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一等奖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模版(通用8篇)

时间:2023-10-04 作者:书香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一等奖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模版(通用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课件葫芦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朗读导入

1、复习生字提问组词读词训练

2、学生汇报葫芦资料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小葫芦长得很可爱,谁能把葫芦的可爱读给大家听?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自然段)我要的是(),不是()。

二、合学共探

学习二、三、四自然段,感悟课文

1、默读课文,想一想,种葫芦的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你是从哪一段看出来的?

默读――指名读――展示第四自然段――指导朗读(种葫芦的'人此时是什么心情?读出来)

2、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自由读二、三自然段,课文中的人都说了些什么?请你把他们说的话画出来。

自由读――指名读――展示句子――指导品读――小组讨论

3、点拨(叶子的光合作用给葫芦输送氧分)

4、学生汇报蚜虫资料师出示图片。

三、导学深探

1、比较读:点拨导学:(反问句语气更强烈)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自由读――师范读体会不同的语气――自读自悟――男女生赛读)

2、分角色表演读二、三自然段三人小组准备――上台表演读

3、议一议: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4、说成语送给种葫芦的人

5、拓展故事《啄木鸟与大树》提高阅读感悟能力,海量阅读。

四、总结反思

1、从不同角度感悟道理

2、至此你还有什么问题?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

五、当堂考核。

1、加拼音葫芦藤哇盯邻怪慢言

2、加标点转换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想的是:―――――

3、我想和种葫芦的人说:“―――――――――。”

六、板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做一个小游戏“摘葫芦”。(挂图,课件,可翻开)组成一句话“我要的是葫芦”。

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书)

(葫芦:草本植物,心脏形,花白色。果实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可以吃,长老后硬壳可以做成器皿)

我要的是葫芦,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_,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介绍葫芦的样子)葫芦可以食用炒食。葫芦可以药用。大葫芦能制成甕、盎、瓢、尊,小葫芦能制成碗、盘、杯、勺。

2.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展书学生自由读课文

1.读通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自己利用身边的工具书先查一查。

2给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思考: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

“我”要的是葫芦,那不要的是什么?

最后他要到了吗?

【词义解释】

1.赛过:胜过。本课指种葫芦的人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2.挂:本课是结(ji5)的意思。

3.蚜虫: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农作物的害虫。

4.奇怪:纳闷,不理解。

三、看图

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说话:

提问: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细心的同学们发现了两幅图有很大的区别,那么请你找一找课文中是怎么来描写的。用直线画出相关的问句,自己读一读。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思考:一个藤上的葫芦怎么会有前后不同的结果呢?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三、朗读感悟

1、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几次)

5、小朋友你们想当小老师吗?下面请把你的同桌当作小老师美美地读给他小老师听一听。

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人的想法?(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

10、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小组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四、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种的葫芦画下来。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4、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5、请小朋友课后把自已又编的这个故事讲给自已的爸爸妈妈听。

附板书:7、我要的是葫芦

长满了绿叶生了蚜虫虫更多了

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葫芦不用治变黄都落了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习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习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练习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进行交流:“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

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大家评议。

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思考:葫芦为什么掉了?板书:落了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做一个小游戏“摘葫芦”。(挂图,课件,可翻开) 组成一句话“我要的是葫芦”。

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书)

(葫芦:草本植物,心脏形,花白色。果实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可以吃,长老后硬壳可以做成器皿)

我要的是葫芦,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介绍葫芦的样子)葫芦可以食用炒食。 葫芦可以药用。大葫芦能制成甕、盎、瓢、尊,小葫芦能制成碗、盘、杯、勺。

2.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展书学生自由读课文

1.读通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自己利用身边的工具书先查一查。

2 给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 思考: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

“我”要的是葫芦,那不要的是什么?

最后他要到了吗?

