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历史的心得(案例21篇)

时间:2023-10-30 作者:碧墨优质历史的心得(案例21篇)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增强自信心和积极性。阅读这些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优质历史的心得(案例21篇)篇一

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求识记的知识很多,在日常教学中,为了很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我采取的措施是,每节课在讲新授课前,总是进行小测验,不合格的同学要受到一定的惩罚。记得有一次测验时,有一名同学早做了“准备”,当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动”时,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边,轻轻的在她的桌上点了三下,这三下既有对她行为的提醒,又有对她行为的“包庇”,公布于众与尊重暗示中我选择了后者。她当时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从这件小事之后,楼道中擦肩而过中多了一双真诚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后的测验中没有再发生过作弊现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所以即便学生有错,也要给学生留有余地,也要丝毫不怀疑他们自省和改正错误的能力,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历史知识需要记忆,但更需要的是理解和融会贯通。历史教学的关键并不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历史知识,更主要的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克服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好教材和社会生活素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材料中发掘信息、识别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养成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针对性和全面性。

大家知道历史知识点纷繁复杂,按教材表述来记忆,学生们感到难度很大。能不能不拘泥于教材,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况,我尝试了编口诀的'方法,对教材大胆创新,删繁就简,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核心的内容。我感觉这种方法简单实用,我就在《中国古代史》的第一节课介绍给学生,并鼓励学生编出更好的口诀来。比如中国古代史中先秦时期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章,在学习群居的原始人群的情况以后,正当同学为记忆这节课的内容而发愁的时候,我告诉学生,其实历史知识是死的,但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却可以是灵活多样的,老师记忆这段历史也觉得很费劲,所以老师就想到了编口诀的方法,编出这样一个口诀,大家看看行不行。

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学生。我班的xx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在我教他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几乎没注意到他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好像也改变了他自己。那是一次课间操,由于下课稍微晚了点,学生都急急忙忙的往外挤,我站在讲台上,维持着秩序正好门后面的拖把倒了,学生光顾着挤,没有注意到横在地上的拖把。

这时,xx同学挤了过来,告诉大家看着点,别绊倒。然后拿起来了。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做完操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xx同学,并尽力赞美了他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他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很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

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优质历史的心得(案例21篇)篇二

开篇先要说句实话,虽然都说“文史哲不分家”,然而我作为一个根正苗红的文科生,历史却是相当的不好,甚至常常会被工科的孩子爸爸嘲笑。各种朝代乱入,年代不清,人物混淆,事件蒙昧,甚至连一条历史线都捋不清楚,一到乱世的时候就糊涂掉了,贻笑大方。那么,到底为何开始读,读了四个月到底感觉怎么样,我今天动动笔,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感受:

一、读史的引子。

想着孩子还小,接触历史实在有点过早,脑袋里形成一条时间线?感觉有点像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直都没真的动心思搞历史。此前用了一年的时间给孩子读完了《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这套书呢,主要是由中国最传统的神话故事、寓言故事、民间传说、少数民族故事、名著故事等组成,还有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历史故事。孩子对历史故事异乎寻常的兴趣令我惊讶。《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里提到的七八个“三国故事”竟然成了她们的大爱,于是找来《三国演义》又补着讲了一些,她们说比《西游记》还好听,真让我这个从小不读《三国》的人醉了。随着《最美》的展开,孩子们渐渐了解到了李世民、朱元璋、岳飞、张骞、班超、秦始皇等历史人物的经典故事,对历史朝代问得越来越多,我就开始琢磨着要用一套历史书来接《最美》的班了。由此开始了历史故事的讲读。

二、市面上若干儿童历史读物的简单介绍。

1、《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一开始对这套还是抱有很大期望的,毕竟是步印大社出品的名牌,但也许是孩子小了点,这套在应用起来不能说很理想,至少不适合做启蒙读物。

先来说说《写给》的优点:一是图片精美,纸张高级。大社出品的质量是没说的,值得一提的是,里面有很多不错的图片,特别是一些文物、古迹的照片,在讲到具体朝代时看看,非常有现场感。二是属于主题式串讲,围绕一个时代,突出几个观点,把多个故事串在一起,引发思考,结尾还会有思考题。三是篇幅短,适合孩子自己看。

再来说说《写给》不适合启蒙的问题,主要是不以故事切入,太过于像“教材”,趣味性不强,每一件事都是浮光掠影,很多著名的故事,比如“荆轲刺秦”、“霸王别姬”之类的,也都是蜻蜓点水地介绍一下,缺少故事的前后铺垫和渲染性,所以也难以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感情化的理解。此书配套的台版“小鲁讲历史”我没有听过,不好评价,但看目录来说,无疑是太粗了,一个朝代三两个故事,是根本无法领略到什么的。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我上学时学历史的痛苦回忆,干巴巴的教材、人物、事件,一个年代表,背吧!那年代表后其实有多少精彩的故事,有多少鲜活的人物,有多少经典的典故,有多少隽永的哲理,都没有印象。当然《写给》如果用好了,还是很不错的,最好是对历史有了一定印象之后,再用来串讲串读。

2、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系列。经过反复比对,以及各种版本的书最终都买来看了以后,基本可以确定,著名历史学家林汉达编写的系列中国历史故事书,是目前国内最好的,几乎也是唯一靠谱的原创历史故事书。如果你在当当或京东上搜索,基本上可以说,你搜到的绝大多数其实都是林汉达的作品,林林总总,然而不离其宗。《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前后汉故事新编》、《三国故事》是其主体,对,很遗憾,林先生只写到三国,就像红楼未完、海棠无香一样令人遗憾。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几个套系:《中国历史故事集》(大厚本,压缩版,到三国)、《中国历史故事经典》(6本,只到三国,故事多,内容全)、《中国历史故事集》(10册,修订版,雪岚续写,有压缩,到清朝)、《上下五千年》(多种包装,与曹余章合著,到清朝)、《中国历史故事漫画版》(10册,到三国,严格按照历史故事集脉络画成)。其它历史普及书籍不是没有,但水平、原创性无一能与林先生作品相提并论,部分粗制滥造,画风低劣。

大家看上面这一大堆书肯定晕头了,我个人来说,推荐用10册装的《中国历史故事集》来给孩子做第一套正式的历史入门书。原因一是稍稍精略,但不失原貌,重要的脉络、人物、事件都算比较充分。因篇幅精干,大人孩子读起来不至于失去耐心。将来对某一个朝代感兴趣,可以找别的再补充。二是这套故事集朝代全,林先生只写到三国,后面虽然是续写,总归是尽力保持统一风格,孩子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而第一次捋历史脉络无疑还是一撸到底比较好。三是与写给比,故事性更强;与上下五千年比,朝代性更完整。四是一些成语、典故,往往被提炼出来作为题目和重要内容,非常有利于孩子学到历史故事的副产品。

再次感叹老一辈历史学家兢兢业业治学著书的伟大精神,多少孩子因此受益,多少人对中国历史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拜林老先生所赐。把历史讲成孩子能听、爱听的故事有多不容易,又有多重要!看到书后老先生的手稿,真心佩服林汉达的勤勤勉勉,更加佩服他的惊才绝艳、学士无双!再次鞠躬!

