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囚歌课文解析 讽谏小议北师大版初二语文教案(通用17篇)

时间:2023-10-13 作者:字海最新囚歌课文解析 讽谏小议北师大版初二语文教案(通用17篇)

环保意识的提升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保障。在总结中可以回顾自己在环保方面的努力和成就。下面是一些精选的环保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囚歌课文解析篇一

【学习目标】 1.理清本文思路,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2.归纳本文使用的论据。 3.学习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历史实例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作者所持观点及论证的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

【资料导读】

1、 讽谏具有先天的历史局限性。为了证明这一点,作者凭借丰富的学养,旁征博引,层层深入展开论证。

文章开篇说,权力的顶峰无限孤独,得到一个伟大的批评者很难,古代君王不得不引入诤谏制度,并援引了齐景公哭晏婴、唐太宗哭魏征二事以证之。

第二段作者分析说,由于君臣关系的本质是统治与服从,这种不平等导致了诤谏制度的存在致命缺陷,不妨把谏看成刀斧手胁迫下的批评。在这段落中,又列举了比干挖心、史鱼尸谏、海瑞备棺等例子,指出犯言直谏的代价是普通人不可承受之重。

第三段通过裴矩的转变,司马光的议论,指出讽谏是否存在单方面取决于君主的个人态度。

第四段谈论一个个案,即使历史上最伟大的谏者魏征向最开明的君主唐太宗。

囚歌课文解析篇二

1. 生字

储量( ) 沮丧( ) 拾人余唾( ) 不可遏制( ) 踮起脚( )

2. 词语

拾人余唾:

不可遏制:

3、作者

朱苏进,1953年生于南京, 16岁从军。1977年调至福州军区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现任南京军区创作室主任,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成名作《射天狼》获当年全国最佳中篇小说奖。《凝眸》,中篇小说,1984,获当年全国最佳中篇小说奖。《绝望中诞生》,中篇小说,1989,获当年全国最佳中篇小说奖。《接近于无限透明》,中篇小说集,1993,获当年全国最佳中篇小说奖。朱苏进和历史剧名导陈家林合作创作了电视剧《康熙王朝》。

二、课文理解达标

(一)文章主旨

文章从学和思的辩证关系切入论题。学习而不思考,如学习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不加思考,把不正确的知识也接受了,这就受到欺骗,所以称罔。正确的知识,如科学一定要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去学习。不学习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学知识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误。只有学习与思考结合,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胡思乱想,陷于迷误。

(二)重点语句

解析: 此句话阐述了学和思的相结合。学而不思,学了知识不会分别知识的正确与否,不会从中得到启发,不会活用,不行。思而不学,只是空想,不知道自己想的问题是否前人已经解决,倘前人已经解决了,那再去想不是白费了?倘前人没有解决,不知道从前人已经研究过处继续前进,再从头开始,是再走前人已经走过的路,也是浪费。所以一定要学与思结合才行。

(三)写作特点

文章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即设立比喻论述某种道理。例如第三段用“读书是花朵,思索是果实”比喻来论证“学而不思,学了知识不会分别知识的正确与否。

囚歌课文解析篇三

王维早年的边塞诗写得粗犷豪放,和他晚年的山田园诗迥然不同。《使至塞上》是他边塞诗中的力作。

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前往边塞宣慰,这首诗即是途中所写。

首联交待出使的经过。写奉使出征,独当重任,到边疆去察看,过居延属国。

颔联“征篷出汉塞,归燕入胡天”,描写边塞的情势。因和胡人只有一箭之隔,风吹篷草即过边塞,北飞的大燕也从头顶飞入胡地的上空。可见诗人已到了边关前沿。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大漠”的“大”写边疆沙漠,浩瀚无边;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股狼烟就显得格外显目,因此称作“孤烟”,“孤”是写景物的单调;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渺无尽头的黄河,唯有“长”字才能表达出给人的视觉印象;落日加上“圆”字,给人亲切温暖又苍茫的感觉。一“长”一“直”一“圆”,似几何图形一样展现在天地间,大气浩瀚又沉寂壮美,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上下联中,“长”字配合“大”,“圆”配“直”,都对得工整而巧妙,后人尤其对“直”和“圆”两字极尽赞美。《红楼梦》中曹雪芹曾借香菱学诗细味其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似是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想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字,竟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的确,香菱说出了很多人的感受。难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基写景壮观,气势流畅,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尾联照应诗题和开头。作者此行目的是慰边,但在萧关遇到侦察的骑兵,得知都护还在前线。可见虽然打了胜仗,都护并没有放松警戒。诗句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王维此诗,整体上谈不上什么杰出的成就。它能传颂千古,主要在于颈联写得太好,意境深远,可见警句在一首诗中的作用。

