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精选17篇)

时间:2023-11-12 作者:XY字客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精选17篇)

调研报告是一个团队合作的结果,需要各个成员共同努力和配合。范文四:调研报告——汽车市场竞争态势分析与对策建议。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精选17篇)篇一

20**年中央一号文件有一个新亮点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文件指出: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现结合实际,将乌当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要意义。

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做好“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根据国内外的发展实践经验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了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以农业为基本依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农民分享三次产业“融合”中带来的红利,有利于吸引现代要素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有利于拓展农业功能培育农村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新农村建设。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按照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统一决策部署,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突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广“两型”农业模式,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全区农业稳步向现代农业迈进。,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现价)11.55亿元,同比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882元,同比增长19.01%。

(一)坚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放松,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初步形成了肉制品加工、乳制品加工、蔬菜加工、粮油食品加工、饲料加工、木制品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农产品加工业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成为贵阳市农产品加工重要基地。据统计,全区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合作社带动农户6.07万户,直接带动农户5.5万户,专业合作社与直接带动农户总数占全区农户总数80%以上。20公司所带动的农户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人均增收1830元,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人均增收1530元,农业产业化水平在全省、全市居领先地位。

按照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要求,注重强化农业的文化传承、观光休闲、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综合开发,推进农业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态、生活多功能转变,使农业功能在融合拓展中不断提升。一是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根据全区现代都市农业的总体布局,区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扶持观光休闲农业发展,重点打造“泉城五韵乡村旅游度假区”特色乡村休闲旅游板块,新堡王岗村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和乡村休闲旅游的典范。截止目前,全区各类乡村旅游农家乐旅游接待点发展到120个,安排从业人员300余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00余人,年接待游客4527.88万人,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5.37亿元。二是大力发展“两型”农业。以农业循环经济为突破口,着力推进“两型农业”建设,积极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农村太阳能等项目,农业综合生产成本显著下降。兴建沼气池2座,在农村推广太阳能热水器近406台套。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林业。重点实施环城森林生态工程、道路景观绿化、生态防护林建设、村寨绿化等生态林业工程,年,全区累计完成四旁植树55万株,实施家园建设村寨绿化386亩,人工造林10653.6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9.6%,在全省处于先进水平。

(三)坚持特色示范基地引领,着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发展。

通过特色园区和基地示范引领,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区主要优势农产品生产迅速向农业板块、产业带集中,区域布局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农产品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水平稳步提高。

贵州老干爹食品有限公司在百宜建立订单农业模式,威门药业新堡“公司+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模式,贵阳三联乳业有限公司在贵阳远郊区、区建立11个奶牛示范基地,带动当地上万农民发展种草、养殖业,年户均收入增加三千多元。黔五福公司每年将消化生猪50万头,贵州糯小米4000吨,带动10000户农民养猪和种植小米,公司有了稳定的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使基地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

(四)坚持农业科技创新,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化。

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驱动力量,切实加强科技服务,大力发展现代新兴战略产业。

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乌当羊昌)建成省内最重要、辐射带动全省的现代农业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完成科技创新创业区的科技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与孵化器、科技创业园、金融服务中心等建设,搭建产、学、研平台,加快集聚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企业孵化,建立企业创业风险基金,培养产业园的农村科技复合型人才。建设农产品加工物流区的农产品交易配送中心,力争营业收入达到500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800人以上。建立5个农业专家大院和科技特派员基地;孵化并培育小微型企业8-10家。全面完成农产品加工物流区的建设,主要包括农产品贮运加工中心、农产品绿色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点、现代电子商务、现代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物流会展中心、农产品加工中心等建设,以提高农产品市场附加值,保障食品安全。力争营业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带动就业1000人以上,入驻集聚区相关企业10家以上,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

(五)坚持政府规划布局,着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区委、区政府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推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重点抓好推进新型农业产业化的规划布局、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供求信息平台构建、农业生态环境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打造、扶持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政策落实等。鼓励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推进新型农业产业化的具体承担者,经营主体企业化。在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的同时,大力培育农业大户、家庭农场、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等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别采取个体企业、集体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化企业等形式,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运作,提高农业经营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全区现有耕地面积108802.63公顷,大量的农业土地资源仍由农户分散经营,规模小、利用率低。靠分户经营的市场主体与全球化市场竞争,既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也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农民与企业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建立,龙头企业与农业基地对接不够,带动本地农民增收的作用不明显。加上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政策不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化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不大,联系农户有限,服务半径小,带动能力弱;另一方面,大多数农业合作社运作程序不规范,社员联系不紧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尚未完善,吸引和凝聚农户共创品牌、抢占市场的能力也不够,直接影响到全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和抵御自然、市场两大风险的能力。

(三)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都市农业是以现代科技为基础,与城市发展紧密融合,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现代新型农业,尤其需要一套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近年来,虽然我区按照省、市的部署,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公益性农业科技服务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知识老化、技术能力低,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等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与发达地区相比总体上科技普及水平不高。

(四)农业标准化生产相对滞后。现代都市农业要求没有标准化生产,就谈不上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由于受土地经营规模的'制约,农民缺乏标准化生产的热情。近年来,虽然农业、质监等部门努力提高我区农产品质量,但总体而言,农业标准化生产进展不够快,难以在短期内取得长足进展,与生态型、健康型、高效型的标准有较大差距。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重点发展花卉、名特农产品、乡村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加快新堡、下坝、羊昌的改造升级工程。进一步推进优势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逐步形成区域化、规模化的特色产业,夯实农民增收的产业基础,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工程农业。一是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培植壮大区内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建设规模化农业基地,发展工厂农业、科技农业,通过工厂化运作,提高农业发展水平。二是规范培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分别按照省、市级标准,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合作社在生产组织、技术推广、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功能,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适应市场和驾驭市场能力,促进农民增收。

(三)强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农业公益性服务的新机制,加强基层站(所)服务人员培训和考核,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农民教育培训“三大体系”,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工程”,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

(四)突出生态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低碳农业。以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和农业资源的循环集约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加快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农业资源节约体系、农业生态保护体系和农村新型能源体系等“四大体系”,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进一步推进生态农业项目建设,重点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切实抓好畜禽排泄物的综合利用和农作物秸秆的循环利用,推行生态健康养殖,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控等各项工作。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充分发挥现代都市农业洁、净、美、绿的特色,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城市与农业和谐发展的环境。

(五)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要做好规划。要着眼于我区城乡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协调发展,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统筹规划、新农村建设空间规划,认真搞好区域村庄布局总体规划,高标准编制集镇和中心村、农村新社区规划。

二是推进社区建设。把推进农村新社区(中心村)建设作为乌当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逐步引导农民居住向中心村和特色镇集中。

三是加快产业发展。重点集镇及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搞好二、三产业发展;对不具备城市化和工业化条件的其他村,坚持走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四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户籍制度、公交营运、土地管理、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劳动就业、投入机制等改革,打破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统筹城乡发展。

五是抓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的作用,强化对口帮扶、小康建设、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创”、城乡一体化试点等多个平台的作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精选17篇)篇二

也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思想,特别是在2016年以来,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在村集体产业发展上,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创新发展模式。通过多年的努力,监漳镇农村集体产业得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我深入15个村进行村集体产业专题调研,全面了解我村集体产业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监漳镇地处武乡中南部,为全县五大集镇之一。北与大有乡、蟠龙镇接壤,南与襄垣县毗邻,东与韩北乡交界,西与上司乡相连,区域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033亩。全镇辖15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总户数3580户,总人口10128口人,共有9个贫困村。地形以丘陵为主,有监漳盆地之称,地势较低,最低海拔802米,为全县最低点。交通便利,武墨铁路、南沁公路、红色旅游路穿行而过。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9.2摄氏度。水源充足,浊漳河、蟠洪河交汇于此。监漳镇是武乡县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属于农业乡镇。

北社利用集体产业资金20万元,购置挖机1台。四是设施大棚产业。监漳村、行道岭村、禄村、大河西村、西川村5个村村集体建设有设施大棚。五是养猪产业。行道岭村、大河西村、成家庄村建设有养猪场。

(二)村集体经济收益情况。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按规模分类: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4个;5—10万元的村7个;10-20万元的村4个。通过调研,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集体产业资金投入企业的资产收益,二是光伏收益,三是村集体占地补偿资金。

(一)集体产业结构单一、实体经济薄弱。

另一方面是投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针对发展前景好的产业加大投资力度。

(二)部分集体产业收益不明显。

行道岭村、成家庄村的养猪场,由于环保不达标,无人承包而闲置。

在脱贫攻坚推进过程中,贫困村集体产业发展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收益大幅提高,但非贫困村的集体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监漳镇共有非贫困村6个,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村2个,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4个,其中有2个村年集体经济收益不足3万元。

三、

(一)立足资源优势,拓宽集体产业发展思路。

监漳镇历来就有瓜果之乡的美誉,在发展集体产业思路上,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统一组织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瓜果蔬菜的产业化发展上做文章。各村可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以瓜果蔬菜为主的采摘项目,逐步形成多元化参与,产业化经营的主导产业。

(二)盘活现有产业,培育集体产业发展新亮点。

对现有的集体产业资产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明晰集体产业资产的权属关系,结合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盘活闲置的产业,吸收能人参与管理,让村民变成股东。例如:将闲置的设施大棚利用起来,承包给能人大户,收取租金,让闲置资产产生效益。

村集体产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发展起来的,需要长期的投资和长远的打算。贫困村的集体产业要加强巩固提升,防止几年后再次形成闲置产业。在非贫困村的集体产业发展上,应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推进非贫困村的集体产业发展在上一个新台阶。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精选17篇)篇三

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县19个乡镇、18.1309万户、58.0297万人,拥有耕地总面积60.095万亩,其中旱地20.7597万亩,水田39.3308万亩。主要农作物布局情况分别为:柑橘44.05万亩、年产值4.5亿元以上,蔬菜10万亩、年产值2亿元左右,油菜39万亩、年产值1.5亿元左右,水稻总播面65万亩,粮食作物总播面95.55万亩、棉花3万亩,茶叶9.8万亩。养殖产业尤其是生猪、家禽养殖在我县农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纵观全县的农业产业,无论是从覆盖面、生产基础、对全县农村经济的影响力、产值、投入产出比、为农民增收的潜力等方面权衡,柑橘产业以成为我县农业种植业的第一大优势产业。但就目前的发展趋势,不尽人意的因素已凸显。至使该优势产业在国内乃至出口市场出现了严重危急。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随着鲜活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新的水果品种不断缓季涌现、并充实市场,同季内各种不同季节的时令水果大量上市抢占市场,让消费者迎接不暇,增强了消费者对鲜食水果的选择灵活性。如北方生产的桃、葡萄、香梨、梨枣,南方生产的荔枝、龙眼、砂糖柑等,诸多鲜食果品冲刺市场,使有限的市场得到了无限的充实,大大削减了消费者对柑橘鲜果的依赖性。

