: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材料一: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那将是日军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

材料二: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伤亡3500万人,死亡2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62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美国死亡40.5万人;英国死亡37.5万人。

学生发言后总结:

(1)第一次反帝斗争完全胜利;

(2)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心,为革命胜利奠定基础;(3)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4)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三、感悟历史——让历史告诉未来。

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是日本不愿正视历史,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表现之一。你还知道哪些表现?(日本篡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等)。

中国:赵薇日本军旗装图片(我不懂这段历史)。

【课堂感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得到哪些感悟?我们应该怎么做?

(历史不能忘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好好学习,报效国家)。

必修一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7篇)篇二

分类与整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努力使学生在这样一个生动愉悦的教学中,自主地利用已有生活积累领悟分类的含义。

整节课我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突出了我们数学的研究课题,让学生亲自来前面动手操作,给实物分类,给学生提供一个分类活动的平台,这样更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操作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所以我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巩固体验分类的方法,我安排了分气球的环节,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而且学会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又学会了把已知数据进行整理,又能让学生让数学走进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这节课虽然经过了经心准备,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1、我在每个环节让学生参与完之后,都应该进行小结,而我忽视了这点。2、我在课堂中的语言不够精练简洁,应该多给学生自己倾听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养成独自思考的习惯。3、在学生要思考和回答问题时我应适时点拨指导,不应该替学生说出答案或是说出后半句,都应该让学生自己思考,而且最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会自己组织语言,回答老师的问题,不能老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永远得不到提升。如:教师问这些气球可以按什么进行分类?分为几类?每一类有几个?可以让学生试着用完整的话回答,如果回答不好,老师在进行指导,相信通过几次练习,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会得到提高。

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运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学生真正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起来。轻松地就学到了知识,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不足之处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改善,争取做的更好!

必修一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7篇)篇三

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等比数列性质请同学们类比得出.

【方法规律】。

1、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联系着五个基本量,“知三求二”是一类最基本的运算题.方程观点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

2、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常用的方法使用定义.特别地,在判断三个实数。

a,b,c成等差(比)数列时,常用(注:若为等比数列,则a,b,c均不为0)。

3、在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大(小)值时,常用函数的思想和方法加以解决.

【示范举例】。

例1:(1)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30,前2n项和为100,则前3n项和为.

(2)一个等比数列的前三项之和为26,前六项之和为728,则a1=,q=.

例2:四数中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首末两项之和为21,中间两项之和为18,求此四个数.

例3: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奇数项之和为44,偶数项之和为33,求该数列的中间项.

文档为doc格式。

必修一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7篇)篇四

一、巩固红黄蓝三原色的认识,学习按物体的大小、颜色进行分类,在游戏中发展数数能力。

二、乐意与同伴交流,乐意参与游戏,乐意体验共同活动的快乐。

1、大猫、小猫(蓝色、黄色)的胸卡若干。

2、红、黄、蓝小鱼若干、一大一小锅子各一。

3、小篓子人手各一。

一、开始部分:让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巩固黄蓝两种颜色的认识,并导入活动。

1、扮演角色:小朋友,我是猫妈妈,你们都是我的猫宝宝,妈妈这儿有许多小猫的胸卡,喜欢做蓝猫的就找蓝色的小猫卡片挂上,喜欢做黄猫的就找黄色的卡片挂上。挂好卡片赶紧找个圆点坐下来。

3、选择路线。

师:宝宝们,你们长大了,能告诉妈妈你们有什么本领?好,今天妈妈在草地上晒了许多鱼干,想请你们帮妈妈去收鱼干,愿意吗?去草地有两条路,一条是黄色的,一条是蓝色的,我们的黄猫、蓝猫该走哪条路呢?赶快到路口排队。过渡:听着音乐小猫跟猫妈妈去草地。

师:宝宝们,跟着妈妈去草地吧,路上不能你推我挤,注意安全。我们一个跟着一个走。

二、基本部分。

一)小猫收鱼干,巩固对三原色的认识,发展三以内的数数能力。

(1)师:宝宝们,草地到了,你们看妈妈晒的鱼干多吗?有些什么样的鱼干呢?(引导幼儿说出颜色不同)现在我们可以收鱼干啦!在草地上当心把小草踩坏了,也不能摘小草。小猫们爬一爬,找一找,一只小猫收一条鱼干。你收到的是什么颜色的鱼干呢?快把收到的鱼干放在口袋里吧。收到鱼干高兴吗?用动作表示一下:耶!