囚歌课文解析篇四

《晏子使楚》(共16分)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给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意思。(4分)

晏子将使楚 ( ) 今方来,吾欲辱之,( )

王曰,何坐?( ) 齐人固善盗乎?( )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楚王赐晏子酒 b. 圣人非所与熙也

c.便索舆来奔丧 d. 因恸绝良久

3、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其实/味/不同 b.其/实味不/同

c.其/实味/不同 d.其实/味不/同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9)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10)圣人非所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5、课文的人物性格刻画鲜明,寥寥数语,就把人写活了,请用一个词概括晏子的性格特点。

晏子: 。(2分)

其实“橘”指的是: 国人,“枳”指的是: 国人。(2分)

参考答案:

囚歌课文解析篇五

(一)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 》。作者 ,字子厚, 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二)要点提示

1、 重点字词

(1)掌握下列加点字注音。

清洌( ) 为坻( ) 佁然( ) 俶尔远逝( )

翕忽( ) 参差( ) 犬牙差互( ) 悄怆幽邃( )

(2)掌握下列一词多义词语。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水尤清冽

从 清

隶而从者 以其境过清

潭中鱼可百许头 以其境过清

可 以

不可久居 卷石底以出

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

(3)重点词语解释

水尤清冽( ) 为坻( )

潭中鱼可百许头( )日光下澈( )

佁然不动( ) 俶尔远逝( )

斗折蛇行( ) ( )

犬牙差互( ) 悄怆幽邃( )

四面竹树环合( ) 无所依( )

2、 理解性默写

(1)、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 , , 。

(2)、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 , , 。

(3)、描写潭上多姿的树蔓的语句 , , 。

(4)、用比喻写溪流,写岸势的 , 。 , 。

(5)、写小潭最突出特点的句子 , , , , 。

3、 重点句子翻译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8)、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4、 知识梳理

第一段写潭,写树。

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

第三段写源头,写岸势。

第四段写感受,抒愤懑。

最后缀述了同游者,属游记的一般格式。

5、主旨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静穆和幽美,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悲凉凄苦之情。

6、重点探究

(1)说说作者笔下的小石潭有哪些特点,并用原文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

小石潭的特点是“石底”“水尤清冽”。文中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不仅写出了石底的特点,而且写出了石底翻卷出水面的种种形态。文中写“水尤清冽”是通过写潭中的鱼来实现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都是水清所致,写鱼就是在写水。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作者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潭中幽深冷寂的气氛其实是作者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

(3)说说作者依次描写了哪些景物。

本文写了“小石潭”周围“竹树环合”“青树翠蔓”的环境,“卷石底以出”的特点,写了水清鱼欢、源流曲折、岸势参差。

7、写作特点

(1)、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

石: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四个“为”字形象写出石的千奇百怪。

水:从声音写起,“闻水声,如鸣珮环”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声音清脆嘹亮。“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正面写游鱼的生动活泼,又从侧面写出潭水的清澈透明。

(2)、写景动静结合

写游鱼,“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动静结合,惟妙惟肖写出鱼的情态——“乐”,也从侧面写出了水之清。

写潭四周的树木,“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有形有色,动静结合,生动传神,语言精练。

写小溪,“斗折蛇形”就溪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蜿蜒,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形象地写出了小溪的“曲折有致”形状。

(3)文章写景,情景交融。

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描写结合起来,寓情于景。如:作者描写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时,心情是快乐的,而“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中流露出凄凉忧伤的心情。这既是对环境凄凉的感受,也是政治受挫遭谪贬后的忧伤心情的流露。

8、开放性试题

1、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2分)

小 石 潭 凄 寒 幽 静 ,

下句:

2、文章运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选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做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

句子:

分析:

3、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

二、语段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翻译句子

(1)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4、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 小石潭的全貌怎样的?

(3)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囚歌课文解析篇六

教学目标:

1、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品味语言的魅力。

2、把握行文的脉络,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对夜雨所赋予的含义,感悟人生的另一种境界。

教学的重难点:

怎样理解“要说美,也没有什么美,屋外的路泥泞难走……被雨声阻隔的寂寥?”