【词义解释】

1. 赛过: 胜过。本课指种葫芦的人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2.挂: 本课是结(ji5)的意思。

4.奇怪:纳闷,不理解。

三、看图

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说话:

提问: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细心的同学们发现了两幅图有很大的区别,那么请你找一找课文中是怎么来描写的。用直线画出相关的问句,自己读一读。

思考:一个藤上的葫芦怎么会有前后不同的结果呢?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三、朗读感悟

1、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几次)

5、小朋友你们想当小老师吗?下面请把你的同桌当作小老师美美地读给他小老师听一听。

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人的想法?(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

10、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小组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四、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种的葫芦画下来。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4、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5、请小朋友课后把自已又编的这个故事讲给自已的爸爸妈妈听。

附板书:              7、 我要的是葫芦

长满了绿叶        生了蚜虫      虫更多了

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葫芦        不用治         变黄都落了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习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习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练习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进行交流:“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

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大家评议。

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思考:葫芦为什么掉了?板书:落了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四

这堂课在设计时,我试图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新课程的这个理念在我的课中有所体现,下面我从以下4个方面来说一说。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必须做到:一要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二要创设良好的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提倡自主、自觉、自悟、自得。三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追求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课文导入时,我先画了学生熟悉的东西:葫芦,(但对于葫芦这两个字并不认识)学习了生字,让学生对葫芦这两个字,形和字义统一。然后我画了一棵葫芦苗,以学生喜欢的故事的形式引入课文,并带出了一个问题:那棵葫芦慢慢地长大,长得怎么样呢,揭示了课题。这样,从生活和故事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我没有采用公开课最常用的听录音配乐朗读课文,而是沿用最简单的形式:老师范读课文,目的有三:帮助学生正音,建立课文的生字正确认读的概念;其二,激发学生自己朗读、学习课文的兴趣;其三,是给学生一个无形的影响,更加喜欢、亲近老师,从而喜欢我的课。

同时,在老师范读课文后,我就安排学生自学课文,读准生字和课文,并与同桌合作学习生字,再全班小朋友交流,合作解决葫芦是怎样慢慢长大的,自主的基础上合作讨论,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朗读感悟课文第一段时,我又安排了学生自学这一段课文,选自己读得的一句话想想读懂了什么,再同桌小朋友交流,后全班小朋友交流,合作理解感悟课文的第一段。在学完一、四段课文后,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和插图,产生了新的疑问,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节课的学习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了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问题是产生学习动机的根本原因。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并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

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找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认识。

2、仔细观察,大胆想象,训练口语,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而作者写作时为了行文简洁,文章的节奏有起伏变化,或者因审美感受的需要,将文章的某一部分写得比较简略,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文章的这些空白之处,正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空间,组织学生对其进行扩充和延伸想象,使概括叙述具体化,没有明示的内容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维以此为源点,辐射。在这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两个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小葫芦的可爱,在想象的基础上朗读;再有就是这么可爱的葫芦,让学生想象长大了一定会是怎么样的,这个想象说话,与下文葫芦因蚜虫而变黄落地形成了鲜明的反衬,激发学生从中产生疑问、探究原因的兴趣,为学习感悟下文打下伏笔。可谓一举数得。

而在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那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并列出现,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从图到文,学习课文。学文后,我又出现这两幅图,让学生观察,产生问题,进入下节课的学习。这样在观察的基础上,训练口语,发展想象,以培养创新能力。

3、以文本为中心进行阅读教学,努力做到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

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在中得到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还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有层次地组织学生的读书活动。自读---发现探究到自读---理解感悟。这节课中,学生用了大量的时间自己读书,他们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不断加深体验,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4、字、词、句训练仍然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首先,在认读字的教学上,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从老师板画葫芦认识生字:葫芦;到听老师读建立生字初步概念;到自己读课文,与同桌识记生字,又在图文对照中知道葫芦藤;又到最后的开火车读生字和分析字型,隐去拼音读儿歌,层层递进,逐步巩固。期间,利用了学生熟悉的客观事物葫芦,利用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如以前形声字的规律,引导学生创造性识字。又力求识用结合,把生字放入儿歌中读一读,是学习生字的延伸。

其次,重视词句训练。体现在这节课中,就是对“每天”的理解运用。我从联系课文理解意思入手,朗读课文句子,再引导学生说话,落实对每天这个词语的理解运用。

再次,重视写字指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并说一说自己觉得容易写错的地方。老师范写,学生跟写,展示台展示评议,这样几个过程,扎实地落实写字训练。

14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并会写“挂、哇、怪、慢”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朗读感悟课文第1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葫芦,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生字:葫、芦,我们一起把这两个生字来读一读。指名拼读,并连起来读词语,注意轻声。

3、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8课《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老师读课文。

2、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字看看带拼音的小树叶。

2)、会读了就和同桌一起学学生字。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指名分段读课文。

(1)仔细听同学读课文。

(2)评一评:这个同学是不是把字音都读准确了。(师生一起评)

4、交流:你刚刚通过自己读课文,知道了课文写了什么呢?