3、《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应该说,这么多年来,中国大陆地区没有再出什么像样的历史普及书读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无法跳出林汉达先生的圈子。而中国台湾地区,倒是另辟蹊径,可以不受林先生影响,搞了一个教材式的《写给》,还有这么一个著名的故事性的历史读本。作者吴涵碧女士,中国台湾著名学者、作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以《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为题,在中国台湾《中华日报》、《国语日报》开辟专栏,连载历史故事,每周一篇,20xx年从未间断,本书即由这些专栏文章结集而成。吴姐姐的历史讲到明朝中叶,我虽然没有买过,但从网上看到的片段来判断的话,吴姐姐应该是比林汉达系列更注重故事性的,着力突出的是历史上一些有趣鲜活的片段、人物,描写似乎更加细腻更加女性视角。但与此同时,在时间脉络走向上就弱化一点,有些故事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甚至是乱的,比如战国时孟子的故事,却放在春秋时伍子胥、勾践夫差的前头说,这也体现了专栏连载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的特点。虽然没那么多所谓,但对于第一次接触历史的孩子来说,时间轴上却有可能发生混乱。这是一个小小的缺点。这套书目前网上也有音频。

三、关于孩子读史的好处、年龄段及方法问题。

历史概念其实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不到一定年龄是很难理解的,如果低龄读史,那么除非是和鲜活的历史故事相结合,否则是不大容易推进的。那么,孩子到底有没有必要读史?说句实话,我曾经也很犹豫,也是在跟孩子读《最美》的过程中彼此推动的结果。因为我虽然是文史哲出身的学生,却希望孩子能学理科,学科学、学技术,学一些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前端学科。历史这种学科,吃饱了饭挣够了钱,玩玩可以,万一孩子学得太投入,将来非得搞这个,实非我所愿。然而,经过这四个月来天天晚上固定的讲历史故事活动,我也觉得自己是想多了,这个只是历史普及,孩子也并未因为天天听这个,就减少对自然、科学等的兴趣,除了听故事、了解历史线,对未来的历史学习考试有帮助外,还收获了这些意外的好处:

第二:掌握到多种多样的人生套路。我有时候问闺女们“历史故事好听,还是童话故事好听”,答曰“历史故事好听,因为童话故事太无聊了,就是公主王子过上了幸福生活,要不就是没儿没女老夫妻有了个神娃!”我的乖,原来是嫌童话故事套路化,不新鲜。然而,“一切都是套路”,历史也一样是有套路的。破釜沉舟的套路玩过好几次,忍辱负重的套路玩过更多次,“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一代又一代的开国皇帝都在玩啊!韩信哭着说“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的时候不会想到,后面还有前仆后继的功臣被杀掉。历史总是惊人的重复,孩子们听到东汉,已经知道在信不过的人面前永远不要流露真实情感,在敌人说“来呀来呀”的时候一定不要追上去。因为这是历史,是真实的,不是被大灰狼吃了以后还能剖出来的故事,所以才是真正可以借鉴的。都说“读史可以明智”,等以后来到职场上遭人算计,可以在心里微微一笑“小贼,你这些都是老祖宗玩剩下的啦!”

第三:感受千样人生。人这辈子,只能活一次,但在书中,却可以活千百次。我们自然不愿意让孩子去经历乱世,那么也就失去了体会英雄辈出快意江湖年代的机会;我们终其一生可能都是平凡普通人,那么也就没有感受王侯将相英雄美人情感的可能。幸好我们还有书,有真的来过这个世界,真的拼过、爱过、哭过、笑过的人的故事可看。我家老大听故事的时候一定要站在胜利者的立场上,先问最后谁赢了,然后选择一个“她向着”的人,为的是最后不为角色伤心。然而随着故事的展开,人的情感往往自己说了不算,孩子会跟着故事情节走,跟着喜怒哀乐、患得患失,或得意忘形,或懊恼后悔,或意气风发,或伤心落泪。项羽霸王别姬,乌江自刎,在渲染了半个多小时的悲壮气氛下,早早就说要向着刘邦的大宝最终忍不住哽咽流泪。有这一滴五岁孩童的纯真眼泪,这本书也算没白买。

第四:正三观,练思考。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也就是说,呈现在后人眼中的史,往往是经过主观修饰加工的。虽然值得商榷,但历史的主观性,无论是记载的主观性,还是解读的主观性都是毫无疑问的,关键在于每个人自己的取向。我个人认为林先生的三观基本上是很端正的,既不腐朽过时,也不矫枉过正。如果说读史读史,读读热闹过去了,未免可惜。读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加以妥善的引导发挥和提问讨论,孩子们便可以借助历史故事,奠定非常端正积极的三观基础。

那么,究竟多大开始读史合适呢。我家五岁半开始读历史故事,我个人认为,这稍稍还是早了点,但以故事为切入呢,只要孩子不抗拒,也不是不可以接受。通过听我讲历史故事的小读者们的情况反馈,我觉得7-12岁的孩子似乎听得特别好,对里面一些隐含的更深的道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最早也不能早于5岁了。读完可以买一套漫画集让孩子自己读,比较有趣。

我家的讲法也说出来供大家参考一下:一天一个故事,以林汉达的中国历史故事集为蓝本,提前会做一些功课,对里面提到的成语、典故、名古文、后世诗词、人物评价、人物轶事做适当的拓展。其中一些节点要问孩子们的观点、意见和选择,一个朝代结束,进行一个总体的测试,以考察吸收理解的程度,再适时推进。对于一些过细的战役情节,以及过于纷繁的人物姓名,我有的时候会故意省略掉了,一切以保持孩子听故事的兴趣为前提,该恶搞的时候要恶搞,该穿越的时候要穿越。经过这一遍的串讲,我自己的收获也是无比巨大的,甚至超过自己在上学时学到的、感受到的。我想我一定会坚持下去。

关于最近读史的感谢,也就是上面这么多了,只是一家之言,毕竟历史真的真的是很主观的东西。然而说到底,中国的孩子,我真心认为确实还是要读一读中国的历史,功利点说,读史对学习语文的帮助极大,不光是典故知识方面,更加是作文思想方面。宏观点说,因为我们中华文化的根在这里,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优质历史的心得(案例21篇)篇三

首先,有效教学要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拴住学生的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历史教师要高度重视历史课堂上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力求做到营造气氛,触动学生的思维与情感,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空间上都很陌生。而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往往是他们熟悉的事。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应该把历史上的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挂钩,以此来拴住学生的心。例如人名、时间等历史要素,可以运用一些联系的方法进行传授或记忆的。以《评说》中的人物名字为例:康熙皇帝的名字叫爱新觉罗玄烨,就是“炫业”(谐音),意为“炫耀自己的业绩”;唐太宗李世民,何为世民?济世安民也;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绰号孙大炮,实为“中国的一座思想大山”,简称“中山”。再如历史时间,马克思生于185月5日,逝世于1883年3月14日,我们可以这样联想:马克思出生以后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响(谐音记忆法),他一爬爬山,爬到山腰去世了。他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要站得高看得远,到去世时还在爬山,其实马克思是坐在书房里的书桌前上“永远地睡着了”。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逝世,为了纪念他的贡献,312这一天后来成为中国的植树节。

教师的风趣幽默让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当他们由被动学转为主动学,热情参与课堂或进行思考、讨论、探索的时候,历史学科的有效教学才能得到保证。教师还可以适时设置悬念,巧用音乐、诗歌、图片、历史片断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第二,有效教学要用精彩的细节来打动学生的心。

生动的细节构成了生动的历史。历史是由无数精彩而鲜活的细节组成。教育家罗伯特特拉弗斯认为:“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历史老师应该是个会讲历史故事的人,一位优秀的历史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能把历史讲“活”的优秀讲述者,这就离不开具体的细节。细节会使学生激动人心,细节会让历史课堂更加丰满和栩栩如生。

历史人物大多已经逝去,但还是可以通过一些细节描写的展现而“动”起来的,就像是自己亲眼目睹、亲耳所闻一样。学生对于孔子这两千多年前的人物,有很大的距离感,有鉴于此,笔者在讲孔子这一课时,运用细节进行人物特写:“孔子器宇轩昂,身长2米多”,话音刚落学生个个瞪大了眼睛,我解释道:“据《史记》记载:‘孔子长九尺六寸。’九尺六寸用当时的尺寸,相当于现在的2。25米左右,身高和球星姚明差不多。”学生惊叹,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了,内心开始亲近这位和姚明一样高的孔子了。在讲印度圣雄甘地这一课时,笔者先给学生说了这么一件事:甘地乘火车外出,不小心一只鞋子掉到了车外,他没有犹豫,随即将另一只鞋脱下来,也扔出窗外。一些乘客不解地问他为什么,甘地说:“如果一个穷人正好从铁路旁经过,他就可以得到一双鞋,而不是一只鞋。”然后向学生提问:此事反映了甘地怎样的为人处事?学生畅所欲言,由此导入新课。此外,在课堂上讲一些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革命事业、大智大勇、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的革命事迹,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勤奋好学、刻苦磨练的小故事,获取这些历史人物的智慧,感受历史人物的魅力,由此来增强课堂实效。此外,在教学中也可以直接引用历史人物自己的言论、著述,或引用经典作家对该人物的褒贬之词,也是我们讲述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思想及性格特征的最好佐料细节。这些细节对于展示人物的个性,表现人物的精神,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有效教学要用真情实感的投入来憾动学生的心。

