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汇总17篇)

时间:2023-10-23 作者:灵魂曲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汇总17篇)

培训心得是对参加培训活动后个人所获得的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文稿,通过写培训心得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总结自身的学习成果。培训心得九:通过培训,我培养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一

大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做人最经常出现的一个标准就是两个字"君子",其实这是我们在今天也经常说到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我们今天就说说《论语》中的君子之道。

话外音:"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的两万多字的论语,其中君子两个字就出现了一百多字,即便是今天人民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我们怎样才能做一名君子呢,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将为我们讲授于丹论语心得之君子之道。

其实我们把孔子对于君子所有的言语、界定、描述总结在一起,会发现大概做一个君子要有几个层次上的要求,首先一个标准,君子都是那些内心完满富足,先自我修缮了修养,而后才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人。也就是说,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和内心。大家知道人格和风格永远都是相关的,当我们说一个人在风格上表现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有那么一副与世无争与人恭敬的气度,这种风格的力量一定来自于人格。孔子有一个学生司马牛曾经问老师:

老师,什么叫君子呀?

君子就是心中没有担忧,没有恐惧。

没有担忧没有恐惧就是君子了,这也太简单了....

学生很不以为然,一下子没听明白,觉得这么简单就又追问了一句说: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这就能叫君子啦?老师还是淡淡地跟他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也就是说,我们老百姓的语言系统说,半夜敲门心不惊。一个人夜里面睡得踏实,这就叫内省不疚。一个人内心反省自己的行为,反省自己在社会上所作的一切的时候没有愧疚,这就可以做到不担忧不恐惧。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这就是一个君子的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呢,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可以做到;说高这也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标准。孔子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曾经很认真地跟他们谈过这个问题,孔子一上来先很谦虚,他说我们今天来说说君子,说君子道者三,做一个君子有三点是要做到的,然后他很客气的先谦虚了一下说我无能焉,我反正是做不到,是哪三点呢?叫做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每天行于世间百态之中,真正要做到内心的坦然,要做到一种仁义的大胸怀,让自己没有那么多的忧伤、忧思、忧恐、担忧,全都没有。这一切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你内心的仁厚,由于你宽和,所以你可以忽略了很多细节不计较,由于你心怀大志所以你可以不纠缠于这个世界给你小的得失;第二点就是要做到智者不惑,其实我们看汉字的构成很有意思,这个惑字,迷惑的惑啊是上面一个或者的或,下面一个心字底,对吧,其实或者,数学上叫或然率,什么意思啊,就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此为或者。那么当世界面临众多的抉择,你可以这样走,也可以那样走的时候,就要看你这个心字底托得是不是足够大。如果你心中有判断,有定力,你明确你就不至于被世界上诸多的选择压垮,对于我们当下的人来讲,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这也是孔子所谓的过犹不及。在过去有人说区区半个世纪之前,每一个人从职业上一生可能就在一个单位,从婚姻上一生不会有任何变动,从居住上一生就是一个大杂院的邻居,但是在今天选择太多,视野广阔,这是一个繁荣时代给我们带来的迷惑。怎么办呢,我们不能去左右外在的世界,我们能够让自己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这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智者;那么第三点就是勇者不惧,当这个世界上有了太多的畏惧、恐惧、惧怕,这一切压来的时候,我们记得老百姓的一个说法,叫做"两强相遇勇者胜",也就是说,当你自己的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自己知道有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那么你自然而然就不再害怕了。所以孔夫子说,我认为一个真君子就是要做到内心的仁、智、勇,所以就少了世界上很多的忧、惑、惧。他说就这么个道理我做不到,他的学生子贡就笑了,说夫子自道尔,您说的这三个标准就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这样的人,真正身体力行了,所以可以把这样的感受说出来。其实这就是他所说的君子。其实孔子给我们做人的标准是什么呢,他没有说你要追缅古圣先贤,你要流芳后世,他所说的就在现世,就在此际就从自我修养做起,做一个真君子。

所以什么人是君子,君子不去过多的苛责外在世界,而把更多有限的时间、精力、修养用来苛责内心,这就是孔子所谓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一点,对别人相对会厚道一点。我们今天老说做人要厚道,什么是厚道,厚道不是窝囊,而是他的人格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很多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立场上能够自内心厚道而去薄责于人,少苛责于人这就是君子,一个真君子,他那种坦荡情怀是一种由内而外洋溢出来的人格力量,所以君子从来不抱怨不哭天抢地,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说老天爷不给我机会,也不抱怨这个世界没有人了解我,人能做到这样吗?不容易啊。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其实这个观点在后来儒家的一个大师荀子《劝学篇》中又得到了发挥和解读。什么叫古之学问为己呢,说真正尊崇学问的人,远古的遗风是学术为了人心灵的建树,真正人去做学问是为什么,就像今天的读书,从小读到大,无非是学会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学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而且有内心忠诚的公民,再让自己能够在这个社会上安身立命,学习就是为了完成这么一个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那么那种为人之学又是什么呢,就是学了一点知识以后把它当工具,比如说去写文章、评职称,作为一种技能谋一份职业,用这样的知识和学问来取悦他人,在社会上为自己谋得一份福利,这就是被孔子所说的那种为人之学。所以孔子曾经直接了当跟他的学生说:汝为君子学,不为小人学。何谓君子学,就是让我们更超乎功利一点,让我们所学的一切,更多的不要想着实用,而要想着修养。因为一个人,只有你内心修养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了解自己在这个坐标系上的位置以后,你才不能够有那样一种起起伏伏的欢喜或者沮丧。应该说这是孔子对于标准一个明确的界定。什么是君子,君子永远着眼于当下,君子永远要做自己内心一个完善的人,君子的目标从来不好高骛远,我们看到了,孔子从来不说君子就要象谁谁谁那样,孔子这里提出的君子永远是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你自己的坐标系,从眼前做起,从今天开始学习,让自己成为心目中完善的自我。其实这让我想起一个小故事,说在一条小街上开了三家裁缝店,每一家都在想,我一定要招到最多的客人,所以就力图把自己说得非常非常大。第一家店说我是本省最好的裁缝,把这个大牌子挂出去了;第二家一看,觉得我要比他更高一点,所以做了一个更大的牌子,说我是全国最好的裁缝;第三家想了想说难道我还能做全世界最好的裁缝吗,想了半天,最后他做了一块很小的牌子摆在那儿,结果那条街上的所有客人都来了第三家,前两家变得冷冷清清。这第三家牌子写得是什么呢?他写得是我是这条街上最好的裁缝,也就是说,他把这个视线放回到眼前,从当下做起。

也就是说第一个标准他只是一个善良的人,但是第二个标准他是一个伟大和高尚的人,他必须得是胸有大志,是宏阔的。那么这种宏阔之志可以要求一个人不是太估计眼前的生活,孔子曾经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一个人如果成天想的都是他自己住的房子怎么样,自己过的子怎么样,那么这个人她就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君子应该是胸怀天下的。孔子的学生曾子曾经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这样的一份担当就演化成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中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实我们想一想,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很有意思,儒家和道家从来不是彻底分立的,甚至是针锋相对的两个流派,它其实是人格理想的两端。用林语堂先生的话来讲:中国每一个人的社会理想都是儒家,而每一个人的自然人格理想都是道家。这就是我们经常的一种表述,叫做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个人在发达的时候就要想到天下己任,而一个人在穷途末路困窘于一个不堪境地的时候还要不放弃个人修养,这就是君子了。一个君子只有在困境中不断的完善,磨砺自己,然后他走到真正发达的时候,他才有可能去帮助别人。所以我们看中国古代,在孔子之后,经过唐宋,我们能看到诸多名士,他们都是在自己极其穷困潦倒的时候还能做到胸怀天下,这点其实你想来是不可思议的。比如说杜甫,他有一首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说自己的家里面,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那样一片穷困潦倒的时候,他心中想到的是什么呢?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蔽天下寒士尽欢颜,想到的是有更多好房子让所有人都住上;再比如说范仲淹,范仲淹说一个人他即使是处江湖之远的时候,他不可能居庙堂之高的时候,他要求自己仍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么这样一些情怀都是什么呢?就是君子大志。

其实一个人有如此的一个志向,有如此一种宏阔的眼界,这在论语中是一直得到鼓励的。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君子每天在牵挂的就是自己的道德,我的道德又修缮的怎么样了;而小人怀土呢,每天就惦记自己家的房子,他不会想到大蔽天下寒士,他想的都是说我怎么样能够多买一套房啊,我怎么样能够再利用一下福利分房,另外我商品房自己还可以再多得一点啊,每天就在算计着衣食居住,所有的物质生活这些人。这被孔子或者说被整个儒家学派称为是小人的心思,当然这也没有太大的过错,但是如果人心就居囿在这么一点点利益上,而没有道德的话他就很危险了。它会导致什么结果呢,这就是下一句,所谓君子怀刑,而小人怀惠。君子从来是尊重法制的,这个刑就是刑法,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规矩、尺度,所以君子怀刑就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他尊重这个社会的制度,就像我们每一个人走过过街天桥、走人行横道、等待红灯,这些看起来都会给我们生活多多少少带来一点限制,但是这点限制让你在一种尊重制约的前提下,可以形成一种社会默契,尊重他人,保障自己的安全,这就是君子怀刑。但是小人是干吗呢?怀惠。这个惠是小恩小惠,小便宜的意思,也就是说钻小空子、占小便宜,一次两次,这里面潜藏的危机肯定要吃大亏。一看说红灯跟绿灯中间闪着黄灯,可以跑过去,就赶紧跑过去吧,一看说车赶紧刹车了等着我过去了,觉得这件事情占了个小便宜,久而久之,这里面有多大的隐患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什么是小人呢,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那么说回到君子,今天要做一个君子不妨从倡导的恒心开始,恒心二字不容易啊,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由于有了多元选择,所以我们是兴奋的,我们是欢喜的,我们是激情的,我们是在众多选择中跳来跳去寻找众多价值的,在今天我们都是一个聪明人,但是我们缺少的是什么呢,是在浮华选择中真正的恒心,而恒心是成为君子的前提。让我们多一点恒心与定力,这就让我们接近了君子的标准,其实每一个人,当他走向这个社会的时候都会怀抱一番志向,希望建宏图伟业,希望能够在社会上有一番作为,但是很快这个幻影会象肥皂泡一样一一破灭,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恒心的那个光环没有足矣支撑我们做下去,所以做一个君子我们不见得都能够做到无恒产有恒心那么高的境界,但是如果我们真正有一番定力,有一个宏阔的境界那么离君子已经不远了,这是第二个标准。