三、朗读感悟课文1、4段。

1、绘画接力,看谁先读懂课文:

1)、老师边画边说:小朋友刚刚说了,那棵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请小朋友来接着往下画。

学生接力画图边画边说:小花(几朵、雪白)——葫芦(几个、可爱)

2)、葫芦后来长得怎么样呢?

指名接着往下画图,边画边说:葫芦(几个、可爱)——叶(黄)——葫芦(落)

3)、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这两幅图。

2、细读品味:

1)、课件两幅插图: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说话:人的表情;葫芦叶子;葫芦三个方面说一说。

2)、请你找出课文中和这两幅图对应的段落,是哪两段?

朗读交流第一段:自由读一读第一段,选你读得一句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a、第二句:他种的葫芦怎么样?

结合理解:再看板画,请小朋友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葫芦怎么可爱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喜欢吗?那我们该怎样读呢?自由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b、读一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些词语看出来?你能把那个人爱葫芦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老师每天给小朋友上课。小朋友每天都做什么事呢?请你也用“每天”说一句话。

c、第一句:老师指着板书,听小朋友读了这一句话,老师觉得刚刚这儿的画有点问题,你发现了吗?说说原因。理解:长满,长满绿叶与小葫芦这么可爱有什么关系?你说得对,请你帮老师改正。

这棵葫芦长得真美,你能不能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评价:抓住色彩

d、说话:看图上这么可爱的葫芦,请小朋友想象一下,长大了会是怎么样的?指名说话,并指名板画。

e、机动:一起想象画

6)、齐读这一段课文。

朗读交流第四段: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会长得那么好,可结果,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多可惜的葫芦啊!你能来读一读这一段话吗?指名读,齐读。

2)、我们刚刚一起读了第一段和第四段,再对比这两幅图,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3、过度:是啊,小朋友,葫芦长得那么可爱,后来为什么一个一个地落了呢?我们下一节课来找找答案。

四、学习生字:

1、卡片读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的?

2、朗读儿歌。

3、指导抄写生字:怪、慢、哇、挂

1)、导入:课文要我们会写好多生字,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看这几个生字。它们都有相同的地方,看课件一起说。

2)、课件出示:请你仔细看这四个生字,觉得哪个生字比较难写。好,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字“慢”,请你提醒大家,你觉得应该注意哪些地方?老师结合范写。学生跟写。

3)、那我们再看“怪”。你觉得应该提醒什么?老师范写。

4)、哇、挂,同上指导。先指导一个,另一个请小朋友自己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会写8个字。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5)

1、卡片读生字。

3、读一读1、4两段课文。

4、导入:这葫芦长得那么可爱,后来为什么一个一个地落了呢?我们这节课一起来找找答案。

二、看图说话:(5)

1、顺序出示图2、图3、图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棵葫芦藤有什么变化?

(1)如:从第二幅图上看出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但是叶子还是绿油油的。

(2)从第二幅图上看出虫子越来越多了,叶子上面都有小窟窿了。花儿也有点蔫了。

(3)从第三幅图上看出叶子变黄了,小葫芦也不再是绿绿的,油亮油亮的了,也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

三、学习第2自然段(10)

1、当叶子上刚出现一些蚜虫的时候,种葫芦的人看到了是怎么想的?请你读一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学习: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那个人想的是?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你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吗?再读这句话。

3)、请你看着这葫芦藤,学着种葫芦的人,盯着葫芦,自言自语的说一说。

4、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第3自然段。(10)

1、当邻居让他治虫时,那个种葫芦的人是怎么说的?请你读读第3自然段,找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

2、交流,结合指导:想一想种葫芦人的话是什么意思?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五

一设计意图: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因此,我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课堂实录:

(一)直接导入,初读课文。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十四课《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我要的是葫芦。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想想课文里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生自由读课文。读后学生陆续举起了手。

师:好,请几个同学来说说。

生:课文讲了种葫芦的人和他的小葫芦。他的小葫芦都落了。(师板书:种葫芦的人葫芦)

生:还有他的邻居。(师板书:邻居)

师:哦,那我们把它说完整。

生:课文讲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他的葫芦叶子上爬满了蚜虫,邻居劝他治一治,他不听,结果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二)品读感悟,交流感受。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读完合上课本能够说出来课文里讲了什么,这说明你读书的时候动脑筋了,这叫会读书。(生比较兴奋)

师:种葫芦的人喜欢他的小葫芦吗?他的小葫芦可爱吗?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画出来有关的语句。

(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而后举起手)

生:先说哪个?

师:哪个都行。

生:我先说他的小葫芦可爱吗。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这句话直接写出小葫芦可爱,看标点是什么?

生:叹号。

师:叹号怎么读?

生: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生:(齐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谁来说说可爱的小葫芦长什么样?

生:(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句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一幅插图。小葫芦的藤、叶子、小葫芦。

生:细长的藤上长满了绿叶,藤上挂着几个可爱的小葫芦。

师:葫芦开什么花?

生:雪白的小花。

师:(板书:雪白)“白”是什么?“雪”是什么?“雪白”是什么?

生:“白”是白色,“雪”是雪花,“雪白”是像雪那样白。

师:我们学过的《欢庆》里也有带“白”的词语。

生:洁白。

师:(板书:——洁白)雪白和洁白是一对同义词,可以交换,说洁白的小花也可以。

师:请同位两人带着自己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互读一遍。

生自由读。

师:多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的人肯定更加喜欢他的小葫芦。谁画出来啦!

生:(读)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师:为什么?

生:因为喜欢,所以一天要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师: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生:(齐读)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师:还有一个地方也写出种葫芦的人对他的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生:(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读的真不错。同学们听到她读得声音高还是低?

生:低,因为是自言自语。

生:自己给自己说话。

师: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生:(齐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男生读,女生读。···

师:是呀,这么好的葫芦,叶子上爬满了蚜虫。好心的邻居劝他快治一治。

生:(读)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师:种葫芦的人听完有什么感觉?

生:奇怪。

生:(奇怪地、惊讶地)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惊讶地、夸张地)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师:什么意思?

生: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师:同学们看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

生: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不屑地)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什么意思?

生: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师:同学们读一遍。

生:(齐读,不屑地)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请男生读一、三句,女生读二、四句。

男: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女: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男: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女: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师:同位互读一遍。

生互读。

(三)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师: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生:咳,你呀,为什么不听劝,后悔了吧!

生:他们是一体的。

生:叶子给小葫芦提供营养,没有了叶子小葫芦怎么生长啊。

师:我明白了,我不该不听你的话,谢谢你。

师:(播放录相)请同学们看屏幕,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

(四)布置作业。

师: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抄写两遍。

教后反思:

本堂课学生读书的兴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读得特别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满意,学生的表现让我很兴奋。

我觉得这堂课上得扎实。课文之初的情感基调定得准。

我主要利用了观察法和范读法,两种传统的教学方法。

1观察法。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我没有对课文进行繁琐地分析,而是结合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后文的感情朗读水到渠成,不用再进行指导朗读技巧,学生却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朗读技巧来传递感悟到的文字间包裹着的思想感情。

2范读法。除了运用课文形象的插图外,教师的范读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教师范读时的情感就直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一些朗读的技巧渗透到教师的读中,学生在无意地模仿中就学会了朗读的技巧,在多次地练习里形成朗读的技能。这样做比纯粹地教给学生空洞的朗读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愉快(精神的愉悦)。

以前我认为只有让学生自己感悟,教师不讲授,才是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弄得自己在课堂上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讲,有时该讲的地方也不讲,学生感悟不到的地方得不到教师的点拨,学习效果很差。一节课下来,学生疲乏,教师劳累。在这堂课上,教师范读的地方不少,更没有妨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学得很自主。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六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认读“葫、芦、哇”等生字,并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我要的是葫芦》相关图片、字卡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

大家认识这种物品吗?是什么?,板书:葫芦。葫芦的作用可大了,它可以做装饰品、可以做容器,可以做乐器,还可以入菜,真是宝贝呢!你们喜欢它吗?有一个人也和你们一样很喜欢葫芦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指出“芦”单独读时是第二声,比如芦苇的芦.但和葫交朋友时放在后面,我们就读轻声。齐读词语:葫芦。

一、学习生字

课文的生字你学会了吗?老师要来检查了。把生字放在词语中你还认识它们吗?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厉害!