历史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情感教育优势。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瑰宝,可以说,没有一个历史现象,包括事件、人物等不包含着厚重的情感因素。新课改最大的亮点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确立。学生将知识转化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内心的体验的历史学习过程需要教师进一步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课堂中教师应具有高昂的教学热情,适度地坦露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憾动学生的心。

在历史课堂上若对学生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则会感染学生,形成师生间融洽的情感交流,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加深对历史的记忆与理解,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如讲述毛泽东一课时,笔者深情地朗读(或请学生一起满怀深情、慷慨激昂地朗读)几段不同时期毛泽东写的诗句摘录,如《沁园春·长沙》、《西江月·井冈山》、《七律·长征》、《沁园春·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去追寻伟人的光辉足迹、感悟伟人的雄滔伟略。讲邓小平一课时,跟全体学生一起唱响《春天的故事》,了解这首歌反映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体会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如讲詹天佑、孙中山、李四光等爱国知识分子,讲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史实等等,我们都要适当的感情投入,就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激起振兴中华的志气和热忱。教师精彩、感染性的语言能使学生如临其境,更能使渗透具有震撼性。

白居易曾言:“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师生心灵情感交流的过程。“一个教学过程一旦缺少了真实的交流、缺少了理解与感动,也就丧失了它应有的生机和活力。”特别是历史教学中更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真情实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适时、适度、适情的进行情感投入,通过自身的感受,心灵的启迪,心理体验,情感的震憾获得,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从而更好的发挥历史学科良好的育人作用,促进有效教学。

我是一位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也将努力思考,努力践行“有效教学”,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课堂。

优质历史的心得(案例21篇)篇四

《高师院校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指导》教学心得结合《高师院校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指导》一书和自己这段时间的备课经验,我对于自己的备课总结出以下流程:

一、首先就是要牢牢掌握教科书了。讲课前,你首先要做到的是对自己所要讲的内容的熟知,对每个单元的知识流程要把握,就比如我要知道我所要讲得这个单元的单词,语法,两篇课文,课本上的听力,课本上的习题等等,只有做到熟知整个单元的知识架构,才能全方位的讲出高水准的课。

二、参考与课本配备的教师用书,习题册。在讲课前,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参考有用的教材,有用的资源来拓展知识,来把握本单元的重难点。宽城三中在之前给我们这些实习生邮递了历史教材,同时结合自己在网上找到的pdf版教师用书,我自己在讲课前就会在课本上知识的基础上,去将与课本配备的教辅材料从头到尾看一遍,做一遍,以确保为学生拓展更多的知识。

三、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要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学生们的知识跟我们老师的知识是不一样的,有可能老师认为很简单的知识,学生们学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在备课中,我们应该清楚哪些知识应该讲,哪些不应该讲;哪些知识应该重点讲,花得时间要多,哪些知识是可以一句带过等等,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做到详略得当。

四、在备课时提前预想学生的听课效果、课堂氛围等等方面的问题。如果讲到一个比较难的知识点的时候,就要化难为易,为学生想到一些易懂的知识解释,以确保学生上课不会因为听不懂而走神。或者当内容枯燥乏味的时候,可以想一些笑点去调节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总的来讲,作为教师的我希望所准备的每堂课都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收获,虽然这个目标很难,但我们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优质历史的心得(案例21篇)篇五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今天学习历史,不仅为了了解过去,更多的是为了现在和未来,为了减少在现实生活中走弯路,为了更好地预测未来。而如火如荼进行的高中的新课程改革也恰恰赋予了历史这门学科新的生命力。作为一名高一历史教师,在我半年的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钻研教育方法,以及与同学生的亲密接触中,逐渐的了解到相关知识。下面,我就高一历史教学谈几点粗浅认识:

下面,我就高一历史教学谈几点粗浅认识:

1、充分利用教材,以党史为线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宏观掌握、理清线索,构建教材的总体框架。划分历史分期,在每个阶段弄清重大历史事件,讲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拓展。我们常说,老师和学一是一捅水和一滴水的关系。为了使学生学到一点知识,老师必须把与此相关联的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比较,知其来龙去脉。

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教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多用讲解法,讲清重大事件发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及其地位,对于每章每节,讲清前后联系,每章一总结,一复习。

2、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尽可能地再现当年的历史画面。

3、表格式教学法。历史教学中,重大历史事件的比较,可以用此方法,一目了然。如《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1942年与1957年整风运动的比较等。

1、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男同学喜欢学习历史,认为这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将来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女同学不喜欢学习历史,认为过于古板,缺乏人情味,在高一历史多次考试中,不及格的同学中,2/3是女生,而在高二文理分科时,这些不及格的女生大多学习文科。所以,我就要求他们熟记课本上的历史知识,再慢慢认真体会、领悟。因为女生的心细,而历史又多要求记忆。

2、每月考一次,征求学生意见一次,了解学生的心声。

3、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消除“木桶效应”。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让所有差生都变成优秀生,是不现实的,但让他们都有提高,总是可能的。经过努力,差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提高。

1、加强课堂管理。

2、按时收交作业。

3、月考结束后,督促退步者找出差距,寻找原因。

4、重视每次考试,考前认真地复习。

5、设立会考倒计时牌,警示学生。

6、各班建立历史学习互帮互助小组,由每次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每次考试过后,重新总结一次。

优质历史的心得(案例21篇)篇六

一、对历史新教材的认识。

原来的材料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内容多、程度深、观念陈旧等问题突出。而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新教材,围绕三个维度尤其把情感目标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以学生发展为主”。我们从教材的使用情况认识到,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确实是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论作为整套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经过比较,笔者认为,新教材与旧教材有以下几个显著的区别。

1.课文设计独具匠心,突出了以学生为主题的教育理念。这套教材在课文设计和编写体例上独具匠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纠正了教材只是教师“教本”的片面做法,而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

教材每课的体例大体包括:导语(传说、故事,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文、坚排的资料(增强历史真实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材料阅读”(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供学生自行阅读)、动脑筋(生动有趣的问题,使学生的思想机器开动起来)、活动与探究、课后自由阅读卡(把课堂教学与课后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与技能,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几个学习栏目。这样的课文设计和编排,使新的历史教科书真正变成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学本。

2.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一套教材切实贯彻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课文中特意设置了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栏目;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每一个学习单元都设有活动课,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这是对传统教科书的重大改革。活动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可读性。在注重课程内容改革的同时,本套教材在课文的呈现方式上,注重图表的有效运用,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适宜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大幅度增加了历史知识表述中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遥远的历史有一种切实的感受,真正做到融科学性、思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

4.历史主线清晰,学习主题明确。如七年级上册内容,每个单元的题目就是几个朝代的特点;八年级上册,每个单元一个主题,条理非常清晰,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这一体系下,新的初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构建,基本消除了现有历史课程中存在的“难、繁、偏、旧”现象,适应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二、使用新教材带来的变化。

新的课程体系给教师留出了充分的驾驭教材的空间和余地,而新课标的目的也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们受到很好的教育,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格。因此教师、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观念、行为、角色都要随之发生变化。经过一年多的课改实验,我们在听课、教研中感到了以下几点突出的变化。

(一)教师的变化。

1.从准备情况看,实验区的教师现在都感觉到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使命感,不研究,不更新就适应不了新的教学,所以争当新课程的研究者。许多教师积极开发利用教育资源,尤其是校外教育资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有的历史教师为讲好一节课,为把课上得更生动形象,为制作好多媒体课件,不惜代价或自己到市里参加计算机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或自己买一些与历史教育有关的光盘,如有关秦始皇的历史片,有关辛亥革命、长征及抗日战争等的大型历史记录片,它们既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

