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传的读后感范文(19篇)

时间:2023-12-05 作者:琴心月

读后感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可以记录我们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心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马克思传的读后感范文(19篇)篇一

在如今生活中,人们一定要有自己的立场,而且想要发展的好立场一定要坚定。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的主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这部作品也是入党必读,下面为大家推荐《马克思主义》经典读后感1500字,希望可以帮助到朋友们。

卡尔·马克思——古往今来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为人民和世界奉献了一生,这位伟大人物的名字以及他的学说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世纪之交的20xx年他还被世人评选为“千年风云人物”,可见,他给后人留下的是无法估量的财富,世人才会给予他这么高的评价。我觉得这项荣誉马克思是当之无愧的,他生前的战友左尔格这样评价他:“他的一切功绩是不需要立碑行传的。”证实他业绩的不是青铜白石,而是来自世界各个角落响应他不朽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无数工人阶级队伍。

《马克思主义》,在那里我们能够追寻到他的足迹,从点点滴滴的文字河流中,阅读它就好像在与一位伟人对话,整个人都被深深的感动和震撼了。它带领我们去了解马克思的生活,他的一生就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去一同感受马克思这个人,把他当成朋友,和他展开对话,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去理解他,进而理解他的思想。我相信只要你试图面对、解释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那么,你就无法绕开马克思,并且通过研习他的思想说不定就能带你走出事物的泥沼。

马克思是一位理论家,一位学识渊博而又思想深邃的学者,他一生中的主要活动就是科学研究。我们在课堂上听到更多的也是他的思想和认识有多么的正确,以至于我们产生了一种错觉,总觉得他是高高在上的,把他想象成为一位刻板整日埋头苦思的哲人,一位不识人间烟火的圣贤先知,我们太注重“伟人”的光环而忽视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看了这《马克思主义》之后,通过作者朴实的文字,间单的描述,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我就不完全那样认为了。我开始认为我们将马克思的威严庄重的一面扩大化了,甚至将他“妖魔化”了。要知道他坚持自己的理论研究必然一定程度上对一些生活琐事不太关注,只能说他不拘小节。他的确有作为伟人常人所不及的科学探究精神,可事实上,他也是是普通人,不是“神”,不是遥不可及的圣人。拿马克思自己的话说:“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也是个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生活着的人,他的生活也会有不修边幅的时候,他也有自己的嗜好,他喜欢下棋、抽烟、喝酒,也有自己的个性,也有与恩格斯之间不俗的友情……亲情、友情、爱情、事业,他都不缺,他都拥有。

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一生从事人类解放事业,并积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忘我投入,对友谊的珍爱,对亲情的眷恋,无一不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他的伟大不在于他是为自己,而是为整个人类事业孜孜不倦的工作。这本书使我对马克思的整个人生经历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认知,对他的一些生活细节、生活习惯也了解的更多,这对于我理解马克思的学说有很大的帮助。

1818年5月5日这一天马克思来到了人间,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卡尔·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摩泽尔河畔一个山清水秀的文化古城特里尔城,这座城市很早享受到了法国大革命带来的成果,所以憎恶封建压迫、崇尚自由平等的精神在那里的人们心里深深地扎了根。而且受家庭文化的熏陶和宽松的家庭氛围影响,马克思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慢慢地,马克思在踏入社会以后就看清了社会现实,看清了富有与贫穷的巨大差别,看清了剥削阶级的丑恶嘴脸。他能明辨是非,同情贫苦的劳动人民,幼小的心灵就能盛装人间的苦难。他立志要为全人类谋取幸福。他认为能为全人类谋求幸福,才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他屡次被驱逐出境,流离失所,但是他仍不改革命的雄心壮志。马克思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感染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在他们眼中,马克思是国际工人的灵魂,是无数贫苦人民心中的希望之灯。马克思的思想博大精深,他在政治、文学、历史、哲学上及至自然科学方面都取得了卓着成就,他那不朽的思想,哺育了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被称为世界社会运动的导师。

马克思传的读后感范文(19篇)篇二

一直以来,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尤其整个19世纪是在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国家,正是由于马克思的主义的传播,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相继出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伟大举措。马克思之所以伟大归咎其理,莫过于思想的伟大,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在创立新哲学的过程中站在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上,坚持了彻底的辩证法,从而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给“批判“以正确的规定,说明了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他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理论探索的一生就是反思的一生,他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新哲学过程中与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以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主观唯心主义的自我意识哲学以及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三次伟大的决裂。纵观马克思的一生理论活动,他曾对人类思想史上的优秀文化成果进行过两次的大综合。第一次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时期,马克思在扬弃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等理论学过程中,创立了唯物史观;第二次是在马克思的晚年,马克思在研究认人类学的过程中,反思自己以往的理论,写下了大量的人类学笔记及有关论著,对唯物史观做出重大发展。黑格尔在谈到如何研究哲学时有一个一场精彩的名言——哲学就是哲学史,这是因为,真理是过程,任何真理的发展都必须经历一个从片面到比较全面,从不深刻到比较深刻,从相对真理到道绝对真理的渐进历史过程。

我们作为新一代莘莘学子,必须把实现人生价值与祖国的发展联系起来。以前周的目标是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现在我们应该为祖国的强盛而奋斗,我们可以说马克思是勤奋的天才,经常不分昼夜的工作,在动荡的日子里很多时候都是通宵达旦的工作,直到身体实在不能支撑的时候才停下来稍作休息,他对工作的热情与执着值得我们学习。

马克思的许多著作是思想史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我们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有充分理由信赖他,遵从他,把他的思想解放事业继续传承下去。

马克思传的读后感范文(19篇)篇三

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共产党员,政治正确非同儿戏。在一年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如果不是带着抵触的情绪去敷衍塞责,而是从哲学的高度、宏观经济学的广度去思考,那么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和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必会潜移默化的入心入脑。在做人做事时不受控制的跳出来,影响看待问题的角度,指导社会实践,进而使人生格局、思想境界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有所提升和改观,然后就有了更加努力工作的理由。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人类自我解放的共产主义社会,或将替代"变成高富帅,赢取白富美"而成为一个体制内共产党员的终极人生目标。

共产主义是理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国情,这是我党的口头禅,而这一切都来自于马克思思想的创造性衍生。习**说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可见,只要身在体制内,只要谈治党治国,只要谈社会建设,都绕不开马克思这位大胡子的老头。他作为我们必将回归的初心和灵魂导师而坚挺的`存在着。

正当我在意识形态之海中游移,想要掀开历史的面纱走近伟人以求指点时,我的研究生老师钟君推荐了一本书《马克思靠谱》,给了我一个方向和机会。此书是配合在自治区大火的电视节目《开卷有理》的纸质版本,娱乐性必然大于其政治性,而这恰是一本科普读物必备的优点,所以它更适合对马克思其人茅塞初开的九零后,也正是因为这样,火了《马克思是个九零后》这首歌,也让这本人物传记似的作品有了更加充分的可读性。如果你深谙马克思理论之道,这本书或许作用甚微,但作为翻开整个体系的动力和深入的引子,却是没有更合格的了。因为它通篇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给老马穿上新潮的衣服,化妆打扮一番穿越到了现代,用时下流行的语言、诙谐幽默的文字、轻松的笔触、独特的视角,透视了一位3d版的马克思。让这个宽宽额头,眼神清澈,大胡子浓密的形象深入人心。故做画一张,以表喜爱之情。

初识老马,大概是在初高中的课本里。那时,他的名字绝对能排在我最厌恶黑名单的前十。什么"剩余价值"、"阶级斗争"巴拉巴拉,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简直是天书。然而惭愧的是直到现在,自己对那些耳熟能详概念的认知仍然停留在皮毛之上。除了领会上级文件精神,学习必学书目,"高举马克思理论伟大旗帜"张口就来外,我也从未主动拿起马克思的著作去阅读,因为大家都知道,如果没有兴趣,那绝对是一件需要倾注强大意志力的痛苦事情。工作十余年或许对社会现状,政府运作讳莫如深,但对它们的理论基础,老马思想核心的掌握却是零散和碎片化的,这笑柄属实让人惭愧。纵观全局,这或许也是个人党性修养的提高,学习教育推进的瓶颈所在。

马克思为什么靠谱?书里弥漫着一种迷之自信。从马克思的青春懵懂到哲学思想初成,再到天才世界观破土,本书以思想上的进化升级为线,穿起了期间几部影响世人著作的明珠。宏观理论上化晦涩为直白易懂,生活细节上化旁观为身临其境,让读者为老马的思想火花迸发而欢呼,又为其生活悲惨而痛苦,看到老马子女因为窘迫而夭折,看到老友恩格斯、妻子燕妮的追随不弃,动情处几近泪目。老马笔耕不辍,心里装着大爱,真真正正是为全人类,以自己的肉身去对抗资本的恶魔,这是何等的思想境界,又是何等的人生格局?行文到后几章,重点放在了社会主义为什么靠谱上,马克思作为一个医生,拿着手术刀给资本主义开膛破肚,虽然刀刀见血,让大资本家们闻"马"丧胆,但治病救人是一个医生的天职,他推诚置腹的指出病情,这让苟延残喘的资本主义病人能够针对症结自我修复,甚至是隐藏自己粉饰太平。进而使福山的"历史的终结"论一度甚嚣尘上,成为社会主流共识。然而,这些蒙人双眼的论调会终现弊端,下坡路不可避免的出现在前方。新自由主义、西式民主制度尽管看起来先进合理,但它们仍然救不了行将就木的资本主义制度,因为无法改变的是: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必须依仗更为先进的生产关系,而现实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无法容纳日益膨胀的巨大生产力。骨子里的顽疾不除,表面折射着七彩光的巨大泡沫终将面临不可修复的破裂。资本世界妄图用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制造虚假繁荣,其实这都是表面功夫,况且养肥的也是体重已经严重超标的少数资产阶级。再回看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力道十足。究其缘由,不外乎领导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支撑把握住了历史推进的根本和主线,进而再一次把中国推向了世界的巅峰。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帝国主义**之心从未消散,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难以避免,但泱泱大中国在制度上俯视芸芸众生的优越感何惧挑战。

"尽管当前中国经济遭遇经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风景这边独好"的局面必将长期存在。我很庆幸生于此时,能够跟伟大的中华民族一起经历复兴时代。"马克思靠谱","社会主义靠谱","中国更靠谱"给了我们底气和行动力,因为实现"中国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愿望和责任。