(2)请宝宝们爬一爬,找一找,收一条跟自己一样颜色的鱼干。并请小猫相互检查一下收的鱼干是否正确。

(3)请每只小猫去收一条红色的大鱼干。你收到了一条什么样的鱼干呢?

师:呀,还有些鱼干请猫阿姨给我们收吧,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家了。看看哪条路大,哪条路小?请黄猫在大一点的路上走,蓝猫在小一点的路上走(听音乐动作)。

二)小猫数鱼干,感知三以内鱼干的数量。

(2)、你收到的红鱼干给妈妈看看,有几条呢?(让幼儿自己数数)你收到的黄鱼干给妈妈看看,有几条呢?(让幼儿数数)你收到了几条蓝鱼干?(目测)。

三)小猫烧鱼,按大小给鱼干分类。

(1)师:宝宝们,肚子饿吗?妈妈来烧鱼干给宝宝吃,好吗?你们看妈妈这儿有几只锅子?两只一样大吗?大鱼干应该放哪个锅子烧?小鱼干放哪个锅子?请你们把手中的鱼干一条一条放进锅里。大鱼干放在大锅里,小鱼干放在小锅里。

(2)幼儿放鱼,老师对幼儿的行为做即时的检验:是否放对了大鱼和小鱼。儿歌:小猫小猫要烧鱼,大鱼放在大锅里,小鱼放在小锅里。

师:呀,两只锅里现在变成许多鱼了。

三、结束部分。

师:鱼儿烧好了,香喷喷的,真好吃啊!瞧!宝宝们想尝一尝吗?来跟着妈妈一起去洗手,吃鱼干喽!

活动延伸:游戏《卖鱼》。

必修一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7篇)篇五

1、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奥运会知识,体验学习乐趣,总结学习方法,学生从而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境界。

运用知识解决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数学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灵活解决问题和位置的猜测。

观察、发现法。

小黑板。

一、温故互查。

1、搜集有关奥运的数学信息,并与同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

2、应用所学的知识,试着解决奥运会上的“射击项目”的数学问题。小组合作完成。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同学们,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我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当五星红旗在奥运的赛场上徐徐升起,当嘹亮的国歌声在你耳边响起,作为一名中国人你们激动吗……”出示主题图,引入新课,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1、做课本第79页的“田径项目”中的数学问题,并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想一想刘翔用的时间少了多少秒?

3、小组汇报交流。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有什么收获?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完成80页“跳水”“射击”中的数学问题。

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个别题全班解决。

六、知识拓展。

下面是校达标运动会上50米短跑男生成绩记录表。姓名李明胡军郑浩王乐乐陆兵。

成绩(秒)9.238.989.019.119.05。

(1)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2)和你好朋友比赛一下,并记录下来。

必修一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7篇)篇六

《孔雀东南飞》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一,导入新课。

大家听完王的故事,我们了解到了梁祝这两位有情人最后只能化为蝶才能双双飞,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对就是封建制度,封建家长制是扼杀青年男女爱情自由、婚姻自由的一把利刃,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可恨的是婚后公婆或者丈夫稍有不满,就可以凭一纸修书将女子赶回家。

这样的悲剧在古代不足为奇。早在梁祝之前即有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一对美丽的孔雀被活活拆散,美梦只有在死后才能实现。

二,解题。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2.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三,梳理情节。

1、概括诗前小序的内容。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2、全诗可分为五部分:

(一)开端1-6(兰芝被遣)写兰芝向仲卿倾诉,揭开她与婆婆之间的尖锐矛盾,并表示自己无法忍受下去,愿意被遣送回家。仲卿向母亲求情,被母亲坚决回绝,兰芝离开焦家已成定局。

(二)发展7-12(夫妻誓别)写兰芝辞别焦家,仲卿送她回去,分别时两人立下盟誓。

(五)尾声32(告诫后人)写焦刘两家将兰芝、仲卿合葬,两人化为鸳鸯。

四,探究阅读。

话题: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必修一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7篇)篇七

随着学考的临近,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到现在为止已全部上完,就整个必修教材来讲,必修二算是高中生物中较难的的一本。特别是遗传学的这一块内容,学生在上新课的时候表现的很困顿,很难理解,或者就是部分学生上课能听懂但习题不会做,这无形中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认为生物很难。学生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关键还是对所学知识不会分析,不够熟练。

高二年级知识内容多,难度大,这样很多学生接受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各章节的内容又很繁琐,学生可能觉得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将新知识体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或者经验的基础上,这样学生既有成就感,接受新知识又会比较容易(当然这需要做一些典型的简单的练习题)。