教学方法:

自学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文题全解

1、题目解说

2、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浙江余姚人,大陆著名美学家、学者和散文家。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并担任多所大学的教授。主要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

二、课文分析:

学生熟读课文,分析课文的结构,并概括出课文的段意。

第一部分(1~5):夜雨让人产生想象,让人产生思念,让人温馨。

第二部分(6~10)通过夜雨写出人,特别是游子的家园情结。

第三部分(11~16)夜雨的魅力在于消融一切张扬的东西。

三、细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怎样理解“要说美,也没有什么美,屋外的路泥泞难走……被雨声阻隔的寂寥?”

(人有多种活法,有的忙忙碌碌,为名利所累,但我们一旦卸下包袱,在夜雨写、所营造的氛围中,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听雨打芭蕉,未尝不是另一种活法。没有谁规定必须叱咤风云,花团锦簇,平和温馨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好呢?)

(文中写雨的句子确实寥寥数笔,如“窗外夜色中时紧时梳的雨声”“放任自由的风声雨声”,但作者就是用这几笔勾勒出氛围,写出读者之所想,起到使读者感到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作用。)

3、流课文的中心。

(在作者笔下,夜雨具有一种魅力,能使狂躁的心平静下来,能使游子停止前进的脚步,使人回到一种原始状态,夜雨因人而 着色,人因夜雨而 生情,这或许就是历史。)

四、写法借鉴:

1、运用细腻的描写来剖析夜雨中所蕴涵的诗意。作者用深情的笔在夜雨中尽情的抒发自己的感情。文中有这样一句“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鱼中专心攻读,身心会 超长的蔚帖;在夜雨中思念亲人,会思念到立即提笔写信;在夜雨中挑灯作文,文字也会边的滋溶”。一番描述,使人顿生温馨的感觉。

囚歌课文解析篇七

一只八条腿的小虫,在我的手指上往前爬,爬得极慢,走走停停,八只小爪踩上去痒痒的。停下的时候,就把针尖大的小头抬起往前望。然后再走。我看得可笑。它望见前面没路了吗?竟然还走。再走一小会儿,就是指甲盖,指甲盖很光滑,到了尽头,它若悬崖勒不住马,肯定一头栽下去。我正为这粒小虫的短视和盲目好笑,它已过了我的指甲盖,到了指尖,头一低,没掉下去,竟从指头底部慢慢悠悠向手心爬去了。

这下该我为自己的眼光羞愧了,我竟没看见指头底下还有路。走向手心的路。

人的自以为是使人只能走到人这一步。

虫能走到哪里,我除了知道小虫一辈子都走不了几百米,走不出这片草滩以外,我确实不知道虫走到了哪里。

蜣螂在滚这个粪蛋前,是否先看好了路,我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朝这个方向滚去有啥去处,上了这个小坡是一片平地,再过去是一个更大的坡,坡上都是草,除非从空中运,或者蜣螂先铲草开一条路,否则粪蛋根本无法过去。

或许我的想法天真,蜣螂根本不想把粪蛋滚到哪儿去。它只是做一个游戏,用后腿把粪蛋滚到坡顶上,然后它转过身,绕到另一边,用两只前爪猛一推,粪蛋骨碌碌滚了下去,它要看看能滚多远,以此来断定是后腿劲大还是前腿劲大。谁知道呢。反正我没搞清楚,还是少管闲事。我已经有过教训。

那次是一只蚂蚁,背着一条至少比它大二十倍的干虫,被一个土块挡住。蚂蚁先是自己爬上土块,用嘴咬住干虫往上拉,试了几下不行,又下来钻到干虫下面用头顶,竟然顶起来,摇摇晃晃,眼看顶上去了,却掉了下来,正好把蚂蚁碰了个仰面朝天。蚂蚁一骨碌爬起来,想都没想,又换了种姿势,像那只蜣螂那样头顶着地,用后腿往上举。结果还是一样。但它一刻不停,动作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没效果。

我猜想这只蚂蚁一定是急于把干虫搬回洞去。洞里有多少孤老寡小在等着这条虫呢。我要能帮帮它多好。或者,要是再有一只蚂蚁帮忙,不就好办多了吗。正好附近有一只闲转的蚂蚁,我把它抓住,放在那个土块上,我想让它站在上面往上拉,下面的蚂蚁正拼命往上顶呢,一拉一顶,不就上去了吗。