马克思传的读后感范文(19篇)篇四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即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弄潮儿。《马克思传》基本上按照马克思一生的革命历程安排章节,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时间顺序,而是把一些内容相关的事件和活动适当集中。

这就使有关问题的联系较紧密,重点突出,阐述较充分,以生动细致的笔触和严谨的叙事风格讲述了马克思一生的思想活动和生活,同时透过对这位伟大人物生平的描述展现出一个时代激荡的社会变革与政治风云夹叙夹议,融思想性与可读性于一体是《马克思传》不同于其他此类传记的独特之处一直以来,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尤其整个19世纪是在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国家和地区。

在中国他的知名度绝对不亚于毛泽东,他之所以伟大,归咎其理,莫过于思想的伟大一个新世纪的大学生,一个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大学生,更要对这种指导思想有些认识,学习这种伟大思想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无畏的人格,蔑视迫害和忍受疾病的折磨少年的马克思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种对事物要求完美的追求深深植入了马克思心中,引导他最终选择为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解放事业,为没有阶级没有压迫至善至美的共产主义社会奋斗一生的人生道路,中学时期马克思已经能够对宗教历史等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人格,品质形成的雏形时期,大学生活的时代一个人的思想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时的马克思已经能从哲学的高度来把握法的精神马克思生活上的窘迫其实源于他对金钱的态度,其实也反映了他的个性,他不善于理财,因为他认为金钱不重要,懒得花心思,也因为他豁达的性格,不拘小节的作风。但生活的压力没有使得他在工作上有任何的退缩,执著的追求,使他可以从容面对任何困难,他的不断抗争本身就是非常伟大的事情。与其想到今天的我们这个社会,其实压力依然很大,但至少没有窘迫到那个年代的地步,我们有更好的条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去改变,去创造,去抗争。在资本横流的这个社会,保持对物质的正确态度是非常关键的,应该由思想去创造物质,而不是物质决定思想,这个观念好想有点唯心了。

但至少是我对金钱和理想的态度。事业中的马克思是执著的,专横的,偏执的,尖锐的,这点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正是伟大之处,有人不习惯这一点,因为他没有看到这仅仅是因为他对事业的态度,很多人评价他的时候用了很极端的词,但正是因为这些极端才能创造出伟大的理论,西方文化崇尚极端,无论哲学,文学,还是科学,而中国文化崇尚中庸,平衡和矛盾始终是对立的。在西方社会,你需要坚持你的想法,并且不断的证实你的成功,马克思理论的成功得到验证是在他晚年时期,他对唯物主义的概述,超越了所有前人,是由于他不断的批判,极端的批判。但是用中国文化来解释,其实他也在不断吸收,改进和妥协,这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地方。当今社会,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交流已经由冲突转变为了相互融合,而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鲁迅先生对拿来主义的态度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口号,大概可以说明这个现象吧,当然文化的融合只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方面。

文档为doc格式。

马克思传的读后感范文(19篇)篇五

怀着崇敬的心情又一次重温了这部我最喜爱的着作——《共产党宣言》,虽然篇幅不长,可是却内容详尽,意义深远。我读完《共产党宣言》,心中不由得感慨而激动。这部有着深刻历史意义的宣言,不仅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对立和斗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在书中,句句发人深省且深入问题重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部心血,即使是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对我们分析和理解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仍旧有着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并非那般枯燥,其文笔也着实是不错的:文章逻辑之优美,内容概括之强劲,语言叙述之严密,让我觉得几乎可以把其当做语文文章训练来阅读;但或许因其性质的特殊,又让我不得不以更为理性的思维去分析其真理所在。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这句前言中所讲的,正是当时欧洲社会的普遍情况,所以正文的第一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便对“资产者和无产者”进行了分析讨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作出了科学而理性的分析,任何的时代都有对立阶级的存在: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不论时代差异和阶级差别,他们都有共同的属性——压迫者和被压迫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社会各阶层以及政治经济情况的实地考察和详细分析,向后人展现了一幅清晰真实的社会现状图。所以我认为对于每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和立志为社会主义奋斗的人而言,了解它是十分必要的。并且,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社会问题的客观性研究和描述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是我阅读这本书所学习到的一个重要的心得体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客观地分析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同时,还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积极性。资产阶级对于近代社会的促动作用,无疑是应当肯定的。这是一种严谨客观的学术态度。故在我们今后的学习或是生活中,都应当尊重历史,尊重事实。

《共产党宣言》的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无产者和共产党人”,文中的话语言简意赅,掷地有声:“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这些都成为我印象深刻的经典语句。通过严谨的分析,详细的阐述,宣言让世界上各国无产阶级看到资产阶级本质和弊端,明确了自己的地位和使命,促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为自身乃至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实现共产主义。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总是从野蛮一路走来。资产阶级的发家史,也是一部我们无产阶级的血泪史。资产阶级正是在通过建立海外殖民地和在国内的圈地运动,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然而,在资产阶级的发展过程中,斗争仍在继续,因为矛盾始终存在。这个矛盾,就是因为资产阶级无情的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在《共产党宣言》发表到现在的一个半世纪多的时间里,人类历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生产力的长足发展和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当代社会经济结构和工人阶级的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共产党宣言》到科学发展观,浓缩了163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90年奋斗发展的辉煌。90年旗帜高扬,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90年与时俱进,以毛泽东-、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照亮征途,指引方向——90年来,《共产党宣言》的真理之火在我们中华大地始终高高擎起,指引我们中华民族从贫困弱小走向繁荣富强。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当我们以历史的目光来洞察90年的风风雨雨,回顾中华民族顽强奋起的历程,必然发现一个坚强的属于我们人民的民族脊梁——中国共产党;必然发现一个伟大的思想灯塔——马克思主义。

历史雄辩地说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今天!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着,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这不仅在于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在于它鲜明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传的读后感范文(19篇)篇六

自然本身给社会划分了大的范围,赋予了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权利。但自然本身不停变化,所以它的范围不停改变,对于存在于此的人们来说,这件事却并不是彰明昭著,昭然若揭的。自然天生就给人行权限制了条件――严肃思考。然而人不是天生就明白完成这件事情的手段,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阶段的变化,人终于尝试掌握精神,意识和以此严肃思考的方法。

这是人比其他物种优越的所在,然而,却也会将人引向毁灭,我们无法明确地得知自然变化的速度和规律,无法清晰地理解自然动荡的强度,无法清楚地明白我们在自然中所处的位置,我们就像在一口深井中的青蛙,上方还有无尽螺旋的楼梯。我们怎么样才能弄清楚哪些未解的谜团?怎么样才能那些支持我们的思想和理论、精神与意志,有没有在自然的变幻中淘汰?如何确保那些我们引经据典,引以为傲的东西不只是我们心中的一腔热诚,或是我们以为是热诚的东西?我们的灵感须臾而生,处在变化之中,面对周遭的变化却又无法察觉。

我们从客观和伟人的一生中不停的为自己的大脑添加营养,我们可以模糊的总结道:“马克思忘我的,执着的,高效率和专注的精神贯彻他的一生,我们感受到他个人的伟大人格,初步认识到他的思想理论。”

你有什么感想?

我的感受就像是听到从前流行的歌曲旋律一样,“那时候原来是这个样子啊!”。但是200年过去了,我们终于可以客观评价,让我们把“如今自然和社会面临的课题变化速度太快。”这种显而易见的粗浅的道理上划一道横线,写下这样一句话:

“现在,社会的发展者们已经开始发展和以前完全不同的业务。”

马克思懂得这个道理,他在黑格尔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方式握住了自然赋予的权利。我感到不安,对自己面对这场变化无感觉,不自知,不思考,不行动,至今从未想到从中脱身而惊讶。

德文‘aufheben’,中文译为扬弃,抱有这样的一种态度面对无穷无尽的变化,这样人才不会被自己的妄自菲薄所毁灭,抱着充沛的热情去学习和思考,这样我们的错误将不会使我们自身受到惩罚,面对望不到头的自然,我们才可以醉心于天空的湛蓝,一直不停的前进下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马克思传的读后感范文(19篇)篇七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所选篇目力求突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理。这里主要选编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有关著作、文章。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方法之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就是为广大研究生的需要而选编的。收入《选读》的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一些主要的著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导读》则以收入《选读》的著述为主体,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方面及其相互结合上,作了一些必要的梳理和解说。

读了此书,对马克思主义有了一点了解,切实感受到了他思想的博大、深邃。粗略纵览了共产党的历史进程,对现实更有了切实的体会。对于几个伟人,也深感佩服。

读了此书,我受益匪浅。让我且思且行。

文档为doc格式。

马克思传的读后感范文(19篇)篇八

卡尔·马克思——古往今来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为人民和世界奉献了一生,这位伟大人物的名字以及他的学说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他还被世人评选为“千年风云人物”,可见,他给后人留下的是无法估量的财富,世人才会给予他这么高的评价。

我觉得这项荣誉马克思是当之无愧的,他生前的战友左尔格这样评价他:“他的一切功绩是不需要立碑行传的。”证实他业绩的不是青铜白石,而是来自世界各个角落响应他不朽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无数工人阶级队伍。

《马克思传》,在那里我们能够追寻到他的足迹,从点点滴滴的文字河流中,阅读它就好像在与一位伟人对话,整个人都被深深的感动和震撼了。它带领我们去了解马克思的生活,他的一生就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去一同感受马克思这个人,把他当成朋友,和他展开对话,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去理解他,进而理解他的思想。我相信只要你试图面对、解释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那么,你就无法绕开马克思,并且通过研习他的思想说不定就能带你走出事物的泥沼。

马克思是一位理论家,一位学识渊博而又思想深邃的学者,他一生中的主要活动就是科学研究。我们在课堂上听到更多的也是他的思想和认识有多么的正确,以至于我们产生了一种错觉,总觉得他是高高在上的,把他想象成为一位刻板整日埋头苦思的哲人,一位不识人间烟火的圣贤先知,我们太注重“伟人”的光环而忽视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

看了这《马克思传》之后,通过作者朴实的文字,间单的描述,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我就不完全那样认为了。我开始认为我们将马克思的威严庄重的一面扩大化了,甚至将他“妖魔化”了。要知道他坚持自己的理论研究必然一定程度上对一些生活琐事不太关注,只能说他不拘小节。他的确有作为伟人常人所不及的科学探究精神,可事实上,他也是是普通人,不是“神”,不是遥不可及的圣人。