孔子还有第三个标准。

一个真君子的第三个标准就是好处事,他的人际关系一定是融洽的友善的,而这个人最终在团队的合作中有所作为,所以孔子曾经说君子跟小人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君子啊群而不争,矜而不党。君子是合群的,他在一大群人里面他从来是不争的,不跟别人有太多的纠纷争执,他一个人内心可以是骄傲的,可以是矜持的,但是他决不结党营私。什么是党,我们今天有一个词叫做党同而伐异,就是结党营私,君子从来不结党营私,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这是什么标准呢,和而不同,这么多人在一起,我们的观点肯定不一样,当我们说出自己观点的时候,一个真君子会认真的倾听他人,然后他能够理解每一个人观点的合理,但他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标准,这叫和而不同。孔子有一个表述,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篇第二)。什么概念呢?周就是这么多人在一起,大家是周全的周到的,一个真君子他有多少朋友,他都会象空气里的氧气一样让朋友们感觉到很欢欣,但是他不张扬自己,他让所有的人都受到照应;但是小人是什么,是比,我们看比这个像形字是两个相似的匕放在一起,也就是说,小人聚小圈子,他不会照顾大家的情绪。比如说开一个party,一个君子会让这里面远近亲蔬所有人都觉得很舒服,但是那些道德标准稍微低点的人呢,他就会来了以后找他最意气相投的人,然后到一个角落去嘀嘀咕咕,他会觉得说我跟你好的不得了,但是不过他人的感受。所以这就叫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而这种人的前提就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为什么会出现那种比啊,会出现结党营私啊,就是因为他自己心里嘀嘀咕咕,他老希望也有人跟他一起嘀嘀咕咕,而君子不懈与此,坦荡荡的人就是要目光看到所有人的眼睛,想到所有人是不是都是欢欣的快乐的,这就是一个坦然的人。其实中国一直所倡导的古典美是一种和谐为美,而和谐是在坚持不同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溶注。其实这就是一个君子之道,君子从来都是好处事的。所以孔夫子曾经有这样一段很生动的描述,他说:君子易事而难说也,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论语子路)。一个君子他容易处事,但是你难以取悦他。大家能够在一起做事,做得很好,但是这中间他喜怒不形于色,不会说轻易你给他一个小恩小惠他就给你大开绿灯打开后门,说之不与道,不说也。你想取悦他,但是你不合乎道理,你给他一点贿赂,你给他一点个人私利,他是不会高兴的。及其使人也,器之。等到这个君子真正使用你的时候,他会把你量身订做安排在一个位子上。我们之道每个人能力都术有专攻,一个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定有他能力不及的地方。真君子用人从不勉强别人,而是审时度势,根据这个人的材料去放他的一个功能,这就叫器之,把你自己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不刁难你。这种人就是很容易处事,但是你很难取悦他的人,这就叫君子。好,再看相反的例子,论语的这种叙事方式特别容易懂,就是因为它老是把君子和小人放在一起,换一个相反的角度你就知道什么叫小人了。小人难事而易说也,小人就是那些特别容易高兴,能取悦他,但是你很难处事的人。我们想想,就难事而易说这五个字勾勒出来的多生动,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吧,比如说你给他施一个小恩小惠,你帮他一个小忙,你投其所好,哪怕你请他喝一顿酒,或者说请他去桑拿,去按摩,这个人很快他就高兴了,一个真正这么容易被收买的人就能够好合作吗,这个人是不容易共事的,为什么呢,因为你取悦他的这种方式是不合乎道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说之虽不以道,说也。你取悦他的虽然不合乎道德但他也高兴,那么你取得了一时的欢心,你以为他以后就会非常忠诚的一路给你开绿灯吗,等到真用人的时候,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备是完备的备,什么意思呢,就是求全而责备,你这个时候费了很多力气,花了很多钱财打通了关节,接上了关系,终于有一天他来为你办事了,你决定他会为你铺开一条坦途了吧,这个时候他该求全责备了,他开始觉得你这儿不够格了,那儿不达标了,你为什么不怎么怎么样,你还可以更好一点吗,当提出所有这些要求的时候,会被对方觉得很尴尬,很为难,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是现行其言,而后从之。一个君子不要把自己的话先说出来,是你想说什么吗,先去做,这叫先行其言,把事都做完了而后从之,淡淡地再说出来,我无非是想做一件什么事,现在就做完了。对孔子来将,那些夸夸其谈,能够描述的天花乱坠的人被他说成"巧言令色鲜以仁"。一个人说得如此光鲜,那么他内心真正仁义的含量就很少很少了。什么人是仁义的,什么人是君子的,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一个人内心是坚定的,刚毅的,而表面上可能是木讷的,他可能没有那么多的言谈,这就是所谓的君子要敏于行而讷于言,就是一个君子行为上要格外敏捷,但是在语言上宁可慎重。大家知道,在西方圣经里面有一个说法,说这个世界上最追不会来的有三件事,就是射出的箭、说出的话和失去的机会,其实说出去的这些话有的时候就像覆水难收,你是收不回来的,所以一共真君子宁可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所以这就是孔子的标准,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这留在今天是一个成语,叫言过其行。一个人说的比他做得要多的话是君子之耻。所以做一个君子,一定是与他人和谐的、好处事的、保持着对这个世界和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在此前提下让自己的事情从容不迫的做完。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但是一个真正的君子其实在融会贯通之后还有一个很高的标准,就是君子从来不是作为一个固定的职业,一个小角色被摆在那里的,他们是变通的,他是与时俱进的,是在这个社会整个的大变革里面随时调整。由于他不断进步而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地位,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四个字,叫做君子不器。君子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作为一个器皿存在的,君子不是个容器。其实,容器是什么呢,就是你合格的,中规矩的摆在那儿做一份职业而已。也就是说,比职业主义更高一层的境界是理想主义。一个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为,而在于他的所为背后的动机。人很奇怪,我们是思维决定行动的动物,也就是说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每天所作的事情大体相同,但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解释各有不同。我曾经看到十五世纪一个宗教改革学家他写的一本书,在这里面他讲了自己青年时代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改变了他的一生。他说有一天,他路过一个烈炎炎下的巨大的工地,所有人都在那儿汗流浃背地在那儿搬砖。他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他去了以后就问第一个人,他说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特别没好气地回答他,说你看不见啊,我这不是服苦役搬砖呢;他想了想还是不知道为什么,就去问第二个人,他说你在干什么,这个人态度比第一个人要平和很多,他把手里的砖先给码齐,看了看跟他说,我砌这堵墙;后来他又去问了第三个人,他说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脸上一直有一种祥和的光彩,他把手里的砖放下,擦了一把汗,很骄傲的跟这个人说,他说你在问我吗,我在盖一座教堂啊。其实大家可以看一看,这三个人手中做的事情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他们给出来的解读是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我把他称为悲观主义者,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做的每一件事情你都有理由认为这是生活给你的一份苦役,对吧,我们总要付出吗,你当然可以看到当下的辛苦他是确实存在的;第二种人的态度,我把他成为职业主义的态度,你知道砌一堵墙,他是一个局部的成品,这就像是你的一份薪水,你的一个职务和职称,你知道你要对得起今天的岗位,所以呢你不低于职业化的底线,但是你没有更高的追求。这个境界是什么,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器的境界,作为一个容器存在你合格了;而第三个层次,我把他成为理想主义者的境界。也就是说,你眼前的每一块砖,每一滴汗,你都知道它通往一座圣殿和教堂,你知道,你最终会有一个梦想。你是为了梦想在走着从脚下到达梦想的历程,你的每一步路都是有价值的,你的这种付出一定会有最终的成全。走在这样一条路上,你所做的事情绝不仅仅作为一个器皿。其实,君子不器,这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但是这四个字深刻的内涵就在于我们前面几个层次的君子要求之后,当我们真正把自己投入到使用中的时候,不要满足于眼前所作的当下的事情,而要看到这个事情背后的诠释,他相关于我们的生命,相关于我们的梦想,相关于我自己在整个这个社会坐标中,能不能够建筑起来一座教堂。可能由于一个人自己的努力成全了这个教堂,而也因为有一个教堂梦想的笼罩而成全了一个个体。

大家都知道,曾子所谓三省乎己之说,每天反省自己好多遍,他都反省什么呢,有这么几件事:

第一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社会的角色,他去做事,他是不是真正晋中职守做到了他的岗位了;第二一个是与朋友交不信乎。就是他作为一个社交角色,跟朋友之间的相处,他是不是真正做到是忠诚的,守然诺的;曾子的第三个标准很可爱,叫做传不习乎。你所学的这些个知识,你又温习了吗。这是一个学习的标准,就是一个人你是不是又在今天进步了一层,你自己的内心是不是又拓展了一个新的心灵境界,你能不能又有所提升了,这其实就是君子三省乎己的一种标准。由此可见,君子在论语中是出现的最多的一个字眼,那么在这个字眼的背后,他的道理永远是朴素的,是温暖的,是和谐的,他不存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圣先贤的典籍里面,他其实就存在我们当下,我们眼前的选择中,也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所。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每一个人可以成为一个真君子。

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二

(1)天子要垂拱天下,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实行仁德政治。

这一篇由为政开始。主要谈论如出世立身,施展自己的社会职能。政指的是政治,也就是政府治理,君主是天之子。政府也就成了天下万邦的中心,万民百姓仰慕肃敬。如果天子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行仁德政治,百姓就会像众星一样环绕北斗一样。而天子则能垂拱而治天下。

(2)孔子讲述了自己实践道德人生的经历和过程。提出了道德礼教治国的可行性。(解释孔子的经历)他从十五岁开始学习礼仪道德。

自然而然的时候,你就不会再执着什么了,耳朵也就顺了。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说的是凡所行事言语,如同自然中的春夏秋冬一样,无善无恶,无人无我,没有规矩,也没有无规矩,自由自在无不合乎规矩。

(3)孔子对颜回的认识。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但整日与孔子相对言语,却从不提出问题,没有积极的反应,好像大义,什么都懂,好像愚钝但并不愚蠢,这种境界就如老子说的大智若愚,由此引发开去,只要你观察所走的路,再看到他所安心立命的事业,什么东西都隐瞒不了的。

(4)对温故而知新的解释。

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并列句,是说温习探索过去的史实,并且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光知道过去是不成的,因为时代在变化,还要知道新的,既知过去,又知现在,便可以给人做师表了。(师表:给人学习的表率)。

(5)孔子说真正的君子不是一个器物。

凡是器物,都是只具有一定的用途,而真正的君子不执着一用,无所不用,无所不通,才能应用无穷。

针对子贡的实际,孔子提出君子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学思同步。

孔子针对子贡的实际,提出真正的君子是先把自已的想法干出来,然后再说出去,因为人类在交往中所呈现出来的就是两种,一言一行,有的人言多行少,有的人行多言少,或者只言不行,或都只行不言,任何一种,都不是言行平衡的,既然言行都不可少,那么真正的君子就是言行等同,先行后言,真正的君子,应该是言行一致,学思同步。言行一致,便能表里发中。学思同步,就能身心平衡,学即是实践,思即是理论,理论来自于实践,实践升华出理论,在实践中升华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理论相统一,才能够干出一番事业,成就君子之德。

(6)孔子教子路怎么才能做到智慧。

子路正直憨厚,而且勇敢,所以常跟随着孔子,也常常受到教育,这次明确教诲子路的,是怎么才能做到智慧,那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和就说知道,不知疲乏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可见达到智慧的途经很简单,就是一个诚实啊。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百姓与长官的分别,长官少而重,百姓众而轻,官不是不可以去做,而是怎么去做,怎么去做好的问题。

(7)孔子提出怎样去做官,怎样去做好。

孔子的看法很简单,一条是多听少说,就是说也要谨慎,这样就不会有什么后悔了,不懂的东西,或都说是拿不定主意的事情,最好是少说或者不说。另外一条就是多看,多去观察,凡是危险的事情就不要去做,就是不危险的事情做起来也要谨慎,看得多了,就能够知道其中的奥妙,观察细了,就能够明白其中的关节,做起来就不怕什么危险了,如果再加上行动谨慎,就不至于成错事。后悔不迭,当了官可以,但当官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得到那一些奉禄。

(8)怎样得到百姓的服从和爱护。

要得到百姓的爱护,就首先得爱护倔们。所以,孔子说,你对百姓庄重严肃,那么百姓就会敬重你,你对他们表现出了孝顺父母,慈爱子弟,他们觉得你是一个君子,才会忠诚于你,你选拔录用贤良的人去教导那些愚昧不好的人,百姓就会努力奋斗了。

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三

论语》是我国经典读物,涵蕴了我国的文化经典。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用精短的语言告诉我们怎样和朋友交往、怎样孝敬父母、怎样解决事情、怎样……。

我们要想真正的建立和谐的社会,没有仁义礼智信不行的!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美好,社会越来越和谐!

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四

今天心血来潮,翻了翻给女儿买的课外优秀读物《论语》。

当看到下面这一条颇受启发。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句话翻译为现代文就是:

子张向孔子请教如何求官职得俸禄的办法。孔子说: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有疑问就保留,谨慎地说出无疑问、有把握的事,就能减少错误;多看看,保留疑问,谨慎地实行无疑问的事,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出错,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的机会就在其中了。

想想自己,从事学校中层领导几年了,活没少干,事没少做,成绩也没少出。可是人际关系及上下级关系处得就是不怎么样。有时候总结原因是自己没有能力,有时候埋怨自己不会处事。有人说,做得多就错得多。当今天看了孔子教导弟子的话之后,我才知道,工作只凭热情是不够的,人要善于倾听和观察。人长着眼睛和耳朵是做什么的呢?绝对不是摆设,眼睛和耳朵是大脑的前锋侦探,大脑司令部根据先锋反馈的消息再指挥嘴或手等做出语言或行动。

耳朵的作用就是多闻阙疑,多方面听取意见,然后经过大脑的全面思考和正确判断,确定无疑问有把握的方案,再谨言,而无把握的方案,就可以弃之不言,谓其余。

眼睛的作用就是多见阙殆,多方面了解借鉴曾经出现过的类似的有过失和问题的事件,反馈给大脑司令部作出分析和反思,确定无疑问的路子,再慎行,而无把握的路子,或者经别人验证不可行的路子,就成为其余之列了。

孔子说,只有这样,你说错话,做错事的机率会很少,你后悔的次数也很少,这样就禄在其中矣。

看孔子的取舍观多有道理,人就是要善于借鉴利前车之覆做后车之鉴。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善于听取众人的意见而做出明智的选择。这样才会不做或少做后悔事。

读到下面这句时,也感到汗颜。

熟话说,一诺千金。反省自己行事,有些事情是没有讲信用的。首先那次去易三小学,说好了,把投稿地址发给那个小学的教导主任的,可是回来之后,把那个邮箱和电话不知道放哪儿了,找不到了,所以一直也没有发。心里很是愧疚。可是等后来找到邮箱的时候,那个投稿地址的文件又不知道放哪儿了。这件事情上,我觉得很愧疚。一定得做到。

再想到那次布置学校教师学生做手工制作的事情,有的班级做得很认真,像此类的活动,一定要评比,给予一个公正的评价,可是由于自己工作拖拉,没有认真的评选,也没有及时地总结,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以后对此类事情要引起重视。必须明确规定方案的前提下再去做,让别人知道做的结局怎么样,有布置有检查,才能落到实效。

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五

这两天一直在看于丹的《论语》心得之心灵篇!

看完三遍,我理解最深刻的就是: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遗憾,我们不能老是去抱怨遗憾,老是去追究为什么会这样子?化解遗憾最好最好的方式有两步:1,承认这个遗憾2用心地去尽可能弥补。我觉得非常有意义,至少我个人一直都存在这种现象,大学毕业到现在6年的时间,我付出了很多,所以自已老觉得现在的我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很不甘心,不满足自己的现状。而正是因为这样,我一直笼罩在自我困扰的小笼子中,搞得自己整天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做事没有激情,老想着一步登天,但现实又没有条件。。。简直真的变成了一个忧郁小子。。。

虽然我现在没有成就,没有车,没有房,没有钱!但我不能再没有身心状态下去了。。否则就真的一直这样沉伦下去了。。

学会放开自己!看淡自己!看轻尘世间的物是人非,真是不一般的“境界”啊。

不管啥,我现在要做的是,从心底改变我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改变那种老是背着千斤重走路的状态,恢复四年前的那种勇无不胜的状态,心神状态!

承认遗憾并尽力去尽可能地弥补遗憾!

不禁想起一句名言:如果因为失去月亮而哭泣,你也会失去星星!不能让遗憾成为一辈子的阴影!生命没有遗憾,只有经历!

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六

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孔夫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时常以小人和君子之分来明辨是非。那么,何为君子?何为小人?我们如何来分辨君子和小人?于丹教授又是如何解释论语中对君子与小人的界定?请收看《于丹t;论语心得》之《君子之道》。

于丹:

大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做人最经常出现的一个标准就是两个字君子,其实这是我们在今天也经常说到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我们今天就说说《论语》中的君子之道。

画外音: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的两万多字的论语,其中君子两个字就出现了一百多字,即便是今天人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我们怎样才能做一名君子呢?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将为我们讲授《于丹t;论语心得》之《君子之道》。

于丹:

其实我们把孔子对于君子所有的言语、界定、描述总结在一起,会发现大概做一个君子要有几个层次上的要求。

首先一个标准,君子都是那些内心完满富足,先自我修缮了修养,而后才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人。也就是说,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和内心。

大家知道人格和风格永远都是相关的,当我们说一个人在风格上表现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有那么一副与世无争与人恭敬的气度,这种风格的力量一定来自于人格。

孔子有一个学生司马牛曾经问老师:

画外音:

老师,什么叫君子呀?