可是这只蚂蚁不愿帮忙,我一放下,它便跳下土块跑了。我又把它抓回来,这次是放在那只忙碌的蚂蚁的旁边,我想是我强迫它帮忙,它生气了。先让两只蚂蚁见见面,商量商量,那只或许会求这只帮忙,这只先说忙,没时间。那只说,不白帮,过后给你一条虫腿。这只说不行,给两条。一条半。那只还价。

我又想错了。那只忙碌的蚂蚁好像感到身后有动静,一回头看见这只,二话没说,扑上去就打。这只被打翻在地,爬起来仓皇而逃。也没看清咋打的,好像两只牵在一起,先是用口咬,接着那只腾出一只前爪,抡开向这只脸上扇去,这只便倒地了。

那只连口气都不喘,回过身又开始搬干虫。我真看急了,一伸手,连干虫带蚂蚁一起扔到土块那边。我想蚂蚁肯定会感激这个天降的帮忙。没想到它生气了,一口咬住干虫,拼命使着劲,硬要把它原搬到土块那边去。

我又搞错了。也许蚂蚁只是想试试自己能不能把一条干虫搬过土块,我却认为它要搬回家去。真是的,一条干虫,我会搬它回家吗。

也许都不是。我这颗大脑袋,压根不知道蚂蚁那只小脑袋里的事情。

囚歌课文解析篇八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各有偏颇。

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但是,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寄托呢?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说有兴寄,诚然不错,但归结为讥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于死板;说偶然赋景,毫无寄托,则割裂诗、人,流于肤浅,都与诗人本意未洽。因此,赏奇析疑,以知人为好。

囚歌课文解析篇九

1.理清本文思路,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2.归纳本文使用的论据。

3.学习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

【导入】

【作者】

萧春雷,男,福建泰宁人,1964年生。作家,曾用笔名司空小月、十步、围石等,写作诗歌、散文、小说、艺评。著有诗集《时光之砂》、随笔集《文化生灵》、《我们住在皮肤里》,以及文化随笔集《阳光下的雕花门楼》、《风水林》、《嫁给大海的女人》、《烟路历程》等。

【分析】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没有平等便不能分享真理。

2.试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首先写了谏诤制度的由来;然后对“谏”进行解释,陈明谏的两面性;接下来论证谏诤可以实现的根本原因是要有明君;最后提出只有平等才有可能产生批评,分享真理。

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据?有什么作用?

答:事实和道理论据。很好的证明了没有平等便不能分享真理这一论点。

4.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举例论证使得论证过程更形象生动甚至有趣,对比论证能够突出诤谏惹至杀身之祸的一面,道理论证是对事例很好的理论提升,为证明中心论点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同时也是文章充满哲思,流溢智慧。

【小结】本文具有浓重的杂文色彩,举例讲理鞭辟入里,文中处处点缀着深刻的啫喱,读过之后,回味无穷。

【参考资料】

讽谏具有先天的历史局限性。为了证明这一点,作者凭借丰富的学养,旁征博引,层层深入展开论证。

文章开篇说,权力的顶峰无限孤独,得到一个伟大的批评者很难,古代君王不得不引入诤谏制度,并援引了齐景公哭晏婴、唐太宗哭魏征二事以证之。

第二段作者分析说,由于君臣关系的本质是统治与服从,这种不平等导致了诤谏制度的存在致命缺陷,不妨把谏看成刀斧手胁迫下的批评。在这段落中,又列举了比干挖心、史鱼尸谏、海瑞备棺等例子,指出犯言直谏的代价是普通人不可承受之重。

第三段通过裴矩的转变,司马光的议论,指出讽谏是否存在单方面取决于君主的个人态度。

第四段谈论一个个案,即使历史上最伟大的谏者魏征向最开明的君主唐太宗进谏也不无风险,进一步论证了讽谏的偶然性与脆弱性。

最后一段指出,尽管讽谏王朝重视求谏,但因制度缺陷,无法改变批评稀缺的现象。

有意思的是文章最后几句话,作者突然放弃了从容不迫的逻辑说理,文气逆转直上,果断地过渡到正面立论:只有当社会实现了平等、自由、尊严这些现代政治价值,才存在真正的批评。因为引入了另一个更恢宏的的价值体系,文章得到了升华。作者没有对此展开论证,然而我们也许会注意到,其实文章出处都是关于这一观点的反证。