拿马克思自己的话说:“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也是个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生活着的人,他的生活也会有不修边幅的时候,他也有自己的嗜好,他喜欢下棋、抽烟、喝酒,也有自己的个性,也有与恩格斯之间不俗的友情……亲情、友情、爱情、事业,他都不缺,他都拥有。

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一生从事人类解放事业,并积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忘我投入,对友谊的珍爱,对亲情的眷恋,无一不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他的伟大不在于他是为自己,而是为整个人类事业孜孜不倦的工作。这本书使我对马克思的整个人生经历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认知,对他的一些生活细节、生活习惯也了解的更多,这对于我理解马克思的学说有很大的帮助。

1818年5月5日这一天马克思来到了人间,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卡尔·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摩泽尔河畔一个山清水秀的文化古城特里尔城,这座城市很早享受到了法国大革命带来的成果,所以憎恶封建压迫、崇尚自由平等的精神在那里的人们心里深深地扎了根。

而且受家庭文化的熏陶和宽松的家庭氛围影响,马克思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慢慢地,马克思在踏入社会以后就看清了社会现实,看清了富有与贫穷的巨大差别,看清了剥削阶级的丑恶嘴脸。他能明辨是非,同情贫苦的劳动人民,幼小的心灵就能盛装人间的苦难。

他立志要为全人类谋取幸福。他认为能为全人类谋求幸福,才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他屡次被驱逐出境,流离失所,但是他仍不改革命的雄心壮志。马克思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感染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在他们眼中,马克思是国际工人的灵魂,是无数贫苦人民心中的希望之灯。

马克思的思想博大精深,他在政治、文学、历史、哲学上及至自然科学方面都取得了卓着成就,他那不朽的思想,哺育了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被称为世界社会运动的导师。

下面我将从马克思对工作的不懈追求,与恩格斯深厚友谊和与其妻子的爱情婚姻三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马克思曾经讲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眼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创作《资本论》是在1943年开始的,为了完成这一划时代的巨着,他耗费了40年的心血。40年的心血,这是个惊人的时间长度。马克思在创作《资本论》岁月里,不是在平静的书房和优越的条件下度过的,而是经历无数艰难和坎坷的。正如恩格斯说的“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马克思侨居伦敦的许多年里,经济上常常贫困到没钱买面包,付房租的程度,不得不靠典当衣物和家具来维持生活,连他夫人的陪嫁银器也忍痛送进了当铺。

他在1859年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道:“我必须不惜任何代价走向自己的目标,不允许资产阶级社会把我变成制造金钱的机器。”为了写作《资本论》,马克思的那种求知热情和勤奋精神,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他牺牲了自己的健康,抱病写作,强忍着病痛奋斗终身,实在令人敬佩!

马克思的这种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科学的严谨态度是非常之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必须用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学识的增长才是我们这一辈子最大的财富。人生总是会遇到挫折困难,不顺心,但是相信生活会教会我们很多,只要我们肯努力,肯付出,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用一颗执着的心去面对,那么,一切都将不成问题。

马克思怀着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不断追求自己的事业。马克思在十七岁中学毕业考试时,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作文中就表达了他的高尚的信仰。他认为给最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自己才是最幸福的。并认为青年人的择业目标应该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被公认为古往今来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典范,恩格斯的马克思的“第二个我”,他们一心追求同一个梦想,怀揣同一个理念,不断奋斗着,努力着,合作着。他们两人通过频繁的通信来交流思想,一天一封甚至几封,他们谈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二人可以说是无话不谈。

世人更多的看到的是马克思给我们带来的伟大贡献,可是如果没有恩格斯的帮助,马克思的创作还能继续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就是因为有了恩格斯无私的帮助和二人对理论思想的探讨,才使得马克思走向成功。其实在很多方面恩格斯并不比马克思差,他头脑活跃、才思敏捷、知识广博,他在语言方面的造诣很高,而且还深谙军事之道,可是恩格斯为人谦虚,他将马克思比喻为整个事业的“第一小提琴手”,自己是“第二小提琴手”。

朋友就是这样,当你快乐的时候可以与其分享,快乐就有了两份,当你悲伤的时候向他倾诉,悲伤就少了一半。好朋友他会不断地提醒你,让你知道自己的不足,马恩二人的友谊像我们中国的“高山流水”,是知音。在我看来,真正的友谊就像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样,为同一个梦想去努力,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也可以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就算失败了也没什么,因为一路有你,我们一起成长了。

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故事也被世人称颂,燕妮原本是出身贵族的小姐,是特里尔城迷人的公主,她不惜一切嫁给了马克思,在经受了穷困潦倒之后,他们的爱仍未减当年。燕妮在精神上给予马克思支撑,在事业上给予他帮助与支持,在生活上给予他细致的照顾,燕妮将马克思视为“我的大孩子”,对他一生不离不弃,可以算得上是完美的童话故事。

他们有着同样美好的理想,他们在命运的激流中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为壮丽的共产主义而奋斗。从马克思写给燕妮的情信中,我们看到了马克思的柔情,言语里都充满了火一样的炙热和绵绵不尽得温柔,那是对爱情与生活的深刻诠释。当真令人羡慕不已!

《马克思传》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位“千年思想家”的一生的思想活动和生活细节,通过对这位伟大思想家的描述,从中可以折射出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风起云涌的变幻,马克思亲身经历了这场跨时代的变化,同时他又以自己先进的头脑指引着无产者前进的方向。

马克思曾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我们需要学会的是他们永不言弃的探索求知精神,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继续自己的理想,终有一天会成为现实。

读后感大全汇总。

中外名著读后感汇总。

四大名著读后感汇总。

马克思传的读后感范文(19篇)篇九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的名著,但是没有哪篇能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新世纪新阶段重读《共产党宣言》,运用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从资产阶级的本质出发分析当今世界形势,立足当前,放眼未来,使我们更加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

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以科学发展观迎接着世界变局的挑战??从《共产党宣言》到科学发展观浓缩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奋斗发展的辉煌。

《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了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它是第一步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共产党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它明确指出迄今一切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详细论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各自的特点继而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当时的新兴阶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起过重要的积极作用。宣言详细的概括了资产阶级的起源发展用辩证的观点指出了资产阶级起的积极作用包括反对封建追求自由开拓世界市场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同时也指出资本主义其固有的缺陷和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它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把财产重新聚集在少数人手中它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越来越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而无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的对立阶级也日益显示出其特有的先进性他们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他们的存在同时开始的;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个人利益因为他们没有生产资料;他们通过机器化大工业和历次革命活动的到了锻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其革命的目的必然是为了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最终解放全人类。《共产党宣言》对于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仍然具有伟大的理论意义。

一、历史发展规律理论揭示和谐社会的必然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两个必然”的历史规律出发,提出了要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对未来和谐社会做出了总体构想。应当说,“两个必然”的历史规律揭示了未来和谐社会的必然性。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始终向往和追求的美好社会。古往今来,很多思想家为此勾勒出了一幅幅美好蓝图。但是只有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和谐社会才不仅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更是一种客观的历史规律使然,有其必然性。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将和封建社会一样遭遇灭亡,而代之以一种新的更高层次的社会制度,最终走向自由人联合体,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的不和谐状态,实现社会的和谐。一句话,建立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人的活动内容、形式和范围都得到了全面性的扩展。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打破了身份和地域的限制,提供了众多的机会和广阔的活动舞台,供人们自由选择。其次,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由于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不和谐,认为在未来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人的需要将得到极大满足。劳动和其他一切人类活动都为了实现主体自身的内在需要,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人的需要真正达到了全面发展。第三,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社会分工导致的人的能力的畸形发展,认为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生产能力和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的全方位发展。他们认为,在未来和谐社会里,每个人的能力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都能够消除,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得以建立和维持,从而真正实现社会和谐。

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应用于构建和谐社会。

《共产党宣言》中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主要有三个: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这三个发展动力理论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完善有重要作用。

(一)“阶级斗争”与和谐社会。

《共产党宣言》的第一节“资产者和无产者”的第一句话就是“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883年德文版序言第二自然段指出,“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是: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对于《共产党宣言》,毛泽东曾说,“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直至晚年,毛泽东仍坚信“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可见,“阶级斗争”是《宣言》论述的核心思想,也是毛泽东终身服膺的指导思想。

通过阶级斗争,毛泽东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利用阶级斗争,毛泽东发动了““””,全国人民遭受了十年的浩劫。同样是“阶级斗争”,结果为什么会如此悬殊?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正确地理解《宣言》的“阶级斗争”思想?《宣言》的精神实质是“阶级斗争”还是“社会和谐”呢?我认为是“社会和谐”。虽然《宣言》的绝大部分篇幅都是在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但是,分析矛盾是为了解决矛盾,进行斗争是为了化解矛盾、远离斗争,最终进入“自由人联合体”的未来理想社会。“社会和谐”是《宣言》的精神实质,是由《宣言》的最终落脚点决定的,“阶级斗争”只是手段,“社会和谐”才是目标。

(二)“优先发展生产力”与和谐社会。

亡趋势的考察,还是对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注意的问题的规定,都把生产力、经济基础放在首位。

《宣言》明确指出,在“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之后,就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因此,优先发展生产力是《宣言》关于巩固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的基本原则。优先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贯穿《共产党宣言》的一条主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当中贯彻生产力标准在当代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是社会和谐最基本的前提和物质保障,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没有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社会和谐就是空想。总之,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生产力也将难以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互相促进。

(三)“消灭私有制”与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极其丰富和广泛的,但是,其核心则是社会资源如何公平分配的问题。社会资源包括经济资源、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等,经济资源的公平分配是其它社会资源公平分配的基础。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的经济基础就是《宣言》中所指出的“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

消灭私有制”。只有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人们对财富的占有才能达到真正的公平。社会主义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基础,是立足于现代化生产力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它是对《宣言》基本原则“消灭私有制”的继承和贯彻。只有在这种经济制度下,人们才能都是社会主人,平等地参与社会劳动,按劳分配生活资料。在这样的经济制度下,生产资料、资本由于失去了私有性就同时丧失了其剥削特权,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就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物质基础和可能性。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之间不存在剥削,没有对抗性的社会矛盾,其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能够实现社会的普遍和谐。公有制确保了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公平,也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劳动产品的分配公平。在此基础上,其他社会公平也就有了物质基础。因此,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绝不能动摇。