由于高二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比较多,内容相对比较抽象,课堂教学中要把握住适当的教学方式,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利用一些优秀的教学资源,不断总结归纳并运用优秀的教学方法。例如框图,表格,图片,等媒体方式,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直观的呈现出来,尽最大可能的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以增加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兴趣。

必修一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7篇)篇八

(1)掌握电功率的概念,会利用电功率的公式解题。

(2)理解什么是额定电压﹑额定功率。

(3)通过“测量小电灯的电功率”,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了解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之间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测量,体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2)锻炼学生根据公式p=ui设计试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电功率的概念,电功率的公式,理解什么是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测量小电灯的电功率。

课前准备:。

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标有“2.5v”的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

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之间的关系。

设计实验测量小电灯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观察体验电能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通过科学探究电功率。

与用电器中电流的关系(或与用电器电压的关系)。

播放一段动画。

电路中单独接入电灯和电炉,观察电能表的转动的快慢情况怎样?

生:接入不同的用电器,电能表的转速不一样。

师: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生:不同的用电器,电流做功有快有慢。

师:在物理学中引入一个物理量来表示用电器中电流做功的快慢,这就是——电功率。

(板题)电功率。

师:我们把电流做的功用w表示,所用的时间是t,单。

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怎么求?

生:p=w/t(师板书)。

师:前面我们又学习了电功的计算公式,w=uit,把这两。

个公式结合起来,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指名学生上黑板推导,其他学生在纸上推导。

p=w/t=uit/t=ui。

师:今后计算电功率大小,我们可以有几种方法?公式?

生:p=w/t和p=ui。

【单位】瓦特简称:符号:

还有那些其他单位?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阅读小资料,找出空调、电冰箱、计算器的功率是多少?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下面我们来看一道例题:(投影)。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在纸上完成,师巡视,收集下面的学生存在的问题。

注:1千瓦时指的是。请你算一算:1千瓦时=j。

师出示一只灯泡,指名学生上台观察上面的铭牌汇报,生板书。

额定功率指的是什么?

【额定电压】。

额定电压指的是什么?

“pz22015”的含义“220v400w”

指名回答:额定电压。

220v,额定功率15w。

什么是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呢?

生答后出示投影:

额定电压是指用电器或电学仪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是用电器在额定电压时正常工作的功率。

【合作探究】sts:收集下列电器的铭牌,了解它们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再出示几个常见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的值。(ppt)。

三、活动15.2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猜想:

你认为当电压变化(变大或变小)时电功率如何变化呢?你的依据是什么?(请写在下方)。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如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请同学们讨论、交流)。

生:能。

师:依据什么来测?

生:小电灯两端的电压和小电灯中的电流。

师:需要哪些器材?

电流表、电压表等(生答不全师作适当补充,特别是滑动变阻器)。

师:同学们能不能设计出实验的电路图啊?

指名一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学生在纸上设计。

投影电路图。

必修一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7篇)篇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李清照在词中所表达的“愁”;

2、了解李清照词风变化的原因。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用研究意象的方法来鉴赏诗歌;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解决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德育目标:

感受词人无国无家之“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诗词的意象特征;

2、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和语言。

教学难点:。

1、品味诗词中所表露出的无国无家的悲痛;

2、背诵全词。

教学方法:

3、讨论法。对词作中的'疑难点,让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电子课件配乐朗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巾帼不让须眉”引出词坛女将李清照,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诗句《如梦令》。

二、李清照简介。

出示投影。

三、名家配乐朗诵,演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感受诗词基调。

四、疏通字词,为进一步鉴赏诗词做好准备。

五、具体鉴赏诗词。

1、开头叠字的运用,定下愁苦的感情基调;

2.意象的运用,掌握诗词鉴赏技巧,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酒--愁的浓烈。

雁--思的悲苦。

黄花--韶华已逝凄惨。

梧桐细雨--愁的无穷。

4、总结本词的意象效果。

六、比较词人南渡前后的作品,研究李清照词风变化的原因。

1、演示南渡前作品《点绛唇》和《一剪梅》,前者表现的是一个天真、娇羞、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后者则表现了一个深于情、专于情的痴情女子的形象。

2、总结词风变化的原因,以及南渡前后期间词的内容。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闲愁、离愁dd清丽婉转。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浓愁、哀愁dd沉哀凄苦。

七、总结全词,巩固所学知识。

八、板书设计(略)。

九、作业。

1、背诵全词;