囚歌课文解析篇十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并解释。

信jian ( ) dong ( )鸟 飒飒( ) 仲( )夏

柔ti( ) 绽( )裂 阴霾( ) 晦( )暗

二、解释下列词语。

奄奄一息:

哑然失笑:

绽裂:

目眩:

万籁俱寂:

阴霾:

蓦然:

如痴如醉:

三、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的文体是一封信,是( )(人物)写给( )(人物)的信。猜一猜他们之间是( )关系。本文作者是( ),( )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国际工人运动卓越的活动家,共产主义运动著名政治活动家和理论家,曾主编机关刊物《工人事业》杂志,创办了《国际》杂志。()称她为“世界无产阶级国际的优秀人物”,“国际社会主义革命的永垂不朽的领袖”

四、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一直鸫鸟在窗前响亮而又神奇地唱起歌来,唱的嘹亮极了。( )

2、远处的隆隆雷声像汹涌滂湃的海涛余波,不断滚滚传来。( )

五、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电视上经常播放介绍我国科学技术的新成就。

b、目前,我国各个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c、学校利用假期,把所有的教室的墙壁都刷得十分洁白。

d、会上,他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批评意见。

囚歌课文解析篇十一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襄阳人。他的一生徘徊在入仕和归隐的矛盾之中,长于五言,多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冲淡清旷,富于韵味。

此诗是诗人隐居在襄阳时期所作。过,即访问之意。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写出作者访问的缘由。“具”是备办之意。到达之后,这个村庄到底是什么样子呢?“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幅优美的田园美景:村庄被翠绿的树木环抱着,远处的青山映入眼帘,只是淡淡的一抹。吃着菜,喝着酒,主客之间便闲聊起来。打开窗户,很自然地看到房屋外面有一个大的打谷场。“把酒话桑麻”,桑麻在这里指代家作之事,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这样写道:“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酒酣饭饱,主客话别,依依不舍,于是便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古人以九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被称为重阳节,而古人有重阳赏菊的风俗。

这是一首著名的田园诗,写田家留饮的优美情景和宾主之间的淳厚友谊。首句平实自然,充满和谐友好气氛。诗为五律,对仗工整,却无锤炼痕迹,其质朴的风格同描写的对象,诗人的情怀和谐一致,形成一种浑然天成的艺术美。全诗依时间顺序写了一件朋友之间往来的平凡小事,却显得极富诗情画意和高雅情趣,可见诗人的匠心独运。

囚歌课文解析篇十二

1. 能利用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

2.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重点:能够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熟读成诵,学习文章精准的写景方法

学法指导: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小组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当时永州地处荒僻贫瘠,人烟稀少,生活十分艰苦。到永州后,朋友被杀,老母去世,自己不断受到保守势力的攻击、陷害、恐吓。作者当时刚三十出头,正值施展才华之时,却一贬十年,后又被贬到更为偏远的柳州。这让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凄苦是他的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

作者简介:柳宗元:唐代着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着有《柳河东集》。着名的有《捕蛇者说》、《三戒》等。这篇游记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选自《柳河东集》,原名《至小丘小石潭记》。

二、自主、合作、探究

(一)走进课本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 ) 清冽( ) 为坻( ) 为屿( ) 为堪( )

怡然( ) 俶尔( ) 犬牙差互( ) 悄怆( )( )

幽邃( ) 寂寥( ) 翕忽( ) 参差披拂( )( )

囚歌课文解析篇十三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罗莎.卢森堡的知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结合时代背景,读懂课文,明确其主旨。

3、学习革命烈士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的高尚情操,培育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用“美丽的生命去诠释生命的美丽”。

2、学习革命烈士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的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写自己在狱中生活的艰苦、自己的斗志,而是满怀喜悦的描述自然美景。

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革命故事激趣引题。

二、作者简介。

罗莎卢森堡(1871年——1919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着名政治活动家和理论家,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

三、教师领读、学生朗读课文,掌握下列字词。

亭亭玉立 信笺( ) 飒飒( ) 奄奄一息

小心翼翼 鸫( )鸟 踱步( ) 头晕目眩

万籁俱寂 阴霾( ) 鸣啭( ) 不可思议

四、讨论下列问题。

2、课文有无写到失去自由的阴郁气氛?全文是否给人阴郁的感觉?为什么?

4、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件事情?