二是全国柑橘主产区的不断延伸,产业势力的不断扩张,同类产品数量的不断增加,增强了市场的竞争氛围。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柑橘适宜产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全国每年以数十万亩的速度递增,特别是与我省邻近的湖北、四川、江西、本省湘南地区、邻近县市的慈利、澧县、临澧、桃源等省、地区和县市大量发展柑橘产业,并逐年受益,使我县的特色产业逐年失色,日趋平庸。

三是存旧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给我县的柑橘产业戴上了沉重的枷锁。由于我县柑橘生产起步较早,当时的产业发展没有固定的生产技术规范和生产模式。因此,难免出现在建园上时的种种缺限;比如,建园标准差、规划起点低。主要表现在:令人头痛的密植园多、品种布局与结构的杂而乱、生产配套设施不完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混乱等等,严重的影响了产品品质。在产品经营方面虽然县委、县政府采取了大量的补救措施,如:举办柑橘节,承办全国柑橘学会年会和各种以柑橘为主题的联宜会、组建柑橘调运指挥部等一系列措施,但终究无法抵御来自市场的无情打击。

四是较大规模的产业阵容与不适应的栽培管理模式,已生产不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就生产规模而言,我县44万亩柑橘已经够具规模了,但在栽培管理技术上众说纷纭,尤其是在修剪、病虫防治、施肥与地力管理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因而导致产品品质连年下降。

五是地力严重下降,已不具备生产优质农产品的条件。由于化肥工业的日益发达和橘农对化肥的依赖性的日益增强,以及对三要素肥料迷信成度的加强,化肥用量连年递增,尤其是近几年来化肥生产企业,高养份肥料竞相投放市场,造成橘园土壤的严重破坏。据县土肥站土壤化验室两年来的化验结果显示,全县近60%的橘园土壤ph值小于4.5,明显酸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1%。从而使土壤板结,通透性降低,导致诸多养份固定,特别是中、微量元素养份的大量固定,使树体表现出种种缺素症状。从而造成树体未老先衰、产量和品质连年下降的结局。

六是检疫性病虫害严重威胁着产业的安全。严重威胁我县柑橘产业的检疫性病虫害主要有柑橘溃疡病和柑橘大实蝇,这“一虫一病”,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由于我县缺乏对产业的保护力度,苗木滥引乱调,趋于无政府状,使柑橘溃疡病在我县脐橙、柚类柑橘品种中大量传播流行,虽然通过多种控制手段使该病受到了最大限度的遏制,但终究没有得到根治,依然严重威胁着产业安全。对于柑橘大实蝇的防控,县委、县政府虽然耗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和人力,但该有害生物种群在我县与日具增,已形式成南北夹攻的趋势,成为威胁我县柑橘产业的命运大敌。

七是市场大幅波动,严重影响了橘农的生产情绪。去年,我县柑橘在鲜果销售环节上出现了暂时滞销现象,全县产地平均每公斤售价下滑0.3元左右,严重措伤了橘农的生产积极性,根据农业部门的调查统计,全县采后培管农户不足10%,春节清园率不足30%,春肥施用量不足正常年份的40%,橘农在培管上的瞻前顾后,势必将导致该产业产量和品质的再度滑坡,成为该产业发展的新的障碍。

二、我县柑橘产业的发展优势与前景展望。

经过两代人的艰辛努力,我县柑橘产业已揭取了“全国早熟蜜柑第一县”的贵冠。而且,已经拥有了44万亩种植规模、柑农生产经营具备了较好基础,有较强的可塑性。同时,我县柑橘生产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摸索,能够总结出一整套符合产业发展要求、适合市场规律的生产经营模式。此外,几十年的生产实践造就了成千上万的能够较快接受生产新技术的橘农,和有较强技术素质、较高业务水平的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全县各柑橘主产乡镇农技站,都有一个受个专门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据县农业局相关资料显示,全县乡镇农技站具有农艺师职称的就有13个,有技术员和助理农艺师职称的就有18个,他们真可谓是活跃在生产第一线的精英。另外,全县培育了几千个柑橘生产专业户,秀坪、龙凤两个5000亩以上的专业生产基地,近千个流通大户,几百个固定的外来客户都是我县柑橘产业发展的优良资源。近几年来,我县大力提倡并全面实施的“分期采收,分级包装,分级销售,扩大加工,扩大出口”的三分两扩经营理念,为我县柑橘产业的发展与抢占市场份额提出新的要求和符合市规律的经营路线。我县柑橘鲜果产后商化加工,已由__年前的仅出口果品的商化加工,延伸到目前的所有内销、边贸、出口果品一律商品化处理加工的良好局面。主要体现在:一是__年以前全县仅有的十几条落后存旧出口商化加工设备,已全部更新为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新设备。二是高品位的产后商化处理生产线五年内翻了三翻,从__年的两条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加工生产线发展到目前的几十条,涌现出了“金湘源”果蔬初加工、贮藏与出口的专门企业。三是从包装材料上来年,从竹篓裸果上市,逐步向精美纸箱、塑料筐套袋上市的良好商品形象转化。四是鲜果出口量逐年增加,全县出口量从__年的3万吨,逐步增加到__年的9万吨。所有这一切,为我县做强、做优、做大柑橘产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展望我县柑橘产业的发展的未来我们应有实足的自信心。因为,除我县柑橘产业的发展有良好的基础外,目前,县委、县政府为了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向全县人民提出了打造有机产业,营造畅销氛产业发展目标。把我县的柑橘产业引向从“全国早熟蜜柑第一县”向“全国早熟蜜柑品质第一县”的发展轨道上来,将给我县这一优势产业带来无限生机和风光。

在权衡我县柑橘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危机、优势与美好前景的同时,笔者清醒的认识到,只有进一步完善以下七条产业建设措施,才能确保我县优势产业立于不败之地:

1、更进一步的探索柑橘鲜果保鲜技术,最大限度的延长鲜果市场持有期,尽可能的缩短时令水果的季节差异,满足市场需求,开拓柑橘鲜果季产年销的新格局。

2、加大品种更新换代力度,寻求抢占市场的品种优势。面对全国各柑橘适宜产区的挑战,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们已拥有的早熟的优势、市场份额的优势、规模优势和较成熟的生产技术基础优势。在不影响当年产量,有利于平衡橘农和产业当年收入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要统筹全县,有计划、有步逐、划区域引导橘农搞好品种更新换代工作。并下大力气搞好密植园的密改稀工作。

3、认真总结经验,大力引进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为提升产品品质夯实基础。县委、县政府,应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为重,抽调专门的技术骨干,吸纳先进技术,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柑橘生产技术规范,组织、创建一支专门的产业建设专家队伍,不懈的为产业建设服务。

4、规范技术传播途径,彻底改变多流派、多层次、多载体的技术传播方式,优化技术传播渠道。由于市场机制的转换,农业技术、农业投入品、农产品流通秩序一时出现混乱。尤其是,不少农资经销商,为了抢占农资经销市场,采取道听途说、涅造实事、以段乱真、欺蒙哄骗等手段扰乱实用技术的正常推广。笔者认为,要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与漫延,县委、县政府要清理整顿技术传播渠道,实行专业技术资格认定。目前,国家大力支持民间经济合作组织壮大与发展,但我们不能忽视对民间组织的技能培训与职业道德、技术规范教育,使之真正成为有利于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但从目前的状况看来,却实令人忧心忡忡。

5、加强地力培养,改善柑橘土壤环境。土壤是作物生存的根本,也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培肥地力和较好的克服当前橘园土壤普遍存在的土壤严重偏酸,作物缺素症状凸显等现象。同时,加大生态种植力度,全面推广“猪—沼—果”生产模式,促进产从地力到产品品质的共同提高。

6、采取有力措施,围歼检疫性病虫害,却保产业安全。从目前我县“一虫一病”南北夹击的发展态势来看,却实不容每一个石门人的乐观。笔者认为,解决这一核心问题的主要措施就是要提高每一个基层干部和橘农的认识,强化干部工作责任,把每一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只有形成人人皆兵的强大合力才能真正实现围而歼之的目的。

7、创办柑橘鲜果深加工企业,打消橘农卖难的顾虑。目前,我县柑橘95%以上鲜食,贮藏量和深加量很少,这不仅只是该产业产销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造成市场波动较大的重要原因。为此笔者认为,县委县、政府应把产业建设的重点放在兴办产品深加工企业上,只有当产品的市场负荷减轻到最低限制的时候,产业的发展才有质的飞跃。

总之,居于我县种植业类优势产业之首的柑橘产业,目前正处于危机与前景并存的特殊时期,只要产业建设方针正确、工作措施得当就会前途光明,继续成为全县人民的经济支柱。否则,产业将会失去应有的光彩,成为全县人民的负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精选17篇)篇四

xx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xx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xx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一、xx村基本概况:

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xx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xx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xx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xx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产业发展现状。

xx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参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核桃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老式核桃树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种,矮化等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核桃树苗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平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香菇、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香菇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xx村的养猪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近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

三、目前存在的具体困难。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多为晚熟品种,经济效益低。新建核桃园苗木小,见效晚;核桃苗木价格较贵,群众无力购买,导致核桃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过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园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标准园建设不达标。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围绕“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壮大畜牧,多业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本村的综合实力,改变本村的贫穷面貌。

四、今后的发展思路及规划。

根据xx村的实际情况,从构建和谐新农村和提高全村人民经济水平的大局出发,围绕乡党委提出的发展战略提出“三抓”措施,即:一手抓主导产业发展,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

(一)、抓好产业发展,以核桃为核心,带动林果业的全面发展。

1、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核桃产业,抓住核桃发展的第三次机遇,也是最后一次机遇,切实加强xx村核桃产业在全县核桃产业中的比重,我们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统一思想,提高班子认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大好时机,使村干部、村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深刻认识到发展核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核桃发展定位为村委会考评的关键因素之一,将核桃发展做为我们村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2、大力扶持核桃产业致富能手,真正感受核桃的发展潜力。组织村委会成员及村民代表去我县棣花、商镇学习参观通过核桃产业致富起来的家庭,让他们切切实实体会到核桃是个“金蛋蛋”,是群众致富的好帮手,是我们村今后发展的好产业;3、加大政策引导,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为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核桃产业的积极性,我们制订了优惠政策:对核桃建园示范户以及核桃产量大户进行奖励,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技术支持;对资金确实有困难,贷款信誉良好的群众优先安排小额贷款资金予以扶持;4、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加强管理知识培训。聘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推广品种化栽培,嫁接改良,提高坚果品质,加强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冬季适时进行改土施肥,涂白等管理。5、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核桃商品化。依托我县在全国核桃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发展我们村的核桃产业,使核桃发展规模化、经营管理科学化、坚果销售商品化,将我们村的核桃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在8到xx年时间,发展成为全县知名的核桃产业基地。