2、课外阅读李清照的词,体会其词的艺术风格。

必修一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7篇)篇十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教学中力求做到: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相关的问题,并以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小组汇报等学习方式解决问题,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一)知识目标

利用大连旅游的丰富资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旅游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并在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上力求做到: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呈现丰富多彩的精美图片,让学生欣赏美丽动人的大连风光,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旅游活动情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以学生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活用资源、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上课伊始,我就利用海旅游的丰富资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主动和学生交流沟通,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呈现丰富多彩的大连风光,为本课的学习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参与到模拟旅游的活动中,积极为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出谋献策,并引导学生发现与本次旅游相关的问题,如:参加这样的集体旅游应考虑好哪些方面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很自然地提出应考虑安全、租车、租房、吃饭、门票等问题。

2、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以学生为本,模拟生活实际,逐一创设、租房、租车吃饭、门票4个活动情境,去大连那么远的地方,学生首先考虑的是租房问题,所以我创设租房情境,在设计租房方案前向学生设计了这个问题:租房要考虑好哪些方面的问题?旨在提醒学生讨论设计方案,要联系生活实际,弄清男、女生人数各是多少及各种房间的价格。使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总结出怎么样租房最合算以上这一环节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掌握到一定的生活技能。

3、反思交流、形成技能、感受快乐

全课总结时问学生:“在这次的模拟旅游的活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反思交流中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懂得数学的真价值,从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形成技能,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

生:答

师:这节课王老师就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出示课件),你们知道这是哪?

生:大连

师:想去吗?

生:想去

生:随意回答

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们打算怎么去?

生:做火车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车票,请你仔细观察,在车票上你能读到哪些信息?

生:哈尔滨开往大连的车票,起车时间为9:00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现在就请大家带上车票和老师一起踏上哈尔滨开往大连的火车吧。(出示课件,播放信息)

师:在列车员的介绍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晚九点从哈尔滨发车,第二天早上六点到达大连站,列车每小时行驶103千米

师:那你能不能利用你得到的信息算一算我们从哈尔滨到大连需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生:九个小时

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晚九点到早九点经过十二个小时,再减去三个小时就是九个小时

师:你的回答真不错。我们需要坐这么久的火车,大家想不想知道从哈尔滨到大连到底有多远呢?现在就请你拿出练习本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师:你是怎么样计算的?

生:103*7=927

师:同学们的回答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听听列车员的回答。(播放课件)

师:大连站到了(播放课件)

师:坐了这么久的火车,你们一定很累了是吧?现在你们最想做的是什么?

生:找个地方休息

师:好,现在王老师就带大家找住的地方好不好?

生:好

师(播放课件)来到旅店,你看到哪些信息:

生:4人间80元,3人间66元

生:合算就是便宜

生:(说明表格的意思)

生:小组讨论

师:现在请小组派大表汇报一下你们设计的租房方案

生:汇报方案

师: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合算?

生:第四种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最便宜

师:请大家再结合表格考虑一下,为什么这么多种方案,只有这种方案最便宜?

生:因为它正好住满了13人,没有空床位

生:是

师:同学们的回答很有道理,现在你们知道怎样租房最合算了吗?

生:只要没有空床位就可以了

师:好,知道了这个道理,现在就请你用最快的速度来设计一下女生怎样租房最合算,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在小组内完成。

生:思考

师:你认为怎样设计女生的租房方案最合算?

生:租两个4人间,一个3人间最合算

师:为什么这样设计

生:因为它正好住满了11人,没有空床位,所以它最合算

生:小组合作设计方案

师:那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生:谈收获

师:是啊,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细心去观察,大胆去探索,努力去解决,一节课短短四十分钟时间远远不够我们欣赏大连的美景,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我们的大连之旅,最后,让我们一起提前来欣赏一下大连的美丽风光,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结束这四十分钟的旅行。

必修一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7篇)篇十一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一必修三《马嵬》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通过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2)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特别是其诗歌的`对比衬托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1课时

公元756年初夏,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继而潼关失守,长安城岌岌可危。在一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离开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长安,准备逃往四川。次日晚行至马嵬驿时,护驾军士砍杀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唐玄宗以怎样的心情下令缢死杨贵妃,旁人无法体会,但之后他便让出了皇位,晚年则在难以消解的悔恨忧愁中度过,直到死去。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马嵬》,看看李商隐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

1.教师范读(提示:)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2.学生齐读课文。

译诗: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问1: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问3:“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

问5:颈联在艺术表现手法有何特点?