2.从新课导入看,引入形式丰富多彩。现在听历史课不再单纯是教师一上课就带领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然后再讲新课。现在光是新课的导入就很精彩,除了复习旧课式导入、提出问题式导和外,很多课都引用了诗词式导入(如讲“红军不怕远征难”,就播放毛泽东的长征诗),播放乐曲式导入(如讲“九一八事变”,就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图片赏析式导入(如讲秦始皇,就采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华清池、兵马俑的图片),还有的教师讲文化内容时配以古筝曲,效果也很好。总之,用这几种形式导入新课会很快带学生走进历史,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从教学方式和方法来看,条件好的学校,可以用上多媒体教学,内容编排灵活,形式新颖,课件制作精美,直观性很强,课容量大。受条件所限,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学校,经过教师努力也能把课上得精彩,吸引学生。无论哪种方式方法,在新课标、新理念指导下的新课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

在课堂上既有小组讨论(常用形式),又有游戏、角色扮演、抢答竞赛等形式,教师能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也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在教师钻研教法的同时,还注意遵循新课标中“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的要求,在授课中注意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如注意让学生列表进行纵横比较、中外对比,注意引导学生读图、填图,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运用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某一问题,并能用所学内容解答与材料有关的历史问题,等等。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体系,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生活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学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某些内容的分角色抢演,某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资料搜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评价等,都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的新思路、新点子不断被开发出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感受与体会。

经过一年多的课改实验,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么多的变化,教师已经认识到自己就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实施者和研究者,教师主动研究教学的积极性和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精神都明显提高,并敢于向学校领导和教研员提出问题和建议。在平时不断整理自己的心得体会,有的还写出了很好的论文。随着教师教学行为角色的变化,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敢于提问题了,敢于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了,愿意学历史了,会引经据典了,真正做到了学生心灵开放,个性张扬,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确实在向创新型人才转变。学校领导、家长都在关心新课程改革,社会各界都在关注新课程改革。我们肩负重任,愿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与课改一同成长前进。

四、疑惑的问题。

1.有些章节删去的内容太多,出现前后脱节的现象,建议设置成阅读材料,以增强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例如:七年级上册中,《北方民族大融合》一课,提到十六国比较突然,因为以前没有提到过。再如,八年级上册《抗日战争》一课,对国共战场的叙述不太明了。另外,讲到近代民族工业中的三座大山时,对于其中的官僚资本主义,由于之前删去了相关的内容,学生较难理解。在侵略史的内容里,现在去掉了中法战争,另外还有香港问题,使得我们有时觉得出题很难。

2.个别动脑筋、活动与探究题目设计偏难或者比较抽象,学生很难找到解决的办法,又苦于身边没有可查寻的资料。另外,一课中动脑筋、活动与探究题目有的偏多,建议设置适量的中心题目,便于更深入地探究。

3.教材中坚框的内容,大多都是古文,有些确实有难度,教师也难以解释,或者很耽误时间,建议教材书下面最好有一些明确的注释。

优质历史的心得(案例21篇)篇七

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求识记的知识很多,在日常教学中,为了很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我采取的措施是,每节课在讲新授课前,总是进行小测验,不合格的同学要受到一定的惩罚。记得有一次测验时,有一名同学早做了“准备”,当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动”时,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边,轻轻的在她的桌上点了三下,这三下既有对她行为的提醒,又有对她行为的“包庇”,公布于众与尊重暗示中我选择了后者。她当时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从这件小事之后,楼道中擦肩而过中多了一双真诚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后的测验中没有再发生过作弊现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所以即便学生有错,也要给学生留有余地,也要丝毫不怀疑他们自省和改正错误的能力,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历史知识需要记忆,但更需要的是理解和融会贯通。历史教学的关键并不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历史知识,更主要的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克服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好教材和社会生活素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材料中发掘信息、识别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养成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针对性和全面性。

大家知道历史知识点纷繁复杂,按教材表述来记忆,学生们感到难度很大。能不能不拘泥于教材,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况,我尝试了编口诀的方法,对教材大胆创新,删繁就简,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核心的内容。我感觉这种方法简单实用,我就在《中国古代史》的第一节课介绍给学生,并鼓励学生编出更好的口诀来。比如中国古代史中先秦时期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章,在学习群居的原始人群的情况以后,正当同学为记忆这节课的内容而发愁的时候,我告诉学生,其实历史知识是死的,但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却可以是灵活多样的,老师记忆这段历史也觉得很费劲,所以老师就想到了编口诀的方法,编出这样一个口诀,大家看看行不行。

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学生。我班的xx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在我教他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几乎没注意到他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好像也改变了他自己。那是一次课间操,由于下课稍微晚了点,学生都急急忙忙的往外挤,我站在讲台上,维持着秩序正好门后面的拖把倒了,学生光顾着挤,没有注意到横在地上的拖把。

这时,xx同学挤了过来,告诉大家看着点,别绊倒。然后拿起来了。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做完操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xx同学,并尽力赞美了他关心ji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他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很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

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ji体氛围。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优质历史的心得(案例21篇)篇八

历史课是我自小就喜欢的课程,长大后我也如愿当上教师并教授学生的历史,历史组教师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历史课这门课学起来很有意思,虽然有些人经常记不住某些历史人物和某些事件发生的朝代,但是这是极个别的现象,历史课就是应该积极努力的学习的。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文明古国,期间不知道发生了多少事情,有多少人物和事件的秘密值得我们去探寻,去搜索。

本学期以来,我们历史组教师围绕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理念组织教学,积极探讨和尝试适合历史学科及我们学生现状地实用教学模式,通过一学期的历史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对历史课堂中某些教学行为进行深入地探讨和总结,下面就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发表一下看法,不妥之处还请领导和同事们指正。

一,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能走进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我认为,历史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目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从头到尾地演绎课件,很难突出教学重点,浅化难点,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且很难在稍纵即逝的信息中把握一节课的知识结构,线索及要达到的目标。其次,要合理安排。多媒体所用的时间过长,频率过快,不利于实现师生互动,教师没有时间搜集学生反馈来的信息,学生要不停地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适应,来不及对知识内容做深入细致的思考,事实上他们真正参与课堂的机会被多媒体剥夺了。再次,要调动学生。任何教学手段的使用都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总之,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

二,在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基本的历史知识包含重要的历史史实和基本历史线索两部分。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具体的历史知识的同时,才能形成历史学习的初步能力,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才会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做人态度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离开知识空谈能力和方法只能是缘木求鱼,工作总结《历史组教师教学改革工作总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历史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

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外,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与学生一起去寻找真理,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四,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历史教学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老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整个过程必须切实地让学生学到知识,提升能力,陶治情感,切不可只为热闹,华而不实,最后让学生竹蓝子打水一场空。

五,创造互动式课堂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

常言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起新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的民主,开放的同时,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但如若对学生放任自流,不加约束,不仅会影响课堂效果,而且会造成班集体松散。

优质历史的心得(案例21篇)篇九

2017年1月21日,市教研员来我校观摩指导,对我们进行了新课改下的教学指导,我受益匪浅。

做好本职工作,创新教学,高效课堂就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方法,形成历史思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看教科书,主要是教给学生查找、阅读历史材料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读书,懂得如何利用书,怎样从阅读中获取大量的历史信息,把书本看“薄”,然后再由“薄”到“厚”。

教师应重视学生听课能力的培养,争取在每节课上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1)指导学生学会听课,要听关键语、听重音、听提示语、听重复语;怎样做到当堂领会和巩固,尝试记忆等。

(2)指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要积极思考,勇于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如何进行课堂讨论,积极发言和听取他人的见解等。

让学生懂得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在教师指导下讨论和解决问题,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

历史注重时间、事件等横向、纵向线索的联系,因此,历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找出历史的规律和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帮助他们构筑起整体的知识结构,变学生被动地吸收为主动地学习,变机械的知识传授为一种能动的能力训练。给教师的几点建议:1、用心关注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让学生感觉到指导关怀。

2、教师要接触新史观。

3、多读书、读好书。

4、必修落实三维目标。

5、构筑逻辑严谨的体系。

6、善于选择材料、积累材料、认识材料,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优质历史的心得(案例21篇)篇十