君子就是心中没有担忧,没有恐惧。

哦,没有担忧没有恐惧就是君子了,这也太简单了!

于丹:

学生很不以为然,一下子没听明白,觉得这么简单,就又追问了一句说: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这就能叫君子啦?老师还是淡淡地跟他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也就是说,我们老百姓的语言系统说,半夜敲门心不惊。一个人夜里面睡得踏实,这就叫内省不疚。一个人内心反省自己的行为,反省自己在社会上所作的一切的时候没有愧疚,这就可以做到不担忧不恐惧。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这就是一个君子的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呢,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可以做到,说高,这也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标准。

孔子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曾经很认真地跟他们谈过这个问题。孔子一上来先很谦虚,他说我们今天来说说君子。说君子道者三,做一个君子有三点是要做到的,然后他很客气的先谦虚了一下说我无能焉,我反正是做不到,是哪三点呢?叫做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每天行于世间百态之中,真正要做到内心的坦然,要做到一种仁义的大胸怀,让自己没有那么多的忧伤、忧思、忧恐、担忧,全都没有,这一切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你内心的仁厚。由于你宽和,所以你可以忽略了很多细节不计较,由于你心怀大志所以你可以不纠缠于这个世界给你小的得失。

第二点就是要做到智者不惑。

其实我们看汉字的构成很有意思。这个惑字,迷惑的惑啊是上面一个或者的或,下面一个心字底,对吧?其实或者,数学上叫或然率。什么意思啊?就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此为或者。那么当世界面临众多的抉择,你可以这样走,也可以那样走的时候,就要看你这个心字底托得是不是足够大。如果你心中有判断,有定力,你明确,你就不至于被世界上诸多的选择压垮。

对于我们当下的人来讲,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这也是孔子所谓的过犹不及。在过去有人说区区半个世纪之前,每一个人从职业上一生可能就在一个单位,从婚姻上一生不会有任何变动,从居住上一生就是一个大杂院的邻居,但是在今天选择太多,视野广阔,这是一个繁荣时代给我们带来的迷惑。怎么办呢?我们不能去左右外在的世界,我们能够让自己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这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智者。

那么第三点就是勇者不惧。

当这个世界上有了太多的畏惧、恐惧、惧怕,这一切压来的时候,我们记得老百姓的一个说法,叫做两强相遇勇者胜。也就是说,当你自己的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自己知道有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那么你自然而然就不再害怕了。所以孔夫子说,我认为一个真君子就是要做到内心的仁、智、勇,所以就少了世界上很多的忧、惑、惧。他说就这么个道理我做不到。他的学生子贡就笑了,说夫子自道尔。您说的这三个标准就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这样的人,真正身体力行了,所以可以把这样的感受说出来。其实这就是他所说的君子。

其实孔子给我们做人的标准是什么呢?他没有说你要追缅古圣先贤,你要流芳后世,他所说的就在现世,就在此际,就从自我修养做起,做一个真君子。所以什么人是君子?君子不去过多的苛责外在世界,而把更多有限的时间、精力、修养用来苛责内心,这就是孔子所谓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一点,对别人相对会厚道一点。

我们今天老说做人要厚道,什么是厚道,厚道不是窝囊,而是他的人格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很多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立场上,能够自内心厚道而去薄责于人。少苛责于人这就是君子。一个真君子,他那种坦荡情怀,是一种由内而外洋溢出来的人格力量,所以君子从来不抱怨,不哭天抢地,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说老天爷不给我机会,也不抱怨这个世界没有人了解我。人能做到这样吗?不容易啊。

话外音:

于丹: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其实这个观点后来在儒家的一个大师荀子《劝学篇》中又得到了发挥和解读。

什么叫古之学问为己呢?说真正尊崇学问的人,远古的遗风是学术为了人心灵的建树。真正人去做学问是为什么?就像今天的读书,从小读到大,无非是学会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学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而且有内心忠诚的公民,再让自己能够在这个社会上安身立命,学习就是为了完成这么一个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

那么那种为人之学又是什么呢,就是学了一点知识以后把它当工具,比如说去写文章、评职称,作为一种技能谋一份职业,用这样的知识和学问来取悦他人,在社会上为自己谋得一份福利,这就是被孔子所说的那种为人之学。

所以孔子曾经直接了当跟他的学生说:汝为君子学,不为小人学。何谓君子学,就是让我们更超乎功利一点,让我们所学的一切,更多的不要想着实用,而要想着修养。因为一个人,只有你内心修养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了解自己在这个坐标系上的位置以后,你才不能够有那样一种起起伏伏的欢喜或者沮丧。应该说这是孔子对于标准一个明确的界定。

什么是君子?君子永远着眼于当下,君子永远要做自己内心一个完善的人,君子的目标从来不好高骛远。我们看到了,孔子从来不说君子就要象谁谁谁那样,孔子这里提出的君子永远是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你自己的坐标系,从眼前做起,从今天开始学习,让自己成为心目中完善的自我。

其实这让我想起一个小故事。

说在一条小街上开了三家裁缝店,每一家都在想:我一定要招到最多的客人。所以就力图把自己说得非常非常大。第一家店说我是本省最好的裁缝,把这个大牌子挂出去了。第二家一看,觉得我要比他更高一点,所以做了一个更大的牌子,说我是全国最好的裁缝。第三家想了想说,我难道还能做全世界最好的裁缝吗?想了半天,最后他做了一块很小的牌子摆在那儿,结果那条街上的所有客人都来了第三家,前两家变得冷冷清清。这第三家牌子写得是什么呢?他写得是我是这条街上最好的裁缝。也就是说,他把这个视线放回到眼前,从当下做起。

画外音:

做好自己的事,当一个善良的人,这是《论语》对于君子的第一条界定,但是不是做一个善良的人就可以称之为君子呢?于丹教授认为光做一个善良的人是远远不够的,君子还要有第二个标准,这是一个什么标准呢?.

于丹:

也就是说第一个标准他只是一个善良的人,但是第二个标准他是一个伟大和高尚的人,他必须得是胸有大志,是宏阔的,那么这种宏阔之志可以要求一个人不是太顾及眼前的生活。

孔子曾经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一个人如果成天想的都是他自己住的房子怎么样,自己过的日子怎么样,那么这个人她就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君子应该是胸怀天下的。

孔子的学生曾子曾经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这样的一份担当就演化成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中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其实我们想一想,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很有意思,儒家和道家从来不是彻底分立的,甚至是针锋相对的两个流派,它其实是人格理想的两端。用林语堂先生的话来讲:中国每一个人的社会理想都是儒家,而每一个人的自然人格理想都是道家。这就是我们经常的一种表述,叫做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一个人在发达的时候就要想到天下己任,而一个人在穷途末路困窘于一个不堪境地的时候还要不放弃个人修养,这就是君子了。一个君子只有在困境中不断的完善,磨砺自己,然后他走到真正发达的时候,他才有可能去帮助别人。

所以我们看中国古代,在孔子之后,经过唐宋,我们能看到诸多名士,他们都是在自己极其穷困潦倒的时候还能做到胸怀天下,这点其实你想来是不可思议的。比如说杜甫,他有一首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说自己的家里面,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那样一片穷困潦倒的时候,他心中想到的是什么呢?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想到的是有更多好房子让所有人都住上;再比如说范仲淹,范仲淹说一个人他即使是处江湖之远的时候,他不可能居庙堂之高的时候,他要求自己仍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么这样一些情怀都是什么呢?就是君子大志。

其实一个人有如此的一个志向,有如此一种宏阔的眼界,这在《论语》中是一直得到鼓励的。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君子每天在牵挂的就是自己的道德,我的道德又修缮的怎么样了;而小人怀土呢,每天就惦记自己家的房子,他不会想到大蔽天下寒士,他想的都是说我怎么样能够多买一套房啊,我怎么样能够再利用一下福利分房,另外我商品房自己还可以再多得一点啊,每天就在算计着衣食居住,所有的物质生活这些人。这被孔子或者说被整个儒家学派称为是小人的心思,当然这也没有太大的过错,但是如果人心就居囿在这么一点点利益上,而没有道德的话他就很危险了。它会导致什么结果呢,这就是下一句,所谓君子怀刑,而小人怀惠。

君子从来是尊重法制的,这个刑就是刑法。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规矩、尺度,所以君子怀刑就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他尊重这个社会的制度,就像我们每一个人走路过过街天桥、走人行横道、等待红灯,这些看起来都会给我们生活多多少少带来一点限制,但是这点限制让你在一种尊重制约的前提下,可以形成一种社会默契,尊重他人,保障自己的安全,这就是君子怀刑。

但是小人是干吗呢?怀惠。这个惠是小恩小惠,小便宜的意思,也就是说,钻小空子、占小便宜,一次两次,这里面潜藏的危机肯定要吃大亏。一看说红灯跟绿灯中间闪着黄灯,可以跑过去,就赶紧跑过去吧,一看说车赶紧刹车了,等着我过去了,觉得这件事情占了个小便宜,久而久之,这里面有多大的隐患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什么是小人呢,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那么说回到君子,今天要做一个君子不妨从倡导的恒心开始。恒心二字不容易啊,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由于有了多元选择,所以我们是兴奋的,我们是欢喜的,我们是激情的,我们是在众多选择中跳来跳去寻找众多价值的。在今天我们都是一个聪明人,但是我们缺少的是什么呢?是在浮华选择中真正的恒心,而恒心是成为君子的前提。让我们多一点恒心与定力,这就让我们接近了君子的标准。