2、抓好养猪产业建设。在乡政府的大力扶植和倡导下,我们村现存栏猪615头,主要分布在两个大的养猪场和村中100多户村民家中,其中两个大的养猪场占去了村中十分之一的养殖数。但是,这还不够,还应提高猪的存栏数,鼓励村民多养猪,使养猪产业发展上规模,只有发展上规模了,养的猪才能有销路,才能卖出好价钱。再者,根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猪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变废为宝,这样既改变了夏季猪粪遍野的臭味,又使村容得到改善,也使村民用上干净便捷的新能源,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沼气用过的粪便还可以继续在田间施肥,通过这样的循环使用,把我们村的养猪业做大做强,形成养殖业、农业、新能源的循环发展链。

最终实现全村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效益明显,彻底改变过去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一业独撑的局面。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1、抓好危房排险,灾后重建工程。我们村有一部分群众居住在年老失修的危房中,随时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应及时对这些危房进行排查加固,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今年的雨季过后,我们就及时的对全村的危房户进行了排查,发现有方相启、吴有发和郭丙丁等几户村民的房子存在不安全隐患,我们通过政府资助和本人筹集一部分资金,对这些危房进行了重建。

2、对xx村村民小组的入组道路逐步进行维修改造、改善村容村貌。由于资金问题我们村的入组道路一直没有统一硬化,村民随便在房前屋后堆积家畜粪便、乱倒垃圾、存放柴火,显得比较凌乱;道路两边也没有种植树木,进行绿化,每到下雨天,村民行走在泥泞的路上,走进院落,都会留下两排带有泥土的鞋印,使干净整洁的院落略显凌乱。因此,我们对入组的道路准备进行硬化整治,以改变脏乱差现象和村民下雨天出行难的局面。

3、建设好村文化室。由于多年来村里没有文化设施方面的投入建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现有陕西省“农家书屋”协会捐赠图书xx多册,有条件建设村民文化活动室,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规定每个月1号、10号、20号可以前来借书,对借书群众进行登记。在借书时,多劝导村民借科普方面的书籍,借此机会进行科普知识的宣讲,让村民从书中学到致富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村民的思想得到提升,改变以往陈旧的思想,让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够积极的执行政府的正确引导。

(三)、组织保障:

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好“推动科学发展,党员争当创业先锋”,深化党员承诺制度,全面推进“党员中心户”制度,加强干部带动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我们村的致富能手李小虎,是我村的养猪大户,家中有猪72头,其中老母猪20头,每年每头老母猪可下猪崽10只,每个老母猪每年可下两次猪崽,每个猪崽最少可卖200元,仅猪崽一项每年就可毛收入8万元,除去养猪的花费,加上每年出栏的大猪,能够纯收入8万元。通过这样的带领,极大的带动了我村的养猪产业,使我村现在形成了家家户户都养猪的局面。

实施阳光村务,广泛汇集民意。在村“两委”中推行“一线工作法”,全面落实村民民主监督,建立和完善村组理财制度,提高村调委会业务水平,及时规范的公开村务、党务、财务、事务。下村到户多了解民情民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将职权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内组内。大力推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村班子的陈旧思想,积极接受新事物,大胆创新。

总之,要通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先锋带头建设,把xx村建设成为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相信xx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积极与村民和村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两委谏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的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精选17篇)篇五

积极稳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实施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更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举措。建设好一个小城镇可以带动一批产业,振兴一地经济,富裕一方群众、文明一个区域。建好农村小城镇为提升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对扩大农业的土地经营规模,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节约农村用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富裕程度,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产品加工,促进农村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开拓农村市场,刺激内需都有明显作用。xx办事处城镇化水平较低,辐射力、集聚效应差。因此,研究、探索我办事处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制约因素、潜在动力和政策措施显得尤为必要。

一、城镇基本情况。

目前,xx办事处有10建制村,其中有3个为全旗“50强村”,10个村总面积为239.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6万人,规模最大的是全胜村,面积49.8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608人,最小的是德富村,面积为11.53平方公里,居住人口586人。在各村建设中,除德富村,因地域、资源的特殊原因,发展缓慢,其余各村建设自20xx年以后发展迅速,以双花村、双胜村、义新村、xx村较为突出。通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各项服务功能逐步提高。从服务功能和服务体系上看,xx办事处的城镇建设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比较落后。在党工委、办事处的高度重视下,加大了小城镇建设的投资力度及管理力度,使基础设施的建设趋于完善,服务功能得到了加强,但小城镇面貌和建设缺乏特色及个性,发展后劲不足,无持续发展的动力。其余村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变化不大,服务设施及服务功能较为落后,小城镇面貌较差,农村居民的生产方式、质量、生活方式没有实质性转变,小城镇建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二、小城镇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一)建设体制不顺,资金投入少。

由于办事处体制原因,存在建设项目立项难或不予立项的问题,影响制约了小城镇的建设水平。另外,资金扶持力度不大,缺少基本服务设施的启动资金,城镇建设无法进行。

(二)城镇规划编制滞后,执行不力。

没有进行详细规划的编制,规划不到位,具体表现为:

1、由于城镇体系规划滞后,小城镇的发展及促进关系模糊,普遍只注重于本地的资源及环境的开发与利用,个别地方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城镇建设没有从经济、人文和环境等方面统筹考虑,政策及资金扶持没有重点,效果甚微,以致城镇建设后劲不足。

2、有的虽然认识到规划对建设的重要性,但普遍存在精品及特色意识差,规划起点不高,缺乏特色,执行规划不力。

3、规划实施无监督和管理机制,办事处没有专门的规划管理机构及人员,且管理人员偏少,水平不高,加上规划亦存在随意变动等诸多因素,使规划与实际建设偏差较大,影响了小城镇的建设水平,另外,办事处一级无专门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普遍为兼职管理,最终导致了规划与实施的分离状态。

(三)小城镇建设资金缺乏,建设缓慢。

1、融资力度不够。xx办事处虽然有一些地方资源和特色,但受区位及地形因素的影响,其交通及对外服务、辐射作用较小,同时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宣传力度不够,使融资力度弱化,建设资金缺乏,导致了多数小城镇投资与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1、管理体制不顺、资金不足。主要表现在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应有的职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很多上挂部门对下属机构的人、财、物上收,造成小城镇的政府经济、社会管理职能弱化。

2、小城镇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严重不足,导致开展工作滞后。

3、管理职责不够明确,管理不到位,没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划分及奖惩制度,因管理人员少,不能充分发挥管理和协调作用,执法范围及权限较小,较大地影响到执法水平和执法力度。

三、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相应的建设管理机构。

小城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由各级党委、政府齐抓共管。各级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应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总负责。办事处也应建立健全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职能机构或派出机构,以便及时处理一些相关业务以提高办事效率及建设质量。

(二)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合理确定小城镇布局。

应加快规划编制进程,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在“提质”上做文章,尽快合理地确定小城镇布局及近期建设重点区域。根据城镇体系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确定的行政区划调整及重点建设和改造区域,各级领导应以大局为重,统一认识,为行政区划的调整及重点片区的建设创造条件,从而推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集中力量和资金,重点突破,形成品位和特色,防止不讲条件的一哄而起,遍地开花的现象。把引导农村各类企业合理集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服务等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全理布局,体现特色,规模适度,注重实效,完善功能,发挥作用。

(三)培育支柱产业,形成地方特色。

把小城镇建设搞上去,经济发展才是小城镇发展的基础,是小城镇建设最坚强的后盾和活力源泉。因此,小城镇建设始终把发展经济,培植财源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小城镇建设必须突出发展特色产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了产业的支撑,小城镇发展才会有后劲和竞争力。

(四)加大改革力度,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滤布在城镇建设中,要与时俱进、立足创新、积极探索,加大改革力度。应深入研究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摸清对小城镇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主导产业,并以此制定小城镇建设的计划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防止出现为建设而建设的现象。小城镇建设要为农业产业创造适宜的软硬环境,为农业生产资料交易和农产品加工、贸易、运输提供便利的条件。同时,不断增强小城镇的吸纳能力,积极引导农民有序转移,推进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五)大力推进小城镇的经济结构调整。

加大城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要以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提供产前、产后服务的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加工业和农产品专业市场,重点扶持一批利用本地资源带动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精选17篇)篇六

提供一篇。

为您提供帮助!

2019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一、枣园村基本概况:

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2019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枣园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枣园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枣园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枣园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参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1998年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核桃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老式核桃树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种,矮化等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核桃树苗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平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香菇、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香菇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枣园村的养猪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近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

三、目前存在的具体困难。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多为晚熟品种,经济效益低。新建核桃园苗木小,见效晚;核桃苗木价格较贵,群众无力购买,导致核桃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过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园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标准园建设不达标。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围绕“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壮大畜牧,多业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本村的综合实力,改变本村的贫穷面貌。

四、今后的发展思路及规划。

根据枣园村的实际情况,从构建和谐新农村和提高全村人民经济水平的大局出发,围绕乡党委提出的发展战略提出“三抓”措施,即:一手抓主导产业发展,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

(一)、抓好产业发展,以核桃为核心,带动林果业的全面发展。

1、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核桃产业,抓住核桃发展的第三次机遇,也是最后一次机遇,切实加强枣园村核桃产业在全县核桃产业中的比重,我们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统一思想,提高班子认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大好时机,使村干部、村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深刻认识到发展核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核桃发展定位为村委会考评的关键因素之一,将核桃发展做为我们村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2、大力扶持核桃产业致富能手,真正感受核桃的发展潜力。组织村委会成员及村民代表去我县棣花、商镇学习参观通过核桃产业致富起来的家庭,让他们切切实实体会到核桃是个“金蛋蛋”,是群众致富的好帮手,是我们村今后发展的好产业;3、加大政策引导,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为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核桃产业的积极性,我们制订了优惠政策:对核桃建园示范户以及核桃产量大户进行奖励,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技术支持;对资金确实有困难,贷款信誉良好的群众优先安排小额贷款资金予以扶持;4、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加强管理知识培训。聘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推广品种化栽培,嫁接改良,提高坚果品质,加强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冬季适时进行改土施肥,涂白等管理。5、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核桃商品化。依托我县在全国核桃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发展我们村的核桃产业,使核桃发展规模化、经营管理科学化、坚果销售商品化,将我们村的核桃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在8到2019年时间,发展成为全县知名的核桃产业基地。