5、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何感想?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掌握字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二、思考讨论,质疑解难。

1、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件事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讲述拯救孔雀蝶的故事。

描述白杨花絮飘飞的景象。

回忆暴风雨中夜莺歌唱的画面。

写对大自然、对动物的爱,实际上写出了对生活、对共同战斗的朋友、对人类和世界的爱。

2、课文有无写到失去自由的阴郁气氛?全文是否给人阴郁的感觉?为什么?

作者应用反衬的手法,突出了作者蔑视、压倒、搏击黑暗的自豪无畏壮丽的情感,是理想的升华,是全文的高潮。

前者为拟人,后者为比喻和通感。

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理解:

一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二要结合作者的个人素养去理解。

三、总结全文,把握主题:

1、探讨主题:

要点:美丽的生命去诠释生命的美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高尚情感。

2、写作特色:

(1)语言清丽精致。

(2)善用修辞手法。

四、课堂探究,开阔视野。

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何感想?

五、布置作业。

1、积累罗莎?卢森堡的名言。

2、完成课后练习。

囚歌课文解析篇十四

课前预习:

1. 了解作者、作品。

2. 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3. 了解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4. 朗读文章,感知内容。

相关课程标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 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

2. 学习本文说明性文字与叙述描写文字各占一半,文风清晰生动的特点。

3. 理解课文运用夸张描写的笔调体现生命的顽强,学习蜘蛛坚强不屈、毫不气馁的精神。

评价任务:

1. 进行朗读,把获得的整体感觉读出来。

2. 能区分说明性文字与叙述描写文字。

3. 能条理清晰的说明蜘蛛的某一特性。

教学过程:

一、出示“蜘蛛”图片,导入新课。

指名学生谈对蜘蛛的印象,说出它的特点,其他同学补充。

提示:像这种介绍事物特点的文字叫说明文。而科学小品文也属说明文的范畴,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

囚歌课文解析篇十五

《过故人庄》写的是诗人融身于世外的特殊感受和认识,体现了他悠然闲适的诗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田园情趣的感受。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写朋友邀我做客。“具鸡黍”“至田家”,朴朴实实的叙述,表现了老朋友之间真挚的感情,洋溢着愉悦的田家情趣。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写山村风光。绿树环抱着村庄,这是近景;郭外青山逶迤,那是远景。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写把酒闲话。窗子一开,扑面而来的是谷场和菜圃,远处是绿树、青山,知心朋友喝着酒,谈谈农事,风儿送来阵阵泥土和庄稼的气息。这田园风光简直令人陶醉!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写诗人告诉朋友:重阳节我还要到你家,喝菊花酒。朋友间那种融洽的感情、诗人对田园的喜爱溢于言表。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他善于用看似平淡的描述创设深邃高远的意境,《过故人庄》很能表现他的这一风格。

值得强调的是,孟浩然的田园情趣毕竟是封建文人的闲适恬淡之情,与劳动者的田园情趣有本质区别。

囚歌课文解析篇十六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幽默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2.感悟文中作者对人类弱点的思考。

学习过程:

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

刘亮程,男,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沙湾县一个小村庄里,在那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长大后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大多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在这个人畜共居的村庄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和牲畜晒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叶展枝。作者在不慌不忙中叙述着一种人类久违的自然生存。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该书在1999年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20世纪最后的文学景观。还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风中的院门》《库车》等。曾获“冯牧文学奖•文学新人奖”。现为《中国西部文学》编辑。批评家们对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刘亮程是中国20世纪的最后一位散文家……他的作品,阳光充沛,令人想起高更笔下的塔希提岛,但是又没有那种原始的浪漫情调,在那里夹杂地生长着的,是一种困苦,一种危机,一种天命中的孤独无助,快乐和幸福。

(二)自读课文,做好预习批注。

1、标示文章的自然段。

2、自读课文,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

蜣螂( ) 铲( ) 喘( ) 土坷拉( )

3. 感情朗读,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从作者的经历中,你有何感悟?

三、课堂探究

囚歌课文解析篇十七

只管欣赏大地,可不要想去占有。

——梭罗《瓦尔登湖》

胖草

草是群居的族类。

草是草原世袭的土著。

要是不以草为灵魂,草原还成什么草原呢?