其实每一个人,当他走向这个社会的时候都会怀抱一番志向,希望建宏图伟业,希望能够在社会上有一番作为,但是很快这个幻影会象肥皂泡一样一一破灭。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恒心的那个光环没有足以支撑我们做下去。所以做一个君子我们不见得都能够做到无恒产有恒心那么高的境界,但是如果我们真正有一番定力,有一个宏阔的境界,那么离君子已经不远了,这是第二个标准。

孔子还有第三个标准。

画外音:

于丹:

一个真君子的第三个标准就是好处事,他的人际关系一定是融洽的、友善的,而这个人最终在团队的合作中有所作为。所以孔子曾经说君子跟小人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君子群而不争,矜而不党。

君子是合群的,他在一大群人里面他从来是不争的,不跟别人有太多的纠纷争执,他一个人内心可以是骄傲的,可以是矜持的,但是他决不结党营私。什么是党,我们今天有一个词叫做党同而伐异,就是结党营私,君子从来不结党营私,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是什么标准呢,和而不同,这么多人在一起,我们的观点肯定不一样,当我们说出自己观点的时候,一个真君子会认真的倾听他人,然后他能够理解每一个人观点的合理性,但他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标准,这叫和而不同。

孔子有一个表述,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篇第二)什么概念呢?周就是这么多人在一起,大家是周全的、周到的,一个真君子他有多少朋友,他都会象空气里的氧气一样让朋友们感觉到很欢欣,但是他不张扬自己,他让所有的人都受到照应;但是小人是什么,是比,我们看比这个像形字是两个相似的匕放在一起,也就是说,小人聚小圈子,他不会照顾大家的情绪。比如说开一个party,一个君子会让这里面远近亲疏所有人都觉得很舒服,但是道德标准稍微低点的人呢,他就会来了以后找他最意气相投的人,然后到一个角落去嘀嘀咕咕,他会觉得说我跟你好的不得了,但是不顾他人的感受。所以这就叫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而这种人的前提就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为什么会出现那种比啊,会出现结党营私啊,就是因为他自己心里嘀嘀咕咕,他老希望也有人跟他一起嘀嘀咕咕,而君子不屑与此,坦荡荡的人就是要目光看到所有人的眼睛,想到所有人是不是都是欢欣的快乐的,这就是一个坦然的人。

其实中国一直所倡导的古典美是一种和谐为美,而和谐是在坚持不同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溶注。其实这就是一个君子之道,君子从来都是好处事的。所以孔夫子曾经有这样一段很生动的描述,他说:君子易事而难说也,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论语.子路》)。

一个君子他容易处事,但是你难以取悦他。大家能够在一起做事,做得很好,但是这中间他喜怒不形于色,不会说轻易你给他一个小恩小惠他就给你大开绿灯大开后门。说之不与道,不说也。你想取悦他,但是你不合乎道理,你给他一点贿赂,你给他一点个人私利,他是不会高兴的。及其使人也,器之。等到这个君子真正使用你的时候,他会把你量身订做安排在一个位子上。我们知道每个人能力都术有专攻,一个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定有他自己能力不及的地方。真君子用人从不勉强别人,而是审时度势,根据这个人的材料去放他的一个功能,这就叫器之,把你自己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不刁难你。这种人就是很容易处事,但是你很难取悦他的人,这就叫君子。

好,再看相反的例子。论语的这种叙事方式特别容易懂,就是因为它老是把君子和小人放在一起,换一个相反的角度你就知道什么叫小人了。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小人就是那些特别容易高兴,能取悦他,但是你很难处事的人。我们想想,就难事而易说这五个字勾勒出来的多生动,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吧。比如说你给他施一个小恩小惠,你帮他一个小忙,你投其所好,哪怕你请他喝一顿酒,或者说请他去桑拿,去按摩,这个人很快他就高兴了,一个真正这么容易被收买的人就能够好合作吗,这个人是不容易共事的,为什么呢,因为你取悦他的这种方式是不合乎道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说之虽不以道,说也。你取悦他的虽然不合乎道德但他也高兴。那么你取得了一时的欢心,你以为他以后就会非常忠诚的一路给你开绿灯吗,等到真用人的时候,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备是完备的备,什么意思呢,就是求全而责备,你这个时候费了很多力气,花了很多钱财打通了关节,接上了关系,终于有一天他来为你办事了,你觉得他会为你铺开一条坦途了吧?这个时候他该求全责备了,他开始觉得你这儿不够格了,那儿不达标了,你为什么不怎么怎么样,你还可以更好一点吗,当提出所有这些要求的时候,会被对方觉得很尴尬,很为难,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画外音:

于丹: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一个君子不要把自己的话先说出来。是你想说什么吗,先去做,这叫先行其言,把事都做完了而后从之,淡淡地再说出来,我无非是想做一件什么事,现在就做完了。对孔子来讲,那些夸夸其谈,能够描述得天花乱坠的人被他说成巧言令色鲜以仁。一个人说得如此光鲜,那么他内心真正仁义的含量就很少很少了。

什么人是仁义的,什么人是君子的,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一个人内心是坚定的,刚毅的,而表面上可能是木讷的,他可能没有那么多的言谈,这就是所谓的君子要敏于行而讷于言,就是一个君子行为上要格外敏捷,但是在语言上宁可慎重。

大家知道,在西方,在《圣经》里面有一个说法,说这个世界上最追不回来的有三件事,就是射出的箭、说出的话和失去的机会。其实说出去的这些话有的时候就像覆水难收,你是收不回来的,所以一个真君子宁可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所以这就是孔子的标准,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这留在今天是一个成语,叫言过其行。一个人说的比他做得要多的话是君子之耻。

所以做一个君子,一定是与他人和谐的、好处事的、保持着对这个世界和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在此前提下让自己的事情从容不迫的做完。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但是一个真正的君子其实在融会贯通之后还有一个很高的标准,就是君子从来不是作为一个固定的职业,一个小角色被摆在那里的,他们是变通的,他是与时俱进的,是在这个社会整个的大变革里面随时调整。由于他不断进步而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地位,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四个字,叫做君子不器。君子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作为一个器皿存在的,君子不是个容器。其实,容器是什么呢,就是你合格地,中规矩地摆在那儿做一份职业而已。也就是说,比职业主义更高一层的境界是理想主义。一个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为,而在于他的所为背后的动机。

人很奇怪,我们是思维决定行动的动物,也就是说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每天所作的事情大体相同,但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解释各有不同。我曾经看到十五世纪一个宗教改革学家他写的一本书,在这里面他讲了自己青年时代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改变了他的一生。他说有一天,他路过一个烈日炎炎下的巨大的工地,所有人都在那儿汗流浃背地在那儿搬砖。他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他去了以后就问第一个人,他说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特别没好气地回答他,说你看不见啊,我这不是服苦役搬砖呢;他想了想还是不知道为什么,就去问第二个人,他说你在干什么,这个人态度比第一个人要平和很多,他把手里的砖先给码齐,看了看跟他说,我砌这堵墙;后来他又去问了第三个人,他说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脸上一直有一种祥和的光彩,他把手里的砖放下,擦了一把汗,很骄傲的跟这个人说,他说你在问我吗,我在盖一座教堂啊。

其实大家可以看一看,这三个人手中做的事情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他们给出来的解读是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我把他称为悲观主义者,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你都有理由认为这是生活给你的一份苦役,对吧,我们总要付出吗,你当然可以看到当下的辛苦他是确实存在的;第二种人的态度,我把他成为职业主义的态度,你知道砌一堵墙,他是一个局部的成品,这就像是你的一份薪水,你的一个职务和职称,你知道你要对得起今天的岗位,所以呢你不低于职业化的底线,但是你没有更高的追求。这个境界是什么,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器的境界,作为一个容器存在你合格了;而第三个层次,我把他成为理想主义者的境界。也就是说,你眼前的每一块砖,每一滴汗,你都知道它通往一座圣殿和教堂,你知道,你最终会有一个梦想。你是为了梦想在走着从脚下到达梦想的历程,你的每一步路都是有价值的,你的这种付出一定会有最终的成全。走在这样一条路上,你所做的事情绝不仅仅作为一个器皿。

其实,君子不器这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但是这四个字深刻的内涵就在于我们融注前面几个层次的君子要求之后,当我们真正把自己投入到使用中的时候,不要满足于眼前所作的当下的事情,而要看到这个事情背后的诠释,他相关于我们的生命,相关于我们的梦想,相关于我自己在整个这个社会坐标中,能不能够建筑起来一座教堂。可能由于一个人自己的努力成全了这个教堂,而也因为有一个教堂梦想的笼罩而成全了一个个体。

大家都知道,曾子所谓日三省乎己之说,每天反省自己好多遍,他都反省什么呢,有这么几件事:

第一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社会的角色,他去做事,他是不是真正忠于职守,做到了他的岗位了;第二一个是与朋友交不信乎。就是他作为一个社交角色,跟朋友之间的相处,他是不是真正做到是忠诚的,守然诺的;曾子的第三个标准很可爱,叫做传不习乎。你所学的这些个知识,你又温习了吗。这是一个学习的标准,就是一个人你是不是又在今天进步了一层,你自己的内心是不是又拓展了一个新的心灵境界,你能不能又有所提升了,这其实就是君子日三省乎己的一种标准。

