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年级数的认识知识点整理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优质5篇)

时间:2023-10-03 作者:MJ笔神最新一年级数的认识知识点整理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优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的认识知识点整理篇一

认识图形这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单元的知识。这节课是让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有关图形的知识。主要是认识立体图形,能够区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1、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初步学会辩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辩认四种图形

体现“面”在“体”上

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若干、纸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图片:美丽的城堡)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棱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的.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教师出示图片字: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认识的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教师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兖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是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漠,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在摸一摸找到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 (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

老师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示范在黑板上画一画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就住在立体图形上面。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面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这个要求具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也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振、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可能措、画等方法)

(充分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板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与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

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通过学生闭眼想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接

(变式图样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的进一步了解。)

2、找一找:在教室里有这样的图形没有?

先由教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有这样的图形。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一年级数的认识知识点整理篇二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概念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3.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电脑演示)数字娃娃0—9在一起时发生的一段小故事。

师:你对刚才这个故事有什么看法?

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课题:10的认识,并板书。

(一)、数数与认数

1、教师出示课件(不同民族的小朋友10名,天空中10个彩色气球)。

指导学生先看图后提问:“小朋友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个小朋友?空中有多少个彩色气球?”

学生回答“都是10个”后,教师提问“刚才你是怎样数的?”

讨论交流,得:按一定的顺序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两个两个地数等。

(教师可作适当提示: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有10个手指……)

(二)、10以内数的顺序和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

课件出示尺子,演示从0到10逐渐出现的.过程。

师:看到现在这把尺子,请你说说0到10各个数的位置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学生小结:9在10的前面,10在9的后面。

(三)、10的组成

1、教师出示两个笔筒和10支铅笔。

师:现在老师要把这10支铅笔放到两个笔筒里,你认为老师会怎么放?根据学生的叙述板演10的组成。

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摆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在黑板上板书:全班学生齐读10的组成。

2、师:10的组成有那么多,你有什么办法把它记住?

引导学生主要记住前面五种组成,其余几种组成不必死记,完全可以由前面几种组成推想出来。

3、拍手游戏:教师先拍,学生接着拍,合起来10下。(先和一个小朋友练,再一起练。)

(四)、10的写法

1、师:刚才我们已经和10交了朋友,你会写10吗?说说应该怎样写10?

2、电脑演示:边写边讲解:写10要占两个"日"字格,左边格子里写"1",右边格子里写"0";先写"1"再写"0",两个数字不能离得太远。

3、学生练习。写在书65页,写后抽部分学生的作业 进行演示评价。

1、数橘子。出示一个橘子,学生猜里面有几瓣?再剥开验证,分开来数。(用实物投影仪演示这个过程)

2、数棋子。出示叠在一起的10个棋子,学生数。出示8个,放在10的旁边,说说怎样数最快。

3、请11个同学上来,每人拿一张卡片:0—10,高举头上。先打乱顺序。

师:哪位同学指挥他们排队?为什么这样排?还可以怎样排?

请学生把卡片藏身后,按个子高低排列。请排第一个的同学举起卡片,大家说出这个数和几组成10,并回忆谁拿着这个号码?找到好朋友,两个小朋友握握手,回到课桌。依次类推。

师:这堂课,老师感到很高兴,不知大家觉得怎样?

学生说说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一年级数的认识知识点整理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投影出示“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较稳固。

五、课堂小结。

一年级数的认识知识点整理篇四

1、认知目标:提供一定的学习情景和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的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能力目标:在经历认识图形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结合具体实物和直观操作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初步分辨他们。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体会到“体”的三维特征。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三棱柱的模型、易拉罐、乒乓球魔方、药盒等日常生活用品。猜物箱,内放规则立体图形。课件。

学具:各种形体的日常生活物品。学具盒。

(一)感知“体”

教师出示袋子(内装铅笔、苹果、书、魔方等)。

师:里面装的什么?想知道吗?怎样才能知道?

师:谁来摸一摸?要求:摸到一个物体,先描述一下它的形状,再说出你摸的是什么。

师:我发现他们都要先摸一摸物体的形状,再判断它是什么,可见物体的形状很值得研究,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些物体的形状。

出示课题:认识物体。

(二)建立模型

1、分一分

师:(学生将自己带来的物品堆放在桌上)同学们的桌上有许多物品,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还要请它们帮助我们学习呢!首先我们把它们整理一下分分类。(小组合作)

2、反馈分类结果

学生把这些物品进行分类,汇报分类结果。

3、命名

师:我们已经把它们分类,再给每类形状起个名字好吗?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请小组派一名同学选择一种形状,说出它的名称,教师板书名称。

4、抽象直观图

教师说名称,再出示相应的立体图形的正视图,贴在名称下面。

1、师:我们知道了每种形状的名称,现在来感受一下每种形状的不同。组长组织组员各选一个物体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玩一玩,说一说你的感受。(如:长、正方体有平平的面、尖尖的角,球可以任意滚动等等。)

2、游戏

硬板传送物品,让学生体会各种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特征。(如:球易滚动,圆柱的底接触硬板易传送等。)

3、反馈体会

师:谁愿意讲一讲你的感受?(学生自由选择形状来讲)

1、完成书p36页第二题,说出每个图形共有几个。

2、小组合作,蒙眼摸物。

一学生发指令,另一生蒙眼摸物,其中可以掺放方一些三棱柱、梯形台等未学过的立体图形。

3、猜物体

一学生从猜物箱里摸物体说特征,其它学生说名称。

1、找出学具盒中所学的立体图形。

2、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立体图形。

一年级数的认识知识点整理篇五

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时间,陌生是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钟表的方法。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1、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我利用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3、学习钟表不仅是静止的图片,也要会认识真实生活中的钟表,这就需要平时生活中的多观察,多练习了。想让孩子真正掌握,还需课后的大量实践。在教学中,仅仅教会学生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

《认识整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乡镇干部个人述职报告(实用5篇)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

    跨年文案短文(汇总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

    最新创新创业大赛主持词开场白台词 杭州文化心得体会(实用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

    最新仓库工作总结与计划表(精选9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计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方向,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时间、资

    最新幼儿园大雪活动总结(精选8篇)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

    九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模板8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那关于总结格式

    2023年师范生毕业实习个人小结 应届毕业生外语教师实习小结(优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

    个人参与军训体会感想与收获(优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2023年手抄党章心得体会(优质8篇)

    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心得体会可以

    四年级班级工作总结上期 四年级班级工作总结(实用7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