一:“帝王将相宁有种乎?”——陈胜。(语见《史记》。)。

这句话虽然有时候也是革命性的,但更多的时候却是破坏性的。因此,这句话也就成为后来中国历史上一切社会暴力的发动机。它是爆炸中国社会纵向基础的炸药,一次次破坏了中国社会整体结构的稳定。

在同一个时代,有三个人说过类似的话。项羽说的“彼可取而代之”,体现了一个贵族子弟的自信。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此耳”,体现了一个小官僚对豪华奢侈的向往。陈胜说:“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体现了一个生活在低层的农民的悲愤。

二:“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刘备、关羽、张飞。

虽然这句话不见于史书,但历史就是这么传说的。所以也就几乎成为历史了。

这句话虽然很朴素,很平凡,但却是最真实的反应了横向贯穿中国社会的“义”的哲学。这句话不仅仅可以用来说明友谊,也经常可以被用来描述爱情。虽然也经常成为帮派或者黑社会的信仰,但更多的时候还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和友谊。包含在这句话里的“义气”哲学,就是中国历史上人与人之间维系横向关系的纽带。

排列在前两位的这二句话,一纵一横地刻画了中国社会的特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

这句话讲述了一个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辩正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因果关系,也就是中国历史变换的契机。

中国历史之所以能够稳定的原因,就在于人民大众能够和谐地“载舟”;而中国历史之所以动荡的原因,则因为人民大众风起云涌的“覆舟”。

中国历史上每一次的朝代更迭,都是对这句话的再次注解。

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这句话见于诸葛亮的《后出师表》。虽然《后出师表》有可能是后人伪托的,但这句话却真实地写照了诸葛亮的一生。也因此而成为中国文人官僚的精神追求。

这句话是“只求过程,不计结果”的这种心态的自然流露,“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对这句话的自嘲。

五:“如果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桓温。

这句话浓缩了中国历史上的所有丑恶,也是中国官场文化最卑鄙行为的能源。它成为了滋生社会邪恶的恒温土壤。不管是任何方式的对这句话的赞同,都应该成为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上的理由。

这句话的原文是:“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载耶?”最初说出这句话的人虽然是晋朝的一个将军,但后来却被读书人广泛引用。

第四第五这二句话,都是后来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流传相当广泛的名言,这二句话分别从两个终端描述了中国古代活跃在上层领域的精英们的思想追求。

诸葛亮是历史上著名的首相,以贤著称,而恒温是一个手握实权的将军,颇有功名。说这二句话的人虽然文武不同,但它们却刚好代表了古代的精英分子的不同追求,要么是“鞠躬尽瘁”,要么是“遗臭万年”。不过虽然是“遗臭万年”,有人的却自以为“纵做鬼,也幸福。”

六:“精忠报国。”——岳飞。

其实这句话和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个意思。但因为这句话是武将说的,所以听上去更直爽一些。

文臣的“鞠躬尽瘁”,武将的“精忠报国”,支撑了中国历史的沉重脊梁。

七:“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这句话虽然说的是个人行为,但听上去比“精忠报国”大丈夫气概还要更浓一些。所以也显得更豪迈。

说自己而不说国家大事,却只让人见其英气勃勃。但由于说得比较委婉一些,所以不如岳飞的“精忠报国”为大众熟知。

八:“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曹操。(语见《三国演义》。)。

这句话是曹操成功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自私自利的人的真实心态。曹操虽然是个十分有才能的人,却也是一个性格十分恶劣的人。

所以历朝历代为曹操翻案的人基本上也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虽然富有才能,但人格却很卑鄙。他们希望通过为曹操正名的机会,为自己的种种丑恶行为辩护。曹操也就因此而成为中国上自私自利者的教主。

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和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同,和岳飞的“精忠报国”也不同;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是一种为名誉而个人奋斗的意识流露。

这句话和前面的那一句“如果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是二个极端。“如果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是对历史的反动;“人生自古谁无死,流取丹心照汗青”则是对历史的正动。

十:“莫须有。”——秦桧。

这句话浓缩了中国历史上官场的一切黑暗,也使得法律的神圣成为一句空话。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载舟覆舟的过程,就是因为有这“莫须有”三个字在作怪。所以这三个字,就成为历史上所有的皇朝走向腐败的催化剂。作为皇帝的李世民,只知道水能“载舟”、“覆舟”,却不知道水从“载舟”到“覆舟”的过程的转变是因为什么原因。

其实,历朝历代的官场政治斗争的起因就是因为这个“莫须有”,结果也是由于这个“莫须有”。这个“莫须有”,就成为历史行船的航道上的一块巨大礁石,当一块块的巨大礁石布满了航道时,翻船是免不了的了。

秦桧到底是个宰相,聪明人,只一句话就概括了官场的特征。作为这三个字的正确实践者,秦桧的人品官品也可想而知,就凭这一句话,任何为秦桧翻案的徒劳就显得多余。

有了这个“莫须有”,躲躲老猫可以死,喝喝开水可以死,睡睡觉也照样可以死。

讲了这十句话的人中间,有二个皇帝(刘备、李世民),四个王(陈胜、曹操、刘备、李世民)、四个宰相(曹操、诸葛亮、秦桧、文天祥),五个将军(霍去病、岳飞、关羽、张飞、桓温),二个状元(秦桧、文天祥),一个农民(陈胜)——其中一部分人的身份有重复。总结一下这十句话的标签就是:帝王将相,状元农民,(异族入侵),成者为王。

不要看中国历史洋洋洒洒,长达五千年;据说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翻起”。然而几千年的历史翻滚变化,基本上也没有超出这十句话的范围。理解了这十句话,你就理解了中国的全部历史。

优质历史的心得(案例21篇)篇十一

在历史长河中,人性改变了多少呢?从理论上讲,是一定会有所变化的,自然选择就已经假定了它既会作用于生理变化,也会作用于心理变化。然而,从已知的人类历史来说,人类的行为却并未发生多大的改变。

在不同的阶级之间,也不会有人性的不同:穷人和富人都有同样的冲动,只不过穷人没有什么机会,而且技能太差,没有机会实现他们的本能冲动而已。历史也清楚地表明了一件事,获胜的反叛都会采用他们过去习惯于谴责的方法。

人的演化一直是社会性的而不是生物性的,也就是说,人的进化程度不是经由物种遗传变异,而主要是因为经济、政治、智力和伦理道德的革新,通过模仿、习俗和教育的力量,个别地或者一代代地传递下去。

智力是历史中一种重要力量,但是也可以是分裂和破坏的力量。每100种新的思路,其中至少有99种可能连它们试图替代的那些旧传统都不如,因为这些习俗是无数代人在许多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智慧与经验的结晶。

那些抗拒改变的保守派,与提出改变的激进派具有同等的价值——甚至可能更有价值。新的观念应该被听取,因为少数新观念可能有用。但新观念必须通过异议、反对以及轻蔑的研磨。经过这样的对抗,才能产生充满张力的创造性力量,才能带来富有活力的发展,才能产生整体隐而不彰的基本统一与运动。

优质历史的心得(案例21篇)篇十二

本学期我认真阅读了《新课标》和《新课标解读》,通过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对初中历史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原来的材料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内容多、程度深、观念陈旧等问题突出。而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新教材,围绕三个维度尤其把情感目标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以学生发展为主”。我们从教材的使用情况认识到,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确实是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论作为整套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经过比较,我认为,新教材与旧教材有以下几个显著的区别。

1.课文设计独具匠心,突出了以学生为主题的教育理念。

这套教材在课文设计和编写体例上独具匠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纠正了教材只是教师“教本”的片面做法,而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教材每课的体例大体包括:导语(传说、故事,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文、资料(增强历史真实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材料阅读”(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供学生自行阅读)、动脑筋(生动有趣的问题,使学生的思想机器开动起来)、活动与探究、课后自由阅读卡(把课堂教学与课后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与技能,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几个学习栏目。这样的课文设计和编排,使新的历史教科书真正变成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学本。

2.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

这套教材切实贯彻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课文中特意设置了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栏目;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每一个学习单元都设有活动课,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这是对传统教科书的重大改革。活动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可读性。