由此可见,君子这在《论语》中是出现的最多的一个字眼,那么在这个字眼的背后,他的道理永远是朴素的,是温暖的,是和谐的,他不存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圣先贤的典籍里面,他其实就存在当下,我们眼前的选择中,也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所。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每一个人可以成为一个真君子。

画外结束语:

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七

(1)讲孔子主张仁德政治,实行政德管理,百姓就会像众星围绕北斗一样,而天子就能垂拱而治天下。

(2)讲孔子认为诗经三百来篇,用一句话把它概括起来,就是思想没有邪念。(就是诗经是可读可学的。)。

(3)讲孔子认为统治者靠政令和刑罚来统治,人民将会集中精力去避免政令与法律的处罚,而将变得没有道德和厚颜无耻,如果用仁德来加以引志,那么人民就会懂得羞耻,而使自己的人格符合道德原则,使自的行为完合符合正义的规范。

(4)孔子讲述了自己实践道德人生的历程。

三十而立,孔子说他十五岁的时候便立志建立自己的学说,到了三十岁就建立了,就是道德礼仪。

四十不惑,经过十年对学说的传播教化,已不疑惑了。

五十而知天命,再经过十年,就知天命之始终。

六十而顺耳,再经过十年,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就是顺耳了。

七十而从心所欲,再经过十年,能够从心所欲,无非法,即不违背规矩。

(5)孔子对孝涵义的回答,回答孟孙,就是违背,回答樊迟说不违背就是:父母活着,按照礼仪孝敬父母,死后,按照礼仪安葬父母,祭祀父母。

(6)讲孔子回答孟武伯请教孝道,对父母,只担心他们的疾病。(共也方面不要管得太多)。

(7)讲孔子回答子游请教孝道,现在奉行孝道的人,只是能够奉养,如只讲奉养,就同犬马畜生没有区别了。

(9)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好像愚钝,其实并不是愚蠢。

(10)讲孔子认为,审视他们的所作所为,观注他们的所从所来,考察他的所安所居,人那里能隐藏呢。

(11)讲孔子认为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就能领会新的知识,也就可以作为师长了。(温故知新是一个很的句子)。

(12)孔子认为贤人君子不是一个器物。凡是器物都是具有一定的用途,而真正的君子不执着一用,而是无所不用,无所不通,才能应用无穷。

(13)讲孔子回答子贡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的话,成就以后,再去讲说。为什么孔子这么回答,因为人类在交往中,所呈现出来的就是一言一行两种,真正的君子应是言行一致。

(14)孔子讲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以道义团结人,而不互相勾结人。

(15)孔子讲学与思的关系,他说,学习但却不去思考就会迷惘。(不思就不知其义)思考但去不去学习,就会疲殆。(不学没有内容。)。

(16)讲孔子反对异端邪说。因为人们都来攻击异端邪说对他人思想行为所造成的有害影响也就可以结束了。

(17)孔子讲诚实得知慧。孔对子路的教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真正的智慧就在这里。可见达到智慧的途径很简单,就是一个诚实。

(18)孔子教子张学习怎样去求得禄位,多听道理,保留疑问,谨慎谈论其他的话,就会减少过错,多看情况不干险事,谨慎去做其他的事,就会减少后悔,说话很少过错,做事很少后悔,禄位就在这里。

(19)鲁哀公向孔子请教,怎样去做,百姓才会信服?孔子答,要举用正直置于邪曲之上,反之百姓就会不服。

(20)季康子向孔子请教,要怎么做才能使百姓恭敬忠诚而又上进?孔子答,能庄重地对待他们,就会恭敬,教敬慈善,就会忠诚,表彰先进然后教会能力差的,就会上进。

(21)有人问孔子为什么不去从政做官?孔子答:尚书说过,孝敬,只有孝敬才能友爱兄长小弟,施行在家政之中,这也是治理政事,何必一定要去从政做官。

(22)孔子讲信用,他说一个人没有信用他是怎样的?这正如大车小车没有具有行走所必要的工具怎么能正常运行一样。

(23)子张请教孔子,十个世代可以知道吗?孔子答,即使百个世代,也可以知道。(要懂历史)。

(24)孔子认为,不是自己的祖先去祭祀,是谄媚,见到大义而不去做,是没有勇气。

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八

孔子有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此家喻户晓之言,既是其一生自我修养之总结,亦可视作古代读书人终生奋斗之目标。为何以此为标杆?在于它极好地概括了达到君子的几重境界。

晚明大儒顾宪成曾如此剖析孔子心目中“君子”之境界:“这章书,是夫子一生年谱,亦是千古作圣妙诀……夫子自十五志于学至四十而不惑,是修境;五十知天命,是悟境;六十耳顺至七十从心,是证境。”这段话堪称将如何养成君子的三重境界概括得甚是精辟到位:修境即不断学习、完善自我、确立志向、积极进取的过程;悟境即随着人生经验日益丰富,阅历的不断积淀,真正了解自身短长,领悟世界本质,走向成熟的状态;证境则是对人生顺逆已了然于胸,对世事无常已泰然处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繁杂的规矩中可以求得自由的化境。

那何为“君子”?孔子身处时代,“君子”具有两层含义:一指那些出身高贵、地位较高的统治者;二指那些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能够遵循礼乐的人。故《论语·学而》指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可知君子有其专门关注之事、用力之处,“本”即事情的根本之处。换言之,君子要做好本身工作,尽其职责,道便由此产生。

若要闻道,先须自修,这当从“修境”入手,此即古时读书人求学之始。它分为三个层次:志于学、而立与不惑。志于学,便是自此开始,立志于要把一生奉献给学问,奉献给追求真理,这意味着人生目标的确定。意义在于:首先,学术研究和道义探讨成为了人的终身事业,道统开始独立于政统并高于政统;其次,此乃知识独立、士人独立的标志;再次,士人不再是专家,不再是专业技术人员,而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担当天下道义的君子儒。读书人从此真正成为社会核心价值的承担者,即担道之士。著名学者钱穆先生曾对君子担道的重要性有过至论:

道,人生之大道。人生必有死,死又不可预知。正因时时可死,故必急求闻道。否则生而为人,不知为人之道,岂不枉了此生?若使朝闻道,夕死即不为枉活。因道亘古今,千万世而常然,一日之道,即千万世之道。故若由道而生,则一日之生,亦犹夫千万世之生矣。

从此,道统意识油然而生。

所谓而立,简言之:其一,个人政治身份得到肯定;其二,有了自己的事业。此乃个人事业之起步期。试想一个人经过孜孜以求、苦苦努力,达到了而立,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学业有成,事业确立,身份得到充分认可,理想看似越来越近,那么这个人应呈奋发有为、跃跃欲试,踌躇满志、锐气十足之态。这种状态固然颇佳,但尚远远不够。他的见识、修为、眼光、气度还不足以应对这个纷纭复杂的大千世界。所以,还需要继续修炼,以至“不惑”,即对自己的人生追求不再疑惑,对自己的人生方向不再动摇,对世间种种光怪陆离、纷纭复杂的现象,皆能泰然处之,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悟境”指个人修为之瓶颈期与突破期。虽说知天命是悟境,但并不意味着学习之终结,恰恰相反,这是君子修养的又一个起点。孔子讲:“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既然“天命”是“上天”给你下达的“命令”、是“天”规定了的你的“使命”,那么你立身在世,所能做的事,只是去努力完成“天”“分配”给你的“任务”,这是你应该做的,也是你可以做的。于是你的人生经验给你的人生“定了位”。有了这个“位置”,你如果再“越位”“僭越”,或者放弃这个“位置”而“不到位”,则是为“不仁”,就不是“君子”。“定了位”不等于“到了位”,你还得努力才能使自己“到位”,故“知天命”相当于人生事业的再出发。唯有继续前行,才能抵达君子修养的终点,也就是证境——耳顺和从心所欲。

“耳顺即舜之察迩言,所谓善与人同,乐取于人以为善也。顺者,不违也。舍己从人,故言入于耳,隐其恶,扬其善,无所违也。学者自是其学,闻他人之言,多违于耳。圣人之道,一以贯之,故耳顺也。”这是清代学者焦循对“耳顺”的解释。说的是君子能以一己所持的正确意见不排斥他人的正确意见,能以公认为正确的意见为标准,同时吸取他人意见中符合标准的正确意见。顺,就是通达不违碍,入耳即入心。君子不固持自己的异义,能采纳他人的意见,那么无论什么话听来就不违于心、不逆于耳,能够从他人的意见中分辨出正确的看法予以表扬,又能从他人的意见中分辨出不正确的看法而不予计较,不斤斤萦怀于心,如此就能顺利通达,入耳入心。

耳顺之后,便达至化境。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指出:“孔子七十而纵心,彼其纵之也,度不逾矩,而后纵之。”换言之,柳氏认为孔子之所以能够从心所欲,是因孔子自认内心的欲望不会超出社会规矩的范围,孔子有这样的道德自信,可以估量内心欲望是在规矩法度之内的。依柳宗元之理解,规矩是内心欲望的隐形前提,只有“不逾矩”的欲望才可“后纵之”。反过来讲,“逾矩”的欲望不可以随便遵从。其实儒家亦承认人在现实生活中,确有各种不合礼法、不合规矩的欲望。在这一基本预设下,人心的各种欲望若不加限制,不以“道心”“天地之性”加以引导,人便随着自身欲望之横流而蒙蔽良知,从而生出恶念、做出恶行。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即经过长期的自我修养和自我控制,达到一定的人生境界,内外打通,社会的规矩即我自身的规矩,社会规范内化为个人的生活信念,因而社会规矩对我而言,就不再是约束,反而是内外相证、从心所欲的试金石。这种“自由”是一种道德境界,是此心纯然天理的境界,是一种不去挑战世俗礼法的心理自在。因为此时,心就是法,法就是心,人在规矩允许的范围里体会从心所欲的自在。