2、抓好养猪产业建设。在乡政府的大力扶植和倡导下,我们村现存栏猪615头,主要分布在两个大的养猪场和村中100多户村民家中,其中两个大的养猪场占去了村中十分之一的养殖数。但是,这还不够,还应提高猪的存栏数,鼓励村民多养猪,使养猪产业发展上规模,只有发展上规模了,养的猪才能有销路,才能卖出好价钱。再者,根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猪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变废为宝,这样既改变了夏季猪粪遍野的臭味,又使村容得到改善,也使村民用上干净便捷的新能源,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沼气用过的粪便还可以继续在田间施肥,通过这样的循环使用,把我们村的养猪业做大做强,形成养殖业、农业、新能源的循环发展链。

最终实现全村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效益明显,彻底改变过去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一业独撑的局面。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1、抓好危房排险,灾后重建工程。我们村有一部分群众居住在年老失修的危房中,随时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应及时对这些危房进行排查加固,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今年的雨季过后,我们就及时的对全村的危房户进行了排查,发现有方相启、吴有发和郭丙丁等几户村民的房子存在不安全隐患,我们通过政府资助和本人筹集一部分资金,对这些危房进行了重建。

2、对枣园村村民小组的入组道路逐步进行维修改造、改善村容村貌。由于资金问题我们村的入组道路一直没有统一硬化,村民随便在房前屋后堆积家畜粪便、乱倒垃圾、存放柴火,显得比较凌乱;道路两边也没有种植树木,进行绿化,每到下雨天,村民行走在泥泞的路上,走进院落,都会留下两排带有泥土的鞋印,使干净整洁的院落略显凌乱。因此,我们对入组的道路准备进行硬化整治,以改变脏乱差现象和村民下雨天出行难的局面。

3、建设好村文化室。由于多年来村里没有文化设施方面的投入建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现有陕西省“农家书屋”协会捐赠图书xx多册,有条件建设村民文化活动室,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规定每个月1号、10号、20号可以前来借书,对借书群众进行登记。在借书时,多劝导村民借科普方面的书籍,借此机会进行科普知识的宣讲,让村民从书中学到致富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村民的思想得到提升,改变以往陈旧的思想,让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够积极的执行政府的正确引导。

(三)、组织保障:

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好“推动科学发展,党员争当创业先锋”,深化党员承诺制度,全面推进“党员中心户”制度,加强干部带动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我们村的致富能手李小虎,是我村的养猪大户,家中有猪72头,其中老母猪20头,每年每头老母猪可下猪崽10只,每个老母猪每年可下两次猪崽,每个猪崽最少可卖200元,仅猪崽一项每年就可毛收入8万元,除去养猪的花费,加上每年出栏的大猪,能够纯收入8万元。通过这样的带领,极大的带动了我村的养猪产业,使我村现在形成了家家户户都养猪的局面。

总之,要通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先锋带头建设,把枣园村建设成为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相信枣园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积极与村民和村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两委谏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的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

2.目录表。

4.本文主体部分包括整个市场调查的详细内容,含调查使用方法,调查程序,调查结果。对调查方法的描述要尽量讲清是使用何种方法,并提供选择此种方法的原因。在本文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应是数字、表格,以及对这些的解释、分析,要用最准确、恰当的语句对分析作出描述,结构要严谨,推理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在本文部分,一般必不可少地要对自己在调查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说明清楚,不能含糊其辞。必要的情况下,还需将不足之处对调查报告的准确性有多大程度的影响分析清楚,以提高整个市场调查活动的可信度。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精选17篇)篇七

户,占全县农业户20069户的,全县有泡核桃万亩(万株)。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到2001年底,根据统计全县共有泡核桃万亩(万株),占云南省核桃种植面积万亩的,占大理州核桃种植面积70万亩的,人均占有25株.在万株漾濞大泡核桃中,幼树万株,占,初果树万株,占,盛果树万株,占,老树万株,占。据县统计局的统计:2001年全县泡核桃产量万公斤,产值2276万元(纯收入2234万元)。占农业产值16848万元的,占林业产值2796万元的。

见表2)。泡核桃种植户实地随机调查情况表1单位:株。

农村产。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精选17篇)篇八

关于“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日,黟县人大会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宏村镇木坑竹海景区、金家岭村,西递镇叶村,美溪乡打鼓岭景区和洪星乡长春村长坑村民组等地,考察了解农业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发展和农旅结合的情况,同乡村干部、县乡人大代表、农林部门的技术人员和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座谈,认真分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做好下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产业结构基本情况

2.11万亩,有林地面积95万亩;生猪饲养量9.4万头,家禽36.8万羽;农村经济总收入28.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99元,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3135元,工资性收入2467元,各项惠农政策转移性收入438元。

1、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县突出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依托蚕桑,茶叶、木竹、果蔬、生态养殖等特色资源优势,建成了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主要有五里为中心的3000亩水蜜桃基地;以五溪山为中心的2800亩有机茶基地,以黄姑为中心的l200亩的生态茶园基地;以碧东、叶村为中心的千亩高效桑园基地;以洪星为中心的47000亩竹木制品原料基地;金家岭、同川村的50000羽蛋鸡基地,碧山村60000羽肉鸡基地,柯村乡皖南花猪和黄山黑鸡保种养殖基地。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种养植专业示范村,西递镇叶村、美溪乡黄姑村、宏潭乡宏潭村及碧阳镇五里村荣获省级特色专业示范村。

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发展,产业带动能力有了明显增强;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营销收入达7.04亿元;华盛集团和杉森木业两家企业营销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中从事茧丝绸业的3家,从事食品加工业的6家,从事粮食加工业的1家,从事竹木制品生产的9家。五溪山茶厂有限公司利用宏潭五溪山优良生态自然环境条件,投资建立有机茶园2800亩、有机茶转换茶园2000亩,开发出“五溪山”牌生态有机茶省级知名品牌,茶农鲜叶价格大幅提高,实现企业增效、茶农增收的双赢效果等;这些龙头企业的发展不仅有效地带动了我县蚕桑、茶叶、粮食和木竹生产基地的建设和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

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产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已在蚕桑、茶叶、木竹、蔬菜、养殖、土特产品等行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6家,其中蚕桑类14家、茶叶类15家、木竹类20家、果蔬类4家、畜牧类9家、粮食加工类3家、其他类11家,入社农户约占全县农户的12%。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技术培训,种子、苗木、肥料的统一采购,农产品的收购、加工、销售等方面提供服务,解决了广大农民在单一经营生产中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为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黟县碧东漳溪蚕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

4、农旅结合有了新突破,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前景喜人。开发了木坑竹海、塔川秋色、西递鸳鸯谷、美溪打鼓岭、黄姑小桂林、柯村油菜花等一批以农业生态观光休闲为基础的乡村旅游景点,涌现了“竹海人家”、“五里农庄”、“秀里农庄”等一批乡村旅游“农家乐”示范户;宏村镇星光村木坑组过半数农户利用本地的“竹海”资源开办“农家乐”,从事住宿和餐饮等旅游服务,户均年收入达十万元以上。农旅结合还带动了竹笋、茶叶、香榧等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推动了黟县民间徽菜技艺的提高和传承,广大农民在参与乡村旅游服务中得到诸多实惠和效益。

5、“阳光工程”技能培训,为农民工转移就业搭建了新的平台。国家实施阳光工程就是将“有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意愿的农民,由政府财政补贴,在输出地开展转移就业前的职业技能短期培训”。近年来,共开展农村“阳光工程”培训132场次,培训新型农民4635人;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培训30场次,培训农民工2438人;举办新春企业用工招聘会7场次,达成就业意向的1721人次;相关部门为农民工在计生、户籍等方面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服务。通过“阳光工程”技能培训,大多数农民工都学到了一些专业技能和法律等相关知识,为外出务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2015年全县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12100人,其中到外省市县务工的9380人,在本县从事二三产业的272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2、以农产品为基础的旅游商品开发和农家乐旅游服务管理滞后,与我县旅游业发展水平不够协调。

3、农业科技队伍人员缺乏,服务职能弱化,不能满足农村产业化快速发展的需求。

4、农村劳动力文化科技水平偏低,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三、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1、加快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和产品质量提升,依托结构调整促增收。要充分依托自身资源条件,不断增加投资力度,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加快蚕桑、茶叶、粮食、果蔬、木竹、养殖六大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促进我县农业产业规模和质量的大幅提升。鼓励和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组织农产品质量有机认证,创建农产品知名品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

2、加快旅游商品开发,促进农旅深度结合,支持农民创业促增收。借助“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申报成功的契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高效农业,积极扶持一批“农家乐”旅游示范户,规范旅游服务管理。充分利用我县旅游市场优势和丰富徽文化底蕴,加大旅游食品、纪念品等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生产,积极支持农民创办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企业,延长旅游商品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创建一批旅游商品知名品牌,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路径,推动黟县旅游经济再上新台阶。

3、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发挥人才带动效应,依靠科教兴农促增收。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队伍的建设,整合现有人才资源,及时解决农业科技人员短缺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积极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和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4、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增收。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等项目的实施,帮助农村劳动力提高文化科技水平和就业技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尚发展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村高技术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鼓励外出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富。

一、调查的立足点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然,文化、精神也必须建设在基本的经济状况前提上,国家政策如今偏向于农村的发展,也提出了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对此,我对于庆城县西川农业经济发展较好较快的几个村(庄)进行了此方面的调查,希望我的调查可以给新农村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任务。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是关键。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装备水平,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快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其重要原因。加速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业结构调整的认识比较模糊。可见,我国国情和农民现有的文化素质对农村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严重制约。

为推进各示范点(村庄)下一步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增强发展后劲,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实现,现就加快各村庄整治示范点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简单谈一谈我个人的理解。

我认为产业结构调整有其意义如下:

1、合理利用当地的资源;

2、促进各产业部门协调发展,合理布局;

3、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第三产业,能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6、调整产业结构,可以降低能耗物耗,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二、调查的样本点

就此次调查的村主要分布在庆城县北部乡镇,虽有不同但大的方向基本相同。

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型,加快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棚膜经济改变生产结构唱响“新四季歌”。不论春夏秋冬,日光温室生产的蔬菜,价格一路飙升走红。通过推广棚膜经济,庆城县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玄马贾桥村、卅铺镇二十铺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生产基地。镇党委采取党员带头、能人带动的办法,引导农民种植反季节瓜菜,使农民的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附表1 2012年日光温室经济效益调查表