天空在草面前是屏息低眉的。草原上天有多大,草就有多广。天空只像是草原的一件总不合体的蓝绸衣。草的长大在与天空赛跑,草赢了。绸衣接了又接,还是捉襟见肘。草愿意穿风和日丽,天就晴;草愿意穿雨雪风霜,天就阴;草愿意什么也不穿,天就只好走开,那是夜里。反正得由着草的性子来,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

草折服的是牛羊。

每株草都是牛羊家族的童养媳,早有婚约在的。牛羊不论长相年龄一律有权采摘草们的初夜直至一生。牛羊随兴所至的嘴唇吻到谁就是谁了,那里就有一场闪电式的婚礼在举行。这时候,每个在场的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草的性感和快感。它们是欢欣的,一点都没有痛苦的表情。反正几天之后又是一株好草,又可再嫁一只好羊儿。没有被牛羊青睐的草,就有了女孩子过了婚嫁年龄还待字闺中的焦虑与惶惑。草原上草的生长就只为了这“一世情缘”。

草原上的草是胖的。

让人以为误入唐代的宫廷。这里的草都叫杨玉环,丰腴、嫩泽,充满肉质的诱惑。因为牛羊可不“好细腰”,它们有着百千万亿的选择。叫赵飞燕的草,它们连闻都懒得闻一下。

草原上的草才是真正的草绿色。

不是都市工业污染的灰绿;不是乡村农业污染的土绿;不是园林移来植去的生绿;也不是尘埃与人眼中疲惫不堪,下过一千次水,褪过一百次色的旧绿。

那是一种灵醒的绿,一种每个毛孔都会出油的绿,一种恣情率性、肆无忌惮的绿,一种看一眼就会让人心旌摇荡的绿,一种整个生命都跃跃欲试地要从绿色中挣脱出来的绿。

没有什么地方的草会比草原上的草更像草。

草原是草的天堂。

草原是爱草人心灵的故乡。

浓花

草原上的花不比草少多少。

有些季节,有些地方,花比草还多。

草原上的花从来不用“朵”或“片”做量词,它们没有量词,因为它们多得就像夜空里的繁星,无法用量词来限定。

草原上的花从来没有名字,就像海洋里的水滴,谁会在乎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

草原上的花不论形状,因为它们实在有太多的形状。许多形状怪到让人几乎要怀疑它们是别的什么生灵,借了花的名字来投生。

草原上的花有太多颜色,比画家、比人类、甚至比神仙所能想象到的色彩还要多得多。

草原上的花不香,因为对它们来说,这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香味对它们来说是俗气的,附加上去的。它们有自己的体香与心香。它们就要花着自己的花,叶着自己的叶,美着自己的美。

草原上的花也会死去?美人要迟暮,花要凋零,反而使她们的更加庄严。只是看花们咄咄逼人的气势,野性十足的生命力,总觉得即使是最残酷的杀手也奈何它们不得。即使是牛羊也舍不得放它们走的。花是牛羊的精神食粮,牛羊对花只使用视觉和嗅觉,对草才用牙。原来牛羊也会务虚的。

因此,我可不可以这样想:一年里大多数的时候,花们是开着的;进入冬季,也冬眠,只是先把花衣裳脱下来睡一小会儿。花魂是醒的。来年一开春,披上衣裳开着的还是它。因为它们是大自然自己的花,是大自然亲自生下来的。属“哺乳植物”,而不是人工用种子栽培出来的“卵生植物”,更不是移植、嫁接出来的“试管植物”。它们与土地是息息相通的,连花茎下的泥土,连花瓣上的微尘,也是花的一部分。

草原上没有“野花”这个词。一个个蒙古包就卧在草原上,已不仅仅是“后花园”,而是就在花园中,谁还用得着在自家养花呢?花盆里养花侍草是难得见到花草的“穷人”家的事,牧民就是“花园主”,或者说不是大自然种了花草,而是花草栽中了蒙古包。反正只要牧人高兴,花草又没有异议,牧人完全可以衣花食花住花行花,成为花翁花姑花仙花神。

草原上的花究竟有多美,人类只能词穷。因为任何形容词都会弄脏它们。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它的美总是与纯洁、善良、真诚、欢乐以及一切美好的事物站在一起的。

草原上的花,即使把它们直接移植到天堂上去,也——毫无愧色。

瘦菇

菇老是踮着脚尖,像芭蕾演员。

细致苍白的肢体有着一种妩媚的“瘦”。

特别在雨后,或是晨露未去的时候,它们都有着湿湿、嫩嫩的光,那种圣洁的稀世之美,使人怀疑它们究竟是蘑菇呢还是仙界的灵芝,或是“沼泽诸神的圆桌”,再或者就让人想起前世与某人共伞的日子里那一柄听雨的油纸伞。