马克思传的读后感范文(19篇)篇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长期且艰巨的。中国是内化马克思主义历史上的领头羊,即使毫无前人经验可借鉴,中国共产党人依旧乘风破浪,将马克思主义融入到本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十月革命打开了社会主义的大门,将马克思主义跨过国界线送至邻国和更远的远方,崇尚共产主义的人们信奉,传诵它;被资本主义浸泡得耳目溃烂的人们无视,嘲笑它。而在中国,年轻的李大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当《新青年》上首先刊登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当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在全国各地相继成立;当马克思主义著作被翻译,出版。中国社会终于要迎来翻天覆地而又汇流统一的改变,千军万马蹄踏来,是这场伟大战役的前奏,它气势磅礴,不遗余力,将浑水摸鱼的人一网打尽,将旁门左道的论断摒弃一边。

尽管劲头十足,但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依旧是艰辛的。江山未有人留名,却也没谁能一家独大。同时并存的其他各种主义如实验主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等,与马克思主义坚持者展开了长期而激烈的辩论,毛泽东,周恩来,陈独秀等中央领导人也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呕心沥血。最终,历史选择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改造中国社会的思想武器。

历史上有名的忒修斯悖论,它描述的是一艘在海上航行的名为忒修斯的船,一块木板腐烂了,就用新的替换它,如此几百年,直到它身上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开始的那些了,那么它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正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理论体系中的要素被替换,被更改,被岁月的流沙一点点磨新,马克思主义是否还保持着它的本真?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给出了答案。就算再怎么替换木板,忒修斯之船依然由共产主义掌舵。而且新的木板使这艘大船更加坚不可摧,使它在中国的领海任意徜徉。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这就是讲话”中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优秀的中华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以及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青年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有道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的重担无疑落在了当代青年身上。国家教育部规定每一位大学生都必须修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大学生使命担当》等相关课程。时代需要的青年,应当是被科学文化知识加冕,以高尚思想道德修养涤身,同时自觉肩负起共产主义事业和伟大中国梦的青年人。

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组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在成就自我,改造世界的路上披荆斩棘,与梦想比肩而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马克思主义经受住了中国发展的考验,时代变化的考验,成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乃至全世界无产阶级发展壮大的真理,中国青年也在理论与实践中探求摸索着价值的平衡。

然而今日,青少年一代却在互联网的涉入下,信仰悄悄变了质,也许我们确实不需要每天把马克思主义挂在嘴边,但也不能让它只存在于前人的事迹里,或被掩于心底的灰尘下。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中国人,传承马克思主义也不仅仅是人民大会堂里代表们的事,上大学不应该仅仅是为了找工作或养家糊口,而是在年轻一代的肩上,有一整个中国需要扛起。于是他们黑色的瞳孔里映照出中国梦的火种,大火烧遍,激起这个从不畏惧的民族的每一个人呐喊梦想时的.掷地有声。

以马克思主义为内核的中国的忒修斯号,将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为掌舵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道上高歌猛进,乘风破浪,将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旭日的照耀下,扬帆而去,其道大光。

马克思传的读后感范文(19篇)篇十一

10月26日晚,校党委宣传部在行政楼213召开《马克思靠谱》观后感座谈会。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包国祥教授、吕洋教授及各学院学生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德军主持。

会上,师生们从马克思的理想、爱情、友情等方面深入探讨马克思,展开了如何认识马克思、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如何讲授马克思主义课等问题的激烈讨论。包国祥院长指出,马克思主义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人类社会发展等诸多领域,富有时代性、战略性、前瞻性,具有极强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要用多种形式来认识马克思,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吕洋教授谈到,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传媒学院级新闻学专业的毕丽婷同学在交流自己的感悟时,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自己的理想与目标的疑问,引发了现场激烈讨论。

同学们一致认为,《马克思靠谱》这本书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鲜活、贴近大众生活的有血有肉的马克思,此次座谈会使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同学们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用实际行动,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马克思传的读后感范文(19篇)篇十二

最近阅读了《马克思传》。这是一本传记,主要是先了解马克思的人生,重新认识马克思。

这本书读起来通俗易懂,活泼生动。读了这本书后,激起了我对了解马克思的兴趣,进而拜读马克思更多作品的欲望。

看了这本书,第一次清晰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如此接近生活,如此的实在。马克思也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人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的正常需要,吃喝住行、恋人家人朋友、爱情亲情友情;他和我们一样也有作为人所具有的缺点,人格不完善、受感情限制等等。人有优缺点,马克思同样不可避免。他的生活是“奢逸”的(一旦他有了钱的话),不善于理财,对生活的安排显得没有条理,房间里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年轻时马克思酗酒、打斗,因此曾被学校关禁闭;作者甚至认为,因为耶拿大学比柏林大学级别低,比较容易拿到博士学位,加之又有熟人在那里,因此马克思在缺席的情况下被授予了博士学位。马克思不修边幅,外衣的纽扣时常扣错。他性情急躁,对人有时爱发脾气,甚至大发雷霆。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干涉他三女儿的婚姻,结果三女婿是位登徒子,导致三女儿40多岁就自尽了。如果马克思地下有知,必定会痛恨不已。

但这些都不足以否定马克思是一个伟人,马克思博闻强志、兴趣广泛、记忆惊人,他对文学、历史、经济、天文、地理、哲学等都有浓厚的兴趣和精深的研究。尤其佩服马克思严谨的治学态度,他说要广泛阅读,要收集和弄懂目前所研究的资料和水平,然后才开始写作《马克思传》。

马克思在他的自白上有这么一些我认为应该单独列出来的:马克思说他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他对不幸的理解是“屈服”,他喜欢的格言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所喜爱德箴言是“怀疑一切”。他认为自己的特点是“目标始终如一”。

过去我们总是把马克思当成一个神,讳言他的弱点。其实,他思想与精神的光芒不会因为他作为物质性的人的真实性而被湮没。马克思仍然是一个伟人。英国广播公司评选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时,马克思仍然名列榜首。,英国评选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也居首位。这更显其伟大。

读罢《马克思传》的学生时代这一部分,说实话,里面的很多内容我都没有看懂,可见我是一个多么浅薄的人。对于哲学,我知道的少得可怜。唯一一次接触有关哲学的书籍,就是大一是同学推荐我看的《苏菲的世界》,但很可惜,我看了差不多三分之一就放弃了。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在走迷宫,不停地绕啊绕却怎么也绕不出来似的。这滋味并不好受,所以读《马克思传》,我也只读到了他的学生时代。

以前对马克思的了解除了一些基本的文化常识,可以说是零。从小学到大学,所有老师都赞扬、崇拜马克思,都用“伟人”一词来形容他。说他思想多么先进,见解多么独到,为整个社会人类进步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但是很少有老师对我们说一些马克思的生活琐事,好像他是一个圣人,高高在上。

麦克莱伦笔下的马克思不仅降低为凡人,而且也降低为凡夫俗子。作者从思想、生活和性情等多个不同角度给人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生动且有血有肉的马克思形象。马克思既是伟人,更是一个平凡的人,凡是平凡人所具有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都具备。

书中描写马克思孩童时代的情况就很少。她的姐妹们说马克思早先的时候是“令姐妹们害怕的暴君。他全力地奔跑着把她们当作他的马从特里尔的马库斯上坡上‘驱赶’下来,更坏的是,他坚持让姐妹们吃他用肮脏的生面团做成的而用更肮脏的手拿着的‘蛋糕’。她们毫无怨言地忍受着‘驱赶’、‘吃蛋糕’,因为卡尔将会讲故事来酬劳她们的顺从”。看到这里,我就觉得好好笑。原来马克思小时候这么顽皮,甚至还有点邪恶,让姐们对他又爱又恨。但不可否认,他也的确很聪明,知道如何让投其所好。要明白,让他人顺从自己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这段话中,我也猜出马克思小时候一定读过很多书。因为肚子里有东西,才讲得出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调皮、聪明、爱读书,我想马克思小时候的性格应该就是如此的吧!

等马克思上了中学,他的性格更是让很多人爱恨交织马克思传记读后感3篇作文。爱他是因为他可以随时开始男孩子式的玩闹,怕他是因为它能够毫不费力地写讽刺诗文嘲笑他的对手。他曾轻蔑地谈到:“有一些农村来的笨人,他们准备投考教会学校,大多数人领取助学金。”这一句话让我想起来上次在校内上看到某一位徐汇区同学的状态签名:“双休日过得真快,又要去松江那破地方见那些乡下人了。”我想无论哪一个人看到,心里都会不舒服的吧!所以马克思在学校期间没有交到长久的朋友,这也怨不得别人吧。马克思在离开学校前的一个行为让我很有共鸣。他因为讨厌当时的副校长,所以在向所有老师辞别是唯独没有理睬那个校长。其实作为学生,我们都有类似的经历。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所以他布置的作业老师马马虎虎地完成,上课也不会像其他课那样认真听讲,教师节也不会写张贺卡送给他。也许这种行为看起来很幼稚,但这的确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抗议。

马克思是位精神上的伟人,但在物质方面却是贫困的一踢糊涂,常常典当自己的家具,燕妮的嫁妆,甚至连自己的上衣也典当。幸好,遇见了一位慷慨大方,又能够欣赏他才华的恩格斯。恩格斯为了周济马克思一家,不得不去他不怎么喜欢的工厂去任职。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真的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人世间的楷模!