注:亩产量中不包括特色保健菜、花卉、育苗。

关于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情况

附表2 2012年早春塑料大棚生产效益典型户

单位:栋、亩、公斤、元

认证。在这些加工企业的带动下,高楼、白马铺等乡镇的种植户,进行订单生产,形成了“公司+基地+科技+农户”的发展模式。

调查三:小蓖麻变成大产业。去年,蓖麻新品种引进示范项目由庆城县科技局下达,县种子管理站负责实施,示范点设在马岭镇、玄马乡。示范地主要以川、原地为主。示范共涉及7个行政村的部分自然村,分别是马岭镇寺沟门、下午旗、庙台子、、路沟门村、李家塬、琵琶寨等。涉及700多农户。示范种植面积2400亩,全部为全膜种植,品种有淄蓖5号、淄蓖8号和汾蓖10号。据田间测产,示范平均亩产289.59公斤,总产量69.5万公斤。按照目前市场收购7.3元/公斤计算,亩产值达到2114.01元,总产值507.4万元。种子、肥料、地膜、机耕费等每亩投资400元,亩纯收益达到1714.01元,全县2400亩的种植户总增加收益411.36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土地适当集中,发展种养植业大户,积极退耕还林(草)等。

三、调查的核心点

但纵观庆城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产业的几次革命性的变化,不难发现在国家提出产业结构调整以来,农民已经在政府的带领下,利用科学的手段,发展适合本村的产业,改变产业链,逐步告别了原来只解决温饱的简单产业结构,开始出现利用科技的力量追求最适合,高效率,高利用率,大面积的新产业(如:大棚蔬菜,特色农业,大面积养殖业,经济作物。),将以前只是简单的分户植作变为系统的,有目的性,针对性的植作,节省了劳动力,挺高了效率和经济收益,已逐步走出了困惑,探索出了适宜自己发展壮大的产业路子。同时,各级政府在经济上,技术上,政策上给予了大量帮助,也助推了产业结构变革、跨越性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变化已经有了喜人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的背后任然还存在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应该看到村民其实积极性并不是很高;村官中个别干部仍有着怠慢工作的情绪;外出打工者不关心本村的产业变化;新到基层大学生们虽有渊博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操作贫乏;留守的农民大部分前怕狼后怕虎不敢有所作为,带头的村民人数少形成不了规模和气候;老人们生活趋向于安逸对产业的调整基本不关心。这些潜在问题,有些已经显现出来,有的一直为解决。归纳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食又种什么呢?只有3%的农民认为,种粮食可以致富,前提是要土地广,资金雄,技术强,形成一定规模种植。

二是农民致富欲望减退了,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也安思想较为严重,极不适应时代要求。只有15%的农民对农业生产树立了一定信心,还在一定程度上探索新领域、摸索新技术、收集新信息、寻找新项目,75%的农民对农业生产,特别是对种粮食生产表现为无可奈何,总认为不种粮油就没有办法,只有还是种起吗?10%的农民干脆不种,举家外出务工,其中40%的农民认为:只要政策不变,现在这样,种点耍耍粮食够自己吃饭就行了。只有10%左右的农民认为:农村、农业还有搞头,还想将自己的粮食多点,存款多点。

三是农民科技文化、思想素质、劳动意识与脱贫致富奔小康、农村产业化发展要求极度不适应。

四是干部农村工作方法与市场经济要求和农村工作新情况、新形势极度不适应。调查研究中发现:一些乡镇干部和农村干部整天忙于日杂事务,思农村发展规划、想农村富裕措施、带群众走富裕路,促先进帮后进的点子不多,空间小。

五是少数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对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不像搞“形象工程”、“民心工程”哪样热心。

六是农业结构调整与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实施农业综合规划没有紧密地结合起来,部分乡镇农业结构调整仍表现为“就结构调结构”,没有充分发挥本地资源、区位资源、人文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前期农业规划、区划研究成果。

七是宣传力度不够,产业政策未鼓励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

整本身需要一定的投资,需要全体农民自觉参与,调查了解到,个别乡镇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群众真正了解本乡镇结构调整规划的不多,乡镇出台了农业结构调整产业政策的更不多,即是出台了产业政策也不具体,难于操作。

八是部分乡镇干部、农民对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缺乏系统性、长期性、艰巨性、多因素性认识,特别是个别主要领导注重当前“政绩”“数字政绩”,对短期内难于出成果的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畏难情绪大,其具体表现为:要么是农业结构调整深度不够、广度不及,被动性调整。要么是盲目地跟从,凭一时热情地干,没有系统工程意识、长期工程意识,持久战意识,带有严重的盲目性、跟从性。

九是农业结构调整中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由于政府重视、部门扶持、政策倾斜、科技含金量高些外,面上农业结构调整科技含量都较低,主要受资金、信息、科技、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十是配套服务未跟上。相关的资金市场、人才市场势,技术市场、信息服务等尚未开发,更谈不上充分利用了。

四、调查的落脚点

它各业发展滞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势在必行。

实践证明,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实行结构调整,不仅是解决当前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困难的客观要求,更是提高我国的农业、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有效途径。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现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要着眼于农村经济的大背景,统筹考虑整个农村的种植业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及劳动力结构的调整。

一要以发展优质、高效产品为重点,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种植业结构调整要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效益优先的原则、农民自愿的原则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调减普通玉米的种植面积,扩大非普通玉米的种植面积,积极发展制种玉米、专用玉米、优质大豆和蔬菜等适销对路作物,突破性地发展饲料作物,建立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要通过围绕周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或流通企业,扶持和培育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建立优质产品生产基地,通过“订单”,搞好龙头企业与农户的产品衔接,走公司加农户的路子,进一步搞好区域布局,努力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要围绕绿色食品作文章,优化作物品质结构。

极性很高。因此,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确立主导产品,广泛发动,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充分发挥粮食优势,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要加快品种改良步伐,优化畜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品畜牧业。要大力开拓市场,积极培育发展中介组织,培育和壮大经济人队伍,力口快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最大限度地避免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保护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

三要以壮大搞强农副产品加工业为重点,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当农业完成数量扩张之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取决于工业,加工业上不去,粮食经济搞不活,畜牧业也难有大的发展,农民增收和财政增强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必须把农副产品加工业搞上去,使大量的农副产品彻底摆脱出卖原料的状况,从根本上解决粮食效益低、畜牧业波动大等深层次矛盾,促进农民的产业升级,加速农村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突出重点,在较大区域范围内,合理布局,确立支柱产业,突出重点,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加快骨干加工项目建设,做到上一个项目,带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要打破区域和所有制界限,积极推进资产重组,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多种形式的合资与合作,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乡镇企业要把农副产品加工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实行工农联动,增强产业关联度,形成以加工业拉动农业,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产业格局。

不大。要教育农民转变“唯粮是农”的传统观念,积极发展畜牧业、多种经营和二、三产业,引导农民进入农村非农生产领域,拓宽增收渠道。要抓住国家对小城镇建设高度重视、实行扩大内需方针和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利时机,加大力度,加快步伐,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努力把小城镇建设成乡镇工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集中地,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开辟二、三产业发展空间,吸引更多的农民到小城镇务工经商,拉动农业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要有计划地加强农民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本领,为促进分工分业,尽快向非农产业转移创造条件。要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和管理,做好信息反馈,引导农民有序地到域外务工经商。

五要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为重点,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个体私营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潜力很大的增长点。要适应农村结构的调整,通过政策和扶持,鼓励域外资本,利用农村耕地、荒山、荒地、水面等,发展种养专业户,建立农牧业生产基地,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引导个体工商户加快资本周转,向私营企业过渡。鼓励有实力的私营业主,通过收购、兼并、承包、联合经营等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产权改革,实现资本扩张和企业组织制度创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个体私营业主参与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综合市场的开发建设,为非公有经济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总而言之,构建和谐新农村,农村经济发展是根本,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关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民增收的首要前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精选17篇)篇九

xxx村位于xxx镇南部塬区,总户113户,总人口423人,总耕地面积1324亩。截止目前,苹果栽植面积1110亩,挂果面积达余亩,常年产量在吨左右。有富士、秦冠、新红星、嘎啦、黄元帅等品种。目前苹果这一产业已经成为村经济支柱产业,不仅发挥着巨大的富民作用,而且已经成为村经济发展的基石。

一喜该村是苹果生产最佳环境,该村塬面宽阔,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生产苹果的最佳优生地之一。

二喜苹果管理水平较高。村上成立了果业专业合作社,并抽调懂技术、在苹果生产管理上有一技之长的人为技术员,并由果业局专门人员指导,根据农时季节举办各种培训班。有力的提高了全村果农的技术管理水平。

三喜果农的技术意识有所增强,自从20xx年省、市、县提出推广四大技术以来,广大果农通过对比以及自己的实践,已经深刻认识到“四大技术”的重要意义,由原来的不愿意甚至用各种方式抵制“四大技术”到现在县、镇等寻师救技的现象。

四喜政府高度重视销售渠道拓宽,自从我市全面取消两税以后,政府的职能转变,通过在广州等沿海地方设立对外营销窗口。并出台一些有利于果商的政策。通过对现有信息员的培训,促使了果品营销氛围。鼓励一部分有市场意识的人走出去,大力发展果库、气调库。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从而使我村苹果的销售渠道由原来的果商一统天下大局面向多方位、全年销售局面的转化。

在我们看到该村果业生产好的一面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该村果业生产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必须让我们高度重视,否则,将对这以产业有致命的一击。

中、早、晚品种比例不合理。目前该村,早熟品种基本为空白,中熟品种规模化低,严重地制约了中熟品种的发展,并且占有比例仅为10%左右,且管理粗放。晚熟品种占有比例较大,以富士为多,在果子成熟期间,销售相对集中,容易导致销售难,价格偏低以及抵御市场能力差等现象。

对于一种新技术不能根据自己树势,生长等进行相应的配套。常常出现,修剪生搬硬套,喷施农药人云亦云,施肥只注重萌芽肥,忽视追肥。只注重化肥不重视农家肥。大改形只注重疏枝,不重视间挖等。

果子后续深加工不足以及增值空间相对较窄。许多果农对市场经济规律以及市场经济知识欠佳,往往出现别人是买果子赚钱,自己赔钱。苹果生产出来以后只注重原材料的价格,对后续产业的挖掘不足,极大的影响苹果的增值空间。

遇到风调雨顺之年能有一个好收成,遇到冰雹、冻害等则力不从心。

通过这次调研,我深刻认识到农业生产,同期长、抵御自然灾害。市场挑战能力差。同时作为我国拥有九亿农民的一个农业大国,机械化、规模化程度较低,我认为,要改变农村现状以及该村果业,必须做好一下几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应用在生产关系上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民培训力度,不只注重培训农业科普知识,应该全方面的培训,培训市场知识,国家的法律,法规等。把农民培育成为懂政策、懂技术、有道德、有知识的新型农民。