——对比

3.杨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问2: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

4.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问1: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

——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

问2: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

——反问。贵为天子能保护自己的子民,何况自己心爱女人,但“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问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讥讽之意愈明。

——倒叙,从整体上倒叙使尺幅之间,一波三折;从局部上看倒叙突出因果

李商隐(约813~858年),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李商隐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因此,他热衷政治,企望革新。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始终被排挤,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他的友人崔珏在《哭李商隐》诗中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李商隐于四十六岁抑郁而终。

李商隐现存诗歌600多首,内容涉及比较广泛。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郁得于杜甫诗歌的精髓,绚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受益于李贺。诗中善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李商隐的诗歌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必修一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7篇)篇十二

梁小嫦。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2.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词义与用法和本文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3.把握女主感情的变化,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落实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法: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篇选自《诗经》的诗作--《氓》。

2、那关于《诗经》,大家又知道多少?知道些什么呢?(利用《名师面对面》的资料链接)。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的体例是按照印了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风”又称“国风”或“十五国风”,是各地歌谣,许多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诗经》普遍使用了赋、比、兴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作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以“他物”置于“所咏之辞”(诗的主题及内容)的前面,则此物必与主题及内容有关,或从旁烘托,或营造气氛,将读者引到特定的'情境中来。因此,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及感染力,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3、导入:《诗经》中有大量爱情题材的诗作,如我们学习过的《关雎》、《蒹葭》。爱情是千百年不衰的话题,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学习《氓》来感受另一类的爱情情节和人物形象。

二、字词正音。

学生齐读全文,老师正音。

老师补充多音词:将、裳、渐、载遂。

三、朗读品味,感知诗作,引导思考。

明确:这首诗通过“我”的人称来叙述,讲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到婚变的过程,完整地叙述了一个婚姻悲剧。

2、全诗写了女主人公婚恋的哪几阶段的内容?

明确:恋爱(第一、二章),婚变(第三、四、五章),决绝(第六章)。

第一章,提示氓、之、蚩蚩、匪、即、顿丘、愆期、将等字词的意义,“秋以为期”的句式特点(“以秋为期”的倒装)。

第二章,提示垣、复关、涕、载、筮、咎、贿等字词的意义,“尔卜尔筮,体无咎言”的翻译。

明确:“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前后对比突出了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痴情,瞬息间的喜怒哀乐,只为意中人的来去变化不定。短短十六字,十分形象地写出了恋爱期间女子相思成灾的种种心理。

明确:恋爱阶段。女子的性格:热情、温柔、痴情。男子的性格:看似忠厚老实:抱布贸丝--醉翁之意不在酒。

女子追忆当年恋爱的甜蜜幸福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所以感情基调应该是热情幸福的。

第三章,提示沃若、于嗟、桑葚、说等字词意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的翻译。

第四章,提示而、陨、徂、三岁、汤汤、帷裳、爽、罔极等字词意义,“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的翻译。

问题3:这两章为什么都提到桑葚,第三章提到斑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暗示女子容颜润泽美丽,她和男子的爱情也十分滋润。“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暗示女子容颜憔悴衰老,她和男子的爱情也逐渐进入枯竭。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兴,劝诫广大女孩子不要和男子沉溺爱情。因为“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问题4:如何理解这“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句话?请大家讨论,先请一位男生来回答,后再请女生回答。(希望男女生不同的理解能激起大家深入全面的思考。)。

明确: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往往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女子情感专一,而男子可以三妻四妾、朝三暮四。这是女子在婚后不幸的境遇中,痛感男女在爱情生活上的不平等,向广大的姐妹发出的呼喊,告诫她们千万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

第五章,提示靡、夙兴夜寐、遂、至于、a、悼等字词意义。

问题5:这三章从故事情节来说处于什么阶段?人物给人什么印象?感情基调如何把握?