过渡:那么这小葫芦是怎么长的呢,咱们快快拿起书本翻到64页,读一读吧!

三、学习课文

任务一:5分钟个体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手指字,读完给课文划分自然段。

2、这棵葫芦它长得怎么样?请同学们到书中找找课本上是怎样描写葫芦藤、叶子和小花的?用——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

出示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指导读该句。

是啊!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你们喜欢吗?(喜欢)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段话。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

师: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

生:再读。

师:好,我们一起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配乐朗读)

任务二对子学习五分钟

对子合作读课文,找找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很喜欢葫芦,用~~~画下来,读一读体会句子。

学生汇报。

孩子们,找到了吗?(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种葫芦的人喜爱葫芦?)

生: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一生读)

师: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他很喜欢小葫芦?

生:每天几次

师:“每天”就是“天天”。看一次吗?强调看几次。(生再读)。

师: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一生再读)(读得真不错!)

师:男孩子喜欢小葫芦的吗?(男生齐读)

师:孩子们,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他很喜欢小葫芦?

生: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一生读)

师: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你盯着小葫芦会说什么?

生:我想每天都去看小葫芦。生:我真想为小葫芦唱歌。„„

这个种葫芦的人是冲着葫芦大喊吗?他是怎么说的?“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自己跟自己说话。师引说:当我写作业时遇到难题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怎么这么难啊?”……)当我一不小心踩进了水坑,溅得满身是泥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真倒霉。”……)当我看见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时……(我会自言自语地说:“妈妈忘带雨伞这该怎么办啊”……)引导学生说。

生:她读的“快”“赛”字,读得很好。

师:是啊!在那个人期盼的眼神中,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他多么希望小葫芦越长越快,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孩子们,请看看吧!(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

生:以前嫩绿的叶子变黄了。生:小葫芦都落了。

师:望着一个个落下的葫芦,那个人的心里怎样?生:好可惜呀!

生:我想,他一定很伤心。

生:我心里很难受。

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生自读):“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是呀,那个人辛辛苦苦种的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仿佛听见那个人在不停地说,这是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呀?我

的小葫芦怎么就这样落了呢?孩子们,帮他找找原因吧!请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生自读)

师:找到了吗?小葫芦为什么落了呢?

生:你别光盯着葫芦,快治治叶子上的蚜虫吧!

师:这是邻居劝他的话。怎么劝的?(生读:“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快治治叶子上的蚜

虫吧!”)

师:前几天,葫芦的叶子上只有一、两只蚜虫,而今天却有好几只蚜虫,叶子都被吃了

好几张了,邻居的心里着急呀!又来劝他了:“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快治治叶子上的蚜虫吧!”(生齐读)

师:那个人还是不听,又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再不治就来不及了,邻居

真着急呀!再一次真诚地劝劝他:“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快治治叶子上的蚜虫吧!”(生齐读)

师:这一次那个人不但不听,还觉得邻居很(奇怪)。他怎么说?生:“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生读)

师:是呀,老兄,是叶子上长了虫子,关葫芦什么事,你真是太奇怪了——“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是葫芦。”(生读)师:同学们,读懂了吗?(课件)

“种葫芦的人”要的是葫芦,不要,因为他认为。“邻居”认为:要葫芦,就要,因为他认为。

8、孩子们,现在知道为什么葫芦会落了吗?你们知道这两者的关系了吗?