农民一家一户干什么事,只能是单打独挑,处处碰壁。只有把全体果农联合起来。形成规模优势、地域优势,才能在市场的冲击下站稳脚跟。从而达到共同受益的格局。

我们不应该只重视一个产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后续产业等。否则,在主导产业遭受到各种灾害后,农民的生活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只有将各种产业配套好,各种技术应用好,农村的持续发展是实在必行的。

当前两税取消后,党和国家出台了许多的惠农政策。政府要改变有原来的指导方向向服务方向转变。把当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从而不断提高党在农民心中的声望。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精选17篇)篇十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约有1/5的青少年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随着农村武功家庭的不断增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日益严重,其教育和成长都存在这许多问题,生理和心理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以我市宿城区为例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该区少年儿童有41000多人,其中留守儿童有9653人,特别是农村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这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身心不健康。受调查的1000多名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占33%,有8.37%青少年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两项指均高出全国,表现为躯体化、焦虑、忧郁、强迫等。躯体化主要表现在上课时无故头晕、胸闷,精力下降,做小动作,全身不适等占20.5%;忧郁表现为自卑,做事、学习没兴趣等占18.5%;焦虑表现为不明原因的紧张、烦躁、恐怖等占10.3%;强迫表现为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做无意义的动作等占9%。

2、成长多烦恼。调查中有23%的感到有烦恼,1%的学生有明显的消极现象。有43%的学生采用沟通的办法解决烦恼,而有21%的学生感到想沟通而没有合适的对象,以致压抑和回避。有54%的学生认为烦恼主要来自学习压力,还有51%的学生感到被排挤,同学间的沟通困难。调查中发现还有4人,感到生活没有意义,存在想结束生命的意识。

3、学习无目的。55%的学生选择“如父母所愿上大学有个好出路”,有27%的学生认为读书是为了学一技之长,有5.7%的学生感到学习的目的不明确。

4、心理有障碍。在调查中,被调查的社会各界人士认为,目前青少年心理状态不理想,集中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嫉妒,自控能力差,易受外界诱惑及影响;人际关系紧张,沟通能力差,还有性早熟、早恋等。有54%的教师反映,现在的学生难教育、难管理。

一是从农村家庭现状来看,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是直接原因。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父母外出务工,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使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二是从学校教育来看,学校教育措施缺位是重要原因。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疑惑和问题,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和疏导,需要通过老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教育投入、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等方面教育。调研中,皂河小学提到举办了留守儿童暑期夏令营活动,参加活动的主要是期末成绩达到80分以上的孩子,这种做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部分成绩不好的留守儿童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三是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社会教育制度不够完善,使得社会上存在一些品行不良少年,他们整天游手好闲,拉帮结派,偷摸拐骗,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留守儿童”们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缺乏及时的引导,很容易受不良分子的诱惑、拉拢,最终误入歧途。社会上的不良场所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目前农村小集镇上的一些公开的和隐蔽网吧,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为了赚钱,而大量招徕在校学生,甚至引诱学生。小学儿童自控力本身就不强,而“留守儿童”又缺乏父母的监管,网吧对他们的不利影响就更大。

一是强化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职能,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目前,我市很多监护人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针对这样的错误家教观念,要创新家长学校机制,传播科学的家教理念。定期开展“留守儿童”监护人家庭教育培训,给予家庭教育的科学指导,提高监护人的家教水平和监护能力。充分利用节假日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之机,举办“留守儿童”家长培训班,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进一步更新监护人的监护观念,提高监护水平。建立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培训制度,加大对外出务工家长或临时监护人的引导和教育,提高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提高对留守儿童教育特殊性的认识,提高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能力,引导临时监护人及其他亲属对孩子的文化道德教育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

二是构建学校监管建设机制,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环境。学校是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因此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学校应义不容辞地发挥主导作用。一要积极发挥学校教职员工的作用,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在生活、学习、思想上给予帮助,手拉手共成长。二要完善学校“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实行动态管理。三要进一步深化德育环境,创造良好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关爱活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教育内容。

三是加强和完善社会呵护制度,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落到实处。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联”的作用,联合相关部门共同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要加强社区、村组和家庭的联系,推动形成政府、村(社区)、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在村(社区)可建立家教咨询站、家教服务站,由妇代会直接组织和开展家教服务工作;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动员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中来,组织他们深入“留守儿童”家庭开展帮扶活动,使他们“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有条件的村要充分发挥儿童快乐家园的作用,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开展一些集娱乐和教育为一体的活动,使“留守儿童”有地方活动、娱乐,改变单调的生活。比如经济开发区黄河社区单独拿出一定的空间设计符合当地老百姓需求的活动中心,并专门出去学习外地经验;经济开发区城中居委会采取幼儿园与妇女儿童之家整合的方法,资源共享,也进一步满足了儿童的需求。宿豫区大兴镇新建的活动中心中,充分考虑了妇女儿童的需求,配备了5d放映室、网吧、健身房等娱乐设施,并对儿童免费开放。

总之,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是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他们,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发动多方力量,健全关爱机制,使他们享受到同其他孩子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精选17篇)篇十一

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枣园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枣园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枣园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枣园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参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1998年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核桃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老式核桃树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种,矮化等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核桃树苗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平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香菇、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香菇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枣园村的养猪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近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多为晚熟品种,经济效益低。新建核桃园苗木小,见效晚;核桃苗木价格较贵,群众无力购买,导致核桃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过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园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标准园建设不达标。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围绕“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壮大畜牧,多业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本村的综合实力,改变本村的贫穷面貌。

根据枣园村的实际情况,从构建和谐新农村和提高全村人民经济水平的大局出发,围绕乡党委提出的发展战略提出“三抓”措施,即:一手抓主导产业发展,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

(一)、抓好产业发展,以核桃为核心,带动林果业的全面发展。

1、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核桃产业,抓住核桃发展的第三次机遇,也是最后一次机遇,切实加强枣园村核桃产业在全县核桃产业中的比重,我们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统一思想,提高班子认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大好时机,使村干部、村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深刻认识到发展核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核桃发展定位为村委会考评的关键因素之一,将核桃发展做为我们村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2、大力扶持核桃产业致富能手,真正感受核桃的发展潜力。组织村委会成员及村民代表去我县棣花、商镇学习参观通过核桃产业致富起来的家庭,让他们切切实实体会到核桃是个“金蛋蛋”,是群众致富的好帮手,是我们村今后发展的好产业;3、加大政策引导,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为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核桃产业的积极性,我们制订了优惠政策:对核桃建园示范户以及核桃产量大户进行奖励,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技术支持;对资金确实有困难,贷款信誉良好的群众优先安排小额贷款资金予以扶持;4、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加强管理知识培训。聘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推广品种化栽培,嫁接改良,提高坚果品质,加强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冬季适时进行改土施肥,涂白等管理。5、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核桃商品化。依托我县在全国核桃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发展我们村的核桃产业,使核桃发展规模化、经营管理科学化、坚果销售商品化,将我们村的核桃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在8到10年时间,发展成为全县知名的核桃产业基地。

2、抓好养猪产业建设。在乡政府的大力扶植和倡导下,我们村现存栏猪615头,主要分布在两个大的养猪场和村中100多户村民家中,其中两个大的养猪场占去了村中十分之一的养殖数。但是,这还不够,还应提高猪的存栏数,鼓励村民多养猪,使养猪产业发展上规模,只有发展上规模了,养的猪才能有销路,才能卖出好价钱。再者,根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猪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变废为宝,这样既改变了夏季猪粪遍野的臭味,又使村容得到改善,也使村民用上干净便捷的新能源,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沼气用过的粪便还可以继续在田间施肥,通过这样的循环使用,把我们村的养猪业做大做强,形成养殖业、农业、新能源的循环发展链。

最终实现全村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效益明显,彻底改变过去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一业独撑的局面。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1、抓好危房排险,灾后重建工程。我们村有一部分群众居住在年老失修的危房中,随时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应及时对这些危房进行排查加固,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今年的雨季过后,我们就及时的对全村的危房户进行了排查,发现有方相启、吴有发和郭丙丁等几户村民的房子存在不安全隐患,我们通过政府资助和本人筹集一部分资金,对这些危房进行了重建。

2、对枣园村村民小组的入组道路逐步进行维修改造、改善村容村貌。由于资金问题我们村的入组道路一直没有统一硬化,村民随便在房前屋后堆积家畜粪便、乱倒垃圾、存放柴火,显得比较凌乱;道路两边也没有种植树木,进行绿化,每到下雨天,村民行走在泥泞的路上,走进院落,都会留下两排带有泥土的鞋印,使干净整洁的院落略显凌乱。因此,我们对入组的道路准备进行硬化整治,以改变脏乱差现象和村民下雨天出行难的局面。

3、建设好村文化室。由于多年来村里没有文化设施方面的投入建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现有陕西省“农家书屋”协会捐赠图书xx多册,有条件建设村民文化活动室,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规定每个月1号、10号、20号可以前来借书,对借书群众进行登记。在借书时,多劝导村民借科普方面的书籍,借此机会进行科普知识的宣讲,让村民从书中学到致富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村民的思想得到提升,改变以往陈旧的思想,让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够积极的执行政府的正确引导。

(三)、组织保障:

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好“推动科学发展,党员争当创业先锋”,深化党员承诺制度,全面推进“党员中心户”制度,加强干部带动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我们村的致富能手李小虎,是我村的养猪大户,家中有猪72头,其中老母猪20头,每年每头老母猪可下猪崽10只,每个老母猪每年可下两次猪崽,每个猪崽最少可卖200元,仅猪崽一项每年就可毛收入8万元,除去养猪的花费,加上每年出栏的大猪,能够纯收入8万元。通过这样的带领,极大的带动了我村的养猪产业,使我村现在形成了家家户户都养猪的局面。

实施阳光村务,广泛汇集民意。在村“两委”中推行“一线工作法”,全面落实村民民主监督,建立和完善村组理财制度,提高村调委会业务水平,及时规范的公开村务、党务、财务、事务。下村到户多了解民情民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将职权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内组内。大力推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村班子的陈旧思想,积极接受新事物,大胆创新。

总之,要通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先锋带头建设,把枣园村建设成为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相信枣园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积极与村民和村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两委谏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的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精选17篇)篇十二

2010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一、枣园村基本概况、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2010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枣园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枣园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枣园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1998年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核桃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老式核桃树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种,矮化等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核桃树苗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平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香菇、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香菇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枣园村的养猪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近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

三、

目前存在的具体困难。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多为晚熟品种,经济效益低。新建核桃园苗木小,见效晚;核桃苗木价格较贵,群众无力购买,导致核桃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过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园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标准园建设不达标。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精选17篇)篇十三