马克思传的读后感范文(19篇)篇十三

在家放暑假的这段时间里,我抽出一些时间零星的时间阅读了《马克思传》的部分内容,而之后的内容也只是大致的浏览了一部分。整个过程虽是走马观花,且过程极为枯燥,但只要耐着性子读下去便会发现其中的奥妙。总之整个过程是一个痛苦的旅行,但也有苦中作乐,也是回味无穷。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在大学里的自由时间要多少有多少,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严管。面对安逸的氛围,自由的气氛,原本心怀梦想的我们也之间变得懒散起来,同时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荒废了学业,变得迷茫。当然,也包括我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在大学里混日子,那么大学四年后我又将何去何从,我不禁扪心自问。我也感受到了危机,再不去努力,再不去奋斗,我的人生将走向毁灭。

虽然没有读完全部的《马克思传》,也没能理解透彻每一章每一节,也没有完全领悟到马克思一生中伟大的理想,但却也从中学到了一些东西,思想上也得到了一点升华,对生活多了一些思考。了解了马克思艰难坎坷的一生,我也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又多了一些理解。所以《马克思传》,这本记载着伟人传奇人生的书籍,值得我们去看,虽然这本书有点枯燥和深奥,但静下心来,慢慢的品读,你会喜欢上它的。

马克思传的读后感范文(19篇)篇十四

无畏的人格——蔑视迫害和忍受疾病的折磨。

这句经典的话就摘自《马克思传》,我怀着质疑和震撼的心情拜读了这篇谱写人性历程的巨作。这部书好像一组反映伟大导师的照片,我看见,一个伟大导师的成长过程,他抛弃了教援和法学专业,为了研究现实,他投身于革命实战,他摈弃了鲁格的“空想主义”,为了“贫民”,他呼出了“向大地宣战”的口号,他没有给他的母亲带来幻想的葡萄园,为了磨锋他战斗的笔尖,他让他的燕妮等待了他八年,他的早熟使得比他大十六岁的老教授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思想早已走到了人类的前头。

马克思是他那个时代的巨人。为着革命理想,为着科学革命,他舍弃了个人生活的幸福。为了工人的八小时工作权利,他自己却长期每日工作十六小时。人类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他都加以批判地继承,都批判地考察过。所以,2000年他被英国媒体评选为千年思想家,是当之无愧的。

马克思留下了50卷的著作。是一个思想史宝库。取之不尽。福泽后世。21世纪的人,有充分理由继续信赖他,遵从他,模仿他。把他开创的思想解放事业继续推进下去。

少年时期的卡尔是一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者,这种已经深深植根于他的内心的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引导着他最终选择了为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解放事业、为没有阶级、没有压迫、至善至美的共产主义社会奋斗一生的人生道路。在特里尔中学,卡尔的作文总是以论证精辟、思想丰富而见长,他的历史课、地理课都学得非常好,对宗教课的学习也很认真。他学得最为出色的是数学,因为他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中学时期的卡尔已经能够对宗教、历史等社会问题进行自己的分析和思考。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人格、品质形成的雏形时期,大学生活的时代则是一个人的思想发展变化最迅速的时代。来到柏林一年以后,马克思在给父亲的信中谈起这一年的学习生活时写道:“生活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时机,它好像是表示过去一段时间结束的界标,但同时又指出生活的新方向。在这样的转变时机,我们感到必须用思想的锐利目光去观察今昔,以便认清自己的实际状况。„„个人在这样的时机是富于抒情的,因为每一变化,既是绝笔,又是新的伟大诗篇——它力图使辉煌的、仍然融合在一起的色彩具有持久的形式——的序曲。”这一年构成了一首什么样的序曲呢?他阅读了大量的法学著作,发现了现实的东西与应有的东西之间存在着区别,这一区别促使着马克思去进行理性的思考:为什么理想的原则与现实的原则有着如此巨大的差距?为什么理想的原则不能作为现实的原则发挥效用?对法学问题的抽象思考必然引导着马克思的兴趣向哲学方面的发展。接着他就开始专攻哲学,试图从抽象的领域寻找答案,然后又由抽象的领域返回现实,试图在法的领域建立起一个法哲学体系,或则说,从哲学的高度来把握法的精神。

凡是介入过黑格尔那深奥而玄妙的哲学的人,可能都有体会,进去不容易,好不容易进去了,要想出来也不容易。当然马克思也免不了陷入抽象思维中的苦恼。他称自己用黑格尔的思维方式写成的、从哲学的意义上去辩证的揭示宗教、自然、历史中的神性的文章,像欺诈的海妖一样,把自己诱入敌人的怀抱,他因此陷入了玄思的海洋,无边无际,虚无缥缈。精神的东西是什么?我们如何把握它?由此而带来的烦恼,使得他几天不能够思考问题,这一徒劳无益的脑力劳动引起了马克思的烦躁心情,他再一次病倒了。在医生的劝告下,马克思离开了柏林大学,来到了郊区的斯特拉劳农村疗养。在那里,马克思再次从头到尾读了黑格尔的著作,为了更好地理解黑格尔,也读了他的大部分弟子的著作。先前,他读过黑格尔的著作,但是,他非常不喜欢黑格尔那离奇古怪的调子。这次,再度跃入大海,不再像上次那样是盲目的了,马克思在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目的,这就是要证实被黑格尔看的如此神乎其神的精神本性,也和肉体本性一样是必要的、具体的,并且具有着同样严格的形式,他想把真正的珍珠拿到阳光下来,以便能够被人们所识别、所接受。马克思不断地以写作的方式,清理自己的思想,他的思想因此能够得到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升华。

卡尔似乎是被什么魔力给迷住了。这个魔力其实并不神秘,这就是对知识的渴望、对追求真理的热情、对人类命运的关心。是的,聪明的艾得加尔被时代所抛弃,空想的大学生们隐去了,独有无产阶级的斗士马克思在思想的旋祸中健游着,向着伟大的目标前进,看来,黑格尔和柏林大学的约翰对他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马克思从这个故纸堆中找出了辩证法的明珠,马克思拼命钻研文学语言,他为了更好的运用语言竞着迷一部中篇小说,他的各种文字的运用,使得朋友们都非常吃惊,他用他崭新的世界观,全身披摩地杀向了战场,尽管他被当局通缉使他出逃了国外,但他高兴,因为他至少在这个巨人的身上造成了严重的裂痕,他知道,不可喻越的鸿沟正是由痕裂所造成的。

事业中的马克思是执著的,专横的,偏执的,尖锐的,这点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正是伟大之处,有人不习惯这一点,因为他没有看到这仅仅是因为他对事业的态度,很多人评价他的时候用了很极端的词,但正是因为这些极端才能创造出伟大的理论,西方文化崇尚极端,无论哲学,文学,还是科学,而中国文化崇尚中庸,平衡和矛盾始终是对立的。在西方社会,你需要坚持你的想法,并且不断的证实你的成功,马克思理论的成功得到验证是在他晚年时期,他对唯物主义的概述,超越了所有前人,是由于他不断的批判,极端的批判。但是用中国文化来解释,其实他也在不断吸收,改进和妥协,这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地方。当今社会,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交流已经由冲突转变为了相互融合,而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鲁迅先生对拿来主义的态度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口号,大概可以说明这个现象吧,当然文化的融合只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方面。

马克斯思想到了每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应用,这也是他晚年的时候为什么会说自己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因,反映的不过是他固化的思想模式,批判一切。在马克思全集最后几部中很多人得出一个结论,是最后马克思自己都在怀疑社会主义构想,我想怀疑才是对的,怀疑才会让思想不断前进。而这个无关他是否能够预料到今天的生产方式的改变,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人可以预料未来。也无关于他是否受到历史的限制。但是马克思思想的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他的不断创造。创造才能产生价值。

很难找到一个人的一生能像马克思在其一生中那样,把志向始终如一这一点贯彻得如此典型。他确实是“只受一种精神支配,只炽烈地燃烧着一种热情”。他在一封信中为自己确立了他要全力以赴的目标,这就是“事业”。他年复一年地、不分昼夜的工作,一步也不离开这个目标,以便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建立牢固的基础。马克思在迈着坚定不移的步伐、循着确定不移的逻辑和向着始终如一的目标前进的一生中,没有丝毫精神上的迷惘和道路上的彷徨!无论是理论上和实践上的目标,或者是他的为人和他的创作——都是浑然一体的!

布赖恩有道是: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命运是我们自己思想的产物——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对这个问题的正确理解,应该成为我们自觉开始大学生活的起点,成为我们指导大学阶段甚至一生的正确思想的开端!我们在大学学到的文化知识和培养的专业能力,学会的科学思维方式和与人交流的本领,激发出的对更多知识的渴望,点燃的终身都不能被满足的探究欲望,都是我们今后走上社会,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我们毕业后面对的并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更是一个纷杂复杂的社会,这就需要我们要有马克思一样目标坚定不移的信念。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呼啸而过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人在前进的礁石前沉沦下去,但它却阻挡不了我们穿越生死意识的信念,在追索理想的信念引领下,我们定会一齐谱写成功的篇章,一同闪烁人性的辉煌,共同绽放夺目的光芒!

马克思传的读后感范文(19篇)篇十五

中国过去出版过十几种《马克思传》,其中既有外国学者写的.,也有中国学者写的。1949年9月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的,是德国人梅林写的,80年代又出版了苏联费多谢耶夫、斯捷潘诺娃,德国格姆科夫等人写的。中国人自己写的也有多种。如1933年,李季写的三卷本马克思传,书中有蔡元培先生的序言,还有1988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和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张光明和魏小萍、张云飞写的有分量的传记。

近来,英国肯特大学政治学教授戴维·麦克莱伦著《马克思传(插图本)》在西方畅销不衰。此书1973年初版,1995年三版,可以说是英语世界最权威的马克思生平、思想研究文献,中译本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王珍博士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全书近55万字。

这本书优点和特点很多。首先,书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书中有400多幅插图,显得非常生动形象。过去中国出版的《马克思传》也有插图,但远没有这么多。除了原始照片外,本书还有选自影视的作品,以及中国画家的素描、中国画、油画、木刻、雕塑,等等。把众多插图连同其文字说明连贯起来欣赏,本书就不仅是文字传记,而且又是一本画传,也像是电影里的人物在工作、读书、写作,与朋友交往,发表讲演,等等,活泼逼真,给人留下深刻的直观感性印象。

其次,这本书内容取材不是只限于别人撰写的马克思传记。在西方最有影响的对马克思生平的评价本来是德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史学家梅林于1918年出版的《马克思传》,此书于1920年和1935年译为俄文本,1935年又译为英文本,后来长期在英语世界广为流传。但是1920、1930年代以来,西方陆续出版了未经删改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通信以及未曾发表过的马克思的几部重要著作和大量笔记手稿,还有别人撰写的与马克思的活动有关的书籍。本书作者麦克莱伦博士长期从事马克思生平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他博览群书,广采旁征,才写成这本新传记。从他书后所附26页参考书目,可见一斑。附录中还有马克思一家七代人的详细家谱,这对于我国读者了解马克思的身世颇有帮助。