任务三小组学习8分钟

葫芦和葫芦叶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讨论后交流。

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交流:

(1)那个人没有听邻居的劝告;种葫芦的人没有及时治蚜虫。

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一边补充一边板书。

师:(课件: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叶子吸收太阳光为果实输

送营养。同样,葫芦的叶子上长了(蚜虫),自然,小葫芦就得不到(营养),所以,小葫芦就一个个(落了)。看来,那个人不懂得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不懂得事物之间是有密切的联系的道理。

三、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四、课后作业:编故事

1、种葫芦的人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不糊涂了。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想想,他会怎么做呢?以这句话开头,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在座的老师、同学听。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七

1、看图,说话,激趣。

师:(出示课文两幅插图)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生:人的表情不一样:一个是面带微笑,另一个是张着嘴,瞪着眼。

师:满脸惊讶。

生:葫芦的叶子不一样:第一幅图上是绿绿的叶子,第二幅图上是枯黄的叶子,叶面上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孔。

生:葫芦不一样:第一幅图上葫芦挂在藤上,第二幅图上葫芦却掉在地上。

2、读文,质疑:学习课文第一段与第四段。

师:看看文 中哪几段写了教学挂图的内容?

生:第一段与第四段。

(1)师:我们先来读第一段,看看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

(生自由朗读)

生:葫芦长得不错,从“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这句话就可以看出。

生:小葫芦长得很可爱,从“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就可以知道。

师:回答得真不错!那么你说怎样才能读好这两句话呢?

生:要用高兴的语气来读。因为小葫芦太可爱了,人人见了都 会喜欢它的,都会很高兴的。

生表演完有葫芦的叶子 和花也很漂亮,我觉得也该读出喜欢它的语气。

师:好!就让我们愉快地朗读第一段吧。

(生读)

点评:以读激发情感,注重语言的感悟与积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授课伊始,我用插图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开口说话交流汇报观察到的情况,由图入文,营造了一种自然、和谐、主动探究交流的氛围。

(2)师:这么可爱 的小葫芦后来收获了吗?(没有)从哪一段可以看出来?(第四段)

生读第四段。

师:读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生: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

生:蚜虫是什么?生:小葫芦为什么会变黄?

师:带着问题请大家自由读第二、三段

3、学习第2、3段,解疑。

(1)初读,交流。

师:读了这部分,你想说点什么?

生:他看见了蚜虫不去治。

生:他想让葫芦长得赛过大南瓜。

生:邻居劝他治虫,可他说:“叶子 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2)分角色读,分级讨论交流。

(生读、听、想、划)

(3)汇报,全班交流:

生: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

生:他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生:他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我不怕!”

师:有几个虫子 他不怕,还真是满不在乎的。

生:他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生“自言自语”就是小声对自己说话。

师:他为什么会自言自语呢?谈一谈你的理解。

生:因为他心里老想着一件事,就是希望他的小葫芦快点长大。

生:那几天,我家老是停电,奶奶就会自言自语地说:“快来电呀,快来电呀,要不然今儿晚上又要摸 瞎子了。”所以,我发现人很急的时候常常会自言自语。

点评:抓住关键词语“自言自语”的教学,让学生感悟、理解,从而体会到种葫芦的人那种急切希望葫芦长大的心情。“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本节教学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巧设问题,再一次激发了学生质疑的兴趣,为下一步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奠定了基础。

师:你们说得很对,我们课文中的那个人就很急,他急切希望小葫芦长大。

师: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什么?

生:邻居劝他“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 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   吧!”

师:他怎么说?

生: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他这样说的时候,心里是怎样想的?

生:他感到奇怪,心想:叶子上的虫不用治,虫又不是长在葫芦上,我要的是葫芦。

师:学了课文,同学们可以告诉老师刚才的问题了。

生:因为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叶子对植物来说很重要。

师: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生:因为要想得到好葫芦,就得缌保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

师:植物的生长应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

生:不听邻居的劝告。我爸爸就常对我妈妈说:“听人劝,吃饱饭。”

师:虚心听取他人的劝告,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师小结:种葫芦的人不懂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也不虚心听取他人的劝告,所以犯了错。我们可不能犯这样的错哟。

总评: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先是学生自读,初步感知语言文字,然后质疑问难,接着进行句子比较,抓住重点词句,使学生学文解疑,最后感情朗读,显得很有章法。教学活动中我着眼放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不仅使学生增长知识,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领悟、总结学习的基本规律,逐步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老师真正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保证。