__村位于__镇南部塬区,总户113户,总人口423人,总耕地面积1324亩。截止目前,苹果栽植面积1110亩,挂果面积达余亩,常年产量在吨左右。有富士、秦冠、新红星、嘎啦、黄元帅等品种。目前苹果这一产业已经成为村经济支柱产业,不仅发挥着巨大的富民作用,而且已经成为村经济发展的基石。

该村塬面宽阔,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生产苹果的最佳优生地之一。

村上成立了果业专业合作社,并抽调懂技术、在苹果生产管理上有一技之长的人为技术员,并由果业局专门人员指导,根据农时季节举办各种培训班。有力的提高了全村果农的技术管理水平。

自从二0__年省、市、县提出推广四大技术以来,广大果农通过对比以及自己的实践,已经深刻认识到“四大技术”的重要意义,由原来的不愿意甚至用各种方式抵制“四大技术”到现在县、镇等寻师救技的现象。

自从我市全面取消两税以后,政府的职能转变,通过在广州等沿海地方设立对外营销窗口。并出台一些有利于果商的政策。通过对现有信息员的培训,促使了果品营销氛围。鼓励一部分有市场意识的`人走出去,大力发展果库、气调库。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从而使我村苹果的销售渠道由原来的果商一统天下大局面向多方位、全年销售局面的转化。

在我们看到该村果业生产好的一面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该村果业生产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必须让我们高度重视,否则,将对这以产业有致命的一击。

中、早、晚品种比例不合理。目前该村,早熟品种基本为空白,中熟品种规模化低,严重地制约了中熟品种的发展,并且占有比例仅为10%左右,且管理粗放。晚熟品种占有比例较大,以富士为多,在果子成熟期间,销售相对集中,容易导致销售难,价格偏低以及抵御市场能力差等现象。

对于一种新技术不能根据自己树势,生长等进行相应的配套。常常出现,修剪生搬硬套,喷施农药人云亦云,施肥只注重萌芽肥,忽视追肥。只注重化肥不重视农家肥。大改形只注重疏枝,不重视间挖等。

果子后续深加工不足以及增值空间相对较窄。许多果农对市场经济规律以及市场经济知识欠佳,往往出现别人是买果子赚钱,自己赔钱。苹果生产出来以后只注重原材料的价格,对后续产业的挖掘不足,极大的影响苹果的增值空间。

遇到风调雨顺之年能有一个好收成,遇到冰雹、冻害等则力不从心。

通过这次调研,我深刻认识到农业生产,同期长、抵御自然灾害。市场挑战能力差。同时作为我国拥有九亿农民的一个农业大国,机械化、规模化程度较低,我认为,要改变农村现状以及该村果业,必须做好一下几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应用在生产关系上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民培训力度,不只注重培训农业科普知识,应该全方面的培训,培训市场知识,国家的法律,法规等。把农民培育成为懂政策、懂技术、有道德、有知识的新型农民。

农民一家一户干什么事,只能是单打独挑,处处碰壁。只有把全体果农联合起来。形成规模优势、地域优势,才能在市场的冲击下站稳脚跟。从而达到共同受益的格局。

我们不应该只重视一个产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后续产业等。否则,在主导产业遭受到各种灾害后,农民的生活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只有将各种产业配套好,各种技术应用好,农村的持续发展是实在必行的。

当前两税取消后,党和国家出台了许多的惠农政策。政府要改变有原来的指导方向向服务方向转变。把当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从而不断提高党在农民心中的声望。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精选17篇)篇十四

2010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一、枣园村基本概况:

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2010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枣园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枣园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枣园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枣园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参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1998年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核桃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老式核桃树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种,矮化等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核桃树苗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平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香菇、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香菇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枣园村的养猪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近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

三、目前存在的具体困难。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多为晚熟品种,经济效益低。新建核桃园苗木小,见效晚;核桃苗木价格较贵,群众无力购买,导致核桃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过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园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标准园建设不达标。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围绕“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壮大畜牧,多业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本村的综合实力,改变本村的贫穷面貌。

四、今后的发展思路及规划。

根据枣园村的实际情况,从构建和谐新农村和提高全村人民经济水平的大局出发,围绕乡党委提出的发展战略提出“三抓”措施,即:一手抓主导产业发展,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

(一)、抓好产业发展,以核桃为核心,带动林果业的全面发展。

1、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核桃产业,抓住核桃发展的第三次机遇,也是最后一次机遇,切实加强枣园村核桃产业在全县核桃产业中的比重,我们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加强管理知识培训。聘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推广品种化栽培,嫁接改良,提高坚果品质,加强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冬季适时进行改土施肥,涂白等管理。

5、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核桃商品化。依托我县在全国核桃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发展我们村的核桃产业,使核桃发展规模化、经营管理科学化、坚果销售商品化,将我们村的核桃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在8到10年时间,发展成为全县知名的核桃产业基地。

2、抓好养猪产业建设。在乡政府的大力扶植和倡导下,我们村现存栏猪615头,主要分布在两个大的养猪场和村中100多户村民家中,其中两个大的养猪场占去了村中十分之一的养殖数。但是,这还不够,还应提高猪的存栏数,鼓励村民多养猪,使养猪产业发展上规模,只有发展上规模了,养的猪才能有销路,才能卖出好价钱。再者,根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猪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变废为宝,这样既改变了夏季猪粪遍野的臭味,又使村容得到改善,也使村民用上干净便捷的新能源,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沼气用过的粪便还可以继续在田间施肥,通过这样的循环使用,把我们村的养猪业做大做强,形成养殖业、农业、新能源的循环发展链。

最终实现全村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效益明显,彻底改变过去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一业独撑的局面。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1、抓好危房排险,灾后重建工程。我们村有一部分群众居住在年老失修的危房中,随时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应及时对这些危房进行排查加固,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今年的雨季过后,我们就及时的对全村的危房户进行了排查,发现有方相启、吴有发和郭丙丁等几户村民的房子存在不安全隐患,我们通过政府资助和本人筹集一部分资金,对这些危房进行了重建。

2、对枣园村村民小组的入组道路逐步进行维修改造、改善村容村貌。由于资金问题我们村的入组道路一直没有统一硬化,村民随便在房前屋后堆积家畜粪便、乱倒垃圾、存放柴火,显得比较凌乱;道路两边也没有种植树木,进行绿化,每到下雨天,村民行走在泥泞的路上,走进院落,都会留下两排带有泥土的鞋印,使干净整洁的院落略显凌乱。因此,我们对入组的道路准备进行硬化整治,以改变脏乱差现象和村民下雨天出行难的局面。

3、建设好村文化室。由于多年来村里没有文化设施方面的投入建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现有陕西省“农家书屋”协会捐赠图书xx多册,有条件建设村民文化活动室,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规定每个月1号、10号、20号可以前来借书,对借书群众进行登记。在借书时,多劝导村民借科普方面的书籍,借此机会进行科普知识的宣讲,让村民从书中学到致富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村民的思想得到提升,改变以往陈旧的思想,让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够积极的执行政府的正确引导。

(三)、组织保障:

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好“推动科学发展,党员争当创业先锋”,深化党员承诺制度,全面推进“党员中心户”制度,加强干部带动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我们村的致富能手李小虎,是我村的养猪大户,家中有猪72头,其中老母猪20头,每年每头老母猪可下猪崽10只,每个老母猪每年可下两次猪崽,每个猪崽最少可卖200元,仅猪崽一项每年就可毛收入8万元,除去养猪的花费,加上每年出栏的大猪,能够纯收入8万元。通过这样的带领,极大的带动了我村的养猪产业,使我村现在形成了家家户户都养猪的局面。

实施阳光村务,广泛汇集民意。在村“两委”中推行“一线工作法”,全面落实村民民主监督,建立和完善村组理财制度,提高村调委会业务水平,及时规范的公开村务、党务、财务、事务。下村到户多了解民情民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将职权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内组内。大力推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村班子的陈旧思想,积极接受新事物,大胆创新。

总之,要通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先锋带头建设,把枣园村建设成为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相信枣园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积极与村民和村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两委谏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的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

1.题页题页点明报告的主题。包括委托客户的单位名称、市场调查的单位名称和报告日期。调查报告的题目应尽可能贴切,而又概括地表明调查项目的性质。

2.目录表。

3.调查结果和有关建议的概要这是整个报告的核心,匝简短,切中要害。使阅读者既可以从中大致了解调查的结果,又可从后面的本文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有关建议的概要部分则包括必要的背景、信息、重要发现和结论,有时根据阅读者之需要,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4.本文主体部分包括整个市场调查的详细内容,含调查使用方法,调查程序,调查结果。对调查方法的描述要尽量讲清是使用何种方法,并提供选择此种方法的原因。在本文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应是数字、表格,以及对这些的解释、分析,要用最准确、恰当的语句对分析作出描述,结构要严谨,推理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在本文部分,一般必不可少地要对自己在调查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说明清楚,不能含糊其辞。必要的情况下,还需将不足之处对调查报告的准确性有多大程度的影响分析清楚,以提高整个市场调查活动的可信度。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精选17篇)篇十五

xx年9月我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官入职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枣园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枣园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栆园村位于北赵川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89户,1069人,劳力413人,其中党员23人。全村耕地面积1811亩,其中主导产业核桃427亩,板栗41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小麦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50亩,小麦种植面积5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861亩。畜牧业方面,全村牛存栏52头,猪存栏615头,xx年人均纯收入3700元,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枣园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枣园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枣园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枣园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参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1998年到xx年,核桃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核桃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核桃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老式核桃树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种,矮化等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核桃树苗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平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香菇、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香菇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枣园村的养猪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近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多为晚熟品种,经济效益低。新建核桃园苗木小,见效晚;核桃苗木价格较贵,群众无力购买,导致核桃发展速度缓慢,规模小;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过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园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标准园建设不达标。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围绕“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壮大畜牧,多业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本村的综合实力,改变本村的贫穷面貌。

根据枣园村的实际情况,从构建和谐新农村和提高全村人民经济水平的大局出发,围绕乡党委提出的发展战略提出“三抓”措施,即:一手抓主导产业发展,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