再次,本书作者在详细占有资料后,能够较为客观地评价马克思的一生。他在自序中指出:“许多论述马克思的著作都受到各种政治斧钺的削磨。”“我所尝试做的至少是要客观公正地写作”,“避免陷入要么偶像化、要么玷污的两个极端。”也就是说既不美化也不丑化,既不神化也不鬼化。全书是从三个主要层面——个人的、政治的和精神的来完整地覆盖马克思的一生。从全书客观公正的论述,可以看出马克思的确是一位罕见的伟人,他既是伟大的革命家,又是伟大的思想家。他参与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党的成长。马克思从青年时期就独立思考,刻苦钻研,一生写下几十卷鸿篇巨著,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众多领域都有独创性贡献。书中特别对1932年出版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从未单独出版过的马克思写于1857年的《经济学批判手稿》作出了独到的详细剖析,认为这两部手稿有连续性的内在联系,都是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规律和个人全面发展这个核心问题,前一部手稿是探索的起点,后一部手稿则“达到峰巅”(第313页),其中论述减少劳动时间对于个人全面发展的作用甚至超过了马克思的代表作《共产党宣言》和《哥达纲领批判》。

马克思传的读后感范文(19篇)篇十六

在老师的推荐下,好不容易在图书馆借来了一本厚厚的《马克思传》,准备好好地去了解一下伟人的传奇一生,想知道是什么成就了如此一伟人。然而,那种愉快的好奇心随着翻阅几页《马克思传》逐渐地消失,第一感觉是这种书有点枯燥和深奥。后来,慢慢地静下心来品读,逐渐的有点喜欢读《马克思传》了,从中也收获了不少。

从书中我了解到马克思的一生竟是那样的坎坷。想想自己碰到一些倒霉的事总是喜欢抱怨,觉得上帝不公平。然而,马克思在坎坷中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的坚持不放弃的精神带给我心灵上震动。我以前所遇到的一些困难跟马克思一生的坎坷相比简直算不了什么,自己实在是太幸福了。他的坚强,乐观深深地震撼了我。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在大学里就有如此多的自由安排时间,也不再像高中一样有老师、父母管着,不像高中那样唯一的目标就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学。然而面对安逸的生活,自由的大学氛围,曾经满怀梦想的我们渐渐变得懒惰,早把曾经许下的理想抛到老远。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荒废了学业,同时挺多人过得很茫然。当然,也包括我自己,要是自己一直这样茫然的下去,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大学里混日子,那么四年后的自己将会是这么样呢?我不禁扪心自问起来。我也感觉到了危机,再不行动,再不努力奋斗,难以想象毕业后的情景。

“患难见真情”,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让我很感动,同时也给让我很羡慕,在内心深处更加唤起了我对友谊的渴望。要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很难,要维持一段已有的友谊更加困难。朋友之间需要宽容。而如今,生活中的我们常会为一些小事与同学争吵,甚至打架,最后变成了敌人,其实大学能成为同学已经是莫大的缘分了,能成为室友更是难得,来自各个地方的我们能够相聚在一起,要好好珍惜彼此之间的缘分,平时多谦让一点,收获的不是眼前的利益,而是最美的友谊。

虽然没有全部读完《马克思传》,也没有透彻理解每一章每一节,也没有完全领悟到马克思一生中伟大的思想,但却也从中学会了一些东西,思想上得到了一点点升华,对生活多了一些思考。了解了马克思坎坷而又坚定的一生经历,让我多了一份勇气去面对困难。

马克思传的读后感范文(19篇)篇十七

时间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他的身影也消失了一百多年,可他的思想却永存于世。也许你知道世界首富曾是比尔。盖茨,也许你知道苹果的总裁曾是福布斯,也许你知道沃尔玛的老板是山姆·沃尔顿,但是,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的你不能不知道改变数个国家、无数人命运的卡尔·马克思。

流传到我们今天的对马克思青年时代的所有描绘,都用最富有表现力的线条来着重表现他的刚强性格。在这个人身上,魁梧的体魄和超群的才智那样和谐地融为一体;使你感到他俨然是位英明的统帅,在指挥他那“勇敢而威严的”“思想上的百万精兵”冲锋陷阵。就是这种品德,他才能忍受这任何人都难以忍受的重荷——半个世纪来苦役般的工作和饥寒交迫、穷困潦倒的生活。

对马克思来说,啃书本,则意味着要知道一切,从书海里去汲取尚未知晓的一点一滴的道理;啃书本,则意味着在认识过程中进行创造;啃书本,则意味着她繁重的“两班”工作日的短暂停顿,在“为了休息而读书”的书页中间找到避难所;啃书本,则意味着能解除各种痛苦。图书的主宰——马克思——俨然摆出一副威严的姿态说:“它们是我的奴隶,应当按我的意志为我服务。”有多少那样的奴隶住进他的世界啊!

马克思传的读后感范文(19篇)篇十八

马克思传读后感,马克思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世界带来了希望,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马克思传读后感,欢迎阅读!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

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一提到马克思,人们往往便想到他伟大的贡献,深刻的思想以及崇高的精神,却忽略了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男人,忽略了他成功的背后有一个不离不弃的朋友,一段长达一生的友谊。

马克思于1818年5月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的家里。

青年马克思就有着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并付诸于行动,因而他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

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重要,马克思长期流亡,生活艰苦,常常靠典当维持生计,有时竟然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但他仍然顽强地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

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把挣来的钱源源不断的寄给马克思。

不仅仅是在生活中,在事业上,他们更是互相关怀,互相合作。

他们同住在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到马克思家里去,一连几个小时,共同探讨各种问题;分开之后,他们几乎每天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的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

他们之间的关怀还体现在时时刻刻给予对方以帮助,都为对方事业上的成就而感到骄傲。

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精通 英文,恩格斯便帮他翻译,必要时甚至代他写。

而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手头的工作,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

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有很多感人的故事。

1863年初,马克思一家已经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

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工作,自己和妻子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

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了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

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寄来的100英镑我收到了。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对你的感激之情。”

在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毫不犹豫。

1848年11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由于走的时候很匆忙,身边没带多少钱。

还在病床上的马克思得知,连忙挣扎起来,到银行将自己仅有的钱取出,全部寄给了恩格斯。

然而,与普通人之间的友谊一样,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友谊尽管伟大,也经历了一些小插曲。

1863年,恩格斯的妻子玛丽患心脏病突然去世。

恩格斯以十分悲痛的心情将这件事写信告诉马克思,信中说:“我无法向你说出我现在的心情,这个可怜的姑娘是以她的整个心灵爱着我的。”第二天,马克思从伦敦给恩格斯写回信。

信中对玛丽的噩耗只说了一句平淡的慰问的话,却不合时宜的诉说了一对自己的困境:肉商、面包商即将停止赊账给他,房租和孩子的学费又压得他喘不过起来,孩子上街没有衣服和鞋子。

一句话,魔鬼找上门来了……生活的困境折磨着马克思,使他忽略了对朋友不幸的关切。

正在极度悲痛中的恩格斯,收到这封信,不禁有点生气了。

这次,一直隔了五天,恩格斯才给马克思回信,并在信中毫不掩饰地说:“自然明白,这次我自己的不幸和你对此冷冰冰的态度,使我完全不可能早些给你写信。

我的一切朋友,包括相识的庸人在内,在这种使我极其悲痛的时刻对我表示的同情和友谊,都超出了我的预料。

而你却认为这个时刻正是你表现你那冷静的思维方式的卓越性的时机。

那就听便吧!”

波折既然已经发生,友谊经历着考验。

这时,马克思并没有为自己辩护,而是作了认真的自我批评。

10天后,马克思写信向恩格斯致以真诚的歉意。

出于对朋友的了解和信赖,收到回信的恩格斯立即原谅了马克思,还寄去了一张期票,以帮助马克思度过困境。

自此,两位同甘苦共患难的友人重修旧好,友谊得以延续。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之久,建立起了伟大的友谊,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正如列宁所说的:“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各样十分动人的友情故事,后来的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友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一段并不强烈却始终深厚,不舍不弃的友谊。

其实再伟大的人也会拥有平凡而深刻的情感,也需要关心和帮助,也离不开友情的滋养。

在我们身边,一直有一些默默相伴,不离不弃以致常常被我们忽略了的朋友,以及一段段令人难忘,始终不变的友谊,在支持和激励着我们。

君子之交淡如水,淡淡的友情就如淡淡的茶香令人沉醉,让我们共同珍惜身边的人,安静感受这份静谧微暖的情感,用心经营我们离不开的友谊。

读罢《马克思传》的学生时代这一部分,说实话,里面的很多内容我都没有看懂,可见我是一个多么浅薄的人。

对于哲学,我知道的少得可怜。

唯一一次接触有关哲学的书籍,就是大一是同学推荐我看的《苏菲的世界》,但很可惜,我看了差不多三分之一就放弃了。

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在走迷宫,不停地绕啊绕却怎么也绕不出来似的。

这滋味并不好受,所以读《马克思传》,我也只读到了他的学生时代。

以前对马克思的了解除了一些基本的文化常识,可以说是零。

从小学到大学,所有老师都赞扬、崇拜马克思,都用“伟人”一词来形容他。

说他思想多么先进,见解多么独到,为整个社会人类进步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但是很少有老师对我们说一些马克思的生活琐事,好像他是一个圣人,高高在上。

麦克莱伦笔下的马克思不仅降低为凡人,而且也降低为凡夫俗子。

作者从思想、生活和性情等多个不同角度给人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生动且有血有肉的马克思形象。

马克思既是伟人,更是一个平凡的人,凡是平凡人所具有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都具备。

书中描写马克思孩童时代的情况就很少。

她的姐妹们说马克思早先的时候是“令姐妹们害怕的暴君。

他全力地奔跑着把她们当作他的马从特里尔的马库斯上坡上‘驱赶’下来,更坏的是,他坚持让姐妹们吃他用肮脏的生面团做成的而用更肮脏的手拿着的‘蛋糕’。

她们毫无怨言地忍受着‘驱赶’、‘吃蛋糕’,因为卡尔将会讲故事来酬劳她们的顺从”。

看到这里,我就觉得好好笑。

原来马克思小时候这么顽皮,甚至还有点邪恶,让姐们对他又爱又恨。

但不可否认,他也的确很聪明,知道如何让投其所好。

要明白,让他人顺从自己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从这段话中,我也猜出马克思小时候一定读过很多书。

因为肚子里有东西,才讲得出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

调皮、聪明、爱读书,我想马克思小时候的性格应该就是如此的吧!