在注重课程内容改革的同时,本套教材在课文的呈现方式上,注重图表的有效运用,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适宜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大幅度增加了历史知识表述中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遥远的历史有一种切实的感受,真正做到融科学性、思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

4.历史主线清晰,学习主题明确。

如七年级上册内容,每个单元的题目就是几个朝代的特点;八年级上册,每个单元一个主题,条理非常清晰,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这一体系下,新的初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构建,基本消除了现有历史课程中存在的“难、繁、偏、旧”现象,适应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新的课程体系给教师留出了充分的驾驭教材的空间和余地,而新课标的目的也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们受到很好的教育,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格。因此教师、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观念、行为、角色都要随之发生变化。

(一)教师的变化。

1.从准备情况看,教师现在都感觉到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使命感,不研究,不更新就适应不了新的教学。

许多教师积极开发利用教育资源,尤其是校外教育资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有的历史教师为讲好一节课,为把课上得更生动形象,不辞辛苦制作多媒体课件,这样既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从新课导入看,引入形式丰富多彩。

现在听历史课不再单纯是教师一上课就带领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然后再讲新课。现在光是新课的导入就很精彩,除了复习旧课式导入、提出问题式导和外,很多课都引用了诗词式导入,播放乐曲式导入,图片赏析式导入,总之,用这几种形式导入新课会很快带学生走进历史,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从教学方式和方法来看,条件好的学校,可以用上多媒体教学,内容编排灵活,形式新颖,课件制作精美,直观性很强,课容量大。

受条件所限,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学校,经过教师努力也能把课上得精彩,吸引学生。无论哪种方式方法,在新课标、新理念指导下的新课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在课堂上既有小组讨论(常用形式),又有游戏、角色扮演、抢答竞赛等形式,教师能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也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在教师钻研教法的同时,还注意遵循新课标中“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的要求,在授课中注意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如注意让学生列表进行纵横比较、中外对比,注意引导学生读图、填图,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运用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某一问题,并能用所学内容解答与材料有关的历史问题,等等。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体系,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生活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学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某些内容的分角色抢演,某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资料搜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评价等,都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的新思路、新点子不断被开发出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深切感受到这么多的变化。随着教师教学行为角色的变化。学生也变得敢于提问题了,敢于主动回答问题了,也愿意学历史了。但是对于新课程改革。我们肩负重任,愿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与课改一同成长前进。

优质历史的心得(案例21篇)篇十三

一、本学期教研工作基本情况:

教研工作究其主旨就是教学研讨工作,其目的在于用集体的智慧高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用集体的智慧打造团结和谐的教研团队,用集体的智慧共同成长起来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历史教研组与学校发展目标相切合,积极推进以自主学习,合作育人,活动育人为主要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原来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以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把课堂变成学生幸福的乐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当然这与全组老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现就本学年的教研工作做一总结。

二、确立本学期工作重心:

根据教育教学规律,以市局教育教学精神为依据,以学校的教学管理理念为依托。

三、改进措施及成绩:

(一)积极贯彻上级、学校教育工作精神。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基本做到了以的精神状态站上讲台,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上好每节课。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的世界历史知识。

(二)继续推进课堂改革,积极实践。我校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已初具规模,成效卓著,在此基础上,学校力主继续深化,历史教研组积极响应,本组成员在学校的高效课堂赛课活动中,积极准备,勇于实践。

(三)加强教研组的教学研究,“精”制导学案。有“本”可参,有“案”可寻。一份好的导学案不仅能够引领学生高效自主学习,对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学期,教研组的各备课组员都能以高度负责精神,积极参与集体备课,不,不限地,随时随地作研讨,做到自觉、合作、有效。共同制作导学案,做到精备、精练、精讲、精评。认真备好每节课。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拟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及内容进行精心的安排,认真编写好师生共用的讲学稿。在每一课上课前,认真备齐相关的教学资料、地图、教具等,都做到了“有备而来”,课后及时对该课进行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四)加强教研组的教学理论学习,积极参与上级的教学技能比赛,教学设计比赛。

(五)加强备课组的备课研讨工作,以备课组为龙头带动教研组整体教学工作。历史教学容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这一直是个值得思考的主题。为此,历史备课组在改革教学模式的前提下,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经常性地讨论,研究阶段性课堂学习重点,做到教学要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才能有目的性。思想要永远走在工作的前面,老师的工作要永远走在学生的`前面,考试的准备要永远走在中考的前面,我相信,只要有心,我们都是无愧于老师这一称号!

四、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一年的课堂教学改革中,虽然卓有成效,但仍然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以课改还要继续进行,永远没有的一节课,只有更好的一节课。

(二)教研组的各位成员之间的默契性还要进一步磨合与加强。

(三)教学教学的各种工作上升到理论研究的高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总结:

群策群力,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也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教研组建设势在必行。

优质历史的心得(案例21篇)篇十四

开展教学活动要有浓厚的学习气氛,如果只靠教师的讲解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承受,因此,要注重营造历史教学气氛。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然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机械地讲解教材内容,学生那么被动地承受,课堂气氛沉闷,根本谈不上营造教学气氛。对师生来说,开展历史教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虽然我国提出素质教育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但从目前的教育体制来看,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仍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而且,历史课成绩仅占中考总分的10%,学生便认为历史学得再好,在中考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太大,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在历史课上学习其他科目或做其他学科的作业。在这种状况下,历史课根本起不到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文化内涵的作用。并且,在教学中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创设教学情境等新颖的教学方法很少在历史课上应用,学生感到历史教学枯燥乏味,致使缺乏足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由于历史科目是传统意义上的小学科,因此大学中历史专业招收的学生相对较少,从而导致中学历史专业的教师较少,好多学校的历史教师都是由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或由年龄较大的教师代课,由于缺乏专业根底,他们完全按照教辅讲解历史知识,有时不能突出教学重难点,甚至有些教师根本不能胜任历史教学工作,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不好,教学效率低下。

在新课改形势下,要想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就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对历史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走出认识上的误区。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使学生从思想上对历史学科引起足够的重视,感受到学习历史带来的快乐,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如让学生扮演书中的历史人物,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通过开展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历史题材的影片、带着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乐学、善学、爱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多种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念和方法的转变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优质历史的心得(案例21篇)篇十五

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学科要求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相对减少,而更注重的是学生学习历史时的基本技能、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与学的双边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养成学习历史的习惯、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成了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下最迫切的任务。

历史知识信息的传递就是指由历史教师将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如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系统地归纳出来,在与学生互动的基础上经过讲解、讨论、交流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这就是我们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常规课,具有以下特点:

传统历史课堂一般是按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构建的。因此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把历史知识系统地归纳,按一定的时间或人物或事件来安排讲义,学生也按相应的逻辑来理解、记忆,相对来说学生是比较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在高中阶段历史基础知识学生是易于接受的,他们通过自主、合作、引导学习等多种手段能达到一定的了解与理解,自主合作学习始终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他们制订学习目标、学习进度,让他们提出学习中的疑惑并讨论与让教师来最终消除疑惑,这种学习方式就避免了重复讲解,因材施教,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以何种形式的讲授新课,都要求对基本历史史实的了解与掌握,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和掌握基本的学习历史的方法。

历史常规课与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相结合,通过学生的各种活动来展示新的课堂设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以下几点应注意:

1.让学生学会知识点的归纳方法和掌握不同的归纳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学生需要养成“想学”到“会学”甚至“乐学”的习惯,让教师从不厌其烦的讲授中真正解脱出来。例如:师生共同归纳“春秋战国时期前后生产工具的变化”“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以及“从生产工具的进步到生产方式的变革再到社会变革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归纳以上几个问题,学生便深刻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合作学习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历史课改的目的就是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始终落实到平时的课堂教育教学中,通过学习培养高中生健全的人格,确立他们积极进取的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夯实基础,提高设计能力。

中学阶段的知识都是相辅相成。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落实基本的历史知识,理清知识脉落,可按时间、人物、事件等。同时注重引入新的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如引导学生编顺口溜来记忆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等,多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影视作品等手段来让学生从视听感观上认知世界,知识来源于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