(一)、抓好产业发展,以核桃为核心,带动林果业的全面发展。

1、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核桃产业,抓住核桃发展的第三次机遇,也是最后一次机遇,切实加强枣园村核桃产业在全县核桃产业中的比重,我们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统一思想,提高班子认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大好时机,使村干部、村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深刻认识到发展核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核桃发展定位为村委会考评的关键因素之一,将核桃发展做为我们村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2、大力扶持核桃产业致富能手,真正感受核桃的发展潜力。组织村委会成员及村民代表去我县棣花、商镇学习参观通过核桃产业致富起来的家庭,让他们切切实实体会到核桃是个“金蛋蛋”,是群众致富的好帮手,是我们村今后发展的好产业;3、加大政策引导,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为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核桃产业的积极性,我们制订了优惠政策:对核桃建园示范户以及核桃产量大户进行奖励,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技术支持;对资金确实有困难,贷款信誉良好的群众优先安排小额贷款资金予以扶持;4、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加强管理知识培训。聘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推广品种化栽培,嫁接改良,提高坚果品质,加强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冬季适时进行改土施肥,涂白等管理。5、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核桃商品化。依托我县在全国核桃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发展我们村的核桃产业,使核桃发展规模化、经营管理科学化、坚果销售商品化,将我们村的核桃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在8到xx年时间,发展成为全县知名的核桃产业基地。

2、抓好养猪产业建设。在乡政府的大力扶植和倡导下,我们村现存栏猪615头,主要分布在两个大的养猪场和村中100多户村民家中,其中两个大的养猪场占去了村中十分之一的养殖数。但是,这还不够,还应提高猪的存栏数,鼓励村民多养猪,使养猪产业发展上规模,只有发展上规模了,养的猪才能有销路,才能卖出好价钱。再者,根据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猪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变废为宝,这样既改变了夏季猪粪遍野的臭味,又使村容得到改善,也使村民用上干净便捷的新能源,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沼气用过的粪便还可以继续在田间施肥,通过这样的循环使用,把我们村的养猪业做大做强,形成养殖业、农业、新能源的循环发展链。

最终实现全村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效益明显,彻底改变过去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一业独撑的局面。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1、抓好危房排险,灾后重建工程。我们村有一部分群众居住在年老失修的危房中,随时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应及时对这些危房进行排查加固,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今年的雨季过后,我们就及时的对全村的危房户进行了排查,发现有方相启、吴有发和郭丙丁等几户村民的房子存在不安全隐患,我们通过政府资助和本人筹集一部分资金,对这些危房进行了重建。

2、对枣园村村民小组的入组道路逐步进行维修改造、改善村容村貌。由于资金问题我们村的入组道路一直没有统一硬化,村民随便在房前屋后堆积家畜粪便、乱倒垃圾、存放柴火,显得比较凌乱;道路两边也没有种植树木,进行绿化,每到下雨天,村民行走在泥泞的路上,走进院落,都会留下两排带有泥土的鞋印,使干净整洁的院落略显凌乱。因此,我们对入组的道路准备进行硬化整治,以改变脏乱差现象和村民下雨天出行难的局面。

3、建设好村文化室。由于多年来村里没有文化设施方面的投入建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现有陕西省“农家书屋”协会捐赠图书xx多册,有条件建设村民文化活动室,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规定每个月1号、10号、20号可以前来借书,对借书群众进行登记。在借书时,多劝导村民借科普方面的书籍,借此机会进行科普知识的宣讲,让村民从书中学到致富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村民的思想得到提升,改变以往陈旧的思想,让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够积极的执行政府的正确引导。

(三)、组织保障:

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好“推动科学发展,党员争当创业先锋”,深化党员承诺制度,全面推进“党员中心户”制度,加强干部带动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我们村的致富能手李小虎,是我村的养猪大户,家中有猪72头,其中老母猪20头,每年每头老母猪可下猪崽10只,每个老母猪每年可下两次猪崽,每个猪崽最少可卖元,仅猪崽一项每年就可毛收入8万元,除去养猪的花费,加上每年出栏的大猪,能够纯收入8万元。通过这样的带领,极大的带动了我村的养猪产业,使我村现在形成了家家户户都养猪的局面。

实施阳光村务,广泛汇集民意。在村“两委”中推行“一线工作法”,全面落实村民民主监督,建立和完善村组理财制度,提高村调委会业务水平,及时规范的公开村务、党务、财务、事务。下村到户多了解民情民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将职权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内组内。大力推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村班子的陈旧思想,积极接受新事物,大胆创新。

总之,要通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先锋带头建设,把枣园村建设成为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相信枣园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农村,积极与村民和村党员干部沟通,积极为村两委谏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的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

强力推进两区同建实现兴农富民强县。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精选17篇)篇十六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鲜明地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并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要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探索。

一、现阶段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意义。

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作为我们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构想,坚定不移地抓下去。

2、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提高基层党员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学习力、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手段。我们党是执政党,各级党组织担负着管理党和国家事务的重要职能,在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方面,负有重大责任,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起着协调各方的枢纽作用。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组织的形象、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党的威信。当前,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党员队伍还存在一些不足。提高党员队伍文化层次、改善党员队伍素质结构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而其根本途径之一就在于强化对党员的学习、教育和管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对于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增强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增强党组织的学习力、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现阶段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点要求。

1、抓认识,确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面对十分繁重的任务,一定要真正认识到,要有对知识需求的饥饿感,对本领欠缺的恐慌感,对形势不适应的危机感。我们讲忧患意识,既要忧国忧民,又要忧自己,今天的学习,不再单纯是为了获取知识或掌握技能,而是把学习变成重新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是个人进步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党的事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要使自觉学习、终身学习、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观念深入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心中。

2、抓计划,制订具体的实施目标。认真规划,是有序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基础。要结合各部门的实际,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创造建学习型党组织近期和一段时期的创建计划和主要目标。同时,每个党员干部也要结合自己个人的情况,根据不同需要、不同爱好、不同兴趣、不同业务领域和技能水平,制订自己的近期和长远的计划目标。使每个党组织和每个党员干部有目标、有方向、有动力,促进活动的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防止一蹴而就,把创建活动简单化、形式化,把长远规划和阶段性任务有机结合起来,着眼长远,着眼发展,着眼创新,不断抓好学习,持之以恒,年年有进步,经过长期努力,使学习成为机关一种经常化、普遍化、制度化的行为,并以此来确保机关的生机和活力。

3、抓教育,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各部门党组织要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贯彻落实十七大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认真做好思想发动和舆论宣传工作,广泛宣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目标、要求和理念,使机关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建设活动的意义,掌握创建活动的内容、方法,营造热爱学习、崇尚知识的社会氛围,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提供强大舆论支持。只有使每个党组织、每个部门、每个党员干部都成为学习单元,每个细胞都活跃起来,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才有坚实的基础。

活动使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行动更加具体化,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

农村产业调研报告(精选17篇)篇十七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全面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县政府研究室近日会同县政府农业科利用两周时间,深入种植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开展走访调查,了解和掌握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抓手,立足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大力实施“特色立农,工业兴农,品牌强农”战略,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强力推进基地建设,积极培育骨干龙头企业,逐步建立完善销售体系,全县农业产业化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一)产业基地规模持续扩大。种植业方面,全县发展蔬菜面积13.6万亩,300亩以上蔬菜种植基地达到8个,建有国家级蔬菜示范标准园区1个、规模化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1个、特色种植生产基地5个。养殖业方面,现有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养殖场47户,建成规模养殖小区4个、规模养殖场20个。

(二)龙头带动作用逐步显现。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业达到1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宜采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已建成300亩设施蔬菜基地,可带动周边10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沃隆公司通过实施“农超对接”及在邢台市开设直销店,销售额不断扩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量达到60万吨,交易额6亿多元,可带动全县350个农产品运输专业户和周边10万亩农产品基地农户生产。

(三)农业品牌建设扎实推进。目前,全县已注册康泰祥、洁利达、甘寨绿等农产品品牌商标20个,高脚白大葱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宜采园”、“沃隆”2个品牌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认证面积达5万亩,认证绿色蔬菜品种11个、无公害品种8个。

(四)新兴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宜采现代农业观光园、汇昌汇昌大型生态农业观光园2个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建成后将成为集采摘、观光、餐饮为一体的大型农业综合示范园,一个以休闲观光为主的新兴产业正在我县加速形成。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业产业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产业化程度不高,名牌产品少,与先进地区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

(二)龙头企业带动增收的能力不强。当前我县“农字号”龙头企业大都处于发展的初期,规模小,装备差,科技含量低,缺乏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产品加工深度不够、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包装差,质量档次不高,加工转化和增值不高。

(三)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截至目前,全县仅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7家,总数在全市占第12位,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农户之间没有利益关系、松散型的自我技术服务性团体,缺乏组织能力强、懂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人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有限。

(四)农产品品牌影响力相对较低。虽然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在品牌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相对于山东寿光等全国知名的农业大县、农业强县来说,我们的品牌多是一些区域性品牌,对外知名度不高,难以形成大的规模带动效应。

(五)企业发展资金瓶颈制约严重。从企业本身来看,大部分农业产业化企业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差,有效抵押物不足,银行信用等级不高,较难获得银行贷款。从金融机构角度来看,由于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受自然灾害影响比较大,银行放贷的风险相对较大,单笔成本也比较高,致使银行对规模相对较小的“农字号”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

三、对策与建议

(一)推进农业发展理念转变。要不断加大对发展农业产业化重要性、必要性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县上下充分认识到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效形式,是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有效途径。引导广大农民要破除传统观念,克服因循守旧思想、改变耕种模式,以经营工业的方式经营农业。按照市场的导向和要求,组织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村产业化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相关范文推荐

    仓库文员年终工作总结(优质13篇)

    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一个月的工作情况,分析优点和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

    生活中的感动初一(优质12篇)

    优秀作文不仅要有独特的观点,还需要具备清晰的逻辑和流畅的语言。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从中学习他人的优点和经验。放学了,我和同学一蹦一跳地走出

    名班主任工作室个人年度总结(模板17篇)

    个人总结是对个人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个人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总结的要点和技巧。

    高中宿管工作计划(汇总22篇)

    工作计划书的编写需要考虑周全,细致入微,以便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在检查过程中凡发现以下任一情

    年货节现场活动策划方案(专业19篇)

    策划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情况和可能的变化,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这些策划方案范文涵盖了各个领域,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策划理论。经过校园的调查表显示,选择

    建设贷款合同(模板16篇)

    在商业领域,合同协议是各种商业交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文件。请注意,范例合同协议仅供参考,具体签署合同时应当遵循法律规定和双方协商一致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班级组织委员个人述职报告(模板23篇)

    作为一种重要的职业技能,写好述职报告对我们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它既是对自己工作的总结,也是对上级的沟通和反馈。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的述职报告样例,希望能

    小吃店入股合作协议大全(18篇)

    在合作中,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互相协作,使得工作更加高效。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优化团队合作的经验分享,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甲方:地址:乙方(投资方):地

    未来的想象航天(热门21篇)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写作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我们从大量的优秀作文中挑选出了一些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电工个人述职报告(优秀15篇)

    通过写述职报告,我可以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并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小编整理了一些高质量的述职报告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在一年的工作中,由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