等马克思上了中学,他的性格更是让很多人爱恨交织。

爱他是因为他可以随时开始男孩子式的玩闹,怕他是因为它能够毫不费力地写讽刺诗文嘲笑他的对手。

他曾轻蔑地谈到:“有一些农村来的笨人,他们准备投考教会学校,大多数人领取助学金。”这一句话让我想起来上次在校内上看到某一位徐汇区同学的状态签名:“双休日过得真快,又要去松江那破地方见那些乡下人了。”我想无论哪一个人看到,心里都会不舒服的吧!所以马克思在学校期间没有交到长久的朋友,这也怨不得别人吧。

马克思在离开学校前的一个行为让我很有共鸣。

他因为讨厌当时的副校长,所以在向所有老师辞别是唯独没有理睬那个校长。

其实作为学生,我们都有类似的经历。

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所以他布置的作业老师马马虎虎地完成,上课也不会像其他课那样认真听讲,教师节也不会写张贺卡送给他。

也许这种行为看起来很幼稚,但这的确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抗议。

马克思也有很多缺点。

他只要一旦有了钱,便生活“奢逸”。

他不善于理财,对生活安排的没有条理,房间里十分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

年轻时的马克思酗酒,好打斗,曾被学校关禁闭。

而其中,挥霍是他最大的毛病。

他的母亲一直劝他适度地消费酒、咖啡和胡椒粉。

“我们可敬的儿子不顾一切协议,不顾一切惯例,一年花了七百塔勒,好像我们是阔佬,可是,就算是最富有的人花的钱也不超过五百。”他的父亲如此埋怨道。

事实上,有关马克思大学生后的最后一份资料宣称他曾几次求债,并表明他在学校的五年中至少改了十次地址。

而他后半生的经济来源,也大都来自于恩格斯的帮助。

我也不明白他是如何养成爱花钱的习惯的,甚至不考虑家中的经济条件。

或许是因为参加了俱乐部,又或许是因为压力太大。

但有一点很肯定,马克思从来不曾想过如何节约一点生活开支。

马克思与他父亲之间的关系算是比较糟糕的吧。

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思想方面也是有很大差异的。

马克思曾把一些诗歌献给他的父亲,但都不怎么附和父亲的口味。

老马克思甚至鼓励儿子努力写一首渗透德意志精神的颂诗。

但马克思的榜样是海涅,歌德和席勒。

他的诗歌包括了德国浪漫主义的,除政治上反进步和名族主义之外所有的著名主题。

老马克思也曾激烈地批评儿子“在昏暗的油灯下胡思乱想,蓬头乱发,虽不在啤酒中消磨放任,却穿着学者的睡衣放荡不羁;离群索居、不拘礼节甚至对父亲也不尊重。

与外界交往的艺术仅限于一间肮脏的房间,在那里,也许在异常混乱的情况下,燕妮的情书和父亲的可能是噙着眼泪写的、善意的告诫......难道在这么一个荒唐的、漫无目的的知识作坊里,你和你所爱的人神志清爽的果实能成熟吗?”可见他对马克思是失望透顶了。

尽管马克思与父亲意见并不合,而且玩世不恭,但马克思并没有与家庭断绝往来,也并没有因此而讨厌父亲,而是一直保持着对父亲的热爱。

爱琳娜道:“他从来都是不知疲倦的谈论他,他一直带着他父亲一张上了年纪的照片,从来不把照片给别人看,他说是因为它已经很不像原来的样子了。”其实就像我们和父亲的'关系一样,我们所选择的兴趣、职业、朋友也许不符合父母的要求,从而产生了误解和矛盾,但是,在各自的心里都还是深深爱着对方的。

只是各自的方式不同了。

谁也不能否认马克思是一个伟人,但谁也不能否认他只是一个凡夫俗子。

1841年4月15日,马克思被耶拿大学在缺席的情况下授予博士学位。

对此,作者甚至认为,耶拿大学比柏林大学级别低,比较容易拿到学位,加之那里又有熟人,所以拿到学位,并不费多大劲。

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耍小聪明的伎俩吗?我们不能太注重“伟人”这个光环而忽视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

世上无完人,有瑕疵才会显得真实,才会让人有兴趣去深入了解。

今年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得到了《马克思传》这本书,一时兴起花了一个多月看完了这本书,获益匪浅。

马克思不再是书本上的马克思,不再是一种思想,他只是一个人,一个平凡无奇却又让人敬仰的人。

下面让我来带大家更深入了解马克思。

从小到大,我就被灌输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的马克思是多么的伟大。

总觉得他是那么高高在上,是我们无法所触碰到的“圣人”。

然而,看了这本书,才发现马克思是如此的接近生活,如此的实在。

他也是一个在正常不过的人,和我们一样吃喝住行、有恋人朋友家人、爱情亲情友情;他和我们一样也有缺点,人格不完善、受感情限制等等。

马克思的一生也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

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性格,爱情,生活,事业,等等。

这些可以被认为是偶然因素,终归也将是必然因素。

总体印象,马克思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一个“自由撰稿人”,而且很多时候在“不太宽容”的“论战”中,他与报纸、刊物结缘,以此为阵地,发表自己的生活见解。

在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毕生都在孜孜不倦学习的革命导师。

马克思也说:“没有知识从来也不能帮助任何人”。

他在伦敦最初十年间,即使生活艰难,他也每天去图书馆如饥似渴的进行学习和研究。

他所积累的知识非常渊博,包括经济学、法学、宗教学等各个领域,他也熟识德、法、英三种语言。

他之所以能掌握如此多的知识,除了天资聪颖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勤奋拼搏、对知识的忘我追求以及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这种严肃的学习态度、惊人的学习毅力、刻苦的学习精神贯穿他的一生,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我们同时看到了一个为实现个人理想而忘我工作的革命导师。

事业中的马克思是执着的、专横的、偏执的、尖锐的。

他在中学时就确立了自己服务人类的个人理想。

从此在漫长的斗争岁月中他积极努力奋斗。

即使被国家政府驱逐,生活穷困,颠沛流离。

他在批判的同时,他也不断的吸收、改进。

他曾说:“我还有这样一个特点:要是隔一个月重看自己的东西,就会感到不满意,于是又得全部改写”。

法拉格曾回忆说:“马克思对待著作的责任心,并不亚于他对待科学那样严格。他不仅从不引证一件他还未十分确定的事,而且在他尚未彻底研究好一个问题时,他也绝不谈论这个问题。他绝不出版一本没有经过他仔细加工和琢磨过的作品。也不能忍受把为完成的东西公诸于世的做法。”严谨治学是人类的崇高品质和优良传统,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然而,整本书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马克思的那些个理论著作,为革命胜利奋斗的不懈精神,而是马克思这个人的本身。

他原来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他和我们一样有缺点。

他的生活是“奢逸”的(一旦他有了钱的话),不善于理财,对生活的安排显得没有条理,房间里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

年轻时马克思酗酒、打斗,因此曾被学校关禁闭;作者甚至认为,因为耶拿大学比柏林大学级别低,比较容易拿到博士学位,加之又有熟人在那里,因此马克思在缺席的情况下被授予了博士学位。

马克思不修边幅,外衣的纽扣时常扣错。

他性情急躁,对人有时爱发脾气,甚至大发雷霆。

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干涉他三女儿的婚姻,结果三女婿是位登徒子,导致三女儿40多岁就自尽。

如果马克思地下有知,必定会痛恨不已。

但这些都不足以否认马克思是一个伟人,马克思博闻强志、兴趣广泛、记忆惊人,他对文学、历史、经济、天文、地理、哲学等都有浓厚的兴趣和精深的研究。

尤其佩服马克思严谨的治学态度,他说要广泛阅读,要收集和弄懂目前所研究的资料和水平,然后才开始写作。

马克思是位精神的伟人,但在物质方面却是贫困的一踢糊涂,常常典当自己的家具,燕妮的嫁妆,甚至连自己的上衣也典当。

幸好,遇见了一位慷慨大方,又能够欣赏他才华的恩格斯。

恩格斯为了周济马克思一家,不得不去他不怎么喜欢的工厂去任职。

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真的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人世间的楷模!马克思在他的自白上有这么一些我认为应该单独列出来的:马克思说他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他对不幸的理解是“屈服”,他喜欢的格言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所喜爱德箴言是“怀疑一切”。

他认为自己的特点是“目标始终如一”。

过去我们总是把马克思这些伟人看成神一样的人物,但读了他们的传记才知道他们和我们如此贴近,即使他们的思想境界离我们很远。

在了解这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生中,让我领悟到他的思想之所以如此伟大,是和他孜孜不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这些伟人们的优点,提高个人的修养,拓宽知识面,不断努力,从而成为一个有理想的好青年!