明确:处于婚变阶段。通过女子的自述,可总结为:女子性格,痴情(三岁食贫)、勤劳、忠贞。男子的性格,对比可知:薄情、贪婪(不知珍惜)、凶恶粗暴。

因为想到婚后生活的艰辛和丈夫的变心和粗暴,所以感情基调应该是深重痛惜、强烈愤慨之感。

第六章,提示隰、泮、总角、晏晏等字词音义,注意“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两句的翻译。

明确:前者运用了比兴的手法。用淇水有岸,隰则有泮来喻自己对男子的变化无常、用情不专、粗暴凶恶的忍耐是有限度。后者是女子觉醒后的决绝表现。女子的性格:觉醒、坚强、刚烈。

四、再次感知全诗,集体朗读全诗四,引导学生总结。

1、全诗通过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2、运用比兴手法来使语言形象生动,进一步丰富内涵;运用对比手法,包括“我”“氓”对比及人物自身前后对比来塑造人物形象。

五、布置作业:背诵全诗。

梁小嫦。

必修一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7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肖像、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了解小说反映的现实生活。

3.体会语言的精练、深刻。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体会语言的精练和深刻。

教学准备。

录音材料、课件、小黑板等。

设计思路。

本单元是“小说之林”,要求学生阅读本单元内容,了解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但因孔乙己生活的时代和社会背景较远,学生不太熟悉,教师要把“学而优则仕”的那种背景介绍清楚。从多角度切入,对小说进行多角度地观照,由教师设计问题或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在讨论中加深对小说的理解,进而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一个人活在世上,生与死是性命攸关的大事。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于这两种人的价值我们可以一目了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看看课文主人公孔乙己,人们对他的生与死是怎样的看法,他的生死与社会有什么联系?(板书课题及作者。)。

2.学生补充鲁迅的作品。

要求:记住作者。

3.教师介绍背景。(出示课件l。)。

《孔乙己》是鲁迅在他创作的33篇小说中最喜欢的一篇,发表于19冬。中国新文化运动已揭开序幕。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出于统治的需要,教育上还在推行复古主义,鲁迅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与二十多年后的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和取舍。

要求:了解背景。

二、自主学习。

听录音,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2。)。

1.掌握字词。

2.孔乙己活着是怎样的一个人?

3.假如孑l乙己和丁举人一样爬了上去,请你想像一下他会是一副什么姿态呢?

4.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认识。

三、合作学习。

1.找出文中你不理解的语句,小组内讨论解决。

2.班内讨论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出示课件3。)。

1.给加点的字注音。(找一位同学回答,如回答有误,其他同学纠正。)。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积累运用”部分。

2.学生讨论:孔乙己活着是怎样的一个人?

(提示:从他的外貌、语言、动作等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从他活着的价值--“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进行分析。)。

明确:(1)外貌、语言、动作分析。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集中而简练地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地位,预示了悲剧命运的必然性。通过他的外貌描写揭示他的不幸遭遇,服饰的细节写出了他懒惰而又死要面子的特性,作者通过一件破衣衫的描写,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揭示得十分深刻。前后外貌对比更突出了这一点。)。

要求:学生仿照上例进行语言、动作分析。

(2)“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封建统治阶级让百姓麻木不仁。在短衣帮的心目中,也以为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孔乙己是劣质的,只值得奚落取笑。他们意识不到自己和孔乙己同样受统治阶级的奴役,只知道取乐,在劳累和苦闷的生活中寻求片刻的快乐。)。

明确:(课文写人们对孔乙己的五次取笑,孔乙已成了人们的笑料,掌柜看不起他,取笑他,这是没有人性的自私的笑;短衣帮们看不惯他,哄笑他,这是麻木不仁的笑;小孩子们因他的古怪讥笑他,这是天真无邪的笑。最后又在别人的笑声里离去。说明孔乙己的人生价值仅是人们的笑料。从而体会到这笑中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体会到封建文化教育的罪恶。)。

(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进一步认识封建统治的弊端。)。

提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明确:(假如“爬”上去,他也会像丁举人一样欺凌那些没爬上去的人。)。

明确:(社会原因:社会制度使民众麻木不仁,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的摧残将他送上死路。个人原因:自命不凡、好吃懒做、麻木不仁。)。

五、研读赏析。

阅读孔乙己的第二次出场,让我们再次感受其命运的悲惨;讨论并完成下列题目。

1.“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这句中“摸”能换成“排”吗?为什么?