一线历史教师对知识传授必须有一定的深度,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准确与科学性,只有准确、透彻掌握概念,才能对历史现象与历史事实理解深刻。如在讲:世界近代史上册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时,只有让学生对资产阶级革命有整体概念,才能深刻理解当时背景下的历史事件、人物。在进行知识讲解时除了让学生分析历史事实、历史现象或历史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师生能如此清晰地勾勒出资本主义革命的前因后果那么整个教材的内容就清晰地融为一体,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有的放矢、水到渠成了。

在日常的一线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兴趣是学习的永动机,只有热爱学习历史,才能在持久的学习热情中获得能力。历史是前人生活的再现,有前人成功与失败的经历,是人类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正是现实中历史学习的意义所在。因此平时的课堂中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选择与具有代表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运用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并非过眼云烟,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例如:学习“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时,苏德签订条约,为防止德国入侵,做准备,加强开发东部,为苏联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是常规课,还是新课改下的素质课堂,只要能让学生在乐学中深刻理解知识,充分运用历史的经验、教训,这也就达到了历史教学的最高目标。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准,把传统的课堂知识讲解与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相结合,相信学生的成绩定会突飞猛进,教师会从繁锁的课堂讲解中解脱出来,新课改的春天必定尽早到来。

优质历史的心得(案例21篇)篇十六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和学院的徐怀书记一起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史》。回观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一句毛主席的词在脑海中浮现“看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不容易的,走过的路程更是艰辛的,在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华大地千疮百孔,满目苍痍,饿殍满地,内有军阀连连混战,外有帝国主义炮火轰打,但是,为了解民众于倒悬的党的创始人们,伟大的革命先烈们,顶住了重重压力,于1920xx年创立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在这92年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探索救国之路,成成败败,经历了许多坎坷,走过了许多弯路,但是我们的前辈从没有放弃过,就算只剩一丝希望,也要用尽全身的力量把它握紧,直到胜利的光芒洒落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这一切无不证明了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建国初期我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但是在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和谐发展的中国。

面对滚滚前行的历史车轮,从1949年建国到20xx年中国从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成功,从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一穷二白到今天成功承办了奥运会、世博会,取得的成就和发展令世界瞩目。回顾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党的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党的建设性始终是贯穿党的建设的一条红线。在战争年代,我们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推进党的建设,开辟了中共特色的革命道路;当时党的先进性表现为: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第一线,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直至革命斗争的最后胜利;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科学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今天我们的中国人民在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阔步前进。

今天我们作为新生代的大学生,学习党史,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学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就是为了汲取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充分借鉴历史,解决生活中的新问题、新毛病。

水是生命之源,上产之要,生态之基。而共产党与我们来说就如同水一般的重要。

我们的党至今已走过近92年历史了,已经发展为拥有8000多万党员、执政60多年的世界最大政党。在党的领导下,目前我国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连续多年发展速度为世界第一,这一切主要得益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及时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虽然还没写成,但是,我是这一时期的全程见证者、党的政策受益者、国家建设参与者,我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人民幸福安康,因而我将坚定不移地永远跟着党,并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贡献绵薄之力。

优质历史的心得(案例21篇)篇十七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8、9、10三个班的历史教学,经过一年的事历史教学工作和国培培训,对历史教学的内容结构、知识体系、目标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有了一定的了解,理论联系实际,边学边教。经过本学期的努力和探索实践,在业务知识掌握上、新课堂的构建上及学生的知识水平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业务知识学习方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深感知识的匮乏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教师教师应该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和时代的引领者,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时俱进,否则就out了。为此,我自主钻研业务知识,看与历史有关的书籍和教育教学方法。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坚决不打无备之仗。坚持听课,听先进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从而我的业务知识水平有很大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我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新课堂的构建上。

新课堂的构建上,坚持运用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理论,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健全制度、坚持分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堂的构建,分组教学是关键,制度是保障,灵活多样的环节设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通过实施分组教学以来,我感觉确实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能现在看起来有些耽误好学生,可时间久了,对全体学生都有好处,能培养优等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能帮助差生提高成绩,但是也存在不会还不学的学生,这是分组尝试路上的老大难。也是教学中的困惑所在。

三、学生成绩。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知识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在几次的考试中有了良好生,这是上个学年没有的。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进步,这与我对本年级的教学设计和能力培养相协调的。

四、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构建新课堂方面存在问题没有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核心精神,仍然习惯于控制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虽然在学习新课程的精神中意识到了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潜意识中仍然习惯于把课堂看成是我们自己崇尚自由、自主的场所,担心把自由、自主还给学生以后,自己就失去了自由、自主。升学考试的重压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愈来愈重,迫使我,愈来愈背离教育的本质,以图牢牢地控制学生。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但也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让学生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把课堂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会,让他们了解历史,喜欢历史。总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是待解决的问题。

努力方向: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本学期,新课堂构建初见成效,成绩也有所提高。但是无论成绩的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形成模式。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尽力打造历史高效课堂。

优质历史的心得(案例21篇)篇十八

7月13—14日,我参加了在银川市第九中学举行的为期两天的20_年宁夏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会。本次教材培训内容详实,高屋建瓴,对当今初中历史教学及新教材的使用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第一天,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编写人员张静老师针对部编新教材作了全面又细致的说明,从新教材的编写背景和经过,新教材的内容、体例及重点核心,以及如何使用新教材进行了具体的解读,让大家明确了教材改革的方向。我也收获颇丰,尤其是对新教材的特点有了深刻的认识:

点线结合,呈现历史整体面貌。这次部编历史教科书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编写,“点”是指重要的历史史实,“线”是指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线穿点,以点连线,使教材内容依据人类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并且贯通解释了中国古代史上各个发展阶段以至整个古代历史的整体面貌,这就构成了我们习惯上所说的“面”。这样,就能收到“点线结合”,“以点带面”的功效。

精心谋划,构建教学完整平台。新教材在每一单元的前面都设有单元导语,概述本单元的内容。如: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其功能主要是呈现一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课标所要求的主干知识。除此还有课文前设,课文旁设,课文后设等,这些课文辅助部分的栏目设计,是新教材作为“教本”与“学本”相结合的体现,拓展了教材的信息,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可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学生的思考和阅读,为师生提供了开展教学活动的契机。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如何运用这些栏目引导学生的学习,以发挥出各类栏目在教学实际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

重要问题,准确阐述正面教育。在编写和审查部编历史教材的过程中,处理一些重要问题的表述时,既要符合历史实际,史事准确,更要符合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学生有正面的教育意义,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

这个问题,既关乎历史观,又涉及到历史发展的主线,所以我们一线教师在分析教材、使用教材时需要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应正确的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客观的理解,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使历史教育的功能很好地发挥,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科学、正确的历史意识。

史料教学,培养学生证据意识。张静老师还给我们带来了一节录像观摩课,这节课注重史料的解读,应用史料教学,扩展教材内容,给在座老师以深刻的启发。我们知道历史教学离不开史料,尤其是课本中提供的丰富的文字材料和地图插图,经过长期的验证,这些材料对课堂教学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史料的运用,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分析史料,并学会概括提取有效信息,使材料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学生史料论证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第二天,北京汇文中学历史教研组组长丁丁老师针对部编新教材七年级历史课例进行了评析。丁老师的讲座充分结合历史课堂及教材的实用性,并结合一系列典型的教学案例加以阐述,给与会者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具体的实施建议,尤其是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丁老师带来的《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与《辽、西夏和北宋的建立》等四节示范课各具特色,教学方法先进,教学流程清晰顺畅,问题设计独特而巧妙,师生互动积极而热烈,知识点落实到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高效课堂。这四节课,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与我们分享了使用新教材的体会与经历,引发了我们对如何使用新教材的深刻思考,我相信,我们将与新教材共同成长。通过具体的课例分析,我更细致的了解了教材的编写思路,也清楚的意识到这套教材将给我们一线教师教学带来更多拓展的空间,我已经迫不及待与新教材美丽相遇。

这次部编版历史教材在呈现方式、学习要求等各个方面与《历史课程标准》高度契合,与过去的教材相比,它有一些新的历史教育理念。这些新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吸收了多年来历史教育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强调基本史实的同时,更注重通过历史学科的教育达到“育人为本,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历史学科的文化内涵。