马克思传的读后感范文(19篇)篇十九

卡尔·马克思——古往今来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为人民和世界奉献了一生,这位伟大人物的名字以及他的学说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他还被世人评选为“千年风云人物”,可见,他给后人留下的是无法估量的财富,世人才会给予他这么高的评价。我觉得这项荣誉马克思是当之无愧的,他生前的战友左尔格这样评价他:“他的一切功绩是不需要立碑行传的。”证实他业绩的不是青铜白石,而是来自世界各个角落响应他不朽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无数工人阶级队伍。

《马克思传》,在那里我们能够追寻到他的足迹,从点点滴滴的文字河流中,阅读它就好像在与一位伟人对话,整个人都被深深的感动和震撼了。它带领我们去了解马克思的生活,他的一生就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去一同感受马克思这个人,把他当成朋友,和他展开对话,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去理解他,进而理解他的思想。我相信只要你试图面对、解释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那么,你就无法绕开马克思,并且通过研习他的思想说不定就能带你走出事物的泥沼。

马克思是一位理论家,一位学识渊博而又思想深邃的学者,他一生中的主要活动就是科学研究。我们在课堂上听到更多的也是他的思想和认识有多么的正确,以至于我们产生了一种错觉,总觉得他是高高在上的,把他想象成为一位刻板整日埋头苦思的哲人,一位不识人间烟火的圣贤先知,我们太注重“伟人”的光环而忽视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看了这《马克思传》之后,通过作者朴实的文字,间单的描述,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我就不完全那样认为了。我开始认为我们将马克思的威严庄重的一面扩大化了,甚至将他“妖魔化”了。要知道他坚持自己的理论研究必然一定程度上对一些生活琐事不太关注,只能说他不拘小节。他的确有作为伟人常人所不及的科学探究精神,可事实上,他也是是普通人,不是“神”,不是遥不可及的圣人。拿马克思自己的话说:“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他也是个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生活着的人,他的生活也会有不修边幅的时候,他也有自己的嗜好,他喜欢下棋、抽烟、喝酒,也有自己的个性,也有与恩格斯之间不俗的友情……亲情、友情、爱情、事业,他都不缺,他都拥有。

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一生从事人类解放事业,并积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忘我投入,对友谊的珍爱,对亲情的眷恋,无一不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他的伟大不在于他是为自己,而是为整个人类事业孜孜不倦的工作。这本书使我对马克思的整个人生经历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认知,对他的一些生活细节、生活习惯也了解的更多,这对于我理解马克思的学说有很大的帮助。1818年5月5日这一天马克思来到了人间,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卡尔·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摩泽尔河畔一个山清水秀的文化古城特里尔城,这座城市很早享受到了法国大革命带来的成果,所以憎恶封建压迫、崇尚自由平等的精神在那里的人们心里深深地扎了根。而且受家庭文化的熏陶和宽松的家庭氛围影响,马克思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慢慢地,马克思在踏入社会以后就看清了社会现实,看清了富有与贫穷的巨大差别,看清了剥削阶级的丑恶嘴脸。他能明辨是非,同情贫苦的劳动人民,幼小的心灵就能盛装人间的苦难。他立志要为全人类谋取幸福。他认为能为全人类谋求幸福,才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他屡次被驱逐出境,流离失所,但是他仍不改革命的雄心壮志。马克思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感染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在他们眼中,马克思是国际工人的灵魂,是无数贫苦人民心中的希望之灯。马克思的思想博大精深,他在政治、文学、历史、哲学上及至自然科学方面都取得了卓着成就,他那不朽的思想,哺育了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被称为世界社会运动的导师。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老师让我们阅读有关马克思的书籍,了解这位伟人的一生。20世纪末,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一场“千年思想家”的活动,榜首正是卡尔·马克思。他给后人留下了无法估量的财富,他不需要被立碑行传,他在每一位无产阶级者的心中。

《卡尔·马克思传》是戴维·麦克莱伦所撰写,他记述马克思传奇的一生。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导师,是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弄潮儿。

《卡尔·马克思传》,在那里我们能够追寻到他的足迹,从点点滴滴的文字河流中,阅读它就好像在与一位伟人对话,整个人都被深深的感动和震撼了。它带领我们去了解马克思的生活,他的一生就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去一同感受马克思这个人,把他当成朋友,和他展开对话,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去理解他,进而理解他的思想。我相信只要你试图面对、解释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那么,你就无法绕开马克思,并且通过研习他的思想说不定就能带你走出事物的泥沼。下面我将从马克思对工作的不懈追求,与恩格斯深厚友谊和与其妻子的爱情婚姻三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马克思曾经讲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眼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创作《资本论》是在1943年开始的,为了完成这一划时代的巨着,他耗费了40年的心血。40年的心血,这是个惊人的时间长度。马克思在创作《资本论》岁月里,不是在平静的书房和优越的条件下度过的,而是经历无数艰难和坎坷的。正如恩格斯说的“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马克思侨居伦敦的许多年里,经济上常常贫困到没钱买面包,付房租的程度,不得不靠典当衣物和家具来维持生活,连他夫人的陪嫁银器也忍痛送进了当铺。他在1859年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道:“我必须不惜任何代价走向自己的目标,不允许资产阶级社会把我变成制造金钱的机器。”为了写作《资本论》,马克思的那种求知热情和勤奋精神,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他牺牲了自己的健康,抱病写作,强忍着病痛奋斗终身,实在令人敬佩!马克思的这种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科学的严谨态度是非常之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必须用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学识的增长才是我们这一辈子最大的财富。人生总是会遇到挫折困难,不顺心,但是相信生活会教会我们很多,只要我们肯努力,肯付出,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用一颗执着的心去面对,那么,一切都将不成问题。马克思怀着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不断追求自己的事业。马克思在十七岁中学毕业考试时,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作文中就表达了他的高尚的信仰。他认为给最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自己才是最幸福的。并认为青年人的择业目标应该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被公认为古往今来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典范,恩格斯的马克思的“第二个我”,他们一心追求同一个梦想,怀揣同一个理念,不断奋斗着,努力着,合作着。他们两人通过频繁的通信来交流思想,一天一封甚至几封,他们谈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二人可以说是无话不谈。世人更多的看到的是马克思给我们带来的伟大贡献,可是如果没有恩格斯的帮助,马克思的创作还能继续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就是因为有了恩格斯无私的帮助和二人对理论思想的探讨,才使得马克思走向成功。其实在很多方面恩格斯并不比马克思差,他头脑活跃、才思敏捷、知识广博,他在语言方面的造诣很高,而且还深谙军事之道,可是恩格斯为人谦虚,他将马克思比喻为整个事业的“第一小提琴手”,自己是“第二小提琴手”。朋友就是这样,当你快乐的时候可以与其分享,快乐就有了两份,当你悲伤的时候向他倾诉,悲伤就少了一半。好朋友他会不断地提醒你,让你知道自己的不足,马恩二人的友谊像我们中国的“高山流水”,是知音。在我看来,真正的友谊就像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样,为同一个梦想去努力,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也可以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就算失败了也没什么,因为一路有你,我们一起成长了。

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故事也被世人称颂,燕妮原本是出身贵族的小姐,是特里尔城迷人的公主,她不惜一切嫁给了马克思,在经受了穷困潦倒之后,他们的爱仍未减当年。燕妮在精神上给予马克思支撑,在事业上给予他帮助与支持,在生活上给予他细致的照顾,燕妮将马克思视为“我的大孩子”,对他一生不离不弃,可以算得上是完美的童话故事。他们有着同样美好的理想,他们在命运的激流中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为壮丽的共产主义而奋斗。从马克思写给燕妮的情信中,我们看到了马克思的柔情,言语里都充满了火一样的炙热和绵绵不尽得温柔,那是对爱情与生活的深刻诠释。当真令人羡慕不已!《马克思传》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位“千年思想家”的一生的思想活动和生活细节,通过对这位伟大思想家的描述,从中可以折射出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风起云涌的变幻,马克思亲身经历了这场跨时代的变化,同时他又以自己先进的头脑指引着无产者前进的方向。马克思曾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我们需要学会的是他们永不言弃的探索求知精神,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继续自己的理想,终有一天会成为现实。马克思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奠基人。但是他所著作的那些主义、学说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还是显得有些繁杂,乏味,又甚是遥远。可在这本列宁的《卡尔·马克思》里他用简括凝练的语言还原了马克思曲折平实的生平,并且还将他的学说理论严谨精当地叙述出来,让我们通过这么简短的篇幅能对马克思有更清晰地了解。

想学说也是在斗争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在自白上说过他对幸福的理解是“斗争”,他对不幸的理解是“屈服”,他所喜爱的箴言是“怀疑一切”,可以发现他“斗争”的性格与他的思想学说是互相影响的,他的思想学说也透露着斗争批判的性质。这让我不禁想到毛泽东在革命时期的斗争精神,与其说过“战天斗地”的名言,也是深受其影响。另外,书中也讲述到他与平常人一样的家庭生活,让人看到他平凡和贴近生活的一面。而马克思在被国家政府驱逐,生活穷困,颠沛流离时仍然坚守他的理想,他对事业是偏执、执着的,甚至可以说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野心”。

最后,列宁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以及无产阶级斗争的策略等方面来阐述马克思学说。列宁指出“马克思是十九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里三个主要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同法国一般革命学说相连的法国社会主义继承人和天才的集其大成者。”而且列宁还将马克思的哲学学说分为哲学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历史观、阶级斗争四部分阐述,经济学说包括价值、剩余价值,还有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策略。在列宁完整而又简练地阐述中,条理清晰且十分精当,不仅让人看到列宁严谨的态度,对繁杂资料的科学拣选,而且也看到列宁对马克思学说有着深刻领受与认识,才能在苏俄发动社会主义革命中借鉴并发展了马克思理论主义。

另外,通过列宁精当的阐述更有益于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学说。我想这也是老师让我们读这本书的目的吧!

相关范文推荐

    团委宣传部部长年终个人工作总结(通用18篇)

    工作总结是我每个月必做的一项任务,它能帮助我更好地反思和提升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2022年到宣传部工作以来,我在领导和

    求职自我介绍案例大全(19篇)

    自我介绍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通过准确简洁地介绍自己,我们能够让他人更好地了解我们。在下面这些自我介绍范文中,或许能够找到你想要的灵感和素材。尊敬的招聘主管

    给贫困小学写信(热门18篇)

    优秀作文是对一个主题或一个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后的成果,其中融入了作者独特的见解和感悟。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摘录,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借鉴。

    我喜欢设计课件(模板21篇)

    优秀作文需要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意思,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真诚和独特的思考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写作水平。

    电信学院领导讲话稿(精选19篇)

    领导讲话稿是领导者向员工传达工作中的重点任务和重大决策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脍炙人口的领导讲话稿,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和创造力。

    新人婚宴致辞范文(22篇)

    致辞是一种具有影响力的表达方式,可以激发听众的思考并引起他们的共鸣。最后,我们提供一些致辞的写作建议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对你的撰写有所帮助。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

    我的故事小学(优秀14篇)

    优秀作文不仅可以展现个人的思考和观点,还可以改善写作技巧和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幼儿中班健康安全课教案(汇总19篇)

    对于中班教师来说,编写教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以指导教学实施,并帮助教师有系统地进行教学评估和反思。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中班教案的精彩实例,欢迎大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跳跳小袋鼠大全(18篇)

    在幼儿园大班,孩子们将接触到更复杂和多样化的学习内容,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看看以下幼儿园大班宝贝们的笑脸和自豪的成果,让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喜悦。

    公司端午节活策划(热门16篇)

    一个好的策划书可以有效地传递信息,明确目标并吸引相关方的关注和支持。策划书范文中充满了创意和独特性,可以帮助大家打破常规思维和传统观念,为自己的策划活动注入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