(出示课件4。)。

明确:(动作的对比,可以看出孔乙已是一个垂死挣扎的末路人。)。

(“摸”写出了孔乙己动作的迟钝,四文大钱藏得严实,从侧面介绍这钱来之不易,孔乙己的进一步穷困,精神肉体受摧残之深。已经没有“排”的炫耀之心和力气。)。

2.作者描写孔乙己的方法有。

明确:(塑造人物的方法: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3.写酒客和掌柜的笑的作用是。

明确:(突出当时人们的麻木,点明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

4.两次写“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作用是。

明确:(说明孔乙己之所以让人惦记是因为他欠了十九个钱,辛辣地揭露了孔乙己还不如十九个钱有价值的残酷现实。)。

(体会社会背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5.结尾一句“大约”和“的确”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大约”表明没有亲见,只是一种猜测,“的确”是猜测后的结果,揭示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六、梳理巩固。

学生小组内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和心得。

七、拓展训练。

(如有时间在课内完成。)。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

八、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和“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孔乙己。

鲁迅。

麻木不仁笑声中出场人情冷漠。

好吃懒做笑声中死去社会黑暗。

祁瑶波。

必修一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7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体会其雄伟壮观。

2.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3.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学会按序背诵课文。(文字序领与画面结合法)。

教学难点:

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钱塘大潮录象。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4.出示学习目标。(目标教学法)。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感悟发现法)。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引导发现大潮雄伟壮观(想象和实践表演);d.感情朗读。(引导发现法)。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必修一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7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词句知识和表示古代官职任免调动的词语;。

2.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张衡各方面成就;。

3.学习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等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掌握古代官职任免调动的词语,学习张衡优秀品质,初步尝试人物传记写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自主、合作、探究法、提问点拨法。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一些文言常识积累不足,人物传记接触不多,必修四第三单元开始涉及,学生阅读鉴赏人物传记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得到提高。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掌握重点字词。

1.请同学齐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和断句。

2.检查重点字词的解释、特殊句式的判断。课件出示。

三、文本分析,自主感悟。

(一)。

1.在读这篇文章之前,你听说过张衡吗?那你所了解的,是关于张衡的什么?

3.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梳理文章脉络。

(二)张衡分别取得了哪些具体的成就呢?结合课文思考,概括回答。

四、问题探究。

张衡成为众多领域中的佼佼者,你认为是什么促使他成功的?小组合作探讨,结合课文思考回答。

五、拓展训练:

1.化用或借用文中的字词写一副对联赠给千年奇才张衡。

2.选取自己喜爱的人物写一篇传记。注意要符合传记写作特点,选取典型事例,详略得当,写出人物特点,不少于300字。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布置。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文言文教学,容易陷入枯燥中。文言知识的又是把握是克服文言文学习困难的基石,基础一定要夯实。在通过写对联,写传记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加深对文章理解外,最终的落脚点还应该回归到基础知识上,督促学生落实基础是关键。

2.学生写的对联和人物传记环节提前布置后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修改,体现课堂效果。学生写的对联可以提前打在ppt上,给同学直观的感受,看清读懂。

李晓评课:

徐伟娟老师选的课是史传类文言文《张衡传》,文言文一直以来是高中教学的难点,如何平衡字词基础知识和文章赏析也令许多语文老师不好掌握。这节课上,徐老师分配得比较合适均衡。总体来说,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一、结构紧凑,重点突出。这节课兼顾了文言特殊字词句现象和文章赏析,方式恰当。本节是第二课时,字词处理采用教师出示,学生回答的检测方式,简洁有效。文章分析只抓张衡的才能和人品两方面,抓典型事例——候风地动仪来带动对张衡非凡才能的突破;人品方面带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非常合适。

二、预习充分,展示到位。拓展环节让学生借文中的词语用对联来概括张衡的成就,或是对某个自己崇拜的人写一篇短的传记,学生的表现令人吃惊。有个学生念了两副对联,工整精美,别的学生给了她真诚的掌声。有个学生念了一篇短传记,也获得了大家的掌声,足见徐老师课前的工作扎实充分。

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幻灯片上出示的知识点顺序还应注意,不是课本上的顺序;幻灯片的制作方面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文章分析时的问题设置可以更集中和有针对性;学生展示环节课前工作可以再充分一些,比如把筛选出的对联打在幻灯上或者让学生课前板书在黑板上,因为课堂发言对联这种形式容易听不清楚。

总之,徐伟娟老师准备认真,展示到位,是一节实用的值得借鉴的课。

必修一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7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张衡,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课文中的难写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发明创造吗?谁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由学生回答的引出人物张衡。

----大家了解张衡吗?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从小爱科学,后来有许多重大发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张衡的故事。师生共同板书课题,提示“衡”字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同学们平时读书时,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2、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a、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看课文讲的是张衡的什么故事?

2、课件出示生字,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指名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

b、请同学当小老师领其他同学认读词语。

c、开火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三、鼓励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介绍的是什么时候谁的什么事?

2、他发明的地动仪有什么作用?

3、你从课文中还知道了什么?