其实它们即使踮起脚,也还是比草矮,但它们即使比草矮,也还是藏不住的。这世界,谁也藏不住。据说藏着菇的草丛有一圈偏暗的草色,叫“蘑菇圈”,指引着人们找到并采摘它们。菇宁愿中自己的圈套?采下来的菇像一片一片的嘴唇,失血的、苍白的、还有余温的嘴唇。

某些时刻,最富于人性的有可能是一朵菌子。采下它,就像是亲手杀死了一个人。

梭罗说得好:只管欣赏大地,可不要想去占有。

牛羊吃草,是草原自己的事。

牧人采菇,也是草原自己的事。

没有我们外人什么事。

远虹

虹是雨后出门最早的人。

虹是松松别在天空浴后长发上的一枚七彩发夹。

虹为天空画了一道柳叶眉,霓画了另一道。

是虹的出现,把天空搬到我和它的中间。

虹在的时候天很高。

虹是大地和天空之间的软桥,云和草地是桥下的流水,人和牛羊是水中的石头。只有一些更精细的精灵,才能在“桥”上来去。

似乎有几千年没见过虹了。

虹,真的已经是与我们的眼和心相疏远的一件事了。

在草原是骑在飞奔的马上看虹。

虹的浮力、地的浮力、马的浮力,让人也浮起来。虹便出没左右前后,虚虚实实,捉摸不定。一会儿如缰牵在手中;一会儿如已练到“绕指柔”的利剑斜挂胯边;一会儿如丝巾缠绕颈上;一会儿又如裙带系在腰间。渐渐地,虹头虹尾淡作无色,直到淡成一截空白,真是惊“虹”一瞥。比昙花长,比爱情短。一如打淡的水墨花颜,令人回味不尽。

雨走后,虹走来。

梭罗称瓦尔登湖为:“神的一滴”。

我说草原上的虹为:“神的一瞥”。

诗人却说:我们只是偶尔出现在我们终将消失的地方……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怀孕初期身体会酸疼吗正常吗(精选8篇)

    发言稿的撰写过程也是一个思考和整理思绪的过程,有助于提升思维的清晰度和表达的准确性。如何写一篇出色的发言稿?这是每个演讲者都需要思考和掌握的技巧。让我们一起欣赏

    最新教师心得总结题目 新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总结(精选13篇)

    通过知识点总结,学生可以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阅读这些教师总结范文,能够激发大家对教育教学的热爱和创造力。教师心得总结题目篇一作为一名信息技术

    2023年全国消防日心得体会小学(模板10篇)

    学习心得的撰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和总结,不仅触及现象,还要寻找问题的根源。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用的工作心得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的思路

    2023年幼儿园我的好妈妈教案中班 幼儿园我的妈妈教案(实用8篇)

    教案的评估也是重要的一环,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优化。以下是小班教案的创新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幼儿园

    管理员培训班开班典礼上的讲话(大全9篇)

    公益事业是一种以行动带动思想的过程,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可以塑造更加完善的人格。总结时可以回顾公益项目的历程和发展,以及其中的挑战和突破。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

    最新超市工作实践心得体会 工作心得体会感悟(优质16篇)

    实习心得是对在实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与感受进行总结与概括的一种写作材料,对于实习者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你正在写学习心得,不妨参考一下以下范文,或许能帮助你找到写作

    期末个人总结和反思 高中个人期末学习总结(实用5篇)

    学习总结是一个自我激励的过程,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以下是一些写得比较真实和贴近生活的军训总结,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共鸣和启示。期末个人总结和反思篇一不

    介绍感恩节(通用17篇)

    决议的延续性非常重要,需要建立相应的跟进机制,保证长期效果。决议的制定需要经过多方面的考虑和讨论,确保决策的公正性和科学性。我们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决策心理学

    经典励志短句子(优质10篇)

    环保标语能够引起人们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关注,从而激发环保意识和行动。要与目标受众的喜好和价值观相符合。继续往下看,你会看到一些具有创意和感染力的环保标语,希

    2023年听课心得体会及总结(通用9篇)

    学习总结是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工具,对于个人发展和提升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知识点总结的资料,供大家参考学习。听课心得体会及总结篇一听课