两天的培训活动,我仔细聆听认真记录。通过学习,我开始真正感悟新教材的新理念;通过学习,我沉寂的思维被唤醒;通过学习,为我打开了一个个新的视角。新教材培训,引领我们每一位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切实用好教材,激励我们成长为掌握教学真谛的优秀教师。不需扬鞭自奋蹄,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不断前行,相信前进的路上,风景会更加美丽。

优质历史的心得(案例21篇)篇十九

《历史》是一本著名历史学家胡士托夫的经典之作,它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欧洲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时代。读完这本书,我被它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度的思考和精湛的文字所吸引,对历史的认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下面就我对《历史》的学习体验进行分享。

第二段: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

《历史》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启示就是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历史并不是孤立的事件,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阶段。由此,我理解到了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需要将一些片段性的事件,组合到一起,并对其它事件产生的影响力进行全面地分析。有这个认识后,在阅读历史的过程中,我可以跳脱个别事件的单独解析,把握历史的阶段性与整体性。

第三段:区分正误和权重。

了解历史的正确性对于学习历史而言是首要的,何为真正正确的历史?这就需要我们去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重要性及其后续影响。在阅读《历史》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明确了历史事件的正误和权重,能够更清晰的分辨历史事实,避免历史钻牛角尖。举个例子,学习文艺复兴时期,我们可以看到意大利文艺复兴关键人物如杜兰达、达芬奇等,政治家如佛罗伦萨共和国首领拉斯卡里斯,及有关人物等,这些人物的影响力都与文艺复兴密不可分。有了这个对历史人物的权重认识,我将更好的了解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及其不同的价值。

第四段:借鉴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历史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以及教训。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某个时间和地点,某些政策、决策和思想的正确性和错误性。阅读《历史》书后,我的历史视野得到了拓宽,历史认知和学习能力增强。我在学习历史时会注意观摩这些重大事件的影响,去思索它们为什么会被不断地提及、深挖,以及这些经验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第五段:历史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历史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着很大的意义。了解历史可以增强我们的素养、审美和人文关怀,同时,也会让我们拓宽自己的思考和视野。阅读《历史》一书,让我明白年轻人应当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历史文化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这也是我们国家后来着重加强历史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记得书中曾经讲到,加强对历史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会历史知识,还要培养我国青年了解、守护、拥抱中华文化等方面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如此,我相信改变一个人,便能改变整个时代。

总结:

学习《历史》对我而言是收获颇丰的过程,它启发了我对于历史本质和历史学习的认知,也让我对历史的了解及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阅读《历史》一书,我们可以发现历史对人类的发展、思考和未来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这是我们在学习历史时需要去关注并深化的方面。同时,我们也要记住,历史研究从来没有尽头,历史的进程也是永远在变化的。因此望所有读者能在警惕古人智慧和认识自我、别人特色间寻找、启迪自我人生。

优质历史的心得(案例21篇)篇二十

历史,是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展望未来的一扇窗。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思考,我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而人类的成长离不开历史的启示和教诲。在历史长河中,我们能够看到勇士的奋斗、智者的智慧和英雄的壮举,这些故事给予了我很多的启示与感悟。

首先,历史使我明白了时间的珍贵与不可逆转。历史告诉我们,岁月不饶人,逝去的岁月再也无法追回。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仅要善待自己,还要善待他人。历史上那些伟大的人物们,他们的生命如闪电般一瞬即逝,但他们的事迹却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河里,激励着我们奋发向前。我们要学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珍惜当下,用智慧和勇气书写我们自己的传奇。

其次,历史告诉我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信仰与理想。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令我敬佩的人物,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追求为自己赢得了辉煌的成就。伟大的历史人物韶华匆匆、生命短暂,但群众的信仰与肯定永远陪伴着他们。正如孔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应放弃自己的信念与理想,我们应该像历史上那些英雄一样,坚持不懈,直至胜利。

第三,历史让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改变这个世界。历史告诉我们,伟大的变革从一个个微小的改变开始,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和责任去推动社会的进步。历史上无数的革命者和改革者,他们辛勤努力、胆识过人,最终改变了整个时代的走向。从古至今,每一个改变都离不开那些个体的努力与贡献。我们应该明白,一个人的改变也许微小,但集合起来,就可以成为浩瀚的潮流。

然后,历史告诉我要保持谦虚和敬畏之心。历史上许多伟人和强者最终走向覆灭,他们的傲慢和自大使他们失去了人们的支持,最终堕入沉沦。因此,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保持谦虚和敬畏之心。无论我们取得多大的成就,我们都不能忘记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应该心怀感恩和尊重,对待他人要友善宽容。唯有如此,才能避免走上历史时常见的强者和独裁者的境地。

最后,历史告诉我,我们应该追求真理与智慧。历史上,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智者通过他们的思考和思考给予了我们许多启示与引导,使我们认识到真理的珍贵与智慧的重要。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拓宽自己的眼界。通过探寻历史的足迹,我们能够找到很多关于人性、社会和人类文明的真理,启示我们在面对现实的时候保持坚定的信仰和积极的态度。

总之,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能反映出过去的荣光和失败,给予我们深刻的感悟和正面的启示。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思考,我明白了时间的珍贵与不可逆转,坚持自己的信仰与理想,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改变这个世界,保持谦虚和敬畏之心,并追求真理与智慧。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事情,它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与无尽的力量,它能引导我们朝着更美好的未来邁進。

优质历史的心得(案例21篇)篇二十一

时间过的很快,一个学期又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了七年级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在这里我对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做一总结。

在这个年级中,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能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但是中等生、问题生占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

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从这可以看出,无论教哪门学科,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都非常重要,都要实事求是,做到因材施教,这些对授课效果都有直接影响。

1、注重研究教材。对每一篇课文在上课前都做了深入的研读,并翻查了大量的资料,力求在给学生一杯水的时候自己能够有一桶水,力求把课文上得生动有趣,学生爱听。

2、认真备课。不光是备教材,更是注重备学生。新课标的精神之一就是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这首先就要体现在备课上,根据不同的个体设计相应的教案。力求做到不光要因材施教,更要因人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去点拨引导。

3、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新课标精神讲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光要以学生为主体,还要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

1、有时候针对一个历史事件一讲就一发不可收拾,虽然学生爱听,但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没完成,重点体现受到影响。

2、面面俱到,没有重点。上课时生怕会遗漏知识点,眉毛胡子一把捞,这样不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对于本课的内容也印象不深。

3、探究与实践课没有积极开展起来,新课标精神中是很重视探究与实践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找借口予以推掉。

相关范文推荐

    专业餐饮连锁加盟店合同范文(18篇)

    加盟可以减少创业过程中的摸索和试错,提高成功率和效益。最后分享一些加盟商与总部合作共赢的经验,希望能启发你在加盟中取得成功。乙方:经双方协商,一致同意,达成以下

    2023年面包店转让合同(模板12篇)

    在商业交易中,转让合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护。想要了解转让合同的写作技巧?请看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范文。居间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

    精选英语心得体会论文(通用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灵感和思路。学科英语论文在现代学术研究中占

    优秀高三班主任述职报告(案例18篇)

    述职报告是一种提升自身价值和影响力的重要方式,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并全力以赴。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述职报告范文,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职位和行业,给你提供了多元的参考。

    2023年油田工作心得体会感悟(汇总17篇)

    通过撰写工作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加深对工作的理解,并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水平。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阅读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工作心得体会。卡尔是一家管理培训机构

    最优室内装修施工方案和计划(模板17篇)

    施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有序的操作和施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施工现场管理的实用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服务里12-14号楼工程

    优质学校科技创新大赛活动方案范文(20篇)

    活动方案的制定要考虑参与者的需求和兴趣,确保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成功案例的活动方案,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一、比赛目的:书写是学生语

    优秀设备心得体会和感悟(模板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并提高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样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设备维修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和

    实用坚持阅读的人心得体会及收获范文(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把零散的经验和感悟整理起来,形成系统性的思考。请大家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样本,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写作思路和技巧。第一段:引言(

    实用制作地球仪的心得体会(通用21篇)

    思考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磁悬浮地球仪作为一种现代科技产品,近年来在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