四、质疑:默读课文,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咱们下节课一起来解决你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设计。

1、我是火眼金睛。

记状。

纪壮。

洒偏格。

酒骗洛。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发生发明发现。

1、他认真记录、研究地震现象,经过细心考察和分析,()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2、同学们继续向前走着,突然()小路旁的大树上,挂着一条条像蜡烛一样的东西。

3、这个故事在离现在差不多两千多年的东汉时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2、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点: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及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08年,汶川大地震惊动了整个世界,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还有失去亲人的彻骨的伤痛。地震以它强大的破坏力和难以预测性威震四方。可是你们知道吗,早在东汉时期,我国的张衡就已经发明出了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课文中看个究竟吧。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张衡和他的地动仪的故事。

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二、读中感悟,理解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三自然段。

1、指名读三个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词语:“杰出”。

东汉时期,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名叫张衡。

(1)你能把“杰出”,换意思相近的词吗?

(2)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3)体会小泡泡“不吉利的说法”。

(4)理解“发明”的意思,说说它和“发现”有什么不同?

做课后第三题,区分发明和发现。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第四自然段,说说地动仪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描写地动仪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地动仪的样子介绍清楚的?

(3)课件出示重点词句,学生反复朗读。

根据老师提示,画一画地动仪的样子。

(4)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有什么作用呢?谁来说说?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如果()方发生了地震,朝着()的龙就会()嘴巴,铜球。铜球一声,正好落在的嘴里。

必修一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7篇)篇十七

一、学习目标:

(一)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

(二)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三)感受和领会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妙神奇。

二、学习过程。

(一)学生阅读课后(口技漫话)了解口技的渊源典故。

(二)学习了解作者作品。

(三)朗读课文。

(1)小组为单位试读。

(2)自读课文教师予以正音:吠叱间曳。

(3)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及停顿;初步理解全文大意。

(四)翻译课文。

1、自译课文。以小组为单位一名学生借助注释串讲其他学生随时指出不足。

2、学生质疑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统一意见。

注意以下字词的意思。

但哗乳是走。

3、请一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五)复述故事。

要求反复熟读课文同桌互相复述课文故事。

(六)整体感知。

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时用浪线画出口技人表演时发出声音的`句子。

(七)分析理解正面描写部分。

a:讨论(1)第二段中模仿四口之家被大声吵醒的过程中声音变化的顺序是什么?

(2)表示救火纷乱的词语有哪些?

b:讨论文中按时间推移展现了哪三个场面?

(八)分析理解侧面描写部分。

讨论:表演者是通过哪些道具表演出繁杂声响的呢?听众的反应有哪些?

(九)学生朗读课文。

(十)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二三。

相关范文推荐

    以劳奉献心得体会(热门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有意识地改进自己。下面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经典范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种写作方式。

    医院简单的辞职报告(优质19篇)

    辞职报告是向公司上级和同事说明离职原因和离职意向的正式文书。看看以下这些成功的辞职报告范文,或许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自己的离职信。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

    雨雪天气应急预案培训(优秀16篇)

    没有应急预案的组织或个人面临着较大的风险,难以应对突发事件。尽管我们无法预知具体的突发情况,但通过科学的应急预案,我们可以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好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公务员政审工作总结(模板18篇)

    公务员工作总结有助于总结和概括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表现,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而改进和提高工作效率。公务员工作总结是一种重要的自我评价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

    授权办理社保委托书(精选23篇)

    授权委托需要建立在双方互信的基础上,双方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在写作授权委托书时,可以参考一些已有的范文和样本,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授权委托书样本,希望对您的写作

    对人寿保险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优秀14篇)

    通过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吸取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人寿保险作为一种寄托人们

    去面试自我介绍说例子大全(17篇)

    自我介绍可以建立起与他人的联系,为日后的合作和交流打下基础。我们来看看一些经典自我介绍的实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在面试时要想秀出自己的话,还是需要讲点技巧的,

    监控施工免责协议书(通用19篇)

    施工是指在建筑工程中,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按规定施工做好各项工作。下面是一些关于施工总结的案例和经验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乙方:电话:电话:地

    医疗保险工作计划(通用12篇)

    工作计划书是一份详细规划工作内容、目标和时间的书面材料,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实现工作目标的重要工具。在以下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中,作者通过清晰的语言和结构,充分展示了自

    庆祝周年国庆节演讲稿(汇总19篇)

    国庆节是中国的一项重要节日,每年的十月一日庆祝。它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也是国家团结和自豪的象征。我们迎来了国庆节,如何度过这个特殊的假期呢?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