二、重视了读书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领悟,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明理。读方式方法多样;自由读初步感知语言;抓住重点语句品读解疑明理;分角色读,读中感情得以升华,思路更加明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读书成了这堂课的主旋律,也是学习这一课的主要手段。

三、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第2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那种急切希望小葫芦快长大的心情,就必须抓住对“自言自语”这个词的理解,这是本段的关健所在。老师以细微处着眼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四、重视对学生的积极评价

教师的积极评价,有助于增强学生表达的自信心,让学生想说、敢说,有助于引导学生表达,让学生能说、会说。当然评价还要本着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的原则,不能搞一刀切,这样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对课文的理解才会多层面,才会更透彻,课堂才会有创造的火花,教学才会有声有色。如教学完课文的四个自然段后,让学生回答“葫芦为什么会落?”这一问题时,有的从叶子与葫芦的关系方面回答,有的说“小病不治,会得大病”,有的从“他不听劝告”方面回答,甚至连“听人劝,吃饱饭”这样的谚语都能用上,真可为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这些回答,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与引导。这样相互交流,大家对文章就有了全面的认识及深刻的理解。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八

1、认写本课生字,积累优美词句。

2、理解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分角色蓝度课文,并能续编故事。

教师:本课生词卡片,教学挂图(或课件),课文cd

学生:课前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收集有关叶子作用的资料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我要的是葫芦》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本课主要讲了一个种葫芦的人,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生动有趣,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易于学生的理解。

全文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有个人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挂了几个可爱的小葫芦,他每天都去看几次。第二自然段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长了蚜虫,可一点也不在乎,只盯着葫芦,希望它快一点长大。第三自然段讲邻居劝他快点治虫,他认为自己要的是葫芦,蚜虫不用治。第四自然段讲叶子上的蚜虫变多了,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教学本课,应该知道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葫芦生长过程,借助图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要讲述的道理。

本科的重点是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建议本课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一自然段的第二、三句话讲葫芦藤上的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教学时,可指导学生看图观察葫芦的藤、叶、花、果实的样子,抓住“细长”、“绿叶”、“小花”、“小葫芦”几个词语,图文对照理解二、三句话的意思。这个自然段第一、二句话中的“葫芦”指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叶互生,心脏形,开白色花;第三句中的“葫芦”指这种植物的果实。教学时要让学生区别。“谢”在本课是脱落的意思。可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挂”字形象地刻画出葫芦的柄长,从藤上垂下来,就像挂在那里一样。可采用换词比较法,把“挂”与“长”、“结”进行比较,体会用词的形象性、准确性。

“有几只虫子怕什么!”这一心理活动说明种葫芦的人不明白蚜虫会影响葫芦的生长,所以他毫不在意。“盯着”写出了他看小葫芦时目光集中的样子,反映出他盼望葫芦快长大的心情。“自言自语”的话,说明他非常喜欢小葫芦,并对小葫芦寄予了美好的希望。教学时可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读、表演读、同桌互读等),让学生领会种葫芦人的满不在乎和期盼的心理。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可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从邻居的劝告能够看出,邻居懂得叶子与葫芦的关系;从种葫芦人回答的话看出,他仍然不明白叶子与葫芦的关系。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抓住“奇怪”一词进行讨论,体会对话的意思;还可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尤其要指导学生朗读好感叹句、反问句,体会邻居和种葫芦人的不同内心活动。

种葫芦人最终没有得到葫芦这件事,说明了事物之间是互相有联系的。教学时可围绕葫芦为什么落了展开讨论,弄清虫子—叶子—葫芦之间的关系。学生也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样的例子。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葫”声母是“h”,不是“f”;“芦”、“邻”是边音,“芦”在“葫芦”一词中应读轻声;“赛”是平舌音;“治”是翘舌音;“藤”、“盯”都是后鼻韵。“葫”、“芦”、“藤”都有“草字头”,与植物有关,可让学生说说怎样记“藤”字。可用熟字换偏旁识记:哇—蛙、挂,赛—寒;“蚜”、“盯”都是形声字。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