当然,世上诸事,往往知易行难。至于此三重境界,钱穆曾指出,“学者所能用力,亦在志学与立与不惑之三阶程。至于知天命以上,则非用力所及,不宜妄有希效。知有此一境,而悬以存诸心中则可”。或许凡人终其一生,也难将修境、悟境与证境践履殆尽,唯有默默悬于心间。君子何为?便是读书人在不断学习、修炼中竭力向理想状态靠近而已。这恐怕便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妙处所在吧。

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九

论语十则》主要讲两大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二是讲有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论语》使我懂得如何处世待人,教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其中有几句论语,我受益非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不是吗?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__要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他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马上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韧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应该坚强不屈,高风亮节!抗战英烈吉鸿昌,面对着敌人的酷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烈士罗学瓒在狱中坚强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共产党员贾起面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但他沉着冷静,英勇不屈,严守党的秘密……这些烈士,他们这种坚强不屈的品格,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应该坚强面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十

我觉得,君子不仅是体现于外在,而是一种自然的心境。而成为一位君子最重要的一点,我想在这里谈谈宽容。

记得有一个小故事——。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们可以想像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的徒弟的心情。徒弟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这是一种多么宽容的无声的教育,却可使他受益终生。

有时候我们就该以一种宽容的,温和的态度去对待他人。我想这是一种君子的态度。当别人伤害到你的时候,也许你会悲哀,会愤怒。但过后转念一想,这对你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也许对方只是无心之失,何必又整日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呢?这只会让我们承担更多的痛苦而不堪重负,最终无力地倒下。

如何使自己做到宽容?——。

有个失恋的女孩在公园里伤心地哭泣。一位老者知道原因后不但没有安慰她,还取笑她。女孩很生气。老者说:“你不过损失了一个不爱你的人,而他损失的是一个爱他的人。他的损失比你大,你伤心做什么,应该伤心的人是他呀。”

永远以一种乐观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相信总有一天能够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让自己的心境变得平静,祥和。这样你就能够包容和理解那些冒犯过自己的人了。

当你能够真正拥有“不怨天,不尤人”的广阔胸襟的时候,才能成为一个正直敦厚的真君子。而那些被你宽恕的人,也会从心底里敬佩和感激你的。

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十一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语录。学习《论语》不仅能够了解古代儒家思想,更能从中汲取关于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宝贵经验。通过深入研读《论语》,我有幸领悟到了君子心得体会。

第二段:君子修身。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君子修身的经典语录。例如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强调了君子要努力修身养性,不仅要懂得欣赏他人的优点,还要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君子要具备广博的知识,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和反思,以提高自己的见识和修为。此外,《论语》还提到了君子应该谨慎言行,保持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标准。

第三段:君子齐家。

君子治家本质上是对家庭生活的承担责任。《论语》中提到:“觚不觚,觚哉。觚哉不觚。”意思是说,君子不管是在贫穷还是富裕的环境中,都保持勤俭节约,并且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底线。此外,君子在家庭中还应该履行对亲人的责任和义务,尊重长辈,照顾亲人,塑造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

第四段:君子治国。

君子治国,是指君子在担任公职的时候,应该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兢兢业业地服务于人民。《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于政治道德的重视。例如孔子提到:“君子视人之由,窥人之所由。”这句话意味着君子要从人民的角度思考问题,关心人民的需求,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君子还应该具备领导才能、正义和智慧,以便在治理国家时能够切实解决社会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五段:君子平天下。

《论语》中也有关于君子平天下的思想。例如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在与他人交往时应该本着真诚、善良和公正的原则。君子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能够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便在社交中达到和谐与共识。君子还应该尊重他人的差异和权利,致力于建设一个和平、宽容、公正的社会。

结论:

通过学习和研读《论语》,我深刻体会到了君子的心得。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追求,也是每个人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通过践行《论语》中的智慧,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人,也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在当代社会,我们依然可以从《论语》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十二

《论语》是古代中国的一部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君子的概念,强调了君子的修养和道德修身。这些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论语》中的君子精神,并分享其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启示。

君子是指品德高尚、有修养的人。《论语》中强调,君子应该具备善于学习的品质,不断进取,不断修身。在学习上,君子应该持之以恒,不断探索、追求真理。他们自我反省,并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君子之心得在于对于真理不断的探索和修炼,让自己更加完善和高尚。

第三段:个人修养的启示。

君子的心得对于个人修养有着重大的启示。首先,君子修养强调“诚”这一价值观。只有真诚待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其次,孔子提倡温润的修养。君子不仅要修身立德,还要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智慧。这样才能在与人相处时显得和善、宽容和体谅。君子还具备见贤思齐的品质,心怀敬畏和崇拜之心,向优秀的人学习。因此,君子的心得要求我们在个人修养中注重诚信、温润、谦虚、尊重他人,从而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社交能力。

第四段:社会发展的启示。

君子的心得不仅对于个人修养有启示,也对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首先,孔子强调了君子的责任感。君子心怀天下,注重公益和社会责任。他们以身作则,关注社会问题,并主动参与社会改革。其次,君子的心得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君子在与人相处时,不断学习进步,提倡和谐、互助和包容的人际关系,以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此外,君子的心得也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君子关心普及教育,注重培养下一代的品质与素养。他们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人才选拔的重要保障。因此,君子的心得要求我们在社会发展中承担起责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重视教育发展。

第五段:总结。

综上所述,《论语》中的君子心得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从个人修养的角度看,君子心得要求我们注重真诚、谦虚、温和待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君子心得要求我们关注公益、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以及重视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中取得更大的进步。《论语》中的君子心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在当代社会中应该倡导和践行的理念。因此,我们应该学习《论语》,汲取其中的智慧,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社会的文明程度。

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十三

君子之道,虽然古老却永不过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人对于君子之道的理解和实践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通过与君子之道的接触与体会,我深刻认识到了作为一个现代人,如何将君子之道融入自己的生活中,以及如何在人际关系中更好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下是我对君子之道的心得体会。

首先,君子修身以立德为首要任务。君子之道的核心是提倡做人要有道德的准则,始终保持良好的品德。修身要求我们始终保持纯洁和谦和的内心,不断从内心深处追求道德的提升。在修身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自觉抵制低级趣味和追求短期利益,要不懈地努力追求精神层面的提升,提升自己的涵养和素养。只有通过自我修身,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树立榜样,影响他人并对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其次,君子齐家以治家为基础。治家不单指家庭的管理,更包含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家庭教育的培养。君子之道要求我们在家庭中要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要守护好家庭并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的和谐与稳定为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作为家庭成员,要学会尊重他人、宽容包容和秉持家庭的核心价值观,严守家庭规矩,承担起家庭责任和义务。

再次,君子治国以安民为依托。君子之道要求我们在治国方面以人民的安定、幸福为最终目标,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益精神。治国需要远见和决策力,要用智慧和能力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君子之道也要求我们在治国中权力要受制约,要惩恶扬善,要保证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在治国方面,君子之道注重将权力放在人民手中,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通过为民众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君子平天下以和为贵。君子之道要求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以和为贵,以诚信、宽容和包容来处世待人。与人为善,善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是君子之道的核心。仅有个人的优秀并不足以让整个社会实现进步,只有通过互相尊重、理解和帮助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君子之道希望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要给予他人尊重和欣赏,更要以身作则,发扬仁义道德的精神,为社会的和谐以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君子之道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理念,是一个人永远努力向上的标准。通过实践和体会君子之道,我意识到了作为一个现代人,如何将君子之道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信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真正践行君子之道,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够共同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十四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编纂整理的一部儒家经典,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这部经典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阅,其中所包含的君子心得给予了人们极大的启迪和指引。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于君子心得有更为深刻的领悟和体会。下面我将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于君子心得的体会。

首先,君子应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论语·子罕》中有句经典的话:“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告诉我们,年轻时要远离低俗的色情之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道德品行;中年时要谨慎行事,保持心智的稳定和修身齐家之道;老年时要珍惜岁月,提升智慧和对于生活的体悟。修身是君子之本,通过不断的修炼和克己奉公,君子才能成为道德的楷模和社会的榜样。

其次,君子应注重齐家治国,建立和谐的家庭和社会秩序。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告诉我们,子女要尊敬父母,孝顺家长,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同时也要注重自己个人的家庭责任,创造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在治国方面,君子要追求真理,勇于改革,为社会的繁荣和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以身作则,君子才能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走上正确的道路,共同建设美好的社会。

第三,君子应推崇仁爱和礼节,培养社交和人际关系的良好风气。在《论语·颜渊》中,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告诉我们,君子要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并将之展现在日常的言行之中。君子要懂得感恩和奉献,关心他人的利益和幸福。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要遵循礼仪规范,反对傲慢和粗鲁行为。通过培养仁爱和礼节,君子才能与人为善,推动社会和谐的进程。

第四,君子应追求学术和艺术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告诉我们,君子应不断学习和钻研,追求知识的全面性和深度,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和知识储备。同时,君子也应注重艺术修养,追求审美的完美和文化的升华,通过绘画、音乐、书法等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悟,并通过美感的交流和分享提升自己的情感境界和审美能力。

最后,君子应肩负起社会责任,关注公民道德和国家民族的利益。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说:“立于礼,以丧其贞。”这告诉我们,君子要坚持公正和正义,关注社会的大众利益,不被个人私利所拖累。君子要遵循公民道德,遵守法律法规,为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同时,君子也要保持忠诚和担当,为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和崛起努力奋斗。

在读完论语后,我对于君子心得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君子的基本要求,君子应始终秉持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规范,为家庭、社会和国家谋求全面发展和和谐进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论语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和人格魅力,成为德高望重的君子。

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十五

君子修身内圣之道,可以说是古代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修身,即个体做人的道德修养;内圣,即内心的齐育和心性的提升。作为一个现代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君子修身内圣之道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我对君子修身内圣之道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和心得。下面,我将从儒家经典、修身养性、为人处事、与人为善以及实践应用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大学》一书是君子修身内圣之道的经典之作。书中引导着人们思考和修身的途径。其中,提到了“修辞立言,其志实也”。从中我体悟到了修身首先要有高尚的志向和真诚的心愿。只有树立起远大的目标和正确的信念,才能够激励自己努力追求进步。此外,古人还强调了“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也就是说,修身的道路上,要始终保持一种虚心求知的态度,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正是通过深入学习《大学》等儒家经典,我对君子修身内圣之道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修身养性是君子修身内圣之道的核心内容。君子修身首先要修养好自己的品德和心性。品德是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和行为准则,具体表现在待人接物的原则和道德标准上。一个具备君子品德的人,必然能够做到言行一致,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并且能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影响他人。另外,心性更是君子修身的重要一环。王阳明曾说:“心有所向,然后知识有所归。”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应该用一颗真诚无私、纯净善良的心去对待人与事,将正能量传递给他人,以此提升自己的心性。在日常生活中,我努力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修养,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到言谈举止有度,待人宽容和善良。

君子修身内圣之道,也要求一个人在为人处事中应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在与他人交往中,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个君子,要懂得感恩和付出,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以及时掌握自己的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此外,一个君子也要学会学会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用合适的方式给予他人建议和帮助。在实际生活中,我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决定,注重和人的沟通和交流,提升人际关系的和谐。

与人为善也是君子修身的重要方面。孟子曾经说过:“天下之事,必作于腹中。”也就是说,君子修身应该懂得尊重和关心他人,对待他人要有善良的态度和行动。做人做事要坚守原则和道义,以实际的行动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并且将善良的行为传递、分享给他人。君子更应该懂得谦虚谨慎,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有德者能感化人心。在日常生活中,我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心弱势群体,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

君子修身内圣之道需要不断的实践和应用。只有将君子的行为准则贯穿在日常的生活中,才能够真正地修身成佛、内圣外王。在我的实践中,我努力将君子修身的道德和责任感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我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总结经验,努力改正个人存在的问题。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也积极争取机会去实践君子修身的内圣之道,比如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人,主动参与有益于身心灵健康的活动,以及坚持学习和提升自我。

总的来说,君子修身内圣之道是一个终身的修行过程。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君子修身内圣之道的力量和影响。作为一个现代人,我将继续努力修身养性,与他人和善相处,尽己所能做到一位真正的君子。

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十六

君子之道,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准则,可以指导人们的言行举止。在日常生活中,借鉴君子之道的心得体会,可以提升自己的修养,塑造良好的人格。以下是我对君子之道的心得体会。

首先,君子之道强调以德为先。君子蓄德而后行,懂得品行的重要性。他们要求自己言行一致,做到言行信一致。例如,君子在说话时必须讲究言辞,谨慎选择用词,避免以身边的优越感伤害他人。此外,君子还注重待人接物,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待人宽容、包容。通过不断地修身养性,君子使自己的品德磨练得更加优秀,能够以德服人,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其次,君子之道注重修炼自己的人格。尊重他人、谦虚谨慎是君子之道的核心。君子不以功成名就为荣,而是追求内心真正的幸福。他们懂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并且会虚心向别人请教、学习,不断进取。例如,君子对待知识的态度是虚心学习,他们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努力弥补知识的不足,以求更好的发展。君子不抱有固执的态度,愿意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以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再次,君子之道强调言行一致。君子言行要一致,意思就是说君子发出的言行要与他的内心真实想法相吻合。君子要言行一致,必须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例如,君子在承诺的事情上必须说到做到,而且要保持坚定的决心去做。君子的言行一致表明了他们内心的廉耻和责任感,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尊重,树立起坚定的人格魅力。

然后,君子之道强调以礼待人。君子要尊敬他人,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注重与人的相处之道。君子懂得经由外表的礼貌和行为,向身边人表达自己的敬意和尊重。他们不会随意干扰别人的生活,要以礼待人,遵循社会规范。君子以礼待人,不仅可以维护社会秩序的和谐,还可以加深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和感情。

最后,君子之道注重以仁为本。仁者爱人,爱人者也才会拥有其他优秀的品质。君子注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乐于奉献,以及与人为善。他们懂得帮助别人,关爱弱小,乐于分享自己的资源和知识,以期使社会更加和谐。仁者爱人之心,可以使社会呈现出和睦的局面,君子以仁为本的品质也成为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石。

总的来说,君子之道包括以德为先、修炼人格、言行一致、以礼待人、以及以仁为本。这些君子之道的心得体会,对于建立良好的个人修养、完善人格、提升自我素质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借鉴君子之道,努力弘扬这种道德准则,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汇总17篇)篇十七

第一段:引言(200字)。

君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作为孔子的思想精华,是君子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君子文化节中,参与者通过学习、讨论和分享,深入了解论语的思想内涵和实践意义,得以提升自身修养和品德观念。在参与君子文化节活动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感召,有了许多心得体会。

第二段:思考和学习(200字)。

君子文化与论语有着密切的关联,君子须思考人生之道,遵循道德规范,实践守己之道。在君子文化节的活动中,我学习到君子追求完善自我的一种境界,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对于这些个人和社会生活的要求,我深感应当反思自身的各个方面,如何做到言行一致、品德高尚、公正廉洁等。同时,在君子文化节的论坛上,我还学习到了一些论语的典故和道德故事,这让我更加理解了论语的思想精华。

第三段:分享与经验(200字)。

在君子文化节的活动中,还有许多类似的分享与经验交流。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论语中的思想,也从他人的经验中汲取到了很多智慧。例如,有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在论坛上分享了他如何把论语中的“诚”应用到企业经营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让我深感到论语的智慧可以为现实生活带来很大的启示和指导。通过分享与经验交流,我意识到君子文化不仅仅是古老的传统,也是可以运用到现代社会中的。

第四段:实践与应用(200字)。

君子文化节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培养人们对君子文化的实践与应用能力,而这也是我在参与活动中最关心的问题。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之外,我也积极参与实际活动,例如参观了一座孔庙,了解到了孔子的生平和思想传播的历史背景。在实践活动中,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君子文化是需要付诸行动和实践的,只有实践才能真正让君子文化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第五段:心得与展望(200字)。

君子文化节论语心得体会,对我个人而言是一次非常珍贵的经历。通过这一活动,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对人生有益的道理,而且感受到了君子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广泛影响。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深信君子文化对于塑造个人和社会的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展望未来,我希望能够将所学所感所悟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君子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100字)。

通过君子文化节论语心得体会,我深入了解到了论语思想的内涵和实践意义。通过学习、分享、实践和交流,我更加坚定了践行君子文化的信念,并将君子文化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我相信,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体现君子文化的精神和力量,为社会的进步和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标准化工作总结及计划(汇总12篇)

    在工作总结中,我能够审视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效率,并做出相应的改进和调整。在以下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农村农业工作总结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这些都是我们在写作中需要注意的

    最新星火班心得体会大学生(汇总15篇)

    撰写读书心得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通过总结和概括自己的阅读体验,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实习心得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实习写作有

    实用二年级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范文(14篇)

    诚信是人与人之间真挚交流的基石,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如何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诚实守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诚信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

    最新观摩早读心得体会(案例13篇)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工作心得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随着社会进步和人

    2023年商铺外摆申请书(通用18篇)

    奖学金申请书可以向招生委员会或者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展示自己的实力和价值。如果你正在撰写更多申请书,那么以下这些范文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尊敬的福城国际领导:您好!我

    专业鲁迅明天读后感大全(16篇)

    征文作品可以来自各个领域,包括文学、科技、社会等,从而为读者们呈现出多元化的视角和思考。最后,要有自信和勇气,将作品提交给评审委员会。充实自己的写作工具箱,我们

    实用学先锋感想体会大全(17篇)

    公司宣传语要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定位,让人们对公司产生信任和认同感。编写宣传语时要注意语言的积极向上和鼓舞人心,能够激发目标受众的情感共鸣。我

    热门创业史读后感范文(17篇)

    爱国标语是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之一。如何通过标语激励更多人为国家作贡献?这些爱国标语不仅仅是一句句口号,更是一种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创业史》是当代

    最新过彩礼钱协议(模板17篇)

    人生目标:1、近期目标:(2010--2013年)确定目标:在校期间多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学业,学好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悉的操作技能;实习期间精通各项护理技能

    实用约谈党支部书记记录(汇总12篇)

    运动会是一个展示学生们体育才能和团队精神的舞台。运动会宣传的关键是突出主题、吸引眼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运动会宣传语范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